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節為治療師的角色及移情認識在治療情境中的功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五節為治療師的角色及移情認識在治療情境中的功用"

Copied!
4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章研究結果包括七節,分述如下:第一節是本研究二十次精神分析治療取 向之治療歷程摘要描敘,方便讀者對整體的治療過程有較清晰的輪廓,第二節為 治療師移情認識的核心信念及重要特徵,第三節為移情認識的方法,第四節為移 情認識的發展。第五節為治療師的角色及移情認識在治療情境中的功用。在第二 至五節的結果說明中,皆先以圖表呈現重要的結果,再以文字敘述,並引用逐字 稿相關內容為引證。

第一節 二十次治療歷程摘要描敘

本研究進行之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一週兩次,自 93 年九月初至同年十 一月中旬,於台北一民間之心理治療機構中進行,連續十週,每次治療時間為五 十分鐘,共計二十次。治療過程中除了第十三次及第十四次之間,因颱風假延後 一次之外,二十次治療的過程中,案主皆準時出席,未曾遲到。在二十次心理治 療結束前,治療師認為案主的情況不適合立即結案,因之在二十次治療結束後一 週,與案主重新建立治療結構,持續治療。以下就將此二十次心理治療的過程,

摘要描敘。

第一次治療時,案主一直不太知道接受心理治療時應該要說些什麼,多次談 到不知道自己要不要來,並在治療過程中有許多的沈默。一直到半個小時後案主 才開始提到來治療路上所遇見「跌倒的小孩」的事件,而在治療快要結束前,並 為自己今天沒有說什話,對治療師說抱歉。

第二次治療時,案主一開始提到治療情境較第一次治療來的乾淨、舒服,之 後並主動提到自己有作夢但忘記了。後來案主提起最近工作很忙,之後就沈默。

沈默許久之後,案主開始提到以前常做的一個迷路的夢,但沒有詳細說明夢的內 容。比較第一次與第二次治療時,治療師感覺案主對接受治療有較正向。

第三次治療時,案主比較主動,一開始就提到工作中遇到一些很棘手、難以 處理的情況。第四次治療時,案主也較進入治療狀況,主動談到來治療前曾經作 過的夢,夢見與同事去吃火鍋時,發生一些曲折離奇的事,而吃完火鍋後發現老 闆少找了五十元,不知道要不要回去找老闆要回來。第五次治療,案主帶來兩個 很豐富的夢,第一個在路上碰到醉漢而落跑,第二個夢是想要出去玩,但又因錢 沒帶夠而無法成行,夢到最後則變成想去開一家店,要好好努力賺錢。第六次治 療的夢是關於躺在一個黑洞上的情況,想看又不敢看,之後又有東西掉進去,撿 不到。第七次治療的夢中,案主想去參加一個研討會,但沒有被邀請。第八次治 療的夢,是出去玩踫到一個笨導遊,沒有安排環境介紹,也沒有準備食物。在第 九次治療時,案主提到夢見與朋友參加兩人三腳的競賽,等輪到了,比賽就結束

(2)

了。第三次到第九次治療是以夢的材料為主要的焦點,治療師透由案主的夢,從 中解明可能浮顯的移情。

但到第十次治療時,案主談到來治療並沒有獲得改善,而同時提及一個老師 都不回答學生問題的夢。在第十一次治療時,案主忘記夢,並在治療過程中呈現 一些負向的情緒。這個負向的情緒在第十二次時更為明顯,在第十二次案主突然 冒出「害怕自己會死掉」的主題,治療師對此狀況不清楚發生什麼,而一時無法 掌握可能理解的方向,與案主失去緊密的聯結。

到了第十三次治療時,案主談起在工作上與老闆的互動情況,讓案主感覺到 很困擾。第十四次治療時,案主沒有帶夢來,治療就有點陷入在一種迷惘的情境 之中,治療師與案主都有些挫折,治療師認為這可能是與即將結案有關。在第十 五次治療時,案主重覆兩個與「時間來不及」有關的夢,在廚房作點心,忙得時 間快來不及時,幫忙的又人笨手笨腳,弄壞了已經烤好的蛋糕。

第十六次及十七次的治療開始準備結案,治療師比較不傾向以移情認識的眼 光進行治療。雖然如此,但是治療師感覺這幾次案主有一股很難受的感覺,同時 案主也談到生活所出現的一些混亂狀況,丟掉重要的東西等等。在第十八次治療 時,案主提到已開始為治療結束作準備,想要找一些別的事情來忙,治療師認為 這並不是一個正向的發展,因而認為不宜在此時結束治療。因此,在此次治療過 程中,治療師與案主商量持續治療的可能。在第十九次治療時,除了案主決定繼 續接受治療之後,又帶了一個很「長」的夢來,夢主要的內容關於有一個人對於 他丟出來的東西感到興趣。另外,案主同時也談到前幾個星期丟掉的重要東西找 回來了。

在第二十次治療時,治療師比較傾於為下一個階段的治療做準備,所以對於 移情的材料未有較深入的探索。

(3)

第二節 治療師移情認識的核心信念及重要特徵

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師在進入治療情境之後,對案主所發展出的移情認識有 四個核心信念及重要特徵,分別為:「排放的治療信念」「敏覺隱微訊息」「思 考運作的模式」「呈顯移情的材料類別」。移情認識的先備基礎之主要範疇及其 重要面向,如表 4-1。

表 4-1 移情認識的核心信念及重要特徵之主要範疇及重要面向

主要範疇 重要面向 次要面向

治療師對案主極具意義 材料與治療師、治療情境有關 治療師是案主所對客體

案主為了溝通而給出材料 治療情境是案主主動製造

思考材料背後的意義 材料的意義皆非單一 尋找材料意義求得理解

併存相互矛盾、對立的理解 案主的反應為理解的判準

排放的治療信念

等待案主給出材料解明移情 放大情緒感受

敏覺隱微訊息

敏覺材料意義 建構兩人關係 思考運作的模式

置回兩人關係脈絡中思考

案主呈現的樣貌 案主自主的陳述及呈現

夢及話語用字 直接的回應 呈顯移情的材料

類別

案主的回應

間接的回應

以下就這四個移情認識的核心信念及重要特徵分述如後。

壹、排放的治療信念

在進入治療情境之前,本研究治療師依個人對理論的認識,及過去實務的經 驗,發展出認識移情的治療信念。本研究分析出與治療師認識移情有關的治療信 念,包括五個重要的範疇,分別為「治療師是案主所對客體」「治療情境是案主 主動製造」「尋找材料意義求得理解」「案主的反應為理解的判準」、與「等待 案主主動給出材料解明移情」,以下分別說明之。

一、治療師是案主所對的客體

本研究參與之治療師(以下簡稱治療師)認為,案主對於沒有辦法被自己意

(4)

識所接受,但需排放出來的感覺、情緒、思考、欲望等等,因需排放之故,相對 的就需要有一個排放、接收的對象。一旦這排放、接收的對象是治療師的話,則 就稱為移情。而此一排放、接收的情境,即是治療情境,治療師即是案主排放出 的對象。從這觀點來看,治療情境中案主所對的客體即是治療師,是接收案主排 放物的人。因此,在治療情境中,當案主給出材料時,治療師就主動到位,置身 為案主所排放、指向的客體,並從此置身的位置中,解讀案主所給出的材料意涵。

