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認識雜誌
壹、緒論
卅年前,要「坑」一個人,就建議他去辦雜誌:幾乎不會賺錢或賺得很少,事情 卻不少,有時還會挨告、坐牢;也沒有報紙的「威風」,因為雜誌不准設「記者」。
但在報禁時期,「黨外雜誌」曾經風光一時:辦雜誌不必政府許可,成本低,人 手不必多,投資不必大;只要有人肯爆料,一定大賣。有人登記一大堆雜誌名字 被查禁了,再換個名字就可繼續上市。
現在的雜誌,有它的特定地位,抓的是分眾和小眾,而不是大眾,可在特定讀 者群中發揮影響力。
雜誌的時效性很差,通常,周刊算是出刊很快的。雜誌有周刊(新聞性)、雙周 刊、月刊(較多)、雙月刊、季刊(學術性),甚至連半年刊都可能。
但雜誌的「腹地」大,集稿時間通常又較報紙長很多,記者或作者可以好好寫文 章,讀者也會好好看文章,所以,這個媒體適合「慢工出細活」的人。
台灣雜誌家數,新聞局《2010 出版年鑒》統計,2008 年有 5711 家,2009 年 有6457 家。數量雖一直呈上升趨勢,實際上起起落落,可以說,每周都有新起 的雜誌,也有倒下去的雜誌。真正在運作的,有學者估計可能在一千家左右。
這是一個龐大的就業市場,但大家一向少去注意,因為,大部分雜誌的規模都 很小,沒幾個人手,薪水也不高,似乎是雞肋;從業人員以中文系和歷史系的 學生較多。可是,因為家數太多,總和的「胃納量」也頗大的,在這個不景氣的 時代,它也可以是新聞系「騎著驢找馬的第一頭驢子」。
現在台灣銷量最大的雜誌,是「壹週刊」,不過十五萬多份;與報紙比起來,雜 誌的銷量是小得多的。
目前,市面上沒有較新、較合用的雜誌編輯教科書,我們也不需要教科書。本學 期課程內容,依雜誌編輯流程設計,由各位編組進行模擬操作,原則上每周每 組報告一個重點:
一、制定編輯政策,組織編輯部
二、編輯會議與編輯時間表 三、稿件徵集管理與落版 四、稿件整理
五、標題與引言作法 六、圖表美化
七、照片與圖說
八、版面設計原理───美編 九、版面設計實務───美編 十、校對
十一、紙張與印刷───印刷廠 十二、廣告與發行───業務 十三、著作權概念
先介紹:封面、封面裏、蝴蝶頁、書名頁、版權頁、封底裏、封底、書背、折書口,
膠裝、騎馬釘。
某些政府單位出版的雜誌,會在封面、封底及版權頁應登載單位名稱與標誌、國 際標準期刊號、政府出版品統一編號、條碼、定價、出版與發行等相關資料。書背 則刊載期刊名、期號、期刊主題企畫、發行年月及發行單位名稱。
本周作業:
學生每五人為一組,各組選定一類雜誌(新聞、財經、時尚、影劇、旅遊、娛樂、八 卦、軍事、攝影、汽車、體育……),下周上課時提出內容分析報告,並帶來樣本 選一類雜誌後,最好找個兩三期,容易看得出所要分析的內容:
一、設定讀者群是那些人?
二、幾開本(版面多大)?多少頁數?每頁幾欄?
三、橫排或直排,左開或右開,每篇開頭在單數頁或雙數頁?
四、內容主題設定(有些什麼固定專欄?佔多少篇幅?不固定專欄佔多少?)配 置頁數?
五、廣告來源?廣告位置
六、每頁字數平均大約多少?照片多少?
七、編輯部的組織(總編、副總編、美術總監、文編、美編、攝影等)配置?
八、何時出刊?郵寄或零售?
九、紙張(封面及內頁)?裝訂方式?
