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中市國民小學教師超額的成因與因應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台中市國民小學教師超額的成因與因應"

Copied!
1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碩  士  論  文  

 

   

台中市國民小學教師超額的成因與因應 

   

研  究  生:  劉  又  菁  撰

 

指導教授:  李  玉  芬 先生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八   月  

(2)
(3)
(4)

終於寫完論文了!

兩年前,因為孩子的病、因為醫生的一席話,我報考了與我原本所學 完全不同的領域,開始我每年暑假在台中與台東之間奔波的研究所生涯。

回顧這兩年,著實獲益良多,也因為親身經歷,才懂收成之歡愉!

此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李玉芬老師。感謝老師在 公務繁忙之餘,用她的幽默與爽朗與我們討論論文,讓我在迷惑之際,可 以釐清思緒、找到正確的方向。也感謝口試委員康培華教授與廖秋娥教授 提點諸多寶貴意見,使我獲益良多、猶如醍醐灌頂,讓本論文得以更趨成 熟。

感謝學妹蓉真的慫恿、促使我報考東大;感謝鼓勵與支持我進修的張 永雄校長;感謝台中市教育處國教課的劉鎮銘先生與學管課許惠茹小姐,

在研究過程中提供相關資訊與解惑;感謝一路走來、一起努力共同奮鬥的 同窗好友們:馨誼、麗菁,有她們的 push,才促使我的論文順利如期完成;

感謝鶯倩的陪伴,一起熬夜寫報告、談心;感謝瑞華學姊的照顧。感謝大 家!你們是我最大的溫暖與支持的力量。

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因為他們的支持,使我在這一路的學習過程 中,能無憂無慮地全力以赴、順利的完成研究所學業。感謝這一路陪伴我 ㄧ起渡過的每一個人,在此獻上我無限的感謝!

又菁 謹誌

2010.8 於台東大學

(5)

台中市國民小學教師超額的成因與因應

 

作 者 : 劉 又 菁

國 立 台 東 大 學 社 會 科 教 育 學 系 社 會 科 教 學 碩 士 班

摘 要

台中市是人口遷入多於遷出的都市,但仍有超額教師的問題。本研究主旨即在 探討台中市這些影響學生人數的人口變遷脈絡,及其對台中市國小教育和學校經營 所造成的影響。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與半結構式訪談二種研究方法。訪談對象為 12 位台中市國 小一般教師與行政教師。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2001~2008 年台中市的人口與學齡人口皆集中於屯區,少子化與新校設立使得 人口遷入區反成教師超額的嚴重地區,尤以北區、西屯區、北屯區為教師超額問題 最嚴重之區域。實因小班小校政策未能掌握學齡人口動態、新校頻設、家長教育選 擇權介入,致使超額問題加劇。 

台中市教師多已積極累積自身積分,並尋求改變政策。學校亦因超額問題動搖 學校人事與經營基礎,主動家訪招生、文宣行銷、監督教學品質、招收特教生,以 期緩解減班;大校新校低調經營,避免過度膨脹。2009 年更順利修正超額介聘辦法,

保障因設新校超額之原校教師。 

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現今學區制已無保障,學校應轉以服務業的心態,

重視教育市場機制,依學區屬性與學校特色多元行銷,以獲得家長與社區之認同。

而教育主事機關應掌握未來學生人數的動態變化,妥善規劃學區,審慎評估設校的 必要性;運用人事精簡後的餘裕經費提高師生比,以提升教學品質;並審慎規劃教 師退場機制,活化師資。

 

關鍵詞:人口變遷、少子化、超額教師、小班小校、教育選擇權 

(6)

A Study of Caus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Surplus Elementary Teachers in Taichung City

Abstract

With the decline of birthrate, even a city such as Taichung, which has more people move in than move out, faced the problem of surplus teachers.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factors in demography which influenced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the area and the influence on school management in Taichung City.

In this study, literature review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was adopted. 12 Taichung Cit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are interviewed .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follow:

From 2001 to 2008, the total population and school-age population in Taichung City are concentrated in suburb district. Low birthrate and establishment of new schools in these new areas caused serious problems in teacher in excess the quota, especially in North District, Xitun District, Beitun District. The policy of “small class sizes and small school size” was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ynamic changes of school-age

population, factors included new schools, school choice, resulting in the problem of surplus teachers increased.

The problem of surplus created pressures on teachers as well. Teachers would aggressively seek higher points and may be seeking to change the policy. The problem of surplus teachers also affected the school personnel arrangements and the management.

Schools would now take the initiative in gaining more students by home visits, marketing, supervision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even increase the number of special education

enrollment in order to avoid the reduction of classes; Large scale schools and new schools, would keep a low-profile operation to avoid over-expansion. In 2009,teachers

(7)

successfully amended the ruling of transfer,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urplus resulted from establishing new school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is study suggested: Schools should become a service sector, with long-term impact of low birth rate, where school district system no longer guaranteed enrollment. Schools should market a variety of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obtain approval of the parents and the community; The authorities must be able to grasp the dynamic changes in students numbers and adapt accordingly; Surplus budget from downsizing should be used to decrease student-teacher ratio so that teachers will puts in more effort i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Moreover, a well-dined retirement plan should be applied to make teaching vibrant.

Keywords:The population vicissitude, low birth rate, surplus teacher,

small class size and small school size, school choice

(8)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台灣人口發展的趨勢與原因……… 9

第二節 台灣地區學齡人口逐年銳減………12

第三節 人口變遷對教育的影響………14

第四節 台中市人口變遷及國小教育現況………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33

第三節 研究方法………34

第四節 研究工具………35

第五節 研究信效度………36

第六節 研究流程與進度………37

第七節 研究倫理………4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43

第一節 2001~2008 年台中市的人口變遷與學齡人口變遷之空間特性… 43 第二節 人口變遷與國小教師超額的關係………47

第三節 超額問題對教師的衝擊………61

(9)

第四節 台中市國小對超額問題的因應策略………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87

第一節 結論………87

第二節 建議………90

第三節 未來研究發展的建議……… 94

參考文獻……… 97

一、中文部分………97

二、 英文部分………105

附 錄………107

附件一 99 年度臺中市國民小學及幼稚園教師申請介聘市內他校服務注 意事項………107

附件二 臺中市 98 年度國民小學及幼稚園超額教師申請介聘市內他校服 務申請表……… 111

附件三 臺中市國民中小學及幼稚園超額教師輔導遷調介聘作業要點 113 附件四 2004-2009 台中市各校超額人數一覽表……… 115

(10)

表 次

表 1 未來國民中小學入學人口數推計表………2

表 2 91 學年度至 100 學年度國民小學新生人數………2

表 3 2000 年至 2007 年全球總生育率估計……… 10

表 4 超額問題相關研究……… 18

表 5 家長教育選擇權相關研究……… 21

表 6 2008 年各縣市人口遷出入一覽表……… 24

表 7 台灣區與台中市歷年粗出生率……… 24

表 8 2007 年各縣市人口粗出生率、一般生育率、及總生育率 (‰)…………25

表 9 臺中市 90-102 學年度實際與推估學生數………26

表 10 臺中市 90-102 學年度實際與推估班級數及教師人數………27

表 11 台中市歷年超額教師人數與缺額數一覽表 ……… 28

表 12 受訪者基本資料及服務學校背景資料 ……… 33

表 13 訪談大綱之專家效度名單(依姓氏筆劃排序)………37

表 14 2001-2009 台中市新設國小校數 ……… 47

表 15 台中市各行政區 6 足歲新生人數……… 48

表 16 2004-2009 台中市各區超額校數與人數一覽表  ………50

表 17 2001-2008 台中市北區各校歷年班級數 ………56

表 18 2001-2008 台中市西屯區各校歷年班級數 ………61

(11)

