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藝術教育的挑戰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中藝術教育的挑戰"

Copied!
1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中藝術教育的挑戰

過去、

要本文的主旨在探究國中

現在興未來

﹒林亮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研究生

﹒林逢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洪仁進

國立臺;穹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施不全,運作步伐不齊,致使政策在推 藝術教育的過去及現在所遭遇的問題, 並尋繹其未來可行的方向。本文發現, 部定九年一貫課程中「藝術與人文學習 領域」的課程改革精神(如大眾化、全 人化、生活化、統整化、多元化等等) '普遍得到教師們的認同與支持;惟因 規畫時程不長,宣導執行匆促,配套措 動上困難重重,而學校行政與教師教學 的心理負擔也高。可喜的是,教改的風 潮,帶動了教師專業自主意識的提升, 此一意識的發展,若能持續增強並得到 教育及學校行政主管的重視,將是藝術 教育改革成功的一大基石,也是教師得 以展現專業素養的一大契機。 關鍵詞:藝術教育、課程改革、專業自主意識 · 174 .中等教育第 55 卷第 1 期 2004 年 2 月

(2)

\\\The Challenges of Junior High

(

) School

A付 Education:

Past

,

\~

Present and Future

.Li

ang-wen Li n

Graduate Student

,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

Ferng-Chyi Li n

Associate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 Ran-Jin Hong

Associate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autonomy.

It is believed

that further enhancement of this

consciousness on the part of the arts

teachers will be a key factor in paving

the way for arts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future.

and is loaded down by a heavy burden

of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on placed

upon the art faculty. Nevertheless

,

one

promising result for the reform is found

in this research: the process of

curriculum reform strengthens art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investigate the

problems challenging Art Education 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evel and to find

possible solutions. It was discovered

that art teachers visited by the writers

of this article generally agreed with the

ideals

of the

official

Nine-year

Coherent Curriculum Reform. Yet

,

due

to the hasty pace of implementation

,

poor administration

,

and a lack of

resources

,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art

education 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evel has met with various problems

teachers'

conSCIOusness

of

Key words: arts education

,

curriculum reform

,

teachers' consciousness of

professional autonomy

(3)

-:::::I::::' ...a....&-~ 宜、日 U 昌 本學年度開始在團民中學正式實施 的九年一貫課程,由於該課程係採學習 領域統整的合科教學設計模式,對於原 本習於分科教學的國中教師而言,將是 一項關於教材與教法的空前挑戰,其內 心的惶恐可想而知。面對九年一貫課程 之實施已為既定事實的情況下,本文運 用文獻分析及座談訪唔的方法,希望一 探「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在九年一貫 課程中所肩負的教育任務、遭遇之難題 及其未來的展望。首先,藉由國內學者 之研究成果瞭解傳統藝術教育的問題, 說明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其次,論述教 育改革中「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所欲 彰顯之主要精神及內涵,說明新課程意 圖如何解決過去藝術教育所面臨的窘 境;最後,回到教育的實踐脈絡,綜觀 近幾年國內對於九年一貫課程在學校試 辦情形之相關研究論文,並實地訪唔晝

北縣市四所國中 l 之「藝術與人文學習領

域」教師,瞭解執行九年一貫課程之經 驗及感想,據以檢核落實至學校基層的 課程改革,目前推行的現況以及遭遇的 難題。

貳、我國傳統藝術教育的問題

國民教育的宗旨在「培養五育均衡的

國民 J '亦即是以「全人教育」為目標,

但肝衡我國教育發展的脈絡及成果,顯而 易見的是智育掛帥,美育僅落得邊緣學科 的困境,這也是我國藝術教育長久以來廣 為大眾熟知的一個問題;週來,隨著新時 代社會文化的變遷,多元、後現代的思潮 湧現,以培養英才為著眼的精緻藝術教育 思想,遭遇強烈質疑,改革之聲紛至古 來。以下,筆者統觀國內學者的研究所 得,分結構、師資、實際教學三個層面, 說明過去藝術教育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姚 世澤,

2002

;徐秀菊,

1999

;袁汝儀,

2001

;郭禎祥 '1999b; 簡瑞榮,

1999)

(一)結構層面 1 、專業化的精敏藝術教育走向與生活就節 袁汝儀 (2001) 指出:臺灣的藝術教 育偏重由專業團體領導規劃,雖為國民教 育,但專業性強,造成與生活脫節的情 形,使得學習者既難以體會教學內涵,學 習過程中也缺少感動。推行數十年的藝術 教育,對一般人的精神及物質生活似無明 顯的影響。同時,藝術學科的教學往往以 l 受訪者包括天母圈中、蘭雅國中、景與國中與及人中學等四所學校,共九位教師(音樂教師三位, 美術教師四位,表演藝術教師兩位)。 ·176· 中等教育第 55 卷第 1 期 2004年2 月

