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下針對國內、外學者對學習風格的 定義進行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以下針對國內、外學者對學習風格的 定義進行分析"

Copied!
3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關於學生的學習行為模式與形成的原因,在認知心理學上已有很多人 去探討。因為有關適應學生個別化差異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教學過程中的 重點,也是教育心理學上重要的議題。但今日對於學生個別化差異的看法 已不同以往,好比在對象方面,從對特殊兒童的研究轉為重視普通學童的 個別差異;而在探討其項目方面從對學生學習結果、學科知識或性向的瞭 解轉為探討學生在認知歷程上的差異。而除此之外,有關不同的學習行為 是否對於某學科的學習效果特別有作用?在此,本章將先對於學習風格之 定義、模式、形成的原因去探討,以便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表徵,以及探 討人格特質對學習成效與學習風格的關係。

第一節 學習風格的定義與功能

ㄧ、學習風格的定義

學習風格的議題雖然在美國已引起各方面廣泛的討論,但對其名詞的 定義至今還尚未有明確的結論。至於為什麼會這樣,追究其因是學者們對 於學習所強調的重點不同。有的強調學習變因;有的重視學習過程;而也 有人偏向探討學習者所採取的策略。以下針對國內、外學者對學習風格的 定義進行分析。

國內學者對於學習風格的定義在各個領域的學者皆有其創見,根據不 同的定義和模式而形成每個分類的內涵,且其重點也不盡相同,但其中所 包含的因素還是以認知、情感、社會、環境和教學的因素為主。而吳百薰 對於學習風格的取向定義,則是將學習風格的定義分為以下五個取向。

(2)

1.學習情境取向

著重在學習者是如何學習,是在什麼樣的教育條件或情境下最有可能 學習成功,強調的是情境和教育條件,而相關的學者有 Hunt(1979)。

2.行為模式取向

著重於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或情境中所表現出來獨特的學習方式,其強 調的是在過程中的學習方式。而這方面相關的國內、外學者

有:Kolb(1976a)、Fischer & Fischer(1979) 、Bulter(1982)、McDemott

&Beitman(1984)、張景媛(民 77)。

3.策略取向

著重於學習者在學習情境中對某種學習策略的偏好,其強調的是有關 策略方面的偏好。而這方面相關的學者有:Pask(1968)、Claxton & Ralston(1978)、Gregorc(1979)、Renzulli & Smith(1979)、

Entwistle(1981)、Schmeck(1983)。

4.情意取向

著重於學習者在學習接受刺激或解決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特質,其強 調的是在情意上的表現。而這方面相關的學者有: Bennett(1979)、Garger

& Guild(1984)、Canfield(1988)。

5.多元取向

著重於個人對認知、情義、社會、環境、生理、物理等因素多方面的 刺激下,所產生的偏好方式,其強調的是在多層面因素上個人的偏好方 式。而這方面相關的國內、外學者有:Dunn & Dunn(1979)、Keefe(1982)、

林生傳(民 74) 、林麗琳(民 84) 、張春興(民 84) 、吳百薰(民 87a)。

(3)

國外學者 Claxton & Murrell(1987)將學習風格歸類成四個層面:

1.多元化面向和教學的偏好

其強調學習者較為偏好的學習環境;如:Dunn&Dunn(1987)。

2.訊息處理方式

其強調學習者在處理訊息的風格,它是以某種偏好的認知方式來做訊 息的處理;如:Kolb(1985)。

3.社會互動方式

它是指學習者與學習環境的互動。由於教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所以 形成不同的教育文化,以致於影響其學習風格;如:Reichman&

Grasha(1974)。

4.個人化方面

它是指由於學習者有個人的獨特性,導致學習者發展出自己的學習 方式;如:Myers & McCaulleey(1985)。

以下表格 2-1 將針對中外文獻所對於學習風格的定義取向及他們發表 年代的先後順序作排序,以便對於學習風格的概念有較完整的認識:

(4)

表 2-1 國內外學習風格的定義

定義取向 研究者及年代 定義

學習情境

取向 Hunt(1979) 學習者最有可能學習成功的教育條件或情境。敘 述學生如何學習,而非學到些什麼。

kolb(1976b) 學習者在具體經驗、觀察和反應、形成抽象概念、

行動以產生新經驗等四個學習階段的行為表現。

Charles(1980) 在學習情境中如何致力於學習的一些個人方法。

Butler(1982)

學習風格顯示出一個人所用最容易、最有效率、

最有成效地了解自己、外界,以及兩者間的關係 之自然而然的方法或手段。

行為模式 取向

Mcdermott&

Beitman(1984)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特方式,包括 了可觀察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做決策的行為,以 及學生對於在學習情境中所遭遇的限制,和他人 期望所產生的反應。

Pask(1968) 個人對某種學習策略的偏好。

Claxton&

Ralston(1978)

學習風格意指學生在學習情境中,對刺激慣用的 反應方式。

Gregoric(1979) 學習者從行為遭遇的環境中學習,並調適一些特 殊,行為它能提供學習者心智是如何運作的線索。

Renzulli&

Smith(1979)

在特殊且被認定的學習活動中,學習者的課程、

教材結構的交互作用連結中,偏好是一種或多種 教學策略的學習方法。

Entwistle(1981) 學習者在不同情境下,仍頗為一致的採用某種特 殊學習策略的偏好或傾向。

策略取向

Schemeck(1982)

學習者在不同情境中,慣用某一種學習策略的傾 向,即個人於學習情境中運用自己喜歡或擅長的 策略。

Bennett(1979) 影響個人如何去接受刺激、記憶、思考與解決問 題的一群人格與心理特性。

Garger&

Guild(1984)

是個人致力於一項學習任務時,經由其行為和人 格的交互作用而表現出來的穩定而普通的特徵。

情意取向

Canfield(1988)

學生在學習環境中的班級氣氛、團體人際關係、

動機因素、對科學的興趣、感覺輸入及對成功或 失敗的預期。

多元取向 Dunn&

Dunn(1978)

個人對物理、環境、社會和生理多方面的刺激,

所產生的偏好方式。

(5)

NASSP(1979)

學習者與其學習環境交互影響之知覺中,培養出 一種具有相當穩定的反應方式,通常它包括個體 的認知型態、情意特徵與生理習慣之特性。

Keefe(1982)

指一些在認知、情義和生理的特質,可做為顯示 學生如何對學習環境加以觀察、互動及反應的穩 定指標。

Hanson & Silver(1991)

學習風格是指個體吸收資訊與處理所吸收的方 式,其包含個體的認知習慣及情意方面的偏好。

學習者可以透過感官或直覺來吸收資訊,以及透 過邏輯性思考或主觀感來判斷處理個人所吸收的 資訊。

林生傳(民 74)

學習風格是個人所喜好的學習方式,它代表影響 個人如何去接受刺激、記憶、思考與解決問題的 一群人格與心理特性。

郭重吉(民 76)

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個人方式或風 格;此種方式或風格是個人在影響學習成果的變 因(包含個人與環境或是認知、情意和社會變 因),以及學習過程和策略方面所表現出來相當穩 定的一些特徵。

