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應用共現詞於多義句末助詞「吧」與「呢」的語義分析及教學語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應用共現詞於多義句末助詞「吧」與「呢」的語義分析及教學語法"

Copied!
2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 應用共現詞於多義句末助詞「吧」與「呢」 的語義分析及教學語法 Applying Collocation Analysis on the Interpretation and Pedagogical Grammar of the Mandarin Polysemic Final Particles BA and NE. 指導教授:鄭錦全院士 研 究 生:張玲瑛 撰 中華民國 一百零一年五月.

(2)

(3)

(4)

(5)

(6) 謝辭 能夠完成這篇博士論文,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 鄭錦全院士。在我論文 的構思與撰寫期間,鄭老師即使有時遠在美國,也仍持續地以電郵給予我不厭其 詳的指導。鄭老師的殷切教誨,是論文得以按計劃完成的重要助力。此外也要感 謝擔任論文計畫書審查與口試的諸位委員:信世昌老師、畢永峨老師、曹逢甫老 師與戴浩一老師。老師們提出許多寶貴的意見,使我能夠修正缺失以改進論文。 這篇論文從醞釀到完成,一路承蒙多位良師益友的提攜與幫助。我要感 謝華研所修業期間啟迪教導過我的鄭錦全老師、鄧守信老師、信世昌老師、 曾金金老師、畢永峨老師、葉德明老師、陳俊光老師、黃沛榮老師、徐東伯 老師、翁玲玲老師,也要向我華研所的同學們致謝,感謝他們的友情與鼓勵。 在完成論文這場艱辛的馬拉松期間,我的親人與同事也不間斷地給予我莫大 的鼓勵與支援。 在生活中與我最親近、也受論文寫作影響最多的家人,外子李秉乾、兒 辰寬、辰康、辰新,我深深感激他們的包容與愛。因為有他們,我才有勇氣 與能量堅持下去。最後要感謝我的父母親,一直以最大的耐心與慈愛呵護我。 對於所有曾經以行動、言語或心意支持勉勵過我的師長與親友,我誠摯 感恩。除了向他們致意,也祝福他們時時平安喜樂。.

(7)

(8)

(9) 應用共現詞於多義句末助詞「吧」與「呢」 的語義分析及教學語法 中文摘要 關鍵字:多義句末助詞、共現詞、語料庫、計量、教學語法 本文提出一個兼具質化分析與量化計算的方法,研究現代漢語句末助 詞「吧」與「呢」。以中央研究院「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前期五百萬詞資 料為文本,觀察句末「吧」與「呢」表達的情態意義或語用功能後提出假設: 句末「吧」應區分為表說話者懷疑的「吧 1」、表祈使的「吧 2」與表說話 者自述主觀意向的「吧 3」;句末「呢」應區分為彰顯疑問的「呢 1」、表 事態不尋常而且值得注意的「呢 2」與延續上文而針對主題提問的「呢 3」。 依上述假設將文本所有含句末「吧」或「呢」的小句分為「吧 1、吧 2、 吧 3、呢 1、呢 2、呢 3」六個電子檔,輸入鄭錦全(2011)編寫的共現詞親 疏計量程式,各以句末助詞為關鍵詞,分別計算小句內共現詞的親疏引得並 排序得出「吧 1、吧 2、吧 3、呢 1、呢 2、呢 3」的高關聯共現詞。分析各組 共現詞的內部語義句法關聯後發現:「吧 1」的共現詞「大概、也許、或許、 應該」等都與認知情態「表說話者懷疑」相關;「吧 2」的共現詞有使役動 詞「請、讓」及動作動詞等,與祈使句相關;「吧 3」的共現詞則常組成「算 了吧、好吧、(就)這樣吧」等構式表達說話者觀點或意向。三類句末「吧」 共現詞的語義特徵各符合其句末助詞的假設定義。「呢 1」的共現詞「為什 麼、怎麼、什麼」等都與非是非疑問相關;「呢 2」的共現詞「還、才、真」 常用於陳述不尋常事態以引起注意;「呢 3 的共現詞「那、那麼、萬一」則 用於標記主題提問。三類句末「呢」的共現詞也與其句末助詞的假設語義相 合。句末「吧」與「呢」的多義假設因共現詞分析結果相符而得到支持。 共現詞分析不僅支持句末「吧」與「呢」的多義假設,也可應用於句 末助詞教學。除了提供具體的語義範疇與句法框架,用於建構句末助詞的教 學語法與教學策略;以關鍵詞搭配共現詞檢索數位語言資源,也能供教師查 詢教學實例或使學習者自修泛讀,體現「針對一詞,廣泛閱讀」的學習理念。. i.

(10) ii.

(11) Applying Collocation Analysis on the Interpretation and Pedagogical Grammar of the Mandarin Polysemic Final Particles BA and NE Abstract Keywords : polysemic final particles, collocation, corpus, computation, pedagogical grammar. This thesis analyzes two Mandarin final particles BA(吧)and NE(呢) with processe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using the 5-million-word corpus data of Academia Sinica Balanced Corpus of Modern Chinese. The research starts with a hypothesis that BA and NE are polysemic and both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variants in terms of modality or function. The three BA variants are the dubitative BA1, the imperative BA2, and the self-declaring BA3 while the three NE variants, the interrogative NE1, the highlighting NE2, and the comment-requesting NE3. To support the hypothesis, proof must be drawn from language facts. Hence, clauses attached by a BA or NE are retrieved from the corpus and grouped into six files which are run through a computer program compiled by Cheng (2011) to rank and list the collocates for each variant of BA or NE. With the semantic connections of the collocates analyzed and the concordance of senses between the collocates and the final particle variant observed, the hypothesis of BA and NE as polysemic particles can be supported. To apply the results of the collocation study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pedagogical grammar of the final particles BA and NE can use the collocates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so that each variant of BA and NE is properly learned as a separate final particle with specific modality or function. To achieve word-focused extensive reading in teaching or leaning final particle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can use the final particle as the keyword and its collocates as guidance when retrieving sentence examples from digital language resources.. iii.

(12) iv.

(13) 目錄 目錄 ..................................................................................................................................v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辭典上的分類與定義 ................................................................................4  一、句末「吧」的分類與定義 ......................................................................4  二、句末「呢」的分類與定義 ......................................................................7 第三節 語法書上的分類與定義 ..........................................................................10  第四節 句末助詞「吧」與「呢」的傳統分析 ..................................................14  一、句末「吧」的文獻 ................................................................................15 二、句末「呢」的文獻 ................................................................................18 第五節 應用語料庫語言學於漢語語言學 ..........................................................24  第六節 應用語言數位典藏於對外華語教學 ......................................................26  第七節 共現詞與語義分析 ..................................................................................29  第八節 句末助詞的搭配研究 ..............................................................................31  第九節 小結 ..........................................................................................................33  第二章 多義句末助詞「吧」共現詞分析 ..................................................................35  第一節 多義句末助詞「吧」的分類 ..................................................................36  一、「吧 1」句子的分類原則......................................................................37 二、「吧 2」句子的分類原則......................................................................39 三、「吧 3」句子的分類原則......................................................................41 第二節 三類句末「吧」的共現詞親疏計量與分析 ..........................................44  一、「吧 1」的共現詞親疏計量與分析......................................................46 二、「吧 2」的共現詞親疏計量與分析......................................................56 三、「吧 3」的共現詞親疏計量與分析......................................................61 第三節 小結 ..........................................................................................................67  第三章 多義句末助詞「呢」共現詞分析 ..................................................................79  第一節 多義句末助詞「呢」的分類 ..................................................................80  一、「呢 1」句子的分類原則......................................................................81 二、「呢 2」句子的分類原則......................................................................82 三、「呢 3」句子的分類原則......................................................................83 第二節 三類句末「呢」的共現詞親疏計量與分析 ..........................................85 . v.

(14) 一、「呢 1」的共現詞親疏計量與分析 ..................................................... 86 二、「呢 2」的共現詞親疏計量與分析 ..................................................... 92 三、「呢 3」的共現詞親疏計量與分析 ................................................... 115 第三節 小結........................................................................................................ 122  第四章 多義句末助詞的教學語法與策略................................................................ 131  第一節 教學語法的相關理論與特性................................................................ 131  一、教學語法的規範性.............................................................................. 132 二、教學語法的任務面.............................................................................. 133 三、教學語法的累進式教學...................................................................... 133 第二節 教學語法的架構與教學排序................................................................ 134  第三節 句末助詞的教學語法............................................................................ 137  第四節 句末助詞「吧」的教學語法................................................................ 144  一、「吧 1」的教學語法與教學策略 ....................................................... 144 二、「吧 2」的教學語法與教學策略 ....................................................... 148 三、「吧 3」的教學語法與教學策略 ....................................................... 151 四、「吧 1、吧 2、吧 3」的偏誤分析與對比 .......................................... 153 第五節 句末助詞「呢」的教學語法................................................................ 155  一、「呢 1」的教學語法與教學策略 ....................................................... 155 二、「呢 2」的教學語法與教學策略 ....................................................... 159 三、「呢 3」的教學語法與教學策略 ....................................................... 162 四、「呢 1、呢 2、呢 3」的偏誤分析與對比 .......................................... 165 第六節 小結........................................................................................................ 168  第五章 結論................................................................................................................ 173  參考文獻...................................................................................................................... 181  參考網站...................................................................................................................... 189  附錄一.......................................................................................................................... 191  附錄二.......................................................................................................................... 195 . vi.

