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佛光山是時代特色人間佛教的典範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佛光山是時代特色人間佛教的典範"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王志遠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高研中心主任

佛光山是時代特色人間佛教的典範

人間佛教是太虛大師、慈航法師等一代高僧因應時代提出的主張,近百 年來被海內外漢傳佛教普遍接受,不斷弘揚,現在更成為當代佛教思潮的主 流。為了闡揚人間佛教,海內外舉行了許許多多學術研討會,追溯歷史,褒 貶現實,可以說是汗牛充棟。以我的觀點來看,如果深入追溯歷史,會發現 人間佛教思潮在百年之間已經無聲無息地發生了變化;如果客觀褒貶現實,

也會發現由於傳播的區域不同,輿情不同,人間佛教的具體內容也在變化。

因此,雖應一名,實則百變,籠統而言,有失詳查。且不說大陸的人間佛教 與台灣的人間佛教從根本制度上就有很大差別,即便從佛法自身而言,內涵 也多有依據和闡揚的不同。

而本文則著重表達本人對佛光山人間佛教之特色的概括。愚者千慮必有 一得,是得是失,且任憑說。

佛光山,是時代特色人間佛教的典範。

從佛光山弘法利生的數十年努力來看,所秉承的人間佛教,已經在教理 革命、教產革命、教制革命即三大革命的基礎上,開闢了具有時代特色的大

(2)

道。這也是我們據以闡述時代特色人間佛教的現實基礎。

時代特色人間佛教應該具有與以往時代相比既繼承又創新的內容,應該 具有比較完整的理論框架,應該具有比較清晰的實踐方向。概括而言,即四 大原則:以人為本、四眾和合、契理契機、依法弘教;五大傳統:清淨莊嚴、

悲智修證、求同存異、巡民教化、和諧萬方。這九個標題,從字面上看,沒 有背離佛教傳統;從內容上講,都充滿時代氣息。佛光山在這些方面的成就 是有目共睹的。

一、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強音,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政黨、哪個團 體、哪個個人,誰不高舉這面旗幟?況且佛教自佛陀開創,即針對人自身的 解脫,生發出一系列教義。太虛大師當年做偈語:「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 格。人圓佛即成,是名真現實。」突出了佛乃人成,人需完就。南普陀妙湛 老和尚當年則提出:「眾生歡喜就是佛歡喜。」把眾生與佛的關係作了直截 了當的揭示,表述佛教對人的重視。因此星雲大師在《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 懷》1中再次指出:「『佛教』本來就是佛陀對『人間』的教化,佛陀為了解 決人間的問題,所以發願出家,佛陀所開示的一切教法,都是為了增加人間 的幸福與安樂。」同時他還指出:「佛教應該以人為主,重視人的幸福,人 的平安,人的超越,人的完成。」

總之,佛法難聞、中國難生、人身難得,歸根結底,以人為本。

而佛光山在以人為本這一原則上,可以說是一以貫之。星雲大師認為:

「尊重包容,世人皆有佛性。也因此,我們提出人間佛教以人為尊,每一個 1.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年 8 月。以下

凡引自此書不另加註。

(3)

人都有他自心的信仰。」「我就注重以人性為佛性,以佛性為人性,所謂『佛 是人成』、『人是未來的諸佛』,人和佛應該是不一不二的『人間佛教』。」

從宜蘭起步,再到佛光山開山,直到如今法水長流五大洲,星雲大師哪一步 不是腳踏實地,把人、把信眾、把眾生放在第一位?而且,佛光山所有舉措 的深層次,無不滲透著對人的尊重、對人的度化。

以佛光山大雄寶殿為例,從興建之始,就開闢了能夠容納千人的空間。

我九○年代第一次進入這座殿堂,深深感到這是佛陀的殿堂,也是信眾的殿 堂,是為眾生設立的。中國大陸新建的大雄寶殿比比皆是,然而多數還保留 著「捨宅為寺」的舊格局,至今卻沒有幾座能夠給眾多信眾留下禮佛的空間。

