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核心能力、工作績效與陞遷機會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核心能力、工作績效與陞遷機會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8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科學學院.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第九屆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立. 吳瓊恩 博士. 政 治 大. ‧ 國. 學. 核心能力、工作績效與陞遷機會關係之研究. ‧.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re Competency, Job. n. al. er. io. sit. y. Nat. Performance and Promotional Opportunity. Ch. engchi. 研究生. i n U. 龔靜蘭 撰. 中華民國一百年七月. v.

(2) 謝. 辭. 感謝國立政治大學提供優良師資與學習環境,讓我於本碩士學程 修學過程中,經由各位師長運用淵博的知識與學養「傳道、授業、解 惑」,無論在學識或為人處事方面,均獲得相當多的滋養與成長,其 間雖然時常必須在繁重的工作與課業間拔河,但是仍然甘之如飴。而 本班同學相互砥礪之情誼,亦是支持我努力完成學業的重要養份。 本論文承蒙恩師吳瓊恩教授之悉心指導,並承口試委員蕭武桐教 授與黃一. 政 治 大. 究的內容有更為完整的思慮,使本論文內容更臻充實與完善,謹致上. 立. 十二萬分之謝忱。. ‧ 國. 學. 對於在本碩士學程求學期間以及論文撰寫期間,所有師長、同 學、長官、同仁及朋友提供之各項協助與關懷,謹表達最誠摯謝意。. ‧. 最後,謹將完成碩士學業的榮耀與喜悅獻給我最敬愛的父母與摯愛的. n. al. er. io. sit. y. Nat. 家人,以及所有曾經幫助與鼓勵我的人,謝謝你們!. Ch. iv 龔靜蘭 謹誌於. n U e n g c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hi 中華民國一○○年七月.

(3)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行政院及其所屬中央二級機關薦任及簡任公務 人員「核心能力」、「工作績效」與「陞遷機會」之關係。透過分層 隨機抽樣方式針對正式公務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共發出 500 份問卷, 回收 465 份,有效問卷為 439 份。並運用次數分配、t 檢定、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Pearson 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研 究發現如下: 一、不同「性別」 、 「年齡」 、 「教育程度」 、 「職務等級」 、 「職務性質」、. 治 政 二、不同「年齡」 、 「職務等級」 、 「職務性質」 、 「服務年資」的公務人 大 立 員在工作績效及其各變項上有顯著差異。. 「服務年資」的公務人員在核心能力及其各變項上有顯著差異。. ‧ 國. 學. 三、不同「性別」 、 「年齡」 、 「任現職年資」的公務人員在整體陞遷機 會之認知上有顯著差異;其子構面之差異情形如下:. ‧. (一)不同「年齡」 、 「教育程度」 、 「服務年資」 、 「任現職年資」的公. y. Nat. 務人員在陞遷機率上有顯著差異。. a. er. io. 素之認知上有顯著差異. sit. (二)不同「性別」 、 「任現職年資」的公務人員在對陞遷機會影響因. n. iv 四、核心能力與工作績效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 l. n U engchi 五、核心能力與陞遷機會認知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 Ch. 六、工作績效與陞遷機會認知之間呈現顯著的正相關。 七、核心能力對陞遷機會有顯著正向影響。 八、工作績效對陞遷機會有顯著正向影響。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分別對管理部門及對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詞:核心能力、工作績效、陞遷機會、陞遷機率、陞遷機會影響 因素.

(4)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 5 第五節 重要名詞解釋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核心能力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 9. 政 治 大 第三節 陞遷的意涵與理論及相關研究…………………………… 30 立. 第二節 工作績效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22. ‧ 國. 學. 第三章 研究設計……………………………………………………… 50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50. ‧. 第二節 研究變項操作性定義……………………………………… 54 第三節 問卷設計與調查過程……………………………………… 56. Nat. sit. y. 第四節 問卷效度與信度分析……………………………………… 65. er. io. 第五節 統計分析方法……………………………………………… 71 第四章 調查結果分析…………………………………………………74 a. n. v i l n Ch 第一節 研究變項之描述性分析…………………………………… 74 engchi U 第二節 個人基本屬性對核心能力、工作績效與陞遷機會之差異 性分析……………………………………………………… 77 第三節 核心能力、工作績效與陞遷機會之相關分析……………122 第四節 核心能力、工作績效對陞遷機會之迴歸分析……………129 第五節 研究假設驗證結果 ……………………………………… 135. 第五章 結論 …………………………………………………………140 第一節 發現 ……………………………………………………… 140 第二節 建議 ……………………………………………………… 150 參考文獻 ……………………………………………………………156 附錄一:問卷…………………………………………………………167 i.

(5) 附錄二:公務人員陞遷法……………………………………………171 附錄三:公務人員陞遷法施行細則…………………………………17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6) 表. 次. 表 2-1 人力資源管理的功能途徑與能力途徑的區隔………………14 表 2-2 行政院所屬機關中階主管職務管理核心能力項目及意涵…20 表 2-3 行政院所屬機關高階主管職務管理核心能力項目及意涵…21 表 2-4 國內外學者對員工工作績效的定義…………………………22 表 2-5 員工工作績效衡量構面………………………………………27 表 2-6 工作績效與陞遷相關研究……………………………………29 表 2-7 國內外學者對陞遷的定義……………………………………30 表 2-8 陞遷之目的、功能與員工工作表現之相關文獻……………32. 政 治 大. 表 2-9 二十一世紀公務人力體系與傳統公務人力體系的差異……35. 立. 表 2-10 行政院及所屬各級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公務人員陞任評分標. ‧ 國. 學. 準表……………………………………………………………39 表 2-11 國內有關政府陞遷之研究彙整表……………………………41. ‧. 表 3-1 行政院及所屬二級行政機關各官等員額表…………………59 表 3-2 發放問卷統計表 …………………………………………… .61. y. Nat. sit. 表 3-3 有效樣本結構分析表…………………………………………64. er. io. 表 3-4 核心能力量表正式問卷因素及信度分析結果………………66. n. a 表 3-5 工作績效量表正式問卷因素及信度分析結果………………68 v 表 3-6. i l C n 陞遷機會量表正式問卷因素及信度分析結果………………69 hengchi U. 表 4-1 研究變項之描述性分析表……………………………………76 表 4-2 性別對核心能力之 T 檢定分析表……………………………78 表 4-3 年齡對核心能力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80 表 4-4 教育程度對核心能力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82 表 4-5 職務等級對核心能力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84 表 4-6 職務性質對核心能力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86 表 4-7 服務年資對核心能力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88 表 4-8 任現職年資對核心能力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90 表 4-9 性別對工作績效之 T 檢定分析表……………………………91 表 4-10 年齡對工作績效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92 iii.

(7) 表 4-11 教育程度對工作績效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93 表 4-12 職務等級對工作績效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95 表 4-13 職務性質對工作績效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97 表 4-14 服務年資對工作績效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99 表 4-15 任現職年資對工作績效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100 表 4-16 性別對陞遷機會之 T 檢定分析表 …………………………102 表 4-17 年齡對陞遷機會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104 表 4-18 教育程度對陞遷機會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106 表 4-19 職務等級對陞遷機會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109 表 4-20 職務性質對陞遷機會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112. 政 治 大. 表 4-21 服務年資對陞遷機會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115. 立. 表 4-22 任現職年資對陞遷機會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119. ‧ 國. 學. 表 4-23 個人屬性不同的公務人員與各研究構面變項之差異性驗 證結果一覽表……………………………………………… 121. ‧. 表 4-24 核心能力與工作績效之 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表…………123 表 4-25 核心能力與陞遷機會之 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表…………126. y. Nat. sit. 表 4-26 工作績效與陞遷機會之 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表…………128. er. io. 表 4-27 核心能力、工作績效與個人屬性對陞遷機率影響的迴歸. n. a 分析模型 ……………………………………………………130 v 表 4-28. i l C n 核心能力、工作績效與個人屬性對陞遷機會影響因素的 hengchi U. 迴歸分析模型 ………………………………………………132 表 4-29 核心能力、工作績效與個人屬性對陞遷機會影響的迴歸 分析模型 ……………………………………………………134 表 4-30 研究假設驗證結果一覽表………………………………… 135. iv.