圖 次

圖 1 台灣區與台中市歷年粗出生率………4

圖 2 主要國家育齡婦女總生育率……… 10

圖 3 我國婦女總生育率下降趨勢……… 11

圖 4 86-97 學年度台灣地區國小總學生數………13

圖 5 86-97 學年度台灣地區國小總班級數………13

圖 6 台中市近年之人口成長趨勢……… 23

圖 7 台中市國小班級數及學生數成長概況……… 28

圖 8 研究架構……… 32

圖 9 研究流程圖……… 39

圖 10 研究進度甘特圖 ……… 41

圖 11 台中市都市計畫區域圖 ……… 43

圖 12 1992-2008 年台中市各區人口所佔全市人口百分率  ………44

圖 13 台中市人口變動狀況(遷入跟遷出)……… 45

圖 14 2001-2008 台中市各區人口成長趨勢圖 ………45

圖 15 2001-2008 年台中市各行政區國小學童人數 ………46

圖 16 台中市歷年私校與各區公立國小總班級數 ……… 48

圖 17 2004-2009 年台中市各區超額教師人數 ………49

圖 18 2001~2014 年台中市各區 6 足歲人數折線圖 ………52

圖 19 台中市西屯區國小區位分布 ……… 53

圖 20   台中市北區國小區位分布  ……… 55

圖 21 台中市北區與西屯區區界國小區位分布 ……… 57

圖 22 台中市惠來國小與惠文國小區位分布 ……… 59

(12)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與變遷、家庭經濟結構的改變、社會價值觀等轉 變,使得台灣婦女生育率大幅降低,新生兒人數急遽減少。此種因新生兒人 數持續下降所造成的「少子化」現象,已成為全球先進國家共同的現象與問 題。然而人口是構成國家的基本要素,也是社會經濟活動主題,其組成與變 化直接關連著社會經濟的結構與變遷。掌握人口的發展與變遷方向,也是公、

私部門行政規劃與制定社會政策之主要依據。Buchanan(2002)在 The Death of the West 中也提到: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人口減少、結構老化將導致眾多 已開發的西方國家大幅衰減其國力與競爭力。 

教育的主體是「人」,而衡量人口品質的指標之一則是教育(薛承泰,

2004)。人口生育率急遽下降,對教育最直接影響的即為入學人口的減少。教 育部統計處(2008)資料顯示:國民小學總人數由 92 學年度的 1,912,791 人 降至 96 學年度的 1,753,930 人,五年來累積減少 2,351 班!且 97 學年度各縣 市國小減班數達 2,055 班(林玉佩,2009),若依編制計算,97 學年度將超 額 3,082 位老師!因此,進行少子化現象影響之探討,具有相當的急迫性及 重要性。

少子化造成近全國國民小學減班,使國小教師面臨減班超額的壓力。依 目前生育率下降、學生人數降低之情況來看,超額教師成了各個縣市亟需解 決的問題。而學校與教師在此一洪流中,將如何自處與因應,是本研究亟欲 探究的動機之一。

有鑑於台灣地區少子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為掌握未來之教育需求 量,於 2008 年 8  月發表《中華民國台灣 97 年至 145 年人口推計》,未來 50 年,不論是以低、中、高推計來看,小學入學人數都將繼續下降,若以目 前趨近低推計的現況來說,甚至可能連目前人數的一半都不到!(表 1) 

(13)

 

表 1、未來國民中小學入學人口數推計表 

6  歲(萬人)  12 歲(萬人)  年別 

高推計  中推計  低推計  高推計  中推計  低推計  2008 24.6 24.6 24.6 32.1 32.1 32.1 2018 21.0 20.5 20.1 20.5 20.5 20.5 2028 20.6 19.3 17.6 21.1 20.2 19.1 2036 19.3 17.5 15.8 20.3 18.8 17.1 2046 16.4 14.3 12.1 18.0 16.1 14.2 2056 16.6 13.8 10.1 16.3 14.0 11.0 資料來源: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8)。 

 

教育部則根據內政部戶政司歷年出生人口數,說明我國國民小學新生人 數,從 91 學年度到 100 學年度,新生人數減少將達 10 萬以上。(表 2) 

 

      表 2、91 學年度至 100  學年度國民小學新生人數 

學年度  新生人數  學年度  新生人數 

91 319,068 96 273,455

92 314,901 97 249,842

93 289,155 98 233,705

94 272,412 99 221,324

95 298,590 100 195,323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6c)。 

 

若將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公布之推計與教育部 2007 年依全國出生人 口數所提出之資料相較,100  學年度之國民小學新生入學人數即為 195,323  人,較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所提 2018 年的低推計新生人數還要低!故在討

(14)

論超額教師問題時,宜採經建會所推估的「低推計」數來估計,可能較符合 未來真實的情形(表 1、表 2)。 

根據內政部統計歷年來的人口資料顯示:台中市在近 40 年以來人口與社 會增加皆為正值,2008 年甚至是台灣地區人口遷入的第 1 名!這樣一個人口 持續成長的都市,卻自 2005 年開始出現國小超額教師問題。2005、2006、2007 年度超額教師人數都在二十幾人,到 2008、2009 年卻突增為六十餘人!連國 中都於 2009 年出現第一位超額教師!是否跨縣市遷移的影響遠不及出生率 對總人口數的影響呢? 

台中市雖然是人口遷入多於遷出的都市,但仍有超額教師的問題,可見 人口減少無法回答何以產生超額教師的問題,到底還有哪些因素造成教師超 額呢?面對少子化造成的超額問題,第一線的國小教師應該如何因應呢?大 家往往聚焦在對超額制度或是編制制度的期許,卻忽略了及時性的積極應 變,促使研究者欲了解身為第一線的教育人員‐‐‐國小教師‐‐‐‐對壓力的感受、

如何看待?又採取何種態度或策略來因應呢?因此,瞭解台中市這些影響學 生人數的社會變遷脈絡,與其對台中市國小教育和學校經營所造成的影響,

台中市此個案應可提供更多線索。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 、 研 究 目 的

人口變動的因素中,以出生率對台灣地區內的人口數影響最大,遷移(移 民至國外)與死亡率的影響,皆遠不及出生率對總人口數的影響(內政部戶 政司,2005)。 

在國人晚婚及生育年齡提高的情況下,平均生育率下滑,使得幼年人口 逐年急遽下降。從國家教育政策的方向,到基層教育環境的改變,無不受「少

(15)

子化」的影響。研究者自身即為國小教師,2008 年成為台中市超額教師,已 深刻感受到此一社會現象所造成的影響。促使研究者亟欲對「少子化」現象 作一系統性、深入的探討。 

比對台灣地區歷年的自然增加率與台中市歷年出生率(圖 1),在 1996-1998 之間呈現轉折改變,但到了 2000 年,因龍年效應,出生數又升到 三十萬。為能提供未來六年國民教育國小階段學齡人口趨勢探究基礎,於是 將本研究的研究年段訂在龍年(2000 年)後的 2001~2008 這個區段。 

 

  圖 1    台灣區與台中市歷年粗出生率 

註:粗出生率為一年內每一千位年中人口之平均活產數。 

資料來源︰研究者根據行政院主計處(2009a)資料繪製。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及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為: 

( 一 )整理 2001-2008 台中市人口與學齡人口分布的變遷與空間特性。

( 二 ) 探討台中市國小超額教師的形成原因與影響。

( 三 ) 瞭解台中市國小教師與學校對超額問題的因應。 

 

龍年

(16)

貳 、 待 答 問 題

依據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提出以下幾個待答問題進行研究:

( 一 ) 2001-2008 年台中市各區人口變遷的現況有什麼空間特性?

( 二 ) 近 年 來 人 口 變 遷 與 小 班 小 校 政 策 對 台 中 市 國 小 教 育 的 發 展 有 何 衝 擊 ?

