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霧台村魯凱族貴族婚禮研究 霧台村魯凱族貴族婚禮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霧台村魯凱族貴族婚禮研究 霧台村魯凱族貴族婚禮研究"

Copied!
1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 台灣語文教師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許秀霞 先生

霧台村魯凱族貴族婚禮研究

研究生:高莉英 撰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08 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 台灣語文教師碩士論文

霧台村魯凱族貴族婚禮研究

研 究 生:高莉英 撰 指導教授:許秀霞 先生

中華民國 101 年 08 月

(4)

附件十二

系所別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學 位 論 文 考 試 委 員 審 定 書

台 灣 語 文 教 師 碩 士 班

本 班

高||」英

所 提 之 論 文 霧 台 村 魯 凱 族 貴 族 婚 禮 研 究

0 ^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0 博 士 學 位 論 文 業 經 本 委 員 會 通 過 合 於

論 文 學 位 考 試 委 員 會 :

條 件

、。

I

學 位 考 試 委 員 會 主 席 )

1

( 指 導 教 授 )

論 文 學 位 考 試 日 期 : 【 ^ I 年 》 月 7 【 曰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附 註 : 1 . 本 表 一 式 二 份 經 學 位 考 試 委 員 會 簽 後 , 正 本 送 交 系 所 辦 公 室 及 註 冊 組 或 進 修 部 存 查 。 1.本表為日夜學制通用,請依個人學制分送教務處或進修部辦理。

(5)
(6)

謝 誌

研究所求學路終於邁向尾聲,回首研究所求學生活,其中歷經了種種的人生 考驗,為人妻、為人母,也順利達成各項階段性任務,到如今一路走來,感謝許 多人的鼓勵及支持,心中除了喜悅,更充滿了感恩。

這篇論文得以完成,首先我要感謝指導教授許秀霞老師,在指導論文期間的 啟發和適時的指導,讓我不斷的往前邁進;也要謝謝林淑慧老師及董恕明老師,

在論文口試期間給予明確且具體的論文指導,使論文更加完善。

在研究所時期,感謝霧台國小歸鴻吉校長及陳惠美校長、巴黎主任、美珍主 任、若蘭主任、正義老師、志華老師、惠珍老師、思海老師、昕潔老師以及世勇 老師,還有幹事雪莉和校護茵萍,無論在行政工作、班級事務或論文撰寫上,你 們總是給予我很大的協助及鼓勵,不時的耳提面命督促我論文的進度,讓我可以 順利走完研究所求學路。

在田調的這段時間,謝謝霧台部落及神山部落的貴族受訪者,你們願意分享 人生最重要的過程—結婚儀式,讓我的論文得以充實完備,尤其是盧威志叔叔、

賴阿忠表舅和包博安舅舅,不厭其煩給予我指導與協助,你們待我如家人讓我備 感窩心,因為有你們一路的相挺,讓我有動力可以繼續走下去。

在論文撰寫的這段期間,感謝研究所的學習夥伴:瓊慧老師、淑潔老師、美 華老師及佩芳老師,在人生地不熟的台東,你們每天的陪伴,一起上下課,一起 用餐,學習旅程一路上的切磋、協助與加油打氣,讓學業得以順利完成。

再來要感謝我的先生-震宇,在你取得碩士學位後,馬不停蹄的鞭策我加緊腳 步,一肩負起家中的大小事及接手照顧養育寶貝兒子阿勳勳的生活,在我精神不 濟及心情煩悶時,在旁給我鼓勵及打氣,也會給我許多寶貴的意見,真的是我的 良師益友,讓我在研究所進修期間,能心無旁騖的撰寫論文。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雙親,辛苦的把我養育至今,給予我舒適的求學環境,

(7)

讓我得以完成夢想,永遠是我最強而有力的後盾;我也要謝謝我的婆婆,無微不 至的照顧小寶貝,只是遺憾未能讓公公在生前含飴弄孫,以及看見我和先生取得 碩士學位。

「結果很重要,但過程的體驗及學習更是彌足珍貴」,僅以此論文獻給我敬愛 的師長、關心我的親朋好友以及親愛的家人,感謝你們的包容與愛護,願與你們 分享這份喜悅!

(8)

摘 要

屏東縣霧台鄉位於常年雲霧繚繞的高山峻嶺,是屏東縣海拔最高的行政區 域,佔有全鄉九成人口數的 2682 位魯凱族人居住於此,因而也形成了屏東縣最 大的魯凱族部落。本鄉由於位居高山,對外交通發展較晚,因而所保存的固有原 住民文化、天然景觀,格外濃厚完整。尤其是傳統的魯凱族文化與藝術,在耆老 與族人們的同心協力之下,還能保存原有的傳統樣貌,使得本鄉得以成為保有深 具特色的魯凱族原住民部落。

魯凱族在台灣眾多的原住民族群中,以世襲的貴族階級制度為最大的特色。

貴族在部落裡享有土地、身份等特有權利;在婚姻儀式中,也有其專屬的儀式、

服飾與器物。貴族的婚禮可依結婚對象,分成同階、升階和降階婚三種;階級間 的婚姻並不能改變當事人與生俱來的既有社會地位,然卻可以改變子女的地位。

魯凱族婚姻禮俗中的特殊文化,包含結拜儀式、買百合花儀式以及關門婚、

洗淨婚等等。而且,儘管已經舉行了結婚儀式,但其正式的婚姻效力,必須至有 子嗣(或懷妊)始告成立;反之,則以離婚收場,此為典型的原始婚姻現象。

本文以問卷、深入訪談調查與實地觀察方式,記錄魯凱族獨特的貴族婚姻禮 俗,期能結合文獻與現實生活,闡述魯凱族貴族婚禮文化的意義,並為魯凱族留 下族群獨特完整的婚姻史料。

關鍵字:升階婚、關門婚、洗淨婚、結拜儀式、買百合花儀式

(9)

Abstract

Wutai village, in which 2682 Rukai people dwell and the weather is always foggy throughout the entire year, is the highest altitude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Pingtung County located on the high mountain area. Due to the late development in traffic and the devotion of the elderly seniors in the tribe, the rich natural resources, traditional cultural assets, and the art and culture of the Rukai tribe are well preserved, and thus make the Village the biggest tribe with rich traditional cultures in the County.

Among the various tribes of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 the Rukai tribe is featured by its class system, in which the rank of nobility is hereditary. They are granted with titles and privileged to own lands; moreover, there are distinctive ceremonies, ceremonial dress, and ritual implements. The marriage of the nobilit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spouse: same class marriage, hypergamy, and hypogamy. The marriage will not make any difference on the rank of the wedding parties; however, the rank of the child can be influenced.

Customs of Rukai tribe in the marriage ceremonies are unique, including no ceremony wedding, baptized wedding, spiritual bonding ritual, and ritual of lily purchasing. In addition, a marriage is confirmed not until after pregnancy or a child is born or else it will end in divorce. It is a typical feature of the native traditional marriage.

The study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ith the in-depth interviews and real time observation, recording the unique custom of wedding ceremony for Rukai nobility and hoping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can serve as a truthful record combined literature survey and real practice, helping in the reservation of the unique Rukai wedding.

Key words:

hypergamy, no ceremony wedding, baptized wedding, spiritual bonding

ritual, ritual of lily purchasing

(10)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目的...2

三、問題意識...2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2

一、研究範圍...2

二、研究對象...4

三、研究限制...7

第三節 研究方法、步驟與架構...9

一、研究方法...9

二、研究步驟...12

三、研究架構...12

第四節 文獻回顧...13

第二章 魯凱族名稱演變及分布 ... 17

第一節 名稱的演變...17

第二節 魯凱族族群的分布...19

第三章 霧台村貴族制度... 23

第一節 霧台村的起源與分布...23

第二節 霧台村貴族形成過程...27

一、貴族制度的定義...27

二、霧台部落貴族形成過程...28

三、神山部落貴族形成過程...31

三、其他貴族...32

第三節 貴族的權力與特權...35

一、土地權...35

二、身份權...38

第四章 魯凱族貴族婚俗... 45

第一節 貴族的傳統婚俗...45

一、婚姻制度...45

二、傳統婚姻禮儀...47

(11)

