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循環行動階段的修正期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第三循環行動階段的修正期

第三循環行動階段的修正期實施時間為 2021 年 6 月 25 日至 2021 年 6 月 28 日,共實施四天三節課,一節課教學時間為三十分鐘。本小節依行動研究四大 步驟,分成計畫、行動、觀察與反思三個部分做討論。

一、計畫

(一)課程設計

在此階段,研究者依據第二循環行動階段行動期的發現與歷程,修正方案設 計,繼續循環歷程。研究者利用兩節課,將第二循環行動階段的發現做修正,一 節課會運用簡單圖像呈現成語,且有增加相似詞和成語可應用情境討論,一節課 運用比手畫腳呈現成語,有將個人實作改為回家作業,以及修改成語數量減少至 十一個,兩節課都有增加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個別指導。最後,以一節課的時間,

進行國小生成語測驗後測和滿意度調查表填寫,檢視學生的學習成效和反應意 見。

(二)目標

在此階段的目標為修正第二循環的方案設計,將教學流程修正後呈現。為達 課程目標會以個人實作用圖像化策略呈現成語,並進行個人分享,藉由兩節課讓 學生認識更多成語、理解成語意思和能把成語應用在適當情境。研究者為了檢測 學生當節所學,透過成語學習單和課後心得的回饋機制,瞭解學生學習狀況,並 針對學生問題進行個別指導。

(三)教學材料

用簡單圖像呈現成語延續上一階段的教學材料,用比手畫腳呈現成語修改教 材,挑選適合用比手畫腳呈現的成語,以及第二循環行動階段行動期後修正的方 案設計,於進行課程時搭配使用。

92

二、行動

第三循環行動階段的修正期,依據第二循環行動階段的計畫、行動、觀察與 反思的四個步驟後,修正後實施的課程內容,以下依每一節課的教學歷程、形成 性評量、學生課後心得、協同教師的課堂觀察紀錄和研究者省思和因應做詳細說 明:

(一)第一節課 1.教學歷程

第一節課主要是用簡單圖像方式呈現「其他」類的成語。研究者先示範「如 願以償」、「不分上下」和「大快朵頤」的簡單圖像。

圖 4-13 20210625 研究者示範「如願以償」的簡單圖像

學生看到研究者示範的「如願以償」簡單圖像(如圖 4-13),以及研究者帶 領學生簡單討論圖畫的內容後,S3 很快的就說出是「如願以償」,接著討論「如 願以償」的相似詞和可應用情境,沒有學生舉手發言,研究者補充相似詞有「心 想事成」、「美夢成真」、「心滿意足」和「稱心如意」,可應用情境有考試、比賽、

追求夢想等。用簡單圖像呈現成語已是第二次課程,所以學生這節課的參與度明 顯有下降,舉手發言次數減少,學習興趣沒有第一次高。

93

圖 4-14 20210625 研究者示範「不分上下」的簡單圖像

研究者詢問從「不分上下」的簡單圖像(如圖 4-14)中看到什麼,S1 說:「很 認真。」S4 說:「很刺激,兩個人差一點點就快到終點。」S2 接著說:「他們兩 個不是跑一樣的嗎?是『並駕齊驅』。」研究者說:「S2 講到一個重點,圖畫中 的兩個人實力差不多。成語除了『並駕齊驅』代表實力差不多以外,還有哪些成 語也是這個意思?」S1 說:「『旗鼓相當』。」研究者說:「『並駕齊驅』和『旗鼓 相當』都是學過的成語,除了這兩個成語之外,還有什麼成語也是這個意思呢?」

S3 說:「『不分上下』。」研究者補充相似詞還有「不分軒輊」、「平分秋色」和「勢 均力敵」,可應用情境有考試、比賽、選舉等。S1 和 S4 一開始沒觀察出圖畫要 表達的重點,S2 先發現圖畫要表達的意思是兩人實力相當,並很快的從學過的 成語中想到「並駕齊驅」這個成語,S1 也接著想到學過的「旗鼓相當」,S3 最 後說出沒學過的「不分上下」,從學生課堂表現研究者發現學生現在不僅能從簡 單圖像連結學過的成語,也能很快的想到其他相似意思的成語,反應變快,能舉 一反三,很快的進入狀態。

接著是學生個人實作,有旗鼓相當、窮困落魄、除舊布新、張燈結綵、琳瑯 滿目、探囊取物、火上加油、門庭冷清八個成語,每個學生負責將兩個成語用簡 單圖像呈現,有告訴學生要先瞭解成語意思,才能根據成語意思畫出適當圖像。

94

圖 4-15 20210625 S1 個人實作「琳瑯滿目」的簡單圖像

S1 之前在用簡單圖像呈現成語的個人實作有困難,所以這次他的個人實作 是在學校完成,針對他的實作狀況進行個別指導。S1 介紹自己「琳瑯滿目」的 簡單圖像(如圖 4-15):「有一個人看到前面那些東西,覺得那些東西都很讚。」

其他人還是說不出是什麼成語,研究者發現 S1 這次個人實作有先瞭解「琳瑯滿 目」的意思才畫圖,因為他有透過畫很多貴重的物品,如項鍊、鑽石、錢等,來 表現「琳瑯滿目」的意思是形容滿眼所見都是珍美的東西,S1 在說明自己的簡 單圖像時,再說得明確些:「有一個人前面看到的都是貴重的東西,覺得那些東 西很讚。」其他人也許就能將圖畫與「琳瑯滿目」作連結。

