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治時期臺灣公共衛生史研究回顧與展望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日治時期臺灣公共衛生史研究回顧與展望"

Copied!
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史 耘 第 Ⅱ 期 2UU5軍I2月 ︳︳9

日治時期臺灣公共衛生史研究回顧與展望

梁 鑗 尹

+ — 、 人 類 的健 康 與 疾 病 問題 雖是 一 種 生 物 學 的現 象 ,然而 更是 一 種 社 會 文 化 現 象 。亙 古以 來 ,人類維護健康和 克服 疾病 問題 ,反映 了社會 的傳統信 念與 習俗 。 早期人們 往 往將病痛 歸 因為觸犯 禁忌 ,以及 其他形 式的越軌行 為 ,或者是 將流行 病歸 因於 社會道 德 的混亂 ,因而 求助於 神祇 的力量 ,祈求康復以 及避 免流行病再 度發 生 。換 言 之 ,醫療衛生不僅僅只是處理 身體 病痛的 問題 ,也呈現所 屬社會 的 文化模 式及價值 觀 。即使 在近代社會 或近代 文明發展以後 ,醫療衛 生仍 是 文化 力 量 的展 現 。伴 隨西 方歐洲 國家 向外 擴張 ,西方近代醫學 亦擴 散 向非西 方地區 。近 代醫學 本 身既 然依 附在西 方國家 力量 之上 ,自然也就展現 了歐洲近代 文化 的權威 性 。l十九世 紀以 來 ,近代 「公 共衛生 」(publichealth)的建立 ,即是 西 方國家 力量 開始介入個 人醫療與衛生活動 ,而造成傳統衛生觀念改變的一種行 為 。 所 謂 「公 共衛 生 」是 指近代 國家為促進資本 主義的發展 與增 進兵 力 ,利用近 代 科學包 括 醫學 、物理 、化學等知 識為基礎 ,以國家行政 、立 法為運作 管道 ,介 入個 人 醫療 與衛生活 動 ,形成公眾 的衛生體 系 。近代 歐美各 國公 共衛生 的概 念與 措施 ,略有 差 異 ,英美 國家的公 共衛生概念(puu沁health)強調地 方 、社 區主義 ,

而德法的衛生制度(puu沁hY節ene浿U採取 強制 、中央集權制度 。不過大體 而言 ,公 共衛生學 者均 同意所謂 「公共衛生 」(puu比health9是「一種預 防疾病 的科學 ,透過 組織 化 的 團體 努 力 ,達到延長 人類壽命 、促 進健 康與生活 品質 的 目標 。」因此公 共 衛 生 應 包 括 五 個 內 涵 :1.環境 衛 生(enviUnment㏕sa血taIUn)、2.傳染 病 防 治 (cUmmunicable山seaSecUntrUl)、3.個人衛生教育(healtheduc㏕Un)、4.疾病 的早期診斷

.國

立 臺灣 師範 大學歷 史研 究所碩 士 生 。

Dav:dArnU︳d,C㎡羽 勿 ㎎ 氻εBU〞◤&a比Mθ祊εo紹a刀〞助 9施加 εD心翗jεj刀 M〃比幼 幼-a〞

砌′′r乃〞●a. Berke︳ey:Univers:tyUfCa︳ifUrniaPress.,1993.

〦 口

(2)

與預 防(eaⅡy山agnU出andpreven山etreatmentUf山seasΦ、5.發展社會機構 ,確保個

人健康水準(devdUpmentUfsUd㏕mac㏑neη●°ensu㏄everyUnea就andardUfhⅥng adequatefUrthem茁ntenanccUfhealth)。’在這個定義當中,較重要的部分有二:其一 , 組織的力量 。最重要的組織即是政府 ,許多公共衛生之措施唯有藉 由政府權威性 立 法基礎 才能執行 ,而近代公 共衛生之發軔即強調 國家力量介入公眾生活 之必 要 ,執政者的任務是保障公眾健康 。其二 ,公眾健康的維護 。關心公眾健康與利 益的概念與西 方社會改革有密切的關係 。由此可見 ,公共衛生與政治 、經濟兩者 間的密切關係 。 臺灣近代公共衛生的形成 ,開始於 18竻年 日本殖民統治之後 。十九世紀 中葉 日本進行明治維新 ,為加強國民的健康管理 ,以達到富國強兵之 目標 ,遂以德國 醫學為師 ,仿效建立普及的衛生警察系統 ,建立公共衛生體制 。18竻年 日本領有 臺灣 ,因而移植 日本近代公共衛生體制於臺灣 。對 日本而言 ,在臺灣以 國家力量 推展公共衛生是基於 日本殖民統治之迫切需要 。由於臺灣亞熱帶風土盛行各種傳 染病 ,領臺之初 日人曾遭受嚴重損失 ,深感衛生工作乃治臺之要務 ,因而重視在 臺之衛生建設 。對臺灣社會而言 ,日治五十年 日本在臺施行的種種公共衛生措施 , 不僅使得臺灣社會死亡率減少 、進入具有近代意義的近代社會 ,亦使臺灣社會傳 統衛生觀念產生前所未有之面貌 。日治時代臺灣公共衛生的發展可以說反映了臺 灣近代社會的變遷 。 日治時期 日本政府在臺推動的公共衛生措施 ,由於有效防治傳染病 、大幅減 少人 口死 亡率 ,加上出生率居高不下 ,臺灣社會的平均 自然人 口增加率為世界主 要國家的二至十倍 ,而為全球之冠 。公共衛生乃是一門探討 「疾病預防與延長人 類壽命 」的預防科學 ,臺灣在短短五十年內即有效地防治傳染病 、人 口大幅增加 , 日治時期的臺灣經驗在世界公共衛生史上深具重要的研究意義 。而臺灣之公共衛 生起於 18明年 日本治臺的歷史轉折 ,其建立乃是 日本殖民統治之一環 ,此一時代 背景下產生之制度有其獨特的歷史意義和 內涵 。職是之故 ,日治時期臺灣公共衛 生史 自有其研究的重要意義 。本文即以 「日治時期臺灣公共衛生史研究之回顧與 2TheUdUreH.Tu︳ch:nsky,ElenaA.VaraVikava,7ㄌε肫vP”

t′9ε」昵a′〞乃:4刀勤 〞rU〞〞ε〞9U〞rUr〞乃ε2了J‘ Cε列〞′/Cal:fUrnia:Academ:cPress,2UUU.p.7U.

