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概念架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研究概念架構 "

Copied!
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41

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章共分為四節,分別就本研究之概念架構、研究對象、研 究工具與實施程序及資料處理過程等予以條列、分析說明。

第一節 研究概念架構

綜合第三章相關文獻探討,本研究將我國高等教育社群向政 府機關進行遊說之概念結構繪製如圖 4-1 所示。圖中,左側高等 教育三大協會「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私立大學校院協會」及「私 立技專校院協進會」各自代表其所屬會員學校,而為全國性之高 等教育利益團體;右側之「一般公私立大學校院」、「技職校院」

及「師範校院」分別代表不同類型的個別學校利益,是「機構」

層級之利益團體;「高等教育政策」代表影響高等教育社群之環 境脈絡;而被遊說對象則包括「教育部」、「行政院」及「立法院」。 惟不論全國性之高等教育利益團體或個別之機構,必要時均得依 其實際需求成立「聯盟」或「聯合會」,以極大化其影響力。

(2)

142

圖 4-1:高等教育社群向政府機關遊說結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行政院

教育部 立法院

國立大學 校院協會

私立大學 校院協會

私立技專 校院協進

一般公私立 大學校 院

技 職 校 院

師 範 校 院 聯盟或聯合會

聯盟或聯合 被遊說 對 象

利益團體 利益團體

遊說遊說 遊

高 教 政 策

高教政策

(3)

1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對象依研究目的分為二類,分別說明如下:

壹、問卷調查對象

擬針對目前國內三大類高等教育機構之校長、副校 長、主秘及三長(教務長、學務長、總務長)進行問卷調查,

了解目前各校經由遊說活動以影響政府政策或立法過程之 認知、事實及規範性問題與意見。此部分對象包括一般大 學校院,技職校院與師範校院,不包括軍警校院;其中一 般大學校院 55 所,技職校院 81 所,師範校院 9 所,合計 共 145 所高等教育機構,加上後中等教育範圍之專科學校 17 所,合計共 162 所學校,以校長、副校長、主任秘書及 三長為本研究問卷調查對象。

貳、訪談對象

訪談對象包括「中華民國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私立大 學校院協會」及「私立技專校院協進會」等三個協會之現任 或前任領導人或理監事人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技術與職 業教育司、中等教育司及國會聯絡組現任或前任官員及立法

院教育與文化委員會委員等。其中,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的 理監事人員將以「臺大、清大、交大、成大、陽明、中央、

(4)

144

政大」等七所申請「五年五百億」計畫之大學校長(<國 際一流大學,2 名額 7 競逐>,2005)為優先訪談對象,

另現任立法院教育與文化委員會委員共十九人,擬參考委 員歷年民調聲望及其對於選民服務之認真情形,選擇訪談 之。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實施程序

依據上述研究方法與對象,本研究分別設計了「臺灣高等教

育社群遊說活動現況調查問卷」(附錄一、二)及「臺灣高等教 育社群遊說活動訪談大綱」(附錄三、四)各乙份,茲就問卷與 訪談大綱之設計過程、內容、實施過程及其信度、效度等分別說 明如下:

壹、研究工具

一、調查問卷

本研究所設計之「臺灣高等教育社群遊說活動現況調 查問卷」係依文獻分析所得,並針對研究主題與對象設計 而成,是本研究蒐集資料之主要工具,預試問卷詳見附錄 一,正式問卷詳見附錄二。

具體而言,本研究問卷參考了 Cook(1998)「華府高

(5)

145

等 教 育 協 會 之 校 長 對 於 聯 邦 關 係 活 動 之 觀 點 」 問 卷 及 Berry(1977)「為人民遊說」一書附錄之訪談問題設計而 成,問題之設計以類別尺度或次序尺度形式之問題為主,

開放性問題為輔,前者所獲資料以「次數分配」方法進行 統計分析,而後者所獲資料則進行逐字謄稿記錄、逐題彙 整分析及綜合分析與歸納等原始資料整理工作。

二、訪談大綱

由研究者於訪談前先行設計訪談題目,訪談題目之提 出除參考論文計畫委員對於研究方向與研究內容之建議 外,同時參考了 Cook(1998)「華府高等教育協會之校長 對於聯邦關係活動之觀點」問卷及 Berry(1977)附錄中 的訪談問題,並依文獻探討所得、本研究之目的、問題、

