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SJ國小實施創新經營之困境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三節 SJ國小實施創新經營之困境

壹、SJ 國小實施創新經營的困境 一、學校人力方面

(一)偏鄉地區教師流動率偏高,教師穩定度低

個案學校位屬特偏地區,大眾運輸工具僅有幾班公車,交通與生活機能不

便,長期有教師流動率偏高的問題,導致教師穩定較低。A1 主任提到:「我們學 校這麼偏遠,生活機能不便,除非是屬在地的老師,不然每年都會有 2〜3 位的 教師流動,尤其是每年的那幾個年輕的代理代課、增置老師,以前幾乎年年都在 換。」(訪 A1-1030502);SJ 國小屬迷你小校教職員工數不多,僅有三分之一的比 例屬在地籍教師,其餘皆屬非本地籍之教師,其中單身未婚比例偏高,造成多數 新生代教師留任意願不高,此情形將影響學校發展之穩定性。

(二)教師負擔沉重,外務變成主業

個案學校發展創新經營,積極推動「月主題」特色課程,每一月份皆有重要教 學活動,教師需配合課程研發與校政執行,學校教職員工除自己本身工作業務 外,尚需增加許多配合之外務,如 T1 老師所述:「以前我只要管好我自己在班級 上的教學工作就好,但有月主題後,我還要教案設計、還要導護師月主題宣導,

這些額外增加的工作,搞得老師們很忙。」(訪 T1-1030501);SJ 國小教職員額少,

學生學習成效不佳,教師除要花較多心力在學生教學輔導工作之外,仍要配合學 校發展創新經營擔任許多要職,導致成員負擔沉重工作壓力大。

(三)成員心態保守,受慣性思維限制

SJ 國小多年來校務發展受資深教師影響,塑造一個「重視教學」的學校文化,

長期積極避免學校過多行政活動干涉教師基本教學的情形,因此,不少組織成員 在面對學校創新經營時的心態極為抗拒。如同 A2 老師說:「我們以前的的觀念比 較保守,常常都會跟以前比較,想說為什麼要改變?為什麼要那樣?以前那樣做 不是很好嗎?我們以前都是怎麼做的…」(訪 A2-1030417)。A1 主任也提到:「我們學 校有時候觀念就是沒有辦法改變,很多老師都在說學校為什麼要創新---老師們 很容易抗拒新的東西…」(訪 A1-1030502)。所以個案學校在推行創新經營之歷程 中,改變組織成員的舊有思維是極為重要的任務之一。

二、學校經費方面 (一)缺乏經費支持

學校進行重大變革時,亟需要相關經費的支持,包含:人事費用、學生活動 費用、教師社群費用等,學校經費的來源仰賴政府機關的計畫補助款,但近年來 教育單位財務緊縮,所編列之相關預算縮減,再加上經費分配不均,造成偏鄉地 區學校推動創新經營上困難重重。P1 校長這樣敘述:「像我們這種既偏鄉又迷你的 小學校普遍都是很窮的,有時候你學校想做什麼的,還要顧慮到有沒有錢可以辦 的問題呢!」(訪 P1-1030430)。A1 主任也提到:「有時候我們要請專業的講師來我們 學校,礙於經費的問題,還要跟他搏感情請對方不要計較交通費勒!甚至有時候 我們還要自掏腰包付住宿費什麼的…」(訪 A1-1030417)。故學校創新經營常流為 空有理念,卻常因為經費等資源資源不足,造成無法確實執行、付諸行動且長期 推動的遺憾。

(二)計畫型補助款無法長期支援

P1 校長在訪談中說:「學校有時候很無奈呀!有時候一些發展好不容易有雛 形了,就因為計畫的期程已到就沒有經費繼續執行了,沒有錢請老師、沒有錢買 教材,很多剛起步好的發展就這樣停擺啦! 」(訪 P1-1030430)。個案學校 A1 主任 亦認為,學校的發展常會受到計畫案期程到期的影響,而無法持續延展,更舉例:

一位練小提琴的初學者是需要練五~六年的基本功才會有顯著的成果,學校的社 團或課業輔導專案卻常會因為經費補助的受限而不時得中斷停擺學生之學習(訪 A1-1030417)。此一情形對於學校創新發展影響極深,學校難以辦成大事。

