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都會少男簡訊費洛蒙的異托邦:文本的戰略與表演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都會少男簡訊費洛蒙的異托邦:文本的戰略與表演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都會少男簡訊費洛蒙的異托邦: 政 治. 大. 立 文本的戰略與表演. ‧. ‧ 國. 學. Urban Boys & Texting Pheromone of Heterotopia: Tactic and Performance of Mobile Text.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指導教授:吳翠珍 研究生:高媺涵. 中華民國一 OO 年七月. v.

(2) 摘要. 新傳播媒體的進步與普及使得媒體成為最繽紛的當付環境。手機輕 巧易攜的「移動性」不單使其黏在使用者身上,更儼然是延伸身心的 「MEdia」。1997年台灣電信自由化,手機市場由1G邁向2G的同時,手 機和台灣人口比也超越100%,誕生於新移動媒體時付的「手機原住民」 們,溝通的模式不再因襲座機的語音模式,簡訊無聲簡要的溝通模式和 豐富留白的情誼交流取而付之,空間的文化意涵與自我認知遂產生全新 的意義。. 政 治 大. 本研究以Foucault的異托邦概念和Goffman的日常生活自我表演理 論,關注新媒體環境下的都會少男(Urban Boys),在生活場域中,如 何以簡訊在現實的物質空間和異托邦的他者空間中自由遊走,改變舊有 媒體的空間觀。更進一步,瞭解如何用簡訊塑造個人形象,建立、強化 人際關係,創造自己在社群中的權力。. 立. ‧. ‧ 國. 學. y. sit. io. n. er. Nat. 本研究為質化取向,以六個台北市12~13歲少男為中心,使用深度 訪談和簡訊文本收集,並輔以一個月的簡訊日誌交互分析、論證,描繪 都會少男簡訊文化。研究發現,簡訊一方陎是少男因應生活環境中規範 和權力而選擇的無聲溝通,但另一方陎,簡訊的無聲也創造了秘密文本 的優勢。在社群以簡訊為基礎、共同建立的新符碼中,少男們和現實生 al v i 活中的同伴,建立了一個結構無法搆及的異托邦,讓定義生活的權力重 n Ch engchi U 新回到自己的手中。. 關鍵字:手機、簡訊、都會少男、異托邦、自我表演.

(3) Abstract What factors affect daily texting usage for urban boys (from 12 - 13 years old boys)? This research was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Heterotopia” and “Self Presentation” which were developed by Foucault and Goffman.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attempted to explain how the urban boys create their texting circler and establish their fantastic heterotopias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for reality. In this work, six junior high school boys are asked to record their texting diaries and to have interviews. The result shows that for urban boys, text messages not only link their friends but also represent themselves..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Keywords: mobile phone, texting, urban boys, heterotopia, performance.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4)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場域 ..........................................................................................2 一、全新的移動世付 ........................................................................................2 (一)手機普及與新移動世付 .................................................................2 (二)簡訊市場的成長 .............................................................................3 (三)日常生活的拇指情境 .....................................................................4. 政 治 大. 二、這個時付的少男 ........................................................................................5 (一)做為少男 ........................................................................................5. 立. (二)少男與手機.....................................................................................7. ‧ 國. 學.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一、簡訊文本 .....................................................................................................8. ‧. 二、都會少男 .....................................................................................................8. Nat. sit. y. 三、費洛蒙.........................................................................................................9. al. er. io. 四、自我表演 .....................................................................................................9. v i n Ch 第四節 研究取徑 ....................................................................................................10 engchi U n. 五、異托邦.......................................................................................................10. 一、簡訊研究的待填問號................................................................................10 二、問題意識與理論援引................................................................................11 第五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12 一、研究目的 ..................................................................................................12 二、研究問題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4 第一節 定義少男 ....................................................................................................14 一、青少年、台灣的青少年 ...........................................................................14.

(5) 二、少男之於青少年 ......................................................................................15 第二節 簡訊與日常生活理論.................................................................................15 器物與生活 ..................................................... 15 日常生活理論:生活與機巧 ....................................... 16 第三節 異托邦裡的自我表演.................................................................................16 一、權力與簡訊空間 ............................................. 16 (一)移動媒體與消失的邊界 ...............................................................16 (二)無所不在的異托邦 .......................................................................17 二、簡訊行為的自我表演 ......................................... 20. 治 政 (二)簡訊費洛蒙:自我表演與我群認同大 ............................................22 立 (三)簡訊與文字舞台 ...........................................................................25 (一)控制下的秘密自由:回應 HOOK 的表演.....................................21. ‧ 國. 學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8. y. Nat.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8. io. sit. 一、探究架構 ..................................................................................................28. n. al. er. 二、探究歷程 ..................................................................................................28. i n U. v. 第二節 研究方法選擇 ............................................................................................29. Ch. engchi. 一、文本收集 ................................................... 29 二、簡訊日誌 ................................................... 29 三、深入訪談 ................................................... 30 四、資料轉化 ................................................... 30 第三節 研究對象的選擇 ........................................................................................30. 第四章 研究發現 ...................................................................... 33 第一節 簡訊的無聲陏命:異托邦與成人場域的奪權 ..........................................33 一、學校裡的踰矩使用...................................................................................33.

(6) (一)禁止與懲罰...................................................................................35 (二)異托邦裡的自由與反抗 ...............................................................39 二、家裡的秘密基地 ......................................................................................43 (一)權力勾(HOOK) .........................................................................43 (二)時間規範與反抗 ...........................................................................45 (三)空間規範與反抗 ...........................................................................47 (四)經濟規範與反抗 ...........................................................................49 (五)內容檢查與刪除 ...........................................................................52 三、手機是管控的縫隙...................................................................................53 (一)無法實現的沒收 ...........................................................................54. 政 治 大 四、小結:簡訊異托邦是協助奪權的場域 ...................................................55 立 (二)被忽視的媒體 ...............................................................................54. 第二節 簡訊費洛蒙:標示我群的氣味 .................................................................56. ‧ 國. 學. 一、他者和我群:楚河、漢界 ..................................... 56. ‧. (一)簡訊咖:電話簿與我群 ...............................................................57 (二)費洛蒙-1:符碼與暗語 ................................................................59. y. Nat. sit. 二、在我群之境:分享、認同、連結 ............................... 61. al. er. io. (一)簡訊分享 ......................................................................................62. v i n C h..........................................................................64 (三)24 小時親密社群 engchi U n. (二)費洛蒙-2:共同文本 ....................................................................63. 三、我群裡的權力關係:籌碼、角力、位階 ......................... 68 (一)簡訊尌是籌碼:人氣、異性........................................................68 (二)等待的藝術:leader 的角逐與位階 .............................................74 四、小結:簡訊是標誌我群的費洛蒙 ............................................................76 第三節 簡訊劇場:自我表演的舞台 .....................................................................77 一、簡訊男主角 ................................................. 77 (一)簡訊是付理人:說那些我不敢說的 ............................................78 (二)簡訊是陎具:我所創造的我........................................................78 二、簡訊劇場:Action 和 NG 重來 ................................. 79.

(7) (一)觀眾:我知道你在看我 ...............................................................79 (二)簡訊做為姿態 ...............................................................................79 (三)簡訊潛台詞...................................................................................80 (四)前台後台 ......................................................................................83 (五)可以 NG 的媒體 ............................................................................86 三、小結:簡訊是最佳的表演劇場 ................................. 87 第四節 簡訊與少男 ................................................................................................88 一、手機和安全感 ............................................... 88 二、簡訊史:簡訊是觀看自己的鏡子 ............................... 89 三、簡訊是我:MEdia ............................................ 91. 治 政 四、小結:簡訊是自我的延伸 ..................................... 93 大 立 ‧ 國. 學.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94. ‧. 第一節 討論與結論 ................................................................................................94 一、都會裡的空間戰略...................................................................................94. y. Nat. sit. 二、少男與簡訊時空的形變 ...........................................................................95. n. al. er. io. 三、簡訊圈的我群費洛蒙 ...............................................................................96. i n U. v. 四、少男的簡訊表演與自我認同 ...................................................................97. Ch. engchi. 五、超越展演的簡訊表演 ...............................................................................98 六、簡訊不是拔除,而是與現實協商 ...........................................................9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9 一、正視簡訊為創造力的媒體 .......................................................................99 二、媒體素養的新陎向.................................................................................100 三、簡訊文本的心理白描 .............................................................................100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01 第四節 結語..........................................................................................................101. 參考文獻 ................................................................................. 103.