資料分析結果發現,此「治療師是案主所對的客體」的信念,具有三個次要 面向,即「治療師對案主極具意義」「材料與治療師、治療情境有關」「案主為 了溝通而給出材料」,分述如後:

(一)治療師對案主極具意義

本治療師認為其個人,在治療情境下,是案主極具意義的客體。當這位治療 師相信自己是成為案主所對的重要客體時,就可能從中看到案主對治療師所抱有 可能的期待與想像。第一次治療時,案主進到治療室後,不斷重複地談「不知道 要不要來治療」。當治療師將自己置身於案主所對的客體時,從這些重複出現「不 知道要不要來」的談話中,看見案主正以此材料,傳遞其內在對治療師的某些感 覺,可能是不確定治療師的引導是否正確。同時治療師認為,案主亦可能從這些 疑問中,表達出對治療師的某些期待,以及從期待而演生出對治療師可能的想像。

「他一直說不知道要不要來的事(T-01-001)(治療逐字稿-第 1 次治療-第 1 句對話)(T-01-015)(T-01-028),…後來他自己說他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我 的方向是否正確(T-01-057)…,這句話大概是在過了半個小時的時候後說出來 的,都是談有關於他對我的一些感覺,這些感覺在治療開始的五分鐘之內(就出 現了)。」(01-002-1)(第 1 次治療後訪談-第 2 個意義單元-第 1 個類別)

案主在第一次治療所呈現治療的材料,雖未說明材料指向對象,但治療師認 為,治療情境中的治療師即是材料所指的重要的他人。因此自然地將案主所給出 的材料與治療師本身做聯結,材料所談的對象即是治療師。第二次治療時,案主 明白地談到對重要人的在意。對治療師而言,此與案主在第一次治療時談到自己

「是否講的夠多」,可能是同一表徵,從中印證治療師是案主的重要他人了。

「他說自己會在意重要的人…在第一次見面,他則在意自己是否講夠多

(T-01-072),從這個角度來看,移情在第一次已經存在,我被他認為是他的重 要他人。」(02-027-1)

(二)材料與治療師、治療情境有關

治療師除了將案主述說的對象,指向治療師之外,案主所給出的材料內涵亦 皆與治療師的互動有關。像是第五次治療中,案主連續談到的兩個夢,都與「要 不要去」某個地方有關。治療師認為案主夢中的「要不要去」,可能是傳達「要

(5)

不要來」治療的猶豫。

「兩個夢連續在談要不要去,…不知道要不要來,表示要不要來這裡跟我建 立關係。」(05-010-4)

(三)案主為了溝通而給出材料

治療師引用「排放」概念,具體描繪出案主如何將其內心世界傳達出來的動 力狀態。延續這個一概念發展下來時,案主將其內心所傳達出的動作中,隱涵著 一種想要與治療師溝通的意圖。在第三次治療時,治療師認為,包括「忘掉要談 什麼事情」的材料,都是含帶著案主想要與治療師溝通的意圖。治療師從此「忘 掉要談什麼事情」的材料中,看到案主可能藉此一主題,可能表達是一種內心「還 沒有準備好」的心情。

「他談到他忘掉要談什麼事情(T03-007),…也許他還沒有準備好要跟我 講,我比較是從他的話裡去反應他想要告訴我的東西…」(03-004-4)

從以上幾個治療師主動置身於案主所對的客體的例子,不論是「治療師對案 主是極具意義」、或是「案主所談的內容與治療師、治療情境有關」,以及「案主 為了溝通而給出材料」等三個次面向的發現,除了呈現治療師從此一觀點發展對 材料的認識之外,同時也展現出治療師與案主之間,存在著一種極為緊密的互動 動力關係,緊緊地將治療師置入於案主的世界之中。

二、治療情境是案主主動製造

資料分析中發現,未經更動的客觀治療情境,案主在不同的治療中卻有不同 的反應。治療師認為案主對未變動的客觀情境的不同反應,與其內在主觀世界的 變化有關。亦即案主所感知的外在環境的變化,是來自於案主內在心智世界的改 變。例如,案主第二次治療時,一開始就談及此次的治療情境與第一次很不同,

治療師認為案主所感知兩次治療氛圍的差異,可能是來自案主心智世界的改變,

而經由案主主動製造出來的。

「一個可能的正向移情是抱枕變乾淨了(T-02-030),但其實是同一個。這 像是一正向移情。今天他來的感覺比較好了,所以製造乾淨抱枕的 illusion」

(02-001-1)

此外,研究分析發現,案主所面對的治療師,也會因其個人內在的理由,而 製造出特殊認定,從中則可理解案主對於治療師的移情。例如第二十次治療中,

案主主動的談到治療師是一個「權威人物」,而對治療師來說,「權威」並不是治 療師的本質,是案主想法中所創造出來的。針對這樣的材料,治療師理解的重點 在於,瞭解何以案主需要在治療情境中塑立一位「權威」治療師。

「夢中有一個權威人物,他聯想到父母、老師、治療師(T-20-008)。其實

(6)

將這些人視為權威,是他自己製造出來的,因為權威不是父母、老師和治療師的 本質…」(20-005-4)

當治療師一旦秉持著材料是案主主動製造觀點時,治療情境中所呈現出來的 材料,都將視為案主內在意圖的表明,其中包括案主帶來的夢。雖然在夢境中,

案主遭遇一些他不願意發生的事,但對治療師來說,這樣非自願性的遭遇,亦是 來自於案主內在想法自主性的表達。案主即是夢境材料的作者,夢是來自於案主 內在心智的主動反應。例如在第七次的治療的夢中,案主因某些原因而沒有被邀 請參加研討會,對於自己沒有被邀請,案主感到很鬱悶。但若將這材料,以案主 主動製造的觀點來解讀時,材料中的沒有被邀請之意義,則成為因案主自己並不 想要參加研討會而造成的,所以案主在夢中製造出一個「沒有被邀請」的情境。

「沒有被邀請是他自己做的夢,因此表示他不想要參加,」(07-014-1)

當治療師以案主主動性角度來看待治療材料,並依此解讀材料意義時,則顯 明了此與治療師所談之「排放」概念的一致性。治療師認為案主會將意識中不想 要的情緒、慾望等等,排放出來,並用一種極隱微、間接的手法,呈現在材料之 隱微之處,此即是案主將內在慾求含藏在材料的晦暗之地,若隱若現。然而治療 師這種看待案主內心世界的觀點,確實更複雜與主觀,但也更能豐富地解讀案主 內在世界的可能性。相對的,對於求得材料意義理解的難度及挑戰,也因之提高 了許多。

三、尋找材料意義求得理解

對治療師來說,案主給出的每筆材料所能顯現、理解的意義並非單一,材料 背後所存意義,可以併存多元,甚至是相互矛盾、對立的理解。治療師即是立足 於此一治療信念之上,尋求材料的理解。而治療師尋求材料背後意義理解的過 程,包括三個主要面向,分別為「思考材料背後的意義」「材料意義皆非單一」、

