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臺灣雙聯學制之訪談設計與資料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章 臺灣雙聯學制之訪談設計與資料分析 "

Copied!
5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臺灣雙聯學制之訪談設計與資料分析

本章主要在探討臺灣雙聯學制之實施,分為三節,第一節主要探討訪談 研究之設計;第二節敘述研究發現,第三節則針對研究結果進行綜合整理。

第一節 訪談研究設計

壹、訪談法

由於臺灣剛開始推行雙聯學制,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與技職司反應,

真正已經實施雙聯學制的校院有限,而且每年實施的情況不一定。如果利用 調查法,學校部分,研究者必須每年追蹤更新,但研究者有研究時間的限制;

學生部分,臺灣學生或在國外就讀或已畢業,追蹤不易;外籍學生或已畢業 回國,或仍還在申請過程中,研究者難以追蹤,因此不考慮設計問卷給實施 學校與參與雙聯學制的學生。更何況,採取大規模調查各校實施行政人員與 教授,也無法深切的瞭解到各校實施所遭遇的問題。因此本研究決定採取訪 談法,以立意取樣選取已經在實施雙聯學制,且願意接受訪談的學校做為訪 談對象,深入瞭解各校在推行雙聯學制時,所遭遇到的問題,做為政策決定 的參考。

貳、決定訪談對象與設計訪談工具

研究者根據文獻探討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所提供之資料,選定十幾所學 校與之聯絡,但由於有些學校只有簽約,還未真正有學生以雙聯學制方式進 來就讀或到國外求學,因此婉拒了訪談的邀請;因此,最後同意接受訪談者 有:大學校院中,國立大學八所,私立大學兩所,技職校院中,公立科技大 學一所,私立科技大學一所,共計十二所。就地域分佈而言,北部有五所,

中部有三所,南部則有四所。就學校性質而分,依照<大學評鑑指標與操作手

(2)

冊>(2004)分類標準,國立一有 6 所,國立二有 1 所,師範組 1 所,私校一 有 2 所,科技大學(技職體系)兩所。

研究者根據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以及文獻探討中其他國家實 施雙聯學制的經驗、國內雙聯學制實施現況調查等,擬出幾項有關雙聯學制 的實施要點以及實施困難等問題。訪談題目的草稿經過指導教授的篩選與修 改之後,編成訪談大綱(見附錄二),以便進行訪談,蒐集資料。

參、訪談實施程序

訪談實施程序包含了訪談前的準備與訪談過程的實施事宜:

一、訪談前準備工作 (一)聯繫受訪者:

研究者首先調查各校學校雙聯學制的負責人,並與之聯絡,徵詢其意見 與受訪意願,決定訪談人員名單。並由電話聯絡敲定初步的訪談時間與地點。

(二)寄發訪談邀請函:

在決定訪談人員名單後,在訪談前寄發訪談邀請函(見附錄三),邀請書 上載明研究的目的與邀請的人員,並隨件附上訪談題目供為參考,以利受訪 者瞭解此研究的目的、內涵以及需要配合的程度。

(三)準備錄音設備:

為避免訪談過程中筆記有疏漏,並使後續訪談資料整理更為完備,研究 者將錄音機、錄音帶、電池等備妥,並於訪談中使用。

二、進行訪談

在聯絡各校雙聯學制負責人確定訪談時間與地點後,研究者開始進行訪 談。每校訪談的時間大約 1-2 小時,原則上研究者依照訪談大綱進行訪談,

但有些受訪者喜歡從其經驗談起,對於本研究也是相當有幫助。由於訪談十

(3)

二所學校中,有四所學校的受訪者不願意接受錄音,因此有四份的訪談紀錄 是現場的筆記再整理而成。有些學校並在訪談的過程中提供該校與雙聯學制 相關的學校法規、實施辦法、實施結果報告等,對於本研究助益相當大。

肆、訪談資料處理

為了顧及各校隱私並保護受訪者,因此研究者以訪談時間為順序編碼,

將各校的訪談紀錄做成逐字稿後寄給受訪者核對,確定無誤後,再進行資料 的分析與整理。訪談稿以頁次編碼,因此「訪 A-1」即代表 A 學校訪談逐字 稿的第一頁。訪問的時間與受訪學校編碼如表 4-1-1:

表 4-1-1 受訪人員編碼與訪談時間 訪談時間 訪問學校

及受訪者代碼

訪談稿代碼 學校性質 在大學評 鑑中分類

地理位置

2006/01/12 A 訪 A-1,A-2,A-3… 國立大學 師範組 北部 2006/01/12 B 訪 B-1,B-2,B-3… 私立大學 私校一 北部 2006/01/13 C 訪 C-1,C-2,C-3… 國立大學 國立一 南部 2006/01/16 D 訪 D-1,D-2,D-3… 國立大學 國立一 南部 2006/01/16 E 訪 E-1,E-2,E-3… 私立科技大學 南部 2006/01/17 F 訪 F-1,F-2,F-3… 國立大學 國立一 中部 2006/01/19 G 訪 G-1,G-2,G-3… 國立科技大學 南部 2006/01/19 H 訪 H-1,H-2,H-3… 國立大學 國立一 北部 2006/02/15 I 訪 I-1,I-2,I-3… 國立大學 國立一 中部 2006/03/14 J 訪 J-1,J-2,J-3… 國立大學 國立一 北部 2006/03/17 K 訪 K-1,K-2,K-3… 國立大學 國立二 中部 2006/03/20 L 訪 L-1,L-2,L-3… 私立大學 私校一 北部

另外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因此研究者將在研究過程中,所蒐集到的各校 所編制之法規與實施要點等,所有有關各校的資料,採同一英文字母編碼,

只是訪談稿的前面以「訪」字做為識別,法規的話則依照各校所蒐集到的法 規依通過年份編號,在前面加上「法」字;若是以學校名義所發佈的文章、

(4)

新聞稿等,則以「文」字在前,做為與訪談稿的區別(呈現如:「法 A-1」、「法 A-2」、「法 B-2」、「文 C-1」等)。各校代號一律相同。

因為在訪談過程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也提供了一些未公開的統計資料 給研究者,為了讓行文更流暢,因此,研究者決定將在訪談過程中所蒐集到 的書面資料,一併放入第四章探討,因此,在本章中,訪談資料會與書面資 料、統計資料等併陳。

第二節 訪談資料分析與討論

本節根據訪談資料整理分為五小段,第一段敘述雙聯學制定義與內涵的 演變;第二段描述臺灣高等教育雙聯學制的實施現況;第三段敘述雙聯學制 實施的過程;第四段描述高等教育實施雙聯學制後所遭遇的困難;第五段則 歸納受訪者對於雙聯學制的建議。

壹、台灣高等教育實施雙聯學制之歷史演變

訪談結果發現:臺灣所稱的雙聯學制,其實在定義上歷經了三次的演變。

最原始(1990 年代)所稱的雙聯學制,與目前的雙聯學制(教育部函,2005)

在內涵與實施模式上,已經有相當大的差異。

一、原始的雙聯學制

(一)實施原因與背景

台灣高等教育校院與國外學校教育合作行之有年,各高等教育校院皆有 締結姊妹校、學術交流、短期遊學、教授互訪、交換學生計畫等。近來在面 臨全球化、教育市場開放與大學校院評鑑之際,有些校院更積極的與國外學 校合作。

(5)

受到馬來西亞雙聯學制的影響,許多學者開始思考與國外學校合作雙聯 學制的可行性。從 1995 年開始,黃鎮台(陳錦慧,1995)便主張雙聯學制在 台灣的可行,教育部並且認為雙聯學制的擴大有助於臺灣高等教育在僑教的 勢力範圍(陳曼玲,1998)。因此後來臺灣採行了與馬來西亞實施雙聯學制的 辦法,各校陸續與馬來西亞簽約(陳曼玲,2002;楊惠芳,1997)。

