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創造思考與情意教學理論在國中歷史教學課堂上的實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創造思考與情意教學理論在國中歷史教學課堂上的實踐"

Copied!
5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創造思考與情意教學理論在

國中歷史教學課堂上的實踐

—以「埃及古文明」單元

為例

許珮甄

∗∗ 現今國中歷史教學現場,時數嚴重不足,一直不斷的講述 與灌輸知識,是否真能讓學生有效達成學習目標?老師該教什 麼?學生該學什麼?怎麼教?怎麼學?關於這些問題,面臨十 二年國教即將實施的此時,第一線教師們都應該重新思考、審 視一番。 本教案以「埃及古文明」此一小單元做為研究範疇,在傳 統講述法的教學模式外,採取多元的教學方案,提升學生對學 習歷史科的興趣,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歷史知識,最終希望學 生能達成同理關懷、創造思考的情意目標。 筆者示例的教案當中,以 1.5 節課的時間,穿插閱讀與創

此案緣於筆者參加 2011 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地理學系、公領學系共 同主持的「創造思考與情意教學教材教法研究」計畫。感謝陳豐祥教授、陳惠 芬教授、陳登武教授的指導。 ∗∗ 臺北市立金華國民中學教師

(2)

造思考、互動媒體、體驗學習……等多元教學方法,雖然繁瑣, 但是從學生的聆聽與書寫,參與及回饋,輔以量的分析,的確 感受到學生的學習熱情,部分學生更能進一步向老師提問或參 考書籍,因此有了思考力與學習力。這印證一堂課當中,針對 部分教材,進行創思教學,的確能達成情意標的;也證明了即 使在教學時數不足之下,歷史教學現場也並非難以落實情意教 學。 整個教案中間經歷過了兩次的實踐與修正,反思與修正的 過程是筆者認為本篇研究最重要的地方。希冀透過這次教案的 行動研究,能讓第一線的教師們有所參考,並對自己的「教」 與學生的「學」有更多的發想與思考。 關鍵詞:歷史教學、創造思考、情意教學、埃及古文明

(3)

一、研究動機

在知識爆炸的年代,新世代所面臨的資訊焦慮是前所未見的 景況。過去二、三十年世界各國皆著手進行不同程度的教育改革, 積極思考中學教育到底要教什麼,學生到底要學什麼,才能讓未 來的世代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去面對無可預期、變動不拘的社會。 因此,讓學生學習勇於面對未來社會的衝擊,並有效解決所面臨 的問題、創新思考並創造新局,這樣的教育思維成為這一波教育 改革的核心,也是目前教育學者汲汲關切的課題。配合這樣的課 題,「重視學習的過程」、「教導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學生解決 問題的能力」,也逐漸成為教學現場第一線教師的教學革新方向。 日本佐藤學教授指出,東亞國家現在正面臨到共同的教育危 機,東亞過去為了直追歐洲形成「壓縮的現代化」,一方面有效造 成社會流動,另一方面卻導致了過分激烈的考試競爭。1填鴨式的 教育及考試取向教育,成為東亞型教育的基本特色,學生也因此 「從學習中逃走」,不再閱讀,不再享受取得知識的樂趣。學校也 把學生分成一部分的「勝利組」及大多數的「失敗組」,對多數學 子而言,學校成為體驗失敗與挫折的場所,也因此對於學習的欲 望、教師的信賴感急轉直下。2 不可諱言,佐藤學教授提及的情形,的的確確就發生在當今 臺灣的教學現場。從小學至高中的教育體系中,國中端的教學現 場往往都是改革最緩,最難以撼動的一環。身為國中老師的一員, 深感當中有許多的無可奈何。一場教育改革,誠如佐藤學教授所 說,並非是一個老師的改變就可以成功,而是以學校為主,全方

1 佐藤學,《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臺北:天下雜誌,2012),頁 43。 2 佐藤學,《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頁 45-49。

(4)

位的改變,與外部學校、家長、社區、大學教授、教育部門的支 援,才有成功的可能。3但是前幾年的教改,常讓教學現場的老師 們挫折地感受到,教改的失敗總是與老師們的保守畫上等號,誠 是如此簡單的因果嗎?如何協助各級學校建立完整的教育支援體 系,以協同者的角色與前線教師站在同一陣線,共同為學生進行 一場寧靜有力的學習革命,才是更有意義、更具建設性的做法。 2011 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地理系、公領系的教 授群們,提出「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創造思考與情意教學教材教法」 的研究計畫,協助教學現場的教師群,指導相關的教材教法與教 案書寫,並透過教師焦點座談、教學現場的實作,反覆省思與修 正教材教法,與教師共同去實踐一場以國中社會學習領域為範疇 的教學行動研究。參與者皆期待這場行動研究能為現今國中社會 學習領域「教」與「學」的困境,找到一個突破的方法與出口, 而這中間過程,也成了本文書寫的源起。

二、教案的研擬

(一)計畫的中心概念

整個計畫的第一階段重點是以「創造思考與情意教學」為重 心。社會學習領域是一個充滿各種價值觀與價值判斷的學習領 域,當我們探討環境保護、歷史情操、生命哲學、自我發展、人 際相處、國家認同、民主素養、經濟自由、科技影響、道德判斷、 宗教選擇或尊重人權等各種議題的時候,總脫離不了價值觀的判 斷與選擇,而價值觀的形塑,正是認知與情意交互作用的結果。 強調情意目標,並不代表不重視認知與技能,事實上,認知是情

3 佐藤學,《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頁 31。

(5)

意培養的起始,技能與行為實踐則是內化情意的過程。情意是認 知學習的動力,也是技能實踐的結果。4因此這計畫的教學現場教 師群所研擬出的教案,必須具備以下幾個基本精神:

1.

以培養學生某些情意行為為其最終目的;

2.

儘量以社會學習領域第四階段(

7

9

年級)能力指標作為單元 教學目標;

3.

將學習社會學習領域涵括範疇之知識所需的一些基本技能正式 納入教學目標;

4.

特別講究顧及教學目標間的相關性、邏輯性與系統性;

5.

配合學生之間的心智發展。 而教師在進行創造思考與情意教學前,還必須有幾個前提認 知:

1.

學生均具有創新發明的潛能;

2.

以激發學生思考代替以往教 師「代替」學生思考的教學;

3.

學生不再是被迫反覆練習別人知識 的機械,而是能夠自行建構、產生知識的人;

4.

