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偏遠地區學校初任校長創新經營之 個案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偏遠地區學校初任校長創新經營之 個案研究 "

Copied!
19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教育研究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何俊青 博士

偏遠地區學校初任校長創新經營之 個案研究

研究生:林志賢 撰

中華民國一0三年六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教育研究碩士班

碩士論文

偏遠地區學校初任校長創新經營之 個案研究

研究生:林志賢 撰 指導教授:何俊青 博士

中華民國一0三年六月

(4)
(5)
(6)

謝誌

時光飛逝,兩年的研究所碩士求學日子就在這個暑假畫上句號了,自己在離 開校園多年後,又再重拾課本當起學生,心中是充滿著喜悅與期待,但當開始埋 首書桌撰寫論文的時候,正也代表著我每周的美好假日都必須犧牲奉獻了。做研 究是孤獨的,勢必要有所付出才會有那些微的成果,挑燈夜戰更是常有的事,每 周開了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來回奔波到東大進修,有時甚至因為睡眠不足疲勞駕駛 差點開進太平洋裡了,還好一切福大命大終於費盡千辛萬苦完成這本論文,原以 為會是欣喜若狂或是悸動大叫,沒想到心情卻是如此的輕鬆平靜,總算對於這段 日子來的努力有了結果與交代。

感謝指導教授何俊青老師的細心指導,緊盯一開始是 Meeting 逃兵的我,能 夠定期赴約提交寫作進度,至今才有辦法完成研究論文,當中腦海每日始終浮現 老師提醒我的話「一開始慢的人,論文就會慢就會延畢」,還好至今我能如期畢業 不當那個論文逃兵。感謝張炳煌、廖本裕兩位教授從我的研究計畫到論文口考給 予的建議與指教,讓我的研究能更有方向,更縝密的逐一檢視我研究的缺失。感 謝我的 Meeting 夥伴桂芬、梅英、小雨,還好有你們的共同鼓勵與相互督促,我 才能依照進度完成論文。感謝我 103 級教研所碩士班的同學們,讓我在奔波後身 心俱疲聽課時,有你們的笑聲與活潑陪伴,讓我彷彿又回到我六年前青春洋溢的 大學生活,使碩士求學生涯增添了不少回憶與色彩。

在學校方面,感謝小阿姨校長一路上的支持與鼓勵,在研究中也給予很多提 點,讓我既有的教育觀念有很大的改變。感謝我服務學校 SJ 的校長、主任、同 事、學生們讓我能每周無後顧之憂的公假進修,不管是在行政業務還是課務上,

這兩年來謝謝你們的協助與體諒。感謝我們訪談對象小阿姨、胡哥、高雅、盈萱、

藹光、媚云姊等,感謝你們不厭其煩的受我訪問,有你們的寶貴意見才能豐富這 本論文的研究內容。真的謝謝 SJ 的好夥伴,你們是一群可愛又貼心的好同事!

最後,要感謝我們家人的支援與鼓勵,謝謝爸媽、哥嫂在我求學期間,因為 研究關係鮮少有時間陪伴你們幫忙家務,你們總是最支持我給予我多方的支援,

讓我可以僅專注在自己的研究上。謝謝我的高莎莎老大這些日子的鼓勵和支持,

讓我打破延畢的念頭,體諒我假日沒時間跟妳 Meeting,是我這些年來保持前進 的動力,如今我可以如期畢業了,妳的確功不可沒,謝謝妳!

如果完成論文也算是一種成就,我願將這一切榮耀歸功於上述這些恩人,祝 福大家一切健康平安、順心如意。

林志賢 謹誌 103 年 7 月 2 日

(7)

偏遠地區學校初任校長創新經營之個案研究

林 志 賢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教 育 研 究 所 碩 士 班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東縣一所偏鄉小學實施創新經營的歷程與成效為何,並探 討學校實施創新經營過程中,校長所扮演的角色、面臨的困境及所持的態度與策 略,了解一位偏遠地區學校校長的創新領導之過程,分析校長如何善用策略,在 競爭激烈的教育環境之下,引領學校組織創新發展,突破少子化、裁併校的衝擊,

以提高學校競爭力。

研究者根據研究問題之需求,採用個案研究法,並選定 SJ 國小為研究對象。

資料蒐集的方法則以半結構式訪談、參與觀察、文件分析為主,訪談對象為個案 學校校長、行政人員、教師、家長及學生代表。從研究的個案中,得見其發展學 校特色課程和創新經營之理念,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並期待指出更 進一步的運用。歸納研究發現獲得以下結論:

壹、個案學校創新經營的緣起:一、個案學校積極化危機為轉機;二、個案學校 校長具敏銳觀察、高活力、獨創思維的人格特質;三、個案學校校長具學生 為主、教學優先、永續發展的辦學理念;四、個案學校規模小、組織成員年 輕化,有助創新之推行。

貳、個案學校創新經營的策略:一、行政管理方面―推動服務領導、課程領導、

走動式管理、授權管理;二、教師專業發展方面―推展協同教學、師徒合作、

學習型組織、特色課程;三、學生多元展能方面―開發優勢智慧、拓展多元 師資、搭建學生圓夢舞台;四、校園環境規劃方面―重視境校功能、融合在 地特色、結合未來永續;五、公共關係方面―營造「家」的學校文化、建立良 好親師關係、積極爭取外部資源。

參、個案學校創新經營之困境主要為學校組織成員觀念保守、創新參與意願低落 及後續經營支援不足、家長不支持等。

肆、個案學校創新經營面對困境的主要解決方法有爭取人力、經費挹注,減輕成 員工作負擔、建置完善的溝通與協調機制。

伍、個案學校創新經營之成效―提升學校行政效能、強化教師專業能力、建立學 校特色、開發學生潛能、形塑優良學校文化、增進家長參與學校教育。

關鍵詞:偏遠地區、學校創新經營、學校特色

(8)

A Case Study of Innovation Operation by Principles at the Beginning of Office in the School at Remote Areas

LIN, CHIH-HSIEN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process and effect of innovative operation in a primary school of Taitung County and discuss the role the principle plays in the course of school’s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operation, any difficulty he might face and attitude, strategy he might hold, trying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a principle’s innovation leadership in the remote areas of school, analyzing the way the principal uses strategies; under the highly competitiv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the principle leads school to be innovative 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 breaking birthrate, cutting down the impact caused by school M&A (merge & acquisi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chool.

The researchers, based on the needs emerged from the research questions, used case study method and selected SJ Elementary school as the subject of research in this study. Data collection method were mainly focused o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document analysis, and the interviewee were case school principals, administrators, teachers, parents and student representatives. From this case study, the concept to develop specialized curricula and innovative operation were visible herein, at last,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with expectation of pointing out further use. In the findings of summarized study, here com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I. The origin of Case School’s innovative operation: 1. Case school turned crisis into opportunity actively; 2. Case school’s principle has personality of sensitive observation, being energized and with creative thinking; 3.

(9)

Case school’s principle focused on students and teaching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4. Case school is a small-scale school with younger members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helping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II. Strategy the Case School adopted in the innovative operation: 1.

Administration - Promoted service leadership, curriculum leadership, tactical management and authority management; 2.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promoted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entoring cooperation,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specialized curriculum; 3. Student’s diverse performance - Developed advantage-based wisdom, expanded diverse faculty and building stage for students to make their dreams come true; 4.

Campus planning – Being aware of function throughout the campus, integration of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bination of future sustainability;

5. Public relation - Create "home" as school culture, establish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s, strive for external resources progressively.

III. The Difficulty Case School faced during innovative operation were mainly school members’ conservative grounds, declined will on being innovative participation and insufficient support for subsequent operation, as well as parents’ not willing to support.

IV. The major solution for Case School’s facing with difficulties during innovative operation was to strive for manpower, investment, alleviate burdens of members and build a sound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V. Effect of Case School’s innovative operation - Enhance performance of school’s administration, strengthen professionalism of teachers, build characteristics for school, develop students' potential, shape excellence in school culture and encourage parents to get involved in school education.