(8) 圖. 次. 圖 1-1 研究流程圖……………………………………………………6 圖 2-1 專業核心能力意涵與目的圖 ………………………………12 圖 2-2 能力基礎的人事體制 ………………………………………15 圖 3-1 研究架構圖 …………………………………………………5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 i n U. v.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 研究動機 面對日趨複雜的政事與日益擴張之政府職能,各國公民對政府績 效的要求不斷的升高,公務人員面臨重大的考驗,公務人力的提升刻 不容緩。是以,各國政府莫不積極藉由各種人力資源管理工具加以提 升公務人力之素質。在各種相關改革機制中,透過對政府中高階公務 人員不斷地培育,累積個體與總體人員人力資本,並與陞遷發展緊密. 治 政 相連,以獲致個別員工與政府總體績效,是晚近各國政府最為普遍的 大 立 作法(蔡秀涓,2002&2004,彭錦鵬等,2005)。 ‧ 國. 學. 近幾年來,臺灣公私部門對於能力模式或核心能力愈來愈重 視,並大力運用於人力資源管理。對政府組織而言,公務人力素質良. ‧. 窳影響政府績效至鉅。如何運用能力優秀之人才,為政府服務,以提. sit. y. Nat. 升工作績效,使政府組織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是政府人事部門的重. er. io. 大挑戰。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依「公務人員終身學習計畫」相關規定,. n. 推動核心能力專案,並將核心能力定義為「成功扮演某一職位或工作 a v. i l C n 角色所需具備的才能、知識、技術、判斷、態度、價值觀和人格」 , hengchi U. 陸續完成選定中、高階主管各六項核心能力,並研訂「行政院所屬機 關專業核心能力項目選定作業方式」 ,於 2004 年 3 月函知各機關據以 完成專業核心能力的選定,作為各機關培育人才、陞遷取才等人力資 源管理措施時之評鑑標準。 陞遷制度在人力資源管理的功能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其 不但能發掘、維持與激發組織內員工的潛能,而且能使組織最有效地 運用這些人力資源。完善的陞遷制度代表著公平與公正,有助於提升 員工的工作士氣與滿足感,並留住人才。是以,陞遷乃是政府組織中, 人力資源管理非常重要的機制。良好的陞遷制度,不僅可提供公務人 1.

(10) 員公務生涯發展的願景、激發公務人員潛能,創造工作績效,亦有助 於機關政策目標之達成。 我國政府於近幾年來,已針對公務人員進行核心能力訓練,亦進 行專業知識外之其他能力訓練,然而公務人員會因為這些核心工作能 力使工作績效增加嗎?此是促成研究者撰寫本文的動機之一。 其次,欲使人力資源作最有效率的發揮,公務人員的適才適所 相形重要,然而,在我國講究關係、注重年資之陞遷文化中,具備核 心工作能力及具有良好工作績效的公務人員,是否有助於其陞遷?此 是促成研究者撰寫本文的動機之二。. 政 治 大 度,但依現行公務人員之陞任評分標準及實務運作所建構出來的陞遷 立 又我國政府近幾年來擬建構以績效導向及核心能力之陞遷制. ‧ 國. 學. 考量因素,與核心能力及工作績效之關聯程度如何?亦值得一探究 竟。此是促成研究者撰寫本文的動機之三。. ‧. 貳、 研究目的. y. Nat. sit. 本研究探討我國政府機關人事陞遷體系的相關問題及其解決之. al. n. 目的主要如下:. er. io. 道,除有理論之探析外,並有實務之調查分析。具體而言,本研究之. i n U. C. v. hengchi 一、探討不同個人基本資料之公務人員在核心能力、工作績效及陞遷 機會等面向之差異性。 二、探討核心能力、工作績效與陞遷機會(包括陞遷機率及陞遷機會 影響因素)之關聯性,並對未來的改進方向提供建議。. 2.

(1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依公務人員陞遷法之規定,該法適用對象為各級政府機關及公立 學校組織法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機要人員外,定有職稱及依法律任 用、派用之人員。至於教育人員、交通事業人員、公營事業人員及醫 事人員則為準用對象。另各院(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各 訂其所屬機關之陞任評分標準。由於目前行政院所屬公務人員佔全國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又因現行推動核心能力以中、高階公務人員為. 政 治 大 一致,爰本研究對象將以行政院及其所屬中央二級機關編制內定有官 立 主,另並考量調查對象之職務列等規定及陞遷機會條件等因素宜趨於. 等職等之薦任及簡任公務人員為範圍。. ‧ 國. 學. 貳、研究限制. ‧. 一、推論上的限制. sit. y. Nat. 本研究以行政院及其所屬中央二級機關編制內定有官等職等之. er. io. 薦任及簡任公務人員為研究對象,由於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及監. n. 察院及其二級機關,係分別依公務人員陞遷法之規定另訂其陞任評分 a v. i l C n 標準,與行政院所屬機關之陞任評分標準不同,因此調查分析之結 hengchi U. 果,雖可供其他四院及其所屬二級機關參考,但未必可推論適用於其 他四院及其所屬二級機關。 二、受訪者回應上的限制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問卷題目的類型為封閉式自陳量表,可能 因為受測者對部分問題有所保留,或因受測者其個人觀感、認知、情 緒或態度等因素之影響,或因對於問題瞭解程度的不同,而難以標準 化,難免有所誤差。. 3.

(1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依據本研究動機與目的及研究流程,本研究所採取之研究方法如 下:. 壹、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係指經由文獻資料等二、三手資料進行研究的分析 法,又可稱為內容分析法或資訊分析法。本研究探討核心能力、工作 績效、陞遷機率與陞遷機會影響因素之定義及其理論分析,蒐集並研 讀與核心能力、工作績效、陞遷理論與陞遷法制等有關文獻,作為研. 政 治 大. 究架構之基礎,並參考包括學術期刊、雜誌專文、研究論文及書籍資. 立. 料,加以整理分析,發展本研究之論述與觀點,並作為設計問卷調查. ‧ 國. 學. 之基礎。. 貳、問卷調查法. ‧.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結合文獻分析所得的初步了解與結. y. Nat. sit. 果,參考相關研究者之論文,將問卷題目設計成四部份:第一部份:. n. a. er. io. 核心能力量表;第二部份:工作績效量表;第三部份:陞遷機會量表;. i n U. 第四部份:個人基本資料。 l. Ch. v. engchi 問卷調查對象以行政院及其所屬中央二級機關編制內定有官等. 職等之薦任及簡任公務人員,採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發放 500 份問 卷進行問卷調查,並委由各調查機關之人事人員或主計人員代為發放 及回收,針對有效回收問卷進行結果分析,進而提出相關建議。. 4.

(1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如下: 一、確定研究主題與範圍 基於研究者長期在行政機關人事部門承辦有關陞遷、考核等業 務,本研究擬探討核心能力、工作績效及陞遷機會之關聯性。 二、 相關文獻之探討 蒐集並研讀與陞遷、核心能力、工作績效等有關的國內外文獻, 包括學術期刊、雜誌專文、研究論文等有關此一主題的資料。其次藉 由整理這些文獻推論本研究假設。 三、建立研究架構. 立. 政 治 大. 依據研究主題與範圍,以及文獻探討的結果,建立研究架構及確. ‧ 國. 學. 定各研究變項,並針對本研究探討的變項下操作性定義。 四、研究設計. ‧. 參考管理學界成熟問卷量表,選擇適用的題目加以改編,或自行. sit. y. Nat. 開發問卷,設計測量自變項與依變項的構面題目。其次就問卷調查結. er. 五、問卷調查. io. 果,決定資料分析的方法。. al. n. v i n Ch 本研究以行政院及其所屬中央二級機關編制內定有官等職等之 engchi U. 薦任及簡任公務人員為對象,並採簡任、薦任官等分層隨機抽樣的方 式分發問卷。 六、資料處理與分析 首先以因素分析確定各變項的子構面,其次以描述性統計方法來 分析回收有效樣本,再以推論統計分析原始資料後得到的結果,對原 先的假設加以檢定及驗證。 七、提出結論與建議 根據調查分析的結果,作成結論並歸納管理上的意涵,進而提出 研究建議,以供政府機關人事部門作為推動核心能力、績效導向陞遷 5.

(14) 制度設計的參考,並作為將來後續研究的方向。 研究流程如圖 1-1 所示。. 確定研究主題與範圍. 相關文獻之探討. 立. 政 治 大. 建立研究架構. ‧ 國. 學 ‧. 研究設計. n. Ch. engchi. i n U. 資料處理與分析. 提出結論與建議. 圖 1-1 研究流程圖 來源:研究者自製. 6. er. io. sit. y. Nat. al. 問卷調查. v.