缺乏情感的學習不 是真正的學習。 的確,根據美國緬因州貝瑟市的全國訓練實驗室(

National

Training Labs in Bethel, Maine

)所提出的學習金字塔(

learning

pyramid

)的理論,不同的學習方法會產生不同的學習成效。5當今 國內教師最常使用到的講述法,也就是當中所提到的「聆聽式的 學習」,在數據中,很明顯地,學習效果是最差的。

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卓越師資培育特色議題計畫」之子計畫「國中社會學習領 域創造思考與情意教學教材教法之研究」之計畫內容。 5 蔡文榮,《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臺北:學富文化,2007),頁 3。

(6)

圖一:學習金字塔 不只實驗結果如此,提倡合作學習的強生(D. W. Johnson& R. T. Johson)教授,更指出講述法的五大問題:1.在講述法的教室中, 上課時間越久,學生的注意力就越差 2.講述法只能取悅喜歡聽講 的學生 3.講述法傾向於促進片段知識的低階學習 4.講述法假設所 有學生需要相同的教材,以相同速度學習 5.學生傾向不喜歡講述 法。6 雖然傳統的講述法有其一定的貢獻與歷史地位,但是多元化 的教學設計目的,不在於炫人耳目,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化被動為主動。創造思考與情意教學的理念,主要就是希望利用 多元策略,去改變現今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現場的矛盾與困境。並 盡力在一節課內,去達成歷史教學中的人文關懷與感同身受的情 意標的。

(二)運用

F. E.

威廉斯(

F. E. Williams

)「知情交互

作用教學模式」

6 蔡文榮,《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頁 5。

(7)

至於教學策略的選擇,則參考威廉斯在 1970 年所提出的「知 情交互作用教學模式」。當中的「知」是指「認知」,「情」是指「情 意」。此模式強調教師透過課程內容,運用啟發創造思考的策略, 以增進學生的創造行為。模式共分為三個層面(詳見圖二),第一 層面強調的是現行學校課程中各種不同的學科,亦即教材內容。 第二層面是教師的各種教學策略,亦即教師的行為,包括矛盾法、 歸因法、類比法、辨別法、激發法、變異法、習慣改變法、重組 法、探索法、容忍曖昧法、直觀表達法、發展調適法、創造過程 分析法、情境評鑑法、創造性閱讀技巧、創造性傾聽技巧、創造 性寫作技巧與視像法。並透過這些方法來刺激第三層面—學生 四種認知能力和四種情意態度的發展,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第三層面當中,思考的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精密性這 四項,是關於學生擴散思考發展的心智歷程,屬於認知的能力。 好奇心、冒險心、挑戰心以及想像力,關乎學生的學習態度、欣 賞與價值觀,是屬於情意的領域。 圖二:威廉斯知情交互作用教學模式。 (資料來源:陳英豪、吳鐵雄,《創造思考與情意教學》,高雄: 復文書局,1990,頁 5。)

(8)

在這次行動研究中,教授們鼓勵教師們善加運用威廉斯所提 及的十八種教學策略,其相關定義整理如下: 威廉斯創造思考教學模式的十八種教學方法 創造思考教學策略 定義

1.

矛盾法(

parodoxes

) 發現一般觀念未必完全正確;發現各種自相 對立的陳述或現象。

2.

歸因法(

attributes

) 發現事物的屬性;指出約定俗成的象徵或意 義;發現特質並予以歸類。

3.

類比法(

analogies

) 比較類似的各種情況;發現事物間的相似 處;將某事物與另一事物作適當的比喻。

4.

辨別法(

discrepancies

) 發現知識領域不足的空隙或缺陷;尋覓各種 訊息中遺落的環節;發現知識中未知的部 分。

5.

激發法(

provocative

questions

) 多方面追求各項事物的新意義;引發探索知 識的動機;探索並發現新知或新發明。

6

.變異法(

examples of

change

) 演示事物的動態本質;提供各種選擇、修正 及替代的機會。

7.

習慣改變法(

examples of

habit

) 確定習慣思想的作用;改變功能固著的觀念 及方式,增進對事物的敏感性。

8.

重組法(

organized random

search

) 將一種新的結構重新改組;創立一種新的結 構;在凌亂無序的情況裡發現組織並提出新 的處理方式。

9.

探索的技術(

skills of

search

) 探索前人處理事物的方式(歷史研究法); 確立新事物的地位(描述研究法);建立實 驗的情境,並觀察結果(實驗研究法)。

10.

容忍的曖昧法(

tolerance

for ambiguity

) 提供各種困擾、懸疑或具有挑戰心的情境讓 學生思考;提出各種開放而不一定有固定結 局的情境鼓勵學生擴散思考。

(9)

11.

直觀表達法(

intuitive

expression

) 學習透過感官對於事物的感覺,來表達感情 的技巧;啟發對事物的敏感性。

12.

發展調適法(

adjustment

to development

) 從錯誤或失敗中獲得學習;在工作中積極的 發展而非被動的適應;引導發展多種選擇性 或可能性。

13.

創造者和創造過程分析 法(

study creative people

and process

) 分析傑出而富有創造力人物的特質,以學習 洞察、發明、機密思慮及解決問題的過程。

14.

情境評鑑法(

evaluate

situations

) 根據事物的結果及含意來決定其可能性;檢 查或驗證原先對於事物猜測是否正確。

15.

創造性閱讀技巧 (

creative reading skill

培養運用由閱讀中所獲得知識的心智能 力;學習從閱讀中產生新觀念。

16.

創造性傾聽技巧

creative listening skill

學習從傾聽中產生新觀念的技巧;傾聽由一 事物導致另一事物的訊息。

17.

創造性寫作技巧 (

creative writing skill

學習從寫作來溝通觀念的技巧;學習從寫作 中產生新觀念的技巧。

18.

視像法(

visualization

skill

) 以具體的方式來表達各種觀念;具體說明思 想和表達情感;透過圖解來描述經驗。 (資料來源:陳英豪、吳鐵雄,《創造思考與情意教學》,高雄:復文書 局,

1990

,頁

6-7

。)

(三)教學策略的選擇

然而並非每種策略都適合歷史教學現場的各個單元,因此在 實驗的教案當中,教師是依照單元的特質,選擇幾項教學策略, 試著去激發學生創造思考的能力。筆者選定「埃及古文明」這一 章節,試著將多元的教學策略融入。教案從初寫到最後的完成, 中間經歷過教授指正後,做第一次修正。在上過一個班級之後, 根據學生的反應,教師進行第二次的微調。最後在所有班級上完

(10)

本教案後,教師自行做最後的省思與修改,最後修正版的教案詳 見附件一。 筆者在此單元採用的教學策略共有激發法、視像法、類比法、 歸因法、創造性閱讀的技巧、探索分析法。另外也採用非上述十 八種策略中的體驗學習法來激發第三層面的情意態度,包括了好 奇心與想像力。因視像法多數教學現場老師皆已運用成熟,無須 贅述,茲將教案中所選擇的其他教學策略與配合的教學活動逐一 分析與介紹:

1.