(4)

知識本位進行分化,方便專業領導,對於 一般的學習者而言缺乏整體性,亦不方便 和其他科目互動交流,造成如 Parsons

( 1999

)所指出的藝術學習孤立化的情 形,藝術協助學生習得多元認知模式的功 能無以彰顯。 2 、升學主義使藝術教育邊陸化 長久以來,升學主義主導教學是不爭 的事實,社會大眾普遍認為「主科」課程 遠比藝能類科來得重要,於是此類課程的 上課時數明顯僅佔極低比例(郭禎祥,

1999b : 250-251)

,家長大多希望孩子將 重心放在未來的考科上,進而要求學校減 輕藝能類科的作業,相對限制了藝術教師 們揮灑專長的空間。不列入升學考試的結 果,使得藝術課程極易被挪為他用而成為 犧牲品,造成人文素養、美感教育被忽 視,也導致國民生活品質、文化素養受影 響。深入而言,教育政策的主導者及一般 大眾未能認識藝術與生命品質的內在緊密 關係,恐怕才是藝術無法成為「主科」的 根本因素。 3 、藝術教育與文化政策兩者缺乏合作 簡瑞榮 (1999) 在其研究論文中指 出:由文建會的「文化白皮書」中可以發 現,文化政策的相關制定者,對藝術教育 的關心仍顯不足,而學校單位對於文化白 皮書亦漠不關心。實際上,成功的藝術教 育能培養各層面所需的文化工作者與行政 國中藝術教育的挑戰:過去、現在與未來 人才,正確的文化政策則可建立起適合藝 術教育發展的環境,指引其正確方向,兩 者應相輔相成,互為表裡。同時,郭禎祥

(

1999b) 亦認為我國教育部未設有藝術教 育司,使得藝術教育的政策與經費缺乏專 業人員規畫IJ '如此使得藝術教育界在推展 文化藝術教育時,功能始終無法落實與彰 顯。藝術與體育長期以來在學校教育之中 雖然都被視為副科,但體育教育的施行, 在教育部有專司負責施行,而藝術卻沒有 主管的司、處,其中原因頗耐人尋味。 (二)師資層面 1 、師資培養過程理論與實務脫節 過去的師資培養過程,偏重於站在教 師立場設想老師想教什麼?學生該學什 麼?而較少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中心考 量,故提供的大多是專業藝術學養的課 程,忽略終身學習的概念,造成藝術教學 多數侷限在校園裡、教室內,無法與生活 接軌,而藝術師資的養成教育則是不僅與 生活脫軌,也與實際教學能力的培養目標 出現嚴重落差。姚世澤 (2002) 即認為過 去藝術教育師資養成過程中,偏重於專業 知識理論與專業能力的培養,忽略實務教 學及生活的關連性,同時,部分教育學程 師資缺乏實務經驗,未能把握理論與實務 教學的關連,學養課程所傳授的內容,反 而比不上實習一年真正接觸學生帶來的成 長。 中等教育第 55 卷第 l 期 2004 年2 月 ·177·

(5)

2 、美術教育工作者專業學養不足者眾 郭禎祥 (1999b) 在其研究中指出: 當今晝灣的國小多為包班制,多數的小學 教師缺乏藝術專業的經驗;國中美術教師 合乎專才專用者不到百分之六十,即現任 的美術教師有些是由非本科教師充任,同 時藝術專才的教師也有被派任教導其他學 科的情形,此或與藝能類科不受校方重視 而被用來加強主科的學習有關;同時,負 責督導的學區美術輔導專員,有些並末具 備專業知識,且人數不足,如此條件之 ,下,實在很難對義務教育的藝術向度抱持 以樂觀期待。 (三)實際教學層面 1 、人本立場未見確立 徐秀菊 (1999) 的研究顯示:日前臺 灣的藝術教育在教學上仍偏重於媒材的認 識,及知識和技巧上的訓練,這樣的教學 方式對於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幫助不大,且 易造成僵化,淪於技術層次,忽略個人內 在想像力和抽象表達能力的引導。整體而 言,這個問題雖然牽涉升學體制、教師的 專業能力以及課程設計等各方面因素,但 歸根究底,仍在於把藝術教育視為外顯能 力的訓練,而非內在精神素質之提升與情 感之滿足。換言之,藝術教育在我國仍是 以學科為中心,而非以人為本。 2 、硬體設備付諸闕如 姚世澤 (2002) 與郭禎祥 (1999b) . 178.中等教育第55 卷第 1 期 2004年 2 月 均指出國中、小藝能類科的專用教室設備 標準化未受重視由來已久,因缺乏教學空 間與資源,使得多數教師由於課程活動需 要太多時間進行事前準備與事後清理,又 得不到行政資源的支持,只得放棄教學的 理想。這不僅是教師專業理想的挫折,也 使得學生無法獲得完整的學習。 3 、教材內容單一僵化 過去教育部公布的課程標準與教材大 綱項日過於細密,限制教科書商的編算空 間,造成各校教材內容大同小異;國中、 小的藝術課程,內容上相似度亦高,學習 範圍深廣度均不足,長期單向增強的結 果,使得藝術概念一元化,窄化學生對藝 術的認知(袁汝儀,2001)。 綜上所述,傳統國中小學的藝術教育 遭逢的難題,不可謂不多。近年來社會各