Keywords: Remote Areas, School’s Innovative Operation, School Characteristics.

(10)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重要名詞解釋 ………6

第四節 研究的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創新的定義 ……… 9

第二節 創新經營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 ………13

第三節 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層面 ………27

第四節 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研究 ………39

第五節 學校創新經營的實施策略 ………52

第六節 學校創新經營的實施困境 ………5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9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蒐集 ……… 5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2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72

第四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74

第五節 研究倫理的考量 ………78

第六節 研究信實度 ………81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83

第一節 SJ國小創新經營之緣起 ………83

第二節 SJ國小創新經營之實施策略 ………92

第三節 SJ國小實施創新經營之困境 ………122

第四節 SJ國小面對創新經營困境之解決方法 ……… 126

第五節 SJ國小實施創新經營的成效……… 130

第六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13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9

第一節 結論 ………149

第二節 建議 ………153

參考文獻 ………157

中文部分 ……… 157

英文部分 ……… 167

附錄 ………169

附錄一:訪談大綱 ……… 169

附錄二:SJ國小月主題特色課程 ……… 172

附錄三:SJ國小Sadipongan之報 ………176

附錄四:SJ國小2014 國家卓越建設獎參選資料 ………180

(11)

表次

表 1-1 國外學者對創新的定義………10

表 1-2 國內學者對創新的定義………11

表 2-1 國內企業組織「創新經營」相關研究論文………25

表 2-2 學校創新經營之定義彙整表 ………28

表 2-3 學校創新經營內涵構面統計表 ………35

表 2-4 學校經營面向統計表 ………37

表 2-5 國內「學校創新經營」相關研究論文 ………40

表 2-6 學校創新經營個案研究之相關論文分析表 ………47

表 2-7 「學校創新經營」實施困境分析表 ………57

表 3-1 SJ 國小課程發展 SWOT 分析表………64

表 3-2 訪談對象一覽表 ………72

表 3-3 訪談時間一覽表 ………75

表 3-4 編碼意義說明 ………78

表 4-1 SJ 國小近年學生人數統計表 ………90

表 4-2 班級教學融入領域課程………105

表 4-3 SJ 國小月主題課程總表 ………107

表 4-4 SJ 國小月主題教學目標彙整表 ………108

表 4-5 SJ 國小校內師資人力專長彙整表 ………110

表 4-6 SJ 國小學生多元展能實施方式 ………111

表 4-7 SJ 國小 99 學年度第一學期夜光天使每週課程表………113

表 4-8 SJ 國小 100 學年度第二學期夜光天使每週課程表 ………113

表 4-9 SJ 國小 P1 校長「給家長的一封信」統計表 ………130

(12)

圖次

圖 3 - 1 S J 國 小 學 校本 位 課 程 發 展 架 構 圖 1 … … … …… … … … 6 7 圖 3 - 2 S J 國 小 學 校本 位 課 程 發 展 架 構 圖 2 … … … …… … … … 6 8 圖 3 - 3 研 究 流 程 圖 … … … 7 3 圖 4 -1 SJ 國 小學 校創 新 經營 發 展歷 程 圖 … …… … … …… … … 9 2 圖 4 - 2 跨 學 科 統 整 課 程 模 式 概 念 圖 … … … 1 0 3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者以偏遠地區學校初任校長創新經營之個案研究為研究議題進行探 討。本章針對研究主題說明本研究的基本構想,全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說明研 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探討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將研究中的名詞給予定 義,第四節提出本研究之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我國行政院教育改革委員會(1996)於《總諮議報告書》中提出「教育鬆綁」

為當今教育改革的主要理念,並在保障學習權為中心之下,將父母的教育權和教 育的專業自主列為當今教育改革的理念。教育部(1995)在《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

─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中,指出「邁向多元民主」的社會變遷,未來教 育革新的原則:「自由是尊重市場調節機能,減少不必要的干預。多元是提供多 種不同的方式以供選擇,自由與民主是現代教育的趨勢。」因此,教育部積極建 立各項諮詢服務系統,充分提供相關訊息,供學生家長、社會人士瞭解事實,作 為教育選擇的參考。

各級學校為了因應教育法令的修改、教育市場化的需求,積極經營學校特色 並提供多元的學校訊息管道,加強行銷學校,讓家長有機會做選擇。全球社會在 強調競爭力當下,同時也表示教育體系的自由化、競爭化、市場化(巫有鎰,

2003),在吳清山和林天祐(2004)研究指出:教育競爭力係指教育發展具有一定的 品質與績效,能夠保持領先的能力,以促進國力的提升,他們兩位認為,教育經 營能夠達到卓越、品質績效,才能具有競爭力。近年來加上在教育選擇權的倡導

(14)

下,各所學校必須積極組織再造,經營學校特色營造一所有效能的學校,方能在 此教育改革洪流中永續經營,這將是身為學校經營者所應深思且刻不容緩的當務 之急。

這幾年國內少子化現象已逐漸衝擊教育體系,在國外也有類似情景,如英 國,亦因為出生率大幅下降,衝擊到中小學入學率與師資需求(Paton,2004)。在 少子化衝擊下,正是我國偏遠地區學校面臨生死存亡的嚴重考驗。少子化可謂學 校組織外部的威脅,在這股衝擊之下,偏遠地區學校應該如何自處以永續經營?

今日的學校機構必須轉化成適應社會變遷、求新求變與特色發展的有機體。九年 一貫課程特別強調學校本位發展,賦予學校和教師課程決定的自主權,發展適合 學校在地脈絡的特色課程,然而學校並非要以特色招生為主,但是皆應發展特色 課程,這將「可成為激發創新經營與全面品質管理的策略性槓桿」(陳姵蓉,2003)。

面對內外主客觀環境的快速變遷,學校經營者應思考如何來評估及創造環境 發展學校特色,使所有成員能接受並配合變革(王世璋,2006),並且不斷將特色 創新與時俱進,不斷進行知識更新,以提昇掌握動態環境,獲取新資訊,活用多 元教材進行教學的能力,進而能培育出具競爭力的下一代。因應少子化所產生的 教育問題,學校校長應有系統分析其形成原因,透過創新經營之策略,強化辦學 績效,落實親職教育,重視學生品德與人格發展,藉以引導社會善良風氣,善用 社會資源,塑造學校特色,協助社區發展,以增加學校競爭優勢,吸引外來人口 就學,避免受到少子化的衝擊(網路社會學通訊,第 65 期)。

綜合上述,研究者服務於偏鄉地區一所全校學生人未達 80 人的迷你小學,

在鄰近學校學生數銳減遭受裁併校的衝擊之下,未來多數學校亦將面臨招生不足 甚至關門大吉的窘境 ,而在此變動不拘的時代中,「創新」正是因應這個變局的 關鍵,傳統的學校經營方式勢必應該有所改變,不能再以過去的理論方法來經營 學校,學校經營的策略和作為也必須不斷蛻變與革新,才能因應相繼而來的挑戰。

(15)

貳、研究動機

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國家的競爭力靠各界的人才,人才則需要 教育來培養,未來的社會需要的是一位具有良好品德、能不斷的再學習、具有生 活力、思考力、領導力、創新力的世界公民,因應種種的變化,學校必須以創新、

彈性與多元的教學活動,提供學生優質的教育品質。「知識經濟」時代對教育產 生衝擊,也給教育帶來新的希望。學校是教化的場所,更是傳授知識、培育人才 的專業組織。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衝擊,學校應體認「知識經濟」社會的來 臨,傳統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學習型態及學校經營方式勢必有所改變(黃秀 君,2003)。學校教育品質的提升,與學校創新經營發展學校特色息息相關,學 校面臨高度競爭環境的衝擊,尤其逐漸喪失受養護性的組織特性,再加上近來教 育經費逐漸緊縮、教師專業自主權的提昇、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尊重及學校辦學績 效重視等因素,均使得學校經營亦需革新且創新,才能因應環境的衝擊。然而,

學校是培育人才的場域,學校經營唯有力求創新、取得競爭優勢,始能永續發展,

故「學校創新經營」是學校永續發展的關鍵核心。職是之故,探討偏鄉地區個案 學校實施創新經營之緣起及歷程為何,有其研究價值,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一。