(15) 第五節. 重要名詞解釋. 壹、 核心能力 國內對於 competency 的中文翻譯,包括職能、才能、知能、能 力等等,企業界較常使用為「職能」一詞(林文政、龐寶璽,2003: 3-9),而行政院則採用「核心能力」的名稱。核心能力大體上的界 定是指「個人所具備的深層和持久性之特性,這些特性與其在某項工 作或情境上的有效績效或卓越績效的指標表現,具有因果預測之相關 性」(Spencer & Spencer, 1993)。. 政 治 大 能力」定義為:「指成功扮演某一職位或工作角色所需具備的才能、 立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自 2004 年起推動核心能力專案,並將「核心. 知識、技術、判斷、態度、價值觀和人格」,而基於組織層級及分工. ‧ 國. 學. 特性,又將「核心能力」區分為「管理核心能力」與「專業核心能力」. ‧. (張俊彥,2006:16-19)如下:. 一、管理核心能力:指擔任管理職務者,為有效達成管理目標所需具. y. Nat. sit. 備的能力。. er. io. 二、專業核心能力:指擔任某特定專業職務或從事特定工作所必須具. n. al 備的專業知能或技術,用以勝任工作,產生績效。 iv 貳、工作績效. Ch. n U engchi. 績效一詞在字面上的意義是指「表現的程度」,在組織行為上, 績效指的是效率、效能與效力三方面的整體表現。本研究根據國內外 學者對於工作績效之定義及本研究之目的,將工作績效定義為個人在 一定期間內,為組織之任務目標所做一切行為之衡量結果,包括其對 組織目標貢獻的價值。 有關工作績效之衡量,本研究採用 Borman & Motowidlo(1993) 之理論為基礎,將工作績效分為任務績效(task performance)與情境 績效(contextual performance),其涵義簡述如下: 7.

(16) 一、任務績效: 指個人在工作上所表現的熟練度,並對組織技術核心有所貢獻。 包括對標準作業流程的熟練度、依照流程作業的情況,以及任務達成 之情形。 二、情境績效: 工作者在任務活動以外,當個人面對與組織技術核心的運作有關 之社會及心理環境時所採取的行動,包括自願執行非正式規定活動、 堅持完成任務、合作並幫助別人,以及在非正式場合自動贊同、支持 與防衛組織目標的熱誠等。. 參、陞遷機會. 立. 政 治 大. 對於「陞遷」的定義,依據我國「公務人員陞遷法」第 4 條之規. ‧ 國. 學. 定,公務人員之陞遷,指陞任較高之職務、非主管職務陞任或遷調主. ‧. 管職務,以及遷調相當之職務。不過就人力資源管理角度,遷調相當 職務之工作,對組織成員來說並無多大之激勵作用。是以,本研究依. y. Nat. sit. 據研究目的,將「陞遷」定義為「機關首長為應業務、管理等需要,. er. io. 依據各項衡量標準考核後,使資績較優之人員陞任較高職務或由非主. n. al 管職務調任主管職務,以提升人力運用及工作效能,達成組織目標。」 iv n U engchi 依據本研究之目的,本研究將「陞遷機會」區分為「陞遷機率」. Ch. 及「陞遷機會影響因素」二個構面進行衡量,其中「陞遷機率」之意 涵,參採黃煥榮(2007:222-224)對陞遷機會之定義,將其界定為 個人對於未來陞遷機會預期之程度,而「陞遷機會影響因素」則係指 公務人員參加職務陞遷時,影響其資績評分及評選結果之相關因素。. 8.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為探討公務人員核心能力、工作績效與陞遷機會之關聯 性,故文獻探討涉及核心能力、工作績效及人事陞遷等相關理論與文 獻之分析探討。. 第一節 核心能力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壹、能力的相關概念 研究「職能」的起源,學者大多認為是 1970 年代的美國國務院. 政 治 大. 委託 McClelland 所創立的 McBer 顧問公司,著手研究外交人員的績. 立. 效差異開始。McBer 顧問公司針對同樣是學歷與智能皆優,並且通過. ‧ 國. 學. 性向測驗的年輕外交人員,就產生績效差異的問題,展開深入的調查 研究,在其成果報告中指出:影響績效之高低,並非學歷與智能,而. ‧. 是源自高績效者的行為特徵。基本上,一般對於「職能」的理解,是. sit. y. Nat. 職務上高績效者之行動特性。目前,「職能」的概念,則涵蓋知識、 技巧、態度(Knowledge, Skill, Attitude; KSA)、以及其他特性(Mirable,. er. io. 1997)。若以 Spencer & a Spencer (1993)的定義,「職能」係由動機、特. n. iv l C n 性、自我概念之內隱部分和知識、技能之外顯部分所組成: hengchi U. 1. 動機:指一個人的意圖或需求,而最後可能會導致行為的發生。 因此動機可以趨使人去達成特定的行動或目標。例如,具有成就 動機的人,會為自己設立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並賦予自己去完成 目標的責任感,且能不斷修正,以促使自己做的更好。 2. 特質:指與生俱來的生理特質,及對情境或資訊的一致性反應。 例如:靈敏的反應力、善解人意等。. 3. 自我概念:指一個人的態度、價值或對自己的看法。例如:自信 心及自我價值等。 4. 知識:指一個人在某特定領域所具備的知識,而這些知識能使某 9.

(18) 人「有能力做」某事,而非「想做」某事。例如:一位人力資源 工作者熟知人力資源管理與發展的知識。 5. 技巧:指執行工作時的心理或心智的能力,包括分析性思考及概 念性思考。 其中知識和技巧是屬於表面性職能,是較容易看見的,也是相對 較容易發展的,針對外顯的、容易加以訓練及發展的表面性職能,組 織可藉由一些訓練課程來加強及培育員工的職能,但是對於位於冰山 底層內隱的、不容易加以訓練及發展的潛在性職能,如動機、特質與 自我概念,則必須在甄選的過程中找出具備組織所需職能的員工。. 政 治 大 徵;因此,核心能力項目繁多,但唯有真正對績效有顯著影響者方能 立 能力的定義,是與卓越的職務績效有密切關係而且持續的個人特. ‧ 國. 學. 。JMAM 職能研究會認為,能 「選定」為核心能力(黃一峰,2001) 力具有下列特徵(引自孫本初、黃一峰,2006:2-3):. ‧. 1. 以新的概念來說明與解釋個人的能力:基本上,職能係指在特定. y. Nat. 職務上之高績效者的能力要素與行動特徵;職能要素的來源是真. 組織未來所需的能力,予以明確地描述。. n. a. er. io. sit. 實的在職者,並非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標竿與模範;並且,是針對. v. l C 2. 重視個人的學習與發展:並非特別強調天生的能力部分,而是注 ni. hengchi U. 重個人潛在能力的發展,尤其是重視可以經由後天學習並且獲得 的能力;因而職能不僅強調員工的教育訓練,並且強調員工的能 力開發。 3. 能力的評核對象是可以客觀外顯的行為特徵:相對於個人深層 的、內隱的性格部分,能力所重視的部分,是外顯的與可測定的 行動表現。 4. 能力研究的焦點在與績效成果直接關聯的部分。 5. 不同於工作分析所得到的職務特性:傳統的工作分析是以工作內 容為主,認為職務特性是影響績效的要因,而職務則是著重在個人. 10.

(19) 的行動特徵與潛在能力。. 貳、核心能力的定義 最早提出核心職能這個名詞的是 Prahalad & Hamel 二位學者在 1990 年於《哈佛管理評論》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公司核心 能力>(The Core Competency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認為核心 職能乃是一組特殊的技能,使公司能為客戶創造利益、產生創新的產 品、延伸市場占有率、創造競爭優勢,同時塑造企業文化及價值觀; 特別在企業轉型時,核心職能能夠培育學習的環境、影響工作流程及. 政 治 大 劉宜靜,2000)。在對於核心職能的定義方面,舉其要者如下: 立. 行為,甚至調整經營策略,引導企業邁向成功之途(楊平遠,1997;. 1. 李聲吼(1997) :核心職能係用以執行某項特定工作時所需具備的. ‧ 國. 學. 關鍵能力,藉由核心能力的掌握可協助組織降低成本或提升價. ‧. 值,並進而形成組織的競爭優勢。. sit. Nat. 員工無論部門,皆需展現的職能。. y. 2. 鄭秀姿(2001) :核心職能係達成公司成功目標之關鍵因素,每位. er. io. 3. 孫本初(2003:55-57):核心職能是組織內多種知識、技術、能. n. al 力及態度的整合,此一執行業務的關鍵能力,係由組織過去到現 iv n U engchi 在所累積的知識學習效果,可為組織提升競爭優勢,並可經由訓. Ch. 練發展而得到改善。 綜合各家學者之相關文獻與研究發現得知,職能包括各種先天與 後天塑造而成的個人特質及行為,不同的職務有其不同之職能需求, 且核心職能項目與個人之工作表現至為相關;個人是否具備其所任職 務之核心職能,須視其在工作中所展現之成果而定。 另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將「核心能力」定義為「成功扮演某一職位 或工作角色所需具備的才能、知識、技術、判斷、態度、價值觀和人 格」 ,而基於組織層級及分工特性,一般又將「核心能力」區分為「管 理核心能力」及「專業核心能力」: 11.