(3)

日洽時期重灣公共肅生文研究回顧與展望

11’

展 望 」為題 ,希望究 明 目前 日治時期 臺灣公 共衛生史研 究的趨勢 與重 要成果 ,並 在 最後提 出綜合檢討 與展 望 。

二 、研 究趨勢與成果

公 共衛生 史研 究有時被歸類 為醫療衛生 史研 究 中的一環 。日治時期 臺灣 醫療 衛生史在 199U年代 開始蓬勃發展 ,不同學科 的研究者相繼投入研究 ,使日治時期 臺灣醫療 衛 生 史研 究在質 、量上均獲得 可觀 的成就 。然而 ,相較於 臺灣 醫療衛 生 史研 究快 速發 展 ,日治時期公 共衛 生 史研 究仍是 一塊有待 開發 的研 究領域 。199U 年代 開始 ,雖有部 分學者 開始從事相 關的研 究 ,但大部分 的研 究 者並沒有將 自己 的研 究 主題 放在公 共衛生 史的脈絡 中討論 ,這使得 日治時期 臺灣公 共衛 生 史研 究 缺乏一種 整體性 的視野 。因此為 了更加貼近 當今 日治時期 臺灣公 共衛生 史的研 究 概況 ,在以 下 「研 究趨勢 與成果 」的討論 中 ,筆者將 目前 的研 究 成果劃分 為 「公 共衛生 政策 」、「公 共衛生 思想 」、「傳 染病 防治 」、「環境 衛生 」、「衛生醫療機構 」 五個範疇作 為討論對 象 。

(一

)公

共衛 生政 策

對於 日本領臺時期公共衛生政策的的研究 ,最能彰顯 日本在臺推行公共衛生 的動機及 日本對臺公共衛生計畫的設計 。目前有關 日治時期公共衛生政策研究的 成果,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個研究社群 ,一為直接參與 日治時期公共衛生實踐之 日 、 臺籍人士 ,二則為 199U年代以後以研究生為主體的研究者 。前者為丸山芳登所編 《日本領時代 |己遺 σ走臺消

U匿

事衛生業績 》3、李騰嶽所編纂之 《臺灣省通志稿 》 卷三 〈政事志 衛生篇 〉4,後者為謝振榮碩士論文 《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衛生政策 之研究

y范

燕秋碩士論文《日據前期臺灣之公共衛生一以防疫為中心之研究(l粉5 丸山 芳 登,《日本領 時代6〔L走垂潸@區事衛 生 業績 》(橫 :丸山 芳登 ,19”年)。 李騰 嶽 ,《垂灣 省通 志稿 》卷三 〈政 事 志 衛 生篇 〉第一冊 、第二冊(臺北 :垂灣 省 文獻 委 員 會 ,19”年)。 謝振 榮 ,〈日本 殖 民主義下 垂灣衛 生政 策之研 究 〉(臺北:文化 大學 日文研 究所碩 士論 文 ,

(4)

眨U 梁 鑗 尹 一192U)》6與博士論文 《日本帝國發展下殖民地臺灣的人種衛生 》’。討論 日本領 臺時期的公共衛生政策 ,不免會談論到 日本在臺推行公共衛生的動機 。以上五篇 論著最大的不 同點 ,在於作者所處時空背景的不同而給予 日本在臺推行之公共衛 生政策不同的歷史評價 。 丸 山芳登所編著 《日本領時代 〡已遺 σ走臺洿

U選

事衛生業績 》一書是第一本 有 關殖民地臺灣醫療與公共衛生改善之作 。丸山芳登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 ,19US 年來臺擔任總督府技師 ,後成為臺北醫學校教授 ,一直到 1945年前皆在臺灣總督 府擔任重要衛生官員 。此書詳細描述 日本政府為了對抗臺灣的流行病所進行的一 連 串預防政策 ,並提及 日本政府在臺設置的醫學教育與醫學機構的洽革8。丸山並 利用大量的數據資料表示 日本政府在臺灣所實施的種痘預防 、血清療法等種種醫 療措施 ,是造成二次世界大戰前臺灣社會的健康狀況大幅改善的主要原因9。質言 之 ,丸山認為原本落後的臺灣社會在 日本殖民政府的統治下 ,逐步地走 向一個健 康而且文明的現代社會 。筆者認為 ,曾參與 日本殖民醫療衛生建設的丸 山以 「進 步史觀 」觀點看待 日治時期臺灣醫療發展 ,忽略 日本政府在實施衛生政策時背後 所對應的殖民需求 ,也同時忽略了臺灣社會對殖民醫療政策的反應 。臺灣社會並 非鐵板一塊 ,只能單向 、被動地接受 日本殖民政權的教化 。丸山在 《日本領時代 {己遺 σ走臺消

U匡

事衛生業績 》一書的分析 ,可以說完全忽略 了殖民醫療政策中 政治考量與社會反應的重要影響 。 李騰嶽 出身臺北醫學 專 門學校 ,其後進入臺北 帝國大學追隨杜聰 明研究蛇 毒,並於19們年獲得 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的博士學位 。其所編纂的 《臺灣省通志稿 》 卷三 〈政事志 衛生篇 〉則是光復後 由臺灣省文獻會所主導 ,完整收集 日治時期衛 生醫療史料的重要編著 ,在性質上屬於史料彙編性質 。其統計數字與史料的豐富 I989年)。 ‘ 范燕秋 ,〈日據前期臺灣之公共衛生一以防疫為 中心之研 究(1895一192U)〉(垂北 :螢灣 師我 大學歷 史研 究所碩 士論 文,】994年 )。 范燕秋;〈日本 帝 國發展 下 殖 民地 臺灣 的人種衛 生 〉(臺:政治 大學歷 史學研 究所博 士論 文 , 2UUU+)。 丸 山 芳登 ㄍ 日本領 時代k遠L走垂潸@區事衛 生 業績 》,頁lU-lU6。 丸 山芳 登 ,《日本領 時代k遠L走垂潸@區事衛 生 業績 》,頁 Ⅱ4-ηU。

(5)

日洽 時 期 星 瀯 公 共 為 生 文研 究 回顧 典 展 望

I21

使每位涉入臺灣醫療史研究的學者 ,均須依賴李文的研究成果來收集必要資訊 。 不論是 日治時期衛生醫療政策施行的細節 、衛生制度的變遷及醫療教育機構的洽 革等等面 向 ,該書皆作 了一個詳實的收集與整理 。 在 日治時期公共衛生政策研究 中 ,李騰嶽與丸山芳登 同屬於第一類社群 ,也 就是 同樣參與過 日本公共衛生實踐的 日 、臺籍人士(一位為 日籍衛生官員 ,另一位 為臺籍醫生)。他們的著作多屬於敘述性的作品 ,主要描述 日治時期臺灣殖民醫療 政策發展的概況 ,對於臺灣社會的反應以及殖民政策的考量沒有太多的分析 ,但 他們所提供為數不少的統計資料與詳細的觀察 ,確實足以作為後進研究者資料分 析的重要來源 。特別重要的是 ,這群出身醫療專業社群的作者多在 日治時代接受 過醫療訓練 ,而且個人在 日治時期均有涉入衛生醫療事業的經驗 ,對他們來說 , 日治時期臺灣公共衛生史是一部 「衛生醫療技術進步的演進史 」。他們對於 日本殖 民臺灣的公共事業之評價或許有所歧異 ,但因為 同樣出身專業醫療社群 ,習慣以 「科學 」的角度觀察 ,便不約而 同以 「進步史觀 」的角度切入 日治時期臺灣衛年 醫療史研究 。以 「進步史觀 」看待 日治時期臺灣衛生醫療史的最大侷限在於 ,研 究者將 臺灣殖 民醫療史的發展視為一個 平順 的過程 ,而忽略 了殖 民地社會 的反 應 、新舊醫療傳統間的折衝與頡頏 ,甚或是殖民公共衛生政策實施與專業社群間 的關係 。