林麗琳(民 84)

學習風格包含認知、情意、社會、生理的因素,

且具有獨特性、穩定性及一致性。簡單而言,學 習風格是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偏好,也就是 達成有效學習的習慣性反應傾向。

多元取向

張春興(民 84)

學習風格是指學生在變化不拘的環境中從事學習 活動時,經由知覺、記憶、思維等心理歷程,在 外顯行為上表現出來。

從以上的表格中我們可以發現:

(一)從廣義的角度去看,學習風格是指一個人在學習情境及學習過程的某 種特殊偏好或傾向;而以狹義的角度去觀看則是指個人在訊息處理 的特殊方式或策略。

(二)學習風格是指學生在學習環境及學習過程的相互影響下,對認知、環 境、情緒、社會和生理等多方面的刺激下,所產生的特殊偏好及慣用 的反應方式,且它是一種相當穩定且長期的一種心理特性。

(6)

二、研究學習風格的目的與其功能

張春興認為教育心理學專家之所以研究學生的學習風格,有兩個目 的。

1.想了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除了智力上的差異外,在其他學習方式上是 否也有差異在。

2.了解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與其外在環境和內在身心需求有什麼關係。了 解學生的個別差異,並依其學習的習慣施於教學,對學生學習才會有助 益。

此外,學習風格也有下列三項功能:

1.符合教育心理學的發展,過去心理學的研究對於學習和教學方面之理論 及實證研究有兩個缺失,第一是關於學生個別差異,在研究的統計分析 中被忽略了;第二是過去研究不考慮學生教師和教學環境教材之間的相 互作用,而導致無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做合適的統整。

2.學習風格的診斷,可彌補心理與教育測驗的不足。心理測驗或許可將學 生依其不同的心理特質加以分類,但因個人在學習風格上仍有差異存 在,最後仍是忽略存在的個別差異。

3.增進個別化教學。要使學生學習上有成效,當然要因材施教,了解學生 的學習風格,施於適當的教學,學生才會有學習成效(郭重吉 1987b)。

Dunn(1999)於 1987 年對非裔學生進行三年的教學實驗計畫,計畫 之前學生在 CAT「加州基本技能成就測驗」中,只有 30﹪學生通過。但是 依學生的學習風格做實驗教學後,通過的學生變成 40﹪,三年後更增為 80﹪。這樣的研究成果足堪說明學習風格在教學上其功能是相當重要的。

同樣的國內的教師若能依學生的學習風格教學,相信對學生也會有幫助。

(7)

第二節 學習風格的模式與內涵的探討

由於每個研究學者對於學習風格作出不同的詮釋,因此產生了許多的 學習風格理論與模式,有的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有的則是將它多元化 分;而還有的模式是兩極劃分。而今不管這些學習風格的模式是什麼,其 研究者們共通的重點,均為強調了解個別化差異的重要性。而在此節將針 對學習風格模式、內涵與相關學習風格模式進行探討。

ㄧ、Curry 學習風格理論

在西元 1987 年 Curry 企圖將所有的學習風格模式統整於其中,並且 構想了一個骨架即像洋蔥的模式(onion model)觀點,將學習風格分為三 個層面去做探討。

(3) 學習模式表層 (2)訊息處理層 (1)人格理論層面

圖 2-1 學習風格之洋蔥模型(引自 Curry,1983)

1.認知人格理論層面

個人受其人格的影響,而採取自己較喜歡的學習方式,來獲得較統 整的訊息。此認知人格理論包括 Witkin 等人(1954)的場地獨立/相依

(8)

(field independent/dependent),而這意指個人在學習環境中偏好於分 析或非分析傾向,以及 Fisher & Fischer(1979)將學習者分為十種類 型,按部就班型、直覺型、感覺專長型、感覺通用型、情感涉入型、情感 中立型、明確結構型、開放結構型、折衷型、心裡受損型等。Mayer-Briggs Type Indicator 此乃是測量學習類型的工具,屬於兩極化量表。從內與外 察覺與直覺思考與感情及判斷與知覺四個向度來說明學習風格。

2.訊息處理層面

個人以其較偏愛的認知方式來做訊息處理。而此類型包括 Kolb(1985) 將學習分為具有四個階段的學習環分別為具體經驗、省思觀察、抽象概 念、主動實驗。

3.學習模式表層面

個體在環境中對學習所呈現的選擇,此為最外的層級。這是指與學習 環境、學習者的期望、教師的期望及其他外在因素(如:學生在教室中如 何的交互影響,由於教師的不同指導,風格不同的教師文化,且學生之間 由於有各自的背景與需求,所發展出不同的同僚情誼也會影響其學習風 格)。此包括 Dunn & Dunn(1979)的學習風格模式,他認為學習風格至少 有二十二個元素,並將其歸於環境、情緒、社會、身體及心理五個項目中。

以及 Reichmann & Grasha(1974)將學習風格分為獨立、依賴、合作、競 爭、參與及逃避六個向度。

雖然 Curry 的學習型態有助於學習風格的統整,但是上述的三種學習 型態各自獨立,卻又彼此相互作用。於是,Curry(1990)再次重新修正其 理論而提出新的學習型態分類計構圖。如下圖 2-2 所示:

(9)

學習結果

後設認知技巧 + 特定知識與技巧

學習型態 認知控制

對物理情境的偏好 對社會情境的偏好 動機持續

工作涉入程度

圖 2-2 學習型態的分類與學習結果的關係(Curry,1990)。

在上圖 2-2 的學習型態的過程中,是由下而上依序的彼此交互影響,

其教學偏好的層級分別為對「物理情境的偏好」與對「社會情境的偏好」,

共同影響動機的持續性,而動機接著又影響學習者在新的學習情境中工作 的涉入程度,當學習者開始投入學習情境中時,某些偏好性或習慣性的認 知訊息處理,便會產生這些層級所涵蓋的元素,會由外而內的層層組合,

而成為個人的學習型態,最後其學習結果便是,學習型態再加上後設認知 技巧與在學習情境中所學的特定知識、技巧進而產生其學習結果。

在修正後的洋蔥模式中其主要的觀點如下:

1.洋蔥模式中越往內層的向度,如人格類型與訊息處理類型,不直接與外 界環境做互動,且較穩定,不易改變,另一方面越往外層則較具彈性且 也比較容易與外在環境做互動。

(10)

2.在越往後階段的學習中,學習者經常會將自己原有的期待與互動模式帶 入新的情境中,來產生互動。在這些社會情境中,這部份是教學者可以 利用並依此發展出適合的教學情境。此外,在學習情境中,學習者會根 據自己對社會互動和控制的需求,來確定自己學習者的角色。

二、Kolb 的經驗學習理論與學習模式

Kolb 提出的經驗理論(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簡稱 ELT),

主要是結合 Deway 的實用主義、Lewin 的社會心理學及 Piaget 的認知發展 理論而成的。

1.具體經驗(concrete experience):

