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五章 結論 "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72

第五章 結論

總督府在初等教育階段不但嚴格實施日台教育分離政策,而且將台灣人所 讀的公學校水準置於日本人所就讀的小學校之下。這是因為公學校是與小學校不 同,不但與日本本土的學校制度毫無制度上的連結關係,而且被認為是完全屬於 個別的、獨立的終點教育。因此,總督府對於日本人就讀的小學校和台灣人就讀 的公學校,始終以兩種不同的水準來辦理。

本論文以小學校台灣兒童為探討主體,由他們所體驗的小學生時代生活樣貌 為討論起點,逐一瞭解這群屬於少數中的台灣人實際的教育實態,在人人稱羨 的、擁有一切優勢資源的小學校教育現場的他們,面對所有以日本人為主、以日 本人為優先所設置的一切教育活動,如實呈現他們實際面對有形的甚至無形面的 種種不同感受及體驗。

在日本殖民政府的統治下,為鞏固自身的統治領導階級地位,因而拉攏被統 治階級中擁有權力及地位象徵者,在這樣兩方的協力關係之下,這群原屬於被殖 民社會階級中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一群,似乎從「被統治」的層級中提升至統治階 級的某位階上,而獲得部分與統治者相同待遇。在殖民統治下的資源分配比例圖 中所呈現出的,恰恰正好是與正三角形的社會階層完全相反的一個倒三角形圖,

而倒三角形最上層的資源擁有、享用者,僅僅只是塔頂的少數族群。殖民統治下,

如此複雜的權力及階級變化的關係,唯有以各種不同主體為探討的對象,透過一 層層抽絲剝繭的發覺,才能真正一窺其實際的樣貌。

日治時期社會階層圖 各階層資源分配比例圖

由有形的小學校場域下來看台灣兒童,處在同為殖民政權下的小公學校學

日本人

台灣人

統治階層(日本 人)

少數上層台灣

多數台灣人

(2)

173

生,同樣為被統治台灣人族群背景的身份下,卻因著社會階級的層級差異,彼此 被置放在極大資源差距的教育場域中。造成這樣差別化待遇的重要因素之一,是 自古以來,長久存在於現實社會的一個階級與權利協力關係的實態。或許,在當 時的殖民統治下,以統治與被統治集團的視角來看,被統治者應是站在與統治集 團對立/互斥的相對關係,但這樣明確一分為二的敵對狀況卻不是那麼絕對必然 的存在。在被統治集團中金字塔頂端和中/底層的群眾間,一樣有著一道無形卻 深不可破的界限存在其中,透過小公學校台灣兒童的口述回憶,日治時期彼此的 教育經驗和體會,也因著雙邊社會地位、權利掌握與統治階級互動緊密程度的不 同,可看出在日治教育影響下,對於他們所造成感受上深淺不一的程度差異。

而小學校場域下台灣兒童在無形的內心感受及體驗面上,不可否認的,小學 校這群台灣兒童們也都認知到自己較一般台灣民眾更幸運的能與日本學生站在 相同的起跑點上,他們都在強而有力的家庭背景下,家長為了給予小孩更好的、

更具競爭力的教育環境而被安排進入日本人的小學校,正如同現今大多數擁有強 大財力後盾的父母們,一窩蜂將自己小孩送入雙語學校或貴族學校一樣,令一般 無能為力的家長也一樣望塵莫及。

對於從小生活就異於一般台灣小孩的小學校學生,在學校所面對的是日本同 學,出了校門面對的又是公學校的台灣同儕,身處在這樣一個複雜的人際網絡 中,對其中的互動情況與所面對一些不可抗拒的衝突,讓他們在思考同儕關係之 間的問題面上,與公學校學生間有著些許的差異,無論是對台灣或日本同學們的 正面交流或負面衝突,皆有他們複雜而深刻的體驗。

或許,在部分小學校以外的台灣人士看來,認為他們是為了享有殖民政府所 給予的攏絡優厚條件,選擇放棄自身立場,不去對抗差別對待台灣人民的日本政 府,甚至朝向他們靠攏的行徑,令他們替大多數受不平等待遇的台灣人,產生不 平之鳴。但在殖民地「同化」統治之下,日本政府以臺灣人在近代文明化方面進 步遲緩做為支持自己施行差別統治的正當性理由,臺灣人為了廢除不平等待遇,