貳、認識雜誌
2009 年雜誌的銷售額普遍有衰退現象,根據財政部統計處的資料顯示,2008
年雜誌總銷售額尚有 221 億元左右,到 2009 年則縮減為 200 億元,衰退 幅度達 10%。事實上,雜誌的銷售在 2005 年之前一直都有成長,近年來受 到經濟不景氣及書籍銷售成長的擠壓,使得銷售量下滑,尤其是走利基型市場 的雜誌受到的影響最大,這使得 IDOG 愛狗誌、WHISKY 業威士忌國際中文版 季刊、FERRARI 法拉利週刊等都在 2009 年紛紛停刊。
在外部環境不佳以及市場嚴格的考驗下,可發現雜誌的發行也朝 M 型化發展,
而包括「商業周刊」與「壹週刊」這兩本指標型刊物,可說是大者恆大的代表,它 們依然高居各大雜誌銷售排行榜之龍頭;其他如「天下雜誌」、「遠見雜誌」及「空 中英語教室」等知名品牌仍維持熱銷。
和 2008 年相較,新創刊雜誌數目仍維持在 50 餘本之譜,而停刊雜誌則從 84 本減少為 36 本。此外,新創刊品項中,不同媒體與通路結合的趨勢越來越 明顯,例如「Style W 屈臣氏時尚誌」便是以醫藥美妝通路為後盾,分別從雜誌 與實體通路互相引流顧客的新嘗試;而「愛評美食通」則是由擁有廣大社群基礎 的美食網站愛評網與商周出版社合作,展現從虛擬走向實體的企圖。在不景氣中 具有分眾特性、對應各種興趣與思維的雜誌依然活躍、創刊熱情依然不減。
讀者閱讀口味丕變,影響雜誌產生質變
影響雜誌銷售與訂閱的原因,主要來自讀者閱讀口味的改變。因應這些改變,雜 誌的內容提供起了變化:
第一,主題上要更貼近自己的生活與個人的需求。
第二,輕鬆、生活面的報導方式較受讀者青睞,讀者相當重視雜誌版面的 視覺感受,需要大量圖片的搭配。
第三,新品種雜誌的誕生,箇中翹楚當屬 2008 年創刊的 Monocle 雜誌,其 內容包羅了財經、設計、時尚、娛樂及藝術等主題,文字精簡、配圖
大方,一上市就廣受全球菁英的歡迎。而且 Monocle 還有經營實體店鋪 除了展示創刊以來每期雜誌外,還兼販售生活精品,具體呈現
Monocle
饒富品味的生活態度。《Monocle》雜誌的主要規劃為五大軸心─A(事 件
affairs)、B(商務 business)、C(文化 culture)、D(設計 design)、
E(編輯精選 edits)。有人說這是《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Wallpaper》的綜合體。
第四,過去暢銷的閱讀形式,因應讀者閱讀口味的改變而衍生出多元主題,例 如
財經類雜誌領導品牌商業周刊,也從過去的財經主題報導加了教育、趨勢 人文關懷及生活形態等內容。透過不變的說故事方式,提供不同的菜色,
在原先的工作方法上,注入新議題、新選材領域,依然能讓讀者感受到歷 久彌新的閱讀魅力。
第五,讀者的口味已經從新聞取向轉變到商品取向,在這樣的新標準下,聯合 報
發行的歷史月刊隨之走入歷史。
從雜誌銷售消長看見五大趨勢
從 2009 年雜誌銷售的消長情況觀之,下列幾個現象值得關注:
現象一 汽車類雜誌風光不再:10 年前,前 20 名雜誌中汽車類雜誌有 4、5 本 之
多,且名列銷售排行榜前茅,而 2009 年前 20 名當中僅剩下 2、3 本 汽車雜誌,且名次明顯退步。
現象二 叫好未必能叫座:財經類雜誌當中,向來叫好又叫座的天下雜誌已退出 排行榜前 10 名。
現象三 知名品牌依然搶手:壹週刊在零售市場最領風騷,而商業周刊與時報周 刊緊跟在後(唯壹週刊有其獨立發行體系,故其排名不見於兩大經銷體 系排行榜中)。
現象四 輕鬆閱讀當道:女性時尚及休閒類刊物廣受讀者喜愛,尤其以日系編輯 風格雜誌為甚。
分析上述現象,可發現臺灣雜誌內容轉型的趨勢:
一、綜合娛樂類刊物異軍突起:以壹週刊為代表,原因在於雜誌社投入大量人力 物力及資源,創造出新的產品規格及工作方法,這也使得同類型老招牌刊物 開始轉型,當然也有不願轉型或不敵競爭者,難免因而消失於市場。另外,
綜合娛樂類刊物深受讀者喜愛,也反映出雖然分眾雜誌各有市場,但普羅大 眾對於影視娛樂消息還是比較感興趣。