激發法(

provocative questions

):其定義為多方面追求各項事物 的新意義;引發探索知識的動機;探索並發現新知或新發明。 教案在一開始上課的引起動機方面,採用的是激發法。首先 先向學生詢問「看到木乃伊,直覺上會有什麼想法?」學生普遍 會回答:「恐怖」、「噁心」、「神鬼傳奇(電影)」。接下來播放木 乃伊的搞笑動畫,延續學生學習動機。播放後再次詢問短片所要 呈現的想法,並向學生強調,在古埃及的宗教觀當中,木乃伊具 有復活的意象,藉此影片來「引發學生探索知識的動機」。 【動畫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BywRSJk40o

(11)

2.類比法(analogies):類比法的定義是比較類似的各種情況;發 現事物間的相似處;將某事物與另一事物作適當的比喻。 在學習單的活動三當中,採用的就是類比法的運用。教師在 介紹完埃及的眾神的由來與掌管領域之後,請同學根據「狀況劇」 劇情,將埃及眾神的「功能」運用在情況劇當中。

【學習單活動三】

1

2

3

4

5

6

霍魯斯-- 鷹頭神,戰神, 奧塞利斯-- 古代國王,

阿努比斯

(12)

7

8

*如果你是埃及人,你會向哪一位神祈禱才會得到心靈的救贖呢?填填 看: 1.強大的_____,三個月前我最小的兒子因為發燒而死,從那以後,我的妻 子心都碎了。請您幫助她重回快樂的生活吧! 2.喔!英明的_____我的兒子想要成為一名抄寫員,但是他的象形文字糟透 了,老師威脅要把他趕出學校,打罵也沒用,請您幫幫忙吧! 3.喔!充滿力量的____,我的丈夫去世了,我幾乎用盡所有的積蓄把他做 成木乃伊來取悅您,請您幫助他到達神靈世界吧! 4.溫柔可愛的____,我瘋狂地愛上了那位最美麗的女子,請讓他再看我一 眼吧! (資料來源:《恐怖的歷史—神鬼莫測的埃及人》7)答案:5734 3.歸因法(attributes):歸因法的定義是,發現事物的屬性;能指 出約定俗成的象徵或意義;發現特質並予以歸類。 神話是古埃及社會文化概念的總結,也能呈現古埃及人的宗 教意識形態,因此筆者在進行「奧賽利斯」神話的解說時,特別 引導學生去思考古埃及人現實生活中的意識形態或行為,有許多 是從這古老的神話中衍生形成的。茲舉例如下: (1)神話中奧賽利斯復活後,被指派在冥間擔任陰間之神,掌 控生命復活與否的審判大權,形象如同尼羅河週而復始的 泛濫、孕育生命、永恆不死,因此奧賽利斯與尼羅河神兩

7 此活動設計,由臺北市立北安國中歷史教師劉芮老師指導。素材取材自泰瑞.狄 利(Terry Deary)《恐怖的歷史—神鬼莫測的埃及人》(臺北:知書房,2009)。

(13)

者後來被畫上等號,成為古埃及人的信仰中心之一。 (2)強調現實政權的更迭與神話的關係:埃及法老王為古埃及 最高權力中心,對於埃及人如同太陽一般地存在,因此現 實生活中的法老王常被視為太陽神之子。神話中奧賽利斯 之子荷魯斯,在復仇成功後成為法老王,而神話中的奧賽 利斯則是在冥間復活,也因此與荷魯斯的人間執政就無矛 盾情節,充分解釋了古埃及現實政權中父死子替的政權轉 移。 從這些神話的設計,我們可以看「復活」的意識型態。緊接 著延續神話中的復活觀概念,將學生引導至古埃及人預想的死後 世界,帶著同學分析課本「死亡之書」的圖片,以說書的方式介 紹古埃及人從死亡後,靈魂被帶到冥間的整個審判過程。描述完 後,教師再將問題意識帶到「死亡之書的功用是什麼?」、「死亡 之書凸顯古埃及人什麼渴望?」藉由這些問題,強調復活觀對古 埃及人生活的影響甚鉅。

【學習單活動四】

(14)

4.探索的技術(skills of search):探索法可分成(

1

)歷史研究法— 探索前人處理事物的方式(

2

)描述研究法—確立新事物的地 位(

3

)實驗研究法—建立實驗的情境,並觀察結果。 在本教案當中採用的是歷史研究探索法,希望學生利用多媒 體互動教材去探索前人製作木乃伊的流程。在第一次教案審查焦 點會議時,黃綉媛教授建議採用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東方學 院線上博物館的互動軟體

Mummy

。透過電子白板的互動教學, 讓學生進行線上體驗,探索木乃伊的整個製作過程,的確引起學 生相當熱烈的參與及學習熱情。但需注意的是,教師在整個探索 活動進行完後,必須回歸重點,將木乃伊的製作與復活觀念結 合。 【互動軟體網址

http://oi.uchicago.edu/OI/MUS/ED/mummy.html

】 木乃伊製作的操作流程 1.從鼻腔取出腦髓 2.以石刀取出內臟(肺、胃、肝、腸) 3.將臟器置於保護神的瓶器中 4.置入乾燥布包

(15)

5.舖上乾燥粉 6.塗上亞麻油

7.纏上亞麻布 8.置入聖甲蟲、烏加眼等神器

9.戴上面罩,置入人形棺 10.將人形棺置入外棺之中,完成製作 5.創造性閱讀技巧(creative reading skill):培養運用由閱讀中所

獲得知識的心智能力;學習從閱讀中產生新觀念。 本教案也試著藉由文本分析,讓學生從問題的引導,自己產 生符應課文內容的概念與理解。首先教師請學生依序朗讀兩篇短 文,從第一篇蘇美史詩,請學生找出關鍵字:「在這裡,凡進入 者即被剝奪了光明;在這裡,灰塵是菜餚、泥土是食物;在這裡, 人們不見光亮,只有黑暗。」緊接著詢問學生對於西亞死後世界

(16)

的感受。 接下來請學生從第二篇埃及的死亡知書中找出關鍵字:「他 將成為王公貴人之友伴,他將得從大神之祭壇上分享麵包,及一 大塊肉。」並詢問學生對這死後世界的感受,並比較出兩篇文章 的差異。 【學習單活動五】 第三個問題是希望學生從「悲觀」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從西 亞人文發展或地理環境,試著去給予這樣的悲觀一個合理的解 釋。教師也可以藉此模式,再請學生自由發表古埃及的「樂觀」 態度,可能和哪些人地因素息息相關。

