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初論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神聖性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初論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神聖性"

Copied!
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初論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神聖性

國宗教史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

《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續編》編委 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 究員、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佛 學院普陀山學院兼職教授。

  主要研究為世界宗教與文化,發表論文 一百三十多篇,出版學術著作《觀音信仰的淵 源與傳播》、《古代印度觀音信仰研究》、《世 親大師傳》、《真諦大師傳》、《觀音菩薩傳》、

《佛教菩薩觀》、《金剛經般若思想初探》、

《中國高僧正傳》、《白話法華經》、《白話金剛 經》、《佛》等十多本,主編《論藏叢書》,已經 出版《彌勒五論》、《菩提道次第略論》、《指月

李利安  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

(2)

一五.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人間佛教在海峽兩岸的強勁推廣,尤其是台灣佛光山人間佛教的巨大成功,人間

佛教所蘊含的開放包容、積極向上、通俗易懂、生動活潑、親切祥和、清淨莊嚴的形象得

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同,並在全球佛教界乃至整個世界宗教領域形成一種引人注目的宗教

文化現象,不但為當代人類宗教發展走向帶來新的啟迪,也促使人們深刻反思傳統佛教的

問題所在及其面臨的挑戰,從而為佛教的自我完善,尤其是現代轉型與未來發展帶來希望

的曙光。

在人們熱情謳歌這一佛教新氣象的同時,人間佛教的神聖性問題也引發了一些人的

擔憂,主要原因是從太虛大師宣導人間佛教開始,人間佛教始終存在著一個基本的特色就

是,在立足人間、深入人間、淨化人間的過程中表現出明確的入世化傾向,熱情擁抱現

世、積極改造現實、大膽與現代生活接軌的價值取向,呈現出強烈的理性化色彩,佛教的

理論與實踐由此也實現了重大轉變,一種全新的佛教信仰形態展現在世人的面前,傳統

佛教所強調的出世情懷、彼岸追求、神力崇拜、業報輪迴等信仰形態,明顯淡化或不同程

度地消褪,傳統的神聖性因素明顯消減。於是,在人們讚揚人間佛教的理性精神、入世情

懷、通俗傳播、積極的姿態和勃發的力量等現代氣質的同時,傳統的神聖性資源的弱化也

(3)

引起人們的關切。

對於這個問題,學術界已有很多討論,但似乎比較少人從人間佛教所蘊含的神聖性這

個角度進行反思;也就是說,人間佛教的神聖性是否真的消失了

?如何理解和評估人間佛

教本有的神聖性資源

?傳統佛教的神聖性和人間佛教的神聖性之間有什麼不同和聯繫?不

對這些問題進行冷靜的探討,對人間佛教的理解可能就不會全面和準確。

總體上看,人間佛教在神聖性資源的保持與運用方面,選擇了與傳統佛教不同的路

徑,從而在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的核心框架和外在彰顯方面,呈現出對傳統神聖性元素的

淡化,一種新的神聖性因素卻在人間性的大力彰顯中,以不同以往的形式內涵於各個不同

的層面。人間佛教在神聖性方面的這種變化,不但是明清以來在傳統佛教陷入鬼神佛教之

泥潭時的勇敢轉型,也是面臨基督教等其他宗教挑戰時的及時應對,同時,人間佛教的這

種趨向也與佛教自身發展過程中出現新的危機有密切的關係。

近代以來,支那內學院和日本批判佛教對中國傳統佛教的批判,印順法師對淨土思想

的質疑,無神論和科學理性思潮對神靈信仰的衝擊,所有這些都使傳統佛教面臨空前的信

仰危機。在這種背景下,適當調整方向,避開鋒芒,或許也是明智的選擇。總之,除了理

解人間佛教的理性化趨向之外,還應該深刻分析人間佛教理性與超理性之間的關係,也就

(4)

一五.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是人間性與超人間性之間的關係,在明晰其世俗性的同時,也要看到人間佛教神聖性的存