與對象之特性等綜合研擬,共分為「立法委員與政府官 員」、「協會理事長與理監事人員」及「大學校長」等三類 對象之訪談,並各依所需分別設計十個問題,「立法委員 與政府官員之訪談問題」與「大學校長之訪談問題」相同,

詳見附錄三,「協會理事長與理監事人員之訪談問題」詳 見附錄四。

三、信度與效度

為提高本研究之信度,工具一「調查問卷」採用二次

(6)

146

預試涵蓋專家諮詢之方式檢核,工具二「訪談大綱」則採 用研究者信度、三角驗證法進行;為提高二項工具之構念 效度,兼採專家諮詢、三角驗證法及受訪者檢定等策略進 行。

(一)調查問卷信度:

本研究因既有文獻資料尚無相關「測量變項」之 確認,是以尚無預設之「變項」測量,自亦未針對「不 同變項」設計不同「分測驗」問題,惟仍就本研究擬 探討之問題設計了「填答者背景資料」、「大學校院內 部組織結構與遊說活動情形」、「大學校院參加高等教 育專業協會情形」、「遊說法規、遊說技術與策略事項」

等四類選擇性問題,以及「對本研究之建議」等開放 式問題。

問卷題目除依據國內外文獻理論、研究結果、研 究 者 本 身 高 教 實 務 經 驗 及 國 內 高 教 社 群 之 遊 說 狀 況 加以設計外,同時已依國內大學校院相關領域專家學 者試填結果及預試樣本之建議修正,其他研究者可以 相同方法、條件複製。

(7)

147

(二)調查問卷效度:

本研究問卷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具開創性,為提 高效度,除寄發國內相關學術領域專家學者試填,徵 詢其修正建議外,亦寄發部分樣本試填,依回收問卷 內容,對於填答者不明白、選項不足須増加、或須刪 除之選項及建議,逐題改良,以提高同類問題之一致 性及不同類問題之區隔性。問卷經二次預試,逐題修 正、改良後,已無重複、不清或其他可能相對干擾分 類 題 目 效 度 或 整 體 效 度 之 題 目 , 問 卷 效 度 已 相 對 提 高。

(三)訪談大綱信效度:

「訪談大綱」之信、效度,首先採用多種證據來 源之「三角驗證法」,依據國內外文獻理論、研究結 果及國內高教社群之遊說現況設計問題,並經二位指 導教授修正確定;其後由受訪者於每次訪談結束,紀 錄整理完成後,採用「受訪者檢定」策略,將訪談紀 錄內容以電子傳送方式,由受訪者確認,除部分受訪 者因忙碌,同意授權由研究者校對確認外,其餘受訪 者 皆 已 確 認 訪 談 紀 錄 內 容 , 訪 談 內 容 效 度 已 相 對 提 高。

(8)

148

研 究 最 後 並 以 訪 談 結 果 及 中 美 高 等 教 育 遊 說 活 動之比較結果,相互交叉驗證,以提高本研究之效度。

貳、實施程序

本研究預試問卷由研究者自行設計,為提昇問卷之信、

效度,共進行二次預試,第一次預試由專家學者試填並徵詢 其意見,第二次預試則以隨機抽取部分樣本對象試填進行,

並依預試對象及指導教授之建議,修正為正式調查問卷。實 施程序說明如次。

一、預試:

(一)第一次預試:由專家學者試填

採立意取樣(purposive sampling)之方法選取預試 樣本,以北部具有「教育政策與行政」、「公共行政」或

「政治學」背景之大學校院專任助理教授以上教師為預 試 對 象 , 係 目 前 國 內 與 本 研 究 領 域 較 相 關 之 學 者 、 專 家。經分別選取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以上教 師二十九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四人、政治學系十 八人、公共行政學系十二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 系三人、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三人、政治學研究所六 人;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二十二人;東吳 大學政治學系十九人;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

(9)

149

五 人 及 文 化 大 學 政 治 學 系 十 一 人 , 合 計 共 一 百 三 十 二 人,詳如下頁表 4-1 所示。

表 4-1 第一次預試對象(一)

專 業

人 數 背景

校 別

教 育 學 系

教 育 政 策 與 行 政 研 究 所

教 育 政 策 與 領 導 研 究 所

政 治 學 系 或 研 究所

公 共 行 政 學 系 或 公 共 行 政 與 政 策 學

備 註

1.國立臺灣大學 29

2.國立政治大學 4 18 12 3.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學 3 3 6

4.國立臺北大學 22

扣 除 兼 任「主任 秘書」教 授 1 人。

5.東吳大學 19

6.淡江大學

5

扣 除 擔 任 校 長 之教授 1 人。

7.文化大學 11

合 計 132(人)