理所當然地必須抵抗。然而受制於「同化」的統治架構,臺灣人愈要抵抗,就愈 透過接觸日語及日本文化來攝取西方近代文明,以強調自己的進步性;抵抗愈是 激烈,企求文明的志向也愈是鮮明。這種基於抵抗的行為和態度所激發的意識,

也是臺灣人之間「共同體想像」的臍帶。

(3)

174

台灣的教育在日本政府殖民下,統治者選擇以國(日)語教育為媒介,使近代 化在日治時期落實於臺灣社會;台灣人以犧牲一部分自主性為代價,為臺灣社會 及自身換來了具有「光明面」的近代化。而戰後台灣脫離日本殖民地的身份,由 國民政府試圖廢除本來是敵對國國語的日語,看似天經地義;然而卻引起臺灣人 的強烈反彈。日本統治結束後不久,日語雖然失去國語的地位,卻在更多私下場 合被台灣人民使用,日本人雖然離開臺灣,但是以前的國語、即日語對臺灣人而 言,仍然是大眾傳播世界的用語,也是各個族群間的共通語、或吸取近代化知識、

享受文明生活不可欠缺的工具,日本語與日本近代化開始成為臺灣人集體認同意 識的象徵。

由於臺灣和中國歷史發展的差異,使得雙方在語言、生活習慣、價值觀念 都有若干程度的差距,以致造成了文化上的摩擦。當兩個不同歷史經驗的族群相 會,面對又一次異文化的強勢入侵,卻又以統治與被統治的階級關係定位時,臺 灣人的被壓迫意識再度死灰復燃。面對封建遺毒的中國官僚與戰後的動亂,曾經 在「臺灣傳統 / 日本近代」的兩難下焦慮徬徨的臺灣人,戰後卻又弔詭地處於

「臺灣近代 / 中國傳統」的對立中。

面對政權轉移下的台灣人而言,日本殖民統治的遠離,意味著將脫離次等國 民身份而恢復享有自由民主國家人民的平等權利,令人期待的應是斬新光明的未 來在迎接著大家。那應該是與殖民地人民原本接受的待遇截然不同的一個全新氣 象,想像著、規劃著美麗的藍圖,準備在一個平等對待的、同一齊跑線的起點重 新整裝待發時,才突然驚覺到一切非自己所想像。回歸原以為的祖國懷抱,將會 有斬新的一頁展開,一切都將會與殖民統治下有所不同,而且變得更好。不過,

政權轉移下的唯一改變是統治者由日本人換成了大陸來台接收者;但被統治的身 份未變、如同殖民政權一樣的差別對待未變、一樣的階層位置、一樣的強勢語言、

強勢文化入侵……等等,再再都讓面對跨文化的台灣人,一再處於弱勢集團艱困

挑戰中。再一次需要靠己身的力量由困境中尋求自我的出路。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創校時期 社區背景 宗教背景 班級人數 學業水平 學生紀律 老師教齡 老師質素 老師參與 家長參與 家長照顧 社經地位.  學校強弱機危分析 (

在不影響主流課程結構下,接納和 認識學生的不同文化背境,有效地 把不同學生族群的文化元素(如節

( 簡 稱 系統 計畫 ) ,已 經創下最多人同 時演 奏的金氏世界紀 錄 (Guinness World Records)。系統計畫為該國工人階級家庭約 35 萬名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古典樂培訓,20

年級 教學重點 學科活動 價值觀及態度 三年級 主題:粵劇 中文科:認識粵劇的背景

假若香港政府欲專為強化傳統社會 的五倫關係,多設一天公眾假期, 現 正向香港市民諮詢意見, 試以中五 學生身份, 撰寫建議書一份,

假若香港政府欲專為強化傳統社會 的五倫關係,多設一天公眾假期, 現 正向香港市民諮詢意見, 試以中五 學生身份, 撰寫建議書一份,

創校時期 社區背景 宗教背景 班級人數 學業水平 學生紀律 老師教齡 老師質素 老師參與 家長參與 家長照顧 社經地位.  學校強弱機危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章 總綱 第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