1. 2001-2008 年 出 生 率、人 口 遷 移 對 台 中 市 國 小 新 生 數 有 什 麼 影 響 ?

2 .小 班 小 校 政 策 對 台 中 市 國 小 教 育 的 發 展 有 哪 些 影 響 ?

( 三 ) 台 中 市 國 小 與 教 師 對 超 額 問 題 有 哪 些 因 應 策 略 ?  

第三節 名詞解釋

壹 、 人 口 變 遷

人口變遷主要指人口數量、質量、構成及人口流動和分布的變化。人口 的變化給整個社會的變化以極大的影響(百度百科,2009 )。 

本研究的「人口變遷」主要是指台中市的「年齡結構變遷‐‐‐少子化」,及

「人口遷移」兩部分。 

 

貳 、 少 子 化

「少子化」一詞最早是由日本提出,由於日本國家開發程度較高,較早 面臨少子化的問題,相關研究亦較為深廣,故後來逐漸遇到相同問題的中國、

台灣等漢字通行區,便直接引入此外來語作為指稱(吳清山、林天佑,2005)。 我國經建會解釋,若死亡率大約維持在 5.7% 的水準上下時,人口替代

(17)

水準未達 2.1 人則產生少子化的現象。

叁 、 小 班 小 校 政 策

1991 年民間進行「降低中小學班級人數」全國簽名運動,2004 年

「四一 O 教改聯盟」將「小班小校」列入教改四大訴求的首位。1995 年二月 出版的「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中,又提出三階段的「降低班級學生人數計 畫」,以 90 學年度降至每班平均三十五人為目標(教育部,1995)。

教育部於 1997 年提出《教育改革總體計畫綱要》,經行政院教改推動小 組會議討論,彙整出教改行動方案,由行政院於 1998 年核定。其中,關於國 中小降低班級學生人數,所佔經費最多,涵蓋面最廣,相關經費預計分十年 執行,以達到縮減班級人數的目標(教育部,1997)。 

 

肆 、 家 長 教 育 選 擇 權

教育選擇權(school choice)也譯為「學校選擇」,是指在義務教育階段,

家長有為其子女選擇就讀學校的自由與權利(黃建忠,2004)。本研究定義之 家長教育選擇權是指家長在其子女就讀國小階段,基於保障受教者的權益與 謀求最佳福祉,家長有權為子女選擇適合就讀的學校。 

伍 、 超 額 教 師

本研究所稱超額教師係指學校因裁併校、減班或調整員額編制,致超出 核定編制員額數之現職教師員額。 

本研究定義之「編制員額數」係指各縣市政府依據教育部頒<國民小學 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教育部,2007)第三條:「國 民小學教職員員額編制如下:四、教師:每班置教師一‧五人為原則,全校 未達九班,得增置教師一人。」之規定,核定所屬學校教師編制人數。 

(18)

且減班超額教師名額之計算方式為:該校依據「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 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核算本學年度現有編制教師人數減下學年度 該校編制教師人數(台中市教育處,2009b)。 

第 四 節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壹 、 研 究 範 圍 與 對 象

因為目前超額教師問題以國小較為嚴重,故研究範圍定在國小階段,研 究內容係以探討人口少子化對國民小學教育人員之影響為主。 

本研究以台中市為主要研究地區,擬訪談 98 學年度台中市之公立國民小 學的行政教師 4 位,一般教師 8 位,共 12 位。 

貳 、 研 究 限 制

本研究係以研究者任教之台中市為對象,研究結果僅代表台中市目前所 面臨的超額成因,及其可能之因應方式,僅可供其他情境類似之縣市學校參 考,無法推論至全國。

雖然國中在這幾年也開始面臨超額問題,然因牽涉的問題與因素較複 雜,因而此研究結果的推論並無法推論到國民小學教育以外之教育發展階段。

且本研究所欲探究的「覺知與因應」僅定位於探究個案自身反映的「主 觀知覺」,未必能涵蓋各個層面。

(19)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 一 節 台 灣 人 口 發 展 的 趨 勢 與 原 因

 

人口(Population)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內的總人數,造成人口結構改變 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出生、死亡和遷移」,以台灣地區內的人口數來看,可 以發覺遷移(移民至國外)與死亡率的影響遠不及出生率對總人口數的影響

(內政部戶政司,2005)。

舉凡人口數量的增減、人口結構的改變、人口分佈的特徵、人口移動的 方向、以及人口品質的變化,與之而來的社會、經濟、政治等問題,其根源 即在人口(涂肇慶譯,1990;蔡宏進、廖正宏,1995)。

壹、台灣已成為「超低生育率的國家」

「少子化」是指總生育率低於 2.1 的替代水準以下(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 staff ,2008)。

依聯合國統計,1960-1965 年全球育齡婦女生育率尚有 5.0 人,2000-2005 年降至 2.7 人,2000-2005 年已開發國家生育率僅達 1.6 人(行政院主計處,

2007);1970-1975 年,總生育率低於 2.1 人的國家只有 19 個,不過到了 2005 年已經增加為 68 個,已開發國家除了美國還能維持人口替代水準的 2.1 人 外,其他都在替代水準以下(表 3)。

以圖 2「主要國家育齡婦女總生育率」的折線圖來看,雖然日本早在 1970 以後就進入少子化的時代,但台灣的生育率下降幅度之劇,相較於各國必須 更具危機意識。更遑論在此圖中台灣地區是以「高推計」的預估數字作為依 據,若依現今逼近低推計的人口生育率,少子化所帶來的問題將更嚴重。

(21)

表 3、2000  年至 2007  年全球總生育率估計(‰) 

國 別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中華民國 1.40 1.34 1.24 1.18 1.12 1.12 1.10

新加坡 1.41 1.37 1.26 1.25 1.25 1.26 1.29 日本 1.33 1.32 1.29 1.29 1.26 1.32 1.34 南韓 1.30 1.17 1.19 1.16 1.08 1.13 1.26 美國 2.03 2.01 2.04 2.05 2.05 2.10 -- 芬蘭 1.73 1.72 1.77 1.80 1.80 1.84 1.83 英國 1.63 1.64 1.71 1.77 1.78 1.84 1.90 法國 1.90 1.88 1.89 1.92 1.94 2.00 1.98 澳洲 1.73 1.76 1.75 1.77 1.79 1.81 1.93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2009a)。

0 1 2 3 4 5 6 7

1960-1965 1970-1975 1980-1985 1990-1995 2000-2005 2010-2015

非洲

全球 日本 南韓 美國

中華民國(高推計)

  圖 2    主要國家育齡婦女總生育率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7)。

(22)

2006 年新加坡生育率為 1.4、南韓及日本均為 1.3,台灣已降至 1.18; 2007 年台灣總生育率已下降至 1.1 人,遠低於全球總生育率 2.7 人,2008 年總生 育率更是再度降至 1.05(圖 3)。台灣已變成「超低生育率國家」(行政院主 計處,2009b)。

圖 3    我國婦女總生育率下降趨勢  資料來源:行政院內政部(2008)。

低生育率造成台灣地區「少子化」現象,嬰兒的出生數將由 2008 年的 20.5 萬人,到 2056 年只有 13.2 萬人而已(行政院經建會,2008)。預測未來 台灣將於 2024 年人口的成長率等於零。

貳、「超低生育率」(少子化)的原因

生育率低是先進國家普遍的趨勢。學者胡夢鯨(2008)、徐淑珠(2006)、

張鈿富(2004)、張翰壁(2003)、楊靜利(2005)、薛承泰(2003)、鍾俊文

(2004)甚至公部門如:行政院衛生署(2004)、教育部(2004、2006a)與 經建會(2008)或從人口數量趨勢、或從社會面、或從教育經濟面,都分別 對臺灣地區的超低生育率(少子化)作了相關研究。