「併存相互矛盾、對立的理解」

(一)思考材料背後的意義

在資料分析中發現,治療師所探討的移情內涵,並不單僅止於案主表面所談 的內容,而更著重於內容背後意義的探索。因此面對材料時,治療師思考的是材 料背後的可能意義,從中尋求移情的理解。這樣的解讀資料的角度,是貫穿於全 部的治療過程。就像在第四次治療後訪談,治療師面對案主呈現出「肚子餓」的 材料時,治療師清楚地表示,透過「肚子餓」的材料解讀背後可能的意涵。此是 材料讀取當下,治療師努力思考的方向。

「他說他常會肚子餓(T-04-061),我有需要了解他肚子餓是什麼意思,可 能是工作太累,要花力氣;或是需要被關心,很希望自己要有力量…」(04-026-6)

治療師除了引用案主所表達的表面內容,作為解讀的材料之外。治療情境互

(7)

動所顯現的氛圍,也是治療師思考的材料。像是在第十一次治療時,案主一進來 治療室,治療師發覺情境中瀰漫了一股難過的氣氛。治療師除了看到案主的難過 的情緒之外,並更進一步思考,何以案主在此時呈現「難過的樣子」,以及這「難 過的樣子」與治療師有何關係,並試圖從中理解材料背後可能的意義。

「基本上我是想了解他為什麼難過?所以不只是要能看到他在難過,還要進 一歩去看,他為什麼難過?和我有什麼關係?」(11-039-5)

從以上兩個例子呈現中,發現治療情境中任何的線索,都可從中探索材料背 後的可能意涵,以及與治療師之關係,此是治療師理解明移情最主要思考的焦點。

(二)材料的意義皆非單一

從資料分析中顯示,治療師並不固著於某單一方向發展材料的理解,而認為 現象背後的意義是非單一存在的。可因不同理解的發展,而建構出不同意義內 涵。例如在第一次治療時,案主提到在來治療的路上遇到「小孩子跌倒」的事件,

治療師在思考材料可能意涵時,除了看到「小孩子跌倒」指向照顧者不好,而認 為可能是案主認為治療師不夠注意,讓他跌倒之外,同時也看到另一個可能意 義,即以「跌倒的小孩」表徵案主時,案主可能認為自己被注意的不夠,因而需 要用「跌倒」的方式引起大人、治療師的關注之另一層意義。

「所以一來他必須有趣、出事,媽媽才能夠注意」(01-011-5)

對於材料意義的非單一性,治療師在第二次回顧訪談表達的相當清楚,當時 治療師引用夢的材料為作說明,治療師表示從夢的材料所能表達出的意涵是十分 地豐富的,絕不是只有單一個意義的。

「看我有沒有看到,那也許我沒有看到,但不代表它不存在,也許有一百個 現象都同時存在,但是我看到一、兩個而已…夢本來就是可以從各種角度看,夢 絕對不是只有一個意義。」(R-04-034-01)(回顧訪談-第 4 次-第 34 句-第 1 個分 類)

(三)併存相互矛盾、對立的理解

研究發現,治療師探尋治療材料背後意義時,所解讀的內涵,有時甚至是相 互矛盾、對立的。例如在第四次治療時,案主提到想要去吃火鍋的夢。夢中顯示,

因為想要吃芋頭酥,所以去吃火鍋,但其實案主並不是喜歡吃火鍋。治療師從案 主想吃又不喜歡吃的材料中,看到了火鍋表徵著治療,從中讀取出案主對於來治 療一事,存在著矛盾的心情,可能表徵著案主其實並不想來接受治療,但案主還 是來治療了,其中或許與治療中有些他想要的東西有關。但是對案主來說,治療 並不是他所喜歡的東西。

「去吃火鍋代表來治療,但好像隱隱約約的,他的潛意識認為這邊也許有芋

(8)

頭酥是他喜歡吃的,他有動機想要來治療,想要找芋頭酥,但是火鍋本身又是他 不喜歡的」(04-014-3)

進一步探討材料存在著相互對立、矛盾的特性時發現,治療師有時所看到含 藏相互對立、矛盾的材料,可能指向的是案主內在不同部分的自己,而非是外在 治療師客體。就像第十三次治療中,案主夢到一道「破了一個洞」的牆。治療師 從中看到案主可能想要把內在不同部分的心情隔開、趕走,但是又做不到,而從 這一並存矛盾的材料中,展現出案主內在掙扎的心情。

「夢中有一道防堵牆,但牆卻破了一個洞(T-13-003),沒有辦法把真正的 感覺隔離在外面,這似乎是在談不同的 psyche,他 psyche 裡面有不同的部分,

有一部分想把感覺趕走,另一部分又也很想讓感覺進來,因為防堵牆有洞,是他 自己夢的,所以這是他的掙扎…」 (13-005-1)

從解讀案主材料背後的意義,治療師彷彿可以視見案主內在世界,並以之解 明移情。研究分析發現,當治療師從此一方向展現案主材料的內涵時,即能使治 療情境中每一個材料,都猶如同萬花筒般地將意涵無止盡的開展、延伸。解讀材 料意義的非單一性,同時又併存相互對立、矛盾的特徵,則是給出治療師一個寛 闊、創造理解的天空。

四、案主的反應為理解的判準

治療師在看見治療材料背後意義時,可含括著許多不同的想法,猶如萬花筒 般的開展,而何者才是案主真正可能想要表達的,則需進一步確認。雖然治療師 擁有無際創造理解的天空,但還是要回歸於貼近案主的原點,才能將於治療立基 在案主的經驗世界,否則所得的理解就離開治療脈絡。因之當治療師發展出對案 主內在的一些揣想時,都得回到能否接續得上案主的反應,作為確認認識的判 準。例如在第八次治療時,案主給出「一位受挫的同事」的夢,其中受挫的同事,

表徵的是案主自己?還是治療師?治療師跟隨案主的反應,從中琢磨出何者較是 案主所欲傳達的真正意義,這是治療師確認移情認識的重要關鍵。治療師從案主 的反應中,才能揣度出思考材料的方向,進而逐漸確認治療情境中的移情。

「這個夢到後來才比較清楚原來受挫的同事是他自己。之前就有各式各類的 聯想,我是老闆,我也是那個清潔工人,然後,他也是那個清潔工人,也是那個 讓他自己不舒服的老闆…」(08-004-3)

雖然案主的反應是治療師發展移情認識的判準,但並不表示治療師要很快放 棄未獲得案主回應之理解。治療師有時仍順著自己原有的理解,採用不同的說 法,與案主作進一步確認。例如在第五次治療時,治療師一開始就依案主所給出 的材料,形成案主對治療師「不放心」的移情理解。但當治療師將這個理解回饋 給案主時,案主並不能接受。之後治療師則透過不同,但類似「不放心」的形容 詞,與案主的對焦,慢慢地調整為「不自在」的字眼時,案主就接受了。在硺磨

(9)

適切的理解及確認的過程中,治療師也因這樣的互動,對案主有更多的認識。

「他沒有辦法想像他會不放心,因為我用不放心這個字眼來解釋,他不太能 接受(T-05-017),直到他談到覺得來治療有點不自在時才接受,我好像需用各 種方式來談不放心這個狀況」(05-028-4)

面對材料具有無限可能的理解觀點時,治療師要回歸案主反應,確認可能的 方向。治療師雖然盡其所能地發展理解的天空,但在發展理解之時,有時要先擱 置原有的認識,從案主的回應中思索新的可能理解。如此才能較適切地回到案主 經驗世界獲得理解,此是治療師發展移情切確認識的重要判準。

