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圖像化策略應用在成語教學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圖像化策略應用在成語教學之行動研究"

Copied!
17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何俊青 博士

圖像化策略應用在成語教學之行動研究

研究生:許惠萍 撰

中華民國一一○年八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圖像化策略應用在成語教學之行動研究

研究生:許惠萍 撰 指導教授:何俊青 博士

中華民國一一○年八月

(4)
(5)
(6)

謝誌

隨著論文的完稿,回顧自己這兩年來的研究歷程和結果,充滿了喜怒 哀樂,愉悅是因課程實施能突破難關,順利完成,且學生的學習成效也都 能有所提升,並喜歡上圖像化成語教學:挫折是因過程中遇到的種種考 驗,包含因疫情原先設計的實體課程改為線上課程,雖然會因挫折而感到 沮喪,但每一次的挫折也都是讓自己成長的養分,以及給自己的挑戰,當 突破難關後,也更有成就感。

本論文能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的是指導教授何俊青老師悉心的指 導,在我遇到難題時,總是不厭其煩的協助我解決難題,指引正確的方向,

讓我的研究能順利進行,且一遍又一遍校閱我不成熟的論文,從論文題 目、資料蒐集、內容撰寫等,都是無比耐心的給予指導,在此誌上由衷的 謝意。

感謝口委李偉俊教授和劉世閔教授對論文仔細審閱和指正,點出我的 盲點,提供許多論文撰寫上的建議,讓我的論文能更臻完備。在求學的這 段日子裡,也感謝在職專班授課老師們的用心教導,讓我對於教育研究領 域能更瞭解而嚴謹。同時感謝同窗們在論文寫作期間的鼓勵與建議。

感謝在研究上給予協助的校長、主任、級任老師們的大力配合和支 持,給予我課程內容、國小生成語測驗和滿意度調查表設計上的建議。此 外,最感謝的是一直在旁給予協助的協同教師小賢,不僅給予課程和審題 上的建議,且在課程實施中幫忙錄影、拍照、資訊設備問題的解決和每節 課的觀課紀錄,這些日子與你教學相長的美好回憶,我將永誌在心。教學 時,台下四位可愛質樸的孩子們,讓我更堅信教師是要讓學生成為更好的 人,而更堅持與努力在教學的這條路上。

最後,我要感謝的是一路上支持我的家人,謝謝爸爸、媽媽、姊姊們 和弟弟,因為有你們的鼓勵和支持,讓我能在求學的這條路上堅持下去。

惠萍 謹誌

2021 年 8 月

(7)

i

圖像化策略應用在成語教學之行動研究

作者:許惠萍

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摘要

本研究目的為採用行動研究,應用圖像化策略,進行成語教學課 程設計,以瞭解實施圖像化成語教學前後學生學習成效的差異。研究 者以服務學校高年級四位學生,在每週一節的國語課進行圖像化成語 教學,共進行九次,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所蒐集的資料有:國小生 成語測驗前後測成績、學生滿意度調查表、成語學習單、協同教師的 課堂觀察紀錄、研究者本身的教學反思紀錄及學生的聯絡簿心得,以 瞭解圖像化策略應用在成語教學後學生學習的成效,以及學生對圖像 化策略應用在成語教學的回饋意見。

研究者進行圖像化策略的成語教學後,主要發現如下:

一、 藉由針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個別指導,完成個人實作和成語學 習單,並增進學生的成語學習成效。

二、 課堂內容較靜態時,可穿插小組活動或成語遊戲。

三、 課堂上針對學生不熟練成語,增加延伸學習。

四、 圖像化策略可提升學生成語學習成效。

五、 應用圖像化策略在成語教學以戲劇方式呈現成語的學習成效最 佳,以影片、簡單圖像和四格漫畫方式呈現成語的學習成效次 之,以比手畫腳方式呈現成語的學習成效最差。

六、 在圖像化方式學習成語的回饋意見皆呈正向反應,且高於文字 解釋方式。

七、 應用圖像化策略在成語教學以戲劇、簡單圖像和四格漫畫方式 呈現成語的學習興趣最佳,以影片和比手畫腳方式呈現成語的 學習興趣次之。

關鍵詞:圖像化策略、成語教學、行動研究

(8)

ii

Action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Image-based Strategy to Idiom Teaching

Hui-Ping Hs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pply image-based strategies to design idiom teaching course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ivenes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mage-based idiom teaching based on action research. With four senior students from the school which the researcher teaches as the objects, the researcher has carried out image-based idiom teaching nine times in a once-a-week Chinese class. For the research purpose, the materials collected, including the score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idiom teaching, the questionnaire on students’ satisfaction, the idiom study sheet, the co-teacher’s classroom observation records, the researcher’s own teaching reflection records and the student’s perception in contact books. These materials aided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s’ learning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image-based strategies on idiom teaching and the students’ feedback on this application.

After the researcher conducted the image-based idiom teaching, the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1. By providing guidance for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complete individual practice and idiom study sheet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iom learning for students.

2. When the content of the class is relatively static, group activities or

idiom games can be interspersed.

(9)

iii

3. In class, students are not proficient in idioms, and extended learning is added.

4. Applying image-based strategies to idiom teaching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iom learning for students.

5. With respect to the use of image-based strategies in idiom teaching, the best learning performance was obtained when the teaching content was presented as dramas, followed by films, simple images and four-frame comics. Moreover, the worst result of learning was when the idioms were illustrated by gestures.

6. After applying image-based strategies to idiom teaching, students’

feedbacks are all positive. The positive response to the image-based method is better than that to the textual method.

7. When applying the image strategies in idiom teaching, the students showed the highest learning interest in presenting the idioms in the forms of dramas, simple images and four-frame comics, followed by films and gesture illustrations.

Keywords: image-based strategy, idiom teaching, action research

(10)

iv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一) 研究背景……….1

(二) 研究動機……….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 (一) 研究目的...………...5

(二) 研究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圖像化學習... 9

第二節 成語教學... 13

第三節 圖像化教學相關研究... 18

第四節 成語教學相關研究………23

第五節 圖像化成語教學相關研究………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歷程

………37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37

第二節 研究情境與研究參與者... 4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5

第四節 資料信實度... 48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0

(11)

v

第六節 課程設計………53

第七節 研究倫理………5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9

第一節 第一循環行動階段的探索期... 59

第二節 第二循環行動階段的行動期... 66

第三節 第三循環行動階段的修正期... 91

第四節 學生成語學習成效分析... 103

第五節 學生學習滿意度…………..………10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1

第一節 結論... 111

第二節 建議... 115

參考文獻

………...118

中文文獻... 118

英文文獻... 121

附錄

... ………...………...122

附錄一 圖像化成語教學教案設計……..………..122

附錄二 成語學習單... 143

附錄三 課堂觀察紀錄表... 150

附錄四 教學反思紀錄... 151

附錄五 學生滿意度調查表………..………..153

附錄六 國小生成語測驗... 154

附錄七 家長同意書………..………..160

(12)

vi

表 次

表 2-1 探討圖像化教學相關研究摘要………..18

表 2-2 探討成語教學相關研究摘要………..23

表 2-3 探討圖像化成語教學相關研究摘要………..31

表 3-1 國小生成語測驗專家效度學者資歷表………..46

表 3-2 學生滿意度調查表專家效度學者資歷表………..46

表 3-3 研究資料編碼說明表 ………51

表 3-4 課程方案架構………...…...54

表 4-1 第一循環行動階段探索期之方案設計的省思與修正………..65

表 4-2 第二循環行動階段行動期之方案設計的省思與修正………..90

表 4-3 第三循環行動階段修正期之方案設計的省思與修正………102

表 4-4 國小生成語測驗整體學生成績之描述統計………....103

表 4-5 國小生成語測驗個別學生成績之描述統計………104

表 4-6 成語應用情境判斷題型之答對百分比………105

表 4-7 成語填空題型之答對百分比………105

表 4-8 成語相似詞判斷題型之答對百分比………105

表 4-9 從成語語境判斷句子表達意思題型之答對百分比………106

表 4-10 成語閱讀測驗題型之答對百分比………..…106

表 4-11 學生滿意度調查表個別學生作答反應………..……107

(13)