(20) 一、 管理核心能力:指擔任管理職務者,為有效達成管理目標所需具 備的能力。 二、 專業核心能力:指擔任某特定專業職務或從事特定工作所必須具 備的專業知能或技術,用以勝任工作,產生績效。 又據該局指出,「專業核心能力」的建構與運用,主要係為確保 員工所具有的能力能契合機關運作的需要,以建構「能力導向」的人 力資源管理制度。組織內不同的職務因為業務的特性不同,所需求的 能力也各不同,組織可藉著核心能力運用機制的建立,來支援組織內 部各項人力資源管理活動,包括人員甄選時,可事先檢測應徵者,以. 政 治 大 力較為弱勢的部分設計課程,及進一步運用於薪資、獎金及接班人培 立 瞭解是否適合擔任該項職務,規劃教育訓練時,亦可針對員工所需能. ‧ 國. 學. 育計畫,而其最重要的貢獻乃在建構核心能力的同時,可將組織的人 力資源管理系統與組織的使命、核心價值及長期策略結合,進一步支. ‧. 持組織使命、願景的實踐與目標的達成,強化人力資源管理效能並提. 使命、願景. n. al. er. io. sit. y. Nat. 升組織整體績效。如圖 2-1 所示。. Ch. 訓練. engchi. i n 進用 U. v. 核心能力. 遷調. 薪資. 工作:所需的能力 員工:具備的能力. 接班人 培育計 畫. 圖 2-1. 績效管理. 專業核心能力意涵與目的圖. 資料來源: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8.7.18). 12.

(21) 參、能力基礎的人力資源管理 傳統的人事行政理念著重管制、防弊、穩定、成本控制、高度制 度化等原則,與策略規劃對彈性、結果(產出)導向、變動等特質的 強調,難以契合。為有效建構行政機關成為策略導向的組織,政府人 力管理必須積極尋求新管理觀念及方法的導入,核心能力即為近年來 倍受重視的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議題。以能力管理為基礎的組織關注 個 體 的 「 才 能 」, 進 一 步 能 提 供 增 進 組 織 競 爭 優 勢 的 方 法 (Lawler,1994),以能力為途徑的人力資源管理與過去功能途徑的人 力 資 源 管 理 之 區 別 , 如 表 2-1 所 示 。( Hondeghem &. 政 治 大. Vandermeulen,2000,引自孫本初、傅岳邦,2009:1-10)。.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3. i n U. v.

(22) 表 2-1 人力資源管理的功能途徑與能力途徑的區隔 功能途徑. 能力途徑. 工作描述. 能力「簡介」(profile). 什麼被完成?. 什麼被完成?為什麼與如何?. 核心工作與功能必要條件(知識、技 核心工作與能力的必要條件(知識、 術與責任)的群集. 技術、個性、態度、價值、規範與誘 因)的群集. 甄選:「該人員如何?」. 甄選:「該人員的功能如何?」. 甄選以便填補職缺. 以成長的觀點與組織的長期發展來甄 選. 甄選的標準奠基於目前的功能. 甄選的標準奠基於未來. 治 政 甄選的標準:除了知識、個性與態度 大 之外,也包括技術、價值與行為. 甄選的標準強調知識、個性與態度. 立. 發展. ‧ 國. 學. 知識的發展. 發展 知識、能力、意願與存在的發展 目標在水平的流動、人員潛能的最大. 以提升工作技術的觀點. 化運用. y. sit. 強調工作、績效、結果與潛能的執行. al. 強調行為. n. 薪酬. io. 強調奉獻. 評鑑. 根據「職務」(job)給薪. Ch. 薪酬. er. 強調工作的執行. 以發展技術、態度與行為的觀點. Nat. 評鑑. ‧. 目標在階層的促進. i n U. v. e n g根據「工作」 c h i (work)給薪. 功能的相關權重決定了工資. 以對組織必需的能力決定工資. 強調責任、知識、年齡與年資. 強調產出. 資料來源:Hondeghem & Vandermeulen, 2000:344;引自孫本初、傅岳邦(2009), 「能力管理與高階文官培訓」,研習論壇,第 106 期,1-10 頁。. 職能模式主要用來描述在執行某項工作時需具備的關鍵能力,美 國訓練發展協會專員 Mclagan 即認為職能模式可視為一種決策工 具,比工作說明書更具有效力,也因此引發了「職能」在組織、企業、 各職業及工作等應用之興趣(陳志豪,1999)。首先係先將其運用在 人員之培訓及發展,因為其乃能力建立的直接強化措施。然而,如何 14.

(23) 在人力甄補的過程中,導入核心職能的觀念,以確保所需人力擁有所 需要的能力,或至少具備發展核心職能的潛能,對於公務人員素質的 提升,有更直接且關鍵的影響。 職能模式幾乎可以應用於人力資源管理的所有工具上,諸如選、 用、育、留、展等皆可據以參考而制定之決策。整體而言,職能模式 可分為「管理核心能力」 、 「專業核心能力」及「共通核心能力」三類, 共同構成政府核心能力(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參考孫本初、黃一峰, 2006:4-5): 1. 管理核心能力:管理職能乃根據不同階層的管理人員進行分析,. 政 治 大 2. 專業核心能力:組織內部不同單位須具備不同的專業職能,因此 立 以便取得各階層管理職所應具備的管理能力。. ‧ 國. 學. 不同單位的公務人員,應培養該單位的專業職能。 3. 共通核心能力:係指所有公務人員應該具備的「聽說讀寫能力」 ;. ‧. 共通職能一詞與核心職能經常被混淆使用,其差異在於共通職能. y. Nat. 為所有公務人員為達成工作目標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io. sit. 事實上,所謂的「能力基礎」人事體制已在公、私組織推行多年,. er. 可運用在人力資源管理的各項功能如招募或遴選、教育訓練或能力開. n. a. v. l C 發、人事評價、陞遷與薪資報酬、調派等,其概念如圖 2-2 所示。 ni. hengchi U. 陞 甄 補. 教育. 人 事. 考 選. 訓練. 評 核. 能力開. 遷. 敘薪或調薪 酬 調派-異動. 發. 能力(Competency) 圖 2-2 能力基礎的人事體制 資料來源:修改自谷内篤博 (2001),引自孫本初、黃一峰(2006),建構能力導 向政府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具體策略之研究,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委託研 究計畫。 15.

(24) 能力基礎的人力資源管理應用於公部門中,有助於區別出其業務 性質的繁瑣與困難程度,也就是區別出那些是屬於基礎能力,那些是 核心能力,其具有下列功能:1.釐清工作的規範與期望;2.聯結個人 勞動力和組織的經營策略;3.創造職場的活力;4.發展公平合理的人 力資源體制(孫本初、黃一峰,2006:17)。 現行我國公務人員陞遷,係依機關業務性質、職務特性或任用層 級,就學歷、考試、年資、考績(成) 、獎懲、職務歷練、發展潛能、 訓練及進修、專業能力、語言能力、領導能力等項目分別訂定考評因 素、評分標準辦理陞遷。然而,就國外資料分析,核心職能已廣泛被. 政 治 大 才,並使其快速達到高級文官的地位,及早為人民服務,可說是職能 立 應用於陞遷評鑑標準。而快速陞遷制度能夠甄補具備核心能力之人. ‧ 國. 學. 模式在政府部門具體實踐及應用的一項制度,讓陞遷制度與核心能力 作最佳的結合。職能模式理論對快速陞遷制度有以下幾項重要意涵. ‧. (余嘉寶,2004:31-32):. y. Nat. 1. 透過職能模式的甄補,能有效遴選出具備核心潛能或已具備相關. io. sit. 能力者,除了避免初期的甄補錯誤造成日後更大的損失外,亦能. er. 提升整體高級文官的素質。. n. a. v. l C 2. 職能模式針對各種不同職務需求,設計出不同的核心職能模式, ni. hengchi U. 有助於因應政府部門日益專業化的業務,解決民眾各式各樣的特 殊要求。同時也讓專業人才的生涯工作規劃與組織目標相連結, 有助於吸引政府所需的各類人才投入公職。 3. 快速陞遷經由核心職能模式確立合格人選之後,能夠有效替代以 往經由長時間的歷練觀察候選者是否適任的方式,加速適合人選 擔任合適職位的時間。換言之,即降低年資在陞遷決策中所佔的 重要性,改以能力因素為更重要的考量。 4. 具備核心職能者經由快速的陞遷歷練,能獲致更多的能力,職能 模式有效分擔訓練的部分功能,幫助減少政府的支出。. 16.