隨後,教育部於 1998 年通過「國內大學校院與外國大專校院試辦雙聯 學制實施要點」,積極推動臺灣高等教育與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合作雙聯學 制。實施雙聯學制一方面不僅可以擴大招收外籍生來台,二方面可以協助台 商子女在馬來西亞升大學的困難,三方面並可做為國內舉辦遠距教學的實驗。

訪 C-1:台商到東南亞去,東南亞國家當地都仇視華人,因此華人子弟升學相當困 難。所以華人自己辦了很多學校,這就是東南亞私立學校,例如馬來西亞南方學院、

新紀元學院,這些學校的由來。

訪 L-1:但是這些學校等同於臺灣的二專,如果要來臺灣讀書,就以副學士學位的 身份,過來銜接臺灣大學大三的課程,學成後,再取得臺灣的大學學位。

訪 C-1:但是這樣的合作很容易因為彼此課程的不同,而發生認定上的困難,或是 學分抵免的問題。恰巧當時教育部教育中心正在推行遠距教學,為了幫助台商子 女,所以以遠距教學的方式將臺灣的大學課程利用網路傳輸過去馬來西亞,讓那邊 有意願過來臺灣就讀大學的學生可以在專一、專二的時候先選修臺灣遠距教學的課 程,那時候是由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與臺灣的暨南國際大學簽訂第一個合作案,這 是臺灣的第一個雙聯學制。

(6)

(二)簽約學校

第一個和馬來西亞簽訂雙聯學制的是國立暨南大學。在暨南國際大學簽 約之前,本來有其他學校要與新紀元學院簽約合作,但該校在分析自身學校 的特色與未來發展後,認為此種合作模式對該校並沒有幫助,因此就沒有與 新紀元學院簽約。

訪 C-6:我本來跟校長還有教務長說:「要不要跟新紀元合作?還可以拿到一塊餅 ㄟ!」,結果校長說:「跟這個,對學校一點用處也沒有,幹嘛?」,說不要,所以 沒有做。

暨南國際大學開始舉辦雙聯學制之後,因為馬來西亞外籍生人數有成 長,加上政策的推動,陸續有國內其他學校與馬來西亞的學校簽約合作。由 於馬來西亞的私立高等學院與澳洲已有多年的雙聯學制經驗,因此在與臺灣 簽約上,並沒有太多的猶豫,華人所開設的私立高等學院相當積極。

訪 C-10:新紀元的校長,每次來台訪問,總是從南到北,一次就拜訪臺灣一、二十 所高等教育校院。

相對於東南亞國家的積極,臺灣的高等教育校院則顯得較為保守,一 方面是因為東南亞國家的私立校院國際聲望比我國低,二方面是因為東南亞 學生以副學士學位來銜接臺灣大三、大四學士學位課程,在課程的認定、學 制的銜接與學分數的採認上,還存有許多的問題,因此臺灣許多高等教育校 院並沒有主動向東南亞學校簽約合作雙聯學制。

為了鼓勵各校與東南亞國家合作雙聯學制,教育部當時不僅以互相承 認學分、遠距教學方式開放大學的課程…等模式讓馬來西亞的僑生銜接副學 士學位,同時也以在職專班的方式開放給馬來西亞雙聯學制的學生:

(7)

訪 B-3:之前採用在職專班的方式,馬來西亞學生只要來臺灣修七十二個學分,就可 以拿到我們臺灣大學的學士學位。可是現在又改成說不行了。

(三)實施結果

但是這種讓副學士過來銜接我國高等教育的模式對於我國研究型的大學 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而且對於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和專業成長並沒有太大 的幫助,因此 1998 年 11 月,教育部依據「教育改革行動方案」與國科會擬 定的「大學追求卓越發展計畫」,核定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發展計畫,由教育部 與國科會共同推動。原先預定執行四年,後延至民國 2006 年,總預算新台幣 一百三十億元。教育部另訂有「提升大學國際競爭力計畫」,推動重點包括:

加強學習環境國際化、設立台灣獎學金、吸引國際學生來台研習進修、鼓勵 各校部分學程以英語授課、鼓勵大學參加國際性或區域性評鑑組織的評鑑方 案、提高大學的國際知名度及研究水準、鼓勵大學與國外大學聯合開設學程 或建立雙聯學制、強化各校網路環境設置、善用網際網路工具進行學術交流,

以提昇國際學術競爭力(提升大學國際競爭力計畫,2002;郭為藩,2004)。

二、雙聯學制內涵大轉變(2001 年起)

(一)強調雙學位的雙聯學制

從 2001 年起,楊朝祥(2001)黃榮村(陳曼玲,2003)、黃宏斌(黃以 敬,2003)、蘇炎坤(2003)、郭為藩(江昭青,2004)等學者,便開始以「雙 聯學制」去稱呼非大專銜接模式的國際合作關係:他們所認定的雙聯學制是 指國內的大學與國外大學校院合作,聯合承認銜接的學分,畢業時可以同時 獲得兩校所認可的學位的新學制。雙聯學制替大學開啟另一扇新的招生大 門,提供了大學更彈性的招生管道(吳清山、林天佑,2004)。學者如此的主 張影響到教育部制訂政策,同時國內少數幾所學校開始嘗試此種方式與國外 交流(其實,這種新涵義下的雙聯學制,就是歐洲目前在實施的聯合學位)。

(8)

(二)新雙聯學制的實施

不同於舊雙聯學制,新雙聯學制在政府政策與法規推動之前,就已經有 許多學校開始在與國外嘗試合作、洽談學生出國就讀、以外語授課,提升學 生國際觀的合作方案。這些學校是基於對學生畢業前途的使命感與增廣學生 的視野(訪 D-1,訪 E-1,訪 F-1,訪 H-1,訪 L-1)積極推動與國外學校的國 際合作。

最早開始新雙聯學制的是國立臺灣大學與交通大學,2001 年在法國政 府,即法國在臺協會邀請大學合作之下,由法方出一半的經費,臺灣合作學 校出一半的經費,派遣博士班的學生出國修習雙聯博士的學位,並由雙方學 校教授共同指導、口試論文。臺灣所派遣的博士生在法國進修一至兩年,完 成修業後可以同時拿到臺灣與法國大學的雙博士學位(陳洛薇,2001;陳愛 珠,2004)。臺灣大學於 2002 年送出兩位博士班學生,交通大學則一次送了 三名博班學生出國。同年臺灣大學又送出兩位與美國伊利諾大學合作的雙碩 士學生(http://www.ciae.ntu.edu.tw/Chinese/overseadegree/ overseadegree1.asp)。

隔年(2003)國立政治大學與國立中山大學商學院,送出該校第一批雙 聯碩士到美國華盛頓大學進行 1+1 模式(一年在台灣,一年到美國華盛頓大 學)的碩士課程(中山大學推廣中心新聞組,2002)。雙方學校以 IMBA 或 EMBA 的方式,在設計課程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兩地修習學分,畢業後學生 同時拿取臺灣與美國大學的碩士學位。

(三)政府相關鼓勵政策的出現

隨著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發展計畫與提升大學國際競爭力計畫的推動,政 府一方面要面對全球教育市場化、國家教育經費縮編、高等教育補助減少的 各方壓力,一方面又渴求國家卓越人才的培育;2003 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

(9)

因為國內經濟不景氣影響,留學海外人數驟降。從下表 4-2-1 中可以看出,2000 年之後,我國留美、英國和加拿大的學生呈現減少的趨勢,到 2003 年呈現最 低,2004 之後又逐步回穩上升;留學澳洲、紐西蘭的學生在 2003 年以前呈 現增加的趨勢,2003 年一路下滑,2004 年跌至最低,現在又逐步增加中。我 國留學德國、法國的學生人數比例上而言一直都不多,但近年來有逐步上升 的趨勢。總體而言,2003 年我國出國留學的學生下滑至這十年來最低點。

