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這些多樣化的方案與服務,著 實豐富了美國社區學院課程設計的內涵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這些多樣化的方案與服務,著 實豐富了美國社區學院課程設計的內涵"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綜合前述各章有關美國社區學院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模式文獻之 分析,本研究獲致以下幾項重要的結論:

壹、二十一世紀美國社區學院課程設計的改革目標,是學 習型學院的願景

掙脫傳統教育結構束縛,強調高等教育普遍可得性的美國社區學 院,從 1960 年代的快速成長,1970 與 1980 年代的整合修正,到 1990 年代的成熟茁壯,迄今 2000 年代的轉型修正,的確經歷了一段完全與 根本性的改變。社區學院的課程發展從識字教育、職業教育、通識教 育、社區教育到終身教育,內容焦點從基本技能、公民、生涯發展到 全球化議題,不但擴展水平廣度,也進一步往上增加垂直深度,以滿 足所有學習者的終身學習需求。課程設計從零星改革到徹底整合轉型

,從校園本位、社區本位到學習者本位,從目標模式、博雅模式到嘗 試切入批判模式,美國社區學院已開始從教學典範走向學習典範。

面對二十一世紀,學者提出「學習型學院」(A Learning College)

的願景,主張社區學院應發展成學習型學院,以學習為第一優先,在 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以任何方式提供教育經驗給學習者(O'Banion, 1997, p.47)。課程設計要擺脫象牙塔式的學院主義,走向結合社區的多 元化新視野,更積極地從教學典範轉型成以學習與學習者為中心的學

(2)

習典範,幫助發展賦權的學習者,增進人民新生命的機會,促進社會 的改革轉型,進而產生賦權的學習社會(Flynn, 2002, p.1)。學習型學 院所代表的意義,不僅是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增加,更是整個高等教 育屬性的改變,美國社區學院課程設計百年來的成長與改革,深具啟 發性意義,可作為我國未來設立社區學院時課程設計的借鏡。

貳、美國社區學院課程設計的內涵,展現豐富與多樣化的 特色

課程設計是體現社區學院目標、功能與任務的核心。美國社區學 院透過許多精心設計的方案、活動與服務來達成其使命。這些方案與 服務,包括有:一、學院轉學課程,強調轉學促進學生流動與博雅藝 術課程兩個意涵;二、職業技術課程,注重職業準備、改變與發展三 個面向;三、補救教育課程,幫助增進識字率與基本學習技能;四、

社區教育課程,擴展學院服務與訓練,成人教育、繼續教育、終身學 習、社區服務及社區本位教育皆屬其範疇;五、通識教育課程,充實 個人與公民生活知能,以解決社會生活問題;六、學生支持服務,透 過招生、諮商引導、新生訓練、課外活動、財務支援與轉學服務,來 關懷學生及體現社區學院的教育目標。這些多樣化的方案與服務,著 實豐富了美國社區學院課程設計的內涵。

參、美國社區學院課程設計的理念,以滿足各階層民眾不 同需求為最高指導原則

美國社區學院在課程設計上,強調開放性與可得性,力求滿足各 階層民眾不同需求。它秉持的七項理念是:一、多元化,廣開各種程 度不一、內容廣泛的學分位、證書與非學分位方案;二、整合性,課 程安排既與實際生活相關,也考慮到與其他社區學院及大學課程的連

(3)

結,以方便轉學、插班時的認證;三、學習者中心,學習者需要什麼 就提供什麼,注重學習者的學習權,教師只是輔助者適性引導;四、

教學彈性化,迅速採用新式教學方法與設備,結合學習與科技,提高 學習效果;五、重視兼任師資,聘用業界專業人士,以其豐富的實戰 經驗與最新知識,充實課堂教學;六、強調終身學習,幫助學習者成 為終身學習的一份子,滿足其社會的、公民的與職業的義務;七、兼 顧社區與國際視野,課程雖以社區化教育服務為主,但也不放棄全球 化教育的高瞻遠矚,以提高其在國內、外的競爭力。

肆、隔空傳輸課程設計,幫助社區學院實現開放管道、民 主、公平與終身學習的承諾

處在資訊時代中,社區學院若要達成提供以學習者需求為中心與 有動力的、多元化社區結合的、可接近、人人負擔得起的高品質教育 之任務,必須透過科技的適當運用來做到。美國社區學院大量投資科 技化隔空傳輸方案,不但察覺隔空教學科技的新接受度與師生抗拒度 的減低,也看見經濟與生產力的可能性。它們清楚知道使用隔空傳輸 提供課程,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比起傳統教室本位的課程,隔空課程 是一能擴大管道與機會的彈性設計。無論課程是利用聲訊、視訊或資 訊科技,同步式或非同步式學習設計,其目的都在幫助社區學院實現 開放管道、民主、公平與終身學習的承諾。