(15) 表目錄 表 一-1、線上《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句末「吧」的定義與例句..4  表 一-2、線上《漢語大詞典》句末「吧」的定義與例句..............................5  表 一-3、線上《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句末「呢」的定義與例句..7  表 一-4、線上《漢語大詞典》句末「呢」的定義與例句..............................8  表 一-5、紙本《現代漢語詞典》「吧」與「呢」的定義與例句..................9  表 一-6、四本參考語法書對句末「吧」與「呢」的定義............................11  表 一-7、Chao(1968)分析的句末「吶」(「呢」) ...............................13  表 一-8、相關文獻對句末「吧」的兩種分析 ................................................15  表 一-9、句末「呢」的相關文獻 ....................................................................18  表 一-10、Li(2006)分析的多義「呢」 ......................................................20  表 二-1、三類句末「吧」句子數與百分比 ....................................................37  表 二-2、「說話者不確定」的「吧 1」共現詞親疏排序..............................47  表 二-3、表「說話者不確定」的「吧 1」句中的共現詞語義類別..............50  表 二-4、「表祈使」的「吧 2」共現詞親疏排序..........................................56  表 二-5、表「祈使」的「吧 2」句中的共現詞語義類別..............................58  表 二-6、三類句末「吧」的人稱代詞共現親疏計算比較............................58  表 二-7、「吧 2」句子主語形式統計與百分比 ..............................................59  表 二-8、「說話者宣示觀點或意向」的「吧 3」共現詞親疏排序..............62  表 二-9、表「說話者宣示觀點或意向」的「吧 3」句中共現詞語義類別 .64  表 二-10、不分類「吧」的共現詞親疏排序 ..................................................68  表 二-11、不分類「吧」與三類句末「吧」的共現詞排序與詞頻比較......70  表 二-12、不分類「吧」共現詞在三類「吧」句子出現的情形..................72  表 二-13、不分類「吧」與三類句末「吧」的共現詞排序與詞頻比較......73  表 二-14、三類「吧」的專屬共現詞與幾近專屬共現詞..............................74  表 三-1、三類句末「呢」句子數與百分比 ....................................................80  表 三-2、「呢 1、呢 2、呢 3」的句法比較 .....................................................84  表 三-3、疑問句末的「呢 1」共現詞親疏排序..............................................86 . vii.

(16) 表 三-4、「呢 1」句中三類共現詞句法類別 ................................................. 87  表 三-5、強調事態不尋常以引起注意的「呢 2」共現詞親疏排序 ............. 93  表 三-6、「呢 2」句中共現詞語義類別 ......................................................... 95  表 三-7、「連…呢」句中共現詞分布.......................................................... 104  表 三-8、延續上文而針對主題提問的「呢 3」共現詞親疏排序 ............... 116  表 三-9、「呢 3」句中三類共現詞句法類別 ............................................... 119  表 三-10、不分類「呢」的共現詞親疏排序................................................ 122  表 三-11、不分類「呢」與三類句末「呢」的共現詞排序與詞頻比較.... 124  表 三-12、不分類「呢」共現詞在三類「呢」句子出現的情形................ 125  表 三-13、不分類「呢」與三類句末「呢」的共現詞排序與詞頻比較.... 126  表 三-14、三類「呢」的專屬共現詞與幾近專屬共現詞............................ 127  表 四-1、句末助詞「吧」在各教材中的相關語法描述.............................. 139  表 四-2、三類句末助詞「吧」在教材課文中的初次出現處與例句.......... 140  表 四-3、句末助詞「呢」在各教材中的相關語法描述.............................. 141  表 四-4、三類句末助詞「呢」在教材課文中的初次出現處與例句.......... 142  表 四-5、「呢 1、吧 1、呢 2、吧 2、呢 3、吧 3」句數................................ 169  表 五-1、吧 1 的教學語法與教學策略........................................................... 177  表 五-2、吧 2 的教學語法與教學策略........................................................... 177  表 五-3、吧 3 的教學語法與教學策略........................................................... 178  表 五-4、呢 1 的教學語法與教學策略........................................................... 178  表 五-5、呢 2 的教學語法與教學策略........................................................... 179  表 五-6、呢 3 的教學語法與教學策略........................................................... 179 . viii.

(17)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章 導論 句末助詞,或稱語氣詞,是漢語與其他漢藏語系語言特有的語言成份。 雖然形式簡單:多數是單音節、一般是輕聲,句法分布規律、大多位於句末, 但卻承載多種多樣、不易捉摸的句法、語義、語用功能,向來是母語中無此 功能詞之外國人士的華語學習難點。Prator(1967)曾依外語與學習者母語 間的差異與正、負遷移等概念,將學習外語的難度區分為零至五級六個等 級。句末助詞對於母語中無此語言項目的學習者(如以英語為母語者)而言, 困難度高居第四級(見陳俊光,2007)。尤其是「吧」與「呢」更是如此。 例如以下華語學習者的病句,都因誤用句末助詞造成:「*請把證明給我看 一下,要不然我不相信你在中國郵報有工作吧」、「*你聽得出來那首歌的 高潮在哪裡呢」、「*明天下午你有沒有空幫我嗎」(摘自鄧守信,2006)。 句末助詞「吧」與「呢」之所以複雜難解、不易定義,是因為它們都具有多 義性:共用同一書寫形式,看似同一句末助詞,其實在不同的語境中卻賦予 所附著句子不同的意義或功能。然而詞典、傳統語法書及相關文獻,對句末 助詞「吧」與「呢」各種意義或功能之間的區別解釋仍然不夠明確,因此有 進一步研究與討論的必要。.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以往對句末助詞「吧」與「呢」的研究,有的根據作者的個人語感或只 依據少量的自造例句分析(如 Chao, 1968;Alleton, 1981;Li and Thompson, 1981;胡明揚,1993;陸儉明,1984;邵敬敏,1996)。有的則雖根據小說、 劇本或口語對話等語料為本,但仍不脫主觀分析的本質(如 Lee-Wong, 1998;齊滬揚,2002;徐晶凝,2003;張小峰,2003;Wu, 2003;Li, 2006; Lu, 2005)。上述兩類研究方法不是缺乏足量的證據,就是流於主觀的論說, 因此無法完整而客觀地分析句末助詞的意義或功能。為了能完整而客觀地分 析句末助詞「吧」與「呢」的意義或功能,本文藉由語料庫與計量分析的研 究方法,從共現詞推衍出句末助詞「吧」與「呢」的意義或功能,進而應用 此分析結果於「吧」與「呢」的二語教學。. 1.

(18) 應用共現詞於多義句末助詞「吧」與「呢」的語義分析及教學語法. 首先,以語料庫中含有句末助詞「吧」與「呢」的批量句子為文本,大 量觀察句子後,假設「吧」與「呢」可依其情態意義或語用功能各區分為三 類,即「吧 1、吧 2、吧 3」及「呢 1、呢 2、呢 3」。其次,將語料庫中所有 句末帶有助詞「吧」與「呢」的句子,就上述假設的多義句末助詞類別進行 分類,各分為「吧 1、吧 2、吧 3」句子與「呢 1、呢 2、呢 3」句子。然後在 同一類的「吧」或「呢」句子中,以句末助詞「吧」或「呢」為關鍵詞,計 算其共現詞的親疏關係並依數據排列成高關聯共現詞候選表。再分別觀察各 類「吧」或「呢」共現詞的內部語義關聯,作為分析「吧」句子與「呢」句 子語義特徵的依據。 此外,為了客觀驗證「吧」與「呢」的多義性,本文也分別將未經分類 的「吧」與「呢」句子作共現詞的計量與排序,再以未分類的「吧」與「呢」 句子對比主觀分類的三類句子的「吧」與「呢」句子,觀察其共現詞排序結 果的差異,即對比「吧」句子與「吧 1、吧 2、吧 3」句子的高關聯共現詞候 選表,以及比較「呢」句子與「呢 1、呢 2、呢 3」句子的共現詞計量結果。 對照比較分類前後的「吧」與「呢」句子的共現詞差異,一方面可以驗證「吧」 與「呢」分類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明如果不作分類時,句末「吧」 與「呢」的共現詞將呈現何種樣貌。 將句末助詞「吧」與「呢」各區分為三類變體之後再作共現詞計量與分 析的研究方法,除了能更完整而客觀地描述所有句末「吧」與「呢」的意義 或功能,也能於二語教學時,將共現詞搭配各類句末「吧」與「呢」以具體 說明各類句末「吧」與「呢」的意義與示範構句,此即應用「吧」與「呢」 的共現詞於語法教學。 在語音形式上,雖然助詞一般都出現於完整的語調單位(intonation unit) 之後(Tao, 1996),然而基於助詞之前句法單位形式上的差異,本文將「吧」 與「呢」各區分為句中與句末助詞。除了字形相同之外,句中與句末「吧」 與「呢」的語音形式也相近。然而兩者分別位於句末與句中,位置不同,作 用的句法層面也不同。句中「吧」與「呢」常位於詞、詞組或條件小句末尾 等不完整的句法結構之後,句末「吧」與「呢」則無論用於疑問或陳述,通 常位於完整的小句之末。此語助詞的句法之別尤其適用於書寫形式的語料. 2.

