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定光古佛探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定光古佛探索"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定 光 古 佛 探 索

林 國 平

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2)

一 、 前 言

佛 教 自 兩 漢 之 際 傳 入 中 國 後 , 為 了 能 在 異 國 土 地 上 紮 下 根 來 并 發 展 壯 大 , 逐 漸 走 向 世 俗 化 。 佛 教 世 俗 化 主 要 表 現 在 三 個 方 面 : 一 是 佛 學 理 論 由 艱 深 繁 瑣 演 化 為 通 俗 簡 明 , 成 佛 的 道 路 也 由 漫 長 的 苦 行 修 煉 甚 至 要 累 代 修 行 發 展 為 剎 那 間 的 “ 直 指 人 心 , 見 性 成 佛 " ; 二 是 僧 侶 從 清 淨 的 寺 院 走 向 喧 鬧 的 塵 世 , 由 不 食 人 間 煙 火 發 展 為 積 極 介 入 民 間 社 會 生 活 , 主 持 或 參 與 祈 禱 超 度 亡 魂 、 驅 邪 鎮 妖 、 祈 福 禳 災 等 活 動 , 扮 演 巫 覡 的 角 色 ; 三 是 許 多 “ 有 功 德 于 民 " 的 比 丘 和 少 數 比 丘 尼 在 生 前 或 圓 寂 後 , 成 為 “ 有 求 必 應 " 的 地 方 保 護 神 , 接 受 百 姓 的 頂 禮 膜 拜 。

佛 教 較 遲 傳 入 福 建 , 唐 中 期 之 前 佛 教 在 福 建 的 影 響 很 小 , 到 唐 末 五 代 , 福 建 佛 教 得 到 迅 速 發 展 , 宋 代 達 到 鼎 盛 。 由 於 福 建 佛 教 迅 速 發 展 和 繁 榮 時 期 也 是 中 國 佛 教 世 俗 化 的 進 程 加 快 時 期 , 所 以 與 其 它 地 區 相 比 , 福 建 佛 教 的 世 俗 化 色 彩 較 為 濃 厚 。 以 佛 教 俗 神 為 例 , 出 現 在 福 建 歷 史 上 的 佛 教 俗 神 不 計 其 數 , 至 今 仍 在 福 建 民 間 有 較 大 影 響 的 還 不 少 , 諸 如 清 水 祖 師 、 三 平 祖 師 、 顯 應 祖 師 、 扣 冰 古 佛 、 慚 愧 祖 師 、 滿 和 尚 、 月 光 禪 師 、 定 光 古 佛 、 伏 虎 禪 師 等 等 , 本 文 僅 探 討 定 光 古 佛 信 仰 問 題 , 其 它 的 福 建 佛 教 俗 神 另 文 探 討 。

二 、 關 於 “ 定 光 古 佛 ”

定 光 佛 的 名 稱 由 來 已 久,丁 福 保《 佛 學 大 辭 典 》“ 定 光 " 條 曰:「( 佛 名 ) 梵 名 提 洹 羯 佛 , Dipamkara, 譯 言 錠 光 佛 或 然 燈 佛 。 有 足 曰 錠 , 無 足 曰 燈 , 作 定 非 。 釋 迦 佛 嘗 稱 為 儒 童 。 此 佛 出 世 之 時 , 買 五 莖 之 蓮 奉 佛 , 因 而 得 未 來 成 佛 之 別 記 。 」《 大 智 度 論 》 曰 :「如 然 燈 佛 生 時 , 一 切 身 邊 如 燈,故 名 然 燈 太 子,作 佛 亦 名 然 燈,舊 名 錠 光 佛。」《 瑞 應 經 》卷 上 載 :

「錠 光 佛 時 , 釋 迦 菩 薩 名 儒 童 , 見 王 家 女 曰 瞿 夷 者 , 持 七 枝 表 蓮 燈 , 以 五 百 金 錢 買 五 莖 蓮 奉 佛 。 又 見 地 泥 濘 , 解 皮 衣 覆 地 , 不 足 乃 解 髮 布 地 , 使 佛 蹈 之 而 過 。 佛 因 授 記 曰 : ‘ 是 後 九 十 一 劫 , 名 賢 劫 , 汝 當 作 佛 , 號 釋 迦 文 如 來 ’ 。 」 從 上 述 記 載 可 知 , 定 光 佛 即 然 ( 燃 ) 燈 佛 , 因 其 點 化 釋 迦 菩 薩 而 成 佛 果 , 當 九 十 一 劫 時 , 將 轉 世 普 渡 眾 生 。

(3)

我 們 知 道 , 佛 教 有 過 去 、 現 在 和 未 來 三 世 說 , 三 世 各 有 一 名 佛 祖 主 持 普 度 眾 生 , 稱 三 世 佛 , 通 常 認 為 過 去 世 佛 是 迦 葉 佛 , 現 在 世 佛 為 釋 迦 牟 尼 , 未 來 世 佛 為 彌 勒 佛 。 在 三 世 佛 中 , 崇 拜 過 去 世 佛 的 人 不 多 , 崇 拜 現 在 世 佛 的 人 最 多 , 而 由 於 未 來 佛 總 是 能 給 善 男 信 女 以 希 望 , 所 以 崇 拜 的 人 也 不 少 。 特 別 是 在 社 會 動 蕩 不 安 、 百 姓 生 活 困 苦 不 堪 的 年 代 , 生 活 在 水 深 火 熱 之 中 的 善 男 信 女 對 現 世 生 活 失 去 信 心 , 許 多 人 就 把 希 望 寄 託 在 未 來 世 佛 祖 身 上 , 祈 求 未 來 世 佛 早 日 降 世 , 超 度 他 們 到 西 方 極 樂 世 界 去 。 與 此 同 時 , 各 種 未 來 佛 轉 世 救 度 眾 生 的 神 話 傳 說 也 隨 之 產 生 。 在 民 間 , 關 於 未 來 世 佛 是 哪 位 佛 祖 , 也 有 種 種 不 同 的 說 法 , 除 了 影 響 最 大 的 彌 勒 佛 之 說 外 , 還 有 燃 燈 佛 、 定 光 佛 、 無 生 老 母 等 為 未 來 世 佛 的 說 法 。

有 關 定 光 佛 將 轉 世 普 渡 眾 生 的 傳 說 , 在 五 代 時 期 的 一 些 地 區 流 傳 。 當 時 有 人 將 定 光 佛 轉 世 普 渡 眾 生 的 傳 說 與 朝 代 的 更 迭 聯 係 起 來 , 鼓 吹 宋 太 祖 是 定 光 佛 轉 世,以 此 來 爭 取 民 心,為 趙 宋 王 朝 披 上 一 層 神 聖 的 外 衣 。 宋 人 朱 弁 在 《 曲 洧 舊 聞 》 卷 一 中 說 道 :

五 代 割 據,干 戈 相 侵,不 勝 其 苦。有 一 僧,雖 佯 狂 而 言 多 奇 中 。 嘗 謂 人 曰 : “ 汝 等 望 太 平 甚 切 , 若 要 太 平 , 須 待 定 光 佛 出 世 始 得。” 至 太 祖 一 天 下,皆 以 為 定 光 佛 後 身 者,蓋 用 此 僧 之 語 也 。

宋 代 初 年 甚 至 有 人 以 宋 太 祖 和 宋 高 宗 均 出 生 於 丁 亥 年 , 進 而 附 會 宋 高 宗 也 是 定 光 佛 轉 世 ,《 曲 洧 舊 聞 》 卷 八 又 載 :

予 書 定 光 佛 事,友 人 姓 某,見 而 驚 喜 曰:“ 異 哉 ! 予 之 外 兄 趙 , 宗 王 也 , 丙 午 春 同 居 許 下 , 手 持 數 珠 日 誦 定 光 佛 千 聲 。 予 曰 :

‘ 世 人 誦 名 號 多 矣,未 有 誦 此 佛 者,豈 有 說 乎 ’ 。外 兄 曰:‘ 吾 嘗 夢 梵 僧 告 予 曰 : 世 且 亂 , 定 光 佛 再 出 世 , 子 有 難 , 能 日 誦 千 聲 可 以 免 矣 , 吾 是 以 受 持 ’ ” 。 予 時 獨 竊 笑 之 。 予 俘 囚 十 年 , 外 兄 不 知 所 在 , 今 觀 公 書 此 事 , 則 再 出 世 之 語 昭 然 矣 , 此 予 所 以 驚 而 又 悟 外 兄 之 夢 為 可 信 也 。 予 曰 : “ 定 光 佛 初 出 世 , 今 再 出 世 , 流 虹 之 瑞 , 皆 在 丁 亥 年 , 此 又 一 異 也 , 君 其 識 之 , 公 其 並 書 之 ” 。

無 獨 有 偶 , 佛 門 中 也 有 人 宣 稱 是 定 光 佛 轉 世 。 宋 朱 弁 《 典 洧 舊 聞 》

(4)

載 五 代 宋 初 的 浙 江 西 湖 法 相 寺 的 長 耳 和 尚 為 定 光 佛 轉 世 , 曰 :

吾 浙 西 湖 法 相 寺 , 有 長 耳 和 尚 肉 身 , 相 傳 此 僧 為 定 光 佛 轉 世 。 據 《 十 國 春 秋 》: 長 耳 和 尚 于 乾 祐 初 化 去 , 而 宋 太 祖 己 生 于 天 成 二 年 矣 , 未 能 附 會 為 一 也 。1