vii

圖 次

圖 2-1 Dale 經驗金字塔………..10

圖 3-1 行動研究螺旋模式………...………...38

圖 3-2 研究流程圖……….………...…………..39

圖 3-3 三角檢證法 ………...…………49

圖 4-1 20210610 第一組學生小組討論結果………...68

圖 4-2 20210610 第二組學生小組討論結果……….…..68

圖 4-3 20210615 研究者示範「樂極生悲」的簡單圖像………70

圖 4-4 20210615 研究者示範「心有餘悸」的簡單圖像………70

圖 4-5 20210615 S4 個人實作「心花怒放」的簡單圖像………71

圖 4-6 20210615 S2 個人實作「熱淚盈眶」的簡單圖像………71

圖 4-7 20210615 S1 個人實作「耳目一新」的簡單圖像………72

圖 4-8 20210621 研究者示範「強顏歡笑」的四格漫畫………79

圖 4-9 20210621 研究者示範「會心一笑」的四格漫畫………80

圖 4-10 20210621 S1 個人實作「飛蛾撲火」的四格漫畫 ………81

圖 4-11 20210621 S3 個人實作「回眸一笑」的四格漫畫 ………81

圖 4-12 20210621 S1 個人實作「相視而笑」的四格漫畫 ………82

圖 4-13 20210625 研究者示範「如願以償」的簡單圖像………92

圖 4-14 20210625 研究者示範「不分上下」的簡單圖像………93

圖 4-15 20210625 S1 個人實作「琳瑯滿目」的簡單圖像………94

圖 4-16 20210625 S2 個人實作「張燈結綵」的簡單圖像………94

(14)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主要探討運用圖像化策略應用在成語教學的過程,探討國小高年級學 生成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本章節共分為四小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以下針對其內容做詳細說明,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國語文在生活中與我們息息相關,國語文的學習表現聆聽、口語表達、標音 符號與運用、識字與寫字、閱讀與寫作,是在人際溝通互動中的生活語言,是透 過文本閱讀了解自己的土地和文化,是作為表情達意的工具,並成為自己思想的 產物,都是國語文學習表現在生活中的運用。

國語文同時也是學習其他領域的基本能力,如果國語文能力不好,進而會影 響學生在學習其他領域的理解、表達與學習成效。且臺灣學生在 PISA 與 PIRLS 等國際成就測驗的表現,更為近幾年來評析國內語文教育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指 標(國語文課程手冊,2018)。

成語一直是國語文教學與學習的核心主題,羅鳳珠(2013)說:「在漢語詞彙 體系中,成語與典故是非常特殊的語言形式。在語言表達上,具有生動簡潔、形 象鮮明、寓意深刻的特點。」而成語的使用也有助於認知學習與運用,在閱讀與 寫作上都是重要的基礎能力(黃琬瑄,2016)。因此,成語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力就 相對變得重要,尤其是在適當的情境中運用,所以正確理解成語涵義後並加以運 用,是現今學生們都須面對的一門課題,透過良好成語教學,也可激發學生藉由 學習成語瞭解本國歷史文化(彭賜梅,2016)。

透過成語,也可學會典故及很多與中國歷史文化有關的知識,除了能精進語 言表達能力,更能達到以詞語學習為基礎,進而快速有效的深入中國歷史文化,

成為擴充學習的跳板(羅鳳珠,2013)。很多成語是歷代的重要歷史事件、神話寓

(15)

2

言、經典名言等,透過瞭解成語來源和典故,不僅能認識本國一些歷史人物和故 事脈絡,且真正理解它的含義後,也才能在寫作時把它正確運用在情境中。

但根據《天下雜誌》針對全國中小學校長的調查顯示,七成以上的校長認為,

九年一貫實施以後的學生,整體語文能力「越來越差」(彭賜梅,2016)。訪談學 生中發現「無論是在文章、課文、報紙、演講中,都會遇到成語。」而這正是學 生最大的障礙,就是「不知道應該在什麼樣的語境中使用怎樣的成語」。

過去學校教育,教師多半是用文字解釋方式來教授成語,評量時也往往是回 憶或再認的題型,在成語教學中,學生也會出現不能正確使用老師所教成語的現 象,因此學生成語的學習成效和應用情況都不佳,進而影響學生對於成語的學習 興趣和學習動機。

但如何讓學生有趣又有效的學習成語呢?近年來,越來越多教師開始嘗試不 同的教學方式運用在成語教學,如資訊融入、結合桌遊、運用曼陀羅思考教學策 略等,運用在成語教學的教學方式相當多樣化。也有教師應用圖像化策略,透過 將圖像和成語意思的連結,增進學生對於成語的理解和保留能力,如以圖像化的 繪圖方式進行成語教學、運用行動裝置 APP 連結圖像和成語、利用 Scratch 設計 互動式看圖猜成語遊戲等,應用的圖像化策略相當多元。

本論文研究參與者設定為研究者任教學校的高年級學生,是因研究者根據近 年教學實務的觀察發現,高年級學生普遍有成語保留和應用情況不佳的情形,認 識的成語語彙量少,平時也很少會主動應用成語,當有應用成語在造句或寫作中 時,也會有運用於不適當情境的情況發生。

因此,本研究旨在透過圖像化策略,引導學生瞭解成語的意思,以提升學生 的成語學習成效,並進而能在生活中自主且適當的應用成語。

二、研究動機

(一)教學現場觀察

國小國語課因節數的限制,因此大多老師都面臨趕課壓力,導致以考試來 引導教學,影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對於考試中會出現的成語大多在時間壓力

(16)

3

下,所以採取背誦方式讓學生記憶成語,造成考試結束後,就會忘記成語意涵,

更不用說是在寫作中能加以應用,而使得課堂上出現的成語無法與實用性畫上等 號。有些老師會指派學生自學作業,如成語造句,增加成語應用部分,但對於成 語的理解只靠單純文字描述,還是顯得較抽象,學生還是會有理解和應用在適當 情境的問題出現。

(二)研究的發想

研究者擔任國小導師兼國語科學習扶助教師,一路推廣和補充教科書中的成 語和相關典故,但一直沒有一個較系統化且更有學習成效的成語教學方法。研究 者思考是否能有一個更提升學生成語學習成效的教學方法?是否能有一個更提 升學生成語學習動機的教學方法?