(19) 第一章 導論. 庫,因為檢索句末「吧」與「呢」的共現詞時,是以句末助詞之前的小句作 為範圍,而非以關鍵詞的左右若干字數跨距(span)為範圍。句中「吧」與 「呢」因為位於小句之中,在句中助詞之後、小句範圍之內,往往有一標點 符號穿插其中。此標點符號將造成文本檢索時不易判定小句範圍。此外,句 中「吧」與「呢」的意義功能也與句末「吧」與「呢」有所不同(張伯江和 方梅,2005),因此本文特意將句末與句中「吧」與「呢」加以區隔,只探 討其句末形式而暫不討論同形的句中「吧」與「呢」。以下列出的例句,都 包含句中「吧」與「呢」,這類句中助詞是本文暫不收錄與討論的。. (1) 有的商品市場穩定,比如說手錶吧,我們在倫敦就有發貨倉庫。 (2) 大陸這些畫畫的人吧,嚴格的說,基本功都挺好的。 (3) 王維林說:你說共產黨不好吧,共產黨可火大了,他們心想,我哪一點不 為國為民,今天要不是我們共產黨撐著,這個國還成一個國家嗎? (4) 我正要跟你商量這件事情。大家的意思呢,是免了。 (5) 那草原上的天鈴鳥呢,也是唱得更加嬌柔動聽了。 (6) 社會進步了,交通發達了,而我們這條路呢,卻一直沒有拓寬。以前呢, 一天難得看見一部大卡車。. 以下第二、三、四節將回顧詞典、參考語法書及相關文獻對句末助詞「吧」 與「呢」的分析並加以評論。第五節將回顧語料庫語言學應用於漢語的相關 搭配研究。第六節將回顧語言數位典藏於對外華語教學之應用。第七節將回 顧多義詞分析或近義詞辨析等文獻並加以評論。第八節則列舉三篇句末助詞 的搭配研究,作為本文應用共現詞計量於句末助詞分析的借鏡。第九節則為 第一章導論的小結。. 3.

(20) 應用共現詞於多義句末助詞「吧」與「呢」的語義分析及教學語法. 第二節 辭典上的分類與定義 本節所討論的辭典定義來自兩個來源,一是線上辭典,有一個是教育部 國語推行委員會編纂的《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以下簡稱《國語辭 典 》 , 網 址 為 :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 另 一 個 是 取 自 網 址 http://fawen.cn/hanyu-zidian.html 的《漢語大詞典》。比較兩部線上辭典所列 舉與分類的句末「吧」與「呢」,發現定義間多有重疊,區別也不夠清楚; 分類的類別也不足以涵蓋所有句子,因此都不利學習者理解與套用。另外一 個來源是紙本《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2006),其句末「吧」 與「呢」的定義雖然相對較周嚴,仍有分類與定義的問題。以下分別評論。. 一、句末「吧」的分類與定義 兩部線上辭典有關句末「吧」的定義與例句先後說明如下。線上《國語 辭 典 》 的 句 末 「 吧 」 定 義 與 例 句 摘 錄 自 以 下 網 址 :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A7a&pieceLen= 50&fld=1&cat=&ukey=-895220439&serial=1&recNo=6&op=f&imgFont=1。. 表 一-1、線上《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句末「吧」的定義與例句 分類. 定義. 例句. 1. 表示商量、請求等語氣. 給我吧!. 2. 表示指使. 快走吧!. 3. 表示同意. 好吧!. 4. 表示推測. 明天該不會下雨吧?. 5. 表示感嘆. 算了吧!. 《國語辭典》句末「吧」的分類與定義都有問題。五個分類中,只有第 四類的「表示推測」能妥善定義並提供符合定義的適當例句。其餘四項,有. 4.

(21) 第一章 導論. 的分類不恰當,有的則定義不正確。第二類句末「吧」的定義「表示指使」 與第一類定義「表示商量、請求等語氣」,其實都屬於祈使句的功能,因此 沒有必要分為兩類。第三類「吧」的定義「表示同意」應來自於「好吧」的 言外功能(illocutionary acts)之一。言外功能是以說某句話即可達成的行為 (an act performed in saying something)(Austin, 1962)。說話者以「好吧」 表示同意。然而,僅以「表示同意」作為「好吧」的功能,甚至以之作為「吧」 的定義並不正確,因為「好吧」的言外功能不僅限於只能「表示同意」。例 如「你明天早一點來,好吧?」,以上「好吧」的言外功能即是「要求確認」 或「與對方商量」;而「好吧,那就只好聽你的吧」中的「好吧」,則是「表 示讓步」。隨著語用因素的變化,「表示同意、要求確認、表示讓步」等都 可以作為「好吧」的言外功能。如果將以上「好吧」適用的各類言外功能都 作為「吧」的定義,那麼句末「吧」的分類將不僅只是「表示同意」而已。 又如第五類「吧」的例句「算了吧」也不是感嘆。感嘆句是帶有強烈情 感的句子,但不限於何種情感或言外功能。而「算了吧」更確切的說,適用 於表示說話者讓步、決定、勸阻等各種言外功能。因此,僅以「感嘆」不能 說明「吧」句子在「算了吧」代表的意義或功能,更不能作為該類「吧」的 定義。因此《國語辭典》的句末「吧」,不僅分類有問題,定義解釋也不具 涵蓋性。 再看線上《漢語大詞典》對句末 「吧」的定義與例句,於網址: http://fawen.cn/hanyu-zidian.html 輸入詞條「吧」後,可得到以下檢索結果:. 表 一-2、線上《漢語大詞典》句末「吧」的定義與例句 分類. 定義. 例句. 1. 表示懇求、提議、請求、. 派六個人不夠吧,我的意見派十個人。. 命令等語氣. 你說給大家聽聽吧!. 2. 表示同意、認可的語氣. 好吧,我一定去。就這樣執行吧!. 3. 表示疑問語氣,帶有揣度. 他現在贊同了吧?. 的意味. 5.

(22) 應用共現詞於多義句末助詞「吧」與「呢」的語義分析及教學語法 你弄通了吧? 4. 表示估量、推測語氣. 他自己總該知道吧。 老王會到這邊來吧。. 線上《漢語大詞典》將句末「吧」分為四類,第一類「吧」的定義是「表 示懇求、提議、請求、命令等語氣」。此四項都是祈使句的言外功能,因此 等於把第一類「吧」定義為「用於祈使」。第一類「吧」在分類上沒有問題, 但是兩個例句卻有一個是錯的。第一個例句「派六個人不夠吧」的句末助詞 不是第一類「吧」,因為這個例句不是祈使句。第二個例句「你說給大家聽 聽吧」才是祈使句,句末的「吧」才是第一類「吧」。「派六個人不夠吧」 的「吧」其實表達的是「推測語氣」,應屬於第四類「吧」的定義。 《漢語大詞典》的第二類「吧」定義為「表示同意、認可的語氣」,與 《國語辭典》中第三類「吧」的定義、例句均相似,上文已對此作過評論, 不再贅述。《漢語大詞典》句末「吧」的第三類定義「表示疑問語氣,帶有 揣度的意味」與第四類定義「表示估量、推測語氣」其實同屬一類,差別只 在於前者預期聽話者回應而後者不預期回應。當說話者提出揣測,又預期聽 話者確認或反駁時,此類「吧」句子即是疑問句。如果說話者只是單純推測, 不預期對方回應,那麼該句子就僅是陳述句,不是疑問句。帶有懷疑語氣的 「吧」句子用作疑問或推測皆可,不過是言外功能不同而已,定義上無須再 作疑問與推測的區分。兩類「吧」句子的共同點在於說話者的不確定態度。 因此,第三與四類「吧」可合併為一類。至於「好吧,我一定去」和「就這 樣執行吧」這類「吧」的定義,將留待第二章再詳細討論。 由以上討論可知,《國語辭典》與《漢語大詞典》兩部線上辭典對句末 「吧」的分類與定義都不夠完備。學習者如果僅根據這兩部辭典的分類與定 義,想完整理解與有效習得句末「吧」的正確用法殊非易事。. 6.