表 4-2-1 1996~2005 年我國學生主要留學國家簽證人數統計表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美國 13,425 14,042 13,109 14,443 15,547 14,878 13,767 10,324

(-25%)

14,054 (+ 36.1%)

15,525 (+ 10.5%) 加拿大 3,031 2,280 2,359 2,159 2,583 2,296 2,433 1,813

(-25.5%)

2,149 (+ 19%)

2,140 (- 0.4%) 英國 5,095 6,414 6,173 6,553 8,567 7,583 9,548 6,662

(-30%)

9,207 (+ 38%)

9,248 (+ 0.5%) 法國 437 355 342 411 552 562 529 627

(18.5%)

580 (- 7.5%)

600 (+ 3.5%) 德國 312 345 305 295 313 345 400 442

(10.5%)

402 (- 10%)

475 (+ 18.2%) 澳大利亞 2,884 2,126 2,092 2,065 2,104 2,397 2,894 2,823

(-2.5%)

2,246 (- 20%)

2,527 (+ 12.5%) 紐西蘭 275 365 342 391 496 645 740 571

(-22.8%)

534 (- 6.5%)

498 (- 6.7%) 日本 1,480 1,700 1,649 1,573 1,753 1,696 1,745 1,337

(-23.4%)

1,556 (+ 16%)

1,748 (+ 12.3%) 合計 26,939 27,627 26,200 27,890 31,907 30,402 32,016 24,599

(-23.2%)

30,728 (+ 25%)

32,761 (+ 6.6%) 備註 1.自 1989 年護照條例修改後,僅能從各國駐華機構瞭解出國留學人數,除上述國家外,2005

年其他國家留學簽證人數如下:義大利 201 人;西班牙 168 人;愛爾蘭 25 人;奧地利 356 人;丹麥 28 人;荷蘭 172 人;芬蘭 20 人;南非 16 人;比利時 47 人;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4 人;埃及 2 人;科威特 6 人;約旦 5 人;韓國 95 人

2. 2005 年我國學生赴美國等八國留學簽證人數合計為 32,761 人。

資料來源:出自教育部統計處(2006)。

(10)

因此教育部與國科會聯手推出菁英留學計畫。菁英留學計畫共有六個子 計畫,包含了國科會主辦的千里馬計畫、專案擴增留學計畫,教育部主辦的 專案擴增留學計畫、鼓勵國內大學校院選送學生赴國外研修、留學獎學金、

公費留學與留學貸款等計畫,目的在於大量補助國內學生出國留學,鼓勵國 內學子出國,以免出國留學生繼續降低(詳見附錄四)。

其中,國科會的千里馬計畫是針對博士或博士後研究學生設計,申請獲 准者可得到一年的補助獎金;專案擴增留學計畫則是提供獎助金給攻讀碩 士、博士學位,或博士後、產業人員的研修計畫。

教育部的專案擴增留學計畫獎助的對象是由國內大學校院所選送的碩 一、博一、博二、博三學生。鼓勵國內大學校院選送學生赴國外研修計畫則 是補助經過國內就讀學校薦送出國的大一至大三的學生出國的學費與生活 費。留學獎學金計畫主要是提供補助給出國攻讀博士學位的人員;公費留學 計畫是以公費補助的方式給予通過公費考試的學生,提供其出國所需的學費 與生活費。留學貸款計畫是專門針對符合中低收入戶家庭標準的學生而設 計,幫助清寒子弟學生出國留學的夢想。

2004 年,鑑於許多和東南亞國家所簽約的雙聯學制條約並沒有真正的落 實,而且東南亞的學生主要被強大的英、美、澳教育市場所吸引,我國多年 來赴東南亞吸引外籍生的收益並沒有太大的成長,反而逐年降低(黃士玲,

2002)。因此於 2004 年 9 月廢除《國內大學校院與外國大專校院試辦雙聯學 制實施要點》。

三、雙聯學制之新定義

(一)兩種定義的共存

從 1998 至今,由於學者對雙聯學制的解讀不同,教育部在廢除《國內大 學校院與外國大專校院試辦雙聯學制實施要點》後,仍沿用『雙聯學制』的

(11)

名稱,繼續修訂學位授予法與國外學歷查證辦法。因此,現在「雙聯學制」

變成有兩種意義,一種就是教育部在八十七年訂的雙聯學制,針對海外華僑 返國設計,讓僑居海外唸完兩年制專科的僑生,來臺灣銜接大學學位,取得 臺灣的大學文憑(張志清,1997),但這條法規在 2004 年廢除;另一種就是 國內的大學生同時在國內外的大學修讀學分,透過兩校的相互採認,畢業時 可以同時獲得兩校的大學學位。

但是這樣的結果造成了雙聯學制觀念上的相當混淆,在談及雙聯學制 時,有些學校認為是 1998 年所規定的舊雙聯學制(因為還有學生在就讀,且 持續在招生中);有些學校則認為是新的雙聯學制,完全不考慮東南亞私立學 院的合作案。在訪談的十二所學校中,有四所學校與國外推行的是先前的那 種雙聯;另外九所(一所重複)則是推行後來定義的雙聯學制。

(二)雙重定義的混淆

但是,舊的雙聯學制制度還沒有結束(還有馬來西亞的學生在就讀),新 的雙聯學制又同時推動;舊的定義還留在許多人腦中,新的定義又還沒搞清 楚,行政人員也顯得相當混淆:

訪 F-8:我每次在開會的時候,到底是要雙學位還是要雙聯學位,字都還不是很清楚。

甚至有些學者就直接認為雙聯學制是自然形成的:

訪 L-1:雙聯學制這個是自然形成,兩校關係好了,就會想要進一步談,雙學位是近 幾年來的趨勢,兩校間把師資、學生、設備、課程和學位,都互相的交融。

而雙聯學制該怎麼做,推動的程序與模式的界定,何種模式最好,大家 也是努力在摸索中:

(12)

訪 F-7,訪 F-9:我覺得大家其實都在嘗試,其實怎麼做的空間很大!不過大家都不 知道要怎麼樣的模式是最好的,我們就像被拋到那個環境裡面,沒有任何的學理根 據,也根本不瞭解到底人家是怎麼做,我們就是試試看,一直往前,合作學校越簽越 多,學生也是希望越看越多,從一些可能發生的狀況中去發現,才知道哪一個方式、

哪一種模式是最好的!教育部也不知道要怎麼做,教育部祗是一直在講要去做。真正 的狀況就是這樣子,大家都不是非常清楚,祗是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其實這蠻難的,

如果說國家是一個人的身體的話,你的體質不可能一下子就適應這麼多的改變,其實 都是一直在因應WTO下而產生的,就是要國際化,國際化就是要多收外國學生,祗 是大家都不太瞭解這個東西。

由此可見,雙聯學制的定義目前仍相當的混淆,許多學者也不清楚教育 部已經將新的定義取代了舊的雙聯學制定義。而原先雙聯學制的定義、起因、

目的等,都並不清楚。而雙聯學制、雙聯學位、聯合學位的彼此混用,概念 之間的模糊不清,也是溝通上非常大的一個困難!