(25) 肆、我國政府部門中高階公務人員核心能力之建構 我國對於公務人員核心能力的推動,緣於行政院 2002 年 5 月 31 日院台經字第 0910027097 號函核定之「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 點計畫」之「E 世代人才培育計畫:整合政府學習資源」子計畫規定 略以,實施核心能力評鑑機制,導引公務人員作有計畫之學習成長。 又依行政院於 2004 年 1 月 5 日核定修正之「公務人員終身學習計畫」 肆、「實施策略」之四、「建構導引公務人員有效學習機制」 (二)規 定略以,界定公務人員業務推動應具備的「管理」及「專業」核心能 力,擬訂訓練計畫,規劃實施訓練。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及行. 政 治 大. 政院人事行政局皆曾委託研究將核心能力運用於現行人事管理制度. 立. 中。. ‧ 國. 學. 2002 年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委託政治大學教授江明修, 以「公務人員各官等核心能力與訓練體系建立」為題進行研究,其建. ‧. 立通案之簡任及薦任人員應有核心工作能力架構初稿,在不探討職組. sit. y. Nat. 及職系所屬專業能力之前題下,從簡任官等及薦任官等公務人員之核. er. io. 心能力區分為共通能力及基礎能力著手,並以專家學者及企業界訪談. n. 結果加以調整修正。不分官等皆需具備者為共通能力,包括資訊文 a v. i l C n 書、生涯規劃、法律知能、問題解決、團隊合作、方案設計、人際關 hengchi U 係、協調溝通、行政中立、國家展望、公務倫理、組織學習;簡任及 薦任官等所需特別具備者為基礎能力,其中簡任官等為領導能力、策 略思考、願景管理,薦任官等為管理能力、規劃能力、工作諮詢。前 述各官等核心能力架構確定後,據以評估檢討各項公務人員訓練目標 及課程等。 考選部於 2003 年 10 月「公務人員升官等考試應試科目如何配合 建立簡任及薦任官等核心能力而調整調查問卷」分析報告,其中就簡 任及薦任官等建立核心能力,廣泛徵詢現職公務人員之意見。問卷分 送對象以中央機關及其所屬機關、公立學校,及直轄市、縣(市)政 17.

(26) 府、鄉(鎮、市)公所為對象,共計 177 個機關及學校,抽樣人數為 2,895 人及該部編制內人員 185 人,共 3,080 人。本項調查有關核心 能力的架構,係參採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於 2002 年委託政治 大學江明修教授以「公務人員各官等核心能力與訓練體系建立」之研 究所建立之簡任及薦任人員應有核心工作能力架構,在以不探討各職 組及職系所屬專業能力為前題下,將公務人員應具備之核心工作能力 區分為共通能力及基礎能力,其中不分簡任及薦任官等所需之能力為 共通能力,基礎能力則為簡任及薦任官等所需個別具備且層次較高之 特殊管理能力。依其調查結果如下:. 政 治 大 就不分簡任及薦任官等所需具備之共通能力,計列出 26 項詢問 立. 一、不分簡任及薦任官等所需之共通能力. ‧ 國. 學. 受訪者,依人數多寡選出前 10 項,依序為:1.工作熱誠、2.法規知 能、3.資訊文書處理、4.注重團隊合作、5.不斷自我學習、6.誠實正直、. ‧. 7.整合協調、8.問題解決、9.公文寫作能力、10.具公務倫理。其餘未. y. Nat. 列入者,包括歸納推理、口語溝通、具有親和力、衝突管理、良好體. io. sit. 能、具有果斷力、人際關係圓融、有耐心及毅力、有強烈企圖心、服. n. a. er. 從性高、時間管理、良好環境適應能力、外國語文能力、經驗分享能 力、顧客服務技巧等。l. Ch. e. ngch 二、簡任官等需具備之特殊管理能力. i. i n U. v. 就簡任官等所具備之特殊管理能力詢問受訪者,共列出 18 個選 項,按填答人數多寡依序選出 5 項為:1.領導能力、2.危機處理能力、 3.能夠激勵部屬、4.策略思考、5.願景規劃。其餘未列入者包括推動 變革、了解組織外在環境、與首長配合程度、與民意機關良好互動、 善於與媒體打交道、創造力、主持會議能力、談判技巧、充分授權、 政策分析能力、知識管理能力、預測變化並謀求因應等。 三、 薦任官等需具備之特殊管理能力 就薦任官等所具備之特殊管理能力詢問受訪者,共列出 16 個選. 18.

(27) 項,按填答人數多寡依序選出 5 項為:1.充分瞭解業務流程與方法、 2.方案規劃能力、3.貫徹任務、4.將理念轉化為具體可行策略、5.資料 蒐集分析與整理。其餘未列入者,包括績效管理、政策分析能力、訓 練部屬及開發其潛能、有效的管理、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政策行銷能 力、知識管理能力、瞭解組織外在環境、品質管理、抗壓性高等。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為了積極規劃推動「核心能力」專案,區分「管 理核心能力」及「專業核心能力」之作業,於 2004 年完成選定中、 高階主管職務各 6 項管理核心能力,並研訂「中高階主管職務管理核 心能力評鑑量表」外,又於 2005 年 1 月 11 日及 2 月 25 日分別研訂. 政 治 大 階主管職務管理核心能力項目選定作業方式」 ,行政院所屬各主管機 立. 「行政院所屬機關專業核心能力項目選定作業方式」及「行政機關初. ‧ 國. 學. 關於同年 8 月 31 日前完成選定專業核心能力與初階管理核心能力報 送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建構完整核心能力架構。. ‧.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嗣經再參考美國、英國、加拿大及澳洲等先進. y. Nat. 國家實施核心能力經驗,並邀請專家學者及各機關開會研商,於 2009. io. sit. 年 7 月 21 日重行修訂中、高階主管職務管理核心能力如下:. er. 一、中階(薦任第 9 職等)主管職務管理核心能力:目標與績效管理、. n. a. v. l C 創新服務與流程管理、問題追蹤與解決能力、知識管理與經驗傳 ni. hengchi U. 承、溝通表達能力、情緒管理、法治素養、人文素養等 8 項。 (參 見表 2-2) 二、高階(簡任第 12 職等)主管職務管理核心能力:國內外環境情 勢分析、願景目標與策略性思維、領導能力與協調合作、績效管 理與政策行銷、風險與危機管理、法治素養、人文素養等 7 項。 (參見表 2-3;另簡任第 10 職等至第 11 職等之高階主管職務管 理核心能力係比照簡任第 12 職等辦理)。. 19.