伍、副學士學位與證書的課程認證設計,整合高等教育、

成人教育與終身教育體系,奠定終身學習社會的基石

頒授副學士學位與證書,是社區學院證明學生已完成方案,且達 到表現水準,可以向上進入大學學士方案,或直接進入特定職場工作 的方法。經由這些課程成果認證設計,社區學院課程得以和其他社區

(4)

學院、工商業界與四年制大學院校等相互連結,同時整合高等教育、

成人教育與終身教育,形成具有廣度也有深度的彈性化教育體系,供 學習者自由轉換選擇,悠遊其中。這幫助了社區學院適才適性教育理 念的實現,也奠定了終身學習社會的基石。

陸、博雅藝術型社區學院的課程設計模式,偏向過程模式

博雅藝術型社區學院,即學院內博雅藝術課程比率多於或等於 50

%者,從課程目標來看,它強調成為受過教育的人與具有解決問題的 能力二項展開性目標;從課程內容來看,它偏好以學習活動的手法,

處理人文科學、數學與電腦、科學、社會科學、英語及美術與表演藝 術六大學科領域課程;從課程設計理論來看,它主張學生中心取向,

認為課程應配合學生興趣、需要與能力而設計,並允許學生自由轉換 適合的方案。串聯展開性課程目標、學習活動內容與學生中心的課程 設計理論,明顯可以看出,博雅藝術型社區學院的課程設計模式偏向 過程模式。

過程模式主張過程不必以事先規定的學習結果為中心,而要以過 程為中心,由內容和活動的設計開始,著重學生在教與學過程中的經 驗,賦予學生自由創造的機會,以產生各式各樣的學習結果。在博雅 藝術型社區學院看來,教師與學生最大限度地教與學,就是他們最重 要的目的。這與社區學院注重教學與學習,及助長終身學習的任務十 分契合。

柒、職業型社區學院的課程設計模式,偏向目標模式

職業型社區學院,即學院內博雅藝術課程比率少於 50%者,通常 它是以職業技術課程為最大多數。從課程目標來看,它強調獲得職業

(5)

知識與技能,及轉學進入四年制大學二項行為目標;從課程內容來看,

它偏好以教材為重點,讓教與學的過程有據可依;從課程設計理論來 看,它主張學科中心取向,認為課程內容應由學科之中抽取,只有學 科權威知識才適合納入課程,如此課程知識才會紮實健全。串聯行為 目標取向、教材中心的課程內容,及學科中心的課程設計理論,職業 型社區學院的課程設計模式,顯然偏向目標模式。

目標模式的課程設計,最主要的精神在於目標導向的理念。它要 求課程設計者,由課程目標的建立出發,去設計課程。在整個課程設 計過程中,目標是最高的統治者,一切以目標為依歸。職業型社區學 院認為,目標模式建立明確目標,不僅有助於安排適當的學習活動,

以利教學進行,也為教育評鑑提供一合理的基礎,這對強調獲得基礎 知識與技能的職業技術課程方案,十分合適。

第二節 建議

綜合本研究的結果,本研究對我國及我國未來設立社區學院時之 課程設計,提出八項建議:

壹、儘速設置社區學院,導引台灣邁向終身學習社會

台灣目前已朝向終身學習的理念發展,教育部也考慮引進美國社 區學院制度。對台灣而言,社區學院,在社會層面上,可以作為解決 社區問題、促進社區發展、達成社會改造的手段,是社區居民終生學 習的一個場所;經濟上,可以提供職業技術教育,幫助解決勞工失業 問題,並加速培養各類專業人才,提昇國家競爭力,它是低成本高效

(6)

益的高等教育機構;教育上,可以提供多元及大量的高等教育機會,

是發展民主化的高等教育機構;人口上,可以滿足高等教育人口不斷 增加的需求,是照顧婦女、老人、殘障者、勞工等特殊族群教育權的 理想機構。

推動社區學院,發揮試探和轉學、回流教育、社區教育或服務等 功能,正可補足台灣當前教育體制和學校結構上的缺失。它不僅顛覆 以往對大學的刻板印象,其所引發的效應,像一個強而有力的磁場,