(三)雙聯學制內涵的擴大

由於新舊兩種定義的混淆,因此有必要將雙聯學制再釐清。其實新舊兩 種雙聯都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一環,而且夾雜了馬來西亞、澳洲或歐盟的方 式在內。在教育部尚未通過法令之前,與國外學術合作以完成學位的例子便 在私立高等教育校院展開。

訪 C-2:以往沒有雙聯學制這個名稱之前,臺灣的大學便已經開始與國外大學進行雙 邊的國際學術合作,例如交換學生的學分承認,或是某些學校的某部分系所,會在 大三或大四時,要求學生到海外合作國家修讀一年的國外學分,做為畢業學分的認 可,當時雖然還沒有到達獲取兩校畢業證書的程度,但實質上已經是目前教育部所 積極推動的雙聯學制的內涵。差別只在於學位的數量或是雙方學校對學位的認可罷 了。

(13)

在教育部最新所頒佈的雙聯學制辦理說明(教育部函,2005)中規定(文 中第四點第五項),雙聯學制之辦理,可朝多元模式發展,建立雙聯學制合作 關係之學校(2 校或 2 校以上)可共同頒授一個學位。而所頒授的文憑或學 位證書,宜註明為合作學校共同授予,或個別頒授相同層級(例如:學士、

碩士、博士等)或不同層級(例如:學士+碩士、碩士+博士…等)的學位。

教育部開放各大學可依不同之修業年限,規劃不同之學制配套模式。從中,

似乎可以看出教育部想要把所有與國外學校合作、涉及學位授予、雙方互相 承認學位、雙方或多方、副學士銜接學士也好、學士、碩士或博士的合作也 好,通通包含在「雙聯學制」內,這樣定義下的雙聯學制,其實就是一種類 似歐盟「聯合學位」的逐步深入、逐漸加廣的跨國學術合作模式;按照字面 來看,雙聯學制,就成了雙邊學校聯合辦學與合作頒發學位的學制。

為了行文上能夠讓讀者清楚明瞭,因此,後續章節研究者把臺灣與東南 亞國家合作的副學士銜接學士學位(只涉及學位銜接,不涉及雙邊共頒學位 問題)的模式,稱為舊雙聯學制(最早的雙聯)。而目前教育部積極鼓勵臺灣 各高等教育校院與國外學校雙邊(或多邊)師生的交流、課程的合作、評鑑 的共同進行、或以其他國際學術合作的方式(包含遠距教學,但不得超過課 程的三分之一),使學生在雙邊(或多邊)學校修課、被承認學分,取得兩個

(或合頒)學位的模式,稱為新雙聯學制。

不過新雙聯學制與舊雙聯學制在推動的過程中其實是相當接近的,例 如雙聯學制本身的不對稱性(歐美先進國家學生不願意過來,而東南亞等國 家臺灣學生又不願意過去,造成一種不對等的關係)、學分的洽談、學位的承 認、課程的銜接、學費的談判、學校本身的聲望、學校的格局、國家的高度、

簽約遭遇的困難、學生的篩選過程與評量…等,都是高等教育在推動國際化 中會遭遇到的問題。因此在探討舊雙聯學制與新雙聯學制實施過程與實施上

(14)

所遭遇到的問題時,並不分開討論。只將合作學校、合作國家與學生人數等 分開敘述。

貳、臺灣高等教育實施雙聯學制的現況統計

研究者就高等教育司所提供的未公開統計資料及訪談結果,將臺灣雙聯 學制(分為新、舊雙聯探討)所簽訂的學校、國家、合作模式與合作學位、

學生學習、學生生活適應與實施結果做分析:

一、舊雙聯學制實施概況統計

研究者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先前所做的調查資料以及各校的網頁中,有 提到與馬來西亞或東南亞國家的學院簽訂雙聯學制合作協議書者,整理如下 表:

(一)簽約國家、學校、合作模式與學位

從表 4-2-2 中,臺灣高等教育與國外簽訂的舊雙聯學制合約共有 55 件,

其中馬來西亞 41 件,泰國 3 件,越南 3 件,印尼 7 件,及菲律賓 1 件。簽訂 的模式主要以 2+2 為主,並以學士為大宗。簽訂時間最早的是國立暨南大學

(1997 年 7 月),其次為世新大學。

表 4-2-2 臺灣地區高等教育校院與東南亞國家簽訂雙聯學制之統計

台灣學校 簽約國家 簽約校名 簽約時間 合作模式 學位

淡江大學 印尼 加札馬達大學 — —

亞洲大學 印尼 University of Muhammadiyah Purwokert 2004.6.04 — 學士、碩士、博士 亞洲大學 印尼 加札馬達大學 2004.6.04 — 學士、碩士、博士 亞洲大學 印尼 University of Jenderal Soedirman 2004.6.04 — 學士、碩士、博士

亞洲大學 印尼 達賀蘭大學 2004.6.04 — 學士、碩士、博士

亞洲大學 印尼 烏達雅那大學 2004.6.02 — 學士、碩士、博士

亞洲大學 印尼 楠榜大學 2004.6.1 — 學士、碩士、博士

南華大學 泰國 僧伽大學 2002.12.19

國立台中技術學院 泰國 亞洲理工學院 2002.8.29 —

亞洲大學 泰國 清邁大學 2002.10.14 學士、碩士、博士

(15)

中國文化大學 馬來西亞 新紀元學院 2002.11.1 — 學士 中興大學 馬來西亞 新紀元學院 2004.3.30 2+2 學士 世新大學 馬來西亞 韓新傳播學院 1998.4.18 2+2 學士 成功大學 馬來西亞 新紀元學院 2003.4.4 — 學士

成功大學 馬來西亞 南方學院 2003.4.3 — 學士

成功大學 馬來西亞 韓江學院 2003.4.3 — 學士

南華大學 馬來西亞 南方學院 2002.3.18 —

南華大學 馬來西亞 韓江學院 2002.1.25 —

南華大學 馬來西亞 新紀元學院 2002.1.23 — 南華大學 馬來西亞 韓新傳播學院 2000.11.3 —

義守大學 馬來西亞 韓江學院 — — —

修平技術學院 馬來西亞 南方學院 2002.7.17 — 學士 修平技術學院 馬來西亞 新紀元學院 2002.7.9 — 學士 國立台中技術學院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 2002.8.23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馬來西亞 英豪多媒體傳播學院 2003.5.6 — 學士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馬來西亞 新紀元學院 2001.4.26 — 學士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馬來西亞 南方學院 1998.1.6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馬來西亞 新紀元學院 1997.7.10 —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越南 越南第二體育大學

淡江大學 馬來西亞 韓江學院 2004.03.17 — —

淡江大學 馬來西亞 英豪多媒體傳播學院 2003.12.25 — —

淡江大學 馬來西亞 新紀元學院 2003.12.17 — —

淡江大學 馬來西亞 韓新傳播學院 2003.05.26 — —

逢甲大學 馬來西亞 韓江學院 2003.5.8 2+2 學士 逢甲大學 馬來西亞 南方學院 2001.10.3 2+2 學士 逢甲大學 馬來西亞 新紀元學院 1999.10.18 2+2 學士 朝陽科技大學 馬來西亞 南方學院 2003.07.17 學士 朝陽科技大學 馬來西亞 韓新傳播學院 2003.03.19 學士 朝陽科技大學 馬來西亞 韓江學院 2001.08.08 學士 朝陽科技大學 馬來西亞 新紀元學院 2000.08.23 學士

義守大學 馬來西亞 韓江學院 — 3+1 學士

輔仁大學 馬來西亞 韓江學院 2002.06.11 學士 輔仁大學 馬來西亞 韓新傳播學院 2001.01.24 學士 銘傳大學 馬來西亞 英豪多媒體傳播學院 2003.09.12

銘傳大學 銘傳大學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

新紀元學院 博藝廣告學院

2002.06.13 2002.02.01

銘傳大學 馬來西亞 中央藝術學院 2002.01.15 — —

銘傳大學 馬來西亞 南方學院 2001.12.31 — —

(16)