界對於學校教育改革的期望日見殷切,教

育部為回應大眾期待,解決傳統教育衍生 的問題,並求邁入二十一世紀時能提升國 家競爭力,於是大幅度修改國定義務教育 課程,將「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列為九 年一貫課程中七大學習領域之一,希冀真 正落實藝術教育並提升其層次。

參、「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所彰顯的主要精神

教育部此次推行的九年一貫課程,明

(6)

顯不同於以往之處在於強調「課程統整」

及「協同教學 J

'以改變過去學科界域分

明及教學孤立的學校文化;而其「帶好每 位學生」的宗旨則是重視每個學生的主體 性,培養其自由表達的信心和能力,並成 為具備獨立思考精神、尊重多元聲音、走 入社會、關懷國際的健全國民。藝術因著 本身所具備的特質,在此次的教育改革中 被列為學習領域之一,特別著重發揮大眾 化、全人化、生活化、統整化和多元化的 精神,明顯以傳統教育中僵化、一元、與 生活及生命脫節等現象為主要的改革重 點,茲分為五個層面說明如下:

一、大眾化

教育部於「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 基本理念中宣示: I 現今的藝術教育已脫 離技術本位及精緻藝術所主導的教學模式 與限制。 J (教育部,

2001 :

19) 亦即教 師應體認藝術教育在國民教育階段是一種 大眾化的學養教育,而非專業性的學習。 姚世澤 (2002) 指出:過去師資養成機構 著重精緻藝術的專業教育,使其培育的教 育易於忽略藝術素養實為普及性的教育, 忽略非專業性學生的需求, I教」、「學」 產生隔閔,成效大打折扣。新課程的實施 則是希望以涵蓋生活、學校與社會各頡域 的全面性教育,來培養學生的藝術知能, 將藝術融入生活,由生活經驗出發,從而 園中藝右ILl'教育的挑戰:過去、現在與未來 落實以人文素養為核心的藝術學習,並進 一步達成終身學習的目標。 落實「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為 一般大眾的藝術教育之方式有很多,例如 可以強調結合社區資源,發展學校本位特 色。康臺生 (2002) 以師大藝術節「師大 SOHO藝術特區」為例,說明如何將藝術 課程導入社區發展的實踐。透過此類藝文 展潰的活動,不僅可推廣藝術教育,提升 國民的文化素養,同時,也提供學生藝術 創作發表的實際經驗,若學校能導入彈性 課程來加以發揮,相信更能提升藝術鑑賞 能力,陶冶生活情趣,並完成在社區生活 中深耕藝術,在藝術教育中美化生活的目 標。

二、全人化

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 I 藝術與人文

學習領域」的主要內涵為提升學生感受 力、想像力及創造力等藝術能力與素養, 而課程目標的三大主軸:探索與創作、審 美與思辯、文化與理解,皆與「美感教育」 透過感受、想像、鑑賞、審美、表達與創 造,達到發展與表現學生自我特質、提升 生活品質與體認人生積極美好價值之目標 吻合。因此, I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可 謂植基於美感教育的全人陶冶工程之一環 (陳曉穿,

2002 : 33

:楊思偉等,

1999 :

51-56)

;不僅藉由參與藝術活動而獲得 中等教育第55 卷第 l 期 2004年 2 月. 179 .

