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為長笛與弦樂團的協奏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三章 為長笛與弦樂團的協奏曲 "

Copied!
10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為長笛與弦樂團的協奏曲

第一節 創作背景與由來

我們可以看見,若立維在一系列的協奏曲作品中,並不再採取「標題音樂」

的創作手法,如著名的《瑪納》 、 《五首咒文》 、 《里諾之歌》等等,而是讓這一系 列協奏曲作品以絕對音樂的手法呈現。對於「協奏曲」的定義,若立維曾說:

“Concerto”一詞除了一致,協和的意思之外,同時也意涵為了達到其理想的鬥爭。

37

長笛這樣樂器的普及流行,以及潛在性的技巧發揮度,吸引許多二十世紀的 作曲家為了長笛寫下許多協奏曲,產生許多現在的熱門演奏曲目,長笛演奏者,

通常演奏如易百爾(Jacques Ibert, 1890-1962),哈察杜量(Aram Khachaturian, 1903-1978),皮斯頒(Walter Piston, 1894-1976),羅德里哥(Joaquin Rodrigo, 1901-1999 ),等作曲家寫的協奏曲,但是近年來最常被演奏的,是這首若立維寫 的「長笛與弦樂團協奏曲」,是一首同樣具有許多技巧上的挑戰,而且同樣具有 豐富色彩樂章的協奏曲。

此曲「長笛與弦樂團協奏曲」是第三期中比較傾向抒情的代表作之一,1949

(2)

33

長笛和樂團的協奏曲。

38

並且在 1950 年二月舉行首演,由若立維本人指揮,長 笛家朗帕爾擔任協奏曲獨奏。

39

事實上,朗帕爾與若立維的交情可遠溯至「咒 語」(Incantation)作品的發掘,朗帕爾是一群醫學院的學生之一,他們發現了這 首作品,並造訪若立維。在此場合之下,深厚根基的友誼就從此建立了,而其中 與若立維交情最深的,就是在 1944 年,演奏過當時指定曲「里諾之歌」 ,並且贏 得巴黎音樂院比賽首獎的朗帕爾。

38 此首《為小號,弦樂,和鋼琴的協奏曲》,是若立維創作的第一首小號協奏曲,

三個樂章「快─慢─快」,第一樂章以緩慢的序曲引出三個變奏曲的主題。筆者認為這 首與長笛協奏曲有相當大風格上共通性。導奏與樂章快慢順序的安排幾乎一致,並且銜 接樂段時獨奏處理相似。

39 若立維經常指揮自己這一系列協奏曲作品首演。例如《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 二號大提琴》…等等。

(3)

第二節 樂曲分析

這是一首龐大的單樂章結構,由「如歌的行板」─「詼諧的快板」─「最緩 板」─「快板」組成。此首長笛協奏曲,雖然和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屬於同一時期 的作品,但是性格上卻是相對的,長笛協奏曲更具有抒情的曲風,換言之,這兩 首作品已經呈現出此時期中,若立維的兩面作曲風格,亦即原始主義的傾向與抒 情傾向的兩極作風,此作品是國家當局委託而作。

在這一節中,筆者將依照兩個樂章,四個部份的順序,由三方面分析:

1.曲式結構。

2.樂曲動機,旋律與節奏素材之應用。

3.力度的變化。

若立維使用了二十世紀非常慣用的泛調性手法,

40

所以在此將不討論調性 與轉調;不過,可看見的是,若立維並無安排任何調號,而且他很清楚的,將整 首曲子最後一個結束和絃停留在 C 音,呈現出完整的 C 大調一級。整首曲子相 同的節奏、音型,會一直被使用,並且利用音程上的相似做變化。

40所謂泛調性,就是把調性模糊掉,作品風格中,避免調性中心和明確的調(key)。

(4)

35

第一首完全無調性的音樂作品由荀白克創作,出現在1909年前後,荀白克 認為十二個半音的每一個音同等重要,不應該因為調性的中心,強調某些音。他 偏向稱自己的創作手法為泛調性。若立維這首長笛協奏曲,雖然不屬於調性的範 疇,但是也不算無調性,因此我們將之歸屬於泛調性的概念。

此曲採單一樂章形式,由「緩─急─緩─急」 ,四部分構成。但是筆者基於 兩個理由認為此曲由兩樂章組成,並且可以視為兩樂章形式「緩─急」 ,加上「緩

─急」,緩板皆視為導奏。

第一,在樂曲第二和第三部分,也就是「緩─急」當中有中斷,且樂曲有稍 事停頒之感;第二,節奏韻律的不同。後半部由帶有自由吟唱風格的緩板作導引,

直接導入最後一大部分的快板,此處的快板拍號是二二拍子,與第一大部分三四 拍的「詼諧的快板」 ,在節奏上的律動有二拍和三拍的律動相異對比性。

若立維打破了傳統的協奏曲樂章型式:第一樂章快板奏鳴曲式,第二樂章慢 板,第三樂章輪旋曲式或變奏曲式,而採取不同的曲式安排。

請見下表:

(5)

樂章 曲式 速度 拍號

第一樂章

第一部份

二段式 如歌的行板 (Andante

Cantabile)

3 2拍子

第二部份

輪旋曲式 詼諧的快板(Allegro

scherzando)

3 4拍子

第二樂章

第三部份 導奏 最緩板(Largo) 3

2拍子

第四部份

奏鳴曲式 果決的快板( Allegro

risoluto)

2 2拍子

以下為配器編制,視比例上決定樂團大小規模,協奏樂團部分只有弦樂團,

41

筆者將聲部後,附以英文簡寫,在接下來的文章表格裡面使用。

獨奏長笛:Fl

第一小提琴(Vc I):4~10 第二小提琴(Vc II):4~8 中提琴(Va):3~7

大提琴(Vc):3~6

(6)

37

第二節 樂曲分析 第一部份 一、第一部份 曲式結構

兩段式

/分段名稱

小節數 主要樂句 起音 主要的旋律聲部

A 1~7 a Gb Fl

8~13 b F 音 Fl

發展部 14~23 c Ab Fl

24~32 a’ A 音 Fl

A’ 33~39 a D 音 Fl

40~50 b’ C# Fl

過門 50~53 / D# Fl+ Vc,

C.B.-Va-Vn

第一樂章慢板部分可視其為二段式,

42

由「A─發展部─A’─過門」構成。A 段包含 a , b 兩樂句,這兩樂句的主題將在第二樂章慢板部份再度出現。(譜例

2-1-1)

42 事實上此曲第一部分為「行板」,第三部份為「緩板」。為了與第二、第四部份「快 板」作對比。文章在此處開始,皆使用「慢板」來稱第一部份與第三部份。

(7)

【譜例 2-1-1】

發展樂段長達 18 小節,占第一部分的三分之一,筆者將發展樂段分為兩部 分,14~23 小節是 c 樂句,24~32 小節是 a 樂句的變形,所以將之定為 a’樂句。(譜 例 2-1-2)

【譜例 2-1-2】

(8)

