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 日本殖民時期佛教教育: 臨濟宗妙心寺派(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日本殖民時期佛教教育: 臨濟宗妙心寺派(上)"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一、前言

日本佛教各宗在台灣殖民初期(1896-1915)所興辦的教育事 業,並非針對台籍僧侶、齋友,很大一部分是對殖民「國(日)

語」政策的助成,直到1915 年「西來庵事件」之後,總督府啟動 全台宗教調查,與本島佛教具有歷史淵源的禪宗系統臨濟宗與曹 洞宗,幾乎在同時投入興辦教導台籍僧侶、齋友的正式機構,其中 的緣由,乃1916 年臨濟宗妙心寺派在台布教總監長谷慈圓(1880- 1918)向日本本山提出〈鎮南學寮設立申請書〉所具陳的六條理 由之一:

由來臺灣人不僅其迷信頗盛,而且今日佛教全失其本意,

亦無由探尋教育的如何?其信徒幾乎全數作為治病招財的 對象外,非持有任何思想,特別作為支那民族的特徵,是 混同迷信與政治的弊端很多,古來土寇內亂的興起,其匪 首必利用迷信,以煽動愚民為常。臺灣之地,禍亂屢屢興

〈台灣佛教新史〉之二十―

日本殖民時期佛教教育:

臨濟宗妙心寺派(上)

闞正宗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

(2)

起,無辜生民受塗炭之苦者,多是緣由於此……。1

這裡所陳「匪首必利用迷信」,所指正是前一年發生的「西來 庵事件」。

臨濟宗所辦的鎮南學林,短短幾年就被合併於曹洞宗台灣中學 林,直到1934 年再度創辦「佛教專修道場」,才賡續中斷宗派的 教育事業。

曹洞宗則在1917 年 4 月開辦「私立臺灣佛教中學林」,1922 年改稱「私立曹洞宗中學林」,並合併「鎮南學林」,最終改稱「臺 北中學」,脫去教育僧侶齋友的外衣,成為一所普通私立中學。

二、臨濟宗的「鎮南學寮」與「鎮南學林」

(一)鎮南學寮

1900 年臨濟護國禪寺開始籌建,作為妙心寺派附設的鎮南學林 之設立,與第二任總監長谷慈圓(任期1914.6-1917.1)有關,而鎮 南學林的前身為「鎮南學寮」,成立於1916 年,當時《正法輪》

雜誌曾報導長谷慈圓在學寮開學時的致辭:

因本寺無力無錢之故,今日無暇顧及本島人之開教而感遺 憾之際,今機緣漸漸成熟,在對本島人開教的順序上,首

1. 【日】長谷慈圓:〈鎮南學寮設立陳請書〉,《大法輪》第 378 期(1917 年 2 15 日),引自釋慧嚴:《臺灣與閩日佛教交流史》,高雄:春暉出版社,

2008 年,頁 348-349。其他五條理由略曰:(1)鑑於歐人宣教師的行動;(2)

西方宣教士在臺因歐戰爆發而削減宣教費,趁此為佛教奮起時機;(3)臺南 開元寺及其他主要寺院相投加入,請求迅速設立學校;(4)屬臨濟宗系寺院、

僧侶十居六、七;(5)總督府大有用意於宗教。

(3)

先,圖固有寺院僧侶之教養,與本島寺院協同合作,於本 寺境內依序設立養成所―於是改寺中紀念文庫為鎮南學 寮,自十月開學,收取十五名學生。2

從上述資料可以得知,「鎮 南學寮」是成立於1916 年的 10 月。從當年所留下的「鎮 南學寮創立紀念」照片,清 楚可見日期為「大正五年十 月三十一日」,故可以確定,

臨濟宗妙心寺派在圓山臨濟 寺創立的這座以台灣僧侶為 主的養成機構,當時的名稱 為「鎮南學寮」,正式立案 是在1917 年 2 月 19 日。

(二)鎮南學林的成立

鎮南學寮成立於1916 年 10 月底,距鎮南學林在翌年 2 月的立 案,僅維持三個半月。1917 年 1 月 19 日,臨濟寺住持長谷慈圓以〈私 立臨濟宗鎮南學林設立願書進達ノ件(臺北庶學第三五四號)〉向 台灣總督安東貞美提出設校申請,在附件〈私立學校設立認可願〉

中載明:

一、目的:主要讓本島人僧侶及齋友之子弟,具備普通僧

2. 《正法輪》第 372 期(1916 年 12 月 1 日),頁 11。譯自【日】胎中千鶴:〈日 本統治期台湾における臨濟宗妙心寺派の活動―1920~30 年代を中心に-〉,

《台湾史研究》第16 號(1998 年 10 月 31 日)。

鎮南學寮創立紀念

(4)

侶及堂主之資格者,教授所必須的臨濟宗教義及普通學 門,取得布教知識為目的。

二、名稱:本校稱私立臨濟宗鎮南學林。

三、位置:本校設於臺北廳大加蚋堡山仔腳庄參拾八番地。

四、校規:參見另冊。

五、經費及維持方法:收入部分 / 捐款壹千八百圓(年 額)。3

1917 年 1 月,長谷慈圓將申請書送件後,同年 2 月 16 日以「指 令第三七二九號」獲批准通過,2 月 19 日立案,「私立臨濟宗鎮南 學林」正式成立。4當時鎮南學林成立的情況,根據《臺灣日日新報》

報導如下:

鎮南學林是去年[1916] 十月三十一日舉行開林式,爾來屬 於臨濟宗的本島寺院,東西相呼應,送其子弟入學者多。

又改隸以前,從被本島寺院稱為總本山的福州鼓山湧泉寺 及福建興化寺等送子弟來留學等等的學生不止漸次增加,

到底是不允許維持現狀的事情,因此,臨濟寺住持長谷慈 圓,以同寺信徒總代星野敏政、中山小十郎、木村匡、木 村泰治、吳昌才、王慶忠諸氏為首,相謀於崗山超峰寺、

竹溪寺、赤山岩、嘉義火山岩、臺北觀音山凌雲寺等諸山,

根據私立學校令,向總督府提出設校申請,七日就獲認可

3. 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臺灣史料稿本:公府類纂三 0 卷ノ五》,臺灣總督 府史料編纂會,1917 年,無頁碼。

4. 同註 3。

(5)

完成,終於從四月一日起應該就是新學期的開始,非優秀 學生不取。預定招收本科一年級新生,其他的進入預科。

今見其內容,本科的特色,當然是為養成本島僧侶及齋友 的子弟,進而促進中國佛教界的革新,又有將教澤擴大到 華南地方的大抱負。其學科科目是讓其通曉佛教教理之 外,還有國語、漢文、地理、歷史、數學等,此分為預科、

本科、研究科三科。本學林畢業年限為三年,特別為不具 資格者設一年預科,授予公學校程度的知識,畢業後尚能 研究者,又設研究科一年。5

鎮南學林的成立,加盟日本臨濟宗派下的寺院如台北觀音山凌 雲寺、高雄大崗山超峰寺,以及台南的竹溪寺、赤山岩、火山岩、

開元寺等幫助甚大。1917 年 3 月 27 日,鎮南學林招收第一屆的預 科生共12 名。61920 年 4 月,送出第一屆本科畢業生,7但此時鎮 南學林的招生出現危機,畢業後的出路問題,應是其中重要原因之 一。1921 年 3 月,鎮南學林的招生就透露此一訊息:

臺北圓山私立臨濟宗鎮南學林,此回將募集本科生三十 名,預科生十名。入學資格,本科須要公學校六年畢業,

預科須要公學校四年修業年,出願期日[ 申請日期 ] 至三 月二十五日。卒業後不必為僧侶,盡可應用其所修得之學 術,向他處奉職。又與內地花園中學,及臨濟宗大學,有

5. 〈鎮南學林新設 臨濟宗の大飛耀〉,《臺灣日日新報》(1917 年 3 月 14 日),

7 版。

6. 〈鎮南學林修了式〉,《臺灣日日新報》(1917 年 3 月 29 日),6 版。

7. 〈臺北の社會事業(三):鎮南學林〉,《臺灣日日新報》(1920 年 10 月 27 日),

3 版。

(6)