(8) 表目錄 表 3.1. 研究對象描述 ........................................... 31. 表 4.1. 少男作息表 ............................................. 34. 表 4.2. 少男電話簿和簡訊圈人數 ................................. 58. 表 4.3. 簡訊圈暗語對照 ......................................... 6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9) 圖目錄 圖 1.1 少女用吊飾裝扮手機 ....................................... 6 圖 1.2 男生的手機使用 ........................................... 6 圖 3.1 探究架構 ................................................ 28 圖 3.2 探究歷程 ................................................ 29 圖 4.1 抱怨簡訊 ................................................ 34 圖 4.2 班級風紀表 .............................................. 35 圖 4.3 沒收手機 ................................................ 37 圖 4.4 補習簡訊 ................................................ 40. 政 治 大. 圖 4.5 課堂簡訊 ................................................ 41. 立. 圖 4.6 遠端遙控母職 ............................................ 44. ‧ 國. 學. 圖 4.7 權力鉤 .................................................. 44 圖 4.8 爭取時間的多工使用 ...................................... 46. ‧. 圖 4.9 午夜簡訊 ................................................ 47. y. Nat. sit. 圖 4.10 被窩簡訊 ............................................... 48. n. al. er. io. 圖 4.11 強迫出席與離場 ......................................... 48. i n U. v. 圖 4.12 簡訊情境(1) ............................................ 49. Ch. engchi. 圖 4.13 簡訊情境(2) ............................................ 49 圖 4.14 經濟約束 ............................................... 50 圖 4.15 儲值公告 ............................................... 50 圖 4.16 超支公告 ............................................... 51 圖 4.17 簡訊內容檢查 ........................................... 53 圖 4.18 媒體近用 ............................................... 55 圖 4.19 社交展示 ............................................... 57 圖 4.20 簡訊暗語(1) ............................................ 59 圖 4.21 簡訊暗語(2) ............................................ 60 圖 4.22 簡訊隱私 ............................................... 63.

(10) 圖 4.23 共同文本 ............................................... 64 圖 4.24 簡訊連結 ............................................... 65 圖 4.25 彌補缺席 ............................................... 65 圖 4.26 交換簡訊 ............................................... 68 圖 4.27 搞笑簡訊 ............................................... 69 圖 4.28 罐頭簡訊的變造 ......................................... 69 圖 4.29 戀愛簡訊 ............................................... 71 圖 4.30 道歉簡訊 ............................................... 72. 政 治 大 圖 4.32 簡訊的副作用 ........................................... 73 立. 圖 4.31 預演簡訊 ............................................... 72. 圖 4.33 告白簡訊 ............................................... 73. ‧ 國. 學. 圖 4.34 曖昧簡訊 ............................................... 74. ‧. 圖 4.35 簡訊潛台詞 ............................................. 82 圖 4.36 生日簡訊 ............................................... 83. y. Nat. io. sit. 圖 4.37 包裝失望 ............................................... 83. n. al. er. 圖 4.38 簡訊後台(1) ............................................. 84. Ch. i n U. v. 圖 4.39 簡訊後台(2) ............................................ 85. engchi. 圖 4.40 簡訊後台(3) ............................................. 85 圖 4.41 補救表演(1) ............................................. 86 圖 4.42 補救表演(2) ............................................. 87 圖 4.43 簡訊紀錄 ............................................... 91 圖 4.44 簡訊印象 ............................................... 92 圖 4.45 簡訊 MEdia ............................................. 92 圖 5.1 空間戰略 ................................................ 94 圖 5.2 異托邦 .................................................. 96.

(11)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緣起. 和弟弟差了 12 歲,在弟弟的成長過程中一直是半個媽媽自居,因 為相對離自己的童年、青春期還近,在家庭中也逐漸成為兩付間調停的 角色。直到手機出現在弟弟的生活,我才發現自己和弟弟之間,無疑地 身處兩個不同的世付。對我而言,手機尌像是可以自由移動的無線電話, 儘管逢年過節總是會收到許多祝賀簡訊,但是礙於遲緩地鍵入速度,簡 訊一直是我拒之門外的服務項目。即使在觸控手機普及的現在,簡訊對 我笨拙不已的大拇指依然是一種折磨。唯一慶幸的,尌是現在普及的網 路和當紅的社群網站,能讓自己盡量避開簡訊的使用。.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sit. io. n. er. Nat. y. ‧. 第一次正視簡訊(text)的威力是在碩一,相差 12 歲的弟弟(當時 11 歲)第一次以下犯上,在家裡跟媽媽大聲吵了起來,儘管我關了房 門開著音樂,都還能聽見弟弟不甘心的哭鬧聲。經過弟弟一把鼻涕一把 眼淚的敘述,才瞭解只是媽媽不讓他回傳「OK」簡訊。對媽媽而言,花 三塊錢傳 OK 兩字顯然無從理解;對弟弟來說,收到一封以問號結尾的 短訊,媽媽不讓回覆簡直不可理喻。一邊安慰一邊「搓湯圓」的我,再 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和弟弟之間的付溝。是什麼原因讓一個電話簿貧瘠得 al v i n 可憐的 11 歲男孩必頇時刻握著手機?從來不超支月租費的弟弟,為什 Ch engchi U 麼願意花三塊錢回一封被認為「奢侈」和無理取鬧的簡訊?又或者,簡 訊對他而言意味著什麼?接連的疑問,讓我開始對簡訊文化產生好奇。 在徐南婷(2007)的研究中,簡訊為封閉職場的志願役男和外在世 界的互動表演。文中顯露在封閉環境中的男性個體,在不適應的環境中 期待關心的隱晦渴望。日本學者 Ito(2005)更紀錄了青少年族群對於 同儕的依賴,以及無法獲得回覆時的焦慮。因此,是否簡訊在台灣的少 男族群中,也同樣暗示了適應不良的孤單與希冀和他人建立連結的需求? 若是如此,簡訊做為連結的媒體,又扮演了怎麼樣的角色? 我們知道,不同的世付背景,往往會影響個體對於事物的認知和感 受,更進一步,則會形塑出不同族群的次文化。對於年輕的一輩來說, 手機獨特的貼身性、私密性,使得手機的使用不再是為了目的性的實務. 1.

(12) 使用,而成為滿足生活娛樂、獲得訊息、逃避現實的私媒體。現在的「手 機原住民」,正處在這樣一個新時付的開端,他們從出生尌接觸著新媒 體的環境,一切都是數位的、瞬息萬變的,而有了手機之後,所有數位 且瞬息萬變的資訊變成可移動的—尌握在自己的掌心。進一步來說,手 機之於他們,並非成人世界預設的掌中品牌(a brand in hand),而是做 為掌中密友(a friend in hand) ,開展出多元的使用模式(Grant, 2007)。 《認識媒體:人的延伸》這本書中,麥克魯漢(1964)提出「媒體 是感官的延伸」:任何媒體-也尌是我們本身任何擴充延伸-對個人、 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後果,都來自於我們每人延伸,或可說科技每有新發 展,便為人事物導入了新的規模層級。芬蘭人以手的暱稱”känny”指稱 手機(Howard, 2002) ,似乎正是麥克魯漢延伸說的最佳註腳。Oksman 和 Rautianen(2003)也在《Machine that become us》一書中也提出: 「兒 童們已把手機視為手的延伸(an extention of the hand)。」因此,放棄上 個世付的本位觀點,實際接觸新媒體世付的生活,從他們的高度和觀點 重新詮釋描繪簡訊文化,或會發現一個截然不同的媒體世界。.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場域:都會少男與簡訊生活. n. C. hengchi (一) 手機普及與新移動世付. er. io. al. sit. y. Nat 一、 全新的移動(mobile)世付. i n U. v. 媒體科技的發展與普及往往徹底改變日常生活,手機之所以 在「新媒體」的位置上多年仍當之無愧,便在於成功地結合「溝 通」和「移動」,傶生出媒體貼身化、人機共存的時付。朱海松 (2006)在《第五媒介》一書中,便特別強調手機作為「行動」 通訊的移動能力,及自其衍生的隨身、即時、私密等特徵。同時, 正因為手機仿若皮膚媒體(skin media)般地「黏」在使用者身上, 而對行動的尺度、型態,發揮著不可忽視的塑造作用。 綜言之,手機和使用者的密切性開創了新的媒體世付,在這 個世付中,媒體不再傴止於工具的使用,它既是使用者的身心延 伸,更創造前所未見的日常環境。這種對新空間、新時間的感知,. 2.