198U年

代臺灣政治風氣逐漸開放 ,在新的政治氣氛之下 ,逐漸有學者開始從 事 日治時期臺灣史研究 。19兜年代大量碩 、博士學生開始從事 日治時期臺灣衛生 醫療史研究 ,日治時期公共衛生史研究在新的政治氣氛中也有了新的突破 。謝振 榮與范燕秋的學位論文代表第二類的社群 ,也就是以大學碩 、博士生為主的研究 社群 。他們雖然來 自於不 同的學 門 ,但是相對於之前衛生醫療專業社群對於 日治 時期臺灣公共衛生史的研究 ,他們似乎更能以寬廣的角度解讀此時公共衛生發展 之歷史意義 ,並開始注意到臺灣社會的反應 。 謝振榮所著 《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衛生政策之研究 》是在新的政治氣氛下出 現 ,有關 日治時期臺灣衛生政策研究的第一本專論 。謝文對於 日治時期臺灣公共 衛生史的貢獻在於他將 日本殖民政府衛生政策的開展 ,放在殖民政治與臺灣社會 發展的脈絡下加以討論 。謝文分析 日本衛生殖民的進程及衛生政策在殖民政府與 衛生教育體系中制度化的過程 ,得出 日本衛生政策與科學醫療的引進 「完全是附

(6)

l” 梁 路 尹 著在統治者的利益上 ,絕非著眼於臺灣子民的幸福 」之結論 。謝文的分析略顯粗 糙 ,在部分的推論上亦顯得不夠合理 。但作為第一本將 日治時期臺灣公共衛生史 置於殖民政治與臺灣社會發展脈絡下討論的專論 ,謝文確有其開創之處 。范燕秋 的碩士論文 〈日據前期臺灣之公共衛生一以防疫為中心之研究(18%一192U)〉以 日 治初期臺灣總督府防疫工作作為探討核心 ,討論臺灣公共衛生建立的獨特歷史背 景與意義 ,並分析 日治時期防疫工作對臺灣社會文化變遷之影響 。作者先以當時 的衛生環境及殖民政府的需求為背景 ,整體探討醫療體制 、公共衛生及防疫工作 等衛生政策的形成與規劃 。在衛生工作的推展方面 ,以衛生行政組織 、警察保 甲 制度 ,以及作為溝通人民的地方商紳等三方面所形成的嚴密網絡 ,來討論衛生工 作如何深入基層 。整篇論文雖僅論及 192U年,但已大致勾勒出整個 日治時期防疫 工作推展的重要特徵與發展 。筆者認為范燕秋是少數作者 自覺從事公共衛生史研 究的學者 ,因此作者雖僅討論 日本殖民政府在臺 「防疫工作 」的層面 ,但藉 由防 疫工作的推展探討 日本殖民政府公共衛生政策的形成與規劃 ,已然具有公共衛生 發展史的整體性視角 。 此外 ,筆者認為范文能以較公允的史觀來看待 日本對臺政策的統治政策 ,一 方面雖然承認衛生法令有其專制性 ,但政策的制定過程及執行 方式實具有科學與 專業之基礎 ;另一方面亦不否認 日本對臺衛生政策為因應母國的利益要求 ,確有 其侷限性 。而非如謝文以 「餵牛擠奶 」說法論斷 日本殖民醫療政策之成果 。其後 , 范燕秋順著其碩士論文之脈絡 ,陸續發表多篇臺灣傳染病史防治之專論m。2UUU年 范燕秋更以 〈日本帝國發展下殖民地臺灣的人種衛生 〉為題完成博士論文 ,探討 日本實施殖民醫療政策背後所呈現 日本 「人種衛生 」之思想體系 。范文主要運用 「人種衛生 」概念分析 日治時期公共衛生的動態 。蓋因依據 日本近代明治國家之 建構 ,所謂優 良而健康的 「日本人 」滲入國體論 ,強調 日本家族 國家萬世一系 、 血統純粹的 「先天 」遺傳 ,以及加強後天的健康活動 。18明年起 日本殖民政府以 極少數人統治臺灣 ,仍運用此人種概念 ,強化 日臺人的種族界線 。范燕秋博士論 文在 日治時期公共衛生史的發展上,可以說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因為范文的出現 , 使 日本殖民公共衛生政策的推行獲得思想體系上之根據(日本 「人種衛生 」思想體 I° 有 關 范燕秋 所發 表 的 多篇傳 染病 防治論 文 ,詳見本 文 「三 、傳 染病 防治 」之 討論 。

(7)

日洽 時 期 重 瀯 公 共 蒲 生 史 研 究 回 顧 其 展 望

123

),而

非僅僅只是 日本在臺公共衛生政策實施之陳述 ,這是 日治時期公共衛生史 研究上的一大突破 。 除前述臺灣史學界對於公共衛生政策研究劃分的兩大社群外

,199U年

代後期 日本學界對於殖民地臺灣的公共衛生政策也有部分的研究 。中京大學鈴木哲造 《臺 消給督府

U衛

生政策

t臺

消公匡 》ll以臺灣公醫制度的發展來思索臺灣總督府衛生 政策的推行 。他認為 「公醫是為政者 自認為施予 『文明』的 『文明的開拓者 』。」 珍 因此公醫具有雙重性 ,一方面是公職人員 ,一方面又是營利的開業醫生 。隨著時 局穩定 ,臺灣人公醫人數增加 ,作者認為公醫成為地區性公共衛生行政的重要角 色 。協村孝平 〈植 民地統治 ε公眾衛生一 彳

VFt臺

消 〉顆j以比較研究的觀點 , 探討 同為殖民地的印度與臺灣 ,兩地在公共衛生的推行上有何差異 。作者首先從 死 亡率的變化與疾病構造的改變切入 ,繼而探討印度與臺灣兩地公共衛生政策的 特質 。作者認為英 國在印度所推行的公共衛生政策只限於城市地區 ,廣大的鄉村 社會仍是疫病橫行的區域 ,而日本則擅用臺灣傳統社會 中的保 甲制度 ,政府力量 深入各地 ,因而公共衛生政策獲得有效的控制 。不論是對 「個人身體 」的監控或 是 「社會管理 」的力量 ,日本殖民政府都比英國殖民政府來的更為有效 。

(二

)公

共衛生思想與觀念

劉士永在博士論文 脕 血〃PefUΥ

m山

a滮

〞′′乃′叼╯4自述其研究動機是來 自 於體驗到 ,過去有關殖民地臺灣醫療改革研究的重點多放在醫學事件 、相關制度 發展及社會對醫療改革的反應等諸議題上 ,而忽略將殖民地臺灣的醫療改革與十 九世紀後現代醫學 的快速發展作出連結 。怦因此作者以 日本醫療改革 中的三大要 Ⅱ 鈴 木哲造,《臺潸鯰督府U衛生政 策ε臺潸公區》(愛知 :中京大宇大宇院 出版 ,2UU5年)。 ︳2鈴 木哲造 ,《臺潸鯰督府 °衛 生政 策 ε臺潸公區》,頁167。 !3協 村孝平 ,〈植 民地統治t公聚衛 生一 彳 V卜t臺潸 〉,《思想》878期(東京 :岩波書店 , 1997年8月),頁34-S4。 1. Liu,Shi-yung.Me翃ε

a′

R咖

′〞 加CU′U加a′9t9wa〞(1895-1945).Ph.D.dissertat︳Un.Pittsburgh:

UniversityUfP:ttsburgh,2UUU. I5 Liu,Shi-yung.几

(8)