佛光山之「緣起」也秉承了星雲大師的初心,向世界宣示:「佛光山是個菩 薩道場,主張佛光人要先入世後出世,先度生後度死,先生活後生死,先縮 小後擴大,以常住大眾及佛教事業為優先,舉凡教育、文化、慈善、醫療等 各種利生的事業,都積極參與。」上列諸項主張,可以鮮明地顯示,無一不 是以人為本,把人的完就放在第一位。

二、四眾和合

四眾,傳統意義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但是本文四眾所指 卻不僅僅是這傳統意義。從佛光山的弘法實踐來看,特指另外四種群體。

第一、信仰眾

佛光山僧團人數眾多,後繼有人,人才輩出,洋洋大觀,先後在世界各 地創建二百餘所道場,如西來、南天、南華等寺,分別為北美、澳洲、非洲 第一大佛寺。以國際佛光會而言,會員已經以數百萬眾計,而且遍布於全球 五大洲七十餘個國家地區,成立一百七十多個協會,近兩千個分會。這是漢 傳佛教有史以來從未達到的向世界弘傳的局面。傳統四眾弟子,是新四眾中

(4)

的主體,是核心的力量。

第二、同情眾

當下中國,據說經學者統計,約有將近二億佛教信眾。如果這個數字是 可靠的,那麼與信眾密切相關的人群,起碼要翻上兩倍。也就是說,關心佛 教、欣賞佛教、讚賞佛教、推崇佛教、甚至資助佛教……總之,與佛教同情 的人們,大約還有四個億。這些人們是佛教走向未來的潛在力量。

佛光山一直在努力影響感化這個群體。從佛光山的弘法模式來看,絕非 單純依靠傳統的某一種方式例如經懺,而是以開闊的胸襟,以更具有包容性 的佛教文化形態,使同情眾逐漸轉化為同心眾、信仰眾。

舉三個例子。

一個是星雲大師的「一筆字」書法展,不受中國大陸某些宗教政策對活 動區域的局限,在各地成功舉辦,贏得了各界的喜愛和讚賞,使更多的人們 重新理解佛教、認識佛教。佛教文化活動是對佛教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不容小覷。另一個是佛光山的佛陀紀念館,不僅規模宏大莊嚴,且文化氣息 濃郁。這裡是佛教音樂、佛教美術、佛教圖書的聖殿,展覽面向社會大眾,

使佛教以最新穎的形態走進千家萬戶。這裡的燈會,更是萬人空巷、觀眾 雲集。

第三例,從1970 年起,佛光山系統相繼成立育幼院、佛光精舍、慈悲 基金會,設立雲水醫院、佛光診所,協助高雄縣政府開辦老人公寓,並與福 慧基金會於大陸設立佛光中、小學和佛光醫院數十所,育幼養老,扶弱濟貧。

這種慈善與教育事業的拓展,極大地擴展了佛教的社會影響,特別是對同情 眾具有親和力、感召力。

(5)

第三、管理眾

佛教團體不是權力部門,卻要天天與權力部門打交道。中國大陸有各級 宗教事務管理部門,其實世界上各國、各地區也總是有些部門或機構盯著宗 教活動的狀態。因此,如何與管理眾和合相處,是當今佛教弘傳不能不面對 的重大課題。星雲大師認為:「正牌的佛教從來沒有反對過政治,國家富強、

政治清明,佛教才能興盛,兩者息息相關。」佛光山在這個方面做得最好,

在世界各地特別是中國大陸,尊重當地政府、遵守當地法律,與宗教事務管 理部門保持良好順暢的溝通。

第四、研究眾

研究眾,即專家學者。研究眾之中,有信仰者,有同情者,甚至有管理 者,但是不同於前三者的特點是,研究眾著重理性分析、深入學術考察,秉 筆直書,不憚權勢,雖然手中沒有處置他人的權力,卻有波及社會的影響力,