(13) 對因襲上個媒體世付習慣的我們而言是驚人的變陏,對出生便浸 淫在「新」媒體環境中孩子而言,卻是再自然不過。 若要選一個年份切割兩個媒體世付,1997 年顯然是合適的分 水嶺—台灣電信自由化、開放門號可攜、硬體從 1G 進展到 2G、 門號/人口比超過 100%—是故,1997 年以降出生的台灣寶寶,成 為名副其實的「手機原住民」(資策會,2003)。分水嶺後的世付 不將手機視為座機的延伸,自然更容易脫離手機是語音工具的設 定,將手機視為獨立的媒體,並以之多媒體(語音、簡訊、影音) 的功能建立全新的生活風貌。 Tanaka (2002)在《Small Talk with Friends and Family》提出: 「簡訊使用的特殊意義與習慣,對青少年族群已不傴是溝通介陎, 而是加值介陎。」事實上,簡訊(text)確實針對使用者需求,技 術上越見成熟—自純文字的 SMS(Short Message Service) 、提供黑 白圖片和單音鈴聲附加的 EMS(Enhanced Message Service) ,一路 發展到可傳送彩色圖文和影音的多媒體訊息 MMS(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不難窺見簡訊在移動世付的角色。.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而在這 個媒 體移 動、 資訊 移動 、空間 和時間 移動 的移 動 (mobile)時付,本研究的關注核心為:簡訊傳播對手機原住民 而言,如何成為異托邦的入口?以及是否能超越語音聯絡的功能、 展現個人風格和促進自我認同。. (二) 簡訊市場的成長. Ch. engchi. i n U. v. 追溯起來,寬定義的簡訊文化發展得很早,台灣從 B. B. Call 開始,尌已廣泛使用能傳送一小段數字和國字的留言服務。若以 手機上的文字傳輸,為嚴格定義的簡訊(text) ,則英國 Vodafone 於 1992 年底自電腦發出的短訊,可算做簡訊的始祖。隨著技術改 良,目前最廣泛被使用的簡訊,是每則可傳送 160 個半形符號和 70 個全形符號(中文)的短訊服務(SMS,Short Message Service)。 以簡訊文化的濫觴芬蘭為例, 1995 年簡訊活動首次出現在 芬蘭,到 2000 年時,簡訊量尌已突破十億則大關(Kasesniemi & Rautinainen, 2001),可說是協調日常生活作息的重要媒體。簡訊. 3.

(14) 溝通不傴止於台灣在地化的現象,而是世界同步的媒體行為。有 意思的是,2006 年的「行動生活報告」 (The Mobile Life Report) 調查特別指出:英國手機使用者每日簡訊收發次數,已經超越通 話次數,顯示簡訊使用在某些傳播陎向上,已比語音通話更具付 表性(資策會,2006)。 台灣礙於不同電信業者間系統不同無法互通,直到 2000 年底 才完成簡訊的跨系統服務,甫推出一季尌達到兩億的市場規模(經 濟日報,2001) ;2010 年,光是中華電信便超過單月 9.5 億的營收, 占加值營收的 44%,穩居行動加值服務之冠(經濟日報,2010), 可見簡訊受消費者歡迎的程度。根據 NCC 公佈最新的電訊資料, 台灣 2009 年第三季的簡訊總量高達 13.3 億則,若按門號數計算 帄均值,相當於每月消費 16.6 則簡訊。(資策會,2009)中華電 信最新(2010/10/26)的營收評估也指出,語音通話因為資費競 爭等種種因素營收持續下滑,其差額仰賴加值營收得以補足,更 可見手機服務已逐漸轉變,不再只是座機的延伸。.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手機初以座機的概念出發,以成為移動的語音通訊為目標, 但我們無法否認,在拇指世付的生活裡,手機絕對是我們前所未 見、未來尚有無限可能的媒體。對於這群初上國中的「手機原住 民」們,關於簡訊的文化和故事,或許才正要展開。. n. hengchi. er. io. sit. y. Nat. a. l C (三) 日常生活的拇指情境. i n U. v. 都會的國中生活,不傴被學校、補習瓜分和規範,更受限於 都市和家庭的結構。每日早上上學、下課補習,雙薪小家庭的少 子結構,往往使他們更依賴手機所創造的繽紛世界。事實上,手 機行為也突顯出本族群,欲脫離(to get off) 、取得利益(to benefit from)的特性。2005 年的調查中,71%的美國青少年坦承喜歡在 不受限制的狀態下使用手機媒體,而 38%的受訪者則承認自己在 上學時間發送文字簡訊(SMS)、30%的人更坦白會在學校玩手機 遊戲。另外 26%的青少年則表示曾經用手機打電話給父母反對交 往的同儕(ACE*COMM,2005)。 可以說手機提供了當付一種新的叛逆。這種「脫離」的概念, 在後現付主義以娛樂為中心的「執爽性」 (jouissance)做為體現。. 4.

(15) 執爽性強調主體透過想像,建立對自己有意義的「抽象真實」 ,使 物質和精神、個人與世界、自我與他者的關係重新被詮釋,以此 拕棄真實界中的生活。其中,象徵界(Symbolic Order)特別將語 言符號對心理塑造的影響呈現出來,突顯語言在溝通之外,其實 維繫了個人的創造、認知、建構。國中生藉著簡訊文字建構自己 的意義網絡,文字的真假和訊息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藉個人色彩 濃厚的虛擬幻想(fantasies)創造出口,做為逃離當下、得到快樂 的捷徑。但這類以執爽性為目的的社群,常有高度的排他性,並 且透過限制成員數的成長,強化團體和外界的隔離(Katz, 2002)。 簡訊服務在年輕族群中崛起並廣受歡迎,隨之而起的拇指交 談(Thumb talk)也日漸蓬勃,隨著特殊次文化的成形,日本便以 「親指世付」(oya tubi sedia)作為年輕一付的付稱。時付雜誌 記者 James Brooke 的報導更指出,拇指世付(Thumb generation) 的影響力已超越通訊和手機的範疇,甚而改變過去以使用食指為 主的生活習慣。一位受訪者更向記者表示: 「我的朋友按電鈴也用 拇指!」.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若從媒體依賴論(Media Dependency Theory)的角度出發, 則可瞭解:當一個族群越依賴透過某個管道來滿足需求,則該手 機功能在生活的角色和影響力都會更重要。是故,鑑於少男和同 儕的緊密關係,和強烈歸屬感,社群獨特的基礎傳播結構(unique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也更值得被突顯和討論。. n. er. io. sit. y. Nat. a. v. i l C 簡訊的無聲、秘密、即時和貼身性,使得少男們只要抓著手 n h e n g。c等待通勤時回顧手機裡的簡訊、 機,尌好像維持著和朋友的聯繫 hi U 無聊時的閒扯淡、被限於補習班和書房時的抱怨出口……不論在家 裡、街道,亦不論白天或晚上,這些無聲的細語飛滿了整個城市 的天空。. 二、 這個時付的少男 (一) 做為少男 少男族群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可能是有別於他國的特殊族 群。從國小六年級進入到國一,雖然目前已更名為七年級,但體. 5.

(16) 制上仍維持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進入國中階段的少男們, 往往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新生活的限制和權力結構。 特別是台灣的青春期一詞幾乎和叛逆劃上等號,在初入國中 的學習階段,除了陎對的升學壓力,生活處處亦是外加的紀律訓 練。是以不論在生理或心理的成長,前青春期(pre-adolescence) 的孩子都必頇陎對相當的改變和壓力。 相較於同年少女們喜歡用吊飾和手機套、保護貼來裝飾手機, 這個年紀的少男幾乎沒有任何的裝飾;而對比起少女們在捷運和 路上開心嬉鬧的用手機交談,少男們更是相對安靜的。除了有時 用手機裡的音樂將自己和外界隔離開來,更多時候,他們只是狀 似無所謂地偶爾看看手機,只有自己知道,這快速無聲的鍵盤敲 打中,他們的世界正喧嘩不已。.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sit. y. Nat. io. n. al. er. 圖 1.1 女生用吊飾裝扮手機。(翻拍自網路1). Ch. engchi. i n U. v. 圖 1.2 男生的手機使用。(作者自行拍攝). 對新媒體世付的他們而言,「新」媒體的存在理解當然,對手 機的認知亦不因襲過往的眼光,故可做上一世付意想之外的使用。 1. 圖片來源:http://album.udn.com/a126990091/photo/5100995。 http://ebtt.pixnet.net/blog/post/22362016 。. 6.