回顧文獻和很多語文教學的相關研究,一般多以具體操作和視覺心像的方式 進行。在學習過程中,視覺圖像是獲得知識較直接且最有效的方式(林麗娟,

2000)。Bruner 的智力發展階段,他認為個體發展的過程是由動作表徵到映像表 徵,再到符號表徵階段(張愛卿,2001)。所以學習是由具體操作經驗,到感官 的視覺或聽覺留下的心像,最後才到抽象的語言符號學習,經由這樣的過程,才 能對學生的學習有所幫助。Mayer 與 Moreno(2003)的研究也發現,經由視覺 與聽覺不同的感官刺激,可增加工作記憶區的空間而有效降低認知負荷,比使用 單一訊息處理的學習形式有更佳的學習成效。

因此本研究希望探究如何設計把圖像化策略應用在成語教學中,以增進學生 成語學習成效,成為本研究的動機來源。

(三)研究的旅程

究竟該如何進行應用圖像化策略的成語教學呢?要改善這樣現況,不僅要有 效運用有限時間,如採取異質分組讓學生從互動中培養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 力,指派自學作業,讓學生先預習後,課堂上再進行討論,能相對減少較多時間,

並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根據 Piaget 的兒童認知發展階段,七至十一歲學生的認 知發展屬於具體運思期,此階段是根據具體經驗的思維來解決問題,並透過使用

(17)

4

具體實物之操作來協助思考。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為方法,以國小高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圖像化的成語教 學。課程中會依主題把生活中常見成語彙整成課程內容,如依人體器官、自然、

數字等主題,並讓學生採取異質性分組或個人方式完成成語圖像化任務,成語圖 像化任務包含用四格漫畫、簡單圖畫、戲劇、影片等方式呈現,並向全班做介紹,

研究者做補充。採取圖像化策略,增進學生對成語意涵的理解,進而加強學生成 語的保留和生活應用能力。

研究過程中,除進行成語教學外,研究者也會透過自編的國小生成語測驗的 前後測、學生滿意度調查表、成語學習單、課堂觀察紀錄表和教學反思紀錄表的 資料,近一步評估學生成語的學習成效。

(18)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欲發展圖像化策略,以圖像結合成語之教學方 式,輔助國小高年級國語文成語教學之實例探討。本研究具體研究目的及研究問 題如下:

一、研究目的

(一)評估圖像化策略應用在成語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相對應對策。

(二)探討圖像化策略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成語的成效。

(三)了解學生對圖像化策略應用在成語教學的學習反應。

二、研究問題

(一)實施圖像化策略應用在成語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因應對策為 何?

(二)實施圖像化策略應用在成語教學後學生的學習成效?

(三)瞭解學生對圖像化策略應用在成語教學後的回饋意見為何?

(19)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將本研究所涉及的重要名詞,分別說明如下:

一、圖像化策略

一般定義圖像化策略是一種使學習能較生動呈現的視覺化策略,它可以是語 意圖、網狀圖、概念圖或故事圖,比起抽象的文字敘述能讓人更容易的記住它所 傳達的意涵,並有助於理解和學習(李欣蓉譯,2005)。

本研究中,圖像化策略是指教學過程中,將成語透過異質性分組或個人方 式,用四格漫畫、簡單圖畫、戲劇、影片等方式呈現,並向全班做介紹,研究者 做補充,增進學生對成語意涵的理解,並加強成語的保留和應用。

二、成語教學

成語的特點(一)意義整體性;(二)結構固定性;(三)形式簡潔;(四)可作為一個 詞運用(彭賜梅)。成語教學的原則為生動、統整、實用和多樣,以提升學生學 習動機和學習成效(何永清,2005)。成語教學的目標主要是為理解成語的意思、

學習保留和應用。

本研究中,成語教學是指新北市國民小學能力檢測國語文試題和臺灣學生學 習成就評量資料庫(Taiwan Assessment of Student Achievement, 簡稱 TASA)中 有出現的成語,並用多樣化方式呈現,如四格漫畫、簡單圖畫、戲劇、影片等,

向全班做介紹,研究者做補充。

(20)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法,應用圖像化策略,進行成語教學的課程設計,以了解 實施圖像化成語教學前後學生學習成效的差異,其研究範圍及限制,分述如下:

一、研究範圍

為了清楚描述本研究的範圍,所以從研究參與者及內容兩方面來說明,說 明如下:

(一)研究參與者

為研究者任教學校的高年級四位學生,五年級一位、六年級三位。

(二)研究內容

依主題把生活中常見成語彙整成課程內容,學生聯絡簿心得、學生 滿意度調查表、成語學習單,以及研究者授課後的教學反思紀錄,協同 教師的課堂觀察紀錄,檢視學生在進行圖像化成語教學後的學習成效是 否有提升。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參與者的限制

本研究參與者以研究者任教學校的高年級學生為主,但因研究者任教學校 為新北市偏鄉國小,班級學生數少,高年級兩班共四位學生,僅能針對這四位 學生來探討實施圖像化成語教學後的學習成效是否有所提升。

(二)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在教學實際情境中進行,透過學生聯絡簿心得和 成語學習單,並佐以滿意度調查表量化方式和國小生成語測驗的前後測,以及 研究者授課後教學反思紀錄和協同教師課堂觀察紀錄等資料做三角檢證,並與 指導教授和協同教師做多次討論,避免研究者因個人主觀偏見,以及研究者同 時為教學者和課程設計者,而無法客觀發現教學現場問題的情況發生。

(21)

8

(22)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蒐集相關資料,針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作分析。本章節共分為五小 節,第一節為圖像化學習,第二節為成語教學,第三節為圖像化教學相關研究,

第四節為成語教學相關研究,第五節為圖像化成語教學相關研究。以下針對其內 容做詳細說明,分述如下。

第一節 圖像化學習

本節針對圖像化學習的相關內涵進行探討,共分為二個部份:第一部分 圖像化學習相關理論;第二部分圖像的意義與形式。分別加以論述如下:

一、圖像化學習相關理論 (一)圖像組織的理論背景

Bromley、Vitis 和 Modlo 等人提出以下觀點,支持圖像組織的使用(引自李 欣蓉譯,2005):

1.當重要訊息是零散的,透過圖像組織,可明確知道概念間的關係,更易理 解訊息。刪除不重要的資訊,只呈現重要內容,可減輕學習者的負擔。

2.圖像化的圖表因包含重要概念,比起大量文字,更容易讓人記憶。

Vygotsky 於 1962 年提出這樣的圖表為傳遞者(semiotic mediator),是能增 進學習者記憶的工具。以視覺和口語方式進行圖像組織,能提供學習者主動 學習的機會。學習者可藉由聽、說、讀、寫和思考,以圖像化加強有意 義的學習。

(二)Dale 經驗金字塔

美國學者 Edgar Dale 於 1946 年提出「人類知識的獲得,來自於直接間接的 經驗」。並於 1952 年發展出「經驗金字塔」(Cone of Experience)(引自張霄亭等 譯,2002),如圖 2-1 所示:

(23)

10

圖 2-1 Dale 經驗金字塔 資料來源:出自張瓊云(2008:27)

「直接的經驗」是指個人透過感官及親身參與所得的經驗;「間接的經驗」

則是指透過電視、電影、廣播或觀看圖片、語言、文字、符號所獲得,經驗緊密 關連著人類的感官作用,其中以視覺及聽覺為重(李春芳,1990)。

Dale 是從媒體與人類學習經驗的觀點,在教學中自「直接至間接」、「具體 至抽象」的各種不同經驗,自下而上共分十層,分別為:直接、有目的經驗,設 計經驗,戲劇的經驗,示範,參觀旅行,展覽,電視與電影,錄音、廣播、靜畫,

視覺符號,口述符號。由第一層至第三層的經驗為在實作中學習,第四至第八層 的經驗屬觀察中學習,第九、第十層抽象的經驗屬思考中學習。在教學過程中,

Dale 主張讓學習者先從具體經驗開始,以具體經驗當作抽象思考的基礎,有助 於抽象的學習,而應用教學媒體的教學,比起只由教師講述,使用到的感官較多,

學生的學習成效也較好(黃琬瑄,2016)。

從 Leutner(2009)等人的研究結果也能得知,運用圖像化策略在閱讀和學習 時,也可增加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因此成語的學習需結合具體經驗,如實際操作 和圖像呈現,才能增加學生的理解,及成語的保留和應用。

(三)Paivio 雙重編碼理論

雙重編碼理論(Dual-Coding Theory)為學者 Paivio 於 1986 年所提出,用於解

(24)