三、禁婚範圍...69

四、離婚...70

第二節 婚俗器物及裝飾的象徵意涵...72

一、婚俗器物的象徵意涵...72

二、裝飾徵號的象徵意涵...75

第三節 魯凱族貴族婚禮的變動...83

一、西元 1971 年以前部落貴族婚俗 ...83

二、西元 1971~1990 年部落貴族婚俗 ...88

二、西元 2000 年以後部落貴族婚俗 ...95

第五章 魯凱族與排灣族異同...101

第一節 魯凱族貴族與排灣族貴族婚俗的比較...101

一、排灣族的婚姻方式...102

二、魯凱族與排灣族貴族在婚姻的比較...106

第六章 結論 ...113

第一節 婚姻締結現況與變遷...114

一、自由戀愛取代父母之命...114

二、深受西方宗教信仰影響...114

三、重階級融入現今社經地位觀念...115

四、隨著時代貴族婚姻禮俗由簡而繁...115

五、重視親家間禮尚往來...116

第二節 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117

一、建議...117

二、未來研究方向...117

參考文獻 ...119

附錄一:魯凱族神山部落貴族婚姻禮俗訪問重點大綱 ...123

附錄二:霧台村魯凱族貴族婚禮研究問卷 ...124

附錄三:魯凱語書寫系統...127

(12)

表 次

表 1 霧台鄉族別人數統計表...3

表 2 婚姻儀式受訪者基本資料表...6

表 3 文化風俗受訪者基本資料表...6

表 4 婚姻儀式受訪者人數及其配偶族群別統計表 ...6

表 5 婚姻儀式受訪者結婚時間及認識方式統計表 ...7

表 6 婚姻儀式受訪者階級變化統計表...7

表 7 日治時期魯凱族婚禮文化研究一覽表...13

表 8 光復後魯凱族婚禮文化研究一覽表 ...14

表 9 全國原住民人口數 ...17

表 10 魯凱族歷年名稱的演變...18

表 11 霧台部落形成過程表...24

表 12 神山部落形成過程表...25

表 13 魯凱族霧台村貴族階級劃分表...27

表 14 受訪者貴族系統來源...34

表 15 大頭目的特權一覽表...43

表 16 魯凱族當家大頭目結婚儀式文化...63

表 17 魯凱族當家大頭目結婚聘禮...65

表 18 以女方的身分地位高低論定男方聘物、聘禮表...67

表 19 西元 1971 年以前議婚過程一覽表...84

表 20 西元 1971 年以前聘禮一覽表 ...85

表 21 西元 1971 年至 1990 年交友時男方所帶的禮品一覽表 ...88

表 22 西元 1971 年至 1990 年聘禮一覽表 ...90

表 24 排灣族貴族婚俗過程表...103

(13)

I

圖 次

圖 1 霧台村區域地理分布圖...4

圖 2 研究步驟流程圖 ...12

圖 3 魯族族族群分布圖 ...21

圖 4 霧台鄉行政分布圖 ...26

圖 5 霧台村神山部落 Aputuan 家假結婚儀式照片 ...54

圖 6 魯凱族貴族婚前禮 ...61

圖 7 魯凱族貴族正婚禮 ...63

圖 8 神山部落 Rakerake 家族尋根認親 Dumalalathe 家行觸摸陶壺之禮73 圖 9 魯凱族貴族傳統聘禮及聘物...82

圖 10 西元 1979 年魯凱族貴族包江玲婚禮圖 ...94

圖 11 西元 2001 年魯凱族貴族賴玉桂婚禮圖 ...99

圖 12 魯凱族—排灣族接壤山區位置圖...102

圖 13 魯凱族、排灣族婚禮服飾與儀式...112

(14)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筆者於魯凱族學校服務,深受魯凱族文化之美的洗禮。近年拜讀巴神一所著 的《魯凱神山風俗誌》、何維豪所撰的《霧台鄉簡介》以及許功明《魯凱族的文 化與藝術》,進而喜歡且融入其中。再者貴族耆老快速凋零,必須盡快採集,貴 族耆老本身的人生經驗豐富,對於自己當時的婚俗親身體驗,也替自己或者是親 戚的兒女辦過喜事,甚至參與許多部落的婚禮禮俗,閱歷豐富;但因年紀大有時 會忘記或說不清楚,所以得到的資料是經筆者透過訪問許多貴族已婚女性及貴族 耆老後,再做歸納、整理與分析。

筆者於民國 100 年 04 月嫁入霧台鄉霧台村,結婚時親身經歷了魯凱族貴族 禮俗,猶記結婚前、正婚禮、結婚後接觸了許多禮俗,於是引發深入探討本地目 前的貴族婚姻禮俗的動機。

隨著時代日益進步,再加上西方文化及宗教信仰的影響,現代人的結婚方式 多採以西式為主,傳統婚俗逐漸式微而被忽略,使得魯凱族貴族傳統的婚禮,也 漸趨沒落,許多結婚禮俗的細節,在後人不知禮俗意義,及其所以然的情形下,

多已省略或直接折合現金。因此,早期深富文化意義的傳統禮俗,也因而失去其 原有的深刻意義,僅存徒具形式而已。因此,將部落的貴族婚姻禮俗詳實記錄,

作為禮俗的文化傳承,保存部落文化,為部落紀錄人文的歷史,是件刻不容緩的 事。

文化是生活的累積,因為有人才能創造特有的文化,筆者在親身經歷本地 貴族婚姻禮俗儀式後,亟於了解本地婚姻禮俗的內容與意義,並欲深入探究禮俗 文化對於魯凱族居民生活上的影響。魯凱族霧台村除了擁有優美的觀光景點外,

還有廣為人知的慶典活動,而婚姻的禮俗則鮮為人注意。因此基於熱愛鄉土,保 存部落傳統文化,喚起部落居民對於特有傳統文化的重視與珍惜。

(15)

2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有三:

(一)探討霧台村魯凱族貴族婚姻禮俗之概況,記錄部落文化。

(二)了解霧台村魯凱族貴族婚姻禮俗的文化意義,與居民的生活關係。

(三)比較霧台村魯凱族貴族婚姻禮俗在不同時代下的文化變遷。

三、問題意識

依據以上的研究目的,因而產生以下的問題意識:

(一)在不同時期之下,霧台村的貴族婚姻禮俗的變遷情形為何?不同時期 的禮俗又有何異同?

(二)不同年齡層的貴族研究對象,他們對於婚姻禮俗有何看法?透過何種管道 與方法得知相關禮俗?

(三)試圖從婚姻禮俗文化內涵中,了解禮俗文化對於外來文化或宗教信仰之 間的關係為何?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區域

魯凱族的分布主要在屏東縣二鄉七村,霧台鄉阿禮、吉露、霧台、佳暮、大 武、好茶及三地門鄉青葉,以及高雄縣茂林鄉三村,台東縣卑南鄉中東興村等共 計十一村落行政區。魯凱族的範圍涵蓋屏東、高雄、台東等三個縣。其涉及面極 為廣大,不易收集資料。因此,僅選擇霧台村為本論文研究的對象。雖然它不是 最古老的部落,不及台東東興村和屏東好茶村,然而以目前而言,它是魯凱族的 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口眾多,社會文化背景單純又先進。1

1 賴阿忠,《魯凱族的社會變遷與基督教的宣教之研究~以霧台部落為例》,(亞洲宣教神學研究院 博士畢業論文)2003。

(16)

3

表 1 霧台鄉族別人數統計表

資料來源: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101 年 7 月 14 日瀏覽

本村是霧台鄉政治所在地,也是日據時代以來本地區的行政中心,全村景觀 經過殖民政府有計畫地整頓過,同時本村也是全鄉最早接觸外來文化且影響程度 最深的村落,因抵抗日人入侵而與日本人接觸最早,其後受到日本人刻意的緩撫 政策不再頑抗,由於提早就接受到外來的刺激,居民因而「民智大開」,直到今 天社會、經濟與教育水準平均上都居全鄉第一。

區域別 性別 總計 阿美 泰雅 排灣 布農 魯凱 男 1547 4 0 79 2 1456 女 1370 8 2 119 9 1226 霧台鄉

計 2917 12 2 198 11 2682

(17)

4

圖 1 霧台村區域地理分布圖

資料來源:巴清雄,2004:頁10-11。

(二)研究時間

從日治時代日本人類學者開啟了台灣原住民人類學方面的研究,對魯凱族的 文化有了記載,日本人於民國三十四年離開台灣後,緊接著台灣終戰後。所以在 文獻探討中分為日治時期及終戰後時期的魯凱族貴族婚姻禮俗文化。而筆者除了 分析文獻以外,還要研究魯凱族貴族近十年至今的婚姻禮俗文化,研究時間從民 國一百年九月至一百零一年六月。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取半結構訪談方式,對象以霧台村貴族家族之已婚女性為主,依傳 統風俗,在婚姻的交涉上,男女各方的立場與精神,有明顯的區隔。戀愛的時候,

(18)

5

男性是主動的施予,女性則是被動的接受。交涉婚姻的時候,女方是應求,男方 是應付,而在辯論上女方是攻者,男方是受者。2並且魯凱族是屬於聘物婚,往 往就是依女方位階的高低來論定男方給予的聘物及要舉行的儀式。

本研究對於受訪者的基本資料編號意義說明如下:

