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父對知識的闡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父對知識的闡釋"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父對知識之闡釋

越玲玲

壹、知識財富為建設之兩件大事 貳、中國不振原因,由於不能知,臨知之又不能行 奎、知識的重要性 肆、知識是現體連用的思想 伍、認識真知要透過觀察事實 陸、唯有真知才能提出好方法使人類達到進化的目的

.57

壹、知誰財富為建設之間件大事

國欠曾在中國之鐵路計畫與民生主義中提到他的希望 •• 「在一個民族之中,須給人民全體以生活之機會,並與以完全之

自由,此即余之希望。」他於民國十年,對廣西陽朔縣人民之希望,也許最適合今日之反省。他要求黨員們對民國要有完全

的覺悟及完全負責之深咎。他認為國家當時現象與其創造民國之志願相反,雖屬惡官僚武人之不法,亦由於多數國民及黨員 對民國無完全之覺悟,無完全負責之深咎,所以大家應覺悟負責,並且他希望陽朔人民先負責任實行三民主義 •• 「實行之法 有二 •. 一、 •••••• 將民國造成一極樂世界,非國民有充足之知識不為功;二、在使國民有強大的財富。」是知,知識和財富實 為建設之兩件大事,自播遷來畫,政府在財富嚕一設上,成就斐然,所創造的經濟奇蹟也舉世讚嘆;相較之下,知識的建設則 似乎尚有待我們進一步去體認國欠的真電缸,再做積極的努力。 國笑對知識的闡釋

(2)

三民主義學報第十三期

貳、中國不振原因

..

由於不能知,既知之又不能行

國失並非刻意地要去建樹一門認識論,他是為了研究如何方能致使革命成功,並檢討辛亥革命後,吾國建設事業所以未 能順利進行之原因時,反省出「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提出他對知識的獨到見解。國欠云 •. 「知中國事向來之不振者,非坐於不能行也,實坐於不能知也;及其既知,而叉不行者,則誤於以知為易,以行為難也 ,倘能證明知非易而行非難也,使中國人無所畏而樂於行,則中國之事大有可為矣。」(註一) 從這段話可知,國失在面對非難者之一盲 •• 「先生之志高矣,遠矣,先生之策,闊矣,深矣,其奈知之匪艱,行之惟難 何?」(註二)及觀寮舉國趨勢,莫不具有「畏難之心」(註三)之餘,不情花費經年累月探其究竟,終於得出二大結論 •. 即中國不振之原因有二 •. H 由於不能「知」。 MH 既知之,叉不行。 針對此二大原因, 國究提出了解決之道。今分述於後。

.58.

奎、知識的重要性

國欠認為行事的成敗,決之在方法的好壤,而方法的好壤,卻從知識而得。故「有了知識,便有了方法,有了好方法來 革命,一經發動,使馬上成劫。」(註四) 國欠並舉出具體的例子,來證朋好方法是作事成功的唯一秘訣。他說 •. 「我從前提倡草侖,常常遇到很多的反對人,過細考察那些反對人的心理,大概都是挾持成見,不肯改變,我總是 用盡方法去開導,反覆規勸,以至於了解而後已。並且把那些最反對的心理,變成最贊成的心理,熱心為本黨盡力,替 本黨的主義去奮閱。」(註五) 叉說。.

(3)