查 《 十 國 春 秋 》 卷 八 十 九 < 列 傳 > 中 有 關 長 耳 和 尚 的 記 載 頗 為 詳 細 : 僧 行 修 , 泉 州 人 , 本 陳 姓 子 , 生 而 異 香 滿 室 , 長 耳 垂 肩 。 迨 七 歲 , 猶 不 能 言 。 … … 長 游 方 外 , 至 金 陵 瓦 棺 寺 , 祝 髮 受 具 , 參 雪 峰 義 存 。 武 肅 王 天 寶 時 , 行 修 至 四 明 山 中 , 獨 栖 松 下 說 法 , 天 花 紛 雨 。 又 趺 坐 龍 尾 岩 , 結 茅 為   , 百 鳥 銜 花 飛 繞 。 寶 大 元 年 , 來 杭 之 法 相 院 , 依 石 為 室 , 禪 定 其 中 。 乏 水 給 飲 , 卓 賜 岩 際 , 清 泉 迸 出 。 乾 祐 初 , 忠 銘 王 以 誕 辰 飯 僧 永 明 寺 。 行 修 遍 體 疥 癩 , 徑 上 座 。 王 見 大 不 敬 , 遣 之 去 。 齋 罷 , 僧 延 壽 告 王 曰 :

‘ 長 耳 和 尚 , 定 光 佛 應 身 也 。 ’ 王 趣 駕 參 禮 , 行 修 默 然 , 但 云 永 明 饒 舌 、 俄 頃 跏 趺 而 化 。 … … 後 賜 號 宗 慧 大 師 。

又 據 《 涌 幢 小 品 》 載 :

定 光 佛,初 為 和 尚,號 法 真,耳 長 九 寸,上 過 于 項,下 可 結 頤 , 吳 越 王 賓 禮 之 。 居 定 光 院 , 既 寂 , 漆 遺 蛻 , 目 翕 口 微 開 張 , 以 院 為 寺 , 正 殿 居 中 , 龕 蛻 居 左 , 覆 以 樓 , 殿 屢 毀 , 不 及 樓 。2

民 國 《 武 平 縣 志 . 藝 文 志 》 引 《 湖 濡 雜 記 》:

佛 名 行 修 , 耳 長 數 寸 。 吳 越 王 于 梁 開 平 時 , 據 兩 浙 之 地 , 佛   瓢 適 至。永 明 禪 師 告 之 曰:“ 此 長 耳 和 尚,定 光 古 佛 應 身 也。”

是 定 光 之 號 , 五 代 時 有 之 , 不 自 宋 昉 也 。 而 宋 因 靈 異 加 尊 焉 。3 又 載 :

1 朱弁《曲洧舊聞》卷 8。

2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卷 28“長耳和尚"條,《筆記小說大觀》第十三冊,頁 357,江蘇 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 年 8 月。

3 民國《武平縣志》卷 10<藝文志.重建三寶殿碑記>,轉引自王增能<談定光古佛──

兼談何仙姑>,文載《武平文史資料》第八輯。

(5)

杭 州 法 相 寺,定 光 佛 之 金 身 在 焉。瞻 禮 者 盥 手 薰 香,香 煙 一 縷 , 上 從 七 孔 而 出 , 彈 其 腹 若 空 。 謂 所 有 郡 人 歲 于 正 月 六 日 為 佛 誕 事 , 爆 竹 衝 霄 , 響 徹 空 谷 , 遙 與 虎 林 、 秦 望 諸 山 相 答 應 , 至 今 傳 者 談 為 盛 事 .4

清 代 俞 樾 《 茶 香 室 叢 鈔 》 引 宋 代 方 勻 《 泊 宅 編 》 記 載 , 江 西 婺 州 有 一 位 俗 稱 豬 頭 和 尚 者 , 百 姓 以 為 他 是 定 光 佛 轉 世 , 曰 :

婺 州 有 僧 嗜 豬 頭 , 一 啖 數 枚 , 俗 號 豬 頭 和 尚 。 三 衢 之 守 , 召 師 食 , 自   窺 之 , 見 一 鬼 從 旁 食 , 師 無 預 焉 。 師 尋 坐 亡 , 閱 師 辭 世 頌 , 知 是 定 光 佛 。5

俞 樾 在 抄 錄 《 泊 宅 編 》 的 有 關 定 光 佛 轉 世 的 資 料 後 , 頗 有 感 慨 地 說 : 按 吳 越 時 , 長 耳 和 尚 為 定 光 佛 轉 世 , 事 見 《 十 國 春 秋 》, 至 今 西 湖 法 相 寺 , 其 遺 蛻 存 焉 。 乃 此 豬 頭 和 尚 , 亦 云 是 定 光 佛 , 何 定 光 佛 轉 世 之 多 耶 。6

三 、 閩 西 流 傳 的 “ 定 光 古 佛 ”

在 閩 西 客 家 地 區 有 較 大 影 響 的 定 光 古 佛 , 均 不 同 於 以 上 各 說 。 現 存 最 早 的 有 關 記 載 閩 西 定 光 古 佛 生 平 的 文 獻 是 南 宋 文 人 周 必 大( 1126-1204)

的 < 新 創 定 光 庵 記 > :

定 光 , 泉 州 人 , 姓 鄭 名 自 嚴 。 乾 德 二 年 ( 964 年 ), 駐 錫 武 平 南 安 岩 , 淳 化 二 年 ( 991 年 ) 別 立 草 庵 居 之 , 景 德 初 ( 1004 年 ) 遷 南 康 郡 盤 古 山 , 祥 符 四 年 ( 1011 年 ) 汀 守 趙 遂 良 即 州 宅   創 後 庵 延 師 , 至 八 年 ( 即 祥 符 八 年 , 1015 年 ) 終 于 舊 岩 。7

周 必 大 對 定 光 古 佛 的 生 平 的 描 述 雖 然 比 較 簡 略 , 但 寥 寥 數 筆   清 晰 地 勾 畫 出 定 光 古 佛 生 平 的 基 本 輪 廓 , 沒 有 任 何 神 話 色 彩 , 成 為 後 世 志 書

4 同註 3。

5 清.俞樾《茶香室叢鈔》卷 13。

6 同註 5。

7 開慶《臨汀志》卷 7<仙佛>。

(6)

撰 寫 定 光 古 佛 傳 記 的 藍 本 。 由 於 古 代 同 安 縣 屬 泉 州 府 管 轄 , 故 文 中 說 定 光 古 佛 為 “ 泉 州 人 " 。

現 存 較 早 而 且 比 較 詳 細 記 載 定 光 古 佛 生 平 和 宋 代 定 光 古 佛 信 仰 的 是

《 臨 汀 志 》。《 臨 汀 志 》成 書 于 南 宋 開 慶 元 年( 1259 年 ), 由 汀 州 知 州 胡 太 初 修 、 州 學 教 授 趙 與 沐 纂 , 是 福 建 僅 存 的 三 部 宋 修 方 志 之 一 ( 另 外 兩 部 為 《 三 山 志 》 和 《 仙 溪 志 》)。《 臨 汀 志 》 原 書 早 佚 , 近 年 福 建 師 範 大 學 圖 書 館 的 廖 天 敏 先 生 據 《 永 樂 大 典 》 輯 校 成 冊 , 彌 足 珍 貴 。 據 胡 太 初 、 趙 與 沐 的 序 跋 可 知 , 早 在 隆 興 二 年 ( 1164 年 ) 汀 州 就 修 纂 了 《 鄞 江 舊 志 》,

慶 元 四 年 ( 1198 年 ) 又 續 修 了 《 鄞 江 志 》,《 臨 汀 志 》 是 在 這 兩 部 舊 志 的 基 礎 上 編 纂 而 成 , “ 道 釋 " 的 記 載 特 別 詳 細 , 為 後 世 志 書 所 不 及 , 其 中 定 光 古 佛 傳 就 多 達 二 千 餘 字 , 從 中 既 可 以 了 解 定 光 古 佛 的 生 平 , 也 可 以 窺 見 定 光 古 佛 信 仰 的 產 生 和 早 期 發 展 情   。

關 於 定 光 古 佛 的 生 平,《 臨 汀 志 》載:定 光 古 佛,俗 姓 鄭,法 名 自 嚴 , 同 安 縣 人。祖 父 仕 于 唐,為 四 門 斬 斫 使,父 任 同 安 令。後 唐 同 光 二 年( 924 年 ) 鄭 自 嚴 出 生 , 11 歲 時 出 家 , 依 本 郡 建 興 寺 契 緣 法 師 席 下 。 17 歲 時 游 歷 江 西 豫 章 、 廬 陵 、 拜 高 僧 西 峰 圓 淨 為 師 , 在 那 裏 盤 桓 五 年 後 , 告 別 圓 淨 法 師 , 雲 游 天 下 。 乾 德 二 年 ( 964 年 ), 來 到 武 平 縣 南 安 岩 , 見 這 裏 石 壁 陡 峭 , 岩 穴 天 成 , 遂 結 庵 於 此 。 景 德 初( 1004 年 ), 應 邀 往 江 西 南 康 盤 古 山 弘 法 , 住 持 禪 院 。 三 年 後 返 回 南 安 岩 。 大 中 祥 符 四 年( 1011 年 ), 汀 州 郡 守 趙 遂 良 慕 名 延 請 鄭 自 嚴 到 汀 州 府 城 , 建 寺 廟 於 州 府 後 供 其 居 住 , 以 便 往 來 請 教。大 中 祥 符 八 年( 1015 年 )正 月 初 六 圓 寂,享 年 八 十 二 歲 , 遺 偈 共 一 百 十 七 首 , 其 中 二 十 二 首 乃 親 筆 所 書 。 定 光 古 佛 去 世 後 , 百 姓 收 集 其 遺 骨 及 舍 利 , “ 塑 為 真 像 " , 頂 禮 膜 拜 。8