1、編號:A 為民國 60 年以前結婚、B 為民國 60 年~79 年結婚、C 為 80 年以後 結婚。

2、受訪者族群:P 排灣族、R 為魯凱族。

3、階級:○1大頭目 ○2頭目。

4、最後為序號。

如編號【A-P-2-1】表示為民國 60 年以前結婚排灣族大頭目,以此類推。

其於欄位的資料如下:1、認識方式:○1 自由戀愛 ○2 長輩決定 ○3 朋友介紹。

2、宗教信仰:○1 天主教會 ○2 基督教會 ○3 安息日教會。3、配偶原鄉:神山部落、

佳暮村和阿禮村位於霧台鄉境內為魯凱族人;古樓村於來義鄉、武潭村於泰武 鄉、青山村於三地門鄉、佳義村和北葉村位於瑪家鄉皆為排灣族人;而長濱鄉於 台東縣是阿美族人。4、編號 A–1 為霧台村排灣族及編號【C-R-2-13】為三地村 魯凱族外,於受訪者皆位霧台村魯凱族。5、編號【B-R-2-6】表示結婚前為安息 日會,婚後為天主教會。6、編號【C-R-2-11】結婚前為天主教會,婚後為基督教 會。

2 巴神一,《魯凱神山風俗誌》屏東:國立潮州高中,2003,頁 65。

(19)

6

表 2 婚姻儀式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編號 受訪者 姓名

性 別

受訪 者族 群

階 級

配偶 階級

年 齡

結婚 年代

認 識 方 式

配偶 族群

配偶 原鄉

階級 變化

受訪者 信仰

配偶 宗教 信仰

A-P-2-1 李○○ 女 排灣 ○23 79 1949 ○1 魯凱 神山 降級 ○11 A-R-2-2 唐○○ 女 魯凱 ○22 77 1953 ○2 魯凱 萬山 同級 ○22 B-R-2-3 柯○○ 女 魯凱 ○2 57 1974 ○1 排灣 古樓 招贅 ○11 B-R-2-4 賴○○ 女 魯凱 ○22 49 1975 ○2 排灣 佳義 同級 ○22 B-R-2-5 杜○○ 女 魯凱 ○22 52 1978 ○2 魯凱 佳暮 招贅 ○11 B-R-2-6 包○○ 女 魯凱 ○22 50 1979 ○2 魯凱 神山 招贅 ○3 →○11 B-R-2-7 趙○○ 女 魯凱 ○22 51 1990 ○1 排灣 北葉 招贅 ○22 B-R-1-8 盧○○ 女 魯凱 ○13 44 1990 ○1 魯凱 神山 降級

C-R-2-9 謝○○ 女 魯凱 ○22 47 1992 ○1 魯凱 阿禮 同級 ○22 C-R-2-10 高○○ 女 魯凱 ○21 43 1998 ○3 排灣 武潭 升級 ○11 C-R-2-11 賴○○ 女 魯凱 ○23 42 2001 ○1 魯凱 神山 降級 ○1 →○22 C-R-2-12 藍○○ 女 魯凱 ○23 35 2007 ○1 魯凱 神山 招贅 ○12 C-R-2-13 盧○○ 女 魯凱 ○2 32 2012 ○1 阿美 長濱 同級 ○11 C-R-2-14 唐○○ 女 魯凱 ○22 32 2012 ○1 排灣 青山 同級 ○2

表 3 文化風俗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受訪者姓名 部落 性別 受訪者族群 階級 年齡 賴○○ 霧台部落 男 魯凱族 頭目 67 盧○○ 神山部落 男 魯凱族 頭目 61 包○○ 霧台部落 男 魯凱族 頭目 47 賴○○ 神山部落 男 魯凱族 頭目 32

表 4 婚姻儀式受訪者人數及其配偶族群別統計表 受訪者

(女方) 魯凱族 排灣族

配偶及其族群

(男方) 魯凱族 排灣族 阿美族 魯凱族

受訪者人數 7 5 1 1

從上表統計得知,同族群結婚的比例仍是高於異族通婚,異族通婚則又以和 排灣族通婚者比例高於其他族群。

(20)

7

表 5 婚姻儀式受訪者結婚時間及認識方式統計表

結婚時間(民國) 60 年以前 61 年~79 年 80 年以後

人數 2 6 6

自由戀愛 1 3 5

長輩決定 1 3

認識方式

朋友介紹 1

從上表統計得知,由長輩決定對象者有 4 人,自由戀愛有 9 人,朋友介紹有 1 人,從結婚時間來看認識的方式,早期結婚者仍以長輩決定者為多。

表 6 婚姻儀式受訪者階級變化統計表

結婚時間(民國) 60 年以前 61 年~79 年 80 年以後

人數 2 6 6

同級婚 1 1 3

升級婚 1

降級婚 1 1 1

結婚模式

招贅婚 4 1

分析受訪者因結婚而造成的階級變化,同級婚有 5 個,升級婚 1 個,降級婚 有 3 個和招贅婚有 5 個,因受訪者皆為貴族的長女多半不願降級下嫁至男方家,

所以施行招贅婚占多數比例。

三、研究限制

(一)口頭資料不易保存

因為魯凱族對外的接觸時間較晚,而且漢化程度不高,所以早期文獻資料取 得有限。再加上原住民的口傳文化,所以不確實的歷史背景資料及傳統文化技藝 只能靠口耳相傳的方式保留下來。可惜的是較明確的資料始於日治時期,但資料 的取件也多為圖片存檔居多,所以資料的尋找也只能從較晚期的一些文化工作保 存者,和有志之士的研究之中取得,再加上實地的田野訪談與實作為主。

(二)年輕族人外流嚴重

因為霧台鄉位居深山裡,謀生不易,所以部落人口嚴重外移,年輕人大多往

(21)

8

都市發展,人口逐年減少以至於屏東縣瑪家國中霧台分部於民國 84 年 8 月裁撤

3,國小畢業便得離鄉背井就讀,使得霧台子弟對於自己魯凱族的禮俗儀式及涵 義不是很清楚,貴族家族之年輕人亦然。

3 屏東縣瑪家國民中學學校網站民國 101 年 04 月 13 日 http://www.mjjh.ptc.edu.tw/

(22)

9

第三節 研究方法、步驟與架構

一、研究方法

參與觀察或者訪問調查是人類學田野工作中重要的工作法,前者必須透過長 時間的接觸與瞭解,並參與他們的生活,以方便從旁觀察紀錄。訪問則分口頭訪 問與問卷訪問,兩項都是針對無法觀察到的東西所做補強性的設計。因此,本論 文的研究方法以深度訪談法與實地參與觀察進行資料蒐集,並以問卷調查內容與 文獻資料做多方印證,以增加研究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呈現魯凱族霧台村貴族婚 姻禮俗的情形,進而分析其禮俗的文化意義。

(一)文獻分析法

本研究主要蒐集婚姻禮俗相關書籍、論文、期刊、研究報告以及訪問霧台村 耆老所提供等資料,從中就婚姻禮俗的儀式、禁忌和演變之內涵做整理分析,藉 此做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與研究分析討論的依據。

文獻探討是將與研究問題有關的文獻,做有系統的鑑定、安排與分析,更貼 切地說是將與問題研究有關的文獻,予以探討或評述(review)、綜合(synthesis)、

與摘述(summary)。4

文獻的引用可分為技術性文獻(technical literature)和非技術性文獻

(nontechnical literature)兩種。前者包含符合專業合格學術領域寫法的研究報告 理論和哲學性的文章,研究者可以用技術性文獻作為背景資料,與紮根理論研究 的發現比較,而後者可以做為紮根理論的原始資料,或於訪問及田野調查時的傳 記、官書、手稿、記錄、報告與日誌等的補充資料。5

(二)深度訪談法

4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2001,台北:五南書局,頁 80。

5 徐宗國 譯,《質性研究概論》,2002,台北:巨流文化,頁 53。

(23)

10

談話可以說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人際互動形式。當然,談話可以是隨性 的,但也可以是正式的;談話可以是以結構方式進行,也可以是以非結構方式進 行;談話可以是面對面的,但也可以不透過面對面(如:電話或網路)的方式進 行;談話可以是兩個人的對話,也可以是兩個人以上的對話關係,所以訪談的類 型可說是相當多元。6

社會科學研究習慣將訪談法依據訪談問題設計的嚴謹度,劃分為三種類型:

1.「結構式訪談」(structured interviews)又稱為「標準化訪談」(standardized interviews)

或「正式訪談」(formal interviews)。簡單的地說:結構式的訪談是研究者以預 先設計好的問題,去了解受訪者的想法、意見和態度,並透過這種預先安排好的 結構是問題及訪談標準化程序,降低可能的偏誤。

