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節 時間管理的基本概念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二節 時間管理的基本概念 "

Copied!
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 文 獻 探 討

本章綜合整理國內外與「時間管理」有關的理論論述,共分為四 節。第一節探討國中導師的角色與職責,唯有確定國中導師的角色與 職責,才能進行其在工作中時間分配及使用情形的研究;第二節分析 時間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時間的意義及特性、時間管理的意義、發 展及其重要性;第三節探討影響時間有效利用的因素;第四節探討時 間管理的原則與策略。

第一節 國中導師的角色與職責

國民中學導師除教學外,並負有指導學生敦品勵學,使其在品德 修養、生活行為、待人接物等各方面合於規範,教育學生使能成為一 個身心健全、幸福而有用的人;所以導師必須兼備「經師」和「人師」

的特質,甚至是人師重於經師的角色。本研究旨在研究國中導師的時 間管理,要進行此研究,必先確定國中導師的角色、職責所在,方能 順利進行。因此,以下謹就法令規定與學者看法分述如下:

一、法令規定

(一)依據「教師法」第十七條之規定教師除應遵守法令履行聘約 外,並負有有下列義務(教育部,民 84):

1.遵守聘約規定,維護校譽。

2.積極維護學生受教之權益。

3.依有關法令及學校安排之課程,實施教學活動。

4.輔導或管教學生,導引其適性發展,並培養其健全人格。

5.從事與教學有關之研究、進修。

6.嚴守職分,本於良知,發揚師道及專業精神。

7.依有關法令參與學校學術、行政工作及社會教育活動。

8.非依法律規定不得洩漏學生個人或其家庭資料。

(2)

9.其他依本法或其他法律規定應盡之義務。

前項第四款之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二)「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第七條第一項第五款規定:「教師應依 據學生之學習興趣、能力、性向及身心發展狀況等個別差異,增減教 材,因材施教,並注重啟發學生思考能立及自動研究之精神」。第八 條第一項第二款:「校長及全體教師均負訓育責任…..」及第九條第 一項第三款:「全體教師應負輔導之責,協助學生了解自己所具條件 並適應環境,使其具有自我指導之能力,俾發展學生潛能,以達人盡 其才及促進社會進步之目的」(教育部,民 71)。可見教師亦負因材 施教及訓育輔導學生之義務。

(三)在「在教育專業人員獎懲標準」(考試院,民 59)「加強輔導 中小學正常教學實施要點有關事項補充規定」以及其他許多規定,皆 構成懲處、免職或解聘教師之原因,似亦可視為導師在教育職業上應 負之義務。其中較為重要者包括:

1.不得行為不當,有玷師道。

2.不得體罰學生,影響其身心健康。

3.不得採用未經審定之參考書。

4.不得違反有關教育法令規定之事項。

5.不得對學生施與不當之補習。

(四)教育部訓育委員會編訂的「國民中學訓導手冊」對於擔任導師 者。更有明確之工作規定:

1.各校於每學年開始時,應審慎遴選熱心指導學生之專任教師擔任新 生班級導師,直至該班學生至畢業時為原則,儘可能不予變動。

2.為發揮導師功能,各校每年應舉辦導師工作研討會。

3.各校訓導處(學務處)應於每學期開學,由訓導處依照訓導計劃,

詳細規定導師每週指導學生所應進行之事項,連同有關學生之身心狀 況等資料,分送各班導師。

(3)

4.導師對學生之思想、行為、學業、身心健康及其所具潛力,均應體 察個性及個別差異,根據教學及訓導計劃,施以適當之指導,使其正 常發展,養成健全人格。

5.導師每天應到校督導學生早自習及參加升降旗活動,並維持學生秩 序,降旗後應巡視各該班學生活動,俟學生放學後方得離校。

6.每班每週應排定導師輔導時間,列入課程表,由導師實施團體或個 別輔導,輔導方式除個別輔導外,應充分利用課餘及例假時間,集合 本班學生舉行談話會、討論會、遠足會、交誼會等以及其他有關團體 生活之輔導活動。

7.各班導師應根據學生綜合紀錄卡之記載,針對其缺點督導改進,並 舉行家庭訪問,及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聯繫 。如平時發現學生有其 他特殊之事項,應及時通知家長。

8.導師對學生之性向、興趣、特長、學習態度及家庭環境等,應充分 了解,俾使在輔導的過程中,發揮輔導應有之功能,今後如有發生困 難,應請輔導教師協助繼續輔導。

9.訓導處每月至少應召開會議一次,全校導師、教務處、訓導處各組 主管及指導教師均應參加,檢討一月來訓導工作之得失,並謀求改 進。如有必要得依各年級芳別召集之。

10.各校辦理教師考績時,應將導師工作列為年度考績之重要依據,

導師指導學生有績效者,由各校核狀,有特殊績效者,由校長詳敘事 實,報請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予獎勵,並公開表揚,如班上學生 發生重大過失,而導師事前未曾輔導或防範者,應予議處。

二、學者看法

Heek 和 Williams(1999)將教師的任務分為十一種,包含:

1.關懷自己,是指教師應瞭解自我、解除自己的壓力與焦慮並做專業 成長。

2.鼓勵同事,是指教師應形成同儕間專業進修的風氣、和行政者與同

(4)

儕維持良好關係。

3.給予學生支持,是指教師應給學生一個健全的環境、能瞭解學生不 同的需求、能知道有效的教育方式。

4.和父母互相配合,是指教師應掌握學生的家庭狀況、讓父母也能參 予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5.促進學習的任務,是指教師應是學生的學習促進者、並能創造出解 決問題的環境。

6.研究的任務,是指教師應自己本身是研究者、並把教室當實驗室,

時時研究新的教學方法與思想。

7.發展課程的任務,是指教師應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將課程的理論實 踐於教室中,並且參予課程決策。

8.發展專業的任務,是指教師應胸懷大志,隨時吸收新知。

9.政策執行與計劃的任務,是指教師能針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及行政工 作有效能有效率的完成。

10.善做計劃與評鑑,解決問題的任務是指教師是一名決策者,教師 必須根據每天層出不窮的事件找出最佳的處理方式。

11.領導一個班級的任務,是指教師應善於發揮其領導特質,啟迪每 一位孩子的潛能。

Canter(1994)在分析教師的多項任務時指出,教師在完成其工 作任務時,若能達到以下的標準,就可算是一位具有良好表現的教 師,這些標準包含:

1.能具有專業的知能,處理每天在教室中發生的事件。

2.相信自己有解決學生事務的能力,並且使學生的未來獲得更圓滿的 發展。

3.對於自己的行為負責。

4.在面對困難時,具有解決問題的技巧。

5.能和學生及家長建立良好的關係。

(5)