新王國時期死亡之書:

得聞此卷內容者將會有福,他的子孫亦將得福。他將成為王公貴人之友伴,他將得從大神之祭壇 上分享麵包,及一大塊肉。他將不被阻擋在西方之門外。他將會晉見上下埃及之王,他將成為奧 塞利斯的追隨者。 問題一:從新王國時期的死亡之書內容判斷,可知古埃及人的死後世界是? □永恆幸福的樂園 □令人畏懼的煉獄 □一再重複的輪迴 請將根據的字句用藍筆圈起來。 問題二:相較埃及,西亞宗教觀較為□樂觀□悲觀,請將根據的字句用藍筆圈起來。 問題三:西亞宗教如此的發展,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 □外族不斷入侵 □政權更迭頻繁 □氾濫不定時

蘇美人《吉爾迦美什史詩》〈伊西塔遊地府〉

來到一個有進無出的居地;來到一個有去無回的道路 在這裡,凡進入者即被剝奪了光明;在這裡,灰塵是菜餚、泥土是食物 在這裡,人們不見光亮,只有黑暗;在這裡,人們像烏雀,以羽毛為衣裳 在這裡,塵土布滿了塵與窗。

(17)

6.其他:體驗學習法。 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後,多元評量在非學科方面已執行多年, 而學科的評量往往停留在認知的紙筆評量。但是情意與技能目標 的考評,需依賴多元評量,較能看出學生學習成果。歷史科並非 沒有多元評量的考評方式,例如辯論會、書寫短篇歷史新聞、歷 史劇本、表演歷史劇、漫畫歷史……等,但多元評量的缺點是延 宕耗時,以及多數人對教師評量規準的質疑。因此當教師在考量 教學活動時,往往先將這些活動剔除。筆者百般思量如何在此單 元確切落實多元評量,來達到情意教學的目標,因此聯想到與「藝 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跨界結合,進行埃及象形文字的「復活、再 現」。希望學生透過古埃及文字與英文的對照表,書寫出自己的 英文拼音,再將英文拼音利用藝文領域課程中陰刻、陽刻概念的 實作,刻寫在橡皮上,並將成果加以彩印。如此的課程設計是期 望透過這樣的操作,讓學生體現在保存古文物之餘,現代人可以 賦予古文物新生命的「文創思維」。並舉例埃及人如何利用古文 字,創造他們的文創產業與觀光資源。緊接著請學生反思臺灣正 體字、書法保存的重要性,並舉例這幾年推動的漢字文化節、書 法裝置藝術等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給予古文物新生命。 在執行層面方面,最理想的狀態是和校內藝文領域老師共同 備課,讓藝文領域老師在講解雕刻理論時,能同時進行此項學習 活動,比較不會造成九年級學生太大的作業負擔。如果校內藝文 領域老師不能共同備課,筆者的想法是,可將其當作學期加分作 業,有完成的給予學習態度的加分,以減輕老師與學生的負擔。

(18)

【學習單活動六】

三、教學現場的執行流程與教師的反思

(一)教案的修正

在此計畫當中,希望教學的設計都能緊扣核心概念、前後呼 應,才能讓學生在一堂課之中,透過多元的情意教學,深化對核 心概念的理解與情意的激發。筆者在第一次書寫的教案初稿中, 較偏向以課文章節的順序去操作教學流程,導致教學重點蜻蜓點 水。經過焦點會談與教授指導之後,筆者再針對教案與教學活動 進行修正。

(19)

(二)教學現場的執行與反思

1.教學前的準備 筆者在進行教學前,在教室內布置學習區,提供學生自動翻 閱與摸索,主要的素材為書籍、紀念品與圖片。期待學生再上課 前、下課後可以主動學習與提問。相關的教具與素材的照片如下: 創意思考與情意教學教材教法工作坊-焦點座談紀錄與省思 時間:101 年 8/27,9:00~13:00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誠大樓會議室 與會人員:師大歷史系陳登武系主任、陳豐祥教授、 臺大楊肅獻教授、林慈淑教授、黃綉媛教授、吳翎君教授 教授們的建議: 一、林慈淑教授意見: (1)引起動機應該更加有亮點 (2)應設計成一節課,選擇一小段教材,找出重要理念來貫穿整 個教學活動,以免造成重點太多,學生分散式的學習後沒有 整體的概念。例如:以「復活」概念作為「埃及的宗教」這 個章節的教學重心,教學活動必須與中心概念前後呼應。 二、黃綉媛教授: (1)應將數位典藏的內容確切融入教學資源。(感謝黃老師提供外 國互動網站融入本教案教學設計) (2)活動二:金字塔之謎活動中的說法三-外星人建造的。這個 說法太無邊際,無法給與孩子更深入的歷史思考,建議增加 一個問題:爲什麼會有外星人這種說法的出現,引導孩子去 思考金字塔的不可思議之處 (3)活動六:應減省,可構思「上古文明人類的靈魂往哪去」。 三、吳翎君教授意見 (1)活動三與活動七活動十分有趣,尤其是刻埃及文字印章活動, 與美術科結合,更能體現動手做的樂趣。 四、教師自身的反思:可增加學生自評的設計,做出量化統計

(20)

大型教具書:MUMMY 郵票式紀念品

(21)

2.課堂教學的執行與省思 在教學現場執行過後,筆者亦針對教學現場的問題加以反 思。首先,此份教案內容與活動,在各班的操作上無法在預計的 一堂課內結束。估計整個教案的完成大約需要 70 分鐘(1.5 節課) 左右。因為筆者執教的學校九年級歷史課,整體規劃是每週兩節, 還不致於影響進度。但若是一週僅一節歷史課的狀況下,教案的 學習活動就必須刪減,才不至於影響課務。至於如何刪減,端看 教師要將重點放在哪個概念。重心若是只放在「復活觀」,活動「眾 神.愛保庇」便可刪減,將埃及的神祇著重在尼羅河神與太陽神 即可,另外活動「再現.古文明」也可以簡省,少了說明與書寫 時間,大致上可以將課程掌控在一堂課的時間中結束。 其次,教師在各班授課時間掌控不佳,隨著班級整體上課氣 氛的差異、電子白板教室預約不到的突發情況,造成有些班級無 法進行互動軟體的操作,不過此時教師改由自己親自操作的方式 來隨機應變。 雖然筆者在時間流程的掌控上尚有改進空間,但是此計畫的 重點在引發學生創造思考與情意關懷。現場執教的過程中,教師 的確觀察到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動機有顯著的提升,參與課堂 活動與發言的情形頗佳,師生互動關係也相當熱絡,學生甚至私 下表明十分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從這些反應來看,亦不失為一 場有所成效的教學行動研究 下方為筆者在教案執行後,針對教師執行層面所提出的具體 細項省思單。