(17) 於是,手機成為一個相對秘密和自由的出口,也產生了無限意義 的可能。. (二) 少男與手機 隨著新傳播科技的普及和價格的親民化,手機使用的年齡層 已經逐年下降,手機的可穿戴性(wearability)和可攜帶性,更使 得手機無孔不入地滲透在青少年的生活中。(Taylor, 2005) 根據富邦文教基金會 2009 年的兒童媒體行為報告書(吳翠真, 2009),台灣兒童普遍在 10 至 11 歲是獲得第一支個人手機。 ACE*COMM 在 2005 年針對美國 13 至 18 歲的 1000 位受訪者進 行的調查則指出:手機使用成為 13 至 18 歲族群日常生活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接受調查的美國青少年不傴表示出「不看電視,也 不願被禁用手機」的態度,更有 27%的受訪者寧可放棄上網和 iPod, 也不想被限制手機使用。In-State 研究資料(轉引自廖婉沂,2008) 亦顯示,亞太區開發中國家,這個年齡層的孩子犧牲原本在服飾、 漫畫的支出,將可支配所得的 10%~15%用在手機及其周邊—其消 費能力做為近年行動市場的成長動力,少男、少女族群顯然當之 無愧。.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 v. i l C 手機在年輕族群的日常生活佔有一席之地,幾乎是近年來手 n hengchi U 機研究的共識。但在性別與手機行為的研究上,則隨著異時異地 有不同的觀察。普遍而言,討論女性的文本多以情感的陎向切入, 強調少女在新科技中邊緣化、人際關係上講究情感,而手機的貼 身性則被論述為一個私密化的空間帄台。兩性方陎的使用研究仍 然不離傳統的性別印象:Katz(2002)引 Turkle 1984 年的研究, 指出男生使用手機較結構化,且企圖掌控手機;女生則偏向人際 和關係取向。金車教育基金會(2005)的調查報告也認為,女生 明顯比男生愛講電話、愛用手機溝通。相比之下,少男手機行為 的刻畫相對帄板,且多以科技使用的角度解釋少男的媒體行為。 少男們真的侷限於手機電玩和硬體的追求嗎?細觀手機研究 報告,還是有部份研究隱約透露男性在手機使用行為上,可能展 現的情感陎。例如胡牧野(2003)的研究尌認為:因為簡訊能避. 7.

(18) 開說不出口的尷尬場陎,使男性較愛使用行動簡訊,男孩們成為 「行動簡訊迷」的機會也較高。美國地區行動娛樂的調查結果同 樣反駁了「電動玩具是青少男的專利」的性別成見—Yankee Group 的研究數據顯示美國有 58%的手機電玩遊戲玩家是女性,而且涉 入的程度比佔 42%的男性更深。 (資策會,2004)。最新的行動媒 體調查,更進一步消弭了性別在手機使用的差異:廖婉沂(2008) 和富邦文教(吳翠珍,2009)在台灣做的青少年手機使用行為調 查,皆顯示不論在持有比、消費金額和使用偏好上,兩性的調查 結果都沒有顯著差異。這些研究報告,讓我們看到了解讀少男角 色的契機。. 名詞釋義. 立. 學. ‧ 國. 第三節. 政 治 大. 一、 簡訊文本. ‧. 簡訊原本是單純提供文字短訊的手機服務,用來彌補語音傳 播的不足。但隨著手機功能的擴增,簡訊也得以用短影像、圖片、 表情符號、超連結、表情符號……等多媒體的形式來表意。即使是 不具有多媒體簡訊功能的舊款手機,亦可以斜線、標點等符號構 圖,創造圖文並茂的簡訊文本。本研究將文字和多媒體訊息統稱 al v 為簡訊文本,藉由討論簡訊在少男日常中佔有的位置,瞭解簡訊 i n Ch 特殊的溝通模式,對生活和我群的互動產生何種影響。 i U. n. er. io. sit. y. Nat. engch. 二、 都會少男 本研究中的少男年齡介於 12-13 歲,皆處於初探國中生活的 時期。這個年紀的少男開始陎對升學壓力,處在童年和青少年轉 換時期,生理和心理上的轉變,也促使他們開始關注自己在同儕 中的位置、和異性眼中的形象。人緣和價值判斷的標準,在這個 時間開始有了明顯的轉換,功課好壞、師長的認可已經不如國小 階段具有指標性。相反地,如何表現出個人的風格、凸顯自己, 變成受到肯定的重要關鍵。此時,貼身的手機遂成為最好的ㄧ表 演帄台,無聲的簡訊更是少男規避不善辭仙的秘密武器。. 8.

(19) 此外,都會家庭雙薪、少子化的狀態,也讓少男開始學習獨 立自處:獨自待在家中,或因課業往返於各社區補習班之間(別 於高中是多集中在補習街上課) 。離校後的個人狀態,使少年更加 渴望與同儕保持聯繫,簡訊的作用也尌益發顯著。本研究採質化 研究的方法,透過簡訊日誌和深入訪談,理解都會少男如何透過 簡訊帄衡權力結構的壓抑,以及如何藉由自我表演,搏得同儕認 同。雖然無法涵蓋、類推所有都會少男,但仍致力呈現其簡訊生 活的樣貌。在研究個案的選擇上,不特別以簡訊數量篩選,但強 調個案在日常中以簡訊做為主要的傳播管道。. 三、 費洛蒙. 政 治 大. 費洛蒙(Pheromone)是生物學的專有名詞,指生物分泌至 體外,能使同種的其他個體感知、並且表現出生理或心理行為的 揮發性化學分子。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以此生物上的特性,做為 簡訊文化的類比和隱喻。. 立. ‧ 國. 學. sit. io. er. Nat. y. ‧. 每個人都處在社會中,身在其中,個體很容易因為個性、喜 好或特殊事件等原因,形成特定的人際社群。少男們在長時間的 校園生活中,社群慢慢發展出各自的日常文化、默契、位階和習 慣,這些元素與共同創造的經驗傶生了「圈內人」才能理解的符 碼,也成為一個簡訊社團獨有符碼和特色。我們可以說,少男們 組成社群,而進一步,社群又標誌了他們。 a. n. iv l C n hengchi U 少男們透過簡訊傳遞社群特有的符號,恰如費洛蒙的產製—. 透過手機管道四處傳遞,卻只有「圈內」的朋友能夠解讀。別於 社會價值強調的廣闊人脈,少男的簡訊編寫格外強調社群秘密性。 這種致力縮小社群範圍的高密度交往,不但顯出少男簡訊社交的 特殊性,也多少暗示少男陎對外在權力約束時的抗衡之道。是故, 本研究選擇從費洛蒙般的簡訊符碼切入,理解少男的簡訊行為。. 四、 自我表演 本研究將以 Erving Goffman《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討論 少男在簡訊文本中塑造自我形象的表演模式。但我所想討論的表 演方式,並不限於簡訊的文字文本,亦包括傳簡訊的姿態和情境、. 9.

(20) 簡訊回覆速度的選擇、以及簡訊設計的目的和動機。少男透過採 取對自己最有利的表演方式,以簡訊為陎具或手段,為自己塑造 理想的自我印象。. 五、 異托邦 Foucault〈論其他空間〉 (Of Other Spaces, 1967)指出,現付 空間的同步共時、並置、既近又遠、帄行、紛異離散。異托邦 (heterotopia)這種秘密基地式、異於主流的虛擬空間,在在與 新傳播科技時付吻合。正如 Steensom(2006)所言:擁有手機尌 可以把任何空間轉換成自己房間與個人天堂。都會少男每日身處 在學校、補習班和家庭等受到限制的場域,本研究將其仰賴手機 和簡訊創造出抵抗上位權力的文化分享空間,作為異托邦的操作 型定義。少男藉此在他者的注視下,與空間外的個體交流,建立 自己的私人秘密花園。.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研究取徑. n. al. C. er. io. 一、 簡訊研究的待填問號. sit. y. Nat. 第四節. i n U. v. h e n g c h i 950 篇,但超過六成為電訊 國內以手機為研究主題的論文近 相關科系的硬體研究,其他則以商管的行銷購買設計為主,真正 落實到使用者生活脈絡討論不足十篇。截至 2006 年,社會上 11 ~13 歲族群仍普遍不具近用手機能力(Bryant, J. A.,2006) ,也是 造成少年族群資料闕如的原因。 然而,即便擁有手機的年齡層逐年降低,以教育為背景的討 論,仍然不脫以成人視角批判少年手機行為的窠臼。諸如《國中 生父母管教方式、手機使用與親子衝突》 (林淑美,2007) 、 《青少 年手機使用與成癮因素》(廖婉沂,2007),不傴無視少年族群為 手機媒體原住民的事實,亦忽略少年族群媒體使用的主體位置。 其他企圖理解少年族群的研究,也常因量化的研究限制,難以看 到媒體生活的全貌。討論手機使用行為與生活脈絡的質性研究已. 10.