所有的受訪者都必須接受同樣的問題詢問,詢問問題的順序也是相同的,因 此,其彈性是相當的低。(Tutty,et al.,1996)也指出結構式訪談的缺點,當訪談 者發現問題與受訪者無關時,仍必須花時間詢問,無法將這些問題自動跳過或刪 除。

2.「無結構式訪談」(unstructured interviews)又稱為「非標準化訪談」(unstandardized interviews)或「開放性訪談」。研究者在進行訪談過程,無須預先設計一套標準 化的訪談大綱做為訪談的引導指南。重視如何在自然環境中,了解複雜現象或行 為背後的意義(Fontana & Frey,1998)。因此,研究者無法正確掌握應詢問哪些 問題,所以無法預先發展出完整的訪談問題,即使是相同的問題,每位研究者也 相信受訪者對其意義也可能有不同的理解。缺點就是缺乏一致的程序,不易就各 次訪談進行比較。

3.「半結構式訪談」(semistandardized interviews)又稱為「半標準化的訪談」

(semi-standardized interviews)或「引導式的訪談」(guided interviews)。研究者 在訪談進行之前,必須根據研究的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的大綱,做為訪談指引

6 潘淑滿,《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2003,台北:心理出版社,頁 140。

(24)

11

方針。不過,在整個訪談進行過程,訪談者不必根據訪談大綱的順序,來進行訪 問工作。訪談者可以依實際狀況,對訪談問題做彈性調整。

(Tutty,et al.,1996)指出與上述兩種訪談法相較,半結構式的訪談具有下列幾項 優點:

(1)對特定議題往往可以採取較為開放的態度,當研究者運用半結構式的訪談 來收集資料時,經常會有意外的收穫。

(2)當受訪者在訪談過程受到較少限制時,往往會採取較開放的態度來反思自 己的經驗。

(3)當研究者的動機是要深入了解個人生活經驗或將訪談資料進行比較時,半 結構式的訪談可說是非常適合運用的方式。7

研究者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先依文獻中所記載的相關問題,擬訂一系列的 結構性問題做成問卷,經訪談有更深入的了解,再將內容彈性調整訪談的廣度和 深度,如遇到疑問或有不了解的地方,再跟部落長老請益,來回訪問直到問題解 決為止,並徵求受訪者同意,將錄音內容整理成逐字稿後,再分類整理進行分析,

以深入了解本地婚姻禮俗文化的內涵與意義。

(三)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資料是分析的一種方法,也是資料轉換的一種方式,它可以透過 客觀而有系統的步驟,傳達出資料內容的訊息,以達到探究主題的目的。本研究 將用此法,紀錄本地貴族結婚禮俗情形,並將儀式的過程拍照或攝影留做資料,

再與文獻資料與問卷訪談內容進行系統化、客觀化的方式加以歸納整理,做為紀 錄部落貴族婚姻禮俗的儀式和涵義。

7 潘淑滿,《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2003,台北:心理出版社,頁 140-145。

(25)

12

二、研究步驟

圖 2 研究步驟流程圖 三、研究架構

本研究共分為六章,第一章可分為四小節:第一節說明本研究的動機、目的、

和問題,第二節則說明研究的範圍、對象和限制,第三節研究方法、步驟與架構,

第四節文獻探討則收錄與本研究有關的專書、論文及期刊之相關研究。第二章為 魯凱族概述,介紹魯凱族文化。第三章魯凱族貴族制度。第四章是魯凱族霧台村 貴族婚姻禮俗。最後第五章魯凱族鄰近族群婚姻比較,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一、 準備 階段

初擬研究計畫 評估研究計畫 蒐集瀏覽文獻

二、 研究 實施 階段

擬訂訪問綱要

文獻分析

進行訪談 撰內容逐字稿

三、 資料 分析 整理

階段 分析資料 蒐集資料

結論與建議 完成分析報告 決定研究架構 選擇適當研究方法

(26)

13

第四節 文獻回顧

漢人早在 17 世紀之前把魯凱族與部分排灣族合稱「傀儡番」。首任諸羅縣令 季麒光,對阿猴林的記載如下:「雅猴林,在南路萆目社,外與傀儡番相偕;深 林茂竹,行數日不見日色。路徑錯雜,傀儡番常伏於此截人,取頭而去。今土官 加老斯統制之。」8清初文獻中高拱乾對「傀儡番」之記載云:「極東,則為傀儡 山,山野異類,名為傀儡番。茹毛飲血,尚存古處;特其生性強悍,嗜殺如飴。

與民人素不相接,偶一逢,必以標槍中之,漆其頭以為玩器,以古人多視為畏途。」

9傀儡番,泛指南部地區的魯凱族和北排灣族的 Ravare(拉瓦爾)、Vuculu(布曹 爾)等高山族,雅猴林以外的地方才與稱為「傀儡番」的高山族之勢力範圍接壤。

則雅猴林不屬高山族所控制則其地應為平埔族所佔居。而阿猴林乃指屏東市。到 了 18 世紀以後傀儡番的部族逐漸與外接觸後,其兇暴的個性也較為緩和,日據 時代末期,在日本人強力理蕃政策下,部落內警察駐在所與教育所強制宣導下,

有些改變,10後來學者把傀儡番編入排灣族。清領時期對於魯凱族的文化研究不 是很明確,數量又極少,故清領時期之文獻不在此論文研究範圍。

一、日治時期魯凱族婚姻禮俗

西元 1895 年(清光緒二十五年,日本明治二十八年)台灣割讓給日本,伊 能嘉矩與森丑之助以屬吏身分來台,開啟了台灣原住民人類學方面的研究。1900 年伊能嘉矩與栗野傳之丞共著的台灣番人情事,是日本學者中最早有記載澤利先

(當時對魯凱族的稱呼)的出版品。由於上述二人的努力,使以後研究的學者,

對各個族群的生活習慣,使用器物與信仰……等等,更能系統化的分門別類。

表 7 日 治時期魯凱族婚禮文化研究一覽表

8 季麒光,《台灣雜記》,1684,台北:台灣銀行。

9 高拱乾,《台灣府志》,1964,台北:文廳閣出版社。

10 達西烏拉灣˙畢馬,《台灣的原住民魯凱族》,台北:臺原出版社,2002,頁 78。

(27)

14

作者 篇名或書名 年代

伊能嘉矩 台灣蕃人情事 明治三十三年(1900)

小島由道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 大正四年(1915)

佐山融吉 蕃族習慣調查報告書排灣族 大正七年(1918)

藤崎濟之助 台灣之蕃族 昭和五年(1930)

鈴木質 台灣蕃人風俗志 昭和七年(1932)

小泉鐵 台灣土俗志 昭和八年(1933)

移川子之藏 台灣高砂族系統 昭和十年(1935)

增田福太郎 高砂族的婚姻研究 昭和十七年(1942)

古野清人 高砂族祭儀生活 昭和二十年(1945)

資料來源:筆者整理

日治時期的研究內容,主要是朝人類學的方面,所以魯凱族婚姻及生育禮俗 的記載上,以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排灣族篇內 對親屬體系,包括了家、婚姻、生育等的觀念的文字敘述為主要對照參考。另外 增田福太郎<高砂族的婚姻研究>中的文字敘述與圖片也是非常珍貴的史料記 載。

之後鈴木質更指出,各種族都嚴守一夫一妻制,當然不允許重婚,也禁止同 姓和近親結婚,更沒有亂倫或類似現象。他們不僅區別正式的婚姻和苟合,各種 族還都把婚姻外的性交當作醜事。而當時屬排灣族在結婚會舉行搶新娘的儀式最 為特別,當時的魯凱族稱為澤利先,是排灣族的亞族。11

二、終戰後魯凱族霧台村婚姻禮俗

終戰後,許多專家及魯凱族人提筆將自己的文化述諸於文字,其中有別於日 治時期往人類學方面的研究,更進一步的探討魯凱族文化及藝術。

表 8 終戰後魯凱族婚禮文化研究一覽表

作者 書名或篇名 年代

陳奇祿 臺灣屏東魯凱族的家族和婚姻 1955

11 鈴木質,《台灣番人風俗誌》,1932,頁 64-66。

(28)

15

林美容、王長華 屏東縣霧台鄉霧台村魯凱族社會文化調查報告 1985

林美容 魯凱族的生育與兒童養育習俗 1990

許功明 魯凱族的文化與藝術 1991

陳奇祿 屏東魯凱族的家族和婚姻 1992

王長華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同胄篇‧魯凱族 1995

喬宗忞 台灣原住民史—魯凱族史篇 2001

奧威尼˙卡露斯 野百合之歌:魯凱族的生命禮讚 2001 達西烏拉灣˙畢馬

(田哲益)