6.能在學校中發展社會支持網絡,與具有積極向善的同事成為好友。

7.隨時保持積極而正向的態度。

8.能妥善運用自己的時間與資源。

朱文雄(1999)將導師的職責分為:學生知識的啟鑰者、學生潛 力發展者、學生安全維護者、班級常規經營者、學生基本能力的養成 者、學生人格發展的孕育者、專業化教學的策劃者、學生主動學習的 引導者、全人教育的推動者、親師合作的參與者,將其歸納後可發現 導師要負擔的責任有:

1.擔任教學 2.輔導學生 3.經營班級 4.參與校務 5.參與社區活動。

吳清基(民 1999)認為面對二十一世紀,新世紀的教師是 1、社 區發展的關懷者,2、公共事務的參與者,3、知識的開創者,4、終 身學習的永續成長者。

綜合上述,可知國中導師的主要職責有:

教學的輔導,包含能掌握教學的目標、運用合宜的教學方法啟迪 學生心靈,發展學生性向與開發學生的潛能;班級的經營,能營造精 緻有效的優質教學環境;校務參與,能參與課程研究、與同儕合作成 長、與家長良性的溝通互動;專業的發展,從教學專業的自我成長、

學校行政的積極參與、班級經營的精緻發展以樹立專業形象與權威;

妥善利用時間,終身學習,提高創造力及創造知識做好生涯規劃。

(6)

第二節 時間管理的基本概念

時間管理這個概念,較常在工商業中被應用,管理學大師 Peter Drucker 說:「時間是最短缺的資源,除非它被管理,否則什麼也不 能管理。」我們在討論學校的經營與管理時,不論是目標管理、績效 管理、資訊管理等,一切管理的內涵都不能離開管理的因素;所有的 管理與經營目標若要實現,都需要時間。因此,我們可以說,時間管 理是一切管理的根源,唯有成功的時間管理,才是有效管理的基礎。

反之,若不能掌握時間因素,一切學校經營與管理的策略將無法達成。

壹、時間的意義與特性

一、時間的意義

我們常常用到時間這個名詞,也知道它是如何存在於我們的日常 生活世界,但是一旦談到時間的意義時,實在是很難對他下定義;就 Saint Augustine 於一九九一年曾云:「時間究竟是什麼?沒有人問 我,我倒清楚,有人問我,我想說明,便茫然不解了」。

Heidegger 於一九二六年曾說:「像存在一樣,時間以同樣的方 式,通過日常的觀念為我們所熟知,但是一旦我們開始去解釋時間的 本性,它還會以同樣的方式為我們所不熟知」。一般人都很熟悉時間,

但卻無法清楚地界定時間。

然而,若以不同的學術領域、文化背景、生活型態及價值觀點加 以追溯分析,「時間」便以不同的風貌呈現。

「韋氏大辭典」對時間的定義就是:「行動或過程所進行的其間」

(轉引自朱文雄,1999)。這個定義,除了指出時間可以用人類活動 作為參照之外,並無法提供清晰的概念。

時間的意義也有人拿具體的東西來類比之,或者將其視為度量的 工具;中國人古時就有了這樣的一個句子:「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 難買寸光陰」;而歐洲人則從十八世紀開始流行著「時間就是金錢的

(7)

觀念」,可知古人是將時間視為重要的資源之一。

高建民(2002)認為西方的「光陰似箭,一去不返」與中國的「光 陰似箭,歲月如梭」,均是比喻時間的迅速流逝,同時也隱含著時間 是以直線方式進行的意思。

Andersion 於一九八四年曾指出:「時間是沒有其內在含意的,

它只是一個度量單位,但是缺少了它,所有人類的經驗將無法保存下 來。」

哲學家 Spencer 認為:「時間是人類總想消滅的東西,但也總是 最終消滅人的東西」(馮克云等譯,1998)。

綜合以上學者的看法,可歸納時間的意義如下:

時間雖然每天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但卻很難清楚的界定其 意義;因為時間雖然是固定的流逝,但不同的人及不同的社會對其有 不同的理解。基本上人類是用自然現象、人類活動與計時儀器三種計 時方法來界定時間的意義。

二、時間的特性

陳伯璋(1987)認為時間具有持續性、同時性、時間取向等特性。

彭錦鵬(1993)認為時間的特性有無彈性、無法儲存、無替代性、不 逆性。李光偉(1996;引自許銘欽,民 87)指出時間的特性有永恆 性和無限的連續性、有限性和瞬逝性、不間斷性和間斷性、順序性和 不逆性、均等性和流逝性。陳瑞惠(民 89)指出時間具有循環性、

直線性、連續性、可分割性、標準性及可分類性。

高建民(2002)則認為時間具有幾組相對立的特性,即客觀性與 主觀性、絕對性與相對性、直線性與循環性、有限性與無限性、連續 性(不間斷性)與可分割性(間斷性)。

綜合以上多位學者的看法,時間的特性可歸納為下列幾點:

一、時間之供給毫無彈性:時間是公平的,因為每個人每天獲得的時 間完全相同,即使是運用時間的高手,也無法將時間變為四十八小時。

(8)

二、時間是無法暫停的:時間不能像機械一樣,決定何時關閉,它就 像自由落體一樣,沒有暫停,只有「終止」。

三、時間是不可回溯的:時光隧道只能前進不可後退;過往的一切將 成為歷史,它不像是「空間」一樣,可以「舊地重遊」。

四、時間是不能買賣的:時間不能買、不能賣、不能租、不能借,不 論是富翁或乞丐,皆不能改變這個事實。

五、時間是一項珍貴資源:時間是一種任何活動都不可或缺的基本資 源,其他的資源可以「製造」、「積存」、「交換」、「流用」,但是時間 不可能再生的,所以時間應為一項珍貴的資源。

六、時間是一種消耗性的資源:時間不能像人力、物力、財力、資訊、

技術那樣可以被儲存、累積,運用時間資源,同時也是在消耗時間資 源。

(9)

貳、時間管理的意義、理論、發展與重要性

一、時間管理的意義

我們常提到「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一詞,但所謂「時 間管理」其實是一種錯覺,因為事實上沒有人可以管理時間,可以管 理的只有自身的行動,其結果就成了左右時間的原因。「時間管理」

之重點應在於個體是如何控制自我行動,因為只有自己才是自我人生 的主舵,別人根本無法插手。

彭錦鵬(1983)所謂的時間管理者也,並非指管理時間,而是在 時間之流逝中進行自我管理,在時間的運轉中掌握自己的方向。良好 的時間管理就是找對目標,即知即行。也就是「從今天開始」的具體 實踐。重視「今天」及「就從現在起」,就是時間管理的中心概念。