39

音是 G

b

到 F 音,而 A’段的 a , b’樂句開頭音是比 A 段還高的 D 到 C

#

,兩樂句的 起始音與開頭 A 段 a , b 的起始音有音程上的相關性,都是小二度。事實上,連 發展樂段的 c, a’兩樂句,由 A

b

到 A 兩音關係產生,兩句也都有小二度的關連。

A’段落的 b 樂句與第一次主題出現時不同,44 小節處,值得注意的是中提 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分別銜接伴奏上行音型輪奏,並且在節奏上做了不等 分節奏(hemiola)的暗示手法。

43

(見下節譜例 2-1-9)

51~53 小節,弦樂節奏複雜化,以橫向線條為主,聲部交替是由「大提琴與 低音大提琴到中提琴到小提琴」,長笛持續三小節震音,銜接至快板。( 下節譜 例 2-1-10)

第一樂章此慢板部份主導為長笛,奏出所有主題與發展的樂段。樂團大部分 處於被動的和弦長音伴奏,僅提供音響上支撐。除了 44 小節樂團開始以三連音 騷動,銜接段落,動機變化於下節介紹。

43使用「三」比「二」之節拍關係而形成之節奏,謂之「Hemiola 節奏」,即兩個「三 拍」轉換成三個「兩拍」之形式,反之亦然。

(9)

二、第一部份 動機與素材之應用

一開頭的主題動機包含了

動機 內容 首次出現小節

〈a〉 第1小節

〈b〉 第3小節

〈c〉 第5小節

主題結束後,首次三連音動機出現。三連音動機是整首重要的一個節奏變 化元素。在此稱為c動機。

14小節開始作節奏上的變化,除了切分音,三連音之外,也加上了連結線,

並且我們也看到14~19小節以兩小節為一組,伴奏每組節奏變化不同。(譜例2-1-3)

(10)

41

【譜例2-1-3】

20~23小節長笛以愈發密集三連音往高音域發展,此時弦樂開始有上行撥

奏出現,並首次以二部線條呈現不同的節奏模式,第一二小提琴一組,中大提琴

一組,此處長笛與兩部弦樂皆呈現橫向線條,並且上下起伏一致。(譜例2-1-4)

(11)

【譜例2-1-4】

22小節,第二次相同節奏音型。

24~27小節時候音量和音域驟降,主題〈a〉動機,在長笛上被重複使用,

並且加上三連音,在這個樂章中兩次相同的〈a〉主題動機出現時,兩次伴隨著

弦樂團齊奏和弦的模式也是相同的。(譜例2-1-5)

(12)

43

【譜例2-1-5】

28~32小節支撐著長笛的發展是固定的伴奏節奏,這組模式持續了四次。

伴奏音型是附點,由〈a〉動機而來。

(13)

33小節是A’段落,主題再現,一樣的是a樂句,但是在b樂句的時候不同。

(譜例2-1-7)。此處a樂句伴奏型態與開頭A段已經不同,但與24小節的a’樂句相同。

一樣是穩定的正拍和弦。(參考前一譜例 2-1-5,2-1-6)

【譜例2-1-6】

40小節,伴奏形態又再一次由前面齊奏的伴奏型態,開始作兩相異節奏分

家,並且節奏也開始複雜化,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含有切分節奏,掛留音,還

有附點節奏。並且在43小節小提琴與中提琴,出現了兩個附點二分音符平分一小

節三拍的節奏。這預示著樂曲將要發展到不同的片段。(譜例2-1-7)

(14)

45

【譜例2-1-7】

44~50 小節可當作過門,旋律音程皆不超過六度,密集的上行,並且愈來愈 緊湊的節奏,當作一個將要進入快板的漸次發展過程。這個上行音型是由 20~23 小節而來(見前譜例 2-1-4)。

【譜例 2-1-8】

在節奏上,筆者認為主奏長笛與伴奏的音型,具有傾向不等分節奏的效果,

暫時混合二和三拍韻律感。43 小節,來自小提琴與中提琴的節奏暗示(譜例 2-1-7),

將一小節分成兩大拍,在 44 小節的六等分一小節中,伴奏亦可視為兩大拍;到

(15)

了 46 小節主奏長笛仍可視為兩大拍分法,而伴奏又以三連音組成的三大拍向前 流動著。這幾個小節的短短節奏變化,值得注意的是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 琴,分別銜接伴奏上行音型輪奏,並且由一拍兩音,變成每拍都有三連音的節奏,

也就是說一小節兩等分轉換成一小節三等分。(譜例 2-1-9)

【譜例 2-1-9】

(16)

47

51~53 弦樂的大提琴上行音型,交給中提琴,再輪到第二小提琴,最後推到 54 小節的快板部分,這幾個小節複雜的自由對位與節奏,可見作曲家在此刻意 模糊樂曲一開始三拍穩重節奏感,並且細分不規則節奏型態,製造出往前流動毫 不停頒之感。並且在聲部交接其中,隱含著之後快板樂章的上行八分音符動機,

圓圈部份為之後 71 小節 d 動機。(參考譜例 2-2-2)

【譜例 2-1-10】

(17)

第一部分特色是旋律與主題全由長笛呈現,相對於主奏長笛的橫向性線條,

絃樂團主要以縱向和弦齊奏為主,除非是過門性質的樂句,絃樂團才會做橫向聲

部輪奏。

(18)

49

三、第一部分 力度變化

一開始全體以弱奏的音量展開,弦樂由於皆加上弱音器,因此音色較柔和。

此慢板部分,由長笛旋律帶領音量的層次變化,基本上是隨著音域起伏而漸強漸 弱。14小節開始提高一層音量,長笛音域也開始往高音走,達到a

3

,20小節全體 力度突弱,22小節提高一個層次音量,24小節力度為中弱,然後漸弱,再一次的,

26小節力度為中強,然後也是漸弱。此兩小節有相同的力度變化。(參考譜例 2-1-5)。

28小節開始是「強」的力度,漸強至33小節最強的力度“ff”,此處也達到

了b

3

。此處長笛帶領樂曲到高潮,是以高音域,和漸強音量製造的結果。(譜例

2-1-11)。方框處是音域至高處。

(19)

【譜例2-1-11】

40小節音量和音域又一次驟降,與前一小節音域音量呈現對比,就音量和 音域配合著發展,音域高音量就大,反之亦然,呈現明顯對比。從44小節開始長 笛旋律漸次加強力度,以密集的音程和音量,最後持續「強」的力度,推展至第 二部份快板。

由曲線表可略知,第一、長笛力度隨音域,以及樂句上下行走向變化,並且

整體感是依據在主奏長笛的力度線條變化之上。第二、此段音量變化較和緩,除

了兩次音量驟降的力度變化之外,基本上以逐漸變化力度為主,並少有塊狀的力

度變化,而多是流動性的力度變化。

(20)

51

第二節 樂曲分析 第二部份

一、第二部份 曲式結構

分段 小節 主要樂句 主要起音 主要旋律聲部

A(主題) 54~70 a+b G Vn I

B 71~82 c+小過門 F 音 Vn→Vc

A(主題) 83~102 a+b Db Fl

B’ 102~125 c’ D Fl

C 126~134 過門 I Ab Fl

135~139 d F 音 Strings +Fl

139~149 過門 I B 音 Fl

150~163 d’ Ab Strings +Fl

163~182 c” C 音→D 音 Fl

A(主題) 182~199 a+b D 音 Vc

200~210 過門 II D 音→G 音 Fl

A’ 211~226 a’ G 音 Strings+Fl

228~240 過門 III D String + Fl

D 241~275 發展部 F 音 Fl

275~284 過門 III D Vn+Strings

(21)