(22)

四、教學現場的學生回饋與教師的反思、建議

除了教學現場,教師的自評與感受外,學生的回饋再搭配「質 的訪談」與「量化統計」,亦是判斷本情意教學教案是否達成教學 目標的證據之一,茲分析如下。

(一)質的分析

以下針對學習單當中,本教案核心主題「宗教」相關的活動 三至活動六,呈現教學現場的照片與學習單書寫情形。 創意思考與情意教學教材教法研究工作坊-教案施行的紀錄與省思 時間:9 月底 地點:臺北 與會人員:自己與黑夜 學生的反應與回饋 一、學習單的活動六圖片太過模糊 二、部分班級沒有使用互動電子白板十分可惜 教師的反思 1. 需再加強引起動機 2. 整課時間掌控不佳,多上了 0.5 節課 3. 學習單活動五可以再明確地讓學生感受到埃及的樂觀並與西亞的悲 觀做出比較,可以再深化些。 4. 學習單活動六需置換圖片,不夠清楚 5. 自評最後需加註可複選,否則票數大多集中在某個活動,忽略其他教 學活動的意義 6. 約九成的學生上課是專注的 7. 約二成五的學生對本單元的興趣感到普通,部分同學提到因為本身就 很有興趣了,所以上完本單元並沒有提升他的興趣程度。 8. 約兩成的學生不願意再看額外的書籍,或許部分與課業壓力或閱讀習 慣有關。 9. 約兩成的學生對於埃及宗教觀仍有疑惑,可再用紙筆測驗加強 10. 除了刻寫埃及文字,還有什麼活動可以讓埃及古文明與學生生活經驗 結合,引起共鳴?

(23)

1.活動三:眾神愛保庇 (1)上課實況 *學生正在學習太陽神與尼羅河神的形象與定義 (2)學生學習單呈現 *學生將講義美化 (3)學生的疑義或回饋 學生表示情境模擬題的第一題感到有疑問,題目如下: 強大的_____,三個月前我最小的兒子因為發燒而死,從那以後,我的妻 子心都碎了。請您幫助她重回快樂的生活吧 ! 學生不懂為何答案是女性與兒童的保護神「伊希斯」,而不是愛神「哈索 爾」,因為愛神掌管快樂,重回快樂應該尋求愛神的協助。 (4)教師的分析與建議 分析學生在閱讀時,會將情境的重點放在快樂,但實際上,此情境除了快 樂之外,還特意強調是失去兒子的婦人,故婦女與兒童的保護神是較佳的 選項。

(24)

2.活動四:走過死亡 (

1

)上課實況 *教師解說宗教生死觀 (

2

)學生學習單的呈現 (

3

)教師的分析與建議 ①學生透過之前眾神形象的解說,對古埃及神祇有初步概念,因此大多都 能回答出正確的答案,有疑義的部分較少。 ②學生對

Ammut

最為好奇,教師可補充其形象是由哪三種動物組成。

(25)

3.活動五:悲喜之間 (1)上課實況 (2)學生學習單的呈現 (3)學生的疑義或回饋 原本設計的題目較為簡略,大多數的學生都可以回答出古埃及是樂觀的, 但是對於死後世界究竟是「永恆幸福的樂園」還是「虛無飄渺的空靈」,部 分學生反應會產生混淆。

(26)

(4)教師的分析與建議 最初的活動設計,教師自評無法讓學生深刻體認埃及的死後世界,因此在 教案執行完畢後,針對這部分進行學習單活動的修正,期待學生能更深入 思考。但因為在【活動二金字塔之謎】的部分已經設計了簡答式的問題, 為了避免教師批改的困難度,此部分採用選擇題型,減輕教師負擔。 原始的活動設計 中王國時期棺木文: 我認識雷(太陽神)的蘆葦地(field of Rushes,即死後樂園),它的 圍牆是金屬的,其中的大麥有四呎高,麥穗有一呎長,麥桿有三呎 長。那兒的燕麥有七呎高,它的麥穗有二呎長,麥桿有五呎長。九 呎高的居民和東方的靈魂一同收割。 新王國時期死亡之書: 得聞此卷內容者將會有福,他的子孫亦將得福。他將成為王公貴人 之友伴,他將得從大神之祭壇上分享麵包,及一大塊肉。他將不被 阻擋在西方之門外。他將會晉見上下埃及之王,他將成為奧塞利斯 的追隨者。 問題一:中王國時期的死後世界,描繪著農作物的豐饒、死者一同 收割的景象。請問這代表什麼樣的意念? □永恆幸福的樂園 □令人畏懼的煉獄 □虛無縹緲的空靈 問題二:新王國時期的死後世界,描繪死者得以從祭壇上分享麵包 與一大塊肉,也不會被阻擋於西方之門外,可知埃及人面對生死的 態度? □較為樂觀 □較為悲觀 □無喜無悲 修正後的活動設計 蘇美人《吉爾迦美什史詩》〈伊西塔遊地府〉 來到一個有進無出的居地;來到一個有去無回的道路 在這裡,凡進入者即被剝奪了光明;在這裡,灰塵是菜餚、泥土是 食物

(27)

在這裡,人們不見光亮,只有黑暗;在這裡,人們像烏雀,以羽毛 為衣裳 在這裡,塵土布滿了塵與窗。 新王國時期死亡之書: 得聞此卷內容者將會有福,他的子孫亦將得福。他將成為王公貴人 之友伴,他將得從大神之祭壇上分享麵包,及一大塊肉。他將不被 阻擋在西方之門外。他將會晉見上下埃及之王,他將成為奧塞利斯 的追隨者。 問題一:從新王國時期的死亡之書內容判斷,可知古埃及人的死後 世界是?請將根據的字句用藍筆圈選出來。 □永恆幸福的樂園 □令人畏懼的煉獄 □一再重覆的輪迴 問題二:相較埃及,西亞宗教觀較為□樂觀□悲觀。請將根據的字 句用藍筆圈選出來。 問題三:西亞宗教如此的發展,可能和哪些人地因素有關? □外族不斷入侵 □政權更迭頻繁 □氾濫不定時 修正的理念 修正後的活動,將埃及中王國的棺木文改成西亞地區蘇美人的史詩,是希 望讓學生能明顯分析文本中兩個不同區域對死後世界的看法迥異。例如「灰 塵是菜餚、泥土是食物」對照到「大神祭壇上分享麵包」,從這線索去推斷 「悲觀」與「樂觀」氛圍的差別,並推斷埃及的死後世界是「幸福樂園」。 問題三則是希望引導學生從西亞政治、地理環境的不確定性,去解釋民族 悲觀意識的形成。希望學生能了解環境與人的思維、行動具有一定的影響 力。

