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科能力測驗(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學科能力測驗("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學科能力測驗(111 學年度起適用)

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卷二)參考試卷 試題解析

試題編號:1 參考答案:C

試題取材:現代語文與高中國文教材選文

(A) 現代語文/《左傳‧僖公三十年》(〈燭之武退秦師〉)

(B) 蘇軾〈赤壁賦〉/現代語文 (C) 現代語文/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D) 張李德和〈畫菊自序〉/現代語文 測驗目標:A1.字形、字音、字義的辨識與應用

試題解析:本題取材自高中國文教材選文與現代語文中容易誤讀的字,測驗考生辨識字音的能力。

各選項「」內的字,正確讀音依序為:

(A) 稱「鎚」落井:ㄔㄨㄟˊ/夜「縋」而出:ㄓㄨㄟˋ (B) 「滄」海一粟:ㄘㄤ/氣味「嗆」鼻:ㄑㄧㄤˋ (C) 財匱力「絀」:ㄔㄨˋ/勸善「黜」惡:ㄔㄨˋ (D) 「咳」唾珠玉:ㄎㄜˊ/監察彈「劾」:ㄏㄜˊ 故讀音相同的選項是(C)。

試題編號:2 參考答案:B

試題取材:高中國文教材選文

(A) 陶潛〈桃花源記〉/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B) 蒲松齡〈勞山道士〉/諸葛亮〈出師表〉

(C) 曹丕《典論‧論文》/鄭用錫〈勸和論〉

(D) 《禮記‧中庸》/《史記‧鴻門宴》

測驗目標:A1.字形、字音、字義的辨識與應用

試題解析:本題選用成語或詞語,測驗考生理解字義的能力。各選項「」內的字義說明如下:

(A)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自、由/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帶領、

率領

(B) 陰有歸「志」:心思、意念/「志」忠慮純:心思、意念

(C) 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連綴/淡「屬」素敦古處:轄屬 (D)嘉「善」而矜不能:有德行的人、好人。/素「善」留侯張良:交好 故各組「」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是選項(B)。

(2)

試題編號:3 參考答案:D

試題取材:現代語文

測驗目標:A1.字形、字音、字義的辨識與應用 A2.語詞、成語意義的辨識與應用

試題解析:本題取材自成語中容易混淆的字,測驗考生辨識字形與成語意義的能力。各選項正確字 形與意義依序為:

(A) 「文過拭非」應為「文過飾非」,意指掩飾過失。

(B) 「漸趨勢微」應為「漸趨式微」,意指慢慢傾向衰落。

(C) 「作收漁利」應改為「坐收漁利」,意指利用別人彼此間的衝突矛盾而獲利。

(D) 「陳陳相因」比喻因襲舊例,而無革新進步。

故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D)。

試題編號:4 參考答案:D

試題取材:連橫《雅堂文集‧詩薈餘墨》

測驗目標:A5.具備重要文學作家、作品、體類、流派的知識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試題解析:本題評量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兼及有關經、史與唐人名家全集的基礎國學知識。引文 作者主張的閱讀次第為:經史→唐人名家全集→旁及他書,各選項中,屬於經史的唯有

《詩經》、《左傳》;而以《詩經》為首的選項(B)與以《左傳》為首的選項(D),其後所列 第二部書,屬於唐人名家全集的唯有《杜工部集》,黃山谷為宋人。故可推知最適當的 組合僅有(D)左傳→杜工部集→黃山谷詩集。

試題編號:5 參考答案:A 試題取材:應用文

測驗目標:A6.具備重要學術思想、文化的知識

試題解析:本題以現代橫式信封的寫法為素材,考查項目包括收件人地址、收件人姓名稱呼、啟封 詞書寫方式等。橫式信封最上一欄應先寫寄件人的地址、姓名,中間寫收件人的地址、

姓名與稱謂、啟封詞。本題收件人的地址位置正確,所以選項(A)符合規範。其他選項 說明如下:

(B) 寫出收件人的姓名、稱呼「陶女士青盈」即可,不必再加職稱「副理」,或者改成「陶 副理青盈」,刪去「女士」一詞亦可。此外,由於傳統習俗認為直呼其名是不禮貌的 行為,所以名字宜小字側書,稱人職銜並無忌諱,無需小字側書。

(C) 啟封詞「安啟」用於子女寄給父母親,本題收件人是寄件人的同事,應該使用大啟 或鈞啟、台啟。

(E) 將寄件人姓名寫在右下角是錯誤寫法,應該移到左上端寄件人地址之下。

(3)