124

一 念鑗 多}

素 ,大眾 免疫(mass㏑mu㎡zaⅡUn)、實驗室(labUratUhes㏕n㏑e山c㏕educ血Un)的增 加 與新醫療機構(newme山c㏕in血t㏕Un°的出現 ,用以檢視後藤新平在 臺的醫療政 策是 否符合 臺灣 醫療改革 發生 之要件 。其結論為 日本醫療改革 的三大要素確 實在 192U年代以 後出現於臺灣社會 ,而促成 了臺灣社會醫療改革 的發生 。 劉 文對於 日治時期 臺灣公 共衛生 史的研究 具有相當大的意義 。在 本 文的第 一 章與作 者其後 〈193U年代以前 日治時期臺灣醫學 的特質 〉心、〈「清潔 」、「衛生 」與 「保健 」一 日治時期臺灣社會公共衛生觀念之轉變 〉η論著 中 ,作者追溯 日本公 共 衛生 史之發展 ,澄清研 究者使 用今 日歐美國家通 用之 「公 共衛生(pubⅡchealth)」 定 義 ,並檢視 其是 否 真的能 夠符合十九世紀末 、二十世紀初 期在 臺灣發 生 的一連 串衛生改善運 動的 內涵 。 作 者認 為晚近學者討論殖 民地醫療事 業時 多半混 淆 日治時期 「puu沁health」 與 「pu㏑c㏒」ene」兩個概 念 。殖民政府在討論殖 民醫療事業時採 用的是 「社會衛 生 」(shak㎡ds的與 「公眾衛生 」伙Ushuds的兩個 名詞 ,而「publichealth」的概念

則晚在 二十世紀初期 急性傳染病肆 虐下才首度出現於 日本 。林因而在討 論殖 民地臺 灣 的醫療改 革 同時 ,有必要 回溯殖 民地母 國 日本近代醫學 的發展過程 。日本近代 醫 學 的 發 展 與 十 九 世 紀 德 國醫 療 改 革 密 不 可 分 。作 者追 溯 十 九 世 紀 德 國醫 療 改 革 ,認為 「國家醫療 」aaatsme由6n)與「社會 醫療 」岱U6㏕㏒」enΦ乃十 九世 紀德 國醫療改革 之主要特色 。「國家醫療 」與 「社會醫療 」均重視 國家進行醫療改革時 的權威 性 ,個人作 為 國家整體 的一部 份 ,應受國家在公 共衛 生與公 共健 康 上的安 排 。十九世 紀 日本 明治維新 多處效 法德 國富強的謀 畫與考 量 ,日本醫學 的發展 亦 是 如此 。然 日本在 引進德 國醫學 的 同時 ,必須與舊有 醫學勢 力達 成妥協 。明治時 代 的 日本 引進 德 國醫學 「國家醫療 」與 「社會 醫療 」概念時 ,同時也產 生 了新 的 融合 與轉換 ,因而 深具 日本本 國特色 。如衛生警察(sa㏕aryp㏕比eman)的權 力更加 擴 大 、日本 醫學 同時具有西醫與漢醫的雙重制度(du㏕sVstemUfme山dne)及醫療機

I° 劉 士 永 ,〈l”U年代 以前 日治 時期 臺灣 醫學 的特 質 〉,《臺灣 史研 究》4卷I期(臺北 :中央研 究院 臺灣 史研 究所 ,1997年6月),頁99-145。 I’ 劉 士 永 ,〈「清潔 」、「衛 生 」與 「保健 」-日治 時期 臺灣社 會公共衛 生觀 念之轉 變 〉《童灣 史研 究》8卷1期(臺北 ,中央研 究院 臺灣 史研 究所 ,2UU1年1U月),頁41-88。 ︳8L㏑

(9)

日洽 時 期 螢 潸 公 共 帝 生 史 研 究 回 顧 與 展 望 125 構 更加地 中央集權化(centralizaIUnUfme山c㏕fadhties)。而 比起德 國醫學更加 中央 集權 化 的 日本 醫學 因殖民而傳 入臺灣社會 時 ,與臺灣社會 的傳統 制度與觀念 又產 生新 的融合 與轉換 ,以至於殖 民地 臺灣 的醫療衛生政策 比起其他 殖 民地更加 地 中 央 集權 化 、也 更早經 歷醫療改革 的成功

d劉

文追溯 了國際醫學 史上 的重 要一頁 , 他 清楚地分 析 「德 國醫學— 日本近代醫學一 殖 民地臺灣醫學 」的演變光譜 ,不但 回應 了當代 殖 民醫學 史學界對於 「歐洲擴散論 」研 究的要求 ,亦呈 現出臺灣殖 民 醫學 之特色 。此外 ,臺灣 比起其他殖 民地來 ,政府的 力量更加地深 入地 方各個 角 落妙,劉文亦以 衛生 思想 史的脈絡釐清 日本醫療制度的建立及其對殖 民地臺灣社會 的影響 ,用以說 明臺灣殖 民衛生醫療制度發展的關鍵 。 劉 文對於 日治時期臺灣公 共衛生 史研 究提供 了一個 相當大的啟示 ,也就是在 193U年代 美系醫學影響 日本醫學界 後 ,今日世界公共衛生史研究所通 用之 「public health」詞彙 才 開始出現於 日本 ,而日本本 土通 常將其翻 譯為 「公 共保健 」。193U 年代以 前 的 日本醫學界 受到德 國醫學界 之影響 ,多使 用 「社會衛生 」或是 「公 眾 衛生 」一詞 來表示以 國家力量深 入衛生事務 的活動 ,也就是說在 日本統 治期 間臺 灣並未出現 「公 共衛生 」一詞

m,則

若以 「公共衛生 」一詞 來涵蓋殖民地臺灣 之衛 生事業是 否恰 當

?崟

I士永並沒有企 圖要創造一個新的辭彙去替換今 日 「公 共衛生 史 」研 究 的範疇 。正如他所言 「『健康 』與 『衛生 』這兩個名詞的形成與定義 ;始 於 幕 末到 明治初 年 間 日本學者有 意識的 『製造 』」吒 這一套製造新知識的過程及 其結果 ,日後在 相 當程度上左右 了殖 民政府 的衛生政策與各種衛生標 準 。且因新 學 說不斷 出現 而使 公 共衛生的 內涵有 不 同的轉 變 ,應用於殖 民地上也會 有 不 同判 定 標 準 。劉 文 無 疑 提 示 了 後 來 的 研 究 者

,公

共 衛 生 學 作 為 一 種 「擬 科 學 」 (pseudU-sdence),其內涵不僅 隨醫學知識的增進而有 不 同的變化 ,亦隨著 國家對社 會 的掌控 力不 同而有 不 同的關注 點 。 如果說 劉士永以 日本知識份子對於公 共衛生 思想的轉變切入 ,追溯公共衛生 思 想與殖 民地公 共衛生政策 問的關係 ,這是 一種 由上往 下的角度 ,則呂明純 的碩 士 I’ 協村孝平,〈植 民地統治t公眾衛 生一 彳 V卜&士潸 〉,頁34。 ∞ 即使 是今 日,日本也 以 「公眾衛 生」一詞來理解我們所謂 「公共衛 生」的範時 。詳 見苫米地 孝之助編 ,《公教衛 生苧》(東京 :建帛社,199I年),頁1。 2| 劉士永,〈「清潔 」、「衛 生」與 「保健 」-日治時期士潛社會公共衛生挽念之特 災 〉,頁芻 。

(10)