銘傳大學 馬來西亞 韓江學院 2001.11.1 —

銘傳大學 馬來西亞 韓新傳播學院 2001.10.19 — —

樹德科技大學 馬來西亞 南方學院 2002.12.18 — —

樹德科技大學 馬來西亞 新紀元學院 2002.07.06 — —

亞洲大學 菲律賓 馬可士大學 2002.10.14 學士、碩士、博士 國立台中技術學院 越南 越南國家大學—河內 2002.8.26 —

清雲科技大學 越南 河內大學 — 2+2,1+1 學士、碩士

資料來源:整理自訪談及高教司所提供之資料。

馬來西亞 75%

菲律賓 2%

泰國 5%

越南

5% 印尼

13%

圖4-2-1 臺灣高等教育簽訂雙聯學制合作契約之東南亞國家分佈

資料來源:依表 4-2-1 繪製

從圖 4-2-1 可以看出我國高等教育雙聯學制主要是以馬來西亞為主要簽 約國家(達 41 件,佔 75%),其他如越南、印尼、泰國等,則相對的少許多。

但是從表 4-2-2 中,可以看出國內和馬來西亞的簽約學校有 17 所,但是馬來 西亞學校與臺灣高教合作者,只有八所(這四十一個簽約合作主要集中在馬 來西亞的新紀元學院(12 件)、韓新傳播學院(6 件)、韓江學院(9 件)、

南方學院(8 件)這四所私立學院中,其中以新紀元最多,很明顯的,臺灣 與馬來西亞合作雙聯學制顯示出相當集中的情形。

(二)舊雙聯學制學生的學習 1、科系的選擇

東南亞國家雙聯學制學生前來臺灣修習的課程方面,因為進入系所會有

(17)

審核(如果不是相關系所,學生在課業的銜接容易跟不上),而且只有兩年的 時間學生必須適應臺灣生活並且得到學位,所以在選擇系所上,主要是以相 關科系為主。不過也是要看學生自己的考量,也有學生選擇和二專時所修讀 課程不同的學門。國內大學的作法有些是開放全校系所隨君選擇,有些則只 限定某些系所:

訪 C-11,12:我們全校系所開放讓東南亞學生選,你有本事就可以來申請。那你在 申請的時候,會考量自己所要的系所和能力。通常是比較相對應的系所才敢來申請。

訪 B-4:因為只有一至兩年的時間可以適應臺灣生活,並拿到學位,因此,東南亞國 家的學生大多選擇與自己本科相關的科目。如果不是相關科系的話,學分可能全部 都要重修。我們這次主要是去跟他談我們三個系的學分﹍

2、課業的表現

就英文的聽力與閱讀而言,C 校曾做過調查與測試,結果顯示雙聯制的 外籍生英文聽力部分低於臺灣籍大學生,閱讀分數平均則明顯高於臺灣籍大 學生:

表 4-2-3 馬來西亞雙聯學制學生英文表現

校名 C 大 新紀元學院 韓江學院

聽力 2370.00 2488.00 1922.00

總分

閱讀 2735.00 2752.50 1987.50

聽力 62.37 43.71 51.95

平均

閱讀 37.99 49.15 58.46

資料來源:出自文 C-7,文 C-8。

學者解釋這樣的結果是因為馬來西亞的發音和臺灣不同:

訪 C-18:例如巴士,我們發『bus』,馬來西亞則發『bas』,因此會造成聽力上的落 差,導致學生聽力測驗的不利。

(18)

至於閱讀則比較少障礙,從表 4-2-3 中,可以看出馬來西亞雙聯學制的學 生英語程度與臺灣本籍生的英語程度相差並不多。

但資訊能力的平均則相差頗大,C 大平均 73.97 分,明顯高於新紀元學 院 50.9 分和韓江學院 42.48 分(文 C-13)。這樣的落差可能與臺灣科技的容 易取得有關。

雙聯學制來臺灣就讀的學生,在課業表現方面,比有邦交方式拿臺灣獎 學金進來的學生還優良:

訪 C-8,訪 C-13:我們目前雙聯學制進來的學生,成績都還好。我們曾經去看過,

中文系的特別好。可能是因為中文系在東南亞那邊也修過一些課,表現不會輸給我 們的本地生。資訊管理的也還好,是他們的資訊工藝系過來銜接,適應也不錯。比 起那些我們有邦交的中南美洲學生,那些拿臺灣獎學金進來的學生還好,邦交國的 學生連很基礎的中文都不行,上基礎的物理就已經跟不上了,更高階的課程根本就 讀不上去。

(三)舊雙聯學制學生生活的適應

生活適應方面,臺灣學校可謂費盡心思,除了辦理入學講習,還必須幫 學生處理生活瑣事、課業適應,與語言學習等。照顧外籍生的入學適應,成 了辦理雙聯學制學校的一種例行工作:

訪 B-5:我們學校除了每年都有一個講習,還要幫這些雙聯學制的學生買生活用品,

例如悠遊卡、枕頭、地圖、簡易的英文手冊、怎麼學中文、做鑰匙、買棉被、買牙 刷等,後來我們學校慢慢發展出一個生活包(package),有一套的標準作業流程

(SOP),就是外籍生需要什麼,學校通通幫他買好,然後告訴他,1500 塊錢,包含

(19)

了這些,你沒有選擇,我們就是一起買的。要不然你就自己帶,如果要的話,就是 這些東西。以前我還讓他選顏色、選材料,我的天啊,快把我們搞瘋掉了!多年來,

經驗累積這樣做。如果我們沒幫他做這些,來這邊他什麼都不知道,他也很辛苦。

另外,學校方面還盡可能的安排獎學金讓雙聯學制學生能夠安定的學 習,因為一來獎學金的穩定可以穩定學生的來源;

訪 K-3:前幾年獎學金給的不穩定,學生來的人數也不穩定。今年我們學校獎勵辦 法訂出來了,申請的學生希望可以穩定成長。

二來獎學金可以讓雙聯學制學生在台灣的生活較無後顧之憂,學生到處 打工的情形可以減少。

(四)舊雙聯學制的實施結果

雖然許多學校努力在推動舊雙聯學制,但是在實施結果上,成效卻相當 有限。尤其在與國外大學競爭上,我國高等教育校院的吸引力,顯然不如歐 美國家的高等教育校院。因此所招收的學生人數與素質逐年降低,更有受訪 者直接提出廢除舊雙聯學制的主張。

1、學生素質與人數的降低

政府雖然積極想要爭取國際教育市場、吸引更多的外籍生入學,而且東 南亞也被視為是最近、最方便、最容易找的一個教育市場,不過東南亞這一 塊教育市場目前已有歐、美、澳等國家的高等教育進入,可以吸引的學生數 快速的被壓縮中。因此,在爭取優秀學生的部分顯得更加的困難。一方面美 國、澳洲、英國的腳步比我們快,許多東南亞的學生都被澳、英、美吸收;

二方面財力的支持不足, 所能給的經濟補助比起歐美國家,顯得相當的薄弱。

(20)

訪 C-7,8:新紀元學院、南方學院,韓江學院,這些華人所辦的學校,有些資質不 錯的,已經被澳洲、美國、歐洲、中國大陸這些國家搶去了,現在你去搶的都很差 了,都是中以下。臺灣給的獎學金,一名、兩名,最多三名;人家歐洲、美洲的、

中國大陸,人家他們去學雜費全免。

另外在學校部分,實施學校反應以雙聯學制申請來台就讀的學生有逐年 下降的趨勢:

訪 K-1:這可能跟我們學校沒有相當積極推動舊雙聯學制有關吧!剛開始辦理雙聯 學制的時候申請的人很多,但近年來人數下降。89 年度時,有 7 位學生申請;90 年度最多,達到 18 人申請入學;但是 91 年度降至 9 個,92 與 93 年度則只剩 2 個申 請。這還沒扣掉申請資格不符被刷掉以及沒來報到的人數呢!