參考答案:C

試題取材:宋濂《燕書》

測驗目標:A2.語詞、成語意義的辨識與應用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試題解析:本題測驗考生閱讀寓言,理解文章寓意的能力。本文描述晨風因外形凶猛,當其獵捕小 雞時,其他雞立即護之,使晨風無法獵捕。烏鴉因為善於偽裝隱藏,故當其與蜀雞友好,

卸除雞群的防備之心後,便趁機將小雞銜走。此故事旨在警示「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 之所倚」的道理,並勸誡世人不要因為對事物熟悉而懈怠警覺,釀成災禍。因此,最能 與文旨呼應的是選項(C)福生於畏,禍起於忽。其餘選項說明如下:

(A)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比喻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

(B)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比喻事情成功後,把出過力的人拋棄或殺掉。

(D)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比喻在這方面有所失,卻在另一方面有所得。

試題編號:7 參考答案:D

試題取材:改寫自Nassim Nicholas Taleb《黑天鵝效應‧前言》

測驗目標: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試題解析:題幹選文談論黑天鵝事件的發生,讓人們了解從觀察或經驗所學到的事物往往有其侷 限,而在這之後,人們又會設法賦予它合理的解釋,好讓它成為是可預測的。因此,

許多學說總在黑天鵝事件後出現。作者認為雖然黑天鵝事件經常衝擊現有的局勢,但 我們如果願意反知識操作,或許可以在機會出現時認出機會,進而從中僥倖獲利。本 題旨在測驗考生閱讀文本、理解作者觀點的能力,各選項說明如下:

(A) 文中提及「出乎意料的黑天鵝事件,說明了人們從觀察或經驗所學到的事物往往有 其侷限」,可見黑天鵝事件雖然出人意料,但它說明的是人類經驗與觀察的侷限性,

而非難以理解。

(B) 作者認為「我們如果願意反知識操作,或許可以從中僥倖獲利」、「發明家和企業家 往往注意雞毛蒜皮的小事,並在機會出現時認出機會」,可見留意細微徵兆,在機會 出現時認出機會,或可從中獲利,而非防範黑天鵝事件發生。

(C) 文中說明「事實上,在某些領域—例如科學發現和創業投資,來自未知事件的報 酬非常大」可見投資致富的關鍵,便是懂得從雞毛蒜皮的小事中認出機會,進而得 到報酬,而非避開。

(D) 從「許多學說總在黑天鵝事件後出現」,可推知科學研究若出現黑天鵝事件,可能翻 轉知識,故本選項符合作者看法,是正確答案。

(4)

試題編號:8 參考答案:A

試題取材:改寫自Nassim Nicholas Taleb《黑天鵝效應‧前言》

(A) 《三國演義》

(B) 《儒林外史》

(C) 〈燭之武退秦師〉

(D) 〈馮諼客孟嘗君〉

測驗目標: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B3.內容的延伸與反思

試題解析:本題承續上題,測驗考生進一步比較分析文本之間共通思想的能力。由文中可得知黑天 鵝為「出乎意料的」、「難以置信」、「經常衝擊現有局勢」的事件,且是「超越人們從觀 察或經驗所學到的事物」。各選項說明如下:

(A) 「赤壁在冬天會吹東南風」此例符合文中對黑天鵝事件的定義,此一現象也衝擊後 來三分天下的局勢,故是正確答案。

(B) 讀書人考中舉人,很容易從經驗中看到,胡屠戶縱然沒料到,但並未超越「人們」

的經驗,也沒對「世局」產生影響,不符合文中對黑天鵝事件的定義。

(C) 鄭伯在佚之狐的推薦下用了燭之武,因此他本來就知道鄭國能倖免於此次的危機,

是有可能發生而並非全然「出乎意料的」,不符合文中對黑天鵝事件的定義。

(D) 百姓夾道相迎事出有因,並非超越「人們」的經驗,也沒有衝擊到「現有局勢」,不 符合文中對黑天鵝事件的定義。

試題編號:9 參考答案:A

試題取材:韓愈〈師說〉

測驗目標: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試題解析:本題測驗考生理解文句意涵的能力。各選項分析如下:

(A)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說明人並非生下來什麼事都知道,一定會有疑惑,

故須從師以解惑。文意闡釋正確,是正確答案。

(B)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謂從師問學重點在道,所以不必計較老師 的年紀比自己年長或年幼,而非「無論少長均應學習師道」。

