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Copied!
8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大學生友誼觀之重要內涵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Friendship

系 所 別 : 應 用 數 學 學 系 碩 士 班 學 號 姓 名 : M09809003 羅 吉 森 指 導 教 授 : 楊 錦 章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六 月

(2)

摘 要

本研究論文是探討大學收對於友誼觀的想法以及看法,因此本 人採用敘述統計、因素分析、信效度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係數分 析來進行統計資料分析,而研究結果發現大學生的友誼觀之主要成分 一共有五個依序為:成分1:友誼滋生增長成份、成分2:友誼維繫 促進成份、成分3:友誼選取考量成份、成分4:朋友情義相處成份、

成分5:友情堅固長存成份。

關鍵詞:友誼觀,因素分析,信效度分析

(3)

Abstract

This research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concep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o the idea of friendship as well as views, so I us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factor analysi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alysis,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or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The research found that college students consider five steps in their friendship. A total of five main components were: Component 1: growth component, Component 2: maintainance components, Component 3: the selection of friendship, Component 4: brotherhood in their friendship, Component 5: forever strong element in their friendship .

Keywords: friendship, factor analysi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alysi

(4)

致 謝

即將畢業的我,首先我要感謝指導教授楊錦章老師,不論在學 業、課業及生活上都給予我很大的幫助,使我求學路上受益良多,更 因為有老師的用心指導,讓我的論文能夠如期順利完成。

此外,我要感謝家人,感謝他們對我的努力默默的付出、培育、

支持與鼓勵,讓我在學習路上沒有任何的負擔,也不用對生活上瑣碎 的事情有所操心,使我更能專心的把碩士論文如期完成。

羅 吉 森 九十八年六月

(5)

目錄

摘 要... ... ... ... I ABSTRACT... ... ... ... II 致 謝... ... ... ... ... III 目錄... ... ... IV 表目錄... ... ... ... ... VI 圖目錄... ... ... ... ... VIII

第一章緒論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動機………2

1.3 研究目的………3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3

1.5 資料分析步驟與方法………5

1.6 研究流程………5

第二章文獻討論 2.1 友誼與朋友之相關定義………9

2.2 探討友誼觀之相關文獻………..………11

第三章研究方法 3.1 研究對象與抽取方法………..………24

3.2 問卷設計………..………24

3.3 研究工具………..………27

3.4 因素分析簡介………..………28

3.5 因素分析模式架構………..………31

3.6 因素的信度效度分析………..………36

第四章友誼觀之結果分析 4.1 第一部份:個人基本資料統計分析……….……62

4.2 第二部份:個人基本資料統計分析……….……77

4.3 因素分析……….…83

4.4 信度效度分析……….……92

4.5 同意度分析……….……93

4.6 Pearson 積差相關係數分析………96

第五章友誼觀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97

5.2 建議………...99

5.3 未來研究方向………100

(6)

表 3-3 KMO 統計量值………35

表 4-1 性別………62

表 4-2 就讀年級………63

表 4-3 就讀學院………64

表 4-4 戶籍所在地為台灣………65

表 4-5 家庭經濟狀況………66

表 4-6 目前住宿地點………67

表 4-7 平均每月花費………68

表 4-7 平均每月花費………69

表 4-8 血型………69

表 4-9 是否打工………70

表 4-10 是否交男(女)朋友………71

表 4-11 是否有參加社團………72

表 4-12 家長的最高學歷………73

表 4-12 家長的最高學歷………73

表 4-13 家長之職業………74

表 4-14 父母親管教方式………75

表 4-15 成績在班上之排名約為………76

(7)

表 4-17 朋友間應相互鼓勵,並作良性之競爭………78

表 4-18 人際關係是未來創業的重要資產………79

表 4-19 就算朋友對不起我,我也會儘量原諒他………80

表 4-20 我覺得交朋友偶爾吃點虧是無所謂的………81

表 4-21 朋友同學間在考試時相互掩護是一種講義氣的行為………82

表 4-22 朋友有錯,應該盡力去糾正………83

表4-23 KMO and Bartletts 檢定………..………84

表 4-24 「友誼觀分析」的解說總變異量………86

表4-25 「友誼觀分析」萃取後的成分矩陣………87

表 4-25 「友誼觀分析」轉軸後的成分矩陣………88

表 4-26 特徵值解釋變異量統整表………91

表 4-27 Cronbach Alpha 係數檢定信度分析表………92

表 5-9 中華大學友誼觀現況分析………94

表 4-29 「友誼觀分析」因素間之 Pearson 積差相關係數…………96

(8)

圖 1-1 研究流程圖………..………6

圖 4-1 性別…

……… …62

圖 4-2 就讀年級…

……… …63

圖 4-3 就讀學院…

……… …64

圖 4-4 戶籍所在地為台灣

………65

圖 4-5 家庭經濟狀況

………66

圖 4-6 目前住宿地點

………67

圖 4-7 平均每月花費

……… …68

圖 4-7 平均每月花費

………69

圖 4-8 血型

………70

圖 4-9 是否打工

……… ……70

圖 4-10 是否交男(女)朋友…

……… …71

圖 4-11 是否有參加社團…

……… 72

圖 4-12 家長的最高學歷……

……… 73

圖 4-13 家長之職業…

……… …74

圖 4-14 父母親管教方式…

……… 75

圖 4-15 成績在班上之排名約為………

……… …76

圖 4-16 朋友之間有通財之義…

……… …77

圖 4-17 朋友間應相互鼓勵,並作良性之競爭………78

(9)

圖 4-18 人際關係是未來創業的重要資產…

……… 79

圖 4-19 就算朋友對不起我,我也會儘量原諒他………..………80 圖 4-20 我覺得交朋友偶爾吃點虧是無所謂的………81 圖 4-21 朋友同學間在考試時相互掩護是一種講義氣的行為………82 圖 4-22 朋友有錯,應該盡力去糾正…

……… ….83

圖4-23 「友誼觀分析」的陡坡圖……….85

(10)

第一章 緒 論

本研究的第一章第一節為研究背景,敘述研究進行之背景因素;

第二節為研究動機,說明研究的動機為何;第三節為研究目的,說明 研究三大目的為何;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敘述研究抽樣調查之 對象與研究上之限制;第五節為資料分析步驟與方法,簡單的說明研 究使用到的方法與步驟;第六節為研究流程,具體的說明研究方法與 步驟。

1.1 研究背景

自人類文明社會結構健全以來,朋友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人 們不可能凡事都自己一個完成每件事情,有些是需要靠團體是要靠大 眾的力量才人完成的,團結力量大就是這個意思,然而團體裡自然會 有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的情形產生,而這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關係就是朋 友、同事或長官的相處關係,雖然朋友之間有好朋友跟普通朋友之區 分,但是不論好朋友或普通朋友之間都存在著友誼的關係,而同事之 間也會存在著友誼的關係,因此自古自今友誼是在人與人生活的社會 中不可缺失的元素,如果缺失友誼的元素,人就會變得孤單寂寞,難 以生存下去。

友誼是一個無形的元素,看不到也摸不到,更加難以學習,在學

(11)

維繫朋友之間的友誼,因此友誼的課題,是自身的經驗累積起來才會 明瞭跟了解,但是友誼的經營也不是這麼的困難跟深澳,只要在交朋 友的時後打開心房,以一顆坦誠的心跟人交朋友,就可以得到不錯的 友宜跟友情,不要處心積慮的想陷害朋友,通常這樣不會換得好的友 誼以及長久的友情。