林明地(2005)認為所謂的學校創新經營,係指校長與學校成員間雙向影響力 發揮之過程,其目標是希望能建構滿意且具成就感的行政過程、追求共享價值之 實現,並建立有利於長期發展的學校文化。張慶勳(2001)的研究指出,校長是型 塑學校組織文化的導引者,校長須深悟教育理念,亦須執行教育政策;須改變學 校組織文化,亦須使學校在穩定中求發展;須重視學校組織外在環境的適應,亦 須兼顧學校組織內部的統整。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領頭羊,也是一位領航的舵手,

校長個人的領導理念思想及實際作為會深深影響學校的發展方向,學校是知識創 新的搖籃,現今教育在變化萬千、日新月異的時代裡,教育理念與知識必須不時 下載與更新。校長若能發揮領導力,帶領學校進行創新經營乃是引領學校進步與 發展的推動力量,因此,校長的領導風格與策略,是激起學校成員的創新熱情與

(16)

創新經營成敗的關鍵。然而,校長在面臨創新經營之際,除了要創意啟發、支持 與冒險之外,難免會在過程中遭遇抗拒或衝突,此時校長會採取哪些策略發展學 校創新經營及進行溝通與化解,化阻力為助力因應困境和挑戰,是本研究動機之 二。

學校創新經營之相關研究中,共計約 119 篇論文研究文獻資料,多數研究皆 採用量化方式進行,缺點在無法確切了解或研究複雜的問題或現象,相關研究資 料鮮少針對偏鄉地區學校創新經營進行探討,偏鄉學校面臨學生愈來愈少、教育 資源不足、弱勢家庭增加,造成偏鄉教育的危機,全台許多偏鄉小校正面臨裁併、

和廢校的窘境。因此,偏鄉地區學校領導者透過創新經營的策略發展更大的效益 是必要的,但目前相關資料來源非常有限,因此藉以提出以研究對往後偏鄉地區 研究能盡微薄之力,研究者欲探究學校創新經營相關議題,希望透過創新的思維 與改變,能夠有以下預期結果與貢獻。就學校而言,希望提供發展特色、開放多 元、品質卓越及降低少子化所帶來招生不足的問題;就教師而言,能提升教學品 質及教師專業成長;就學生而言,能享有完善的學習環境、促進身心健全發展;

就家長而言,希望能有更多可選擇的優良環境及增進親、師、生三者間的互動。

基於上述背景,本研究希冀透過 SJ 國小校長創新經營之個案研究之成果,瞭解 學校創新經營的價值與成效,並整合出一套系統性的策略期望供教育行政機關、

教育現場工作者後續研究之參考,此乃本研究的動機之三。

研究者經原住民保送生公費分發至個案學校為初任教師,當年正為李校長初 任就職,同為初任成員彼此間從猜忌懷疑到上下凝聚,在校長的經營領導下曾完 成了許多創新之舉。SJ 國小位處偏鄉雖曾面臨經營困境,但近年學校卻能逆勢 向上屹立不搖。學校經營的理念與教學正常化,增添家長對教師及學校的肯定,

陸續有學童從該鄉自由學區轉進,勢必在經營策略的運用上有其獨到的一面。研 究此一議題,主因研究者至今已於 SJ 國小服務滿五年,體悟到一所學校經營的

(17)

策略運用得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學校招生及辦學成效,也了解到教育的環境足以 影響學生學習及教師授課的優劣,然而學區家長口耳之語,亦成為校譽的關鍵,

研究者希望透過個案的分析,了解偏鄉地區國民小學經營優勢之關鍵。從事教職 以來研究者願持續為偏鄉教育努力付出,為教育出優秀具有競爭力的子弟而努 力,今從事教育研究之工作,想為地方教育發展有所貢獻,為地方教育盡一份心,

期許偏鄉小校均能具有創新獨特的學校特色與經營理念,使學校充滿活力不畏裁 併校等危機,故深感以「學校創新經營」為研究議題深具意義。研究者曾與個案學 校團隊參與 Inno School 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獎榮獲佳績,亦曾與多所創新經營的 獲獎學校進行經驗交流,深感學校經營團隊關係著學校教育的良窳,偏鄉小校初 任校長的創新經營從目標到執行策略的歷程和經驗,足以深入探討與研究。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依據上述之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欲藉由研究之個案,了解其創新經營之 理念與課程安排、行政歷程以及經營策略,故擬定以下研究目的與待回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一、了解個案學校實施創新經營的緣起。

二、探究個案學校實施創新經營的策略。

三、分析個案學校實施創新經營困境與解決方法。

四、探討個案學校實施創新經營之成效。

貳、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探討下列待回答問題:

一、個案學校實施創新經營的背景、緣起為何?

二、個案學校實施創新經營的策略為何?

三、個案學校實施創新經營的困境及解決之道為何?

四、個案學校實施創新經營的成效為何?。

(18)

第三節 重要名詞解釋

為使本研究所探討問題能有明確及清楚之概念,避免發生混淆或錯誤,茲將重 要名詞釋義如下:

壹、偏遠地區

本研究所指「偏遠地區」之界定,以教育部(2013)依所屬各級學校規模大小、

交通便利、社區環境、經濟狀況等各項指標所劃分出來的,其各項界定指標如下:

一、學校所在地區,無公共交通工具到達者。

二、學校距離公共交通工具站牌,達五公里以上者。

三、學校內之社區距離學校五公里以上者,且無公共交通工具可到達學校者。

四、公共交通工具到學校所在地區每天少於四班次者。

此外,本研究所指之偏遠地區學校,乃經由教育部核可公告於 101 學年度偏 遠地區國民中小學名錄之學校,亦指校址距離臺東縣政府(臺東市中心)約 83.7 公 里遠的 SJ 國小。

貳、創新經營

吳清山、林天佑(2005)認為「創新經營」是指一個組織在產品、過程或者服務 等方面,力求突破、改變現狀、發展特色,以提升組織績效的策略。學校為了提 昇教育績效維持內外部的競爭力,積極提升學校的教育品質,因而進行的整體性 創新規劃策略,鼓勵並引導成員參與創新活動,欲達成永續經營的發展歷程。本 研究將學校創新經營分為「行政管理創新」、「教師專業發展創新」、「學生多元展 能創新」、「校園環境規劃創新」與「公共關係創新」等五個層面進行探討。

參、學校特色

「特色」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上的定義是「事物所表現出獨特優異 的地方」,本研究所指「學校特色」意指學校根據環境情境,考量學校需求,發

(19)

展出獨特性且能提升學校效能的高品質教育風貌。吳明清(2003)指出五項「規準」

做為定義「學校特色」參考:

一、學校特色應能展現獨特性 二、學校特色必須符合教育目標 三、學校特色必須具有優良品質 四、學校特色必須反映社會正義 五、學校特色應能發揮學校效能

第四節 研究的範圍與限制

壹、 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學校創新經營為主題,採「個案研究」,旨在探討個案校長從 2009 年 8 月起至 2012 年擔任個案學校校長期間,進行之「學校創新經營與發展校本 特色課程」的歷程與內涵,最後再歸納出個案校長在 SJ 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 務知識的特質。

一、研究內容的範圍

本研究範圍包含個案學校經營的策略與規劃,根據校長領導行為之相關論述 進而探究學校實施創新經營理念和策略。

二、研究的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為臺東縣偏遠地區一所國民小學的校長、教師、家長、學生。

貳、 研究限制

本研究雖力求周延,但由於經費、時間以及取樣之不便,無法全然涵蓋所有 層面,在研究上有以下的限制︰

(20)

一、研究者的限制:

本研究主要以臺東縣 SJ 國小李校長(化名)為研究對象,被研究對象為研究 者所熟悉的人,其研究優點為容易切入和發展關係,缺點則是如何能夠用客觀的 角度去做研究,因此須時常檢視自我本身的預設可能會造成的各種偏差和錯誤。

二、方法的限制:

個案研究法最大缺點就是,人的記憶常會有遺忘、扭曲、失真的現象。個案 研究牽扯到對整個實際狀況的詳細描述,所以難以設計出一種正式的觀察和記錄 方式。本研究大多採取訪談法、觀察法以及文件分析法,以實際創新領導的內容 研究與記錄,僅呈現 SJ 國小李校長此所學校的創新經營實踐為探究素材。

三、時空的限制:

質性研究須具備時間上長期的縱貫面參與,就訪談時程而言,雖以訪談法來 描述歷程發展,但由於研究者未能親自經歷過去所有的發展及歷程,且無法安排 與個案相關的全部重要他人進行訪談,以增加資料的準確性和豐富性,而只能做 立意抽樣的方式來訪談部份相關人士,故研究對象的詮釋和闡述,所擷取的事件 難免有掛一漏萬之虞。

四、推論的限制:

個案研究探討的是個案的特殊性,因此無法將研究結果作推論,這也是說個 案研究的樣本集中於特殊少數的對象,缺乏代表性。然而,本研究對象主要為一 位國民小學校長,在於凸顯研究的獨特性,提供其他校長推行創新經營之心路歷 程的參考,而不做廣泛性的推論。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的目的是透過文獻的蒐集與分析,了解校長實施學校創新經營的概念 與理論,並予以歸納整理,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說明創新的定義;第二節探 討創新經營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第三節闡述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層面;第 四節彙整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研究;第五節說明學校創新經營的實施策略;第六 節探討學校創新經營的實施困境。以下將加以分別探討相關文獻:

第一節 創新的定義

在最近這幾年,創新是相當熱門的議題,也常常被拿來當作是提升企業組織 競爭力的重要策略。有了創新,組織所生產的產品會有更高的附加價值,同時也 能為客戶提供更好、多元的服務。因此,創新是個人、組織未來必須要走的路。

策略大師哈默爾(Gary Hamel)說:「每天都願意大膽思考的創新者,才是贏家。」,

他認為組織中必須有令人眼睛一亮的產品,才能夠致勝(李芳齡譯,2000)。陳子 鈺(1999)在《遠見雜誌》中提到微軟在電腦軟體業獨占鰲頭、IBM從藍色恐龍蛻 變成電子商務動物、3M有六萬個創意商品,他們的秘密武器就是「創新」。創新 在今日的商業競爭裡扮演關鍵的角色,然而這個企業生存的不二法門,不但需要 累積失敗的經驗、運用方法激發創意因子,更必須從有形的產品、無形的服務及 管理面並進,將創新內化為企業文化,才能看見成效。吳思華(2005)曾指出:「如 果將知識經濟比喻成一部汽車,那麼雄厚的知識資本就是良好的車身與燃料,資 訊科技就是車上的油管與控制線路,而創新就是車中最重要的引擎。」企業管理 與經營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組織若有機體不成長則老化。近幾年各大企 業的經營策略就是要以不斷的創新來追求持續成長與績效的提升,以往保守的市 場防禦戰逐漸轉變為有計劃的攻擊戰與游擊戰,這是個大企業組織在現今知識經 濟中必要的生存之道。

創新,顧名思義就是創造新的事物。創新一詞在中國出現的很早,如《魏書》

有「革弊創新」,《周書》中有「創新改舊」相繼提及創新一詞(陳龍安,2013)。在

(22)

西方,英語中Innovation(創新)這個詞起源於拉丁語。創新一詞,在英文字面上的 意義,具有「變革」(change)的意思,亦即將新的觀念或想法應用於技術、產品、

服務等之上。「創新」一詞最早是由經濟學家Sehumpeter於1930年代提出,強調 透過創新,企業組織可以使投資的資產再創造其價值,因而引起後續對創新議題 的探究(引自林義屏,2001)。

由於多數學者研究的領域與角度不甚相同,導致創新一詞的使用亦有所差 異,以下茲針對國內外專家學者羅列諸位對創新的看法,將創新一詞之定義進一 步探討,整理成表 1-1、1-2 所示:

表 1-1 國外學者對創新的定義

專家學者 年代 對「創新」的定義

Drucker (1985)

創新並非必需在技術方面,創新的行動就是賦予資源以創造財 富的新能力,創新是賦予資源以創造財富的行為,並認為「任 何改變現存資源財富創造潛力的方式,都可稱為創新。」

Souder (1987)

創新是一種高風險的點子,它對擁有者而言是相當新穎的,同 時該擁有者也會相信這個點子有著高報酬的潛質,或是有利的 商業利益,這種點子發生於創新的開始。

Rich (1992) 創新乃是指任何新觀念、方法或策略,是經由一位個人或其他 採用單位所知覺出的一種新觀念、實務或事務。

Rogers (1995)

創新乃是透過單一個體或其他單位所知覺到的一種新觀念 或 新想法、實務或物品,此種知覺不會因為時間因素而受影響,

將新的手段或目的成功地引介並運用於情境中,即是創新。

Amabile (1996)

創新是一種發明的能力,一種生活得以延續、進步的原動力。

創新的觀念和物品要具有新奇與獨特的特質,而且必須是正確 的、有價值的、實用的、適切的。創新是組織內創意的成功表 現,創造力是創新的起始點,創新則是創意的成功執行。

Holt (1998) 創新是一個創造和採用新的、有用的事物知識或相關資訊的過 程,創新是一種運用知識或關鍵資訊而創造或引入有用的東西。

Afuah (1998)

創新是一種將新知識運用於企業能力的提昇,並進而開發新產 品與新服務來創造企業的價值。運用新知識提供顧客所需的新 產品與服務,創新是發明創造加上商品化,且必需要滿足顧客。

Hill

& (1998) Jones

創新是公司內部任何生產或製造新產品的新方法,包含了公司 內產品樣式的增加,生產管理系統,組織結構和策略發展。

是一種組織運用其技能與資源,建立新技術或新產品的新製程 或新方法,進而更能滿足顧客的需求。

(23)

Kuczmarski (2000)

創新是需要一套通盤法則,如同人腦七個重要腦葉一樣,成功 創新者的頭腦,有七項功能一起運作,單憑任何一種是無法成 就創新的成果,因為,成功創新需要的是一套通盤的策略。創 新是任何組織不斷往前推進的動力來源,更是提升組織效能、

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

Robbins

與 (2002) Coulter

創新是指一種新概念創新,是採用創意的新點子。創新是個人 或組織為求突破或精益求精,在既有的基礎上,所產生的想法

,或是沿用他人的發明,這些都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落實創 意的一種過程、行動和結果,新的觀點、方法、活動計畫或科 技,將其轉化為有效用的產品、服務或工作方法的歷程,其被 用來改善品質者的創意,都可稱為創新。

Eindhoven (2003) 創新是思考信念,看透現在,直達未來的普遍態度或思考方式。

Roger Smith (2004)

創新是一種挑戰,歸因於在市場現行位置,歷史過程,內部的 能力,領導支援,以及可提供的預算。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 (2005)

只要是讓現有資源創造價值的方式改變,即可視之為創新,所 以創新是一個可以學習與實現的領域。

Trott (2008) 創新是對於一項新產品(或改善的產品)、製程或設備的概念產 生、技術發展、製造與行銷所涉及的所有活動的管理。

綜合以上國外學者對於「創新」的看法,筆者歸納創新即是一種新觀念、新方 法或新策略的發展過程,創新需具備新奇與獨特的特質,透過改變現狀發展出新 的產品、新的價值與新的技術,藉以使個人、組織可以不斷往前邁進,提升執行 效能獲得競爭優勢。

表 1-2 國內學者對創新的定義

專家學者 年代 對「創新」的定義

周逸衡 (1988) 創新係指產品創新、生產程序或方法創新、組織中人員工作方 式或技能之創新等。

許士軍 (1989)

創新是將某些發明、新觀念或新事物付諸實際採用之程序。創 新是用不一樣的方法提供服務,但它必須能為消費者創造價 值,它和製造業強調效率的思維不同,是一項典範轉移。

賴士葆 (1996)