(C) 「聖人無常師」:謂聖人不斷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而非「聖人的教育方法異於一 般教師,因此能啟迪後進」。

(D)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謂郯子等人,皆不如孔子賢良,而非「郯子等人的學 生不如孔子弟子優秀」。

(5)

參考答案:D

試題取材:韓愈〈師說〉

測驗目標: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試題解析:本題承續上題,測驗考生理解文意的統整判斷能力。各選項分析如下:

(A) 韓愈強調聞道不應被年齡身分所限,但沒有提到學習永遠不嫌遲的概念。

(B) 韓愈認為聞道有先有後,與年齡無關,未提及智愚之別會影響學習。

(C) 兩段文章強調的是擇師應以專業為主,不需計較身分年齡,並沒有提到學無止境的 問題。

(D) 從「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和「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推知 文章強調尊重專業,擇師學習不需計較身分年齡,故是正確答案。

試題編號:11 參考答案:A

試題取材:韓愈〈師說〉

(A) 《荀子‧勸學》

(B) 《孟子‧盡心》

(C) 《荀子‧勸學》

(D) 《論語‧子張》

測驗目標: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B3.內容的延伸與反思

試題解析:本題承續上題,測驗考生應用論證、論據的能力。各選項取材自《荀子》及文化教材,

故須比較分析各選項的文意與題幹引文的意思是否相符,亦期能評量考生的整合能力。

各選項分析如下:

(A) 說明君子本無差別,但透過學習可使自己成長精進,與「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 不解矣」同樣強調運用資源以追求成長,是正確答案。

(B) 說明老師只能教人基本方法,至於如何精巧,則要自己練習揣摩。能傳者規矩法度 而已,巧妙則全在心悟,與運用資源以追求成長之意不同。

(C) 強調廣博學習及反省的重要,與運用資源以追求成長之意不同。

(D) 強調吸收新知與複習積累的重要,與運用資源以追求成長之意不同。

試題編號:12 參考答案:D

試題取材:潘耒〈徐霞客遊記序〉

測驗目標: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6)

試題解析:本題組選文節錄自潘耒〈徐霞客遊記序〉,意在表達潘耒欣賞徐霞客不同於他人且深具 探險精神的遊歷體驗。本題測驗考生理解文意的能力。各選項說明如下:

(A) 由文中「淺遊不奇,便遊不暢,群遊不久」的描述,可知作者認為此三種不屬於搜 奇、深度、盡興之遊,因此可視為「知其皆嘗一臠,披一節,略涉門庭,鮮窺閫奧」

之屬,故選項(A)敘述正確。

(B) 由文中「霞客之遊,在中州者無大過人;其奇絕者,閩粵楚蜀滇黔,百蠻荒徼之區,

皆往返再四」,可知作者欣賞徐霞客的邊疆描繪,更勝於他的中原(中州)敘寫,故 選項(B)敘述正確。

(C) 由文中「記文排日編次」、「吾於霞客之遊,不服其闊遠,而服其精詳」,可知徐霞客 按日期先後記錄,真實與精詳是其優點,故選項(C)敘述正確。

(D) 由文中「記文排日編次,直敘情景,未嘗刻畫為文」,可見徐霞客並不會以「華藻曲 筆」描寫情景,故選項(D)敘述不符合作者的想法,是正確答案。

試題編號:13 參考答案:C

試題取材:(A) 歐陽脩〈醉翁亭記〉

(B) 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C)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D) 王羲之〈蘭亭集序〉

測驗目標: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B3.內容的延伸與反思

試題解析:本題承續上題,並結合各版本高中國文教材共同選文,測驗考生依據選文所述「其行不 從官道」、「登不必有徑」的條件,分析、比較各選項文意的能力。其中,選項(C)由「遂 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知其行不走大道,而是沿著 溪流,劈草開路以登上高山,最符合題幹要求,是正確答案。

試題編號:14 參考答案:D

試題取材:現代語文

測驗目標: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B3.內容的延伸與反思

試題解析:本題承續上題,選用生活情境中會出現的旅遊文宣、文案說明,測驗考生掌握選文所述 的徐霞客行遊精神,觸類旁通的能力。其中,選項(D)「專攻資深背包客,不走常規景 點,壯遊千里探祕勝,在冒險中尋找自我肯定」,最接近徐霞客「登不必有徑」、擅走「百 蠻荒徼之區」、「無所為而為,故志專;志專,故行獨;行獨,故去來自如,無所不達」

的行遊精神。

(7)

