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 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 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 結論 結論

中國繪畫承接了數千年的歷史重擔,無數的藝術家忘情地投入創作,努力將 個人的才智與精力發揮至最大値,以期不斷地脫胎換血,不斷的產生新的風貌。

但諷刺的是,中國藝術上的核心價值,反而走向了一個較為狹隘的境地。宋代以 後,文人畫逐漸興起,引領藝壇走向的另一端的表現模式。文人畫著重性靈的表 現、意境的描寫,繪畫技巧與形式並非繪畫的全部,人品的高潔以及作品中文學 的涵養,追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高雅境界,成為繪畫藝術中重要的養分,

也是千古不變的品鑑原則。明代董其昌,更提倡重南抑北的繪畫概念。在傳統上 繼承上古時期藝術內涵的表現形式,反而成為了摒棄的對象。也因此,隨著歲月 的推移,繪畫的內涵不但沒有豐富化、多元化,反而更趨於狹隘,只有少數文人、

士大夫才能掌握以及操控其發展方向。

如今藝壇,將「畫道之中,水墨為上」的觀念奉為唯一準則的,仍不算是少 數。我們不能否認文人畫的價值,因為基本上而言,文人畫是中國繪畫系統中,

堪稱是相當有代表性的中國繪畫。然而,文人畫發展至清末民初,已是強弩之末,

畫家溥心畬被譽為「文人畫的最後一筆」1,這樣的定位似乎暗喻了文人畫的窮 途末路。其次,中國文人自成一格的品鑑模式,常使用抽象的理論概念來涵蓋,

比如說:意境、氣韻、道,以及神…等,又或者是重視人的品的操守,來作為藝 術的評判基準。這些非具體的,又令人難以理解的論述,大都缺乏統制力與歸納 力,若非常時間的學習與薰陶,一般大眾似乎很難明白其中的道理。依筆者淺見,

類似這樣的理論基礎,優點是充滿彈性,易於運用於多方面的陳述,可以無盡的 延伸;缺點則是不具備嚴格的邏輯,結構較為鬆散,尤其是評價的觀點趨向心靈、

哲學方面,若非專業,一般人要論斷傳統水墨畫的優劣,很難有所謂的立足點。

1 林惺嶽:「民國五十二年,一代畫宗溥心畬先生逝世,在某種意義上,象徵了中國文人畫傳統 的結束,這是一件引人沉思惆悵的事。在歷史潮流的終點上,西山逸士扮演了舊時代流傳下來的 典範,但他卻無法成為新時代起發後進的導師。因為他已不是屬於新時代的人。」《神秘的探索》, 台北市:書評書目出版社,1975 年,頁 144。

(2)

再者,倘若這樣的品評原則,若是只能用來評析中國繪畫(或者應該說是傳統文 人畫),也正說明了它的侷限性。尤其在當下,藝術的分門別類,已是越來越多 樣而細密。用「謝赫六法」去解析漸趨多元的藝術面貌,並且能夠取得令人滿以 的說法,這大概是不可行,也是不足信的。完全拘泥於傳統美學觀,藝術的表現 性將很難再有拓展。

在古代很少有針對商周青銅器紋飾藝術作出藝術性的評論與描述,就連青銅 器本身究竟是何人所製,都不得而知。不過,當我們看到這些遠古的遺跡,它所 留下的身影,是如此的令人傾倒;它所傳遞的情感,是如此的動人心神。它的價 值,已非筆墨所能形容。類似這樣的藝術資產,在中國五千年的歲月之中,不可 不謂豐富。不過,很可惜的,最珍貴的遺產確在不知不覺中遭人淡忘,在傳統價 值上,確實漏失了重要的一塊。

王慶生在《繪畫:東西方文化的衝擊》一書中提倡這樣的觀點:「實現中國 藝術的復興首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恢復和發揚中國藝術的主體意識。……但還必 須加入現代的『原子動力』。」2這的確值得我們反覆省思。不過什麼是現代的「原 子動力」?