1.2 研究動機

友誼是在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朋友之間的友誼就誠如 空氣一般,看不到摸不到也聞不出來但非常重要,朋友之間缺少了友 誼的話那就不叫朋友了,只能說是彼此是陌生人,而人與人之間的相 處是一門既深澳友很淺顯易懂的知識,一但朋友之間相處不好就是很 難處理跟解決的問題,而朋友之間要如何的相處就是得靠自己的功夫 跟交際手腕了!而根據文獻所得探討友誼方面的論文都主要以兒童 跟青少年的友誼觀為主要,雖然兒童跟青少年對於友誼的定義都不是 很能深入的理解,因此有很多的探討跟研究的空間所在,也因為如此 很多研究生都是從兒童跟青少年的朋友關係研究起,鮮少有人研究大 學生的友誼觀,因此研究大學生的友誼觀可以幫助大學生去認知自身 的友誼觀是否正確,是否需要改進,藉由大學生已經成人同時也已經 對友誼朋友的定義有些許的認知,而在去分析大學生得有誼觀,由此

(12)

可以得出現今的大學生得有誼觀是否正確,是否需樣改進地方,提供 大學生自己去參考跟了解。

1.3 研究目的

大學生友誼觀的研究分析、研討會論文、相關報導、學術著作 和相關文獻,資料皆不多且有限,因此仍有許多值得研究探討之處。

因此本研究想要藉由瞭解大學生友誼觀研究,訂定出本研究三大研 究目的:

(1) 瞭解大學生友誼觀的現況分析。

(2) 了解大學生友誼觀之因素探討。

(3) 同時提供大學生友誼觀之最佳建議。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

1. 本研究以中華大學在學學生(一年級大學生~四年級大學生)。 2. 本研究的期間為2009年10月~2009年12月之間。寄發問卷總數量

300份,回收問卷292份,有效問卷287份,無效問卷5份,回收率 97.33%。

3. 文獻的蒐集是透過學術網路資源:yahoo、google、思博網--中文 電子期刊服務、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

(13)

等中西文資料庫、國內外相關書籍、期刊等途徑。

研究限制:

1. 本研究僅以中華大學在學學生(一年級大學生~四年級大學生)

為研究對象,並未對全國各大專院校進行調查,因此其結果不一 定適用於全國大專院校對於友誼觀之調查分析。

2.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問卷編制係研究者依蒐集之文獻資料並 參考相關研究意見整理編制而成,並未進行一對一訪問調查,因 此對於受測者填答的狀況無一一掌握,因此問卷回答是否完全據 實作答不得而知,填答時受主、客觀因素等之影響,都會影響問 卷的客觀性。

3. 同時問卷調查期間受限於研究時間的長短、整體經費多寡、人力 資源的配置、以及學校配合度等因素,問卷資料的蒐集僅限於問 卷調查當下進行調查,並僅進行資料之分析,未對其他公私立大 專院校進行類似研究調查,故其研究結果也許會跟全國各大專院 校所調查出的結果有些微的不同。

1.5 資料分析步驟與方法

1. 整理最初的資料並將資料給予編號以利事後分析,讓研究者本身

(14)

2. 將調查資料採用統計套裝軟體 SPSS 15.0以及 S-PLUS 6.2以及 Excel 2003、Office2000等軟體來執行資料的敘述統計、因素分 析、信效度分析。

3. 因素命名:找出核心概念與類型中的互動方式進行要素命名。所 謂核心概念是指在理論整合中居樞紐地位的概念類別。

4. 反覆分析:在資料的分析過程中,研究者不斷反覆檢驗其正確性。

5. 綜合整理與分析:針將各研究中所發現之相同或相異之概念做一 整合性比較,並進一步確認其類別與概念。

1.6 研究流程

本研究所有的流程經過透過圖形來表示說明,讓讀者更清楚了解 整個研究概況,研究流程圖如下圖1-1所示:

(15)

文獻探討

資料分析與統計 實施正式問卷調查

問卷信度與修正 進行預試問卷

問卷回收與資料整理 編制預試問卷 研究目的及對象

分析結果與討論

結論及未來研究方向

圖 1-1 研究流程圖

研究動機與目的

(16)

第二章 文 獻 探 討

本章節第二章是文獻探討因此第一小節是有關於友宜觀的定 義、簡介、字典的意思同時並說明朋友之間關係的意義,第二小節是 探討關於朋友之間有宜觀的論文、期刊、研討會文章或報章報導做深 入的研究跟探討。

2.1

友宜與朋友之相關定義

在現今繁忙的社會生活之中,每個人都是依靠彼此而生活下去,

沒有人能夠離群索居過著遺世獨立的生活,而在社會生活中除了自己 的父母、兄弟姊妹、配偶或家人外,朋友也是我們社會生活中一個相 當重要的一部分,俗語說的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由此顯現 朋友以及友宜的重要。因此在現今繁忙的社會生活之中,朋友之間就 會存在著彼此之間的友誼,因此朋友或友宜這個名詞的意思大家都能 略知一二,但是若進一步定義朋友或友誼的話,卻很難定義出真正的 意思, 因此Allen(1989)所指出:「朋友」沒有明確的歸類,不像「同 事」或是「堂(表)兄弟姊妹」一樣有著相對於他人的一個明確社會 位置。同時友宜觀的定義由劉苓莉(1998)則由三種角度定義友誼:

1.人與人間的依附關係2.關係的建立並非透過一定的模式3.是一種純 粹性志願的、重要的承諾;潘小慧(1996)指出友誼的探討始於蘇格

(17)

是一種活動,除了愛的活動,沒有其他的目的。

中文大辭典中對朋友之相關定義如下:

z 大司徒>五曰聯朋友。<孟子,離簍下>責善朋友之道也。同師 約朋,同志曰友。<易,兌>君子以朋友講習。<周禮,地官,

z 交遊也。<禮記,曲禮上>交遊之雖不同國。

z 群臣也。<詩,大雅,既醉>朋友攸攝攝以威宜。

z 相切磋以善道者。<周禮,地官,司諫>掌糾萬民之德而勸之朋 友。

辭海中對朋友之相關定義如下:

z <論語,公冶常>: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z <周禮,地官,大司徒>:五曰聯朋友。鄭玄注:同師曰朋,同 志曰友,亦泛稱相交好之人。

z 明代有科名者對儒學生員之稱呼。<儒林外史>第二回:原來明 朝士大夫稱儒學生員叫做朋友,稱童生是小友。

z 指群臣也。<詩,大雅,假樂>:燕及朋友。<毛傳>:朋友,

群臣也。

中文大辭典中對友宜之相關定義如下:

z 中文大辭典對友誼的定義則為:友誼,友情也。

(18)

辭海中對友宜之相關定義如下:

z 辭海裡對友誼的定義為:朋友之間的交情。

2.2 探討友宜觀之相關文獻:

1985,林瑞昌,兒童友誼概念發展、友伴選擇與友誼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為探討兒童友誼概念發展、友伴選擇與友誼滿意度的相關,本研 究以臺北縣國民小學學生為可接近母群體,以分層隨機叢集取樣方 式,共取得樣本數 930 名。經「兒童友伴提名、友誼概念及友誼滿 意度問卷」施測結果,共得有效樣本 906 名,包含男生 470 名、女 生 436 名之資料,以卡方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三因子變異數 分析及 PERSON 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分析,得到如下之結論:

一、在友誼概念發展方面。隨年級增加,兒童友誼概念發展階段 有逐漸提昇的趨勢;國小四年級之後,女生的友誼概念發展 階段高於男生。

二、在友伴選擇方面。兒童提名的友伴中,約有一半是相互型的 提名,這種相互提名的情形及相互型的朋友數隨年級增加而 逐漸增加,但不因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兒童友誼概念發展 達階段二者,其朋友數、相互型朋友比例及受歡迎度均大幅

(19)

三、在友誼滿意度方面。一般兒童都擁有很高的友誼滿意度,且 不因性別、年級、友誼概念發展階段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兒 童相互型朋友數和受歡迎度與友誼滿意度有正相關,但兒童 相互型朋友比例的高低和友誼滿意度沒有相關。

1989,徐君怡,不同依附關係之國小六年級學童友誼概念之研究: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根據 Bowlby 的依附理論,探究不同依附關 係的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友誼概念上的差異情形。探討的重點為:一、

學童父親依附、母親依附及同儕依附三者間的關係;二、不同依附品 質的學童在同儕依附上的差異情形;三、依附關係不同的學童在友誼 概念上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初步的資料蒐集,以台北市三所國民小 學共 326 名學童為對象,進行研究。使用「父母與同儕依附行為量 表」,以評估國小六年級學童自我覺知的依附關係,並以 Armsden &

Greenberg(1987)所提出的依附關係品質分類標準,區分出不同依 附關係的學童,選取出 12 名學童進行友誼概念的訪談。

所得的重要發現如下:

一、學童父親依附、母親依附及同儕依附三者間的關係

整體而言,除了父親信任、父親溝通與同儕疏離未相關,母親信任與

(20)

同儕疏離未相關以外,其他的因素之間都是相關的。也可以說學童的 父親依附、母親依附與同儕依附之間是相關的。

二、不同依附品質的學童在同儕依附上的差異情形

不同父母依附品質(高/低安全父母依附)的國小學童,在「同儕- 信任」、「同儕-溝通」的得分上有差異存在。但是,不同父母依附品 質(高/低安全父母依附)的國小學童,在「同儕-疏離」的得分上 則沒有差異存在。

三、依附關係不同的學童在友誼概念上的差異情形 根據不同依附關係學童的深度訪談之後,有五點發現:

1、不同依附品質的學童在各議題所出現的友誼概念有相同也有不同 的部分;在友誼概念出現次數的百分比情形上,高╱低父母依附關係 及高╱低同儕依附關係的學童的百分比有相差較近的概念,也有差距 較遠的概念。

2、高安全父母依附及高安全同儕依附的學童顯現出較高的友誼概念 發展情形,而低安全父母依附及低安全同儕依附的學童則顯現出較低 的友誼概念發展情形。

3、高同儕依附學童所出現的友誼概念較低同儕依附學童所出現的友 誼概念來的多樣化。

4、低安全父母依附及低安全同儕依附的學童在友誼概念上出現了負

(21)

向的情緒表現。

5、低同儕依附的學童也出現「精神上的支持」的友誼概念概念,但 是都是女生所陳述;在低安全同儕依附學童中,女生與男生的發展情 形可能有不一致的情形。

最後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幾點的建議,以作為從事教育、輔導工作 者,以及未來從事此方面主題之研究人員參考。

1990,鄔時雯,以故事教學增進兒童同儕友誼之行動研究:

研究開始,分析情境,敏覺到班級同儕間的緊張關係是教學現場 亟需解決的問題。於是,嘗試將「故事」帶進班級情境,以 William Schutz(1979)的人際主題概念:關聯、衝突與仁慈進行構思,作為故 事文本的選擇依據及友誼知覺的參考架構。又以「說故事課程」

(Narrative curriculum)、「問題中心課程」(problem --based learning)作 為「故事教學」課程設計的主要運用型態。其中,文本的「深度討論」

是主要教學策略,用以喚起孩子的友誼經驗與知覺,察覺自己的觀 點,也思考別人的看法,重新建構友誼的意義。此外,視狀況融入可 行的策略與活動於教學歷程中,也是協助孩子深層理解友誼概念及轉 化為體驗行動的學習。

這是一個行動研究的歷程,每個故事文本的決定與教學行動是經

(22)

過班級情境分析、文獻探究及教學實踐的省思所調整產出的;每次的 教學作為均傾向「過程模式」的實踐,依據程序原則,在複雜的教學 情境中不斷地思考與作決定,以建構一連串的「行動策略」,發展有 意義的學習。至於,蒐集資料的方法,則從教學情境的互動觀察、晤 談、教學日誌、省思札記及學生的回應和作品中尋覓,其中,孩子的 言行變化與思想的回饋,更是活生生的線索,孩子的友誼概念就在課 室中成型,且表現在人與人的互動中。

最後,孩子的思維觀點被解放,孩子們的關係也更為和諧。重要 的是,孩子學會理性地解決問題,且不時流露出關懷與情感的仁慈作 為,進而擴展到其他的人際關係上。同時,教師也在經歷中,提升專 業知能,調整觀點,以致教學作為更貼近於教育的理想。

1993,林淑菁,「朋友」還是「同學」?一個女資優生在不同學習情境

同儕關係之研究:

我的研究對象是位就讀小學資優資源班的學生—小玫。本研究

自小玫就讀五年級開始探討;研究場域包含研究對象的資優資源班和 普通班級。

小玫從三年級便進入我所任教的資優資源班級接受特殊教育的服 務,且在此所接觸的同學未有變動。普通班是小玫進入五年級時,才

(23)

接觸的新班級。

本研究主要探討小玫在這兩種研究場域的同儕關係。此外,為了 方便讀者瞭解與閱讀,本研究採取故事敘說方式,呈現我一年多來研 究的情形。

研究發現,小玫與不同研究場域的同學發展出四種不同的同儕 互動類型。第一種是好朋友類型:小玫和資優資源班同學小綠、小橙、

小紅,互稱彼此是好姊妹、好朋友。雖然在互動的過程中,有許多狀 況發生,但最終都一一克服。第二種是朋友類型:是指資優資源班同 學小藍和小紫,小玫和他們之間可以合作且自主的互動情形。第三種 是好同學類型:包括普通班同學小岑和小芝,小玫和他們之間在上課 時有簡單的互動。第四種是同學類型:普通班中,小頤她們這一群的 同學,小玫和他們之間僅止於在同一個地方學習的,沒有互動。

除此之外,我還發現:我的研究與一些學者所做的友誼概念的發展階 段不盡相同,可能原因如下:我的研究對象長期和資優班同學一起學 習與互動,因此發展出深化的友誼階段;又因長時間和資優班同學互 動,因此擠壓了與普通班同學互動的時間,因此和普通班同學僅停留 在淺層的互動。資優班學習的模式,使得同學間有較多同儕互動的方 式,利於同儕之間建立高層次的友誼;而普通班的學習進度壓力,致

(24)

使同學間較少有互動,致使同儕間的關係發展出較低層次的友誼。

1993,廖玉釵,從閱讀反應探討高中男女學生之另類友誼觀:

本研究主旨是從閱讀反應探討高中男女學生之另類友誼觀。此研 究除了調查高中男女學生交往異性朋友看法的差異外,亦檢驗了以英 語為外國語的男女高中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的差異。此外,本研究探 討高中學生對西洋青少年文學的回應,也針對學生在青少年閱讀活動 中所使用的學習導引和解決難題兩方面的回應予以探討。

本研究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一百零二位高一學生 為研究對象。在為期十二週的閱讀活動中,這些學生必須閱讀 The Biggest Klutz in Fifth Grade (Wallace, 1992), 和 Fifteen (Cleary, 1956) 兩本西洋青少年讀物。該一百零二位學生在閱讀前,先接受問卷調 查。在閱讀完上述兩本西洋青少年讀物後,接受兩次閱讀測驗。最後,

學生做測後問卷。

據此,一百零二位學生的閱讀成績被收集、統計、及量化分析。

本研究兩份調查問卷收集一百零二位學生對異性交往的看法、及對本 研究的回應。本研究者將這些學生對此研究的中文意見與建議翻譯成 英文,並將加以質化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摘述如下:

(25)

1. 男女學生對異性交往的看法,在閱讀活動的前後有部分顯著差異。

2. 女學生在閱讀理解測驗中大幅領先男學生。測驗顯示女學生的閱 讀

理解能力優於男學生。

3. 男女學生對閱讀所指定之兩本青少年文學抱持肯定的態度。大部 分學生表示閱讀西洋青少年讀物增進他們的閱讀能力、激勵個人成 長、及提供許多閱讀樂趣。因為小說中的主人翁與他們的年齡相仿,

生活體驗相近。

4 男女學生的認知發展、道德發展、和社會發展接近成熟階段,大多 能提出實際且有效的解決方法來。

5. 男女學生對西洋青少年讀物運用於英語閱讀課程中,在指導方法 和測驗方式兩方面提供了極具建設性的建議。

根據本研究發現,高中英語教師可以把青少年文學讀物納入閱讀 課程中。此外,英語教師可以使用三段式學習導引來引導並提升學生 對於青少年文學的理解。雖然此研究仍有許多改進空間,但本研究結 果確實證明了在國內的高中,使用西洋青少年文學讀物於英語課程中 的可行性以及需要性。

1996,邱育姿,大學生異性友誼和愛情之探討:

(26)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了解大學生異性友誼和愛情經驗的內涵;以及 異性友誼未發展愛情的相關因素。本研究以八十七位大學生為研究參 與者,採用質量並重方式,以書寫指導語作為故事書寫導引,運用敘 述報告方式進行資料的搜集,資料分析則採用內容分析法,以計量方 式呈現不同關係中個人所體驗到的認知、情緒和行為是否呈現差異,

以及對異性友誼未發展愛情之相關因素計數。綜合資料歸納分析,本 研究結果發現:

一、 大學生異性友誼和愛情在情緒反應、行為互動及認知想法三方 面呈現差異,分別敘述如下:

(一) 情緒反應:本研究之樣本中,大學生所描述的愛情經驗在「曖 昧感覺」、「莫名情愫」、「甜蜜感動」、「衝突悔疑」、「獨佔排他」、「相 思依賴」、「傷心失落」等情緒反應皆明顯多於異性友誼;兩者在「喜 悅滿足」和「安全信任」則沒有差別。

(二) 行為互動:本研究整體樣本中,大學生所描述的異性友誼行 為傾向於「互助扶持」、「分享坦露」、「自在相處」、「交流活動」等方 面;愛情行為則傾向在「犧牲奉獻」、「期待相處」、「服務活動」和「肢 體親密」;兩者在「關懷支持」、「休閒活動」和「討好活動」並無差 別。

(三) 認知想法:本研究之樣本中,大學生無論對異性友誼或愛情

(27)

的想法描述皆傾向「永恆不變」,但對愛情想法還包括傾向「短暫多 變」和「獨特唯一」,對異性友誼的想法則傾向「多元關係」。

二、 異性友誼未發展愛情之相關因素:

(一) 個人內在評估,此認知機制包括「有無觸電感覺」、「是否為 理想對象」、「兩人過於熟識」、「擔心友誼變質」、「享受單純友誼」和

「其他」。「其他」部份包括「尚未準備」、「從未想過」、「害怕班對」

和「喜歡曖昧」等因素。

(二) 外在環境約束,包括已有「戀愛對象」、「歸因機緣」和「其 他」。「其他」部分則來自「距離因素」而未發展愛情。 最後,則說 明本研究之研究限制,針對未來相關研究、教育工作者以及兩性關係 給予建議

1996,張真榮,青少年友誼網絡對社會支持的影響:

青少年社會支持的獲得在其身心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許 多有關媒介對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指出,善用媒介及其特性將會對社 會支持的獲取有正面的促進效果,過去研究多探討媒介選擇與社會支 持的相關,然而濡染效應則認為網絡中彼此互動關係會影響人們選擇 與他人聯繫的可能性,進而影響社會支持獲得的差異。在此資訊科技 社會能供性提出雙向的互動概念,認為當雙方對媒介能供性的認知不

(28)

社會能供性的角度出發,探討媒介對青少年社會支持的影響。

本研究以高中生為樣本,採用個人中心網絡提名的網絡分析法,

探討關係雙方對媒介能供性的認知對三種社會支持的影響,共計 36 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雙方關係具有一致性認知時,

會選擇相同的媒介去尋求社會支持,而不同的社會支持會有其搭配的 媒介、且具有不同的能供性共同認知。青少年會考量媒介的能供性來 選擇媒介尋求社會支持,因此媒介的社會能供性是未來在討論科技對 青少年人際關係及社會資源交換的影響時,必須要被考量在內的重要 因素。

1996,張心媛,國小高年級女學生的友誼世界:

本研究以深度訪談九位國小高年級女學生的方式,從性別觀點分 析女學生的友誼世界、友誼關係,呈現女學生在與好朋友互動時的相 處經驗。並從資料分析的結果中,試圖對國小高年級教師與課程提出 具體建議。

研究發現,女孩子往往先與舊識開始結交、閒聊,在形成好朋友 關係後,就經常以小團體互動的形式相處,對自己的團體亦有強大的 向心力。與好朋友的感情雖好,但與要好朋友發生衝突時,部分女學 生心裡有所顧忌,常有,不知該如何與好朋友溝通的想法產生。另外,

(29)

高年級女孩們還有一相處特色,當她們聽到謠言時,傾向於不求證、

直接相信,使得友誼互動也受其影響。

研究印證了 Nancy Chodorow 的理論,女學生期待與好朋友持續 保持良好的友誼關係,除非發生嚴重衝突,否則仍維持原有的好朋友 關係。至於,在衝突情境的考量上,呈現出 Gilligan 的關懷倫理學的 女性考量,顯示出社會文化在女孩身上刻畫的結果。

1996,謝仰哲,國中生友誼與學習諮詢網路之社會網路分析:

本研究利用社會網路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方法調查國中 生班級內與課後的友誼網路和學習諮詢「獲得」以及「付出」網路,

利用大小、強度、密度、相互性、中心性、結構洞與子群組七個社會 網路分析指標進行分析,並針對社會網路指標分析中表現較為特殊的 學生訪談該班導師。

本研究分析了台北縣兩個八年級的班級,使用 UCINET 6 進行資 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國中生班級內的友誼網路大小、強度、密 度與相互性皆高,但子群組的分佈呈現不明顯,學習諮詢網路的子群 組較明顯。2.學習諮詢網路的網路大小、密度、相互性都明顯小於友 誼網路,「學習諮詢付出網路」的大小、密度、相互性小於「學習諮 詢獲得網路」。3.班級內友誼網路與學習諮詢網路有顯著正相關。4.

