• 沒有找到結果。

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國小學童科學本質多元化評量工具之發展與個案研究(2/3)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國小學童科學本質多元化評量工具之發展與個案研究(2/3)"

Copied!
4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第二年成果報告

計劃名稱: 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國小學童科學本質多元化評量工具之發 展與個案研究(2/3) 計劃編號: NSC 92-2511-S-153-016- 主持人:高慧蓮 共同主持人:蘇明洲 計畫參與人員:黃子瑜、黃志賢、吳仲謀、邱明富、楊明達、張簡明旺、陳俊強、林裕仁 執行機關: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

中文摘要

本研究計畫以三年為期進行規畫,其宗旨乃在發展與效化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 科技」領域國小學童科學本質多元化評量工具。本研究計畫的前兩年以「行動研究法」(Action Research)的研究理念及做法,邀請六位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參與研究。計畫 開始時,實施研究群研習、教師成長活動,並進行教材內容分析和概念分析,以及調查瞭 解學生有關之學習經驗,並依據「九年一貫科學本質能力指標」建構「科學本質的教學目 標」,然後開發科學本質多元化評量的工具。 本計畫所開發之多元化評量工具草案,由研究教師於其任教班級進行試用,並透過多 元的資料蒐集方式,以探究實施多元化科學本質評量所遭遇的問題與因應策略、實施的歷 程與轉變、及實施後對教師與學生的影響。依據試用之過程及結果,研究群修訂多元化評 量工具草案,並於第二年利用評量工具的實施改進教師科學本質的教學,第三年則在實際 教學情境中進行「詮釋性研究」,予以詮釋本研究所開發之多元化評量工具的實用性、隱含 的價值和使用多元化評量所產生的社會後果,並比較有實施與沒實施科學本質多元評量對 學生科學本質的差異。 關鍵詞: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科學的本質、多元化評量、行動研究法、詮釋 性研究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three-year study is to develop and validate multiple assessment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for nine-year-sequence curriculum in the domain of “science and

life-technology” of primary school. The study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years adopt action research and invite six elementary science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the study. At the beginning, the study held workshops for teacher enhancement, analyzed the textbooks and concepts, and explored students’ experiences related to learning. In addition, the study developed the “teaching objects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according to the “Capability Indicators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in the Nine-Year-Sequence Curriculum”. According to the above, the study develops multiple assessment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3)

third year will adopt interpretive research to interpret practicability, implicit values, and social consequence of the multiple assessment in real teaching situation. In addition, the third year will evaluate the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 group.

Keywords: nine-year-sequence curriculum, science and life-technology, the nature of science, multiple assessment, action research, interpretive research.

壹、研究背景

回顧美 國 科 教 改 革 2061 計 畫,是 以「 培 養 具 有 科 學 素 養 的 公 民 」被 認 為 是 當 今 科 學 教 育 努 力 之 目 標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1989)。而 這 股 風 潮 有 逐 漸 影 響 到 世 界 各 國 的 趨 勢,如 英 國、加 拿 大 、 澳 洲 、 日 本 等 國 家 , 皆 陸 續 以 此 為 科 學 教 育 改 革 的 目 標 ( 林 樹 聲 ,1999)。 我 國在民國九十年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也提及欲培養國民的科 學素養(教育部,2000)。

(4)
(5)
(6)
(7)
(8)
(9)

故總分介於40-160分之間。得分越高,表示其科學本質觀越接近現代的觀點;得分越低表 示其科學本質觀越接近傳統的觀點。 (2). 構念效度(尚待建立) 問卷的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方面,在發展期間擬測試兩組學生,由於他們在 不同的教導的背景中,對於科學本質有不同的理解之後來作檢測,其中控制組未接受科學 本質課程的教學,實驗組接受過科學本質課程的教學。本問卷擬由統計t考驗來作比較,若 接受科學本質課程教學的學生,其問卷各子量表及總問卷之平均數都比未接受科學本質課 程教學的學生高,兩組學生測驗分數經過t考驗(雙尾)的結果呈現高顯著差異,則顯示本 科學本質問卷有良好的建構效度。 (3).同時效度(尚待建立) 為了瞭解本測驗工具的效度,擬施以屬於相同性質的測驗工具(具有高度肯定的相同 領域的測驗工具),以了解對科學的本質的認識,於測驗後分析結果的相關性。 信度方面,將分別考驗內部均質性信度和穩定係數。內部均質性信度將以Cronbach coefficient α來考驗,穩定係數則以重測相關係數(Test-retes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來代表。