(28) 表 2-2 行政院所屬機關中階主管職務管理核心能力項目及意涵 項. 目. 意. 涵. 目 標 與 績 效 管 將機關整體的施政策略,在職掌範圍內,轉化為更具體的計 理. 畫,並設定目標及衡量標準,有效確實執行,並能據以衡量 部屬的工作成果。. 創 新 服 務 與 流 能以創新精神提供政府內、外部顧客優質的服務,並能將相 程管理. 關計畫、方案及流程等作有效的管理。. 問 題 追 蹤 與 解 能在眾多資訊中,有效認定及分析問題,以作出合乎邏輯的 決能力. 決策。並能進行問題追蹤管考,及規劃妥適方案來解決政策 問題。. 知 識 管 理 與 經 能廣泛蒐集工作相關資料及知識,有系統的將自己及他人的. 政 治 大 與他人分享工作心得。並能在以簡明的方式,在工作經驗傳 立 授、工作重點設定及工作方向引導上,讓部屬予以瞭解。 工作經驗轉化為對工作有益的知識,並運用於工作上,樂於. 學. ‧ 國. 驗傳承. 溝通表達能力. 在文字表達方面,能言簡意賅的表達事實及理念。在口頭表 達方面,能以清楚明確且具說服力的言語來表達,以及能有. 情緒管理. ‧. 效傾聽他人的意見。. 以平常心的態度來面對不順利的情境,並能有效地管理壓. Nat. sit. y. 力,在事前可能採用特別的技巧或計畫來管理情緒,並能提. io. 對政府整體法律制度、共通性法律有通盤瞭解,並熟悉服務. al. n. 法治素養. er. 供所屬同仁初步之情緒諮商。. Ch. i n U. v. 機關所主管之法令,能正確適用法令,確實依法行政。 人文素養. engchi. 對於文學、哲學、美學、音樂、藝術等相關活動,具備鑑賞 力及優雅之涵養,並能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從人文角度予以 思考,進而提升為民服務品質。. 資料來源:行政院 2009 年 7 月 21 日院授人企字第 0980063425 號函。. 20.

(29) 表 2-3 行政院所屬機關高階主管職務管理核心能力項目及意涵 項. 目. 意. 涵. 國 內 外 環 境 情 能以全球化觀點瞭解影響組織的最新國際政策和趨勢,並能 勢分析. 分析內、外部環境對組織的衝擊,及以本土化觀點審視組織 的強弱優劣因素。. 願 景 目 標 與 策 能有效擔任組織變革的觸媒,與工作夥伴建立共同願景,並 略性思維. 能影響他人共同以具體的行動追求願景的實現;及以長程的 眼光分析政策與目標,規劃行動策略,並據以設定工作目標、 施政優先順序及進行政策衝擊影響評估。. 領 導 能 力 與 協 能有效領導組織成員達成目標,並啟發及促進團隊合作精 調合作. 神、承諾、榮譽感和信任,以及促成各部門之溝通協調。. 政 治 大 體的目標及衡量標準,同時能以實際工作表現對部屬施予獎 立 懲,以促使政策的有效執行,並將政策行銷至內、外部顧客。. 績 效 管 理 與 政 能將組織願景轉化為各層級的策略與工作項目,且能訂定具. 學. ‧ 國. 策行銷. 風 險 與 危 機 管 能有效預測及管理施政與行政各項風險,並能有效地降低風 理. 險發生的可能性,減少或避免風險的損害;並能針對潛在或. ‧. 當前的危機,透過預防或因應解決及大眾傳播媒體傳遞正確 訊息等各種有效作為,以達成解除危機的目的。. y. Nat. 對政府整體法律制度、共通性法律有通盤瞭解,並熟悉服務. sit. 法治素養. er. 對於文學、哲學、美學、音樂、藝術等相關活動,具備鑑賞. al. n. 人文素養. io. 機關所主管之法令,能正確適用法令,確實依法行政。. Ch. i n U. v. 力及優雅之涵養,並能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從人文角度予以. engchi. 思考,進而提升為民服務品質。. 資料來源:行政院 2009 年 7 月 21 日院授人企字第 0980063425 號函。. 綜合上述,有關政府公務人員之核心能力,依職能模式理論,可 予區分為「管理核心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及「共通核心能力」, 至於中高階公務人員之核心能力選定之項目,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公 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考選部所建構者,雖各依其政策方向略有 不同,惟核心能力範圍仍趨於一致。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將參採考 選部實證調查之核心能力項目為本研究設計調查問卷之基礎。. 21.

(30) 第二節. 工作績效的意涵及相關研究. 壹、 工作績效的定義 為探討工作者的行為或工作結果,研究者大多以工作績效來衡 量。至於工作績效一詞,學者各有不同的的定義,經予彙整如表 2-4 所示。. 表2-4 國內外學者對員工工作績效的定義 學 Hall. 者 &. 定. 義. 政 治 大. Goodale 工作績效是員工從事工作的方法,員工安排時間、提供技 術,和他人互動,服從主管之指揮。. Schermerhorn. 工作績效是指工作中的個人或者團體所表現達成任務的量. (l989). 與價值。. ‧ 國. 立. 學. (1986). Campbell(1990). 工作績效是指一個組織成員完成組織所期望、規定、或正式. Cascio(1992). ‧. 化的角色需求時所表現的行為。. 績效是指員工完成其被指定的工作而言。. y. sit. 工作績效是在工作中所從事的所有行為。. al. n. 蘇義祥(1999). io. Jex (1998). 個體對組織目標貢獻程度的高低而予以測量。. er. (1993). Nat. Boman & Motowilo 員工工作績效係指與組織目標有關的行為,而且此行為可依. Ch. engchi. 數量,亦即員工的生產力。 朱明謙(2000). i n U. v. 工作績效是指一個人在工作上所貢獻之價值、工作的品質或 工作績效代表個人為了對組織目標有所貢獻,在工作中所從 事的一切行為,並可加以測量及評估。. 張淼江(2003). 工作績效是指一個人的工作貢獻之價值、工作之品質或數 量。狹義地說,就是員工的生產力。. 譚地洲(2004). 工作績效是指那些經過評估的工作表現行為及結果。對組織 來說,績效就是評估任務在數量品質及效率等方面所完成的 情形;對員工來說,即是上司和同事對自己工作狀況的評價。. 徐英傑(2004). 工作績效是個人在組織中,在個人知識、能力與角色、認知 期望影響下,對組織任務所投入個人努力的程度,是可以被 觀察衡量的工作投入表現。. 22.

(31) 吳政義(2006). 工作績效是指員工在特定時間之內,執行工作所達成結果的 紀錄。. 陳順炫(2007). 工作績效為員工有能力在特定期間內完成工作的行為表 現,同時也指個人或團體達成目標的效益項目。表示個人為 了組織目標之貢獻,在工作的一切行為是可以測量及評估 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上述,本研究將工作績效定義為個人在一定期間內,為組織 之任務目標所做一切行為之衡量結果,包括其對組織目標貢獻的價. 政 治 大. 值。. 貳、員工工作績效的影響因素 立. ‧ 國. 學. 早期學者在個人因素上較強調特質因素,所以認為工作績效的決 定因素是由個人特質來決定(Weiss & Adler,1984)。而隨著環境的. ‧. 變遷,許多學者察覺到組織所發揮之作用,因此提出了組織工作績效. sit. y. Nat. 的結構理論,認為組織的結構才是影響績效的主要因素( Porter. er. io. &,Lawler,1965; Berger & Cummings,1979; Pfeflh,1986)。. n. 一、工作績效是由能力、動機、機會、角色知覺決定 a v. i l C n 根據Porter & Lawler (1968)提出工作績效是由個人的能力、動 hengchi U. 機、機會、角色知覺所決定。. 二、工作績效是由工作動機、技巧與能力、角色知覺決定 Korman (1977)認為工作動機、技巧與能力、角色知覺三個因素 會影響員工的工作績效。 (一)工作動機: 個人願意以何種態度工作,主要是受其工作動機的影響,而受此 動機影響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又會影響其工作績效的優劣。 (二)技巧和能力: 個人是否能完成某一個工作之技巧和能力,亦會影響其工作績 23.

(32) 效。 (三)角色知覺: 個人能夠精確認知工作所需要的角色。當一個人無法精確認知其 工作角色時,會以不適當的行為去完成他的工作,即使他有高水準的 工作動機和能力,也會被認為是沒有效率的,亦即績效不好。相反的, 如果員工能正確認知其工作所需的行為,且完成這些所需的行為,那 麼,他會被認為是績效良好的員工。 三、工作績效由人性面系統因素、個人因素與工作性質所決定。 根據戴明之管理觀點認為,工作績效之決定因素可分人性面系. 政 治 大 善,是直接影響其工作績效的因素,而人性面系統因素,是間接透過 立 統因素、個人因素與工作性質。其中個人因素包含責任感及能力的改. ‧ 國. 學. 個人因素而決定其工作績效(余德成,1996)。另外,工作性質包括 組織的程序、資訊和時間等各項因素(Blumberg & Pringle,1982)。. ‧. 四、工作績效是個人與環境因素的函數. y. Nat. 在許多研究中,個人之變數被假設為與工作績效間存有某種程度. io. sit. 的關係,而這些個人的變數包括個人特徵、人格的特質、能力、態度、. n. al. er. 價值觀、知覺、個人決策、學習及激勵等。(Robbins,1996) 五、認知能力. Ch. i. e. i n U. v. n g(1991)對於個人能力與工作績效 ch 根據 Dobbins,Wlech & Schuler. 之研究,認知能力可能是決定工作績效的最重要因素;在探討工作績 效時,個人的因素,包括知識、技能、態度等,而環境因素中則包括 激勵、領導等。 綜合上述學者的看法,員工工作績效的決定因素,包括工作性 質、個人特性、能力、動機、機會、角色知覺、態度、價值觀、學習 及激勵等。. 參、工作績效之衡量構面 茲就國內外學者對於員工工作績效之衡量構面說明如下: 24.