井上富雄(1989)便認為所謂的「時間管理」其實是一種錯覺,

因為任誰都無法真正的控制時間本身。儘管如此,所謂的「時間管理」

就是要以最有效的方法運用有限的時間;換言之,即是在一定的時間 內獲致最滿意的工作成果。

曾仕強(1995)認為:中國的時間管理在求「時中」,就是配合 自然的時空變化,尋求合理的時間運用,當急就急,當緩則緩。

李光偉(1996)認為:時間管理是一門藝術,就是管理時間的人 在參考架構(指宏觀藝術)的指引下,在宏觀上把握時間,在微觀上 珍惜時間的技巧和技能。

陳儀如(1998)認為時間管理即是自我學習管理時間,以尋求最 有效的時間,避免浪費時間,以完成任務或目標的有計畫之學習行為。

朱文雄(1999)「時間管理」乃是在現有的時間狀態下,具有下 述的幾項邏輯:

(一)「時間管理」就是「自我管理」。

(二)「時間管理」就是「妥善有效的運用每天的 24 小時,確保上班 時間或工作時間獲全天候的生活時間達到最具生產力的運

(10)

用」。

(三)「時間管理」就是「投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效益」。

Moore 在 1994 認為時間管理乃是依據個人需求以及任務性質,

對時間做最好的支配,以符合需求及完成任務的策略或過程(轉引自 陳儀如,1998)。

Lother 則表示時間管理是在日常實務中,執著並有目標的應用 可靠的工作技巧,引導並管理自己與本身的生活,合理有效地利用可 以支配的時間(轉引自盧祖康,1996)。

Abernathy(1999)認為時間管理是個人的事。

Lee Silber 認為有效的時間管理意指,讓你有時間做你想做的 事。讓你有時間和家人朋友相處,充滿創意,享受人生。這些時間不 是憑空發生的,你必須自己找出來(轉引自金雅萍,2000)。

廖慶榮(2000)「我認為『時間管理』和『工作效率』是完全相 同的,因為時間管理所探討的,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工作有 效的完成。」它並認為效率其實就是效果。

綜合上述,本研究試將時間管理界定如下:

時間管理乃指個人在對時間運用時,能按照優先順序,把握時 機,期使在單位時間內,提高工作效率,並達成工作目標,所進行的 一種「自我管理」過程。

(11)

二、時間管理的理論

時間管理的理論主要採自時間管理及其相關主題,如自我管理等 之文獻而成,以下茲說明三種時間管理的理論模式:

(一) Britton 與 Glynn 的時間管理系統(Time management system) Britton 與 Glynn(1989)以心理時間管理系統(mental time management system)為探討時間管理行為的理論模式。心理時間管理 系統是由「後設認知系統」(metacognitive system)所執行,包括三 個高層次要素:「目標管理者」(goal manager)、「任務計畫者」(task planner)、與「時間表安排者」(scheduler)。茲將圖示於

圖 2-1:

圖 2-1:心理時間管理系統的高層次要素

資料來源: Mental management and creativity productivity (p.430),by.Hand book of creatry NK:Pleum Britton B .&S.M.Glynn.In Ronning.R.R.,&Reynolds,C.R.(Eds.),(1989)

「目標管理者」(goal manager)的輸入為個人的慾望,輸出則是 排定目標和次目標的優先順序(prioritized goals and subgoals)。

「任務計畫者」(task planner)的輸入為目標與次要目標的優先順 序,輸出則是排定任務和次任務的優先順序(prioritized tasks and subtasks)。第三個要素為「時間表安排者」(scheduler),它的輸入 為任務和次任務的優先順序,輸出則為安排工作表(to-do list)以決

目標管理者 任務計劃者 時間安排者

慾望

目標與 次目標 的優先 順序

任務與 次任務 的優先 順序

(12)

定該作什麼活動,再加以實行,以完成活動。

此一理論認為時間管理系統的目的,是為了達成目標;也就是 說,在足夠的時間內,設定目標及目標優先順序、計畫任務及任務優 先順序、安排時間表,並加以執行,以滿足慾望,達成目標。

(二)Huffstutter 與 Smith 的古典取向時間管理(a classical approach to time management)

Huffstutterwe 與 Smith(1989)的古典取向時間管理,共有四個 循環步驟:

1.設定目標,並按照所設定的目標排定其優先順序。

2.遵守每日時間表,並利用時間表確定時間浪費的情形。

3.管理時間浪費的情形,以增加自由運用的時間。時間的浪費可分為

「外在的時間浪費」與「內在的時間浪費」「外在的時間浪費」包括 有訪客、電話、會議、文書工作、工作夥伴的需求等;而「內在的時 間浪費」則在於自己不能說「不」、不能安排計晝及優先順序、不能 授權、傾向拖延等。

4.有智慧地運用自由的時間,自由且有智慧地運用時間以完成步驟 l 所設定的目標。

綜合以上四個步驟,本理論之時間管理重點是在於經由設定目 標,排定優先順序,遵守時間表,管理內外在時間浪費,以有效完成 所需設定的目標。

(13)

(三)Macan 的時間管理的過程模式

Mcaan(1994)所提出的時間管理訓練對時間管理行為、知覺控 制時間、與壓力反應、工作滿意與工作表現的影響之過程模式,如 圖 2-2 所示:

圖 2-2:時間管理的過程模式

資料來源:Time management:Test of a process model. By T.H.

Macan,1994,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9,p.382.

1.時間管理訓練引導時間管理行為(Time management training leads to time behaviors)

Macan 等人發展時間管理的測量,都發現到影響時間管理行為之要 素有三:

(1)設定目標與決定優先順序、(2)時間管理機械化的技巧(如列表、

排時間表)、(3)傾向組織化。此一階段說明時間管理訓練,應該能 協助增加時間管理三個行為的實行程度。

設定目標及優先順序

機械化技巧-列表、排時間

傾向組織化

工作引起的緊張

生理上的緊張

工作滿意

工作表現

(14)

2.時間管理行為引導知覺控制時間(time management behaviors leas to the perception of control over time)

此三項時間管理行為,實行程度愈高,應該能獲得愈高控制時 間的知覺。藉由設定目標、排時間表、及組織化的過程,個人能得到 對自己時間支配的控制感;也就是說,個人擁有控制時間的知覺。此 外,這三項時間管理行為之間彼此是有交互關係。

3.知覺控制時間所產生的結果(outcomes linked to perceived control over time)

假如時間管理行為能提供個人對時間控制的知覺,則結果是顯而 易見的,知覺控制時間,能減少因工作引起的緊張與生理的緊張,提 高滿意度與表現。此外,工作緊張、生理緊張、工作滿意與工作表現 四個結果變項之間彼此也存有交互關係。

綜上所述,Macan 提出的時間管理訓練影響的過程模式之要點在 於,時間管理訓練有助於增加時間管理行為,提高時間管理行為,可 知覺到對時間的控制,知覺控制時間有利於降低壓力、提高工作滿意 與表現。

