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国际财经评论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国际财经评论"

Copied!
8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国际财经评论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Business

2020 年·秋

中日韩经济合作

北京外国语大学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 北京外国语大学南方研究院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产业金融管理专业委员会 2020 年 9 月《国际财经评论》(内刊)

内部资料

(2)

公众微信号

地 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 19 号北京外国语大学西院综合楼 934 办公室 邮 编:100089

联系人 :金老师 联系方式:010-8881 8121 传真:010-8881 0062

收稿邮箱:g20@bfsu.edu.cn

jinyujie@bfsu.edu.cn

网站:g20.bfsu.edu.cn

(3)

1

目录

中日韩经济合作

第一章 新时代中日韩高等教育国际化:比较、合作与未来... 2

第二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日经济合作概况... 20

第三章 基于 Shapley 值的中日韩跨境电商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博弈策略研 究 ... 32

第四章 继续推进中日韩经贸合作中的障碍与应对措施... 38

第五章 全球治理视域下中日韩合作的未来走向... 48

第六章 中日韩 FTA 战略信誉困境探析... 58

第七章 中日韩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测度研究... 67

(4)

2

第一章 新时代中日韩高等教育国际化:比较、

合作与未来

韩睿兮 尹靖惠 牛华勇1

【摘要】 自上世纪 80 年代,世界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日本、韩国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所 带来的挑战,为了有足够多的国际化人才支持本国经济发展,都对教育进行了国际化改革,提出了高等教 育国际化的战略和相应的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为了更好地提升三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和适应区域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日韩在教育领域进行了区域性合作的探索——“亚洲校园计划”,给目前对外合作办 学提供了新的思路。2019 年 12 月中日韩成都峰会胜利召开,三国希望促进区域全面合作伙伴协定的签订,

标志着三国经济合作有望进入“新时代”。这也为三国更深入的教育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比较 中日韩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上的战略和政策,总结其中经验和不足,为下一步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 展提供政策建议。同时,在中日韩“新时代”的背景下,为下一步中日韩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日韩;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区域合作;世界一流大学

一、引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跻身发达国家行列。中国也正式改革开放,为之后的中国经济 发展的奇迹奠定了基础。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了 WTO 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 143 个成 员国,这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式与世界市场接轨。经济 的全球化要求精通各国语言文化、法律法规、经济制度等人才,同时全球化也促进了科技的 大发展,各国对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2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高等 教育进行培养,所以高等教育也必须适应国际化的潮流。为了实现培养满足符合国际化标准 的人才,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中日韩先后都选择了用财政支撑自己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 大学的策略,通过提高在世界范围的学术地位来引领本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例如中国的 211 和 985 工程、韩国的 Brain Korea 21 项目和日本的 21 世纪卓越中心项目。32015 年中国又 提出了“双一流”战略。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招收留学生和输出留学生最多的

1 韩睿兮 尹靖惠 牛华勇,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2 Kreber,C.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J]. Ne 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 Learning,2009,10(118) : 1-14.

3 Yonezawa A.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Japanese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debates and realities[M]//Higher educ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Springer, Dordrecht, 2011: 329-342.

(5)

3

国家。学术与科研能力也显著提高,目前 SCI 论文发表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顶尖大学的 排名和逐年提升,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样在 20 世纪 80 年代,全球出现了区域经济一 体化的趋势,为了更好地顺应这一趋势和促进中日韩的文化交流中日韩也曾经在区域高等教 育方面进行了交流合作,如“亚洲校园”计划,探索了多边教育合作的新模式。随着 2019 年 12 月中日韩成都峰会的召开,三国希望在经济领域加强合作,也为中日韩三国在教育领域 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了可能。

本文通过比较中日韩三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分析和比较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吸 取其中经验,为中国下一步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建议。另一方面,本文探讨了双边对外合作 办学模式和以“亚洲校园”为代表的多边国际化合作的新模式不足和经验。为下一步中外合 作办学和中日韩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提供建议。

二、文献综述和分析框架

国内外现有的文献,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和意义到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以 及中日韩三国高等教育各自国际化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也有学者研究了中日 韩“亚洲校园”计划的相关问题。

目前学术界受到广泛认可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是 Knight 在 2003 年提出的,即“高 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多维度相互融合的过程,这些维度既有全球的也有跨国界的,既有跨文 化的,也有比较的;在此过程中,这些维度与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 通 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初步的看出,我们为何要选择国际化的教育道路,而不能走“教育封闭”

的道路。这个定义强调的是过程性,强调多维度融合的过程。融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 问题。高等教育国际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方面。4新中国 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明确提出过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最早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 的概念是改革开放之后,龚放、赵曙光提出西方、日本等国家高等教育形成教育国际化热潮,

我国需要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详细阐述了原因、意义和方法。5张寿松归纳了高等教 育国际化的十个基本问题,成为了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的经典框架。6谭诤通过比 较国内六种最具有代表性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体系,为了保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评价标准 更加的客观、简约、并且具有可发展性的原则,采取了理念与战略、学生流动、师资队伍、

4 Knight, J. (2003). Updated internationalisation definition.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 tion, 33,223.

5 龚放,赵曙明.大学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1987(4):29-35

6 张寿松.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十个基本问题[J]. 高教研究与实践, 2003.

(6)

4

教学与课程、科研成果和合作办学这六个指标来评价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7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起源、发展和政策的研究。杨德广和王勤分析了 200 1 年中国加入 WTO,中国深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推动教育的国际化,两者相辅 相成互相促进的过程。8 李增森和赵淑慧对“双一流”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进行了 深入的探讨,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方面认识的误区进行了梳理,对如何更好促进高等 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建议。9朱文等对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进行梳 理,全面总结了出国留学、来华留学、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对外交流合作政策。证明了政策在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0Futao Huang 认为欧洲、亚太地区和美国 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化是双向的过程,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控制人 才外流,也要保持我国高等教育自身的特点。11

国内外学者对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起源、发展和政策的研究。曾小军从日本高等教育国 际化动因、政策和挑战三个维度,对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所取得的成就和国际化问题中 遇到的如语言、教师多元化等问题都进行了分析,对我国未来的政策制定具有很强的借鉴意 义。12陈晓清对日本大学国家化战略的背景,实施过程中的成效和未来的前景和现在的问题 进行了描述。对中日合作项目“亚洲校园计划”进行了分析,为东北亚地区的高等教育国际 化进一步合作提供可借鉴的案例。13Akiyoshi Yonezawa 认为日本大学和学术界本身在高等 教育国际化方面自主创新的必要性。要维持持续的国际化进程,学术界和大学必须积极主动 地创造和交流知识。14秦东兴对日本文部科学省于 2011 年开始推出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项目

——“加强大学世界拓展力事业”,作者分析了该项目的背景和实施,论证了该政策目前对 国家战略发展、完善校际合作交流体系、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和日本学生的国际参与意识都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5

国内外学者对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起源、发展和政策的研究朱春楠讨论了韩国高等教育

7 谭诤.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原则及核心指标的讨论[J].大学教育科学,2014(06):117-120.