聯絡之便云。8

1918 年 12 月,長谷慈圓過世,9鎮南學林雖然還繼續運作,但 到了1922 年 8 月,即因為經費的關係而停辦。10也就是在這一年,

私立學校令發布,鎮南學林被改稱後的「曹洞宗臺灣中學林」合 併,11這對積極「教化」台籍僧侶、齋友的臨濟宗,恐怕是重大打擊。

三、護法與弘法的「臺灣佛教道友會」

根據臨濟寺機關報《圓通》第75 號載:「(臺灣佛教)道友 會是大正六年九月,故長谷慈圓老師為作內[ 日 ] 臺融合島內發展 的其中之一事業,在臨濟寺境內建設鎮南中學林,專就教導本島人 之學生而盡力者。」12可知「臺灣佛教道友會」(以下稱道友會)

創立於1917 年 9 月,某個程度是為護持鎮南學林運作而成立的。

雖然1918 年底長谷慈圓過世後,才短短 2 年,鎮南學林就停辦,

但「道友會」還是繼續運作,之後改組為「財團法人臺灣佛教道友 會」,更在1928 年於台北市蓬萊町籌建佛教會館。13

「道友會」成立於1917 年 9 月,不過,直到 1918 年 5 月 23 日才獲總督府批准,同年7 月正式廣募會員,報導說:「臺北圓山 護國臨濟禪寺,一昨年[1916] 來為與本島寺院齋堂相連絡,以為布

8. 〈鎮南學林募生〉,《臺灣日日新報》(1921 年 3 月 9 日),6 版。

9. 〈慈圓師本葬〉,《臺灣日日新報》(1918 年 12 月 11 日),7 版。

10. 【日】泰山子:〈佛教會館建設に就て〉,《圓通》第 75 號(1928 年 7 月 10 日),

32-34。

11. 【日】島田弘舟:〈私立臺北中學學長より〉,《南瀛佛教》第 13 卷第 5 號(1935 5 月),頁 61。

12. 同註 10。

13. 同註 10。

(7)

教興學之一端,建設鎮南學林。又為各地布教講演,漸努力於島民 教化,而組織佛教道友會,經向總督府出願[ 申請 ],且被認可。

此回既會集道友會關係者、全島布教師並連絡寺廟齋堂主等,而開 協議會,結局因決議廣募會員……。」14

「道友會」的〈入會略則〉第二條有「本會創設布教興學事業」

之語,15「布教」自不待言,是有同化目的,而「興學」,自然是 指護持鎮南學林之創辦。

四、「佛教專修道場」的成立

(一)高林玄寶的發起

1922 年,鎮南學林被曹洞宗中學林合 併,這對矢志於台籍僧侶、齋友教育的臨濟 宗 而 言 是 一 大 挫 敗。 之 後, 隨 著 臨 濟 宗 在 全台吸收寺廟齋堂結盟,尤其是東海宜誠

(1892-1989)在南台灣聯絡成功,重啟爐灶 再成立新的教育機構,也是遲早之事。

根 據 在 台 首 任 監 督 得 庵 玄 秀(1858- 1920)嗣法弟子東海宜誠的說法,第八任台 灣開教總監高林玄寶(1875-1961)為了促進 台灣本土僧侶的教化,加強與原來台灣的中國傳統佛教的合作,於 是擴大聯絡寺廟的組織,為青壯僧尼開設「佛教專修道場」,以及 將作為對日、台信徒的傳道機關―「佛教道友會」加以延伸等等,

14. 〈臺灣佛教道友會〉,《臺灣日日新報》(1918 年 7 月 12 日),6 版。

15. 同註 14。

高林玄寶。圖片來源:

《臺灣全臺寺院齋堂名 蹟寶鑑》,頁176。

(8)

拓展鎮南山法務的教線;並在任期中面對作為「皇民化運動」一環 的「寺廟整理運動」,即廢合中國民間傳統信仰為主的神佛像及寺 廟,將屬於寺廟的財產轉為教育事業經費的惡行表示反對,並說服 當權者,獲得信徒大眾的歡喜擁戴。16

1932 年 3 月,高林玄寶到任,同年 7 月 24 日先是藉著在臨濟 寺召開「聯絡寺廟」會議提出3 項議案,其中第二項就是開設「佛 教專修道場」。高林玄寶以「臺灣臨濟宗總本部部長」的身分,指 定了創立委員16 名,希望隔年春可以落實。17這16 名委員是:沈 本圓、葉智性、盧覺淨、陳捷妙、賴耀禪、張妙禪、吳義存、廖炭、