(23) 第一章 導論. 二、句末「呢」的分類與定義 再比較《國語辭典》與《漢語大詞典》中有關句末「呢」的分類與定義。 線上《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句末「呢」的定義與例句摘錄自網址: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A9O&pieceLen= 50&fld=1&cat=&ukey=-895220439&serial=2&recNo=3&op=f&imgFont=1。. 表 一-3、線上《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句末「呢」的定義與例句 分類. 定義. 例句. 1. 表示疑問的語氣. 怎麼辦呢? 那狀元夫人又是怎麼件事呢? 何以還有人信服他呢?. 2. 表示加強、確定的語氣. 撐把傘,外面正下著雨呢!. 《國語辭典》僅將句末「呢」簡單分為兩類,以「疑問」與「加強、確 定」為定義,因為前一類「呢」都位於疑問句末,而後一類「呢」則位於陳 述句末。以句式區別兩類句末「呢」看似可行,但僅以「表示疑問的語氣」 作為涵蓋所有疑問句末「呢」的定義過於籠統。原因有二,一是因為有些用 於疑問的「呢」句子,去除「呢」之後並不影響疑問語氣。例如「怎麼辦呢」 與「怎麼辦」同樣都是疑問句,有無「呢」不影響疑問信息。然而,「他不 去,那你呢」如果去掉「呢」,則不但不成為問句,還造成不合句法的病句。 因此,疑問句末「呢」的複雜性,遠超過《國語辭典》上的簡單分類與定義。 此外,《國語辭典》雖描述了句末「呢」所分布的句式,卻未解釋其意義或 功能。僅以「表示疑問」與「表示加強、確定」作為說明,無助於學習者理 解「呢」的意義或功能,更無法提供「呢」的使用方法與規範。 再看線上《漢語大詞典》對句末 「呢」的定義與例句,於網址: http://fawen.cn/hanyu-zidian.html 輸入詞條「呢」後,可得到以下檢索結果:. 7.

(24) 應用共現詞於多義句末助詞「吧」與「呢」的語義分析及教學語法. 表 一-4、線上《漢語大詞典》句末「呢」的定義與例句 分類. 定義. 例句. 1. 用在疑問句末,表示疑問. 你怎麼知道呢?. 2. 用在反問句末,加強反問. 這件事誰不知道呢?. 3. 用在陳述句末,表示對事. 他們都要求比賽呢。. 實的確認或強調 4. 用在陳述句末,表示動作. 他學習呢。. 或情況正在繼續. 《漢語大詞典》基本上也是將句末「呢」分為疑問句與陳述句兩類,不 過卻將疑問句末「呢」再細分為「表示疑問」和「加強反問」兩類;也將陳 述句末「呢」也區分為兩類「對事實的確認或強調」與「表示動作或情況正 在繼續」。然而,這樣不必要而過細的分類仍然未能解決分類的問題。 第一與第二類「呢」的定義「表疑問」和「表反問」其實沒有區別的必 要。反問句是一種間接語言行為,功能上是強烈否定,形式上則仍是疑問句 (張伯江,1996)。真問句或反問句由語用因素決定,兩者形式相近,僅有 少數區別標記,這些標記並不包括句末助詞「呢」。例如將第一類與第二類 「呢」的例句分別去除句末「呢」之後,成為「你怎麼知道」與「這件事誰 不知道」,兩個問句仍然可作疑問句與反問句。此現象顯示「呢」不負載疑 問或反問功能,只是常與疑問句或反問句共現而已。因此,以「表示疑問」 作為「呢」的定義並不恰當,因為「呢」雖不能「表示疑問」,卻可以「加 強疑問」,更突顯原本疑問的意味。而「加強反問」也與「加強疑問」類似, 也是更突顯原本反問的意味,因此無須另外區分為兩類,只要將「加強疑問」 與「加強反問」合為一類,定義為「加強疑問或反問」即可。 此外,疑問句末的「呢」與是非問句末的助詞「嗎」,兩者之間的互補 分布現象應予說明。《漢語大詞典》僅以「表示疑問」作為第一類「呢」的 定義並不完整,應再說明「呢」與「嗎」的不同:「嗎」只用於是非問句末, 如「你知道嗎」,但是「呢」則與「嗎」互補分布,只用於是非問句以外的. 8.

(25) 第一章 導論. 問句末尾,如用於特指問句「你去哪裡呢」、選擇問句「你去還是他去呢」 或正反問句「你去不去呢」這三類問句末。 《漢語大詞典》中,第三類句末「呢」的定義為「表示對事實的確認或 強調」。此定義雖大致符合例句的語氣。因為對比加與不加「呢」的兩個句 子「他們都要求比賽呢」、「他們都要求比賽」,前者命題內容較後者更能 引起聽者注意。第四類句末「呢」的定義「表示動作或情況正在繼續」似與 時貌相關,但是若將此類例句併入第三類句末「呢」定義也不衝突。因為當 問題是「張三在北京做什麼?」時,比較兩個回答「他在學習呢」與「他在 學習」,相形之下,前者較強調所言內容,具有引人注意的作用;後者則語 氣較平淡,僅回答問題,不具引人注意的功能。此外,「他在學習呢」也暗 示說話者認為「張三正在學習」是一個不尋常的事態,因而想要以此內容引 起對方注意。根據以上推論,第四類句末「呢」無需另分一類,只要將其併 入第三類即可。總之,《漢語大詞典》中對句末「呢」的四種分類,有些有 過度分類的問題,如疑問與反問之別;有些卻是應區分而未加區分,如疑問 句末必要與非必要的「呢」。 紙本《現代漢語詞典》上「吧」與「呢」的定義,雖然比以上兩部線上 辭典周全些,但是因為現今學習者常習於由線上取得資源,因此有必要針對 線上辭典上的「吧」與「呢」定義加以評論缺失。以下將討論紙本《現代漢 語詞典》上的「吧」與「呢」定義,為方便討論,茲將例句合併為一個表。. 表 一-5、紙本《現代漢語詞典》「吧」與「呢」的定義與例句 吧. 定義. 例句. 1. 用在祈使句末,使語氣變得較為舒 咱們走吧。 緩. 2. 幫幫他吧。. 用在陳述句末,使語氣變得不十分 他是上海人吧。 確定. 3. 你明天能見到他吧。. 用在疑問句末,使原來的提問帶有 這座樓是新蓋的吧?. 9.

(26) 應用共現詞於多義句末助詞「吧」與「呢」的語義分析及教學語法 揣測、估計的意味. 您就是李師傅吧?. 呢. 定義. 例句. 1. 用在疑問句(特指問、選擇問、正反 這個道理在哪ㄦ呢?. 2. 3. 問)的末尾,表示疑問的語氣. 你學提琴,還是學鋼琴呢?. 用在陳述句的末尾,表示確認事. 收穫不小呢。. 實,使對方信服(多含誇張的語氣). 晚場電影八點才開呢。. 用在陳述句的末尾,表示動作或情 她在井邊打水呢。 況正在繼續. 別走了,外面下著雨呢。. 《現代漢語詞典》將句末「吧」與「呢」各分為三類。對句末「吧」與 「呢」的定義雖然較為詳細,如第一類「呢」所附疑問句種類的說明,但在 分類上仍有不周之處。例如「吧」的第二、三類有過度分類的問題。兩類「吧」 的例句,只要互換句末標點符號即可互通,可見並無必要將其分為兩類。 「呢」 的第二、三類也有過度分類的問題。理由與《漢語大詞典》的相關批判相似, 不再複述。 綜合本節的討論,三部辭典都支持句末「吧」與「呢」可以表達多種意 義或功能,因此「吧」與「呢」都是多義詞。然而辭典上對句末「吧」與「呢」 的分類與定義仍然不夠周全,所以都還有再加釐清的必要。. 第三節 語法書上的分類與定義 本文回顧四本較常被語言與教學研究引用的漢語參考語法書,分別是 Chao(1968)、Li and Thompson(1981)、呂叔湘(1999)、與劉月華、 潘文娛、故韡(2001)。為方便比較,以下將四本參考語法書對句末「吧」 與「呢」的定義整理成表。. 10.