在,及其不同於傳統佛教的表現方式。

二、傳統佛教的神聖性

從宗教的基本理論框架來看,宗教的神聖性也就是宗教所具有的超人間性。這種超

人間性包括超人間的力量和超人間的境界兩大類。從人類宗教文化的基本特色來看,凡超

出正常自然人或社會人的理性範疇、超出其正常的生理、心理、智力和社會能力之外,為

一般人類所不能具有的力量就是超人間力量,具有這種力量的存在物或產生這種力量的過

程,就是神以及與神相關的現象和相關的體驗。超人間力量又可分為善的力量、惡的力量

和不善不惡的力量三類。對於善的力量,宗教一般是要求人們順從、適應或祈求;對於惡

的力量,宗教一般是要求人們回避、控制或利用。超人間的境界就是超越人類理性認識範

疇的境界,如各類彼岸世界和此岸的各類超越理性的境界。

一般來說,彼岸的超人間境界屬於客體的超人間,此岸的超人間境界屬於主體的超人

間。前者為外在超越提供可能,後者則主要是為內在超越勾畫藍圖。與超人間力量一樣,

超人間境界也可分為三類,即善的境界、惡的境界和不善不惡的境界。對於善的境界,一

(5)

般是欣樂或嚮往;對於惡的境界,一般是恐懼或避免。

按照這個框架,宗教的神聖性一般可能會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追求目標的神

聖性,如涅槃、成佛、西方淨土、人間淨土等。第二、追隨或信奉對象的神聖性,如伊斯

蘭教的真主,基督教的上帝,佛教的佛、菩薩以及其他聖者與具有超人間力量的個體。第

三、宗教修行與宗教生活的神聖性,如出家、戒律、禪定、般若等。第四、宗教法事的神

聖性,如佛教的早晚功課、浴佛法會、盂蘭盆會,伊斯蘭教的禮拜,天主教的彌撒等。第

五、宗教領袖的神聖性,如藏傳佛教的達賴、班禪,漢傳佛教的祖師,天主教的教皇和主

教、神父等。第六、宗教場所的神聖性,如伊斯蘭教的麥加,猶太教的耶路撒冷,佛教的

藍毗尼等佛教聖地和中國的四大名山等。

佛教的超人間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以超人間力量來說,我們可以從佛教中看

到幾種密切聯繫的、結構完整的信仰體系:首先是含有超人間力量的原理,如業力輪迴、

因果報應、九品往生、佛力加持等。其次是具有超人間力量的人格化個體,如佛教所信仰

的﹁四聖﹂以及﹁六凡﹂當中的天神、阿修羅以及餓鬼和地獄眾生等,都具有不同種類、

不同層次、不同性質的超人間力量,按照我們上面的定義,當然都可視之為神。

在佛教龐大的神團體系中,諸佛、菩薩、羅漢、護法神以及他們的眷屬等,既是不同

(6)

一五.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的修行階位,又都是不同類型的超人間力量的化身。小到五種神通,大到智慧無邊、神力

救難和各個不同世界的教主,佛教的超人間力量信仰滲透在佛教的各個修行階段,和佛教

所追求的各種境界當中。再次是具有超人間力量的非人格化對象,如佛教的手印、真言、

壇場、舍利等聖物、聖跡以及被賦予神力的某些經典,這些也都是超人間力量的另一種表

現形式。最後是具有超人間力量的某些做法,如身結印契、口誦真言、念唱佛菩薩名號、

誦經、摩頂、禪定、禮拜、供養、回向等。

佛教的超人間境界可分為三種:一是超出我們這個世界之外的其他世界,如西方極樂

世界、東方琉璃世界,這主要是從空間位置角度來講的;二是三界當中不屬於人類世界的

境界,如欲界六天、色界和無色界諸天、地獄界等,這主要是從境界高下角度來講的;三

是解脫之後的涅槃境界,特別是離開人間之後的小乘的涅槃境界,這是從解脫生死的角度

來講的。

三、傳統佛教神聖性對人間性的涵攝

佛教神聖性對佛教人間性具有一定的涵攝作用,這主要體現在佛教神聖性包含人間性

(7)

並輔助人間性兩個方面。佛教神聖性中所包含的人間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具有超人間力量的聖者同時必然在智慧、福德、慈悲等人間性因素方面達到