0 1 2 3 4 5 6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每一婦女平均生育數

2006 

5.75

4.00

1.81

1.68

1.12

2.52

3.09(1976龍年 )

人 

總生育率 

(23)

而少子化的主要原因不外乎:生活壓力大、教養費用高、加上國人教育 程度提高、自主意識抬頭,晚婚、不婚或頂客族越來越多,以致造成生育率 直直落(行政院衛生署,2004)。目前台灣多數家庭趨向選擇生育一個或二個,

減少子女數來用心栽培,少子化更是必然的現象(經建會,2008)。

以台灣區整體之粗出生率來看,2006 年粗出生率尚有千分之 15.18,到 了 2008 年只有千分之 8.64;而台中市的粗出生率,在 2001 年(含)以前尚 超過台灣全區的平均值,2002 以後粗出生率已低於台灣區平均值,可知台中 市少子化問題較大部分縣市嚴重。

第二節 台灣地區學齡人口逐年銳減

教育的主題是「人」,人口的變化諸如人口數量、人口分佈及組成等,皆 會改變對教育的需求。因而在教育系統內,學齡人口數的改變、學校數與班 級數的調整、師資需求量推估等,皆與人口因素息息相關。當學生人數減少 時,學校、教師與行政人員之需求量會連帶受影響。

壹、少子化使學齡人口下降迅速

學齡人口數的改變、學校數與班級數的調整、師資需求量推估等,皆與 人口因素息息相關。人口結構少子化直接減少了學生數、教師編制數。

依據內政部人口統計,2008 年國內嬰兒出生人數 19.9 萬人,較 2007 年 減少 2.8%,出生率僅 8.6‰(行政院主計處,2009a)。依教育部(2007b)統 計推估發現:台灣地區新生兒人口數自 87 學年度首度跌破 30 萬人,除 89 學 年度(龍年)出生人口略有回升外,往後每年的新生兒人數則快速的遞減。97 年國內嬰兒出生人數 19.9 萬人,出生率僅 8.6‰(行政院主計處,2009a)。

出生人口數的減少,直接衝擊每年滿 6 足歲的國民小學新生人數。由圖 1 中 可以發現其中 1998 年度及 2001 年出生率下降最多,因此,93 學年度及 96 學 年度國民小學新生人數與班級數將出現明顯的減少(圖 4、圖 5),無疑也連

(24)

帶衝擊國民小學的師資需求量。

圖 4    86‐97 學年度台灣地區國小總學生數  資 料 來 源 : 教 育 部 ( 2009a) 。

圖 5    86‐97 學年度台灣地區國小總班級數  資 料 來 源 : 教 育 部 統 計 處 ( 2 0 0 9 a ) 。

五年精緻國教方案 

(25)

貳、都會區之學齡人口減少程度更為嚴重

台灣的低出生率已經逐年影響國小的新生人數與教育需求量。林松柏、

張鈿富、吳柏林(2007)以 94 學年度為基準,依據各縣市幼稚教育的供給量 來計算未來教育需求量,發現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台北市、台北縣、桃園縣 的下降幅度最高,台中市、高雄市等八縣市其次。鍾德馨(2006)的研究亦 發現:少子化造成之衝擊,以人口高度密集及工商業類型之縣市最為嚴重。

台中市屬人口稠密之都會區,總生育人口數多,生育率驟降造成學生數的差 異將會非常驚人,這一類都市值得持續關注!

第三節 人口變遷對教育的影響

台灣的新生兒人口數從民國 71 年的 40 多萬人銳減到目前不到 20 萬,造 成小學的學生數逐年遞減,我國人口結構少子化趨勢直接減少了學生數、教 師編制數,此一發展趨勢對目前的教育規劃----小班小校、班級師資的員額配 置以及生師比的標準----產生重大的影響(張鈿富,2004)。

在少子化現象出現後,國小教育首當其衝!人口外移嚴重區域之學校幾 為減班之學校,在學校經營上早有面臨班級數減少之困境;即便是在人口稠 密區,在少子化、學生人數下降的教育環境中,班級數減少仍是許多學校必 須面臨的問題。

自 93 學年起國小新生人數呈現大幅度負成長,96 學年國小新生數 27 萬 5 千人,較 95 學年減 1 萬 1 千人,90~96 學年全國國民小學入學人口數由 32 萬 4 千人降至 28 萬 1 千餘人,平均每年減少逾 7 千人,惟受「五年精緻國民 教育方案」影響,新生班級數反增 99 班;但總班級數減 362 班,加上小校增 置教師 1 人的措施,反使教師數驟增 660 人。預估 97~103 學年國小新生入學 數將由 97 學年之 24 萬 3 千人,逐年下降至 103 學年的 19 萬 5 千人,新生班 級數將自 9,115 班減為 7,409 班;總班級數將自 6 萬 39 班減為 4 萬 8,385 班。

(26)

估計未來 6 年間,平均每年入學數將較前一年減少 8 千餘人(教育部,2008)。 教育部統計,近五年來,國小學童總數減少 20 多萬,學齡人口的遽降,

加上教育改革開放私人興學,公立學校除須面臨少子化造成的減班之外,尚 需面對私校的招生競爭(沈姍姍,1998;李佩芬,2009),各縣巿持續減班,

教師人數相對過多而產生超額。

此外,各縣市學校仍存在城鄉差異,偏遠地區的學校學生來源不足,恐 須面對併校的命運,而明星學校卻仍因註冊熱門未能有效實現「小班小校」

的目標,少子化趨勢對都會地區與偏遠鄉鎮的孩子就學權益產生截然不同的 效應(陳淑敏、廖遠光、張澄清,2008)。

壹 、 少 子 化 影 響 教 育 發 展 的 規 模

由於近幾年因新生人數銳減造成減班的問題,已延燒到國民教育層面,

持續有研究學者關注於此一議題(整理如表 4)。

表 4、  超額問題相關研究 

研究向度  研究者  年份  論      文      名      稱  出        處 

文超順 2006

台灣地區縣市國民中小學超額教師介聘之研

學校行政雙月刊

徐明珠 2006 少子化時代教育應有的對策與行動 國改研究報告 教育體

系減班 超額制 度

陳啟榮 2006 國小超額教師問題分析 師友月刊

文超順 2007

國 民 小 學 超 額 教 師 人 力 資 源 運 用 方 案 之 研

究。 政治大學碩論

蘇榮長 2006 國民小學超額教師介聘之調查研究-以宜蘭

縣為例 台師大碩論

教育體 系減班 超額制 度

蔡銘津 2008 少子化趨勢對教育體系的衝擊與因應 研習資訊  

(27)

表 4、  超額問題相關研究(續完) 

研究向度  研究者  年份  論      文      名      稱  出        處 

張雅惠 2007 臺北市國民小學因應減班超額教師問題對策 及教師意見之調查研究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碩論

陳怡婷 2005 人口少子化對國民小學教育發展影響之研究 臺北教育大學碩論 學校與

主管機 關可行

策略 廖世凱 2007

人口結構變化對宜蘭縣國民小學教育影響之

研究-以少子化為例 花蓮教育大學碩論

吳坤壅  2007 少子化對國民小學教育影響與因應之研究  台東大學碩論

黃貞琇 2007 國小教師面臨超額壓力之身心狀況與因應方

式研究 彰師大碩論

李宜臻 2008 國小超額教師職涯轉換契機之研究 佛光大學碩論

劉家巖 2008 新竹縣國民小學超額教師介聘處理之研究 新竹教育大學碩

周哲賢 2008 台北市國小教師對減班超額壓力及因應之研

台師大碩論

超額對 教師個 人的影 響

李麗日

等  2008

超額制度對於國民小學超額教師影響之研究

---以台中縣市為例 社會科教育研究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人口數量影響著社會的教育需求量,同時也制約著教育發展的總體規模 和學校規模(吳政達,2006)。少子化的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學校團體,胡 夢鯨(2006)認為少子化使得學生來源減少,造成國小教師的供給量與需求 量的落差,將造成教育人力失衡,教師失業與教室閒置等問題。