二、理財議題重新抬頭:金融海嘯以來,民眾重新重視理財的議題,理財雜誌有 瓜分掉某些宏觀訴求的財經刊物讀者的現象。
三、即時運用女性美學資訊:女性時尚雜誌透過教導如何裝扮來吸引讀者,這樣 的訴求得以奏效,顯示臺灣女性對於時尚美學的態度仍然偏重在可以現學現 賣,可即時運用的資訊內容。
四、家庭生活或創意生活類型佔一席之地:尤其是花小錢能夠讓生活過的更有意 義或更有品質的訴求,例如 LOHAS 等主張,顯示在外部經濟未能提升下,
人
們對於生活品質仍有要求,因此對於教導如何在有限預算內過高品質生活的 雜誌特別受到歡迎。
五、電腦資訊類雜誌轉型:從早期教導民眾如何使用電腦,轉型為數位科技時尚 生活的報導內容,這是因為在大家對於電腦、網路使用普遍已經具備常識及 技術之後,讀者所關注的已經是如何透過現代科技產品的運用,來達到便 捷
且時尚的科技生活了。
廣告量持續呈負成長,政府與政黨躍升廣告大戶
根據尼爾森公司媒體廣告監播服務顯示,2009 年臺灣五大媒體(包括電視、報 紙、雜誌、廣播與戶外媒體)廣告量跌破 400 億元,僅達 394.2 億元,較 2008 年衰退了 7%,其中雜誌以 16.4% 的負成長受創最深。
探究廣告量下滑的因素,和金融海嘯的衝擊有絕對的關係,2009 年許多企業 主縮減行銷廣告的預算,加上將廣告預算轉移到新興媒體(如網路),或者是 業主將預算放在置入性行銷上,使得雜誌的傳統廣告模式不再受廣告主的青睞。
根據凱絡媒體分析,受到經濟環境變化影響,廣告量較 2008 年跌幅超過兩成 的產業包括電話事務機類、家電類、鐘錶光學精品類。尼爾森公司也指出,2009 年初房地產雖受金融海嘯嚴重衝擊,但下半年房市因兩岸政20 策加速開放而 回溫,建築業仍以 55.9 億元的廣告投資穩坐 2009 年第一大廣告投資產業,
不過比起前一年還是減少了 6.7 億元、10.74% 的廣告預算;第二大廣告投資 產業是醫藥美容類,其投資額為 31.1 億元、成長幅度為 17.7%;第三名則是 投資了 26.2 億元廣告預算的政府與政黨廣告。
值得一提的是,經濟萎縮造就了紅不讓的宅經濟,電腦資訊類在 2009 年投資 了 25.2 億元的廣告預算,成長率為 4.7%,成為唯一連續三年廣告量正成長 的產業。進一步分析廣告商品小類,發現遊戲軟體/線上遊戲的廣告預算加碼最 大,較 2008 年成長了 83.1%;第二與第三名的廣告小類則分別為政府活動 與政府機構。而同屬電腦資訊類的網路網站服務,例如旅遊網站、求職網站、購 物網站、人力銀行網站等的廣告挹注,確立了傳統媒體成為網站跨媒體宣傳的利 器。
從紙本經營到整合行銷方案:雜誌經營上的質變
在銷售量與廣告量雙雙下滑的情況下,雜誌的營收來源起了很大的變化。過去雜 誌是以空間版面為核心,在 2009 年增加了許多 EVENT、活動、整合行銷以及
與新興媒體串連的活動。以下的趨勢在近年來興起,在 2009 年則走向豐收:
趨勢一:整合行銷服務的提供
過去雜誌以販售版面空間讓業主刊登廣告,當廣告主有行銷活動的需求,則需 另外找行銷或公關公司配合,但現在的雜誌社開始透過整合行銷方案,提供給 客戶更完整的配套,包括活動、展覽、研討會⋯等等的提案或執行,再搭配廣告 刊登資訊,或者為廣告主架設專屬網站、寄發 EDM、經營特定社群,提供了更 完整和精緻的組合,包括數位時代雜誌、天下雜誌等在 2009 年都分別與政府 單位及企業主合辦過許多活動,讓廣告主可以透過雜誌直接面對目標消費者,
縮短廣告主與消費者間的距離,並彰顯訴求效果,獲得更高的投報率
(ROI,Return of the Investment)。
空中英語教室更廣泛地與所有媒體(包括新興的活動媒體,如手機等)合作推 出英語教學方案、而 VOGUE 雜誌國際中文版在網路上推出影音檔,讓閱聽大 眾得以一窺時尚工作的幕後花絮,此創新之舉甚至成為全球 VOGUE 的典範。
趨勢二:提供精準市場區隔的行銷服務
雜誌社善用雜誌分眾的特色,並且可以與網際網路作實體與虛擬平台的結合,