(33) 一、 Vroom (1964)認為行動的動機以及達成該項任務的能力兩因素 會影響工作績效。因此提出工作績效的恆等式如下: 工作績效=能力×動機 二、 Campell (1977)將過去有關在績效方面衡量的文獻中加以整理 後,歸納出19種在績效的衡量標準,其中最常被後人所運用的有 五種:(1)生產力;(2)無形績效;(3)員工滿足及適應; (4)利潤或投資報酬率;(5)員工流動率。 三、Dalton et al.(1980)認為績效可以分為「硬性績效」與「軟性績 效」兩種,其中硬性績效是指生產量、銷售額等偏重於量的衡量,. 政 治 大 四、Schermerhorn (1989)認為要有良好的工作績效,基本上需要組 立 而軟性績效是指主管評估、自我知覺等重視質性的衡量。. ‧ 國. 學. 織的人力資源有能力去完成此工作,且願意付出努力,而其中還 要有適當的支持,但其中能力是居於首要的。因此提出個人工作. ‧. 績效的恆等式為:工作績效=能力×支持×努力. y. Nat. 五、Hol1and (1989)也指出個人的績效是由能力和動機相乘的結果。. io. sit. 他認為動機是提供行為的能量,且工作動機會導致努力,進而影. er. 響到工作績效。因此,個人的工作績效的恆等式為:. n. a. l C 工作績效=能力×動機. he. i. i n U. v. ngch 六、Borman & Motowidlo(1993)則把工作績效分為任務績效(task performance)與情境績效(contextual performance,亦有學者譯 為「脈絡績效」) : (一)任務績效:是一種個人工作上的結果,此結果直接關係到組織 所期望或指定任務,其判斷的準則在於是否合乎正式角色所加 諸於個人部分的要求(Motowidlo & Van Scoter , 1994)。 (二)情境績效:涵蓋範圍較廣,其並非透過組織內部系統控制(例 如薪資管理系統),而可以視為一種員工自由心證的行為或表 現。. 25.

(34) 七、Gomez-mejia, Balkin & Cardy (1995),強調推動力的重要性,他 認為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推動力不足,工作績效也不會好。 故個人工作績效的恆等式為:工作績效=能力×推動力 八、國內學者曹國雄等人(1998)認為評估員工工作績效的方法有下 列四種方法: (一)人格特徵:利用會影響工作表現的個人特徵、知識、能力來 衡量一個人的工作表現。這種方法的評估是一種間接的測量 工作績效的方法,而其觀點是認為人格的特徵、能力會導致 有效的行為,產生好的表現。但是人格特徵、能力和工作表. 政 治 大 徵在測量上有一些問題,且人格特徵不容易測量,其信度也 立 現之關係也是間接的,其關係有時難以證明。同時,人格特. ‧ 國. 學. 不高。. (二)行為、工作活動:以工作的過程、活動、行為作為績效指標。. ‧. 這種方法主要是在測量一個人在工作中所從事的活動,或表. y. Nat. 現出來的行為。所以有效的工作行為表現是衡量工作績效的. io. sit. 一個重要指標。. er. (三)工作的結果:員工努力完成一個事先預定的工作目標程度,. n. a. v. l C 這種方法利用工作產出,如產量、銷售額、廢料等,或是與 ni. hengchi U. 個人有關,如出勤情形、抱怨等作為評估工作績效的指標。 運用目標管理的方法,在事前先設立目標,並定期檢討工作 中的進度、工作中的成效等,這種方法在績效評估中是不可 缺少的一部分。 九、吳瓊恩(2011:572)綜合國外相關學者之看法,認為所謂工作 績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個人所擁有的知識與技能,直接 貢獻給組織的產品或服務,此為「任務績效」 ;另一種是個人的 互動與動機心理,表現於組織的自發行為,此為「情境績效」。 (Borman & Motowidlo,1993)因此,績效的方程式應為:. 26.

(35) (Blumberg & Pringle,1982) 工作績效=個人才能×工作意願×組織支持 有關國內外學者對於員工工作績效衡量構面整理如表2-5所示。 表2-5 員工工作績效衡量構面 學. 者. 衡. 量. 構. 面. Vroom(1964). 能力×動機. Campbell (1977). 1.生產力;2.無形績效;3.員工滿足及適應;4.利潤或投資報酬 率;5.員工流動率. Dalton et al.(1980) 1.硬性績效;2.軟性績效 能力×動機. Holland(1989). 政 治 大 Borman & Motowidlo 1.任務績效;2.情境績效 立 (1993) Schermerhorn (1989) 能力×支持×努力. ‧ 國. 學. Gomez-mejia, Balkin 能力×推動力 & Cardy (1995). Wright et al.(1999) 1.支持;2.目標強調;3.團隊建立;4.工作流暢;5.整體表現. y. sit. 1.人際關係;2.奉獻度;3.工作成果. io. 江秋蓮(1995). al.. 1.績效良好;2.敬業守分;3.積極進取. n. al. er. et. Nat. Hochwarter (2004). ‧. 1.工作習慣;2.規劃與分析能力;3.工作知識;4.管理能力;5. 溝通能力;6.其他方面發展;7.人際關係;8.整體評估. Castro et al.(2003). i n U. v. 曹純瑛(1997). 1.工作成效;2.團隊合作;3.自我充實. 曹國雄等(1998). 1.人格特徵;2.行為、工作活動;3.工作的結果. 余慶華(2001). 1.工作成效;2.客戶滿意. 林澄貴(2001). 1.任務績效;2.情境績效. 徐建山(2001). 1.工作行為表現:工作熱忱、變動能力、溝通能力、關係工作 有效性;2.工作成就. 王嘉宏(2002). 1.個人創新;2.服務態度. 黃偉文(2002). 1.目標達成度;2.服務滿意度. 張國銘(2003). 1.任務績效;2.脈絡績效. 吳政義(2006). 1.組織公民行為;2.任務績效. 黃新元(2008). 1.任務績效;2. 組織公民行為. Ch. engchi. 潘立山(2011) 1.脈絡性績效;2.適應性績效;3.任務性績效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7.

(36) 本研究主要以 Borman & Motowidlo(1993)的理論為基礎,採 「任務績效」 、 「情境績效」兩個變數來作為衡量研究對象工作績效之 衡量指標。. 肆、工作績效與陞遷相關研究 近幾年來,強化績效管理,靈活機關用人,提升公務人力資源效 益,為政府人事制度改進之重要課題。陞遷既為人力資源管理之重要 工具,如何透過陞遷制度,強化功績制度,讓工作績效成為陞遷考量 之重要因素,於績效管理上至為重要。銓敘部為因應我國政府人事制. 政 治 大 制度相關擬議加以調查研究,研究發現重點如下: 立. 度有關強化績效管理之改進課題,於 2005 年針對強化績效導向陞遷. 一、各機關之陞遷,仍以年資為主要考量。且依現行陞遷制度,服務. ‧ 國. 學. 年資久者占有陞遷上之優勢,不易拔擢具有工作績效之人員。. ‧. 二、考績及獎懲項目之計分期間宜縮短(現行行政院訂定之評分標準 表,係以五年內之考績及獎懲為計分期間) ,並增訂公正客觀之. y. Nat. sit. 「工作績效」評分項目。. er. io. 三、工作績效優良者,仍須依陞遷序列表逐級陞任並受陞任現職滿一. n. al 年始得再辦理陞任之期間限制,惟對於是類人員,可考量給予免 iv n U engchi 經甄審程序優先陞任之激勵。. Ch. 四、受訪者有適度增加甄審委員會票選委員人數,提高其代表性之期 待。 五、工作績效並非陞遷之唯一考量,透過適當且完備之職務歷練及訓 練,培育出適才適所之人才,才是完善之陞遷制度。 上述調查分析結論,公務人員對於以功績為導向之陞遷,接受度 不高;又經檢視 2009 年新修正之公務人員陞遷法及其施行細則,在 以工作績效陞遷方面之規定並不明顯,尚待各主管院配合修訂陞任評 分標準,並配合修正公務人員考績法之考核規定,俾強化以工作績效 陞遷及快速陞遷之機制。 28.

