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情境與研究參與者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歷程

第二節 研究情境與研究參與者

本節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針對研究情境做描述,包含研究參與者之場 域、研究者的背景和協同教師的經歷和背景說明,第二部分是針對研究參與者做 描述,包含整體學生特性和個別學生特性。

一、研究情境 (一)研究場域 1.學校資源豐富

研究者服務於新北市瑞芳區某國民小學,本校屬於偏鄉國小,校齡近百年,班 級數六班,全校學生數包含幼兒園約三十人。校內圖書館館藏豐富,館藏量近兩萬 冊,書籍種類琳瑯滿目,可運用的課外讀物和工具書很充足。學校資訊設備齊全,

每個班級配有一台教學用電腦,以及單槍和投影機,中高年級每位學生一人一台平 板,且校內研習會針對資訊設備可運用的 APP 和教學平台做專業能力培訓,如 kahoot 和均一教育平台等,培養資訊融入領域教學的能力。學校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的各 項比賽與活動,家長也都全力支持,如語文競賽、絲竹樂音樂比賽和溫馨關懷活動 等等,透過比賽和活動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2.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學校會於開學前和學期中與附近六校進行跨校共備,進行的方式為先共同針對 108 課綱以及偏鄉混齡課程進行討論,再分年段進行領域課程設計,以及每學年各校 挑選一位教師進行區級觀課,透過共備教案、觀課和議課,增進教師們的教學專業 能力。校內每學年也會進行每位教師和校長的教學觀摩,透過備課、觀課、議課,

互相勉勵和給予建議來共同精進教學。行政端也會安排領域專家到校協作,有國語 領域和數學領域的專家會到校進行教學示範,以及進行領域增能研習,並為教師們 解答實務上所遇到的問題。

(二)研究者背景

41

1.學歷、經歷與心路歷程

研究者大學畢業後,代理六年後考上新北市偏鄉組的教師甄試,在靠海的偏鄉 小學擔任高年級導師。在進行國語課和國語學習扶助教學時,為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和興趣,會設計成語相關的活動課程,靜態的學習單書寫和繪畫,以及動態的成語 遊戲和小組合作任務,以提升學生對於成語的認識、保留和應用能力。

回顧自己學習成語的歷程,各求學階段的成語教學大多以單純文字描述的口說 方式,或為了國語文競賽的字音字形項目受訓時,不斷的寫字音字形考古題中的成 語練習題,較抽象且具壓力的學習方式,讓研究者對學習成語產生了恐懼感。

對於成語開始感到有興趣,是研究者在閱讀成語課外讀物和利用字音字形網指 導學生字音字形時開始產生。求學階段在閱讀成語課外讀物時,發現成語故事書的 彩色圖片和介紹的典故,可增加我對成語的理解和學習興趣;字音字形網有設計成 語相關的遊戲,如成語接龍,以及辨別成語的相似詞、相反詞與易錯字等,可透過 動態與活潑的方式,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氣氛下學習成語。因此,研究者認為運 用圖像化與活動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成語教學,對學生成語的學習成效與學習興趣的 提升是有幫助的。

2.參與學校計畫和相關研習,增進專業能力

於 104 與 105 學年度,任教的學校實施國中小行動學習推動計畫,研究者擔任 行動學習融入教學的授課教師,我採用的方式為運用平板為輔具來輔助國語、數學 及校本課程的教學,以培養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行動學習 融入教學的過程,及研習和成果發表時觀摩各校行動學習的實施方式,以讓自己在 資訊設備融入教學和課程設計上的專業能力能有所提升。因此,研究者相信學生的 學習不只限於教科書與課堂中,透過學習策略與輔具應用的學習,能增加學生學習 的深度與廣度,以及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三)協同教師

行動研究中,為避免個人主觀,造成研究結果不夠客觀的情況發生,因此 請校內一位同樣任教高年級的導師擔任協同教師,以下介紹協同教師教學經歷

42

與背景:

小賢老師畢業於國立東華大學應用數學系研究所,大學也就讀數學系,教學經 歷六年。小賢老師當過六年高年級導師,目前擔任六年級導師,授課方式多樣 化,常會結合小組合作活動、影片及使用資訊設備的APP等方式,課堂氣氛活潑,

且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與小賢老師討論,依照新北市國民小學能力檢測 國語文試題和TASA協助縣市辦理學力檢測試題,將成語依主題分類,並在研究 者自編之「國小生成語測驗」和「學生滿意度調查表」提供專業修改意見,並於 每次研究者進行圖像化成語教學時,協助填寫課堂觀察紀錄,針對課堂上學生的 學習情況給予具體的建議。