提供訴求更精確、市場區隔更清楚的行銷服務。例如房地產廣告屬於地區性的產 品,在當地媒體刊登廣告,效果比刊登在全國性的媒體更加切中目標客群。另外 根據產品屬性,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例如豪宅產品喜歡刊登在財經類雜誌;
而小坪數住家,客群通常是首次購屋的年輕人,他們對理財比較有興趣,也對 流行時尚及社會上熱門通俗的話題感興趣,因此理財類、綜合娛樂類及流行類刊 物頗受小坪數住宅廣告主的青睞。
趨勢三:政府的行銷預算增加
2008 年以前,政府的行銷預算多集中在少數特定媒體;2009 年,政府機關 發現經由雜誌社舉辦的各種專案、論壇、研討會等,也可收到不錯的行銷成果,
因此不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都移撥部分預算投入雜誌,讓雜誌扮演起政府、企 業與民間的溝通橋樑,雜誌社因此多了一種創新的服務內容。
多元載具的出現 雜誌進入新藍海時代
「一種內容在多元媒體呈現」的經營方式,在歐美地區的印刷媒體(print media)早已大行其道,而臺灣近年來也開始發酵。雜誌由單純平面內容的供
應者,轉型為多元內容的提供者,讓相同內容在不同載具上出現。例如雜誌社與 電視媒體配合,共同投入資源製作專題,或舉辦大型論壇,所獲雜誌出版業得 的資訊既可以在雜誌上刊登,也可以在電視上披露;其核心是一致的,只是說 故事的方式不同。雜誌社的核心能力就是提供精緻、經專家萃取過的內容,至於 未來轉移的能力,即成為雜誌生存的重要能力。
此外,電子書的出現也讓雜誌的發展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第一,電子書透過 WIFI 無線網路,或 3G 無線網卡下載,使得內容的取得非常快速且方便,正 符合期刊定期將內容送達讀者手中的特性。電子書時代,配送及紙張的成本將大 幅下降,如果從成本面來看,對雜誌的發展不失為一大利多。第二,電子書適合 與雜誌結合,因為雜誌讀者有定期收閱資訊的習慣,內容量多且頻繁,而電子 書在取得資訊(下載)、閱讀以及儲存上都有優勢,例如一年份的週刊,有 52 本之多,需要大量空間來儲存,而相較之下,電子書顯得輕薄短小、不佔空間,
而且擷取資訊相當容易。因此,電子書的出現,讓雜誌的發展出現了新藍海。
第二講:編輯政策
各位上周的作業,目的在初步理解「編輯政策」和「編輯部的組織」。
編輯政策,決定這本雜誌的靈魂:讀者群與內容、編排、發行有關,也與廣告來 源有關。然後,再一一設定內容主題、編排方式、發行方式。
內容主題:設定固定專欄
編排:直排或橫排,關係左開或右開
左開,通常為橫排,每頁至多二欄,跨頁為四欄。
右開,通常為直排,每頁至少二欄,至多四欄;也有三欄,但留一欄空 白。
發行:郵寄或零售,不太可能派送。
若郵寄,包裝就要注意,要印封袋及訂戶名條,牛皮紙袋或薄塑膠袋;
要不要掛號,可斟酌。
編輯部組織:要看編輯政策,以及資本額來決定
需不需要「美術總監」,或由一位副總編輯主管。
需不需要「特派記者」或「特約記者」,都要考慮。
要不要攝影記者,要想清楚:商業攝影和新聞攝影不同。
全開紙為 31” × 43” ,即 78.74 cm × 109. 22 cm,十六開本大約是 19 cm × 26 cm。若紙張為 28” × 38”,即 71.12cm × 96.52cm ,特十六開 約為17cm × 23cm。
菊八開,就等於一張A4 紙,日文原意是「局部八開」,其全開紙為 25”× 35”
即 63.5cm × 88.9cm ,菊八開為 30cm × 21cm。一般而言,雜誌以菊八 開為最常見,因為看起來舒服;八開或特八開都太大了點。
以上開本,在印刷時均有折紙,再裁切。不折紙的時代,有切出廿五開或九開的 另有以捲筒紙印的雜誌,不折,切出的寬度為「電腦書」的寬度。
下周作業:
擬出一本雜誌的內容:專欄及頁數,訂出編輯時間表