三、時間管理的發展

大多數人所採用的傳統三代時間管理,每一代都是以前一代為基 礎,就效率與遙控力來加強(張美惠;陳絜吾,1994)。茲就三代時 間管理分述如下:

(一)第一代 重視備忘錄型

重點在於一方面順其自然,一方面也會追蹤時間的安排,例如:

何時寫報告、開會等。主要的特色是紙條或備忘錄。隨身帶著備忘錄,

並且常常翻看是否漏了什麼沒做。每做完一項工作便可從表上劃刪 除,否則便需要增列到明天的工作表上。

(二)第二代 重視規劃與準備

其特色在於行事曆與記事簿。講求的是效率、個人責任、訂定合

(15)

適的目標、事先規劃、安排將來的行程。因此必須先訂定所有的時間 表,紀錄應該做的事,標明應完成的期限,註明日期,甚至把所有資 料輸入電腦。

(三)第三代 重視規劃、排列優先順序、操之在我(自我控制)

第三代時間管理的重點包含規劃、排列優先順序、及操之在我(即 自我控制)。首先必須先釐清自己的價值觀,了解:「我要的是什 麼?」;再將價值觀化為長、中、短期目標與活動;然後將每日活動 排定優先順序。主要的特色是利用可以表達出統合價值觀和目標、進 度表的規劃書,來詳細規劃每日的活動。

上述三代時間管理理論之精要可歸納為表 2-1。

表 2-1 三代時間管理理論精要一覽表

理論基礎 時間管理之工具 時間管理的重點

第一代 備忘錄 簡要備忘錄 查核表

藉由精要備忘錄及 查核表,避免遺忘 與追蹤時間的安排

第二代 規劃、準備

行事曆 行程表 電腦 筆記本

1、增進工作效率 2、預先規劃 3、確認人、事、

時、地、物

第三代

規劃 排定優先次序

操之在我

(自我控制)

1、依照組織與個人的 不同需求,詳細排列 每日計畫

2、統合的價值觀與目 標、進度表的規劃書

使用一些時間澄 清、個人價值與優 先順序,設定近程 及中程目標,以獲 得實質收穫

資料來源:改編自「與時間有約」(頁 36),陳美惠、陳絜吾(1994),台北:

時報文化。

(16)

根據上述三代的時間管理,Covy,Merrill & Merrill(1994,

轉引自陳景花,1995)認為需要有第四代的時間管理。他們認為必須 超越時間管理,進而探討生命的主導權,而第四代時間管理所依據的 觀念架構,必能創造出高品質的生活。

(四)第四代時間管理之三個基本觀念(陳景花,1995)

1.完成人生四大需求與能力

所謂四大需求指的是:生活、愛、學習與發揮影響力。「生活」

是指食衣住行等「物質」需求;「愛」是指愛人、被愛、與人發生關 係、歸屬感等「社會」需求;「學習」是指自我發展與成長的「心理」

需求;發揮影響力是感覺人生有意義有目的個人有和諧感對它人有貢 獻等「精神」需求。

2.「正北方」的自然原則

這裡所謂的「北方」只是用來比喻自然的原則或外在事實。想要 了解客觀事實的存在,最理想的角度是以「農場法則」切入。像農耕 這樣的自然體系,是不能靠臨時努力就有收成的;春耕、夏耘、秋收、

冬藏,是有一定時序的,若是等到秋天再努力趕上,翻土、播種、灌 溉,能預期一夜就能豐收嗎?自然的鐵率就是:要怎麼收穫,就怎麼 栽。

3.人類四種天賦潛力

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具有自覺、良知、獨立意志及創造力等四 種特殊的稟賦。

(1)自覺:指將自己抽離出來,檢驗個人的思想、動機、行為、習 慣傾向等。

(2)良知:透過良知,才能領悟先哲的智慧與自己內心的聲音。

(3)獨立意志:要具有行動的能力。有了獨立意志,人們便能 超越觀念架構,逆流而上,扭轉命運,依據自然原則調整行動,而不 會完全受至於情緒與外在的環境。

(17)

(4)創造力:指描繪個人未來藍圖的能力,也是指想像或解決問題 時,聯合各種資源的能力。

大體而言,第四代時間管理的主旨不只要提昇做事的方法,還要 確定所做的事是重要的、值得的。其重點包括以設定目標、排定優先 順序的方式,滿足物質、社會、心理、精神的需求;位結果負起責任;

進行更有效的會議和提案討論,所有計畫與價值觀緊緊相連;經由目 標設定和規劃而有更多成就;恰到好處的短、中、長期目標;減輕壓 力;相互依賴群策群力等。其牽涉層面包括自我約束、自我承諾、以 及更圓熟的人際關係。主要特色在於體會到「事由心生」,管理時間 要從自己的內心出發,做值得、重要的事,如此有助於達成人生的目 標,讓生命更豐富、更有意義,並能創造出高品質的生活。

第四代時間管理理論針對之前三種時間管理理論提出部分做修 正與保留員三代理論之優點。茲以表 2-2 列述如下:

(18)

表 2-2 第四代時間管理理論精要內涵 第四代時間管

理內涵 保留前三代時間管理

之優點 淘汰前三代時間管理 之缺點

重視四種需求 與能力:生 活、愛、學習 與發揮影響力

以設定目標,排列優先順序 的方式,來滿足需求

1、所謂「要事」只是 迫在眉睫的事(第 2、所要做的事不一定一代)

是自己需要或能自 我 實現的事(第 二、三代)

重視人類四種 天賦的發揮:

良知、自覺、

創造力、獨立 意志

要結果負起責任

1、光有技巧,並不能 表示做事有成效,

也不是領導所需的 特質(第二、三代)

2、使你相信掌控一切 的不是自然原則,

而是自己(第三代)

3、釐清價值觀並不盡 然使眾人有一致的 原則。

對未來的期望 1、更有效的會議和提案討

2、與價值觀緊緊相連 無法發揮影響力

角色平衡 壓力較輕

忽略或遺忘自己的承 諾,人際關係受損,

導致過度規劃工作,

角色失衡

目標的力量

1、經由目標設定與規劃,

而有更多成就感

2、恰到好處的短、中、長 3、把價值觀融入目標和行期目標

1、會有所遺漏 2、成就感相當小

擬定計畫之觀

1、不過份的規劃進度和工 2、追蹤該做的事 作架構

3、追蹤承諾和約會 4、以規劃和排定優先順

序,增加個人生產力 5、增加效率

6、使生活更井井有條 7、強化時間管理的技巧

1、沒有真正的結構計 2、由於忽略進度與結 構,一再遭遇危機 3、每天的規劃很難擺

脫危機、緊急事件 和壓力的困擾

聆聽良知的抉

當更重要的事發生時,能夠 立即因應更具有彈性

1、只注重排在進度表 2、進度比人更重要 上的事 3、缺乏彈性

重視互賴所帶

來的群策群力 對他人更有反應

1、獨立思考、行動,

他人不過是工具或 2、可能把人當作物一阻力

樣使喚

資料來源:改編自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頁 20),陳景花,

1995,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19)

