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當前東亞佛教的復興情況及其對社會經 濟的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當前東亞佛教的復興情況及其對社會經 濟的影響"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華佛學學報第13 期 (p505-512): (民國 89 年),臺北:中華佛學研究 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3, (2000)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當前東亞佛教的復興情況及其對社會經 濟的影響

黃心川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教授

p. 505

提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佛教日益成為東亞諸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的推 動力量。日本、韓國的佛教為了適應戰後的變化都作了自我的調整,提 出了「世俗化(人間化)、現代化和科學化(理性化)」的道路,並從 教義、組織、儀式和宗教行事等方面,都作了一系列的、深入的改革,

以適應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改革。外蒙、俄屬亞伯利亞地區的喇嘛教在 擺脫冷戰影響後,迅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大批寺院已恢復或重新建立 起來,佛教的歷史文物也由國家博物館歸返寺院,佛教在政治和社會生 活中表現出十分活躍,湧現出了不少佛教的政黨和社會團體,佛教的意 識形態正在指導著人民的精神活動。

總之,佛教在東亞地區的職能已由原來的宗教或個人精神解脫日益深入 到社會、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與政治經濟結下了不解之緣,佛教的道 德、倫理正在轉變成為社會公德或職業道德。東亞的佛教徒正在為世界

(2)

和平、經濟繁榮、實現民族權利和人民民主、改善生態環境等等,作出 不懈的努力。

關鍵詞:1.復興 2.人間化 3.普渡 4.喇嘛教 5.扎倉

p. 506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毗鄰我國的日本、韓國、蒙古等盛行佛教的國家,

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日本自1955 年起,

國民生產總值已僅次於美國而佔世界第二位;韓國在過去三十年間國民 生產總值增加了133 倍,人均產值增加了 6.3 倍,當前國內生產總值已 佔居世界第三位,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殖民地變成了一個高技術和高 度工業化的國家。我國從改革開放以來,圓滿地完成了三個五年計劃,

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取得了的成就,世界刮目相看。人們不禁要問,

東亞經濟的發展究竟與它的歷史文化背景有著什麼關係?有人認為在 冷戰以後,亞洲的民族宗教意識或者宗教文明正在作為國家或民族之間 關係的準則,日益起著重要的作用,東亞的價值觀、倫理思想形成了使 東亞社會實現經濟繁榮、進步,公民關係和諧以及法律秩序的基礎。東 亞最重要的文化傳統是起源於印度,繁榮於中國、日本、韓國的佛教;

和起源於中國,發展於東亞和東南亞諸國的儒教。在東亞地區進入近代 以後,佛教文化與儒教文化雖然不能說完全融合了起來,但已形成混合 的基礎,這些融合在中、日、韓流行的很多佛教宗派和儒家的某些思想 體系中可以清晰地見到。例如:天台宗是我國最早誕生的一個佛教宗 派,具有我國的民族特徵,這個宗派把印度佛教的中觀哲學和儒家思想 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儒道的心性論,特別是以道德為根本的善惡人性論 與佛教的輪迴業報思想撮合在一起,鼓吹具有泛神論的「無性有情說」,

重視中國傳統的直覺思維方式與條理清晰、通俗易懂的注釋方法等等。

禪宗在堅持佛教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同時,竭力將儒家的心性學說和老 莊的自然主義融入到禪學體系中去。從菩提達磨的「與道冥符」到神秀 的「觀心看淨」都可以看到儒、道的影響。

眾所周知,日本佛教是在古代通過韓國傳入的,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 中一直作為國家的意識形態和組織制度。戰後日本佛教對在二戰中追隨

(3)

軍國主義的錯誤行動作了懺悔,從而回到了正常的道路上去。五十年 代,隨著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日本佛教也適應戰後資本主義的需要 而急遽發展,提出了要成為「為社會活動著人們的佛教」,也就是「人 間的佛教」。為此,他們首先改革了盛行幾百年的「本末制度」(本山

──末寺的隸屬關係),突破了舊時宗派的束縛,很多宗派紛紛脫離原 有的隸屬關係宣布獨立。如四天王寺、聖護院、淺草寺等宣布脫離天台 宗,另創很多新宗;淨土宗總本山知恩院宣布脫離本宗,創淨土宗本派;