台灣的原住民魯凱族 2002

巴神一 魯凱神山風俗誌 2003

資料來源:筆者整理

陳奇祿整理指出霧台村之大多數婚姻均為階級內婚,即貴族與貴族結婚,而 平民與平民結婚。貴族之男子與平民之女人有性關係,不得認為正當婚姻,即使 已有子女,亦不能被認為正妻,而予以遺棄,續娶貴族之女子為妻。平民男子娶 貴族之女子,則可以承認,貴族如與平民結婚,則其身分降低,反之,平民與貴 族結婚,則身分升高。所以霧台村之社會階級至為繁複,幾乎沒有二人之身分相 等者結婚。因此為維持家族地位和身分,貴族階級多向村外覓求階級身分相等之 配偶,由此,貴族階級的婚域比村人階級者為廣,且其村際婚率亦較大。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在魯凱族婚姻禮俗中結婚至有子嗣(或懷妊)始告成立,

反之,則以離婚收場,為原始婚姻的特殊現象。12

達西烏拉灣˙畢馬(田哲益)更是將魯凱族的婚姻方式分為四種,為嫁娶婚 與招贅婚,嫁娶婚是魯凱族的基本結婚方式,採男娶女婚制;惟只有女嗣時,則 行過渡性的招贅婚。為階級內婚制,魯凱族有很明顯的階級制度,在談論婚嫁的 時候,也必須是貴族與貴族結合,平民與平民結合;原則性雖然如此,但也不一 定完全絕對,還是有一些變數。婚姻升降:1、同級婚:貴族間相婚與平民間相 婚。2、升級婚:平民越級婚。3、降級婚:貴族降級與平民相婚。

「搶婚」最後則是最為特別也是最耗人力和物力的,並不是一般人都負擔得

12 陳奇祿,《臺灣土著文化研究》,1999,台北:聯經出版社。

(29)

16

起的,所以只有貴族的子女結婚才會有「搶婚」的結婚禮儀。13

13 達西烏拉灣˙畢馬,《台灣的原住民魯凱族》,台北:臺原出版社,2002,頁203。

(30)

17

第二章 魯凱族名稱演變及分布

第一節 名稱的演變

魯凱族的聚落主要分布於中央山脈南段兩側的高雄縣茂林鄉、屏東縣霧台鄉 及台東縣卑南鄉東興村(舊名大南)等處。魯凱族之人口數,據內政部至 101 年 6 月底的統計,總數約為:12,399 人,僅佔全國原住民人口數的 2.5%。14此表格 以十四族之人數多寡來排序。

表 9 全國原住民人口數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民國 101 年 07 月 14 瀏覽

魯凱族在日治時期前被漢人稱做「傀儡番」,「傀儡番」一詞原是漢人對馬 卡道平埔族的稱呼,後來轉變為稱呼屏東東側山區一帶的原住民,包括現在的魯 凱族及排灣族的拉瓦爾群、北部布曹爾群在內,當時都被稱為「傀儡番」。日本 初接收台灣之際,由於局勢仍不穩定,1899年伊能嘉矩及栗野傳之丞,對於魯凱

14 內政部戶政司民國 101 年 07 月 14 日瀏覽http://www.ris.gov.tw/zh_TW/home

族群別 男性 女性 合計(單位:人)

阿美族 95258 97628 192886

排灣族 45066 47689 92755

泰雅族 39434 43654 83088

布農族 26191 27732 53923

太魯閣族 13594 14468 28062

卑南族 6193 6513 12706

魯凱族 6043 6356 12399

賽德克族 4063 3901 7964

鄒 族 3375 3568 6943

賽夏族 3010 3146 6156

雅美族 2133 2153 4286

噶瑪蘭族 649 646 1295

邵 族 347 376 723

撒奇萊雅族 324 329 653

合計 245680 258159 503839

(31)

18

與排灣這個區域兩人並未實際進行調查,僅依間接收集的資料,便依據主要為風 俗、習慣、語言等要件,在其《台灣蕃人事情》中將現在的魯凱族與排灣族歸類 稱為Tsarisen(澤利先)。151910年鳥居龍藏在《台灣土著族分類》中最先將排灣 族自Tsarisen分出,使Tsarisen用來專指現在的魯凱族。

1912年森丑之助認定無論在體質、傳說、習俗或語言等方面,排灣、澤利先、

卑南這三者幾乎是一致,因此在《日本百科大辭典》的〈台灣蕃族〉中將三者合 併稱為Paiwan。1922年《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將排灣族依其自稱分為Puyuma、

Calisian及Paiwan 等三大部族。Calisian 又分為Taizaya‧Calisian(上Calisian 番,

亦即現在的下三社)、Drekai(含東魯凱及西魯凱群)、Ravar、Vuculj4等四小部 族。1935年移川子之藏等在《高砂系統所屬の研究》中依文化特質、口傳系譜等 關聯性,再度將魯凱族自排灣族中分出,並提出「Rukai」這一名詞來稱呼魯凱 族,以獨立之族群對待,而這名詞自此開始一直被沿用至今。

表 10 魯凱族歷年名稱的演變 時間 研究者/主管單位 名稱

日治時期 傀儡番

1899 伊能嘉矩、栗野傳之丞 Tsarisen(澤利先)

1910 鳥居龍藏 Tsarisen(澤利先)

1912 森丑之助 Paiwan(排灣)

1922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Calisian(Taizaya、Calisian、Drekai)

(紮利先)

1935 移川子之藏 Rukai(魯凱)

1954 中華民國內政部 Rukai(魯凱)

資料來源:賴啟源(2008)

「Rukai」一詞的意思及由來有多種的說法,對排灣而言,Rukai 含有「上游 地方」、「後方」、「上面」、「遠方」的意思。另一說法是卑南族在深山發現

15 筆者於本研究採用教育部與原民會於民國 94 年 12 月 15 日共同頒佈的「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 統」,魯凱族語拼音系統表詳見附錄三。

(32)

19

魯凱族部落後稱其為Rukal,Rukai 即Rukal 一詞轉變來的。按Lhabuan(大武)社 的傳說,Rukai 一詞是Rakace(勇敢)演變來的。16以上的說法只是一個推論,缺 乏適切的佐證。

事實上,Rukai是學術界或一般人稱魯凱族的名稱,魯凱族人對於排灣族的 自稱為Ngudradrekai。Ng是動詞,由Ngwa字而來,即「沿著」、「走在」的意思,

魯凱族將族人居住的山區分成三個地帶,最低的河川地帶稱labelabe(炎熱地 帶),再高一點的地區稱pararibicane(溫暖地帶),最高的山林區則稱為drekai

(寒冷地帶),由此得知Ngudradrekai意即「寒冷地帶的人」。因為就魯凱族與 排灣族的分佈區域比較,魯凱族的分佈區域海拔較排灣族高,所以對於排灣族的 自稱為Ngudradrekai。17

第二節 魯凱族族群的分布

根據語言學家及人類學家依語言及文化的特徵,將魯凱族分為東魯凱群、西 魯凱群、下三社群,各支群間文化語言之差異頗大。東魯凱群分佈於台東呂家溪 及大南溪兩溪會流的山腳沖積帶。其分佈區域於現在的台東縣卑南鄉東興村

(Tarumake,舊名為大南)。18

西魯凱群分佈於北大武山以北,南抵隘寮溪谷的山區,其東西兩面各有排灣 族的拉瓦爾群,南側有排灣族的布曹爾群為鄰,東邊則越過中央山脈有台東縣境 內的獵場領地。目前分佈的區域包括屏東縣霧台鄉的好茶(Kucapungane)、阿 禮(Adiri)、吉露(Kinulane)、霧台(Vedai,行政區內包括Kabalhelajan(神山)

及Kudrengere(伊拉)兩個部落)、佳暮(Karamumudisane)、大武(Labuane);

16 林美容、王長華,《霧台鄉誌》未出版,1985,頁 63。

17 賴啟源,《霧台部落魯凱族貴族的美麗與哀愁-魯凱族貴族權利地位變遷之研究》,國立東華大 學,2008,頁 26。

18 巴清雄,《霧台魯凱族植物頭飾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頁 4。

(33)

20

三地門鄉的青葉(Awba)、德文的相助巷和北巴巷(合稱Kingdalrwan);瑪家 鄉的三和南村(美園社區,Laladhengane);高雄縣桃源鄉建山村(Kinzange)、

高中村(Haisiingi)、老濃村(Nunu);台東縣金峰鄉嘉蘭村(Kalrwane)、金 峰鄉正興村(Pakalrukalru)等,相關位置如圖3。

下三社群分佈於中央山脈西側荖濃溪支流濁口溪流域,向東沿巴西克敖溪可 以到台東縣卑南鄉,北接南鄒族、布農族的勢力範圍,向西經由六龜可與平埔族、

漢人接觸,向南則有排灣族的拉瓦爾群。分佈區域包括現在的高雄縣茂林鄉茂林

(Teruladreke)、萬山(Oponoho)、多納(Kungudavang)等三個村。19

19 巴清雄,《霧台魯凱族植物頭飾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頁 5。

(34)