筆者常在思索,歷代以來偉大的宗教家、政治家,究竟是憑藉什麼,而使人 們信服並效忠,並且發揚光大。簡單的說,他帶給了人們思想,讓人們有了信仰 與希望,最後賦予了人們力量,這股力量,不但能使自身脫胎換骨,提升至崇高 的層次,更有向外拓展及推廣的無限可能。一個團體(不管是宗教或是政治的),

在壯大歷程當中,這些全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思想的健全與完善帶給人們堅定 的信仰與希望,強而有力的能量才有機會誕生。藝術何嘗又不是如此。再回頭看 遠古的青銅器藝術,思想(意念)、信仰與力量的充分結合,所締造的成就當然 是亙古無雙。而中國繪畫藝術,的確有屬於自己的思想體系,也相當的堅持自我 信念,但是對於力量的展現與開拓,卻遠不如想像中壯大。

筆者以為,當代的水(彩)墨,有個共同的特徵,不管在畫面的呈現上以及

2 王慶生,《繪畫:東西方文化的衝撞》,台北:淑馨出版社,1992 年,頁 206。

(3)

創作的內涵上,或多或少透露出一股「不確定性」。將傳統視為包袱與將創新視 為的荼毒的思維相互拉距,都使我們在變與不變之間、古與今之間,不停的猶疑,

不但看不到具體、正確的方向,更缺少了強而有力的寄託。水(彩)墨畫的發展,

雖然號稱是東方藝術最強大的主流,擁有極為深厚的思想基礎,卻是不見應該擁 有的自信以及能量,這正是水(彩)墨畫面臨的重大難題。

所有從事水墨藝術的創作者們都試著創立一種新的表象,將沉重且大量的傳 統遺產加以重新提煉,讓水(彩)墨畫發揚光大,成為世界第一流的藝術表現。

但是,水(彩)墨畫存在著太多後顧之憂,終究沒有辦法奮力一搏,拚出一條康 莊大道。近數十年來,有關於水(彩)墨發展途徑的議題爭論,已經夠多了,可 是讓人百思不解的是,具體的結論到底是什麼?水(彩)墨藝術的主體卻仍待填 補。在《藝術論》中,托爾斯泰說過:

許多愛好藝術的人時常要斤斤議論,辯護自己對於藝術的見解,所以近來總總批 評都各有自己的歧義,簡直可以說,如果當真把各家所批評認為不能屬於藝術的 東西全摒諸藝術範圍以外,那麼在藝術的領域裡簡直沒有什麼東西了。3

誠然,對於藝術而言,存在著太多無形的影響力。筆者認為,不論是傳統還 是守舊,開創還是革新,都是箝制創作的來源,也同時在削弱藝術本身。原本應 該純粹無瑕的藝術之中,夾雜大量的雜音,左右了我們的想法,不同的觀點,反 而造成了更多的侷限。

古代藝術如青銅器紋飾,在文人畫興起之前,所憑藉的只是對於宗教、政治 以及生活上忠實的感情呈現,在內心自然而然的引發之下,使我們看到許多不朽 的藝術結晶,這些都留下了傳奇的一頁,並流傳萬世。去蕪存菁的精華,都是存 在人們內心世界的投射,他們所遵循的「導師」,即是自身的情感;所奉行的「理 論」,即是自我的創造。林風眠曾說:「畫家要多方面的接觸,古代祖宗的東西、

3 托爾斯泰 著,耿濟之 譯,《藝術論》,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9 年,頁 8。

(4)

民間藝術是用之不盡的,從歷史方面找出東西,把它現代化。」4

藝術,終將回歸自身的原始啟發。托爾斯泰將藝術作了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定 義:「藝術行為是引出自己所感受的情感,而藉著行動、線、顏色、聲音及語言 所顯出的樣子來傳達其感情於他人。」5感情是發自自身的,感情的傳遞全然是 藉由自己的藝術,而不假他人之手的。真正優秀的藝術,是不需要藝評家的託辭,

或是多餘的文字介紹,這些與藝術本身無關。每個人的特質本來就不同,情感表 現自然相互迥異。文化、生活背景的不同,塑造了不同的意識,反映在他的行為 展現,本就不該限制天生自然的獨特表現。何懷碩教授提出這樣的觀點:「許多 藝術家顯示出個人與眾不同的風格,除了思想觀念、審美觀與他的人格特質之 外,許多不同層面,不同領域,不同的關注,不同的個人偏好與趣味,都可以形 成不同的風格。」6如此看來,每個人都有成為一位藝術家的可能性,這就是藝 術最顯著的獨特之處,同時也是最可貴的所在,來自於個性的獨立發揮。當獨一 無二的情感透過藝術表達出來,與觀者產生對話,清晰傳達作者的情感,以撼動 觀者的感官,才可以說是藝術表現無可取代的價值,也是帶給文明世界最大的貢 獻。但是,很多人又擔心,個人意念的無限奔放,會與藝術的本質相衝突,過多 的創意,將導致藝術成為四不像,或是逐漸走向末路。