預 試 問 卷 於 九 十 四 年 元 月 十 日 至 十 三 日 以 附 有 回 郵 信 封之小型信件封裝後寄出,並註明希於元月十六日或二十日 前寄回,唯僅回收二十二份。此或與本研究係跨高等教育與

(10)

150

政治學二領域之”pilot study”,國內從事此領域研究之學者 不 多 , 且 國 內 遊說 風 氣 未 開 , 多數 人 對 此 領 域 不甚 熟 稔 有 關。此外,問卷寄發時間適逢學期末,寒假將屆,教授們忙 於學生課業報告與成績,無暇填答,亦可能是影響回收之因 素。

經分析回收之預試問卷發現,以任教教育學系、教育行 政或政策相關之學者回收份數較多,且推想部分教師或因過 於忙碌,欲填答時可能一時找不到問卷,因此決定就回收較 低之「公共行政學系」及「政治學系」,且其學術專長較接 近者再予補寄問卷,於九十四年二月十四日過完年正式上班 後補寄出三十三件。此外,另寄發問卷予北、中、南部教育 學系或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相關之學者專家填答,同樣在九 十四年二月十四日寄出十九件,並註明希於二月二十二日前 依所附回郵信封寄回,寄發對象如表 4-2 所示,惟僅回收十 二件。總計以專家學者為對象之預試問卷共回收三十四件。

(11)

151

表 4-2 第一次預試對象(二)

專 業 人 數 背 景

校 別

教 育 學 系

教 育 政 策 與 行 政 研 究 所

(系)

教 育 政 策 與 評 鑑所

教 育 經 營 與 管 理 研 究 所

政 治 學 系 或 研 究 所

公 共 行 政 學 系 或 公 共 行 政 與 政 策 學

1.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學

1 2. 臺 北 市 立 師 範

學院

4 3. 國 立 暨 南 國 際

大學

4 5 4.國立嘉義大學 1 1

5.國立臺南大學 1 2 合 計 19(人)

(二)第二次預試:以部分樣本為對象

第二次預試採隨機抽樣(random sampling)方式,

就擬正式調查之大學校院中,以亂數表隨機抽取十七所 學校之領導階層人員---校長、副校長、主秘及三長等人 ---為第二次預試之樣本,寄發對象如表 6-3 所示。第二 次預試分別在三月十日、十一日寄出,並要求於三月二 十二日前依所附回郵信封寄回,迄三月底合計回收三十 二件。

(12)

152

表 4-3 第二次預試對象 抽 取 對 象

校 名

校長、副校長、

主秘及三長人數

備 註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5 無副校長 2.國立中興大學 7 副校長二人 3.國立成功大學 7 副校長二人 4.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7 副校長二人 5.國立中山大學 6

6.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5 無副校長 7.國立宜蘭大學 5 無副校長 8.東吳大學 6

9.高雄醫學大學 7 副校長二人 10.靜宜大學 6

11.中華大學 4 尚無副校長、

教務長 12.朝陽科技大學 7 副校長二人 13.真理大學 5 無副校長 14.永達技術學院 6

15.崑山科技大學 5 無副校長 16.慈濟大學 6

17. 中 健 康 暨 管 理 學 院

6

合 計 100(人)

(三)修正預試問卷題目:

二次預試總計回收問卷六十六份,經彙整此二次預 試對象建議修正之題目,並經二位指導教授指正後,修 正預試問卷內容,據以完成正式調查問卷,修正之題目 順序及內容如次:

(13)

153

1.依問卷回收情形及指導教授建議,修正問卷「首頁信」

(cover letter):

將填答問卷「對於我國高等教育政治學發展具有相 當貢獻」,導向更具體的學術目的,修正為「大學校院 之遊說活動,以美國為例,已制度化,我國目前正朝此 方向發展,這是第一份針對此主題所進行的研究,如您 提 供 意 見 , 我 們 會 有 系 統 的 研 究 報 告 , 提 供 各 界 參 考。」,同時加上「為感謝您的填答,如有需要,請在 問卷末留下您的 e-mail address,論文完成後我會提供 研究摘要供參」,期吸引填答者興趣、提高填答意願及 回收率。