創新包含下列事項:以較新穎方式結合二種(或以上)的現有事 情;一種新的理念,由觀念化至實現的一組活動;新設施的發 明與執行;組織、群體或社會的新改變。

表 1-1 國外學者對創新的定義(續)

(24)

蔡啟通 (1997)

創新是指組織內部產生或外部購得的設備、過程、及產品(技術 層面)以及系統、政策、方案、及服務(管理層面)等之新活動。

創新是在產品、流程、程序上,以不同或更好的做法來增加附 加價值或績效。

陳嘉彌 (1997)

創新包括具體的事物以及抽象性的思維;創新是個體主觀上的 認定,它是個體過去所未具有的認知經驗和行為;創新對個體 可產生認知、態度、價值取向與行為等方向的變化。

巫宗融 (2000) 創新是使創意成為一種有用的商品、服務或生產方法的過程。

吳思華 (2002)

創新是將創意形成具體的產品,能為顧客帶來新的價值,且得 到公眾認可者。因此創新指的是由天賦的創造力產生創意,將 創意實際付諸實行,創立、創造出新的東西。

林煌凱 (2002)

創新是一種抽象的觀念或行為,也可以是一種具體的事或物,

且從不存在於個體過去的認知經驗之中,其產生可能是藉由內 在的衍生或是外來的刺激,並影響個體的認知、態度或價值觀。

張寶誠 (2002)

創新是一種持續的過程,而不是一帖救急的速成良方,創新的 範圍擴及策略、人才資產整合、文化再造、技術研發、組織重 整及管理制度的建立等。

吳靖國 (2003)

創新的發生來自為了解決某種問題,而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就 是「主體意識到問題」,形成了問題,才會進一步想要解決問題。

而「主體意識」可能來自環境(如變遷帶來的刺激),也可能來自 自我內在(如個體自我提升或自我超越)。創新就是個體尋求恰如 其分解決問題的過程。

吳清山、林天祐 (2003)

創新是變革的一種,它是一種新的觀念應用在增進產品、過程 或服務效果上。創新涉及到改變,然而並非所有的改變就是創 新。創新就範疇而言,可分類為產品創新、製程創新、手法創 新等類型;而就創新的層次則可分為突破性創新、明顯性創新 及漸進性創新等。

吳曉川 (2003)

創新是淘汰不適用的舊東西,創造合於時代的新東西,它是組 織向前發展的原動力,即是組織內部新的進步因子透過矛盾鬥 爭戰勝舊有的落後因素,最終發展成新事物的過程。

張明輝 (2004) 創新是落實創意的一種過程、行動和結果;創新的目的在提升 個人或組織的績效。

吳清山 (2005) 創新乃是運用創意點子,將其轉化為有用的產品、服務或工作 方法的過程,使其促進組織品質改進與提升的過程。

林虹妙 (2005)

創新是指「新知識」的引進與「新觀念」的應用於產品的設計 與生產的製程之中,為一種「系統化」的形武與「漸進式」的 歷程,視同組織「變革」的一部分,其目的在於追求組織永續 生存及發展,並創造組織的價值與績效。

表 1-2 國內學者對創新的定義(續)

(25)

林文勝 (2006)

創新乃是源自於知識與創造力,透過創意的方式將現有的技 術、新的技術或新舊的技術結合在一起,並成功的將成果展現 出來,為顧客或組織創造不凡的價值。

李大偉 (2007)

凡是產品或服務的生產過程及結果,以及生產技術與管理方式 等,只要在個人、團隊、組織等層次中有更新的形式或具體行 動,都可以稱為創新。

吳煥烘

與 (2007) 黃振恭

創新是個人或組織為解決問題,運用創意點子,將其轉化為有 用的產品、服務或工作方法的過程,使其促進組織品質逐漸改 善與提升的過程。

劉鎮寧 (2007) 創新是一種合於智慧性的創造特質,是一種高價值的思考信 念,它會作用在新觀念、新技術、新產品、新制度和結果之上。

李成言

與 (2008) 肖俊奇

創新絕不僅僅是提出新想法。創新是將新想法付諸實踐產生績 效並被大家認可、接受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充滿了複雜性和困 難性。

黎文龍

與 (2010) 黎子豪

創新是將創意構想以技術、工具等進一步具體化實現,以表現 整體產出之價值,故其產出應為有形之創作。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

由上述可知,國內學者對創新意義的看法相當分歧,多數觀點可由個人或組 織本身,甚至是外界影響內部…等方面去探討,研究者綜合以上國內學者的論述 歸納「創新」是因為須解決某種問題而產生的,透過內部或外部的刺激,進而產生 變革汰舊的歷程,創新是一種看透現在,把未來遠景當成事實的信念,創新的目 的在於追求個人、組織永續的發展,並能提升其績效和價值。由於研究角度與領 域不同,而要探究創新的定義也不盡相同,本研究中所要探討的面向是以學校教 育的角度去思考,因此本研究將創新定義為:「創新即是一個組織內部採取創新 與改變現狀的作為,以創新的觀念、方法、策略,引發組織之間進行互動與變革,

力求解決現有問題,不斷創新,追求突破,以達成組織績效與價值提昇的歷程」。

第二節 創新經營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企業組織運作機制的轉變,直接或間接的衝擊到學校管 理型態,而學校創新經營的基礎理論,主要是以組織創新的理論延伸而來。學校

表 1-2 國內學者對創新的定義(續)

(26)

創新經營除因應內外環境的改變及新世紀快速變遷的時代需求,亦有其理論基礎 作為學校創新經營的指導方針。本研究參考多位專家學者看法(游進年,1990;

張明輝,1999;吳清山,2004;李瑞娥,2004;黃乃熒,2006;范熾文,2007 等)對於創新經營的看法,茲將進一步陳述學者提及的主要相關理論基礎如下:

壹、學習型組織理論

吳清山、林天佑(1997)「學習型組織是指一個組織能夠持續不斷的學習,以 及運用系統思考從事各種不同的實驗與問題解決,進而增強個人知識與經驗和改 變整個組織行為,以強化組織變革和創新的能力。」學習型組織的理念為假設每 一個人都是天生的學習者,偉大的組織團隊並非一開始就造成的,乃是透過學習 如何創造驚人的成果所致。現今世界環境和經營模式時刻在發生變化,現在的組 織無法再維持一成不變的運作模式,求新求變已經成了組織經營的常態。在這種 情況下,組織機構需要迫切轉型為學習型組織,在組織內構建學習的體系,有效 提高組織成員的能力和績效,幫助組織更快地適應變化和挑戰。

Senge(1994)的「第五項修練」為學習型組織下的定義:學習型組織是一個 組織在變動的環境中,為因應環境變遷的需要,運用系統思考的模式,結合成員 的自我超越、改變心智模式 ,透過團隊合作與學習,建立組織的共同願景。將 個人的發展與組織的進步結合,正符合企業界的要求。因此,企業界紛紛引進「學 習型組織」的理念,並具體落實,成為企業界組織變革創新的主要策略。學習型 組織裡的成員若積極參與團隊學習,組織亦懂得鼓勵員工進行公開討論,以培養 員工動態、系統思考的能力,如此一來,在瞬息萬變的潮流中,企業組織才能比 競爭對手行動更加快速。Senge(1994)五項修練分析如下:

一、系統思考:是一種可以看清楚整體變化的思考架構,可以幫助我們認清整個 變化的型態,確認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進而了解如何真正的掌握變化,開創新 的局面。

(27)

二、自我超越:要求個人不斷學習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

以自己真正嚮往的事情為起點,為自己的最高意願而活著。個人不斷擴展他們創 造生命中真正之所向能力,從個人不斷學習為起點,形成學習型組織的精神。

三、改變心智模式:改善心智模式我們把自己工作組織看成學習的場所,把自己 工作組織看作是轉向自己的鏡子,這是心智模式修煉的起步,我們學習發掘內心 世界的潛在能力,使這些能力浮在錶面,並嚴加審視。它是一種有學習效果的且 兼顧質疑與表達的交談能力,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 想法。