(10)
(11)
(12)
(13)
(14)

表 7. 科學本質二階式問卷發展流程 階段 工作 目的 備註 一、準備階段 1.分析現有文獻對 「科學的本質」的 界定。 2.詮釋九年一貫課 程科學本質分段能 力指標。 3.形成晤談題幹。 1.擬定「科學的本質」所應涵蓋的項目 (Categories),以界定其內容範圍:(1) 科學知識的本質,(2)科學探究的本 質,(3)科學事業的本質。 2. 根據擬定之項目進行「內容分析」 (Content analysis),確定各項目所包含 的內容,並分別賦予適當、具體的指 標(Indicators)。這些項目和其指標稱 為Domain of the Nature of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3)會差不多,因為是相同的材料、時間。 從學習單的寫作中也可以了解學生是否達到科學本質能力指標的要求,在多元的評量 系統下了解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程度,進一步修正教案或教學策略來提升學生對科學本 質的理解。 整個教學過程算是相當的順暢,在觀察紀錄表作了修正,能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思考 模式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討論的題目可再深思考量,希望能激盪學生對科學本質認識的提 升,最後用一個綜合評量來測驗學生的科學本質能力指標達成的程度,在多樣化的評量系 統下交叉比對,更能確認教案的實效及學生對科學本質理解的程度。

伍、參考文獻

王靜如(2001)。小學教師科學本質概念及教學之研究。科學教育月刊,9(2)197-217。 林 樹 聲 (1999)。 科 學 素 養 的 省 思 。科 學 教 育 月 刊 ,222, 16-26。 教育部(2000)。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臺灣:教育部。

Abd-El-Khalick, F., Bell, R. L., & Lederman, N. G. (1998). The nature of science and instructional practice: Making the unnatural natural. Science Education, 82, 417-436.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1989). Project 2061: 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 Washington, DC: Author.

Lederman, N. G., Zeidler, D. L. (1987). Science teachers’ conceptions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Do they really influence teacher behavior? Science Education, 70(5), 721-734.

(29)
(30)
(31)
(32)

39

只要仔細觀察從火星上所蒐集回來的資訊,就常會有新奇的發現。

□ □ □ □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數據

表 6:科學本質及思考智能的能力指標  第一階段(一、二年級)  3-1-0-1  能依照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說出來  3-1-0-2  相信每個人只要能仔細觀察,常可有新奇的發現  第二階段(三、四年級)  3-2-0-1  知道可用驗證或試驗的方法來查核想法  3-2-0-2  察覺只要實驗的情況相同,產生的結果會很相近  3-2-0-3  相信現象的變化,都是由某些變因的改變所促成的  第三階段(五、六年級)  3-3-0-1  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瞭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  3-3-0-2  知道
表 7.  科學本質二階式問卷發展流程  階段  工作  目的  備註  一、準備階段 1.分析現有文獻對 「科學的本質」的 界定。  2.詮釋九年一貫課 程科學本質分段能 力指標。  3.形成晤談題幹。  1.擬定「科學的本質」所應涵蓋的項目(Categories),以界定其內容範圍:(1)科學知識的本質,(2)科學探究的本質,(3)科學事業的本質。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實驗操作與多元學習,使學習者能具備科學核心 知識、探究實作與科學論證溝通能力,並強調跨

學科能力測驗(簡稱「學測」)包括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五考科,旨在測

過程評量 成果評量 總結性評量 報告書撰寫 參閱課本 P25 成果發表...

(二) 依【管道一】複選鑑定,數學及自然性向測驗成績兩科均達平均數正 2 個標準 差或 PR97,且數理實作評量成績達參加複選學生平均數負

(二) 依【管道一】複選鑑定,數學及自然性向測驗成績兩科均達平均數正 2 個標準 差或 PR97

分類法,以此分類法評價高中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探討其所展現的 SOTO 認知層次及其 發展的主要特徵。本研究採用質為主、量為輔的個案研究法,並參照自 Learning

2-1 化學實驗操作程序的認識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計劃與執行 2-2 化學實驗數據的解釋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2-3 化學實驗結果的推論與分析

• 在「心房」進行課堂或體驗 式學習活動後,學生能以表 情符號表達自己的情緒,令 學生能以多元化的途徑表達 情緒,以便老師深入了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