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研究動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壹、研究動機 "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1980 年代以降,世界主要工業國家的教育改革,大體依循後福 特主義的經濟法則,強調中央權力下放、學校自主競爭與家長自由選 擇,將教育體制日漸交付給那一雙「愈來愈看得見」的市場之手。有 人認為這是解公立學校於倒懸的唯一方法(Chubb & Moe,1990),也有 人認為這是政府不願再負擔公共教育責任的託詞(如 Smyth &

Shacklock,1998)。

不論如何,這樣的趨勢已對身處教育第一現場的中小學教師,產 生極大的衝擊。例如,許多西方學者注意到在「打倒官僚體制、建立 市場機制」、為老師「增權賦能」的同時,這波教改也使許多教師在 教學以外的工作負荷大增,不得不花較少的時間準備課程與處理學生 日常問題(Helsby, 1999:100),同時也影響了教師同儕間及其與行政 人員、學生和家長之間的信賴關係(Smyth,1995a;Troman

,

2000),

甚至使教師的職業倦怠感和過勞的相關疾病有急遽增加的走勢 (Dunham,1992:23;Helsby,1999:113)。

外國的情況如此,而台灣呢?處在「尊師重道」的儒家傳統脈絡 下,教育工作一向是「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神聖工 作。不過,隨著市場邏輯不斷引進教育場域,「市場機能」、「自由競 爭」 、 「顧客至上」 、 「使用者付費」等等原屬於經濟與企管範疇的詞彙,

也愈來愈常出現在教育界。現今教師的工作環境已經迥異於往昔,常

有校長在會議上要求教師們動起來,「你不做,外面還有很多人搶著

要進來當老師!」(前導訪談 0211183),也有教師覺得「現在家長動

(2)

不動就以消費者自居,對老師嫌東嫌西」(前導訪談 0211164)。

面對這樣的環境鉅變,學者們基於不同的觀點,在思索其對教師 工作長遠的影響時,有著兩極化的看法。有學者認為市場競爭將提供 教師一個爭取專業地位的良好背景(Robertson & Trotman,1992),也 有學者認為這趨勢將會把教師置於更大的控制與監督之下,反而離專 業愈來愈遠(Apple,2001a;Dunham,1992:28)。這些分歧的觀點,至 今仍未達成一致的結論。

儘管學術界對於教育市場化的議題爭論不休,然而在右翼勢力的 強力護航下,市場機制已然成為當今教育革新的主要策略。雖然如 此,一些根本的問題還是不容我們規避,例如:市場導向是以人性的 自利為出發點,假設作為消費者的家長基於本身的利益,會為子女選 擇最適合的學校就讀;作為服務提供者的學校也基於自身的利益,盡 量符合消費者的需求,以免被市場淘汰。然而,教育除了自利外,難 道沒有其他的價值嗎?符應市場導向,教與學的品質就真能提升嗎?

抑或是如 Sungalia(1991:16)所言,只有在有志教育的教師們心中,才 有真正能導致教與學品質提升的動力? 不論如何,教育改革的精神能 否真正落實,基層教師佔了一個決定性的因素,而這一波市場導向的 教育改革,是否真如 Ball(1999)所言,將會「驅走教師的心靈」呢?

環繞在這些問題的背後,最值得我們關注的癥結是:市場導向的機制 提供教師在工作上、在專業上的心理空間,是向上提升的,抑或是向 下沉淪的,此即本研究旨趣所在。

過去關於教育市場化的研究,泰半是以高等教育為研究範圍,以

理論分析為研究取徑,少將研究觸角伸及中等教育,亦缺乏經驗性的

研究。另一方面,關於教師工作性質的研究,1980 年代以前,多以

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探討個人因素(性別、年齡等)對教師工作(如壓

力、倦怠、滿意度、信念等)的影響,羅列所有影響的因素並提供改

(3)

善的方法;1980 年代以後,研究者更加關注組織因素(領導風格、組 織氣氛等)對教師工作的影響。1990 年代以來開始有學者關心教育改 革對教師工作的影響,然而其中多屬理論的探討(Apple,2001a;

Ballb,1993,1999; Hargreaves,1994)或質性的研究(Ironside et al,1996;Troman,2000),少數量化的研究(Churchill et al,1997;

Rapp,2000)多只以教育改革作為背景而進行教師工作性質的調查,

未對教改的特定面向與教師工作性質的內在邏輯進行深掘。因此,本 研究嘗試結合這兩個重要議題(教育市場化與教師工作性質),並以新 的視野(將市場化的討論擴及於中等教育、將工作性質的討論與教改 的內在邏輯進行串聯)及方法(以實證取向分析市場化),觀照近來教 育改革中的市場導向與教師工作性質的關聯。

貳、研究目的

根據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探討英、美與我國教育改革的市場導向趨勢及其對學校教育的影響。