8 杨德广,王勤.从经济全球化到教育国际化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0(04):289-293.

9 李增森,赵淑惠.“双一流”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探析[J].教学研究,2019,42(06):22-26.

10 朱文,张浒.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变迁述评[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02):116-125.

11 Huang F. Policy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3, 7(3): 225-240.

12 曾小军.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政策与挑战[J].高教探索,2017(06):86-90.

13 陈晓清.日本大学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战略——“大学的世界展开力强化事业”战略的启动、运作与 成效[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40(02):28-35.

14 Yonezawa A.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Japanese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debates and realities[M]//Higher educ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Springer, Dordrecht, 2011: 329-342.

15 秦东兴.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路径——以“加强大学世界拓展力事业”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 2017(03):72-77.

(7)

5

国际化视阈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式。解释了韩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的原因、战略与问 题。韩国推出了《留学韩国计划》等一系列的策略,来实现缩小教育领域赤字,提高韩国大 学排名等目标。Klyong Byun 等研究了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韩国政府在其高等教育 体系国际化政策的变化模式。研究探讨政府的国际化政策背后的驱动力对韩国高等教育国际 化过程如何影响韩国高等教育和韩国目前所面临的挑战。16

目前国内对中日韩“亚洲校园”计划的研究。刘清伶和李红宇对中日韩联合发起的“亚 洲校园”的背景和实施过程以及未来的前景进行了分析。17郑觅通过介绍中日韩三国实施的 多边教育合作项目“亚洲校园”计划质量保障协同的机制、措施和经验以及在联合评估方面 的创新举措,提供未来在对外交流合作的新理念。18

通过现有的国内外文献,学者们对中日韩三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起源、发展和不足进 行了研究,并且研究了三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与政策。但对中日韩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缺 乏深层的比较。我国“双一流”战略提出后,目前的学者们主要研究的是“双一流”战略的 意义和未来发展的前景,缺少一些具体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建议;在 2019 年中日韩成都 峰会成功召开的背景下,本篇文章的主要通过分析日韩国际化战略与政策的成就与不足,与 中国的国际化战略与政策作对比,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建议。另外通过分析中日韩 教育合作的案例,为下一步的中日韩三国的高等教育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提供建议。

三、中日韩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比较

(一)中日韩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主要的相同或相似点

1、以世界一流大学为发力点推动整个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1)日本

2014 年日本提出了“顶级全球化大学计划”。选定日本 37 所大学。其中 13 所研究型大 学被定为世界“顶级”大学。这些大学制定了进入世界大学排名前 100 的目标。其余 24 所 大学被定为国际化牵引大学,目的引领日本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2)韩国

1996 年,韩国政府颁布《向国外开放高等教育市场的初步计划》拉开了高等教育国际

16 Byun K, Kim M. Shifting patterns of the government’s polic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Kore an hig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11, 15(5): 467-486.

17刘清伶,李红宇.“亚洲校园”计划:背景、实施过程与前景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3(04):

54-58.

18 郑觅.多边教育合作质量保障协同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基于“亚洲校园计划”联合质量评估的研究 [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03):176-180.

(8)

6 化的序幕。

1999 年,韩国政府开始正式实施了 21 世纪智慧韩国工程(Brain Korea 21,BK21),以 下简称 BK21。第一阶段的 BK21 工程,从 1999 年开始实施到 2005 年,在这个阶段,重点培 养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将财政的教育经费大量资助这些人才。并且建立高水平的研究机构,

与国际高水平大学交流合作。努力在高水平国际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

2006 年,韩国推出了 BK21 工程第二段,主要扩大第一阶段的成果,并且完善第一阶段 的不足,第一阶段,由于过度追求学术指标,在教学和产学方面出现了问题,而且由于财政 主要支持是部分重点大学,使得大学与大学之间的研究水平进一步拉大。所以第二阶段,将 目标细化。给 20000 名优秀研究生提供奖学金,建立十所全球高水平研究大学。加大产学研 的力度,努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

2013 年韩国在 BK21 计划第二阶段后,韩国再次推出了 21 世纪智慧韩国一流大学与卓 越人才建设工程(Brain Korea 21 Program for Leading Universities & Students)以 下简称 BK21 PLUS。该计划的目标是讲 BK21 第二阶段的成果,进一步扩大。该政策会持续 到 2020 年。

(3)中国

二十世纪末,中国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先后提出了“985 工程”和“21 1 工程”。“985 工程”计划在国际化的方面其主要的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提高其学术地位。

2015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 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 985 工程之后进一步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更进 一步的提出建设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评价指标是国际化程度,同时实现建设世界 一流大学目标重要的手段也是国际化。

2015 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该文件中首次 明确使用了“国际化”一词,为未来的国际化政策奠定了基础。

(4)小结

虽然具体的时间点和国情有所不同,从 20 世纪 90 你年代开始,中日韩三国包括中国台 湾地区都采取了“世界顶级研究型大学”的政策,目的是将政府的公共投资集中在这些顶级 的研究型大学中,提高这些大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改善教育服务贸易对逆差,促进本国 的科研水平发展,提高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进而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9)

7 2、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所使用的政策路径基本相同

中日韩主要实现国际化的战略的政策路径基本相同,主要有留学政策、奖学金政策、国 际化师资队伍与课程改革政策和对外交流合作政策。通过这四方面的政策来实现高等教育国 际化的目标。

(1)留学政策

留学的政策主要分为两类,促进本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政策和吸引其他国家留学生的政策。

明确地把留学生的人数作为政策的目标,一方面为本国优秀的学生出国留学提供资助,另一 方面给予外国来到本国的留学生提供资助,吸引他们来到本国留学。

1983 年日本政府推出了相关计划。目标是二十一世纪时,招收十万名国际留学生。

日本文部科学省于 2008 年启动了“全球 30 国计划”。它的目标是到 2020 年招收 30 万 外国学生。

2004 年,韩国出台《留学韩国计划》,目标在 2010 年招收 5 万名留学生。

2012 年,韩国政府再次出台了关于吸引留学生的文件《留学韩国计划发展方案》,目标 是在 2012 年吸引 10 万名留学生。同年,韩国政府出台《高等教育国际化推进战略》,目标 在 2020 年,招收 20 万名留学生赴韩学习。