學習者會以感覺來學習,主要是傾向於先以個人偏好的直覺方式來行 動,並將學習關連到人,且對人的感覺非常強烈。而這類的人注重親身體 驗且明白現實中的唯一性與複雜性,不重視理論歸納及有系統的研究方 法。

2.省思觀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

學習者以看及聽來學習,而做決定前會仔細的觀察,並喜好從不同的 面向來觀看事情,且也會尋求事情的意義。而這類的人注重客觀描述、相 信自己的看法與創造自己的見解。

3.抽象概念(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

學習者以思考來學習,其主要是從邏輯的分析和概念來做學習,對於 事情了解後才會行動。而這類的人注重有系統的規劃,而不憑直覺去了解 唯一特定領域的事物,善於有系統的科學計畫、巧妙運用符號及定量的分 析方法。

4.主動驗證(active experiment):

學習者以實做來學習,屬於講求實際、務實的人,喜歡做實用性決定

(11)

且會盡力完成事情。而這類的人喜歡冒險且透過實際操作去影響人或事,

強調實際運用與較關心事物的作用或功能,而不是真理的探究。

圖 2-3 Kolb 學習風格的四類學習者

Kolb 的學習經驗理論,將上述的四個階段,分成兩個相互垂直的維 度(訊息接收與訊息處裡),而這兩個維度所構成的象限將學習模式分為:

分散者(Diverger)、同化者(Assimilator)、聚斂者(Coverger)及適應者 (Accommodator)。 如下表 2-2 所示:

表 2-2 Kolb 四種不同學習風格學習者的特性

學習模式 學習者的特性

(Diverger)

喜好省思觀察與具體經驗,是觀察者且富有想像力及情感,具 有歸納及理解許多完全不同觀感的能力,並藉此產生許多構 想。這類的人習慣透過觀察實際情境來理解出完整的象徵意 義,會多觀察、少行動,傾向以想像和感覺來解決問題,且也 會以圖像或整體觀來幫助學習。其較少關心理論或通則,且比 較缺乏創新,但喜歡觀察別人吸收知識,因為想法比較不周 詳、缺乏系統化及科學化,所以其決策的能力較弱。

(Assimilator)

喜好省思觀察與抽象概念,是思考者且具有較強的歸納推理及 建立理論架構的能力,尤其是大量訊息的處理,能同化不同的

(12)

發現而提出一個完整的解釋,其在思考透徹後甚至會創造概念 和模式,且想法具有邏輯性與精確性,較少以實際的價值來判 斷構想。

(Coverger)

喜好主動實驗與抽象概念,與分散者相反,是實用主義且具有 邏輯及組織的能力,擅長問題的解決、決策和知識的實際運 用,尤其是單一解答的問題。善於找到關於理論的實際應用方 式及難題的解決方式,藉由假設、推論和親自實驗的方式去獲 得知識。其較關心相對真理大於絕對真理,並傾向處理科技性 的問題勝過社會性的問題,因為興趣較為狹窄,所以具有非情 緒性的性格。

(Accommodator)

喜好主動實驗與具體經驗,與同化者相反,是冒險者且喜歡從 實做去完成計畫或任務來獲得新的經驗,對於危機處理和尋找 機會有較強的能力,容易適應新環境,且在理論和情境不完全 相符的情況下,能迅速調整自己的策略,放棄理論及分析能 力,以直覺、嘗試錯誤及行動來轉換所獲得的訊息,以便去解 決問題。

資料來源:kolb(1984)

三、Hanson & Silver 的學習風格理論

自古以來人們常以「四種分類法」的方式來思考人類的差異。而到了 西元 1923 年瑞士的心理學家榮格將「四種分類法」重新概念化。他認為 人類差異的本質,主要是來自知覺(perception)與判斷(judgment)。

1.知覺:資訊的吸收方式,可經由感官(sensing)具體的吸收或是經由直覺 (intuition)抽象的吸收訊息。

2.判斷:吸收訊息處裡的方式,可透過思考(thinking)的邏輯判斷或是透 過感受(feeling)主觀的判斷處理。

榮格將學習風格的性格特質以曼陀羅的方式表現出來如下圖 2-4 所 示:

(13)

判斷

知覺

感官:一步步的過程具象

直覺:洞察抽象

感受:情緒與 自發性 思考:邏輯與客觀

圖 2-4 學習的認知架構,整理自田耐青譯,統整多元智慧與學習風格,民 91

Hanson & Silvery 在 1976 至 1980 年之間,依榮格的人格類型理論 基礎,發展出學習風格清單,運用學習風格在教育研究上。其 Hanson & Silvery 的學習風格概念圖如下:

接受

( 思考感受

)

學習風格( 感官直覺

) 處理 表現出來的學習類型

圖 2-5 Hanson & Silvery 學習風格概念圖

訊息刺激

(14)

Hanson & Silvery 依榮格的人格類型理論基礎,將學習風格分為四 個類型分別為感觀-思考型、直覺-思考型、直覺-感受型與感官-感受型,

如下圖 2-6 所示:

感受:感性回應 思考:理性思維

直覺:洞察抽象 感官:訊息接納

或稱自我表達型 直覺-感受 或稱精熟型

( )

感官-思考

或稱理解型(NT) 直覺-思考

或稱注重人際型 感官-感受

圖 2-6 Hanson & Silvery 的四種學習風格

(1)感官-思考型(Sensing-Thinking): 此又稱為精熟型(Mastery),此類 的人注重效率,以目標為導向,喜好以高度組織或有效率的方式來學習。

(2) 直 覺 - 思 考 型 (Intuitive-Thinking): 此 又 稱 為 理 解 型 (Understanding),此類的人注重理論、知性,以知識為導向,喜好邏 輯及有系統、有組織的思考方式來學習。

(3) 直 覺 - 感 受 型 (Intuitive-Feeling): 此 又 稱 為 自 我 表 達 型 (Self-Eepressive),此類的人注重自由及富有想像力,且思考方式充 滿彈性、信任直覺、不易被傳統所限制住。

(4) 感 官 - 感 受 型 (Sensing-Feeling): 此 又 稱 為 注 重 人 際 型 (Interpersonal),此類的人注重社交、人際關係,學習時喜好投入個 人的情感並樂於分享。

(15)

而以下的表格,即針對這四種類型來做更精準更詳細的歸類和說明。

讓我們可以更清楚這四種類型的不同與差異,以下將為上述的學習風格類 型整理成表格以方便做整體區別。

表 2-3 精熟型的特徵、學習取向與適合的活動 感覺-思考(精熟型)

特徵

1.現實主義、務實、事務性的。

2.喜歡行動勝於文字或理論。

3.重視效率。

4.喜歡忙碌的狀態且與人互動性不好。

5.對於缺乏實用性價值的活動,容易失去興趣。

6.明確地知道教師的期望、作業的要求與為什麼會這麼要求。

7.喜歡立即回饋與被讚揚。

8.喜歡可以立即派上場的事情。

9.喜歡掌控全場或全局。

10.在事項過多時,易失去耐心。

學習取向

1.偏好手動操作和學習技術性的事務。

2.經常會問什麼或如何起頭的問題。

3.依循指示一步一步的操作。

4.偏好正確性的作業不喜好開放式或申論題的作業。

5.著重技巧與精熟性的學習內容。

6. 主動參與活動。

適合的活

1.訓練。 2.示範。

3.反覆練習。 4.動手實驗。

5.競賽。 6.報告。

7.直接學習。

(16)