上 述 鄭 自 嚴 的 出 生 年 是 筆 者 根 據 其 圓 寂 于 淳 化 八 年 推 算 的 , 有 關 鄭 自 嚴 的 出 生 年 代 , 文 獻 記 載 不 盡 相 同 , 主 要 有 五 代 說 和 元 代 說 二 種 :

1 . 五 代 說。主 張 鄭 自 嚴 出 生 在 五 代 時 期 的 除《 臨 汀 志 》的 作 者 外 , 元 代 劉 將 孫 、 清 代 的 楊 瀾 及 康 熙 《 武 平 縣 志 》、 光 緒 《 長 汀 縣 志 》 和 民 國

《 福 建 省 志 》等 的 作 者 也 持 此 說,但 在 具 體 出 生 年 上 又 有 分 歧。元 代 劉 將

8 同註7。

(7)

孫 在《 養 吾 齋 集 》卷 二 十 八 < 定 光 圓 應 普 慈 通 聖 大 師 事 狀 > 中 承 襲 了《 臨 汀 志 》的 鄭 自 嚴 卒 於 北 宋 大 中 祥 符 八 年,享 年 八 十 二 歲 說 法。楊 瀾《 臨 汀 匯 考 》 卷 二 對 鄭 自 嚴 的 出 生 年 說 的 比 較 含 糊 , 但 認 為 其 為 五 代 時 人   是 很 明 確 的 :「南 唐 保 大 年 間 , 寧 化 天 華 山 伏 虎 禪 師 誕 生 其 地 , 為 居 民 葉 千 益 之 子。生 時 天 為 雨 花。同 時,定 光 佛 亦 來 武 平,為 白 衣 岩 主,汀 郡 沙 門 , 一 時 稱 盛 。 … … 伏 虎 、 定 光 , 生 為 汀 人 , 沒 為 汀 神 , 救 旱 御 兵 , 至 今 崇 祀。」而《 福 建 省 志 》、《 縣 志 》、《 府 志 》多 記 載 定 光 佛 卒 於 宋 淳 化 八 年 , 如 康 熙 《 武 平 縣 志 》 卷 九 < 人 物 . 方 外 志 > 和 光 緒 《 長 汀 縣 志 》 卷 二 四

< 人 物 仙 釋 > 有 完 全 相 同 的 記 載 :「淳 化 八 年 , 師 壽 八 十 有 二 , 正 月 六 日 申 時 集 眾 而 逝 , 遺 骸 塑 為 真 像 。 」 民 國 《 福 建 通 志 》 卷 二 百 六 十 三 < 宋 方 外 > :「自 嚴 本 姓 鄭 , 泉 州 同 安 人 , 沙 門 家 所 稱 定 光 佛 是 也 。 年 十 一 出 家 得 佛 法 , 振 錫 于 長 汀 獅 子 岩 。 … … 乾 德 二 年 , 隱 于 武 平 縣 南 岩 。 … … 淳 化 八 年 , 坐 逝 , 年 八 十 有 二 , 賜 號 定 應 。 」 而 《 福 建 高 僧 傳 . 宋 一 》 也 記 載:「鄭 自 嚴 于 淳 化 乙 卯 正 月 初 六,集 眾 曰:“ 吾 此 日 生,今 正 是 時。”

遂 右 肋 臥 而 化 , 謚 曰 定 光 圓 應 禪 師 。 」 查 歷 史 年 表 宋 代 淳 化 年 號 只 有 五 年 , 并 不 存 在 上 述 各 志 書 提 到 的 “ 淳 化 八 年 " 之 說 , 也 無 《 福 建 高 僧 傳 》 所 說 的 “ 淳 化 乙 卯 " 年 。 “ 淳 化 八 年 " 和 “ 淳 化 乙 卯 " 年 很 可 能 是 “ 大 中 祥 符 八 年 ( 乙 卯 ) " 之 誤 。 另 外 , 王 增 能 先 生 據 武 平 《 何 氏 族 譜 . 序 》 的 “ 北 宋 乾 德 二 年( 964 年 ),鄭 自 嚴 卓 錫 武 平 南 安 岩,時 年 四 十 八 歲 " 的 記 載 推 算 , 認 為 “ 公 元 917 年 為 定 光 古 佛 誕 生 年 , 確 屬 明 白 無 誤 。 "9

2 . 元 代 說 。 < 元 至 治 自 嚴 尊 者 碑 > :「略 曰:自 嚴 尊 者,元 仁 宗 時 曾 應 詔 入 都,靈 異 卓 著。南 歸 杭 州,遇 山 出 蛟,以 帝 賜 金 鐘 覆 之。入 閩 , 喜 此 岩 有 ‘ 一 峰 獅 子 吼 , 萬 象 盡 歸 依 ’ 語 , 啟 道 場 , 敕 賜 藏 經 。 尊 者 接 詔 歸 , 有 句 云 : ‘ 九 重 天 上 恩 綸 賜 , 順 得 曇 花 滿 路 香 ’ 。 旋 示 寂 于 杭 。 閩 人 塑 遺 像 于 寺 及 岩 中 。 」 清 末 詩 人 丘 逢 甲 見 到 此 碑 的 記 載 後 , 不 加 考 證 , 信 以 為 真 , 認 定 定 光 佛 是 元 代 人 , 并 說 : “ 今 所 傳 宋 封 定 光 圓 應 大 德 普 度 古 佛 者 , 當 元 仁 宗 而 訛 。 "10

造 成 上 述 文 獻 記 載 不 同 的 原 因 , 一 方 面 是 由 於 在 歷 史 上 宣 稱 定 光 古

9 王增能<談定光古佛──兼談何仙姑>,文載《談武平文史資料》第 8 輯。

10 民國《武平縣志.古跡》,轉引自王增能前揭文。

(8)

佛 轉 世 的 人 不 止 一 個 , 後 世 把 他 們 混 為 一 談 , 如 宣 統 < 定 光 大 師 來 岩 事 跡 > 碑 文 中 有 :

按 大 師 姓 鄭 名 自 嚴 , 閩 之 泉 州 同 安 人 也 。《 胡 壖 雜 記 》 云 : ‘ 師 名 行 修,耳 長 數 寸。後 梁 開 平 時,吳 越 王 據 兩 浙,師   瓢 適 至 , 永 明 禪 師 告 之 曰 : ‘ 此 長 耳 和 尚 , 定 光 古 佛 應 身 也 。 ’ 行 修 蓋 師 別 一 道 號 , 非 異 人 也 。 其 封 號 已 見 于 五 代 之 初 , 其 生 當 必 于 五 代 以 上 矣 。 … … 宗 ( “ 宋 ” 之 誤 ) 淳 化 間 , 坐 化 于 杭 州 法 相 寺 。 杭 人 金 其 肉 身 , 岩 人 塑 其 像 以 祀 11

顯 然 , 碑 文 的 作 者 誤 把 杭 州 的 長 耳 和 尚 與 鄭 自 嚴 視 為 一 人 , 結 果 在 許 多 方 面 自 相 矛 盾 , 鬧 出 一 些 笑 話 。 另 一 方 面 , 由 於 年 久 代 遷 , 一 些 文 人 學 者 在 修 志 編 書 時 , 考 證 不 精 , 以 訛 傳 訛 。 筆 者 以 為 , 周 必 大 和 《 臨 汀 志 》 的 作 者 離 鄭 自 嚴 圓 寂 的 時 間 較 為 接 近 , 他 們 的 學 術 態 度 也 較 為 嚴 謹 , 所 以 , 有 關 鄭 自 嚴 的 生 平 記 載 也 較 為 可 信 , 根 據 其 卒 年 來 推 算 出 生 年 比 較 符 合 歷 史 事 實 , 凡 是 與 《 臨 汀 志 》 不 同 的 說 法 均 不 太 可 信 。

四 、 “ 定 光 古 佛 ” 的 傳 說 事 蹟

定 光 古 佛 在 世 時 , 民 間 就 流 傳 著 許 多 有 關 他 的 神 話 傳 說 事 蹟 , 這 些 神 話 傳 說 事 蹟 可 以 分 為 五 個 類 型 :