2.原「貳之 2.」可能向教育部遊說的選項,經與幾位教育 部官員訪談後,決定增加三項,包括:「五年五百億特 別經費」、「學校改制事宜」及「私校教職員退撫制度」。

3.原「貳之 14.」,依填答者建議,增加「不知道」選項。

4.原「參之 1.」,依指導教授建議,選項「有」之後增加

「無須回答第 16 題」,選項「沒有」之後增加「請直接 跳答 16 以下各題」,並調整各相關題次,以使填答順序 井然、明晰。

5.原「參之 4.」,由填充題型式修改為選項式,以提高填 答率,增加「研議師資培育共同發展方向」、「向政府進 行政策倡導、建議」、「促進國際學術文化交流與合作」、

「維護會員權益」及「其他」等五選項。

6.原「參之 5.」,增加「向政府進行政策倡導、建議」及

(14)

154

「形成政策網絡,監督政府相關教育政策」等二選項,

題次調整為「參之 3.」。

7.原「參之 8.」,選項(5)「成為政府前的代表」,依填答 者建議,修正為「代表協會與政府互動」;同時刪除選 項(11)「合法的協助」,調整項次後原選項(13)修正 為「其他」;題次調整為「參之 6.」。

8.原「參之 10.」,依指導教授建議,增加「誘因不足」選 項,調整項次,並調整題次為「參之 16.」。

9.原「參之 15.」,因有填答者回覆不明白「母傘協會」

所 指 為 何 , 故 補 附 上 「 母 傘 協 會 」 英 文 ( umbrella association),並調整題次為「參之 19.」。

10.原「肆之 4.」,依指導教授建議,增加選項「發動教師 連署」。

11.原「肆之 7.」,依指導教授建議,將題目由「貴校教師 曾自主聯合向政府進行遊說嗎?」修正為「貴校教師 曾透過教師組織(如教師會或其他方式)向政府進行 遊說嗎?」,以提昇問題之具體性與明確性。

12.修正「對本問卷之建議」為「對本研究之建議」,同時 修改開放式問題內容為正式調查適用之問題。

預試問卷修正前後對照表詳如表 4-4:

(15)

155

表 4-4 預試問卷修正對照表 項 次

原題號 修正前(預試問卷) 修正後(正式問卷)

1.首頁信

「 … 您 的 填 答 對 於 我 國高

等 教 育 政 治 學 發 展 具

有相當貢獻。」

(1)增加第二段:「….大學 校院之遊說活動,以美 國為例,已制度化,我 國 目 前 正 朝 此 方 向 發 展,這是第一份針對此 主題所進行的研究,如 您提供意見,我們會有 系統的研究報告,提供 各界參考。」

(2)修正部份文字:

「您的填答對於我國高 等 教 育 發 展 具 有 相 當 貢獻

。」

(3)增 加 :「 為 感 謝 您 的 填 答,如有需要,請在問 卷 末 留 下 您 的 e-mail address,論文完成後我 會 提 供 研 究 摘 要 供 參」。

2. 貳之 2. 貴 校 曾 為 那 些 事 向 教 育部進行遊說,並希望 能 影 響 或 改 變 為 偏 好 的狀態?(可複選)

增加三項:

(1) 「 五 年 五 百 億 特 別 經 費」

(2)「學校改制事宜」

(3) 「 私 校 教 職 員 退 撫 制 度」

(16)

156

3. 貳之 14. 貴 校 與 政 府 之 間 是 否 有 互 動 上 的 困 難 而 應 作興革之事項?

增加「不知道」選項。

4. 參之 1. 貴 校 是 否 有 加 入 高 等 教育的專業協會?

(1)選項「有」之後增加「無 須回答第 16 題」。

(2)選項「沒有」之後增加

「請直接跳答 16 以下 各題」。

(3)調整各相關題次。

5. 參之 4. 承 上 題 , 如 有 成 立 必 要,您希望它扮演的最 主要功能是:

由填充題型式修改為選 項 式 , 增 加 下 列 五 選 項:

(1)「研議師資培育共同發 展方向」

(2) 「 向 政 府 進 行 政 策 倡 導、建議」

(3)「促進國際學術文化交 流與合作」

(4)「維護會員權益」

(5)「其他」

6. 參之 5. 貴 校 加 入 專 業 協 會 的 目的為何?(可複選)

(1)增加「向政府進行政策 倡導、建議」及「形成 政策網絡,監督政府相 關教育政策」二選項。

(2) 題 次 調 整 為 「 參 之 3.」

(17)

157

7. 參之 8. 貴 校 參 與 的 協 會 提 供 了 那 些 特 別 的 誘 因 ?