「康熙說他是天生來做中國皇帝的,勸人不可逆天,到了乾隆,使更狡猜,就把滿漠的界限完全消誠,所以自乾隆 以後,知識階級的人,多半不知有民族思想,只有傳到了下流社會,但是下流社會雖然知道要殺髓子,只知道當然,不 知道所以然,所以中國的民族思想便消激了幾百年,這種消誠是由於滿洲人的方法好。」(註六) 國欠並於民生主義第二講中清楚地指出民生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根本分別就是在方法﹒. 「我今天來分別共產主義和民生主義,可以說 •• 共產主義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義是共產的實行,所以兩種主義沒 有什麼分別,要分別的還是在方法。」 所謂方法,即是條理與計畫,它們與知識有著一脈相承的本末關係 •. 「從知識而構成意像,從意橡而生出蜂理,本條理而籌備計畫,按計畫而用功夫,無論其事物如何拉們妙,工程如何浩大 ,無不指日可以樂成者也。」(註七〉 知識不但是成意線、生條理、備計畫等的動力根源,更是意偉、條理、計畫等內容的直接依據,而行 li 用工夫的具體 方向,則間接地受到了知識的支配與推動。 由此可見,方法的好壞決定著行事的成敗,而知識卻叉是方法之根。知識的正確與否,必然會影響每個人的觀念及心理 ,進而牽連到行為的動向。孫文學說(他的最根本的革命學問)中,對切的指出 •• 「夫中國近代之積弱不振,奄奄待斃者 ,實為『知之非艱』一誼之誤也,此說深中於學者之心理。由學者而傳於蠹眾,則以難為易,以易為難 •.••.• 唯易倒置 •••••• 斯 為害矣。」(註八)因為「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此一錯誤知識之深入學者與畫眾之心理,以致於影響了他們的觀念而造成 「怯步不前」、「放棄建設之責任」的結果。是以,心理建設乃革命建設首要之務,而心理建設之第一重點卻在導正觀念, 輸入正確的知識,換言之,即是從思想上于以匡正,這也就是思想建設。

肆、知譜是明體達用的思想

知識飯是方法(據理與計畫)的直接根諒,叉是行為實時間(用工夫)的間接理據。然則,「知誠」本身到底是什麼呢? 中山先生說 •. 「大凡人類對於一件事,研究當中的道理,最先發生思想,思想貫通以後,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

. 59 •

(4)

三民主義學報第十三期 四 力量,所以主義是先由思想再到信仰,由信仰生出力量,然後完全成立。」(註九) 先總統蔣公則在「科學的學庸」中詳加引申地闡述。.「凡百事物,都有他發生和存在的道理,我們做一件事或用一件 物,便鑽探本窮源。研究他發生和成立的諸原因,如此,對事物才有清楚的認識,才能窮其性,然後才能盡其用,我們的知 誠,才臻於完備。」 由先總統的這番闡釋可知國失在民族主義第一講中所提及的「思想」就是「知識」;換言之,知識是一種認識事物 的甲詣,他必鎮認識了事物的「發生和成立的諸原因」'才算是一個合乎理想的完備知識,基於知識本身的這份真理性,遂 引致了深度的信賴,進而依之行事,產生大用。為此,我們也可以說,「知識」就是一種明體達用的思想。 知識不但是一種明體達用的思想,它還必須合乎道義,國欠說 •• 「智之云者,有聰明有見識之謂,是即智之定義,開仙過 一事,以我之聰明,我之見識,能明白了解,即時有應付方法,而根本上叉須合乎道義,非以爾詐我虞為智也。」因此對於 「知識」本身的要求及檢查也格外嚴格。國砂〈認為思想有正迷,知識有真假,倘若不能辨清其間的分野,則危險大矣。大 致說來,真知必須具備下列帳件﹒­ H 根據對事實的觀察與證接。 HH 依循理則的對斷 •• 理則乃「思想去為之鬥徑。」(註 -0) 份合於事實的用途且必須能實行。 側合乎道義,不得爾詐我虞。 .ω.

伍、認話真知要透過觀察事實

中山先生說 •• 「宇宙的道理,都是先有事實,然後才發生言論,並不是先有言論,然後才發生事實。」(註一一)叉說 。﹒「我們要研究宇宙間的道理,領先要靠事實,不可專靠學者的言論。」(註一二)因此認識真知的第一種途徑便是透過「 觀察」事實(註一三),而研究其中的道理。這也就是所謂「由經驗得來者」'諺云「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故所經歷之

(5)