21

圖 3 魯族族族群分布圖

資料來源:喬宗忞,2001:頁 8。

(35)

22

魯凱族往西遷移並建立部落的下三社群和西魯凱群,其活動範圍寬廣,

發展空間大,各部落都各自擁有廣大的獵區、河川和耕種的土地,同時也較少受 到外族的侵害,因此人口容易增加,並形成大部落。當中除了西魯凱群的吉露部 落和Dadele部落(之後遷入並合併於現在的青葉部落),自建立部落之後,不積 極招募更多人遷入居住,使得人口無法增加,這使得它們容易受到鄰近部落入 侵,佔據它們的土地,造成部落繼續發展的困難,甚至解體(Dadele 部落已併 入侵,吉露部落現則剩下二、三十戶,另外像是Karisi 部落和Tatukulu 部落現在 已經消失了)。

往東移的魯凱族,命運則不同於往西移的魯凱族。除了東興部落(大南)仍 維持魯凱族舊有的文化特性及語言外,其他如嘉蘭部落與正興部落,都已相當程 度的被排灣族所同化。因為東部山區的面積不大,且該區域早已有排灣族及卑南 族存在,土地幾乎都已在這兩個族群的勢力範圍內,他們不允許外族在他們的土 地上建立部落,除非要成為其附屬的部落,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很難獨立並維持自 己的文化習俗,所以容易被同化且難有發展機會。20

20 移川子之藏,《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研究》台北:南天,1935,頁 241~245。

(36)

23

第三章 霧台村貴族制度

第一節 霧台村的起源與分布

霧台鄉魯凱族在族群分類上是屬於隘寮群或稱西魯凱群,鄉內的十個部落依 部落史來說可以分為兩類;首先,好茶、阿禮、霧台、佳暮、大武、德文、伊拉 屬於一個系統,彼此有明確源流分脈關係,並可上溯故地至台東東興;另一類包 括大武、吉露和傳說的祖先發祥地就在部落現址附近,而無法和第一類建立分脈 關係的部落。位於高雄縣境內,濁口流域的下三社群是屬於無法和隘寮群建立分 脈關係的一類;東興雖則在台東縣境,但和本鄉的部落發展史關係密切,因此不 宜將之排除。

霧台村是由三個部落組成霧台部落(vedai)、神山部落(Kabalhelajan)、

伊拉部落(kudrengere),各部落有各自的發展淵源,其中霧台和神山都是從好茶 村分支遷來的部落,然而由於各別在不同的時間及背景下形成的,部落的形成與 建立也盡不相同。至於伊拉部落的祖先是來自排灣族系統,與本論文的魯凱族無 關,在此省略。

分述如下:

(一)霧台部落(vedai)

本部落位於井步山北北西面的山腹,隘寮北溪左岸,海拔八百零九公尺的地 方。整個部落是由好幾個住區單位所組成,分為中山巷六、七鄰 Lailinu,中山巷 八、九鄰 Binalili,中山巷十至十二鄰稱 Tabalubalulan,岩板巷十六、十七鄰稱 Tatingalan,岩板巷十三、十四巷稱 Bukal,岩板巷十五鄰稱 Lutulan 等六個住區單 位。

距離現在大約二百五十年前,舊好茶帕拉古蘭家(Palagulan)有個名叫布農 Bunun(另外一種說法是叫做庫勒 Kulәsipi)的人,帶著他的弟弟庫拉 Kulәlә外出 打獵,他們先到拉路拉凡(Lalulagran)地方紮營,後來又到卡布達(Kabudayan),

(37)

24

看到這裡地形險峻,易於防守,並且有很豐富的獵犬,因此便在此定居。卡布達 洋正是在今天霧台的上方山坡,地名的意思就是「真正的霧台」,日後居民日增;

後來又見部落下方的土地比較好,取水便利,於是陸續有人遷下來今天霧台的地 方;日據末期仍有人住在卡布達洋,現早已無人居住。

依棒(Ibang)家請都瑪拉拉斯(Dumalhalhathe)家來以後,並把土地讓給 了他一部分。後來霧台和吉露發生糾紛,所得到的土地全部歸都瑪拉拉斯

(Dumalhalhathe)家所有,與伊拉糾紛結果也是相同,於是都瑪拉拉斯

(Dumalhalhathe)家就成為土地最大的大頭目。卡布達洋地方(舊霧台),居民 人口人口增多,都瑪拉拉斯(Dumalhalhathe)家的凌卡斯派他的長女姆妮(Muni)

到比拿利利(Binalili)地方,也就是現在的中山巷八、九鄰的地方,成立帕普魯 根家(Papurugan),爾後又逐漸分派到各部落。21

表 11 霧台部落形成過程表

家名/人名 內容

Palangulan 家的 bunun 和 kulele

兩兄弟外出打獵,他們先到 laluagran 地方紮營,後來又到 kabudayan,覺得這個地方不錯,於是陸續有人定居。

Ibang 家 霧台開基祖先

Dumalhalhathe 家 Ibang 家請好茶頭目卡沙基蘭家在霧台部落創立 Dumalhalhathe 家。

資料來源:參考自《霧台鄉誌》筆者整理

(二)神山部落(Kabalhelajan)

本部落位於隘寮北溪的左岸,位置是在隘寮北溪與清加蘭溪合流東南方約一 點六公里,霧台部落東方約六百公尺的台地上,海拔約七百公尺,目前屬於霧台 村神山巷一至五鄰。

大約在霧台成立的同時,有一個好茶色蒙(Thevenge)家的普拉,帶著獵狗 來到卡巴拉洋(kabaliven)地方打獵,回程時狗不動身,反而在地上挖洞要睡在 那裡的模樣,而同時有個吉露的人名叫達羅(Talunu)在附近開墾,於是普拉便

21 台邦撒沙勒,原住民族篇 - 屏東縣志數位典藏- 屏東縣政府,2012/06/05,P48~P49。

(38)

25

去問他,為什麼狗不回去的原因,達羅回答說可能這個地方適合做部落居住吧!

於是普拉便回好茶商量,由色蒙家的人首先來卡巴拉洋蓋房子。當時達羅也來到 本地蓋一個家,也就是巴里布隆(Palribulungu)家,而當時巴里布隆家雖有中等 貴族身份,但是覺得沒有伴不好;恰巧當時有好茶阿布端家(Abutuan)的人來 到本地開墾,在田地上常過夜而很少回家,並且地位與巴里布隆家相當,於是巴 里布隆家便叫阿布端家在卡巴拉洋蓋個房子。

但是他們都不是大頭目,打獵的貢賦也不能隨便吃,於是他們便請好茶的卡 沙基蘭大頭目來,設立了都瑪拉拉斯(Dumalhalhathe)家,作為神山部落的大頭 目。

在距今一百八十年前,本社有社民兩戶八人遷出至德文(Tokubal);約一百 一十年前,有八戶四十人外遷至舊佳暮(Kabatanan)建立部落;而在日據時代更 有八十戶左右的居民從舊霧台搬去台東大南,其他的十餘戶則自舊霧台搬到現在 霧台或是神山部落。22

表 12 神山部落形成過程表

家名/人名 內容

Thevenge 家的 bula 和吉露的 Talunu

好茶 bula 帶著獵狗來到卡巴拉洋(kabaliven)地方打獵,

回程時狗不動身,而同時有個吉露的人名叫在附近開墾,

普拉去問他,為什麼狗不回去的原因,達羅回答說可能這 個地方適合做部落居住吧!