2010 年 9 月中国教育部出台了《留学中国计划(2010—2020 年)》,目的是全年在内地 高校就读的外国留学生人数达到 15 万人,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

(2)奖学金政策

日本成立独立行政法人机构来单独管理日本留学生事务,细化奖学金的类别,形成一套 完善的奖学金政策,此外日本每年都提供一定的全额奖学金的名额,为品学兼优的留学生提 供经济支持。

韩国政府给出国留学的学生提供了种类丰富的奖学金。政府设立了 National Institu te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来给学生提供奖学金支持,涉及的种类如全球韩国奖学 金 Global Korea Scholarship(GKS)、韩国政府留学生志愿计划、自费支援计划、合作伙 伴国家学生的 GKS 邀请计划、东盟国家理工科学生的 GKS、GKS 非洲和拉丁美洲学生暑期课 程、(韩语)海外留学生奖金和韩日联合高等教育学生交流项目。19 2013 年,GKS 的预算为 6 05 亿韩元。2015 年,这个数字超过了 1000 亿韩元。

韩国政府还成立了 KOICA(Korea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KOICA 是一

19 https://www.studyinkorea.go.kr/en/sub/gks/allnew_invite.do

(10)

8

个公共企业,旨在帮助本国留学生赴海外留学和邀请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来韩留学。学院自主 招收外国留学生攻读硕士学位,并提供全额奖学金。同时,挑选想要出国留学的韩国学生。

扩大韩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1994 年,中国建立了国家留学基金基金委员会,设置该机构的目的,一方面政策是为 了给赴海外留学的学子更好的经济保障,更重要的是规范公派留学的政策和学生选拔的政 策,遏制人才流失,更好的建设中国。

(3)教学与课程改革政策

中日韩都引进外国教材、英语课程和双语课程的设置和提供与国外大学合作的跨国项目,

以及海外研究机构和本国的大学的合作。20并且构建国际化高水平的师资科研队伍。

2009 年,日本文部科学省选择了 30 所重点大学推出了“Global 30”事业,将这三十 所大学作为国际化大学进行重点建设。财政的资助更偏向于英语的教学,设置了约 150 个全 英授课双学位项目。在世界范围内七个国家设置合作联络基地。

2008 年,韩国教育部推出 WCU(World Classic University)项目,目的是通过吸引全 球高水平的研究人员来到韩国建设世界一流科研队伍,并着力提高大学的科研与教学水平建 设世界一流学科,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主要有三个措施:1.建立新的学院和特 别的专业。2.在学术项目中聘请外国学者。3.邀请顶级大师(如诺贝尔奖获得者)访问至少 两个月。

2008 年,中国开始实施有关计划,鼓励海外的科研人员回国开展研究工作。通过鼓励 性政策吸引高层次的国际化科研和师资人才。1998 年推出的“教育部长江学者”也属于此 类政策。

(4)对外交流合作政策

日本文部科学省 2011 年推出“大学拓展力事业”。大学扩展力事业是日本政府主导的高 等教育区域合作项目。其中合作的地区包括东北亚、东南亚、中南美、美国、俄罗斯、印度 和土耳其等地区。在这些项目中,就包括中日韩合作的“亚洲校园”项目。

韩国 2011 年 11 月 30 日,在 ICI-ECP 计划框架内发布了关于联合出行项目(JMP)和联 合学位项目(JDP)的征集建议书。ICI-ECP 计划促进了欧盟与北美,亚太地区和海湾地区的 17 个工业化国家和其他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21

20Yang, Rui. China's Strategy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 Overview[J]. 中国 教育学前沿, 2014, 9(2):151-162.

21 https://europlan.pixel-online.org/news.php?id=86

(11)

9

中国教育部 1995 年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政策性基 础。2004 教育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构建了合作办学的 法律基础。目前,中国已与 188 个国家和地区、46 个重要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 关系,与 54 个国家签署了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如《中法教育交流协定》、《中德关 于项目承认高等教育等值的协定》。这对下一步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中 日并未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3、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所面临的挑战相似 (1)都面临“教育贸易逆差”的问题

由于日本的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整个社会出现了老龄化的问题,反应到高等教育方面,

反映出了学费不足的问题,又由于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占整个高等教育的绝大多数,日本为了 增加其学费收入,就需要不断的扩大其海外市场。

韩国与日本一样也面临高等教育的“赤字”。 但其原因与日本有所不同,韩国主是由于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韩国学生会选择出国留学。外国留学生愿意前往韩国留学的却很少。

在“贸易逆差”情况下,由于出生率低造成的“内需”不足,导致私立化的学校难以为继,

公立学校给财政造成很大压力。这种情况,一方面加剧了贸易逆差的问题,恶性循环另一方 面不断加重人才流失问题。

中国是派出留学生最多的国家,而且绝大多数前往学费高昂的西方国家,来中国留学的 人数和学费都远低于前者,所以中国在经济数字上的逆差是显而易见的,但中国最大的问题 是人才流失的问题。1985 年,中国取消了自费留学资格审查,出国留学迅速升温,同时也出 现了很多不按时回国的现象。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我国建立了长期留学回国的机制,同时也 建立了一些吸引留学生回国的政策。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有许多优秀学生,选择毕业以后,

留在发达国家工作和生活,也对我国的发展是个很大的损失。

(2)都面临语言障碍的挑战

中日韩地处东北亚地区,语言体系与西方国家十分不同,所以中日韩的英文水平没有优 势。日本在英语教育方面由于其自身日语发音问题,以及基础阶段过于注重学生的读写能力,

而忽视学生的听说能力,导致日本学生,整体在高等教育阶段缺乏使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

中国由于应试制度,导致大部分同学的听说能力不达标,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很难适

(12)

10

应英语授课。22另外日本的语言障碍也与其低的出生率有关,低的出生率降低了在国内教育 体系内的竞争,学生们不愿意参与到竞争导向的学习当中去。这种现象在日本这种中等规模 国家是十分明显的,这导致整个教育体制下的学生,都只说日语这种本土语言。这对于高等 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十分不利。

在吸引外国留学生方面,由于中日韩的语言障碍,所以外国留学生除了主要学习语言和 文化的留学生以外,在其他方面有很大的语言劣势。且国际化需要建立全英文授课的课堂,

由于语言的问题,会对课堂的质量造成负面的影响。

(3)没有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主导权

目前世界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由美国和英国为首所主导的,他们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巨大 的优势并且拥有规则制定的优势。中日韩地处东亚,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与西方国家的竞争 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缩小教学、文化的差距,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是中日韩三国共同 的挑战。

(二)中日韩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主要的不同点

1、高校发展国际化时的自由度不同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占整个高等教育的绝大多数,韩国同样私立大学占据整个高等教育的 主体。除了私立大学所占比重不同,私立学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上更有活力,如韩国高丽大 学和延世大学的建校理念就是国际化。而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及研究生以上的高校 是以公立教育为主,而且高水平的大学都是公立大学。所以政府给予高校的政策发挥的自由 度是不同的。日韩政府给予各个高校的国际化自主权要大于中国,各个高校特别是私立高校,

可以根据自身的状况和学科的特点制定自己的政策。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主要是根据教 育部所下发的文件进行执行,在一些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校,需要教育部的政策对其倾斜和 扶持。

2、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度不同

由于日本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起源于经济的全球化,日本也就一些大学正在追求名义上和 形式上的国际化,如一些大学增设国际部门,只提供商务英语课程和象征性地聘请外籍教师。

目的是拥有“国际化”标签可以吸引更多的生源,不利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日本也推 出了一些政策帮助留学生深入的融入日本的社会:设置专门机构促进来日留学生就业,通过

22 曾小军.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政策与挑战[J].高教探索,2017(06):86-90.