身為一個藝術創作者,絕無法獨立於藝術之外。審思西方近現代的藝術觀 點,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便是不斷挑戰與質疑藝術本身的價值,某些藝術家甚至 是為了反對藝術而進行創作,但藝術本身從未因此而動搖,反而是那些原本為了

「反藝術」,「諷刺藝術」的成品,被博物館收藏了起來,成為了不折不扣的藝術。

由此可知,即使是伴隨著十足的戲謔與偏激,這些藝術家也可能成為值得尊崇的 典範。因為他們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實踐了身為藝術家最重要的任務──那就是 將原本不被認為是藝術的事物,把它轉化成藝術。所以,我們甚至可以說,連反 藝術都是藝術了,還有什麼可以去顛覆藝術的價值?藝術的基本價值難以撼動,

4 林風眠 著,朱樸 輯錄,《林風眠畫語》,上海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1997 年,頁 35。

5 同前註,頁 64。

6 何懷碩,《給未來的藝術家》,台北:立緒文化,2003 年,頁 115。

(5)

更不可能被毀壞。

藝術家們窮盡畢生之力,無非是希望尋求自我創作的價值,而所謂的價值,

並非反覆製造一些與幾百甚至幾千年前一樣的藝術。原始藝術當中,最難能可貴 的特點,就是幾乎沒有什麼可以參考或仿製的,就算有,也是來自於生活的實踐 與幻想的奔馳,這樣的藝術,質地才是最純真的,也是藝術中最難能可貴的典範。

如果忽略了藝術中最寶貴的內涵,到頭來對於所有的創作,是很難有感動人的力 量在其中。

人類所能親身經歷的歷史,永遠只是片段,透過藝術表現,使我們能夠拼湊 一段屬於自己的軌跡。這段軌跡不一定是有跡可循的,但必須是一段完全忠於自 己的「意念軌跡」,也就是吾輩努力實踐自身終極信仰的整個歷程。如果信仰薄 弱,意念就只在某一段軌跡或某一點徘徊;甚至遍尋不著屬於自己的方向,偏頗 的軌跡必然通往不正確的方向,所能展現的力量也必然是微不足道。倘若,能夠 整併並延續自己的意念軌跡,那麼所留下的痕跡必然深刻且不容抹滅,對創作者 而言,是個人終極信仰的堅定表達。創作就是要完全的沉入,順著意念在身體流 動,心靈也沒化在那意念當中,再隨之抒發而出。有機會,有因緣,藝術將回歸 到固有的純真與創造,讓屬於自我的「意念軌跡」,猶如天馬行空,鵬程萬里。

(6)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一、專書

1.王大有,王雙有,《圖說中國圖騰》,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年。

2.王小盾,《傳奇.掌故.趣聞-神話話神》,台北市:世界文物出版社,1992 年。

3.王秀蘭:《工藝與美學》,出版項不詳。

4.王朝聞總主編,《中國美術史-卷 2.夏商周卷》,濟南市:齊魯書社,2000 年。

5.王慶生,《繪畫:東西方文化的衝撞》,台北:淑馨出版社,1992 年。

6.田自秉,楊伯達,《中國工藝美術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年。

7.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台北縣中和市:谷風出版社,1986 年。

8.成耆仁,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中國紋飾及其象徵意義》,臺北市:

史博館,2003 年。

9.托爾斯泰 著,耿濟之 譯,《藝術論》,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9 年。

10.李仲生 著,蕭瓊瑞 編,《李仲生文集》,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4 年。

11.李明偉,《中國現代重彩畫法》,廣西:廣西美術出版社,2002 年。

12.李來源、林木 編,《中國古代畫論發展史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

13.李建偉、牛瑞紅,《中國青銅器圖錄》,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0 年。

14.李學勤,《中國青銅器的奧秘》,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 年。

15.杜迺松,《中國古代青銅器簡說》,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2 年。

16.何懷碩,《苦澀的美感》,台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出版,1998 年。

17.何懷碩,《給未來的藝術家》,台北:立緒文化,2003 年。

18.林昌德,《先秦至兩宋繪畫寫生理論之研究》,台北:藝風堂出版社,1988 年。

19.林昭賢,黃光男審定,《藝術概論-藝術與人生》,臺北縣中和市:海頓出版 社,2000 年。

20.林風眠 著,朱樸 輯錄,《林風眠畫語》,上海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1997 年。