A(主題) 285~301 a+b E 音 FL+Strings

B 302~314 c+過門 II Db Fl+Va

A(主題) 315~336 a+b A 音 Va-Vn

A’ ─尾奏44 337~351 a’ B 音 strings

352~380 coda / FL+Strings

整個第二部份是類似輪旋曲式。樂曲一開始由小提琴在 G

#

音上演奏主題,

54~70 小節為 A 段,包含了 a,b 兩樂句。a 句的動機尤其在此快板部份,會一

直被轉化使用,而 b 句每次出現皆是跟隨在 a 後,在第一二小提琴輪流以兩兩小

節演奏 b 句。(譜例 2-2-1)

(22)

53

【譜例 2-2-1】

圓圈處為 b 樂句,由一二小提琴輪奏。

接下來 B 段是由短上行音型,和五小節的小過門組成,B 段特色是使用聲部

接替的手法,前七小節是小提琴與大提琴應答此音型,將其定為 c 樂句,同一種

(23)

音型由小提琴與大提琴應答,重複幾次之後,過門由低音弦樂聲部開始隨音型上 行銜接。(譜例 2-2-2)

【譜例 2-2-2】

(24)

55

由上一譜例可看到,83 小節交由長笛來演奏 a 樂句和 b 樂句,起音 D

b

,比一開 始小提琴的主題高五度。

102~125 小節,包含前面 c 樂句的八分音符上行音型,對照 71 小節(譜例 2-2-2),

第一次的由小提琴大提琴聲部輪替,這次是由長笛來演奏 c 句主要音型,但是因 為沒有了同音型聲部應答的特性,故定為 c’樂句。

126 小節開始是 C 段,主要內容為過門,包含了「過門 I─d 樂句─過門 I─d’

樂句─c’樂句」在這一個似輪旋曲架構的 C 段裡,過門 I 使用了 A 段的 a 句音型,

(25)

d 樂句是這段落裡首次出現大四連音,由絃樂團齊奏,接下來又回到比第一次過 門九小節,還延伸兩小節,並且高一度的第二次過門。(譜例 2-2-4)

緊接著是 d’樂句,以大四連音型為主的 d’樂句,重複了三次演奏,從第二 次開始弦樂音型第一小節由附點節奏代替,詳細動機使用下節介紹。(譜例 2-2-5)

【譜例 2-2-4】

(26)

57

【譜例 2-2-5】154 小節 d’樂句

同樣在 C 段落,163~182 小節,最後一部份是再度進入主題前的 c’’樂句。

包含了許多動機,同時運用了快速上行八分音符動機,之前的大四連音動機,以 及附點伴奏動機。詳細留於下節討論。(譜例 2-2-16)

183 小節由大提琴完整再現 A 主題,同樣包含 a 句 b 句,接著過門 II,以及 在四小節頑固音型(Vn I─Va)小節短暫的過度之後,來到 211 小節 A’段,以 a 句 樂句來拆解變化,因此定為 a’樂句。長笛在 g

3

上,再一次展開 A 主題,但是卻 以聲部輪奏被拆解的主題,加上緊接段(stretto)的手法。

45

至此為止,樂曲使用 最複雜聲部交接與動機運用。箭頭為被拆解的 a 樂句,曲線為聲部輪替。(譜例

2-2-6)

45 常用於賦格中,第一聲部主題陳述結束之前,第二聲部就開始陳述主題,因此,

部分的主題,和主題重述句同時演奏,產生加強的效果。常用於作品的結束樂段。

(27)

【譜例 2-2-6】

(28)

59

以上 211 小節 A’段呈現幾種現象,第一、長笛與第一小提琴總是隔一個小 節會同音相遇,而每次相遇的小節旋律拼湊起來就是主題的 a 樂句,以箭頭指出。

第二、每次的同一個音型會在由高往低的不同聲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上 重複三次。第三、這是採取緊接段的形式,當前一聲部尚在陳述時,下一個主題 音型重疊進來,造成同時有前一聲部尚未唱完,下一聲部已經帶著不同音型進入 的效果。

228 小節是過門 III,與 126 小節過門 II 的共通處,就是都先由樂團,整齊 的齊奏和弦節奏,再由長笛吹奏。(譜例 2-2-7)

【譜例 2-2-7】

241 小節開始是發展部,絃樂上行音型具有銜接以及導奏的功能,並且出現

了曲中唯一完全靜止的兩休止小節,從 248 小節開始共有四句相似旋律音型,完

全異於主題任何素材,每句七小節都停止在長笛的長音,和弦樂小聲的十六分音

(29)

符兩音交替上,並且四個樂句聲部輪流是,由第一小提琴兩部獨奏,和第二小提 琴兩部獨奏交替。

276 小節又回到過門 III,同樣聲部與節奏交替模式,在第一小提主導旋律的 聲部尚未結束的情況下,長笛使用同 78 小節的小過門,再度進入主題,這次回 到主題,弦樂團以聲部輪流的方式,伴隨著主奏長笛一同演奏。從譜例中可看到,

長笛使用小過門的音型,285 小節進入主題,與中提琴一同演奏主題旋律。(譜例 2-2-8)。

【譜例 2-2-8】

(30)

61

絃樂團中主題的聲部輪替,從中提琴低音大提琴、到大提琴,又回到中提琴 完成。接在 A 主題再現之後的是 B 段 302 小節,主要包含 c 樂句,309~314 小 節是過度段落,由長笛銜接中提琴,再到第二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準備進入主 題。這裡的銜接進入主題的方式,如同之前 207 小節的過門 II:

之前 207 小節過門 II

(31)

此處 313 小節,是 c 樂句之後的過門 II。同 207 小節過門 II,長笛以同音型 銜接給弦樂,進入主題,這次主題在中提琴,長笛演奏固定音型。(譜例 2-2-9)

【譜例 2-2-9】

(32)

63

315 節再度回到 A 主題,內容是 a+b 樂句,聲部上面,內容 a 樂句由中提琴 演奏,b 樂句由「低音大提琴、大提琴到中提琴」的順序輪替演奏,與此快板部 分一開頭的聲部輪替類似。模仿 A 段落 61 小節的聲部交替模式。(見譜例 2-2-1)。

在 b 樂句五個小節過渡之後,是 A’段落,包含的樂句有之前 211 小節已出 現過的緊接段手法(譜例 2-2-6),箭頭為被拆解的 a 樂句,曲線為聲部輪替情形。

並且同聲部以同音型輪奏交接,可以看見本來由小提琴輪流往低聲部走,344 小 節長笛聲部,是小過門上行動機,以及逆行動機。352 小節時開始聲部往上交接,

進入了尾奏,此處使用了大四連音動機,配合聲部上的交替,詳細節奏與動機使 用留待下節。(譜例 2-2-10)