一 是 除 蛟 伏 虎 , 為 民 除 害 。 如 後 周 顯 德 年 間 ( 954-959 年 ), 定 光 古 佛 雲 游 天 下 , 路 過 大 和 縣 懷 仁 江 時 , 江 水 突 然 暴 漲 , 濁 浪 翻 滾 , 當 地 百 姓 說 是 蛟 龍 經 常 在 江 中 興 風 作 浪 , 危 害 百 姓 。 定 光 古 佛 手 寫 佛 偈 一 首 , 投 入 江 中 , 江 水 驟 退 , 變 成 一 片 沙 洲 , 後 來 當 地 人 稱 之 為 “ 龍 洲 " 。 相 傳 汀 洲 城 南 的 龍 潭 中 有 孽 龍 危 害 百 姓 , 定 光 古 佛 也 投 偈 潭 中 , 孽 龍 遂 消 聲 匿 跡 。 又 傳 定 光 古 佛 設 道 場 時 , “ 大 蟒 前 蟠 , 猛 虎 傍 睨 , 良 久 , 皆 俯 伏 而 去 " 。 淳 化 間 ( 990-994 年 ), 牧 場 中 的 牛 被 老 虎 傷 害 , 定 光 古 佛 聞 訊 後 , 直 奔 牧 場 , 在 牛 被 老 虎 咬 死 的 地 方 立 一 木 牌 , 寫 上 偈 語 , 第 二 天 天 亮 , 猛 虎 死 於 路 中 。

11 同註 10。

(9)

二 是 疏 通 航 道 , 尋 找 泉 水 。 相 傳 景 德 初 ( 1004 年 ) 定 光 古 佛 應 邀 到 江 西 南 康 盤 古 山 弘 法 途 中 , 經 過 某 一 條 江 河 時 , 江 中 布 滿 槎 樁 , 船 隻 常 常 觸 樁 而 沉 沒,定 光 古 佛 用 手 撫 摸 著 槎 樁,說 道:“ 去,去,莫 為 害 ! " 當 天 晚 上 , 天 未 下 雨 而 江 水 暴 漲 , 槎 樁 均 被 江 水   走 。 到 了 盤 古 山 後 , 發 現 井 水 枯 乾,禪 院 缺 水,遂 用 禪 杖 敲 井 沿 三 下,說 道:“ 快 出,快 出 ! " 到 了 晚 上 , 落 泉 濺 崖 之 聲 不 絕 於 耳 , 天 明 , 井 水 湧 出 滿 溢 。 又 傳 祥 符 四 年( 1011 年 ), 郡 守 趙 遂 良 結 庵 州 後 請 定 光 古 佛 住 持 , 庵 前 有 一 枯 池 , 定 光 古 佛 “ 投 偈 而 水 溢 , 今 名 ` 金 乳 ' " 。

三 是 祈 雨 陽 。 祥 符 四 年( 1011 年 ), 汀 州 久 雨 不 晴 , 郡 守 趙 遂 良 請 定 光 古 佛 搭 台 祈 晴 , 獲 應 。 不 久 , 又 發 生 旱 災 , 郡 守 胡 咸 秩 遣 使 到 南 安 岩 請 定 光 古 佛 祈 雨,定 光 古 佛 寫 一 偈 語 給 來 使 帶 回 汀 州,剛 進 入 汀 州 境 內 , 大 雨 傾 盆 , 是 年 喜 獲 豐 收 。

四 是 為 民 請 命 。 咸 平 六 年( 1003 年 ), 官 府 向 寺 院 徵 收 布 匹 , 布 匹 則 由 當 地 百 姓 代 交 , 定 光 古 佛 於 心 不 忍 , 寫 了 一 封 要 求 免 徵 布 匹 的 信 夾 在 上 交 的 布 匹 中 。 官 府 發 現 後 , 十 分 惱 怒 , 拘 捕 定 光 古 佛 詢 問 , 定 光 古 佛 拒 不 回 答,郡 卒 張 曄 愈 怒,令 人 焚 燒 衲 帽,可 是 火 燒 盡 了 衲 帽 越 燒 越 白 , 只 好 把 他 放 了 , 從 此 定 光 佛 就 一 直 穿 白 衣 。

五 是 神 通 廣 大 。 相 傳 宋 真 宗 時 , 有 一 次 在 京 都 設 宴 請 全 國 高 僧 , 在 皇 帝 面 前 無 人 敢 就 坐 。 定 光 古 佛 姍 姍 來 遲 , 進 殿 後 就 大 大 方 方 地 坐 在 皇 帝 的 對 面 , 宋 真 宗 感 到 驚 訝 , 問 道 : “ 大 師 從 何 處 來 ? 幾 時 起 行 ? " 定 光 古 佛 答 道 : “ 今 天 早 上 從 汀 州 來 。 " 真 宗 不 相 信 , 又 問 : “ 汀 州 太 守 是 誰 ? " 答 道 : “ 是 胡 咸 秩 。 " 宴 畢 , 真 宗 故 意 叫 定 光 古 佛 帶 一 些 齋 飯 賜 給 胡 咸 秩 。 齋 飯 帶 到 汀 州 還 不   , 胡 咸 秩 驚 詫 萬 分 , 上 表 謝 恩 。 真 宗 接 到 胡 咸 秩 的 表 文 後,才 相 信 定 光 古 佛 非 等 閑 之 輩,稱 之 為 “ 現 世 佛 " 。 又 傳 祥 符 初 年( 1008 年 ),廣 東 惠 州 有 一 艘 運 載 磚 瓦 的 巨 船 擱 淺 於 河 源 縣 沙 州 , 僧 侶 來 到 南 安 岩 請 求 定 光 古 佛 幫 忙 。 定 光 古 佛 書 寫 一 首 偈 語 給 來 僧 , 來 僧 持 偈 到 擱 淺 的 船 上 , 船 隻 莫 名 其 妙 地 拔 動 , 順 利 航 行 12

上 述 神 話 傳 說 事 蹟 曲 折 地 反 映 兩 個 歷 史 事 實 : 一 是 定 光 古 佛 在 世 時

12 以上傳說故事均見開慶《臨汀志》卷 7<仙佛>。

(10)

曾 為 百 姓 做 了 一 些 好 事 , 受 到 群 眾 的 愛 戴 , 故 親 切 地 稱 之 為 “ 和 尚 翁 "

13; 二 是 定 光 古 佛 在 世 時 就 帶 有 一 定 的 神 秘 色 彩 , 其 影 響 不 限 於 閩 西 , 在 江 西 和 廣 東 等 地 也 有 一 定 的 影 響 , 所 謂 “ 自 江 以 西 , 由 廣 而 南 , 或 刻 石 為 相 , 或 畫 像 以 祠 , 家 有 其 祀 , 村 有 其 庵 14。" 鄭 自 嚴 圓 寂 後 , 很 快 被 群 眾 奉 為 神 靈 , 尊 稱 為 “ 聖 翁 "15

值 得 注 意 的 是,定 光 古 佛 去 世 後,許 多 文 人 士 大 夫 也 紛 紛 撰 寫 詩 文 , 盛 讚 定 光 古 佛,志 稱:“ 名 公 巨 卿,大 篇 短 章,致 讚 嘆 意,無 慮 數 百 篇 "

16。 其 中 以 大 文 學 家 蘇 東 坡 的 讚 詞 最 為 有 名 , 他 寫 道 :

定光古佛,不顯其光,古錐透穿,大千為囊。臥像出家,西峰參 道,亦俗亦真,一體三寶。南安石窟,開甘露門,異類中住,無 天中尊。彼逆我順,彼順我逆,過即追求,虛空鳥集。驅使草木,

教誨蛇虎,愁霖出日,枯旱下雨,無男得男,無女得女。法法如 是,誰奪誰與?令若威怒,免我伽梨,既而釋之,遂終白衣,壽 帽素履,髮鬢皤皤。壽八十二,與世同波。窮崖草木,枯臘風雨。

七閩香火,家以為祖。薩埵御天,宋有萬姓。乃錫象服,名曰“ 定 應” 17

鄭 自 嚴 在 世 時,百 姓 雖 然 就 把 他 看 做 是 定 光 佛 的 托 胎 轉 世,《 鄞 江 集 》 載 :「初 波 利 尊 者 自 西 土 來 住 盤 古 山 , 即 有 讖 曰 : “ 後 五 百 歲 有 白 衣 菩 薩 自 南 方 來 居 此 山,即 是 定 光 佛 也。” 」《 臨 汀 志 》也 有 類 似 的 記 載:「 初 , 南 康 盤 古 山 被 利 禪 師 從 西 域 飛 錫 至 此,山 有 泉 從 石 凹 出,禪 師 記 云:“ 吾 滅 五 百 年 , 南 方 有 白 衣 菩 薩 來 住 此 山 。 ” 其 井 涌 泉 , 後 因 穢 觸 泉 竭 , 與 議 請 師 主 法 席,以 符 古 讖。師 許 之,乃 泛 舟 而 往。18」然 而 據 現 有 資 料 來

13 同註 7。

14. 劉將孫《養吾齋集》卷 28<定光圓應普慈通聖大師事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 部一三八,別集類。

15 同註 7。

16 同註 7。

17 轉引《臨汀志》卷 7<仙佛>。光緒《長汀縣志》卷 24<人物.仙釋>說上述贊詞是北宋 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撰寫的。實際上黃庭堅的讚詞是:“石出山而潤自丘壑,松不春 而骨立冰霜。今得雲門拄杖,打破鬼窟靈床。其石也將能萬里出雲,其松也欲與三界作陰  。此似昔人非昔人也,山中故友任商量。"(見《臨汀志》卷 7<仙佛>。)

18 同註 7。

(11)

看 , 鄭 自 嚴 在 世 時 , 只 有 “ 白 衣 岩 主 " 、 “ 和 尚 翁 " 等 稱 號 , 去 世 後 不 久 , 百 姓 稱 之 為 “ 聖 翁 " , 還 沒 有 徑 稱 之 為 “ 定 光 古 佛 " 的 記 載 。 鄭 自 嚴 被 朝 廷 正 式 敕 封 為 “ 定 光 " 封 號 是 在 北 宋 紹 聖 四 年 ( 1097 年 )。

