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南市年級學生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行為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臺南市年級學生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行為之研究"

Copied!
13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鄭燿男 博士

臺南市 5-8 年級學生環境知識、環境態度、

環境行為之研究

研究生: 蔡孟欣 撰

中華民國一○四年八月

(2)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臺南市 5-8 年級學生環境知識、環境態度、

環境行為之研究

研究生: 蔡孟欣 撰

指導教授: 鄭燿男 博士

(3)
(4)
(5)

謝 誌

當初決定報告臺東大學研究所時,是因為離開學校五、六年時間,在教學上 有點空乏與倦怠,希望能回到學校讀書,吸收新知找回教學的熱情外;其次也是 為了趁讀書暑假期間,順便可以回到東臺灣見見東部的同事跟朋友。

暑期進修的學生生活雖然並不比想像中的愜意,因為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

學分也不少,但也忙裡偷閒的去拜訪了朋友,更是在老師與同班同學中學習許多 事情,雖然大家平時可能被學校的行政工作或家庭生活的壓力下,但仍能感受到 大家對教職的熱誠與專業的堅持,以及與對生活的熱愛,時常給予勉勵,更感謝 一些同學協助我問卷發放及填寫,還有口考時的建議,還有大家這三個暑假對我 的照顧與肯定。

最感謝的是我的指導教授鄭燿男教授,感謝你老師多次的開會指導,耐心的 引導我們確切的論文方向及總是溫柔的叮嚀與信心喊話,讓我們能持續努力不輟 的完成論文,更不厭其煩的細心更正論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還有口試委員廖教 授跟陳教授細心的閱讀,並給予寶貴的意見,使論文能更加完整。

再來要感謝同組的研究夥伴嬌皇、枝妙、易達跟憲君,感謝易達每次都費心 跟我們聯絡會議的時間,嬌皇的努力促使我更努力,枝妙不計酬的協助我問卷的 事,還有憲君幫助我解決統計軟體的困難,還有每次會議你們常常準備給我的伴 手禮,及會議結束後總記得給予彼此打氣與鼓勵。

在此也要感謝我的家人,尤其是我妹妹跟老公,為我處理許多讀研究所需要 的大小瑣事,且這三年來犧牲無數個周末陪我完成論文,甚至還要照顧生懷六甲 的我,陪我四處奔波。以及我婆家以及我娘家的人在我暑假修課期間幫我照顧我 女兒妍妍。

最後感謝所有幫助我完成學業的所有恩人,因為有你們的協助才得以完成,

祝賀你們事事順心。

孟欣謹誌 中華民國一○四年八月

(6)

臺南市 5-8 年級學生環境知識、環境態度、

環境行為之研究

作者:蔡孟欣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了解臺南市教育方案與學生環境知識、環境態度及環境行 為之關係,以臺南市 102 學年度國中小學 5〜8 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n=600), 採分層立意抽樣方式進行問卷調查。並將「臺南市環境教育方案與學生環境知 識、環境態度、環境行為之問卷」所得的資料,以 SPSS 電腦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結果發現:

臺南市 5〜8 年級學生環境知識的平均答對率 46.2%,表現不算理想。環境 態度的平均答對率 66.52%,態度算積極。環境行為的平均答對率 70.7%,表示學 生的環境行為表現非常積極。

學生的「性別」、「年級」、「階段」與「地區」對學生的環境知識達顯著差異,

但在環境態度、行為上皆未達顯著差異。

環境資訊來源中,學校、電視影音、報章雜誌、演講研討等資訊來源有利於 學生的環境知識的表現;電視影音、親師朋友、報章雜誌、演講研討等資訊來源 有利於學生的環境態度;電視影音、參觀訪問等資訊來源有利於學生的環境行為。

環境活動形式中,垃圾分類有利於學生環境知識的表現,生態夏令營、環保 遊行反而不利於學生環境知識的表現。參觀弱勢團體有利於學生的環境態度的表 現。垃圾分類、生態夏令營、環保藝文活動、參觀環保機構有利於學生的環境行 為的表現。

臺南市 5〜8 年級學生的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三者之間,彼此呈 顯著正相關。

學生的環境知識對於環境態度具有顯著的預測力。學生的環境知識對於環境 行為可能具有顯著的預測力。學生的環境態度對於環境行為可能具有顯著的預測 力。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供臺南市各國中小學及後續研究做參 考。

(7)

Attitude of Tainan Enviromental Education Programs with students Enviromental Knowledge,Enviromental Acts

Tsai Meng-Hsin Abstract

This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Tainan educational programs and student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The subjects (n=600)ar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students in grades 5-8 of 102 acdemic years in Tainan,who were chosen stratified purposive samplet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he data of"Tain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s and student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attitud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questionnaire"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through software including SPSS.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1. The environmental knowledge’s average score of 5-8 graders in tainan was46.2%, the performance of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was not satisfactory.The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verage score of 5-8 graders in tainan was66.52%, the performance of environmental.The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average score of 5-8 graders in tainan was66.52%, the performance of environmental.