很高的境界。佛教對具有超人間力量的個體,一般是從四個方面來界定的:一是智慧,二

是福德,三是慈悲,四是神通。其中智慧是關鍵,而佛教智慧的本質是關於世界與人生的

一種認識方式。佛教的福德,是指佛菩薩發心之後,通過各類現實的修行特別是各種善行

對其誓願的實現程度。通過修福德,才能證智慧;只有具智慧才能真正積福德,所以,佛

教總是要求福慧雙修。佛教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必然要以發心之願力和智慧

為前提,並成為積累福德的自然過程。佛教的神通是超人間力量中的體現。不過在佛教的

理論體系中,神通是不能和以智慧為基礎的漏盡通相比的。可見,具有超人間力量的聖者

必然以對世界人生的深刻體悟為前提,並心具大慈大悲之精神,身行積福累德之善業,所

以,佛教的人格化超人間力量信仰儘管也有現實佑護和來世接引的功能,但本質上,首先

還是對佛教所認定的宇宙與人生真理的信仰。

︵二︶以內在超越為特質的相對超人間境界信仰,一直是中國大乘佛教的理論核心。

這種建立在般若理論基礎上的信仰,以人心為關注對象,以靈性體悟為修行方式,以心靈

的全面變革為解脫境界,對於人類精神昇華、社會淨化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8)

一五.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三︶佛教的超人間是人類天性發展的趨向之一,是人間性的直接產物。人類無論

在任何地域、任何時代都會遇到解釋不了的奧祕和解決不了的問題,而探索奧祕、解決問

題、追求美好卻是人類永恆不息的衝動,正是在這種衝動中誕生了內在和外在兩種超越。

佛教的超人間則是這兩種超越得以實現的關鍵。所以,無論是佛教的超人間力量還是佛教

的超人間境界,都完全來源於人間,直接服務於人間,從來沒有絕對超﹁人間﹂的﹁超人

間﹂。

︵四︶佛教的超人間力量和超人間境界與人間和現世直接貫通,密不可分。沒有絕對

離開現世的來世,來世的境界直接取決於現世的善惡,而超人間的來世性最終還是為現世

人間服務的。它們的存在為苦難的現實注入了希望的曙光,振奮那些束手無策者生活的勇

氣,所以,這些超人間力量或超人間境界依然具有十分強烈的人間性。

佛教神聖性對人間性的輔助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開示並啟發信仰者認識人間,特別是解釋人間問題而認識人間,正是人間佛教

理論體系的基本前提,如佛教的因果論、緣起論、輪迴說等。

︵二︶激勵並協助信仰者解決人間問題,而解決人間問題正是人間佛教實踐體系的核

心,如加持理論、觀音信仰、藥師佛信仰、布施與精進的說教等等,這種超人間信仰的實

(9)

踐與信仰者,在物質生活、社會生活以及生理健康等方面的現實需要一致。

︵三︶指導信仰者接受人間問題,即在不解決或不能解決人間問題時,認可人間問

題、包容人間問題並和存在問題的現實趨於和諧,這方面主要是大乘佛教的般若理論,以

及與此相關的實相涅槃理論、見性成佛理論、心淨土淨理論等,以滿足信仰者的精神需

要,服務於人類的心靈生活,提升人類的精神境界,實現內在性的超越,這也是人間佛教

的重要追求。

︵四︶示範和引導信仰者內心向善,利益他人,服務社會,樹立積極的倫理觀,在現

世中不斷努力進取。這種善性的示範和引導作用,既體現在從事此岸救度的佛菩薩的現世

勸化方面,也體現在從事彼岸接引的佛菩薩對往生者的現世要求方面。一句話,沒有神聖

性,就難以建立完善而深刻的人間佛教理論,也不能形成富有魅力的人間佛教實踐。

四、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神聖性

佛光山人間佛教同樣具有神聖性。根據我粗淺的認識,覺得這種神聖性主要體現在以

下幾個方面:

(10)

一五.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一︶追求智慧,追求覺悟,嚮往人人成佛,心懷終極目標,從而與所有世俗文化與