第三講:編輯會議與編輯時間表
編輯會議,至少分成四個:
一、編輯政策會議:由總編輯主持,決定內容大方向,要那幾個專欄或版面分配 大方向,不管細節
二、採訪會議:發動在發動採訪前舉行,確認稿源。
由主編主持,採訪人員及文字編輯、美術編輯均應參與討論。
採訪部門須再舉行更細節的內部會議。
若決定要改專欄,要報總編輯
三、編前會議:截稿後、編輯前進行,確認稿源,落版。(說明版單設計)
在編採分立制,採訪部門的供稿和編輯部門的要求總有落差,
即
使已進行編前會議,兩部門主管仍須溝通、協調;但協調不成時 總編輯要負裁決的責任。
在編採合一制(主編制),由主編協調。
四、檢討會議:發行後舉行,可與採訪會議合併舉行。
檢討會議應切實檢討,蘋果日報的鋤報會可供參考。
作為部屬者,勿吹牛拍馬,雜誌才能進步。
身為主管者,不妨稍微嘉許部屬的表現,以提振士氣。
在雜誌,通常採主編制,為編採合一。台灣的報紙多採編採分立。各有利弊。蘋 果來後,組織扁平化已成潮流
編輯時間表,從發行倒過來算。一般而言,作業流程如下:編輯會議及檢討會議 -→採訪-→落版-→編輯-→校對-→送印-→打樣-→印刷-→發行 計算編輯時間表,先確認每一階段要多少時間,尤其在編輯以後的階段。
編輯時間表:
一、 要從出刊日倒數算起,至少要容納三次以上的校對時間。
二、 即使訂了時間表,一定要做好稿件的分流,編輯與美編每天都有事做,
才能以最少的人力做最多的事;否則,截稿後得經常加班,出刊後、截稿前 卻又一堆內勤人員沒事做。
三、稿件流程一定要嚴格控管,走到那一個關卡,要登記、控管。
下周作業:訂出編輯作業流程,含編輯會議時間
落版,要呈雙高峰,不能頭重腳輕
第四講:稿件徵集管理
學生報告:一、落版情形,是否分布呈雙峰形,不會頭重腳輕。
二、編輯作業流程
徵集稿件:
確立稿件來源:制訂編輯政策時,即應確立,是約(邀)稿、派人採訪、投稿,
或與其他雜誌合作。若有專門欄目或版面,要有多一點的留稿,且一定可以預先 做,留稿以至少五至六期為適當。
一、約邀稿:
1.省錢。請人寫稿,一字五角就肯寫;一字一元,算高稿費。
2.不用養很多記者,也節省辦公室空間。
3.但因是邀約,不好管理、控制。
4.要確定誰可以寫稿。
5.近年來報業不景氣,離退記者很多,請自由作家寫稿是很划算的。
二、派人採訪:
1.花錢。尤其派人到國外採訪,更花錢。
2.稿費稍省,算內稿。
3.必須養記者,又要有記者的辦公桌,需較大空間;又因有記者,就 需
有管理階層,人力成本較高。
4.品質較好控制,自己的記者才會寫出符合自己需要的文章;尤其新 聞
性雜誌一定要有自己的記者,進度、稿質、內容都更好控制。
5.稿件管理較易,可超前進度,存稿,分流。
6.要有採訪計畫。有時,因為稿件分流,派記者出去時會作多個題目中 的若干部份。因而,採訪計畫不能是單一的,主編手中要有多個計 畫,派記者出去採訪時可以節省差旅費。
7.採訪計畫要包括:
主題及發稿內容初步規劃
採訪者、零用金預支、人員調派作業
採訪時間、地點、交通路線、食宿安排 訪問對象及訪問問題
發稿時間(文字及攝影)
截稿時間 三、投稿:
不可測的因素太多,不可當主要來源。小欄目,有時要由編輯自己寫,拋磚 引玉之用
四、與其他雜誌合作:
1.省錢,省事,但沒自己的東西。
2.不用養很多記者,但需編譯;可找人翻譯,便宜。
3.若外包翻譯,省辦公室空間。
4.可靠的翻譯,較好管理、控制品質。所以,有固定的翻譯群很重要。
5.但與其他雜誌,尤指外國雜誌,要簽約,獲得授權。
6.都是別人的東西,沒有自己的東西,讀者越來越不喜歡。
7.一般而言,雜誌的翻譯,以英日翻中為主,幾乎不會有中翻英日。
下周作業:
一、就各組雜誌的主要欄目(封面故事),規劃未來三期發稿的採訪計畫 二、各組報告全本雜誌的稿件來源規劃
第五
講
:稿件管理討論作業:一、各組報告稿件來源及採訪計畫;
二、根據來源,檢討人力配置,記者夠不夠?在成本考量下,應調整 稿件來源
說明事項:一、稿件內容應具備結合聲音與圖像的概念:
1. 短短的句子、短短的段落,文章顯得簡潔有力;