2. There wer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grades, regional, stage on the scores of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 ye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scores of environmental attitude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3.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ources, schools, TV audio,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lectures seminars and other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n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television video,

parent-teacher friend,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lectures seminars and other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s conducive to students'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TV Audio, visits and other sources of information conducive environment for student behavior.

4. Environment in the form of activities, waste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n favor of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ecological summer camp, but not conducive to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march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Disadvantaged groups to visit an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student performance attitude. Waste classification, ecology summer camp, environmental arts activities help students to visi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s environmental behavior performance.

5. There were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cores of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attitude,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6. Scores of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the scores of

environmental attitude.Scores of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significantly maybe predicted the scores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r.Scores of environmental attitude significantly maybe predicted the scores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r.

This study proposes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reference for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nan countries.

keyword:tianan,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attitud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8)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與研究限制 ...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5

第一節 臺南市環境教育方案執行現況 ... 5

第二節 學生環境知識之相關研究 ... 14

第三節 環境態度之相關研究 ... 17

第四節 環境行為之相關研究 ... 19

第五節 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相關性之研究 ... 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 ... 25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 2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2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1

第四節 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 ... 3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38

第六節 研究程序與進度 ... 3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41

第一節 受試者背景變項資料分析 ... 41

第二節 環境知識資料分析 ... 44

第三節 環境態度資料分析 ... 55

第四節 環境行為資料分析 ... 64

第五節 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相關 ... 73

第六節 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迴歸分析 ... 7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7

第一節 結論 ... 77

第二節 建議 ... 81

(9)

表 次

表 1 環境教育發展事蹟 ... 6

表 2 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的推動項目 ... 7

表 3 綠色學校計畫的四面向與內涵 ... 8

表 4 學校常見的分七大環境保護議題 ... 11

表 5 臺南市國中小學推展綠色學校參與度概況統計表 ... 13

表 6 102 學年度臺南市 5〜8 年級學生母群體數 ... 29

表 7 102 學年度臺南市 5〜8 年級正式施測學生抽樣數 ... 29

表 8 市區、市郊國小正式施測分配與回收狀況表 ... 30

表 9 市區、市郊國中正式施測學校人數分配與回收狀況表 ... 30

表 10 專家名單 ... 33

表 11 環境知識因素分析結果(構面一) ... 33

表 12 環境知識因素分析結果(構面二) ... 34

表 13 環境知識因素分析結果(構面三) ... 34

表 14 環境知識因素分析結果(構面四) ... 34

表 15 環境態度因素分析結果(構面一) ... 35

表 16 環境態度因素分析結果(構面二) ... 36

表 17 環境態度因素分析結果(構面三) ... 36

表 18 環境態度因素分析結果(構面四) ... 36

表 19 環境行為因素分析結果(構面一) ... 37

表 20 環境行為因素分析結果(構面二) ... 37

表 21 環境行為因素分析結果(構面三) ... 38

表 22 研究進度表 ... 40

表 23 性別、年級(階段)、地區人口背景變項統計 ... 41

表 24 受試者所屬綠色學校參與度統計 ... 42

表 25 受試者環境資訊來源統計 ... 42

表 26 受試者環境活動形式統計 ... 43

表 27 受試者參加學校環境教育活動場次 ... 43

表 28 受試者參加戶外活動頻率 ... 44

表 29 受試者所屬學校規模統計 ... 44

表 30 環境知識測驗資料分析表 ... 45

表 31 不同性別對環境知識得分上的差異分析表 ... 46

表 32 不同學校地區對環境知識得分上的差異分析表 ... 46

表 33 不同環境資訊來源對環境知識得分上的差異分析表 ... 47

表 34 不同環境活動形式對環境知識得分上的差異分析表 ... 48

(10)