五、等待案主給出材料解明移情

治療師在治療情境中,所採取的是一種等待姿勢,等待案主給出的材料,以 解明移情。研究發現,治療情境中的治療師,並不主動的帶領案主探討某一主題,

而是透由等待案主主動的給出足以顯明的材料,為治療師解明移情的機會。這個 等待姿態治療師在第十一次的治療後訪談表述得相當清楚。

「我通常我不會要求案主去想一想過去的事情,除非他自己跑回去。我的詮 釋只有停在此時此刻的移情而已,我只處理診療室發生的事情…等待素才出現。」

(11-051-1)

在治療過程中的一些轉折,尤其能將治療師等待姿態明顯地展現出來。當治 療師在思緒上浮現出許多可能的思考路徑時,為了要確知何者較貼近案主想要給 出的意義,則得耐心地等待案主下一個動作,才能將材料的意涵慢慢確認出來。

確認的過程中,有時案主甚至會給出超乎原先猜測的回應。例如在第四次治療 時,治療師原本理解案主材料,可能顯現的是「要不要帶問題來」的移情內涵,

但當治療師將這個理解回饋給案主時,案主突然又想到另一個夢,這個接下來給 出的材料,讓治療師對原先的理解有了更進一層的認識,從案主給出新的材料 中,治療師才較清楚案主可能是傳達對「不知道要不要相信治療師」的矛盾。

「夢中在猶豫著要不要回去要老闆沒有找他的五十元。接下來他下一個夢是 要不要把自己的問題帶到一個地方去告訴另外一個人。因此我認為關於要不要回 到老闆那裡要回他的五十元,指的是不知道要不要將他的問題帶到我這裡來?因 為作了這個詮釋之後,他突然又記得他的另一個夢,所以我才想到之前的夢指的 是他不知道要不要把問題帶給我處理。這好像是一個不斷重複出現的主題,例如 不知道治療會不會讓他變得更混亂、失去方向等,治療師能不能相信,因此會不 想回來要錢。」(04-007-3)

隨著案主將治療材料的給出,治療師漸漸地摸索可能的移情方向。研究發 現,當治療師維持著等待姿態時,這個等待姿態可為治療師帶來一種空間的拓 展,是一個可供以思考、看見情移現象的空間。但要治療師在情境互動中,保持

(10)

著這種被動的等待姿態也並非易事。就像是在這第六次治療的一個段落中,治療 師不知不覺地主動介入了,等到介入之後,治療師才看見自己已超出了等待的界 線。

「他談到丟了一樣東西(T-06-066),我在等待他告訴我丟掉什麼東西,但 是他一直都不講,我的慾望就跑出來了,這就 against Bion 講的,治療師不能太 有慾望,我當時確實有慾望想知道丟掉什麼東西,因此我不知不覺就做了介入…」

(06-008-3)

治療信念的分析結果發現:「治療師是案主所對客體」「治療情境是案主主 動製造」「尋找材料意義求得理解」「案主的反應為理解的判準」、與「等待案 主給出材料解明移情」,是為本治療師認識移情時,排放治療信念的五個主要特 徵。

貳、敏覺隱微訊息

研究分析發現,治療師對於治療情境中隱微訊息高度敏覺,是解明移情的重 要憑藉。治療師對資料敏覺可分為兩個重要面向,一為「放大情緒感受」,另一 是「敏覺材料意義」。以下針對這兩個面向,分別說明。

一、放大情緒感受

案主在治療情境出現一些重覆性的「動作」材料,往往是治療師理解的重要 線索。研究發現,治療師透由案主給出這類「動作」材料的氛圍,從中敏覺其背 後意義。一旦治療師無法敏覺治療情境所瀰漫的情緒張力時,則無法適時的擷取 這類非語言的材料,亦無法將案主所欲表達的意義解明出來。研究發現,治療師 要認識這類材料的移情,則要在治療情境中,放大情緒感受。治療師要調高情緒 的敏感頻度,才能充分感受治療情境中的情緒流動。例如第一次治療時,案主再 三地談到「不知道要不要來治療」,治療師從案主重覆談「要不要來」的材料中,

敏覺出案主可能潛藏的意圖,是一種想催促治療師主動給一些說明之慾求。

「他一直在說他不知道要不要來(T-01-001;T-01-015;T-01-028),他用這 種方式來讓我覺得我可能要做一些事情,他希望我可以給他一個說明。」

(01-007-1)

另外,研究分析發現,案主有時會在治療情境中釋放一些看似無意義的主 題,夠敏覺的治療師則能從中感受含藏在其中的情緒。具高度敏感的治療師,能 將這些看起來平淡、不經意,但夾藏著重要的情緒材料,將之解明。例如第十一 次治療中,案主問:「是否有人會因不知道治療在做什麼而中斷治療」。面對案主 這樣的詢問中,治療師敏覺其中可能表明案主對於沒有引導的治療,將無法走下 去。

「他問起是不是有人會因為不知道治療在做什麼就中斷治療(T-11-011)?

(11)

這句話可能是在表達他需要一些可以引路的指標,不然會迷路、走不下去」

(11-024-3)

從這些認識移情過程的例子中發現,治療情境中所流動的情緒、及情境氛圍 的材料,對治療師解讀移情來說,相當重要,而此一流動之情緒張力的材料,非 為置身治療情境之外的其它人,所能夠領受。

二、敏覺材料意義

治療師對材料可能寓含意義的敏覺能力,亦為解明移情的關鍵。對案主所談 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試圖從中看見所含藏的意義。因此,治療師能否理解材料,

實則取決於對材料的敏覺程度。所有的材料之中,又以夢材料解明的難度最高,

夢境所能夠發展的可能意義相當的豐富,甚至連「案主沒有夢」的現象,都是重 要材料。就像第二次治療時,治療師直接將「夢」與來治療視之為對等,透過案 主「忘掉夢」的材料,看到案主可能藉之表達對來治療的擔心。

「他說他忘掉夢(T-2-051),我就說也許他對於來這裡接受治療有一點擔心 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02-003-2)

治療師有時會以案主在治療情境中所呈現樣貌的敏覺,配合夢境材料進行移 情的解讀。像是第六次治療中,案主給出一個「躺在黑洞上」的夢,對治療師來 說「躺在黑洞上」等於是「不要看黑洞」。因此這「躺在黑洞上」,可能表徵著案 主想要逃離看到黑暗部分自己的不舒服。當治療師從此方向解讀時,整個夢的內 涵就開展出來。

「夢中他躺在黑洞上,他聯想時說是為了不要看到那個黑洞(T-06-028)。

這個自由聯想讓我很自然想到診療室裡面的情境:要不要看那個黑暗的部分。今 天他來接受治療,當然是希望能藉由看到自己內在一些黑暗的部分而有所收穫,

但是他又背對黑洞,因此或許表示想要逃離看到黑暗部分的不舒服。」(06-003-1)