(7)

的知識與經驗來啟發個人之藝術潛能和創 造實力,也希望「在美感教育中透過藝術 精神的涵泳,發展人類人格和諧之極致」 (吳俊憲,

2000 : 41

)。林曼麗 (2001)

認為藝術與人文課程的改革是以「人」為

本體的藝術教育理念之推行,因此,在教 法上需從更寬廣的視野來激發學生由內而 外積極的主動學習,從直觀進入分析的思 考,培養學生自主批判、分析的能力,統 合三者產生「創造性的思考 J '從而確立 多元價值觀的審美觀點,並得到真正的協 調與統合,達到人與環境統合共存及全人 教育之標的。 三、生活化 藝術教育要達到全人教育的目標,就 不能與實際生活分離。持脈絡主義 (contextualism) 的美學家杜威(J ohn

Dewey

,

1859-1952) 主張美感教育應由經

驗出發,以此與學生日常生活相結合,美 感經驗就在自然及社會生活之中,不能抽 離環境 o 因為人是與環境互動的,必讀將 人與藝術品置於整個環境脈絡下,才能獲 得最大的審美感受(江合建,

2000 : 118)

o 若以杜威美學思想推行美感教育,則應 當協助學生從日常生活經驗中體會美感經 驗,且將藝術鑑賞能力的培養與生活歷程 相結合,這對全方位的人文素養必將有所 助益。

. 180

.中等教育第 55 卷第 l 期 2004 年 2 月 再者,既然美感經驗源於日常生活與 環境,因此美感教育之推行不應侷限於音 樂或美術課中,而須打破藝術經驗與生活 經驗的藩籬,增加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體會 美感經驗的機會。除了教學的場所可以配 合教學型態而改變之外,也要引導學生從 生活環境中培養審美觀,鍛鍊生活美學的 品賞知能,並建構美感思索與判斷的能 力。生活中隨時都有教材,隨處都是學習 的場所。九年一貫課程強調新時代的藝術 教師應妥善利用生活之中的教學資源,配 合教法的靈活運用,改變過去藝術課程只 是課堂上講授的概念,帶領學生走入生活 環境當中,並在實際參與各種藝文活動的 過程中領略人文的全面內涵。 四、統整化 傳統課程的學科本位主義使得中小學 課程的學科數不斷增加,且日漸分化的學 科知識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隔離也越來越 大,導致龐雜而又互不相連的知識成為學 生學習的負擔,為了能將零散分立的教材 與教學活動加以整舍,連結現在與過去的 學習經驗,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因此九年一貫課程提出了課程統整的核心 改革精神。事術由於其植根於全面生活之 特色,頗可用於作為統整各類課程之樞 紐。藝術並非只是一種純粹的美感形式的 表現,而是與社會文化及自然環境等因素

(8)

相連結的,這樣的事實正提供了藝術課程 與其他科目整合的機會,各學科領域中或 多或少隱藏著「藝術」及美感的內涵,使 得藝術的學習具備統合各領域學科學習的 潛力。郭禎祥 (1999a) 指出:藝術知識 之所以能夠促進與整合其他學科的學習, 不只因為藝術能培養思考技巧,也因為藝 術所提供的象徵形式,能夠連結其他的學 習,而這正是藝術學習的特有潛力。藝術 是不同的智慧形式,可開展多元的認知, 具有藝術知能者可說是握有獨特且重要的 「識取能力」。因此,藉由藝術的學習, 能促進科際的知識與方法的交流,培養學 生整合的能力,提升學習成效。

五、多元化

隨著後現代的來臨,藝術品的多元表 現形式與多元詮釋逐漸受重視。後現代的 藝術提倡各種表現形式的相互交流,強調 多元性、可複製的特色。後現代藝術的觀 念與風格中具有「文化的多元主義 J '此 多元主義所代表的是作品內容包含各種不 同民族文化的風格,且具多元而分歧的意 義,涉及與關連了環境中多元價值的呈 現,而不只是單一意義的表述(許有志,

2001 :

1 日 -115 )。另外,後現代主義反對 將藝術區分為精緻藝術與大眾文化,試圖 打破高、低階藝術間存在的界線,主張以 開放的態度來接納每個族群文化,強調沒 國中藝術教育的挑戰:過去、現在與未來 有哪一個文化具有優越性,此一觀點,體 現並促進了民主化。總之,當代的藝術教 育觀,強調透過藝術來表現多元文化的本 體,並提倡利用折衷主義的表現形式,以 及使用歷史的素材去整合過去和現在(郭 禎祥,

1999a : 3)

0

Chalmers (1992

,

1996)

亦指出後現代藝術教育重視社會文化的差 異性,主張由不同文化來導入人類的豐富 經驗,並由此感受人類透過藝術表達其不 同思想與經驗的需要,如此將可有助於各 族群文化的溝通與瞭解。 九年一貫課程在藝術教育上強調將多 元精神引入教育過程,一方面在教材編選 趨向多樣化,對於過去被忽略的課程予以 關注,真誠而平等的呈現吾土吾民的各種 文化及藝術,正視少數文化族群的聲音與 價值。同時,在教學上培養學生對差異的 包容、尊重及欣賞的態度,打破中心與邊 陸的不平等。

肆、試辦情形與施行現狀

前節探討了傳統藝術教育課程實施以 來衍生的相關問題,並闡述了針對過去教 育面臨的瓶頸謀求改善而規劃的九年一貫 課程「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主要精神 及內涵。然而,新課程實際落實於學校教 育的成效如何呢?國民中學試辦九年一貫 課程陸續於八十九學年度展開,試辦學校 中等教育第 55 卷第 1 期 2004年 2 月. 181 .