另外兩邊學校因為學制的關係,臺灣的大學生不願意到東南亞國家(有 被降級的感覺),只有馬來西亞的學院學生過來,產生合作的不對等關係。加 上東南亞學校的申請學生,往往因為資格不符合未錄取或是未報到,因此我 國與東南亞學校合作雙聯學制的人數,每年每校仍以個位數計算,並呈現逐 年降低的現象(文 K-4)。

2、廢除舊雙聯學制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學者紛紛主張停止推動舊雙聯學制的這一部份:

訪 C-4,訪 C-7:我不贊成做學士銜接這一塊啦!為了要搶學生,我們臺灣一味的付 出,付出所招來的學生會有多好嗎?

訪 B-6,訪 K-1:交換學生這種制度如果做得流暢,做的很好的話,其實比雙聯制學 對於(我國)學生未來的求學或者修學位的影響會更大。

(21)

根據訪談的結果,學者普遍不贊成繼續推動舊雙聯學制,一方面我國的 高等教育市場國際化要與各國競爭,相當的吃力;二方面,付出獎學金所招 攬進來的學生不見得優秀,對國內的高等教育名聲、與素質的提升,並沒有 太大的幫助;第三方面,有學者認為與其走舊雙聯學制的路線,不如以各校 特色招收外籍生(直接進入大一就讀)或是以交換學生、協同研究的方式來 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會比舊雙聯學制學位銜接的模式,對臺灣高等 教育來的更有幫助。

二、新雙聯學制實施概況統計

研究者依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00五年十二月所整理的調查資料、各 校網頁、各校的訪談、及訪談所提供資料中,將國內高等教育校院中,有與 其他國家高等教育校院簽訂合作新雙聯學制的學校(因為校數眾多),依照國 立、私立分為兩個表格,再做統一比較:

(一)簽約國家、學校、合作模式與學位

表 4-2-4 國立大學校院與國外大學簽署新雙聯學制校數一覽表

學校名稱 合作國家 合作學校名稱 實施系所 授予學位

美國 華盛頓大學 科技管理研究所 在職雙聯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加拿大 西門莎菲大學 英文系 在職專班雙聯碩士

國立清華大學 瑞典 林雪平大學 雙聯學士、碩士。

科諾伯勒第一大學 全校 碩士、博士

里爾科技大學 全校 碩士、博士

巴黎高等綜合理工學院 全校 未明訂

尼斯大學 全校 博士

卡相高等學院 全校 博士

法國

巴黎第十一大學 全校 未明訂

奧地利 林茲約翰尼斯.克普勒大學 全校 未明訂 國立台灣大學

日本 早稻田大學 全校 學士、碩士、博士

國立成功大學 美國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 - -

國立中興大學 日本 佐賀大學 - -

(22)

表 4-2-4 國立大學校院與國外大學簽署新雙聯學制校數一覽表(續)

南特大學 博士

法國

第十一大學 博碩士

國立交通大學

瑞典 查爾默科技大學 碩士、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 美國 華盛頓大學 MBA碩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法國 里爾大學 - -

國立嘉義大學 法國 歐洲商業學院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美國 知識系統學院

國立臺南大學 澳洲 南澳大學 國立體育學院 美國 北科羅拉多大學

法國 里昂第三大學 美國 紐約科技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

法國 昂傑管理學院

表 4-2-5 臺灣私立高等教育校院與國外大學簽署新雙聯學制校數一覽表

學校名稱 合作國家 合作學校名稱 實施系所 授予學位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 - -

美國

印第安那波里斯大學 - -

澳洲 新南威爾斯大學 - -

東海大學

英國 倫敦南岸大學 - -

底特律大學 管理學院 在職雙聯碩士

輔仁大學 美國

夏威夷州立大學 管理學院 在職雙聯碩士 卓克索大學 理學院 5年BS/MS Program 中原大學 美國

密西根科技大學 工學院

柏恩茅斯大學 管理學院 3+1 or 3+1+1雙聯學士 英國

諾桑比亞大學 管理學院 3+1 or 3+1+1雙聯學士 靜宜大學

韓國 舟城大學 - -

長庚大學 美國 華盛頓大學 管學院 碩士

荷蘭 NIMBAS 管理學院 - -

英國 劍橋大學 - -

紐澤西理工學院 工學院 -

元智大學

美國

喬治華盛頓大學 工管系 學士

美國 夏威夷太平洋大學 - 學士

中華大學

英國 克蘭菲爾大學 - 碩士

義守大學 英國 皇后大學 - -

世新大學 美國 威斯康辛雷河分校 - 學士及碩士雙學位

(23)

表 4-2-5 臺灣私立高等教育校院與國外大學簽署新雙聯學制校數一覽表(續)

美國 密西根州塞基諾大學 - -

銘傳大學

英國 諾桑比亞大學 - -

實踐大學 美國 威斯康辛大學雷河分校 管理學院 碩士

大同大學 香港 香港理工大學 - -

玄奘大學 美國 匹茲堡州立大學 - -

美國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 學士、碩士、博士 亞洲大學

美國 杜蘭大學 - -

日本 早稻田大學情報生產系統研 究科

工學院 工學碩士

英國 亞伯丁大學 管理學院 企管碩士(MBA)

英國 諾森伯瑞大學 英語系 MA Applied linguistics

美國 多明尼肯大學 管學院 MBA

南台科技大學

美國

匹茲堡州立大學 全校 1.2+2 學士雙學位 2.MBA 3.MS in Technology 4.MS in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5.Master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erequisite 英國 索耳福大學

立德管理學院

美國 聖母湖大學 英國 瑞特學院 英國 愛丁堡藝術學院 美國 華旭奔大學 美國 佛羅里達大學 澳洲 阿德雷德大學 明道管理學院

日本 大阪産業大學

總計 30 校 11 國 58 校

資料來源:整理自訪談及高教司所提供之資料。

從表 4-2-4 與表 4-2-5 來看,總計目前我國有 30 所學校與國外(11 個國 家)共 58 所學校簽訂新雙聯學制。簽訂的合作案達到 65 件。合作的學位從 學士、碩士到博士不等,整體來看,以管理學院與工學院合作最多。

(24)

從圖 4-2-2 來看,我國新雙聯學制合作最多的國家集中在美國,佔目前所 有新雙聯學制合作契約的 41.5%(27 件合作案),其次為英國 18.5%與法國 18.5%(各 12 件),日本、澳洲的數量也在提升之中,至於香港與東南亞國家 等,由於學制的關係,簽約較少,因此,我國新雙聯學制的合作國家主要集 中在已開發國家,尤以美、英、法為主。

圖 4-2-2 台灣高等教育新雙聯學制合作國家比例

日本

6.2% 法國

18.5%

瑞典 3.1%

美國 41.5%

韓國 1.5%

英國 18.5%

奧地利 荷蘭 1.5%

1.5%

加拿大 1.5% 香港

1.5%

澳洲 4.6%

資料來源:根據表 4-2-4 與表 4-2-5 繪製

在合作的學位分佈中,學士層級有 2+2(2 年在台灣,2 年到合作國家)

或 3+1(3 年在台灣,1 年到合作國家)3+1+1(3 年在台灣,1 年到合作國家 後,1 年再回到臺灣修完畢業學分)模式,但學者反應,3+1 模式對學生而言 相當的吃力,而 2+2 的模式,因為語言與學費的考量,學生的意願較低,如 果要花錢,學生多數傾向於碩士雙聯學位:

訪 B-10:3+1 模式要唸完,其實有一點不太實際。那個 1 實在是很痛苦。你知道在 一年內要適應外國的生活、上課的語言與完成國外的功課,那是相當辛苦的。如果 那 1 年念不完,學生只好回到臺灣來,將那邊所修的學分拿回來抵免,只拿這邊的