世俗團體形成區別,正是這種終極性目標的確立而具備了所有宗教都具備的神聖性。正如

南京大學賴永海先生在上屆人間佛教座談會上所說的,人間佛教的神聖性體現在其所具有

的內在超越性方面,而這種內在超越性的體現,就是人間佛教主張人人有佛性,人人都能

成佛。所謂成佛就是覺悟,實現最終極的幸福,這就是終極超越,儘管它不是通過外在的

力量實現彼岸世界的超越,而是通過個人的修行,激發本具的智慧,實現精神的昇華與靈

魂的安頓,呈現出一種內在超越的特徵。這種具有終極意義的超越,正是所有宗教最根本

的特徵,也是宗教神聖性的第一源泉,對人間佛教來說,也是其內在神聖性的主要彰顯。

︵二︶星雲大師認為,人間佛教就是佛說的。而是否佛說,這是佛教兩千五百年歷史

發展進程中,保證佛教純潔性、正統性、權威性的第一原則。所以,歷史上所有關於佛說

與非佛說的爭論,與其說是有關正統性的爭論,倒不如說是維護神聖性的努力。釋迦牟尼

佛作為佛教的創始人,其地位不在於曾經是僧團的領袖,而在於他是覺者,是如來,是世

尊,是應供,是所有信眾的本師,是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派系的佛教徒都必然敬仰禮拜

的對象,自古以來就具有無比崇高的地位。尤其在大乘佛教看來,釋迦牟尼佛具足三十二

非凡之相,累世修行,證成佛果,應化天竺而為眾生說法,慈悲度世,佛陀的法身常存不

(11)

滅,無處不在。

總之,佛陀覺行圓滿,威神無邊,以佛為導師,以佛說為標準,必然在內心升起神聖

感、莊嚴感,從而使人間佛教與一般世俗化理論與實踐劃開了界限。這也是為什麼佛光山

所有道場的信眾,都能感受到宗教團體所具有的那種情感認同、精神收攝與心靈安頓,而

這是所有非宗教的世俗性團體很難具備的。只要佛的旗幟不丟,佛說的就一個標準不丟,

追隨佛陀的心願不丟,神聖性就不會喪失。

︵三︶星雲大師宣導信眾自信我是佛,比過去禪宗講的即心即佛更加直截了當,更加

確定無疑,更加自信自立,更加豪邁超拔,具有極強的提升效果,不但有利於信眾挖掘自

身潛藏的力量,也有利於信眾明確目標,並自覺與佛相應,實現精神的提升,心靈的安頓

和生命的尊嚴。這種與佛等同的自信既符合佛教的義理,也是大師的慈悲與加持,從而在

每個信眾的內心樹立起對自我神聖性的認可,並在佛性相通、心佛一體、生佛無別的境界

中,體驗一種高度自信和堅不可摧的意念,進而促使信眾實現生命品質的轉型升級,實現

一種個人的超凡入聖,使每個人的內在神聖性也由此得以建立起來。

︵四︶平凡中的不凡就是超凡,超凡就是神聖。人間佛教提倡修證身心,清淨自己,

心淨國土淨,每個人都在平凡的崗位中體驗不平凡的境界,果能做到不求名利,無私奉

(12)

一五.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獻,超脫自在,這其實已經是一種崇高的境界,一種令人讚揚和崇拜的菩薩風範,或者儒

家所說的聖人境界。這種境界其實也是具有神聖意義的。星雲大師曾經說過,神聖性不是

做神,而是我做的一般人做不到,這就是神聖。

有個故事在中國佛教界非常流行,是說佛教所宣導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三

歲小兒都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得﹂,意思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棄惡行善是多麼的不容易。

佛光山宣導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運動,表面上與世俗的倡善沒有什麼兩樣,但

如果把三好與成佛聯繫起來,就實現了佛教福慧雙修的基本理念,成為通向最終解脫的必

由之路。更何況,佛光山矢志不渝地要在全部人群當中推廣三好運動,要以此為標準重新

塑造人類的品格。你可以從理性的角度說其自不量力,但正是這種超越理性的願望以及出

自信仰的堅守,才使得這種三好運動具有非凡的內涵和超越性的價值。

毛澤東曾經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貫

的有益於廣大群眾幾十年如一日。﹂我們靜靜地想一想,這恐怕只有聖人才能做到,

用佛教的標準來看,也只有菩薩才能如此。誰能在平凡中實現不凡,誰就是超凡入聖。這

種凡中不凡的境界,理性都難以解釋其中的根源與滋味,所以,本質上講就是一種神聖性

的體現。

(13)