(27) 第一章 導論. 表 一-6、四本參考語法書對句末「吧」與「呢」的定義. Chao(1968). 句末「吧」. 句末「呢」. 1. 勸告性語助詞. 1. 某個情況下的問話. 2. 是否式的問話. 2. 特別側重某一點的問話 3. 溫和的警告 4. 繼續的狀況 5. 等於級的肯定 6. 發現額外的消息有意思. Li and Thompson 徵求同意 (1981). 說話者對聽話者信仰的反應. 呂叔湘(1999). 1. 用在祈使句末,表示命令、請求、催 1. 表示疑問, 用於是非問 促、建議等 句以外的問句 2. 用在問句末,有揣測的語氣 2. 指明事實而略帶誇張 3. 用在“好、行”等後面,表示同意 3. 表示持續的狀態 4. 用在“V 就 V”句末,表示「沒關係」、 「不要緊」. 劉月華等(2001). 緩和語氣. 1. 緩和語氣 2. 表示動作進行. 四本參考語法書中,最貫徹「單一語氣義」理念的是 Li and Thompson (1981)。他們的分析結果顯示,即使句式不同,句末「吧」與「呢」都各 只有一個語氣義:「吧」表示說話者徵求聽話者的同意(solicit agreement), 「呢」則顯示說話者對聽話者信仰的反應(response to expectation)。 Li and Thompson(1981)分析句末「吧」所用的情境與例句是:當有人 頻頻敬酒而說話者想求饒時,適合用「我喝半杯吧」,而不用「我喝半杯」, 因為「吧」使句子有徵求聽者同意的作用。Li and Thompson(1981)還以 「他不會做這樣的事」及「他不會做這樣的事吧」兩個句子為例,對比說明 「吧」添加了說話者「徵求聽話者同意」的委婉語氣,也帶有徵求對方同意 自己陳述的功能。但是他們給「吧」的定義「徵求同意」,卻無法涵蓋所有. 11.

(28) 應用共現詞於多義句末助詞「吧」與「呢」的語義分析及教學語法. 祈使句末的「吧」。有些帶有「吧」的祈使句,例如用於命令這類言外行為 時,「你滾吧」的力度雖然較「你滾」弱些,但前者卻不比後者更加委婉, 而且兩者都沒有徵求對方同意的意味。可見所有句末「吧」的意義不能僅以 「徵求同意」普遍涵蓋。 Li and Thompson(1981)也認為所有的「呢」都表達同一語氣義,「說 話者對聽話者信仰的反應」。帶有「呢」的陳述句與疑問句都是說話者在預 設對方認知的情況下作出的回應,只是回應的方式不同,因而有陳述句或疑 問句末「呢」的分別。例如「他們有三條牛呢」表示說話者認為對方不預期 「他們有三條牛」,因而以此提醒聽者注意。句末的「呢」暗示此回應內容 是與對方預期相反的。他們也提到「呢」句子限於會話中使用,而且不適合 用於會話的起頭,除非說話者對聽話者的想法已有預設。Li and Thompson (1981)還認為,陳述句末「呢」的分析,也適用於疑問句末的「呢」。因 此,包含以下兩種疑問句末的「呢」,「他要吃什麼呢」與「A: 他明天去 學校/B: 你呢」,都具有「基於對方預期發言」與「不適合用於會話起頭」 兩種特性。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句末帶有「呢」的特指問句,其實可以出 現在篇章或話輪的起始位置。見以下網路搜尋所得的例句。. (7) (http://www.pollster.com.tw)在 2012/2/24 就針對民眾快樂指數相關問題進 行網路民調。首先詢問「你認為你的快樂指數是多少呢?」調查結果顯示 約七成的民眾表示其快樂指數有達到 5 分以上… (2012 年 3 月 30 日,取自 http://www.nownews.com/2012/03/28/327-2798911.htm#ixzz1qaJitMQn) (8) 昨日,華西都市報記者第一時間趕赴溫州,專訪溫州市金融辦辦公室主任 張震宇。“為什麼會選擇溫州呢? 因為溫州人天生喜歡投資,如果手上有 兩塊錢,溫州人會向別人再借兩塊去投資。"張震宇跟記者開起了玩笑。 (2012 年 3 月 30 日,取自 http://big5.ce.cn/xwzx/gnsz/gdxw/201203/30/t20120330_23202596.shtml). 12.

(29) 第一章 導論. 以上兩個帶有「呢」的問句先後出現在民調與專訪的起始位置,可見 Li and Thompson(1981)認為所有「呢」必定不能用於起始位置的分析並不正確。 以上 Li and Thompson(1981)對句末「吧」與「呢」的定義,都嘗試 擺脫句式的限制,以單一語氣義解釋兩個句末助詞的意義或功能。然而, 「徵 求同意」與「說話者對聽話者信仰的反應」這兩個定義,都不能涵蓋解釋所 有句末「吧」與句末「呢」的句子所表達的非單一意義或功能。 劉月華等(2001)則雖區分疑問句、祈使句與陳述句三種句式以定義 「吧」,但綜合各句式末尾的「吧」所表達的語氣義之後,最終卻仍以「緩 和語氣」作為「吧」的主要作用。對於句末「呢」,劉月華等(2001)也將 之統合定義為「緩和語氣」。果真如此,具有相同作用的「吧」與「呢」這 兩個句末助詞又該如何區分? 總之,僅以單一語氣義涵蓋分析「吧」或「呢」的意義,往往不是如 Li and Thompson(1981)所提議的,僅以「徵求同意」與「說話者對聽話 者信仰的反應」對所有「吧」或「呢」作以偏概全的解釋;就是像劉月華等 (2001)以過於模糊空泛的「緩和語氣」說包含「吧」或「呢」。這些單一 語氣義,對不同句式、句義或語境下的各類「吧」或「呢」句子,解釋力都 不足。此外,這些單一語氣義也缺乏實用性,因為學習者將很難由這些不具 普遍性或解釋力的定義去理解句末助詞的意義或功能,更無法在語境中套用 規則以正確使用。 另一方面,主張句末「吧」與「呢」有多種意義的 Chao(1968)與呂 叔湘(1999)則以列舉法分析出兩個句末助詞的分類與定義。其中有些定義 可能受句子當下的句義或言外功能的影響而適用性不足,難以涵蓋同類句末 助詞的用例。例如 Chao(1968)分析的第三,四,五類「呢」(又寫作「吶」) 即是如此。其分類定義及例句如下(Chao, 1968)。. 表 一-7、Chao(1968)分析的句末「吶」(「呢」) 分類. 定義. 例句. 3. 溫和的警告. 這倒很危險吶!. 13.

(30) 應用共現詞於多義句末助詞「吧」與「呢」的語義分析及教學語法. 4. 繼續的狀況. 還沒有到時候吶!. 5. 等於級的肯定. 有一百尺吶! 深的很吶!. Chao(1968)的第三類「呢」定義應來自該句子在特定語境下的言外功 能。例如有人提議颱風天去衝浪時,「這倒很危險呢」的確可以作為「溫和 的警告」。但是如果句義稍微改變,如將句中的詞語由「危險」置換成「有 趣」,則同樣語境下,帶有「呢」的句子「這倒很有趣呢」就不再是「溫和 的警告」,而是「表示附和或贊成」。因此,不能僅依句子當下的句義或言 外功能即列舉一類「呢」定義,否則句末「呢」的類別與定義,將遠多於 Chao(1968)所分析的五種。 類似的問題也見於呂叔湘(1999)的句末「吧」分類。如果按其分類, 第三類「吧」因為用於「好、行、可以」之後,即為「表示同意」,那麼用 於其他句子之後的「吧」,也將依句義變化而表達不同的作用。「算了吧」 表示放棄、「這樣吧」表示決定。如此一來,句末「吧」的意義將隨句子命 題內容影響而變化。按此方式作分類與定義,學習者將難以掌握語氣義如此 錯綜而言外功能如此零散的句末助詞「吧」,因為它既可用於「表示同意」, 又可用於表示「放棄、決定」等各種彼此間少有意義關聯的言外功能。因此, 不宜僅列舉少數例句即根據句義或該句子在特定語境下的言外功能作為句 末助詞的定義。少量例句與主觀分析的方式,將難以涵蓋多義句末助詞的所 有用例,也無法客觀分析出普遍適用的意義,更無助於二語學習者領會各類 句末助詞的核心功能與用法。應改變研究句末助詞的方法,觀察大量語料並 應用更客觀的方式歸納其意涵與規則。. 第四節 句末助詞「吧」與「呢」的傳統分析 本節以兩小節回顧句末「吧」與句末「呢」的文獻。為便於討論,以下 先將相關文獻與論點整理成表,再分別評論「吧」與「呢」的各類分析結果。. 14.