四、建立共同願景:強調由下而上,必須由成員共同策訂,使成員的個人價值觀 及其對於組織的關切與期望有表達的機會,透過彼此的互動與參與,逐層凝聚共 識,使願景既是組織的目標,也是每個成員的願望。組織成員必定會發自內心為 共同願景努力與奉獻。共同願景是組織成員所共同持有的意義或景象,它會創造 出成員一體的感覺。

五、團隊學習:團隊學習是連結個人學習與組織學習的關鍵,個人學習嘗試個人 需要而定,不一定與組織運作有關,而組織本身無法產生學習活動,必須藉由團 隊的形式,讓成員進行與組織有關的學習。團隊成員大家相互與共、交換心得,

一起學習所產生的效果,遠高於所有個人學習的總和。

Carvin(1993)定義學習型組織是一個組織有開創、獲取和轉移知識的技能,

並且具有修正組織行為反映新知識和察覺的能力。亦即組織中的成員將過去經驗 的學習以及由他人經驗的學習透過彼此互動的過程中,有效的移轉至組織中其他 成員。因此,學習型組織不只是在創造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移轉」知識,落 實新知。學習型組織是一個持續學習的個體,組織間經常是意見衝突不斷,當成 員間相互意見能自由流動時,能啟發創意思考並實現所建立之共同願景。

(28)

綜合上述中外文獻,研究者對於學習型組織的特徵歸納為下列幾方面。在學 習方面包括:持續不斷的學習以及終身學習理念;在組織方面包括:良好的組織 文化、進步的文化、開放的文化、支持的氣氛等等;在個人方面包括:成就動機、

專業能力提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系統思考等等;在環境方面包括:資 訊流通、感應環境、資源的利用等。也就是說,學習型組織在學習方面,抱持的 是不斷學習的信念;在組織結構方面,秉持的是良好的組織氣氛與組織文化;在 個人方面,堅持的是自我的超越與專業的提昇;在目標與環境方面,則是願景的 塑立與環境的感應。當全球組織充滿弔詭與持續蛻變的時代,企業組織發展成學 習型組織能將因應新世紀社會的巨變、競爭、複雜等挑戰。

貳、知識管理理論

Drucker(1993)指出知識在社會演進的過程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並認為 知識在創造社會財富的角色上,已經歷了兩個階段,目前正進入第三個階段。第 一個階段是知識應用至工具、過程及產品的體制;第二個階段是生產革命,知識 應用至人的工作世界,因而導致生產線自動化與機械化過程;而目前第三個階段 知識正被應用於知識本身,生產力仰賴工作者對於新知識的發展與應用,這是一 種管理革命。未來的社會知識將取代傳統因素例如勞力、資本和土地而成為組織 最重要的資源,知識是一個組織賴以存續與追求發展的關鍵資產,組織唯有透過 知識的創造、取得、蓄積、移轉、擴散、有效運用,才能在競爭日趨激烈且充滿 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永續發展,因此近來許多組織皆積極地推動知識管理工作。

高明智(2000)認為企業欲保持競爭優勢,就要確保組織學習速度比競爭對手 更快,而要確保組織學習速度快,就要作好知識管理工作。吳政達(2002)亦提出: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管理不能再停留於對資源的高效率配置運用,而是要對知識 能有效的識別、獲取、開發、分解、使用、儲存和共享,要達至此目的,唯有透 過組織的知識管理策略才能完成。吳清山(2001)學校推動知識管理,將提高學校

(29)

效能,需要從校長全力支持學校基礎科技、人員在職進修,知識共享文化、建立 知識學習中心、建置虛擬學習網站、成立知識分享論壇等方面,人人致力於個人 學習和組織學習,方能提升學校生產力和學生成就表現。學校投資「知識管理」,

等於投資「未來前景」,保障學校未來的進步要比別人快,競爭要比別人強,邁 向「知識管理」的學校經營,是必須走的一條康莊大道 。

綜合上述文獻資料之所述,研究者將知識管理定義為一種有效的獲得知識、

儲存知識、分享知識、應用知識以及創新知識的發展過程,進而發揮知識的最佳 價值,促進個人與組織的持續發展,透過有目的、有系統的管理模式,並重視過 程之創新與隨時轉換的能力,以達成提升組織績效、完成共同願景。在學校經營 的場域,學校校長若能具備學校經營的知識管理策略,將會有較大可能營造有效 能、績效高的優質學校,進而提升經營品質創造學校教育價值。

參、組織文化理論

根據天下雜誌 294 期(2004)文章提到台灣加入 WTO 後,各大企業因應市場 強烈競爭之下,台灣菸酒公司市場佔不斷下滑。新任黃董事長決定改革公司舊有 的組織文化。因為台灣菸酒公司長期以來員工的工作積極度與市場敏感度不佳,

總是抱持著公家部門等著顧客上門的心態,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之下,這樣的組織 文化是不符合企業競爭的優勢。所以董事長決定重整企業組織文化,要求組織員 工主動行銷自家產品,並透過目標管理的概念與績效考核的制度,讓組織成員主 動積極完成份內、外工作,以爭取個人升遷、榮譽獎勵的機會。在這樣情況下形 成的組織文化,一年之內使得產品市佔率又持續回升,銷售業績疊疊攀升,成為 熱銷商品獲利匪淺。由此例子可證明企業的轉型與整頓,組織文化的改革與創新 佔有很重要的一環,營造優質的組織文化,將能增進工作效率提升組織效能。

吳清山(1992)組織文化是一個組織經過其內在運作系統的維持與外在環境 變化的互動下,所長期累積發展的各種產物,包括信念、價值、規範、態度、期

(30)

望、儀式、符號、故事和行為等,組織成員共同分享這些產物的意義後,會以自 然而然的方式表現於日常生活中,形成組織獨特的現象。張慶勳(1996)認為組織 文化是組織成員為解決組織內部統整與外在適應問題,透過各種具有象徵性意義 的人工製品(例如:器皿建築、藝術、行為 …),而予以認知形成共識並內化為 成員的價值及假定,進而作為組織成員所運用的規範,因此,組織文化其實是組 織成員的「知」與「行」的結合,而其目的在於解決問題。

林金木(2006)提出的將學校組織文化塑造的主要特徵論點整理歸納,以下從 其六個向度來探討其塑造學校組織文化力的核心技術:

一、運用基本假定的功能,塑造優質學校組織文化:

係指學校同仁在組織中所共同擁有且尊重的傳統、信念、哲學、意識與態度 等。包括:瞭解與尊重學校的傳統、瞭解與尊重學校資深員工、瞭解與尊重學校 的共同目標與做法、瞭解與尊重學校同仁的態度和想法、瞭解與尊重學校的內規 與慣例及認識與尊重學校的退休員工等。

二、運用共同價值觀的功能,塑造優質學校組織文化:

係指學校同仁在組織成員共同的價值判斷與取向等。詳細而言,從共同價值 觀來塑造優質學校組織文化,包括:重視學校同仁、學生、家長的意見與想法,

重視組織成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等。

三、運用共同行為規範的功能,塑造優質學校組織文化:

係指學校同仁在組織中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規定與共同做法。包括:重視學 校同仁的作息時間與狀況、透過民主程序來建立與修正各種制度、落實獎勵制度 及懲罰制度等。

四、運用象徵性活動的功能,塑造優質學校組織文化:

係指學校同仁能參與及了解組織中的各種特殊典禮、儀式、人物與活動等。

包括:重視學校的典禮、重視與保留原有的儀式、重視原有的傳統等。

五、運用象徵性標誌的功能,塑造優質學校組織文化:

(31)

係指學校同仁能參與及了解各種有形的服裝、口號、標語、雕像、證件、建 築物、顏色等。包括:希望學生有共同的服裝、希望同仁佩帶識別證、希望建立 學校共同的願景等。

六、運用象徵性語言的功能,塑造優質學校組織文化:

係指學校同仁能參與及了解組織中常用的各種習慣用語、歌曲、稱呼、代號 等。包括:尊重本校同仁間的習慣用語、尊重本校同仁間所共同喜好的歌曲等。

Wallach(1983)將組織文化分三個類型,分別為科層型文化、創新型文化、支 持型文化等三個研究構面,此研究構面符合學校組織的特性,可以使組織內成員 顯示其特性、組織經營的模式業更顯獨樹一格,茲將各構面分述如下:

一、科層型文化(bureaucratic culture):

此類文化之組織通常為層級式組織,其組織層級與權責劃分相當明確,工作 性質亦多已標準化與固定化;此類文化常建立在控制與權力之基礎上,一般較穩 定、成熟與謹慎的企業通常屬於此類型文化。

二、創新型文化(innovative culture):

通常此類企業需面臨較複雜多變的競爭環境,員工的工作充滿創造性與風險 性,故具有企業家精神與充滿野心的員工較容易成功;此類型文化重視員工之挑 戰性與創新性,亦尊重個人的獨特性,容許成員冒險。

三、支持型文化(supportive culture):

此類型組織文化的工作環境相當開放、和諧並重視人際關係,組織對員工採 取支持、信任、鼓勵、開放之態度;此類型文化具有高度互助合作之精神。

綜合上述文獻資料可知,優良的組織文化對組織有其正面的價值,對於促進組織 發展,成員成長,組織績效有其重要性。組織文化對於一個組織的運作與發展,

具有極重要的關鍵地位,不僅可整合組織內部的成員,使成員知道如何和其他成 員相互交流,更可幫助整個組織適應外界的環境變化,以達到組織既定的目標及 績效。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的關係密切,因此學校應該塑造優良組織文化,

來提升學校效能。學校組織文化是增進學校組織效能的因素之一,透過適當的活

(32)

動與制度,建立成員共同的價值,為共同教育目標的達成而努力,足以成為提升 教育品質,追求卓越教育與教育價值的重要途徑。

肆、組織再造理論

「組織再造」的基本概念源於企業界,「政府再造」、「學校組織再造」均與

「企業組織再造」之核心理念習習相關。然而的主要內涵包括組織結構與運作的 再造、組織工作流程的變革、組織文化的創新等(林新發,2004)。學校組織再造

〈restructuring school〉係指學校組織結構、行政過程及文化與價值等方面的根本 改變;可以促進組織的不斷進步,提高組織效能,達成組織的目標與願景(陳嘉 陽,2012)。然而,學校組織再造係指學校內部權力的重新分配,不受過去傳統 科層體制的束縛,強化教師和家長參與校務決定的權力,塑造學校成員新觀念、

建立學校組織運作新機制,轉化學校新的經營型態,以提高學校組織的適應力和 效能(吳清山,2005)。

馮秋桂(2000)研究中論述學校組織再造可說是教育系統的大改變,涉及教育 的觀念面、系統面、結構面、制度面的改造。他將學校組織再造的改變依 Murphy(1991)的看法,分為下列主要包括的三方面:

一、工作再設計方面:

係指學校教育活動中的成員重新思考其角色及關係,包括教育行政人員、校 長、教師、家長及學生的角色重新定位。隨之角色的改變,自然與傳統科層體制 角色不同,學校成員的關係也須重新定位,整個學校的工作就必須重新設計。

二、組織與管理結構方面:

學校必須有自我指導的能力,教育行政機關必須將權力下放給學校:亦即實 施學校本位管理,讓學校在人事、課程和經費方面,具有自我決定的權力。

三、核心技術方面:

係以教與學為主,它包括五個領域:學生是工作者、課程、教學、均等和傳 遞結構,後四者在於強化學生為工作者的角色。因此,特別重視學生教育的主體 性,以及增進理解的教學。

(33)

吳清山、林天祐(2005)探究學校組織再造的重要層面,可包括下列四大項:

1.教育鬆綁與權力下放:增加學校自我管理與適應變遷能力;2.家長教育選擇權:

提供家長有多元機會為其子女選擇合宜的教育;3.教師專業自主:提供教育自我 決定教材、教法和評量方式的權力;4.校務決定全力分享:提供家長和教師參與 學校校務運作的權力。

綜合上述文獻資料所述,學校組織的再造,不僅只是學校行政組織結構的調 整而已,也關涉到學校的物質環境、權力分配、價值觀念、組織文化、課程與教 學、學校效能等各層面。面對未來學校、教師和家長決定校務發展權力的增強,

如果沒有一套完善的應變機制作為,則將無法應變現今社會永續生存。

伍、組織創造力理論

Amabile(1997)主張創造力形成創新能力,而組織的資源、激勵、以及管理 作為,影響著創造力。陳龍安(1995)將創造力定義為創造力是指個體在支持的環 境下,結合敏覺、流暢、變通、獨創、精進的特性,透過思考的歷程對事物產生 分岐性觀點,賦予事物獨特新穎意義,結果使自已與他人滿足。近年來,世界各 國都非常重視藉由創造力的提升來提高國家的競爭力,在創造力國度中,個體及 組織本身與創造力有關的技能、思考與產品等表現愈受鼓勵,若能藉團體相互激 盪產生適合創造力激發的環境,將會使創造力有加倍的展現,所以這幾年集體創 意、小組創思活動也愈來愈受重視,成為未來的趨勢。

創造力一辭在張氏心理學詞典(張春興,1989)上的注解有二,第一,指在問 題情境中超越既有經驗,突破習慣限制,形成嶄新觀念的心理歷程。第二,指不 受成規限制而能靈活運用經驗以解決問題的超常能力。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

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

例如創造新概念,新理論,更新技術,發明新設備,新方法,創作新作品都是創 造力的表現。

(34)

毛連塭(2000)提出組織創造力是透過組織的運作歷程,產出組織創意,進而 帶動組織創新,所以組織創造力是組織為了達成目標,透過功能的運作發揮其創 造力,包括組織創造的過程和成果。魏秋宜(1998)認為組織創造力是組織追求變 革,創發新事物的能力。它是由具有創造潛力的個人,運用創造性思維,在組織 系統的支持與激勵之下,不斷地從事創造力行為,產生創新的成果而得,以期能 夠因應環境挑戰,維持競爭優勢,繼而駕馭變局,成為具有前瞻力的組織。

莊怡軒(2001)認為促進組織創造力的要素有六項,包括:組織文化、領導階 層、工作環境、溝通管道、激勵措施、資源提供。認為組織創造力可從下列幾個 觀點來分析:

一、個人觀點:即運用個人心理觀點,了解何種性格與個人特質較與組織創造力 有關,故雇用智力為某種程度或性格為某一特定型態的人員為推動組織創造力的 重要策略之一。

二、系統觀點:即將組織視為一個系統,個人創造力績效會受到團隊以及環境中 許多因素的影響,因此,組織創造力的提昇除了重視個人的天份與特徵外,並須 考慮環境的刺激與影響。

三、思考過程觀點:即認為創造力的思考過程與創造力的績效具有因果關係,故 了解哪些因素會影創造力的思考過程,成為激發組織創造力的主要策略,例如改 變組織的獎勵制度,來激勵成員進行創造力行為的內、外在動機即是一個例子。

四、組織觀點:即將焦點放大到整個組織,探討在組織環境中創造力產出所需的 資源,故了解組織中阻礙或促進創造力的情況與特質,建構出創造力的互動模 式,是發展組織創造力的重要策略。

綜合上述觀點,提昇組織創造力就必須重視到個人潛在能力特質的了解與啟 發,組織必須整合個人創造力發展的整體過程外,也必須規畫出組織創造發展的 過程,了解其間影創造力發展的因素,以及其與個人創造力的互動情形,同時,

(35)

因應不同的組織創造力發展階段,調整組織經營的策略,以發揮影響因素的最大 正面效益,降低其負面影響。學校組織創新經營來自於組織成員的創意,創造力 是推動學校創新經營的根本,因此學校勢必運用一些機制來激勵成員進行創新活 動,學校成員的創意是學校面對競爭時最好的利器,不但可以為學校持續產生新 目標、新服務,也能在同時改善現有的危機與困境,提升學校競爭力,並能永續 經營下去。