參考答案:A

試題取材:甲、劉禹錫〈臺城〉

乙、謝鯉魚〈鹿耳門懷古〉

測驗目標: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B5.結合文學、文化知識的詮釋與鑑賞

試題解析:本題取材自臺灣古典詩歌,測驗考生理解、比較與分析詩歌意旨的鑑賞能力。各選項分 析如下:

(A) 甲詩從「競豪華」而「萬戶千門成野草」,可知君主從競逐豪華享樂,後來宮城卻衰 敗毀壞在荒煙蔓草中,由此可推知詩人隱有譏刺之意。此選項敘述適當。

(B) 乙詩以「潮落吼聲」寫鹿耳門所見聞的自然景觀,又以「閱盡興亡」、「江山今又屬 阿誰」表達歷史變遷中的滄桑,並非感慨耆老凋零,王朝盛世漸如潮落。

(C) 甲詩譏刺君王耽溺享樂,重點不在評論歷史人物功過;乙詩感嘆歷史興亡,並未抒 發抒覆巢憂畏之情。

(D) 甲詩寓託古諷今之意,然乙詩並無此意。

故解讀最恰當的是選項(A)。

試題編號:16 參考答案:B

試題取材:甲、劉禹錫〈臺城〉

乙、謝鯉魚〈鹿耳門懷古〉

測驗目標: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B4.形式的推究與分析

試題解析:承上題,本題測驗考生辨析寫作手法的能力。各選項說明如下:

(A) 甲詩藉由「結綺」、「成野草」做今昔對比,乙詩只就眼前所見的景物抒寫,並無今 昔對比。此選項敘述錯誤。

(B) 甲詩用了「後庭花」、乙詩用了「騎鯨」,二詩均用典故。此選項敘述適當。

(C) 甲、乙二詩雖在懷想人事、憑弔史跡,但並未藉此思考個人定位。此選項敘述錯誤。

(D) 二詩均以較概括的方式寫景,並未細緻刻畫景物,也看不出詩人移動的蹤跡。此選 項敘述錯誤。

試題編號:17 參考答案:B

試題取材:改寫自孫康宜〈揭開陶潛的面具〉

測驗目標:A5.具備重要文學作家、作品、體類、流派的知識 B1.訊息的檢索與擷取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8)

試題解析:本題組取材自探討陶潛詩風與形象的學術性文章,測驗考生注意文章敘述脈絡與論述主 體,以準確理解文意的能力。依據引文,龔自珍對陶潛的看法是:「陶潛酷似臥龍豪,

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龔自珍認為陶潛二分似諸葛亮

〈梁甫吟〉般表現出政治抱負,一分則近乎屈原〈離騷〉般抒發憂憤之情,對政治懷有 抱負與憂思,並非「固窮守節」或「甘於平淡」,故選項(B)最符合文中龔自珍對陶潛的 看法,是正確答案。

試題編號:18 參考答案:B

試題取材:改寫自孫康宜〈揭開陶潛的面具〉

測驗目標:A5.具備重要文學作家、作品、體類、流派的知識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試題解析:本題承續上題,詢問考生歷來批評家對杜甫〈遣興〉一詩,所產生的誤讀為何,測驗考 生掌握文意脈絡的能力。依據選文第三段:「由於批評家常將『枯槁』解作『風格上的 平淡』,自然而然會認定杜甫以其〈遣興〉一詩來批評陶潛的詩風。」由此可知,批評 家誤讀的是陶潛的「詩風」,故選項(B)杜甫批評陶潛的詩風枯槁,是正確答案。

試題編號:19 參考答案:D

試題取材:改寫自孫康宜〈揭開陶潛的面具〉

測驗目標:A5.具備重要文學作家、作品、體類、流派的知識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試題解析:本題承續上題,詢問考生作者所不認同的前人論述為何,測驗考生辨別作者立場的能力。

各選項分析如下:

(A) 作者沒有不認同杜甫對陶潛詩的詮釋,只是針對「枯槁」提出歷來批評家的誤讀。

(B) 作者認為龔自珍並沒有把陶潛當作一個平淡的人,其論述並且呼應龔詩的觀點,所 以沒有不認同龔自珍對陶潛的評論。

(C) 浦起龍對杜詩的詮釋:「嘲淵明,自嘲也。假一淵明為本身象贊」。而作者認同此一 說法,並認為此為杜甫詩作中一再提到陶潛的原因。

(D) 依據選文第三段:「然而在過去的數世紀內,批評家一直誤讀杜甫,或者可以說是對 杜甫解讀陶潛的誤讀。……這種誤解導致明代學者胡應麟在其《詩藪》中以為「子 美之不甚喜陶詩,而恨其枯槁也。」故本文作者所不認同的前人論述應是:胡應麟 對杜甫的評論,是正確答案。