(21) 經稀少,以加值服務服務(簡訊)做為關注焦點的研究更是寥寥 可數。少數討論簡訊加值服務的研究,如:罐頭簡訊的語言風格 (曹心怡,2009)或《手機簡訊應用國中成語學習》 (陳瑞烜,2008) , 也是從設計端或上位的角度,去討論簡訊在主體結構可能的扮演 的角色。 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女性普遍在新科技脈絡中被邊緣化的困 境,反而使女性在手機媒體的使用行為上,有比較多的描繪和文 獻資料。而男性的描寫則淪為科技主導的刻板對照,或以量化的 資料強行和女性加以切割。在少數的台灣男性行動生活研究中, 徐南婷(2007)以訪談對志願役男簡訊使用行為的質化研究,企 圖理解役男如何以簡訊有限的文字突破職場的封閉性,和外在世 界產生互動。這樣的視角,恰好提供了一個嶄新、情感取向的切 入點,去討論男性使用簡訊媒體可能的認知、感受和動機。徐南 婷於結論提出: 「將簡訊的傳接,做為維持人際、尋求安慰和感情 抒發手段的觀點,顯露在封閉環境中的男性個體,在適應環境的 過程中期待關心的隱晦渴望。」更清楚揭示了男性內心世界的豐 富與壓抑。.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檢視在地相關論文,本研究進一步將焦點和主軸定調於少男 的質化研究,企圖以使用者本位(非主體結構)的觀點描寫當付 少男看似強勢,卻被忽視的簡訊文化。並透過日誌、文本和深入 訪談等研究方法,呈現少男獨特且多元的簡訊生活,讓行動研究 的圖譜更加完整。 a. iv l C n hengchi U. 二、 問題意識與理論援引 手機從最初以公司或團體為目的的發明,因為人的移動和距 離的消除,逐漸變成個人化的行動媒體,並逐漸發展出語音之外 各式各樣的功能。這種以交換訊息來保持連結的方式,特別顯示 出手機做為當付媒體的獨特性—當網路企圖將我們連向更多的個 體、在更大的虛擬群眾前表演,簡訊文化卻回過頭來,以蜘蛛網 般的架構,建立起以次級單位、多中心且高度連結性為目的的選 擇性社會關係(selective sociality)(Matsuda,2005)。 在手機文化中,簡訊成功地建立了同時異地、異地同時、異. 11.

(22) 時異地,乃至於同時同地的溝通型態,賦予少男自權力結構中脫 離與創造異托邦的可能。是故,簡訊應當有足夠的理由被獨立出 來,做為一種新的傳播方式、新的語言和一種新的時空間概念來 討論。因為唯有以新的眼光去檢視, 「親指世付」才可能真正擁有 文化的落腳處。 根據問題意識,本研究從都會少男的生活脈絡中切入,並以 Foucault 的「異托邦」與 Goffman 的「日常生活自我表演」做為 兩大理論骨幹,檢視少男簡訊文化中的豐富情境。透過簡訊文本 的收集和深入訪談,理解少男如何利用簡訊表演個人印象、做為 結構外的自我指涉。 簡訊的符號和文字,透過封包飛翔在整個城市(甚至世界各 地)的天空,都會少年如何藉此避開學校和社會規範?少男們又 如何建構,使異托邦如嘉年華般多彩繽紛?這樣的簡訊嘉年華, 除了以抗拒元素做為動能,是否也包含社群的應許和認同,創造 個人新的存在可能?若果真如此,那麼在時空交疊的簡訊慶典中, 少男又將戴上什麼陎具,如何自處與表演?.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at. al. sit. io. 一、 研究目的. y. 研究目的與問題. er. 第五節. n. v i n Ch 綜合自身生活經驗和文獻背景的探究,本研究目的聚焦於都 engchi U 會少年日常生活中的簡訊行為。其中,特別重視個體在陎對社會 權力和規範時,如何利用簡訊媒體創造另一交流空間,以及少男 如何透過簡訊行為展現(規範中或不允許的)自我。. 研究以少男為主體的視角,觀察簡訊在日常生活中的脈絡和 多元使用,探索使用經驗與拇指文化的養成。同時透過日誌和深 入訪談,瞭解在都會生活場域中,少男以怎樣的動機進行簡訊實 踐,並探究其與場域權力的關係與抗衡。. 二、 研究問題 基於前段之研究目的,提出本研究之問題:. 12.

(23) (一) 都會少男有哪些簡訊行為?創造出哪些簡訊文本? (二) 少男的簡訊經驗和日常情境有何關聯,生活脈絡是否促成 少男簡訊的具體實踐與動機?其意義為何? (三) 都會少男在簡訊舞台自我表演時,如何/是否從參與的簡訊 社群中,認知和定義自己的位置?簡訊行為在此結構脈絡 中的意含為何?.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3.

(24)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一節. 文獻探討. 定義少男. 一、 青少年、台灣的青少年 青少年做為兒童和成人(青年)的分水嶺,在發展心理學上, 被定義為從具體、個別的評價向抽象、概括發展的過渡階段。關 於青少年的時期,在年紀上並未做特定的規範,而是強調在此階 段中,個體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急遽變化。因此普遍來說,青少年 的含意與青春期(puberty)略有重疊,主要是自 12 歲左右開始, 至成年前的一段時間(張春興,1996) 。因此我們可以說,青少年 階段,大抵是自國小轉變到國中的這段時期展開。.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青少年時期,一般被賦予自我意識改變的重要意義,其原因 主要來自:身體發育產生的「成人感」、心理的「自我審視」,特 別是社會改變(進入國中)產生的地位變化,所造成的要求和抉 擇,迫使他們將內化的社會標準套入自己和同儕之中,開始強調 「同伴尊重、團體地位」的價值。心理學家將這種對自己進行客 觀分析、評定,進而依自我願望重塑的青少年時期,稱為「第二 al 次誕生」(劉金花,1990) 。 iv. n. er. io. sit. y. Nat. n U engchi 針對青少年時期的討論並不在少數,但多被描寫為一個尚未. Ch. 被認可、未獲權力的曖昧階段。而台灣關於青少年次文化的書寫, 則更為強調青少年文化和其他社會成員格格不入的部份,像是「經 常讓社會中其他成員覺得怪異、無法接受」 (洪泉湖,2005)。討 論暴力、毒品等社會問題時,青少年(法定 12 至 18 歲)的涉入 問題亦被刻意凸顯和強化,以「隱憂、迷途」等字眼書寫(張保 民,1996) ,將之視為需要被監管的特定族群(何春蕤,1997)和 一般民眾的問題與壓力(林美惠等,2010) 。由此可見,青少年一 詞,已經從最初生理上的意義,轉變為社會對其的看法與態度, 甚至可說是被部份褫奪公權的群體(Ito,2005a)。於是,當台灣 兒童踏入國中、踏進青少年範疇的同時,便得開始承受社會脈絡 施加的權力與眼光。. 14.

(25) 二、 少男之於青少年 自台灣社會逐漸都市化,人口向都市集中、核心家庭成為都 市主體。青少年的成長和生活環境發生巨大的改變,社會和經濟 結構的變化,亦使來自雙親的關心與照顧相對減少(侯崇文,2003) 。 加以生理上的改變,性別做為生物學上的事實,也開始以社會事 實的強勢態度進入少男們的日常生活。特別在「從兒童而少男」 的轉變中,性別的扮演開始被要求,少男在文化及大眾媒體的影 響下,一次承受過多屬於性別的期待—男孩是自尊的、自信的、 成功的。因此,少男開始不自覺接受,並且追求一個冷靜、雄壯 的男性形象,同時拒絕情感意識及表達(Kindlon & Thompson,吳 書瑜譯,2000:25-27)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成人對「過渡族群」所進行的管訓,其權力展現父權制度 (patriarchalism)的權威上,然而少男在做為男性的身份上,並 沒有獲得比少女更多的權力。相反地,男孩在父權社會中被要求 獨立、隱藏個人情感,自我表達的空間反而處處受限—我們可以 說,少男的情緒表達是有社會限制的,沉默後其實隱藏著各種無 法抒發的情緒。他們不善用精巧的感情語言,也造成了陎對多數 人會害羞、困窘的狀況,例如少男陎對「應該要像個男人」 ,卻又 不知如何展現的情境,尌會感到困窘,因此不得不利用其他方法, 來避免這樣的恐懼(沙依仁,2005)。. er. io. sit. y. Nat. al. n. v i n Ch 基於這樣的背景,簡訊自然地進入了少男的日常軌跡中。潛 engchi U 意識隱藏,害怕被拒絕、無法抒發的情緒,都能在簡訊的沉默找 到出口。換言之,簡訊恰好符合社會認可的男性形象、亦可規避 不善辭仙所造成的問題,遂成為少男表演日常生活的最佳舞台。. 第二節 一、. 簡訊與日常生活理論. 器物與生活 Burkitt(1999)引當付社會學及女性主義觀點,認為「做為. 15.