2. 具像化的寫法,稿子才好配合圖片;
3. 善用直接引述,活靈活現;
4. 多結合人的動作和場景,有生動的臨場感。
二、稿件要做好管理,任一流程都要登記時間,為管制及考核的依據 1. 供稿部門,應隨採隨發,發稿、改稿都要在稿上簽上時間,
稿件才能分流,人力才能循環滾動運用,不是一波波地用;
2. 編輯部門,何時發交編排、一校及改稿、二校及改稿、三校 及改稿,打樣及看樣、定稿,均須一一登記時間。
3. 供稿部門不一定需要登記單,主編卻需登記單。
4. 主編手上要有一些已做好的稿子。
5. 一組文章,要有個三長兩短,高潮迭起;不要一般高,那就 顯不出賣點了。
三、配圖:
1. 供稿部門的攝影,要先弄清楚是要「新聞攝影」?還是要「商 業攝影」?希望能用圖片說故事。
2. 寫作思維,最好是先有圖,再寫故事。(但只是個理想,因 執
筆者的文人思維習慣很難改過,總喜歡寫抽象的文章)。
下周作業:各組就封面故事,上網找一組相關文章,標出可配圖部分,報告時 並
說明明配圖構想。
第六講:配圖與圖說
各組報告:文章裁切,找出可配圖的段落或文句 討論:配圖概念
說明:一、在版面上,圖片可補文章說明的不足,調節版面的閱讀壓力,串起全 篇的轉折,形成視覺焦點。它需要一個好的說明──圖說,才能發揮 這些作用。
二、圖說的性質,介於標題與導言之間,它的字數會比標題或插標稍長,
又比導言短,文字力求精簡扼要,用以呈現圖片要表達的內容(記 者想讓讀者看到什麼),或者,編輯運用這張圖片要表達的想法或 概
念。不管什麼媒體,讀者總是先看圖,有了興趣,再看文;因此,圖 說擔負著吸引讀者的重要功能。
三、圖說寫作方式可分:
1.意象表達式:雜誌用得多。雜誌一般少用新聞圖片,自己也少拍新 聞圖片或少派攝影記者去拍照,因此,所用圖片很多是編輯在自 己
的圖庫找或買來的,圖說也是多由編輯來寫(有時會由文字記者 先
起個草稿),用以配合文章。此時,編輯的想法會表現得相當明顯 寫時,藉由圖片的某一意象來扣到文章的主題,例如,陳唐山說 新
加坡是個鼻屎大的國家,蘋果的配圖是找陳在摳鼻子的相片;現 在
汽車業碰到寒冬,可用一張被冰雪覆蓋的車子來表達。
它可以是一張圖片,也可以是一組組合的圖像,但不能合成照片。
人物不一定要標示清楚,重要的是傳達一個意象,所以寫作重點 在
Why、How 和 So what,這些是照片拍不出來的。
2.實景說明式:新聞圖片用之。通常寫 Who 和 What ;若篇幅許
可,
再加入When 和 Where ,不必寫 Why、How 和 So what。人 物須
標示清楚──誰、在那個位置;不可去背、組合圖像或合成照片;
但新聞照片可經分色處理,使圖片的對比更加鮮明。
四、報紙的圖說越短越好,但要清楚表達圖片的意義;雜誌所用圖片較多 其圖說可較報紙稍長,要配合文章的表達,但文字不宜重複。
作業:一、重寫本期新莊報導的圖說。
二、各組找配圖,將配圖配上圖說。
第七講:標題與插標
討論:各組配圖情況
交個人作業:新莊報導圖說(雜誌式)
壹、標題是什麼
在每一篇報導文字內容前面,把文章內容要點用簡明扼要的辭句,以比本文較 大的字體,表現出來的,便是雜誌上的新聞標題。
讀者閱讀雜誌,視線落在版面上,圖片先映入眼簾,其次便是標題。看標題,讀 者可以在極短促的時間內對整篇報導內容有個大概的印象,然後,他便會受到 標題的指引,去閱讀他感興趣的內容。所以,標題是讀者選擇報導內容的一個重 要參考。
報紙的標題和雜誌的標題有一點差別:
現代的報紙標題,通常只有一行文字,頂多加行副題(副題很少超過一行的,
極少數是二行或三、四行),容納的文字有限,所以它不是任何報導或文章的摘 要,因為它不是內容要點簡單的摘錄而已,而是經過編輯對整篇報導內容的研 究、把握與評斷所得,因此,標題的表現其實揉和著文字編輯對報導的見解和看 法;雖然,標題不能含有批評和意見,它只能反映事實的要點,不應夾帶意見
而生出是非,不過,因為它是由編輯所製作,所以,當然會包含了編輯主觀的 判斷在內。(再想想記者的寫稿,新聞何來的客觀公正?)