五 、 “ 定 光 古 佛 ” 的 封 賜

我 們 知 道 , 宋 代 地 方 神 明 追 封 敕 號 蔚 然 成 風 。 敕 封 的 程 序 一 般 是 地 方 官 僚 或 鄉 紳 上 表 請 封 , 列 舉 所 謂 “ 功 及 生 民 " 的 種 種 “ 靈 異 " , 朝 廷 派 人 到 實 地 核 實 後 , 就 頒 誥 敕 封 , 所 以 宋 代 所 敕 封 的 神 明 很 多 , 但 也 并 不 是 像 有 些 人 所 理 解 的 那 樣 , 只 要 有 申 報 便 必 定 敕 封 , 而 是 有 一 定 的 規 制 可 循 。 史 稱 :

諸 神 祠 無 爵 號 者 賜 廟 額 , 已 賜 額 者 加 封 爵 , 初 封 侯 , 再 封 公 , 次 封 王 , 生 有 爵 位 者 從 其 本 封 。 婦 人 之 神 封 夫 人 , 再 封 妃 。 其 封 號 者 初 二 字 , 再 加 四 字 。 如 此 , 則 錫 命 馭 神 , 恩 禮 有 序 。 欲 更 有 增 神 仙 封 號 , 初 真 人 , 次 真 君 。19

據 《 臨 汀 志 》 引 《 行 實 篇 》 記 載 , 鄭 自 嚴 獲 得 朝 廷 的 八 字 敕 封 也 并 非 易 事 , 前 後 花 去 近 百 年 的 時 間 , 請 封 過 程 如 下 :

熙 寧 八 年( 1075 年 ),郡 守 許 公 嘗 表 禱 雨 感 應,詔 賜 號 “ 定 應 ” 。 崇 寧 三 年( 1104 年 ),郡 守 陳 公 粹 復 表 真 相 荐 生 白 毫,加 號 “ 定 光 圓 應 ” 。紹 興 三 年( 1133 年 ),虔 寇 猖 獗,虔 化 宰 劉 僅 乞 靈 於 師 , 師 於 縣 塔 上 放 五 色 毫 光 , 示 現 真 相 , 賊 遂 潰 。 江 西 漕 司 以 聞 , 紹 興 二 年 ( 疑 為 “ 三 年 ” 之 誤 ) 嘉 “ 普 通 ” 二 字 。 乾 道 三 年( 1167 年 ),又 嘉 “ 慈 濟 ” ,累 封 至 八 字 大 師。民 依 賴 之,甚 於 慈 父 。 … … 紹 定 庚 寅 ( 1230 年 ) ,  寇 挺 起 ,干 犯 州 城 , 勢 甚 岌 岌 , 師 屢 現 靈 。 賊 駐 金 泉 寺 , 值 大 雨 , 水 不 得 渡 。 晨 炊 , 粒 米 迄 不 熟 , 賊 眾 饑 困 , 及 戰 , 師 於 雲 表 見 名 旗 , 皆 有 草 木 風 鶴 之 疑 , 遂 驚 愕 奔 潰 , 祈 求 乞 命 。 汀 民 便 生 , 皆 師 力 也 。 嘉 熙 四 年( 1240 年 ),州 人 列 狀 於 郡,乞 申 奏 賜 州 後 庵 額,有 旨 賜 額 曰

19 《宋史》卷 105<禮八>。

(12)

“ 定 光 院 ” 。 續 又 乞 八 字 封 號 , 內 易 一 “ 聖 ” 字 , 仍 改 賜 “ 通 聖 ” , 今 為 “ 定 光 圓 應 普 慈 通 聖 大 師 ” 20

劉 將 孫 《 養 吾 齋 集 》 也 有 類 似 的 記 載 :

熙 寧 八 年 ( 1075 年 ) ,守 許 當 之 禱 雨 感 應 ,初 賜 均 慶 禪 院 開 山 和 尚 號 ”定 應 大 師 ”。 至 崇 寧 二 年 (1103 年 )守 陳 粹 言 白 衣 菩 薩 木 雕 真 相。紹 聖 三 年( 1096 年 ),於 額 上 連 眉 間 生 白 毫 百 餘,莖 毫 末 , 各 有 舍 利 。 至 四 年 , 面 上 右 邊 及 後 枕 再 生 白 毫 , 有 旨 加 號 “ 定 光 圓 應 ” ,仍 許 遇 聖 節 進 功 德 疏,回 賜 度 牒 一 道。紹 興 三 年( 1133 年 ) ,以 江 西 轉 運 司 奏 虔 州 南 安 岩 定 光 圓 應 大 師 於 虔 之 虔 化 縣 塔 上 放 五 色 毫 光 , 驚 破 劇 賊 李 敦 仁 , 收 復 二 縣 , 乃 賜 “ 普 通 ” 二 字。乾 道 三 年( 1167 年 ),再 以 福 建 轉 運 司 奏 汀 州 祈 禱 列 上 實 跡,

復 加 賜 八 字 , 師 號 為 “ 定 光 圓 應 普 通 慈 濟 大 師 ” 。 嘉 熙 四 年

( 1240 年 ),敕 以 師 像 留 州 治 後 庵,賜 後 庵 額 曰 “ 定 光 ” ,仍 於 封 號 中 易 一 “ 聖 ” 字 云 21

從 鄭 自 嚴 的 八 字 封 號 的 由 來 , 還 可 以 看 出 兩 個 不 容 忽 視 的 歷 史 事 實 : 一 是 去 世 後 的 定 光 佛 , 其 主 要 職 能 是 祈 雨 和 禦 寇 , 除 此 之 外 , “ 他

20 同註 7。

21 元.劉將孫《養吾齋集》卷 28<定光圓應普慈通聖大師事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集部一三八,別集類。關於定光佛的封號,據說河南洛陽白馬寺有一碑文,雕刻宋徽宗祟 寧二年(1103 年)的敕書,其中有“定應大師賜號定光圓應大師;……汀州武平縣南安 岩均慶禪院,今後每遇聖節各許進奉功德……"的字樣,進一步證實《臨汀志》記載的可 信度。然而,民間對於定光古佛的封號,另有說法。<定光大師來岩事跡>:“真宗朝,

御齋召天下名僧。師現身說赴謁。上問何來?對曰:`今早自汀州來。'上異之:`郡守 誰?'曰:`屯田胡咸秩。'齋罷,忽倦臥,上以黃袍加其身。今睡像之塑,昉乎此也。

賜金鐘,重以千計,并命持饌,食往賜汀州守。謝詔歸,有`九重天上恩綸賜,拾得曇花 滿路香'之句。以傘把懸金鐘至汀,饌食尚溫。咸秩驚異,疑是妖,命左右即以鐘覆之,

鑠火三日不熄。發視之,但顙有點汗而笑曰:`近日天時較暑耶?'咸秩愧慚,乃 其事 表謝,且建寺於府署之東。或謂是時并晉封圓應大德徽號。一說御齋乃仁宗悼念李太后,

召僧追見, 僧無朮。師獨以能言不現身,現身不能言。請言,許能言,因咒,果得與言。

仁宗大悅。……(大中)祥符四年(1011 年),賜`均慶護國禪師'"。民間還流傳這樣 的傳說故事:定光佛施行法術,讓李太后現身與宋仁宗見面後,大喜過望,遂給自嚴封號,

連封數次,讓他選擇,自嚴就是默默無語。宋仁宗笑道:“您這個和尚作 不說話?你呀,

真是尊古佛。"鄭自嚴隨即謝恩。據說“定光古佛"之稱由此而來。(上述資料轉引王增 能前揭文)

(13)

如 起 疫 癘 , 解   詛 , 盲 者 視 , 跛 者 履 , 獵 者 悔 過 , 機 械 者 息 心 , 夢 寐   蠁,遷 善 遠 罪,起 死 回 生,無 遠 弗 屆。" 而 且 還 有 保 佑 科 甲 仕 途 的 職 能 , 其 職 能 大 大 超 過 生 前 。 其 中 治 病 的 方 法 最 為 有 趣 , “ 凡 病 而 禱 者 , 奉 紙 香 上 , 良 久 可 得 藥 。 藥 五 色 , 紅 、 黃 者 即 愈 , 褐 者 、 緩 黑 者 不 可 為 。 或 輕 如 爐 灰,或 實 如 粟 粒 22。" 二 是 鄭 自 嚴 的 八 字 封 號 有 六 字 來 自 閩 西 官 員 的 請 封 , 有 兩 字 來 自 江 西 南 部 官 員 的 請 封 , 這 種 情   極 為 少 見 , 說 明 在 兩 宋 時 期 , 定 光 佛 信 仰 主 要 在 福 建 的 西 部 、 江 西 的 南 部 地 區 流 傳 。

六 、 崇 奉 “ 定 光 古 佛 ” 的 寺 廟

宋 代 , 定 光 古 佛 信 仰 影 響 最 大 的 無 疑 是 閩 西 武 平 縣 均 慶 寺 , 所 謂 : 若 其 化 後 , 香 火 之 盛 , 棟 宇 之 崇 , 其 威 光 顯 赫 , 不 可 殫 載 。( 南 安 ) 岩 介 乎 閩 廣 之 間 , 前 五 里 為 梅 州 境 , 幽 篁 曠 野 , 極 目 無 居 人 , 寇 盜 之 所 出 沒 。 然 數 郡 士 女 , 結 白 衣 緣 , 赴 忌 日 會 , 肩 駢 踵 接 , 岩 寺 屹 然 , 道 不 拾 遺 , 無 敢 犯 者 23