未能正確掌握教育對象的人口數量變化,很可能使教育事業因脫離人口 成長而無法正常的發展。學生人數下降、班級數減少,直接影響學校的經營,

對學校的教育發展衝擊如下:

(28)

( 一 ) 對 學 校 行 政 的 衝 擊

( 1 ) 學生及班級數減少,學校面臨裁併或廢校

學齡兒童人數遽降,使得學校面臨減班、教師超額調校,甚至裁 併等問題;招不到足額學生的結果,學校缺乏競爭力,教學品質將降 低,以致陷入惡性循環中,面臨裁併或廢校,致使教育資源浪費、設 備空置(徐明珠,2006;蔡銘津,2008)。

(2) 教師供需嚴重失調,萌生超額問題

從教師需求量的觀點分析,依據教育部(2007b)的統計預測,受 到「少子化」的影響,預估至 2010 年較 2005 年,國小編列教師將減 少 16,560 人(16.49%)、國中編制教師將減少 1,882 人(3.89%),至 2016 年較 2005 年,國小教師將減少 33,579 人(33.43%)、國中編制教師將減 少 13,471 人(27.82%),教師的人力結構將呈現快速遞減。學校面臨超 額教師的問題將日益嚴重。

由於學生數減少,目前幼稚園及中小學已普遍有招生不足的現 象,將來大專院校也會發生同樣問題,學校勢將成為艱困產業,教師 工作機會隨之減少(<論我國『少子化』的危機>,2004.5.7)。

(3) 學校效能低落

由於人口變遷,產生減班、併校或是廢校之學校,當一年級新生 報到後,就必須依編制照規定向教育局呈報超額教師名單。

目前大多數縣市都授權各校自訂超額辦法(文超順,2006),但大 多數學校都依在校資歷或積分作為超額的第一依據。一旦發生超額,

資淺的菜鳥老師呼聲最高,容易造成教師年齡老化,但也偶有資深教 師因為生涯考量而自願,所以事前都並不確定誰將成為超額教師。此 易造成教師們惶惶不安,也容易為了爭取積分造成同儕競爭或影響正 規教學。加上為避免少子化與減班超額可能帶來的困擾,學校往往做 彈性的員額管控(陳洛薇,2007),非正式員工----兼任教師、代課教 師、代理教師及教學支援工作人員----亦成為學校組織中用人之方式之

(29)

一(教育部,2006)。

對學校而言,每年變動的名單,也難以安排適當的人事,影響學 校行政效能(文超順,2007;陳啟榮,2006;陳洛薇,2007;蘇榮長,

2006)。

( 二 ) 對 教 師 個 人 的 衝 擊

就教師個人層面來說,由於學生數減少,教師工作機會隨之減少。各 校的超額處理辦法,多採用「後進先出」規則,引發資淺教師的不安與不 平,造成校內不穩定的氛圍;教師們惶惶不安,也會為了避免成為超額教 師爭取積分(李麗日等,2008;吳坤壅,2007;周哲賢,2008;陳怡婷,

2005;黃貞琇 2007;劉家巖,2008;蘇榮長,2006)。

為確保學校運作順暢,台北縣等十個縣市保障主任得不列為超額對象

(文超順,2006;台中市教育處,2009b),有基隆市等三個縣市保障專長 教師如國小英語教師等,不列為超額教師,以確保學生之學習權(文超順,

2006);但當各校考量校務發展而擬保障專長教師時,卻又易造成校內衝 突對立的氣氛(陳怡婷,2005;黃貞琇 2007;劉家巖,2008;蘇榮長,2006)。

眾多研究咸認為發生減班超額皆導因於少子化,且少子化對國民小學 產生之影響除了減班併校、使學校教學資源日益缺乏,,人力資源難以新 陳代謝;教師因需面對減班超額調校,亦會影響學校教學品質。而教師個 人在看待此問題時,多希望透過政策的改變,如:「降低每班學生人數」、

「提高每班教師編制人數」及「協助資深超額教師辦理優退」等方式因應,

但在李麗日等(2008)、吳坤壅(2007)、陳怡婷(2005)、黃貞琇(2007)、

劉家巖(2008)、蘇榮長(2006)的研究中已顯示出教師已經採取較主動的 態度去累積自身優勢。

此外,2004 年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之公立教師超額調查研 究中發現:教師在尋找新工作的困難上會因為沒有培養其他專長、沒有教 育職缺而產生壓力;減班引起失業的恐懼與經濟上的擔憂(引自周哲賢,

2008)。但在李宜臻(2008)、李麗日、郭宏德、姜明雄、連建傑、陳佳雯、

莊惠卿(2008)與黃貞琇(2007)的研究中提及部分教師開始思考職涯或

(30)

是生涯規劃的問題。

然在過往的研究中,少見探討學校或教師面臨減班時,多將減班超額 問題的解決方法寄望在公單位制度的修改,如提高師生比、加速處理退休 與不適任教師,僅在陳怡婷(2005)、張雅惠(2007)研究中提及教師希望 學校作有效的行銷,但未探討具體有效策略行使。

少子化之衝擊以高雄市、臺北縣、桃園縣、基隆市、臺中市、嘉義市、

臺南市等七縣市最大(鍾德馨,2006),在教學現場,教師除了等待教育 政策的改變、降低師生比外,教師自身是否有其他的策略,以面對未來的 超額問題呢?這也是本研究中亟欲探討的。

貳 、 人 口 遷 移 改 變 學 齡 人 口 分 布

影響人口數量的主要因素為出生與死亡,遷移則是影響人口的地理分布

(薛承泰,2004)。

台灣的人口發展速度與人口的遷移演變過程,隨著經濟成長與結構的改 變,各區域並不一致。張春蘭、張雅雯(2004)的研究顯示:1990 中期之後,

台灣人口的空間變遷集中於中部和北部兩大移入區。人口多向工商業較發達 的城市移動,科學園區的設立與重大災害等因素亦造成台灣人口遷移。究其 原因,經濟因素佔主要的地位(周國屏,2001;廖正宏,1985)。

近 5 年來臺北縣、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台中市、嘉義市、臺南市 及金門縣為我國目前人口遷移集中之縣市,其中又以臺北縣、桃園縣及台中 市人數增加最多(內政部統計處,2009c)。

而台中市近幾年受市中心商圈沒落、市區重劃、市政中心的轉移,以及 中科進駐,在人口的遷移分布上,有向郊區發展的趨勢(蔡怡真,2003),也 因此改變了學齡人口的分布。

叁 、 家 長 教 育 選 擇 權 造 成 人 口 遷 移

近年來,由於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學齡人口數銳減,國民教育規模急

(31)

速縮減,將使得學校面臨減班甚至裁併、教師超額調校等問題;另一方面,

社會大眾對學校教育改革的期盼十分殷切,學生的教育選擇權日受重視,學 校已不再能倚賴學區的保障。

在教育鬆綁的改革理念之下,加上自《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與《教 育基本法》中倡議「家長教育選擇權」:父母在考慮兒童最佳利益、保障兒童 受教育的權利的情形下,得以由父母(或監護人)代為主張和爭取,選擇適 合其子女的教育型態的權利(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因此學校 所能提供的教育服務,成了家長選擇學校的參考。

由於現今台灣經濟的發展與教育的普及,大部分都會區的家長教育程度 與社經水準都比一般鄉鎮市高,往往非常重視孩子的成長與學習(林進丁,

2002)。在台師大 2007 年的調查中也發現:民眾對班級或學生人數減少後是 否會提升教育品質,存著不信任且質疑的態度。

因此學校所能提供的教育服務,也成了家長關注與選擇學校的參考。雖 然目前我國國民教育採「學區制」,但家長如果對自己所分配之學區學校不滿 意,大多都會循著「遷移戶籍」的方式來達成選擇學校的目的(周生民,2002;