(9)

在推行新課程的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問題林 林總總,國中教育人員對此課程的辦理模 式、滿意度、配套措施及實施成效等各層 面亦有不同的聲音。 以下,筆者將根據國內有關九年一貫 課程及「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相關研 究論文,分析試辦學校的執行情形;其 次,再以依據本文文獻探討撰擬而成的訪 談大綱(見附錄一) ,訪談數所學校之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師,瞭解其對 當前藝術教育之觀點,並檢證藝術教育的 研究者與實務教學工作者之間所認定的問 題有無落差。

一、試辦情形

國民中學在試辦九年一貫課程的過程 中,試辦成效互有差異,或在行政支援上 遭遇困難,或由於教師個人信心而有執行 猶豫的現象,面臨的挑戰似乎因校而異。 究竟試辦學校所持的態度為何?教師們是 否已做好準備全力迎接改革?影響課程成 效的因素包括哪些?以下就「藝術與人文 學習領域」在試辦過程中所遭遇之困難提 出說明。 依據王永志(

2002)

、巫曙穎 (2002) 、莊佩螢 (2001) 、張美艷 (2002)

等人的研究,此次藝術教育課程改革所面

臨的問題可分為政策、師資、以及教材教 法等三個層面說明之﹒

.

182· 中等教育第 55 卷第 1 期 2004 年 2 月 在政策方面,因為課程制訂過程倉 促,忽視哲學基礎與國情,且宣導與推動 不足,致使預期成效難以達成,宜加強教 改精神與理論基礎的確認、深化及說明推 廣;其次,藝術教育長期以來缺乏專責單 位來負責藝術教育法的制訂、執行及考核 等相關事宜,使改革難以貫徹及持續。似 可考慮成立專司藝術教育的單位,以進行 藝術教育的統整規劃、執行與考核。 在師資方面,傳統師資養成教育偏重 技藝訓練,導致教師在課程統整、自編教 材上專業能力不足,較無法適切設計、運 用統整課程,因此藝術師資培養機構應提 供藝術教育統整性課程,並落實教育專業 實務課程。再者,當前教師資格的初檢與 複檢並未切實執行,使得教師的專業知能 發展成效不彰,宜妥善制訂包括職前教 育、教育實習、在職進修等一系列課程, 規劃長遠的終身進修制度,培養教師的綜 合性藝術素養,以符合藝術教育的多元性 及時代性;復次,在進修研習方面,應以 實作方式進行課程規劃及教學活動設計, 以增加研習效益;最後,表演藝術的師資 普遍缺乏,此為目前明顯而亟待解決的窘 境。 在教材教法方面,一般教師容易忽略 課程的目標及評鑑,且統整主題的教學亦 無法跳脫學科中心的觀念;其次,學校設 備的標準化未受重視,使得教師進修研習

(10)

所學的多元教法,末得適切發揮空間;復 次,學校行政單位必須加強提供適當管 道,以幫助教師接觸與運用社區的軟硬體 設備,並落實藝術教育生活化的理想。

二、施行現狀

九年一貫課程正式推行一段時日之 後, I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教師們對 教育現況的體驗,是否與前述各項有關試 辦實況的研究結論相合呢?為了瞭解這 點,研究者於民國九十一年十月至十二月 間,立意取樣選定臺北市四所國中,包含

非試辦學校及自願試行學校之「藝術與人

文學習領域」教師,分別進行綜合座談或 訪唔。非試辦學校的選取考量主要在於大 規模、教學正常化且首度實施該領域教學 的學校,俾便與去年試辦學校之情況進行 比對暸解,針對此一目的,本研究選擇臺 北市南北兩區各一所學校(即景興國中及 蘭雅國中)進行訪談:另外,除了非試辦 學校,對於自願推行已有相當時日的學校 情形,亦有探究之必要,因此選取天母國 中進行訪唔;再者為了瞭解私立學校的推 行情況,我們也訪唔了及人中學的教師代 表。整個訪談的內容,主要針對過去研究 文獻普遍指出的藝術教育問題和前述新課 程試辦學校遭遇之困難,採半開放式的方 式探詢教師們的觀點,據以分析舊問題是 否依然持續存在,訪談所得結果主要以全 國中藝術教育的挑戰:過去、現在與末來 體教師共識之呈現為主,綜合說明如下:

(一)生活化及人本化實為藝術教育之

既有特色 對於此次「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所 強調的藝術與日常生活結合的精神,受訪 的教師們認為:過去自己在藝術教學上, 即是以與生活結合的教學為原則,例如善 用校外正在進行的藝術展;課堂上所教授 的內容也與學生生活所能接觸到的面向為 主要題材。同時試著讓學生練習將藝術課 程中學到的知識、技巧應用到生活裡,以 此豐富其美感經驗及生活能力。 其次,教師們指出藝術教育的進行, 有助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創意能力,對於 學生個人性格的養成、自由想像,.以及試 圖找出自身存在意義等方面,極有助益。 藝術教育提供學生從「自己」開始的經驗 探索,亦即在從事藝術創作時,由「我」 及「我」的問題出發,而朝向解決問題達 成目標的過程;學生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 瞭解及體驗自身的情感興問題,並由此得 到一種貼近生命、與生命對話的感受。這 樣的經驗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是很重要, 很愉悅的,同時可以視為青少年時期追求 自我暸解的一種滿足。因此學生在從事藝 術創作時,不僅可認清並接受自己,也能 體驗藝術所給予的寬闊無邊的美,如此豐 富的情意教育經驗是藝術教育特有的人本 價值。 中等教育第 55 卷第 l 期 2004 年 2 月.

183·

(11)

(二)藝術紮根工作亟待政策及大結構 的配合 對於九年一貫課程中所欲彰顯之精 神,教師們雖表認同,只是她們指出這樣 的美意如何具體有效的落實在教學場域 中,並非單純一組政策、一道命令就能實 現,還有待大結構的配合 O 例如,受訪的美術教師們指出美術課 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前即採取多元的評 量方式,所以對於多元評量的精神,頗為 認同。只是如今政策又出現希望將藝術額 科納入基本學力測驗的呼聲,如此一來教 師勢必要挪出許多上課時間來練習紙筆測 驗,對照「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核心精 神中的多元評量概念,豈不矛盾?教師們 指出紙筆測驗不但增加學生壓力,也使教 師覺得在教學上有違背良心的感覺,在考 試壓力下,藝術課程將不再是學生心靈解 放的一個寶貴窗口。 其次,教師們指出就整個大社會結構 而言,升學率仍是家長們的主要憂慮。在 學科增多的情形下,家長仍舊希望學生將 重心放在主科上。家長對明星學校的期待 沒有改變,使藝能學科無法真正受重視, 教學的進行只能在課堂上讓學生做作業, 深怕佔用學生課餘時間,更遑論進行課外 教學 O 總之,教師們認為,若是社會價值觀 的問題無從改善,藝術教育改革難有效 · 184.中等教育第 55 卷第 1 期 2004 年 2 月 果。金字塔式的升學競爭遊戲不消失,儘 管教改的列車已開動,除了美麗外表之 外,也只是徒增師生困擾罷了。 (三)表演藝術進修無門,師資嚴重缺乏 在傳統師資培育課程上,並沒有「表 演藝術」專長的教師,即便在師資培育多 元化之後,此方面的師資亦是缺乏 o I 藝 術與人文學習禎域」於過去的美術、音樂 科之外加入表演藝術一項,新政策迅速推 行之際,實忽略了最重要師資儲備、訓練 及專業配合的問題。教師們指出,在現行 制度下,學校大多以音樂或美術的教師來 替代表演藝術的師資,一方面是因為實際 為戲劇類科畢業,且具教育學程資格的人 才並不多;另一方面則是學校在員額編制 上基於配課的彈性問題考量不得不然。非 表演藝術本科專長的教師,實際上非常希 望藉由進修研習以提昇自己在表演藝術上 的能力,但研習雖可授與公假,卻仍須自 行補課 O 由於教師們授課鐘點高,參加一 次研習所需補授的課程往往得花上數星期 才得以完成,加上領域排課的種種困難, 以及研習方面的不具效率,造成教師對專 業進修逐漸失去興趣 O (四)個別教師授課時數多,單位班級 授課時數少 在綜合座談及個別訪唔教師的過程 中,此項困境最常為教師們提出 O 目前教 師們遭遇的困難在於個人授課鐘點多,但

(12)

