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讀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讀後"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作為判教的人間佛教及其實踐途徑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讀後

廖俊裕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一、前言

一般人常會注意到星雲大師所建立的佛光山系統之宏偉,誠 然,佛光山如今全球近300 個道場,橫亙五大洲,這種實業成績,

前無古人,稱星雲大師是佛教傳入中國以來最偉大的佛教實業家並 不為過。但星雲大師的特色之處,不只於此,而在於他為佛教開出 一條不同以往的判教原則與修行方法―立基佛陀本懷,實踐慈心 三昧的人間佛教。

在台灣,乃至華人,甚至國際化的社會中,「人間佛教」已經 是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如昭慧法師的觀察:

星雲、聖嚴、證嚴等三大宗師,莫不提倡「人間佛教」,

形成了佛光、法鼓、慈濟三大教團,並且已經各自立宗,

掀起了台灣社會的學佛風潮,形成了台灣佛教的鮮明特 色。甚至就某種程度而言,廣義的「人間佛教」,已是台 灣社會引以自豪的「台灣經驗」,也引起了國際佛教與學 界的矚目與考察。1

1. 釋昭慧:〈印順學與人間佛教―由「無諍之辯」到「求同存異」〉,《玄奘 佛學研究》第17 期,2012 年,頁 7-8。

(2)

昭慧法師從學者、教團、台灣學佛風潮興盛,來判斷人間佛教的興 起,算是教界的觀察。

學界中,龔鵬程先生的觀察也相差不多:

人間佛教之所以可稱為一種運動,是因為它代表一個思想 及行動的動向,亦有不少提倡推動者及其活動。從太虛大 師的人生佛教、廟產改革,到佛光山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

乃至現今法鼓山、慈濟功德會……,到處都在講人間佛教。

可說回應時代變遷的新佛教運動,業已開花結果。2

龔先生的視野和昭慧法師不同,他從歷史上看,佛教的發展因應現 代社會與時代特色,而產生回應時代變遷的「新佛教運動」―「人 間佛教」,再以一個「文化運動」視之,認為這個人間佛教的文化 運動已經開花結果,蔚為風潮,「到處」都在講人間佛教了。

陳劍鍠先生從佛光山人間佛教性格的六大特色「人間性、利他 性、喜樂性、生活性、時代性、普濟性」來看,認為星雲大師的「人 間佛教」性格與諸家大德有鮮明差異,3不過陳先生沒指出更重要的 一點,就是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是站在判教的立場上,以「佛 陀本懷」為判教的原則,將複雜的各式各樣佛教宗派「萬法歸一/

一生萬法」;然後在此佛陀本懷原則下,開創三好四給的慈心三昧 修證原則,建設人間淨土。這是大師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底下先論述佛陀本懷的判教原則,再申論三好、四給的慈心三 昧修證方法如何建設人間淨土。

2. 龔鵬程:〈人間佛教與生活儒學〉,《普門學報》第 1 期,2001 年,頁 16。

3. 參見陳劍鍠:〈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性格的詮釋及建立人間淨土之思想〉,

《2013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上,高雄:佛光文化,2013 年,頁 190、201-202。

(3)

二、作為判教原則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二十世紀交通發達,對於想要學習佛陀離苦得樂解脫輪迴的佛 教徒而言,各種佛教琳瑯滿目,目不暇給,莫衷一是,不知從哪入 手。二十世紀初,陳健民先生學佛便發現佛教間彼此攻擊,分崩離 析。以地域來說,中國、日本、西藏、錫蘭、泰國的佛教差異甚大,

而且常自讚毀他。4在這樣的情形下,一般人不知如何找到佛學或 佛教的入手處。

同樣地,星雲大師青年時期,也有同樣的感觸。他說:

佛教有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北傳佛教、南傳佛教等不同;