真言宗的120 所寺院自己獨立,創空海宗,這些改變雖然喪失了戰前的

「公認地位」,但是也改變了傳統的寺院經濟模式,以適應戰後的自由 經濟和民主政治的需要,與此同時,還打破了過去單一經營法事活動的 方式,向多種經營方式轉變,不少寺院創辦了非宗教性的賓館、飯店等 事業,甚至向企業入股投資或出租土地等,以增加經濟收入;其次為了 適應戰後民主浪潮的發展,

p. 507

成立了教派內部或教派聯盟形式的種種改革組織,如「佛教社會主義同 盟」、「宗教革新全國同盟」、「民主大同盟」、「全國佛教革新聯盟」

等等,這些「佛教教團革新的核心是改變以『家』為本位的舊有體制,

使之成為真正基於個人的信仰。具體內容是:廢除宗教代表者與行政負 責人的一元制……;加強寺院與信徒的聯繫,擴大信徒對教團事務的發 言權;吸收信徒參加宗務管理機關,實行僧俗一體化的管理機制,注重 社會實踐,開展多樣化的傳道活動」。[1]

日本佛教在戰前僅有13 宗 56 派,戰後有 13 宗 270 個教團,至 80 年代 已發展至157 個教派,其中天台系 20 個,真言系 47 個,淨土系 47 個,

禪宗系22 個、日蓮宗系 38 個,奈良佛教系 6 個。[2]根據 1991 年日本 文部省文化廳在《宗教年鑒》中發表的統計數字,佛教徒總數為

84,005,633 人,佛教團體為 85,318 個,佛教寺院為 74,736 座。這些教派 中很多積極參加日本國內外的政治和社會文化活動,有的還組織了政黨

(如「公明黨」)和政治團體,參與議會的選舉和國家行政的事務,與 政治結成了不解之緣。近年來,不少信徒積極參與禁止核武器、保衛世 界和平、反對安保條約等和平運動和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界的活動 等。佛教團體還與教派神道、新興宗教團體、基督教等發動了聲勢浩大、

連續不斷的反對靖國神社國有化和復活軍國主義的鬥爭,此外,在開展 增進各國佛教徒之間的友誼、中日友好交往活動等方面也作出了值得稱 讚的貢獻。

(4)

佛教文化是日本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對日本的社會、文化生活 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目前日本佛教各宗派舉辦的教育設施遍及日本的 都、道、府、縣,也深入到大中小學及幼兒園等各個層次。據不完整的 統計,有佛教大學31 所,大學院 17 所,短期大學 51 所,高等學院 113 所(高中),這些學校不僅傳授佛教的專業理論知識和修行實踐,培養 佛教的精神和情操,而且也講授一般的文化知識。在不少佛教團體中還 建立了自己的音樂團體,利用佛教節日、集會商社會活動中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語」政策的助成,直到 1915 年「西來庵事件」之後,總督府啟動 全台宗教調查,與本島佛教具有歷史淵源的禪宗系統臨濟宗與曹 洞宗,幾乎在同時投入興辦教導台籍僧侶、齋友的正式機構,其中

哲 學博士,現任佛光大學佛教學 系副教授兼系主任、佛教研究 中心副主任,曾任教於玄奘大學宗教 學系,並曾任中華民國現代佛教學會 第七屆理事長、「佛教文化與當代世

宗 教哲學系博士,現任佛光大學 宗教學所專任教師,曾任佛光 山禪學堂副堂主、佛光山北美巡迴弘 講師、美國西來大學行政主任兼宗教

《智圓佛學思想研究》、《圓教的危 機與譜系的再生 ── 宋代天台宗山家山 外之爭研究》、《中國天台宗通史》(合 著)等。另在《哲學與文化》等研究

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宗教學系教授、佛學 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 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暨淨土文化研究中心

[r]

Despite the advancements in the studies on Ch’en Buddhist history, there appears to be very little systematic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and the evolution

基督教此時早已是羅馬的國教,在東歐地區中可 以說是最有組織與影響力的宗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