Thevenge 家 好茶 Thevenge 家首先來到卡巴拉洋(kabaliven)蓋房子。

Palribulungu 家 當時達羅也來到本地蓋一個家,也就是巴里布隆

(Palribulungu)家,後來請好茶阿布端家(Abutuan)的人 來到本地開墾於是叫阿布端家在卡巴拉洋蓋個房子。

Dumalhalhathe 家 巴里布隆(Palribulungu)和阿布端家(Abutuan)的人請 Dumalhalhathe 家做神山部落的大頭目。

資料來源:參考自《霧台鄉誌》筆者整理

22 林美容、王長華,《霧台鄉誌》未出版,1985,頁 75。

(39)

26

圖 4 霧台鄉行政分布圖

資料來源:屏東縣霧台鄉公所

http://otd.isme.tw/

(40)

27

第二節 霧台村貴族形成過程

霧台村是由三個部落組成霧台部落(vedai)、神山部落(Kabalhelajan)、伊拉 部落(kudrengere),各部落有各自的發展淵源,其中霧台和神山都是從好茶村分 支遷來的部落,然而由於各別在不同的時間及背景下形成的,部落的形成與建立 也盡不相同。至於伊拉部落的祖先是來自排灣族系統,與本論文的魯凱族無關在 此省略。

一、貴族制度的定義

霧台村魯凱族的社會階層可為talialalai(貴族)與lakawkawlu(平民)所組成 的階層社會,talialalai是頭目之統稱,其中當家之「大頭目」又稱為yatavanan,而 小若婚禮, 大如粟祭, 典禮上之「第一杯小米酒」, 須由「大頭目」飲用, 世 襲頭目在傳統部落裏是當然領導人,也一直扮演著部落資源之集中分享與再分配 之任務。雖然現今在霧台村魯凱族並不常用, 無論大小頭目, 均以talialalai來 稱呼,但族人能非常清楚辨別其地位高低,以及那一家族才是當家之「大頭目」,

其餘者,一般學術研究者多半以「貴族」概括泛稱。

而魯凱族之「家名」( nayanek it anane) 亦即家屋之名稱,為家族成員或 頭目地位之象徵。長男( 視家族狀況而定,通常為長男)繼承家產時, 亦同時 繼承延續此家名,次子之下分出另建新屋時,須命立新之家名。

Raerhe 為部落大頭目所住之家,因此,所有傳統大頭目都是自古住在Raerhe 之子孫,但世世代代之通婚狀況與家世變遷, 會導致身分地位產生極大之落差,

甚至降為平民。近代之Raerhe 是在部落創立後,由住民推舉且為各部落公認,

其家名具有崇高位階象徵,而其繼承者同時擁有最高身份與地位。

霧台鄉魯凱族各部落所公認之 Raerhe 家名如次:

(1)Kochapongan(好茶) 部落: Karhangi l an 家、Dalapadan 家。

(2)Adir i (阿禮)部落: Abalhiusu 家。

(41)

28

(3)Kinulan (吉露)部落: Karhavadan 家。

(4) Vedai(霧台) 部落: Dumalalath e 家、Avelengan 家。

(5) Kabalhelayane(神山) 部落: Dumalalathe 家。23

二、霧台部落貴族形成過程

(一)部落開拓者—Ibang 家24

很久很久以前,有平民(Ibange 家)三兄弟(Besen、Kedrare、Karawase)自 舊好茶部落(Kucapungane 或稱 Kabaliwane),領著獵狗至 Lalegelrawane(井步山)

山腳下狩獵,並在其處設置狩獵屋,為長久在其獵區狩獵,除狩獵外,並有種植 農作物(紅藜 baee、小米 becen),以提供食物來源自給自足,也因狩獵區之野獸 甚豐,其所狩獵之動物,仍納貢(Tuapadulru)舊好茶部落頭目及部落族人分享。

不久後,附近有部落(Kinulane、現今吉露村)的人,發現在該區有人在狩 獵及耕作,也發覺該農耕地之紅藜及小米,正熟成時期,商議至三兄弟所在地,

要求索取貢品,當 Kinulane 人,到達三兄弟之狩獵屋時,三兄弟問其 Kinulane 的 人,所謂而來,Kinulane 的人,回答說:「我們看到此處,有農作物已經熟成,

想來此收取貢品(Kiapadulru)」。正當 Kinulane 的人,正當強索農作物時,三兄 弟立即拾起磨刀石(Sairirane)磨其長矛(Idiri)及獵刀(lrabu),此時,Kinulane 的人,發覺三兄弟正磨刀時,唯恐危及生命,遂迅速逃離現場,但三兄弟亦迅速 驅逐 Kinulane 的人,至 Thalididiwane(現今吉露部落入口處約 200 公尺小山丘處), 並宣示其狩獵區界址(Waedrange),在其驅逐當中,Kinulane 的人,於逃難驚慌 之餘,其頭飾(Bengelrai 或為 Ciware 或為 Taupu)掉落於逃離途中,三兄弟拾起 宣示擁有其配戴之權力。

三兄弟在其獵區,已多時不回舊好茶部落,也想念族人及親人,當想回部落

23 黃世民,《魯凱族隘寮群頭目文化變遷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頁 92。

24 Ibange 家繼承人包博安先生撰寫於民國 101 年 08 月 05 日,由筆者重新潤飾整裡。

(42)

29

時,三兄弟常在睡夢中,常夢其黑螞蟻(A sasegele )爬滿著土地上,其所帶領 之獵狗,用前腳在其土地上挖掘(Wakurukuwu),並趴在土地上,不願隨三兄弟 離開其狩獵地,三兄弟們回到部落時,告知族人,言其夢境及獵狗在其狩獵地,

不尋常之事實,族人耆老解其夢境之意時,一致認為所夢之黑螞蟻(Asasegele)

是人(Wmaumase)之意,認為乃祥瑞之地,適合人類居住,將來族人有發展及 人口增加,開枝散葉之地,三兄弟過多時,回其狩獵屋繼續其狩獵,得到族人夢 境之解時,也開始有建立部落之意圖,亦發覺在該地不僅在其所收穫之農作物及 獵物所得豐盛,甚至多到糧倉,不足敷以使用,甚至獵物也已掛滿屋內外,Ibange 家族認為農作物豐收及獵物豐滿,不再回部落納貢,協議自舊好茶部落,請部落 頭目 Dumalalrathe(盧家),於 Lalegelrawane 為該地位崇高及掌管權力之擁有者,

具有實權之頭目。

Dumalalrathe 頭目,為感念 Ibange 家,要求 Ibange 家,先選擇其家族權力(如 獵區、山川、貢品等等),Ibange 家自己是平民,不適合(Kainaisuadalepe)為擁 有頭目該有之權力,但是,Dumalalrathe 家族,聲稱既然如此,那賜予 Ibange 家 族 Swalupu 為 Dukipi(配戴百合花之權),為 Ibange 之權力(此為 Ibange 唯有之 權力),已示對 Ibage 家族之尊重。

不知過了幾代,因 Ibange 家所生的孩子因為皆為女生,所以由長女繼承其 Ibang 家及其權力,並與貴族 Ramulane 家長男結婚(其該家族為 Tagigiagi,也擁 有較豐之土地及家產),但兩人需均要兼顧他們各自的家,所以 Ibange 家並無因 此而消失,夫婦擁有二家權力(Ramulane 家及 Ibange 家),後來繼承者生了兩個 兒子,讓其長子擁有優先選擇之權,長子(cegau)選擇繼承擁有土地及產業豐 富較多者 Ramulane 家,次子(takanau)繼承配得擁有 Dukipi 之 Ibange 家。

但在日治時期,Ibange 家繼承人 Takanau 於同時期日本戰況吃緊,隨徵召志 願兵入伍,當時 Takanau 與 Ragiliane 亦赴志願參戰(Takanau-中國大陸上海、梧 州及香港等地;Ragiliane-南洋戰區),當時 Ibange 家,因 Takanau 參戰,且尚未

(43)

30

婚配,其家屋成為空屋,其貢品(Swalupu),由兄長 cegau 聲明代為掌管。戰爭 結束,Takanau 回鄉,見其 Ibang 家屋已損毀,部落族人口增加,也紛紛由 Kavedayan(舊霧台)遷移至現今部落,故暫其 Ramulane 家,後來結婚生子,亦希 望其兄 cegau 歸還其 Ibange 家之權力,cegau 不願歸還,故因此,兩兄弟從此爭 吵紛爭,自始霧台部落族人亦無所適從。

後來在民國 64 年在政府補助低收入戶修建房舍時,Ramulane 家 cegau 見其 弟無房舍,乃提供土地建立現今 Ibange 家,於隔年來春天一個早晨,當時 Ramulane 家 cegau 邀請部落長老(Taugadhu Tamanuane 夫婦及部落仕紳),拾起一根樹枝插 入土地上,聲明將此屋恢復 Ibange 家之名,並宣誓其 Swalupu-Dukipi 歸還其弟 Takanau,當時 Tamanuane 夫婦及部落仕紳,均高呼讚美,並於 Ramulane 家,飲 酒把歡,從此,Ibange 家恢復其名聲及配戴百合花飾權(Sealupu-Dukipi),這是 Ramulane 家歸還 Ibange 家百合花飾權的宣告。

(二) 大頭目(Raedr e 基石)

1、Dumalhalhathe(盧家)

霧台部落創設初期,Ibange 家首先遷來 Lalegeravane 定居一段時間後, 後 續遷入者逐漸在 Lalegeravane 形成真霧台( 今舊霧台) 之 Kavedayane 聚落。後 來亦因無大頭目以收納部落住民之 sualhupu 及 padulhu。於是 Ibange 家便請古茶 布安 Karhangilane 家族前來擔任霧台大頭目,因此在霧台建立了 Dumalhalhathe 家,成為霧台部落的貴族。在霧台部落建立之後不久,神山部落也在其不遠處建 立,與霧台部落相同的是,二者皆由好茶部落遷出,且兩個部落都有名叫