不過,報紙的標題也不是新聞內容的全部提要,不能認為讀者看看標題,即可 知道新聞內容;但讀者確實可能因為看了標題而知道了「誰發生了什麼事」,因 而對整條新聞感興趣,而會繼續去看新聞內容。
雜誌的標題,與報紙相似,也是短短的一行字,甚至比報紙更短,不一定會加 副題。但雜誌的每篇報導或文章通常較報紙的字數多,編輯常會在標題與文章之 間加一些文字,稱為「引言」。它可以是文章中最精彩的幾句,也可以是編輯自 己對文章下的導讀文句,字數不宜太多,通常是五十字以內。
貳、標題的功能及考量
標題的功能,教科書上會說:
1.提示文章的主要內容 2.提示文章的重要影響 3.指出文章的高潮 4.顯示文章的重要性 5.標幟文章的類別 6.吸引讀者的興趣 7.啟示內容的發展趨勢 8.閱讀文章的索引
9.版面的要素,表現雜誌的風格。
編輯製作標題,要先決定標題的重點是什麼;上述標題的功能,其實也就是這 是選擇的標準,而且,它大致上與新聞判斷的標準是相吻合的。新聞價值的判斷 標準,必須依媒體本身特性作不同的取捨,記者根據這些判斷標準來決定稿子 的重,編輯則根據類標準來決定標題的內容,以及版面呈現的優先次序。
同樣地,它也適用於編輯撰寫「引言」時的考量。
參、標題製作原則
1、正確 2、客觀公正
3、簡明扼要,儘可能生動
4、適當:形式與內容都要恰如其分,不應以標題誇大、渲染了新聞報導內容。
5、內容重於形式:以表達最主要意思為第一要件。若標題太簡而無法表達應具 意義時,即應考慮改變形式。
6、通順:不論主題或副題,每一行應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能夠表示出一個意義 而且,讀起來要有「連成一氣」的感覺;還有,要注意「主詞」的問題,主 題或副題可以有不同的主詞,但要分辦得清楚。
上述原則,以「正確」最難。誰都知道要「正確」,但知易行難;尤其,現在各 平面媒體大多編採分立,從入行就擔任內勤的編輯毫無外勤經驗,自己沒有查 證管道,很難判斷文章或報導有沒出錯或錯在那裏。這種情況下,編輯要自己多 下功夫,自己所編版面相關旳新聞要確實掌握,並多用心思考新聞,才比較容 易發現出錯誤。
引言製作時,可以是編輯自己寫或自文章中摘錄一小段,未必是完整的一段,
末
尾可以用刪節號結束。
肆、標題製作的演變
卅年前,製作標題是極麻煩的事,要記字體,要記字數,即幾欄可容納多少個 幾號字;標題內容更像在作詩,要注意對仗,極盡舞文弄墨之能事。
而且,當時也有許多禁忌,像「房事」這種字眼被認為不雅,儘量要避免;「強 姦」、「裸體」、「砍殺」等,可能使版面蒙羞,要儘量改其他的文字;「攤牌」是外 國名詞,不作為標題,因為不玩洋牌的讀者可能不懂,正如同「杯葛」也是洋玩 意;還有,「雙龍抱」、「清一色」都是牌經,也不用在標題。
這些禁忌,大約在報禁開放後已逐漸打破;現在,似乎已沒什麼禁忌。「屌」、
「遛鳥」、「波霸」、「嘿咻」都用得頗多的;年輕人的用語,「ㄉ」、「ㄟ」、「A錢」已 經非常自然。而且,標題多數是一行題,也就沒有什麼對仗的問題。至於字型、
級數,電腦都可以幫你變得隨心所欲,根本不必去記了。
雜誌的標題,其格式原較報紙自由些,但用字禁忌大致相同;現在也是用字、字 型、級數都可隨編輯的創意去發揮了。
換句話,現在製作標題,最重要的是表達清楚,「讓讀者一目瞭然」最重要。當 然,標題中應有具體資訊,而不要弄成「空空的題」──陳腔濫調(慘遭回祿、
圓滿閉幕、滿目瘡痍)、含糊籠統等都仍是主要的原則。雜誌更可利用「引言」,
引用一些灑狗血的文字去吸引讀者。
伍、雜誌的各種標題
一、主標:
1. 主標題以平舖直敘式為尚,抓出主軸,直接點明文章內容。
2. 主標的字體大小及字型,宜有全本的編輯作業規定。
二、有時編輯會抓內文的幾句話,稱之「引言」,以烘托主標題,置於主 標及導言之間;有時,也可以是編輯自己寫的。