1%

系 燃 尹 論文 〈日本領臺時期

U衛

生政策

t公

字校衛生教育 〉頌U是從 由下往上的角度來看 日治時期普通民眾如何獲得 「新式衛生觀念 」的問題 。 相較於其他殖民地 ,臺灣在 19的年前 由於六年義務教育的實施 ,學齡兒童的 就學率已超過 8U%。日治時期初等教育的迅速成長對於現代基本知識的傳播 ,具 有相當大的影響 。於是 呂明純以 日治時期公學校教師教授時的參考書 《公學校 國 語教授書 》與公學校教科書 《臺灣教科用書國民讀本 》、《公學校用國民讀本 》等 作為分析的對象 ,分析 日治時期的普通民眾可以從學校教育中獲得哪些新的衛生 觀念 。呂文就如 同大部分教科書研究的限制一樣 ,單是分析教科書只能說統治當 局 「意圖 」灌輸民眾哪些知識 ,並不能夠了解民眾究竟 「接受 」了哪些觀念 。不 過 呂文從公學校教科書著手 ,不啻是開發 了新的史料 ,這也是 呂文最大的貢獻之 處 。

(三

)傳

染病防治

傳 染病 防治為公共衛生學研究 之重 要課題 。清末文獻顯 示夙有 「瘴癘 之地 」 之稱 的臺灣盛行各種傳 染病與風土病 ,各種疾病 問題遂成為 18明年後 日本 治臺最 大阻礙 。然 19UU年以來 ,日本學者 已開始稱頌 臺灣總督府衛生政策 之成功 ,總督 府在 「克服殖 民統 治障礙 」國際宣傳 上 ,更以 防疫成功 ,作為其重 要成就 之一 , 並屢獲西 方觀察 家之肯定 。”戰後臺灣學 者亦指出 「日本在 臺數十年之衛生措施 , 以 防疫法 之施行成功最博得世人稱讚 」。加由此可見

,192U年

代以後 ,臺灣傳 染病 與風土病 已獲得有效控制 ,而在世界公 共衛生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 以 「防疫 」為 中心來探討 日治時期 臺灣公 共衛生 之推展者 ,首推范 燕秋 之碩 士 論文 〈日據 前期 臺灣 之公 共衛生 一以 防疫 為 中心 之研 究(18竻一192U)〉。范 文探 討 殖 民地 衛生工作 的起 因與 意義 ,指出 日本總督府對 防疫工作 的推動 ,不但採取 適 當規 劃 的行 政組織 及醫療體制 、動 員民間力量的配 合 、重視環境 衛生 之預 防性 ”呂明純 ,〈日本領臺時期@衛生政策ε公苧校衛生教育〉(臺:東具大宇 日本語文爭系修士 論文 ,2UU2年)。 ” 吳文星,〈新波戶稻造與 日本治壺之宣傳 〉,《日據時期臺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垂北: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992年),頁笓竹I。 留 李騰嶽編泰,《臺灣省通志稿》卷三 〈政事志衛生篇 〉第二冊,頁4。

(11)

日洽 時 期 臺 灣 公 共 為 生 文研 究 回顧 興 展 望 工作 ,更能尊重臺灣社會的獨特性給予適當的措施 。作者更從傳染病研究 、官方 策略及社會動員三個方面評估鼠疫與瘧疾的防治成效 ,並探討 日治時期的公共衛 生對於殖民社會 、政治的歷史意義 。范燕秋可以說是 日治時期臺灣公共衛生史研 究的重要學者 ,她不但是少數 自覺 自己所從事的是 「殖民時期公共衛生史 」的歷 史學者 ,亦是少數注意到臺灣社會對殖民公共衛生政策推動之反應的研究者 。在 碩士論文的基礎之上 ,范燕秋發表多篇以 日治時期傳染病防治為主題切入 日治時 期公共衛生史的論文 ,如〈鼠疫與臺灣之公共衛生 〉、〈日治前期臺灣公共衛生之 形成(18%-192U):一種制度面之觀察 〉、〈醫學與殖民擴張——以 日治時期臺灣瘧疾 研究為例 〉、〈疾病 、邊緣族群與文明化的身體——以 18竻-19的宜蘭泰雅族為例 〉、 〈新醫學在臺灣的實踐 (1898-1906):從後藤新平 《國家衛生原理 》談起 〉,以及 專書 《疫病 、醫學與殖民現代性 :日治臺灣醫學史 》與 《宜蘭縣醫療衛生史 》 著作 。從范燕秋的研究可以發現 ,她開始注意公共衛生政策在推展時 ,會因族群 、 種族 、區域的差異呈現出不同的成效與反應 。除此之外 ,她也提出公共衛生史研 究應注意的要點 :第一 ,公共衛生主要的對象是一個社會群體 ,而不是單獨的個 人 。第二 ,公共衛生與醫療行為不同 ,它的本質是預防 。%這是公共衛生史與醫療 史研究最大的不同 。 除范燕秋外 ,也有部分學者從事傳染病防治研究 ,不過這些學者的論著大多 傾 向放在疾病史的脈絡下來討論 ,也就是長時間觀察某種疾病在不 同歷史時間中 乃 范燕秋 主要 著作 :〈鼠疫與垂清之公共衛 生 〉,《國立 中央圖書館 臺灣分館館刊 》I卷3期(全 北:國立 中央圖書館,1995年3月),頁”-84。〈日治前期臺灣公共衛 生之形成(IB95-192U): 一種制度 面之觀 察 〉,《思與言》33卷2期(垂:思與言雜誌社,1996年6月),頁215挖58。 〈宜蘭地 區醫療衛 生史料及其研 究初探 〉,《宜蘭文厭雜誌 》” 期(宜曲 :宜蘭文獻雜誌社, I996年7月),頁91-86.〈醫學與殖民擴張一一 以 日治時期臺灣瘧疾研 究為例 〉,《新 史學》7

卷3期(垂北:新史學雜誌社 〢996年9月),頁I33-︳73。〈新 醫學在 垂灣的女踐(IS98-︳9U6): 從後藤新平 《國家衛 生原理 》談起 〉,《新 史學》9卷3期(垂北 :新史學雜誌社 ,I998年9 月),頁49-84。〈疾病 、邊緣族群與文明化的身體一一 以 I895-I945宜蘭泰雅族 為例 〉,《 灣 史研 究》5卷1期(臺北:中央研 究院臺灣史研 究所,I999年Ⅱ 月),頁141-175。《宜蘭縣 醫療衛 生史》(宜:宜曲縣政府 ,ηU4年)。《疫病 、醫學與殖民現代性 :日治金灣醫學 史》 (臺北 :稻鄉 出版社,2UU5年)。 筘 范燕秋 ,〈宜蘭地 區醫療衛生 史料及其研 究初探 〉,頁93。 127

(12)

I9R 出全 干來9} 所呈現的不同文化意義η,此與范燕秋以防疫工作探討公共衛生政策的角度不甚相 同 。這使得 日治時期傳染病防治的議題仍有其發展空間 ,如可以探討霍亂 、痲瘋 、 天花 、傷寒等傳染病防治在 日治時期公共衛生史上的歷史意義

.此

外 ,有關 日治 時期的傳染病防治 ,還有一項重要議題長期被忽略 ,即「海港檢疫制度 」實施的 問題 。誠如戰後學者所言 「防疫要締 :一為傳染病防治 ,一則為檢疫之設施及工 作也 」加。防疫工作可分兩個要點 ,對內為島內傳染病之防治 ,對外則須預 防島外 疫病傳入 。臺灣 四面環海 ,居於東亞交通輻輳之地 ,疫病易隨貿易活動而傳入島 內 ,唯有實施海港檢疫制度才能杜絕 島外傳染病傳入 ,也才能確保 島內疫病防治 之成果 。然而海港檢疫制度研究卻長期被歷史學界所忽略 。因此筆者認為必須加 強海港檢疫制度的研究 ,才能窺見 日治時期傳染病防治之全貌 ,也才能夠給予 日 治時期公共衛生推展之適當評價 。

