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史 詩 般 壯 麗 的 佛 陀 本 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史 詩 般 壯 麗 的 佛 陀 本 生"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from wikipedia|CC0 1.0 Universal Public Domain Dedicationfrom wikipedia|CC0 1.0 Universal Public Domain Dedication

「本生」,梵語音譯為闍多伽、闍陀,據傳這樣的文體風格,

源自於印度早期的民間信仰。

根據歷史記載,印度早期的民間信仰中,便已流傳有簡單的 生死輪迴與因果報應概念,傳教者會藉由引述或傳說某人前世今生 的故事,以證實善惡有報、業力難違,於是形成了「本生」這種文 體風格。當時的婆羅門教,為了能更加生動而且具體地宣傳教義,

經常也採用這些本生故事。

佛教在印度興起之後,也沿用了「本生」文體,於是有了屬 於佛教的「本生」故事,專門講述佛陀還未成佛前,在因地當中行 菩薩道時的故事。早期部派佛教在分類佛經時,有九分教或十二分 教之說,其中都包含有「本生」這一項分類。

曾經,有學者的研究報告指出,佛經最初結集完成時,屬於 本生類的經文並沒有匯集成一類,而是分散在三藏當中。直到分 别說部的銅鍱部(又稱赤銅鍱部),將三藏中大部分「本生」類的內 容,歸納於《巴利文大藏經》(又稱《南傳大藏經》,內容包含《長部》、《中部》、

《相應部》、《增支部》、《小部》等五大部經所組成)的《小部》之中,本生才匯 集成完整的一個類別(註一)

《巴利文大藏經》中的《小部》,主要又由十五部經組成,

分別為:《小誦》、《法句》、《自說》、《如是語》、《經集》、

本刊編輯室

記載「本生」內容的梵文手稿殘片,收藏於德國柏林民族博物館

史詩般壯麗的佛陀本生

(2)

史詩般壯麗的佛陀本生

《天宮事》、《餓鬼事》、《長老偈》、《長老尼偈》、《本生》、《義釋》、

《無礙解道》、《譬喻》、《佛種姓》、《行藏》。其中的《本生》,被稱為

「巴利《本生》」,收錄有547則本生故事,但故事內容多有重複。據說,

「巴利《本生》」全文有如史詩一般,主要是以偈頌呈現,如果直接閱 讀,很難理解其中的故事原委,因此必須配合閱讀專門敘述本生事蹟的經 傳,也就是三藏當中與《本生》相對應的本生故事記述長文,才能了解故 事發生的詳細始末。

《小部》中《本生》所記載的故事內容,可散見於漢傳大藏經「本 緣部」類別當中的《六度集經》、《生經》、《百緣經》、《菩薩本行經》、

《菩薩本生鬘論》、《賢愚經》和《雜寶藏經》當中。其中《六度集經》集錄 佛陀在過去世菩薩生時的91則本生故事,全文依照「布施」、「持戒」、「忍 辱」、「精進」、「禪定」、「智慧」六波羅蜜多而分門別類,是早期漢譯「本 生經」的代表。另外,聖勇菩薩(別稱馬鳴菩薩)所著的《菩薩本生鬘論》藏文譯 為《三十四本生論》

ྱེས་རབས་སོ་བཞི་པ།

,全文收載了34則佛陀前世行菩薩道時的事 蹟。至於《賢愚經》及《雜寶藏經》,主要集錄業果報應故事,當中也有

位於泰國曼谷蘇旺那潤寺戒堂的須大拏太子本生圖壁畫

photo by Hdamm|wikipedia|CC BY-SA 3.0photo by Hdamm|wikipedia|CC BY-SA 3.0

(3)

不少佛陀因地時利益眾生 的本生事蹟。

佛陀的本生故事豐富 而且精彩,這些故事流傳 到了漢地後,也成為石刻 及畫像的重要題材,敦煌 石窟中就刻有大量的本生 故事場景,如毗楞竭梨王 身釘千釘、九色鹿拯救溺 人、月光王施頭等。而在 藏 傳 佛 教 格 魯 派 的 重 要 法會― 祈願法會當中,