是每班授課時數卻減少,各班由過去的每 週兩節課減為每週一節課,相對來說教師 的授課班級數大為增加。於是總覺得有改 不完的作業簿與趕不完的進度;其次,因 為與學生接觸時間明顯變少,對於學生的 個別情形較難掌握,師生間的感情變淡, 不利情意教學。教師們進一步指出,雖然 新課程標榜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但能 力需要充足的時間來培養,課程改革後切 促的授課方式及縮短的上課時間,所可培 養出來的似乎只是表面的能力。於是,教 學過程在統整主題之下,感覺像是進行一 些很有趣的學習活動,但深層的意義不 足,學生學到什麼大有疑問。 (五)教科書選用未脫窄化及分科的舊患 教師們指出九年一貫課程推行多元課 程,鼓勵「多元」的書商編輯教材,以提 供各校選擇。原本的美意在於各自選擇適 合各校的教材,但事實上選擇某一版本以 後,即是某種程度的窄化,因為各書商是 依其所聘請之專家的專長進行內容之編 選,難免有所偏廢。教師們認為理想的教 材應該是收納不同書商編寫的版本後,由 教師從其中選擇需要的幾個單元,而後編 成學期單元內容。例如從甲書選擇幾個單 元、乙書選擇幾個單元,由此組成一學期 所要的內容。另外,藝術領域各科教師選 擇教材的觀點會有不同,各版本教科書的 內容在音樂、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等學科 國中藝術教育的挑戰:過去、現在與未來 問亦各有長短,在選擇上如果個別教師可 以彈性取決,則「多元」的精神較能夠積 極發揮。實際上,現今教科書在內容上依 舊將一個主題分別獨立為音樂、美術與表 演藝術三個單元,大體上仍是分科教學, 對於統整的概念實在有所扭曲。 (六)教師主體意識覺醒,自省及自主 呼聲高 本文研究者發現教師們除了回應訪談 問題之外,對於自身角色的省思與課程意 識的覺知巳漸趨明顯。 例如,教師們認為「學校本位」的藝 術教學理想是否落實,往往因學校行政而 定。一般而言,教師能參與的部分其實還

是少數,亦即此次教改所主張的教學及課

程決定權力下放專業決定的理想,實際上 並未達成。基本上教育決策的運作模式仍 然是教育主管機關要求學校,學校要求教 師,如此層層下推,課程與教學的決定權 仍不屬於教師。對此教師們表達了強烈的 挫折與專業自主的願望。 此外,教師們對於授課內容與學生的 學習狀態的認知,也有積極思索的態度。 她們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具有自主 性?學生在沒有選擇的情形下,如何能夠 自願、 1俞快的學習?教師要如何說服自己 與學生,某一學習單元的內容具有價值? 原則上,教師們覺悟到專業主體性的重 要,認為教師若只是政策的被動工具角 中等教育第 55 卷第 1 期 2004 年 2 月. 185 .

(13)

色,將無法帶給學生有價值的教育。 在藝術教育的目標方面,教師們認為 應該由教育者自身去尋找,反對為外塑的 政令或目的服務;對於教師修習第二專長 方面,教師們也認為不應該是教育單位 「要求」教師去學習,而應是教師依專業 需要,提出需求,而後教育主管單位再以 配合、輔導的角度,提供必要的協助。整 體而論,受訪教師的課程及教學自主意識 處於高度覺醒狀態,若這是全體國中教師 的普遍態度,毋寧是教育改革的一項喜 訊,也是一般研究較沒有注意到的一個現 象,值得深入探求其真相及代表的意義。

伍、結語

綜合本文對於現況的探究,發現九年 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主要 精神內涵:大眾化的藝術教育、植根於生 活的全人藝術教育工程、統整教學,以及 多元化的藝術教育觀,都是教師們肯定與 接受的理想。換言之,新課程的精神和理

d~文獻

論基礎,已普遍為本研究之中的受訪教師 們接受。這點與部分研究認為應加強向教 師宣導及說明教改哲學或理念的主張有所 不同。教師們甚至認為生活化及人本化的 藝術教育精神,早已是她們施教的指導方 針,而非新的觀念。另外,她們指出,制 度面的修正和整體社會價值觀的調整,乃 是在鉅觀層面上影響「藝術與人文學習領 域」能否順利推動的兩大挑戰。這點與大 多數研究的結論相同。在本研究的訪談 中,最為值得注意的發現乃是受訪教師的 課程自主意識非常鮮明,同時普遍表達專 業自主的殷殷期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 的專業自主意識雖在教改的過程中被成功 的喚醒,但是在實際的課程及教學決策過 程裡,教師們卻感受不到自主權,並因此 而加深其專業的挫折感和倦怠感,值得加 以重視。研究者以為若能珍視並善用教師 正在覺醒的專業自主精神,並且在進修及 授課時數等配套措施上,積極改善其教學 環境,多元、生動而豐富的藝術與人文教 育的理想,也許會有逐步落實的一天。 王永志 (2002) 0 r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師運用美術館資源之研究一一以高雄市八十 九學年度試辦學校為案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 義。 江合建 (2000) 。杜威的美育思想。載於崔光宙、林逢祺(主編) ,教育美學, (頁 117-. 186· 中等教育第 55 卷第 1 期 2004 年 2 月