其 次 是 江 西 吉 安 的 西 峰 寶 龍 祥 符 寺 。《 養 吾 齋 集 》 卷 十 七 < 西 峰 寶 龍 祥 符 禪 寺 重 修 記 > 記 載 :

廬 陵( 江 西 省 吉 安 一 帶 )城 中 諸 禪 現 大 神 通 道 場 者,西 峰 第 一 。 西 峰 之 盛 , 繇 定 光 古 佛 。 古 佛 之 得 道 , 繇 圜 淨 禪 師 。 圜 淨 則 西 峰 之 第 六 世 也 。 今 法 堂 題 ‘ 古 佛 參 處 ’ 以 此 然 。 郡 士 民 與 四 方 皆 知 事 定 光 , 請 藥 藥 現 , 五 色 異 彩 。 祈 嗣 悉 應 , 禱 雨 陽 雨 陽 若 。 … … 定 光 之 辭 世 也 , 圜 淨 曰 : “ 留 福 德 鎮 山 門 ” 。 以 是 西 岩 雖 盛 於 臨 汀 , 而 靈 異 尤 著 於 廬 陵 與 仰 山 等 方 寺 。 盛 時 , 每 歲 孟 春 六 日 , 人 皆 袨 服 車 徒 , 波 騰 塵 沸 , 十 里 爭 道 , 環 為 園 林 , 游 娛 炫 麗 。 地 主 遨 頭 歌 衢 擊 壤 , 耳 喧 目 奪 , 忽 轉 禪 林 , 喬 木 如 雲,高 堂 法 座,風 幡 肅 然。雖 接 跡 坌 至,入 門 意 消。稽 首 足 尊 , 生 平 何 行 , 未 有 不 俯 仰 自 失 也 。

22 同註 21。

23 同註 22。

(14)

定 光 佛 在 廣 東 的 北 部 也 有 較 大 的 影 響,洪 邁《 夷 堅 志 》記 載 這 樣 的 故 事 : 宋 貺 益 謙 , 少 時 遇 一 僧 人 , 相 約 到 梅 州 見 面 , 紹 興 以 後 , 宋 氏 到 梅 州 當 官 , “ 追 憶 僧 言 , 至 即 訪 之 , 彼 人 云 : ` 未 嘗 有 。 ' 或 曰 : ` 此 邦 崇 事 定 光 佛 , 庵 在 城 外 , 有 籤 告 人 , 極 靈 感 。 ' 欣 然 往 謁 。 再 拜 , 仰 瞻 貌 像 , 乃 一 化 僧 真 身 , 與 昔 溪 上 所 睹 無 少 異 。 自 是 日 往 焚 香 致 敬 。 既 而 因 母 老 故 , 恩 許 自 便 . 作 木 像 僧 真 , 輿 以 歸 。 到 新 安 , 於 宅 旁 建 庵 , 名 曰 ` 慈 報 '24。 "

南 宋 末 元 初 , 由 於 戰 亂 , 一 些 寺 廟 被 破 壞 , 連 武 平 南 安 岩 的 均 慶 寺 也 “ 寺 焚 碑 毀 " 。 有 些 寺 院 在 元 代 初 年 被 重 修 , 如 南 岩 均 慶 寺 於 元 代 初 年 重 修 , 無 論 是 達 官 貴 族 . 還 是 平 民 百 姓 , 均 慷 慨 解 囊 , 捐 資 修 建 , 到 大 德 七 年( 1303 年 )已 是 規 模 宏 偉 的 寺 院 , 當 地 官 員 劉 將 孫 描 寫 道 :「予 客 授 臨 汀 , 大 德 癸 卯 , 有 旨 誦 經 , 環 一 郡 六 邑 , 惟 南 岩 均 慶 禪 寺 定 光 古 佛 道 場 有 新 藏 。 於 是 陪 府 公 蒞 焉 。 貝 葉 新 翻 , 列 函 嚴 整 , 寶 輪 炫 耀 , 棟 宇 高 深 , 龍 蛇 通 靈 , 護 持 顯 赫 。 」 後 來 , 又 得 到 汀 州 、 梅 州 、 循 州 、 惠 州 、 連 州 等 地 善 男 信 女 的 巨 額 捐 資 , 修 建 了 大 雄 寶 殿 、 雨 華 堂 、 山 門 、 五 百 羅 漢 堂 、 雲 會 堂 、 齋 堂 、 塔 等 建 築 , 并 購 買 若 干 寺 田 , 經 過 元 代 的 修 建 , 均 慶 寺 成 為 汀 州 最 大 的 寺 院 25

江 西 廬 陵 西 峰 寶 龍 寺 在 元 代 初 年 也 因 戰 亂 焚 毀 , “ 僅 存 靈 柱 " 。 總 管 周 天 驥 發 大 誓 願 , 用 三 十 年 時 間 募 緣 修 建 , 繇 門 達 堂 , 鼎 新 越 舊 。 宗 風 法 席 , 煒 煒 煌 煌 。 佛 殿 尊 嚴 , 法 堂 重 閣 。 僧 會 宏 宇 , 寶 藏 新 輪 。 古 佛 殿 祠 , 深 靚 環 拱 。 僧 寮 方 丈 , 瀟 灑 不 塵 。 廊 廡 改 敞 , 山 門 增 高 。 補 松 種 樹 , 像 設 金 碧 。 制 器 備 用 , 既 美 既 完 。 施 田 日 增 , 度 徒 歲 廣 。 其 餘 力 者 , 為 太 平 橋 。 厥 自 至 元 丙 子 , 以 及 大 德 丙 午 , 西 峰 新 寺 , 無 處 不 新 , 無 物 不 備 26

七 、 明 清 以 來 的 “ 定 光 古 佛 ” 信 仰

明 清 以 來 , 定 光 古 佛 信 仰 的 影 響 進 一 步 擴 大 , 主 要 表 現 在 以 下 三 方

24 洪邁《夷堅志》第 4 冊<夷堅志補>卷第十四,頁 1679,中華書局出版 1981 年 10 月。

25 同註 21,卷 17,<汀州路南安岩均慶禪寺修造記>。

26 同註 21,卷 17,<西峰寶龍祥符禪寺重修記>。

(15)

面 :

( 一 ) 奉 祀 定 光 佛 的 寺 廟 增 多 , 分 布 也 較 廣

元 代 以 前 , 有 文 獻 記 載 的 奉 祀 定 光 古 佛 的 寺 廟 不 多 , 而 且 主 要 分 布 在 福 建 、 江 西 和 廣 東 三 省 交 界 處 。 明 清 以 後 奉 祀 定 光 古 佛 的 寺 廟 劇 增 , 分 布 也 較 廣 , 黎 愧 曾 < 重 修 梁 野 山 定 光 禪 院 題 辭 > 寫 道 :

佛 氏 之 盛 , 精 藍 紺 宇 遍 海 內 , 而 汀 之 禪 院 獨 稱 定 光 , 定 光 禪 院 於 臨 安 、 於 泉 南 、 於 江 右 、 無 弗 有 , 而 汀 為 最 著 27

武 平 縣 南 安 岩 均 慶 寺 作 為 定 光 古 佛 信 仰 的 祖 廟 , 曾 在 明 萬 歷 年 間 和 清 乾 隆 十 六 年 先 後 兩 次 被 重 修 , 乾 隆 十 六 年 的 重 修 所 需 銀 兩 , 除 了 在 武 平 境 內 募 緣 外 , 還 “ 外 募 十 方 , 遠 及 臺 灣 "28, 一 共 花 了 一 千 多 兩 銀 子 重 修 , 使 之 更 加 富 麗 堂 皇 。 在 武 平 縣 , 還 有 伏 虎 庵 、 禪 果 院 、 定 光 伏 虎 庵 等 奉 祀 定 光 佛 的 寺 廟 29。在 沙 縣 洞 天 岩 建 有 老 佛 庵,庵 旁 岩 石 上 雕 刻 著 定 光 古 佛 的 睡 像 , 俗 稱 “ 靈 岩 睡 像 " , 舊 時 這 裡 香 火 鼎 盛 。 洞 天 岩 還 “ 有 長 耳 佛 像 , 水 旱 禱 著 靈 跡 "30。 建 甌 縣 鐵 獅 山 定 光 岩 , “ 深 邃 奇 絕 , 中 祀 定 光 佛 "31。 順 昌 芹 山 “ 里 人 以 為 定 光 佛 第 二 道 場 "32。 泰 寧 也 有 定 光 佛 的 傳 說 , 曰 :

乾 德 間 駐 錫 於 邑 之 保 安 寺 , 趺 坐 三 月 餘 。 夏 日 偶 游 葉 家 窠 , 見 兒 童 飲 於 溪 , 因 謂 曰 : “ 溪 水 夏 則 不 淨 , 不 宜 飲 。 ” 遂 隨 手 指 地 , 涌 泉 成 井 , 夏 清 冬 濁 。 後 在 汀 州 武 平 之 南 安 岩 示 寂 , 邑 人 塑 其 像 , 稱 曰 南 安 公 33