【譜例 2-2-10】

(33)
(34)

65

(35)

二、第二部份 動機與素材之應用

這個快板樂章裡,幾個動機分別是:

動機 內容 小節

〈a〉

第 54 小節

〈b〉

第 56 小節

〈c〉

第 54 小節

〈d〉

第 71 小節

〈e〉

第 83 小節

附點動

第 111 小節

一開始由絃樂所奏的主題,54 小節,就包含了〈a〉,〈b〉,〈c〉三個動

(36)

67

慢板部分已經預示,(見前譜例 2-1-10 圓圈處),這些上行音並無一定的排列順序,

但是都是以下「f , b

b

, d

b

, e」音的組合或重複。(譜例 2-2-11)

【譜例 2-2-11】

以鋼琴改編版的譜例,清楚看見框內的音型有組合排序上的一致性。

77 小節最後由大提琴奏〈d〉動機反行,銜接到小過門,六個八分音符,一 路上行包含小二度,大二度,增二度,最後到了 83 節長笛演奏主題。(譜例 2-2-2)

83 小節,伴奏出現了新的節奏音型動機〈e〉,而當來到 90 小節的時候,

二聲部的伴奏在音程上出現了垂直的變化。圓圈內是 e 動機節奏,由外往內落在

同音。(譜例 2-2-12)

(37)

【譜例 2-2-12】

在 102 開始的插入段落,包含了〈c〉,〈d〉兩個動機,長笛的〈d〉動機

音型組合排序法,是由 71 小節而來。(前譜例 2-2-11)

(38)

69

【譜例 2-2-13】

第一小提琴和中提琴演奏下行音,方框內的第二小提琴和大提琴演奏〈c〉

動機上行,而長笛聲部有音高組合上的順序模式,〈d〉動機的五個音當中,後 一組音順序,為前一組的第二、三、四、五音。

110~121 小節,長笛的下行音型由〈d〉動機反行變化而來,這裡不是指特

定音高和音程,而是指音型與節奏。此處弦樂的答句強調了至此首次出現的附點

(39)

音型。112 小節,長笛與弦樂團三次應答的時候,清楚出現了兩種附點動機,一 個是由小提琴與中提琴演奏的附點節奏,若將之定為原型,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 聲部就是反行加上減值的變化。(譜例 2-2-14)

【譜例 2-2-14】

126 小節開始是 C 段的過門 I,同時運用了〈a〉動機,〈b〉動機,〈c〉

動機,以及大四連音伴奏音型。可見其開始綜合動機變化,具有過度功能。並且

其中心音是「F 音」,持續出現在樂句開頭與結尾處。(見前譜例 2-2-4,以及下

面譜例 2-2-15)

(40)

71

【譜例 2-2-15】

163 小節屬於過門性質,在此綜合運用了許多動機:〈d〉動機,大四連音

動機,以及附點動機。(譜例 2-2-16)

(41)

【譜例 2-2-16】

在過門性質的 126~182 小節,值得注意的是,中心音的變化。以長笛旋律

綜合來說,中心音由 F 音一次又一次往上移動, 「G-A-C-D」音移動。 (譜例 2-2-17)

(42)

73

【(譜例 2-2-17】

承接前一小節全體齊奏強調 d 音,這裡由大提琴演奏主題再現時,也由 d

音開始。190 小節,在完整主題呈現時,長笛做快速音群自由對位,這是小過門

的八分音符素材,在這裡並且配合音型強弱,而有瞬間漸強漸弱的效果,在音程

上,每樂句主要以半音往上行走。(D-D

-E)。

(43)

在 207 小節時候,由聲部輪替演奏頑固音型,進入長笛吹奏的主題 211 小 節。長笛的主題音型被拆解開來。方框內是原先主題。(見前一節譜例 2-2-6)。本 來長笛主題音型,變成了

228 到 240 小節,屬於過門 III,長笛花舌處是織度較薄的短動機,此處長笛 的花舌模仿 135 小節,弦樂大四連音的顫音音型(譜例 2-2-16)。以縱向和弦節奏 看來,228 小節與 126 小節的交替形態,也就是兩兩小節,節奏的對比手法相類 似,先以兩小節〈c〉動機出現,再接上橫向線條性的長笛聲部(譜例 2-2-15)。

230 小節,主奏合奏相繼出現的性質與過門 I 一樣,但是這裡包含新的暗示

音型。以橫向對位看,長笛聲部和小提琴以不同方向展開此音型。弦樂橫向線條

處,是發展部之動機暗示。見方框中。發展部剛開始的 241 小節,就像是整個發

展部的導奏,包含了重要音型動機。(譜例 2-2-18)。

(44)

75

【譜例 2-2-18】

248 小節開始,四個相同的樂句,每句都停在長笛的長音上。最後停留的長 音,分別的走向是,F 音到 G 音,接著到 A

b

音再到 F 音。246~247 小節延續之 前“ppp”,全曲音量降到最低,並且只使用第一或第二小提琴的兩把獨奏,整體 織度輕盈。

此處使用到了附點節奏動機,減值並反行的變化,每一樂句前四小節伴

奏動機由 230 小節而來(譜例 2-2-17),後四小節由 241 小節發展部導奏而來。(譜

例 2-2-19)

(45)

【譜例 2-2-19】

(46)

77

285 小節主題再現,這次同時有二聲部齊奏主題旋律,也就是長笛加上一部 弦樂,重新聲明再度回到了主題。(見前面譜例 2-2-8)

312 小節開始,準備進入由中提琴所奏的主題再現,此處使用了相似模進音 型,漸強進入 315 小節的主題,長笛於此處,以自由對位方式,採用了〈d〉動 機的節奏型,連續六個八分音符音群,並且音程上也相似。(見前面譜例 2-2-9)

337 小節又來到了分解主題 a 樂句,加上以聲部輪替的緊接段手法,但是不 同的是,此手法只限於四部弦樂,而長笛在 344 小節開始做自由對位的旋律,以 小過門的節奏型,一小節上行再一小節下行,音程皆不超過三度。(見前面譜例

2-2-10)

352 小節進入了尾奏,此處使用了大四連音動機,並強調樂團與長笛的四對 三抗衡,與之前 135 小節 d 樂句有異曲同工之妙。(譜例 2-2-5)。

尾奏長笛持續四連音的音型,配合低音大提琴頑固低音,當漸漸的減少密 度時,長笛節奏由一小節四個音,進入了一小節三音,此時配合上低音大提琴同 樣減低密度的節奏,由本來一組音一小節演奏完,變成一組音六小節演奏完,這 樣橫向搭配的效果,產生縱向,由「四對三」,到「三對二」的節奏模式,樂曲 逐漸的減緩了變動,停滯下來,最後簡潔結束。方框內是一組完整的頑固低音,

音型不變,但是實質變長。(譜例 2-2-20)

(47)

【譜例 2-2-20】

(48)