(30)

同學課後的友誼網路大於學習諮詢網路,在課後學生社會網路的交往 類別中與學校同學關係較為密切。

根據社會網路指標分析,確實可以找出友誼網路與學習諮詢網路 中關係表現特殊的學生。對於幫助老師在班級內找出核心人物或對於 學生行為的了解,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透過社會網路分析法能讓老師 更清楚班級內學生的情況。建議後續的研究可以針對研究對象做長期 追蹤,或進行班級經營的社會網路準實驗,將社會網路分析用於學生 輔導工作

1996,譚茜芸,從 MSN 探究友誼互動之質性研究:

本研究探究透過 MSN 和異性朋友互動時的人際交往方式與經 驗。分別進行的三項探討問題為(1)進入 MSN 的初始道路(2)異 性友誼關係在 MSN 互動所蘊含的情感(3)維繫與延續友誼的內涵。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大學生與研究生為研究對象,尋訪適合本研究的受 訪者 14 人,透過訪談方式,分析並詮釋訪談所得資料文本。並從中 歸類成「春江水暖知友意」、「白雲彩霞感友誼」、「星輝交映蘊友義」

等三個主題。

本研究發現如下:一、文字相逢展默契,熟悉情感解析好友真意。

藉由著光纖纜線拉近彼此的距離,培養默契,真線情感拉近了知己間

(31)

的距離。也藉著文字的述說,對彼此有更多的瞭解和認識,經由文字 感受你的感受,對我們的友情有著深深的情意與濃濃的溫度。二、一 線劃分入心底,無限感受累積真情實意。不同群組的分類,代表著不 同情誼的深淺,兩人莫逆之交的情誼不是三言兩語下所建立的,好友 彼此之間的相處是如此自在且自然,這種真線情的累積,就像不定時 的存款般,一點一滴存入心底。三、線牽千里見知音,友誼長存永續 真心友義。透過網路纖線,跨越空間距離與你互動,屬於你和我之間 的真心情誼很難被取代,藉由 MSN 提供了我們這樣一個平台,讓彼 此能寫下關心、丟出想念的文字,冀望著此段友誼,永續經營,綿綿 長長。

1997,黃囇莉,心理學系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大學生的友誼:

當友誼出現問題時,在不知道問題出在哪的情況下這段關係就已 草草結束,是許多人都曾有過的經驗,也是始終得不到解答的疑問。

過去有關友誼的研究大多將研究範圍聚焦於友誼的形成與維持,但對 於友誼品質的變化,如:淡化、惡化、衝突或是破裂等現象都並未多 加著墨。因此本研究則以友誼和諧為觀照,以黃囇莉於 1999 年的「人 際和諧與衝突動態模式」作為理論視角,考量朋友間的互動歷程與關 係轉變的動態性,並進一步將研究重心置放於疏離式和諧之友誼狀

(32)

研究一以焦點團體的方式進行質化研究,考量理論飽和原則,最後以 五場焦點團體的敘說內容作為分析素材。研究結果發現除了時空等不 可抗拒的因素造成之友誼淡化的情況之外,更會因為違反了朋友之間 的相互原則、彼此的價值觀不同或是違反誠信原則等因素導致友誼的 親密本質受損,但因為實質相處上還有一些利害關係存在,因此友誼 便轉化成疏而不離,但是情感卻不親密的疏離式和諧。

研究二依據研究一的結果,進一步將理論轉化為可以測量的變 項,以量化研究加以驗證,試圖釐清大學生在交朋友時相當重視並認 為不可違背之因素。研究發現如誠信、保密、以及互相幫助等因素是 目前大學生在交友時最重視的考量原則。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節研究方法分為五節加以說明,第一節為研究對象與抽取方 法,第二節為問卷設計,第三節為為研究工具,第四節為因素分析簡 介,第五節為因素分析模式架構,第六節為信度效度分析簡介。

3.1 研究對象與抽取方法

本研究採立意取樣,取得研究對象意願之配合,並同意參與研

究後,著手進行調查。而研究問卷的樣本來源以中華大學大學部學生 (大一~大四)為研究母群體,並從母群體抽取出約 350 位大學部學生 為研究樣本。因此在調查期間2009 年 10 月~12 月之間,發放問卷數 共為300 份,回收問卷共 292 份,因此回收率達 97.33%,而回收的 問卷數量292 份當中,有效問卷數量 287 份,有 5 份問卷為無效問卷,

因此有效問卷率98.28%。

3.2 問卷設計

本研究問卷旨在瞭解目前中華大學學生的友誼觀,因此分為兩大 部分來說明:

第一部份:受訪者的基本資料,一共有十五個問項。

第二部份:友誼觀之重要內涵,一共有三十六個問項,而本部份問卷

(34)

意、無意見、同意、非常同意;由這五種指標來測量出受訪者對於友 誼關的個人感受。

第一部份,受訪者基本資料:

題號 問項內容 問項選擇

1 性別 分為男、女。

2 年級 分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3 就讀學院 分為工學院、人文社會學院、管理學院、

建築與規劃學院、資訊學院、觀光學院。

4 戶籍所在地為台灣之 分為北部、中部、南部、柬部。

5 家庭經濟狀況 分為富裕、小康、尚可、稍貧、困苦。

6 目前住宿地點 分為家中、學校宿舍、在外租屋、親友家、

其他。

7 平均每月花費 分為5000 元以下、5001~8000 元、

8001~12000 元、12001~16000 元、

16001~20000 元、20001 元以上。

8 血型為 分為A 型、B 型、AB 型、O 型、其他。

9 是否打工 分為是、否。

10 是否交男(女)朋友 分為是、否。

11 是否有參加社團 分為是、否。

12 家長的最高學歷 分為研究所以上、大學(含專科)、高中

(職)、國中、其他

13 家長之職業 分為軍公教商、農漁業、勞工 、自由業 、 服務業、其他

14 父母親管教方式 分為放任、嚴厲、民主、溺愛、權威。

15 成績在班上之排名約為 分為前十名、11~20 名、21~30 名 、31

~40 名 、41 名以後 第二部份,友誼觀之重要內涵:

題號 問項內容 問項選擇

1 我認為〝在家靠父母,出外靠 朋友〞是有道理的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2 朋友之間有通財之義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35)

能長久 非常同意。

4 朋友間應相互鼓勵,並作良 性之競爭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5 對待同性及異性朋友之方 式應有所不同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6 朋友間應常常連絡以維繫 感情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7 時空的變化會改變友誼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8 朋友之間應當有福共享,有 難同當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9 朋友多代表ㄧ個人的人緣 好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10 網路交友是一個蠻好的管 道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11 人際關係是未來創業的重 要資產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12 朋友間聊聊天,談些八卦是 很愉快的事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13 交朋友應該有所選擇,不可 濫交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14 對朋友有時候應該有說