陸、紫牛效應

Seth Godin(2003)於《紫牛》一書提到「紫色的乳牛」,代表著稀有、卓越非 凡,世界上讓人一看即忘的無趣商品太多,就像牧場上到處都是的黃牛一樣;如 果要讓你的商品闖出名氣,就該讓它夠顯著,像黃牛群中唯一閃亮的「紫牛」, 才會引起注意與討論。「紫牛」主要是用在產品及企業創新上,所謂「紫牛策略」

是告知企業組織,如何脫穎而出,將失敗視為轉機,接受失敗挑戰風險。最新的 行銷方式是必須將產品變成紫牛,生產的產品必須是一項具有特色且有開創性的 產品,因為產品特別,所以就能吸引謀體大眾的注意,提升產品的行銷。Seth Godin 認為:「唯有產品本身創新、突出,才能吸引「熱迷」,這些熱迷會主動的了解你 的產品,試用你的產品並傳播你的商品訊息。」

Seth Godin(2003)紫牛效應認為企業組織執行與眾不同、卓越非凡作為如下:

一、產出速度:不是最快,就最慢吧。例如諾基亞手機公司 30 天就更新手機外 殼設計一次,而 LV 時尚品牌的暢銷款式長年不變,卻為公司賺入高額獲利。

二、產品屬性:不是超便宜,就賣超貴吧。大眾市場逐漸萎縮,人們願意花高昂 的金錢追求一兩樣情有獨鍾的商品。於是企業經營要不就要如同 Wal-Mart 這種 超低價商場,要不就要像 LV、愛瑪士這類超高級名品的產品屬性。

(36)

三、產品規模:要不就超大,要不就極小(限量)。前者要以超低價優惠,讓消費 者無法抗拒;後者祭出限量,讓追逐者愛不釋手。

四、產品性質:超獨特,絕對不能夠和別人一樣。例如 LV 包包獨特的款式、花 紋、車工、裁質,讓人一看就愛不釋手,無法放棄。

五、投資產品升級:在產品還居領先地位時,把握該得的利潤,把錢投入更有前 瞻性的研發產品,而非廣告市調。舉例來說,臺灣的電子代工產業一直無法提升 國際競爭力,就是因為疏於開發進階商品。蘋果電腦、Sony 等高附加價值公司,

均無不投入高額研發經費,務必創造讓模仿跟風者所追不上的產品價值。

六、找出企業本身核心的極限:了解對手的優缺點,找出自己的極限中哪些極限 可能達成企業期望的行銷和財務結果。

(取自 王乾任,2006 個人網站,http://mypaper.pchome.com.tw/zen)

綜合上述,當今許多學校的經營方式都是採用企業經營理念執行,但是企業 的經營目標是追求最大利潤,而學校則是以達到最大的個人產出為主,然而很重 要的不管企業及學校創新來自創意,是一種變革,也是一種持續的過程,目的在 提升個人或組織中的績效,藉以達成目標以及提升競爭力,人類的文明即是源於 不斷的創新。創新並非拋棄舊有的傳統習慣,而是運用新思維將傳統的優點再加 以發揚光大,學校組織透過卓越創新的經營,便可發展出超越其他學校的特色,

並成為學校創新經營中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紫牛學校」。

柒、創新經營的相關研究

隨著全球產業型態與資本結構的改變,我國企業組織經營環境日益嚴苛。面 臨永續發展的危機與挑戰,「創新經營」無疑是企業組織順應新世代潮流變化的 最佳選擇。INSEAD 市場營銷學教授、《創新指南》(The Innovation Manual)的作 者戴維.米基利(David Midgley,1978)提到:「創新是大多企業最爲管理不善的

(37)

一個領域,這導致代價高昂的錯誤决策及大量資源浪費。決定企業成敗的並非其 對創新投入多少努力,而是如何開展創新,使其領先於同行」。2013 年國內知名 財經商管雜誌《大師輕鬆讀》517 期提及組織企業創新的八大關鍵動力分別是:

一、目的與價值觀的建立;二、具有高挑戰性的目標;三、擁有紮實的策略;四、

善用獨特的核心優勢;五、支持創新的組織架構;六、具備協調一致的制度;七、

上下一心的組織文化;八、有魄力十足的領導人。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有句名言:「退潮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李芳齡譯,2009),隨交通科技 進步企業間競爭更加激烈,「創新」就是在高度變動的環境中建立競爭優勢的不 二法門。

以下是研究者針對國內企業組織對於創新經營相關研究的整理表如表 2-1:

表 2-1 國內企業組織「創新經營」相關研究論文 研究者

(年代) 論文題目 研究 方法

研究

對象 創新經營研究結果

溫宗敏 (2009)

企業發展階段、

動態能力與創新 經營模式關係之 研究

個案 研究

國內創 業楷模 得獎者

☉在競爭環境之下,應依賴經營 與行銷的創新,以塑建獨特的形 象,並與競爭對手明顯區隔。

☉創新的目的是為了塑造差異、

擴張市場、提高行政效率與節省 經營成本,或是提供客戶最優質 貼心快速的服務,其出發點都是 以顧客為導向。

路永宜 (2009)

台灣現代舞團的 創新管理之研究 以舞蹈空間舞團 為例

個案

研究 舞蹈團

☉經營應符合「創新」的四個座 標:1.產品的差異化 2.有新的觀 眾群體 3.新的價值空間 4. 由創 新概念延伸出新的地理疆界。

胡皓智 (2009)

傳統產業創新經 營模式研究-以捷 盛運輸公司為例

個案 研究

捷盛 公司

☉企業創新成功因素可歸納為企 業經營策略及運輸業加盟制度設 計運用的成功,以及員工態度的 轉變及對加盟制度的正確認知。

馮紹祥 (2010)

王品餐飲集團之 創新經營策略-

以金字塔經營策 略架構檢視

文獻 分析

王品 集團

☉運用創新經營策略包括在餐飲 採非傳統的料理方式、經營決策 採由下而上、鼓勵員工內部創 業,將西方速食作業流程創新。

數據

表 2-3 學校創新經營內涵構面統計表  論文名稱  作者/出版年  行政 管 理  課程教 學  教師專業 發展  學生多元 展能  校園環境 規劃  公共關 係  其他  一 所 百 年 老 校 活 化 創 新 ~ 永 續 校 園 經 營 之 個 案 研 究  林建棕 (2006)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        「標竿一百」學校 獲 獎 關 鍵 因 素 之 個案研究  陳美香 (2006)  輔仁大學        學 校 經 營 策 略 之 個 案 研 究 - 以 台 南 市 一
表 2-6  學校創新經營個案研究之相關論文分析表  專家學者  論文名稱  研究方法  研究結論  吳素菁  (2004)  學校創新經 營之研究-以四所國民小 學為例  文獻探討、 觀察、訪談  學校組織創新因校而異,以環境創新與活動創新居多;學校創新共識不易建立,為學校組織創新最大的困難;學校組織創新經費不足,推動學校組織創新較為不易;校長積極倡導組織創新,以展現學校組織創新的成效; 學校運用整合性的策略,來解決學校 組織創新的問題。  李芳真  (2007)  國民小學創新經營之研 究  文獻探討、
圖 4-1 SJ 國小學校創新經營發展歷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文件資料收集(文件-1030414 計畫)  第二節 SJ 國小創新經營之實施策略  壹、行政管理創新 一、行政管理創新的實施策略  (一)推動行政服務觀念            P1 校長對學校行政的定義是學校行政是對支援學校教學事務作系統化的 管理與作為,以求有效而經濟地達成教育的目標,行政人員應該把握機緣,腳踏 實地,培養競爭力,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  我以前在當老師的時候就覺得學校行政人員就應該為學生為老師、家長服 務,老師們每天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Calligraphy plays an integr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including the transcription of scriptures or the distribution of Buddhist words and phrases in writing,

5.1.1 This chapter presents the views of businesses collected from the business survey, 12 including on the number of staff currently recruited or relocated or planned to recruit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 continuity of learning that is produced by the second type of transfer, transfer of principles, is dependent upon mastery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subject matter …in order for a

Therefore, the focus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the tire companies in Taiwan rubber industry, discuss the issues of manufacturing, marketing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