(28)

4.活動六:再現古文明 (1)上課實況

(29)

(3)教師的分析與建議 學生在實際操作時,是專注且保持高度興趣,都對自己的埃及姓名十分好 奇,象形文字的作品風格迥異,有寫實風、有可愛風,作品相當令人驚艷。 但是進一步鼓勵同學用橡皮印章刻印時,同學大多都有興趣,但行動力不 足。建議最好和藝文領域共同備課教學,讓孩子可以在藝能課中完成作品, 不會造成九年級課業額外負擔,亦可由專業的美術老師教導刻印的基本原 理。

(30)

5.互動學習:木乃伊製作模擬 (1)上課實況

(31)
(32)

*未操作的學生下課主動至講臺進行操作 (3)教師的分析 互動式的學習,讓學生不只是被動的聆聽者,透過體驗與操作,更能深化、 加強其學習意願。從學生自評表的量化結果也能相互印證。因此教師欲加 強學生學習意願,或重視情意教學時,互動式的學習模式是效果頗佳的教 學策略。

(二)量的分析

為了能更清楚學生自身的想法與學習感受,教師特意在學習 單最後設計簡單的自我評量表,讓學生自我評估自己的學習成 效。而老師也可透過量化的數據來驗證自己的教學成果。自評表 的主要問題如下: ◢自評: 1.學完本單元,我對於埃及歷史 □更有興趣 □普通 □沒有興趣 2.學完本單元,是否會想進一步看相關埃及的書籍 □會 □部會 3.學完本單元,我對於埃及的宗教生死觀與死後世界 □更能體認 □仍有疑惑 □無法理解 4.學完本單元,我最喜歡哪個活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木乃伊製作 筆者執教的九年級班級有七個班,學生人數每班約 35 人,共 回收 245 份問卷,此七個班級皆為常態分班的班級,並非美術班 或體育班。以下針對每一題的自評做量化的分析。 第一個問題的主要問題意識在於,學習完本單元學生是否對 埃及的歷史更有興趣?是否有引起學生更想學習的動機?其量化 的結果如下:

(33)

回饋項目 人數 收回問卷份數 比例% 一、學完本單元,我對於埃及的歷史 更有興趣 147 60.0% 普通 68 27.0% 沒興趣 10 4.1% 未作答 20 245 8.2% 有約六成的同學覺得這樣的教學模式,讓他們對課程更有興 趣,但是筆者對於近三成屬於「普通」的現象感到疑惑,於是找 了學生進行抽樣的「質」的問答,學生的回答大多是因為「原本 就對埃及有興趣」、「對古埃及文明的書接觸頗多,很多都已經知 道了」。 從這數據可以知道約有三成的同學在學習本單元前,已對埃 及文明有興趣且會主動去接觸,這其實是一個好的現象。六成的 同學因為教師的指引而感到更有興趣。這數據除了對教師是一種 鼓舞之外,亦顯示本教案情意教學的層面,的確有盡力達成計畫 的既定目標。 但是筆者希望透過教學活動,不只是學生課堂上積極的參 與,更希望學生能主動學習與探索知識,產生遷移學習的結果, 培養帶得走的能力。所以想觀察、了解學生進一步探索知識的意 願。因此設計了問題二,其結果如下: 二、學完本單元,是否會想進一步看相關埃及的書籍 會 164 66.9% 不會 58 23.7% 未做答 23 245 9.4%

(34)

約有六成七的學生會想進一步看相關書籍,雖然想法與行動 會有落差,但是至少這個教學方案讓學生燃起了對知識的渴求與 追根究底的精神。不過針對兩成三的孩子不願意進一步探索,筆 者仍舊做了「質」的問答,學生表示「功課太繁重」、「要補習」、 「不喜歡歷史」。答案明確顯示,中學生的課業繁重,會影響學生 學習的意願。佐藤學教授提出東亞型教育的國家,因為考試的壓 力與填鴨式的教學,學生都有「從學習中逃走」的普遍現象。教 育的大環境如此,凸顯教師在教學現場上,擔任燃起學生熱情的 「引導者」,更甚於僅是知識的「傳遞者」。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 許多的知識、甚至教師也不知道的新知,都可以透過網路搜尋求 得答案。歷史教師以往「博學強記」的形象,將逐漸被取代。在 資訊發達的環境下,歷史教師不可被替代的是什麼?這是值得所 有歷史老師深思的問題。教導孩子學習判讀資料的正確性、如何 對事物進行多元解釋,以及引發學習的熱情……這些都是歷史老 師不可被取代的價值。因此從知識的傳授,走向情意教學、重理 解過程的教學模式,的確是當前中學歷史老師可以努力的方向。 除了情意目標的探討之外,筆者在自評中也顧及教師在認知 層面是否有達成目標。因此特意針對學生對古埃及的「宗教生死 觀」與「死後世界」理解的認知情形做了問答。不過這個問答僅 止於學生的對學習的自我認知,並非客觀的考試評量,約有六成 五的學生認為自己更了解與有所體認,約有兩成的學生還有疑 惑。針對這部分的統計,筆者認為對有疑惑的學生的補救辦法, 便是利用課後閱讀或紙筆評量,即可加深印象。

(35)

三、學完本單元,我對於埃及的宗教生死觀與死後世界 更能體認 161 65.7% 仍有疑問 53 21.6% 無法理解 6 2.4% 未做答 25 245 10.2% 第四個問題則是針對教學內容,詢問孩子最喜歡的課程活 動。但因為筆者的思慮不周,未加上「可複選」的說明,導致學 生在選擇時皆指向某一特定、有趣的活動,導致未再去思考其他 活動的意義,這一面倒的「誘答性」,讓教師在解讀其他活動施行 效果時,產生了些許的困擾。因此建議未來在設計相關問卷或自 評表時,增加「可複選」的說明會比較客觀。 另外需注意的是,學習單活動一與活動二是屬於大單元中「政 治」的範疇,故不在本單元內容(宗教)的討論範圍。因為筆者 在設計學習單,時需顧及整個單元的完整性,所以將整課內容皆 編排在一起。因此在做數據判讀時,忽略活動一與活動二的結果。 四、學完本單元,我最喜歡哪個活動(可複選) 活動一 17 6.9% 活動二 27 11.0% 活動三 57 23.3% 活動四 37 15.1% 活動五 20 8.2% 活動六 46 18.8% 木乃伊製 123 50.2% 未做答 26 245 10.6% 最受到學生青睞的活動依序是:1.「互動教學:木乃伊製作」、 2.「活動三眾神愛保庇」、3.「活動六再現古文明」。比照這三個活