陳寶鈺,2003),或是選擇私校就讀(沈姍姍,1998;李佩芬,2009;林進 丁,2002)。雖然目前我國國民教育採「學區制」,但家長如果對自己所分配 之學區學校不滿意,大多都會循著「遷移戶籍」的方式來達成選擇學校的目 的(周生民,2002;陳寶鈺,2003),或是選擇私校就讀(沈姍姍,1998;李 佩芬,2009;林進丁,2002)。「越區就讀」的現象早已存在於國民教育階段。

都市因交通便利,肇致明星學校仍註冊熱門、未能有效實現「小班小校」

的目標;而已有招生困難的學校卻情況持續惡化,威脅到學校整體營運(王 欽哲,2005;周生民,2001;林進丁,2002;張雪娥,2003;黃建忠,2004;

楊靜利,2005)。少子化趨勢在都會地區因孩子就學權益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應

(陳淑敏、廖遠光、張澄清,2008)。

都會區因交通便利、人口稠密,以致學校密度高,具有相當之選擇便利 性。而倡導家長的教育選擇權,促使國民小學的市場競爭機制更加明顯,學 校在面臨減班壓力下,如何爭取家長讓子女就讀的意願,就成了重要的一環

(32)

(王欽哲,2005)。也因此家長之教育選擇權亦牽動著台中市學生人口的分 布。如此一來,對國民教育學校亦會造成不小的影響!茲從正反兩面來論述:

( 一 ) 正 面 的 影 響

贊成家長教育選擇權者,都認為教育行政機關應提供各種類型的學 校,讓家長或學生有更多選擇機會,特別重視市場機能來促進學校的競 爭與進步(王欽哲,2005;陳明德,2000;張茂源,2005;陳鴻賢、許素 艷,2007)

( 二 ) 負 面 的 影 響

一般對家長教育選擇權最主要的批判,就是認為家長在進行學校選 擇時,會因為社經地位和種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學校選擇行為,因而 強化社會的分化。且往往造成明星學校入學人數不受影響,甚至爆量;

而已有招生困難的學校卻情況持續惡化,威脅到學校整體營運(王欽哲,

2005;周生民,2001;林進丁,2002;張雪娥,2003;黃建忠,2004;楊 靜利,2005)。此在 2004 年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調查中亦發 現,家長可以跨區選擇學校也是造成超額問題的重要的因素(引自周哲 賢,2008)。

由於倡導家長的教育選擇權,促使國民小學的市場競爭機制更加明顯,

都會區因交通便利、人口稠密,以致學校密度高,具有相當之選擇便利性。

學校在面臨減班壓力下,如何爭取家長讓子女就讀的意願,就成了重要的一 環(王欽哲,2005)。也因此家長之教育選擇權亦牽動著台中市學生人口的分 布。

不論各縣市、各校減班超額的原因究竟受何種因素左右,研究學者亦關 注於家長教育選擇權對學校規模與營運的影響(表 5),咸認為家長擁有學校 選擇權,最大的優點在於使學校更積極發展辦學特色與品質,品質佳者強力 吸引家長安排孩子越區就讀。也因此,造成許多學校在六月出現搶人大戰。

(33)

表 5、家長教育選擇權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份  論      文      名      稱  出      處 

陳明德 2000 國民小學實施家長教育選擇權可行性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 國北師碩論

周生民 2001 台南市國小學童越區就讀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 台南師院碩論

潘聖明 2001 國小學生家長與教師對家長教育選擇權認知之研究 屏東師院碩論

林進丁  2002 都會型國民小學學校公共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 台中師院碩論

陳寶鈺  2003 台北市大學區國小越區就讀學生家長教育選擇行為之研究 國北師碩論

張雪娥  2003 台中市國民小學實施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研究 台中師院碩論

王欽哲  2005 國民小學家長教育選擇權與學區劃分之研究-以嘉義縣市為例  中正大學碩論

張茂源 2005 評析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理論與實務 學校行政

陳鴻賢

許素艷 2007 教育改革潮流中之家長教育選擇權 學校行政

黃福良 2007 學生越區就讀因素之探討--以高雄市國民小學為例 樹德大學碩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第四節 台中市人口變遷及國小教育的現況

受到台灣經濟政策發展的影響,台中市快速發展成為臺灣第三大都會 區,成為中部第一大城。97 年底設籍台中市共計 1,066,128 人,較 96 年底 1,055,898 人增加 10,230 人(圖 6),人口增加率為 9.64‰,縣市排名第 5 位(台 中市政府主計處,2009a)。

(34)

圖 6  台中市近年之人口成長趨勢 

資 料 來 源 : 台 中 市 政 府 主 計 處 ( 2009b) 。

貳、 台中市人口變遷現況----遷入雖多但粗出生率很低

台中市因位於台灣中部,交通便利,加上市政府連續實施 12 期市地重 劃、開發台中工業區與設立台中科學園區,工商業迅速發;市府不斷肇建的 重大建設也讓生活機能更加完善,由於台中市工商業發達,吸引大量青壯年 人口移入,產生人口遷入大於遷出的情形(台中市政府主計處,2006)。自 1992 年以來,台中市一直是台灣地區前三強的人口移入地區(表 6)。

即便是這樣一個青壯年人口遷入大於遷出的城市,從表 7 與表 8 中可以 發現:自 2002 年起,台中市的粗生育率已低於台灣地區平均值,顯見出生率 之低。

(35)

表 6、2008 年各縣市人口遷出入一覽表 

表 7、台灣區與台中市歷年粗出生率 

台灣區出生人數 台中市出生人數 年 別

出生人數 粗出生率(‰) 出生人數 粗出生率(‰) 1996 325,545 15.18 13,755 15.91 1997 326,002 15.07 14,157 15.92 1998 271,450 12.43 11,602 12.75 2000 305,312 13.76 13,392 14.05 2001 260,354 11.65 11,451 11.75 2002 247,530 11.02 10,883 10.99 2003 227,070 10.06 9,681 9.65 2004 216,419 9.56 9,237 9.10 2005 205,854 9.06 9,024 8.79 2006 204,459 8.96 8,927 8.60 2007 204,414 8.92 9,305 8.86 2008 198,733 8.64 8,981 8.4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9b)。

人口遷入率 人口遷出率 社會增加率

序位

縣市 ‰ 縣市 ‰ 縣市 ‰

總計 總平均 79.75 總平均 78.72 總平均 1.02 1 臺中市 106.61 連江縣 108.73 金門縣 29.65 2 新竹市 95.93 臺中市 100.65 澎湖縣 10.31 3 嘉義市 94.52 臺北市 94.94 新竹縣 9.09 4 金門縣 93.67 嘉義市 93.66 新竹市 8.26 5 高雄市 91.16 高雄市 89.46 桃園縣 7.30 6 臺北縣 91.16 基隆市 88.97 臺中市 5.96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2009b) 。

(36)

表 8、2007 年各縣市人口粗出生率、一般生育率、及總生育率(‰) 

區域別 粗出生率 一般生育率 總生育率

台灣地區

9.1 33 1,115

台北縣 8.6 29 995

新竹縣 12.6 48 1,560

台中縣 9.8 35 1,165

高雄縣 8.8 32 1,070

新竹市 12.6 45 1,495

台中市 8.9 30 1,040

台北市 8.2 30 1,020

高雄市 7.8 28 915

註:1.一般生育率=一年內活產數/年中育齡婦女(15-49 歲)人數*1000

2.總 生 育 率 係 指 平 均 每 位 婦 女 ( 一 般 是 指 15 至 49 歲 之 間 ) 一 生 中 所 生 育 之 子 女 數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2008)。

貳、台中市人口變遷對國小教育的影響---超額問題急遽且嚴重

在林松柏、張鈿富、吳柏林(2007)以及鍾德馨(2006)的研究中都發 現人口高度密集及工商業類型之縣市,少子化所造成的學齡人口減少問題最 為嚴重。預估在人口稠密之都會區,國小新生人數未來六年之減少率高達 30

%~45%。少子化使得台中市近年來的新生入學人數逐漸減少。

受市區重劃、市政中心的轉移,以及中科進駐,改變了台中市學齡人口 的分布。近幾年台中市西屯區與南屯區發展迅速,當地幾所學校湧進大量學 生變成超大型學校,市府不得不增設新校以因應(<解決西南屯學生爆滿,

(37)

市府將設 2 國中 2 國小因應>,2008.09.24)!