三、插標:
1. 可調劑版面,具導讀及變化版面的功能,雜誌文章通常較長,應 儘量配插標。
2. 插標儘量不折行,單字不成行,不頂題,不作墓碑式插標。
3. 插標儘量不用標點符號。
4. 一篇文章中的插標,字數和格式儘量統一;若有出入,不要太大。
四、眉標:
1. 導引讀者閱讀。雜誌多用欄目,如「專題報導」、「封面故事」等;
期刊也有用文章標題者,仍稱眉標。
2. 以欄目為眉標,沒有折行的問題;以文章的標題為眉題,多需折 行,單字不成行;
3. 視編輯政策決定是否需要。
作業:一、每個人做「新莊報導」四個版的插標,四人交一份,要簽名;不成四 人亦可。畫在位置上,拉出手寫。
二、全組做配文的插標並報告。
。
第八講:版面配置概念
版面配置,主要指走文過程中的照片或圖表安排在什麼位置。最基本的原則,是 照片不能影響走文的「合理性」。版面美觀與否,原則上,是美編的事;但走文 的合理性,卻是文字編輯必須注意的。
一、照片的基本格式為橫式、直式與方形。方形用得少。雜誌或影劇版可用去背。
那種合用,要看主題。蝶式游泳,適合橫式;發射升空火箭,適合直式。但 要強調的是,照片內容,遠比什麼形式都重要;只要能強烈表達出主題,
什
麼形式都無所謂。
1.橫式:通常你拿起相機,就是先透過個形式看世界。
2.直式:公認最能展現戲劇張力的形狀。但在報紙,要注意會不會被誤認為 隔壁那則新聞的配圖。
3.方形:最沉悶的一種,有些編輯根本不用。
4.去背:活潑的意象表現,要注意不要被誤會配假圖,因為去了背後,時 間、
空間都扭曲了;只有人的表情才是重點時,可用此意象式的表現,
以增版面活潑。不過,報紙的新聞版面幾乎不用這種方式去呈現新 聞圖片。
5.裁切照片時,留意天高地厚,天大於地。不可拉得變形。
二、放置照片,不應影響走文,以免讀者搞不清走文方向,有損閱讀興趣。直排 橫式的欄位變化多,通常為三欄,但也可改為四欄。
1.兩欄的版面,不管文字是直排或橫排的兩欄,繞一下文(如,圖佔一欄 半
或兩欄之間)勉強可以接受,但也要注意走文。
2.三欄的版面,照片忌包在兩欄中。因讀者會誤會走文的方向和動線。
3.三欄的版面,常用的放置照片位置:
(1)直排橫式的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等,(常用出雪,但放下方會比 較弱)就是不宜跨放在一、二欄之間,因影響走文;餘同。
(2)橫排直式,三欄較不常見,但同樣要注意的,會不會影響走文。
4.出雪,要留裁切的空間。
5.報紙,重視放在視覺黃金位置的照片,因空間大,照片醒目。但雜誌版面 小,沒有意義;放得大了,同樣走文的問題。
三、為了區別圖說與內文,兩者所用字體宜有所不同。如內文全用新細明體,圖 說可用斜體字(英文)或標楷體。
1.放在圖的下方時,宜跟圖片兩端對齊,至少齊一頭;如果太長,可以折行 ,但第二行字不宜太少,否則太不美觀。
2.可以放在兩側。橫排,齊左。
3.可以放兩張圖片中間,兩圖共用一個圖說,但要標明所指的是那張圖片。
4.圖說似乎沒有人放照片上。圖表的小標題,圖下、表上。
四、人物照:
1.報紙人物照的五種基圖,在雜誌也用得上。運用人物照,如果使用(最好 有)一張充滿整個圖片框的,此照頭髮上方應留點空間,千萬不可切掉額 頭、耳朵、或下巴。
2.運用照片時,照片中的人物若明顯朝向某個方向,宜面向內文。組版時,
畫個樣張是個好主意,如同編報紙。較不會浪費時間。
3.有時,編輯會希望用出有方向感的照片,因而考慮左右對調(把底片反 過來),但新聞圖片絕不可左右倒置,專題報導可偶一為之,雜誌也是偶 一為之。
五、若要一起配置兩張照片,儘量避免選用同為直式或同為橫式,較佳的配置 是一直一橫,但要以大小來區分出兩者的主從。主橫,配直;主直,配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