11

釋人類對訊息接收和處理的理論(Paivio,2007),他根據先前學者對圖形與文字在 學習成效上的研究,進而發現人類對圖形與文字有不同的處理系統。

Paivio(1971)認為人類的認知與記憶是由兩個分別的表徵系統來掌管,其中之一 處理文字的資料,是為語文系統(Verbal System);另一個則負責處理非文字的資 料,為圖像系統(Imagery System)。圖像系統所涵蓋之意象碼,指一切靜態與動 態之視覺性訊息(轉引自林麗娟,2000)。Paivio(1971)認為人類的圖像系統比語 文系統有更好的處理能力,而當一個觀念的呈現方式是透過這兩種系統同時呈 現時,會比只利用其中一種呈現方式來的有較佳的記憶效果。當合併使用圖片 以及文字時,學生將更容易記憶或理解教材內容(劉聰穎,2001)。

圖像化教學提供學習者一個非文字學習環境,增加了編碼的式樣,提供多途 徑的編碼方式。學習者經由圖像中的文字、圖片以及影像資料,在記憶中進行多 方面的連結,當相關訊息越多,則可供提取的線索越多,記憶就變得更為深刻。

圖像化教學正符合雙重編碼方式,因此,本研究將運用不同的圖像化策略在成 語教學,成語教材的呈現方式是透過「語文系統」與「圖像系統」同時呈現,促 進學生對於成語的記憶和保留能力,進而增進學習成效。

(四)Bruner 認知表徵發展

Bruner 認知表徵發展分為三個階段:1.動作表徵期(enactive representation):

利用動作來認識周圍世界與獲得知識經驗。2.影像表徵期(iconic representation):

運用感官對事物的心像或靠圖片等,了解周圍世界。3.符號表徵期(symbolic representation):透過語言符號來代表外界以及自己的想法。

教師需配合學生身心發展來組織教材內容,從動作表徵(直接經驗)到影像 表徵(影片、圖片),再到符號表徵(語言、文字)層次,並配合學生認知發展 順序提供適當教材,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複雜,促進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和 保留的效果。本研究的研究參與者為高年級學生,是影像表徵期,因此應用圖像 化策略在成語教學,透過將成語圖像化的方式,增進學生對於成語意思的理解,

進而提升學習成效。

(25)

12

(五)Piaget 認知發展論

Piaget 認知發展論分為四個時期,分別為:1.感覺動作期(0-2 歲):發展出 物體恆存概念,以感覺動作發揮基模的功能。由本能的反射動作到目的性活動。

2.前運思期(2-7 歲):已能使用語言及符號等表徵外在事物,不具保留概念,

不具可逆性,以自我為中心,能思維但不合邏輯,不能見及事物的全面性。3.

具體運思期(7-11 歲):能根據具體經驗思維解決問題,能使用具體物之操作來 協助思考,能理解可逆性與守恆的道理。4.形式運思期(11-16 歲):開始會類 推,有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按假設驗證的科學法則思考解決問題。

學校課程設計需瞭解兒童處於哪一認知發展階段,瞭解兒童身心成熟狀態,

配合學生心智發展的水平,並提供適合的學習材料,才能增進兒童的學習。而國 小學童處於具體運思期階段,本階段兒童以具體經驗和具體物做邏輯思考,因此 教學上結合具體的操作經驗和具體物的觀看,能增進學生的學習情況。

(六)Gardner 多元智能理論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 Gardner(1999)指出人類的智能面向有八又二分之 一的多元智能,而每一個人智能傾向並不相同,且各具有發展性,除了原有的智 能之外,又增加了自然觀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及一半的存在智能

(Existential Intelligence)。Gardner 多元智能理論的八大智能:1.語文智能:有 效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文字的能力;2.邏輯數學智能:有效運用數字和推理的能 力;3.視覺空間智能:能以三度空間思考,準確的感覺視覺空間,並表現內在的 空間世界的能力;4.肢體動覺智能:運用肢體表達想法和感覺,生產或改造事物 的能力;5.自然觀察者智能:分辨觀察生物的能力,對自然景物敏銳的注意力及 對各種型態的辨認力;6.音樂智能:能覺察、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7.

人際智能:覺察並區別他人情緒、動機、意向及感覺的能力;8.內省智能:正確 自我覺察的能力。9.存在智能:靈性智能的核心部分,充滿了神秘性、模糊性。

張新仁(2003)提到,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主張為:1.每個正常的人都具有 八種智能,只是強弱程度不同;2.智能是可以教導和發展的;3.每種智能為了不 同任務和目標可以相互流通;4.大多數人的智能能得到適度的發展;5.每項智能

(26)

13

有多種表現智能的方式;6.智能以特定的材料和問題形式顯現在特定領域。

多元智能理論提供一個多元的角度,並重視學生智能的個別差異與多樣性,

而採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發展學生的優勢智能,激發學生的弱勢智能,且針對 學生不同學習方式提供不同的表現機會,並肯定不同表現方式,讓學生能運用自 己所理解的方式來進行學習。所以應利用各種資源和多元管道來加強學生的智能 發展,和強化學習內容,因此圖像化策略就是一種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方式。

二、圖像的意義與形式

Wileman(1993)將圖像化定義為:解釋和理解圖片,或利用圖像呈現訊息 的能力,以及轉換成圖片、圖形或表格,幫助傳達訊息的能力。而圖像和文字在 呈現學習內容上的差異,主要在於圖像用較具體的方式呈現,能增進學生對學習 內容的理解;而文字在呈現學習內容上較抽象與不明確,因此增加學生學習理解 上的難度。所以利用插圖和文字共同來陳述概念,可增進思考的能力和學習效果

(Tarquin& Walker,1997)

Smaldino、Lowther 與 Russell 提到,課堂上常使用的視覺媒體型態有下列六 種(引自羅綸新、郝永崴、林佳蓉等人譯,2012):

(一)圖片

圖片是以照片方式呈現人物、地點與事物。教科書的圖片被當作輔助學習的 素材,教科書選擇的圖片質量,都是會影響學習的因素。

(二)圖畫

圖畫、素描和圖示都利用生動傳神的線條呈現人物、地點和事物等,教師自 行繪製的圖畫常能達到較佳的學習成效。

(三)圖表

圖表是使用視覺媒體表現抽象關係,常以表格或流程圖的形式呈現,如組織 圖表、時間軸等。通常一張圖表只能陳述一個主要概念,一個好的設計圖表應是

(27)

14

透過視覺傳遞重要訊息,文字只做為輔助用。

(四)統計圖

統計圖是將所蒐集到的數據,利用簡單的圖或表呈現出來,使資料與數據變 得更清楚易懂。統計圖的呈現會比統計表,更能讓數據快速地被詮釋,因為統計 圖在視覺方面較能引起注意。

(五)海報

海報是由影像、線條、色彩和文字所組成,最主要目的是能引起目光,並維 持一段時間的注意力,使訊息能迅速被接收。

(六)漫畫

漫畫是以概括的線條,完整地敘述事情和故事,能自己本身表達一個完全的 故事或概念,且不止單純呈現景物。漫畫閱讀既容易且快速,並能引起各年齡層 的兒童注意。

(28)

15

第二節 成語教學

本節針對成語教學的相關內涵進行探討,共分為三個部份:第一部分成 語的來源;第二部分成語教學的意義和功能。分別加以論述如下:

一、成語的來源

成語和文字一樣都是隨著歲月演進,在悠遠的歷史中逐漸成型,也是在語言 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固定片語(石雨祺,2008)。成語有相當多是由古代的神話傳 說、寓言故事、諺語俗語、史實逸聞和詩文語句演化來的(史榮新,2009)。成 語的來源可分成以下幾類(石雨祺):

(一)根植於歷史之中的成語

1. 來自史實:成語直接取材於歷史事實,取材有兩種方式:一是把某一歷 史故事概括為成語,二是節錄或修改歷史文獻的片段生成新成語。這類成 語數量不多,但來源卻是最可信和最有內涵,也是歷史研究的重要資料。

例如:完璧歸趙、擢髮難數。

2. 來自人物事蹟:成語取材自古代人物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在歷史上大多真 實存在。這類成語大部分都有維妙維肖的典故,應用上也有較好的修辭效 果,所以較容易被廣泛延續下去。例如:胸有成竹、助紂為虐。