綜合上述可知,前三代的時間管理,強調在最短的時間內做最多 的事;而第四代的時間管理,則是依循自己心中對事情的重視程度來 行事,效能優先,效率其次。

四、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來台灣民眾面對整體社會結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快速 轉型期,往往忽略了如何自我轉型,以得體的道德禮儀和行為規範,

來配合日新月異的社會腳步。因此,長久以來農業社會養成的拖延怠 慢習性,和工業社會要求的積極精確做法起了衝突。浮躁、焦慮、緊 張的脫序現象,時時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現代社會中,分秒必爭的 重視時間成本,規劃時間運用,成為人與社會互動的主要關鍵。在這 段轉型期中,我們不但要重視守時的觀念,也都應該學習時間管理。

學習做時間的主人,從而建立良好的群我關係。

時間管理不管在企業界或學校中逐漸受到大眾的重視,許多人開 始注意到自己使用時間的方式,而各種探討時間管理的書更是琳瑯滿 目,目不暇給。為何時間管理會受到如此的重視呢?茲列舉數位專家 學者的看法如下:

井上富雄(1989)是從企業組織經營的角度來作分析,為何時間管 理漸受重視的原因,他認為基於公司對員工工作效率期待逐年增加、

商場環境漸趨複雜、社會變化的速度愈來愈快、以及個人主義漸被重 視等因素,不難瞭解人類為何對時間存在的意識逐漸增強,因為為了 自己的成長,時間已經不像二十年前那麼多,而成功的困難度卻急遽 增加。所以,當面對人生各層面的壓迫時,得重新考慮如何才能有效 利用時間。

郭崑謨(1990)認為時間管理受到重視的原因如下:

(一)社會變遷快速:

在邁向工商業社會過程中,各種活動,諸如:生產、分配與消費等

(20)

等活動之循環週期大為縮短,使時間之壓力增加。

(二)社會取向多元化:

以家庭為核心之社會,隨工商業之發達,逐漸轉變為「多元取向」社 會,每人成為工商、經濟、社團等多重成員,扮演角色繁多,益感時 間之不敷使用。

(三)人口過度集中:

由於人口過度集中,吾人之「時」「空」觀念大為改變,在熙熙 攘攘「空間」中愈感到時間的短促。

(四)婦女就業機會增加:

男女所扮演的角色已經改變,家庭中男女共同時間之安排與運 用,比過去更加重要。

(五)家庭結構改變:

「小家庭」之普及化,家庭成員之行為規範比較鬆懈,為維護國 人之家庭倫理,個人做事之時間層面見被重視。

(六)科技時代來臨:

科技掛帥時代,使各種相關活動必須「迎頭趕上」潮流,使時間 之價值觀念隨之改變。

毛仲強(1990)認為由於時間無替代品,加上受僱者要求休閒時 間愈來愈長,工作時間愈來愈短,對如何有效運用時間,加強時間管 理,成了我們一項重要的課題。

陳鵬文(1991)認為時間是項無形的資源,且供給有限,所以比 其他資源如資金、設備等更值得珍惜。時間管理,無疑地,是知識工 作者亟需加強的技能,因為善用時間與否,對效率影響極大;有效運 用時間可以增加產出,等於增加了資源。

鄭彩鳳(1996)認為時間管理受到重視,最主要原因有五:

(一)生涯規劃觀念的衝擊,

(二)組織對成員工作效率的期待增加,

(三)社會變化速度日益遽增,

(21)

(四)休閒意識抬頭,

(五)追求滿意的生活。

綜合上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有下列原因:

(一)有效時間管理可以減輕工作壓力

掌握有效的時間管理,可使導師在工作時間之外獲致較多的

「休閒時間」,以紓緩其平日所面臨之工作壓力,進而提昇自 我供教學能。

(二)有效時間管理可以思考工作計劃

有效的時間管理,可以使導師獲致充裕的時間進行教學計劃之 安排與思考,也可激發創造力,進一步發展教學課程之規劃與 教學方法之革新。

(三)有效時間管理可提高教學效能

有效的時間管理可使導師在工作時間內獲致更多的「空白時 間」,來從事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務,進而提昇教學效能。

(四)有效時間管理可以促進目標達成

有效時間管理可以使導師將時間用在刀口上,運用在實際教學 上,以提昇學生的學習成就,達成教學的工作目標。

(22)

第三節 影響時間有效利用的因素

「時間管理」這個名詞的重心不在「時間」,而在「管理」。善用 時間,就有機會在「一人份的時間裡,過兩人份的生活」,擁有一個 充實豐富的人生。

有效的或更佳的時間管理意指,因為能有效率運用或管理時間,

故能有較多的成就,並減少挫折感與壓力的形成。雖然生活就是由時 間所構成,但由於個人的生活習慣或外在因素的影響,當我們不經意 時,時間就從我們手中悄悄流逝。在日常生活中,到底哪些因素啃噬 了我們的時間,唯有先了解影響時間有效利用的因素,才能避免時間 的浪費,進而掌握時間管理策略,作好時間管理的工作。

以下分別就「計畫」「自我管理」「組織」「電話與會議」「人 際關係」以及「其他」等層面分述如下(井上富雄,1989;天下編輯 部編譯,1991;毛仲強,1990;陳世欽,1995;張美惠和陳絜吾,1994;

鄭彩鳳,1996;Bond and Feather,1988; Covey,1990;Roitman,1986;

Sergiovanni,1980):

一、計畫層面

(一)缺乏計畫

缺乏計畫或計畫欠妥,易造成資料不全、條理不清、缺乏順序。

所以應詳實訂定有效計畫,擬定計畫時應掌握「SMART 原則」,亦即 要「具體」(specific)、要使之「量化」(measurable)、要「可行」

(attainable)、要「合理」(reasonable)、要掌握「時間」(time)。

(二)工作拖延

所謂「拖延」就是以各種理由為藉口,將現在應該做的工作予 以延期,而從事一些不重要的事。但多數人往往不自覺他們正在拖 延,因為他們總是忙著做另一件自認為「非做不可」的事。拖延會 以許多形式出現來蒙蔽我們真正的行動焦點。

(23)