魏德[ 得 ] 圓、陳詮淨、林永定、林安喜、陳淳仁、蔡智成、東海 宜誠、河野義雄。18因為獲得了共識,所以同年10 月中旬,高林玄 寶回到日本去交涉在台成立專為教育台灣青年僧侶的「佛教專修道 場」,隨他一同前去的還有釋東俊、真藤秀園、田口玄洸3 人,同 年11 月 29 日回台。19

專程回日本本山交涉台灣臨濟寺「佛教專修道場」的成立獲得 同意後,高林玄寶在1933 年 3 月 1 日召開設立委員會協議會,20隨 即展開了專修道場禪堂的預定工程。21

16. 【日】東海宜誠:〈南瀛に輝やく玄宝老漢の法灯〉,收在【日】林蘇峰(編):

《高林玄宝大和尚鼎談錄》,美濃:郷土を語る会,1962 年,頁 32-33。

17. 〈雜報:臨濟宗開聯絡寺廟會議〉,《南瀛佛教》第 10 卷 8 號(1932 年 10 8 日),頁 69。其他兩項提案分別為:舉辦講習會及派遣留學生赴日。

18. 吳標(編):《宗報:全島布教總會》(1933 年 9 月 15 日),無頁碼。

19. 〈婦人會報:會長老師の消息〉,《圓通》第 128 期(1933 年 1 月 10 日),

50。

20. 〈內外通訊:佛教專修道場〉,《圓通》第 130 期(1933 年 3 月 10 日),頁 41-42。

21. 〈雜報:臺門工事の工程と專修道場の敷地埋立〉,《圓通》第 133 期(1933 6 月 10 日),頁 43。

(9)

高林玄寶之所以成立「佛教專修道場」,最主要的原因是「鎮 南中學林」在1922 年 8 月遭合併,使得臨濟宗缺乏一處教育本地 僧侶之正式機構。因此,以「佛教專修道場」的名目,另行成立自 己的僧侶教育機構,也是有必要的。所以《臺灣全臺寺廟名蹟寶鑑》

在〈臨濟護國禪寺〉條就說:「創設專門道場,成為臺灣緇素教育 的根本道場」。22當然,「佛教專修道場」與「鎮南學林」的宗旨 很相似,都強調是針對「臺灣固有寺廟僧侶之教養」、「教育臺灣 子弟」。

(二)台灣寺院齋堂的協助

1933 年 9 月發行的臨濟宗《宗報》,有一系列關於「佛教專修 道場」的資料,如說明必須設立的〈佛教專修道場設立之急務〉一 文載:

本島在來[ 舊有 ] 佛寺齋堂各處林立,計有三百餘所之多。

其外廓之美雖見略備,然概乏人材,不得闡揚教化之實,

社會人心廣以感化,誠為本島教界中所最大缺憾者也。且 近來僧侶背德不倫之行為層見疊出,屢於新聞紙上大筆特 書,以為惡宣傳,似此則佛教之信仰不免冷卻,而教門之 威信終覺失墜,顧此將來真有不堪慨歎者矣。唯本島佛教 徒於今早自覺醒,轉其向上活路,若不速構方法,則前途 之暗澹,恐蹈於末路耳。以故佛教徒全體宜起運動,使僧 侶齋友各自圖品格識見之向上,新舊思想分明立於難濤之 中,佛陀之明燈巍然煥其光輝,堪任教化社會之木鐸,養

22. 徐壽:《臺灣全臺寺廟名蹟寶鑑》,台南:國清寫真館,1932 年,無頁碼。

(10)

成人材,可謂焦眉之急務也。今者臺北圓山臨濟寺設立佛 教專修道場,實欲副此急務之一大事業,欲為青年僧侶齋 友研究教義、坐禪辦道、實習布教梵唄、研鑽國語等課,

定必須之科目,將來可當布教傳道者,乃實地修行之道場 也。但要在此道場至少一期須三年,乃至五年、十年勤修 苦行,蓋其目的以為實修愈深,可得培養佛種,陶冶沙門 之品格也。23