(二)取自古代文獻的成語

1.來自古人原句:這類成語概括平時常引用的古人名句,數量也較多。例如:

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更上一層樓。

2.截取古句:將原文截用或把語句稍加更改,目的是要使其符合成語的結構 形式。比直接採用古人原句的數量還多。例如:一曝十寒、近水樓台。

3.寓言傳說:這類成語典故大部分有很強的幽默感和教育意義。小孩子大多 初學成語都是從此類成語開始。這類成語數量雖不算多,但卻最具吸引力 和流傳最廣。例如:杞人憂天、邯鄲學步、掩耳盜鈴。

(29)

16

(三)由民間創造的成語

1.諺語俗語:這類成語主要來自民間百姓的習慣用語,後來流傳到整個社 會。具有口語化和通俗化的特性,不像普通成語格式整齊、語言優雅。例 如:亡羊補牢、敝帚自珍。

2.口語創造:由民間百姓口頭創造而來,具有濃厚口語色彩和生活氣息,大 多已不知具體原始出處。例如:囫圇吞棗。

3.外來成語:在魏、晉、六朝、隋、唐時期,翻譯很多西域和印度佛教的佛 經。佛經中的一些語句和典故,後來都流傳成為新的成語。清朝末年,受 西方思想影響,很多西方術語也成為成語。例如:普渡眾生、物競天擇。

二、成語教學的意義和功能

(一)成語教學的意義

語言可以反映一個民俗的社會、文化、歷史與藝術,成語更是(林淑堯,

1993)。成語大多是由四個字組成,它的特色就是背後多有典故和出處,具有特 定含意,用四個字就能表達更深層的含意(石雨祺,2008)。冗長的詞句無法表 達完整的想法,而使用成語就可以很適切的表達(林淑堯)。

成語與其他語言相比,它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文字結構、語言風格和表達效果 三個方面:(石雨祺,2008)

1. 文字結構:大多成語以四字格為主,結構或成分不能隨意更動,定性高。

2. 語言風格:成語大多是由古文流傳下來,傳承文言文特色,主要以片語 形式呈現,具有很強的典故性。從感情風格看,成語愛憎分明。

3. 表達效果:大多人習慣在片語中使用成語,是因為成語具有很強的哲理 性,會這樣是由於它傳承自古代豐富的文化涵養造就的。

(二)成語教學的功能

1. 中華文化的傳承:成語是現今人們瞭解中華歷史和文化的途徑(石雨祺,

2008)。成語的來源很多來自於中國文學的經典,例如:四書五經、各

(30)

17

代史書、小說等,因此從成語故事中,能對古典文學有更多的認識。如 「三顧茅廬」來自於三國志;「指鹿為馬」來自於史記;「魂飛魄散」來 自於西遊記(王月鳳,2004)。

2. 正向品格的養成:成語當中不少勸人向善和勤學的句子,例如「樂善好 施」、「成人之善」、「引錐刺股」、「螢窗雪案」。或是鼓勵人們要能勇於 面對困難、接受挑戰的成語,如「披荊斬棘」、「乘風破浪」、「逆水行舟」

等(簡匯文,2012)。

3. 增進國語文能力:「四字格」最能展現中文聲調特有的節奏感和音律感,

並提升記憶的效率,使得成語能更廣泛的流傳(石雨祺,2008)。使用 成語還能讓文章立場鮮明,語氣更清晰,擺脫枯燥乏味的文采(石雨

祺)。成語言簡意賅、寓意深遠、華美簡潔,適當的運用成語可使文 字更精簡,使文章能蘊含豐富的文化涵養,但如果應用不當,就會見笑 於人,所以正確的學習成語涵義、出處和典故,才能更適當的運用成語 (史榮新,2009)。

(31)

18

第三節 圖像化教學相關研究

國內圖像化教學的研究,大多著重於研究圖像化策略輔助國語和英語領域 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成效;以及研究身心障礙、學習障礙和識字困難學生的 國語領域教學,在運用圖像化策略輔助後,學生的學習成效是否提升。研究者 整理 2008 年迄今的圖像化教學相關研究,並針對各研究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結果 予以探討,整理如表 2-1 所示:

表 2-1 探討圖像化教學相關研究摘要 研究者及其年度

研究題目

研究內容 研究結果摘要

張瓊云(2008) 運用圖像化教學 於國小文言文學 習成效之研究

探究運用「圖像化 教學」及「傳統講 述教學」進行文言 文教學後,學習者 在 學 習 成 效 上 是 否具有顯著差異

1. 在文言文學習立即效果方面,

接受「圖像化教學」與「傳統 講述教學」並無顯著差異。

2. 以「圖像化教學」進行文言文 教學後之學習保留效果明顯高 於「傳統講述教學」。

3. 在接受「圖像化教學」課程後,

約有九成以上的學童認為圖像 化教學有助於文言文的學習。

4. 在接受「圖像化教學」課程後,

約有九成以上的學童肯定老師 這次的教學方式,且對此次課 堂活動感到滿意有趣。

林佳儀(2011) 圖像化識字策略 教學在不同媒材 下對國小識字困

探 討 應 用 不 同 教 學 媒 材 之 圖 像 化 識 字 策 略 對 國 小 識 字 困 難 兒 童 識

1. 應用不同教學媒材之圖像化識 字策略對國小識字困難兒童在

「整體識字成效」的表現上,

皆具有立即成效。

(32)

19

難兒童識字成效 之研究

字之成效。 1. 不同教學媒材之圖像化識字策 略對國小識字困難兒童之介入 成效以「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

最佳,「電腦螢幕教學」次佳,

「黑板教學」仍具有效果,但 成效不若前兩項明顯。

鞠宗紋(2012) 以圖像教學檢視 身心障礙幼兒多 元智能及其發展

透 過 圖 像 教 學 教 材 瞭 解 研 究 個 案 的優勢智能,由家 長 與 教 師 共 同 檢 視 個 案 幼 兒 之 多 元 智 能 及 其 發 展 情形。

1. 身心障礙幼兒也有屬於自己的 優勢智能。

2. 威威和柔柔在多元智能的表現 後測高於前測。

沈彥伶(2012) 圖像化教學對國 小學習障礙學生 古詩學習之成效 研究

探 討 圖 像 化 教 學 對 國 小 學 習 障 礙 學 生 古 詩 學 習 之 成效影響。

1. 圖像化教學能有效提升國小學 習障礙學生古詩閱讀理解之整 體成效。

2. 圖像化教學能有效提升國小學 習 障 礙 學 生 在 古 詩 之 字 詞 理 解、內容理解、內容推理和內 容記憶能力。

3. 圖像化教學能有效提升國小學 習障礙學生中文識字能力。

4. 圖像化教學能有效提升國小學 習障礙學生情意表達能力。

楊美雪、邱于平 (2012) 圖像與文字的交

本研究執行實驗設 計,檢視在線上知 識分享中,圖像資

1. 研究結果顯示,當知識呈現有圖 像輔助時,確實會比單純文字呈 現的知識有較顯著的學習記憶

(33)

20

織:網路知識分享 形式對學習成效 之影響

訊 輔 助 知 識 的 呈 現 對 於 學 習 者 學 習效果的影響。

與滿意度。

王藍亭、李傳房 (2014) 學習者對螢幕圖 像真實度傳達之 偏好研究

針 對 學 習 者 對 不 同 圖 像 真 實 度 的 偏 好 來 探 究 圖 像 資 訊 的 視 覺 傳 達 效果,研究分為兩 個階段,第一階段 探 討 學 習 者 對 螢 幕 圖 像 真 實 度 之 偏好情形,進行重 複 實 驗 二 因 子 變 異數分析;第二階 段 是 以 類 神 經 網 絡 建 立 非 線 性 預 測模型,應證第一 階段調查的結果。