(14)

國中藝術教育的挑戰:過去、現在與未來 149) 。臺北:五南。 吳俊憲 (2000) 。美感哲學觀及「藝術與人文」課程領域之教育意涵。臺灣教育,

600 '

39-44 。 巫曙穎 (2002) 。因應「藝術典人文」課程實施一一國中音樂教師專業能力需求之調查研 究。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O 林曼麗 (2001 )。臺灣視覺藝術教育理念之展開一一藝術、人文、新契機 O 國民教育,

41(3)

,

26-34 。 姚世澤 (2002) 。因應「藝術與人文」課程領域的教學策略:從「原創性」、「開創性」 的認知論「藝術與人文」教改政策之實踐。美育,

128 '

14-20 。 徐秀菊(

1999 '

3 月)。從兒童情緒繪畫表現發展探討臺灣國小美術教育。載於行政院文 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主辦之「一九九九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573-584)

,臺中。 袁汝儀 (200 1)。國民教育階段「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思考。國教天地,

143 '

32-40 。 康臺生 (2002) 。藝術與人文課程的實踐:如何結合社區資源共創社區發展特色 O 美育,

128'

4-12 。 張美艷 (2002) 。當前國民中小學藝術教育改革主要議題之探討。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O 教育部 (2001) 0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一一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O 臺北:五 南 O 莊佩螢 (2001)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統整之研究一一以臺北市園中為例。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許有志 (2001) 。後現代藝術教育本質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臺北。 郭禎祥 (1999a) 。描繪新世紀藝術教育藍圖。美育,

110 ' 1-9

0 郭禎祥(

1999b

'三月)。二十一世紀藝術教育的展望。載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 辦公室主辦之「一九九九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48-262) ,臺中。 陳曉霏 (2002) 。藝術與人文一一以音樂實踐美感教育。美育,

128 '

31-40 。 楊思偉等(

1999)

0 規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基本能力實踐策略O 臺北:教育部。 簡瑞榮 (1999 '三月)。從「文化白皮書」談藝術教育。載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 辦公室主辦之「一九九九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90-200) ,臺中 O Chalme時,F.

G.

(l

992).D.B.A.E. a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rt Education

,

45(3)

,

16-24.

Chalmers

,

F.G.(1996).Celebrating pluralism: Art

,

education

,

and cultural diversity. Angeles.CA

: The Getty Center for Education in the Arts.

(15)

Parsons

,

M. (1999

,

March) . What we learn through art: Habits ofmind and multiplic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the Prospects of Art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in art education

,

Taichung

,

Taiwan

,

R.O.

C.

76-9

1.

收件日期: 92年 l 月 17 日 修訂日期: 92年2月 27 日 接受日期: 92年3 月 20 日

﹒附錄一訪談大綱

親愛的老師們: 此次訪談的目的主要在於瞭解教師們對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試辦現 況的態度,以及推行時遭遇之困難。其次,參佐國內相關研究之期刊、論文所認為推行時 可能造成的困境,與教師們進行唔談,依此來檢證研究者與實務教學者之間所發現的問題 有無落差。 一、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前藝術教育的問題: (一)從結構面來看: l 、藝術教育是否有傾向專業化、精緻化,與生活脫節? 2 、升學主義對藝術教育的影響? 3 、文化政策是否支持藝術教育? (二)從師資面來看: l 、培育過程是否重視專業理論而忽略實務教學? 2 、教師是否能專才專用? (三)從教材教法面來看: l 、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教材的一元化、硬體設備的忽略... 二、「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試辦或正式施行時遭遇的難題與感想: (一)政策面(相關配套、法令規定、研習活動...

)

(二)學校行政方面(授課時數、相關支援...

)

(三)師資方面 (四)其他(教材、教學資源) 三、其他 感謝您撥冗參加此次訪談! . 188.中等教育第 55 卷第 l 期 2004 年 2 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

於 2016 年 12 月發布的《推動 STEM 教育-發揮創意潛能》報告,強調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 不同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

(網站主頁 > 課程發展 > 學習領域 > 藝術教育 > 教學資源 >視覺藝術

• 承接視覺藝術科作為高中課程的 選修科,並繼續推動本科課程的 發展,教育局於2020/21學年開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宋代文化的繁榮與當時人們從文化角度吸收佛教的養分,應用

在整個學與教過程中,教師按不同因素(如課程和學習目標、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等)運 用適切的學與教策略 [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