(13)

11

灵活运用实习工作、扩大就业咨询窗口等方式加强对就业的支持。同时要求企业改革接纳体 制,接纳留学生等。23

韩国在吸引留学生方面也出现了合作层次较浅的问题,《留学韩国计划》《留学韩国计划 发展方案》。两个计划总计吸引 15 万名留学生赴韩国学习。2012 年推出《高等教育国际化 推进战略》目标在 2020 年招收 20 万名来韩留学生。韩国在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

为了吸引留学生,扩大招生规模,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韩国降低了到韩国留学 的入学标准,对留学生的管理也较松。导致出现了大量留学生无法适应生活,无法完成学业,

甚至出现了以留学为名义来韩国打工的一些违法行为。虽然在这些政策中,外国人被允许攻 读某些学科的博士学位,但专业选择受到限制。24

中国为了更好的拓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度,中国不仅将外国人“引进来”,还主动地 “走出去”,在境外创办孔子学院。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培养汉语国际化人才也 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非盈利性的汉语教育。截止到 2019 年,孔子学院已经遍布全世界 162 个国家,作为高等教育的孔子学院已经有 550 所。通过孔 子学院学习中文的学员已经超过了 1000 万。孔子学院为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留学起到 了巨大作用。25不过目前世界各地也出现了一些抵制孔子学院的现象。美国曾经对孔子学院 的学术资质进行审查,并且芝加哥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在 2014 年宣布终于与孔子学院的 合作。2015 年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大学宣布关闭孔子学院。“走出去”的战略也受到了很大的 阻力。

中国出现了对外合作交流停留在浅层的现象,目前世界上一流的科学家和学者都非常愿 意来中国讲学与中国合作,但这些顶级的科学家来到中国的合作仅仅做一个讲座或者开一个 小型的论坛或者学术会议,原因是中国会给这些科学家高额的出场费,但这些顶级科学家很 难留在中国进行科研,在科研过程中,培养中国的研究生。在这个问题上,如果只是加大对 外国学者的待遇是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要积极调整内在的教育结构和经济结构。

3、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国的结合程度不同

日本是中日韩三国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本国高等教育发展最为紧密的国家,日本的“诺 贝尔奖计划”虽然不属于具体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但进入 21 世纪以来,已经有 19 位日

23 齐小鹍.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演进与趋势[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8,7(03):43-48.

24 Krechetnikov K, Pestereva N, Rajovic G.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J]. Europea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2016, 16(2): 229-238.

25 牛康侃,陈德敏.孔子学院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借鉴意义[J].海外华文教育,2017(09):1276-128 2.

(14)

12

本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无疑对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诺贝尔奖计划”

是在 2001 年《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提出的。文件指出:“日本要力争在未来的 50 年里,

让诺贝尔奖的获奖人数达到 30 人”。在 2005 年《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再次提到了这一目 标。该项目的成功,为日本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奠定了学术基础。

日本的高等教育除了重视基础的学术研究,也注重产学研的结合,2002 年日本文部科 学省 2002 推出 COE(Center of Excellence)高等教育国际化项目。对日本重点公立、私 立大学的重点学科进行资助,允许高校创办企业。目的是建成世界高水平研究基地,通过研 究基地的发展来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注重产学研的结合。

相对来说,中韩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中与本国的结合存在一些问题。

SCI 是全球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1980 年代,SCI 被引入到中国,成为了中国科 研论文的主流的评价标准。这个找准的设定,帮助了中国科学学术与世界接轨,提高了中国 学术的水平,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但在中国,这个标准滋生出了职称评聘、

学位授予、人员聘用的“SCI 至上论”。SCI 策略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是具有不可磨 灭的贡献的,提高了整体的学术水平,扩大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了中国高校在世界级 榜单上的排名。但是这种评价制度造成了功利化的问题,引起了学术不端等问题的发生。

相对于中韩的“唯 SCI 论”,日本没有很多竞争指标,再加上日本的科研支持政策,使 得日本学者愿意扎根本土,给学者们回归学术的初心提供了机会。

在韩国,21 世纪智慧韩国一流大学与卓越人才建设工程中,韩国大学想要获得政府的 补贴,就必须参加这些工程。这些工程设置很大比重的国际化指标。通过满足所规定指标来 获得政府补贴,以此推进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26在国际化学术指标方面过分追求 SCI 文章 的数量,导致了教学水平的下滑和产学研之间的脱节,高等教育国际化出现了功利化的问题。

四、中外合作办学与中日韩高等教育合作

(一)双边中外办学模式

改革开放前,我国缺乏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经验,但是中外合作办学,能够快速的学习 国外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缩小与国外的差距,所以国家十分重视国际化的合作办 学。1993 年,天津财经大学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开办了第一个中外合作项目。1995 年《中 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明确提出中外合作办学是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形式。2003 年,国务

26 魏玉亭,高长完.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动因、战略与挑战[J].比较教育研究,2019,41(06):67-7 4.