1. 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真實度 的螢幕圖像與偏好有極大的關 係,「真實度」圖像受到較多 學習者的喜愛。

柳玨安(2016) 圖像式教學對國 中學習障礙學生 英文單字學習影 響之研究

探究運用「圖像化 教學」及「傳統講 述教學」進行英文 單字教學後,學習 障 礙 學 生 在 學 習 成 效 上 是 否 具 有 差異。

1. 在英文單字教學成效方面,接 受「圖像式英文教學」與「傳 統講述教學」有明顯差異,學 習障礙學生認為「圖像式英文 單字教學」,有較佳的學習效 果。

2. 以「圖像式教學」進行英文單 字教學後,學習保留效果高於

「傳統講述教學」。

(34)

21

3. 在接受「圖像式英文單字教學」

後,學習障礙生的英文單字學 習興趣高於「傳統講述教學」。

4. 學習障礙生認為「圖像式英文 單字教學」和圖卡教學遊戲的 學習能夠幫助學習的記憶力。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下面以「研究內容」、「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等面向 進行探討:

一、對「研究內容」而言

綜合上述「教學內容」分析,使用圖像化方式,可探討學生學習語文之學習 成效,內容包含文言文、識字和古詩等(張瓊云,2008;林佳儀,2011;沈彥伶,

2012);應用圖像教學,探討身心障礙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鞠宗紋,2012);

經由圖像資訊輔助知識的呈現,探討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楊美雪、邱于平,2012); 透過不同圖像真實度的偏好,來探究圖像資訊對學習者的視覺傳達效果 (王藍 亭、李傳房,2014);運用圖像式教學,探討國中學生英文單字之學習成效(柳 玨安,2016)等,可探討的內容相當多元。

二、對「研究對象」而言

上述「圖像化教學」相關研究,研究對象大部分以學前幼兒、國小和國中學 生居多。如:身心障礙學前幼兒(鞠宗紋,2012),國小四年級識字困難兒童(林 佳儀,2011),國小五年級學習障礙學生(沈彥伶,2012),國小高年級學生(張 瓊云,2008),國中七年級學習障礙學生(柳玨安,2016)等,從以上這些研究 可以得知,圖像化教學能提升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學習成效,包含身心障礙、識 字困難和學習障礙學生也都具有成效。

(35)

22

三、對「研究結果」而言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分析,使用圖像化方式,學生不僅學習興趣提高,且 學生也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於自己的學習和記憶力,不同的圖像化教學都可 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和學習保留效果。教師除了善用不同教學策略,讓學生透過 圖像進行有意義學習外,也可善用多媒體方式,如互動式電子白板、電腦螢幕和 黑板等。因此,研究者發現當知識呈現有圖像輔助時,比單純文字呈現的知識更 能增進學生的學習記憶與滿意度,進而達成有效教學的目的。

四、小結

從上述研究,可以得知圖像化教學為一種趨勢。張瓊云(2008)的研究指出,

以圖像化教學能增進文言文之學習保留效果;林佳儀(2011)研究指出,應用不 同教學媒材之圖像化識字策略能增進整體識字的成效;沈彥伶(2012)圖像化教 學能有效提升古詩在閱讀理解、字詞理解、內容理解、內容推理、內容記憶、中 文識字和情意表達能力;柳玨安(2016)圖像式英文教學有較佳的學習成效和學 習保留效果。歸納上述研究結果,圖像化教學能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及保留能力,

且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有正面影響。對於身心障礙、學習障礙和識字困 難學生也都具有成效。

(36)

23

第四節 成語教學相關研究

以下從學者的研究中,探究近年來成語教學的取向,雖然在諸多研究中,應 用圖像化策略在成語教學的不多,但其中不乏運用不同策略和輔具來進行成語教 學,可作為本研究之教學方案設計及教學時之參考。國內成語教學的研究,大多 著重於研究運用不同的策略和輔具來輔助成語教學,如多媒體和桌遊等,以探討 進行完課程後學生的學習成效是否提升。下表 2-2 研究者整理 2008 年迄今的成 語教學相關研究,並針對各研究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結果進行探討。

表 2-2 探討成語教學相關研究摘要 研究者及其年度

研究題目

研究內容 研究結果摘要

楊孟蓉(2008) 譬喻運作的圖示 解析於中文成語 教學之應用

建構一種譬喻運 作的圖示教學 法,藉助意象基模 的圖解輔助來活 化視覺感官效應 及其與習得者本 體經驗的交互促 發,釐清漢語成語 字面義與使用義 之間隱喻運作的 過程,進而培養其 對於中國語文隱 喻思維模式之理 解,達成提升漢語 成語習得效率的 目的。

1. 藉由認知隱喻學的角度來重新 看待漢語成語詞彙的特性,將 發現──我們其實不斷地使用 隱喻性思維來構築認知的大千 世界。

2. 當 教 學 者 從 隱 喻 認 知 角 度 出 發,回歸到這種人類思維運作 的基礎能力,並加上意象基模 的圖示輔助教學,便能夠有效 地引領學習者正確而靈活地認 知學習漢語成語的系統脈絡。

黃意雯、劉姍姍 將數位說故事融 1. 數位成語故事的教學活動對學

(37)

24

(2011) 數位說故事在成 語教學的創新應 用

入成語的創新教 學上,國小五年級 學生了解成語的 意義後,依據此成 語典故來創作數 位成語故事。

生的學習具有正面的成效。

2. 以認知面的表現最優秀,學習 者除了可以正確了解成語典故 和涵義,還能清楚利用自己的 想法和創意表達出來。

3. 在情意面上,藉由數位說故事 的新方式,提升其學習動機,

並且透過分享的活動來欣賞他 人的創作。

4. 但從觀察與訪談中發現,由於 製作數位成語過程中遇到種種 的困難與干擾,此活動對學習 動機雖有提升作用,但以此種 方式進行學習亦會減弱部分學 生的學習意願。

5. 技能面的整體表現良好,但在 聲音、語言及步調的標準差稍 微偏高,顯示學生其語言表達 流暢度與運用合適的音量和速 度來呈現故事這兩部分是有所 差異的。

簡匯文(2012) 曼陀羅思考法融 入多媒體成語教 學之研究

探 討 曼 陀 羅 多 媒 體成語教學,對於 提 升 國 小 學 童 成 語應用、成語聯想 能 力 及 運 用 成 語 改寫文章之成效。

1. 曼陀羅多媒體成語教學對成語 運用成效部分:實驗組學生在 成語學習成效測驗前後測總分 之進步情形達顯著差異,尤其 是較高層次的成語應用方面,

進步幅度更加顯著,低、中、

(38)

25

高成就之學生,其成語造句皆 有所進步。

2. 曼陀羅多媒體成語教學對成語 聯想成效部分:實驗組學生在 成語聯想測驗前後測總分之進 步情形達顯著差異。且大部分 學生皆能善用各種節點做不同 的成語聯想。

3. 曼陀羅多媒體成語教學對應用 成語改寫文章之成效部分:實 驗組學生在文章改寫測驗前後 測 總 分 之 進 步 情 形 達 顯 著 差 異。且低、中、高成就之學生,

其應用成語改寫文章的能力皆 有所提升。

4. 曼陀羅多媒體成語教學後,實 驗組學生不論是在認知、情意 或技能方面的反應皆呈正向態 度。

羅鳳珠、砂岡和 子、姜柄圭、俞 士汶、王雷、常

寶寶(2013) 分階多語成語典 故知識庫教學設 計

在 探 討 如 何 建 構 一 個 內 容 完 整 豐 富 的 成 語 典 故 知 識庫,再以分階多 語的方式,以期達 到目標。

1. 透過所建置的成語知識內容,

理解成語的含義與用法。

2. 透過成語與典故對應的機制,

以成語學習為立基點,兼及學 會與該成語相關的典故。

3. 透過英、日、韓語的成語翻譯,

降低母語非漢語的學習者學習

(39)