79

三、第二部份 力度變化

力度從一開始,都維持在「中強」的範圍之內。但是略有對比強弱變化。

到了 B’段落,絃樂與長笛的對答句,力度開始進入「強」 ,但是多了塊狀的 音量對比變化,長笛獨奏音群整體音量較小,絃樂齊奏附點音型,是力度較強的 區塊聲響。

C 段,過門 I 開始的部份,力度標示“ff”,同樣的,此處配合著縱向弦樂 齊奏,與橫向長笛帶領的樂句,有甚多力度對比之處, “ff-mp-ff-mp” 。(譜例 2-2-15)。

此段力度全維持在「甚強」左右的範圍內,並且值得注意的是,到了 150 小節 C

段的 d’樂句,長笛力度線條不斷的一次又一次漸強,甚至到達 d

4

,此時音量也

(49)

達到頂點,一旦達到頂點音後,長笛馬上下行,一次次演奏較低音域。最後以全 體齊奏四小節的 d

1

,並以從“mf”到“ff”的漸強,進入主題再現。(譜例 2-2-16)

189 小節長笛快速八分音符音群,從“pp-mf-pp-f-pp”,都是漸強漸弱的模式,

同樣是隨著音型走向表現的力度。基本上是維持「強」的力度。

來到 A’段,211 小節時候,長笛每個小節變換力度,造成以上曲線圖呈現,

幾乎垂直的陡然變化(譜例 2-2-6)。

接著在 226 小節過門 III,樂團和長笛相互應答,“f”是樂團節奏性和弦,“pp”

是長笛線條性旋律,(譜例 2-2-18)。此情形持續至 241 小節,也就是 A’段落貫穿 過門 III。

整個 D 段,發展部開始,全部以弱奏呈現,並且音型也配合變化,以平穩 音型貫徹著發展部。

到了 280 小節,D 段過門 III 之處,恢復至中強的力度。可以看到此處平穩

的線條上升。

(50)

81

忽然在 337 小節 A’段前兩小節,全體以兩小節漸強,順勢進入 A’段落,保 持甚強的力度,從此處一直到 359,已經進入尾奏的段落,是一個漸強到“fff”的 過程,力度曲線在此攀升至最高點。

360 小節處,隨著音程變化趨於和緩,節拍密度變為較稀疏,366 小節時已 經緩緩降低力度至“p”,再來是兩小節的“p”,最後以九小節的“ppp”正要結束時,

最後一個齊奏 F 音,以強的力度忽然出現,果決收掉。

總結此第二部份力度,前半部力度變化較後半部密集許多,力度變化最密集 處在 A’段,也就是樂曲的中間段落,最平穩的是在 D 段,也就是發展部和過門

III 之處。

大致上隨著長笛音域的變化,最頂點音也是力度最強的 C 段和尾奏(Coda)

段落。此部分許多音量對比,是弦樂團與長笛聲部以競奏的方式呈現,因此可看

見區塊性的音量變化,突然變強力度,或是驟降力度,而少線條性音量銜接變化。

(51)

第二節 樂曲分析 第三部份

一、第三部份 曲式結構

分段 小節 樂句 起音 主要旋律聲部

導奏 1~3 導奏句 E 音 Vn I

慢板主題 4~10 a+b 樂句 Gb Vn

10~13 導奏句 Bb Fl

銜接 13~23 /

第三部分慢板,是最短的段落,在導奏性質的樂句後展開第一部分慢板,早 已出現過的主題,也就是 A 主題的 a 與 b 樂句,筆者認為,此慢板部分與第一 樂章的慢板部分其實本來為一體,完整的慢板樂章,但是作曲家採用了將其分割 成兩部分,個別放置到快板前當作導奏。

此部分使用的素材,剛開始四小節的吟詠式樂句,由第一小提琴奏出,接下

來帶出主題。主題的 a 樂句與 b 樂句,是由第一樂章第一部份而來,嚴格模仿第

一樂章第一小節長笛演奏的主題,和曲式中 A’段落的伴奏模式,並在此部分由

弦樂的第一小提琴主奏。(譜例 2-3-1)

(52)

83

【譜例 2-3-1】

10~13 小節,由長笛重複吟詠導奏樂句,由 B

b

音開始承接第一小提琴旋律骨幹 音型。

小提琴導奏是:

長笛接句

接下來 13 到 23 小節接到快板樂段之前,這一段當中以弦樂團為主,預備堆

疊至快板,以兩大聲部群,分別演奏兩節型態奏,一二小提琴一組,中提琴大提

琴一組。(下節譜例 2-3-2)。長笛主奏只出現一次暫緩弦樂節奏密度堆疊的兩小節

短插句。(譜例 2-3-1)

(53)

【譜例 2-3-1】

在長笛插入句之後,是三個小節的漸強,弦樂以密集三連音的銜接上行音型,

在小提琴 b

3

音後,長笛馬上以 c

4

進入,展開下一部份快板。

(54)

85

二、第三部份 動機與素材之應用

此部份動機皆由第一部份而來,無新添素材。一開始的小提琴導奏旋律,暗 示了往後快板部分,第一主題的動機。第 4 小節再現第一樂章慢板部分,但力度 上做了相反對比。13 小節小提琴演奏部份,是第一部分〈a〉動機的倒影動機,

並且在伴奏部份(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出現了附點節奏,14 小節三連音 節奏也出現了,並且暗示著三對二的節奏運用模式。從這裡開始直到 23 小節接 到快板前,三連音節奏會愈來愈密集出現(譜例 2-3-2)。

【譜例 2-3-2】

(55)

三、第三部份 力度變化

第三部份弦樂團因為拿掉弱音器,因此展現較豐富的音色變化。一開始以小 提琴第一部呈現多變的力度變化,由「弱」漸強至「甚強」 ,再回到弱奏,銜接 給全體弦樂主題部份,具有綿延不絕之感。

慢板主題以「甚強」呈現,到了第 10 小節,長笛模仿一開始小提琴的音量 曲線,漸強後再漸弱至“pp”,銜接給弦樂從 13 小節開始的弱奏。

13 小節到 18 小節,銜接段落是逐步漸強的過程。結束在長笛以“f”高音域樂 句插入。20~23 小節,絃樂團由密集的三連音堆疊起漸強的過程,最後到達「強」

力度時,不間斷地,再以「甚強」進入第四部份的第一音。

此部份力度變化線條較和緩,以橫向的銜接為主,無塊狀的奏強驟降音量,

(56)

87

第二節 樂曲分析 第四部份

一、第四部份 曲式結構

分段 小節數 樂句 起音/

主要音

主要旋律聲

快板導奏 24~33 a C 音 Fl.

34~42 b C 音 Fl.

43~47 c C 音 Fl.

48~54 d F 音 Fl.

55~64 c E 音 Fl.

呈示

第一主題 65~80 e E 音 Fl+Va

華彩樂段46 80~87 f F 音 Fl.

第一主題 87~100 e E 音 Vn+Va

第二主題 101~115 g+g’ Eb Fl.

第二主題 116~128 g+g’ Eb Vn+Vc

發展部 129~155 h F 音 Fl.

再現

第一主題 156~168 e’ A, Db Vn I, II

過門 169~177 無特性 F# /

第一主題 178~188 e’ D, Bb Vn I, II

華彩樂段 189~198 f F 音 Fl.