Dumalhalhathe 的貴族家。雖然取同樣的家名,但其各自的來源脈絡卻大不相同,

在經過幾代傳承之後,兩個 Dumalhalhathe 家因婚姻關係而連接在一起,加上一 些因素使得霧台部落的 Dumalhalhathe 家併入神山部落的 Dumalhalhathe 家, 從 此霧台部落的 Dumalhalhathe 家消失。

(44)

31

2、Avelengan(謝家)

Avelengan 家據傳是在霧台部落從 Kavedajan 往下遷到現址之後才建立的。霧 台部落的 Avelengan 家是 Dadele(青葉)部落 Mabalriu 家的 Gilhagilhau 棄家來到霧 台,之後在霧台部落結婚生子,他其中一個兒子在霧台部落所建立。

阿福魯安家據稱也是從好茶村卡沙基蘭家分出來的,並不如都麻拉拉特家一 般具有 Raedre 的地位,只是後來由大武(Dadele)的馬巴留家(Mabalriu)將自 己的 Raedre 地位分贈,以及部分的貢賦權也贈送給該家,因而具有相當的地位。

三、神山部落貴族形成過程

(一)部落開拓者—Theveng(趙家)

距今約三百年前,在舊好茶部落(Kucapungan),有個叫 Pulhalhujan 的人,偕 同兩個弟弟,一起來到神山部落(Kabalhhelajan)現址打獵,要回程時,獵犬卻在那 裡挖地並趴在上面不可離開,正當獵人感到疑惑時,他們發現不遠處有煙火升 起,便向前查看,原來是吉露部落(kinulhan),一個名叫 Tanuunu 的人在此地耕作,

獵人們將獵狗怪異舉動向他描述時,Tanuunu 便回答說:「可能這地方適合做部落 居住吧!」於是 Pulhalhujan 回到了舊好茶部落,帶著家人來到神山部落拓荒,並 建立 Theveng 家。25

(二)大頭目(Raedre 基石)—Dumalhalhathe(盧家)

在神山部落方面, 在 Pulhalhujane 帶著自己之Theveng家之家人及若干家戶 遷來建家定居後,吉露之 Talhunu也同時遷來,建立Palhibulhung家,並請長期於 附近Lhalhukucane地方耕作的Autuane 家前來一起掌理部落。新部落住民生活安定 有生產之後, 族人想要獻上sualhupu(獵租) 及 padulhu(農租), 但由於部

25 何維豪《神山家譜》,屏東縣霧臺鄉神山社區發展協會,2007,頁 5~6。

(45)

32

落裡沒有大頭目來分配此特權享受, 又Palhibulhung家與 Autuane家也互相退讓 不肯收納, 故打獵所獲獸類之sualhupu, 只好天天掛在樹上。最後族人決定邀 請原部落古茶布安大頭目Karhangi l hane家族之Tanubake與Lhavausu夫婦倆前來擔 任部落大頭目,以收納分配部落住民之sualhupu 及padulhu 。族人同時興建

「Dumalalathe 」家成為Raerhe ( 大頭目住家地) 給Tanubake 夫婦居住。26 之後過了幾代,霧台部落 Dumalhalhathe 家因皆生女兒,改由長女繼承,其 長女與神山部落 Dumalhalhathe 家的長子 Cegau 結婚,Cegau 因此同時繼承了霧 台部落 Dumalhalhathe 家與神山部落 Dumalhalhathe 家,婚後 Cegau 生了一男一 女 Retage 和 Jipulhu。之後又 Cegau 與好茶部落的女子 Tuku 生下一女 Seneje,神 山部落的 Dumalhalhathe 家由長子 Retage 繼承,霧台部落的 Dumalhalhathe 家由長 女 Jipulhu 繼承,次女 Seneje 之後和 Aputuan 家的 Pukiringan 結婚。

繼承神山部落 Dumalhalhathe 家的 Retage,婚後只生下 Ngerengere 一獨子,

但因 Ngerengere 夭折,造成神山部落 Dumalhalhathe 家之後無繼承人的狀況,故 Seneje 有意繼承神山部落 Dumalhalhathe 家,但因為其血緣被族人認定已經喪失大 頭目之身份,神山與霧台兩部落因之會商,決由在霧台部落 Dumalalhathe 家 Rhangalu(長女 Jipulhu 之子)遷入,因此 Rhangalu 便同時擁有霧台部落 Dumalhalhathe 家及神山部落 Dumalhalhathe 家。

再加上 Rhangalu 之妻子 Pathagau,是排灣族伊拉部落 Abalhiusu 家大頭目夫 婦之獨生女,其婚後在名義上仍為伊拉部落之統治者,故伊拉從此亦屬於 Dumalhalathe 家所轄之部落。再者, 佳暮部落屬於神山部落之分支,名義上與 神山部落同屬於 Dumalhalathe 家所管轄。

三、其他貴族

霧台部落初成立時,按照定制需將獵物貢賦送給好茶村的洛魯安家

26 巴神一,《神山風俗》,2003,頁 20。

(46)

33

(Ruruan),或者至少為了尊重其地位的緣故,即使不方便送達,一般百姓也不 敢輕易將該納的貢賦獸肉自食,便將之掛在固定地點任其腐爛,後來便於收受管 理貢賦權,便由好茶村洛魯安家分支到霧台建立達拉巴漾家(Dalhapajan);關於 達拉巴漾家在霧台的形成也有另外一說,據稱達拉巴漾家在好茶村頗有善戰之 名,因此被霧台人請來協助作戰,必且獲得贈地因而立家。達拉巴漾家在霧台部 落的發展,後來藉著聯姻的關係陸續與外部落的貴族頭目家建立關係,因而越增 其地位。

神山部落的管理權、實務的負責並非由 Dumalhalathe 家接掌,乃是由其下的 一些貴族頭目家來運作,例如:巴里布隆家(Palribulungu)專來負責部落的軍事 統領,巴里布隆家的男性家長往往是部落中的軍事領袖,因而巴里布隆家也有別 稱為「Sapasitilan」意思是用標槍的人;昔時部落有圍牆與大門,主要是由紀林

(gilin)家人負責看守。

神山部落的一個較特別的家—拉克拉克家(lakelake),據稱原來是從好茶村 遷來的一個普通家系,而後接受神山 Dumalhalathe 家所贈送的房屋,因而在本部 落立家,往後藉著獲得一些土地財產權以及與貴族頭目家聯姻,而提升地位也具 備有貴族頭目的身份,所處的 pualu 區域,則是神山部落中威嚴特定的區域,外 人若未得允許不可輕浮,否則部落居民是同受了侮辱,可以群起而攻之,另外此 區也受授與特權,就是當部落裡有頭目死亡,社區在做 Pakllheme (守喪)時,若有 人結婚不能在其他區舉行婚舞時,該區不受限制。27

其中神山部落(Kabalhelajan)巴里布隆家(Palribulungu),原來繼承該家的 兩兄弟,台灣終戰後,均於因婚姻關係移居至三地門鄉安坡村,空置家屋不理,

部落大頭目都麻拉拉特(Dumalhalhathe)的盧媽達(Lhavurase)便會集村民商議 處分,最後由 Lhavurase 之次女盧美夏(Pathagau)付出象徵性代價所買得地上建物

27 巴神一,《神山風俗》,2003,頁 22。

數據

圖  3 魯族族族群分布圖
圖  4 霧台鄉行政分布圖
圖 6-5 議婚前男方準備禮品  圖 6-6 禮品需兩人抬一個
圖 7-3 女方檢視迎親聘禮  圖 7-4 聘禮無誤後部落族人跳舞歡樂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sia, and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Racism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Philosophical Canon, 1780–1830,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13) 等人 的 研 究。Garfield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The first row shows the eyespot with white inner ring, black middle ring, and yellow outer ring in Bicyclus anynana.. The second row provides the eyespot with black inner ring

面向東南亞,尋求區域合作的價值與意義。如今當我們面對台灣原住民的「民族數學」研究時,尤其

Students are ask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including materials from books, pamphlet fro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etc.) of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pollution on our

只有貴族和與貴族同宗的國人才有資格上戰場,而且戰場上還必須遵守戰爭禮儀,例

只有貴族和與貴族同宗的國人才有資格上戰場,而且戰場上還必須遵守戰爭禮儀,例

大多數為洪姓族人。村之前 面只得房屋六間﹐其後則有 房屋二排﹐中隔小巷。在第 三排之西邊則為洪秀全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