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思想探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思想探析"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思想 探析

譚潔

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教授

作為現代「人間佛教」運動的領軍人物,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自皈依佛門,瞻仰頂禮佛陀的偉大,便積極投身佛教革命,致力於 弘傳佛陀的偉大事業。關於佛陀這位偉大的教主,星雲大師除了通 過電視、報紙、電台、書法、建築、藝術等多種形式,有聲無聲地 宣講佛陀的教理教義之外,還寫了兩本關於佛陀的著作:一是《釋 迦牟尼佛傳》,二是《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釋迦牟尼佛傳》主要講述佛陀住世時的弘法行實,包括其出 生經歷、出家因緣、修道悟道過程,以及悟道後四方弘化、宣講佛 法,直至最後圓寂,是對佛陀一生弘教的概括性描寫。《人間佛教 回歸佛陀本懷》則有簡體版和繁體版,著作分六章,然從內容上看,

實際是兩部分:前四章包括〈總說〉,是對釋迦牟尼佛人格魅力及 其弘法事業的無盡頂禮與讚歎;後二章是對50 年來紹繼和弘揚佛 陀精神的佛光山「人間佛教」運動成果的多方展示與總結。

前者為因,後者是果。由星雲大師於1967 年率領弟子創建、

坐落於台灣高雄的佛光山,宏偉莊嚴,有「南台佛都」之號,既是 台灣最大的佛教道場,又是中外聞名的佛教勝地。在星雲大師的帶 領下,佛光山的法師和護法居士們秉持佛陀「慈悲救世」、「利樂 有情」的實踐宗旨,在社會生活如文化出版、教育辦學、弘法活動,

(2)

以及公共事業如慈善事業、國際弘法等方面不斷努力,取得了世界 矚目的輝煌成果。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領軍人物星雲大師的垂範與教 導,了解這位領軍人物的經歷及思想,有助於解讀佛光山的成就根 源。這位領軍人物最崇敬的人,首推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成道 後的釋迦牟尼佛被尊稱為「佛陀」,簡稱「佛」。星雲大師寫書,

是因為「在我想,知道佛陀,才能認識佛教!」1

一、佛陀「聖格」─人格魅力的典範

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在中國,它與儒、道並列,是一個流傳 廣泛而久遠的主要宗教。在傳入中國二千六百年的漫長歷史時期 裡,佛教與佛教思想在中國廣為傳播,對中國人的社會生活、思想

1. 星雲大師:〈初版自序〉,《釋迦牟尼佛傳》,上海: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2010 年。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思想探析

佛光山鳥瞰圖

(3)

意識與文化學術產生了極其深遠和複雜的影響。雖然其哲學世界觀 是唯心主義的,但佛教的一些觀點與認識在歷史上的價值與作用是 值得肯定的。如佛教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觀點,包含著世界萬物都處於生、住、異、滅的流轉變化之中,一 切事物都是無自性的,即沒有自身質的規定性,這包含著辯證因素;

又如佛教宣揚「眾生平等」的博愛觀念和「自度度人」的利他意識,

雖然在實踐中不容易讓人人都接受,但在人類倫理史上卻具有不可 辯駁的積極價值。

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因對人 生有著不同於常人的敏感思考,悄悄離別妻與子,離開皇宮,獨自 走向廣闊的天地。起初他修苦行,每天只食一麥一麻,但未有任何 成就。直至有一天,他幡然醒悟,飲用牧羊女施捨的糜乳,最後開 悟得道,獲得關於宇宙世間的大真理。他走進城市、村莊,宣講他 所獲得的「真知」。他被人尊為「佛陀」,意思是「覺悟者」。在 長達49 年的傳教過程中,佛陀既與王公貴族說法論道,又與村野 貧民親切交談。他的博學、睿智,對世間萬物的洞察力,令大眾折 服,他們跟隨他、歸依他,形成了信奉其教理的僧團組織,完成了 宗教化過程。從宗教的角度來看,佛陀是被敬仰的教主,有宗教教 義作為信仰的教理,存在著信奉教理的信徒,這些共同組成佛教所 說的佛、法、僧「三寶」。

星雲大師對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有著虔誠而真摯的感情,他 寫作的白話文佛陀傳記《釋迦牟尼佛傳》,開卷便獻上一首詩,題 目是〈偉大的佛陀〉,詩文熱烈地謳歌佛陀:「自您降記在娑婆,