第二主題 198~223 g’ G 音 Fl, Vn

尾奏 coda 224~253 無特性 C 音 全體

46華彩樂段 cadenza:又稱自由樂段,給獨奏者充分表現技巧的段落,常出現在樂章 或作品的結尾,或在一個樂章之間,由獨奏者單獨演奏,管絃樂只在開頭或終止的和弦 處進入。會出現在第一樂章或最後一樂章。並且此樂段帶有即興的意味。

(57)

此快板部分,也就是此曲最後部份,特色為主奏與協奏樂團交替出現,有 競奏的意味,在曲式結構上,筆者將此部分視為奏鳴曲式,

47

由快板導奏,包 含第一第二主題的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以及尾奏構成。

第一樂章的 24~64 小節這一大段落可視為導奏,其特色是,皆由長笛陳述 幾個重要樂句動機,順序為「a , b , c , d , c」。a 樂句是八分音符大音程跳躍。同 樂句型式重複三次之後,進入 34 小節 b 樂句,與前樂句對比,持續圓滑奏。(譜 例 2-4-1)。

c 句在 43 小節,是快速的三連音音群,音域由

b

e

1

音,到達

b

b

1

音,再往下 到 c

1

音。

47 奏鳴曲式的樂章或樂段由三部份組成,「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有時會在 呈示部之前加上導奏,和再現部之後加上尾聲。呈示部呈現兩個不同的對比主題,由一

(58)

89

接下來出現的 d 樂句是裝飾奏的片段。

可看出短短 40 小節左右的導奏部分,就包含了四個樣貌各異的樂句型態。

在聲部的配置方面,原先慢板中,由樂團主導氣氛,長笛只是可有可無的 插句,到了此快板,長笛占了大部分的主導地位,樂團以較簡單的方式填入長笛 旋律的空檔,單音,長音,簡短節奏,這種毫無停滯的手法使樂曲不斷往前走,

弦樂團在導奏的部份無聲部交替的複雜變化,大多是全體齊奏。

由中心音 c 帶領的八度音程跳躍樂句,重複三次同樣開頭,縱向的弦樂短 音填補進長笛空拍,橫向圓圈部分是弦樂上行銜接長笛的 b 樂句。並且弦樂長音 在 35 小節停留。把複雜的動機與音程變化留給長笛聲部。(譜例 2-4-1)

【譜例 2-4-1】

(59)

48 小節開始出現了短短 6 小節的 d 樂句,由長笛獨奏,強調其獨特性。接 著馬上又回到 c 樂句,炫技型的三連音音群。每次都接著弦樂一小節的應和。

在三次弦樂與長笛分別以兩種音型齊奏時,製造三小節愈來愈密集緊湊之 感,詳細動機討論見下節。(譜例 2-4-2)

【譜例 2-4-2】

(60)

91

第一主題以突然出現的姿態在 65 小節進入,先由長笛持續演奏 e

3

音暗示,

接下來展開長笛與中提琴演奏第一主題的段落,此主題在第二樂章緩板開頭,小 提琴導奏當中,已經預告了。(譜例 2-4-3)

【譜例 2-4-3】

第一主題出現在 65~82 小節,由長笛與中提琴以兩條同音,但是略為變化

的旋律呈現第一主題。此段由四相同骨幹的樂句組成,定為 e 樂句。

(61)

長笛第於四句之後接上三連音繼續發展,來到炫技型的獨奏樂段,83 小節,

可以比擬協奏曲總是會出現的華彩樂段,(又稱自由樂段 Cadenza),定為 f 樂句。

經過 86 小節八度的 E 音大跳音程之後,回到了第一主題的 E 音,順勢進入 第一主題的再現,聲響上因為弦樂多聲部齊奏的關係,所以對比之前顯得更具厚 重感。由小提琴與中提琴演奏主題,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演奏自由的對位,同樣 包含四重複 e 樂句的「第一主題再現」,此段較為工整,主題聲部皆為齊奏,在 98 小節時音響聲部漸漸變薄。(譜例 2-4-4)。

【譜例 2-4-4】

(62)

93

101 小節進入了第二主題,由長笛主奏,將其定為 g 樂句,伴奏聲部是弦樂 的頑固音型,101 到 104 小節由 104 伴奏音型中提琴與小提琴交接,106 小節是

g 樂句的變化型,所以訂為 g’,並且在此伴奏由一二小提琴交接,此處音響變薄,

減去所有低音聲部。(譜例 2-4-5)

【譜例 2-4-5】

(63)

116 小節第二主題再現,由中提琴,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奏出主題,在演 奏 g’樂句時,也就是 121 小節時,長笛加入演奏裝飾音為主的 d 樂句。(譜例 2-4-6)

【譜例 2-4-6】

由前面譜例可知,116 小節,由絃樂所奏的主題音響突然變厚,與前段中提 琴加上長笛纖細的織度成對比。配合整齊的節奏,如同行軍之樂一般,術語標示

“sub. Marcato”突然有力的演奏,也正如此處氣氛。

(64)

95

樂章中,發展部裡所使用,不同主題的素材,但是相類似元素的作曲手法。發展 部的長笛與弦樂的對應上,類似開頭導奏的應答,每遇到長笛短暫休息處空拍,

弦樂馬上以重音和弦齊奏填入,毫不滯留。(譜例 2-4-7)

【譜例 2-4-7】

154 小節,將要進入再現部第一主題時,弦樂做了從低音聲部順序的聲部交 接,156 小節,在 A 音上開始再現部主題的 e’樂句,小提琴一二部分別以增五度

(小六度)同時演奏,以雙調性奏第一主題四小節的動機。唱了四小節後,長笛出

現了插入句,同樣的使用,雙調性以及長笛的插入句交替,預告了將出現在

178~193 小節。(譜例 2-4-8)

(65)

【譜例 2-4-8】

(66)

97

156 小節第一主題再現,159 小節是三連音的插入句,只有長笛與中提琴演 奏。並且插入句的音響變薄,這種音響手法,來自前面呈示部所使用,第二主題 長笛聲部,可與 105 小節對照(譜例見 2-4-5)

169 小節開始是再現部的過門,聲部依序交替,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到低音大提琴」 ,此處樂句性質較不明確(譜例 2-4-9)

【譜例 2-4-9】

九小節過門後接的是 178 小節,第一第二小提琴以三度音程相距,同奏主題

音型。伴奏聲部齊奏不同的節奏模式,第一主題再現,同樣的演奏 e’樂句,但是

181 小節模仿再現部上一次的第一主題,就是 159 小節,插入句以長笛演奏。 (譜

例 2-4-10)

(67)

【譜例 2-4-10】

198 小節是第二主題再現,198~222 小節,以第一聲部唱完增值的完整第二

主題來分段,此段在聲部上可分為三大部分,大致上,兩個非主題的協奏聲部音

型上下形變化走向一致。如下分類:

(68)

99

化元素。

在 211 小節時,協奏的第二第三聲部,比 198 小節,皆以移高小三度開始。

詳細動機與作曲手法運用於下節討論(譜例 2-4-19)。在長達 25 小節的樂段中,每 聲部各自做了固定模式的循環,注重每聲部橫向的對位的搭配。表中斜線是過度 的插入小節,在此段進行到一半時。

