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圖像化學習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蒐集相關資料,針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作分析。本章節共分為五小 節,第一節為圖像化學習,第二節為成語教學,第三節為圖像化教學相關研究,

第四節為成語教學相關研究,第五節為圖像化成語教學相關研究。以下針對其內 容做詳細說明,分述如下。

第一節 圖像化學習

本節針對圖像化學習的相關內涵進行探討,共分為二個部份:第一部分 圖像化學習相關理論;第二部分圖像的意義與形式。分別加以論述如下:

一、圖像化學習相關理論 (一)圖像組織的理論背景

Bromley、Vitis 和 Modlo 等人提出以下觀點,支持圖像組織的使用(引自李 欣蓉譯,2005):

1.當重要訊息是零散的,透過圖像組織,可明確知道概念間的關係,更易理 解訊息。刪除不重要的資訊,只呈現重要內容,可減輕學習者的負擔。

2.圖像化的圖表因包含重要概念,比起大量文字,更容易讓人記憶。

Vygotsky 於 1962 年提出這樣的圖表為傳遞者(semiotic mediator),是能增 進學習者記憶的工具。以視覺和口語方式進行圖像組織,能提供學習者主動 學習的機會。學習者可藉由聽、說、讀、寫和思考,以圖像化加強有意 義的學習。

(二)Dale 經驗金字塔

美國學者 Edgar Dale 於 1946 年提出「人類知識的獲得,來自於直接間接的 經驗」。並於 1952 年發展出「經驗金字塔」(Cone of Experience)(引自張霄亭等 譯,2002),如圖 2-1 所示:

10

圖 2-1 Dale 經驗金字塔 資料來源:出自張瓊云(2008:27)

「直接的經驗」是指個人透過感官及親身參與所得的經驗;「間接的經驗」

則是指透過電視、電影、廣播或觀看圖片、語言、文字、符號所獲得,經驗緊密 關連著人類的感官作用,其中以視覺及聽覺為重(李春芳,1990)。

Dale 是從媒體與人類學習經驗的觀點,在教學中自「直接至間接」、「具體 至抽象」的各種不同經驗,自下而上共分十層,分別為:直接、有目的經驗,設 計經驗,戲劇的經驗,示範,參觀旅行,展覽,電視與電影,錄音、廣播、靜畫,

視覺符號,口述符號。由第一層至第三層的經驗為在實作中學習,第四至第八層 的經驗屬觀察中學習,第九、第十層抽象的經驗屬思考中學習。在教學過程中,

Dale 主張讓學習者先從具體經驗開始,以具體經驗當作抽象思考的基礎,有助 於抽象的學習,而應用教學媒體的教學,比起只由教師講述,使用到的感官較多,

學生的學習成效也較好(黃琬瑄,2016)。

從 Leutner(2009)等人的研究結果也能得知,運用圖像化策略在閱讀和學習 時,也可增加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因此成語的學習需結合具體經驗,如實際操作 和圖像呈現,才能增加學生的理解,及成語的保留和應用。

(三)Paivio 雙重編碼理論

雙重編碼理論(Dual-Coding Theory)為學者 Paivio 於 1986 年所提出,用於解

11

釋人類對訊息接收和處理的理論(Paivio,2007),他根據先前學者對圖形與文字在 學習成效上的研究,進而發現人類對圖形與文字有不同的處理系統。

Paivio(1971)認為人類的認知與記憶是由兩個分別的表徵系統來掌管,其中之一 處理文字的資料,是為語文系統(Verbal System);另一個則負責處理非文字的資 料,為圖像系統(Imagery System)。圖像系統所涵蓋之意象碼,指一切靜態與動 態之視覺性訊息(轉引自林麗娟,2000)。Paivio(1971)認為人類的圖像系統比語 文系統有更好的處理能力,而當一個觀念的呈現方式是透過這兩種系統同時呈 現時,會比只利用其中一種呈現方式來的有較佳的記憶效果。當合併使用圖片 以及文字時,學生將更容易記憶或理解教材內容(劉聰穎,2001)。

圖像化教學提供學習者一個非文字學習環境,增加了編碼的式樣,提供多途 徑的編碼方式。學習者經由圖像中的文字、圖片以及影像資料,在記憶中進行多 方面的連結,當相關訊息越多,則可供提取的線索越多,記憶就變得更為深刻。

圖像化教學正符合雙重編碼方式,因此,本研究將運用不同的圖像化策略在成 語教學,成語教材的呈現方式是透過「語文系統」與「圖像系統」同時呈現,促 進學生對於成語的記憶和保留能力,進而增進學習成效。

(四)Bruner 認知表徵發展

Bruner 認知表徵發展分為三個階段:1.動作表徵期(enactive representation):

利用動作來認識周圍世界與獲得知識經驗。2.影像表徵期(iconic representation):

運用感官對事物的心像或靠圖片等,了解周圍世界。3.符號表徵期(symbolic representation):透過語言符號來代表外界以及自己的想法。

教師需配合學生身心發展來組織教材內容,從動作表徵(直接經驗)到影像 表徵(影片、圖片),再到符號表徵(語言、文字)層次,並配合學生認知發展 順序提供適當教材,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複雜,促進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和 保留的效果。本研究的研究參與者為高年級學生,是影像表徵期,因此應用圖像 化策略在成語教學,透過將成語圖像化的方式,增進學生對於成語意思的理解,

進而提升學習成效。

12

(五)Piaget 認知發展論

Piaget 認知發展論分為四個時期,分別為:1.感覺動作期(0-2 歲):發展出 物體恆存概念,以感覺動作發揮基模的功能。由本能的反射動作到目的性活動。

2.前運思期(2-7 歲):已能使用語言及符號等表徵外在事物,不具保留概念,

不具可逆性,以自我為中心,能思維但不合邏輯,不能見及事物的全面性。3.