另外,資料分析中也發現,治療師解明材料背後的寓意時,能否敏覺出案主 言說內容之外的材料,則是最大的挑戰。就像第三次治療時,案主的談到「遇到 比較棘手的事」當下,治療師相較自己所面對的是一位合作的案主,從中敏覺比 對出案主呈現「遇到比較棘手的事」之意涵。治療師認為案主可能想表達「對治 療師不放心」的移情,不知治療師能不能處理棘手的案主。

「他談到這週面對一些比較棘手的事(T03-012)。相對要表達的是,我面對 的他是比較合作的,好像有一點不放心我的感覺…」(03-001-1)

由放大材料的感覺,及敏覺材料背後意義,以獲取移情的認識時,所需要的 是一位心思靈活及敏銳的治療師。從上述的例子中看到,治療師從「遇到比較棘 手的事」之材料,解明出案主傳達出「對治療師的不放心」的移情,此是因治療 師在治療情境中,能對案主整體呈現樣貌的敏覺,才能從情緒與思考相互的交流

(12)

中,獲致材料意義的認識。因此,治療師要發展出對隱微訊息的敏察能力,則需 同時兼具放大情緒感受及材料背後意義敏覺,在兩者相輔之下,解讀出材料意涵。

敏覺隱訊息的分析結果發現:「放大情緒感受」「敏覺材料意義」,是為本治 療師認識移情時,敏覺隱微訊的兩個主要特徵。

參、思考運作的模式

研究資料分析發現,治療師在解明移情現象時,是以「建構兩人關係」模式,

以及「置回兩人關係脈絡中思考」來運作思考。治療師將案主置於兩人關係互動 脈絡下,從中解讀治療情境的互動狀態,並亦以兩人關係脈絡為背景,從中襯托 出案主所給出材料的移情意涵。以下依「建構兩人關係」,及將材料「置回兩人 關係脈絡中思考」兩個重要面向,說明治療師解讀移情的思考運作模式。

一、建構兩人關係

研究發現,本治療師是在一種兩人關係的架構下,從中發展移情的認識。因 此治療中的兩人關係的建構,是發展移情之認識單位。在治療情境中,治療師不 是置身於案主及其材料之外的第三者,而是案主及其給出材料的直接對象。就像 第二次治療,案主提到「迷路的夢」,治療師認為案主的迷路與來治療及治療師 有關,因此,直接將治療師角色置入,從「迷路」夢材料中思考案主面對治療師 的可能想法。此即是以兩人關係為建構認識的單位,並從中發展可能的移情。

「後來他想起那個夢,他迷路了,不知道人在哪裡(T-02-061),…從一開 始他就一直在講他不知道他自己到底來這裡是做什麼的,是來面對自己處理自己 的問題嗎?他需不需要一個治療師,他既然可以自己整理,幹嘛需要治療師呢?」

(02-011-3)

如此兩人關係的建構,是主動地將治療師置入進來,以兩人之間當下所發生 的關係,發展移情認識。就像第九次治療時,案主談到參加兩人三腳的趣味競賽,

「輪到他與伙伴要開始起跑時,比賽就突然結束了」。對治療師而言,這個夢貼 切地傳達出案主在與治療師之兩人關係,所感受到的移情。

「他的夢和自由聯想讓我想到他跟我也無法真正建立起長期的關係,因為是 有期限的治療,因此關係只是表面上意思、意思而已,因為一開始就要結束了,

無法深入….」(09-17-3)

在理解案主之移情的過程,引用「建構兩人關係」的思考運作,即是建構治 療師與案主之間的動力流動。資料分析結果,彰顯出這一個兩人關係,並不是一 個名詞,或是形容詞,而是一種不斷地發生、形成建構關係的進行式。就像治療 師在第四次的回顧訪談時特別表示:

「診療室是在複製一個 couple 的 relationship,你要想的是,我們真的是在

(13)

複製一個 couple 的 relationship。」(R-04-09-01)(回顧訪談-第 4 次-第 09 句-第 1 個分類)

治療師所談之診療室是複製「couple 的 relationship」,研究者認為此是一種 緊密互動的兩人關係。透過「兩人關係」為思考單位,將其中流動的移情意義,

不斷的建構出來。治療師在第一次治療後的訪談中,即將此概念表達出來了。

「因為我們所談的是移情,是在潛意識中呈現出來的,我當然要從他的話語 裡去看可能的潛意識內容。之前他意識中說不知道治療要怎麼開始(T-01-017),

他以為我會跟他講治療是怎麼開始的,會問他一些話,作些引導,結果發現我並 沒有做這些事情,這讓他不知道應該怎麼樣開始進入治療,基本上意識中雖然是 在談這個診療室中的一些情境讓他不知道怎麼開始,但這與我的做法有關。」

(01-006-1)

治療談話的內容中雖然有一個外在事實「不知道怎麼開始」,但是治療師以 建構兩人關係為認識單位,將外在情境的材料,納入兩人關係動力的理解模式,

從中勾勒兩人關係之可能的移情樣貌。

而在這名為「兩人關係」互動的建構模式,所指稱的並非是完整「兩人」個 體的互動。在第十七次治療中,治療師可以是治療情境中的沙發,或者是旁觀的 攝影機。治療師成為沙發,或是攝影機之客體時,所顯現的移情也隨之不同。當 以沙發看治療師時,治療師是「涵容者」(container);而以攝影機看待時,治療 師則成為「觀察者」

「對於我在看著他的擔心,另一方面妳也可以說他擔心的是我不能 contain 他不說話…。這兩個可以是同一件事情!是看你將重點放在觀察者,還是將重點 放在 container!」(17-010-1)

二、置回兩人關係脈絡中思考

材料的意義除了來自於建構兩人關係理解移情焦點之外,有時治療師會將

「兩人關係」退置為理解材料的背景脈絡,用以襯托材料可能表達出的意義。就 像是第十次治療時,案主提到自己與朋友的關係沒有改善,而對治療師來說,若 將此一材料置回兩人關係脈絡思考時,案主沒有改善是與治療師有關。

「因為他說來治療後跟朋友的關係並沒有改善(T-10-053),他的關係有沒 有改善跟我有關,我是治療師,我應該幫助他改善關係。」(10-009-1)

雖然案主的材料內容並沒有明言的客體存在,但將此材料置於「兩人關係」

脈絡來看,就顯明了案主的材料是與治療師的移情有關。例如在第十次治療中,

案主提到自己在治療中的不能閉上眼睛一事,將此一材料置入「兩人關係」脈絡 背景來看,則顯示案主對治療師可能存在著不能信任的移情。

(14)

「我跟他說過想到什麼就講什麼,但是他覺得閉起眼睛來就會不知道自己在 那裏(T-10-031)…他不太放心,他對我還不夠信任。」(10-001-6)

有時一些表面上看似無關緊要,但一經將之置存在一個緊密的「兩人關係」

脈絡時,雖然案主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今天沒有夢」,若將這材料置入「兩人關 係」脈絡思考時,則傳達一股「沒有方向」的情境張力,治療師透由這樣張力的 敏覺中,解明「沒有夢了」的移情。就在第十一次治療的例子中的呈現:

「他今天一來說不再作夢了(T-11-001),好像要讓我覺得今天不能做事情,

因為我依賴夢做治療,所以如果他繼續不做夢,我可能會變成沒有方向,所以情 況有點像失去路標的樣子,兩人都有點不知道接下來要去那裏…」(11-020-1)