(三)缺乏順序

有些國中導師分不清事情輕重緩急,沒有時間去計畫、缺乏自 律,只做而不願思考、工作沒有明確目標、流程未定型化等,也都造 成浪費時間的因素。

二、自我管理層面

(一)缺乏自律

學校是一科層化組織,故檔案、資料之書面化,有其一定的重要 性。但若過於沈迷,則易失之形式化且費時間。所以資料沒有系統化、

溝通不良、行政程序不良、找尋資料耗時以致無法即時檢索資料、未 表格化、工作條理不清無法專心工作等等皆可能造成管理者耗費時間 之因素。

(二)時間估算不正確

對事務不切實際的時間估計不僅會造成挫折,通常還會造成驚慌 與危機,因而形成時間浪費的因素。在為計畫或目標設定時間時,應 為自己可能犯的錯誤,或他人可能犯的錯誤,甚或一些不幸的意外遭 遇預設時間上的準備。

三、組織層面

(一)責任不清

例如學校的各處室職責描述不清,有責無權或權責不相稱、管理 者朝令夕改、職務與他人重疊、指示含糊、權責不清、作業程序複雜 等,都將造成時間浪費之因素。

(二)含糊授權或事必躬親,不知授權

因含糊授權或不知授權而造成時間浪費的原因有:主管害怕失敗 的不安全感、對成員缺乏信心、指示不清楚、害怕成員超越自己、認 為自己比成員做得更好等等。

授權就是「別做自己能授權給別人的工作」。雖授權的結果有可 能是管理者必須與被授權者共同承擔失敗的後果,或是花下更多時間 與精力去修正錯誤。但若能透過不斷的授權來提升被授權者的能力與

(24)

管理者本身的授權技巧,授權的品質與效能必會不斷提升。

(三)缺乏激勵

對大多數人而言,激勵有如工作的潤滑劑,尤其是一些單調、壓 力大的工作。管理者應善用適當的激勵技巧,隨時激勵成員工作士 氣,不僅可提升成原本身的工作績效,更能進而帶動整體組織績效。

四、電話與會議層面

(一)電話干擾

電話是一項神奇的發明,不僅帶來方便,同時也為人節省了不 少時間。但若使不當,則電話便成為造成時間浪費的罪魁禍首,例 如:談話時間過長、無法縮短或結束談話、時間控制不佳、每通電話 均回、寒暄過多、談話漫不經心等等。

(二)無效會議

造成會議成為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而造成時間浪費的 無效會議的原因有:開會目的不清楚、只為開會而開會、出席者不適 合、會議記錄貧乏、無關緊要的發言、主持者能力欠佳、未能準時開 始、過多外界干擾、無法準時結束、事先準備不夠等。

五、人際關係層面

(一)溝通不良

溝通不良易造成沒有共識、認識不清、造成不必要的誤會而浪費 時間,所以建立適當的溝通管道是必要的。

(二)不知拒絕

通常讓人無法避免干擾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不敢說「不」,亦即不 敢拒絕別人的干擾,以下六個步驟可幫助我們做有效而圓滑的拒絕:

1.傾聽:確定我們完全聽懂別人對我們的要求

2.回絕:如果決定回絕,就應禮貌而篤定的說不行,不要用空洞的答 覆使人產生錯誤的期望

3.提出理由:若情況適當,應解釋拒絕的理由

4.提供變通之計:以提供其他能滿足對方需要的辦法,表示自己重視

(25)

對方的誠意。

5.要令對方了解,所拒絕的是其請託,而非其本身。亦即:拒絕是 對事不對人的。

6.切忌透過第三者拒絕他人的請託。因為一旦這麼做,不僅足以顯 示本身的軟弱,而且足以令請託者認為自己不夠誠意。

(三)不速之客

身為國中導師者,經常需接觸學校同事及其他行政人員,在重視 公共關係的今天,更得常與家長、社區民眾聯繫,因此許多「不速之 客」便成為浪費時間的因素。

六、其他

(一)外出洽公

交通阻塞、旅途疲憊、以及長時間的等候與洽談皆會造成時間之 浪費。

(二)來自管理者的時間浪費

例如管理者讓成員等候、管理者錯誤的決定、干擾成員的工作、

管理者過分挑剔等等,都將浪費成員的時間。

(26)

第四節 時間管理的原則與策略

一、時間管理的原則

在探究時間管理策略之前,應先對時間管理原則有所了解,以便 為掌握時間管理策略做好準備。對於時間管理原則,向來是大家重視 的課題,各家學者論述頗多,尤其是企業界更是注重效能的革新與研 究,茲列舉常見之原理原則如下 (朱文雄,1999) :

(一)80/20 原理--又稱重點管理原理、巴雷扥(Pareto)原理 就是「重要的少數與瑣碎的多數原理」,做事,只要掌握重要的 少數(20%),即可完成事情的大多數(80%),係指在一堆事物中,屬於

「重要的少數」只佔 20%,而屬於「瑣碎的多數」則佔 80%。又稱「智 慧型工作原理」、「最省力原理」,可配合科技或統計的方法,事先掌 握住重點為要。

(二)目標設定原理

任何人在做事之前,應知道先建立明確的目標,並以此目標指引 其行動,能確實把握並實現目標。管理者應具目標意識,有目標做起 是來較易成功,設定目標是時間管理成功的先決條件與秘訣。

(三)設定優先順序原理

凡事有輕重緩急,本末先後,設定優先順序,有條理、有系統的 做事,較具效率,節省時間。一般而言,安排工作之優先順序所依據 的條件:一是重要性,二是緊急性。

(四)運用「能力曲線原理」或稱「黃金時段」、「首要時間」原理 就是運用每個人每天在體力、能力、活力、經歷、精神、意志等 身心狀態最旺盛、最充沛、最高潮、最高峰的時段,做事最有效率,

稱之為「黃金時段」。

一個人的能力,每天有高潮、低潮的時候,在不同的期間形成波 浪起伏的曲線狀態。把重要的工作安排在能做得最好的時間裡來做,

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不同時段的關鍵時間。

(27)

(五)帕金森定律

「事情增加是為了填滿完成工作所需的多餘時間」,即「工作的 增加是在填滿可利用的時間」,他認為:「工作時間越充裕,工作進度 就越慢」,「工作總是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完成」。

其目的在於克服拖延的習慣,杜絕時間之浪費,對每項工作設定 較為緊密的期限,並把握時間在期限前完成。克服拖延的習慣:「現 在做」、「馬上做」、「現在開始作」,以「分段處理」的方式來處理繁 雜的工作。

(六)一分鐘管理

利用短暫的時間,對各項事務作分類或規劃,依輕重緩急安排優 先順序,釐清頭緒不致忙亂,省時間又可完成任務。可利用一天開始 上班或是將要下班前的一刻,把將要面對的工作做一合宜安排;亦可 在面對一項工作或會議前,適度的應用之。