主法者會講述《三十四本 生論》,以宣揚佛陀因地 行菩薩道時的偉大事蹟,

目的是為了讓與會者憶念 佛陀浩瀚無邊的功德與恩

敦煌石窟內描繪毗楞竭梨王身釘千釘本生故事的壁畫

敦煌石窟內的九色鹿本生故事壁畫

(4)

德 , 並 藉 故 事 內 容 傳 遞 業 果 真 實 不 虛 的 法 則 道 理 。 本 生 故 事 不 論 在 南 傳 佛 教 , 或 是 漢 傳 、 藏 傳 佛 教 的 各 種 傳 統 中 , 都 意 義 非 凡,佔有重要地位。

佛 陀 的 本 生 故 事 有 如 神 話 史 詩 般 恢 弘 壯 麗 , 又 似 寓 言 故 事 啟 迪 人 心 。 閱 讀 佛 陀 本 生 故 事 , 能 拓 展 心 胸 , 啟 迪 智 慧 , 更 能 幫 助 佛 弟 子 憶 念 佛 恩 。 藉 由 憶 念 佛 陀 的 功 德 與 恩 德 , 能 幫 助 我 們 發 起 菩 提 心 , 種 下 將 來 成 就 佛 果 的 種 子 , 如 格 魯 派 的 祖 師 宗 喀 巴 曾 於 《 菩 提 道 次 第 廣 論 》 中 說 :

「又若能念,願我當

得如所隨念如是佛者,是發菩提心,一切晝夜恆得見佛。」

本期雜誌以佛陀本生故事為專題,將以淺顯易懂的白話敘述經典中所 記載的本生故事,願能裨益讀者憶念佛陀功德,發勇悍心,常隨佛學。

註一:參考自學者鄭殿臣於《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佛學研究》第1期所發表之〈《南傳大 藏經•佛本生》初探〉。

史詩般壯麗的佛陀本生 史詩般壯麗的佛陀本生

描繪佛本生故事的19世紀唐卡,收藏於美國魯賓藝術博物館

from himalayanart.org|CC0 Public Domain Dedicationfrom himalayanart.org|CC0 Public Domain Dedication

(5)

收藏於大英博物館的緬甸19世紀本生故事圖(局部)

Manikanda Jataka, British Library, Or.4542B, ff. 13-18|CC BY-SA 3.0Manikanda Jataka, British Library, Or.4542B, ff. 13-18|CC BY-SA 3.0Nigrodhamiga Jataka, British Library, Mss Burmese 202, f.12r.|CC BY-SA 3.0Nigrodhamiga Jataka, British Library, Mss Burmese 202, f.12r.|CC BY-SA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大般若經》列為眾經之首。在每個寺院的佛經收藏中分為寺院所屬的佛經和佛教教團所有

《諸經要集》分為三十篇,共二十卷,收在《大藏經》的纂集部中。 [註 6] 北京圖書館所藏宿 字九十一號卷尾題有「諸經要集卷第十一」,即是此卷。 [註 7]

。誦此呪者。能令眾生起大慈心。能令眾生起大悲心。一切障礙皆得消滅。所有諸願

能為畢竟對治,是故見道獨說「離生」 。 諸不正見,要由「見道」能畢竟斷,故 名「正性」 。世第一法無間引起,故說 能「入正性離生」 。……復次, 「見所斷

《阿含經》中有多處提到如實觀察,例如,《雜 阿含 65 經》中,佛陀說:「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 思,內寂其心,如實觀察。云何如實觀察?此是

大乘崛起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是:佛經出世的新浪潮。這些宣稱為佛 陀所開示的經典,原本都收藏於人間以外的其他五趣。大乘以菩薩取

經藏結集,依此顯出第三結集的經藏相同於第二結集,是集出《長阿 含》 、 《中阿含》 、 《雜阿含》 、 《增一阿含》

印度佛法的經藏、律藏、論藏,合稱《三藏》。三藏的結集共經 歷了數百年,其結集過程,是藉由現存的《摩訶僧祇律》 、 《說有律雜 事》 、 《十誦律》 、 《五分律》 、 《四分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