(25)

學位。那有些人會想說既然要花錢,乾脆等到碩士 1+1 再花就好了。

訪 E-6:學士二加二的雙學位不好推動!因為同學的意願不高,而且同學的英文程 度那時候也不好。

根據訪談整理發現,多數學校都認為雙聯學士其實比雙聯碩士與雙聯博 士更為困難,因為主要涉及到學分認定、必修、選修與畢業學分數多寡的問 題,而且所有的訪談學校一致認為,學士階段的學生英語能力還不足,要短 短一至兩年去適應國外學校的生活與上課模式,並拿回當地學校的文憑,並 不容易;而且外國學校對於雙聯學制的學生的要求往往比交換學生更為嚴 格。加上目前碩士學位越來越普及,學生進修碩士的人數越來越多,因此,

許多學校贊成往研究所的層級來進行雙聯學制的合作。

碩士學位的部分,以 1+1(1 年在台灣,1 年在合作國家)模式最多,主 要是因為國外某些學校的碩士並不需要寫論文,而且只要一年就可以拿到學 位,所以在洽談碩士合作案上,會比學士容易。

另外也有學校採學碩士聯合 4+1 模式,在台灣讀完四年之後取得臺灣的 學士學位,再到合作國家中讀一年取得對方學校的碩士學位。以這種方式合 作的學校,往往原先也只需要一年就可以得到碩士學位,而且這種模式並不 涉及到雙方教師的交流與課程上的合作、協定等,因此,只要碩士學位的學 校可以接受此制度,就比較容易推動。而這種學碩聯合的模式,也比較類似 舊雙聯學制的模式。

博士學位的合作部分,合作模式並沒有一定的年限,主要是因為博士班 修課數少,沒有一定的修業年限,主要是針對博士論文的完成與口試規定,

(26)

視博士班學生的狀況而定,有些在台灣唸一年,剩下則過去合作國家做研究,

有些則在兩校修課,在兩邊的實驗室流動,不像學碩士學位,有一定的年限。

不過不管是學士、碩士、學碩聯合或是博士學位的雙聯學制,訪談的各 校都希望以「公平互惠」的方式進行,力求在學分、學費與修業年限上,取 得雙方的平衡點。

(二)新雙聯學制學生的學習

在合作的系所中,大部分的學校是希望開放全校申請,鼓勵全校的學生 以雙聯學制的方式出國,但是就目前合作的簽約、出國的學生科系而言,碩 士班以管理學院,尤其是 MBA 合作最多;博士班以理工學院合作研究最積 極。

學生的反應方面,有對雙聯學制適應良好的,也有對雙聯學制適應不 良,回到原模式上課的,其中主要的影響因素還是學生本身的語文能力與適 應能力的差別。

訪 F-12:兩邊學校對博士生一共要求五篇論文發表,還不能重複,我聽了以後,

覺得還蠻難達成的。

文 J-22:從一開始的讀書計劃、履歷自傳,歷經出國前的短期密集語言學習及各項 文件認證與簽證等手續,其中夾雜著出國留學的期待與許多未知數的忐忑不安,過 程雖然幾經波折,所幸有系上許多老師的殷勤指導和支持,以及國際學術交流中心 主任的全力協助,最後,總算順利踏上法國留學之路。如今,我已學成返國並創下 在 X 大跨國指導教授聯合口試的首例,目前就職於一家法商公司,並外派到日本工 作。

文 J-23:我的博士論文題目,法國 T 學者對此相當有研究,能藉由雙聯博士計畫,

得到雙邊指導,並完成論文,算是相當具體的成果。在法國這段期間,真正體會

(27)

了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深沈意含,不但增廣見識,更擴大了人生 的視野。

(三)新雙聯學制學生的生活適應

訪談結果發現,參與臺灣新雙聯學制的學生反應大致良好。有些適應不 良的多與個人因素有關,臺灣學校與國外合作學校都會給予學生適當的支援 與協助。

訪 H-7:因為碩一在台灣上課,碩二到國外時,因為沒有和國外學生一起修必修,

而通常必修課是學生凝聚力最好的時候,所以他成了慢了一年的圈外人。不過這也 是看個人,如果夠積極主動,就不會有圈外人的問題。總是有取捨嘛!

訪 E-13:學生有些會適應不良!適應不良又有分症狀比較淺的跟比較嚴重的,

嚴重的有留學未滿就回來。適應不良的原因有文化衝突太大,個性內向、語言不 適應、想家…等,有些同學安慰一下就沒事了,有些則需要心理輔導,所以其實 同學出去之後,我們也會想辦法跟同學保持連絡!大部份的同學都會自立自強 啦,一回來他們都很愉快!

(四)新雙聯學制的實施結果

經過各校的調查與訪談,目前雖然簽約校數頗多,但是真正以雙聯學制 出國讀書的學生,每一所學校都仍是個位數,而且真正送出學生的學校不會 超過十所。

這與我國高等教育新雙聯學制剛起步有關,也可看出我國高等教育簽約 與真正有學生以雙聯學制出國就讀的時間差距。以簽約的動機而言,學生主 動需求的簽約時間與學生真正出國的差距最小。以學校動機去簽訂的合約,

往往會有一段招生或鼓勵的落差時間。

(28)

目前各校對於新雙聯學制期望相當高。認為新雙聯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 國際觀,並且也是未來潮流之趨勢。因此,未來會更努力推動新雙聯學制。

訪 H-2:我們努力看看能不能進到他們本來就已經既有的聯盟。有些歐洲大學校院 會自己成立小聯盟,大概七八個學校左右。如果可以加入,以後我們交換與合作的 對象就會增加。

而學生在學成後,求職上都有加分的效果:

訪 H-2:不一定要雙聯學制喔,你其實是到國外去,然後交換一年回來,那個出去 找工作,那個價碼都會比別人高,然後工作機會都比較多。

參、雙聯學制實施之過程

訪談的過程中,雖然新雙聯學制與舊雙聯學制的合作學校層級不同,牽 涉的學位也有所不同,但是實施的過程中,推行的原因、簽約過程、涉入的 人員、合作學校的選定、學生篩選、與對合作國家的看法等方面,有許多相 似與相同的地方,因此合併共同討論之。

一、推動的原因

綜合各校的推行原因,訪談結果發現,舊雙聯學制的推動原因主要是因 為教育部大力的推動。而新雙聯學制的推動原因主要有五項:

一是基於學校的使命感。學校為了拓展學生視野、增進學生語文能力與 畢業競爭能力,因此主動出擊,到各國各校簽約。基於此原因而推動雙聯學 制的學校,其腳步通常比政府單位更快更積極。

訪 H-3:如果你沒有幫學生開拓一條路,那他以後,一定都是國際競爭的舞台,跟 香港人、新加坡人競爭,那你沒有事先培養學生,其實,對他們來講,是不太公平

(29)

的。我們會覺得這個事情不做的話,就會落後,就會喪失競爭力,我們就會有這樣 的使命感,要替學生未雨綢繆。

二是提升學校名聲與招收外籍生的考量。受訪學校表示,如果教授與校 長自發性越高,那麼推動成功的機率也越高。而校長的鼓勵與否與整個學校 對推動雙聯學制有相當大的影響。

推動原因三是受到政府大力推動留學生補助的影響;四是教育部國際化 指標的政策影響;五是學生主動的需求。

訪 J-1:學校同學有聽聞國外(法國或義大利的資訊)有這樣的制度,因此前來詢 問國際交流中心有關雙學位的辦法,他的指導教授也願意以這樣的方式指導,後來 我們就去幫他簽約。

原因一、二主要是基於學校教師與行政人員的主動,三、四、五則是學 校被動的回應教育部與學生的要求,而不同的推動原因也造成各校推動時間 的差異。

二、合作學校的選定

研究發現,簽約學校的選定,與對方學校的名氣、學校性質的相近、彼 此規模的大小、對方學生的程度、學校的人脈,與對方的意願及誠意,有很 大的相關。尤其是人脈,往往對合約的簽訂時間有相當的影響力。如果有教 授與對方學校的某位教授平日有合作、往來、或是以往共事的經驗,往往能 在短時間內簽訂合約。

訪 K-3:雙聯學制系所要先動,主要是靠人脈,如果有母校—校友的關係,會最 容易推動,推動速度也快。例如我們學校有西班牙、日本和英國留學的教授,所

(30)

以跟那邊簽約就比較快。或者是說同一領域,非常熟的教授間才有可能。因為如 果跟你不熟,怎麼知道你的能力到如何!