(36)

動的執行紀錄與實際情況來看,的確是課堂上較有互動與反應的 時刻。有五成以上的學生對「木乃伊的製作」是最有興趣的,從 這數據可以證明學習金字塔的理論,動手操作的學習成效的確是 高過其他教學模式。另外,情境融入的角色模擬方式也是頗受歡 迎,可見得學生在學習時需要多元教學方式的引導,才能夠讓他 對知識的理解更加地完整、深入,甚而內化。至於另一個體驗操 作的活動「再現.古文明」,則是筆者認為較可惜的部分,因為時 間緊迫,未能在開學前就和藝能領域老師共同備課,導致操作活 動未能在藝能課課堂上實踐,僅能當作學期加分作業。因此真正 能完成雕刻實作的學生只有少數,大部分同學只限於完成學習單 上「英文-埃及」名字的對照書寫任務,未能進一步實作,實屬 可惜。

(三)建議

整體而言,透過這次教案的執行,筆者針對困難處有以下幾 點建議: 1.時數問題:若九年級有歷史課兩節的學校,此教案確實可行,但 若是僅只一節的學校,建議老師刪減部分教學策略與活動,避免 進度的落後。 2.資訊設備:若沒有互動式的電子白板,讓學生上台操作也是一種 變通辦法,亦可達成互動目的。 3.作業份量:學習單只要設定一題創造思考的開放式題目,否則會 徒然增加老師的批改困擾。每 1~2 個單元設計一題高層次理解 的題目,六個學期下來,相信必能增進學生的思辨能力。

(37)

六、結語

十二年國教推行在即,十二國教的說帖當中十分強調學生的 「六力」,包括創造力、思考力、品格力、學習力、閱讀力、移動 力。8社會學習領域其實是最能夠培育學生思考與人文關懷(品格) 的重要科目。然而過往競爭激烈的考試制度下,往往導致社會學 習領域情意方面的思考訓練在課程中被直接忽略。原因不外乎是 時數不足、課程進度太趕、家長要求成績……在種種不利的大環 境下,第一線現場教師自然拒絕耗時費工的多元課程設計,只求 以成績,來維繫社會學習領域的教育地位。惡性循環下,自然也 讓部分人士認為社會學習領域不過就是門考試學科,拿掉考試之 後,是一門「無用」的科目,可嘆的是,主張歷史無用論的人, 還不乏教育界的同儕老師。 在實用主義至上的社會潮流下,隱而難見的品格道德、關懷 同理,如何培育與養成,實是不能忽略的一環。在社會力倡品格 教育的今天,或許是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現場轉圜與改變的最佳時 機,也是向眾人凸顯社會學科是人格養成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或許在大環境的限制下,教師們難以突破現有困境去進行一整學 期的創思與情意教學,但是願意踏出第一步是相當重要的。其實 教師們無須過度緊張,也無須全盤改變教學作風,只要在一節課 當中,有一個經過縝密規劃的思考提問,引導學生高層次的理解 思考,或在一節課當中讓學生進行體驗學習,又或者以學習共同

8 品格力指核心品格的內化與實踐體現。學習力指思考、探就、解決問題、統整、 創造的能力。閱讀力指大量閱讀的習慣與能力,了解使用與反映文字的內容,以 助達成個人的目標,發展個人的知識潛能以及社會參與。思考力指能反思、提問、 高層次思考、批判思考。創造力指聚流暢性、變通性、原創性、精進性的水平∕ 擴散思考。移動力指資訊處理能力、外語能力、合作與公共參與能力。

(38)

體建立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一個學期進行一次創思與情意的教 學模式,漸漸的,我們可以看到臺下學生眼中的學習熱情,而這 「微光」將會改變課堂的學習風景,激發教師更高的教學熱忱, 成為我們再一次去反思、修正課程設計的動力。猶豫、觀望不能 解決我們所面臨的教育問題,實踐、修正才能有所翻轉,與所有 第一線教師共勉之。

(39)

附錄

創意思考與情意教學歷史科單元教學教案 單元 名稱 埃及古文明 班級 九年級 人數 35-40 教材 來源 翰林版國中三上第二篇第 1 課第 2 單元 埃及的宗教信仰與文化成就 指導教師 時間 45 分鐘 1 節課 教材 研究 1.埃及的宗教信仰 2.埃及的學術與文化發展 學生 條件 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過國小三至六年級社會科學習領域教材; 學生已經學習過國中社會科學習領域教材第一至四冊; 學生已經學習過國中社會科學習領域教材第五冊第二篇第 1 章第 1 單 元。 教學 方法 講述法、問答法、讀圖法、視像法、歸因法、類比法、容忍曖昧法、 激發法……。 教學 資源 1.國中社會第五冊(2011),臺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 86-87 2.《法老的國度》,蒲慕州,臺北:麥田出版社,2001。 3.《人類早期文明的木乃伊》,朱威烈編著,臺北:淑馨出版社,1991。 4.歷史文化學習網 http://culture.edu.tw/index/index_c.php

5.

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東方學院博物館

http://oi.uchicago.edu/OI/MUS/ED/mummy.html

6.

〈知識天地:古代埃及的死後世界〉,中央研究院週報,第

1168

期。 能力 指標 1-3-4 了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2-4-3 認識世界歷史(如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 等)的發展過程。 2-4-5 比較人們因時代、處境、角色的不同,所做的歷史解釋的多元。 2-4-6 了解並描述歷史演變的多重因果關係 3-4-8 了解並尊重不同國家族群的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禮儀 9-1-2 察覺並尊重不同文化間的歧異性

(40)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教 學 目 標 一、認知方面 1.認識埃及的宗教信仰與神祇。 2.了解埃及人的生死觀與死後世 界 3.了解埃及的學術文化成就與宗 教、地理環境的關聯 1-1 能初步認識埃及宗教中的各種神祇 及形象 1-2 能指出埃及宗教裡最重要的兩個神 祇 1-3 能明白太陽神與尼羅河神的形成與 地理環境的關聯,並進一步了解埃 及宗教信仰與政權的連結。(引入太 陽神與法老、金字塔的關聯。) 2-1 能理解埃及人的復活觀與奧塞利斯 神話的關聯 2-2 能理解木乃伊製作的大致流程 2-3 能理解製作過程中,臟器的處理方 式、聖甲蟲的功用,以及死亡之書 所描繪的死後世界。 2-4 能理解埃及人的死後世界的審判的 過程,如何與復活觀的結合 3-1 能知道埃及在曆法、測量學、幾何 學的高度發展與成就 3-2 能清楚埃及的學術成就與宗教觀、 尼羅河氾濫的關係 3-3 能明白埃及的象形文字為圖像與表 音符號所構成 3-5 能明白埃及象形文的傳播與影響 3-6 能明白埃及文字的消失與政權更替 的關聯 3-7 能指出埃及象形文字與中國甲骨文 的不同與時間先後