事既多,智識遂亦增長,所謂「增益其所不能者,此由於經驗也。」然而,每個人的經驗極其有限,此外,生而知之之人叉 不在多數(註一四)為此大多數人「不能生而知,必待學而後知。」(註一五)因為「若由學閉上致力,則能集合多數人之 聰明以為聰明,不待取法現代,抑且尚友古人,有時較先天之智為勝。」(註一六)但所學之「學理有真的,有假的,要經 過試驗才曉得對不對,好像科學上發現一種學理,究竟是對與不對,一定要做成事實,能夠實行,才可以說是真學理。」(

註一七)此處所謂之「做成事實,能實行」即是將所學之學理加以試驗,實證一下,如果「不去行,便無法可以證明所求的

學間是對不對?」(註一八)在試驗與實證中,找到確實的證據才能決定其真偽,因此國矢說 .• 「真假之辨,端待將來之 證據。」「藉其日具,必俟確有證據始能決定,藉其日假,亦必俟確有證據。」(註一九) 國笑說 •• 「真智識始則費千萬年之時間以行之,繼則費千萬人之苦心孤詣經歷試驗以知之。」(註二 0) 是以,不論是

透過自己經驗所得之知識,抑或是經過學習而來之理論,都「必績有得於己,方為真知」。先總統「自述研究草命哲學經

過的階殷」 •• 智識如果無得於己,便不能算是真知,惟有有得於己的知,才是真知。為此「有得於己」乃是真知的內在條件 了,先總統在這一點上有具體的說明 •• 「凡是學問經驗中認為已經獲得的知識,如果不是經過實行而證現為有妓,就不能 斷定為真知 •••••• 如果經過實行或實驗以後,而我們所得的知識,所用的方法,證興為不能見殼,我們就可以察覺從前所認為 已知者,其實不是真知。」(註一一一)由這句話,我們清楚地可以理會到 -e 實行或實驗就是有得於己的途徑與方法。實驗是 對物理事物之知識而言,實行則是對道德修養及精神性事物之知識而言。前者為科學,後者即為哲學。國欠曾說 •• 「人類

進化的道理,都是由此兩種學問(即科學與哲學)得來的。」「先有了學間,便有了智識。」(註二二)每個人由科學及哲

學兩個學問入手,經實驗及實行兩方法有得於己,得到真知,在有了真知的情況下,便能產生出好方法而使人類達到進化的

目的。 正因為真知必績是有得於己者,為此若只有主觀的實驗與實行而沒有共同的基準'則各人所得不間,各人感受不同,必 將形成在此人有所得而現為真知者,在彼人很可能無所得而不觀之為是真知的情況。再者,「我們要認識事物,就不能離開 心意 li

精神」(註二三)而「我們的心物之時,固然得力於主觀所具之共同理則,而不變之事實之保證'亦是不可少之依

據。否則,將只能是個有依據的意見而己,算不得知識。」 國父對知識的闡釋 五

• 61 .

(6)

三民主義學報第十三期 ...L.. /、 在柏拉圖對話錄竄。口。裡蘇格拉底這樣寫道,.「正確意見與知識之間有所不悶,這耙方是耘的臆糊 tB 而且川一知找要特阿 斷言教所知道的事。我不願說我知道一拉多事,但是一位 l事無論恥何我是要把它歸列到我所知的事物祖的;」〔心九七八于一川呆吭內 有了知識,那麼我們也就有了正確的意見;可是反過來就不然了 •• 一個人可以有正確的意見卻沒有知識。比,一片, :J 〈叮捏 在斗天即準確地預溯到,因而有了正確的意見,可是直到明天事實搗曉鎮才知曉,不知曉事賞對「認識」與{垃川、 γ 一說 不能算是真知識。國命人所說 •• 「真知識,始則費千萬年之時間以行之,繼則費千萬人之苦心孤詣經歷試驗以知之、」〈扎什 二四)正是這個意思。 國艾對真知識的這個主張,用之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今天,越發地顯得他有先見之間。今天可說是個「芳完三月」計 時代,絕大多數的人根本不知道「知識不同於意見」當然就更談不上「應該嚴格界分意見與知識」的這份自覺?。