(四

)衛

生工事

環境衛生為公共衛生學重要的一環 。擁有良好的衛生工事 ,才能杜絕傳染病 病媒的傳播 。目前有關 日治時期衛生工事的研究共有三篇學位論文 :董宜秋 〈臺 灣 「便所 」之研究 (18竻∼19甾年

)一

以 「便所 」興建及污物處理為主題 〉”、劉 伶俐 〈臺灣 日治時期水道設施與建築之研究 〉m與呂哲奇 〈日治時期臺灣衛生工程 顧 問爸爾登(William㎏nninmUndBurtUn)對於臺灣城市近代化影響之研究 〉m° 三者皆以 「近代化 」的觀點切入 日治時期的衛生工事 ,均認為 日本總督府在臺灣 所建設的一系列衛生工事有利於臺灣進入近代化社會 。劉伶俐與 呂哲奇為建築研 究所出身 ,兩者的論文關注點在於衛生工事的設計與規劃 ,如何影響到 日治時期 ”如 張淑卿 的博 士論 文:〈防癆姓 系與監控技術:垂灣結核病 史研 究(1945-199Us)〉(新竹 :清 華大學歷 史研 究所博士論 文 ,∞“ 年)。 田 李勝嶽編泰 ,《垂灣省通 志稿政事志衛 生篇》第二冊 ,頁lU8。 ” 重宜秋 ,〈臺灣 「便所 」之研 究 (18坊-1辦5年)一以 「便所 」興建及污物處理為主題 〉(嘉 義:中正大學歷 史研 究所碩 士論 文,1999年)。 劉俐伶 ,〈臺灣 日治時期水道設施與建築之研 究〉(垂南 :成功大學建築研 究所博士論 文, 2°U4年)。

呂哲奇,〈日治時期壺灣衛 生工程顧 問爸 爾登(Wi︳Iiam●nninmUndBu此U●)對於 金灣城 市近代

(13)

日 垥 時 期 壬:竹公 共 帝 生 史 研 究 回 箱 其 展 望 臺灣主要城市的景觀 。由於以 「近代化 」的角度切入 ,使得兩位研究者注意的是 日治時期與戰後之水道建設間的 「相似處 」,而非 「相異處 」。而董宜秋則以 日治 時期新式馬桶(日 :便)的出現 ,探討 日本總督府對於臺灣社會污物處理之規 劃 。董文雖也肯定 日本政府對臺灣社會的近代化之功 ,但她與其他兩文最大的不 同點在於 ,她利用許多口訪資料重建當時臺灣民眾對於 「新式馬桶 」出現的觀感 。 「新式馬桶 」雖然在政府的強力宣導下 ,在各鄉鎮 、城市快速普及 ,但臺灣民眾 仍然會依其便利性決定是否使用新式馬桶 。由於新式馬桶大多建於戶外

,有

時臺 灣民眾會選擇在臥房 內放置尿桶較為便利 。藉 由董文可以發現 ,臺灣民眾對於 日 本總督府的衛生工事規劃並非全然順從的接受 ,衛生工事雖然在 日本政府的強力 執行下快速普及 ,然而在規劃與落實之間 ,臺灣民眾仍有部分的 自主性存在 。

(五

)衛

生醫療機構

就公共衛生學來說 ,如何 「發展社會機構 ,確保個人健康水準 」是公共衛生 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 ,因此衛生醫療機構史的研究便成為公共衛生史研究 中的重 要領域 。目前衛生醫療機構史研究的對象集 中於 「醫院 」研究 ,主要有 四篇碩士 論文 :李欣芬 〈基督教與臺灣醫療衛生現代化一以彰化基督教醫院為中心之探討 (18%-19鉑)〉跑、湯惠婷 〈日治時期新樓醫院之醫療與傳教事業研究 〉 “ 、劉淑慎 〈日 治時代彰化基督教醫院之研究 一 「以醫院經營與醫療人才培育為 中心 」〉與、鄭淑 芹 〈日治時代嘉義地區西式醫療的發展 一以嘉義醫院為主(lS95年至 19羽年)〉“。 衛生醫療機構史研究從 19S9年李欣芬 〈基督教與臺灣醫療衛生的現代化一以 彰化基督教醫院為中心之探討(l肥6-19鉑)〉 後沉寂一段時間 ,直到近兩 、三年才 開始蓬勃發展 。李欣芬一文可說是 開創 日治時期臺灣醫療機構史研究的典型 ,由 李欣 芬,〈基督教與 金灣 醫療衛 生現代化一 以彰化基督教 醫院為 中心之探討(IB96-1936)〉(士 北 :士灣 師範大學歷 史研 究所碩 士論 文,19B9年)。 湯惠婷,〈 日治時期新棲 醫院之 醫療與傳教事業研 究 ×士 中:東海大學歷 史研 究所碩 士論 文, 2UU4+)。 £l(淑,〈日治時代彰化基督教 醫院之研 究一 「以醫院經營與醫療人才培有為 中心」〉(嘉義 : 中正 大學歷 史研 究所碩 士論 文,2UU2年)。 鄭淑 芹,〈日治時代 嘉義地 區西式醫療的發展 一以嘉義番院為主(1895年至 I92U年)〉(嘉 義:中正大學歷史研 究所碩士論文,2UU2年)。 129

(14)

13U 系 路 尹 於近 代 意義下 的醫 院是在 日治時期 才大量發展起 來 ,所以以 某個 醫 院的 院史作 為 探討 臺灣醫療衛 生現代化 之議題是一個較為容易的的探討 角度 。如劉淑慎 、鄭淑 芹 與湯 惠婷 等碩 士論文均是以醫 院院史的發展作為探討臺灣醫療現代化 的主軸 。 然而此類研 究 限於 一家醫 院院史的探討 ,其研究視 角較為狹 隘 ,無法看 出 口治時 期 臺灣 衛生醫療 史的發展趨勢 ,在科學理論的運 用上也較 無突破 的空 間 。賴 郁雯 〈日治時期 臺灣的衛生研 究一 以臺灣總督府 中央研究所衛生部 為例 〉筘則是衛生醫 療機構 史研 究的另一種典型 。賴 文藉 由討論 日治時期 中央研 究所 衛生部 的運作 與 發展 來探討 衛生研 究與衛生事 業之關連 ,並發現 日本政府的衛 生研 究確實對 臺灣 衛生環境 之改善 具有正面影響 ,但若仔細探究 日本政府 引進衛 生研 究的 目的 ,仍 可以發 現殖 民政權 發展殖 民地衛生事 業依 舊是基於殖 民統 治 之利益考 量 。賴 文對 於 臺灣總督 府 中央研 究所 衛生部 的成立 、組織 、人事與研 究作 了一個詳 盡 的 回顧 與整理 ,並釐清 了 「衛生研 究 」與 「衛生政策 」間密切 的關係 。賴 文對於 日治時 期公 共衛生 史研 究最大的貢獻在於 ,她提出所謂 「公 共衛生 」的概 念並非 固定不 變 ,其內涵 隨當時科學研 究的進展及政 府政策執行 的力量不 同而有所 差 異 ,討論 公 共衛生 史研 究的 同時 ,也應注意當時人們對於科學知識的認知程 度 。