(31) 第一章 導論. 一、句末「吧」的文獻 句末「吧」的文獻大致可分兩種:一種是將所有句末「吧」都當作同一 個助詞,然後用意義較寬泛的單一「核心性能」涵蓋所有用法;另一種則分 析出句末「吧」的多種意義,主要根據句子的句式,如疑問句或祈使句來決 定其不同意涵。綜觀各文獻後發現,主張句末「吧」為單一義者居多,認為 句末「吧」有多義者較少。見下表:. 表 一-8、相關文獻對句末「吧」的兩種分析 主張「吧」為單一義. 主張「吧」有多義. 朱德熙(1982). 1. 表疑問. 陸儉明(1984). 表「疑信之間的口氣」. 胡明揚(1993). 對說話內容「不肯定的口氣」. 陳妹金(1995). 2. 表祈使. 1. 主要用於非疑問句 2. 低疑問程度,非專用於疑問. 邵敬敏(1996). 降低句子的信度,削弱肯定語氣. 劉月華等. 緩和語氣. (2001) 齊滬揚(2002) 徐晶凝(2003). 1. 揣測語氣 對命題內容作出推量, 並要求確認. Lu (2005). 表示說話者懷疑對方相信 自己所言命題內容. 盧英順(2007). 削弱,降低語氣. 張小峰(2007). 表現說話者「不確定」的 疑信態度. 15. 2. 祈使語氣.

(32) 應用共現詞於多義句末助詞「吧」與「呢」的語義分析及教學語法 屈承熹(2008). 說話者遲疑. 周士宏(2009). 表「不確定」情態 緩和助詞,削弱句子的肯定性. 支持句末「吧」僅有單一語氣義的學者甚多,有陸儉明(1984)、胡明 揚(1993)、邵敬敏(1996)、徐晶凝(2003)、Lu(2005)、盧英順(2007)、 張小峰(2007)、屈承熹(2008)、周士宏(2009)等。單一義分析法以一 個抽象的「核心義」涵蓋同一漢字所代表的各類句末「吧」用法。整理上表 中分析句末「吧」所得的單一核心義大致可分兩種:「表疑信之間」與「緩 和語氣」。然而這兩種定義都不足以涵蓋所有句末「吧」的用法。 屈承熹(2008)認為「吧」的核心性能是一種情態功能,表「說話者遲 疑」(speaker’s uncertainty),屬於認知情態。Palmer(1986, 2001)將情態 分為認知情態(epistemic modality)、義務情態(deontic modality)與動力 情態(dynamic modality)三類。認知情態與說話者的認知或信仰相關,顯 示說話者對句子命題真值的承諾程度,涉及可能性(possibility)。義務情 態與指令、保證等道義責任相關,涉及允許(permission)與要求(obligation) 。 動力情態則涉及潛力(capacity)與意願(volition)。謝佳玲(2006a、2006b) 則為漢語情態多加了一類:評價情態(evaluative modality),指說話者對於 命題的預料或心願給予的評價。 屈承熹(2008)認為句末「吧」具有表「說話者遲疑」的認知情態功能, 然而此分析僅適用於陳述句末的「吧」,較不適用於祈使句末的「吧」。因 為祈使句因力度不同而可用於命令、指示、商量或請求等各種言外功能。祈 使的力度強弱與說話者使用句子的目的有關,與說話者的「認知情態」,即 對命題的相信程度或確定不確定無關。雖然說話者確定或不確定可對應的言 外功能為「斷言」與「推測」,兩者之間也有陳述力度的強弱之別,然而「斷 言」與「推測」的力度強弱與「認知情態」的變化密切相關;「命令、指示」 與「商量、請求」則否。因此,祈使句加上「吧」雖可弱化多數祈使句,使 命令、指示變為商量、請求,此言外功能力度的弱化作用與陳述句末「吧」 認知情態的弱化不同,不能合而為一。用於祈使句末的「吧」大多能舒緩祈. 16.

(33) 第一章 導論. 使句的強度,用於陳述句末則用於降低說話者對命題真值的確定程度。兩者 作用的範疇不同,僅以「弱化」一言以蔽之固然容易理解,卻無法以之涵蓋 所有用例。有些帶有句末「吧」的句子,既不用作「商量、請求」,也不作 「推測」,因此不是弱化的言外功能。例如「好吧」不是「好」的弱化,「我 老實告訴你吧」也不比「我老實告訴你」語氣緩和,這些句末「吧」又該如 何定義?因此,「說話者遲疑」或「緩和語氣」都不能作為所以句末「吧」 的單一語氣義。 Lu(2005)認為「吧」標示說話者「個人是否認可某事件的狀態」,用 於陳述句末時,表「說話者不確定對方相信自己所言」;用於祈使句則表「說 話者不確定對方想要完成自己所提的要求」。Lu(2005)的解釋乃是試圖 要連結陳述句與祈使句末「吧」之間的關係。然而 Lu(2005)的定義也無 法解釋為何「好吧」、「我老實告訴你吧」等這類語氣堅決的句子,並無「說 話者不確定某事件的狀態」之意。可見 Lu(2005)的單一義解釋不能涵蓋 所有句末「吧」的意義。 徐晶凝(2003)也試圖將祈使句末的「吧」與陳述句末的「吧」納入同 一情態義。她認為祈使「吧」來自於推測「吧」的情態義「對命題內容作出 推量,並要求確認」。此情態義用於祈使句時,因「語意語用化」而弱化為 「單純表委婉口氣」。但是即使將表認知情態義的「吧」與弱化祈使強度的 「吧」解釋為同一個句末助詞「語意語用化」的前後差異,她的分析仍然不 能涵蓋解釋為何命令句這類未經弱化的祈使句,也能以「吧」結尾。因此, 以「表疑信之間」作為句末「吧」的語氣義不夠完備,僅能描述陳述句末的 「吧」,不能涵蓋命令句末的「吧」或是具有堅決語氣的句末「吧」。 劉月華等(2001)以「緩和語氣」作為「吧」的語氣義,以之涵蓋陳述 句和祈使句末的「吧」,因為加上句末「吧」之後,可以使陳述句具有「不 確定」語氣,是一種較委婉的陳述。而大多數祈使句加上「吧」之後,也比 不加「吧」時語氣更委婉,因此「吧」可以「緩和語氣」。然而,僅用「緩 和語氣」作為句末「吧」的功能,卻難以區隔「吧」與其他句末助詞,因為 劉月華等(2001)曾提到「啊、嗎、吧、呢」都具有「緩和語氣」的功能, 但「由於每個語氣助詞可以適用的句子類型不同,表達的語氣也有細微的差. 17.

(34) 應用共現詞於多義句末助詞「吧」與「呢」的語義分析及教學語法. 別」(劉月華等,2001:411),所以各有不同。然而,他們卻未清楚說明 各句末助詞間的差別究竟為何。因此,僅以「緩和語氣」作為句末「吧」的 單一語氣義不免流於模糊空泛、缺乏解釋力。 另一方面,支持句末「吧」為多義句末助詞的學者,如朱德熙(1982)、 陳妹金(1995)、齊滬揚(2002)等,分析「吧」意義的種類時,不外乎區 分為疑問(或猜測)與祈使兩類。而且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都只是基於個 人語感作主觀分析,僅以自造句子或摘錄少量文本句子作為分析對象,缺乏 足夠數量之語料或其他客觀證據支持,因而易受批評或質疑不具客觀性。為 避免重蹈覆轍,本文嘗試以批量語料為本,採用量化數據作為分析之依據, 期能更客觀地解釋句末「吧」的意義或功能。. 二、句末「呢」的文獻 句末「呢」的文獻分析結果大致也分兩種:單一義與多義。以下列表整 理前人對句末「呢」的分析。. 表 一-9、句末「呢」的相關文獻 主張「呢」為單一義. 主張「呢」有多義 1. 溫和的警告. Chao (1968). 2. 繼續的狀況 3. 等於級的肯定 4. 發現額外的消息 Alleton (1981). 引起聽者的注意、促使聽者介入、 回答或同意. 邵敬敏(1989). 追究的語氣. Lee-Wong (1998). 降低提問的強度及拉近談話者雙 方的社會距離. 18.

(35) 第一章 導論 曹逢甫(2000). 1. 表達未變狀態 2. 表達未定或疑問 3. 刪節問句的疑問詞 4. 表對方所言並非定論. 劉月華等 (2001). 緩和語氣. 齊滬揚(2002). 疑問語氣. 范開泰和張小峰. 篇章連貫. (2003) 1. 評價情態標記. Li (2006). 2. 主題標記 屈承熹. 對比上文,延續對話. (2006、2008) 李軍華和李長華. 強調部分信息,提請聽話人注意. (2010). Chao(1968)、曹逢甫(2000)與 Li(2006)的研究都主張「呢」為多 義,但是他們對「呢」的分析結果不盡相同。Chao(1968)在分析「呢」 的語氣義時,因為受到列舉例句的句義或言外功能的影響,提出句末「呢」 表示「溫和的警告、繼續的狀況、等於級的肯定、發現額外的消息」等幾種 不同意義(Chao, 1968)。曹逢甫(2000)曾評論這類列舉式分析法的缺點 是「語意共同成份太狹隘、很容易找到反例」。本文同意此評論,因為這些 經由列舉式分析所得到的定義,如「有一百尺呢!」的「呢」表達「等於級 的肯定」(Chao, 1968),不過是將句子的各類言外功能當作「呢」的定義, 一旦脫離語境或句義改變時,句末「呢」即不再具有這些意義。因此,Chao (1968)對「呢」的定義有過度分類的問題,其適用性低,也不符合自然語 言的學習規律。 曹逢甫(2000)把句末「呢」的用法分為四種,他認為其中三種用法乃. 19.