「建構兩人關係」模式是認識移情的思考模式,一旦治療師與案主的「兩人 關係」無法建構,且無法參照兩人關係脈絡以為理解時,治療師則無法在治療情 境中得到清楚、可理解方向,使得治療面臨難以進行的阻礙。像是第十二次治療 時,案主突然冒出「會死掉」的主題,治療師因無法從這一主題中建構與案主兩 人關係中的意義,致使治療一度幾乎無法進行。在這兩人關係脫勾的情況下,治 療師無法從兩人關係中建構思考,亦造成與案主遠離的感覺,看不到材料意義,

只能進行一些可能的猜測。

「他突然間冒出這人會死掉的主題(T-12-002),沒有上下文,莫名其妙的 跑出這個來,突然間讓我覺得…ㄟ..好像真的有害怕自己是也快要死掉了,好像 他真的有病了…我本來不知道他在講什麼啦.. 現在(訪談時)想起來,會不會因 為我靠理論在做詮釋,他也覺得好像治療師在把持住治療師的角色,要有距離,不 要有感覺等等的,是他用這種方式在警告我嗎?是他的健康部分在提醒我嗎?」

(12-002-1)

從以上分析結果看出,治療師能否在治療情境中建構出兩人關係的認識,與 治療師能否形成一個足以思考的空間有極大的關係存在。治療思考的空間,立基 於兩人關係互動基礎之上。當治療師能夠建構兩人關係,解讀治療情境中的移情 動力,或是以兩人關係為背景脈絡,從中襯托出治療材料的移情關係時,不但能 夠增加治療情境中可以思考空間,進而使得治療師與案主在治療情境中的互動,

亦因兩人關係的建構,顯得更為息息相關,更將當下的移情動力從兩人關係中彰 顯出來。

從思考運作的模式的分析結果發現:「建構兩人關係」、與「置回兩人關係脈 絡中思考」,是為本治療師認識移情時,思考運作模式的兩個主要特徵。

肆、呈顯移情的材料類別

研究發現,治療師賴以發展解明移情現象的材料線索,可以分為兩個重要面 向,一者是「案主自主的陳述及呈現」,其二則是「案主的回應」,以下將之分別

(15)

說明。

一、案主自主的陳述及呈現

案主自主的陳述及呈現之材料中,進一步可將之分為「案主呈現的樣貌」 及「夢及話語用字」等兩個次面向。

(一)案主呈現的樣貌

研究資料分析亦發現,案主所做的動作、說話的方式之非語言訊息,都是治 療師理解移情的材料。在第二次治療時,從案主呈現「不知道自可以沈默」,無 法自由互動的材料中,治療師解讀案主顯露出一個「不自然的我」的樣貌。

「他今天又重覆出現的一個主題,包括他不知道自己可以沈默,好像沒有一 個自然的我。」(02-015-1)

但要保持這樣線索的認識,並非如同想像上的容易,案主有時呈現出的樣 子,會引發治療師想作些詢問,而當這想問的欲望出現時,治療師就失去理解案 主何以呈現「想要引人追問的姿態」之機會。就像第六次治療時,治療師因無法 克制住當下的慾望,不等案主的自由聯想出現,就主動發問,因而失去了一個可 以探索案主何以「有東西又不直接講」的機會。

「他談到丟了一樣東西(T-06-066),我在等待他告訴我丟掉什麼東西,但 是他一直都不講,我的慾望就跑出來了,…不知不覺就做了介入,…,有些治療 師可能會再等等,若案主都不說,治療師就留在不知道的狀態下…」(06-008-1)

(二)夢及話語用字

治療情境中,案主所提到的夢,是治療師解讀移情最重要的材料。第二次治 療時,案主想起以前常做一個有關於「迷路」的夢,對治療師來說這「迷路」夢 的材料,可能意謂案主對於來治療,不知自己的角色為何的「迷失」

「後來他想起那個夢,他迷路了,不知道人在哪裡(T-02-061),…意旨他 到底是來幫助我做研究,還是來當病人的,他到底是誰」(02-011-1)

另外,對於案主的一些用字的細節,若治療師仔細留意時,也能從中透露出 值得思考的材料線索。像是在第十三次治療,治療師就由案主所用的「保護」字 眼中,看到案主不放心來治療之可能。

「他用了兩個字:保護(T-13-020),他所選用的字本身似乎表示不要讓那 個不放心跑出來,要保護自己…」(13-011-1)

研究發現,對治療師來說,非語言反應以及用字的材料,比言說的內容,更 能傳達豐厚的意義。

(16)

二、案主的回應

資料分析中發現,治療師非常注意案主對治療師回饋的反應,認為是理解移 情的重要材料。在此進一步將案主的反應細分為:「直接的回應」,以及「間接的 回應」兩個次面向。

(一)直接的回應

案主直接針對於治療情境及治療師的回應,治療師往往將之轉為解明移情的 材料。例如在第二次治療時,案主談到自己對每週一次,或來兩次治療的不同反 應,治療師從中看到案主可能呈現對來治療的矛盾心情。

「他很快就談到來兩次(T-02-020),聽起來他應該有想要一週來兩次,但 立刻又說,好像才來又要來,那我就藉機跟他說好像他不確定要做什麼決定,後 來他又說他還蠻期待來治療的。」(02-003-1)

(二)間接的回應

案主間接的回應材料包括案主以轉換主題來回應,治療師從中讀取出現象中 的移情線索。就像第五次治療時,一長串的沈默之後,案主突然離開了主題,談 到要「大掃除」。治療師以整體治療發展的脈絡,從理解案主轉換「大掃除」主 題的意涵中,看到案主想要「清理不放心」的移情出來。

「這邊突然談到大掃除(T-05-017)…前面他沈默,我也沉默,因不知道要 說什麼,他沈默之後換了一個新主題,因為新主題是在談要大掃除,沉默之後我 才漸漸看到他是在指說前面那個「不放心」,表示想甩掉「不放心」…」(05-054-4)

從主題前後的轉換解明過程中,治療師若能敏銳地同時掌握住治療動力,及 案主回應的材料,從中獲得理解,是治療師解明材料之重要的基本功夫。

呈顯移情的材料類別分析結果發現:「案主自主的陳述及呈現」、與「案主的 回應」,是本治療師認識移情時,呈顯移情材料類別的兩個主要特徵。

而本節討論之治療師移情認識的核心信念及其重要特徵之分析結果則包 括:「排放的治療信念」「敏覺隱微訊息」「思考運作的模式」、與「呈顯移情的 材料類別」等五個主要範疇。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發現,治療師認識治療情境互動的焦點,並不在於案主呈 現出的話語的表面內容,反而案主呈現訊息的方式、及一些細節反為較是關鍵。

研究也發現治療師依賴兩人關係的思考模式,並從中敏覺材料隱微訊息中,解明 移情。治療師主動地兩人關係建構之思考模式,致使移情內涵得以照見。因此,

兩人關係無疑是治療師理解移情的顯影器。這樣的兩人關係,不是一個名詞,或 是治療關係的形容詞,而是一種正在建構之進行式!以此之認識移情的核心信念 為基礎,治療師從中將案主內在世界,及客體關係動力所投射出的移情解明出來。

(17)