二、調查我國教育改革之市場導向的現況及其相關背景因素。

三、分析我國教育改革的市場導向與國中教師工作性質的關聯。

第二節 名詞釋義

壹、 市場導向的教育改革

就概念而言,市場導向的教育改革,指的是教育改革中以市場競 爭、家長選擇、學校自主、多樣化與私有化等市場機制,追求達成經 濟效率與品質提昇的趨勢。本研究之操作型定義為受測者在「教育改 革與教師工作問卷」上第一部份的得分,分數愈高表示市場導向程度 愈高,其中各層面簡介如下:

一、市場競爭:指在學校招生、評鑑及教師甄選等環結導入市場機制,

(4)

使學校間與教師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

二、家長選擇:指家長在教育市場中作為消費者,擁有較大的發言權,

包括學校選擇權與校務參與權。

三、學校自主:指教育行政權力下放到學校層級,使學校獲得包括預 算、人事與課程方案等自主權。

四、多元化:指學校型態、課程與教學的多樣化,以提供教育市場選 擇的依據。

五、私有化:指在市場導向的衝擊下,教育作為國家公共財的特性日 漸薄弱,而被視為一種可以在自由市場中累積、轉換的私人資本。

貳、 教師工作性質

教師工作有關的各種屬性或因素,舉凡工作聲望、報酬、環境、

專業性、自主性、工作負荷等等,都是教師工作性質討論的範圍。本 研究從相關文獻中抽取一些在討論教育市場化對教師工作影響時常 被提到的要素,作為探討的重點,包含自主權、工作負荷、專業知能、

心智活動(本研究後來依據預試的因素分析結果,將專業知能與心智 活動合併為專業性)與同儕關係等面向,其操作型定義為受測者在「教 育改革與教師工作問卷」上第二部份的得分。其中各層面簡介如下:

一、自主權:指教師在工作中能依其專業知能做出專業判斷與行動,

不受外力的不當干擾與影響。

二、工作負荷:指教師在學校中的工作量,包括教學、學生管理與行 政工作等方面。

三、專業知能:指教師工作需要運用到高度的專業知能,包括學科知 識、教育專業知識與教學、輔導技術。

四、心智活動:指教師工作是一複雜多變的活動,需隨時進行反省與 思考,並作出專業判斷。

五、同儕關係:指教師與學校同仁相處的氣氛,包括教師同儕間與教

師和行政人員之間的關係。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是以台灣北部六縣市(包含台北縣市、新竹縣市、基隆市、

桃園縣)之國民中學教師為對象。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只就教育改革的市場導向與教師工作性質兩個變項作深 入探究,並分析不同背景的教師在兩變項上的作用。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在研究架構、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上雖力求完整,但仍受 限於若干主客觀因素而有所限制,茲分述如下:

一、文獻分析

市場導向是很廣泛的概念,大多數的文獻皆是對其中部分內容 (如針對家長選擇權的政策)進行分析。而本研究嘗試以整體性的概念 視之,嘗試界定其概念並予以操作化,因此在文獻蒐集與援引上難免 有其侷限,且由於學者對市場導向的定義不盡相同,因此只能就研究 者在文獻探討中歸納出來的幾個重要層面進行分析。工作性質也是很 廣泛的概念,不論選取那些面向作為探討的主題,總有掛一漏萬之 嫌,故本研究只能在文獻彙整時力求涵蓋所有重要的相關課題。

二、研究方法與工具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研究結果偏於理論的整理與量化

(6)

資料的分析,僅適合於一般性推論,在深入瞭解事實真相以及詮釋其 中原因時,只能以相關文獻為基礎,雖免有其限制。另外,研究工具 是以自陳問卷的形式呈現,係參考相關文獻與問卷,並諮詢學者專家 與國中教師意見後編製而成,只能力求涵蓋所有變項的範圍,並取得 較高的信度與效度。

三、樣本對象

由於時間與能力的限制,本研究採郵寄問卷的方式蒐集資料,問 卷的施測委託他人,無法控制施測的情境是否一致,造成填答資料或 有偏差。同時問卷中涉及一些學校的敏感問題,受測者也可能有所保 留,因此在問卷內容分析與解釋上可能會有誤差產生。另外,對於變 項的測量經由受試者本身主觀知覺反應而得,易受過去經驗、認知、

態度以及社會認可傾向的影響。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相異處 不強調學校能導引社 會變遷 學校應主動的引導社 會改革..

依據就業服務法第 55 條規定,雇主聘僱外國人從事海洋漁撈工

分類法,以此分類法評價高中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探討其所展現的 SOTO 認知層次及其 發展的主要特徵。本研究採用質為主、量為輔的個案研究法,並參照自 Learning

 印度教:世界由梵天創造,人有永恆的靈 魂,依循「業力」而輪迴,透過對神、家

生源主要來自屋邨,家庭 社經地位不高,但絕大部 分學生品德純良,喜愛學 習,家長願意與學校携手

價值觀教育須結合學校和家庭教育,學校與家長必須緊密合作,才能

價值觀教育須結合學校和家庭教育,學校與家長必須緊密合作,才能

中國白話文學由新文學運動肇始,作家即努力求新求變。第二次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