︵五︶人間佛教具有前所未有的普及性和平等性,普度一切眾生,接引天下蒼生,不

捨任何行業的任何人。尤其是佛光山人間佛教所堅持的平等,已經成為信眾的基本行願,

這種平等不但超出傳統佛教,而且超出世間其他政治或文教團體,讓人感受到一種心胸的

博大,信仰的崇高,品格的純正與人性的自豪,並由此而在內心升起一種神聖感。大師曾

經說過,過去的佛教,淨土流行到民間,禪門存在於寺院。在人間佛教裡,寺廟也好,機

關也好,家庭也好,都是佛教實踐的範圍,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平等性,這本身就是神

聖的。

︵六︶人間佛教以建設人間淨土為最終目標。而人間淨土既是一個過程,具有相對性

與世俗性,但也是一個終點,從而具有終極超越性。人間淨土是世俗世界中的超俗,凡塵

世界的超凡,在某些方面與大同社會的理想有相似之處,其人間性與超人間性圓融一體,

是一種特別的神聖性,與西方淨土同樣具有目標的崇高性與心理的神聖性。

︵七︶星雲大師智慧超拔,品德高潔,威德赫赫,如佛在世,給信眾身心安頓,成為

第一紐帶,具有無比的感召力,蘊含著濃厚的神聖性。星雲大師所具有的這種神聖性儘管

概念還可以商榷,但沒人否定大師的威德智慧及其在信眾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八︶所有佛光道場都是供奉佛菩薩及聖者的地方,包括佛陀紀念館,救苦救難的觀

(14)

一五.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音菩薩、接引往生的阿彌陀佛等具有超人間力量的佛菩薩,依然是信眾信奉的對象。即使

是都市道場,佛菩薩聖像在殿堂中所占的空間縮小了,甚至出現佛像前有舞台,舞台下有

類似影劇院和教室的空間,但依然將佛菩薩供奉作為道場中的一個顯著功能,並在外觀上

有非常醒目而核心的呈現,從而與一般世俗性活動場所有了本質的區別。

︵九︶觀音殿和念佛堂香火不斷。傳統的念佛法門和觀音信仰源源不斷,並產生了很

多神奇的感應,體現了傳統佛教固有的神聖性。星雲大師對觀音也抱有虔誠的信仰,並有

相關著述傳世,他幼年出家拜觀音得智慧的故事,更說明觀音靈感在他身上所體現的真切

性。這種對佛菩薩等聖者的神力信仰儘管沒放在學佛修法的第一位,但星雲大師不但不否

定,還有積極的傳承與體驗,從而將這種傳統的神聖性信仰納入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體

系之中。

︵十︶佛光山法事活動禮儀如法,心地肅穆,氣氛莊嚴,彰顯了獨特的神聖性。在佛

光山,夜晚的鐘聲,莊嚴的佛像,整齊的佇列,悠遠的佛號,虔誠的禮拜,內心的莊嚴,

肅穆的禮儀,不但其內在理論依據具有神聖性,其外在的形式也具有神聖感。

(15)

五、佛光山人間佛教神聖性的特徵

按照我目前階段的粗淺理解,我認為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神聖性不同於傳統佛教神聖性

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相對神聖性。也就是說,這種神聖性是俗世的超俗,凡間的超凡,穢土的淨