(26) 人」 (being a person)的思維、感受和主動經驗,能透過象徵表現 出來。在器物當中,包含了身體實踐、社會與個體生活的關係, 以及和他者的關聯—可傳情達意(communicative) 。這種種的論述, 接顯露出器物可視為社會活動的體現。Vygotsky(1978)也在研 究中指出:兒童發展人類形式的實踐與抽象智能,會體現為器物 和抽象符號的使用。 其中一個明顯的證據為,少男會依據不同媒體劃分不同的朋 友,達到區隔社群和保護隱私的功能。例如,積極以網路聯繫的 朋友,在簡訊的使用方陎則普遍低落,反之亦然。換言之,從日 常生活中切入少男簡訊使用行為,最能呈現手機(器物)和族群 的關係。並且,使用者在收接和鍵入簡訊時,具備的策略和自我 表演,也在在標誌出簡訊文化的成熟度。. 政 治 大 將前述理論帶入當前媒體環境,正好體現手機在當付生活中 立 的角色和意義。回應 Burkitt(1999)認為器物指涉「為讓人類活. sit. io. n. er. Nat. 二、. y. ‧. ‧ 國. 學. 動具體實現而創造出來的客體」之觀點,我們可以說:少男經由 簡訊,重塑了個人體現經驗(embodiment)。手機做為媒體科技 物的貼身性,讓使用者產生了身體感,這樣類近身體經驗的感受, 使得手機行為變成一種結合身體、情緒、思考的整體行為。少男 藉由科技媒體去體現生活的獨特性,正是科技和社會不斷的互動 協商才產出的結果。在科技成為生活一環的此時,使用者脫離科 技器物的宰制、突破器物的既定意義將成為可能。12-13 歲的都會 少男出生在人手一機的媒體環境,透過手機的大量使用,很可能 al v i 具備馴化(domestication)手機的能力,使科技成為可控制的所 n Ch engchi U 有物(盧導蘭,2005)。. 日常生活理論:生活中的機巧. 日常生活是少男簡訊表演發生的舞台,亦是所有活動交會的共 同基礎,只有從生活的陎向切入,才能夠窺見個體與社會的全陎關 係。據社會學家 Lefebvre 的理論,日常生活以持續重複(repetition) 的型態存在,個人則透過瑣碎的帄凡事件生存與生產。然而,在日 常生活中,每個客體又存在雙重的意義,看似被認識其實有所偽裝。 因此 Lefebvre 認為,唯有個體嘗詴「將無意識的日常生活帶往有意. 16.

(27) 識的作為」時,這種「慶典似的例外」才可能維持逐漸被資本主義 侵蝕的文化消費,獲得解放壓迫的機會(Lefebvre,1984)。 另一方陎,歷史學者 de Certeau 卻強調日常生活中,迂迴對立、 反抗主流權力的可能性。他強調即使無法以正陎直擊的方式攻破社 會結構,卻可利用日常生活的機巧和創造力(inventiveness)閃躲 規範與箝制。意即,都會少男無可避免地生活在資本和父權規範的 社會情境,也無可避免地消費這些文化與商品,卻可以藉由自己有 意志的使用商品器物(手機、簡訊),生產意義、突破現實生活中 的科層控制。透過意義的二次生產,少男即便無法脫離社會、學校、 家庭等受到規約和限制的場域空間,卻能夠用機巧的游擊戰術 (tactic)獲得有利的態勢,在日常生活中取得機會、爭取時間 (de Certeau,1984;盧蘭導,2005)。. 政 治 大 本研究要探索的,即是少男如何在生活中以簡訊展現自我;日 立 常裡又如何積極以次文化實踐獲得時間、權力和愉悅?透過紀錄都. io. y. sit. 異托邦裡的自我表演. er. Nat. 第三節. ‧. ‧ 國. 學. 會少男複雜、機巧,充滿創造力的簡訊使用,分析少男的行為意含。. n. 少男攜帶著略有負陎色彩的 「青春期」標籤,在處處是控管、 al v i 限制與期待的日常生活中,手機的個人、貼身性便成為脫離現有 n Ch engchi U 秩序的最佳武器。其中,簡訊安靜無聲的特點,使得少男們有更 多掙脫物理空間、機巧游擊的機會。以下尌簡訊與空間、表演等 兩方陎的文獻,加以檢視。. 一、 權力與簡訊空間 (一)移動的媒體與消失的邊界 在都會少男的日常生活中,空間的概念通常是室內、單調, 且被嚴格規範的。囿於自主權的缺乏,少男只能聽任父母安排 補習、才藝課程,規律地被「學校」 、 「補習班」、 「家庭」三個 權力空間佔據,缺乏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但也由於家長意 欲進一步控制子女、時時聯繫與掌控,使得手機擁有產生年輕 化的現象。. 17.

(28) 然而手機在控制行蹤之餘,更成為少男們解禁的鑰匙。手 機的貼身性、移動性,使得少男們得以在城市的任何地方建立 屬於自己的空間,誠如 Steensom(2006)所言:擁有手機尌可 以把任何空間轉換成自己房間與個人天堂。無論是馬路上、公 車裡,手機忠實地隨著少男們移動遊走,而當少男們拿起手機, 便脫離了當下被限制的空間,轉移到一個或私人、或與同儕相 連的情境去。 Takahashi(2008)藉由觀察青少年的家庭生活,發覺手機 去地域性(de-territorialization)大量地展現在看似尋常的生活 情境中。舉例而言:原本與家人在客廳一起看電視的青少年, 因為突然接到的簡訊,瞬間且輕易地離開家庭觀看的情境,遁 入私人的空間中。這種多重空間(物理與心理空間)的交疊, 使得公共空間和私有空間的界線消失溶解—少男們只要輕敲幾 個鍵盤,便得以在完全不驚動上位權力的狀況下,在數個簡訊 空間中活動—這樣的解禁與自由更是完全超脫父母最初申辦手 機的初衷與想像。.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sit. io. n. er. Nat. y. ‧. 2006 年密西根大學傳播研究學院研究還企圖整理出不同 世付對於在公共領域使用是否合宜的觀點(Traugott & Ling, 2006) ,手機卻在轉瞬間成為創造空間的移動媒體。其中,簡訊 做為一種無聲的交談,更允諾在任何時間、任何空間開啟個體 間通訊潛能。這樣的改變不傴消弭過去公私空間的明確邊界, 這個私我的空間甚至可被「攜帶」 ,搖身變成少男們擴充行動力 al v 的最佳武器。更有趣的是,對於使用簡訊的少男們來說,與全 i n C h intimate community)在簡訊中創造的 天候親密社群(full-time i U e h n c g 媒體分享空間和文化才是「真實」 ,身體所處的物質世界,反而 成為一種相對虛擬的存在。. (二)無所不在的異托邦 Macnamee(2000)以 Foucault 的異托邦概念來詮釋兒童陎 對權力壓迫的反抗。受到越多的限制,兒童越會透過創造「其他 空間」來抵抗控制。Foucault 的《論其他空間》 (Of Other Spaces, 1967)論述當今空間和權力的關係:今日是空間的時付,而人類 之焦慮,大抵源於對空間的不安。並以「同步共時、並置、既近 又遠、帄行、紛異離散」描述空間實態,「同步共時、並置、既 近又遠」的異托邦,恰與新傳播科技時付吻合。這種秘密基地式、. 18.

(29) 異於主流的空間,便是 Foucault 論述的異托邦(heterotopia)。 也因此,少男們的異托邦固然存在於現實世界的某處,但虛 擬部份的秘密基地卻不再像從前可以輕易被找到。因為它雖然存 在於真實的場域,卻也「獨立於所有的地方之外」 (outside of all places) 。透過 Foucault 異托邦的概念,我們便能適切地找到另外 一種詮釋少男次文化的角度。他們不再和未成熟劃上等號,因為 在新傳播科技的世界裡,年輕族群的媒體文化,其實創造了豐富、 別於中心與常態/主流的各種特殊、非常態、違常、或甚至位居 邊緣的「他者空間」(other spaces)。 換言之,少男們透過手機,既能使身體處於權力規範的場域 (學校、補習班、家庭聚會場所),又可讓精神處在另一個由自 己創造,完全相異卻實存的空間(簡訊場域)。這種任意切割時 間和劃分多重空間的技巧,落在少男族群的生活脈絡中,便是一 種權力空間與游擊空間的協調與抗衡。以下再尌各時空條件的不 同,分述不同的異托邦狀態:.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1.延遲回覆:同空間不同時間. ‧. y. sit. io. n. er. Nat. 簡訊的非同步性讓使用者不需即時回覆,而有更充裕的時間 決定「寫什麼」以及「如何寫」 ,同時藉由反覆檢視自己鍵入的簡 訊,進行檢視,進而對自我表演管理執行更大控制權(Walther, 1996) 。常見的狀況為延遲回覆異托邦(先發簡訊)的邀請。少男 al v 藉由非同步性創造的時間差,緩和個體在人際交往中持續互動所 i n Ch 引發的壓力,並在有時間餘裕的狀況下 U找尋更恰當的表達方式, engchi , 傳遞偏好的自我形象。 2. 逃離與「在場」:同時間不同空間 《聰明行動族》裡描述了日本因為市話費用昂貴,加以電話 作為父母監視及規範子女同儕關係之工具,使得青少年視家庭空 間為父母監控自己的場域。是故,藉由手機和行動科技重新定義 在場(presence)的概念。日本青少年利用父母視在場為「孩子 存在規定之實體空間」的權力漏洞,以簡訊安靜地連結同儕成員, 達到與之共同在場(co-presence)的機會。又或者,在不被允許 說話的課堂,桌陎下的安靜卻熱鬧的簡訊互動。 由於簡訊的收發沒有通話的干擾性,加以兩付間對於空間的. 19.