26

的門檻。

4. 從成語典故之出處內容,將學 習深人到中國歷史文忱的深層 脈絡。

5. 從例句學習成語與典故之使用 方法,並擴充到文學典籍閱讀 及歷史文他探索等教學策略。

林冠宇(2013) 華語四字成語教 材之設計研究

─兼論教學活動 對成語教學之重 要性

根據前人研究與自 身所強調重點,制 定出成語教學活動 須包含三大目標符 合四項原則:目的 性、趣味性、挑戰 性、應用性,作為 活動設計標準。

1. 研究結果認為教材裡的故事、用 法、圖示、短文等項目,對學習 成語是十分有幫助的。

2. 情境式的安排,更有助於學習者 連結生活並實際運用。

3. 教學活動的實施,除了能增添趣 味性,提高學習成語的動機,也 有助於學習者練習成語的使用。

4. 由此可知,教學活動對成語教學 是有其必要性。

唐忠慈(2017) 資訊融入成語教 學之學習成效及 興趣之研究―以 國小三年級為例

探 討 運 用 資 訊 融 入教學,對國小三 年 級 學 生 在 成 語 的 學 習 成 效 與 學 習興趣之影響。

1. 使用資訊融入教學法後對男生 的學習成效有顯著差異。

2. 使用資訊融入教學法後對學習 成就在中、低分組的學生可以 提升其學習成效。

3. 資訊融入教學法確實可以有效 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江允齊(2018) 探 討 成 語 教 學 導 1. 藉由成語能力測驗後測比較,

(40)

27

成語教學導入桌 遊對國中八年級 學生之影響

入 桌 遊 對 國 中 八 年 級 學 生 成 語 學 習 效 果 及 學 習 動 機之影響。

發現實驗組成績明顯高於對照 組,並有顯著差異。

2. 於組內前後測分析,也發現實 驗組的進步幅度較大,也具有 顯著差異。

3. 在學習動機量表的分析,實驗 組的分數較高,說明其有較高 的學習動機。

4. 由學生的回饋了解因為遊戲中 的 競 爭 性 以 及 遊 戲 本 身 的 樂 趣,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游士德(2018) 華語教材成語研 究

1. 關注教材中成 語詞頻以及使 用時機,並欲 探討教材中成 語的詞頻的安 排是否由易至 難,數量是否 自少而多。

2. 探討《華語文 綜 合 讀 本

(一)》以及 新版《實用視 聽 華 語

(五)》,這 兩份教材中成

1. 這兩份教材中詞頻越高的成語 數量越少,然成語數量與詞頻 在 教 材 課 次 中 不 規 則 地 分 佈 著。

2. 教學者可妥善運用教材中大量 呈現之並列式結構成語特色,

結合教學策略,以及提供教材 中不足的例句量,以求教學成 效。

(41)

28

語 數 量 、 詞 頻、修辭形式 結構及其他相 關問題。

林冠汝(2019) 行 動 載 具 結 合 QR Code 的成語 教學對國小三年 級學生學習成就 與學習興趣之研 究

了 解 利 用 行 動 載 具結合 QR Code 探 究 對 國 小 三 年 級 之 成 語 教 學 學 習 成 就 與 學 習 興 趣的影響。

1. 「學習成就」其單因子共變數 分析其組別之間的差異有達到 顯著水準,而實驗組調整後「學 習成就」的後測分數平均數高 於對照組。

2. 「學習興趣」其單因子共變數 分析其組別之間的差異有達到 顯著水準,而實驗組調整後「學 習興趣」的後測分數平均數高 於對照組。

3. 國小三年級學生認為學習成語 是 有 幫 助 的 , 可 以 運 用 在 作 文、說話、考試等方面,很喜 歡利用平板電腦結合 QR Code 來學習成語,雖然學習過程中 會遇到困難,不過有些學生還 是會自己尋求老師或家人幫忙 解惑,但學習完後,仍是需要 考試測驗,所以書寫成語題目 多半還是不喜歡。自己利用平 板電腦結合 QR Code 學習成語 的期許是成語能力的提昇與成

(42)

29

績的改善。

4. 教師宜將多媒體的成語教材重 新製作的更白話、更具體,減 少學生學習成語的困難度或是 將尚未學過的詞彙簡單化、具 體化說明以協助學生了解成語 涵義。老師也可從課堂中隨時 讓學生回憶成語的內涵。

5. 避免學習意願降低,老師可採 用小組競賽、分組討論、遊戲 方式取代用考試來檢核學生學 習成果。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下面以「教學方式」、「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等面向 進行探討:

一、對「教學方式」而言

綜合上述「教學方式」分析,成語教學,可應用譬喻運作的圖示教學法(楊 孟蓉,2008);資訊融入成語教學,如運用資訊科技軟體製作數位成語故事、行 動載具結合QR cord等(黃意雯、劉姍姍,2011;唐忠慈,2017;林冠汝,2019);

曼陀羅思考教學策略結合多媒體成語教材(簡匯文,2012);成語教學導入桌遊 (江允齊,2018),可運用在成語教學的教學方式相當多樣化。

二、對「研究對象」而言

上述「成語教學」相關研究,研究對象大多以國小和國中學生居多。如:國 小三年級學生(唐忠慈,2017;林冠汝,2019),國小五年級學生(黃意雯、劉 姍姍,2011;簡匯文,2012),國中八年級學生(江允齊,2018)等,從以上這 些研究可以得知,對於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成語教學都是相當受到教師重視的。

(43)

30

三、對「研究結果」而言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分析,運用不同的策略和輔具來輔助成語教學,在認 知面上,學生除了可以正確瞭解成語典故和涵義,還能清楚利用自己的想法和創 意表達出來,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正面成效。在情意面上,提升學生學習成語的興 趣和動機,且學生不論是在認知、情意或技能方面的反應皆呈正向態度。技能面 整體表現良好,尤其是較高層次的成語應用方面,成語造句也有所進步,且低、

中、高成就學生,應用成語改寫文章的能力也有提升。因此,研究者認為成語教 學有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或策略,對學習成語是十分有幫助的。

四、小結

從以上這些研究可以得知,運用不同策略和輔具來輔助成語教學,能提升學 生成語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以及學習成效和成語應用的能力,對低、中、高成就 學生也都具有效果。

成語具有言簡意賅的特性,所以在教材編排、課堂教學,甚至試題,成語都 成了不可或缺的素材。成語教學除了期許學生能對學習成語產生興趣和動機之 外,也期望能加以應用在造句和寫作上,所以教師們皆使出渾身解數進行成語教 學的創新,教學現場的老師也是最能瞭解學生學習狀況與需求的研究者,藉由文 獻探討,研究者可以明白這個議題一直都會是一個趨勢。

(44)

31

第五節 圖像化成語教學相關研究

近年來圖像化策略應用在教學上儼然成為一種趨勢,不少教師都費盡心思進 行教學的革新,但應用於成語教學的教學研究卻很有限。國內圖像化成語教學的 研究,大多著重於研究運用不同方式將成語圖像化後進行教學,如行動裝置 APP 和設計互動式成語遊戲等,以探討進行完課程後學生的學習成效、學習動機和學 習態度是否提升。下表 2-3 研究者整理 2009 年迄今的圖像化成語教學相關研究,

並針對各研究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結果予以探討。

表 2-3 探討圖像化成語教學相關研究摘要 研究者及其年度

研究題目

研究內容 研究結果摘要

吳憶蘭(2009) 漢字圖像教學實 例探討-以成語 圖像設計爲例

針對漢字教學中 成語圖像課程單 元的實例進行教 學探討。藉由「成 語圖像設計」教學 單元,透過繪圖設 計軟體 Coreldraw GraphicsSuite X3 上機實作,漢字的 教學有了改變。

