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用問題導向學習、資訊融入問題導向與傳統教學策略探究高中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實驗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運用問題導向學習、資訊融入問題導向與傳統教學策略探究高中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實驗研究"

Copied!
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運用問題導向學習、資訊融入問題導向與傳統教學策略 探究高中學生健康體適能 之實驗研究 研究計畫之背景 全球化的效應急遽提升、社會不斷的變遷、數位化與網際網路技術之快速變化以及教 育改革的衝擊下,永續化的目標也造成各國之間的強烈競爭。國際知名經濟學家梭羅就曾 言及「未來將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競爭,對個人和國家而言,創造及運用知識的技術將成為 競爭的關鍵」(楊朝祥 2001),足見知識的應用已成為現今世界各國強化競爭力的重要關鍵。 因此,如何造就具有創新思考的高素質人才,為當前世界各國非重要的課題。 但是,目前台灣社會多偏重於外顯知識之學習,卻忽視個人內隱知識的重要性,因此 影響了學習者在創新和應用方面的能力,而隨著社會的越趨複雜與多元化,發展學生「獨 立思考」與提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增進適應瞬息萬變的人類文明演化,這些能力更 為今日各級學校教育致力強調的重點(陳麗華,1989;陳密桃,1993;Paul,1990)。而目 前在我國各級學校體育課教學方式,通常採用以傳統方式引導進行教學。換言之,我國體 育教學多以教師為中心的方式,其中仍以命令式的教學形態居多,雖然在技能成效上往往 能夠快速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以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而言,由外往內的注入式教學卻使 學 生 習 慣 性 的 依 賴 教 師 的 講 述 模 式 , 日 復 一 日 , 也 將 會 使 得 學 習 者 在 自 我 做 決 策 (decision-making)和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 的能力降低許多,當然對於學生往後日常生 活中的健康體適能等相關問題之解決能力,自然形成無可遷移的效果。

(3)
(4)

四、 本研究限於人力、經費、時間及設備及原班級建制等的限制,無法以隨機取樣的方式 選取樣本,僅以班級叢集取樣方式選取大台北地區高中生學生為對象,故可能使外在 效度的推論上受到限制。 研究範圍 根據本研究主題及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研究範圍如下: 一、 就研究對象而言:本研究將以大台北地區高中生一百一十五位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 叢集選取其中一班為實驗 A 組、一班為實驗 B 組及一班為控制組。 二、 就研究目的而言:本研究旨在探討「問題導向學習」、「資訊融入問題導向」與「傳 統」等教學策略對於學生「健康體適能設計課程」學習成就、設計能力與學習態度之 影響。其健康體適能課程學習成就、健康體適能設計能力及健康體適能學習態度,所 得的成績表現數據作為本研究之研究範圍。 名詞釋意 操作性名詞解釋 一、 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策略:意指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依健康體適能問題中就所知道的 事實、概念與原則,找出和問題相關的資訊,並以小組方式針對問題個案的資訊進行 討論,藉由討論的過程中確定問題的內涵與範圍,並嘗試以運動或身體活動等方式驗 證各種問題可能解決的途徑。 二、 資訊融入問題導向教學策略:意指在學習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資訊方 式(如:文字、圖片、聲音、動畫、影像等)融入健康體適能問題,學生依此問題中 就所知道的事實、概念與原則,找出和問題相關的資訊,並以小組方式針對問題個案 的資訊進行討論,藉由討論的過程中確定問題的內涵與範圍,並嘗試以運動或身體活 動等方式驗證各種問題可能解決的途徑。 三、 傳統教學策略:教師上課時,依照教學內容及進度所製作的教學計劃授課,並親自對 學生做口頭講解、動作示範與指導,此為傳統教學方式。 四、 健康體適能課程學習成就:本研究之健康體適能學習成就包含健康體適能程度與健康 體適能認知並以中學體適能教育課程指引(AAHPERD, 1999)、個人體適能(Johnson & Smith, 1995)及體育與終身的體適能(AAHPERD, 1999)為依據,得分越高,表示健康體 適能學習成就越佳。