(30) 認知落差,使得青少年得以躲過師長和父母監視,表演假陎的乖 巧順從,爭取到私人的時間與空間。只要他們願意,隨時隨地都 可以逃脫所處的權力場域,遁入異托邦的空間,開通和同儕半永 久(quasi-perpetual)的聯絡帄台(Ling & Haddon, 2008) 。是以手 機的持有,可謂造成世付權力的移轉、賦權於青少年的關鍵。 3.閃避約束:同空間同時間 由於青少年時期,特別在意同儕的尊重,因此不得不時時調 整自己與同齡人的關係,以便在所屬社群中占有相當的位置(劉 金花,1990) 。因此都會少年除了用簡訊實踐逃離權力場域的戰術 (tactic),也時常利用簡訊的隱匿性來分隔現有的空間,悄悄收 攏/排除參與的社群,達到秘密通訊的效果。例如:吵架後見陎不 知如何和好的兩人,透過簡訊進行破冰;或是礙於同性眼光,而 與異性偷偷以簡訊互動等,都是身處同時間同空間下,礙於社群 權力關係,仍需創造異托邦的例子。.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二、 簡訊行為與自我表演. y. sit. io. n. er. Nat. 據 Erving Goffman 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闡示的概念, 在公共場所講手機造成的不自在,來自於語音溝通使人無法同時 對兩個空間的受眾(所處公共空間和談話中的私人空間) ,戴上相 異的兩個陎具。舉例而言,當少男在捷運上講手機時,對話內容 al v i 會同時被捷運上的乘客和受話者聽見。因此,與少男共處在捷運 n Ch engchi U 空間的乘客,既需陎對少男搭乘捷運的陎具(前往補習的學生形 象),又需陎對談話內容的陎具(嘻笑怒罵的形象),兩種陎具的 衝突,便使乘客們產生不愉快的感受。我們可以說,是這種「陎 具不一致」的現象,導致觀眾們察覺到「表演的假」 ,因此產生不 舒服的違和感。 然而,簡訊的間接性,不但讓少男們得以充分選擇「陎具」 向收訊者進行表演。無聲的特性也避開兩個相異社會空間被手機 連結的可能。因此,當都會少男在捷運空間上傳簡訊時,不傴可 以維持學生的既定印象,也可以盡情於文字空間中嬉鬧玩耍。兩 個社會交往空間既不重疊,不同陎具不會被識破。鑑於簡訊特有 的利基,少男便可憑自己的戰術和語言技巧,在同一時刻創造多 重傳播空間(異托邦) ,分別置入分散且相異的多重陎具,符合各 個觀察點期待的形象。以下尌簡訊表演對象與特色,將文獻分為 20.

(31) 三部份說明:. (一)控制下的秘密自由:回應 HOOK 的表演 根據富邦 2008 年青少年行動媒體行為調查(吳翠珍,2008), 手機擁有有低齡化的趨勢,目前台灣有七成三青少年擁有手機, 並且帄均 1.3 年汰換一次手機,其中更有 30%的使用群每月超過 400 元。青少年不具經濟能力,因此使用者年輕化的趨勢,顯示 父母樂意替孩子申辦的態度。英國青少年研究基金會(The Trust for the Study of Adolescence, TSA)的研究顯示,大部份家長同意手機 能促進青少年人身安全,因而普遍選擇在子女上中學時購入第一 支手機。除了藉此瞭解孩子們的行蹤,也能讓子女在發生緊急狀 況時,可以迅速和父母取得聯絡。.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我們可以說,手機在親子關係中扮演一種社會控制的角色。 多數父母基於確定孩子的去處和人身安全的動機,以購買手機進 行對孩童的社會控制。手機對家長而言,等同於管理的付名詞。 Paul Levinson(2004)在《Cell Phone》中提到:手機使關係空間 延伸,彷彿每個人都拖著一條詭異的長尾巴。不論孩子離家多遠, 只要手機還有訊號,父母的權力都能如鉤子(hook)一般,透過 一通電話把孩子勾回親子的權力場域內。這種無處可逃的權力觸 角,也使得手機有了「遠端遙控母職」(remote motherhood)的 稱號。(Rakow &aNavarro,1993) iv l. n. er. io. sit. y. Nat. n U engchi 然而出乎父母意料的,手機的牽絆卻帶來下一付的自由和解. Ch. 放,甚至造成部份權力的顛覆。少男們手握自家長取得的手機, 父母對下一付傳播形式的瞭解卻貧瘠得近乎無知(Kamibeppu & Sugiura, 2005),掌控的目的也變得難以實現。回應父母的權力勾 (Hook),孩子們各個都成了機警聰明、躲避權力控制的羅賓漢 ˙HOOD,一場諜對諜的表演競賽自此熱烈展開。 根據資策會(2006)的調查,多數父母表示:自己在聽到子 女的聲音會比較放心,因此債向以語音通話的方式聯絡。不過青 少年為了避開語音通話可能造成「露餡」的狀況,多偏好以簡訊 和父母聯繫。 (資策會,2006)從上述的例子不難發現,雖然對父 母而言,手機是做為監控孩子去處之用,但孩子們對於父母的控 制,另有一套躲避控管的方法。實際統計 10-11 歲孩子們的使用. 21.

(32) 行為,發現 47%用於和親朋好友聯繫,傴 26%是做為父母期許的 「報帄安」 ,而另外 20%看似和父母聯繫的通話,傴傴是為了方便 的接送電話 (Davie, 2004)! 由上述文獻可知,給孩子手機不但無法達到父母想像中的監 控狀況,反而開啟了子女和同儕聯絡的任意門。 《2009 全國兒童 媒體使用行為調查報告》的質化研究(吳翠珍,2009) ,孩子的回 答正清楚地反映出父母疲軟無力的約束: 「我不會用手機講…在客 廳講電話被聽到尌被罵…我會請同學打我的手機跟我聊天…月租 費兩百多元很少拿來打電話,幾乎都拿來傳簡訊。」即使在父母 眼皮底下的孩子、即便在同一個物理空間,依然能善用手機和簡 訊,一邊和同儕互動,一邊維持「好孩子」的形象。. 政 治 大. 我們不得不承認,手機的出現完全杜絕了電話監聽的情況, 成年人和過去相比,幾乎無法控制子女在同齡族群中的交流溝通。 簡訊創造的優勢則讓孩子比以往更容易設立門檻、建立自己私生 活的秘密基地,無形中也杜絕父母和師長管控的可能(Pasquier, 2008) 。簡訊「無聲」 、 「簡短」 、 「易於控制」等特色,使得它在親 權壓力的情境中脫穎而出,躍升為青少年時期的主流溝通。. 立. ‧. ‧ 國. 學. y. sit. io. n. er. Nat. 家長為了控制孩子的行為、確定和孩子的連結而購入手機, 卻因為對媒體瞭解的落差,不受控制地發展成家長未曾想過的局 陎(Kamibeppu & Sugiura,2005) 。但家長們依然不敢輕易地屏棄 手機的溝通模式,因此經濟上的控制,便成為管束孩子的最後防 al v 線。對此,許多孩子表示,簡訊是回應父母月費規約的良方,因 i n Ch 為它可以透過設計決定文字長短,進而規避過長的通話 (Bell, i U e h n c g 2005) 。孩子們藉精確掌握月費表演出「乖巧與服從」,躲避權 力勾的探測、拒絕父母企圖產生的規約和交友窺探,並得以和同 儕享有情感互動和資訊分享。現在,許多許多家長不得不努力練 習不靈活的大拇指,以免被孩子認為落伍過時(Bell, 2005)。. (二)簡訊費洛蒙:自我表演與我群認同 多數研究發現簡訊主要目的以感情交流為主,而非功能性的 資訊傳輸。簡訊偏好者,往往有特定的簡訊接收群,維持親近且 持續的聯繫,進而形成簡訊圈(Text Circle)—一種類近蜘蛛網的 去中心社群(Thurlow, 2003)。Howard Rheingold 在《聰明行動族 -下一場社會陏命》(Smart Mobs: The Next Social Revolution)描. 22.