三 、綜合檢 討與展 望

隨著二十世紀西方醫學成為醫學活動的主流 ,研究殖民醫學史的學者受到西 方醫學全球化的影響 ,大多採取 「近代化一殖民主義 」mUder㎡za㏑n-cdUni㏕

km9

的框架論述殖民醫學 ,將殖民官員引進的各種政策與觀念 ,化約為殖民社會完成 近代化進程的工具 ,造成 「殖民化 」等同於 「近代化 」的邏輯關係 。因此持有 「近 代化一殖民主義 」論述邏輯的殖民地醫學史學者 ,無可避免地會把西方醫學當作 殖民者留給殖民社會的恩典 。而部分殖民地醫學史學家則採取民族主義式的史觀 (n㏕Unahst㏑stUhUgrap”)批判殖民地醫學的發展 ,不過他們在批判殖民地醫學時 , 只能針對殖民者的心態 、認知和執行的過程質疑 ,最終還是得承認近代醫學活動 珀 賴郁 雯,〈日治時期士灣的衛 生研 究一一 以臺灣總督府 中央研 究所衛 生告 「為例 〉(中壢 :中 大學歷 史研 究所博 士論 文 ,I999年)。 ﹉

(15)

日洽 時 期 臺 瀯 公 共 蒲 生 史 研 究 回 頹 興 展 望

I31

的必要性 ,這使得他們的批判顯得不夠有力η。回顧 日治時期臺灣公共衛生史研究 也可以發現這樣的傾 向 。19ω年代以前的學者 ,多以 「近代化一殖民主義 」的論 述模式看待殖民地臺灣公共衛生的發展 ,對他們來說 ,臺灣的公共衛生史常被化 約為一部 「公共衛生進步的演進史 」。而

l99U年

代的部份臺灣學者 ,則以民族主 義式的情緒評價 日本殖民公共衛生的動機 ,視殖民地公共衛生政策為 「餵牛擠奶 」 之政策 。簡而言之 ,日治時期臺灣公共衛生史的研究 ,在199U年代以前大多不脫 「近代化一殖民主義 」與 「民族主義式 」的論述架構 。 當今的殖民醫學史研究則逐漸走出 「近代化一殖民主義 」與 「民族主義的史 觀 」的論述框架 ,而著重歐洲擴散論°urUpean血ffus㏑niSm)。也就是說當代科學與

醫療史研究者 日漸意識到 「西方近代科技擴散到世界各地後 ,究竟如何演變?」 的問題m°劉士永有關 日治時期臺灣公共衛生思想的一系列著作正可以反映以上的 研究趨 向 。他追溯 日本公共衛生思想的源頭 ,並探討十九世紀 日本學界引進德國 公衛思想時所作的融合與折衝 ,繼而發展出具有 日本特色的公衛思想 。強調 中央 集權式的 日本公衛思想落實於殖民地臺灣時 ,又與臺灣社會傳統產生新的互動 , 因而臺灣社會的公共衛生政策更為中央集權 ,殖民政府的力量也更加地深入臺灣 社會的各個角落 。劉士永的論著可以說回應 了當代醫療與科學史學界對於 「歐洲 擴散論 」的思考 。除此之外

,199U年

代 中期以後的公共衛生史學者 ,也逐漸意識 到 「殖民地社會反應 」的問題 。公共衛生是在近代國家為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與 增強兵力的背景下所發展出來 ,它強調國家以國家行政 、立法的管道 ,介入個人 的衛生活動 。這種國家力量強制介入個人生活的特色 ,在殖民地社會 中似乎更加 明顯 。然而 ,從范燕秋 、董宜秋等人的研究可以發現 ,臺灣學者逐漸注意到殖民 地臺灣社會的反應 。殖民地對於殖民者的政策 ,並非全然順從地接受 ,相當程度 上被殖民者其實仍然擁有主動的空間(如臺灣民眾對於 「新式馬桶 」仍有不接受的 η

劉士永,〈大衛阿諾與後殖民醫學 〉,《當代 》19U期,(垂:當代雜誌社 ,2UU1年1U月),

頁3U。

〕8 SandraHardin,fJS“ε〞εε 助幼〞t留

r”ra′r PU“εUb〞a′心〞, Fθ〞切 落〞∫, a〞〞 局〞紹〞UrUgj符

(B︳UUmingtUn:Ind︳anaUniVersi9Press,1998).轉引 自祝 平 一 〈展 望 全灣科技 與 番療 史研 究:

一個 當代 垂灣 知識 社群 的分析 〉《壺灣 史研 究》4卷2期(臺北:中央研 究院 全灣 史研 究所 ,

(16)

132 梁 田念尹 時候 、大稻 埕的臺灣民眾對於 日本政府 的 「檢疫 」表達強烈的不滿

),殖

民政府的 公 共衛生政 策似 乎也會 隨著殖 民社會 的反應而逐步調整其 方 向 。且從范 燕秋 的研 究 中 ,也可以發現 199U年代 中期後的公 共衛生學者開始注意到殖 民地社會 並非鐵 板一塊 ,而開始 關心族群(臺灣人與泰雅族原住民)、種族(臺灣人與 日本人)與區域 (如宜 蘭地區)間的比較研 究 。他們 不但 發現 日本政府對於不 同種族 、不 同族群 與不 同區域 間實施 的公 共衛生政 策有所 差 異 ,同時也特別 強調 不 同族群 與不 同區域 間 對於 日本政府公 共政策的反應有所 不 同 。 另外

,199U年

代後期 的公 共衛生史學者也不斷 開發新 史料 ,除日治時期遺 留 下來 的官 方衛生報告 、衛生統計資料 與衛 生醫療雜誌外 ,也開始有學 者利 用 口述 訪談 、公學 校教科 書 、官方公 文書資料 、日治時期 報紙資料 等 史料 來從 事公 共衛 生 史研 究 。多元 的史料將有助 於重構 日治時期公 共衛生史的整體性 ,由於 日治時 期 日本總督 府遺 留下來相當 多的衛生醫療資料 ,部分公 共衛生研 究者只有使 用官 方史料 ,而在研 究的過程 中容 易得出 「殖民政府的公共衛生=近代化 」的單 方面結 論 。因此筆 者認 為 ,在殖 民地公 共衛生 史的研究 中 ,新史料 的 開發及從 舊 史料 中 發現新議題將是公 共衛生史研究者的終 身任務 。 從以 上的說 明可知 日治時期公共衛生 史研 究在 199U年代 中期以後 ,才開始有 大量 的研 究者投 入 ,並獲 致一定的成果 。然而作 為一個後起 的研 究議題 ,日治時 期 的臺灣公 共衛生 史研究仍有發展 的空間 ,尤其是如何 與當代 史學潮流 對話 乃是 日後公 共衛生 史研 究的重 要發展 方向 。以 下就 日治時期臺灣公 共衛生 史的展 望提 出筆 者幾點淺見 :

1.加

強殖民地公 共衛生史的比較研究 。 由於 日本 史學界長 久以 來就有 「殖 民地政策與殖 民地學 」研 究的傳統 ,部分 的 日本學 者傾 向將 「日治時期臺灣 史 」放置在 「日本殖 民地 史 」研 究的框 架上 來 討論 。於是 日本學 者在研 究 方法上 ,不免著重於殖 民地 之間的 比較研 究 ,日治時 期 臺灣公 共衛生 史也呈現 出相 同的情況 。鈴木哲造在 《臺消 鯰督府