表 2-4 理解型的特徵、學習取向與適合的活動 直覺-思考(理解型)

特徵

1.理論的、知性的、知識導向的。

2.對想法感到好奇對理論很能接受。

3.關心連結與因果關係。

4.不喜歡有時間的壓力。

5.喜歡深入全面的探索問題。

6.不能忍受邏輯上的錯誤或疏漏。

學習取向

1.偏好學習複雜的問題。

2.喜歡以邏輯的、有組織的、系統化的方式,將人及事務 加以組織或賦予架構。

3.偏好問「為什麼」

4.偏好由抽象符號、公式、書面資料或技術圖去解題。

5.會事先計畫組織想法並尋求資料。

6.偏好獨自或是與其他同為思考型的人一起工作。

7.在討論時通常故意支持反方的言論,讓討論有更多的思 考方向。

適合的活動

1.演講或討論邏輯議題的會議。

2.閱讀。

3.邏輯上的討論與辯論。

4.與個人興趣有關的專案。

5.設計實驗。

(17)

表 2-5 注重人際型的特徵、學習取向與適合的活動 感官-感受(注重人際型)

特徵

1.人際取向,友善、重視社交。

2.對自己或他人的感覺較為敏感。

3.對人有興趣,常討論與人有關的感受,喜好幫助別人。

4.易受他人情緒的影響。

5.當學校的教材與真實生活脫節時,他們會覺得無聊而無法

專心讀書。

6.衝動或感覺行事。

學習取向

1.為取悅他人而學習,而不事先考慮自己喜不喜歡。

2.偏好學習直接與人們生活相關的事物而非理論。

3.偏好問它對於我有什麼價值及好處。

4.喜歡以合作的方式來學習而不喜歡競爭。

5.期待他人的注意、肯定、讚美與鼓勵。

6.喜歡放鬆自我,自在地學習與分享想法並獲得回饋。

適合的活動

1.團體的經驗或專案。

2.同僚教學。

3.有關自己的表現與遭遇的活動、個人分享。

4.角色扮演活動。

5.團隊遊戲。

(18)

表 2-6 自我表達型的特徵、學習取向與適合的活動 直覺-感受(自我表達型)

特徵

1.具有好奇心、有洞察力及想像力。

2.對於自己的價值有承諾,能接受不同的方式。

3.經常沉思去尋找新的想法,且以不尋常的方式表達自我。

4.在自己喜歡的工作時經常會忘了時間。

5.喜歡藉由探索而學習。

6.喜好因自己的洞察力或探索而被肯定。

7.有機會去計畫及追尋自己的興趣。

學習取向

1.發揮創造力並運用想像。

2.偏好開放性的問題,例如「如果……會怎樣?」。

3.喜好自己找出答案,不喜歡被事先告知正確的答案,且也

不喜愛一步一步的行事步驟或機械式的背誦。

4.對於感興趣的事情,會以有創意的方式完成;相對若是不 感興趣的,則是草草完成或忘記此事。

5.討論實際的問題時會提出實際的解決方案。

6.不喜花太多心思在細節上或高度要求的另行公式。

適合的活動

1.創造與藝術性的活動。

2.開放式討論個人與社會價值。

3.有啟發性、增強性的活動,如人類成就或戲劇等。

整理自田耐青譯,統整多元智慧與學習風格,民 91

(19)

四、其他學習風格的研究理論

Gregorc 在 1970 年提出心靈風格(mindstyles),他認為學習風格是 學習者去接觸現實的一種指標,其主張人的心理層面有兩種,即完整的思 考體系與個體用來連結現實教育的心靈品質。Gregorc 指出人類的學習方 式有四種類型:

(一)具體序列型(concrete sequential):建構的、實際的、預知的和徹底 的。

(二)抽象序列型(abstract sequential):邏輯的、分析的、概念的和深度 探究的。

(三)抽象隨機型(abstract random):敏感的、社會的、想像的和表達的。

(四)具體隨機型(concrete random):直覺的原創的、調查的和問題解決的。

Sternberg(1990) 提 出 思 考 風 格 理 論 (the theorey of thinking styles),主張學生在使用智慧時最愛用的方法與其能力是一樣重要的,

且每個人都需要管理自己的行為和活動。因此,每個人會選擇自己覺得舒 服自在的自我管理風格(mental self-government),其義是指以個體的心 靈去管理自己的活動,就好比像政府治國的施政方式,其包括了立法、行 政和司法三種功能,只是每個人的功能方式可能會各有所偏。

(一)立法功能的思考方式:擅於創造、形成、想像與計劃。此思想方式的 學生在文學上或歷史課上喜歡發揮想像力,把它改為小說的結局或是 以另一種方式的聯想,如:打一場歷史上的戰爭等;在自然學科的課 上會做設計性的實際研究。而這類的學生較喜歡創造自己的規則,或 架構自己的方式,去處理欠缺建構的問題等。

(二)行政功能的思考方式:擅於實施與執行。此類型思考方式的學生在文 學課或歷史課上,喜歡回答是非題或選擇題;在自然學科上偏好寫讀

(20)

書報告等。而這類學生喜歡有規則性與有指標性的事情,像是喜好依 據指示做事、記憶或選擇性的作業以及處理建構性的問題等。

(三)司法功能的思考方式:擅於判斷、評鑑和比較。此類型思想方式的學 生在上文學課時,喜歡對裡面的人物去做比較;上歷史課時則喜好去 判斷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而上自然課時則喜歡去評論某件實驗。這 類的學生特別偏好評鑑事實,喜歡有程序性與規則性的事物,並且會 去做評論或建議一件事情等。

Keffer(1988)認為學習風格是指:一個學習者與學習環境的交互作 用下,其在知覺中培養出一種相當穩定的反應模式。此學習風格包括:個 人的認知型態、情意特徵與生理習慣的特性。因此,他認為學習風格是學 習者對學習過程的一種偏好模式。

(一)認知型態模式:指個體去察覺、組織並且保留或使用先前所學知識的 方法。它包括了偏愛(sensory preference)(如:視覺或空間、聽覺 或口語、喜愛或選擇)、獨立或相依、衝動或沉思反應、多樣或一致 性等。

(二)情感特徵模式:是指個體的注意力、情緒、價值的判斷,及創造動機 的人格歷程,其特性包含學習者的自我實現、模仿、冒險或謹慎、競 爭或合作社會動機及個人興趣等等。

(三)生理習慣模式:這是指生物體本身基本的反應模式,且它與個體性別 差異,營養健康和對環境的習慣性反應有關,如對某時段的喜愛及對 教室的佈置方式,或者是熱鬧程度等環境因素。

上述來源: 楊坤堂(1996),學習風格教學。特教園丁 12(2),5-8。

(21)