苦海中才有了舟航,火宅裡才有了甘霖,迷途上才有了指南,黑暗 中才有了光明……我們不但敬仰您的智慧與聖格,我更深深的愛

(4)

著,您給我國光榮的文化與歷史。」2他把佛陀比喻為舟航、甘霖、

指南和光明。

無論是《釋迦牟尼佛傳》,還是《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星雲大師在著作中多次提到佛陀是我們人格最高的典範,可以作為 我們每一個人做人的最高模範。因此,他用心寫作此傳記,並為能 完成這宇宙第一人的傳記,而引為無上的榮幸。

星雲大師對佛陀的所有認識,全部基於一個重要觀念:「佛陀 是人不是神!」3當然,佛陀不是普通的人,他是深具人格魅力、

昇華為「聖格」的人。為此,星雲大師從四個方面解說了佛陀作為 人格典範的「聖格」形象:

1. 佛陀是作為「人」的存在,因為他出生在人間,生長在人間,

成佛亦在人間:星雲大師明確指出:「我們絕不可以把佛陀看作是 來去無影無蹤的神仙,也不可以把他視為是玄想出來的上帝。他有 出生的時間、地點,更有生養他的父母,他經過了多年茹苦含辛的 修行,終究完成一位大智大覺的完人!」4因為作為教主的佛陀,

從原始佛教的本來意義上說,他不像基督那樣具有「三位(聖父、

聖子、聖靈)一體」的位格,他只是人生的「導師」,是救治世人 疾患的「醫王」。然佛陀四方傳道,走進人群之中,對他們應機說 法,循循善誘,應病與藥,都是以「人」的形象出現的。

2. 佛陀又不同於一般人,他具有大智慧,經過多年的辛苦修行,

成為偉大的「覺者」:修行之初,佛陀也曾希望通過身體的磨礪,

2. 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頁 2-3、6。

3.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北京:人民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6 年,頁 10。

4. 同註 2,頁 3。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思想探析

(5)

時刻保持意志的高昂,歷經苦苦思索,深入三昧禪定境界,「他覺 悟到自己以及一切眾生,無量阿僧祇劫以來,輪轉在生死界中,有 時作人的父母,有時作人的兒女,有時作人的老師,有時作人的弟 子,都是有著因緣牽連的關係」。5可知佛陀不像基督教的` 教主那 樣是造物主、救世主,他是一個「覺悟者」。這也意味著,佛陀並 沒有也不能創造什麼,而是把他「覺悟」到的「真理」,廣為宣說,

用來教化民眾。佛陀因覺悟到「一切眾生和諸法都是因緣而生」的 甚深妙法,成為了偉大的「覺者」。

3. 佛陀作為偉大的覺者,在於他是位偉大慈悲的革命家:佛陀 不像基督那樣是萬能的主宰且擁有無限權威,他對弟子和信眾都沒 有「天賦的」、強制性的權威。佛陀只是針對人生的實際問題,發 表他的不同看法和建議。但他卻是位革命家,他的革命也不同於一 般的革命家。星雲大師指出,佛陀革命的對象,「一是階級森嚴的 印度社會,二是沒有究竟真理的神權宗教,三是生死循環不已的自 私小我」,而且他的革命不用暴力,是「不流血的革命」;他的革 命不是自下而上,而是自上而下的革命;他的革命不是向別人革命,

而是「向自己革命」。6因此,佛陀的革命是以慈悲覆護一切、感 化一切。

4. 佛陀不斷走進人群,踐行他的革命理念,使佛教成為圓滿的 革新宗教:佛陀在成道後的第一時間,發出了一個重要的宣言:「奇 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見?我 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

5. 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頁 85。

6. 同註 5,頁 5。

(6)

無異。」7說明每個人本身具足佛性,只要把自己內在的佛性開發 出來,人人都可不受無明困擾,擺脫外在一切神魔鬼怪的纏縛,獲 得解脫、得到自在。這是一場事關「人」的覺醒、「人」的覺悟的 革命,需要人人踐行,才能從慈悲路走向智慧路,從菩提路走向光 明路。

雖然「佛陀在信仰上比較鬆散與自主,在教義上比較開放與自 由,在組織上不那麼嚴格,使他在發展中得以順應形勢而變化,保 持了活力;但也妨礙他形成教權專制力量,從而影響了他的強大與 統一」,8但佛教的教主佛陀,卻以他的「人格」魅力成就的「聖格」