第三節 移情認識的方法

本節呈現在治療情境中,治療師移情認識的方法。分析結果發現,治療師在 獲得移情認識中,包含了三個主要範疇,分別為「主動置身與不斷位移的體會覺 察」「探求意義的思考路徑」、與「形成當下互動影像」,此三個主要範疇之間的 關係是相互交織、相互作用。以下將此三主要範疇,及其重要的面向詳如表 4-2。

表 4-2 移情認識的方法之主要範疇及重要面向

主要範疇 重要面向 次要面向

案主呈現的樣貌 以治療師為主體的

體會覺察 透過被勾引出的意圖與感覺 置身於案主主體

以案主為主體的體

會覺察 置身於案主內在不同部分自我 感覺落差上的比對

主動置身與不斷位 移的體會覺察

互為主體之體會覺

參照專業判斷的比對

材料清晰時 延展與深化

不清晰的材料

聯結治療背景脈絡解明意義 聯結及比較

材料相互參照解明意義 以案主的回應確認 探求意義的思考路

相互印證

引用先有的材料、理解來確認 先有感覺後加入材料理解而浮現影像

形成當下互動影像

材料意義及感覺同時現起而浮現影像

壹、主動置身與不斷位移的體會覺察

治療師在治療情境中的體會與覺察,是認識移情重要關鍵。治療師在體會與 覺察移情的過程中,不斷進行位移。除了置身在所賦予之治療師位置之外,治療 師也會主動地置身於案主,及案主言說中的各種客體位置,藉由主動置身於不同 位置的轉換,豐富對移情的理解。以下進一步地將治療師在治療情境位移運作過 程之體會覺察,分析為三個重要面向:「以治療師為主體的體會覺察」「以案主 為主體的體會覺察」,以及「互為主體的體會覺察」

一、以治療師為主體的體會覺察

進行資料分析時,可將「以治療師為主體的體會與覺察」,分為兩個次面向,

一者是「案主呈現的樣貌」,其次則是「透過被勾引出的意圖與感覺」

(一)案主呈現的樣貌

(18)

治療師面對治療情境材料時,往往會產生當下個人的體會與覺察。透過治療 互動,對案主呈現的樣貌所引發的個人體會與覺察,是治療師發展移情認識的基 礎。例如在第一次治療中,案主因太過於沈默,而對治療師說抱歉,治療師面對 這個因「沉默而道歉」樣貌的案主時,體會覺察案主此刻所呈現的是一位無法與 之自然互動的人。治療師透由這一個體會覺察中,進而認識在互動當下的案主,

存在著無法與客體自然互動之移情。

「他好像沒有一個自然的我,甚至要為沈默道歉,所以有點像是他有些話不 能夠直接說出來。」(01-015-2)

然而這樣以治療師為主體的體會覺察,會因治療師的意圖不同,而有不同的 認識。就像在第十五次治療,案主提到一個做蛋糕的夢,但因時間快到,來不及,

就請人幫忙把蛋糕拿出烤箱,但蛋糕卻被他人不小心被打翻了。對於這個夢境,

治療師傾向於肯定案主有想請人幫忙的意願,是治療的正向改變。治療師之所以 較有意圖看到治療情境中正向的移情,則是與治療即將面臨結束有關,如果不是 要走向結束,治療師看到會是較負向的部分。

「他來治療後已經有一些改變,包括他的夢有顯示比較願意接受別人的幫 忙,但如果不是為了結案,我就不太會去看那個正向的部份,而會去看負向部份。

例如他一方面要別人幫忙,但是又覺得別人也造成他的麻煩,把他辛辛苦苦做的 蛋糕給弄壞了…」(15-005-3)

(二)透過被勾引出的意圖與感覺

案主在治療情境中所呈現樣貌,會勾動出治療師內在的一些想法、感覺與行 動,此亦是治療師解明移情的重要基礎。在第二次治療時,案主沒有呈現細緻內 容,治療師身處於當下時,內在的好奇心因之被誘發出來。治療師從這一被誘發 中,覺察出自己內在有一股想要追問案主的意圖。而治療師從這被案主勾引出的 感覺中,將之轉化成為解明移情的材料。

「他來告訴我說他今天很忙(T-02-007),但不告訴我忙什麼…第一次晤談 他希望我可以多作一些說明,這一次他要我問他在忙什麼,有點像是快告訴我漢 堡裡面是什麼牛肉,他只告訴我表面而已,以引發我想要問的好奇,可能他希望 我對他好奇…」(02-004-2)

治療師被案主勾引出的體會與覺察若將之稱為「反移情」時,反移情出現之 後,治療師並不停於如此出現的感受中,進而將之轉化成為思考移情的材料。就 像是第一次治療時,案主在治療情境中的呈現,讓治療師感覺到有點慢、無趣。

治療師透由這個慢,與無趣的感覺,體會出案主想要傳達的可能意涵。

「我的反移情是覺得進行得有點慢、有點無趣,這讓我想到他必須要有趣,

才能夠被看見。所以一來是他必須有趣,媽媽—治療師,才能打起精神,二來是

(19)

說,他有趣,別人才能夠看到他的存在…」(01-011-2)

治療師的解明移情過程中,認為案主所給出的材料,包含動作、內容等,皆 存在著一種動力的引動,引發治療師的感受。治療師內在出現這樣的感受時,經 過覺察後,將之轉為理解案主內在、尚未言說出的感受。這樣移情的解明方式,

治療師則以投射認同的角度,將此作用的內涵說得更清楚。

「案主將不能被自己接受、或承受的東西投到治療師身上時叫做移情,…當 案主把這些無法被容忍的東西投射到治療師身上的那一剎那,算是移情完成。…

案主將感覺、想法投射到治療師身上是有目的的,是為了讓治療師有感受。案主 有一些主動的企圖要治療師有感受、有想法、有些動作…例如,當案主投射出一 個受委屈的氛圍時,有時治療師會感到憤怒,所以治療師藉由意識到自己的憤怒 來要了解案主的委屈,這是治療師認同案主的部份。」(P-001-1)(治療前訪談- 第 1 句-第 1 個分類)

若以投射認同的觀點來談移情時,當治療師認同的案主投射時,會在內心產 生相似於案主所投射出之情緒。治療師若能將之妥為運用的話,則能更深度的解 明案主所欲傳達的移情。

二、以案主為主體的體會覺察

治療師主動置身於案主的位置,以案主主體的角度,從中體會覺察當下案主 對於治療師客體的期待、想法及慾望等等。當治療師置身於案主主體時,又可分 為兩個不同的次要面向:「置身於案主主體」、與「置身於案主內在不同部分自 我」,以下分別說明之。

(一)置身於案主主體

治療師以置身於案主主體,從中體會覺察案主在治療情境中的感覺,進而解 明材料意義。在第一次治療時,治療師就感受到案主來治療的內在狀態。

「最主要是對於我的不放心…情境的陌生...我感覺是他沒有辦法進入狀 況…」(01-001-1)

此是治療師直接、主動置身於案主主體的體會覺察,雖然案主並沒有直接提 到對治療的想法,但治療師從置身案主在治療情境可能的感覺中,體會覺察所呈 顯的移情。在第十四次治療時,治療師透由案主描述的一個生活情境,「拜訪客 戶時不小心迷路了」,從這「不小心迷路」的材料中,治療師置身於案主主體,

