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病人自 臥,師到診其脈,沈而遲者,知其差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病人自 臥,師到診其脈,沈而遲者,知其差也"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平脈法篇-條文 38

問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問而知之,下工脈而知 之,願聞其說。

師曰:病家人請云:病人苦發熱,身體疼。病人自 臥,師到診其脈,沈而遲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

若表有病者,脈當浮大,今脈反沈遲,故知愈也。

〔註〕:

此下皆詳望問而知之之類也。

望,謂觀其形之盛衰,色之深淺;問,謂詢其情之苦欲,病之根因。

脈,謂診其脈之陰陽,合乎形色也。設病家人來請,告以病者苦發熱,

身體疼,師到病人自臥,診其脈沈而遲知其差也,何以知之?表有病 脈當浮大,今反沈遲而無表脈,且無表證,故知愈也。

〔集註〕:

張錫駒曰:有問發熱身疼,脈反沈遲,是陽病而見陰脈,何以說得 愈也?答曰:是必望其有恬然嗜臥之狀,問其有熱除身輕之意,而後 合脈以斷其愈也。

※平脈法篇-條文 39

假令病人云:腹內卒痛。病人自坐,師到脈之,浮 而大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若裏有病者,脈當沈 而細,今脈浮大,故知愈也。

〔註〕:

病家人來請,告以病者腹內卒痛。醫師到,病人自坐無苦容,診其脈

(2)

浮而大,知其差也。何以言之?裏有病,脈當沈細,今反浮大而無裏脈 且無裏證,故知愈也。

※平脈法篇-條文 40

師曰:病家人來請云,病人發熱煩極。明日師到,

病人向壁臥,此熱已去也。設令脈不和,處言已愈。

〔按〕:

不和當是「自和」,若不和如何言愈。

〔註〕:

此申上二條之義也。

病家人來言病者發熱煩極,師未即去,明日到,病人向壁靜臥,此 熱已去,因知其差。假令脈不和緩,未可言愈,必和緩,而始可斷其已 愈也,推之腹痛亦然。此篇首所云:設有不應,消息診看。消息者,謂 今日之望,異於昨日之問、聞也。

〔註〕:

病家人來請,告以病者腹內卒痛。醫師到,病人自坐無苦容,診其脈 浮而大,知其差也。何以言之?裏有病,脈當沈細,今反浮大而無裏脈 且無裏證,故知愈也。

※平脈法篇-條文 41

假令向壁臥,聞師到,不驚起而盼視,若三言三止,

脈之嚥唾者,此詐病也。假令脈自和,處言此病大重,

當須服吐、下藥,鍼灸數十百處乃愈。

〔註〕:

此設治詐病之法也。

(3)

蓋仲景不欲人售其欺,亦不欲醫為其欺而妄治也。醫者玩此而揣摩之 則彼不敢欺,而我不妄治矣。

〔集註〕:

程知曰:彼以詐病,我以詐治,非良工不能具是巧也。

※平脈法篇-條文 42

師持脈,病人欠者,無病也。脈之呻者,病也。言遲 者,風也。搖頭言者,裏痛也。行遲者,表強也。坐而 伏者,短氣也。坐而下一腳者,腰痛也。裏實護腹,

如懷卵物者,心痛也。

〔註〕:

陰陽相引故欠,欠者先引氣入而後呵之,故謂之呵欠。陰陽不相引則 病,相引則和,故曰:欠者無病也。診脈時,有呻吟病苦之聲,故曰:

呻者病也。言遲者,言語蹇濇,故曰:言遲者風也。搖頭言者,痛極艱 於發聲,搖頭以意示緩,故曰:搖頭言者,裏痛也。行遲者,風病筋絡 不利,故曰:行遲者,表強也。坐而伏者,氣不能接,故曰:坐而伏者 短氣也。凡腰痛者,皆不能坐,即略坐非伸足依倚不可,故曰:坐而下 一腳者,腰痛也。凡心痛者,皆傴僂護其痛處,故曰:裏實護腹,如懷 卵物者,心痛也。

〔集註〕:

方有執曰:舌強則言遲,經絡牽急則舌強。筋攣則經絡拘急,肝屬木,

其合筋,其主風。頭屬陽,裏屬陰,頭搖者,陰不與陽和也。短氣者,

裏不足也。此條八者,皆望而知之之事也。

張志聰曰:師持脈者,猶言師但持脈而不問也。八條皆察人之神情,

得人之病機,所謂望而知之者。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畫分語言範疇(language categories),分析學者由於對語言的研究,發現

  沙彌十戒 (沙彌者梵語。此云息慈。息惡行慈故曰沙彌。息於十惡故受十戒耳。慈念眾生故有 不殺等也。此之十戒乃是眾戒之根本。先護持之)

由慧為導首等者:此中慧言,謂彼最初出離正見。由此為先,起

意欲達之,則口有聲。意者,象乎事物而 構之者也;聲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聲

然後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畝,有樹環焉,有 泉懸焉。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旦款門

  師子步雷音菩薩曰。仁者當知。其斯事者非下才行。則為正士之所建造。其正士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固指秩序,但 同時也指不同人的份(責任)。言秩序,則

道也者,不可須臾 (音儒) 離也,可離非 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