(9)

參考答案:C

試題取材:改寫自孫康宜〈揭開陶潛的面具〉

測驗目標:A5.具備重要文學作家、作品、體類、流派的知識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B3.內容的延伸與反思

試題解析:本題藉由畫面上的圖像,連結課文中所學習重要作品的背景知識。以甲、乙二圖來分析 下列各選項:

(A) 甲圖可由菊與山聯想「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進而表現陶潛的閒適。

(B) 乙圖從肚子發出的「咕嚕」、腦海中的「米飯」、臉上的「淚水」應可看出陶潛飢餓 難耐的樣子,顛覆陶潛予人清貧自守的形象。

(C) 甲圖看不出陶潛高瞻遠矚,而乙圖亦無法得知陶潛有「樂」。

(D)對陶潛形象的詮釋,甲圖著重其「閒適」,故屬於精神面;而乙圖表現出其對物質匱 乏的感受,故屬於物質面。

本題要求選出最無法從圖中獲悉的訊息,故選項(C)是正確答案。

試題編號:21 參考答案:C

試題取材:甲、節選自《論語‧先進》

乙、改寫自張亨〈《論語》中的一首詩〉

測驗目標:B1.訊息的檢索與擷取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試題解析:本題以〈莫春篇〉為核心,將〈莫春篇〉原文及其學術文章並列,測驗考生理解文意,

並加以比較、分析、統整的能力。依據甲文,孔子是希望學生不要認為老師年長,就不 敢表達個人看法(「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故選項(A)「推心置腹、不恥下問」

的詮釋不當。其次,子路治國是希望三年後讓百姓勇敢善戰,懂得道理(「可使有勇,且 知方也」),並未提出如選項(B)「禮法次之」的看法。再者,公西華是自謙會學習治國之 道(「非曰能之,願學焉」),並不是如選項(D)所言「盼能繼續當孔子學生」。選項(C)「冉 有量力務實,滿足人民生活需求,唯禮樂推動須另聘高明」詮釋正確,是正確答案。

試題編號:22 參考答案:A

試題取材:甲、節選自《論語‧先進》

乙、改寫自張亨〈《論語》中的一首詩〉

測驗目標:B1.訊息的檢索與擷取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10)

試題解析:本題接續上題,測驗考生對乙文文意的綜整能力。各選項說明如下:

(A) 「從曾點演奏瑟曲與〈莫春篇〉之中,孔子皆能領略至情大美」,此語有誤,因為作 者已說:「孔子是否從曾點的鼓瑟與答語中先已感受到其中韻律之美,無法明確肯 認。」其二,孔子從〈莫春篇〉裡所領略的也不是「至情」。因此選項(A)敘述錯誤。

(B) 由曾點所作〈莫春篇〉裡,可看出創作者具有極高道德修養。原文:「這種愉悅,或 謂之樂,則是與德性修為不可分的」可證。

(C) 曾點將審美意念,以「浴沂、風雩」事加以具體展現。原文:「也就是作者把審美意 念成功形象化的結果。」可證。

(D) 〈莫春篇〉裡所描繪的和樂世界,超越特定形式的道德善行。原文:「以它和諧旋律 與悠然意象,超越、轉化了對特定善的表相的執著」可證。

本題要求選出敘述不符合文意的選項,故正確答案是選項(A)。

試題編號:23 參考答案:B

試題取材:甲、節選自《論語‧先進》

乙、改寫自張亨〈《論語》中的一首詩〉

測驗目標:B1.訊息的檢索與擷取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試題解析:本題要求考生融通甲、乙二文,分析孔子之所以獨許曾點的原因。各選項說明如下:

(A) 「曾點善於體會孔子的隱逸之志」,此言有誤。孔子並非因此特許曾點。

(B) 「曾點體現了如詩般的和諧悅樂之境,符合孔子期待的有道世界」正確,乙文說明 的是如抒情詩般的詩境是一個善美兼具的境界,其精神符合孔子之道德理想。

(C) 「曾點不立即回答問題而繼續鼓瑟,顯現出優游自得於音樂之境」,此句的描述雖然 無誤,但孔子並非因此獨許曾點。

(D) 「展現開闊多元精神」,此句有誤。孔子並非因此特許曾點。

故正確答案是選項(B)。

試題編號:24 參考答案:BD 試題取材:現代語文

測驗目標:A2.語詞、成語意義的辨識與應用

試題解析:本題選用生活常用的成語,測驗考生辨析各語境中成語運用得當與否的能力。各選項說 明如下:

(A) 顛撲不破:無論如何敲打,也不會損壞。比喻理論真確,不能改易。不適合用來形 容吝嗇的人。

(11)

(C) 罄竹難書:比喻罪狀之多,難以寫盡。不適合用來描述人圍棋實力堅強、佳績不斷。

(D) 鞭辟入裡:形容評論見解深刻透澈。適合用來形容視野狹隘者難以達到的境界。

(E) 溢美之詞:過度誇獎的言詞。不適合用來稱許別人。

因此,成語運用恰當的是選項(B)、(D)。

試題編號:25 參考答案:AC

試題取材: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測驗目標: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B5.結合文學、文化知識的詮釋與鑑賞

試題解析:本題評量考生對古典詩歌的閱讀理解能力。各選項說明如下:

(A) 由首二句「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即可知是作者回想起昔日與友朋放情 酣暢的美好時光。本選項詮釋恰當。

(B) 「吹笛到天明」,亦在追憶當年生活的美好,並非隱含現在對年少玩日愒歲的悔恨。

(C) 「閒登小閣眺新晴」一句,不再承接上文進一步抒發悲嘆,而是轉而去寫登上高樓 望眼一片「新晴」的敞亮,進而將沉重的情感轉化為曠達之情。因此,「閒登小閣眺 新晴」的心境,於感慨中又帶有領悟與超越,詮釋恰當。

(D)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意指古往今來多少事,傳唱於漁人歌謠之中,並非表 達作者對於隱居的嚮往。

(E) 此詞旨在表達人生如夢、往事如煙的體悟,並非藉今昔的對比,感歎個人成長與際 遇的挫折艱辛。

本題要求選出詮釋適當的選項,故正確答案為選項(A)、(C)。

試題編號:26 參考答案:CDE 試題取材:古典小說

測驗目標:A5.具備重要文學作家、作品、體類、流派的知識

試題解析:本題測驗考生是否具備中國小說流變與發展的相關知識。各選項說明如下:

(A) 《聊齋誌異》是清代蒲松齡所著的短篇小說集,並非六朝小說。

(B) 唐傳奇是文言小說,並非白話小說。

(C) 敘述正確。

(D) 敘述正確。

(E) 敘述正確。

故正確答案是選項(C)、(D)、(E)。

(12)

試題編號:27 參考答案:BDE

試題取材:《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測驗目標:B1.訊息的檢索與擷取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試題解析:本題取材自史記,測驗考生理解文意的能力。各選項說明如下:

(A) 秦昭王是因想要得到和氏璧,故提出以十五城交換和氏璧的要求,並非與趙王情誼 深厚。

(B) 敘述符合文意。

(C) 燕王所以願意與繆賢結交為友,是因趙強燕弱,而繆賢為趙王的重臣,並非欣賞他 忠君愛國。

(D) 敘述符合文意。

(E) 敘述符合文意。

故敘述恰當的是選項(B)、(D)、(E)。

試題編號:28 參考答案:CE

試題取材:題幹引用〈漁父〉、〈赤壁賦〉、〈晚遊六橋待月記〉、〈鴻門宴〉等文句 測驗目標:A3.語法的辨識與應用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試題解析:本題評量考生對於語法分析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各選項說明如下:

(A) 文中提及「或是用『被』把施動者(動作的發出者)引出加於動詞前,如『被人騙』。」

可見施動者應在「被」的後面、動詞的前面。

(B) 文中提及「可將『見』加在動詞前,如〈漁父〉:『是以見放』」、「也可『見』和『於』

兼用,如『蔡澤見逐於趙』,意謂蔡澤被趙國趕走。『見』在動詞前只能表被動,若 要引出施動者,動詞之後還需有『於』」,皆可看出動詞的前面沒有施動者。

(C) 文中提及「也可用「於」引出施動者,如〈赤壁賦〉:『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也可『見』和『於』兼用,如『蔡澤見逐於趙』,意謂蔡澤被趙國趕走。」可見文言 被動如施動者出現在動詞後,可以用「於」字引出。