在中國,有華嚴的佛教,有天台的佛教,有唯識的佛教,

有淨土的佛教等等宗派。說來信仰的種類那麼多,其實也 信不來。像我們是禪門的弟子,但在禪門裡,也有一花五 葉、五宗七派,我究竟是哪一宗、哪一派的佛教呢?這時 候,我又慢慢體會到,世間的人,關於他的信仰,這個人 執著信仰淨土,那個人執著信仰唯識,這個人堅持信仰禪 宗,那個人堅持信仰三論宗,所以各人有各人的信仰。你 說我的不好,我說你的不對,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信仰的最 好。其實,這一切都是佛教,是我們信徒在自我毀謗佛 法。5

大師的描述放到現實生活上,是很真實的,關於個人堅持信仰哪宗 派而攻擊對方確實常常發生。如李炳南老居士的弟子便曾經燒毀印

4. 陳健民:《漢譯佛法精要原理實修之體系表》,台北:圓明出版社,1994 年,

頁18-19。

5.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高雄:佛光文化,2016 年,頁 313-314。

(4)

順法師的《淨土新論》等書,6我們在其中總感到佛教信仰「這麼複 雜」,7可不可以找到一個入手處,互相尊重,「大家互相不要詆毀,

大家不要嫌三道四」呢?8

星雲大師先不從經論入手,因為在上面引文中,他就說到如中 國佛教也有天台宗、華嚴宗、唯識宗、淨土宗、三論宗等不同,各 有各所重視的經典而開宗立派,如果從經論出發,只要是立基在哪 幾部經典,一定會有同樣的情形發生;即使是站在聲聞的《阿含經》

等基礎經典上,也曾引起大小乘佛教的爭論。那麼,北傳佛教、南 傳佛教、原始佛教、部派佛教;華嚴宗,天台宗,唯識宗、淨土宗、

禪宗等,有沒有共同的因素而能夠彼此無諍呢?看來必須從經典外 另尋管道。

星雲大師最後回歸到佛教各宗絕對不會反對的基礎上 ―佛 陀。他說:

在中國人的信仰裡面,我最初信仰的是觀世音菩薩的佛 教,後來也信仰阿彌陀佛的佛教,之後信仰地藏王、普賢 王的佛教。當我知道了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佛教的教主 以後,我漸漸感覺到,原來我的信仰這麼複雜。慢慢懂得 一點信仰後,我把這許多信仰的對象,不論什麼佛、什麼 菩薩也好,我都把他回歸到佛陀,我信仰的是佛教的教主 釋迦牟尼佛。佛陀,有千百億化身,可能所有這許多諸佛 菩薩的名號,都是他的化身,這樣說來,我所信仰是沒有

6. 同註 5,頁 280-281。

7. 同註 5,頁 312。

8. 同註 5,頁 315。

(5)

錯 的。 我 信 仰 了 這 許 多 諸 佛 菩 薩, 並 且 把 他 回 歸 到 偉 大 至 尊 的 釋 迦 牟 尼 佛,

應 該 也 沒 有 錯。 所 以, 當 我 明 白 這 個 道 理, 在 觀 世 音 菩 薩 的 聖 像 前 面, 我 禮 拜 釋 迦 牟 尼 佛; 在 阿 彌 陀 佛 聖 像 的 前 面, 我 也 一 樣 禮 拜 釋 迦 牟 尼 佛; 而 在 釋 迦 牟 尼 佛 聖 像 前 面, 我 也 可 以 禮 拜 阿 彌 陀 佛、 藥 師 如 來。 我 曉 得, 我 這 樣 做 是正確的,因為佛教講「佛 佛 道 同, 光 光 無 礙 」, 一 佛 就 是 一 切 佛, 一 切 佛 就

是一佛,這許多佛菩薩都是我信仰的至尊 ―釋迦牟尼 佛……人間佛教,就是佛陀的佛教。9

星雲大師從他的學思與信仰經驗出發。引文中說到他的信仰歷程,

一開始並不是從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入門,而是觀世音菩薩信仰,

這在漢傳佛教很普遍,很多佛教徒都是先知道並且信仰觀世音菩薩 開始的。

在星雲大師生命歷程中,也有一個著名的事件,他15 歲時曾 經因為燒戒疤燒得太深,使得腦神經受傷,變得很笨拙。後來聽得

9.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頁 312-313。

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人間佛教,

就是佛陀的佛教。

(6)