三、學生學習方面 (一)學生學習條件不佳

偏鄉地區學生可能因為學業表現不佳,而連帶影響其他領域之學習,甚至 導致個人自信與自尊之發展低下,限制未來整體之潛能的開發 。P1 校長說:「

我來到 SJ 就發現這裡的學生學習上不是那麼的積極,也比較膽怯,所以我才希 望他們樂於學習、勇於嘗試,訂出學校發展的願景。」(訪 P1-1030430);因此,

學校在發展創新經營時,積極推動學生多元學習時,應先解決學生學習條件不佳 等相關問題。

(二)班級人數少,缺乏同儕互動

個案學校是一所偏鄉地區迷你小學,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皆大約只有 10 位 左右,這種情形可能導致教學不易分組討論,減少同儕互動與文化刺激,影響到 整體班級功能與結構的改變。T1 老師說:「我們學校孩子那麼少,有的班級還是 個位數的學生人數,學生程度又相差很大時,教學起來其實有利也有弊,你說要 在班級分組討論的方式,我告訴你那真的很難成效不大。」(訪 T1-1030501);小 型學校學生人數過少,造成缺乏同儕競爭和互動的機會,對於學生的學習、人格 發展和人際關係的建立影響很大。

四、空間規劃方面

(一)「班群教室」的設計,忽略了聲音干擾的問題

班群教室附屬多功能空間的規劃設計,成為符合師生多元教學與生活需求 的好場所,但卻有著兩班聲音相互干擾的問題。T1 老師這樣敘述:「我現在上課 都要把北邊這一面的門窗關起來,不然那個聲音的干擾太大了,上起課來很吃 力,我覺得孩子也容易分心。」(訪 T1-1030501);所以學校在進行校園環境空間 規劃時,應更為考量實際操作的層面,降低所有的衝擊,以避免重看不重用的情 形發生。

(二) 教室空間使用潛力,忽略了未來的不確定性

SJ 國小校舍重建時,教室的空間設計是以一班 10~12 人為限作為規劃,但 因鄰近一所學校於 102 年度裁併校之故,多數學生依自由意願轉到個案學校就 讀,目前學校每一班級人數皆達 13~17 人,導致班級學習空間稍有擁擠狹小之 情形,影響學生學習及教師之教學。A2 組長說:「誰會想到那個學校會裁併,學 生都往我們這邊跑,當初的設計就是沒想到現在一班會變這麼多人,你看三年級 就很可憐啊!感覺超擠的。」(訪 A2-1030417);所以研究者認為學校在進行校園環 境規劃時,應積極考量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增加其使用潛力。

五、社區家長方面 (一)家長參與不足

個案學校學生家庭狀況為單親、隔代教養的比例偏高,因此家長參與學校 事務的意願不高,學校在推動相關事務時無法與家長密切配合。P1 校長說:「我 永遠記得我剛到任我們第一次辦親職教育的時候,全校的學生家長才來大概 10 位左右,我就在想要怎樣把家長拉進來孩子的教育裡…」(訪 P1-1030430),由此 可知個案學校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情形並不積極主動。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力並不 亞於學校與教師,隨著時代的進步與教育改革運動的推展,家長的參與已是教育 不可或缺的一環,如何建立良好且有效的親師合作,不僅需要學校成員的努力,

也需要家長的積極投入。

(二)部分家長不認同學校作為

SJ 學校積極發展創新經營,因而發展許多創新課程及多元的學生學習活動,

導致部分家長無法理解學校的用心,認為學生待在學校學習的時間過長,無法得 知孩子在忙什麼,對學校的課程安排的必要性產生質疑,如 H1 家長所述:「那 時候學生上夜光天使都要晚上八點才放學回家,很多家長就在反映孩子到底在學 什麼東西,一整天在學校學那麼多有用嗎?小孩子有辦法吸收完嗎?這樣太累了 吧!」(訪 H1-1030502)。由此可知,雖個案學校積極申請經費、開創新課程、尋 覓多元師資的努力,在部分家長的觀感上卻相反的得不到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