此〈佛教專修道場設立之急務〉一文發布,應不晚於1933 年 3 月,一方面是新任布教總監高林玄寶已召開了設立委員會協議會,

另一方面則是1933 年 3 月 1 日,在圓山臨濟寺總本部召開「全島 布教總會」,議事第二條有「關於佛教專修道場開設之事項」。24

同年3 月 11 日,移師台中舉行「臺中州宗務會議」,出席者 有寶覺寺住持賴耀禪、馨蓮堂堂者曾[ 永 ] 坤、天元堂堂主陳詮濬、

金山堂堂主林明、覺元堂堂主王清良,同時決議將「臺中州教務所」

設於寶覺寺內,臨時教務執事由楊玄宗擔任,並規定州下關係寺廟 須贊助佛教專修道場設立費,每寺至少十圓以上。25

同年3 月 15 日,移師至台南開元寺,舉行「臺南州宗務會議」,

出席人員有:開元寺住持魏德圓、保濟寺陳定妙、竹溪寺周捷圓、

西華堂蔡清泉、觀音寺李周圓、下營布教員陳甚、台南布教員吳標、

開元寺監院吳專圓、宗務執事東海開教師、西港信和堂曾印清、恒 安宮胡微智、赤山岩張微隆、萬成堂陳清順、善德堂朱進、善行堂 金唐殿邱側淨(代理)、嘉義布教員張國、台南布教所則竹玄敬等;

23. 吳標(編):《宗報:佛教專修道場設立之急務》(1933 年 9 月 15 日),頁 1。

24. 吳標(編):《宗報:全島布教總會》(1933 年 9 月 15 日),頁 2-3。

25. 吳標(編):《宗報:臺中州宗務會議》(1933 年 9 月 15 日),頁 3。

(11)

同時決議,為統轄台南州34 座寺堂聯絡教務起見,「臺南州教務 所」設於開元寺內,教務所執事由東海宗務執事兼任,《宗報》

發行之中譯工作由吳標布教員協助,而在佛教專修道場設立費方 面,每座寺廟至少六圓以上,限於同年5 月底送到南部宗務所開 元寺。26

同年3 月 26 日,「高雄州宗務會議」在屏東東山寺召開,出 席者有:明德堂陳淳仁、東山寺陳詮淨、東山寺曾復妙、東山寺吳 錦和、映泉寺楊陳妹、圓隆寺溫開忠、元亨寺呂頌覺、靈照寺林丁 妹、廣化堂邱昌英等;同時決議佛教專修道場捐款,州下聯絡每座 寺廟齋堂至少六圓以上,而「高雄州教務所」設於屏東東山寺內,

宗務執事由曾復妙暫代。當場報告收到捐款的有:東山寺拾圓、龍 泉寺拾圓、元亨寺拾圓、靈照堂六圓、映泉寺拾圓、明德堂拾圓、

圓隆寺六圓。27

同年5 月 30 日,「北部宗務會議」召開,出席人員有:高林 玄寶、東海宜誠、觀音山凌雲寺盧覺淨、最勝禪寺河野義雄、西安 堂林僧色、圓覺寺陳捷妙、慈航寺杜妙月、鐵真院安田文秀、大稻 埕布教所釋東俊、古月庵釋素淨、青蓮寺曾學水、湧蓮寺李元達等;

並決議觀音山凌雲寺繳七拾圓、圓覺寺繳參拾圓、青蓮寺繳貳拾 圓、慈航寺繳四拾圓、湧蓮寺繳貳拾圓、西安堂繳拾圓、杜妙月繳 拾五圓、古月庵五圓,限同年7 月底繳清。28

不可否認的,從「鎮南學林」到「佛教專修道場」,歸屬臨濟 宗妙心寺派下的台灣寺院、齋堂,皆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26. 吳標(編):《宗報:臺南州宗務會議》(1933 年 9 月 15 日),頁 4。

27. 吳標(編):《宗報:高雄州宗務會議》(1933 年 9 月 15 日),頁 4-5。

28. 吳標(編):《宗報:北部宗務會議》(1933 年 9 月 15 日),頁 5-6。

(12)

(三)專修道場的成立與招生

「佛教專修道場」從大本山及各道場所獲得的捐贈設立費總計 八千圓,預計1934 年或 1935 年完成,1934 年 4 月 1 日起招收學生,

在臨時建築講堂開始授課。29

「佛教專修道場」於1934 年元月間創立,10 餘名修業者中,

有台灣籍的僧侶數名。30經過一年的教學後檢討,對台灣的僧侶齋 友發出了「學徒募集」令,欲招收15 位年齡在 15-22 歲間、公學 校畢業以上程度者,授以禪門規矩。31當然,以養成僧侶、齋友為 宗旨的臨濟宗「佛教專修道場」,應是當初「鎮南學林」的略縮小 化,但每年招生人數只略少於「曹洞宗臺灣中學林」3-5 位,32第1 年招收之學生就達30 位(實為 25 人)。33