21.林惺嶽,《神秘的探索》,台北市:書評書目出版社,1975 年。

22.邱福海,《古玉簡史-第 2 冊‧殷商至漢》,台北市:淑馨出版社,1993-1997。

23.俞美霞,《戰國玉器研究》,台北市:南天出版社, 1995 年。

(7)

24.馬承源主編;陳佩芬,吳鎮烽,熊傳新 編撰,《中國青銅器》,台北市:南天 出版社,1991 年。

25.容庚,《商周彝器通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 年,頁 99-156。

26.容庚、張維持,《殷周青銅器通論》,台北市:康橋出版社,1986 年。

27.陳佩芬,《中國古代青銅器》,上海:上海博物館,1995 年。

28.陳傳席,《中國繪畫美學史》,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 年。

29.郭沫若,《青銅時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年,頁 245。

30.張 禾,《中國工筆人物畫畫法圖解》,杭州:杭州攝影出版社,2001 年。

31.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台北:聯經出版社,1983 年,頁 353。

32.張曉凌,《中國原始藝術精神》,重慶:重慶出版社,1992 年。

33.傅抱石,《基本圖案學》,台北:商務印書館,1936 年。

34.曾祖蔭,《中國古代美學範疇》,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 年。

35.葉劉天增,《中國紋飾研究》,台北:南天出版社,1997 年。

36.葉劉天增,《中國裝飾藝術史》,台北:南天版社,2002 年。

37.劉紹薈,《新編芥子園畫傳 人物篇.現代重彩》,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

38.鄧啟耀,《中國神話的思維結構》,重慶:重慶出版社,1992 年。

39.潘絜茲,《潘絜茲工筆人物畫藝術》,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1 年。

40.閻麗川,《中國美術史略》,台北市: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 年。

41.顧生岳,《工筆人物畫》,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 年。

42.E.H.貢布里希著;楊思梁,范景中編選,《象征的圖像-貢布里希圖像學文集》, 上海市:上海書畫出版社,1990 年。

43.E.H.貢布里希著;范景中,楊思梁,徐一維譯,《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 研究》,長沙市,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年。

44.邱夑友注譯,《新譯唐詩三百首》,台北市:三民書局,2006 年。

二、期刊論文

1.李振明,<變與不變之間-台灣彩墨發展的變因探討>,《水墨新紀元水墨畫理 論與創作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師大美術系,2002 年。

(8)

2.余秋雨,<東方美學的現代生命>,《東方美學與現代美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市:台北市美術館,1992 年。

3.黃光男,專題演說,<神仙之境-夢幻美學>,《東方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第三屆》,台北:史博館,2002 年。

4.彭 德,<女相水墨畫>,《水墨新紀元水墨畫理論與創作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北:師大美術系,2002 年。

5.劉煜輝,<先秦青銅器紋飾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87 年。

6.劉國松,<現代水墨畫的起源、發展及影響>,《水墨新紀元水墨畫理論與創作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師大美術系,2002 年。

7.謝東山、朱佩儀,<前衛水墨-中國傳統繪畫的最後出路>,《水墨新紀元水墨 畫理論與創作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師大美術系,2002 年。

8.譚旦冏,<鬼神崇拜的商周時代:中國歷代紋飾考‧丙篇(上)>,《故宮季刊,

卷 47》,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 年。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第一章我們已瞭解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意義與解法,而在本章當中,我們將介紹

第五章 多項式.

第五章 多項式.

隨機實驗是一種過程 (process),是一種不能確定預知會

第四章: 中學報稅的設計 第五章: 初中諒程主建議 第六章: 高中諒我建議,..

第一章:宋元 經濟蓬勃與民族關係發展的時代 課題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9 中彰投區 特色產 業勞動 力發展趨 勢調查 -金屬 製 品製造業.

決定隱藏層神經元數,對一層隱藏層觀察神經元數 1~10 個之測試 範例誤差均方根 RMS 最小者,結果取隱藏層觀察神經元數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