(15)

13

院发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9 年教育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明确对中外 合作办学的高校进行质量评估,提高办学的质量。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我们在合作办学领 域,发展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化合作能力的院校,成功的案例有: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 汉大学。各校自主创建的“3+1”、“2+2”等培养模式,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合作的发展。

(二)双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出现的问题

1、政策对实践的支撑不足

由于我国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缺乏实践经验,所以我们的理论水平落后于实践水平,在政 策制定上存在一定的漏洞,制定的规范和细则,在落实的过程中与各个院校实际的情况有所 出入,所以政策执行的效果有折扣,每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一套统一的体系。

2、中外合作办学认可度不高

虽然在政策层面,国家要求与国外一流大学的优势专业进行合作,但是合作项目的水平 却是参差不齐和高昂的费用,导致很多学生和家长不愿意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难以保证生 源的质量。当培养的学生毕业时,在找工作时,中外合作办学的学历在用人单位认可度也不 高,一方面在于知名度,另一方面也与培养出的学生无法适应工作需要有关。

3、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分布不均

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和项目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西部地区很 少。但主要是由于我国本身的高等教育模式和经济结构决定的。

(三)多边高等教育合作探索——中日韩亚洲校园

1、亚洲校园计划的背景

“亚洲校园”是中日韩之间的一项跨境学生流动计划,是由韩国、日本和中国在 2010 年 举行的峰会上达成的协议发起的。该计划旨在加强亚洲高等教育学术机构之间的网络,并通 过联合和双学位项目及交流项目促进学生交流。

受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中日韩关系的发展,为中日韩教育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虽然中 日韩三国在文化上既有地缘共性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但是却由于历史发展呈现出显著差 异,在社会制度、语言文化、民族习俗等方面存在着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加之语言之间并 不互通。给“亚洲校园”项目的合作带来了挑战。

(16)

14 2、亚洲校园计划的历史

2010.05 在韩国举行的第三届朝、日、中峰会上采用校园亚洲试点项目作为新的合作项 目。

2012~2015 年中日韩校园亚洲试点项目实施(10 个项目)

2016.01 中韩教育部长第一次会议同意将试点项目扩大范围。

中日韩三国在首尔召开了第一次中日韩教育部长会议。三国教育部长在韩国首都首尔签 署了《中日韩三国教育合作首尔宣言》。强调了三国教育合作的重要性。宣言中,明确指出 了建立三国大学生的交换计划。通过“亚洲校园计划”进行拓展,努力建设全亚洲的教育合 作,构建亚洲教育共同体。

2016.10 校园亚洲全面项目启动

2016.12 校园亚洲启动仪式暨首届三边校长论坛 2017.11 中日韩促进大学交流合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3、亚洲校园计划的项目

“亚洲校园”突破了传统的双边教育合作,突破了中日韩的地缘政治、社会制度、文化 和语言的界线,建立了一个具有多边性和多样性的具有较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亚洲 校园计划的合作项目从首批的十个项目,已经发展到现在的十七个。合作的项目类型既有短 期交流,又有硕士交换和硕士项目双学位等类型。

表 1-1 亚洲校园现有项目

中国 日本 韩国 项目主题

1 复旦大学 神户大学 韩国大学 东亚地区的风险管理

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立命馆大学 同修大学 东亚地区的人文科学

3 上海交通大学 九州大学 釜山大学 能源与环境科学与技术 4 北京大学 一桥大学 首尔大学 亚洲商业领袖计划

5 北京大学 东京大学 首尔大学 BESETO DDMP 国际和公共政策研究

6 吉林大学 冈山大学 成均馆大学 东亚共同利益的实现与古典 文化的重估 7 人民大学 名古屋大学 成均馆大学/首尔 法律与政治学

(17)

15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国立大学

8 清华大学 东京工业大学 韩国科学技术院 科学技术

9 北京大学 早稻田大学 韩国大学 东亚地区多层次冲突与社会 创新全球计划 10 同济大学 九州大学 釜山大学 培养人才的合作教育计划 11 北京大学 东京大学 首尔大学 BeST 区域专家教育项目

12 北京师范大学 东京大学 首尔大学 东亚地区教师教育国际研究 生课程

13 山东大学 长崎大学 成均馆大学 中日韩校际合作项目

14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天津大学

大阪大学 延世大学 医学与公共卫生计划

15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千叶大学 延世大学 植物与环境创新计划 16 中国传媒大学 东京大学艺术学院 韩国艺术学院 日中韩国际动画合作课程 17 上海海洋大学 东京大学 韩国海事大学 海洋科学与技术合作

(四)亚洲校园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

中日韩“亚洲校园”不是简单的两两合作的模式,而是更加强调三边协同合作,共同开 发课程,共同组织活动,每个项目都有三个国家的优质大学共同参与。27 实践了多边高等教 育合作的新模式。

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中国教育部成立了“亚洲校园”专项基金,为项目提供资金和奖学 金;中日韩联合创建统一跨国机构“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对项目进行监管,推 进大学生交流、学分互换认定、授予学位等工作的进行;由中日韩三方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

所有参与项目的学校参与自评自查,然后共同撰写自评报告;中日韩共同排除专家小组对项 目进行现场评估。28

27 陈晓清.日本大学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战略——“大学的世界展开力强化事业”战略的启动、运作与 成效[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40(02):28-35.

28郑觅.多边教育合作质量保障协同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基于“亚洲校园计划”联合质量评估的研究

(18)

16

五、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建议

正确的使用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标准对于正确的改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具有重要 的意义,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具有共性的核心标准有六项,理念与战略、学生流动、

师资队伍、教学与课程、科研成果和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我们本文前面部分的中日韩高等 教育国际化的政策总结,我们用这六个评价标准来进行政策建议。29

(一)理念与战略

坚定不移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坚持发展世界一流大学和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战略。

继续坚持以高水平学术发展带动整体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研究的方向更应该注重基础创新 性学科。由于一些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本质上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本身和我国经济结 构所造成的,如顶尖科学家很少愿意在中国长期进行科研和任教和中外合作的机构和项目在 东西部的分布不均。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时与我国自身高等教育政策和 经济结构相适应。

(二)学生流动

在学生流动方面,今后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对于从中国想要去国外留学的 学生,要优化留学的服务,公派留学和自费留学两种方式同时发展。公派留学主要针对的主 要国家紧缺的战略型人才。在科学方面是针对“卡脖子”技术相关领域的学科,和战略发展 相关的学科。在人文方面优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非通用语种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国别 和区域研究人才、来华杰出人才等五类人才”30

针对自费留学的发展,要优化其服务水平,为自费留学生提供公开透明的信息31最后对 于国外留学的学生我们还要建立吸引机制,防止人才的不断外流。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研能力和文化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力,中国极 有可能成为国际留学的中心国家。未来世界各国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会不断的加大。我们不仅 要扩大来华留学的规模,更要注重来华留学的质量,严格把控来华留学生的标准,把控留学 生教学的质量。

[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03):176-180.

29 谭诤.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原则及核心指标的讨论[J].大学教育科学,2014(06):117-120.

30 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 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EB /OL].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2016-04/29/c_1118775049.htm,2019-09-23.

31 张梦琦,刘宝存.新时代我国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政策走向——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20(01):25-32.