(可複選)

(1)選項(5)「成為政府前 的代表」,修正為「代表 協會與政府互動」。

(2)刪 除 選 項 ( 11)「 合 法 的協助」。

(3)調整項次後,原選項

(13)修正為「其他」。

(4) 題 次 調 整 為 「 參 之 6.」。

8. 參之 10. 貴 校 未 加 入 專 業 協 會 的原因是:

(1) 增 加 「 誘 因 不 足 」 選 項。

(2)調整項次。

(3) 調 整 題 次 為 「 參 之 16.」。

9. 參之 15. 您 認 為 有 沒 有 必 要 成 立一個全國性的、開放 自 由 參 加 的 高 等 教 育 母傘協會?

(1)補附上「母傘協會」英 文(umbrella association

)。

(2)調整題次為「參之 19.」。

10. 肆之 4. 貴 校 如 向 政 府 機 關 進 行遊說,最常採取之遊 說 技 術 為 何 ? ( 可 複 選)

增 加 選 項 「 發 動 教 師 連 署」。

11. 肆之 7. 貴 校 教 師 曾 自 主 聯 合 向政府進行遊說嗎?

將題目修正為「貴校教師 曾透過教師組織(如教師 會或其他方式)向政府進

(18)

158

行遊說嗎?」

12. 開 放 式 問 題

對本問卷之建議 (1)修正為「對本研究之建 議」。

(2) 修 改 開 放 式 問 題 內 容 為 正 式 調 查 適 用 之 問 題。

二、正式調查

正式問卷修正確定後隨即進行正式問卷調查。本研究正 式 調 查 對 象 涵 蓋 所 有 「 後 中 等 教 育 ( post secondary education)」學校,學校數係以教育部網站(2005)高等教 育司、技術與職業教育司公佈之九十三學年度大學校院、技 職 校 院 及 專 科 學 校 一 覽 表 資 料 為 來 源 , 共 計 大 學 校 院 55 所、技職校院 81 所、師範校院 9 所、專科學校 17 所,合計 共 162 所,扣除第二次預試已抽樣之 17 所學校(11 所一般 大學校院、2 所師範大學、4 所技術校院),正式調查學校共 145 所學校,抽樣對象為每校之「校長、副校長、主秘、教 務長、學務長及總務長」等 6 人,理論上應抽樣人數為 870 人(145x6),惟部分學校於抽樣當時並未置副校長、總務長、

學務長或主任秘書等主管,因而實際抽樣人數為 717 人。正 式問卷於九十四年五月二十三、二十四日寄出,調查之學校 及樣本數如表 4-5 所示:

(19)

159

表 4-5 正式問卷調查學校及樣本數 項 次

學校 類別

校 名 樣 本 數

(N=717)

備註

(調查當時 之情況)

1 國立臺灣大學 6 2 國立政治大學 6

3 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 4 無 副 校 長 、 總務長。

4 國立清華大學 6 5 國立交通大學 6 6 國立中央大學 6 7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6 8 國立陽明大學 6

9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5 無副校長。

10 國立臺東大學 5 無副校長。

11 國立體育學院 5 無副校長。

12 國立中正大學 5 無副校長。

13 國立東華大學 5 無主任秘書 14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6

15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6

16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5 無副校長。

17 國立臺南藝術學院 5 無副校長。

18 國立臺南大學 5 無副校長。

19 國立聯合大學 6 20 國立臺北大學 6 21 國立嘉義大學 6 22 國立高雄大學 6 23 中原大學 6

24 東海大學 5 無副校長。

25 臺北醫學大學 7 副校長二人 一般

大學 校院

26 中國醫藥大學 3 無 副 校 長 、

(20)

160

總 務 長 、 主 任秘書。

27 淡江大學 5 無副校長。

28 逢甲大學 7 副校長二人 29 中國文化大學 5 無副校長。

30 大同大學 6

31 輔仁大學 8 副校長三人 32 中山醫學大學 5 無主任秘書 33 長庚大學 5 無副校長。

34 元智大學 6

35 大葉大學 5 無副校長。

36 華梵大學 4 無 副 校 長 、 主任秘書。

37 義守大學 6

38 銘傳大學 5 無副校長。

39 世新大學 5 無副校長。

40 實踐大學 4 無 總 務 長 、 主任秘書 41 長榮大學 5 無副校長。

42 南華大學 5 無副校長。

43 玄奘大學 6 一般

大學 校院

44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5 無副校長。

1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5 副 校 長 代 理 校長。

2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5 無副校長。

3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3 無 副 校 長 、 學 務 長 、 總 務長。

4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4 無 副 校 長 、 主任秘書。

5 國立臺中師範學院 5 無副校長。

師範 校院

師範 校院

6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5 無副校長。

(21)