小結:

從前述的種種學習風格來看,可發現這些學習行為的模式在每位學生 的學習行為表現上均可看到,而學生之所以會有某種特定的學習模式,其 實只是學生偏好某種的學習行為。所以在此我們認為學習風格的種類,其 實對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上均適用,且在學習行為的表現上會出現幾種較明 顯與不明顯的學習方式,其差異只是強弱的程度不同而已,所以本研究要 探討學生的學習行為模式是屬於全部的學習風格與人格特質,其特性表徵 主要藉由 Hanson & Silver、Kolb 以及 Curry 的學習風格理論,我們主 要把它歸為兩方面去做探討,分別為學習行為表徵與人格特質,而學習行 為表徵主要是依據 Hanson & Silver(1998)的學習風格理論提出四種學 習風格的特性,分別為理解型、精熟型、自我表達型(簡稱自表型)與注重 人際型(簡稱人際型),而這些學習風格的表現,在此把它定為是學習行為 表徵,且將這些學習行為表徵定為理解性、精熟性、自表性與人際性,而 這些學習行為特性的表徵主要是依據表 2-3、2-4、2-5、2-6 來觀看,作 為本研究學習行為表徵的依據。Curry 的理論有提到人格是影響其學習風 格中最核心與最重要的部份,所以下節將去探討人的個性到底有哪些且影 響學習行為的層面又是為何?

(22)

第三節 人格特質、學習表徵與學習成效的關係

由於 Kolb(1985)認為「學習風格」是由人格類型、專業教育領域、職 業選擇、目前的工作角色及適應能力形塑而成。也就是說個人因遺傳因 素、過去經驗與當前的環境要求,培養出選擇學習模式的不同偏好。再加 上 curry 提到個人因受其人格的影響,進而採取自己較喜歡的學習方式,

且在人格因素方面也比較不直接與外界環境做互動,是較穩定不易改變 的。故我們想知道到底「人格特質」與「學習行為表徵」有何直接的影響?

且它又和「學習成效」又有何關係?

一、人格的理論

要探討人格對人類行為之影響時,有必要先釐清「人格」(personality) 一詞的意涵。然而,正如其他許多心理學構念一樣,「人格」的定義與各 學派思想有著密切的關係,不同學派學者的觀點所採取的「人格」定義也 會有所差異,進而影響到人格相關的理論與研究。Pervin(1995)認為心理 學上對於「人格」的研究,尚未有一公認的定義,而心理學家採用不同的 定義時就會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出現(洪光遠、鄭慧玲譯,1995)。而張春興 (1991)也認為人格雖然一直是心理學上的重要主題之一,但以往心理學家 給予的界定頗不一致。

Burger(1993)對於人格之定義作以下的解釋,他是說:「人格是由 一個人內部所產生出來的穩定行為範型」(林宗鴻譯,1997)。Phares 和 Chaplin(1997)則將人格定義為「人格是一個人思想、情感及行為特有的 模式,它和另一個人的型式是不相同的,並且在不同的時間和情境中維持 其一致性」Eysenck(1970)認為人格是「一個人的性格、氣質、智能和

(23)

體質等,且相當穩定而有持續性,其決定了對於環境的適應」。前述所說 的性格是指在意願行為方面比較長期而穩定的型態;氣質乃是指在情感行 為比較持續而穩定的型態;智能乃指是在認知行為持續而穩定的型態;體 質乃指在身體和神經及內分泌長期而穩定的情況。張春興(1991)則定義 為:「人格是個體在對人對己及一切環境中的事物做適應時,所顯示異於 別人的性格;個體的性格,是在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下而逐漸發展的心理 特徵;而心理特徵在表現於行為時,則具有相當的統合性與持久性。

人格並非只有單一特徵而是由多種特徵所構成的,這些特徵統稱 為人格特質。最後,整合張春興、黃堅厚、Phares 等學者對於人格理論 之分類,將心理學家之人格理論主要區分為心理分析論、行為學派論、社 會認知論、認知資訊處理論、現象學論、個人建構論、人格特質論,依此 製表2-7做簡要介紹。

表2-7 人格理論分類表

理論學派 代表學者 人格之看法

心理分析論

Freud、Adler、

Jung、Fromm、

Erikson等

人格源自於童年經驗,乃本我、自我、與 超我之間的衝突協調,因應衝突所產生之 焦慮,個體會有不同的防衛機制之行為。

行為學派論

Skinner、

Watson、

Miller等

人格是一固定行為模式,主要形成自趨賞 避惡的制約作用,乃透過環境因素學習而 得。

社會認知論

Bandura、

Rotter、

Mischel等

人類的行為,是由於內在的歷程和外在的 影響二者間複雜交互作用的結果。

認知資訊處理論 Markus、Weiner

環境中充滿各種訊息,個體接受、處理訊 息的方式會因為認知上的不同,產生迥異 的行為模式。

現象學論 Rogers

行為差異的主要因素來自於個體主觀經驗 的差異,人格即是主觀經驗中對於自我的 概念。

(24)

個人建構論 Kelly

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知識,人們會根據以 往的經驗來面對環境做出自己獨特的預 測。個人有個人的看法與解釋,而一個人 的人格即是一個人的認知建構系統。

人格特質論

Allport、

Eysenck、

Cattell等

人們擁有以特定方式反應的行動傾向,而 這行動傾向稱為「特質」。

資料來源:(沈永昆,民95)

綜合上述學者的觀點,人格是個人在其生活歷程中對人、對事、對己 以至於對整體環境適應時,所顯示出來的個性,通常有其一致性與穩定 性。而人格特質對人的發展影響重大,如個體對於其社會環境所採取的回 應。而以下將對此人格的特性去做分類。

二、人格特質的分類

個體的行為反應出獨特的人格特徵,如膽怯、攻擊性、順從、懶惰、

忠誠或害羞等,這些特徵若持續出現在許多不同的情境中,則我們稱之為 人格特質。簡而言之,人格即指個人特徵的獨特組成,其決定了人與環 境的互動模式,而特質乃是一個持續的構面(例如:社交性、獨立性、

成就需求等),被使用在解釋不同情境下一個人行為的一致性。因此人格 特質在人的一生中是穩定,且為重要的主成因素。

特質論學者 Eysenck(1970)以因素分析方法,將若干相近之特質聚合 成 人 格 基 本 向 度 , 其 主 要 發 現 了 三 個 人 格 向 度 : 「 內 向 - 外 向 」 (introversionextroversion)、「神經性」(neuroticism),「精神病質」

(psychoticism)。而「內即是由主觀性、害羞性、刻板性、固執性等聚合 的人格性質。

(25)

Allport、Cattell、Eysenck 等心理學家皆認為特質乃是人格的基本 單位但對於人格特質的研究似乎存有許多的差異,於是 Fiske(1949)把 Cattell 的人格特質研究變項做了多次的簡化工作,他發現有五個因素存 在之後 Tupes 與 christal(1961)接著研究並把這五項因素命名為:

(1)外向性(surgency):如勇於表現的、愛說話的、有精神的…等。

(2)友善性(agreeable):如善良的、合作的、信任的…等。

(3)可依賴性(dependability):如負責的、有次序的、有組織的…等。

(4)情緒穩定(emotional stability):如冷靜、不焦躁、不易沮喪…等。

(5)文化的因素(culture):如有教養及獨立性。

之後,許多學者均發現這五個人格因素均能涵蓋成人在評定他人時的 主要特質,因此「五大人格特質」(The Big Five Model),便廣泛地受到 重視。

近年來一些文獻評論者的結論是,人格可以被五種廣泛的因素解釋,

而五大人格特質並不是說只有五種人格特質,而是以五種廣泛的因素,

做為 一 種 組 成 較 大數 量的 人類特 質 架 構。

五大人格特質之因素名稱在以往上是有些差異的,而近年來被廣為接 受的是McCrae和Costa(1992)使用的分類法。McCrae和Costa將人格特質歸 類為敏感性(Neuroticism)、外向性(Extraversion)、開放性(Openness)、友 善性(Agreeableness)、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五大類。後來,McCrae 和Costa發展出一系列的人格五大因素量表,而此量表中的每一個特質因 素分可為六個次構面,且各有八題,而全量表共有240題。此因素所分的 六個層面如下表2-8所示:

(26)

表2-8人格特因素的次構面

主要因素 敏感性 外向性 開放性 友善性 嚴謹性 焦慮 熱心 幻想 信賴 按部就班 憤怒-敵視 樂群 尚美 坦承 責任心

抑鬱 肯定性 重感受 愛人 勝任感 自我意識 樂於活動 活動 順從 追求成就

衝動性 追求刺激 有理念 謙卑 自我約束 易受襲性 正面情緒 價值觀 慈愛為懷

次構面

從容 資料來源 黃富堅(1999),人格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McCrae 和 Costa 的五大人格如下:

(1)敏感性(Neuroticism):指能激起一個人負面情感之刺激所需之數目及 強度,當一個人所能接受的刺激越少,則其情緒敏感性越高。其特徵為 容易緊張、過分擔心、缺乏安全感,較不能妥善控制自己的情緒。

(2)外向性(Extraversion):指一個人對於與他人間關係感到舒適之程度,若 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之間舒適的關係越高或越多則表示其越外向。特徵 除了自信、主動活躍、喜歡表現,尚有喜歡交朋友、愛參與熱鬧場合、

活潑外向。

(3)開放性(Openness):指一個人興趣之多寡及深度。若一個人興趣越多樣 化,則其開放性越高,但相對深度較淺,反之則開放性越低。其特徵為 具有開闊心胸、富於想像力、好奇心、創造力、喜歡思考及求新求變。

(27)

(4)友善性(Agreeableness):指一個人對於他人所訂下之規範的遵循程度,

例如對主管、父母、配偶等人規範之遵循程度越高,則其親和性程度越 高。其特徵為有禮貌、令人信賴、待人友善、容易相處、寬容。

(5)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指一個人對追求的目標之專心中程度,

若一個人目標越少、越專心致力於其上,則其勤勉正直程度越高。其特 徵有努力工作、成就導向、不屈不撓、有始有終,此外也意涵負責守紀 律、循規蹈矩、謹慎有責任感、細心。

(28)

四、人格特質與學習成效的關係

在學習成就的研究上,人格特性主要是透過某些會促進或阻礙能力表 現 的 特 性 而 影 響 到 個 人 的 學 習 成 效 (Chamorro-Premuzic & Furnham 2003)。Blickle(1996)的研究發現到「開放性」與學生學習學習偏好的成 就表現有相關,其解釋是說因為人格特質與智力有某種程度的正相關,也 就是說人格特質是較傾向為開放性的人,其智力相對是較高的且在學習某 學科的成就上也會比較高。Rolfhus和Ackerman(1999)則發現,「外向性」

與一些知識有負相關,而他們推測是因為內、外向個體花在讀書的時間上 有所差異進而導致此結果的發生,也就是說內向者花較多時間讀書,外向 者則花較多時間在社交上。同樣的,Sanchez-Martin、Rejano-Infante和 Rodriguez-Troyano(2001)指出外向者比內向者更常在學業上失敗,因為 他們較容易分心且較重視人際關係。然而也有些學者有不同的發現,

Furnham 和Medhurst(1995)的研究指出外向者比內向者更積極於在學業 上;在國內陳江水(2003)的研究中發現,人格特值得各因素中只有「內向、

外向」與數學有顯著正相關(r=0.9),且也和自然科的量尺總分有正相關 (r=0.7),然其相關係數均不高,可見外向性與學業表現好壞的關係仍有 爭議,未有一致的結果。而人格特質與學業表現的關係,其研究結果較一 致的可算是「謹慎性」特質(Blickle,1996;Costa&McCrae, 1992;Goff

&Ackerman,1992)。謹慎性和學習成就的表現就為正相關,其學者的解釋 為因謹慎性和動機有密切的關係(Andersson&Keith,1997)。

由此可見,人格對於學生學習成就表現上的好壞應是有關係的,所 以,在此以下先對人格的理論與特質先做個說明,以便接著去探討這些特 質與學習表現的關係。

(29)

五、人格特質與學習類型、學習成效相關研究 (一)人格特質所發展出的學習類型

人因為有學習偏好進而發展出不同的人格特質依 Holland (1985)的

「類型論」(typology)將人分為六種學習類型,另外,Holland 也指出,

並非某一個人只專屬某一種類型,因為除了這一類型之外,他也許也具有 另一類型的人格特質。一般而言,在六角型的類型圖中可以顯示出來,往 往相比鄰的類型最為相近,此即說明該當事人的興趣或性向傾向,具有相 當的「一致性」

(工)實用型 研究型(理)

社會型(人) (商)企業型

( 事 ) 事務

藝術型

( 文 )

圖 2-7 Holland 「類型論」的六種學習類型

1.實際型(realistic)

這一類的人格傾向是進取的,較喜歡具體的工作任務,基本上比較不 社會化,不善於應付人際互動。至於在行為表現上則是喜歡從事具體、實 用的職業,並且能以具體、實用的能力解決工作及其他方面的問題。另外 他們重視事物如:金錢、權利、地位等,而這類型的職業多為技術人員(鉛 管工、水電工程人員、機器操作員等)與工技技術人員(如飛機修護師、攝 影師、製圖員以及部分服務業等。

(30)

2.事務型(conventional)

這一類的人格傾向是實際的、控制良好的、社會的、稍微保守的、喜 好有結構的工作及順從社會觀點的。至於在行為表現上則是喜歡從事事務 性質工作,避免抽象、藝術的職業環境,並認為自己具有文書與計數的能 力且重視商業經濟上的成就。而這類型的職業多為公務員或文書庶務員。

3.企業型(enterprising)

這一類的人格傾向是外向的、進取的、冒險的、喜好領導的、權威的、

有說服力的、善於運用語言技巧的。至於在行為表現上則是喜歡以企業的 方式來解決工作及其他方面的問題,並認為自己具有領導與表達的能力,

善社交、具說服力,且重視權力與成就。而這類型的職業多為經理人與銷 售業者。

4.社會型(social)