老師說求觀世音菩薩可以變聰明,所以他每天晚上等大家都睡熟 了,就悄悄地起來拜觀音菩薩,虔誠地拜了兩個月,恢復了聰明,

甚至更敏慧。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早期觀世音菩薩信仰對大師的影 響。乃至後來星雲大師到宜蘭成立「宜蘭念佛會」,都可以看出引 文中所說的生命歷程。10這說明了在中國佛教中,大部分佛教徒熟 悉觀世音、阿彌陀佛,確實比釋迦牟尼佛來得更多些。不過後來,

大師漸漸知道娑婆世界佛教教主是釋迦牟尼佛,便把確實在人間成 佛、沒有人可以否定的釋迦牟尼佛,作為複雜的佛教信仰現象中的 共識。

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就法身而言,「佛佛道同,

光光無礙」,一佛就是一切佛,一切佛就是一佛,於是所有的佛都 可以會歸到佛陀身上,這就把許多不同的、複雜的佛教的共識基礎 找到了。人間的釋迦牟尼佛,其教法就是人間佛教,所以最後總結

「人間佛教,就是佛陀的佛教」。但這不是極權心態地要把所有統 一在「人間佛教」上,而是有共識後,百花齊放,一生萬法。星雲 大師說:

參禪的人看不起念佛的人,認為念佛的人沒有知識;念佛 的人不歡喜參禪的人,說禪宗都是在胡思亂想?有的說要 靠「自力」,有的說要靠「他力」,互相輕視,這都是傷 害佛教……為什麼不把這許多信仰單純化,讓它萬法歸一 或是一生萬法呢?你信你的,我信我的,大家互相不必詆 毀,大家不要嫌三道四,這才具備一個信者的風度。就好 比我們的眼睛管看,耳朵管聽,嘴巴管說話,各司其用,

10. 林清玄:《浩瀚星雲》,台北:圓神出版社,2001 年,頁 91。

(7)

你何必一定要說他不如你呢?假如眼、耳、鼻不分工合作,

哪裡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呢?我們佛教一個釋迦牟尼佛,

有千百億化身,你要信仰這個,我要信仰那個,其實,彼 此包容就好了,也不必計較。當我了解這個道理,我就更 加肯定我信仰的至尊―釋迦牟尼佛了。11

從這裡可以看出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包容性、平等性,它不是主張 只有某個宗派才是正信佛教,排斥他者,而是在佛陀的基礎上,佛 陀有其「千百億化身」,不要彼此傷害、輕視,這樣都是傷害佛教。

先回歸到「佛陀」上,「萬法歸一」,然後再「一生萬法」。「萬 法歸一/一生萬法」,彼此包容,就像一個完整的人,眼睛、耳朵、

嘴巴各有其分工合作的任務,不要互相輕視、詆毀、計較。

星雲大師轉而論述「佛陀的人間生活」,其中更充滿了「人間 性」,從「出家求法」到「教團成立」,再考察佛陀之「一日生活」,

從「吉祥睡臥」起床後,托缽乞食,飯食經行,「傳教弘道,重視 人間生活,度化弟子,利生服務」,12 星雲大師的結論是:

在眾多的佛教當中,佛教應該以人為主,重視人的幸福,

人的平安,人的超越,人的完成。於是,我就注重以人性 為佛性,以佛性為人性,所謂「佛是人成」、「人是未來 的諸佛」,人和佛應該是不一不二的「人間佛教」。所以,

我認為「人間佛教」可以統攝二千多年來,複雜的佛教、

複雜的信仰、複雜的種種名稱,把所有在地理上不同的佛 教,把時間上分別的佛教,在各人自己本心裡執著的佛教,

11.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頁 315。

12. 同註 11,頁 52-93。

(8)