形象而非「神格」權威,來感染人、教化人、引導人和救治人。此 後,無數佛子前仆後繼,不斷沿著佛陀開闢的道路勇往直前,才有 了現代轟轟烈烈的「人間佛教」運動以及令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

二、佛陀本懷─發心行願、慈悲利生

以「佛陀是人不是神」的觀念為根基,佛教才能暢談落實在人 間,成為「人間佛教」。傳統佛教不重視人間生活,星雲大師深以 之為弊。他曾追憶自己年少時出家為僧,在棲霞山、焦山叢林住了 10 年,有感一些法師講經時,喜歡談玄說妙,講得太過抽象,都在 哲學、哲理上,讓人聽不懂,顯示自己很有學問;偌大的寺院只有 僧眾關門閉戶地在念經、過堂,而信眾寥寥,幾無人登門參拜;遂 心生疑惑,思考起昔日所說「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的佛教,

到底應是什麼樣子的呢?經過深入思考後,他逐漸樹立起堅定的信

7. 東晉.實叉難陀譯:〈如來出現品〉,《大方廣佛華嚴經》卷 51,載《大正藏》

第51 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 年,頁 272 下。

8. 孫昌武:《中國佛教文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 年,頁 7。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思想探析

(7)

念,要還原佛教原來真實的面目,宣揚、發揮、回歸佛陀的本懷。

星雲大師初到台灣時,走過許多寺院,也曾在一些寺院短期居 住,然宜蘭才是他的第一個立足點。大師在宜蘭的生活十分艱苦,

白天要各地弘法,晚上仍然閉門用功讀經。他以宜蘭為基地,結合 人的實際需求,運用種種方便法門:為增加青年對佛法的興趣,講 經結束前,開講《玉琳國師》;從小栽培菩提幼苗,開辦幼稚園;

為了提高學佛年輕人的素質,開辦「光華文理補習班」等等。9可 以說,從宜蘭開始,星雲大師就拉開了佛教革命的帷幕。

(一)發心倡導人間喜樂的佛教,才是未來發展的佛教

星雲大師否定「佛教是出世的宗教」的傳統看法。傳統注重山 林清修的佛教,過度宣傳消極的苦、空、無常,加之經藏繁多深奧,

講經人又談玄說妙,且出家人拙於生計,奔走經懺道場,終使民眾 不敢接觸佛教,佛教也被看作是「死的宗教」,是鬼的世界。這種

「自了漢」式的山林佛教,因與社會現實嚴重脫節,早已失去了對 民眾的吸引力。為此,星雲大師決心把佛教辦成各種事業,以此留 住青年佛子,發展佛教。通過不懈努力,大師成功首開電視、學校、

軍中布教之先例,甚至到監獄舉辦短期出家修道會;還針對社會不 同對象,舉辦各種活動,因此教化了不少社會人士學佛。過去的佛 教只能在寺院裡,大師用「走出去」的弘法方式,讓社會各界分享 到佛教的智慧和清涼。

佛光山用「給」的方式建立「喜樂的人間佛教」。星雲大師說:

「不要把出世的思想加諸於每一位佛教徒身上,讓他們有消極、厭 世的想法,我們應該用樂觀、喜悅的佛教,來增進他們的幸福、增

9. 林清玄:《浩瀚星雲》,台北:圓神出版社,2001 年,頁 45。

(8)

進他們的道德、慈悲,使他們的生活更美滿,這才是佛陀真正示教 的真諦。」10

為消除世人對佛教的種種不良印象,大師把佛光山打造成喜 樂、安詳、莊嚴的道場。但凡有緣來到佛光山或者佛光山相關道場 的人,無不感到這裡的寺院建築雖也有傳統寺院的寂靜幽深,但絕 沒有傳統寺院多半房屋老舊暗黑和常年香薰帶來的空氣汙染;相 反,佛光山因依山而建,房屋廊廡寬敞明亮,陽光明媚、空氣清新,

讓人樂於走進它、親近它。這是弘法環境的極大改變。

此外,星雲大師在1967 年開創佛光山之時,還著手制定各項 組織章程,建立了包括人事管理方面的各種制度。他撰寫〈怎樣做

10. 星雲大師:〈現代佛教的建設〉,《人間佛教系列 5.人間與實踐》,台北:

香海文化,2006 年,頁 331。

佛光山建立「喜樂的人間佛教」,增進佛教徒美滿幸福的生活。圖為佛光山「2020 年佛化婚禮暨菩提眷屬祝福禮」,於佛館大覺堂盛大舉行。(莊佳穎/ 攝)

(9)

個佛光人〉,提出12 條門規,11又以「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 希望、給人方便」的「四給」作為佛光人的工作信條,給世人呈現 出一個獨特的、喜樂的佛教世界。

(二)認真踐行人間生活的佛教,才是成就超越的佛教

人間生活需要佛法的指導。人間佛教重視生活的安樂,擁有 淨化的財富,享受正當的娛樂,為人處事心懷慈悲,彼此尊重包 容,……可是這些好的方面,很少得到佛教界弘揚。星雲大師有感 於佛陀時代的佛教很重視「五明」(工巧明、聲明、醫方明、外明、

內明),但現在的佛教只能「以佛法解釋佛法」,而不能弘通應世,

遂啟發他要用佛法來融通世間法,即把佛法融入生活之中。有了佛 法,生活的意義就不一樣。同樣是吃飯睡覺,沒有佛法指導時,吃 飯食不知味,睡覺寢不能安眠,遇事觸緣,各種煩惱,身心煎熬;

而有佛法的生活,則是隨遇而安、隨喜而作、隨心而有的「隨緣」

的生活。

佛光山用貼近民眾實際需求來造就「人間生活的佛教」。星雲 大師提倡:「要讓佛教從山林走上社會;從出家僧眾走到在家的群 眾;從寺廟裡走到家庭裡;從談玄說妙的佛教,走到服務社會的佛 教;從出家人做課誦、參禪、念佛的佛教,也可以有很多佛教徒共 修、聯誼、討論的佛教。」12於是,佛光山通過舉辦短期出家、佛 化婚禮、菩提眷屬祝福禮、青少年成長禮等活動,把佛法的種子播

11. 即「不違期剃染,不夜宿俗家,不共財往來,不染汙僧倫,不私收徒眾,不 私蓄金錢,不私建道場,不私交信者,不私自募化,不私自請托,不私置產業,

不私造飲食。」參見星雲大師:《合掌人生》,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 年,

頁331。

12.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頁 247。

(10)

撒進萬千家庭生活之中;通過提倡「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 好運動,佛光山修正了世人眼中的一些觀念,提出「忙就是營養」、

「行善不造惡就是基因改良」、「業是生命的密碼」、「五戒就是 不侵犯」、「做自己的貴人」等佛法的新詮釋,也是生活的新觀念。

通過種種生活需要的活動,星雲大師讓大眾參與其中,實踐了 他所說的「其實佛法應該用來指導生活的」;13而參加這些活動的 大眾,又因此獲得做人的滿足感、使命感、成就感,他們不斷發掘 自己的善心、善根,將之運用於日常生活,成為慈悲的在家人。

(三)慈悲服務人間大眾的佛教,才是自我圓滿的佛教

人間佛教倡導與時俱進,以現代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弘揚佛法。

要弘揚人間佛教,關鍵還在於把佛陀的精神落實於普羅大眾,讓世 間眾生都能受用佛教帶來的慈悲智慧與平安喜樂。一方面,星雲大 師提出「信仰真理最主要的是信仰自己,開發自性的慈悲、智慧」,

教團是以法為中心的教團,學道要「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 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14另一方面,他重視教育、文化 的作用,重視文教才能提升佛教。星雲大師提出從四個方面推動

「人間佛教」的發展:第一以文化弘揚佛法,第二以教育培養人才,

第三以慈善福利社會,第四以共修淨化人心。15

佛光山用文教、慈善服務促成「大眾的佛教」。星雲大師說:

真正的信仰,是發揚人間的佛教信仰精神,要能犧牲、奉 獻、服務,實踐弘揚佛法、普度眾生的菩薩道。人間佛教

13. 同註 12,頁 173。

14. 同註 12,頁 36。

15. 同註 12,頁 21。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思想探析

(11)