留言後人的威懾力。佛教不能僅僅有喝采的人們,還需要諍友。當年佛教界 有言「不求成佛,願見船山」,王船山對佛教批評最切,但是佛教界有識之 士卻對他優禮有加。

佛光山與研究眾的關係,融洽有致,有目共睹。星雲大師對專家學者的 尊重與愛護,舉世皆知。他對學者給予極大的重視,高度評價,他認為:「自 古以來中國的文人學者一向備受禮遇,在社會上享有極高的地位與尊崇,因 為他們的發言往往具有舉足輕重的輿論力量,尤其文人的一支筆可以橫掃千 軍萬馬,因此不管對當代乃至後世,都能在無形中發揮一定的影響力。」佛 光山的建設與擴展,研究眾的關心與支持不可小覷。

以上四眾是否和合,關乎佛教的生存與發展。佛光山能夠有今日之局面,

四眾和合是一大關鍵。

(6)

三、契理契機

佛光山在這方面成就斐然,以星雲大師最為殊勝。大師的著作,無一不 契佛法的根本道理,無一不契世間的善巧機緣,其影響所及,上達天聽,下 及庶民。不因時代之變而歪曲佛法之原則,不因佛法之深而放棄普度之宏願。

在這方面佛光山之例證不勝枚舉。比較明顯的是星雲大師的讚詞或懺悔 文告,幾乎全部用現代口語,文辭委婉,義理暢達,佛儒一體,大化圓融,

在親切感人之際,契合了現代人的心願祈望。

例如,星雲大師《懺悔祈願文》(節選)

祈求在佛陀您慈光的照耀下,我能一改往昔的罪行,我要以喜捨 對治貪欲,我要以慈悲對治瞋恨,我要以誠信對治懷疑,我要以 謙虛對治傲慢。

我願努力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願發心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從今天開始,我誓願實踐佛陀您的行儀,我要給人信心,我要給 人歡喜,我要給人希望,我要給人方便;從今天起,我誓願奉行 您的教誨,我要以五戒十善自利利他,我要以三學增上福慧共 修,我要以四恩總報回饋大眾,我要以四攝六度饒益有情。

慈悲偉大的佛陀!

請求您接受我至誠的懺悔與發願,

請求您接受我至誠的懺悔與發願。

四、依法弘教

依法,首先是依國法,其次是依佛法。「不依國主則佛法難立」,道

(7)

安此論,千百年來被佛教大德信守。星雲大師在引用此論之後指出:「政 治需要佛法的指導,佛法需要政治的護持。」佛光山僧眾每到一地,務必 先熟悉國情、遵守法律。佛光山在中國大陸開闢活動場所,以文教為名,

依照大陸規定取得合法地位,已經捷足先登。接下來才是依照佛法,弘揚 正信。

以上是四大原則。原則,就是最基本的條件,就是最起碼的底線。人間 佛教要有底線,當然,是不是只局限於這四點,還可以商榷。但是作為佛光 山而言,不僅守住了這四點,而且成就斐然。所以我們讚美佛光山是時代特 色人間佛教的典範。

另外是五大傳統。中國佛教有許多優良傳統,但是擇其不可或缺之要點,

應該不出下列五項。

(一)清淨莊嚴

佛光山在推進人間佛教的過程中,並沒有出現世俗化、庸俗化甚至商業 化,其原因在於堅持了清淨莊嚴的傳統。繁榮而不失清淨,和諧而不失莊嚴,

這是佛光山給來者的第一印象。其根本原因,在於星雲大師所說:「我們的 人間佛教,要把自我提升,肯定自我,我有如來智慧德相。」以星雲大師本 人為範例,他「一生的歲月,七十多年的出家生涯,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時間 奉獻在禪淨共修裡;光是打佛七,就有近兩萬個時辰」。身為大師,不失清 淨莊嚴的僧侶本色,為佛光山做出了光輝的榜樣,帶動了正道的風氣。

(二)悲智修證

是出家眾的標準。作為四眾的核心力量,僧團是否能夠在慈悲、智慧、

修持、印證四個方面繼承傳統,是對一座名山名剎的考驗。從佛光山的布局

(8)

和機構設置、規章制定、監督執行各個方面考察,可以發現佛光山的僧人乃 至居士,無不把這悲智修證的傳統放在心上,落在行中。這種境界,有如星 雲大師所開示:「通過人間的道德、所有的善事、人格的慈悲等善法,可以 讓自己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沒有煩惱,不懼生死,沒有憂悲苦惱,一切都 隨著信仰和自然發展。」