體會覺察出,案主可能反應來治療的過程超乎其原先的想像,造成不認識自己,

不知道治療師在做什麼之「迷路」移情。

「這邊大概在談到底治療師在做什麼?因為每次夢的詮釋內容,都揭露了一 些和自我認識不一樣的東西,讓他有點迷糊了。所以從這脈絡上,我比較認為材

(20)

料中他迷路了(T-14-003),是在談治療師造成他的迷路…」(14-001-1)

(二)置身於案主內在不同部分自我

治療師亦會置身於案主內在不同部分自我,成為案主所投射出的內在不同部 分,從中體會覺察材料的移情,並藉此擴展材料中所能解明的移情。在第八次治 療時,案主夢境的材料中有各種的角色,有導遊、其他的遊客以及案主自己。當 治療師以導遊為案主內在另一部分自我,解明移情時,治療師則成為那一個想把 吃不到東西、挨餓的部分自己丟棄掉的案主。治療師從置身於案主內在的某一部 分自我中,看到案主可能想要把比較不滿足的部分自己丟棄。

「這個笨導遊,沒有替遊客安排好行程,沒有先熟悉環境,就把客人們丟在 陌生環境裡,讓大家中午餓肚子(T-08-006)…這笨導遊有可能是我…但把客人 丟在陌生環境裡,讓他在那邊挨餓的導遊也可能是另一部份的他自己,要把他沒 有被滿足部分的自己丟棄」(08-005-4)

三、互為主體的體會覺察

當治療師置身以案主為體會覺察的主體時,並未放棄以治療師為主體的體會 覺察。當治療師置身以案主為主體,解明材料意義之時,亦同時會參照治療師主 體之體會與覺察。在將兩者同時參照之下,治療師往往能將所見的視野拉大,並 因匯集不同主體之間的體會與覺察,而形成一個統合性的理解。這樣的理解方 法,可以使得不同主體之不同體會覺察,能相互參照而非排斥,增加材料解讀的 可接受性。這樣的互為主體的體會與覺察,又可分析為兩個次要面向,一者是「感 覺落差上的比對」,其次「參照專業判斷的比對」。以下分別說明之。

(一)感覺落差上的比對

面對治療情境材料,治療師置身於案主為主體,並參照治療師為主體的覺會 覺察時,同時置身於兩主體的體會覺察,雖有落差存在,但當治療師能夠接納這 樣的落差時,則可將之轉為解明移情的重要線索。在第一次治療時,案主表述自 己話說得太少,向治療師道歉。以治療師為主體時,並不覺得案主話說太少,治 療師因為案主道歉,才注意到案主自認為說得太少。治療師並未否認案主覺得自 己話說太少的感覺,治療師從此二主體之間感覺的落差中,認識案主當下正所呈 顯的一些內在特質。

「其實我並沒有注意到他說得不多,他若不提醒的話。我本來認為是他在思 考,是非常自然的停頓,不是很長的沈默,而他卻道歉…因此讓我想到是他內在 特質的投射」(01-013-3)

(二)參照專業判斷來比對案主的感覺

有時治療師個人專業經驗,亦提供參照判斷的來源。一位有經驗的治療師,

(21)

能從專業感知中,對案主在治療情境的呈現形成直覺的判斷。雖這判斷與材料有 著對比的落差,但治療師能從這落差中,進一步解明其中的意義。就像第十八次 治療,案主一來就表明自己現在情況好多了,但以過去專業所累積的經驗為參 照,案主在結案時如此的表述,治療師立即地感知並非如同案主所談的「好多了」

的情況,而從中體會覺察案主「努力填補沒有治療的空缺」。治療師從原本案主 主體感覺的「好多了」,與「努力填補沒有治療的空缺」之專業感知的落差中,

看見案主面對治療結束時,只好讓自己獨立之移情。

「談到結案時,他說他現在比較忙,也感覺好多了(T-18-001)。讓我覺得 好像一個很小的小孩須要自己獨立站起來,因為這個媽媽就要不在了,只好讓自 己堅強起來。我覺得有點不對,而且不認為他真的已經好多了。當他談到治療時 間的空檔要做什麼時,我覺得他在努力填補沒有治療的空缺…感覺有點不對…」

(18-001-6)

治療師主動身與不斷位移的體會覺察之分析結果則包括:「以治療師為主體 的體會覺察」「以案主為主體的體會覺察」、與「互為主體的體會覺察」等三個 重要面向。

以上所呈現出以治療師為主體、以案主為主體,及互為主體的體會覺察之類 別的分析結果,雖然是分別呈現,但此三者在研究治療情境中,並不是個別分開,

各自獨立。研究發現,在同一移情情境中,治療師身置於兩方主體之體會覺察,

往往是同時存在。而且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治療師並不固著在單一主體的位 置,而是不斷的置身在自方、及他方的主體之中,多元的體會覺察。但在投入置 身體會覺察的過程中,治療師又能離開兩者,以互為主體的統合性眼光,看見另 一層的意涵。治療師要能不耽著於固定的眼界,不斷穿梭於不同之主體,並形成 一個統合的眼光是十分重要的。在治療情境中,從各種複雜感受、氛圍間,能嗅 出一股可統整理解的主軸,亦是治療師專業主體性的展現,是身為治療師專業的 價值。另外,從互為主體的體會覺察中,治療師能巧妙地從兩者體會覺察的落差 中,看見深一層的意義,也是十分值得學習之處。

貳、探求意義的思考路徑

治療師在面對治療情境的材料時,為了理解材料背後的意義,則需進一步地 用各種思考路徑,尋求意義的解明。而治療師透過思考,獲得材枓意義的解明,

是根據以下三個重要面向進行思考,分別為「延展與深化」「聯結及比較」以及

「相互印證」。以下就將此三個重要面向做詳細的說明:

一、延展與深化

治療師為了尋求材料背後的意義解明移情,會以各種可能的角度,充分地擴 展、延伸案主所呈現出材料的思考方向。在這延展與深化材料思考方向的同時,

可因治療師面對材料是否清晰,而有不同的思考延展與深化的方式。以下就分「材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F12144A 張基晟 比較 Nanoplatin 併用 Pemetrexed 和 Cisplatin 併用 Pemetrexed 作為第一線治 療用於非鱗狀細胞性之非小細胞肺癌

一、取得中央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核發之醫事 專門職業證書之醫 師、中醫師、牙醫 師、藥師、醫事檢驗 師、醫事放射師、物 理治療師、職能治療

※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教師 陳文哲 ※中國醫藥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學士. ※西園醫院 復健科 物理治療師 陳志偉

本案件為乳癌標準化化學藥物治療與個人化化學治 療處方手術前化學治療療效比較之國內多中心研 究,於 2008 年 8 月 1 日由

評估以 S-649266 或最佳現有療法進行治療罹患抗 Carbapenem 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的患者的臨床結果 (包括詴驗用藥 S-649266

Xofigo is indicated in patients with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symptomatic bone metastases and no known visceral metastatic disease. ü  FDA approval is obtained in

一、曾為 COVID-19 確診病例者,如需至訓練場域提供 或接受服務,應符合疫情指揮中心公告之「嚴重特 殊傳染性肺炎確診個案處置及解除隔離治療條件」 。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