(41)

二、技能方面 4.能配合象形文字與英文字母對 照表,拼出自己的「埃及文- 英文」對照姓名 三、情意方面 5.能感受古埃及樂觀的復活宗教 觀 6.能從連結過往所學,解釋西 亞、埃及生死觀的不同之處 7.能從埃及文字的流逝,觀照臺 灣正體字的保存 4-1 利用對照表請同學畫出自己的英文 名字 4-2 利用橡皮擦刻印出軟印章(可配合美 術課) 5-1 能從死後世界的審判過程與墓葬安 排,了解埃及人對生命的樂觀 6-1 能比較西亞與埃及人生死觀的不 同。 6-2 能分析造成這種不同的可能原因 7-1 了解埃及文字的流逝的原因,比對 臺灣正體字的發展,可提出保存臺 灣正體字的具體辦法 節 次 月 日 教學重點 時 間 分 配 1 9 9 古埃及的宗教與文化成就

(42)

教學 目標 教學活動 教具 時 間 評 鑑 備註 1-1 1-2 1-3 一、準備活動: (一)課前準備 教師 1.熟讀並分析教材內容。 2.蒐集與教材相關的資料。 3.製作 PPT 檔案、準備實物教具(埃及紙草、 埃及文字印章組、相關書籍……) 4.製作課後評量單。 學生 1.預習課本埃及古文明的政治。 2.回家已完成學習單活動一、二 (二)引起動機 二、教學活動: (一)太陽神與奧塞利斯 1.教師用 PPT 介紹埃及的宗教,屬多神信仰。 【活動三:眾神.愛保庇】初步讓學生 能理解埃及種神中每個神祇掌管的領 域與任務。 2.埃及神祇中最重要的是太陽神雷及尼羅河 神奧塞利斯。詢問同學太陽神屬於什麼樣 的崇拜?帶入自然神的泛靈信仰,並說明 氣候環境對埃及宗教觀的影響。 【延伸問題】法老王與太陽神的關係, 想想看,哪些族群還有太陽神崇拜? 【說故事時間】神話奧塞利斯。故事結 PPT 教具 學習 單 3 2 2 1 5 激發 法 視像 法 類比 法 類比 法 影片:爆笑動畫-木乃伊 問題:探討木乃伊為何會有「復活」的現 代意象?

(43)

2-1

2-2

6-1

6-2

束後強調神話代表的社會意識: (

1

)說明埃及王權的更迭 (

2

)因為這樣的復活情節,奧塞利斯又 與尼羅河結合,象徵循環不息的再 生力量。 (二)死亡之書與復活觀

1.

配合

2-1-10

死後審判圖,介紹埃及人的死 亡之書的功用與內容,以及埃及的死後審 判與復活的過程。 【活動四:走過.死亡】圖解死亡之書, 帶學生認識死亡之書中所出現的神祇。 最後詢問:死亡之書描繪埃及人什麼樣 的生死觀?

2.

以動畫介紹木乃伊的製作流程 【互動遊戲】

Mummy

。請同學上台體驗, 遊戲完成後回到

PPT

重新複習一次,並 強調木乃伊的製作乃是為來生的復活作 準備。 【活動五:悲喜之間】以此活動作為宗 教觀念的總結。引導學生辨別蘇美人與 埃及人生死觀的不同。

PPT

學習 單 電腦 電子 白板 學習 單

5

2

7

5

歸因 法 歸因 法 探索 研究 法 創造 的閱 讀技 巧 埃及新王國時期〈死亡之書〉: 得聞此卷內容者將會有福,他的子孫亦 將得福。他將成為王公貴人之友伴,他將 得從大神之祭壇上分享麵包,及一大塊 肉。他將不被阻擋在西方之門外。他將會 晉見上下埃及之王,他將成為奧塞利斯的 追隨者。

(44)

問題一:從新王國時期的死亡之書內容判 斷,可知古埃及人的死後世界是? □永恆幸福的樂園 □令人畏懼的 煉獄 □一再重覆的輪迴。 請將根據的字句用藍筆圈選出來。 問題二:相較埃及,西亞宗教觀較為□樂觀 □悲觀。 請將根據的字句用藍筆圈選出來。 問題三:西亞宗教如此的發展,可能和哪些 因素有關? □外族不斷入侵□政權更迭頻繁 □氾濫不定時 (三)埃及的文化成就與文字 1.從埃及人的復活宗教觀延伸到解剖學與醫 藥學的發展。 2.引導學生思考尼羅河的氾濫為何對埃及的 測量學、幾何學、陽曆制定有關。(ANS: 氾濫面積與氾濫時間) 3.介紹埃及人的象形文字 (1)由圖像與表音符號組成,經腓尼基人 PPT 3 5 激發 法 類比 蘇美人《吉爾迦美什史詩》〈伊西塔遊地府〉 來到一個有進無出的居地 來到一個有去無回的道路 在這裡,凡進入者即被剝奪了光明 在這裡,灰塵是菜餚、泥土是食物 在這裡,人們不見光亮,只有黑暗 在這裡,人們像烏雀,以羽毛為衣裳 在這裡,塵土布滿了塵與窗。

(45)

改良為 22 字母文,傳入歐洲並影響到 西方語言。 (2)文字是文明的濃縮,埃及文已經隨著 政權的轉變而流失。引導學生思考台 灣正體字的現況,並詢問「你能做什 麼?」→藉機要求學生在正式文件寫 正體字。 【活動六:再現古文明】埃及文橡皮圖 章製作。 初階:先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英文名 字,再與埃及文符號的對照 圖。 進階:刻寫在橡皮印章,繳交者期末 加學習態度分數。 橡皮 印章 模型 5 法 實作 體驗

(46)
(47)
(48)
(49)
(5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北韓,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我們熟悉的是它的過去,陌生的是它

中國語文課程為各學習階 段提供「建議篇章」, 推薦 適合學生程度的文言經典作 品。. 教師可按學校情況,靈 活地把「建議篇章」融入課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及絕大部分專上院 校接納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的「達 標」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透過文學的學 習,引導學生 感受語言文字 和思想內容之

透過文學的學 習,引導學生 感受語言文字 和思想內容之

學生思考及討論 情景中,角色缺 乏責任感和公德

內容概要: 透過有聲故事書分享及討論,培養學生 考慮別人的感受及需要,並以真誠及關 懷的態度與同學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