(七)賈琪華德定律

先做不喜歡做的事,其他的是自然就迎刃而解。「先做不喜歡做 的事,可以消除恐懼,避免痛苦,減輕壓力,減少疲累,身心愉快,

節省時間。」但有例外狀況,如避免在一天的開始有任何不愉快的經 驗,盡量先從溫馨、簡單、快樂的經驗開始;或是主持會議、進行談 判、初任領導者時,先處理簡單的事,以培養原動力、產生善意、醞 釀合作的意願。

(八)運用「個人效率系統」原理

是教人「如何在最短時間完成最多的事」的一種做事方法。

「現在就開始做」是首要信條;強調做事的開始「現在就系統化」「深 入細節」是專業成功的秘訣;強調「現在計劃」;做「對的事情」,而 不只做「重要的事情」;一次完成一批例行工作,工作「批次化」。

(九)運用「控制管理」原理

時間是一種非常有限的資源,稍不留意,時間就靜悄悄的流失,

為杜其流失,需要加以控制;時間可分成不可控制的時間與可控制的

(28)

時間,主要在於盡量把不可控制時間變為可控制時間。

控制管理可分為:「事前管理」「事後管理」和「綜合管理」;控 制管理也強調:1.做決定的重要性,決定什麼是該做,什麼是不該做。

2.排除干擾。3.做重要事情。4.注重做事權變性。

(十)運用「計畫原理」

透過事先計劃的擬定,方能掌握工作方向和時間的控管,以確保 工作的完成。計劃應在行動前事先擬定,使策略、行動方案與目標有 效達成,應注意計劃的意義、內容、程序、

(十一)「一二三原則」

一般性報告或計畫書面資料以一張紙的長度為宜,會議時間以不 超過兩個鐘頭為宜,作決定時以三個人為適宜。過於冗長的資料常讓 人員難以蒐集和準備,佔了很多工作時間,且看的人不一定會有耐性 仔細看完;開會時間過長,常讓人不耐,且佔用了原訂的工作時間;

參與決定的人員過多,則七嘴八舌無法定論,人員過少又恐思慮欠密。

(十二)焦點法則

一次煩惱一件事,一次做一件事 ,把事情簡單化。

另再列舉國內學者看法如下:

郭崑謨(1990)認為時間管理應遵守以下三項原則:

一、目標導向與彈性制度化,

二、效率與效果並重,

三、目標與結果差異之檢討與改進。

天下編譯(1991)認為有效時間管理原則如次:

一、決定優先順序,訂下長、中、短程目標,並定期修正之,

二、要專心,將外在干擾減至最低,

三、切實地訂下重要計畫完成期限,勿好高騖遠,

四、把重要計畫分為幾部份進行,

五、列出每日工作清單,並勇於說「不」,學會拒絕別人,

(29)

六、記住自己才是生活和時間的主人。

曾仕強及石詠琦(1994)認為時間管理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應化整為零,聚零為整。

二、掌握出發,把握現在。

三、提高效率,增進效能。

四、工作計畫,生涯規劃。

五、目標管理,時間管理。

黑川康正將時間管理的原則歸納為以下三項要領(袁美範譯,

1997):

一、把時間化零為整,把事情化整為零。

二、把時間集中,找人分工。

三、把時間錯開,等待回收。

許明欽(1998)則認為時間管理應遵守以下原則:

一、運用目標管理,

二、擬定工作計畫,

三、保持適度彈性,

四、把握最佳時機,

五、效率效果並重,

六、時間集中使用。

綜合上述專家學者之見解,可歸納要對時間做有效的管理,有以 下幾個要點:

1.決定人生的目標,這個目標是以自己的能力、興趣、價值觀為考量。

2.避免完美主義,且懂得拒絕自己不願意或不能勝任的事。

3.依照事務的輕重緩急與個人的精神與能力來做計劃。

4.善用工具與吸收資訊,能利用備忘錄、電腦、檔案夾等。

5.從事每件任務時,都能決定目標、找出事情的重要關鍵之處。

6.善用自己對時間的主觀知覺,讓自己保持心情愉快來做事情。

(30)

二、時間管理的策略

一般人在時間管理上常會遇上一些棘手的問題或狀況,以致無法 有效完成工作任務,經整理常見的問題與時間管理的策略如下朱文雄 (1999):

(一)如何處理不速之客 1.儘可能長話短說

2.整理談話內容,提出結論性意見。

3.鐵下心腸,不延長不必要的談話。

4.不輕易表達意見。

5.面對讚譽,別多說話,只要不停地說「謝謝」即可。

6.邊看資料邊聽對方說話。

7.使對方看到你很倦怠的模樣,或裝作不耐煩的樣子。

8.面談開始,坦白告知對方、訪客會談時間。

9.面談開始,乾脆告知對方自己很忙,顯示緊張的樣子。

10.面談開始,率直告知對方自己另有要事在身不能聊太久。

(二)如何處理電話干擾

1.要求每一通電話,都限定在三分鐘內完成溝通。

2.在打出電話前,先擬好電話交談大綱。

3.接電話時,客套話不必太多,回答問題力求簡單扼要。

4.專業性、重要性、緊急性、事務性的話題先談。

5.達到溝通目的時,以禮貌的態度結束談話。

6.集中打電話的時間。

7.確認對方空檔的時間去電或回電。

8.安裝電話答錄機或留言系統。

9.利用電子郵件(E-mail)比電話有效率。

10.每天在固定時間打電話或接電話。

(三)如何處理會議干擾

(31)

1.會議前

(1)先行規劃清晰的會議目標

(2)準備一份議程及會議資料

(3)邀請適當的人與會盡可能不要太多。

(4)選擇適當的開會時間、場地、視聽設備等 2.會議中

(1)會議應準時開始。

(2)會議開始,先簡介會議目的與議程,然後直接討論議題。

(3)指定專人控制時間或掛上顯示「剩餘時間」的時鐘。

(4)緊守議程,發揮合宜會議主持人應有的角色。

(5)會議應準時結束。

3.會議後

(1)儘快做好會議紀錄。

(2)追蹤決議與待辦事項執行情形。

(四)合理拒絕,學會說「不」

1.拒絕請託四部曲

(1)傾聽 (2)回絕 (3)提出理由 (4)提供變通之計劃 2.勒伯夫(Michael LeBoeuf)拒絕守則

(1)最優先的事未完成前,不進行次優先的事。

(2)完成時影響不大或不重要的事,不做。

(3)能交給別人做的事,不做。

(4)因為恐怕別人指責,或是讓別人欠你一份而使別人高興的事,

不做。

(5)不適宜你的時間與能力的要求,不做。

(6)別人應該自己做的事,不做。

(五)有效利用「零碎時間」

1.零碎時間在 10 分鐘以內:可進行打電話、記筆記、影印、整理心 得、靜坐小憩等。

(32)