161

7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5 無副校長。

1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6 2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6

3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6

4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6

5 國立臺北護理學院 5 無副校長。

6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6 7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6

8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5 無副校長。

9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6

10 國立臺中技術學院 4 無 副 校 長 、 主任秘書。

11 國立聯合大學 6

12 國立勤益技術學院 5 無副校長。

13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5 無副校長。

14 國立高雄餐旅學院 5 副 校 長 兼 主 任秘書。

15 國立澎湖技術學院 6

16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 3 無 副 校 長 、 教 務 長 、 總 務長。

17 國立金門技術學院 5 無副校長。

18 南台科技大學 5 無副校長。

19 臺南女子技術學院 5 無副校長。

20 明新科技大學 5 無副校長。

21 大華技術學院 4 無 副 校 長 、 主任秘書。

22 弘光科技大學 6

23 輔英科技大學 7 副 校 長 三 人 、 無 總 務 長。

技職 校院

24 中臺醫護技術學院 5 無副校長。

(22)

162

25 龍華科技大學 6 副 校 長 二 人 , 一 人 兼 主任秘書。

26 高苑技術學院 5 無副校長。

27 景文技術學院 5 無副校長。

28 明志科技大學 4 無 副 校 長 、 主任秘書。

29 正修科技大學 6 30 中華技術學院 6 31 嶺東技術學院 6

32 文藻外語學院 5 無副校長。

33 大漢技術學院 3 無 副 校 長 、 學 務 長 、 主 任秘書。

34 萬能科技大學 4 無 副 校 長 、 總務長。

35 慈濟技術學院 5 無副校長。

36 聖約翰技術學院 5 無副校長。

37 遠東技術學院 6 技職

校院

38 大仁技術學院 6

39 建國科技大學 5 無副校長。

40 元培科學技術學院 6

41 北台科學技術學院 4 無 副 校 長 、 主任秘書。

42 和春技術學院 4 無 副 校 長 、 主任秘書。

43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5 無副校長。

44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4 無 副 校 長 、 主任秘書。

45 樹德科技大學 6 技職

校院

46 開南管理學院 4 無 副 校 長 、 校 長 兼 教 務

(23)

163

長。

47 致遠管理學院 4 無 副 校 長 、 主任秘書。

48 立德管理學院 4 無副校長。

49 興國管理學院 4 無 副 校 長 、 主任秘書。

50 清雲科技大學 3 無 副 校 長 、 學 務 長 、 總 務長。

51 中華醫事學院 5 無副校長。

52 德明技術學院 6

53 中國技術學院 4 無 副 校 長 、 主任秘書。

54 光武技術學院 4 無 副 校 長 、 主任秘書。

55 致理技術學院 5 無副校長。

56 醒吾技術學院 6

57 亞東技術學院 4 無 副 校 長 、 主任秘書。

58 東南技術學院 5 無主任秘書 59 南亞技術學院 4 無 副 校 長 、 主任秘書。

60 僑光技術學院 5 無副校長。

61 中州技術學院 5 無主任秘書 62 環球技術學院 6

63 吳鳳技術學院 5 無副校長。

64 美和技術學院 6

65 修平技術學院 7 副校長二人 66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 6

67 明道管理學院 5 無副校長。

68 德霖技術學院 5 無副校長。

69 南開技術學院 6

(24)

164

70 南榮技術學院 4 無 副 校 長 、 主任秘書。

71 蘭陽技術學院 5 無副校長。

72 黎明技術學院 4 無 副 校 長 、 主任秘書。

73 東方技術學院 4 無 副 校 長 、 主任秘書。

74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2 無教務長、

學務長、主 任秘書;副 校長兼總務 長。

75 長庚技術學院 4 無 副 校 長 、 主任秘書。

76 華夏技術學院 4 無 副 校 長 、 主任秘書。

77 親民技術學院 5 無副校長。

1 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 4 以 下 專 科 學 校 皆 無 副 校 長 、 主 任 秘 書。