都歸於自己、歸於人、歸於佛,就這樣,不知不覺的,我 就走上「人間佛教」這條道路,也被別人認為我傳播的是

「人間佛教」。人間佛教實在合乎今後大眾的需要;我想,

唯有「人間佛教」這個方向,是佛教為未來世界點亮的一 道光明。13

大師從佛陀平常、平等、生活化、人間化的本來面目,說明佛也是 從肉身的人開始修行成佛,強調人的超越、人的完成,「佛是人 成」,「人是未來的諸佛」,最後以「人間佛教」為判教原則,把 複雜的佛教宗派,不管是時間上、地理上的不同宗派,都統攝在人 間性之佛陀本懷上的「人間佛教」。

星雲大師在引文後面說到,「唯有『人間佛教』這個方向,是 佛教為未來世界點亮的一道光明」,把這點放在「後現代主義」盛 行的當下時空更能看出,人間佛教確實有其未來發展的基礎。因為 重視人間、佛陀本懷,所以「出家/在家」、「出世/入世」、「寺 院/家庭」、「山林/都市」、「男眾/女眾」的二分對立,都被 融合、完整、圓滿了,14這實在很有「後現代」及未來的眼光。

三、人間佛教的實踐途徑─三好四給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推展在戒定慧三學之中,而不是只注重禪 定修證的功夫,他走的是不同於一般道場的修證法門。相對於中台 禪寺不間斷地舉辦「禪七」或者其他藏傳佛教教派不時地舉辦「閉 關禪修」,人間佛教的修證方法確實不同,而且更顯出其人人可行 的「人間性」。

13. 同註 11,頁 321。

14. 同註 11,頁 311。

(9)

一般說來,星雲大師強調「八宗兼弘」,不單隸屬哪一宗派。

表面上,星雲大師為禪宗臨濟宗法脈第四十八代傳人,但是在修證 上,他並不太標榜禪宗。15所以周慶華先生評為「超越八宗,建另 一宗」,但沒有具體表名,康樂先生乾脆以「佛光宗」稱之,16星 雲大師則說:「目前佛光山不屬某一宗派,假如有人一定要問什麼 宗派,我們就說它是『釋迦宗』吧。」17後面那句「釋迦宗」,自 我消遣意味強,並不是真要成立宗派,卻有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或佛 陀本懷的意思。

15. 周慶華:《佛教的文化事業―佛光山個案探討》,台北:秀威出版,2007 年,

頁29。

16. 康樂、簡惠美:《信仰與社會―北台灣的佛教團體》,台北:台北縣立文 化中心,1995 年,頁 115。

17. 星雲大師:《星雲大師演講集 1》,高雄:佛光出版社,1991 年,頁 136。

紐西蘭北島佛光山2020 年三好四給兒童快樂營,小學員學習以感恩心實踐三好 四給。(Wawa/ 攝)

(10)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這種風格,讓人想到《佛說觀彌勒菩薩上 生兜率天經》等經中所說的彌勒菩薩修行法門,以「慈心」為主,

「不修禪定、不斷煩惱,而入慈心三昧」。18

不修禪定,為何又能進入禪定呢?這正是奧妙處。「制心一處,

無事不辦」,制心於何處?我們來看星雲大師倡導之人間佛教原 則,就是一般簡稱的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 方便。19除了四給外,還強調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通 稱為「三好四給」。20佛光山大力推動三好四給,幾乎是以「三好 四給運動」的精神為之,也與各大民間團體一起推動,如光泉文教 基金會等。21星雲大師說:「『三好』、『四給』都是人間佛教的 思想原則。」22

18.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T14n452, p.418;〈觀彌勒菩薩上兜率天 經題序〉,T38n1771,p.268;《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贊卷下》,T38n1772, p.286。

19.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頁 330。

20. 有時候,「三好四給」還會配上「五和」,五和即:自心和悅、家庭和順、

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但「三好四給五和」出現頻率比較少,絕 大部分都是「三好四給」。就時序上來說,星雲大師先倡導「四給」,後來 才有「三好」、「五和」等。參星雲大師口述、佛光山法堂書記室妙廣法師 等記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頁330。底下大致上以「三好四給」立論。

21. 光泉文教基金會除了推廣「日行萬步,健康保固」健康理念外,在心理健康方 面也與佛光山共同推動星雲大師的「三好四給」運動。光泉文教基金會執行 長陳淑雲表示,人可以靠健走維持身體的健康,而所謂的三好四給「做好事、