(三)求同存異

是佛光山對內對外的總體態度,當然也是佛教一貫的傳統。沒有求同 存異的胸襟,對內不能團結具有不同心得的同修,對外不能融洽具有不同見 解不同信仰的團體。星雲大師在〈佛教傳承 努力法傳五洲〉一節中,不僅 表彰了跟隨大師弘法的一千多徒眾弟子,其中包括二百多名碩博士以及一、

二百個三十歲左右繼起的人才,而且讚美了台灣佛教從早期的高僧直到當下 的佛教界「百家皆鳴」。在國際上,大師還與基督教、天主教諸多宗教的領 導人會晤,推動世界和平。佛光山現在享譽全球,正是與各方各界求其大同,

存其小異的結果。

(四)巡民教化

是佛教進入中國之後的一個突出表現,形成一種傳統。從佛教自身講,

巡民教化就是普度眾生的一種方式。從社會的角度看,將「以佛治心」明確 為治國方略,至今也有千多年。星雲大師最近發表《貧僧有話要說》,洋洋 數十萬言,將佛光山為社會民眾所做的貢獻作了一次光明磊落的正面闡揚,

其中巡民教化的成就也很大。教化之功的典型範例之一,是走進監獄。星雲 大師說:「在慈善濟生中,監獄布教也是慈善的重要一環。」大師以身作則,

與其他法師、居士一道輪流至監獄宣講,幾乎全台灣的監獄都曾留有他走過 的足跡。大師認為:「法律要從積極面給人空間,才能收到教化的效果。」

(9)

法律涉及不到的積極面,佛光山給予了補救,實踐證明,佛光山的努力,在 監獄舉辦的淨化人心的弘法活動,確實起到「培養受刑人的慈悲心和自覺的 智慧」之作用。

(五)和諧萬方

佛教自古以來就是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交往的媒介,例如中日韓 三國佛教歷史上形成的黃金紐帶,是國家友好的真實紀錄。而地區之間,

例如大陸與台灣,兩岸同為一國,也要借助佛教的力量,開交往之先,實 現「三通」。所謂「三通未通,宗教先通;宗教未通,佛教先通」,佛光 山為此立下首功。早在1987 年,星雲大師便應趙樸初長者之邀促膝長談,

促成了大師1989 年率五百眾前往大陸尋根探親訪問。其後,在多次緊要關 頭,佛光山為兩岸和平,為促進中華民族統一大業不遺餘力。和諧萬方的 優良傳統所發揮的作用,在某種意義上講,至今也還是任何其他力量所不 能替代的。

五大傳統,佛光山繼承發揚,使之光大。在光大的進程中,五大傳統也 逐漸成為佛光山的特色。如果概括二十一世紀人間佛教的時代特色,如果要 尋找時代特色人間佛教的典範,佛光山,就在眼前!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也就是我不要做一個『呷教』的和尚。我自許做一個報恩的 人,並且發願:我要給人,不希望人家給我。」 4 希望「佛

令德山大師改弦易轍,步入禪門。「過 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 可得。」念念不住,息息流變的心,不 住於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剎那剎那

當只有二個人時 (註一), 要怎麼分蛋糕是非 常容易的: 第一個人把蛋糕切成兩塊, 第二個人得 優先選擇其中較喜歡的一塊。 第一個人會確定切法 可使 自己最後無論得到哪一塊都能滿意: 他依據不

包括每一個生物,每一個植物,既 然存在這個宇宙地球,都有他存在 的生命的價值意義,沒有說哪一樣 東西無用,無用是因為我們還未發 現它的用處。就像以前,我們認為

根據課本第 13

規定好一個集合的 open sets 有哪些後, 我們便稱這個集合是一個 topological space.. 我們將介紹 topological space 及其上的連續函數的定義和基本性質,

也是金帳汗國與立陶宛公國間的角力。然而,這個時

學生方面,要知道學生在聆聽、說話、朗讀以及語音知識 四個學習範疇的學習情況,哪些是學生已經掌握,哪些是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