模式表

第一列為此段進行小節數,210 小節為插入小節,過度到下一次全體模式循環。

第二列為第二小提琴與中提琴節奏型,第三列為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節奏型,

數字代表第幾次循環。

小節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Vn II+Va

1次 第2次 第3/

Vc+C.B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變化元素 第 1 次 第 2 次 /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1次 第2次 第3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變化元素 變化元素 變化元素

224 小節開始是尾奏,弦樂聲部又一次的採取同節奏音型循環,形成了數一

小節輪奏一次的效果。以兩種音型,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毫無間斷的聯接,並且

去除了任何附點以及掛留音的節奏。

(69)

從上表我們看出第一和第二小提琴皆為三小節一循環,循環三次。中提琴為 兩小節一循環,循環五次,大提琴,從 224 小節已經進入,演奏每循環兩小節的 五次循環,低音大提琴,與小提琴同模式。每聲部的循環模式不完全同,而循環 音型節奏則完全不同,請見下節的節奏元素討論。234 小節為額外的插入小節,

只具有過度功能。(譜例 2-2-20)

236 小節開始尾奏的段落,無任何主題元素,除了長笛的旋律節奏變化之 外,弦樂單純由四分、八分音符構成第 236 到第 239 小節,每小節輪替同音型,

並且每次有兩聲部同音,分別由長笛,第一二小提琴,中提琴擔任。大提琴和低 音大提琴從 236 小節開始,以 2+2+3+4 變化固定音型模式演奏,243 小節全體弦

小節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VnI ~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

VnII ~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

Va ~ 第 1 次 第-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第 5 次

Vc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第 5 次 ~

C.B. ~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

(70)

101

【譜例 2-4-11】

(71)

二、動機與素材之應用

節奏上使用了大量的三對二,或不等分節奏,這是之前每部份都出現過,

但到此樂章時集合大量使用。在長笛獨奏上,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炫技型的三連音 音群,整體演奏速度感,遠比第一樂章快板的八分音符音群快速。

動機 內容 小節

〈a〉 24

〈b〉 25

〈c〉 34

〈d〉 101

動機〈a〉兩個八分音符接上一個四分音符節奏動機。而一開始三次在 c 音

上的宣示,可以發現導奏部分,24~47 小節中心音在 C 音。動機〈b〉大音程組

成,包含了五、六、七度音程。在 34 小節長笛聲部上,從動機〈a〉大跳音程之

(72)

103

【譜例 2-4-12】

(73)

由前譜例可看見,在 43 小節時可以看到大量三連音動機使用,由 41 小節 暗示而來。並且 42 小節弦樂的答句,以〈a〉動機演奏。

48 小節只剩下長笛獨奏,強調的裝飾音節奏中,做了巧妙安排,是上個快 板樂章,196 小節而來:

此樂章的裝飾音型旋律如下

方框中的是一組固定節奏型,所以共有三組節奏,而兩個圓圈是起伏的兩句 樂。最原本節奏是:

固定節奏

在 62 小節將進入主題前,有三小節密集的節奏推動,長笛聲部以首拍休止

的三連音音型,三次上行演奏,每一句的首音,一次往上,由「D-E-F 音」,上

(74)

105

奏應和。可看見每一個樂句的開頭和結尾,皆使用三連音素材,只是長度實值不 同。(譜例 2-4-3)

在 65 到 79 小節是四個同音型樂句,但並不嚴格模仿的樂句,中提琴每次都 比長笛先一拍或一拍半進入,這可謂「支聲複音」(heterphony)手法,

48

每句的 開頭稍異,但是骨幹相同。65 小節與 70 小節兩樂句是以 e 為中心音,74 和 77 小節的兩樂句漸漸移高開頭音高位置,分別以 g

2

,b

2

兩音開頭。

80~82 小節長笛以三連音炫技方式,到達 b

3

音,再以不超過二度音程距離下 行,直接快速推進自由樂段似的 83 小節,以 f

1

音展開。並且用上行三度反覆出 現來構成此樂句。而最後連續兩組大三連音的 E 音,宣示回到主題。(譜例 2-4-13)

【譜例 2-4-13】

譜例上筆者標記小斜線條指的是半音下行音型,圓圈指在這些半音上接的是

48 Heterophony,異音型,又稱作支聲複音。本來出現於一些東方音樂當中,在基 本旋律中,可由不同演奏者彈奏不同的裝飾旋律。

(75)

三度音,在 86 小節處,又回到了第一主題的中心音:E 音,承接到 87 小節第一 主題再度出現。除去了所有掛留,以及首拍空拍的節奏,音響上變得厚重,

【譜例 2-4-14】

對照於上一段長笛與中提琴較薄弱的音響,以及只用長音和顫音支撐的伴奏 聲部,此處節奏性和聲響較強。在第四樂句,也就是 98 小節時,變化成只由二 分法構成的節奏,也就是一個四分音符和兩個八分音符。(對照譜例 2-4-3, 2-4-4 ,

2-4-14)

101 小節第二主題出現,使用了〈a〉動機節奏的增值並反行,(兩個八分音

符加上一個四分音符)(♪♪♩),以及第一樂章的慢板主題節奏動機〈a〉,(一個

附點二分音符接一個四分音符)

(76)

107

底下為發展部長笛旋律。(譜例 2-4-15)

【譜例 2-4-15】

譜例中,方框內是〈a〉動機節奏反行增值,圓圈內為主題動機。

主題二在弦樂聲部上都持續同一個頑固音型,這裡還用到三對二的插入節奏。

主題二的伴奏動機將於之後頻繁出現。

此為主題二伴奏動機(101 小節),〈d〉動機,先下行小二度,再上行小二度 的特殊音型。

當 121 小節弦樂演奏再現部的第二主題時,長笛的裝飾音旋律動機插入,展 現同時兩聲部的複調性手法。裝飾音樂句由 48 小節而來,但是在這裡比之前高 一度,以 g 音起始。(見譜例 2-4-6)。

129 小節是發展部開始,長笛重複三次的短句,皆以 f

3

音開始 (譜例 2-4-16) 。 圓圈之內是中心音,由 f 音漸漸轉移至 g 音,到最後 143 小節開始的 a 音上。

方框內是發展部長笛固定節奏音型,每一樂句皆以此開頭,一個長音接上時

(77)

值較短的音群。使用〈c〉動機的變形,當這個音型來到了 143~145,148~150 小節時,以兩同樣音型,安放在三小節中。

143~145 小節:

值得注意的是,好幾處用到了主題二的伴奏動機,例如 132 小節框外四個音 符「A

b

-G-D

#

-E」 若排列在一個八度之內,就是主題二的伴奏動機〈d〉 。(譜例 2-4-16)

【譜例 2-4-16】

(78)

109

【譜例 2-4-17】

156 小節在再現部第一主題中,第一第二小提琴,以 a

2

b

d

2

兩音,起音奏 出雙調性同主題音型。在四小節之後,長笛與中提琴插入了三連音樂句,在齊奏 中又模糊了二拍的穩定性,並且與中提琴兩聲部演奏同旋律的特點,可與之前呈 示部第一主題呼應。(見譜例 2-4-8,2-4-3)