U衛

生政 策 ε 臺消公 匽 》一 書談 及他 之所以 注意到殖 民地臺灣 的公醫制度 ,是因為 「公 醫從臺 灣開始設 置 ,其後在 關東 州 、樺太 、朝鮮 、南洋群 島等地均配 置有公醫 。公 醫制

(17)

日洽 時 期 重 灣 公 共j新生 文研 究 回頹 興 展 望

I33

度是殖民地特有之制度 。」”也就是說 ,鈴木是在 日本殖民地研究的架構下 ,才開 始注意到殖民地所特有之 「公醫制度 」,進而探討 日治時期臺灣公醫制度發展的特 徵 。而協村孝平的專論 〈植民地統治

t公

眾衛生一 彳

V卜t臺

消 〉也是在殖民地 經營的框架下 ,討論英國與 日本兩個殖民地政府對於殖民地公共衛生經營的不 同 態度與措施 。相對於單純從事殖民地臺灣史研究的臺灣公共衛生史學者而言 ,日 本學者重視殖民地間比較研究的研究方法 ,似乎更能夠突顯出殖民地臺灣公共衛 生發展之獨特性 。 除此之外,目前 日本學界亦傾 向於將殖民時代的臺灣醫療衛生史研究置於 「帝 國醫學(日文 :帝國匪療)」的脈絡下來討論 。筆者認為今後從事 日治時期公共衛生 史的學者無可避免地將要面對 「日治時期臺灣公共衛生史有何重要性 」的問題 。 日本學者飯島涉在這個 問題上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察 ,他認為臺灣公共衛生史研 究之所以重要 ,是因為 「殖民地臺灣的統治經驗=『臺灣經驗 』,日後成為 〔日本 政府對於 〕關東州 、朝鮮與南洋群島統治的一個典型 。」如甚至殖民地臺灣的一系 列抗瘧措施因其有效而被應用於 日本本土 「琉球的八重山地方 」如°對飯島涉來說 , 臺灣公共衛生經驗的重要性在於它成為 日後 日本殖民地統治的一種典型 。從 「帝 國醫學 」的角度切入 ,日本學者提供 了一個不同於臺灣學者 「現代化一殖民主義 」 的角度來看待 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衛生史 。這或許是 日後殖民地臺灣公共衛生史 研究的一個重要參考方向 。

2.增

加跨學科的對話 。 公共衛生學作為一門預防科學 ,它的特色是必須融合各個領域的知識才能達 到 「預 防 」的效果 ,因此公共衛生政策的推動必須重視科學技術 、醫學知識 、統 計學分析 、環境評估與社會現況等各個領域知識的配合 。公共衛生史研究也是如 此 ,公共衛生政策的實施必須配合當代的醫學知識與社會現況 ,而公共衛生政策 ” 鈴 木哲 造 ,《士潸鯰督府 Φ衛 生政 策 之士潸公 區》,頁” 。 如 見市雅俊 、齋 藤修 、協 村 孝 平 、飯 島涉編 《疾病 、開發 、帝 固區療 》(東京:東京大 荸 出版 舍 ,2UU上年),第八 章 近代 日本@熱帶 區宇&開拓 區芋 ,頁213。 4I見 市雅俊 、齋 藤修 、協村 孝平 、飯 島涉編 《疾病 、開發 、帝 回區療 》,第八 幸 近 代 日本 Φ熱 帶 區 宇&開拓 區芋 ,頁22I砭28。

(18)

134梁燃 尹 的實施又會影響到城市景觀(如衛生工事的建設)、人民的衛生觀念與 自然環境的改 變等 問題 。可見公共衛生史本來就是一門與其他領域研究互有影響的學科 ,因此 未來的 日治時期公共衛生史研究勢必要增加與其他學科的對話才行 。 筆者認為現今 日治時期公共衛生史研究最為缺乏的是與 「生態史研究 」的對 話 。目前已有學者注意到 日治時期的伐木業造成原為躲避瘧疾而居住高 山的原住 民 ,因與伐木工人接觸而感染瘧疾 。而烏山頭水壩與嘉南大圳的建造 ,卻因為集 水區的蓄水池容易蓄養瘧蚊 ,而造成 193U年代臺灣瘧疾的流行 。這其實是很有趣 的議題 ,「文明不一定會帶來好的結果 」,換言之 ,文明所帶來的建設反而造成生 態的破壞 ,而造成疫病的流行 。如果 日治時期公共衛生史可以增加與生態史研究 的對話 ,勢必可以在人類思索 「新文明為何會帶來新疾病 」的問題上帶來貢獻 。

3.警

察與殖民地臺灣的公共衛生 。

19S9年

後藤新平之 「臺灣統治救急案 」,提出殖民地行政改革應著重恢復臺 灣舊有 自治行政 ,並以廣義 、萬能警察組織居監督之責 。19U1年官制改革 ,總 府設警察本署 ,賦予其首長警視總長指揮各廳長之權 。全臺置二十廳 ,廳設警務 課 ,以警部或警視為課長 ,輔佐廳長掌理警察事務 ,支廳長以警部充之 ,其屬員 亦係警吏 。從而建立 自總督府以迄基層指揮靈活的警察系統 。此時警務本署設衛 生課 、地方廳設衛生系 ,建立統整之衛生行政體制 。砲lB,8年總督府公佈 「保 甲條 例 」,其後公布 「保 甲條例施行細則標準 」,臺灣傳統之保 甲制度遂成為地方警察 的輔助機關 。19U2年起 ,總督府以警察本署臨時防疫課 、衛生課為 中心 ,聯繫地 方警務課衛生組 ,並藉由保 甲組織深入殖民地社會基層 ,強制管理各家戶之衛生 事務 ,建立嚴密的衛生防疫系統 。由此可見 ,日治時期雖無 「衛生警察 」之名稱 , 但警察在保 甲組織之配合下 ,確實深入臺灣社會基層的各項衛生事務 。日治時期 任何有關衛生 、防疫工作 ,無不見警察的強力協助 。警察制度與殖民地臺灣的公 共衛生關係密切 ,自不待言 。然而 ,有關 日治時期警察制度的細部研究尚屬少數 , 至於以 「警察與殖民地臺灣公共衛生 」為題之研究則幾乎沒有 。因此筆者認為 , 警察作為協助殖民政府推動公共衛生政策的主要角色 ,的確值得後來的 日治時期 公共衛生史家給予更多的關注 。 φ 大圓市藏,《現代垂灣史》(臺北:日本殖民地批判社 ,1934年),頁”3-”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 授課方式與學習時數:月底由主治醫師選定一個具討論義意

鑒於臺北、臺中、高雄3所榮民總醫院作業基金與榮民醫院醫

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復健科 組長(83年~今) 中山醫學大學復健醫學系職能治療 學士.. 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研究所

分類法,以此分類法評價高中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探討其所展現的 SOTO 認知層次及其 發展的主要特徵。本研究採用質為主、量為輔的個案研究法,並參照自 Learning

約千年的時間 二十世紀初及以後 約百多年的時間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世史 中國近現代史. 政治史 文化史

另外關於前現代的 西藏醫學發展與佛教關係的探討,參考 Gyatso (2015), Being human in a Buddhist world: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medicine in early modern Tibet,

關於宋代寺院的合法性,日本的高雄義堅先生《宋代教史の研究》第三章的第一節、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