2 國立臺中護理專科學校 4 〃 3 國立臺南護理專科學校 4 〃 4 中國海事商業專校 4 〃 5 臺灣觀光經營管理專校 4 〃 6 康寧醫護暨管理專校 4 〃 7 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4 〃 8 仁德醫護管理專校 4 〃 9 樹人醫護管理專校 4 〃 10 慈惠醫護管理專校 4 〃 11 耕莘護理專科學校 4 〃 專 科

學 校

12 敏惠醫護管理專校 4 〃

(25)

165

13 高美醫護管理專校 4 〃 14 育英醫護管理專校 4 〃 15 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4 〃 16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4 〃 17 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4 〃

至六月十日止僅回收 154 份,回收率低,期間曾一一電 話追蹤催交,並於六月十七日及二十日就電話回覆尚未寄回 者分別寄出第二次問卷,惟至六月三十日止,回收問卷合計 共 171 份,扣除填答不全之無效問卷 3 份,合計有效問卷 168 份,回收率為 23.43%。

必須特別說明的是,本研究正式調查時尚未升格之六所 師範學院,於九十四年八月皆升格為教育大學。

三、正式訪談

本研究共設計訪談問題二式,一為適用於立法委員、政 府官員與大學校院校長版本,詳如附錄三,一為適用於協會 理事長與理監事人員版本,詳如附錄四。基於尊重受訪者,

並希其於受訪過程能讓自在地談論個人的意見、觀點,研究 者依受訪者之受訪日期、職務,分別給予不同代號,以代表 之,詳如表 4-6 所示:

(26)

166

表 4-6 訪談對象編碼說明 取得資料

日 期

資料來源 型 態

訪談對象代碼 編 號 050302 訪 G, A, P,L 1,2,3, ….

取得資料 係在 2005 年 3 月 2 日。

經由訪談取 得。

G 代表現任或曾任 相關職務之政府 官員。

A 代表現任或曾任 協會職務人員。

P 代表現任或曾任 大學校長職務人 員。

L 代表立法委員。

同類職務 受訪者受 訪順序代 號,如 G1、G2、

G3……..

受訪者以曾擔任三大協會領導者、在政府部門曾負責高 等教育(含一般公私立大學校院、技職校院及師範校院)決 策者、國會聯絡人及聲望較佳之立法委員為主。訪談活動自 九十四年三月二日開始,至九十四年五月十日止,合計共訪 談十三人,其中六月、七月因整理已累積一段時日之資料,

故中斷訪問行程,至八月資料整理告一段落,才繼續進行第 二階段之訪談,至九十五年四月二十一日因實際需要,又進 行 一 次 訪 談 , 以補 充 先 前 訪 談 資料 不 足 之 處 。 各次 訪 談 日 期、對象及時間,詳如表 4-7 所示。

每 次 訪 談 均 由 研 究 者 親 至 受 訪 者 辦 公 地 點 或 約 定 地 點 進行,僅其中一次因受訪者處於外地出差狀態,而改以電話 方式訪談,但所獲資料珍貴性不亞於其他受訪者。每次訪談 除現場紙筆紀錄訪談內容外,在徵得受訪者同意下均輔予錄

(27)

167

音,以利事後電腦繕打、整理,增益資料完整性。

表 4-7 訪談對象代號及時間

人次 受訪者代號 共計訪談時間(分鐘)

1 050302 訪 G1 80

2 050304 訪 G2 60

3 050310 訪 G3 60

4 050315 訪 A1 120

5 050318 訪 G4 55

6 050318 訪 G5 70

7 050324 訪 A2 65

8 050325 訪 G6 60

9 050325 訪 L1 55

10 050329 訪 G7 45

11 050331 訪 G8 60

12 050426 訪 A3 50

13 050510 訪 P1 60

14 050810 訪 G9 35

15

060421 訪 A4

55

第四節 資料處理

本研究之資料處理亦分為量化與質化二部分,量化部分係針 對 717 所大學校院領導與主管階層人員在「臺灣高等教育社群遊 說活動現況調查問卷」所獲得資料之統計分析;質化部分則是就

「立法委員、政府官員、大學校長」與「協會理事長、理監事人 員」等受訪者在「訪談問題」所獲得之原始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

(28)

168

以 系 統化 、條 理化 、 然後 逐步 集中 和 濃縮 的方 式將 資 料反 映 出 來,最後進行意義之詮釋(陳向明,2002)。

壹、量化資料處理

本研究於問卷回收後逐一拆封、檢視,經剔除填答不全 之無效問卷 3 份,合計有效問卷共 168 份,以「社會科學統 計套裝軟體-視窗版(SPSS10.0 for Windows)」進行統計分 析,分析項目包括:

一、樣本背景資料分析---次數分配及百分比分析。

包括樣本所屬學校類型、所屬學校成立時間、所屬學校 公私屬性、所屬學校地理位置、樣本之職務、學歷及服 務時間等資料之次數分配及百分比分析。

二、大學校院內部組織結構與遊說活動情形---次數分配及 百分比分析。包括大學校院曾為那些事向教育部、行政 院及立法院遊說、學校是否有遊說之專責單位、由那些 單位或人員負責遊說活動、是否曾邀請校外人士協助遊 說事宜、能否達到預期的目標、對校務發展有無幫助、

與政府之間有無互動困難及應作興革之事項、不同政黨 執政,在高等教育政策上是否不同等資料之次數分配及 百分比分析。

三、大學校院參加高等教育專業協會情形---次數分配及百 分比分析。包括加入協會的目的、那些人是協會的代表 會員、對於協會做決定的過程是否滿意、協會提供了那

(29)

169

些特別的誘因、那些誘因最足以吸引潛在會員學校、協 會的經費來源、協會曾為那些事向教育部、行政院及立 法院遊說、是否具有代表該類別學校發聲的功能、

向政府進行政策建議之功能是否顯著、是否經常要花費 很多時間在共識的建立上、有那些優點或待改進事項、

未加入協會的原因、及是否有必要成立師範教育協會及 高等教育母傘協會等資料之次數分配及百分比分析。

四、遊說法規、技術與策略情形----次數分配及百分比分析。

包 括 樣 本 是 否 知 道 遊 說 法 草 案 中 有 關 遊 說 登 記 及 財 務 申報之規定、所屬學校曾採用之遊說技術、樣本認為最 適合高等教育機構採用的遊說技術之優先順序、協會之 間必要時是否應成立聯合會或聯盟、學校教師是否曾透 過教師組織向政府進行遊說、學生是否曾自主聯合向政 府進行遊說等資料之次數分配及百分比分析。

五、「學校類型」、「學校公私屬性」、「協會類別」與遊說事 項、遊說技術及參加協會之誘因等項目之「χ2-卡方 考驗」。

貳、質化資料整理

本研究訪談所得資料共十五份,依資料取得時間之先 後及累積之程度,分三階段整理。每一階段都在訪談後儘 速撥放每一位受訪者之錄音內容,輔以研究者在現場之筆 記,還原受訪者口述內容,並採電子檔逐字紀錄之方式,

(30)

170

但對於受訪者會干擾段落閱讀理解之語助詞及部分口語式 說法,做了適當之刪除及修飾,以不影響文字之邏輯性及 理解性為原則,讓受訪者之原意獲得還原、理解。

每一階段都以電腦建檔方式,進行錄音內容及當時筆 記之電子逐字稿謄錄工作,完成電子檔後重新閱讀每一份逐 字稿,檢核其邏輯性及可讀性,因質化資料之整理須耗費大 量時間,因此逐字稿之閱讀便顯得相當重要。俟每一階段資 料皆經建檔、閱讀後,便進行逐題分析、分類、編碼及歸納 之工作,分析過程中一有重要心得或發現,立即鍵於電子檔 內,並於彙整撰寫研究結果時,於適當段落提出。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註2 專責人員包括普通學校及特殊學校的教育心理學家、言語

「111學年度科技校院四年制及專科學校二年制甄選入學」、「111學年度科技校院四

本校為一科技大學,學生之來源大多屬技職體系之職業高中及專科學

健行學校財團法人健行科技大學 清雲科技大學 台灣首府學校財團法人台灣首府大學 致遠管理學院 大華學校財團法人大華科技大學 大華技術學院 醒吾學校財團法人醒吾科技大學

學校意見 大專院校 公眾人士 傳媒 政黨立法會 、區 議會、 香港教 育城 、其他,例如專業團體、僱主、. z

答6: 校本支援服務一般以一學年為單位,如原定會議時間遇上學

校董會組成的規定 校董會各類成員的人數包括校監 社會人士 營辦機構 其他持份 者 家長、 出任獨立 提名 教師或校 校董

 包括 包括 包括 包括學校 學校 學校管理 學校 管理 管理、 管理 、 、學生學習 、 學生學習 學生學習、 學生學習 、 、校風 、 校風 校風及其 校風 及其 及其 及其 他支援. 他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