說好話、存好心;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可以讓人們 心理健康,身體也跟著健康起來,社會更和諧!參http://www.kuang-chuan.or g/%E5%85%89%E6%B3%89%E6%96%87%E6%95%99%E6%96%B0%E9%AE

%AE%E4%BA%8B/%E5%85%89%E6%B3%89%E6%96%87%E6%95%99%E 5%9F%BA%E9%87%91%E6%9C%83VS%E6%98%9F%E9%9B%B2%E5%A4

%A7%E5%B8%AB%E7%9A%84%E4%B8%89%E5%A5%BD%E5%9B%9B%

E7%B5%A6%E9%81%8B%E5%8B%95/tabid/112/language/zh-TW/Default.aspx

(2020.3.24 查詢)。

22. 同註 19,頁 34。

(11)

星雲大師深入淺出,綜合歸納成三好四給,人們易於理解,容 易接受,容易實踐。但為何這樣就是覺悟的過程中重要的操持功夫 呢?三好四給,一言以蔽之,就是「慈」。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中,「悲」的定義是「拔苦」,「慈」

的定義為「與樂」。而在四給中,「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

給人方便」,全部合乎「慈」的精神。星雲大師說:「給人就是給己,

佛光山就是從『給』裡成就出來的。」23

佛光山的修證方法就是由「慈」入手,也修禪定,但不特別強 調、也不強調斷煩惱。本來在彌勒菩薩的修法是「不修禪定、不斷 煩惱,進入慈心三昧」,但因為佛光山的體系是八宗兼弘,不專弘 某宗,因此不會純然不修禪定,不斷煩惱,而是星雲大師把這些放 在主軸外,主軸功夫就是「三好四給」。

強調「慈」的精神與實踐,如印順法師在〈契理契機之人間佛 教〉也提出:

不斷煩惱(瞋、忿、恨、惱、嫉、害等,與慈悲相違反的,

一定要伏除不起),也不致作出重大惡業。時時以眾生的 苦痛為苦痛,眾生的利樂為利樂;我見一天天的薄劣,慈 悲一天天的深厚,怕什麼墮落!惟有專為自己打算的,才 隨時有墮落的憂慮。發願在生死中,常得見佛,常得聞法,

世世常行菩薩道,這是初期大乘的共義,也是中觀與瑜伽 的共義。24

23. 滿義法師:〈導讀〉,《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台北:天下文化,2005 年,

頁2。

24. 印順法師:〈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華雨集(四)》,台北:正聞出版社,

1993 年,頁 68-69。

(12)

上段引文中說到,當我們功夫不專門放在斷煩惱(如瞋、忿、

恨、惱、嫉、害等),而是放在與煩惱相對反的慈悲上時,有兩個 效果產生。一個是光明來了,黑暗就消失。純從黑暗的瞋、忿、恨、

惱、嫉、害等來直接面對,不容易看到內在主體的力量;從正面的 慈悲出發,就像光明來了,黑暗就消失的正向心理學一般,就不致 於做出重大惡業。另一個產生的效果是「我見」、「我執」會愈來 愈淡薄,慈悲心一天天深厚,也就不怕墮落,對於黑暗面有抵抗力,

甚至還能徹底解消黑暗面;如果只是專門為自己打算,「我見」堅 固,不易解消,瞋、忿、恨、惱、嫉、害等會更增上,不容易斷煩惱。

從慈心出發,就容易進入三昧,但這樣的三昧,並不像其他修 證方法以直接修定來進入,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以不專修禪定而進 入禪定。這有它的善巧部分。因為禪定可以專修,但也可以放入「六 度」的脈絡中來修。「慈心三昧」走的就是這個路數。當我們有慈 心,願意幫助別人,以「三好四給成就佛法布施」,25這樣布施就 做得好,然後次第地完成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26便可 達成慈心三昧境界。星雲大師認為,這樣的三好四給就有其神聖性 存在。他說:

我肯得給人布施,肯得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

給人方便,這不是神聖嗎?甚至於現在提倡的「三好運 動」,就是讓我們的身、口、意三業,能可以做到「身做 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這還不夠神聖嗎?信仰就