連 城 縣 白 仙 岩 、 崇 安 縣 大 漿 嶺 以 及 清 流 縣 境 內 都 建 有 寺 廟 奉 祀 定 光 古 佛

34。 明 清 時 期 定 光 古 佛 信 仰 還 傳 入 臺 灣 省 , 至 今 台 北 、 台 中 還 有 若 干 座 專

27 《臨汀匯考》卷 4<山鬼淫祠>。

28 同註 3。

29 詳見<洞天岩志>。

30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卷 3,《筆記小說大觀》第 12 冊,頁 126,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複印。

31 《八閩通志》卷 5<地理>。

32 同上書,卷 10。

33 乾隆《泰寧縣志》卷 9 下<仙釋>。

34 詳見《臨汀匯考》卷 2<山川>,康熙《崇安縣志》卷 1<方域>及<洞天岩志>。

(16)

祀 定 光 古 佛 的 寺 廟 , 最 有 名 的 是 淡 水 鄞 山 寺 。

( 二 ) 與 定 光 古 佛 傳 說 有 關 係 的 “ 勝 跡 " 遍 布 閩 西 、 閩 北 地 區

據 文 獻 記 載 , 定 光 佛 在 世 時 , 足 跡 遍 布 東 南 沿 海 各 省 , 尤 其 在 福 建 留 下 許 多 與 之 有 關 的 “ 勝 跡 " , 如 清 流 縣 灞 涌 岩 , 這 裡 飛 泉 怪 石 , 茂 林 修 竹 , 為 一 方 勝 境 , 相 傳 “ 舊 無 水 , 定 光 佛 至 飛 錫 , 凌 空 七 日 復 返 , 始 有 泉 涌 。 其 夜 , 風 雷 大 作 , 雨 水 滂 沱 , 僧 驚 避 遲 。 明 視 之 , 庵 推 出 谷 口 , 其 下 飛 瀑 數 丈 如 珠 廉 , 至 今 莫 尋 其 源 "35。 連 城 縣 滴 水 岩 , “ 相 傳 定 光 佛 嘗 駐 錫 於 此 "36。 上 杭 縣 東 安 岩 , “ 宋 定 光 佛 常 棲 於 此 岩 "37。 武 平 縣 是 定 光 佛 信 仰 的 中 心 , 有 關 “ 勝 跡 " 尤 多 , 如 禪 果 院 後 有 龍 泉 井 , 常 有 龍 珠 在 井 中 發 光 , 相 傳 為 定 光 佛 所 鑿 。 離 南 安 岩 數 十 里 處 的 綠 水 湖 , 水 色 深 綠 , 相 傳 為 定 光 佛 創 院 時 , 拄 錫 成 湖 , 建 寺 院 的 杉 木 從 湖 中 湧 出 , 定 光 佛 取 其 綠 色 的 湖 水 為 顏 料 畫 樑 柱 38。 南 安 岩 前 有 12 座 山 峰 并 峙 , 相 傳 因 定 光 佛 的 偈 語 “ 一 峰 獅 子 吼 , 十 二 子 相 隨 " 而 得 名 。 黃 公 嶺 上 有 泉 水 名 聖 公 泉 , 相 傳 乃 定 光 佛 杖 擊 泉 湧 , 泉 口 雖 僅 杯 勺 大 小 , 但 千 人 飲 之 不 竭。武 平 縣 還 有 蛟 塘,相 傳 亦 為 定 光 佛 所 鑿 39。武 平 縣 的 許 多 地 名 也 由 來 於 定 光 佛 的 神 話 傳 說 , 如 “ 寄 子 嶺 " 的 傳 說 至 今 仍 為 當 地 百 姓 津 津 樂 道 。 相 傳 寧 化 余 某 , 曾 向 定 光 佛 祈 求 子 嗣 , 不 久 , 妻 子 果 真 懷 孕 , 生 下 一 子 。 余 某 夫 婦 感 恩 不 盡 , 抱 著 兒 子 一 齊 到 南 安 岩 均 慶 寺 叩 謝 , 想 不 到 離 南 安 岩 20 里 處 小 兒 子 突 然 死 去 。 余 某 夫 婦 仍 堅 信 定 光 佛 法 力 無 邊 , 定 能 使 自 己 的 兒 子 死 而 復 生 , 就 把 兒 子 暫 且 安 放 在 荒 嶺 , 一 起 到 南 安 岩 均 慶 寺 進 香 祈 禱 。 拜 畢 , 回 到 荒 嶺 , 死 去 的 兒 子 早 已 復 活 , 正 坐 在 那 裏 吃 饅 頭 呢 , 後 世 人 稱 此 荒 嶺 為 “ 寄 子 嶺 "40

( 三 ) 與 定 光 古 佛 信 仰 有 關 的 某 些 宗 教 活 動 轉 化 為 民 俗

定 光 古 佛 在 閩 西 的 影 響 很 大,被 當 地 百 姓 奉 為 最 靈 驗 的 神 靈,志 稱 :

35 《臨汀匯考》卷 2<山川>。

36 同註 31 卷 9<地理>。

37 《閩書》卷 2<方域>。

38 詳見《洞天岩志》。

39 同上註。

40 詳見《定光大師來岩事跡》。

(17)

汀 人 朔 望 歲 時 持 香 燈 , 詣 院 稽 首 禮 拜 者 , 男 女 常 及 萬 人 41

《 榕 村 語 錄 》 也 說 :

閩 自 五 季 , 崇 尚 佛 教 , 汀 中 古 剎 , 昔 時 創 建 者 甚 多 , 但 迄 今 廟 貌 剝 落 , 俗 中 敬 奉 者 , 只 有 定 光 ( 伏 虎 ) 二 佛 , 其 餘 寺 觀 率 改 為 關 聖 大 帝 廟 矣 。

由 於 定 光 古 佛 的 影 響 很 大 , 有 些 與 之 有 關 的 宗 教 活 動 久 而 久 之 就 轉 化 為 民 俗 。 一 是 “ 搶 佛 子 " 習 俗 , 光 緒 《 長 汀 縣 志 》 載 :

汀 俗 佞 佛 , 民 間 借 祈 報 之 禮 以 間 行 怪 事 , 如 郡 城 正 月 初 七 , 鄞 河 坊 迎 神 於 南 廨 寺 前 , 將 長 竹 二 竿 結 伏 虎 佛 號 牌 於 上 , 嗣 艱 者 分 黨 糾 集 , 候 迎 神 畢 ,   牌 墜 下 , 聽 各 攘 臂 分 搶 , 搶 獲 者 眾 , 用 鼓 樂 果 導 引 歸 家 , 以 慶 舉 子 之 兆 , 間 有 獲 應 者 。 不 記 肇 自 何 年 , 俱 昔 日 好 事 之 徒 為 之 。42

《 閩 雜 記 》 也 有 類 似 的 記 載 :

長 汀 縣 向 有 搶 佛 子 之 俗 。 每 年 正 月 初 七 日 , 定 光 寺 僧 以 長 竹 二 竿 懸 數 十 小 牌 於 杪 , 書 伏 虎 佛 號 , 無 子 者 群 奉 之 而 行 , 自 辰 至 酉,咸 以 長     之,一 墜 地 則 紛 然 奇 取,得 者 用 鼓 樂 迎 歸 供 之 , 以 為 舉 子 之 兆 。 然 亦 有 應 , 有 不 應 , 惟 其 紛 奪 , 或 至 鬥 毆 涉 訟 耳 。43

二 是 “ 請 濕 風 " 、 “ 請 燥 風 " 習 俗 , 汀 州 府 城 東 南 赤 峰 山 有 定 光 佛 寺 , 為 一 郡 最 高 處。寺 中 一 長 幡,久 雨 久 晴 則 豎 寺 前,有 風 自 南 來 幡 腳 飄 北 , 次 日 必 晴 , 俗 謂 之 “ 請 燥 風 " 。 久 晴 求 雨 則 豎 寺 後 , 有 風 自 北 來 幡 腳 飄 南 , 次 日 必 雨 , 俗 謂 之 “ 請 濕 風 "44。 有 時 還 要 抬 出 定 光 古 佛 和 伏 虎 禪 師 的 神 像 巡 繞 田 野 , 祈 求 豐 收 。 楊 登 璐 《 芷 溪 竹 枝 十 九 首 》 之 五 :

首 夏 青 苗 發 水 田 , 定 光 伏 虎 繞 橫 阡 。 醮 壇 米 果 如 山 積 , 奏 鼓 鼕

41 同註 35。

42 光緒《長汀縣志》卷 33<雜識>。

43 《閩雜記》卷 7,<搶佛子>。

44 同上書,卷 1,<燥風濕風>。

(18)

鼕 祝 有 年 。45

八 、 餘 論

隨 著 定 光 古 佛 信 仰 的 進 一 步 擴 大 , 各 種 神 話 傳 說 大 量 流 傳 , 這 些 新 出 來 的 神 話 傳 說 與 宋 代 相 比 , 具 有 三 個 鮮 明 特 點 :