2.零碎時間在 15 分鐘以內:看資料、讀報紙、散步、背誦外語和公 式定律、研究某事對策等。

3.零碎時間在 20 分鐘以內:處理例行性、庶務性、人際性等次重要 的工作;分段持續的將一本書看完

六)避免「完美主義」

依據主客觀條件,適度調整自己對工作要求的標準,因為 經常會讓你自己筋疲力盡或是漏掉其他重要的事項,也易使部屬產生 反感。

(七)運用「節約時間之設備工具」

省時工具大約可分類如下:

1.時事記載類:如日曆、週曆、月曆、行事曆。

2.手冊類:如日記本、週記本、「今日待做事項便籤」、萬用記事本、

備忘錄、攜帶型行事曆等。

3.辦公室事務機器類:如電話答錄機、收錄音機加錄音帶、個人電腦 加時間管理軟體、E-mail、電腦網路等。

4.各類省時檔案:如固定檔案、備忘檔案、抽屜分類、衣櫥與圖書分 類、用具用畢物歸原位等。

(八)運用「孤獨時間」

就是拋棄例行工作,專注學習與思考,每天或每週應有一段屬於 自己而不被打擾的孤獨時間,可用於思考、規劃和決定大事、用來進 修學習新知等。

國民中學導師在學校一天中所要負責、處理的事情,除了教學與 輔導學生之外,還必須參與行政事務、與家長及其他教師溝通、處理 文書資料、參加課程的研究與研習等。研究者發現大部分談時間管理 的書籍,都是依照不同的工作內容與性質,來探討如何做好時間管理

(伍忠賢,1988;鄧東濱,1989;彭錦鵬,1993)。在 Brown 和 Ralph

(1998)的書中就將教師可做時間管理的部分,分為做計劃時的管

(33)

理、壓力管理、溝通管理、授權管理、訪客與電話打擾管理、文書處 理管理。

綜合上述,研究者以為國民中學導師的時間管理策略可分別從 時間的掌握、時間的規劃、教學時間的管理、溝通的管理、班務的管 理、會議及文書的管理和校務參與的管理等七個方面來探討。

(一) 時間的掌握

國民中學導師每天在學校的時間是固定的、有限的,如何妥善運 用時間管理的策略,來掌握自己的工作目標、減輕工作的壓力,是非 常重要的。而時間掌握的要領是積極利用時間和避免浪費時間。

1.積極利用時間:

(1)首要的時間,在進行教學與輔導學生的工作

(2)零碎的時間,在累積許多的小心得成為小成就、小收穫

(3)固定的時間,在「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建立良好的人 際網路」

(4)安靜的時間,在留一點時間給自己思考

(5)彈性的時間,在方便處理偶發的事件

(6)通勤的時間,可思考今天的工作計劃與滌慮情緒減輕壓力。

2.避免浪費時間:

(1)改變生活態度及習慣,創造出更多的時間

(2)讓工作環境俐落清爽,提昇時間運用的附加價值;

(3)避免拖延,因為拖延是無能的近親,也是低效率的幫手。

(4)工作簡化立即處理。

(二)時間的規劃 1.目標管理

所謂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MBO),就是每個 人對自己應該做的工作,在一定期限內,要達成何種成果,由自己設 立與負責。換言之,目標管理是訂立目標、決定方針、安排進度並使 之有效達成,同時對成果要加以嚴格復合的一種管理體制。目標管理

(34)

對於個人教學效果的提昇,是一種有效的策略,但就時間管理的觀點 而言,它所強調的是「時間的觀念」,亦即於實施過程中,在某一期 限內應達成的目標。

2.計劃評核術

「計劃評核術」(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e PERT)

是一種管理的技術,它是由計畫(P rogram)、評估(evaluation)

與查核(review)等技術(technique)組合而成,它告訴我們如何 運用網狀圖去做計畫,安排整個工作中每一作業間的相互關係、如何 利用統計學的原理,計算每一作業究竟最早或最晚應在何時開始與完 成、何種作業在不影響最後完工日期之下,能有多少寬裕時間、何種 作業是整個工作的瓶頸,如何配合實際工作條件與環境,來安排每一 作業的時間,及有效運用各種人力資源,在工作進行中,如何追蹤工 作進度和控制層,也可告知我們在哪些作業上面,可以緊縮時間或增 加資源,方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三)教學時間的管理 1.從學校組織層面而言

(1)設計良好的校園空間規劃,以節省許多奔波的時間。

(2)考慮教師的負擔,合理分配需配合的行政工作。

(3)制定出適合的課表級科目時數。

(4)增加教師的員額編制。

2.從教師個人層面而言

當學生的學業學習時間(academic learning time)越多的話,

他的學習成就也會愈高,而學生學習時間的多寡,和教師對教學時間 的掌握有著很大的關係,因此,教師如能增加學生的學業學習時間,

學生就能獲得更大的學習。可知教師如要增加學生的學業學習時間有 如下的策略:

(1).能維持活動的順暢

避免將甲活動做到一半中斷,就做乙活動,而乙活動又做到一半,繼

數據

圖 2-2:時間管理的過程模式
表 2-2 第四代時間管理理論精要內涵  第四代時間管 理內涵  保留前三代時間管理 之優點  淘汰前三代時間管理之缺點  重視四種需求 與能力:生 活、愛、學習 與發揮影響力 以設定目標,排列優先順序的方式,來滿足需求  1、所謂「要事」只是迫在眉睫的事(第2、所要做的事不一定一代) 是自己需要或能自 我 實現的事(第 二、三代)  重視人類四種 天賦的發揮: 良知、自覺、 創造力、獨立 意志  要結果負起責任  1、光有技巧,並不能表示做事有成效,也不是領導所需的 特質(第二、三代)2、使你相信掌控一切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學校應定期檢視校園整體安全,依空間 配置、管理與保全、標示系統、求救系

在上 一節中給出了有單位元的交換環 R 上的模的定義以及它的一些性質。 當環 R 為 體時, 模就是向量空間, 至於向量空間中的部分基本概念與定理, 有些可以移植到模上來。 例如 子

• 請使用手機至play 商店或app store 下載Google

 為了更進一步的提升與改善本校資訊管理系 的服務品質,我們以統計量化的方式,建立

參加至少 兩項 活動- 合唱團 、 啦啦 隊 、 直屬家族聚會 (一學期一次). 有繳交

我最害怕做生活與 社會科的功課,因 此,我常常都拖延 到深夜非做不可時 才做,但那時候可 以幫忙我的人都睡 了,那種無助的感

Example 2: CHEN KENGYANG vs CHEN KENG

李佳芸 保險金融管理系 商業與管理群 已報到 陳昶霈 保險金融管理系 商業與管理群 已報到 陳錫建 保險金融管理系 商業與管理群 已報到 潘學恩 保險金融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