25.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頁 330。

26. 關於六度的次第實踐過程,可參考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頁 119-129,有詳細解說。另可參陳健民:《漢譯佛法精要原理實修之體系表》,

台北:圓明出版社,1992 年,頁 217-222。

(13)

是神聖,修行就是神聖,自己從凡夫慢慢的淨化,到成聖、

成賢,就是神聖的信仰之功。27

透過三好四給的實踐,也可達成聖成賢的神聖境界。這樣我們就在

「慈心與樂」的起點上,一步步透過三好「存好心、說好話、做好 事」;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而進 入「慈心三昧」的境界,開出般若智。有了般若智,對於世法、出 世法就開通不執著,因為般若智就是「通達世間法出世間法,融通 無礙,恰到好處,而又不執取諸法的大智慧」。28

星雲大師認為,佛法與世法是不二的,29這也是星雲大師強調 的「有佛法就有辦法」之所在。30從三好四給擴大自己,進入慈心 三昧,也有其時空證量。星雲大師說:「今日講人間佛教,我們應 該從人到佛,應該依住佛陀的這種次第,慢慢地擴大自己。所謂擴 大自己,就是自他一體,物我兩忘,古今同體。」31

透過三好四給的次第實踐,其境界是神聖的,也有其時空證量,

這種時空觀,時間上當下是「古今同體」,超越了一般人斷裂的、

直線型時間觀;空間上就是當體,當體就是「自他一體,物我兩 忘」,超越了一般人人我對立、物我分裂的空間觀,而能造就「三 好四給、五戒十善、六度四攝的人間淨土」。32

27. 陳健民:《漢譯佛法精要原理實修之體系表》,頁 129-130。

28. 王驤陸:《王驤陸居士全集》上冊,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 年,頁 120。

29. 滿義法師:《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頁 320。

30. 「有佛法就有辦法」是在佛光山體系中常常聽到的一句話,參滿義法師:《星 雲模式的人間佛教》,頁159。

31.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頁 137。

32. 同註 31,頁 311。

(14)

四、結論

以上,是筆者讀完《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後的感想。星雲大師 不僅在弘法利生、濟世度人的實業成果上,有其巨大成就,堪稱是 世界佛教史上,目前最偉大的佛教實業家,前無古人。此外,他所 提倡的「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還有判教的作用,將宗派林立 的佛教現象,「萬法歸一/一生萬法」,彼此不互相攻擊傷害計較,

而是成為一個整體,再百花齊放,互相包容。並透過三好四給的實 踐途徑,建設一個慈心三昧、「自他一體,物我兩忘,古今同體」

的人間淨土,深具「後現代」意義及未來的發展性。

淨土不在他方世界,也不必求來世往生。如果大家都能從心裡 上自我健全,自我清淨,自我反省,自我進步,進而擴及到家庭、

社區、國家,那麼整個世界就是佛光普照的人間淨土。

―《人間佛教語錄》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星雲大師認為佛教未來要走上復興的路途,必須要積極走入人 間,回歸佛陀的本懷,熱心造福社會,培養與佛教有緣的人才,興 辦各級的大、中、小學,這才是佛教復興的要道。 22

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因對人 生有著不同於常人的敏感思考,悄悄離別妻與子,離開皇宮,獨自

[r]

Clark, Histo- ry, Theory, Text-Historians and the Linguistic Tur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133-135...

星雲大師指出:「人間佛教既要符合『佛說的』,還要順應『人 要的』。」 10 佛陀最初開示的苦、空、無常、無我等根本教義,卻

佛陀一生說法就是為關懷、溫暖人間而來,所以人間佛教的真 正意義就在於契理契機、事理圓融,才能深入人間。《華嚴經》裡

學院政治與法律學院任教。主持江 蘇省博士後課題《南朝佛學與文學》,和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案《南 北朝帝王與佛教》。研究專長為中國佛

佛教是佛陀在人間的教化,它本來就是人間的。佛陀以一大事 因緣出現於世,這一大事因緣是什麼?就是眾生啊。佛陀自稱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