二、研究參與者

以研究者任教的新北市某國小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參與者,共四位,男生兩位,

女生兩位,因新北市五十人以下小校都要進行混齡,方式包含混生和混材,所以五 六年級兩班各領域的課都會一起授課。以下針對整體學生特性和個別學生特性,分 述如下。

(一)整體學生特性

高年級學生學習上的表現,普遍識字量和閱讀量偏少,且寫作時的文句較精 簡,如不經提醒,大多不會加入成語和修辭的應用,且較少會自行修飾文句。

研究者從平時學生課堂上和寫作業情況,發現學生在成語應用的幾個問題:

1.成語保留情況不佳

平時學生除了國語課文中有出現的成語,以及回家作業指派的成語造句以外,

其他時候很少會主動閱讀成語相關書籍,所以成語的語彙量少;加上平時除了指派 的成語造句和寫作時要求應用成語之外,學生很少會主動應用成語;且因趕課的壓 力,所以大多成語都是用文字解釋方式來進行教學,對於學生來說較抽象,所以有 時學生會聽完後還是不理解成語的意思,或是當下理解意思的成語,過一段時間後 就會忘記;有時寫作也會不能在適當的情境應用成語,或是遇到能適當運用已學過 成語的情境時,卻想不起能應用的成語。

43

2.成語應用情況不佳

成語能使寫作的句子形象更為生動,且有形式簡潔的特性,但學生把成語應用 於寫作中的頻率卻很低,時常都是要老師引導和提醒後,學生才能適時的把成語應 用於寫作的句子中。且就算有應用成語於造句或寫作中,也會有運用於不適當情境 的情況發生。

(二)個別學生特性

高年級兩班學生學習狀況差異頗大,有的學習態度較積極,有的學習態度有 待加強。四位學生在國語課的學習狀況,有三位學生上課專注度和參與度高,且 學習表現良好;一位學生學習動機較低落,作業完成度和答對率較低,上課有時 會分心,需要老師提醒和個別指導。接下來將給予學生編碼,並針對個別性別、

特性和國語學習狀況做描述。

S1是六年級男生,是在原住民、單親且隔代教養的家庭中成長,由爺爺、奶 奶一手帶大,但爺爺、奶奶平時忙碌於工作,且也不知道該如何指導課業,而S1 的學習態度較被動,作業完成度也較低,時常都須由導師留校個別指導才能完成 作業。S1對於課業較缺乏信心,課堂上對於舉手發言較沒有自信,較須透過異質 性分組,由能力較好學生帶領他完成討論,才會較勇於發言;國語的識字量和成 語辭彙量低於六年級該達到的程度較多,閱讀理解能力待加強,寫作能力尚可,

但寫作時在成語的運用上,大部分須經由上網搜尋資料才能知道能應用的成語。

S2是六年級女生,是在新住民的家庭中成長,平時父母忙碌於工作,所以較 無暇指導她課業,但S2學習態度較積極,課堂上專心投入,且會參與討論,上台 時能冷靜且不慌不忙的發表或表現,臨場反應能力佳,對於交待的作業也都能自 動自發的完成:但對於自己不擅長的內容有時會較沒有自信,包含較抽象課文內 容的閱讀理解等。國語的識字量和成語辭彙量與六年級該達到的程度相當,閱讀 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尚可,寫作時大多能想到很多能運用的成語,並適當的應用 在文章中。

S3是六年級女生,也是在新住民的家庭中成長,父母平時工作也很忙碌,因

44

此較沒有時間指導她課業,但S3學習態度積極,課堂上專注度高,且踴躍參與討 論,口語表達能力佳,上台時較易緊張,但大多能口齒清晰的發表完,對於交待 的作業也都能在時間內完成,分組時也都能帶領組員完成討論。國語的識字量和 成語辭彙量與六年級該達到的程度差不多、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尚可,寫作 時也時常能想到很多能應用的成語,並適當的運用在文章中。

S4是五年級男生,是在一般的家庭中成長,平時父母忙碌於工作,所以較無 法指導他課業,但S4學習態度積極,課堂上專注度和參與度高,上台時能冷靜且 口齒清晰的發表,作業的完成度高,正確率也頗佳。國語的識字量和成語辭彙量 稍低於五年級該達到的程度,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尚可,但寫作時對於成語 的應用,大多須透過上網搜尋才能知道能運用的成語。

本研究的課程實施會採取異質性分組,由成語辭彙量和應用能力較好的S2和

本研究的課程實施會採取異質性分組,由成語辭彙量和應用能力較好的S2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