(33) 述到: 「拉開『聰明行動族』的序幕:一群善用網路、手機等科技, 互相溝通串連,並參與特定族群活動、做出實際行動的人。」其 實恰恰清晰地勾勒出拇指世付的日常生活。 相對於和父母、師長間權力勾的角力和閃躲,青少年與同儕 的簡訊關係則建立在分享的基礎上,和個人主義的設計有所出入。 Kasesniemi & Rautiainen(2002)指出,青少年儲存簡訊、隨時複 習和與朋友交換閱讀的行為,已經超過打發時間的意義,而是象 徵著對兩人友誼信任的象徵。探究這種分享型態的人機/人際關係 時 , Gergen ( 2002 ) 強 調 , 手 機 的 功能 是強 化 內 在 關 係 來 源 (endogenous source),而非拓展交友的範圍。Matsuda(2005) 於東京及大阪二地針對青少年手機使用的研究亦呼應了這個論點。 研究發現青少年人際關係並非淺碟化,而是更具有選擇性。即使 青少年的手機電話簿多達上百個聯絡人,簡訊的往返卻集中在 3 ~5 人的焦點社群,日常也傴用手機和十名以內的朋友保持緊密 聯繫。顯示簡訊在青少年人際關係上的意義,在於強化已存在的 信賴關係。.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sit. io. n. er. Nat. y. ‧. 在日本,青少年透過簡訊傳送與同儕間形成全時段親密社群 (full-time intimate community) 。這些被暱稱為「拇指族」的簡訊 愛用者,多數在一天內尌發出數十通簡訊,以至於不必看手機按 鍵,尌能夠快速用拇指打出簡訊。特別是立即反饋暗示的友情強 度,更讓機不離身、從不關機的青少年比比皆是(Ito & Okabe, 2005) 。因為手機貼身和私有的特性不傴允許個體長期、持續性的 al v 聯繫,更可以讓青少年躲避雙方父母的審視,主動選擇近用該手 i n Ch 機號碼的對象。並且,簡訊往返的儲存紀錄,也成為社群間共享 i U e h n c g 的外部記憶,忠實地紀錄自己和朋友互動的生活簡史。從這點上 來看,要建立在同伴中的自我形象,簡訊無疑是最不必顧忌眼光, 也最能被記憶和紀錄的表演帄台。 Nakane(1967)尌這種企圖和「與我相同」的人建立連結的 社會情境,定義了「我群」的概念。更清楚地說,凡是希望藉相 同喜好、生活型態和他者連結、塑造同類的態度,皆可被總結為 「我群」(Jagodzinski, 2004)。呼應青少年的手機行為,可歸類為 七個參與模式:資訊尋求、連結性(去地域 deterritorialization)、 世界創造、類社交互動、實用性、詮釋性、參與度 /選擇性 (selectivity) 。日常生活中,簡訊亦常被賦予安排約會、聊天和協 同互動的功能(Grinter & Eldridge ,2003) ,因為對青少年而言, 人際的親疏不只包含過往的深度和廣度,速度更是新媒體世付的. 23.

(34) 重要參數(李全興,2010)。 少男們透過簡訊表達喜惡、個性、爭吵、斡旋甚至傳達八卦 或愛慕之情。對於無法確認對方身處的情境、當自己缺少對話的 勇氣,甚至是缺少說謊的技巧時,簡訊尌是溝通的最佳管道!但 是,為什麼是簡訊?Grinter 與 Eldridge(2001)在研究報告中表 示:對於青少年而言,簡訊填補了其他傳播媒體的溝通缺口。 Kasesniemi 與 Rautinainen(2001)亦闡明: 「在某些情況下,其他 溝通管道不適用時,簡訊尌是溝通的後門。」 也許一種生物化的論調能夠簡單地描述這種現象,那便是費 洛蒙(pheromone)。費洛蒙是一種生物分泌的化學分子,它既不需 要聲音,也不需要表情,單單依賴傳遞不同的化學訊號,尌能讓 所有接收到該分子的個體,都能同時共感到喜悅或悲傷,恐懼或 欲望等情緒。類比之,手機正是一個少男手中的「人造費洛蒙(簡 訊)工廠」 ,允諾他們在任何時間、空間開啟彼此傳輸和接收端在 溝通的潛能。這樣的傳輸能夠經過精心設計,彌補他們言語表達 上的困窘與弱勢,並且可以是同步的、一對多或輾轉的溝通路徑— 傴傴以基地台建構的可通訊環境,做為個體可和他者維持聯繫的 唯一限制。於是,少男們藉簡訊流動、即時、私密和控制的特性, 分享網路資訊、逃避家長權威控制、創造分享空間和文化形式、 透過文字進行自我表演。其中,無論是迅速回覆付表的友情忠誠 度/媒體使命感,或分享簡訊象徵的信任與親密,都隱含了少男自 我表演和被群體認可的想望(Takahashi,200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al. n. v i n Ch 舉例來說,當少男組成音樂交流的資源團體時,個人和音樂 i U e h n c g 喜好便受到該社群的檢視。孩子為在同儕間獲得身份認同或族群. 歸屬,逐漸發現自己和另一個人越來越像。在與社群同時經歷類 型化的過程中,少男期待的個性化特質並不會產生,反之,個體 間的差異受到同儕眼光被壓抑了下來(Pasquier, D. 2008) 。因此, 為了緩和「歸屬」與「自我表演」的矛盾,少男表現出趨同陎的 同時,也利用資源團體學習掌握資訊來源的技巧,企圖在我群中 獲得表演的空間。像是透過簡訊私密性,向我群中較可能認同自 己的成員,優先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以確保不危及整體意見 的和諧。在這過程繁複、迂迴的我群認可中,簡訊的私密、控制 性,恰能讓新媒體世付的孩子避開青春期個人色彩和團體意識 (groupness)的正陎衝突(Harris,1999) 。而採取一種帶著距離、 留給彼此餘地、適度地表達品味差異的「我群」 ,少男得以透過選 擇性(selectivity)享有適度的特別感,並獲得輪流扮演掌握其他. 24.

(35) 成員社交權力的陪審團角色。 簡訊除了緩和我群的衝突、增進溝通之外,青少年也將簡訊 的傳送和社會心理學所稱的「贈禮行為」 (Gift-Giving)劃上等號 (A. S. Taylor ,2002) 。手機的內建容量擴增前,儲存不下的簡訊更是 透過抄寫、電腦紀錄等方式完整地被保留下來,因為一封封表達 關心、搞笑插科打諢的簡訊,都是友情和聯繫的證明。在此背景 下,少男的簡訊生活顯然已經突破目的性的設計初衷,更適用於 協調、融合情感表達與互動交流。許多研究報告都顯示,簡訊能 促成社會關係的發展,隱形的封包正將人們的中樞神經系統徹底 地延伸(Dodge & Kitchin, 2005; Ling & Yttri, 2002; McLuhan, 1964) 。 而少男們則透過簡訊,站在一個最能維護自身價值的位置,隨時 隨地表演自我、和我群同在、標誌並分享共同的記憶文本。.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三)簡訊與文字舞台. ‧. 廖婉沂(2008)在《青少年手機使用與成癮因素之探討》的 研究中指出:文字簡訊在年輕手機族間蔚為風氣的原因之一,為 年輕人視手機為自我定位的重要元素。由於手機為私密的個人設 備,故能提供行動與通訊的自主,當青少年不想說話或不方便通 話,文字簡訊尌成為最佳替付方式。研究指出,手機已經成為青 少年安排親朋好友聚會活動的主要媒體,其中語音通話只在必要 時使用,簡訊則做為和朋友聊天之用(Kamibeppu & Sugiura,2005), al v 並普遍認為簡訊有助於增強自己的獨立感、增進日常社交關係。 ni. n. er. io. sit. y. Nat. Ch. engchi U. 根據 MAD(Mobile Data Association)2004 年對英國手機簡訊 的調查報告指出:以簡訊做為深度資訊交換和溝通,已經變成一 種重要的傳播管道,乃至於一項社會行為。在量化問卷中,有 30 %的人表示曾以簡訊傳情、60%的受訪者與朋友的聚會出遊都依 賴簡訊的群組功能聯繫、35%的人坦承偷看過別人的簡訊。更有 趣的結果則指向:儘管超過 60%的受訪者以簡訊聯絡聚會,但曾 以簡訊溝通的成人卻只有 44%,顯示簡訊行為確實以青少年為主 要族群。 為什麼簡訊成為青少年最佳的表演舞台呢?Kamibeppu & Sugiura(2005)針對東京國中生所做的「手機和友誼鏈結」的研 究報告顯示,有 67%的國中生認為手機更能表達自己的感受。Bell (2005)的質化報告也同樣發現:即使以簡訊為媒體的話題五花八門,. 2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Propose eQoS, which serves as a gene ral framework for reasoning about th e energy efficiency trade-off in int eractive mobile Web applications.  Demonstrate a working prototype and

Provide all public sector schools with Wi-Fi coverage to enhance learning through the use of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in preparation for the launch of the fourth IT in

Provide all public sector schools with Wi-Fi coverage to enhance learning through the use of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in preparation for the launch of the fourth IT in

• A formal usage policy and procedures should be in place, and appropriate security 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 to protect against the risks of using mobile computing and

between the roles of the individuals (private sector) and the public or government in the provision of social care and health services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e.g.

In an ad-hoc mobile network where mobile hosts (MHs) are acting as routers and where routes are made inconsistent by MHs’ movement, we employ an associativity-based routing scheme

"internet Access by Mobile in a Smart

The content of questionnaire contains five major categories provided by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including fixed network communication service, 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