(19)

17

(三)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在双一流《总 体方案》中被放在五项主要任务的首位。首先要提高我国本土师资的英语授课水平和学术科 研水平,同时吸引外国优秀师资来中国任教,帮助他们解决在中国的生活问题,提高外籍师 资在中国的待遇。建立引进人才的体系,如果是对我国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的人才,可以允许 其加入中国国籍。走出去方面,要以孔子学院为依托,培养对外汉语师资要加大储备力度。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中,处于教学和科研的核心位置的是研究生导师。建立一支优 秀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对我们的学术提高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教学与课程

在教学和课程方面,我们要建立国际高水平的课程资源。提高英语授课课程比例,英语 是全球学术界通用的语言,为了提高学术水平和国际化课程的质量,提高英语教学课程的比 例和质量,是下一步中国高等教学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学科方面,以构建世界一流学 科为依托,在目前我国急缺的自然科学领域完善课程内容,优化培养方案。在面向留学生的 课程中,我们除了要提供优质的英文类专业课程以外,还要提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课 程。特别是汉语、中医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课程要不断优化,让国外的留学生更好 的了解中国。

(五)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方面,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国际期刊的论文篇数上在国际上名列前茅。这得 益于我国具有竞争性的科研人员评价体系。但这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如教师轻教学重科研,

缺乏一些基础性学科的创新性成果和高科技领域的创新性成果。下一步科研成果政策的努力 的方向,更多是让学者回归学术的初心,在涉及国家战略领域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学术方面 目前我们更应该引导学者回归学术的本心。努力培养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加强产学研的结合。

(六)对外交流与合作

1、中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政策建议

国家把控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的大方向,给予符合国际化条件的一流大学一定的自主权 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工作,这样能有效的避免统一的政策不能支撑条件不同的大学的国际 化需要。建立完善的国际化合作体系,填补政策上的空缺和偏差。给予高校关于合作办学政 策上的激励政策。加强与更多的国家的合作,让更多国家的学位可以在中国得到认证。

(20)

18 2、中日韩高等教育合作建议

在亚洲校园的基础上,吸取成功经验,探索多边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的新模式,努力扩 大合作范围,早日与日本签订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从中日韩探索到东盟十国 10+3 的合作,乃至从亚洲到世界的高等教育多边合作。

六、参考文献

1. Kreber,C.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J].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 Learning,2009,10( 118) : 1 - 14.

2. Yonezawa A.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Japanese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debates a nd realities[M]//Higher educ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Springer, Dordrecht, 2011: 3 29-342.

3. Knight, J. (2003). Updated internationalisation definition. International Higher Ed ucation, 33,223.

4. 龚放,赵曙明.大学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1987(4):29-35 5. 张寿松.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十个基本问题[J]. 高教研究与实践, 2003.

6. 谭诤.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原则及核心指标的讨论[J].大学教育科学,2014(06):117-120.

7. 杨德广,王勤.从经济全球化到教育国际化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0(04):289-293.

8. 李增森,赵淑惠.“双一流”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探析[J].教学研究,2019,42(06):22-26.

9. 朱文,张浒.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变迁述评[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02):116-125.

10. Huang F. Policy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 na[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3, 7(3): 225-240.

11. 曾小军.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因、政策与挑战[J].高教探索,2017(06):86-90.

12. 陈晓清.日本大学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战略——“大学的世界展开力强化事业”战略的启动、运作 与成效[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40(02):28-35.

13. Yonezawa A.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Japanese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debates a nd realities[M]//Higher educ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Springer, Dordrecht, 2011: 3 29-342.

(21)

19

14. Byun K, Kim M. Shifting patterns of the government’s policies for the internationa lization of Korean hig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 on, 2011, 15(5): 467-486.

15. 刘清伶,李红宇.“亚洲校园”计划:背景、实施过程与前景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3 (04):54-58.

16. 秦东兴.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路径——以“加强大学世界拓展力事业”为例[J].中国高教研 究,2017(03):72-77.

17. 郑觅.多边教育合作质量保障协同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基于“亚洲校园计划”联合质量评估的 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03):176-180.

18. Yang, Rui. China's Strategy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 O verview[J]. 中国教育学前沿, 2014, 9(2):151-162.

19. Krechetnikov K, Pestereva N, Rajovic G.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 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J]. Europea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 tion, 2016, 16(2): 229-238.

20. 齐小鹍.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演进与趋势[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8,7(03):43-48.

21. 牛康侃,陈德敏.孔子学院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借鉴意义[J].海外华文教育,2017(09):1276- 1282.

22. 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 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

[EB/OL].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2016-04/29/c_1118775049.htm,2019-09-23.

23. 张梦琦,刘宝存.新时代我国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政策走向——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 5》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20(01):25-32.

(22)

20

第二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日经济合作概况

郭欢 李维凯32

【摘要】中日经济合作在双城经济圈的开展获得了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促进力量推动,正式进入了快 速发展的新篇章。为具象地展现中日经贸合作在该地区的发展情况,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及通过网络 公开渠道获取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初步将双城经济圈中的中日经济合作交流进行了不完全统计和简单的梳 理。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中日经济合作

一、引言

2020 年 10 月 1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 划纲要》。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推动成渝地区 双城经济圈(以下简称“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 济布局,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 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与此同时,2019 年 12 月 24 日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中国务院总 理李克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韩国总统文在寅出席,就中日韩合作以及地区和国际问题交 换看法。会议中发表了《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通过了“中日韩+X”早期收获项目清 单等成果文件。对于促进中日韩在双城经济圈的合作共赢起到了重要指引作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日经济合作在双城经济圈的开展获得了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促 进力量推动,正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篇章。为具体地展现中日经贸合作在该地区的发展情 况,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及通过网络公开渠道获取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初步将双城经济 圈中的中日经济合作交流进行了不完全统计和简单的梳理,以供各位参考。

二、双城经济圈

(一)双城经济圈概述

双城经济圈由成都市和重庆市两大中心城市及四川省内其他位于城市圈绵延区的城市 组成。

1.成都

32 郭欢,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业务领域为外商投资、企业合规、海关与外汇等。

李维凯,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业务领域为外商投资、企业合规。

(23)

21

2019 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 17012.65 亿元,利用外资实际到位 131.69 亿元,进出口 总额 5822.7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5878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537 元。

成都正在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 心以及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2.重庆

2019 年,重庆全年地区生产总值 23605.77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 103.1 亿美元,进出口 总值 5792.78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7939 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1 33 元。重庆正在紧紧围绕国家重要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现代制造 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等国家赋予的定位,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双城经济圈与中日经济合作

成都市日资企业共370 家(截至 2019 年 1 月),常驻成都的日本人共 460 人(截至 201 9 年 10 月),主要涉及汽车等运输设备、IT 及电子相关、零售相关企业等。与此相对,重庆 市日资企业共160 家(截至 2019 年 1 月),常驻重庆的日本人共 350 人(截至 2019 年 10 月),主要涉及汽车、机械、IT、测量器械、环境技术、金融、零售、物流等行业。