表 35 不同階段對環境知識得分上的差異分析表 ... 49

表 36 不同年級對環境知識得分上的平均 ... 49

表 37 不同年級對環境知識得分上的差異 ... 50

表 38 不同戶外活動頻率對環境知識得分上的平均 ... 50

表 39 不同戶外活動頻率對環境知識得分上的差異 ... 51

表 40 不同學校環境教育活動場次對環境知識得分上的平均 ... 51

表 41 不同學校環境教育活動場次對環境知識得分上的差異 ... 52

表 42 不同學校規模對環境知識得分上的平均 ... 52

表 43 不同學校規模對環境知識得分上的差異 ... 53

表 44 不同綠色學校參與度對環境知識得分上的平均 ... 54

表 45 不同綠色學校參與度對環境知識得分上的差異 ... 54

表 46 環境態度資料分析表 ... 55

表 47 不同性別對環境態度得分上的差異分析表 ... 56

表 48 不同學校地區對環境態度得分上的差異分析表 ... 56

表 49 不同環境資訊來源對環境態度得分上的差異分析表 ... 57

表 50 不同環境活動形式對環境知識得分上的差異分析表 ... 58

表 51 不同階段對環境態度得分上的差異分析表 ... 58

表 52 不同年級對環境態度得分上的平均 ... 59

表 53 不同年級對環境態度得分上的差異 ... 59

表 54 不同戶外活動頻率對環境態度得分上的平均 ... 60

表 55 不同戶外活動頻率對環境態度得分上的差異 ... 60

表 56 不同學校環境教育活動場次對環境態度得分上的平均 ... 61

表 57 不同學校環境教育活動場次對環境態度得分上的差異 ... 61

表 58 不同學校規模對環境態度得分上的平均 ... 62

表 59 不同學校規模對環境態度得分上的差異 ... 62

表 60 不同綠色學校參與度對環境態度得分上的平均 ... 63

表 61 不同綠色學校參與度對環境態度得分上的差異 ... 64

表 62 環境行為資料分析表 ... 65

表 63 不同性別對環境行為得分上的差異分析表 ... 65

表 64 不同學校地區對環境行為得分上的差異分析表 ... 66

表 65 不同環境資訊來源對環境行為得分上的差異分析表 ... 66

表 66 不同環境活動形式對環境行為得分上的差異分析表 ... 67

表 67 不同階段對環境行為得分上的差異分析表 ... 68

表 68 不同年級對環境行為得分上的平均 ... 68

表 69 不同年級對環境行為得分上的差異分析表 ... 68

(11)

表 73 不同學校環境教育活動場次對環境行為得分上的差異 ... 70

表 74 不同學校規模對環境行為得分上的平均 ... 71

表 75 不同學校規模對環境行為得分上的差異 ... 71

表 76 不同綠色學校參與度對環境行為得分上的平均 ... 72

表 77 不同綠色學校參與度對環境行為得分上的差異 ... 72

表 78 環境知識各構面對環境態度之相關 ... 73

表 79 環境知識個構面對環境行為之相關 ... 73

表 80 環境態度個構面對環境行為之相關 ... 74

表 81 環境知識各構面對環境態度的迴歸分析 ... 74

表 82 環境知識各構面對環境行為的迴歸分析 ... 75

表 83 環境態度各構面對環境行為的迴歸分析 ... 76

表 84 「性別」、「地區」、「階段」與「年級」分析總表 ... 78

表 85 「資訊來源」、「活動形式」分析總表 ... 79

表 86 「戶外活動頻率」、「活動場次」、「學校規模」與「參與度」分析總表 ... 80

圖 次

圖 1 希望樹的生長流程 ... 9

圖 2 研究架構 ... 25

圖 3 臺南市政府行政區地圖 ... 28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將以三小節陳述,第一小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小節研究目的與問 題;第三節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人們為了追求舒適、優渥、便利的生活,以及注重科技與技術上的進步,而濫 用地球資源,用掠奪或寄生的方式生活,卻傷及地球的自然演替。為了滿足人類 的慾望,無止境的開發資源,不擇手段的迫害大自然,因而導致地球能量的失 衡,造成風災、水災等災害的規模日益劇增(汪靜明 2000)。近年來南部因 88 水 災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與財務的損失。此外,農田栽種時,農藥與肥料的使用雖 帶來可觀的農產量,相對地也造成許多生物的滅絕,如螢火蟲、河川的優養化及 造成人民的疾病。為了讓人類能長久在地球環境中永續發展,我們需要推行環境 教育,希望能啟發人類的善良,愛惜環境、尊重生命、強調敬天與大自然共存共 榮的精神,有助於人們了解人在自然環境教育中的角色與對環境的影響,改變生 活的思維,以及面對環境問題時採取預防或善後處理的環境行動(汪靜明 2000)。

理查‧洛夫在他的著作《失去山林的孩子》一書提及上一代的童年是在自然中 度過,現今孩子卻與自然逐漸疏離,導致「大自然缺失症」,因此出現注意力不集 中、憂鬱、過胖等文明疾病,只要多親近大自然,這些症狀就有機會得到改善,