這一類的人格傾向是喜好社會互動、社交互動、關心社會問題、宗教 及社區服務取向、對教育活動有興趣。至於在行為表現上則是喜歡以社交 的方式來解決工作及其他方面的問題,並認為自己具有瞭解別人、教導別 人的特質,且重視社會問題與人際關係。而這類型的職業多為教育方面或 社會福利方面人員。

5.藝術型(artistic)

這一類的人格傾向是富於想像力的、美感追求的、喜好透過藝術從事 自我的表現,獨立及外向的。至於在行為表現上則是喜歡藝術性質的職 業,避免事務性的職業環境,並認為自己具有創意、富自覺、有不按牌 理出牌的特點與才能,且重視美的追求。而這類型的職業多為藝術家、

音樂家及文學家。

(31)

6.研究型(investigative)

這一類的人格傾向是聰慧、抽象、善於分析、獨立,有時是熱情而任 務取向的。至於在行為表現上則是喜愛研究性質的職業,避免領導、統御 方面的活動,認為自己好學、有自信、擁有數學和科學方面的才能,且重 視客觀的數據、科學等。而這類型的職業多為科學家(如:化學家、物理學 家、數學家)與工程師(如:實驗室工程師、電腦程式設計師、以及電子工 程師)。(上述資料來源:陳文典教授提供)。

(二)五大人格特質與學習成效的探討

Chamorro-Premuzic 和 Furnham(2003)對兩所英國大學生樣本群進行 兩個縱貫的研究,以檢視人格特質所預測的學習成就程度。研究中的學習 成就是透過三年期間與經過多種標準來評估(如考試、期末報告等)。此 外,也考量學習成就與人格特質的幾個學習性指標,如:曠課、隨堂筆記、

老師的考試預習等。在第一個樣本中(N=70)研究發現,在五大人格特質中 特別是「神經質」和「謹慎性」可以預測整個期末成績和上述中的幾個學 習行為。另外,結果也顯示出「神經質」可能會損害學習上的表現,而「謹 慎性」則是有助於較高的學習成就。而在第二個樣本中(N=75)是採用 Eysenck 所設計關於人格方面調查的問卷,結果顯示出其 E、N、P 三大因 子也是學生在學習表現上有利的預測因子。而 H.J.Eysenck 的研究中,以 因 素 分 析 法 發 現 三 個 人 格 的 基 本 向 度 即 「 內 傾 - 外 傾 」 (introversion-extraversion,簡稱 E)、「神經質」(neuroticism,簡稱 N) 和神經質(psychoticism,簡稱 P)。

由上述研究可見人格特質會因其所表現出來的特性導致學生在學習 成就上的差異,雖然五大人格特質中的某些特質與學生在學習上的關係仍 有爭議,但它仍是有深入探討研究的必要。

(32)

(三)學習行為表徴與自然科學習成效的關係

Kolb在1985年的研究發現,同化者與聚斂者所擅長的學科領域或專業 領域裡,包含化學、科學及科技,該學習行為的學習者能在適配的學習領 域中發揮所長。顯示出不同的學習行為的學習者,有其擅長的學習領域,

若能適當善用該類的學習行為表徵的學習策略,是否意味著能提升學習者 在該領域的學習呢?

林生傳(民74)研究主題:改編自Dunn的學習行為模式量表而成的學習 式型態測驗,以國中生進行學習行為方式探討,研究發現國中學生學習行 為方式與其英、數、理學業成就有顯著相關,且在數理科上,偏好實驗,

操作學習與喜歡自發性學習的學生,其學業成就越高。

王雅伶(民92)研究主題:改編Herrmann於1986年所發展之學習偏好調 查表,進行學習風格理論融入國二理化教學之個案研究,研究發現融入學 習風格教學,對於提升人際關係型個案學生學習策略之提升最有效益,並 且能提升程序型和人際關係型的科學學習價值,展現他們學習風格的強 度,並從參與的過程中,獲得學習理化的成就感。

鍾培齊(民92)研究主題:採用學者姜嘉瑤改編的學習風格量表,對國 小六年級學童學習風格,知覺學習環境,對科學的態度與自然科學業成就 進行研究,研究發現不同學習風格之國小學童在學習環境知覺,對科學的 態度、與自然科學業成就上均達統計學上的顯著性差異。

楊寶玉(民92)研究主題:應用Hanson & Silver 學習風格理論改善國 小六年級學童自然科學習態度之行動研究,研究發現學生在自然科學習量 表的自我效能、實用價值、考試焦慮及學習興趣四個分量表的得分,後測

(33)

顯著優於前測,其中顯示出風格豐富的教學與評量,及減少學習時間壓力 可以照顧到所有風格的學生。

根據以上文獻歸納出以下幾點:

一 學習行為表徵與自然科的學習成就具有相關性,並能顯著的提升自然 科的學習成就。

二 特定類型的學習行為表徵,對提昇自然科的學習成就具有較大的助 益,部分則助益不大。

三 教學現場中,教學者不應只著重能提昇自然科的學習成就較大的特定 學習行為表徵的類型,必須站在均衡學習行為表徵的教學類型下,來補 足或增強特定類型的學習行為表徵。

(34)

第四節 改造學習行為表徵所用的相關策略

本節將針對學習行為表徵的相關策略進行探討,而探討的內容主要是 以如何改變學習者的學習行為表徵去做探討,而在學習風格的策略上我們 主要是以學習環理論與有效率的學習方式去探討,至於改變方式則是認為 應從策略上與執行上去著手。

ㄧ、學習風格的相關策略 (一)學習環境理論

在西元 1985 年 Kolb 把學習活動分為四個連續階段的過程,而這所構 成的學習環(learning cycle)依序分別為:具體經驗(簡稱 CE)、省思觀察 (簡稱 RO)、抽象經驗(簡稱 AC)、主動實驗(簡稱 AE)。隔年 Honey&Mumford 也將學習的過程分為四個連續的階段,其依序為:獲得經驗、回顧與檢討、

從經驗中做出結論、規劃下個步驟。而這兩人他們提出學習環,其目的是 為了使學習者可以循序地依照不同的學習風格類型來做學習。另外也有其 他學者提出一些教學策略,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習者充分使用學習風格 來参與學習,如 Silver,Hanson,Strong,&Schwartz(1996)所提出的教學 理論,研究者將其理論轉化,分成五個步驟,而以下所用的教學策略也可 以讓學習者充分的使用學習風格來學習。

1.確認教材內容與教學目標。

2.評估將使用哪些風格教學策略來達成教學目標。

3.檢視並選擇適合學習風格與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4.設計課堂矩陣並執行。

5.運用每一種風格發展可能的機會,以便讓學生達到所設定的教學目標。

(35)

(二)有效率的學習方式

Dunn&Dunn(1992)提出契約活動計劃,其用意是為了針對不同程度能 力的學習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學習速度來學習。其方式為:

1.協助學習者訂立學習目標。

2.提供相關風格的學習資源與活動以協助學習者達成學習目標。

3.鼓勵同僚分享。

4.實施前測後測與自我評量。

另外,Vos & Dryden 在「學習革命」(林麗寬譯,民 86)一書有提到 六項的教學步驟(正確的學習情緒、較佳的學習方法、仔細思考、啟動記 憶、充分運用、進行復習與自我評估)來注重學生的學習風格與學習成效。

其六項教學步驟如下:

1.的學習情緒:教師提供一個融入學習風格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設立自 己的目標,並適時的指引學生朝向正確的學習目標前進。

2.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多運用學習風格所需的感官來進行學習,並改變教 學情境以增強所要傳遞的教學內容。

3.思考:主要是引導學習者如何思考及思考的方向。

4.記憶:利用融入風格的學習活動來協助學生去吸收所學的資訊。

5.應用:安排適當的情境,讓學習者可以將學習風格運用到各個所學習的 內容裡。

6.復習與自我評估:利用適當的時間與活動,讓學生去回憶自己所學習的 重點,並以自我反省的方式去做自我評估。

(36)

二、習行為改變的方式

國內學者郭重吉對於學習行為的改變,則是著重於教師該如何配合學 生的學習風格以進行個別化的教學,如對場地依賴和場地獨立的學生,教 師在教學方法上可採用下表的方法。

表 2-9場地依賴與場地獨立的教學

場地依賴型 場地獨立型

如何引 起學生 的動機

1.利用口頭上的稱讚 2.經由協助老師 3.經由外來的獎賞

4.經由別人顯示該項工作的價

5.經由綱要和結構的提供

1.經由成績 2.經由相互競爭

3.給予較大的自由選擇活動或目標 4.經由說明該項工作對於他們有什麼 好處

5.經由可讓其自由設計他們自己的結

(引自郭重吉,民 76b)

而在此我們則是認為,學習風格的改變,應從策略取向與執行取向去 著手。在策略取向上,第一步驟為進行學習者學習風格的測驗與分析,之 後讓學習者了解學習風格的意義與自己的學習風格,接著運用同僚的力 量,即在學習的過程中運用分組的方式,協助學習者去認識到自己的學習 風格,而最後只要去提高學習者去運用學習風格的意願或動機。

在策略上在學習風格的教學策略與適合活動如下:

1.練習型:直接教學、示範、反覆練習、組織、管理、觀察、描述、記憶、

分類、訓練、動手操作實驗、競賽、學習遊戲、報告。

2.型:以概念形成、獨立研究、辯論、解決問題、邏輯、推理、分類、分 析、求證、應用、評鑑、討論邏輯問題上的會議或辯論、研究個人興趣 有關的專案及設計實驗。

(37)

3.表達型:擴散思考、暗喻、創意、想像、以開放式的討論、假設、創造及 自我表達、開放式討論個人與社會的活動、啟發性和增強性質的活動。

4.人際型:團體遊戲、同僚教學、學習圈、角色扮演、個人分享、合作學習、

描述感受、回應或探討意義、團體的經驗、有關表達與遭遇的活動、互 動或角色扮演活動。

小結:

要讓學習者運用學習行為表徵來改變其學習時,應要先了解學習者的 學習方式,並適時的給予增強,運用相關的活動來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

改變學生的學習行為最好以引導、互動的方式去漸漸改變學生的學習方 式。另外,也不要過度的強調任一方面的學習型態,以免忽略了學習者在 其他學習行為表徵上的發展。

數據

表 2-1 國內外學習風格的定義  定義取向  研究者及年代  定義  學習情境 取向  Hunt(1979)  學習者最有可能學習成功的教育條件或情境。敘述學生如何學習,而非學到些什麼。  kolb(1976b)  學習者在具體經驗、觀察和反應、形成抽象概念、 行動以產生新經驗等四個學習階段的行為表現。 Charles(1980)  在學習情境中如何致力於學習的一些個人方法。 Butler(1982)  學習風格顯示出一個人所用最容易、最有效率、最有成效地了解自己、外界,以及兩者間的關係 之自然而然的方法
表 2-4 理解型的特徵、學習取向與適合的活動  直覺-思考(理解型) 特徵  1.理論的、知性的、知識導向的。  2.對想法感到好奇對理論很能接受。 3.關心連結與因果關係。  4.不喜歡有時間的壓力。  5.喜歡深入全面的探索問題。  6.不能忍受邏輯上的錯誤或疏漏。  學習取向  1.偏好學習複雜的問題。  2.喜歡以邏輯的、有組織的、系統化的方式,將人及事務加以組織或賦予架構。 3.偏好問「為什麼」。  4.偏好由抽象符號、公式、書面資料或技術圖去解題。  5.會事先計畫組織想法並尋求資料。  6.
表 2-5 注重人際型的特徵、學習取向與適合的活動  感官-感受(注重人際型) 特徵  1.人際取向,友善、重視社交。  2.對自己或他人的感覺較為敏感。  3.對人有興趣,常討論與人有關的感受,喜好幫助別人。 4.易受他人情緒的影響。  5.當學校的教材與真實生活脫節時,他們會覺得無聊而無法 專心讀書。  6.衝動或感覺行事。  學習取向  1.為取悅他人而學習,而不事先考慮自己喜不喜歡。 2.偏好學習直接與人們生活相關的事物而非理論。 3.偏好問它對於我有什麼價值及好處。  4.喜歡以合作的方式來學習而
表 2-6 自我表達型的特徵、學習取向與適合的活動  直覺-感受(自我表達型) 特徵  1.具有好奇心、有洞察力及想像力。  2.對於自己的價值有承諾,能接受不同的方式。  3.經常沉思去尋找新的想法,且以不尋常的方式表達自我。4.在自己喜歡的工作時經常會忘了時間。   5.喜歡藉由探索而學習。  6.喜好因自己的洞察力或探索而被肯定。  7.有機會去計畫及追尋自己的興趣。  學習取向  1.發揮創造力並運用想像。  2.偏好開放性的問題,例如「如果……會怎樣?」。  3.喜好自己找出答案,不喜歡被事先告知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利用緊扣 課程設計 讓同學做討論,使同學 必須要讀過內容才能針對議題發表意見,這 樣不只讓教師知道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慢

• 第三種教學觀認為,教學的目的是改變學生對事物、現象 的理解。教學( Teaching )的焦點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和掌握。教師須瞭解學生想什麼

推行為智障學生而調適課程的 特殊學校,可按智障學生的學 習能力和特殊學習需要等,在 2021/22學年或以後盡早調適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 學校在收集學生的個人資料前,必須徵得學生的同意,並向所

這個開放的課程架構,可讓學校以不同 進程組織學習經歷、調節學習內容的廣

使用 MapleTA 做作業,是本課程的主要學習活動之一。今年 4—6 月課程進 行期間,NCUx 學習平臺可以和 Windows 伺服機上面的 MapleTA,以 LTI 介面 進行串接。可是,我們在 9

學習範疇 主要學習成果 級別 級別描述 學習成果. 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習模式及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