一 是 人 情 味 較 濃 。《 洞 天 岩 志 》 載 , 清 順 治 三 年 ( 1646 年 ), 大 圖 京 率 兵 至 百 步 鋪 , 有 兩 位 僧 侶 晉 見 , 說 : “ 城 即 開 , 幸 勿 傷 民 。 " 言 訖 , 忽 然 消 失 。 第 二 天 , 又 看 見 兩 位 僧 侶 從 臥 龍 山 顛 往 下 灑 水 , 深 感 詫 異 , 召 見 當 地 百 姓 詢 問,并 描 述 兩 位 僧 侶 的 形 狀,百 姓 曰:“ 汀 州 府 有 定 光 、 伏 虎 二 位 古 佛 , 大 王 所 見 或 許 就 是 他 們 顯 靈 。 " 大 圖 京 半 信 半 疑 , 來 到 定 光 佛 寺 一 看 , 所 見 到 的 僧 侶 與 佛 寺 中 的 定 光 、 伏 虎 古 佛 的 塑 像 相 同 , 遂 命 郡 人 重 修 寺 院 46。在 這 裡,定 光 古 佛 不 是 像 宋 代 那 樣 通 過 “ 靈 異 " 來 阻 擋 或 嚇 跑 入 侵 者 , 而 是 見 大 勢 已 去 , 採 取 了 勸 告 清 兵 不 要 屠 殺 無 辜 的 靈 活 措 施 來 保 護 汀 州 百 姓 , 成 為 一 個 “ 識 時 務 " 的 神 靈 , 富 有 人 情 味 。

二 是 與 閩 西 人 文 緊 密 結 合 。 一 方 面 與 何 仙 姑 的 傳 說 相 聯 係 , 據 武 平

《 何 氏 族 譜 》 記 載 , 何 仙 姑 的 父 親 何 大 郎 曾 任 寧 化 知 縣 , 定 居 在 寧 化 石 壁 村,後 唐 天 成 元 年( 926 年 )遷 居 武 平 南 安 岩,後 晉 天 福 二 年( 937 年 ) 生 女 何 仙 姑 。 何 仙 姑 自 幼 喜 清 靜 、 不 飲 酒 、 不 茹 葷 、 隱 遁 在 南 安 岩 中 修 真 , 成 為 神 仙 。 乾 德 二 年 ( 964 年 ), 鄭 自 嚴 游 歷 武 平 , 選 中 南 安 岩 為 寺 院,到 處 募 化 建 造 寺 院。有 人 勸 何 仙 姑 另 找 地 方 修 煉,仙 姑 不 答 應,說 :

“ 我 生 於 此 , 長 於 此 , 靜 修 於 此 , 豈 能 舍 岩 而 他 住 ? " 有 一 天 , 何 仙 姑 出 觀 看 洪 水 , 鄭 自 嚴 乘 機 入 岩 趺 坐 。 仙 姑 回 岩 後 , 發 現 有 大 蟒 猛 虎 盤 伏 在 鄭 自 嚴 周 圍 , 十 分 馴 服 , 就 將 所 見 告 訴 父 親 。 何 大 郎 欽 其 神 異 , 遂 施 岩 為 佛 殿 , 并 捐 獻 地 三 十 三 畝 八 分 , 腴 田 四 千 七 百 秤 , 塘 田 四 十 六 畝 為 寺 院 供 養。鄉 人 在 建 造 佛 殿 供 定 光 佛 居 住 外,還 構 樓 以 祀 仙 姑 47。另 一 方

45 轉引民國《連城縣志》卷 17<禮俗>。

46 詳見《臨汀匯考》卷 4<山鬼淫祠>。

47 轉引自王增能前揭文。關於八仙中的何仙姑的籍貫, 說紛紜,有零陵人說,有歙縣人說,

有武平縣人說。福建自古是巫術盛行的地方,歷代女巫很多,百姓通常稱女巫為“某某仙 姑"。武平縣的何仙姑是否就是八仙中的何仙姑,值得作進一步探討。

(19)

面 與 李 綱 的 傳 說 相 聯 係 , 相 傳 定 光 佛 游 歷 沙 縣 時 , 變 成 一 個 老 和 尚 , 從 溪 南 騰 空 而 渡 , 正 好 被 李 綱 遇 見 , 李 綱 知 道 老 和 尚 非 凡 人 , 就 上 前 叩 問 姓 名、住 址,并 要 拜 他 為 師。定 光 佛 拒 收 他 為 徒 後,李 綱 又 以 前 程 卜 問 。 定 光 佛 寫 一 偈 語 送 他,偈 語 曰:“ 青 著 立,米 去 皮,那 時 節,再 光 輝 。 " 最 初 , 李 綱 不 知 道 偈 語 的 含 義 , 到 了 靖 康 元 年( 1126 年 ), 金 兵 包 圍 開 封 時 , 李 綱 應 詔 入 朝 , 出 任 尚 書 右 丞 , 翌 年 出 任 宰 相 , 偈 語 的 預 言 ( “ 青 著 立 " 三 字 寓 “ 靖 " 字 , “ 米 去 皮 " 三 字 寓 “ 康 " 字 ) 得 以 驗 證 48。《 沙 縣 志 》 卷 四 又 載 , 李 綱 被 貶 謫 於 興 國 寺 時 , 看 見 一 個 老 和 尚 渡 溪 時 , 足 不 履 橋 , 離 地 騰 空 而 行 , 覺 得 詫 異 , 尾 隨 和 尚 到 洞 天 岩 。 老 和 尚 在 岩 石 上 閉 目 養 神 , 李 綱 待 老 和 尚 醒 來 後 , 前 去 與 他 攀 談 , 井 邊 走 邊 談 , 至 溪 橋 才 相 別 。 待 李 綱 回 首 , 發 現 老 和 尚 駕 雲 騰 霧 而 去 , 才 知 道 老 和 尚 是 定 光 佛 的 化 身 。

三 是 宣 揚 善 有 善 報 、 惡 有 惡 報 的 宗 教 觀 。 相 傳 某 地 築 陂 , 因 水 流 湍 急 , 久 而 不 能 合 攏 。 一 天 , 一 位 老 太 婆 給 築 陂 的 兒 女 送 飯 , 正 好 遇 到 變 化 成 乞 丐 的 定 光 佛 向 她 乞 食 。 老 太 婆 將 築 陂 事 及 家 中 困 苦 狀 一 五 一 十 地 告 訴 定 光 佛 , 對 他 的 乞 食 面 有 難 色 。 定 光 佛 拖 著 沉 重 的 步 伐 走 開 了 , 老 太 婆 見 他 餓 成 這 個 樣 子 , 忽 動 惻 隱 之 心 , 將 所 有 的 飯 菜 施 捨 給 定 光 佛 。 定 光 佛 吃 完 後 , 來 到 水 陂 , 叫 眾 人 走 開 , 即 脫 下 草 鞋 , 甩 往   口 , 彈 指 間 水 陂 合 攏 , 且 十 分 牢 固 , 經 久 不 毀 。 鄉 人 德 之 , 立 廟 奉 祀 。 又 傳 定 光 佛 某 日 到 武 平 縣 梁 山 下 的 蘿 斗 坑 一 帶 化 緣 , 某 富 翁 不 但 不 理 睬 他 , 而 且 連 借 鍋 煮 飯 也 不 給 柴 火,定 光 佛 說:“ 我 只 好 用 腿 當 作 柴 火 了。" 說 罷 , 竟 將 雙 腿 伸 入 灶 膛 , 嗶 嗶 啪 啪 燒 了 起 來 。 須 臾 飯 熟 , 餐 畢 , 定 光 佛 揚 長 而 去 。 富 人 發 現 定 光 佛 雙 腿 完 好 , 而 家 中 的 飯 桌 、 板   悉 被 燒 光 , 遂 持 打 狗 棍 追 了 上 來 。 定 光 佛 行 走 如 飛 , 來 到 水 口 , 背 起 一 塊 大 石 頭 放 在 梁 山 頂 , 讓 石 頭 懸 空 而 立 , 危 危 欲 墜 , 使 為 富 不 仁 的 富 翁 擔 心 巨 石 從 山 上 滾 下 來 而 惶 惶 不 可 終 日 , 以 示 懲 罰 49

以 上 關 於 “ 定 光 古 佛 " 的 討 論 , 明 確 地 指 出 中 國 人 信 仰 佛 教 的 另 一 個 面 貌 , 這 是 以 往 研 究 中 國 佛 教 的 學 者 , 所 不 重 視 或 忽 略 的 。 “ 定 光 古 佛 " 這 個 案 例 , 顯 示 佛 教 在 中 國 化 、 區 域 化 的 過 程 神 異 、 俗 民 性 , 起 了

48 詳見《沙縣志》卷 15<祥異>。

49 同註 9。

(20)

重 要 的 推 動 作 用 。

附 記 : 本 文 據 我 與 彭 文 宇 合 著 之 《 福 建 民 間 信 仰 》 中 之 “ 定 光 古 佛 " 部 份 , 增 補 改 寫 而 成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系之一月眉山派的創立者,也是台灣佛教中學林(今臺 北市泰北中學)的創立者。明治 40 年(1907),善慧入

[r]

第六章 探索性研究設計 :

論文寫作指導 釋覺興 佛光山國際學部英文佛學院 佛教史、英文、國文 釋覺培 南華管理學院比較宗教研究所 佛教經典研究、佛門禮儀 釋覺機

第二位是慈惠法師, 1934 年出生,宜蘭人,1965 年出家,同年

1982 年法師受聘晉山佛教會館。聞皈依居士慨 歎:「雖皈依佛門磣神佛不分」。省視當代佛

認識生命 欣賞生命 尊重生命

•接受學生的想法 (不糾正). •引導(不是提問)有目的的合作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