(5)

七、 學後保留效應:係指「於學習活動中,在學生學習某一課程與練習活動後,其學習後 有行為改變,即中止學習,然後經過一段時間,再觀察測量其個體學得行為情形」(許 書務,1985)。本研究採定期測驗方式,於實驗教學後,包含後測進行受試者之學後 追蹤測驗兩次,每次間隔皆為五週,並記錄每次測驗成績進行受試者學後保留狀況之 分析。 研究方法與步驟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台北區某高級中學三個班級學生(n=115)。本研究以班級為單位進 行叢集抽樣,分派其中一班為實驗 A 組約三十五位學生(n=35),採問題導向教學法(以下 簡稱:實驗 A 組);一班為實驗 B 組約三十六位學生(n=36),採資訊融入問題導向教學法 (以下簡稱:實驗 B 組);另一班為控制組約四十四位學生(n=44),採傳統教學法(以下 簡稱:控制組)。 表一、研究對象、教學策略與教學內容 組別 人數 教學策略 教學內容 實驗介入 實驗 A 組 35 問題導向教學法 健康體適能 10 週 實驗 B 組 36 資訊融入問題導向教學法 健康體適能 10 週 控制組 44 傳統教學法 10 週 總數 115 研究步驟 研究設計 本研究以台北區某高級中學學生為研究對象,並以叢集(以班級為單位)之抽樣方式進 行實驗設計共計三班,而無法進行隨機化等組多因子真實驗設計,僅採用不等組準實驗設 計來進行實驗處理。實驗設計如表二。 表二、實驗設計表 組別 前測 實驗處理 後測 學後保留效應 追蹤測驗一 學後保留效應 追蹤測驗二 實驗A組 O1 X O2 O3 O4 實驗B組 O5 Y O6 O7 08 控制組 09 Z 10 11 12 註:「X」為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策略;「Y」為資訊融入問題導向教學法; 控制組為傳統教學策略。 研究工具

(6)

習態度(Attitude Toward Physical Fitness Scale)來收集資料分析。以下茲就上述研究工具 內容予於詳細說明如下:

一、 健康體適能課程學習成就:本研究健康體適能學習成就包含健康體適能程度與健康體 適能認知等,其詳細說明如下:

(一) 健康體適能程度檢測:健康體適能程度檢測將採用教育部(教育部體適能網站, 2005)編制而成的體適能之體育教師指導手冊(Physical Education For Lifelong Fitness;Physical Best Teacher’s Guide, 1999)。而本研究所採用之健康體適能程 度測驗內容如下:個人基本資料、有氧體適能(1.6 公里走跑)、肌肉適能(一分鐘 屈膝仰臥起坐)、柔軟度體適能(坐姿體前彎)、身體組成百分比(全方位身體組成 分析儀)等檢測項目。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我們一般所探究的不僅是科學及其經驗 方式的問題―我們所探究的是人的世

5.體能活動與體適能 (Physical activity and fitness) 6.心理健康與心理失調 (Mental health and

 而良好的健康體適能是指人的心臟、血 管、肺臟及肌肉組織等都能充分發揮有 效的機能,以勝任日常工作,並有餘力

指導員於民國 97 年起開始培育,其培育宗旨並非僅有 執行「檢測」作業,另有輔助學生改善並提升體適能 之功能。自民國

 據美國的研究指出網上體育課一般都以體適能為主 (Fitness-focused), 但主要的學習成果以認知 多於技能 (difficult to provide real-time psychomotor feedback, which is invaluable

2-1 化學實驗操作程序的認識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計劃與執行 2-2 化學實驗數據的解釋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2-3 化學實驗結果的推論與分析

推理論證 批判思辨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3 分析文本、數據等資料以解決問題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4

年青的學生如能把體育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便可提高自己的體育活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