日本驻重庆总领事馆、日本商工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日中经济协会等日本企业机构 非常重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尽最大可能扩大日本同双城经济圈的经济合作。

三、日本企业投资双城经济圈的利好

(一)国家战略支持

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立足构建新发展 格局、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属于重大国 家战略,政府将着力把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有利 于日本企业在本地投资的便利性。

(二)本地大力推进中日合作

自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以来,双城经济圈以成都为首,从政府到民间自上而下地积 极推进与日本的经贸合作,大力促进日本企业到本地投资,开展了一系列的经贸交流活动

(具体详见本章第四、五节内容)。

(三)本地中日合作由来已久

截至 2020 年 2 月,成都、重庆两地实际利用日资已达约 37 亿美元,汽车制造、电子产 业、城市建设、食品饮料等诸多领域。并且,计划在成都、重庆扩大投资的企业分别约占总

(24)

22 数的 52.9%、45.5%。

(四)促进政策

除了国家层面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 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 年版)》、《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17 年修订)》以 外,成都作为外商在中国西部投资的重点区域,为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由四川省、成都 市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地方政策法规,例如《四川省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政策规定》、《关于印 发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八条措施的通知》、《四川省商务厅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管理 工作的意见》、《成都医疗美容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 年)》、《关于加快成都市成都医药 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 年-2020 年)》。

(五)自贸区

包括成都天府新区片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川南临港片区三个部分在内,总面积 120 平方公里的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四川自贸区”)作为第三批自贸区之 一,于2016 年 8 月由国务院获批后,正在稳步建设中。

与此相对,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7 年 3 月 15 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 立;同年3 月 31 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同年4 月 1 日正式挂牌。

(六)交通便利

1.成都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跻身全球前 50 最繁忙机场行列,2019 年旅客吞吐量达 5586 万人次,

位居全国第四。货邮吞吐量 67.2 万吨。其中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 14.6 万吨,增长 10.2%。

另外,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预计 2021 年投入使用,将满足 9000 万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200 万吨货邮吞吐量。并将成为国内第三座拥有双机场的城市。

成都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蓉欧班列中线开行至波兰罗兹、德国纽伦堡、

荷兰蒂尔堡,南线开行至中亚、土耳其,北线开行至俄罗斯。成都正在打造国家高铁枢纽城 市,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辐射欧亚的国际性铁路枢纽,构建至重庆 1 小时,至武汉、

西安、贵阳、昆明、长沙、兰州、西宁 4 小时,至北京、上海、广州 8 小时交通圈。

2.重庆

江北机场拥有客运基地航空公司 6 家,开通航线 260 余条、通航城市 160 余个。其中,

国际(地区)航线 61 条、通航城市 48 个。国际(地区)货运通航城市 12 个,包括北美洲

(25)

23

芝加哥、安克雷奇,欧洲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莫斯科,大洋洲悉尼,亚洲首尔、新加坡、

曼谷、河内、香港、台北等地。机场目前年货邮吞吐量接近 40 万吨,国际(地区)货量占 比达到 30%以上。

四、成都中日经贸合作情况

(一)成都中日经贸合作概述

日本是成都第五大贸易伙伴。2019 年成都与日本进出口总额达 314.8 亿元,全市利用日 资实际到位资金19.61 亿美元。日本在成都累计投资企业 326 家,其中 38 家是世界 500 强 企业。

截至2020 年 8 月,四川已与日本广岛、山梨县、和歌山县等地建立各级友城 12 对。日 本在川累计设立投资企业467 家,包括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三菱化学、出光、思佰益等 知名企业,投资行业涉及光电子器件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金融业服务等。2020 年四川前三 季度外贸进出口中,对日本进出口354.2 亿元,增长 26.2%,四川已成为对日经贸合作大省,

对日投资、贸易位居中国中西部地区前列。

(二)地方具体经贸往来

以2018 年 5 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日中经济协会前述的《深化中日地域经济交流合作备 忘录》以及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为契机,成都市各级人民政府围绕促进中日在成都的经 贸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主要活动情况如下:

表 2-1 成都市中日经贸交流活动统计表

序号 日期

主要负责 部门/机构

活动 主要内容

1

2018 年 5 月

四川省政府

四川省尹力省长赴 日访问

与日中经济协会签署《深化中日地域经济交流 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四川共建中国(四川)

日本产业园。

2

2018 年 8 月 2 8 - 3 1 日

四川省政府

中国(四川)—日本 经济合作顾问委员 会座谈会、中国(四 川)日本经贸推介 会、四川—广岛企

向日本有关机构和企业推介四川经济社会发 展情况。

(26)

24 业交流对接会、中 国四川(大阪)经贸 推介会

3

2019 年 4 月 17 日

成都市高新 区政府

中国(四川)日本产 业合作园推介会

围绕加强中国(四川)日本合作产业园国际营 商环境建设、产业生态圈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 入探讨。

4

2019 年 8 月 22 日

成都市高新 区政府

中国(四川)日本产 业合作圆桌论坛

规划选址成都高新区的中国(四川)日本产业 园,正在打造升级为国家级产业合作平台。

5

2019 年 12 月 2 日

成都市高新 区政府

“携手新视界”超高 清视频产业中日交 流合作大会

围绕 5G 时代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及创新应 用进行演讲、对话,探讨产业现状、解决方案 及商业前景。

6

2019 年 12 月 20 日

成都市高新 区政府

中国(四川)日本产 业合作项目研讨会

围绕地方合作、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科技 创新、经贸文化等开展讨论研究和务实合 作。

7

2020 年 5 月 12 日

成都市武侯 区政府

城市更新引领、创 意设计赋能——成 都市武侯区城市设 计产业中心全球招 商推介会

邀请日本城市设计产业链上的企业参与武侯 城市设计产业中心的孵化建设。有包括四川 中日友好会馆、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日中经 济协会、日本陕西总商会、日建设计、野村 贸易、慈度新葵在内的日本机构和日资企业 参会。

8

2020 年 5 月 20 日

成都市高新 区政府

中日产业合作线上 推介会

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在会上正 式挂牌。

9

2020 年 7 月 1 日

成都市新都 区政府

2020 新都中日线上 投资贸易推介会

新都区首次发布了《新都区中日合作(成 都)城市建设和现代化服务业机会清单》,助 推资本与合作项目对接,促进更多中日合作 技术、项目在新都孵化落地。

10

2020 年 7 月 14 日

成都市政府

“共享新机遇”系 列活动-2020 成都 对日开放合作推介

推介活动以科研技术服务、健康服务领域为 主题,向参会日资企业分享了城市发展机 遇。

(27)