能將教育改革、社區營造、文化創新和公民社會等議題融匯一塊,激 盪出重建台灣社會的行動力。因此,我們必須儘速設置社區學院,幫 助導引台灣邁向終身學習社會。

貳、課程設計工作,宜直接朝向學習型學院的願景進行

走過百年歷史,二十一世紀美國社區學院課程設計的改革目標,

是學習型學院的願景。學習型學院的課程設計,主要是朝職場訓練、

尋求全國性建設合作夥伴、利用資訊高速公路執行無牆大學、及增強 學術轉學、職業訓練、社區服務與特殊需求可得性等重點方向努力。

它不但在水平廣度上提供更彈性、多元的變化,在垂直深度上也配合 學習者需求儘可能充份發揮,並以授予學位、證書或能力認證作品質 保證。

可以說,學習型學院的課程設計是以學習為第一要務,學生為第 一優先,它讓終身學習不再只是偏好或期望,而是一種伴隨全國人民 的權利,就像接受空氣、薪水一樣,人人都擁有學習權,藉以達致賦 權的學習社會。學習型學院所代表的意義,不僅是高等教育入學機會 的增加,更是高等教育屬性的改變,此一課程設計改革,是美國社區 學院百年歷史經驗孕育的結晶,深具啟發性意義,可作我國借鏡。因 此,建議我國未來設立社區學院時之課程設計,宜直接朝向學習型學 院的願景進行,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7)

參、課程設計內涵,應圍繞工作與生活成功所必須的批判 性學習結果而設計

美國社區學院的課程設計,包括學院教育、職業教育、補救教育、

社區教育、通識教育與學生支持服務,內涵十分豐富與多樣。其中,

補救教育與職業教育尤其重要。

雖然美國近來有是否應提供補救教育的爭辯,一些州政府主張補 救教育不應是州立社區學院的責任,補救課程應從社區學院系統中完 全刪除,改由私立專門機構來提供服務(Schuyler, 2000, pp.61-63)。然 而,四年制大學方面卻日益增強地要求社區學院繼續填補這裂縫

(Ignash, 1997, p.5)。無論如何,補救教育一直是美國社區學院相當重 要的一環。美國社區學院認為,社會不能把任何人留置在後而不予理 會,而且開放入學管道,學生進入後,如果能力不足,也不予理會,

那開放管道就沒有意義。補救教育課程,可說是美國社區學院對開放 管道、學生成功與社區建構承諾的決定性實踐。

另外,就職業教育而言,如果社會上充滿未接受過二十一世紀工 作所需教育的成人,無技術勞工的失業率就會提高,造成貧窮與社會 衰退。如果國家要仍能強盛,勞工們必須接受教育,以滿足二十一世 紀職場的需求。社區學院職業教育正是能幫助回應此危機的工具。

因此,未來我國設立社區學院時之課程設計內涵,應圍繞工作與 生活成功所必須的批判性學習結果而設計,特別注重補救教育與職業 教育,培養具有批判思考能力的學習者,以期改善國人、社區及社會 生活,進而形成學習機會。

肆、課程設計安排,應隨時反應各階層民眾的需求

美國社區學院在課程設計上,強調開放性與可得性,力求滿足各

(8)

階層民眾不同需求。它是秉持著:多元化、整合性、學習者中心、教 學彈性化、重視兼任師資、強調終身學習及兼顧社區與國際視野七項 理念而進行設計的。

未來我國設立社區學院時之課程設計,亦應秉持這七項理念,再 隨社會變遷與時勢潮流,增減修正課程,以滿足各階層民眾的需求。

由於社區學院係以全民為對象,民眾的學習需求會因其背景特性的差 異而呈現極大的不同,要能充分滿足學習需求,有賴確實的需求評估。

而如何能夠讓一所社區學院永遠與社會脈動和民眾需求結合在一起,

則尚需要有民眾參與課程設計,才能有效反應各階層民眾的需求。

伍、善用隔空傳輸課程設計,幫助社區學院實現終身學習 之承諾

美國社區學院是強調彈性化回應變動與職場需求的高等教育機構

。它們兼重教與學,致力於提供廣泛性、有品質的教育方案,給各式 各樣的人們。在資訊時代裏,它們更須注重傳送高品質教育方案與教 育機會給要求彈性與通路的職場。這是社區學院教育方案透過科技應 用而能扮演的重要角色。

未來我國設立社區學院時之課程設計,也宜善用隔空傳輸設計,

結合科技與學習,以幫助社區學院致力於終身學習承諾之實現。隔空 傳輸課程設計最大利基在於突破時空的限制,可迅速而重覆地傳送學 習資源,增進個人的自我學習,特別是有助於學習參與障礙較多的成 人。多種教學媒體的應用,也開發了更多的終生學習資源,十分符合 民眾運用方便性學習素材的需求。