(36) 應用共現詞於多義句末助詞「吧」與「呢」的語義分析及教學語法. 是歷經語法化而自第一種用法的意義「未變的狀態」衍生而來。他也提出各 種句末「呢」可能具有多義詞的關係,而其多義性是從語義演變而來。由「表 達未變狀態」的意義引申出「表達未定或疑問」,再延伸為「表對方所言並 非定論」,因而造成多義助詞「呢」的共時存在。曹逢甫(2000)指出的四 種「呢」用法中,疑問與非疑問句各有兩類。他將刪節問句從疑問句中另獨 立出來,把陳述句末的「呢」分為「未變狀態」與「對方所言並非定論」兩 類。他以語法化的不同階段解釋各類「呢」之間的關係,認為「呢」由「未 變狀態」語義延伸為「未定或疑問」,再延伸至「表對方所言並非定論」。 因此這幾個「呢」都是基於相同語義基礎的語義變遷過程,此為語法化觀點 的分析。「呢」的多義性與語義變遷過程的關係必須仰賴更多的歷時語法考 證才能確定。本文無意就句末「呢」的歷時演變作深入討論,但相信經由觀 察與分析語料中各類共時句末「呢」的共現詞,也能證實「呢」的多義性。 此外,由共現詞的語義語句法關係中,也能整理分析出句末助詞「呢」的共 選意義或功能。 Li(2006)主張「呢」有兩種功能:標示評價情態與標示主題。整理其 定義與例句如下:. 表 一-10、Li(2006)分析的多義「呢」 分類. 定義. 例句. 1. 評價情態標記. 甲:有什麼新聞? 乙:香港最近下雪了呢。. 2. 主題標記. 甲:我知道他明天來,你可能會去。 乙:要是明天他不來呢?. Li(2006)以 Cinque(1999)提出的「評價語氣」(evaluative mood) 為基礎,主張「呢」有一種標示情態的功能,表示說話者認為命題內容不尋 常 ( the speaker considers the content conveyed by the utterance to be extraordinary)(Li, 2006:12)。因此,「呢」可以用來提高命題的信息強 度。Li(2006)所說的「呢」表達的「評價語氣」,似與謝佳玲(2006a,. 20.

(37) 第一章 導論. 2006b)所說的四類漢語情態之一「評價情態」(evaluative modality)相關。 因為評價情態指說話者「對一個已認定為既定事實的命題所抱持的看法」。 評價情態包含兩小類:預料(presupposition)與心願(wish)。預料又分為 符合預期與違反預期兩類(謝佳玲,2006b:52)。帶有「評價語氣」的句 末「呢」所附句子的命題內容,經常是違反預期的事態,因為違反預期的事 態最容易引起聽話者的注意。因此,句末「呢」能用來表達評價情態。這類 「呢」句子常具有提醒、警告、感嘆等言外功能。如 Li(2006)所舉的例 句「香港最近下雪了呢」。正因為命題內容「香港下雪」是一個出人意表的 不尋常事態,所以才適用句末「呢」。除了違反預期的事態,有些句子也適 於在句末加上「呢」,如感嘆句「要畢業真不容易呢」、「他可真辛苦呢」。 這些句子的命題內容表述的也是說話者認為不尋常的事件。因此,這些例句 都符合 Li(2006)所定義的表「評價語氣」的句末「呢」。 Li(2006)認為「呢」還有另一種標示主題的功能,即是「主位問句」 (thematic questions)末的「呢」(Wu,2005, 2006)。「主位問句」通常 是一個名詞組、動詞組或條件小句之後加上「呢」。此即曹逢甫(2000)所 說的刪節問句。句法結構的不完整說明了「主位問句」末的「呢」與句中語 氣詞的同源關係。Li(2006)即主張「主位問句」末的「呢」與句中語氣詞 關係密切,都用於標示主題(或主位)。Li(2006)以下列句組比較兩者。. (9) 爸爸呢,他乾脆就不理你。 (10) 甲:爸爸呢? 乙:他乾脆就不理你。 (11) 老王呢,他來不來都沒關係,有你在就行。 (12) 甲:老王呢? 乙:他來不來都沒關係,有你在就行。. 對比上下兩組句子,可知其命題內容一致,都是針對主題「爸爸」、「老 王」而言,只不過上句是評論,而下句則是提問。上句在主題之後以句中助 詞「呢」區隔其後的評論,下句則是一問一答,在問句末用「呢」標示主題. 21.

(38) 應用共現詞於多義句末助詞「吧」與「呢」的語義分析及教學語法. 並要求對方就此主題提供評論作為回應。兩種「呢」的作用都是標示主題, 只不過話語功能不同。句中「呢」標示主題以引出評論;句末「呢」則就主 題發問,並期待對方回應。就信息結構而言,「主位問句」針對雙方已知的 舊信息提問,必須在有上文或具雙方共識的前提之下才能用,因此不適於始 發。又因為聽說雙方已有共識,句法形式也可以刪略而不妨礙理解。「主位 問句」的使用的語境是受限的,必須要有上文或具備雙方共識時方能提問。 本文贊同 Li(2006)將「主位問句」獨立,與其他問句末的「呢」區隔, 作為「呢」的功能之一。但不同意 Li(2006)主張的:特指問句、正反問 句與選擇問句末的「呢」與陳述句末的「呢」同屬一類,都用於表達「評價 情態」。本文認為如此分類並不恰當,因為這類問句末的「呢」,如「他什 麼時候來呢」、「他明天會不會來呢」、「他來還是你去呢」,即使具有引 起聽話者注意的作用,命題內容卻無任何不尋常之處。對比陳述句末「呢」 的例句「香港最近下雪了呢」,該句子以句末「呢」表達了主觀評價情態, 因為說話者對「香港下雪」一事,具有強烈預設而且暗示此事態極不尋常。 然而,以上三個帶有「呢」的問句,提問者對問題內容或對方答覆都是沒有 預設或主觀評價的。因此,不應將此類問句末的「呢」,與標示評價情態的 陳述句末「呢」合為一類。 另一方面,將「呢」分析為單一核心義的研究也有問題。曹逢甫(2000) 曾對這類統合式分析提出評論。他認為有些統合式分析得出的定義「太虛 泛、難以證明為非」,也「無法解釋特定句式與某些『呢』語意高度相容的 關係」。本文同意此評論,因為統合式分析,如屈承熹(2006、2008)以「標 記與上文的關聯」作為「呢」的核心功能;劉月華等(2001)認為「呢」的 主要作用是「緩和語氣」;Alleton(1981)、李軍華和李長華(2010)等以 「引起聽者的注意」作為所有句末「呢」的語氣義,這些單一義都過於空泛, 雖具統合性卻不具解釋力。單一核心義無以區別疑問句末和陳述句末「呢」 的不同。例如,疑問句「他為什麼不理你呢?」與陳述句「他才不理你呢!」, 前者為無預設疑問,後者表反預設否定,卻都以「呢」為句末助詞。 此外,將所有句末「呢」都分析為「標記與上文的關聯」、「緩和語氣」 或「引起聽者的注意」,也無法清楚區隔「呢」與其他句末助詞,如「吧、. 22.

(39) 第一章 導論. 啊、喔」等之不同。例如「吧、啊」也都具語境的關聯性(Chu, 2002;屈 承熹,2008)、「吧」具有「緩和語氣」的功能(劉月華等,2001;Li, 2006; 盧英順,2007)、「喔」也可以引起聽者注意(Wu, 2003)。如此將造成各 句末助詞間意義或功能重疊不彰。 本文認為統合式分析句末「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以偏概全」。因 為那些所謂的統合分析出的單一語氣義,往往只解釋了部份句末「呢」的用 法而忽略了其他「呢」句子。齊滬揚(2002)考察了「呢」的歷時分析與 74 萬字的現代漢語文本後,主張以占大多數的疑問語氣作為「呢」的最主 要功能。本文觀察語料庫也發現疑問句末的「呢」與陳述句末的「呢」的比 例可謂懸殊,約為 4:1。然而,「呢」在陳述句與疑問句末尾的功能不同, 不宜以其使用比例較小即忽略不計,應就語言事實分別說明其差異。此外, 用於疑問的「呢」也不都同屬一類。上文討論過 Li(2006)與 Wu(2005) 所定義的「主位問句」,句法形式刪略不完整,與完整問句形式,即特指問 句、正反問句、選擇問句末的「呢」不同。前者對語境的要求嚴苛,必須延 續上文或就雙方共識、針對主題或特定範圍提問,因而不適於始發句;後者 則無此語篇限制。因此,以「疑問」作為所有句末「呢」的統合義也不妥當。 總之,「呢」的單一義分析與「吧」的問題相似,不是以偏概全,就是 模糊空泛。只強調「呢」的疑問用法或非疑問用法而忽略兩者並存是以偏概 全;只以模糊的「關聯性」或「緩和語氣」作為「呢」的定義或功能則又過 於空泛,缺乏解釋力,無以區別「呢」與其他句末助詞的差異。因此,應將 疑問句或非疑問句末的「呢」視為兩個不同意義的句末助詞,再加上自句中 語氣詞演變而來的主位問句末的「呢」,則至少應有三個意義與功能皆不同 的句末助詞「呢」。 回顧文獻至此,本文認為分析句末「呢」與「吧」時,不應以少數例句 作主觀直覺式的分析,而應根據大量文本,再佐以客觀數據以分析其意義或 功能,否則不僅使句末助詞的定義解釋不明,也造成華語學習與對外華語教 學的困境。. 23.