陸、唯有真知才能提出好方法使人類達到進化的目的

• 6.2 颺 現代人的科學方法,自伽利略和牛頓所發展出來的自然科學觀開始,一改過去之藉觀察個別現象與過程(可事實〉 成並證實理論原則的做法,從理論導出結論,然後再挑選一些符合理論預測的資料去證朗之。例如愛因斯坦在一九三三笠,佇 一次演講中,承認實驗的資料,不論多仔細的測量,都不能捨理論而獨立,在某種情形下,理論決定了我們能觀察叫作嘍 叉如何解釋觀察。科學能夠提出穩當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並累積知識嗎?對這項假設愛民打上了一個問號(註三五 J2A 科學具有進步,那絕不是因為有這套科學方法,而應該是由於那些科學家的特殊天才和努力之一迫項反省的君語著頁意阱,何 1 ,發人深省。因為科學的新方法完全改變 7 人對社會、自然,甚至上帝的意識及行為;人們沉醉於「從意見式的預設,到 λ 為設計的統計及歸納式的求證」的方式來擴充認知,這種唯理式的思惟模式,肅捲了現代整個的知識界:“孵於造伊了現代普 遍所存在的「知識」現象;即對同一的事實,能有截然不同的「認知」及「解釋」。在自成之系統內解決問題並累積知識, 而其基礎僅建立在各自所賴以為詮釋的理論上,並非事實上。這正是現代人所面臨的一場最大的冒驗。換言之,用意見來帶 領人類的方向與發展,固然能充分地滿足「人類智能的自由發開」(愛因斯坦認為科學的原則便是人類智能的自由發開)及

(7)

國失所提出的求真知之

「用純粹思想以摟住實在」的人類夢想,但是這個「賭注」未免下得太大,因為畢竟我們只有「一次生存」'「一個地球」

,我們是「輪不起」的。就近年來因科技發展所產生的「後遺症」來君,即足以證閉唯有真正的知識才能提出穩當的好方法 來解決問題,並改善「人問世」,使人額達到進化的目的。

綜上所述,為今之計,只有從「唯科技為真」的迷信潮流中即時覺醒,進而切實去體會並履行

道,方為補救之上策。 註註註註註註註註註註註註註 三二- 0 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注 解 孫文學說,民國七年十二月三十日於上海。 同一。 同二。 主義勝過武力,民國十三年講 c 黨員不可存心做官,民國十二年講。 民族主義第三講。 孫文學說第六章。 孫文學說第五章。 民族主義第一講。 孫文學說。 民權主義第一講。 民權主義第一講。 同三一。 國父對知識的闡釋 七

. 63 .

(8)

註註註註註註註註註註註註 五四三二一 O 九八七六五四 三民主義學報第十三期 j\ 軍人精神教育,頁七七六。 上李鴻章陳赦國大計書。 民權主義第三講。 民生主義第二禱。 知難行易。 心堅則不畏大敵。 心堅則不畏大敵。 行的道理。 主義勝過武力。 軍人精神教育釋耍。 同二 0 。 現代人的希望和焦慮,第五頁。

• 64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提供文體 結構知識 和幫助讀 者勾起已 有的知識 和經驗 提高讀者. 的敏銳力 和解決閱

當然,儘管根據以往的經驗,某個問題的解決看似比較容易,但通常事先不會知道困難

•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 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

1)1949 年至 1958 年,是中日維持民間交往時期;2)1958 年至 1971 年,是中日關係挫折 與改善期;3)1972 年至 2006 年,是中日恢復邦交及爭拗期;4)2007

Eisenhower)受命出任「盟 軍歐洲總司令」(Supreme Allied Commander [Europe])。艾森豪威爾的戰略構想仍然強調

注意本文引用的語句典實及其內容。所有典實,不但須說明其意義 來歷,而且須說明其用法之巧拙…

造端乎夫婦之所能行。而極乎聖人之所不能。是以天下無不可學。而極乎聖人之所不

下列文句未使用「倒裝句式」的選項是:﹙A﹚好鳥枝 頭亦朋友﹙B﹚子何恃而往﹙C﹚不患人 之不己知,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