1934 年佛教專修道場入學學生名冊

序 現住所(州名) 授業寺 僧名 俗名 年齡 1 台北 凌雲寺 仁妙 王禪養 30 2 台北 保安宮 達妙 陳樹木 30 3 新竹 圓光寺 坦懷 林運元 29 4 高雄 東山寺 信行 宋維桂 28 5 台北 圓覺寺 隱妙 劉西方 27

29. 吳標(編):《宗報:專修道場之開場期》(1933 年 9 月 15 日),頁 6。

30. 〈會報、雜報:臨濟寺專修道場〉,《南瀛佛教》第 12 卷 3 號(1934 年 3 月),

32。

31. 〈會報、雜報:學徒募集〉,《南瀛佛教》第 13 卷 3 號(1935 年 3 月),頁 45。

32. 〈會報、雜報:私立臺北中學長より〉,《南瀛佛教》第 13 卷 5 號(1935 年 5 月),頁 61。文載:「臺灣中學林 16 屆共送出畢業生 300 人」,故平均一 年不足20 人。

33. 〈會報、雜報:專修道場開場式〉,《南瀛佛教》第 12 卷 5 號(1934 年 5 月),

37。

(13)

序 現住所(州名) 授業寺 僧名 俗名 年齡 6 台北 慈航寺 清傳 曹金鳳 25 7 新竹 師善堂 格妙 詹德桂 24 8 台北 靈泉寺 修性 葉徐陸 24

9 新竹 ─ ─ 劉祖基 24

10 台南 龍湖岩 微智 胡文磋 22

11 台南 ─ ─ 彭宏錦 22

12 台南 ─ ─ 王錦善 22

13 高雄 超峰寺 開瑞 曾洪祥 22

14 台南 信和堂 黃靜德 20

15 台南 修德院 開城 林定國 20 16 高雄 映泉寺 心瑞 鍾連順 20 17 台南 龍湖岩 深明 陳文順 19 18 台南 修德院 ─ 吳錦茂 18 19 台北 凌雲寺 聖定 潘守己 18 20 高雄 德修堂 永達 陳達華 17 21 台中 善德堂 ─ 張蘭輝 17 22 台中 善德堂 ─ 徐阿榮 17 23 台中 寶覺寺 ─ 陳隆盛 17

資料來源:《南瀛佛教》第12 卷 5 號 1934 年 4 月,「佛教專修道場」獲得臺北州知事的設立許可,

同年4 月 15 日正式開學。34「佛教專修道場」是專門為培養弘法人 而設,與純粹的中學林不同,具有濃厚的宗派色彩。1936 年 3 月,

從修了生中選出2 名成績優秀者,送到京都臨濟學院留學。1937 年,

即將屆滿3 年的「佛教專修道場」教學情況如下所述:

學科是作為禪宗僧侶必須的科目,有坐禪、梵唄、禪學、

佛教學、國語、漢文、歷史、詩偈等,讓其修學體驗之,

34. 黃朝貴(編):《宗報:佛教專修道場在圓山臨濟寺》(1937 年 9 月 1 日),

2。

(14)

側重宗風訓育、國民精神之涵養等,在本島人材缺乏的現 在,可謂具備適切內容的宗門教育設施。

總監由高林布教監督親自擔任,學監東海宗達師,講師有 山中瑞邦師、丸毛玄猷師、後藤正雄文學士等,擔任各種 科目,學生現有二十名,將來應會踏入臺灣佛教界的教線,

受孜孜勉勵。35

「佛教專修道場」一方面與日 本京都臨濟學院有互通管道,

另一方面,又積極地培養在台 弘化人才,施以專業的佛教教 育,這在台灣佛教教育史上是 值得注意的。

想進入「佛教專修道場」

並非是經由考試,而是透過寺 廟的申請,學生必須填寫3 樣 文件,分別是〈掛搭願書〉(掛 單申請)、〈履歷書〉、〈掛 搭誓約書〉。〈掛搭願書〉須 填寫本居地與現住所,僧名、

