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內容: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內容:"

Copied!
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社署臨床心理學 家 )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三十日

(2)

1.受虐待兒童及受性侵犯兒童的心理與成長影響 ( 短期及長期影響 )

2.揭發家庭內兒童性侵犯的困難

(3)

:

虐兒事件的類別

時間

程度

施虐者和受虐兒童的個人因素及他們的關係…等等

(4)

• 恐慌

• 不安

• 難以集中精神

• 退縮

• 忿怒、暴力行為

• 正常生活受影響 ( 例如 : 缺課、入院治療、離家 居住 )

• 關係改變 ( 與侵犯者、家人 )…

(5)

• 身心健康發展方面

 身體損傷、疤痕

 腦及神經發展異常

 偏差的身體感覺

(6)

• 智力或學習方面

 智力發展遲緩

 學習動機減少

 語言問題

(7)

• 自我及世界觀方面

 偏差的自我 念 概

 傾向視世界是危險及不可預計的

(8)

• 社交或人際關係方面

 較少參與群體活動

 較少正面的朋 交往經驗 儕

 較難對人 生信任、建立親密關 產

(9)

• 行為方面

 暴力、破壞性行為

 酗酒、濫藥、吸煙、破壞社會 規範的行為

 退縮、怕事、沈默

 不願參與社交活動

(10)

• 情緒方面

 負面情緒

 精神問題

(11)

胃口改變

睡眠問題

身心行為毛病 ( 如頭痛、肚痛 . 等 )

性病

懷孕

(12)

無助、高危感 (Safety)

被遺棄、被出賣 (Trust)

醜惡、次貨 (Esteem)

失控感 (Control)

自我疏離 (Intimacy)

(13)

恐怖的、危險的 (Safety)

不值得信任的、不可靠的 (Trust)

惡毒的、邪惡的 (Esteem)

剝削/利用的、操控的 (Control)

疏離的、分散的 (Intimacy)

(14)

偏差的身體概念

偏差的界線概念

偏差的性價值觀

(15)

•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 嚴重厭食

• 自殺及自殘傾向

• 幻覺 • 長期抑鬰

• 強迫症

(16)

• 隱密性 (secrecy)

• 威嚇性 (coercion)

• 多次性 (multiplicity)

• 漸進性 (progression)

(17)

• 對事件不明所以,感到混亂

• 覺得沒有成年人准許,不可將事情說出來

缺乏足夠的言語或詞彙將事件表達出來

• 覺得自己做錯事,說出來會被指責或懲罰

• 感到尷尬羞恥,難以啓齒

• 覺得沒有人相信

缺乏支持,受到威嚇

害怕後果 ( 對自己及家人 )

• 缺乏安全感,與侵犯者太接近

• 得到附加的得益,如金錢、家中的特殊地位

(18)

• 好不好說出來?有何後果?

• 告訴誰?

• 何時說?

• 說多少?

• 他會有何反應?

• 我想他有何反應?

• 他相信 ?嗎

• 揭發過程中可能退縮或反口

(19)

• 

• 自責

• 不相信

• 怪責受害人

• 合理化侵犯者的行為

• 放棄受害人以保家庭完整

• 反覆的態度及看法

• 支持受害人

(20)

• 以同理心明白兒童的想法和難處

• 讓兒童感覺安全,耐心聆聽

• 不要向兒童承諾保守秘密

• 不應怪責他們,讓他們知道錯不在自己

• 抱信任開放的態度

• 不存偏見,認 處理真

• 保持冷靜,切忌過於激動

• 不要在兒童面前責備侵犯者,也不要假設兒童必 定會十分憎恨侵犯者

(2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衷誠合作 互相信任

當兒童以自由叙述形式披露事件後,如 內容的資料不足,調查員可用開放式問 題澄清事件的時、地、人、性質及發生 經過.. 呢件事係點發 生,幾時發生

• 對十八歲以下人士作出危 害或損害其身/心健康發 展的行為,或不作出某行 為以致兒童的身/心健康 發展受危害或損害。..

識別懷疑受虐待兒童 及處理虐兒個案的原則..

• 該行為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已 造成的傷害及可 能造成的影響,而不是作出/不作出某行為的人 是否有 傷害兒童的意圖.. •

腦幹 (brain stem) 邊緣系統 (limbic system).

•虐兒行為是人們(單獨或集體地) 利用本身與兒 童之間權力差異的特殊地位 (如年齡、身分、知

專門服務 處理危機 及早識別 支援家庭 宣傳教育 預防問題... •人們利用本身與兒童之間權力差異的特殊 地位 (如年齡、身分、知識、組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