(D) 文中提及「或是將施動者省略,如『使身死而為刑戮』」,可見「為」後的施動者若 省略,不一定要有「所」。

(E) 文中提及「常以『被」加在動詞前,如『被騙』;或是用『被』把施動者(動作的發 出者)引出加於動詞前,如『被人騙』。」「用『為』引出施動者後,再加上動詞,

如『為天下笑』;或是將施動者省略,如『使身死而為刑戮』」,可見「為」和「被」

出現在被動句,施動者可出現也可省略。

本題要求選出敘述適當的選項,故正確答案為選項(C)、(E)。

(13)

參考答案:AD

試題取材:瘂弦〈上校〉

測驗目標:B1.訊息的檢索與擷取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試題解析:本題取材自現代詩,測驗考生理解詩意的能力。各選項說明如下:

(A) 敘述符合詩意。

(B) 「他曾聽到過歷史和笑」表示他曾參與過歷史,並非有意遺忘。

(C) 「什麼是不朽呢」是作者對功業的質疑,也是上校的自問及天問;而答案即在下一 句的「咳嗽藥刮臉刀上月房租如此等等」。

(D) 敘述符合詩意。

(E) 「妻的縫紉機的零星戰鬪」說明如今的上校生活困頓,經濟主要依賴妻子偶而的縫 紉收入。

故符合詩意的是選項(A)、(D)。

試題編號:30 參考答案:D

試題取材:甲、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

乙、改寫自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測驗目標: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試題解析:本題組以魏晉士人為主題,同時取材《世說新語》與魯迅談魏晉風度的文章,測驗考生 理解、分析文意的能力。本題依據甲文情境設問,各選項說明如下:

(A) 文意並非著墨孫子荊的表演天賦,賓客也並無歡笑之意。

(B) 王武子並非為賓客犧牲而死。

(C) 驢鳴僅是王武子生前所好,並非適用在所有喪葬場合。

(D) 敘述適當。

故敘述正確的選項是(D)。

試題編號:31 參考答案:C

試題取材:甲、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

乙、改寫自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測驗目標: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試題解析:本題要求考生依據乙文判斷魯迅認為阮籍、嵇康之所以要兒子不像父親的理由,測驗考 生理解文意的能力。由「社會上對於兒子不像父親,稱為『不肖』,以為是壞事,殊不 知世上正有不願意他的兒子像自己的父親!他們生於亂世,因不得已才有這樣的行為,

並非他們的本態」等句,可知阮籍、嵇康之所以要兒子不像父親,是因為他們擔心兒子 肖其放誕,而遭受當權者迫害,故正確答案是選項(C)。

(14)

試題編號:32

參考答案:甲文孫子荊作驢鳴的原因是:因王武子生前喜歡聽孫子荊作驢鳴。

乙文阮籍沉湎於酒的原因是:阮籍生於亂世,不得已才沉湎於酒。

試題取材:甲、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

乙、改寫自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測驗目標: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試題解析:本題以「魏晉士人常有外人無法理解的舉動」綰合甲、乙二文,請考生分析、說明甲文 孫子荊作驢鳴,以及乙文阮籍沉湎於酒的原因,測驗考生綜整文意,並簡要說明的能力。

評分原則:甲文孫子荊作驢鳴的原因、乙文阮籍沉湎於酒的原因各占4 分,採分項評分,評分原則 如下:

評分原則 給分

能寫出參考答案之大意,且敘述完整 4分

解釋粗略模糊,或部分理解錯誤 2分

未作答或答案錯誤 0分

試題編號:33

參考答案:1. 以印刷體文字取代行書草書。

2. 將字形縮小放大到難以辨識或失真。

3. 拆解文字為筆劃線條。

4. 影像中的文字因排版所產生的字句間距,時而停頓,時而流暢。

試題取材:改寫自吳孟軒〈在文字山河間 舞動島民群像—林懷民與《關於島嶼》〉,《PAR 表演 藝術雜誌》2017.11

測驗目標:B1.訊息的檢索與擷取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試題解析:本題組選用表演藝術領域的評論文章,設計成兼採選擇題與非選擇題的混合題型,有層 次地測驗考生閱讀理解與表達說明的能力。本題要求考生擷取文本訊息,只要能從文中 說明《關於島嶼》影像設計相關文字,摘引符合「林懷民對於『布景文字』,不再重視 字的氣韻與走勢,轉而看重空間的展演」的作法。

(15)