俗名、出生年月日,以及作為 保 證 人 的 寺 廟 住 持 或 齋 堂 堂 主;〈履歷書〉除了須填寫住

35. 黃朝貴(編):《宗報:佛教專修道場在圓山臨濟寺》(1937 年 9 月 1 日),

2。

現代日本寺院的〈掛搭願書〉

現代日本寺院的〈誓約書〉

(15)

址和僧、俗名外,還須填寫皈依師、皈依時間及皈依道場、學業、

經歷、賞罰等;〈掛搭誓約書〉是被接受入學後,表示自己會遵守 校規,直到畢業都會專心勤學,最重要的是必須有一位保證人,一 旦中途退學,由保證人擔負一切責任。36

「佛教專修道場」訂有〈佛教專修道場概則〉,而從〈佛教專 修道場概則〉中衍生出〈禪堂規定〉,最重要的是必須宣誓,誓文 如下:

(一)生等為學徒者,願特意遵從佛勅,奉體國憲,遵守 釋尊之寶訓,謹慎以期無過佛子本份。

(二)生等為學徒者,願專心修禪看經,以修得佛教智識,

並為涵養國民精神,努力以期道德之向上。

(三)生等為學徒者,願常守本道場規則,尊重禮義,敬 愛師父,以期信念之忠厚。37

五、結語

日本殖民時期,臨濟宗妙心寺派先是在1916 年 10 月底,於圓 山臨濟寺設立「鎮南學寮」,1917 年 2 月,「鎮南學林」申請通過 立案。與此同時,曹洞宗也創辦「臺灣佛教中學林」,這與前一年

「西來庵事件」後總督府啟動宗教調查有密切的關係。從1917 年 至1922 年,臨濟、曹洞二宗各自創辦中學林,以專門教育僧侶、

齋友為主軸,但是,兩宗的競爭、總督府教育政策的改變,以及

36. 吳朝貴(編):《宗報:掛塔願書(樣式)》(1937 年 9 月 1 日),頁 16-18。

37. 吳朝貴(編):《宗報:禪堂規定》(1937 年 9 月 1 日),頁 15-16。

(16)

僧侶、齋友長期來源問題、經費問題,終迫使鎮南學林於1922 年 8 月被合併於臺灣佛教中學林(隨即改名為「私立曹洞宗臺灣中學 林」)。

臨 濟 宗 第 八 任 在 台 布 教 總 監 高 林 玄 寶 於1932 年 3 月來任,

1934 年重啟台灣佛教僧侶專修教育。不過,高林來台時,日本甫在 東北扶持「滿州國」(1932 年 3 月 1 日成立),而台灣廣義的「皇 民化運動」已開始啟動,「佛教專修道場」的成立,不能說沒有高 林審度時局的考量。因此,他來台後立即展開專修道場的設立運 作,其間利用與全台寺廟、齋堂聯絡的成功,而獲得資金上的挹注,

終於1934 年 4 月 1 日正式授課,直到日本敗戰離台,共有八屆畢 業生。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

天台宗布教所申請建寺獲許可,寺名為「南叡山大正寺」,地點位 於壽町,正式舉行動土, 47 同年 6 月 9 日落成遷入,18 日舉行佛像 安座。 48 高雄布教所更晚至 1934 年 3 月才啟用, 49

曹洞宗佐佐木、鈴木身先士卒,集合各宗僧侶,以及菊地慶治 郎、鹿山豐、內藤無一庵、小躓和夫等有志之士,創立「大日本臺 灣佛教會」,目的是「開放自家信仰之志念,維持社會道德,進而

為此,我體會大師這本書,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即是要從本懷

所謂宗教方法,是指 宗教幫助人實現心靈超越 的方法。不同的宗教,其 宗教方法也是不同的。基 督宗教的宗教方法可稱之

佛教是舉世公認的世界宗教之一,但是佛教的教義和其他宗教教義有所不同。一般宗教

日本佛教在戰前僅有 13 宗 56 派,戰後有 13 宗 270 個教團,至 80 年代 已發展至 157 個教派,其中天台系 20 個,真言系 47 個,淨土系 47 個,. 禪宗系 22 個、日蓮宗系 38 個,奈良佛教系

宗 教哲學系博士,現任佛光大學 宗教學所專任教師,曾任佛光 山禪學堂副堂主、佛光山北美巡迴弘 講師、美國西來大學行政主任兼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