〝不〞的勇氣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15 有困難的時候,我會找朋友 幫忙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16 就算朋友對不起我,我也會 儘量原諒他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17 交朋友要選志同道合的為 原則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18 我覺得交朋友偶爾吃點虧 是無所謂的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19 朋友同學間在考試時相互 掩護是一種講義氣的行為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20 心情不好時,我會找朋友排 解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21 朋友間還是有好朋友和普 通朋友之分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36)

必要形式 非常同意。

23 朋友間不管作什麼事都要 ㄧ起來作才是夠義氣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24 當我開心時,我希望我的好 朋友能跟我分享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25 參加社團是以交朋友為主 要目的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26 我覺得有時候朋友比兄弟 姐妹還有幫助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27 朋友之間應該培養共同的 興趣和嗜好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28 我覺得朋友的朋友就是我 的朋友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29 男女之間不會有純粹的友 誼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30 朋友有錯,應該盡力去糾正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31 交朋友不應有性別的考量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32 交朋友不應有地域或省籍 的考量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33 有錢的人似乎比較容易交 到好朋友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34 長相俊美的人似乎比較容 易交到朋友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35 個性會影響到交友情形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36 沒有朋友會很孤獨的 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

3.3 研究工具

在資料分析方面,於問卷回收之時,剔除無效問卷,並將上述 各分量表之資料問卷分別給予編號、數量化,再將數據輸入電腦SPSS for Windows Release 15.0 、EXCEL2007等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37)

統計考驗:

一、描述統計

本研究以「個人基本資料」、「友誼觀之重要內涵」的問題作敘 述統計,以瞭解個人背景變項之次數分配、百分比、及各分量表、全 量表之集中或分散情形。

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是否打工)

之學生,對友誼觀的因素是否有顯著差異。

三、Pearson積差相關

用以了解學生對於友誼觀的因素之間的之Pearson積差相關情 形。

四、信度效度分析

用以了解學生對於友誼觀的因素是否具有信度效度。

3.4 因素分析簡介

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起源於心理學(約在 1904 年),因 為在心理學研究領域中常遇到一些如智力、道德、操守等不能直接測 量的因素,我們對這些觀念無法精準的掌握,所以希望經由可測量的 變數訂出因素分析的具體概念。即因素分析的初始構想是對無法直接

(38)

要的指標。

因素分析的主要用意是找到資料矩陣的結構,在一群內部的相關 變數中(如:測驗成績、測驗項目、問卷題目)找出一組共同的因素。

也就是說,因素分析主要想以少數幾個因素來解釋一群相互有關係存 在的變數,每個變數除了受共同因素(Common Factor)的影響外,

也受獨特因素(Specific Factor)影響。

在因素分析中,分析人員首先決定資料結構的維度(即因素的個 數),然後對每個因素指出哪些變數被此因素解釋,並就因素包含變 項的內涵來對因素命名,一旦維度與每個因素所對應的變數決定後,

就能達到因素分析的兩個目標;資料簡化與摘要。資料簡化是以計算 因子得點來達成,而摘要則是以少數重要因素來說明一群原有變數的 重要內涵。

因素分析分成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簡 稱為因素分析)與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探索性因素分析是“給您一組資料,在因素個數與路徑參數均在沒有 任何限制下,找出因素的結構”,對大部分的研究及應用,通常採用 此種方式是較合適的。但在某些情況下,當分析人員由理論的支持或 先前的研究,已知可能的真正資料結構(例如哪些變數應集合在一起 成為一個因素,或者已知因素個數等),而分析人員想進一步檢驗先

(39)

前的假設是否仍適用,則採以驗證性因素分析較為恰當。

驗證性因素分析在近 20 年來變得愈來愈盛行,主因是它對因素 結構已提出架構,並對因素負荷做某種程度的限制,允許因素間具有 關聯性,研究者可以利用資料檢定此架構(或限制)是否合理。

對因素分析結果作驗證(Validation)是很重要的工作,尤其想對 變數驗證其結構(或構面),雖然可以利用線性結構方程式作驗證性 因素分析,但此種分析方式不一定都可行,此時可以使用其他方法作 驗證,如將樣本分成兩組,各作因素分析觀察其結果是否相似,或在 找一組全新的資料作分析,比較兩次結果的相似程度。

資料經因素分析後,就簡化後的因素對樣本進一步作分群(群集 分析),或進行其他的統計分析,如ANOVA、MDS(多元尺度分析),

或經由畫因素得點(Score)的散佈圖來找出異常點,或作為 LISREL 的構面中測量變數指標。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構面測量指標可以是因素 得點,也可以用因素負荷中最高的一個變數值為代表,還可以是幾個 因素負荷較高的平均值(但如有不同號時則採對比)。

3.5 因素分析模式架構

因素分析是討論如何將 p 個變數X X, , ,L X 中的每一個變數X

(40)

分成少數幾個共同因素(Common Factor)

F F

1, , ,2 L

F

m

m<p

,且通 常比

p

小很多),與獨特因素(Specific Factor)

ε

i的線性組合。即

1- =1 11 1 12 2 1m m 1

X μ l F

+

l F

+L+

l F

+

ε

2- =2 21 1 22 2 2m m 2

X μ l F

+

l F

+ +L

l F

+

ε

M

1 1 2 2

p- =p p p pm m p

X μ l F

+

l F

+L+

l F

+

ε

其中

F F

1, , ,2 L

F

m是共同因素(簡稱因素),包含在變數

X

i中,而

ε

i是 獨特因素,只在第

i

個變數

X

i才有。

l

ij

i

=1, ,L

pj

=1, ,L

m

)為

i

個變數

X

i在第

j

個共同因素

F

j的權重或因素負荷(或簡稱為負 荷,Factor Loading)。

1.

因素分析模式基本假設

因素分析的基本假設有下列三項:

(1) 獨特因素

ε

1,...,

ε

p是互相獨立且具常態分配,且

ε

i的平均數為 0,而變異數為

ψ

i,即

1

p

ε ε

ε

⎡ ⎤⎢ ⎥

= ⎢ ⎥

⎢ ⎥⎣ ⎦

% M ~

1 2

0 0

0

0 0

0 , =

0 0

0 p

N

ψ ψ ψ

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 L

M M O M

M

L

(41)

其中

ψ

是對角矩陣,表示獨特因素

ε

i之間是獨立的。

(2) 共同因素F1, ,L Fm間的共變量矩陣為Φ,即

1

m

F F

F

⎡ ⎤⎢ ⎥

= ⎢ ⎥

⎢ ⎥⎣ ⎦

% M ,則

11 12 1

21 22 2

1 2

( ) ( ')

m

m

m m mm

Cov F E FF

Φ Φ Φ

⎡ ⎤

⎢Φ Φ Φ ⎥

⎢ ⎥

= = Φ =

⎢ ⎥

⎢Φ Φ Φ ⎥

⎣ ⎦

L L

% % % M M O M

L

一般要求Φ對角線上的元素Φ =ii 1,而當時ij(即對角線外) 時則Φ =ij 0,也就是Φ為單位矩陣,表示共同因素間是獨立的,

且變異數皆為 1,此為最常遇到的要求。

(3) 共同因素與獨特因素間也是獨立的,即

Cov F

( , ) 0j

ε

i = ,對所有

i, j

因素分析模式也可寫成矩陣表示法

X − =

μ

LF +

ε

% % % % 其中

11 1 1

1 1 1

21 2 2

1

X

, , , ,

X

m m

p p m

p pm p

l l

l l F

X L F

l l F

μ εε

μ ε

μ 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

M M M

M M M

% % % %

L

E F

( ) 0,=

% %

Cov F

( )= Φ,

%

E

( ) 0,

ε

=

% %

Cov

( )

ε

=

ψ

,

%

Cov

( , ) 0

ε F

=

%

%

2.

