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文的 迴 響 對 “ 方 程 式 之 根 的 n 次方 之和 的 解 法 ”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一 文的 迴 響 對 “ 方 程 式 之 根 的 n 次方 之和 的 解 法 ”"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數學傳播 313, pp. 85-86

方程式之根的 n 次方之和的解法 一文的迴響

薛昭雄

頃閱 「數學傳播」 第 121 期 (民國 96 年 3 月) 中有一文“方程式之根的 n 次方之和的解 法”作者為張力友先生。 他在文中發表了他的教學心得證明了下述結果: 若 f (x) 為一 n 次方 程式且 αi (i = 1, 2, . . . , n) 為其根。 令 sk= α1k+ αk2 + · · · + αkn, 則

f(x) f(x) =

X

k=1

sk

xk+1 (1)

我想就此結果表示三點意見如下:

(A) (1) 式為早已熟知的結果, 可參見任何方程式論之專著。 譬如文獻 [1] 第 172 頁即有相同之 結論。

(B) (1) 式也可推廣至下式:

f(x) f(x) = −

X

k=1

s−k

xk−1 (當然 αi 均不為0) 這也是早已熟悉的結果。(見文獻 [1] 第 172頁)。

(C) 下述之牛頓公式 (有關對稱多項式)(請見參考文獻 [2]) 也可利用來求 sk (k ≥ 1) 之值。

若 f (x) = xn+ a1xn−1+ · · · + an−1x+ an, 則 s1+ a1 = 0

s2+ a1s1+ 2a2 = 0

s3+ a1s2+ a1s1+ 3a3 = 0 ...

sn+ a1sn−1+ a2sn−2+ · · · + nan = 0

85

(2)

86 數學傳播 313期 民969 由上式方程式組可求出 sn 如下:

(−1)msm=

a1 1 0 · · · 0 2a2 a1 1 · · · 0 a2 a1 0 ... ... ... ... ...

1 mamam−1am−2· · ·a1

, m = 1, 2, . . . , n.

利用上述行列式即可求出 sm 由係數 a1, a2, . . . , am 表示出的值。

當 m > n 時, 可用下式求出 sm 之值

sm+ a1sm−1+ · · · + an−1sm−n+1+ ansm−n = 0

參考文獻

1. W. S. Burnside and A. W. Panton, The Theory of Equations, Vol II, Dover Publications, Inc., New York, 1960.

2. H. W. Turnbull, Theory of Equations, Oliver and Boyd, Edinburgh and London, 1947.

—本文作者任教於美國內華達大學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 Cardano) 在其所著 「大法」 書中給出了一元三次方程求 根公式, 人稱“卡爾達諾公式”, 其實它的發現者當為塔塔利亞 (N.. Kempe) 給出了猜想的第一個證明。 次年, 希伍德 (P.. Lagrange)

Spiegel, Murray, 1964, Complex Vari- ables, Schaum Publishing Company.. —

Andre Weil, Number Theory, Birk- hauser, 19833. —

對於 「神奇的冪和三角形」

Fano 引進的。.

在中學時期, 求方程式是代數學上面的重要課題。 在一元方程式方面, 我們學會了利用公 式求一元一次、 二次方程式的解, 也知道它們的圖形是直線或拋物線。 在圖形是曲線的一元三次 以上的方

總之,我們可以將本書看作佛學與現當代人文科學研究的一次碰撞、邏輯學者對中國佛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