(37) 根據 Baugher, Varanelli, & Hall(1994)的研究,以績效為基礎作 為陞遷之執行政策是成功的。而 Bohlander, Snell, & Sherman(2001) 之研究認為績效評估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決定員工發展與職涯的 決定。至於國內學者對工作績效與陞遷相關研究整理如表 2-6 所示。 表 2-6 工作績效與陞遷相關研究 年別 2003. 作. 者. 秦維豪. 研究方法. 重. 要. 發. 現. 文獻分析. 員工在與主管進行績效評估面談後,就算公司沒有明. 問卷調查. 文的規定,但主管也可能會在心中依據員工該期間績 效表現,以及對於晉陞的潛能作評估。. 深度訪談. 優異的工作績效。工作績效為員工個人的貢獻度之衡. 立. 量指標。. 工作表現好不見得就能獲得陞遷,陞遷決定是反映決. 問卷調查. 策者個人偏好,不一定與工作狀況有關。. 文獻分析. 職能、多元能力對升遷機會有正向影響;工作績效對. 問卷調查. 升遷機會無正向影響;多元能力對職能與升遷機會有. y. Nat. 文獻分析. io. sit. 調節效果。多元能力對工作績效與升遷機會無干擾效 果。. n. al. er. 李亞純. 員工獲得良好陞遷的最主要因素,便是其能否展現出. ‧. 2009. 陳獻宗. 政 治 大. 文獻分析. 學. 2005. 林碧玉. ‧ 國. 2004.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Ch. engchi. i n U. v. 依據上述學者之研究,工作績效對陞遷機會之影響,雖有不一致 之結果,但普遍認同工作績效應列為陞遷考量之主要因素之一。. 29.

(38) 第三節 陞遷的意涵與理論及相關研究 壹、陞遷之意涵 「陞遷」是人力資源管理之重要機制之一。而晉升機會則是指 個人在組織中,能夠獲得晉升的可能性。晉升的結果將使受晉陞的員 工薪資增加、權力提升,並提供其在組織內向上流動的機會(趙其文, 1992)。組織成員藉由晉升較高職位以肯定自己的能力及增強自我成 就感,因此,陞遷是個人生涯發展過程中一項重要且明顯的成就表 徵。學者對於「陞遷」所下之定義甚多,茲舉其要者彙整如表 2-7 所 示。. 立. 政 治 大. 表2-7 國內外學者對陞遷的定義 定. ‧ 國. 者. French(1974). 義. 學. 學. 陞遷是調遣的一種,乃是重新分派一位職員到一職位,因而 得到較高的薪俸,負較重之責任,享有特別權力,或更大的. ‧. 潛在勢力,或獲取所有上述的好處。. y. al. n. v i n Ch 升遷乃指工作人員任用滿一定年限 e n g c h i U ,考核成績及品行係屬優 與地位上亦有增多之變化。. 王德馨(1982). sit. 所謂晉升(升職)意指職責事實的加重,從而在薪給、權限. io. 張金鑑(1973). 責的一種人事措施。. er. (1994). Nat. Edward & Stephen 「晉升」是指組織內的成員陞任至較高職務或擔任較重要職. 異者,予以提高其職位及待遇或較高之地位與聲譽。 趙其文(1986). 所謂升職,亦即工作人員經過一定期間之服務,依其成績表 現,遷調比目前較高或較重要之職位而言。. 黃英忠(1989). 升遷是指員工服務一定年限後,經考核成績優異者,提高其 職務,使取得較高之待遇、地位、權力,以激勵員工恪守崗 位、負責盡職。. 謝安田(1999). 升遷是將員工晉升到較好的職位,一般而言,被晉升的人可 以獲得較高的工資或薪水,更高的榮譽與身份地位,同時必 須負更大的責任;此外,也可能會有更好的工作環境或工作 時間。. 30.

(39) 傅肅良(2001). 陞指陞任,遷指遷調,係各機關首長為應業務、管理及個人 需要,對現職人員之職務或職位,作有計畫的升任、平調或 降調,以加強人力運用,增進工作效率。. 盧榮俊(2003). 陞遷係代表職位的升高、薪資的增加、權力的增長以及能力 的肯定,最重要的是成就感的增強,其在管理上具有很重要 的激勵作用。.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根據上述學者對陞遷的定義,多著重於職位垂直、水平之調動、 較高的報酬以及權利的增長。而我國公務人員陞遷法第 4 條對於陞遷. 政 治 大 任較高之職務。二、非主管職務陞任或遷調主管職務。三、遷調相當 立 的定義為:「本法所稱公務人員之陞遷,指下列情形之一者:一、陞. 之職務。」本研究依據研究之目的,將「陞遷」定義為「機關首長為. ‧ 國. 學. 應業務、管理等需要,依據各項陞任衡量標準考核後,使資績較優人. ‧. 員陞任較高職務或由非主管職務調任主管職務,以提升人力運用及工 作效能,達成組織目標。」。. y. Nat. er. io. sit. 貳、陞遷之功能與目的. n. 陞遷具有強烈之激勵作用,對於員工之工作表現應有相當大之互 a v. i l C n 動性。陞遷的目的,一般而言有二,其一為增加組織的效率,而獲取 hengchi U. 最大的利益;另一目的為人事發展的自然結果,亦是人員向上的流. 動,以肯定及穩定員工的工作績效表現,為企業陞遷制度的展現,達 到勞資雙贏的成效(謝安田,1999)。而根據 Baker, Jensen, & Murphy (1998)之研究,陞遷在組織中提供二個目的:1.員工有其不同之技 術和能力,不同的工作也有不同的人員需求,而陞遷為使員工得到最 適合位置的一種方式。2.陞遷所扮演的角色為提供給低階員工誘因, 使其在評價其薪資和身分時,與組織中的序列高低相連結。 而我國有關學者研究陞遷之目的、功能與員工工作表現之相關文 獻,經綜整如表 2-8 所示。 31.

(40) 表 2-8 陞遷之目的、功能與員工工作表現之相關文獻 年別 1973. 作者. 研究方法. 張金鑑. 文獻分析. 重. 要. 發. 現. 陞遷調動除配合機關之需要外,含有鼓勵上 進、提拔俊秀以及調節員工志趣與需要等作 用,因此在促進士氣、鼓勵員工上進,有不可 忽視之重要性。. 1982. 張源雄. 文獻分析. 歸納陞遷的目標如下: 1. 組織目標:為維護組織之生存,適應情況的 變化,就組織內成員做適當的調整,以求人 力的更佳運用與發展,進而提高組織的效 能。. 立. ‧ 國. 變化等方面,獲得更高的滿足與榮譽,進而 激勵個人達成組織目標而努力。 陞遷之重要性:. 問卷調查. 1. 各機關為拔擢人才,使學識才能及工作績效. ‧. 文獻分析. 優異人員,能經陞任而不斷拔擢。. y. Nat. io. sit. 2. 為鼓勵工作情緒,對學識才能及工作績效優 異者,須給予較多工作機會。. n. al. er. 謝淑蓉. 使組織成員在地位、職責、薪酬以及工作的. 學. 1994. 治 2. 個人目標:陞遷應能提供個人良好的機會, 政 大. 3. 為加強人力運用,對學識才能及工作績效優. Ch. i n U. v. 異者陞任較高職務,才可能獲得更多的發. e揮。 ngchi. 4. 為發揮潛在能力,使學識才能及工作績效優 異者,擔任更重要職務,使其潛在能力更可 充分的運用。 1995. 許哲源. 文獻分析. 1.組織在考量運用獎金基礎或升遷基礎誘因. 問卷調查. 時,應針對組織內部員工之誘因需求型態來 制定,藉由激勵誘因促使員工努力工作。 2.當組織層級較多,升遷管道眾多時,企業較 強調升遷誘因。 3.藉由升遷機會的給予,員工會因為陞遷後所 得到的實質報酬以及內在成就感滿足的增 加,而誘發努力的動機,因此升遷激勵對於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ork Flow Analysis: Since the compound appears in only 2% of the text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wo glyphs is less than half of 1% of the times when the single glyphs occur, it

You are given the wavelength and total energy of a light pulse and asked to find the number of photons it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differential mode of association: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behaviors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troduction to Leadership: Conce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