因素模式中因素之決定

(42)

因素分析要達到簡化的目標,選取因素愈少愈好,但選取的因 素少表示其解釋能力相對較低,代表性相對不足,因此如何在簡化與 代表性之間取得平衡乃是一個兩難的問題,看法亦見仁見智,以下提 出一些常用來決定選取因素個數的參考標準。

(i) 凱莎(Kaiser)準則

保留特徵值大於1(或大於所有變數的平均變異數)的因素,亦即除 非選取的因素解釋度多於原始變數平均,否則不選取,由凱莎在1960 年所提出的,選取因素個數時,最常使用的準則之一。

(ii) 陡坡圖(Scree plot)檢驗

陡坡圖是 Cattell(1966)所提出的一種圖形判斷方法,原理與主成

分分析相同,根據因素之解釋比例作成一個折線圖,當折線開始不陡 時,表示接下來的特徵值差異不多,其後之因素可不需選取。

(iii) 累積解釋能力

由研究者所設定一個累積解釋之比例(如 60%以上),再從所有因 素中由解釋能力較大者開始選取,直至所選取的因素累積能力總和達 到要求之門檻為止。

(iv) 特徵值

(43)

所選取的特徵值其值要大於所有特徵值的平均,即若以相關矩陣 來做分析,則選出特徵值大於1之因素,針對因素個數選取的問題,

通常還需符合下列幾項原則:

I. 一般而言,凱莎法偏向選取較多的因素,而相對的陡坡圖則 會選取較少的因素。

II. 實務上,選取的因素需以「解釋」或「說明意義」的程度為 主要考量。

III. 一般由

p

個變數選取

m

個因素時常需滿足1 ( 1) ( 1) 0 2 p p+ −p m+ ≥ 及p>2m

(v)KMO值

在因素項目的挑選,除參考凱莎(Kaiser)準則、陡坡圖(Scree plot) 檢驗兩大主要判斷標準外,還需考量樣本數、題項數、變項共同 性的大小等。除此之外,題項間是否適合進行因素分析,依據 Kaiser(1974)的觀點,可從取樣適切性量數值(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KMO)的大小來判別,其判斷的準 則如下表3-3:

表 3-3 KMO 統計量值

(44)

KMO 統計量值 因素分析適合性

0.9 以上 極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0.8 以上 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0.7 以上 尚可進行因素分析

0.6 以上 勉強可進行因素分析

0.5 以上 不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0.5 以下 非常不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進行因素分析前,需先檢查變項間的相關矩陣,因為在因素分析 時變項間需具有一定的相關程度,相關性太高或太低的變項,皆會造 成因素分析的困難,相關性太低則很難篩選出穩定的共同因素,也不 適於進行因素分析,通常相關係數絕對值低於0.3 時,題項間便不適 合進行因素分析,而題項間的相關性太高,便會發生如迴歸分析之多 重共線性(multicollinearity)問題、區別效度有待檢驗或獲得的因素價 值性不高(邱皓政,2000)……等問題,可透過KMO來檢驗。

在社會科學領域中,常用李克特式之多選項量表(multiple-item

scale),嚴格說起來,量表之變項特性是一種次序(ordinal)變項,但次

序變項與名義(nominal)變項均屬「間斷變項」(discrete variable),間 斷變項無法求其平均數、或進行相關、迴歸等統計分析,因而無法驗 證相關的研究假設,所以多數研究者在編制多選項量表時,會把量表 視為等距的連續變項來設計,如此才能進行有意義的資料統計分析與

(45)

歸納出合理的結論(Bryman & Cramer ,1997)。

3.6 因素的信度效度分析

1. 信度分析

問卷之信度(Reliability)係指個別題目之可信度,即衡量結果 之一致性或穩定性。信度量測工具雖多,但最常以Cronbach’s α來衡 量(吳明隆,民90),本研究採即Cronbach’s α值來衡量信度。

Cronbach’s α值如小於0.35 代表低信度;大於0.35、小於0.7 代表中信 度;大於0.7 代表高信度,在0.35~0.7之間為可接受信度,即代表問 卷題目之信度可接受(周文賢,民91)。

2. 效度分析

問卷之效度(Validity)係指問卷之有效程度,亦即能夠真正測 得變數性質之程度,一般分為內容效度、效標相關效度、建構效度(周 文賢,民91)。

(46)

第五章 友誼觀結論與建議

研究論文最後一章節為研究結論與建議,是針對本研究論文所得 出的結果做最後結論,以及後續的建議以及後續可以做的研究方向,

以提供讀者對於本論文最後清楚的結論建議。

5.1

結論

1. 中華大學學生對於友誼觀的看法跟想法可以歸納出以下之主成份 分析有五個主成分:

成分1:友誼滋生增長成份 成分2:友誼維繫促進成份 成分3:友誼選取考量成份

成分4:朋友情義相處成份 成分5:友情堅固長存成份

大學生對於友誼的想法看法大約是以上五種主成分所構成,對於 友情最初朋友的選擇,朋友之間友誼存在之後,接著慢慢希望有情的 增長成為好友以及希望好朋友會友情長存以堅固及對於朋友之間情 義相處,友情如何維繫的成份,都是大學生對於友誼的看法。

2. 同意度方面研究結果顯示:

在下表顯示受訪的大學生對於友誼觀的問答排名情形第一

(47)

變化會改變友誼,顯示大學生並不會因為地域或省籍而有差別待遇,

在現代地球村及全球化的衝擊之下,年輕人對於世界各國的朋友都會 友善對待,但大學生會認為時空的變化會改變友誼,而排名第三、四 名的選項為 33.有錢的人似乎比較容易交到好朋友、8.朋友之間應當 有福共享,有難同當,學生認為比較有錢的人比較容易交到朋友,畢 竟現今的社會還是以功利主義為主,因此有錢人或許對於交朋友站比 較優勢一點,兒童學也認為朋友應該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樣才算 是朋友,第五名為 21.朋友間還是有好朋友和普通朋友之分,顯示同 學對於朋友會去區分哪些朋友是好朋友哪些只是普通朋友而以,不會 都是為朋友一類而以。

而排名最後五名為 16.就算朋友對不起我,我也會儘量原諒他、18.