162 小節在兩個弦樂聲部,第一第二小提琴相差完全四度的不同音高上,展

開同音型旋律,並且除了塊狀的同音齊奏之外,此處明顯的多了不和諧的音堆和

弦,長笛做點綴式的片段呼應。框內為同音齊奏,164~168 小節,弦樂團中的和

弦,框外是不和諧音堆。(譜例 2-4-18)

(79)

【譜例 2-4-18】

(80)

111

169 小節長笛旋律使用了快板開頭導奏跳音〈d〉動機,與弦樂的級進下行 圓滑奏形成對比,並且在 177 小節時以一小節快速三連音跳音,配合弦樂聲部的 增一倍時值三連音,進入第一主題再現。(譜例 2-4-19)

【譜例 2-4-19】

178 小節的第一主題旋律,由小提琴演奏主題,伴奏節奏是一個二分音符加 上兩個四分音符的模式,來自主題二節奏動機。四小節弦樂片段後,長笛插入帶 有附點的固定節奏音型,此模式重複兩次。(見前一節譜例 2-4-6)。

接著到了 189 小節,長笛以重複的同節奏模式,三次上行,見下面譜例方框

處,接到了 192 小節自由樂段,相較於之前第一次的自由樂段起始於 f

1

音,這次

從更低音的 c

1

音開始,同樣的,以反覆上行三度音程手法完成自由樂段式的音

群。(譜例 2-4-13 , 2-4-19)。

(81)

198~223 小節,以第一聲部唱完增值的第二主題來分段,此段在聲部上可分 為三大部分,大致上,兩個非主題的協奏聲部音型上下形變化走向一致。如下分 類:

1.第一聲部 長笛與第一小提琴:演奏第二主題增值一倍,由之前第一主題的

b

e

2

音起始,變為此處 202 小節的 g

2

音起始。

並且長笛加上了裝飾音音型,兩聲部形成支聲複音關係。

原先第二主題:

去除裝飾音,202 小節骨幹旋律,是增值的第二主題。

(82)

113

2.第二聲部 第二小提琴與中提琴,以固定四小節節奏模式形成一樂句,呈現第 二主題變化型。

3.第三聲部 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以固定兩組節奏型交替。(見 2-4-20)

【譜例 2-4-20】

(83)
(84)

115

224 小節是尾奏,旋律音型是模仿齊奏的開頭導奏。並且在此段中,以兩種 音型,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毫無間斷的聯接,去除了任何附點以及掛留音的節 奏,224 小節每聲部的節奏音型模式皆不同,以下是每聲部的固定節奏模式,確 切音高每次皆異:

第一小提琴:3 小節一組

第二小提琴:3 小節一組

中提琴:2 小節一組

大提琴:2 小節一組

(85)

低音大提琴:3 小節一組

由上可見節奏動機單純,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組成所有動機。下面譜例框 中式循環的內容。(譜例 2-4-21)

【譜例 2-4-21】

(86)

117

從前面輪奏而來,243 小節弦樂低音聲部(低音提琴和大提琴),是四分音符 的伴奏之外,小提琴和中提琴以八分音符,齊奏第 235 小節的同一種旋律節結構,

247 小節八分音符動機節奏密集持續進行,長笛演奏中心音是 C 音,是來自 129

小節掛留的音型動機,並且在 243 加上了三連音動機,綜合掛留音音型,三連音

音型,似乎做最後的回顧。248 小節的首拍休止八度上行音型,是模仿三連音音

型,並在最後一小節全體齊奏八分音符結束。(譜例 2-4-22)

(87)

【譜例 2-4-22】

(88)

119

(89)

三、第四部份 力度之變化

第四部份一開始前三個音,長笛就標示「甚強」演奏,音響上,因為弦樂 都是短音演奏,並不具備支撐的功能,因此音響整體感較輕較薄,此情況持續到 87 小節,華彩樂段結束後的第一主題。31~33 小節,主奏長笛突弱,再迅速漸強,

接下來的樂段,長笛占絕大部分的角色,力度上始終維持「強」。

(90)

121

62 小節長笛連續三次漸強,來到與中提琴聲部一起吟唱的樂段,第一主題 出現。音量此時轉弱,調降至弱奏的音量範圍,74 小節音量往上加一點層次,

77 小節開始維持「中強」,來到 87 小節,第一主題再現全體以「強」的力度齊 奏。

101 小節較特別,第二主題開始,主奏以強的力度演奏,弦樂輪流以弱的力 度,並且以顫音方式演奏,音量整體並不大。長笛力度強,弦樂力度弱。(譜例

2-4-5)

來到 116 小節第二主題重複,弦樂以「強」的力度齊奏主題,力度一直維 持至 143 小節,弦樂由和弦節奏式的伴奏,變成線性的輪奏,因此雖然長笛仍維 持強的音量,但是整體音量稍弱。

159~161 小節配合縱向弦樂合奏,和橫向長笛插入句,力度突然轉變為 「弱」 , 短短兩小節後又恢復「強」的力度。(譜例 2-4-8)

169 小節過門之處,長笛以斷奏為主,弦樂以「甚弱」輪奏,(譜例 2-4-19),

178 小節第一主題之後,弦樂全體齊奏,呈現「強」的力度,接到 181 小節長笛

主導旋律的力度弱,如此反覆兩次音量對比,又接到了長笛獨奏展技的樂段。(譜

例 2-4-10)

(91)

198 小節呈示部的第二主題,全體開始準備進入尾奏,這裡是整個第四部份,

持續「強」的力度演奏最久之處,至此持續至 224 小節,音量全體降至「中強」

以下。198~235 小節,從第二主題進入尾奏,全體強奏,各自演奏各聲部音型。

(譜例 2-4-20 , 2-4-21)。

隨著長笛從 224 小節尾奏開始,漸漸地往高音走,力度也從「中弱」增強 至「甚強」,235 小節,甚至達到長笛的 c

4

音,力度同時也達到甚強,並且直至 樂曲最後結尾。但在 250 小節,戲劇性出現突弱的力度,長笛再由小聲往上躍進,

全體齊奏,「甚強」結束。(譜例 2-4-2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下列哪個作品引用了英國作曲家浦賽爾(Purcell)的曲調?.[r]

( 簡 稱 系統 計畫 ) ,已 經創下最多人同 時演 奏的金氏世界紀 錄 (Guinness World Records)。系統計畫為該國工人階級家庭約 35 萬名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古典樂培訓,20

發掘學生的興趣、 、 、 、潛能 潛能 潛能 潛能、 、 、 、特長 特長 特長 特長 協調必修和選修的學習內容 協調必修和選修的學習內容 協調必修和選修的學習內容

聆聽: 琵琶演奏家呂培原陽春白雪 pipa master Lui Pui-Yuen Spring

時值/節奏 力度 速度 音色 織體 和聲 調性

銀行 保險

n  該竹日分夜合,取該竹做成一笛,吹奏時風雨 驟息、旱降甘霖,號為「萬波息笛」.

  南無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咸然奏天樂  暢發和雅音   歌歎最勝尊  供養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