評分原則 給分 每項獨立給分

能正確寫出參考答案之大意,且敘述完整 2分

部分錯誤或敘述不夠完整 1分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分

特殊評分原則

如將參考答案中的一項拆解成二項者,如「將字形縮小放大到難以辨識或失真」分 寫成「將字形縮小到難以辨識或失真」與「將字形放大到難以辨識或失真」,僅給一 項的分數。

試題編號:34 參考答案:B

試題取材:改寫自吳孟軒〈在文字山河間 舞動島民群像—林懷民與《關於島嶼》〉,《PAR 表演 藝術雜誌》2017.11

測驗目標: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試題解析:本題要求考生依據文意,判斷《關於島嶼》的舞作形式,測驗考生理解文意的能力。各 選項說明如下:

(A) 依據「隨著蔣勳低沉的嗓音,楊牧、黃春明、陳育虹等詩人一行行描繪島嶼的文字,

緩緩地在空白的投影背幕中浮現,如長軸畫般悠悠捲動」,可知是楊牧、黃春明、陳 育虹等人的作品被投影在布幕上,並非他們以聲音參與演出。

(B) 由「隨著蔣勳低沉的嗓音,楊牧、黃春明、陳育虹等詩人一行行描繪島嶼的文字,

緩緩地在空白的投影背幕中浮現」,可知本選項敘述正確。

(C) 由「影像中因排版所產生的字句間距,……也如劇場中被舞者的移動所拉開又聚合 的空間」,可知是字元間距如同舞者移動時拉開又聚合的空間,並非舞者藉「畫軸」

的拉開與聚合,創造出空間的移動。

(D) 依據引文倒數第二段(「爾後,雲門又過了一輪歲月……是集體的『人』所構成的島 民群像」),即可知舞者之間有許多互動,才使得《關於島嶼》滲出了「人」味。

(16)

試題編號:35 參考答案:C

試題取材:改寫自吳孟軒〈在文字山河間 舞動島民群像—林懷民與《關於島嶼》〉,《PAR 表演 藝術雜誌》2017.11

測驗目標: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試題解析:本題要求考生依據文意,判斷《關於島嶼》的創作理念,測驗考生理解文意的能力。依 據選文末段「動作的解放讓舞者不再是字的化身,在《關於島嶼》裡,人與字,已是兩 個獨立的主體」,可知舞者並未轉譯布景文句意義,選項(C)敘述不符合《關於島嶼》的 創作理念。

試題編號:36

參考答案:A:身體為文句意義和角色故事的轉譯,或身體轉譯文字的敘事性。

B:行草三部曲或《行草》、《狂草》。

C:身體與字是兩個獨立的主體,相互映襯。

試題取材:改寫自吳孟軒〈在文字山河間 舞動島民群像—林懷民與《關於島嶼》〉,《PAR 表演 藝術雜誌》2017.11

測驗目標:B5.結合文學、文化知識的詮釋與鑑賞

試題解析:本題指出在林懷民舞作中,舞者身體與布景文字間的映照關係,呈現三階段的轉變。因 此,要求考生綜整選文所述,分析林懷民三階段舞作創作理念與代表作。另為輔助考生 作答並避免答題方向過於發散,本題提供各階段部分訊息,讓考生能參照並補足相關資 訊。

評分原則:本題包含A、B、C 三項,採分項給分,評分原則如下:

A、C 評分原則 給分

能正確寫出參考答案之大意,且敘述完整 4分

部分錯誤或不完整 2分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分

B 評分原則 給分

答案正確 2分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弱勢且學習落後的學生在全國各地區普遍可見,很多小孩 子連最基本的能力都缺乏。比方說,有 58

工具書上說,馬賽人驍勇善獵(他們確實善戰,曾一度依靠武力統治東非相

法治 (Rule of Law) 没有統一定義。當代最廣為人知及引用的有關著作是英國兵咸勳爵 (Lord Tom Bingham) 在2010年所寫的 “The Rule Of Law” (中譯本: “ 法治 : 英國首席大法官

常識科的長遠目標是幫助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勇於面對未來的新挑 戰。學校和教師將會繼續推展上述短期與中期發展階段的工作

互相交流是改善作品的好方 法。不同人對同一題材有不 同的處理,聽過別人的看法 (新輸入)後會豐富自己的想 法。.

下列文句未使用「倒裝句式」的選項是:﹙A﹚好鳥枝 頭亦朋友﹙B﹚子何恃而往﹙C﹚不患人 之不己知,患

‧相信閱讀在學習中的重要性─「透過閱讀 能達到培養學生樂善勇敢,有自學的能力

提供機會給不同興趣、志向和能力的學 生選修應用學習課程,尤其是善於從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