加上為了因應 1980 年代到 90 年代大量的出生人口數,以及 1994 年民間 教育改革團體發起的「四一○教育改革運動」倡議的「小班小校」——設置 社區小學,「每班不超過三十人」、「每校 30 班」,以及《國民教育法》中也明 白規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之規劃,以不超過四十八班為原則,規模過大 者,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應增設學校,重劃學區。」(任懷鳴,1995),致使後 來台中市的增設之學校,規模多偏屬中型學校,且距離十分相近。然隨著學 齡人口的減少,勢必導致教育市場供需失衡。

預測台中市 97~102 學年國小新生將減少 4 千餘人,平均年減 8 百餘人;

在校學生總數將減少近 3 萬人,平均年減近 6 千人(表 9);新生班級數將自 426 班減為 297 班,總班級數亦將自 2,934 班減為 2,225 班,國小教師人數預 估將自 97 學年的 4,618 人逐年下降至 102 學年之 3,496 人,如表 10 所示(台 中市主計處,2008),編制內的教師人數將大幅縮減。

雖然在圖 7 中,班級數似乎沒有太大的減少幅度,然此乃因為教育部《五 年精緻國民教育方案》之降低編班人數規劃,逐年調降班級人數的緩衝效應。

但在 2007 年(96 學年度)班級數已經開始下將,若台中市人口出生率繼續 低落,可預見未來班級數仍會持續減少。

 

表 9、臺中市 90‐102 學年度實際與推估學生數 

學年度 入學人數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總計 90 年  - 16,763 16,869 16,481 15,959 16,212 16,308 98,592 91 年  17,391 17,200 16,738 16,820 16,444 16,052 16,306 99,560 92 年  17,467 16,924 17,169 16,735 16,880 16,469 16,100 100,277 93 年  15,830 15,581 16,963 17,266 16,804 16,973 16,539 100,126 94 年  15,359 15,077 15,606 17,076 17,295 16,790 17,034 98,878 95 年  15,793 15,476 15,053 15,686 17,091 17,329 16,848 97,483 96 年  15,173 14,812 15,465 15,127 15,700 17,088 17,354 95,546

(38)

表 9、臺中市 90-102 學年度實際與推估學生數(續完) 

學年度 入學人數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總計 97 年  12,727 12,472 14,808 15,514 15,150 15,736 17,149 90,828 98 年  11,337 11,110 12,469 14,855 15,537 15,184 15,792 84,946 99 年  10,063 9,861 11,107 12,508 14,877 15,573 15,238 79,164 100 年  9,974 9,774 9,859 11,142 12,527 14,911 15,628 73,841 101 年  9,419 9,230 9,772 9,890 11,159 12,555 14,964 67,570 102 年  8,306 8,140 9,228 9,803 9,905 11,184 12,600 60,859 註:虛線以下為推估資料

資料來源:台中市主計處(2008a)。

表 10、臺中市 90‐102 學年度實際與推估班級數及教師人數  學年度 班級數

全年級 一年級 教師人數 教師人數與 前一年相比 90 年 2,889 502 4,561

91 年 2,982 517 4,655 94 92 年 3,056 518 4,784 129 93 年 3,075 480 4,826 42 94 年 3,045 469 4,823 -3 95 年 3,036 478 4,781 -42 96 年 3,019 490 4,768 -13 97 年 2,934 426 4,618 -150 98 年 2,805 392 4,414 -204 99 年 2,682 360 4,220 -194 100 年 2,567 357 4,037 -183 101 年 2,422 337 3,808 -229 102 年 2,225 297 3,496 -312 註:虛線以下為推估資料

資料來源:台中市主計處(2008)。

(39)

本市國小班級數及學生數成長概況

0 0.5 1 1.5 2 2.5 3 3.5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學年度 千班

90 92 94 96 98 100 102 千人 班級數 學生數

圖 7    台中市國小班級數及學生數成長概況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08b)

統計歷年(2004-2009)台中市超額教師的人數,發現:雖然自 95 學年 度起開始逐年調降班級人數,但仍無法緩和台中市超額教師的問題,97 學年 度甚至幾為前一年近 3 倍的人數(表 11)!

表 11、台中市歷年超額教師人數與缺額數一覽表 

學 年 度 缺額數 超額教師人數

93 173 18

94 118 25

95 81 24

96 68 24

97 85 62

98 102 56

資料來源:研究者依據台中市教育處(2004~2009a)資料整理。

(40)

若依教育部公佈之《五年精緻國民教育方案》,98 學年度年編班人數標 準為 30 人,則台中市 98 學年度的一年級新生將減班 47 班,加上畢業的小六 班數,加總起來減少的班級數達 102 班,以一班 1.5 人的教師員額配置來計 算,將減少 153 位教師。台中市教育處為解決減班超額的問題,除進行學校 員額 5%的管控,也向教育部報准,特別以每班 29.5 人進行編班,小數點後 的數字無條件增加一班(張彩鳳,2009)。顯見台中市超額問題之急遽與嚴重。

(41)
(4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章依據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之結果提出研究設計與實施,包含 研究架構、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工具、信效度分析、研究流程與進度、

研究倫理等七節。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中市國小教師超額的成因與因應。依據研究動機與目 的,綜合文獻探討與分析,擬定研究架構如圖 8 所示。

依第二章文獻探究得知,「少子化」與「人口遷移」是台中市人口變遷的 主要原因。故本研究擬藉由探究台中市人口變遷的現況與趨勢如何影響學齡 人口的現況分布、改變學校規模與師資需求,來瞭解台中市國小超額教師的 成因;而家長「教育選擇權」所造成的暫時性遷移亦會影響國小新生人數的 分布,也因此造成各校面臨不同的招生條件或困境,而影響各校、各區域之 師資需求。

教師面對超額問題的感受、教師個人或學校所採取的因應方式,則用以 建構教師對超額衝擊之因應策略。教師個人或學校的態度與因應,則會影響 家長之教育選擇。是以,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圖 8)乃呼應研究目的之所需,

以解決本研究之待答問題。

(43)

圖 8    研究架構  國民小學超額教師成因

台中市人口變遷 人口遷移 少子化

家長教育選擇

學齡兒童數現況與分布 

師資需求 學校規模

覺 知

教師個人與教學 學校行政

採行策略因應

(44)

第二節 訪談對象

Patton(1990)曾論及質性研究的個案選取重點是:「樣本一般都不多,

但需要有深度(in depth)。」故而較理想的研究對象通常是那些比較有敏銳 的觀察和反省能力、自身經歷了與研究問題有關的重大事件、並且有能力將 自己的經歷與想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人(陳向明,2002)。

本研究以台中市作為研究的地區,研究目的擬能探討人口因素對教學與 行政所產生的影響。因此,抽取樣本的原則為「立意抽樣」,研究訪談對象擬 選取來自:「減班中的學校」、「增班中的學校」、「區域內學校密集度高的學 校」。也為了能夠探討人口因素對教師自身與教學的影響,因此,訪談對象除 了國小超額教師之外,還包括兼任行政業務之主任與組長。訪談對象包含:

行政教師 4 位,一般教師 8 位,共 12 位。如表 12:

表 12、受訪者基本資料及服務學校背景資料 

編 碼 性 別 職 稱 服 務 年 資 學 校 規 模 在 校 年 資 婚 否 備 註 M 1 主 任 1 9 9 已 婚

M 2 主 任 1 6 1 1 已 婚 M 3 主 任 1 6 2 已 婚

M 4 組 長 1 1 9 ( 原 校 ) 2 ( 新 校 ) 已 婚 超 額 教 師 T 1 教 師 1 0 9 ( 原 校 ) 2 ( 新 校 ) 已 婚 超 額 教 師 T 2 教 師 3 3 未 婚

T 3 教 師 4 1 ( 原 校 ) 1 ( 新 校 ) 未 婚 超 額 教 師 T 4 教 師 3 3 ( 原 校 ) 1 ( 新 校 ) 未 婚 超 額 教 師 T 5 教 師 1 4 6 ( 原 校 ) 1 ( 新 校 ) 已 婚 超 額 教 師 T 6 教 師 1 2 2 ( 原 校 ) 1 ( 新 校 ) 未 婚 超 額 教 師 T 7 教 師 1 6 5 ( 原 校 ) 1 ( 新 校 ) 已 婚 超 額 教 師 T 8 教 師 6 3 ( 原 校 ) 3 ( 新 校 ) 未 婚 超 額 教 師 註:學校規模:智---35 班以上.仁---35 至 12 班.勇----12 班以下

(4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為了解「人口少子化對國民小學教育發展影響」之相關看法,本研究前 半先採用文獻分析法,針對與本文有相關之文獻資料,予以整理、分析、歸 納、探討;後半階段採半結構式訪談作為研究方法,選取國民小學行政教師 與一般教師等作為訪談對象。

將訪談結果與所蒐集之文獻加以整合與分析,統整出在面臨人口少子化 之人口發展趨勢後,未來國民小學教育發展之可能影響,包含正面的新契機 及負面的衝擊等,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研究結論。

壹 、 文 獻 分 析 法

本文之前半階段先以文獻分析法為主,進行相關於「台中市人口結構變 遷」的文獻蒐集、分析、歸納與統整,以期能找出解釋的脈絡與線索來探討

「人口變遷」對於台中市國民小學所產生之危機。

文獻資料之搜集主要為相關之學術論文及期刊,政府統計資料網路檢索 等。文獻包括:內政部與台中市人口統計資料,少子化、家長教育選擇權、

學校經營等相關議題之期刊、論文等資料,再統整解釋文獻分析的結果加以 探討,並作為結論建議之參考。

貳 、 訪 談 法

本研究後半階段則在研究主題相關文獻後,以訪談法輔助本研究之進行 藉以瞭解研究對象對台中市教師超額現象的的想法,主要以半結構式的訪談 方式為主,也就是在訪談進行前先擬定訪談大綱,但在進行訪談過程中,視 情況與受訪者隨機調整、進行開放對話,以求研究者能獲得更完整、更適切 的資料。

(46)

本研究之訪談大綱則是以人口變遷對教育與教師的影響為主要的理論依 據,並就本研究所欲了解的部分與指導教授討論後,形成初稿,再根據實施 的情況進行修正,形成正式的訪談大綱。

第四節 研究工具

壹 、 研究者

「訪談法」屬質性研究方法之一。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是主要的 研究工具,因此研究者的個人經歷、看問題的角度、對研究問題的敏感度、

以及與受訪者的關係、研究方法的技巧與能力等,都會影響研究的實施與研 究品質。

無可諱言的,在質性研究的資料蒐集、分析、歸納、詮釋的過程中,研 究者同時是訪談者、記錄者及詮釋者,研究者個人的主觀判斷也會隱然若現,

因此,研究者的態度與想法應盡量保持客觀中立,以免將個人的喜好、偏見、

價值觀投射在訪問過程中而影響研究訪談結果價值。

貳 、 訪 談 大 綱 之 發 展

本研究訪談大綱之編擬,主要是依據文獻探討之結果、研究目的及研究 問題,提出訪談基本架構,再參考文獻分析中所探討的少子化的現況、超額 教師現況,加上研究者本身工作經驗,經指導教授與專家學者指正,編製初 步訪談大綱。

在正式訪談前先選定兩位受訪者接受前趨性測試,以求取問訪談大綱的 信度及效度是否足夠,並以此審酌問題的適切度,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經教 授指正,修正訪談題綱。

(47)

正式的訪談大綱分為三個部份:

( 一 ) 基本資料。 

( 二 ) 台中市超額教師的現況與原因。

1.請問您知道台中市超額教師的成因嗎?請舉實例說明。 

2.請問您所了解之目前台中市超額教師的情況如何?有沒有哪些區 域特別嚴重?請舉實例說明。 

3.請問您所任教的學校有超額的危機或問題嗎?為什麼?所面臨的超 額危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 三 ) 台 中 市 國 小 超 額 教 師 的 衝 擊 與 因 應 :  

1.請問您認為人口變遷對目前台中市國民小學教育整體發展,例如:

學校、師資等,有哪些影響? 

2.請問超額問題有否影響同事之間的氛圍? 

3.請問您認為在人口變遷後,在您教學工作上有什麼影響?   

4.請問您認為在人口變遷後,在您學校的工作上有什麼影響?需配合 學校做什麼因應措施嗎?成效如何?

5.請問你在任教學校有超額的危機嗎?為什麼?你個人會如何因 應? 

6.請問您若成為超額教師,您會如何選擇出路呢?有哪些考量依據? 

第五節 研究信效度

質性研究訪談是研究者與受訪者的一個互動過程,研究者本身也是主要 的研究工具。質性研究訪談結果的價值,研究者的技巧與能力及工作嚴謹的 程度都是影響的原因之一。在這樣的質性研究中,信效度的檢驗就非常重要。

信度是指測量程序的可重複性,透過對研究者地位的澄清、報導人的選 擇、情境的深入分析、及蒐集與分析資料的方法,做妥善的處理,以提高研 究的信度。本研究的信度如下列所示:

(一)維持研究的穩定性,同時要注意可追蹤的變化,並透過詳實的記載

數據

圖 6  台中市近年之人口成長趨勢  資 料 來 源 : 台 中 市 政 府 主 計 處 ( 2009b) 。   貳、 台中市人口變遷現況----遷入雖多但粗出生率很低  台中市因位於台灣中部,交通便利,加上市政府連續實施 12 期市地重 劃、開發台中工業區與設立台中科學園區,工商業迅速發;市府不斷肇建的 重大建設也讓生活機能更加完善,由於台中市工商業發達,吸引大量青壯年 人口移入,產生人口遷入大於遷出的情形(台中市政府主計處,2006)。自 1992 年以來,台中市一直是台灣地區前三強的人口移入地區(表
圖 8    研究架構 國民小學超額教師成因 台中市人口變遷 人口遷移少子化 家長教育選擇學齡兒童數現況與分布 師資需求 學校規模 覺  知 教師個人與教學學校行政 採行策略因應
圖 9    研究流程圖 形成訪談大綱 將訪談錄音檔轉譯成逐字稿 研究背景與動機 決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篩選訪談對象 蒐集相關文獻 實施訪談 蒐集之相關文獻 分析、組織資料 撰寫論文  資   料  蒐  集  階  段準備階段 資料分析階段訪談階段 撰寫論文
圖 13    台中市人口變動狀況(遷入跟遷出)  資料來源:台中市政府戶政司(2009)              圖 14    2001‐2008 台中市各區人口成長趨勢圖   註:百分率計算以2001年為基準量。  資料來源:研究者依據台中市主計處(2009d)資料繪製。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is kind of algorithm has also been a powerful tool for solving many other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cluding symmetric cone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15, 16, 20–22], symmet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