陸、頒授學位與證書等課程認證,形成整合的透明化教育 體系

(9)

在美國社區學院,頒授學位與證書是證明學生已完成方案,且達 到表現水準,可以向上進入大學學士方案或直接進入職場的方法。經 由這些認證,社區學院和社區學院、工商業界及四年制大學,相互連 結,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與終身教育同時整合,學生攜帶這些認證知 識、技能,可以選擇再讀書或就業,並自由轉換,優遊其中。在日益 寬廣與分化的知識市場中,這種可攜帶性是十分重要的。對學習者而 言,可攜帶性需求存在於二個層面,其一是國際間或國內管道的需求,

經由管道,學習者可移至或接近知識產生的源頭;其二是合法化機構 的需求,它認證學習者所獲得知識的價值,而不管其獲得的來源。知 識的可攜帶性,形成教育體系學分透明化的特色,也賦予學習者更多 的選擇權。

因此,未來我國設立社區學院時之課程設計,亦應頒授學位與證 書等課程認證,以形成整合的透明化教育體系,讓學生能自由選擇、

轉換於教育體系間,進行學習、工作與生活。當然一頒授正式學位時,

社區學院就必須負責起品質保證的把關工作。Sinclair 社區學院的課程 設計,就提出「掛保證」的作法。藉由前置測驗、輔導、諮商與學習 結果評量,Sinclair 社區學院同時向畢業生、僱主與四年制大學,作出 品質保證的承諾。如果僱主或四年制大學任何一方認為學生能力仍是 不夠,學生可回 Sinclair 社區學院,免費重修相關課程 6-9 個學分。

柒、博雅藝術課程設計,可採過程模式加批判模式

美國博雅藝術型社區學院的課程設計模式,是屬過程模式。過程 模式不重視事先規定的目標,它強調「目的-手段」連鎖中的手段,

即教與學的過程,及其中所包含的知識活動和問題。博雅藝術型社區 學院的課程設計採行過程模式,優點是具人性化,能幫助促進學生潛 能的充分發展;缺點是實施不易,且無法掌控課程學習結果。近年來,

(10)

社區學院博雅藝術方案轉學至四年制大學的成功率有日益下滑之趨 勢,過程取向的課程設計模式,多少是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之一。

因此,未來我國設立社區學院時之博雅藝術課程設計,除採過程 模式外,也宜嘗試從批判模式的角度切入,讓學習環境更充滿智性的 活力,以解放的教學方法為起始點,喚醒學習者的批判意識,尋求賦 權的學習者,讓學習者真正是為自己而學,學習成效自會出現。

捌、職業技術課程設計,可採目標模式加批判模式

美國職業型社區學院的課程設計模式,是屬目標模式。目標模式 的課程設計,強調目標掛帥,一切以目標為依歸。職業型社區學院的 課程設計採行目標模式,優點是有清楚的方向和指導,能幫助既定目 標之達成;缺點是技術導向,忽視人性,教育等同於訓練,課程內容 又以半專業技術工作為主,無形中複製了社會與經濟的不公平。

因此,未來我國設立社區學院時之職業技術課程設計,在目標模 式外,應加入批判模式,讓學生批判性地思考勞動市場的權力結構問 題,以致力於轉化現存不合理與不平等的社會、經濟脈絡。因為唯有 所有的學生、勞工都是賦權的學習者,個體才有可能真正擺脫權力的 控制,把自己從他人的操控中解放出來,改由自己掌控自己的命運。

如果未來我國設立社區學院時能明瞭美國缺失所在,並積極作出正向 改變,社區學院就能更佳地服務弱勢與婦女學生。否則社區學院亦仍 將繼續位於高等教育體系的最低層,不斷複製社會中種族、階級、性 別與經濟的不公平。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推行為智障學生而調適課程的 特殊學校,可按智障學生的學 習能力和特殊學習需要等,在 2021/22學年或以後盡早調適

價值觀教育須結合學校和家庭教育,學校與家長必須緊密合作,才能

價值觀教育須結合學校和家庭教育,學校與家長必須緊密合作,才能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Peter Senge教授,於1990年 出版「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和實 務」(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位於土耳其與伊朗北部的高加索山區,兩個國家在 1990 年代 就曾為了納哥諾卡拉巴克地區(Nagorny Karabakh)的主權問題開戰,

 童書有很豐富的內容,可教的東西很 多,成人可以因應兒童的興趣隨機施

俄國的學者從 1957 年開始研究整理這些文獻,直到八十年代公布 於世的有五十件,之後整理出 488 件,然後拼合成 375 個序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