就是要發菩提心,能發菩提心才是人間佛教;所以要行佛,

不要光是求佛、拜佛,行菩提道才是真正佛陀人間佛教的 精神。16

60 餘年來,佛光山的人間佛教事業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在美國洛 杉磯建西來寺、紐約建紐約道場,在荷蘭建荷華寺,在澳洲建南天 寺、中天寺,在巴西建如來寺,在非洲建南華寺,在法國建法華禪 寺等等。1992 年又在美國洛杉磯成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現今會 員數已達幾百萬人,各地區協、分會也有幾千個,17可謂「佛光普 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通過文化、教育、慈善、國際弘法活動,佛光山宣傳了佛光精 神,凝聚了人心,匯聚了人氣,把人間佛教的利他性與普濟性發揚 光大,推動佛光人發起無數利他的工作和助人的服務,許多人受到 感染,也把佛光精神傳遞、傳播出去,向著「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的目標,造成極大的積極社會效應。

三、小結

星雲大師是位文學家。大師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精練的語言為 佛陀立傳。他的《釋迦牟尼佛傳》、《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是 專門為佛陀立傳的兩本著作,採用白話文方式進行寫作,講述佛陀 生平故事的同時,穿插大師的人生感悟。不僅文字通順,語言簡潔,

而且善用譬喻,條理清晰。特別是一些歸納與總結,如把佛教自傳 入中國後的發展變化多角度地揭示出來,展現了星雲大師對世情萬

16.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頁 93。

17. 同註 16,頁 255。

(12)

象高度的語言表達和概括能力,故得以四方弘傳。

星雲大師是位宗教家。大師以佛教的教主佛陀作為自己的人生 榜樣。他對佛陀的最根本認識就是「佛陀是人不是神」。故從出家 求法、成立教團,以及日常生活、教化弟子、利生服務等真實的人 間生活,樹立起佛陀的人間佛教,是真實無欺無妄的教法。而佛光 山道場是秉持佛陀教法的道場,也是真正發揚佛法真義的道場。

星雲大師是位革命家。大師讚歎佛陀是位革命家,立志效法佛 陀的非暴力、「不流血」的革命。大師的佛教革命不是一味打倒傳 統,而是吸收傳統中合理的部分。然而對於一切阻礙佛教發展的問 題,從制度、教育、文化、弘法、觀念、儀軌、事業等諸方面,他 都進行了勇敢的革命。他的革命志在改變世人對佛教的不良看法,

使佛教成為喜樂的佛教、生活的佛教、大眾的佛教。

星雲大師是位實踐家。大師在宜蘭立足,到高雄發展,於1967 年創建佛光山。在他的帶領下,佛光山道場以弘揚「人間佛教」為 宗風,多年來堅持「佛法為體、世學為用」,創辦文化、教育、慈 善等事業,終使得人間佛教蔚然有成。佛光山帶頭下山弘法成為榜 樣,也吸引佛門外的社會人士高舉人間佛教的旗幟,投身社會公 益,實踐佛陀慈悲利他的本懷,實現了把佛教從山林佛教發展成為 具有國際影響的弘法方向。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思想探析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國主流的佛教是大乘佛教。佛陀入滅五百年後,大乘 佛教經典紛紛結集問世,兩漢之際佛教傳入中國,其中大乘

星雲大師指出:「人間佛教既要符合『佛說的』,還要順應『人 要的』。」 10 佛陀最初開示的苦、空、無常、無我等根本教義,卻

所以試圖通過研究佛法尋求超越時空和文化文明的佛法深意,澄清 佛陀真實所要說的意思,探討針對所有的文化和時代可以宣講的佛

學院政治與法律學院任教。主持江 蘇省博士後課題《南朝佛學與文學》,和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案《南 北朝帝王與佛教》。研究專長為中國佛

福建莆田是改革開放後,佛教重新得到春風化雨的新生之際最 主要的結緣印經之所,到現在還記得西元 2000 年前後,但凡有免

佛教是佛陀在人間的教化,它本來就是人間的。佛陀以一大事 因緣出現於世,這一大事因緣是什麼?就是眾生啊。佛陀自稱一生

究」、「早期大乘佛教」、「中國佛教倫 理」等主題。主要著作有《佛陀觀的演變 與發展》(英文版),《人間佛陀―歷史 佛陀觀》(中文版)。已經完成研究課題

中國主流的佛教是大乘佛教。佛陀入滅五百年後,大乘 佛教經典紛紛結集問世,兩漢之際佛教傳入中國,其中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