具體運思期(7-11 歲):能根據具體經驗思維解決問題,能使用具體物之操作來 協助思考,能理解可逆性與守恆的道理。4.形式運思期(11-16 歲):開始會類 推,有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按假設驗證的科學法則思考解決問題。

學校課程設計需瞭解兒童處於哪一認知發展階段,瞭解兒童身心成熟狀態,

配合學生心智發展的水平,並提供適合的學習材料,才能增進兒童的學習。而國 小學童處於具體運思期階段,本階段兒童以具體經驗和具體物做邏輯思考,因此 教學上結合具體的操作經驗和具體物的觀看,能增進學生的學習情況。

(六)Gardner 多元智能理論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 Gardner(1999)指出人類的智能面向有八又二分之 一的多元智能,而每一個人智能傾向並不相同,且各具有發展性,除了原有的智 能之外,又增加了自然觀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及一半的存在智能

(Existential Intelligence)。Gardner 多元智能理論的八大智能:1.語文智能:有 效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文字的能力;2.邏輯數學智能:有效運用數字和推理的能 力;3.視覺空間智能:能以三度空間思考,準確的感覺視覺空間,並表現內在的 空間世界的能力;4.肢體動覺智能:運用肢體表達想法和感覺,生產或改造事物 的能力;5.自然觀察者智能:分辨觀察生物的能力,對自然景物敏銳的注意力及 對各種型態的辨認力;6.音樂智能:能覺察、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7.

人際智能:覺察並區別他人情緒、動機、意向及感覺的能力;8.內省智能:正確 自我覺察的能力。9.存在智能:靈性智能的核心部分,充滿了神秘性、模糊性。

張新仁(2003)提到,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主張為:1.每個正常的人都具有 八種智能,只是強弱程度不同;2.智能是可以教導和發展的;3.每種智能為了不 同任務和目標可以相互流通;4.大多數人的智能能得到適度的發展;5.每項智能

13

有多種表現智能的方式;6.智能以特定的材料和問題形式顯現在特定領域。

多元智能理論提供一個多元的角度,並重視學生智能的個別差異與多樣性,

而採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發展學生的優勢智能,激發學生的弱勢智能,且針對 學生不同學習方式提供不同的表現機會,並肯定不同表現方式,讓學生能運用自 己所理解的方式來進行學習。所以應利用各種資源和多元管道來加強學生的智能 發展,和強化學習內容,因此圖像化策略就是一種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方式。

二、圖像的意義與形式

Wileman(1993)將圖像化定義為:解釋和理解圖片,或利用圖像呈現訊息 的能力,以及轉換成圖片、圖形或表格,幫助傳達訊息的能力。而圖像和文字在 呈現學習內容上的差異,主要在於圖像用較具體的方式呈現,能增進學生對學習 內容的理解;而文字在呈現學習內容上較抽象與不明確,因此增加學生學習理解 上的難度。所以利用插圖和文字共同來陳述概念,可增進思考的能力和學習效果

(Tarquin& Walker,1997)

Smaldino、Lowther 與 Russell 提到,課堂上常使用的視覺媒體型態有下列六 種(引自羅綸新、郝永崴、林佳蓉等人譯,2012):

(一)圖片

圖片是以照片方式呈現人物、地點與事物。教科書的圖片被當作輔助學習的 素材,教科書選擇的圖片質量,都是會影響學習的因素。

(二)圖畫

圖畫、素描和圖示都利用生動傳神的線條呈現人物、地點和事物等,教師自 行繪製的圖畫常能達到較佳的學習成效。

(三)圖表

圖表是使用視覺媒體表現抽象關係,常以表格或流程圖的形式呈現,如組織 圖表、時間軸等。通常一張圖表只能陳述一個主要概念,一個好的設計圖表應是

14

透過視覺傳遞重要訊息,文字只做為輔助用。

(四)統計圖

統計圖是將所蒐集到的數據,利用簡單的圖或表呈現出來,使資料與數據變 得更清楚易懂。統計圖的呈現會比統計表,更能讓數據快速地被詮釋,因為統計 圖在視覺方面較能引起注意。

(五)海報

海報是由影像、線條、色彩和文字所組成,最主要目的是能引起目光,並維 持一段時間的注意力,使訊息能迅速被接收。

(六)漫畫

漫畫是以概括的線條,完整地敘述事情和故事,能自己本身表達一個完全的

漫畫是以概括的線條,完整地敘述事情和故事,能自己本身表達一個完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