訪談學校反應,新雙聯學制的推動成功有大部分是因為人脈的關係,教 授彼此間的合作研究經驗、在研討會的切磋、平日研究上的往來、或是國際 交流處人員在國際大學博覽會等場合的交流,有時在偶然的機緣下彼此認 識,相談甚歡的話,就有可能逐步談約;幾乎大部分的學校都是和有簽訂合 作協定的姊妹校合作,不過也有學校是基於學生與指導教授和對方學校的熟 識而再去談新雙聯學制的博士合作指導事宜。

訪 J-2:有老師來反映,這些學生是先知道有雙學位計畫(dual degree program)的 形式,先去和對方學校談之後,當雙方教授同意共同指導其論文,而在學術上又 能共同成長者,再通知我們國際交流中心和教務處去談簽訂姊妹校的事宜。這種 通常指導教授本身和對方學校的教授早已認識,也願意共同指導,再交給我們去 簽約;另外如果學生自己有認識,而主動將對方教授推薦給自己的指導教授,教 授同意後,再由我們去簽約。

大部分學校都認為,姊妹校會比較容易推動(因為平日已經有往來,或 是已存在基本的信任度),在合作協議書的同意下去推新雙聯學制,會比較容 易;但是這樣的情形也不見得必然,因為有些學校認為即使不是姊妹校,還 是有去嘗試的機會,如果學生或指導教授已經和對方搭上線,不排除個別的 合作簽約。

在合作學校的選定上,大部分學校都面臨了同樣的問題:想與國外知名 大學簽約,但對方的合作意願不高!

(31)

訪 K-2:這樣的考量就如我們某些學校覺得東南亞學校層次比我們低一樣:我們不 願意矮化自己的話,就不跟他們簽約。

許多學校反應,在不知道對方學校狀況時,會以國家或國際排名做為簽 訂合作的考量,但排名不同時,往往會有「看高不看低」的心態,結果變成 低排名的學校,臺灣學校不要和他們簽約,高排名的學校不和臺灣學校簽約,

造成簽約時期望落空的心態。

當然,為了維持學校基本的水準,不該屈就於合作校數的多寡而輕易放 棄學校的校格。但是,選定某幾所性質與自身學校相當、合作有助益的伙伴 學校,是相當重要的。畢竟,簽太多合作學校,真正的交流合作還是需要大 量的時間來維持。

三、學校參與的組織與人員

訪談結果顯示,雙聯學制的推動需要幾個層次的人員參與:學生、教師、

系所、學院、國際合作中心、教務處、輔導處、學生事務處與校長室的參與。

首先,學生的部分,學生必須在學校表現良好,並且有出國的意願與外 語能力;

教師方面,教師必須擁有以英語授課、指導外籍生課業或與外國教師共 同指導論文的能力;而教師一旦有推行雙聯學制的經驗,往往也很樂意再繼 續推下去,據 F、J 校表示,同一教授所指導的學生,一旦有人成功取回雙聯 學位,往往後續指導的學生也容易跟著相同的軌跡得到雙學位。有些學校的 教師則是因為內在動機、外在人脈與外在誘因的影響,所以相當積極在推動 新雙聯學制。總之,積極鼓勵教師的跨國合作,是推動雙聯學制的重要影響 因素。

(32)

系所的部分,一方面必須要審核舊雙聯學制學生的申請資格、學分認可 與承認學分,二方面必須與合作學校談妥彼此認定的學分多寡,二方面必須 對雙聯學制學生進行課業的輔導、畢業要求學分的審核等。

學院的部分,有些學校是以學院為簽約的層級,因此學院之間的簽約,

往往是雙聯學制能否成功的原因(例如商學院、工學院)。有些學校的學院還 會特別成立國際交流小組,專門負責雙聯學制學生的疑難雜症。國際合作中 心(有些學校是國際合作處或教務部研發組)必須負責與合作學校聯絡、擬 定草約、統籌各院系的合作事宜、協助雙聯學制學生出國、入學與學分審核、

認可,並輔導學生適應新環境等,可謂事務繁忙、統籌各方,並且是學校對 外的一個主要的窗口。

教務處部分主要負責學生學歷的審定、通過,並且往往要負責國際合約 的處理與國際合作的事項辦理,有些學校另外設置學術副校長(或由副教務 長處理)專門處理國際合作事宜,協助校長到國外簽約、與國外學校洽談合 作事宜。所有重要的合約都會通過教務處來進行處理。

校長對雙聯學制的態度是影響學校推動雙聯學制的主因,大部分主動推 動的學校,都反應校長相當支持,甚或主動去簽約。而校長的積極會帶動院 所與國際合作中心的士氣,並且可以得到較多的經費處理雙聯學制事宜。因 此,校長的支持與否,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四、簽訂合約

一份合約的談成往往必須經過多次的協商與談判,因此簽約必須經過多 個層次,從教師或學校與對方學校合作,到雙方學校互訪,到談判學分的承 認、學費的多寡、學生的篩選…等,往往需要 1-3 年的時間,並且需要經過 學校、國際合作單位、院系、教授等層級。

數據

表 4-2-4  國立大學校院與國外大學簽署新雙聯學制校數一覽表(續)  南特大學  博士 法國  第十一大學  博碩士 國立交通大學  瑞典  查爾默科技大學  碩士、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  美國  華盛頓大學  MBA碩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法國  里爾大學  - -  國立嘉義大學    法國  歐洲商業學院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美國  知識系統學院  國立臺南大學  澳洲  南澳大學  國立體育學院  美國  北科羅拉多大學  法國  里昂第三大學    美國  紐約科技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  法國
表 4-2-5  臺灣私立高等教育校院與國外大學簽署新雙聯學制校數一覽表(續) 美國  密西根州塞基諾大學  - -  銘傳大學  英國  諾桑比亞大學    - -  實踐大學  美國  威斯康辛大學雷河分校  管理學院  碩士  大同大學  香港  香港理工大學  - -  玄奘大學  美國  匹茲堡州立大學  - -  美國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  學士、碩士、博士  亞洲大學  美國  杜蘭大學  - -  日本  早稻田大學情報生產系統研 究科  工學院  工學碩士  英國  亞伯丁大學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數學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科技發展是臺灣保持國際競爭力的命脈。因此 當今年 2 月,教育部公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3、在我國大專校院畢業,取得副學 士以上學位之外國留學生、僑生 或其他華裔學生之證明文件(符合

國小組 優等 宜蘭縣凱旋國小 行動載具輔助學生自主學習與創作 國小組 優等 臺南市大成國小 大成國小數學領域教師專業社群 國小組 優等 高雄市油廠國小 AI 異想家. 國中組 特優

我畢業於國立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大學時代則就讀國立大學法律

國際學術機構 QS 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或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 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教育部自101學年度開始 推動分組合作學習計畫,感 謝張新仁校長及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團隊的帶領,嘉大附

畢業於國際學術機構 QS 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或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 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從小到大都在台中唸書,大學就讀 ○○ 大學國貿系,學習國際貿易方面的專業知識。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