1. 同學透過創造性思維及情感 記憶,注入到成語圖像設計的 作品中,從中體會漢字內部所 展現的震撼力,也充分體認漢 字的獨特性。

黃琬瑄(2016) 運用圖像化輔助 進行史記成語教 學之行動研究

採行動研究法,探 討 以 圖 像 化 方 式 進 行 史 記 成 語 教 學,學生在成語理 解的學習成效。

1. 在成語圖像化教學教材的挑選 上,以情節完整脈絡清楚及具 畫面感的成語為佳。

2. 將學生異質性分組,藉由小組 任務分工完成成語圖像化的學 習。

(45)

32

3. 應事先清楚說明圖像化的呈現 原則,避免成語圖像過於籠統。

4. 善用「形成性評量」,檢視學 生成語情境運用的盲點。

5. 運用史記成語圖像化教學能提 升成語學習成效及成語學習保 留能力。

6. 史記成語圖像化教學對中後段 的學生影響較大。

7. 史記成語圖像化學習,加強學 生語文創作的表現。

8. 小 組 合 作 增 加 對 差 異 性 的 尊 重。

9. 對於不喜歡繪圖的學生,可以 分派「領讀」等其它任務。

10. 遇有無法圖像化的成語,可以 善用概念圖等策略。

11. 藉助彩色便利貼,刺激學生思 考。

彭賜梅(2016) 行動裝置 APP 融 入國小二年級成 語教學之研究

發 展 國 小 二 年 級 國 語 文 成 語 教 學 策略,以圖像連結 成 語 進 行 教 學 之 實例探討。

1. 透過行動裝置 APP 實施成語 相關概念的教學活動,有助於 提升學生成語學習成就。

2. 行動裝置 APP 讓學生能以多 元方式學習成語。

3. 運用行動裝置 APP 成語圖像

(46)

33

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有正面 的影響。

黃立瑜(2019) 看圖猜成語遊戲 應用在國小教學 之研究

利用 Scratch 設計 互 動 式 成 語 教 學 遊戲,藉由施行此 遊戲,分析對提升 學 生 的 成 語 運 用 能 力 和 學 習 興 趣 之成效。

1. 藉由所設計互動式成語遊戲運 用在成語教學中,對成語學習的 理解和記憶有不錯的成效。

2. 提升學生成語造句等運用能力。

3. 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游士德(2020) 對外華語成語圖 像教學法之建構 與實踐

1. 藉由具體圖像 輔 助 抽 象 文 字 , 雙 向 定 錨 , 達 到 理 解、以圖像回 饋以及文字造 句的教學。

2. 建構成語圖像 教學法五大教 學步驟及成語 的多角教學應 用。

1. 成語圖像教學法能夠引起學習 者動機,並達到教學成效。

2. 具備五大階段的成語圖像教學 法,更著重於學習者的主動操 作與討論、回饋。

3. 分別給予初級者和中高級學習 者不同面向的學習協助,亦給 予使用圖像來辨析近義詞之建 議,期能更精準使用成語。

4. 教學者方面,給予編寫講義、

搜尋圖像的策略建議。

5. 實踐過程中,學習者主動積極 地於課堂大量使用華語,討論 華人成語文化語境、內涵與使 用,同時圖像降低了畏懼與誤 用,因而得到良好學習成效。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47)

34

綜合上述研究,下面以「教學方式」、「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等面向 進行探討:

一、對「教學方式」而言

綜合上述「教學方式」分析,圖像化成語教學,可應用繪圖設計軟體進行成 語圖像設計(吳憶蘭,2009);以圖像化的繪圖方式進行成語教學(黃琬瑄,2016;

游士德,2020);運用行動裝置APP連結圖像和成語進行教學(彭賜梅,2016);

利用Scratch設計互動式看圖猜成語遊戲來進行成語教學(黃立瑜,2019),由此可 知,圖像化成語教學的教學方式相當多元,且可運用的輔具也很豐富。

二、對「研究對象」而言

上述「圖像化成語教學」相關研究,研究對象較多樣化,包含國小、國中、

技職院校和外籍華語學生。如:國小二年級學生(彭賜梅,2016),國小三年級 學生(黃立瑜,2019),國中七年級學生(黃琬瑄,2016),技職院校學生(吳 憶蘭,2009),外籍華語學生(游士德,2020)等,從以上這些研究可以得知,

對於不同學習階段或年齡的學生,教師們認為圖像化策略應用在成語教學上是有 幫助的。

三、對「研究結果」而言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分析,運用不同方式將成語圖像化來進行教學,能讓 學生以多元方式學習成語,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有正面的影響;對成語 學習的理解和記憶有不錯的成效,也提升成語學習成效及成語學習保留能力,並 提升學生成語造句等運用能力,對中後段學生的影響尤其明顯;實施圖像化成語 教學時,在教材選擇、小組方式、評量和其他策略上,也都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因此,研究者認為實施圖像化成語教學時,能應用合適的圖像化策略,挑選適宜 的教材,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評量,對提升學生成語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效是 很有助益的。

(48)

35

四、小結

從以上這些研究可以得知,運用不同方式將成語圖像化後進行教學,以多元 的方式學習成語,不僅能引起學習者動機,對學生的學習態度也有正面影響,也 能提升學生成語的學習成效,尤其對於中、低成就學生的學習成效,成語學習保 留能力也能提升,學生語文創作的表現也能有所加強。

歸納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應用圖像化策略在成語教學,讓學生藉著實作把 成語用簡單圖像、影片、比手畫腳、四格漫畫和戲劇的方式呈現,其他人也能透 過別人的實作成品學習成語,藉此檢視圖像化成語教學後,對於學生成語的學習 成效及學習保留能力是否有幫助。

(49)

36

(50)

3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歷程

本研究以以國小高年級學生為對象,依主題把生活中常見成語彙整成課程內 容,如依人體器官、自然、數字等主題。透過圖像化策略應用在成語教學中,期 望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成語的成效,並在教學過程中反思遇到的問題,及相 對應對策,以及學生對於圖像化策略應用在成語教學的學習反應。同時,藉由國 小生成語測驗、成語學習單、課堂觀察紀錄、教學反思紀錄、聯絡簿心得和學生 滿意度調查表等資料,探討學生透過圖像化策略應用在成語教學後的學習成效和 學習反應。本章共分為七小節。第一節為研究設計與流程,第二節為研究情境,

第三節為研究參與者,第四節為資料信實度,第五節為資料蒐集與分析,第六節 為課程設計,第七節為研究倫理。以下針對其內容做詳細說明,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教師即研究者,透過「行動」與「研究」結合,解決教 學實務中遇到的問題,並在實務行動中進行反思,以改善實務工作的問題。

根據勒溫(K.Lewin)提出的「螺旋循環模式」,本有兩個循環的行動研究,修 改成本研究的三個循環的行動研究,如圖 3-1 所示,每個階段皆有其基本步驟:

計畫、行動、觀察、反省、再計畫階段。實施過程蒐集的資料包含教學反思記錄、

課堂觀察記錄、成語學習單、學生課後心得,紀錄整個實施歷程與學生學習狀況,

然後不斷的進行教學反思與教學修正,教學過程中以錄影方式紀錄與呈現真實狀 況。蒐集各種的資料,以增加本研究的信實度。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short film “My Shoes” has been chosen to illustrate and highlight different areas of cinematography (e.g. the use of music, camera shots, angles and movements, editing

• Examples of items NOT recognised for fee calculation*: staff gathering/ welfare/ meal allowances, expenses related to event celebrations without student participation,

If a contributor is actively seeking an appointment in the aided school sector but has not yet obtained an appointment as a regular teacher in a grant/subsidized school, or he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

專案執 行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