我覺得交朋友偶爾吃點虧是無所謂的、19.朋友同學間在考試時相互 掩護是一種講義氣的行為、2.朋友之間有通財之義、23.朋友間不管作 什麼事都要ㄧ起來作才是夠義氣,由上列最後五名情形顯示大多數的 大學生對於朋友雖會幫忙,但是於有錯的行為不一定會幫忙,像是考 試作弊、吃虧、凡事講義氣,大多數的大學學生皆已經成年可以分辨 事情的對錯,不會受到朋友的不良的影響。

5.2 建議

(48)

學生之間對於違規校園規範的是或者是不對的事都會拒絕,不會 認為每件事都要講義氣,學生自我能分辨事情的對於錯,並不會 盲目的情義相挺,尤其對於學生作弊的情形都普遍認為,考是互 相作弊不是朋友間情義相挺行為,而同學朋友之間有錯也會委婉 的規勸糾正好朋友,這些都是不錯的行為,希望學校對於這項優 良傳統能持續保持下去,不要間斷。

2. 大多數的學生認為有錢比較容易交到朋友,也認為長相俊俏 的男生或者是長相美麗的女生比較容易交到朋友,此種觀念是不 對的,朋友之間並不會因為金錢的多寡有所分別,也不會因為美 醜有所分別,友誼之間是彼此內心的交往,而不是膚淺的行為,

因此是需要的是一顆善良的心跟一顆真誠的心,才會有良好的友 誼,跟長久的友誼,因此學校需要對於學生心理內心輔導,教導 正確的友誼觀。

3. 學生對於男女朋友之間的友誼會有所差別,認為對待同性跟 異性會有所差別,也多數認為男女朋友之間比較沒有純粹友誼,

朋友之間友誼應該對於男女生都應該要一視同仁,不能有所差 別,這樣彼此間友誼才能長存,否則容易有芥蒂存在。

5.3 未來研究方向

1. 可以利用其他的spss分析法來分析,像是群集分析法、徑路分析

(49)

法、驗證性分析法來作分析來增加後續內容的可看性,同時本研 究問卷只做封閉式問卷,並沒有進一步對於受訪者內心交談,因 此後續研究者可針對友誼觀的研究做深入性訪談,應該可以得到 不錯的結果與結論。

2. 本研究主要針對本校學生中華大學的學生為主,後續研究者可以 擴大繁為至全國各大專院校為研究對象,或者是不同的族群,就 可得出不同年齡層的友誼觀以及全國大專院校的友誼觀。

(50)

第四章 友誼觀之結果分析

本章節針對一些題像做敘述性統計初步的研究分析,接著繼續進 行因素分析、信度效度分析以及 Pearson 積差相關係數分析。

4.1 第ㄧ部份個人基本資料統計分析

1.性別:

研究結果顯示,選取的 287 份樣本中,經敘述統計初步分析結果可 得知,男生有 154 位(53.7%),女生有 133 位(46.3%);由所選取的樣 本可以看出男女生的比列都大約各佔五成左右。

表 4-1 性別

a1性別

154 53.7 53.7 53.7

133 46.3 46.3 100.0

287 100.0 100.0

男生 女生 Total 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圖 4-1 性別

(51)

研究結果顯示,選取的 287 份樣本中,經敘述統計初步分析結果 可得知,一年級有 75 位(26.1%) ;二年級有 73 位(25.4%);三年級 有 70 位(24.4%) ;四年級有 69 位(24%),由下列表格可以得出每個 年級抽樣比例大約都有 1/4 比例。

表 4-2 就讀年級

a2年級

75 26.1 26.1 26.1

73 25.4 25.4 51.6

70 24.4 24.4 76.0

69 24.0 24.0 100.0

287 100.0 100.0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Total 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圖 4-2 就讀年級

3.就讀學院:

研究結果顯示,選取的 287 份樣本中,經敘述統計初步分析結果

(52)

可得知,工學院有 71 位(24.7%) ,人文社會學院有 47 位(16.4%),

管理學院有 58 位(16.4%),建築與規劃學院有 31 位(10.8%) ,資訊 學院有 49 位(17.1%),觀光學院有 31 位(10.8%);所抽樣的學院當中 以工學院學生最多約有 1/4 的學生,有可能是因本校為工學院為主的 學校,因此工學院學生最多,其次是管理學院的學生以及資訊學院的 學生。

表 4-3 就讀學院

a4就讀學院

71 24.7 24.7 24.7

47 16.4 16.4 41.1

58 20.2 20.2 61.3

31 10.8 10.8 72.1

49 17.1 17.1 89.2

31 10.8 10.8 100.0

287 100.0 100.0

工學院 人文社會學院 管理學院 建築與規劃學院 資訊學院 觀光學院 Total

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圖 4-3 就讀學院

4. 戶籍所在地為台灣之

研究結果顯示,選取的 287 份樣本中,經敘述統計初步分析結果

(53)

可得知,北部有 153 位(53.3%) ,中部有 84 位(29.3%) ,南部有 37 位(12.9%) ,東部有 13 位(4.5%) ,由下表可以得知所抽取的學生以 北部的學生占最多,將近有五成多,而其次中部學生,最少是東部學 生。

表 4-4 戶籍所在地為台灣之

a4戶籍所在地為台灣之

153 53.3 53.3 53.3

84 29.3 29.3 82.6

37 12.9 12.9 95.5

13 4.5 4.5 100.0

287 100.0 100.0 北部

中部 南部 東部 Total 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圖 4-4 戶籍所在地為台灣之

5. 家庭經濟狀況

研究結果顯示,選取的 287 份樣本中,經敘述統計初步分析結果

(54)

可得知,富裕有 37 位(12.9%) ,小康有 66 位(23.0%) ,尚可有 98 位(34.1%) ,稍貧有 72 位(25.1%) ,困苦有 14 位(4.9%) ,顯示大 多數的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皆為尚可狀況其次是稍貧以及是小康家庭。

表 4-5 家庭經濟狀況 a5家庭經濟狀況

37 12.9 12.9 12.9

66 23.0 23.0 35.9

98 34.1 34.1 70.0

72 25.1 25.1 95.1

14 4.9 4.9 100.0

287 100.0 100.0 富裕

小康 尚可 稍貧 困苦 Total 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圖 4-5 家庭經濟狀況

6. 目前住宿地點

研究結果顯示,選取的 287 份樣本中,經敘述統計初步分析結 果可得知,家中有 40 位(13.9%) ,學校宿舍有 106 位(36.9%) ,在

(55)

外租屋有 59 位(20.6%) ,親友家有 39 位(13.6%) ,其他有 43 位(15.0

%) ,顯示住學校宿舍的同學居多,在外租屋的學生居次,而最少的 是住親友家。

表 4-6 目前住宿地點

a6目前住宿地點

40 13.9 13.9 13.9

106 36.9 36.9 50.9

59 20.6 20.6 71.4

39 13.6 13.6 85.0

43 15.0 15.0 100.0

287 100.0 100.0

家中 學校宿舍 在外租屋 親友家 其他 Total 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圖 4-6 目前住宿地點

7. 平均每月花費

研究結果顯示,選取的 287 份樣本中,經敘述統計初步分析結果 可得知,5000 元以下有 58 位(20.2%) ,5001~8000 元有 131 位(45.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questionnaire is analyzed in several statistics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factor analysis approach,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is research is to integrate PID type fuzzy controller with the Dynamic Sliding Mode Control (DSMC) to make the system more robust to the dead-band as well as the hysteresi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students in learning in inequalities with one unknown, as well as to collect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errors in problem solving..

This research project tries to examine the issues of domestic green hotel service design, integrating QFD and VAHP, as well as to construct green criteria and their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important and satisfaction analysis of experiential marketing in traditional bakery industry by using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d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use data mining method in semiconductor production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of engineering data and wafer accept test.. In this paper, we use two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cross-strait visitor’s tourist experience.With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motives stated as abov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