25 活动

11

2020 年 8 月 28 日

成都市政府

成都交子公园商圈 项目合作大会暨全 市服务业重大项目 集中签约活动

共同关注与探讨成都交子公园商圈投资与发 展机会

12

2020 年 9 月 25 日

成都市政府

2020 国际双城链云 对接

与日本前沿科技企业展开一场创新对话,进 一步推动成都与日本东京城市建立科技合 作,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新型国际双城云合 作模式,推动全球创新科技资源要素汇聚成 都,赋能成都产业高质量发展。

13

2020 年 10 月 12 日

成都市政府

中日生态环保合作 暨环保产业投资推 介会

围绕成都市投资环境、成都生态环保产业、

日资环保企业技术等情况进行了推介、洽谈 和主题研讨。

14

2020 年 10 月 20 日

成都市政府

2020 中日韩(成都) 中小企业经贸创新 峰会

围绕新经济、健康服务、跨境电商等领域展 开交流合作。

15

2020 年 10 月 29 日

成都市政府

知名日资企业四川 行交流座谈会

促进中日合作共赢,带动更多企业到四川考 察。

(三)重点合作项目

在成都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日经贸合作在成都市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正在进 行中的重点项目主要如下:

表 2-2 成都市中日经贸合作重点项目统计表

序号 项目 所在区域 项目定位

1

中国(四川)日本合 作产业园——高新 南区

成都市高新区

与日本进行动漫产品创意与技术、IP 本土化二次开 发与市场运营、版权代理海外发行、强 IP 品牌营销 与衍生品设计制造、供应链资源服务等合作,同时,

一道发展智能信息技术、生产管理软件及智能工厂技 术。

2 中国(四川)日本合 成都市高新区 以全球性枢纽经济领航者为定位,通过港产城融合、

(28)

26 作产业园——成都

天府国际空港新城

多业融合、跨域融合,打造临空产业体系,重点发 展:航空产业(航空物流、民航科创、航空枢纽服 务、航空维修等)、临空现代服务业(商业贸易、文 化体育、康养等)、临空新经济产业(大数据、人工 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

3

中日(成都)地方发 展合作示范区——

瞪羚谷片区

成都市高新区

位于锦城湖畔、剑南大道两侧,重点发展动漫游戏、

数字媒体、文化会展、文化商业、文化科技等产业细 分领域。

4

中日(成都)地方发 展合作示范区——

骑龙片区

成都市高新区

位于高新南区西南部,剑南大道与天府五街交汇区 域,重点发展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文化贸易、文化 金融等产业细分领域。

5

中日(成都)地方发 展合作示范区——

未来科技城片区

成都市东部新区

位于成都东南部,龙泉山以东,重点发展航空经济、

文化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细分领域。

6

武侯城市设计产业 中心

成都市武侯区

以文创产业为主导产业,聚焦创意演艺、创意设计、

创意策划三大细分领域,打造具有全球美誉度的三国 文化消费目的地。

7 中日韩示范产业园 成都市双流区

产业园内包含国际合作新城、国际空港商务区、保 B 物流园区、国际文体数媒园、天府国际生物城、国际 康养小镇 6 个规划园区。

8

成都天府科创生态 环境产业研究院

成都市

将在生态环境领域人才建设、政策研究、技术攻关、

成果转化、交流合作、创投孵化等方面开展合作。

9

中日(天府眉山)国 际康养城项目

眉山市

位于天府新区眉山片区,总占地面积约 2500 亩,项 目总投资约 300 亿元,

10 其他 成都市

伊藤洋华堂 BPO 中国区总部项目、中日动漫街区、A8 国际音乐产业基地、日本 DAC 西南总部及亚太创新中 心项目、思佰益(中国)西南地区总部项目、美刻生 活馆西南总部项目、食享会西南总部项目等。

五、重庆中日经贸合作情况

(29)

27

(一)重庆中日经贸合作概述

截至 2020 年 2 月,日本累计在渝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280 家,累计实际利用日资 18 亿 美元,五十铃、川崎、发那科等众多知名企业在重庆开展业务。33

(二)地方具体经贸往来

相比成都,重庆地区的中日经贸交流活动相对较少,但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民间,均保 持了一定的经贸往来。具体如下:

表 2-3 重庆市中日经贸交流活动统计表

序号 日期

主要负责 部门/机构

活动 主要内容

1

2018 年 3 月 15 日

日本贸易振 兴机构

中日(重庆市)老龄 产业交流会

加深中国企业对日本介护服务,辅助器具及 用品的了解,并共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养 老服务合作模式。

2

2018 年 7 月 13 日

重庆(中美)

海吉亚肿瘤 医院

中日国际诊疗中心 揭牌仪式

重庆(中美)海吉亚肿瘤医院与日本藤田保 健卫生大学附属医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同 时揭牌成立“国际诊疗中心”。

3

2019 年 5 月 29 日

重庆市政府

重庆—日本经贸交 流恳谈会

为实现双方更高水平互利合作搭建更多交流 平台。

4

2019 年 5 月 8 日

重庆红瑞健 康产业(集 团)有限公 司

中日(重庆)养老产 业国际合作交流会

加深中国企业对日本介护服务、辅助器具及 用品的了解,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尤其是内陆 地区的养老服务模式。

5

2019 年 5 月 28 日

重庆市两江 新区政府

中日(重庆两江)大 地生物医药产业园 战略合作协议签约 仪式

将共同搭建中日(重庆两江)大地生物医药 产业园。

6

2019 年 7 月 10 日

重庆市两江 新区政府

中日产业合作论坛

赴日参加中日产业合作论坛并开展系列招商 对接活动。

33《“云”上促合作!重庆向在渝日韩企业抛“橄榄枝”》,2020 年 4 月 15 日,新浪网,http://k.sina.

com.cn/article_1988438334_7685293e01900lkw9.html?from=news&subch=onews,访问日期:2020 年 10 月 28 日。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New Academic Structure for Se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 “334” Web Bulletin, Education Bureau, Hong

The continuity of learning that is produced by the second type of transfer, transfer of principles, is dependent upon mastery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subject matter …in order for a

Hong Kong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VE) Higher Diploma

Kolb (2005),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paces: Enhancing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 Education,

REITs 起源于上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目前全球 REITs 市场规模近 2 万亿美元,其中美

三是新能源发电成本下降,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的电力成本持续下降,更利于提升新能源相对 于化石能源的市场竞争力。截至 2020 年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到约 5.3

22 韩立余: 《当代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碰撞及其发展前景》 , 《国际经济法学刊》2018 年第 4 期,第 3 9-40

然而 ISDS 机制在实践中一些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多数学者认为 IS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