(40) 應用共現詞於多義句末助詞「吧」與「呢」的語義分析及教學語法. 第五節 應用語料庫語言學於漢語語言學 應用共現詞於語義分析與詞語學習是本文研究句末助詞的重要方向,因 此本節將回顧語料庫語言學應用於漢語的相關搭配研究,針對漢語的搭配研 究與句末助詞分析兩方面作相關文獻探討,再回顧三篇分析漢語句末助詞與 其共現成份的文獻,試圖由前人的相關研究中汲取經驗並加以評論,作為本 文的研究起點。 語言的數位典藏是將語料庫的文本數位化並建置為電子資料庫。許多語 言相關的研究得以利用這類可檢索文字檔形式的語言數位典藏資源,從事計 量與歸納分析,從而獲得研究所需的數據與例證。例如「詞涯八千」(鄭錦 全,1998a)的結論,即是來自於應用中央研究院的數位化二十五史文本於 語言認知的研究。「詞涯八千」是指以中文為母語者,其語言符號(或字種) 數目的上限是八千。因為縱觀漢語歷代作品,各書所用字種至多只有八千個 左右,不會隨著歷代字書的字種數目遞增至數萬而按比例提高。「詞涯八千」 的理論不僅適用於中文,也適用於英文(Cheng, 2002)。因為統計兩百本 英文作品後,即便各書總詞數高達十幾萬,基本詞形的詞種也不超過八千。 上述研究即是應用語言數位典藏於語言計量研究的實例。可見數位化的語料 庫對於語言研究能提供極大方便性與重要性。 中文因為詞的界線不明顯,不同的詞類之間又無形式之別,因此分詞與 詞類標記,對中文的語言數位典藏尤為重要。若無正確的詞界劃分,檢索得 到很有可能不是想查詢的字串(鄭錦全,2007)。例如,想檢索「口服心服」 的「心服」,如果語料庫的文本沒有經過分詞處理,則可能誤將「熱心服務」 的第二、三字當作「心服」而加入檢索結果。此外,中文的詞類標記於數位 語料庫也很重要,例如作介詞的「把」與作量詞的「把」,如不能妥善作詞 類的區分,檢索時將無法分開處理以下兩句中意義完全不同的兩個「把」: 「把故事告訴他們」、「花大把鈔票」(鄭錦全,2007)。 由以上分析可知分詞與詞類標記於中文語料庫的重要性。此外,中文的 同音詞眾多,一詞多義現象很常見。例如,以「光」為關鍵詞,檢索「北京 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網路版(網址: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 24.

(41) 第一章 導論. 可以得到許多含有「光」字的句子。但是索引得到的結果卻把以下四種詞類 與詞義皆不同的用法並列於「光」的例句中。. (13) 吳瓊打扮得很時髦,酒吧光線幽暗,適合於談心,也適合談情說愛。 (14) 一般人都只看到我們風光的那一刻,並沒看到我們受苦的時候。 (15) 空氣乾燥,畫家村的地面一直積著厚厚的冰,樹枝光禿禿的。 (16) 那些學表演的,學唱歌的,光是專業學院的,每年就有一大批。. 包含這幾個句子的語料庫,因為沒有提供詞類區分來查詢,所以無法根 據詞類作分類檢索,讀者必須以人工方式逐一判讀詞義,處理語料費時費 力。具備足夠語言知識的母語者固然能區別,以華語為外語的學習者則可能 不易分辨其差異。然而,如果先將各詞語加以標記詞類,則可以依標記的詞 類作過濾檢索。 以「全球華語文數位教與學資源中心」(鄭錦全等,2005)網站為例, (網址:http://elearning.ling.sinica.edu.tw/)由於以具有詞類標記的「中研院 平衡語料庫」(黃居仁和陳克健,1995)為檢索來源,因而可以用關鍵詞附 加詞類標記作為索引詞串,以此篩選包含特定詞類關鍵詞的句子。例如,檢 索時鍵入「光(Da)」,以此字串查詢語料庫所有包含「光」作「數量副詞」 的句子,即可濾去內含名詞或形容詞的「光」,得到如下摘錄的句子:. (17) 可是 事實 上,光 有 理念 卻 是 不行 的, 因為 我們 常 看到 或 做 出與 我們 的 正面 價值 相反 的 行為。 (18) 誤會 的 反應 的確 令 小趙 難堪,光 是 抬頭紋 就 加深 了 兩 條。 (19) 辛辛苦苦 抓 幼蟲,不 光 是 為 了 計算 密度 指數,同時 還 指望 養 成 成蚊 後,再 做 病毒 分離。. 25.

(42) 應用共現詞於多義句末助詞「吧」與「呢」的語義分析及教學語法. 因此,使用具有準確分詞及正確詞類標記的數位語料庫,對於應用語料 的相關研究殊為重要。有了具備分詞與詞類標記的語料,再配合適當的搜索 引擎,不僅可以提供語言學研究之應用,更可以作為語言教學或自學的資源。 本文先使用「全球華語文數位教與學資源中心」網站(鄭錦全等,2005) 的檢索功能,從「中研院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的語料中以句末助詞「吧、 呢」為關鍵詞檢索例句,得出分類的理念。然後由台灣師範大學向中央研究 院取得使用授權,以「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中的語料為文本,檢索出所有 句末帶有「吧、呢」的句子,然後以鄭錦全(2011)的電腦程式分別計算不 同種類句子的共現詞親疏引得以得出共現詞排序表。然後依排序表中共現詞 間的共同語義關聯歸納分析其與句末助詞的共同語義特徵,再以其各別不同 的語義特徵證明句末「吧、呢」為多義助詞,各具有三種不同的意義或功能。. 第六節 應用語言數位典藏於對外華語教學 應用數位語料庫於語言學習或語言教學是一個新趨勢。「針對一詞,廣 泛閱讀」(鄭錦全,1998b;Cheng, 2004;Cheng et al., 2004;鄭錦全,2007) 的理念即是應用數位語料庫於語言學習的範例。鄭錦全(1998b)認為,習 得詞語的方式,「除了語言交際之外,需要廣泛閱讀」。因此,利用語料庫 文本的關鍵詞檢索句子並閱讀這些來源廣泛的真實語言用例,可以「針對個 別詞,大量閱讀該詞在文章裡出現的語境和跟其他詞與搭配的情形」,以此 「形成綜合性的語感」(鄭錦全,1998b)。此方式尤其適用於以漢語為第 二語言的成人學習者,因為在其詞語學習過程中,難以短時間內累積大量足 夠的語言交際經驗以獲知詞語的典型用法,也經常發生無法區別相似詞語的 困擾。如果學習者能利用數位語料庫,以所欲學習的詞語為關鍵詞檢索語料 庫,即可從中便捷地獲得學習標的詞語的大量用例。經由廣泛閱讀這些具有 上下文語境的語言實例,學習者即可不需經過耗費時日的浸淫語言情境,即 能有效率地從文本句子中歸納詞語的意義與用法。此方式不僅可用於以華語 為外語的學習者自學,也適合語言教師利用,作為教學資源(鄭錦全,2007) 。 例如,在區別「豐富」與「豐盛」兩詞的差別時,檢索含有兩詞的句子,. 2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Understanding and inferring information, ideas, feelings and opinions in a range of texts with some degree of complexity, using and integrating a small range of reading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on familiar topics with elaboration.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 To enhance teachers’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grammar in context through the use of various e-learning resources in the primary

The short film “My Shoes” has been chosen to illustrate and highlight different areas of cinematography (e.g. the use of music, camera shots, angles and movements, editing

(1) Western musical terms and names of composers commonly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Music are included in this glossary.. (2) The Western musical terms and names of composers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simple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on familiar topics with some elaboration.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