化,如佛光山宣導的三好運動,表面上看是一種世俗化的運動,但換一種角度看,這不正

是超凡脫俗的過程嗎?佛光山宣導建立人間淨土,這也反映了穢中求淨、凡間超凡的特

色。

︵二︶隱性神聖性。也就是這種神聖性是理性背後的超理性,神聖性暗藏在背後,第

一線的思想和實踐都具有強烈的理性色彩,但神聖性信仰資源並沒有就此遠離,如觀音感

應力在背後的隱性存在,念佛往生也是存而不顯罷了。

︵三︶連結的神聖性。也就是說,這種神聖性能夠從佛光山所有提倡的人間性運動中

挖掘出來,因為這些人間性的運動在佛教的本來理論架構和實踐體系中,原本是不可分離

的,如福慧雙修的固有框架中,修福必然連結著修慧,而福德因緣的積累也必然與往生資

糧的積累有直接的關聯。

(16)

一五.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四︶精神的神聖性,或者說內在的神聖性。也就是說,傳統佛教的神聖性往往主要

以外在的神聖性體現出來,如彼岸的追求,佛菩薩的供養與禮拜,有求必應的信仰以及由

此而來的膜拜等。而在人間佛教這裡,精神的淨化與昇華,信念的專一與強大,形成一種

內在的精神氣質,一種超過傳統佛教精神狀態的精神氣象,神聖性通過內在的精神體現出

來。

︵五︶領袖的神聖性,或者叫師父的神聖性,僧寶的神聖性。一方面,我們看到大師

貧苦出身,自幼出家,歷經磨難,隻身來台,艱苦創業,備嘗辛酸;另一方面,我們看到

大師智慧超群,品德高潔,慈悲無限,令人由衷敬仰;還有大師數十年來披荊斬棘所獲得

的巨大成就,有如神話般讓人難以置信的事實,讓人不能不讚歎他老人家的願力以及佛菩

薩乘願而來的可能。

作為僧團的創立者和精神的領袖,星雲大師這種崇高地位以及由此而來的感召力,是

佛教史上少見的。總之,作為佛光山開山宗長,萬眾皈依的僧團領袖,大師以其巨大的感

召力和凝聚力,使佛光人有了皈依處,有了安穩的家,有了精神的安頓,這種神聖性在當

今佛教,除了藏傳佛教之外,佛光山是最明顯的了。

︵六︶積極的神聖性,傳統佛教的神聖性很多時候是功利的,而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神

(17)

聖性有一個絕對的前提就是凡有神聖性,必然與陽光、向善、上進、寬容、慈悲、自我淨

化與人格昇華等積極向上的價值追求相一致。所以,在佛光山,神聖性成為世俗性的內在

支撐。

總之,佛光山人間佛教是具有神聖性的,只是這種神聖性不但與基督教、伊斯蘭教、

猶太教、印度教等其他宗教的神聖性有根本的不同,而且與傳統佛教的神聖性也有重大區

別。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神聖性是一種內在的魅力,是佛光山人間佛教生命力的重要保證,

值得引起人們的關注,並在完整理解與準確把握的基礎上,深刻認識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理

論體系與實踐體系的基本特徵,準確把握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當代處境與未來發展。

(18)

人間佛教語錄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論文寫作指導 釋覺興 佛光山國際學部英文佛學院 佛教史、英文、國文 釋覺培 南華管理學院比較宗教研究所 佛教經典研究、佛門禮儀 釋覺機

中國現代意義上的佛教學術研究,最初頗受日本的影響。如本世紀初葉蔣維喬的《中國佛教 史》 、黃懺華的《中國佛教史》 、

哲 學博士,現任佛光大學佛教學 系副教授兼系主任、佛教研究 中心副主任,曾任教於玄奘大學宗教 學系,並曾任中華民國現代佛教學會 第七屆理事長、「佛教文化與當代世

博士生導師、杭州佛學院佛教研究所常務 副所長,兼任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哲 學史學會理事、中國社科院佛學研究中心 特邀研究員、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學術委

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宗教學系教授、佛學 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 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暨淨土文化研究中心

於 1981 年復學,並將臺灣佛學院改名為圓光佛 學院,設有初、高級部;又為栽培更高深之佛學 專門研究人才,於 1987 年成立圓光佛學研究

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曾任 國家科學委員會特約研究員。榮 獲國家科學委員會優良研究獎、美國東

史學博士。現任陝西省社會科學院 研究員、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 究所所長、長安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中國 宗教學會理事、陝西歷史學會理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