圖 4-16 20210625 S2 個人實作「張燈結綵」的簡單圖像

S2 介紹自己「張燈結綵」的簡單圖像(如圖 4-16):「過節時掛很多燈籠和 貼春聯的情景。」S1 很快的回答:「『張燈結綵』。」S2 的圖像不僅有掌握住成

95

語的意思來畫,畫出掛著燈籠,且還畫出完整情境,讓其他人能很快知道是表現 過節的情景,而能說出是「張燈結綵」,對於之後把「張燈結綵」應用在適當情 境也會有幫助。S2 的圖畫如能再畫些彩球和彩帶,更能表現「結綵」的意思,

研究者有補充:「像學校校慶時,校園內掛滿彩球和彩帶的情景。」

2.形成性評量

成語學習單內容是根據課堂上所學的十一個成語,完成成語配合題:配合句 子語境填入適當成語;以及完成一篇以「那一雙手」為主題的短文。學生成語配 合題全對,短文的成語也都應用適當,字數豐富,標點符號正確,且沒有錯字,

少部分學生有句子不通順的情況,大多在個別指導後,都能正確訂正。這堂課學 習的成語,學生在成語意思的理解和應用上都算精熟,學生成語的學習成效上頗 有進展,已漸入佳境。

3.學生課後心得

研究者發現雖然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有下降,但學生在回答問題部份,

不僅能很快的連結學過的成語,也能想到其他相似詞,已能融會貫通,並已適應 用簡單圖像來瞭解成語意思的學習方式,能很快的進入狀況。「我覺得很開心,

因為畫畫很有趣,然後在畫畫裡面可以畫自己喜歡的圖案。」(學心 20210625S1)

「我覺得用簡單圖像方式呈現認識成語很簡單,因為有些人都會把成語的意思畫 出來。」(學心 20210625S4)「可以用繪畫的方式認識成語,我覺得很有趣又好 玩。」(學心 20210625S3)

4.課堂觀察紀錄

這次一樣是請學生畫一個簡單圖畫來表示成語,事先讓學生完成圖畫後再到 課堂上給其他同學猜猜看畫的內容,而能看到學生很認真想表達成語的意思,也 盡量畫出自己所理解的意思,但因有些學生在畫畫表達上差強人意,所以會令其 他同學較難猜出所要表達的意思,而在猜測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有些學生的成語 詞彙較多,能說出跟畫中相近的其他成語(協觀 20210625CT)。

本次利用簡單圖畫的方式進行成語教學,跟利用四格漫畫呈現有異曲同工之 妙,對學生來說都是要經過理解後再畫出來,但用一張圖的方式又會更困難一 些,學生要思考如何在一張圖就把想表達的內容全部畫出來,所以這也考驗學生

96

的理解思考,是否能將自己的想法完整的畫出,也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可 以從圖中看出學生有些畫出來的跟其他人看得會有不同的見解,此時學生要思考 解釋,對學生也是很不錯的挑戰(協觀 20210625CT)。

5.研究者省思和因應

簡單圖像內容跟學生的生活經驗有做連結,所以有引起學生興趣,但用簡單 圖像呈現成語已是第二次課程,所以學生參與度沒有第一次高(教反

20210625T),但學生都已能融會貫通和很快的進入狀態。

這次課堂上有增加相似詞和成語可應用情境討論,讓學生能認識更多的成 語,且從成語學習單書寫狀況能知道學生也能將成語應用在適當情境。

這次學生的個人實作都能掌握成語的解釋用簡單圖像呈現成語,且 S2 還能 畫出完整情境,S1 的實作比第一次用心和進步,有事先瞭解成語的解釋,讓其 他人也能透過他的圖像瞭解成語的意思(教反 20210625T)。

從學生的課後心得分析,可以知道簡單圖像課程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時,學生 想法上的改變。第一次 S1 覺得簡單圖像可以很快的認識很多成語,第二次他覺 得很開心,因為畫畫很有趣,還可以畫自己喜歡的圖案;從他的回饋意見可以知 道他已經喜歡上這樣的課程方式,學習興趣和動機都有增加,接下來就能投入學 習,並持續學習,長時間下來,就能看到 S1 的成語學習成效會有所提升。S4 第 一次覺得用畫圖方式很難知道是什麼成語,因為成語數量很多,有些又是不認識 的成語,第二次他覺得用圖畫方式認識成語很簡單,因為圖畫都有把成語的意思 畫出來;從他的回饋意見可以知道對於用簡單圖像認識成語的方式他已經抓到訣 竅,且從成功經驗中,也增加對學習的信心,接著就能有自信的接受挑戰和突破 自己,而在成語的學習成效上越來越進步。

(二)第二節課 1.教學歷程

第二節課主要是用比手畫腳的方式呈現「含有『面』」和「描寫人做事風格」

類的成語。研究者先利用「面面俱到」、「面面相覷」和「面不改色」做示範,這 次比手畫腳的兩種方式,一些動作呈現整個成語的意思和四個字分開比,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