為人類的生存與安全及促進身心靈的健康,環境教育有推行的重要性(曾敬明,

2008)。

汪靜明(2000)定義「學校環境教育」是學校的教師,配合學校課程、校園管 理或環境議題,針對教職員工生推動環境教育相關活動。因次推行環境教育,就從 學校教育做起,老師是學校環境教育的主要推動者,環境教育的實施引導並不是單 就教師觀點來假設孩子該知道或相信什麼,而是先融入孩子的文化成為老師意識的 一部份,基於孩子對環境的了解,再做引導,藉由老師的言行影響孩子,把老師所 要傳達的環境教育理念內化成孩子意識的一部份,培養學生對環境的覺知與關懷,

提升環境相關的知識技能,進而對環境負責,實際用行動來改善環境(許芳瑜,

2006;曾敬明,2008)。

基於環境教育是為了人類的生存與安全及影響人們身心靈的健康,而教師又有 推動學校環境教育的責任,加上因本人擔任 101 學年度衛生組長職務,其一業務就

(13)

1975 年國際會議制定《貝爾勒憲章》,揭示環境教育目標在培養人或群體環境 知識、態度、技能、評估及參與,此六項能力作為各國推動環境教育之參考。1984 年余興全的研究也認為環境教育的任務在增進學生的環境教育知識、培養正確態 度,以期望在環境行為上能維護環境與謹慎的處理環境問題(王鑫,1999)。2011 年我國行政院環保署頒布了《國家環境教育綱領》其政策長期目標在培養國民了解 環境倫理,增進環境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促使重視環境,採取各項環境行 動,以達永續發展(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5)。綜合上述可知環境教育最終目的在 培養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而學生是否提升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亦代表學校環 境教育成敗,故研究者希望透過研究了解想了解綠色學校環境教育方案下是否有助 於學生環境知識、態度及環境行為的建立,最後找出環境知識、態度及環境行為間 相對應的關係,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基於環境教育的重要性、研究者為因應政府的政策與工作上需求以及環境教育 與學生的環境知識、態度、行為是否有密切關係等……。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擬 定所要研究的目的與問題,以下將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分兩段做說明。

壹、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有下列三項:

一、 了解目前臺南市國中小學綠色學校的參與度現況與臺南市國中小學生對環境知識、環 境態度及環境行為上之現況。

二、 在不同背景變項下(性別、學校地區、環境資訊來源、學校環境教育宣導活動形式與 頻率、戶外活動的頻率以及綠色學校的參與度)對學生環境知識、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 上的差異情形。

三、 探討國中小學生的環境知識、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上的預測性為何,以做為日後學校 推動環境教育做為參考。

貳、 研究問題

一、 探討國中小學 5〜8 年級學生對環境知識之現況及不同背景變項間的差異?

二、 探討國中小學 5〜8 年級學生對環境態度之現況及不同背景變項間的差異?

三、 探討國中小學 5〜8 年級學生對環境行為之現況及不同背景變項間的差異?

四、 了解目前臺南市各國中小學綠色學校的參與度現況及綠色學校的參與度對學生的 環境知識、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是否有關係?

五、 探討學生的環境知識、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上是否具有相關性與預測性?

(14)

第三節 名詞釋義與研究限制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南市各國中小學綠色學校環境教育方案下,臺南市國中小 學學生對環境知識、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上之現況及探討其相關性,其主要的研 究變項為綠色學校、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做名詞定義並說明研究的 範圍與限制。

壹、 綠色學校環境教育方案

綠色學校環境教育方案是指臺南市政府教育局為使國中小學校落實九年一貫 環境教育課程,所訂定的《臺南市國中小學推動綠色學校伙伴實施計畫》,本研究 中所指的綠色學校範圍限定為 102 學年度之前登錄綠色學校伙伴網路網站,成為 綠色學校計畫一員的學校。

貳、 環境知識

本研究者對環境知識的定義是學生對當今社會與全球所面臨的環境汙染問題 的相關知識,並將環境知識分為四構面:一、環境科學與溫室效應:包含環境科學 物質對大自然與人體的影響及溫室效應帶給全球的影響。二、環境汙染與生態:人 類對生態系互動的知識及所帶來的汙染問題。三、環境問題與政策:指人類對自然 環境的破壞及資源過度使用所產生的環境問題與人類提出相關對策的知識。四、水 資源與再生資源:日常生活中資源再利用的相關概念之知識。

本研究所稱之「環境知識」的操作型定義,係指填答者在「臺南市環境教育方 案與學生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行為之問卷」第二部分的得分。得分愈高者,

代表其「環境知識」愈正向;反之得分愈低,則代表其「環境知識」愈負向。

參、 環境態度

本研究主要探討學校環境教育對學生環境態度的影響,因蕭伯紹(2007)對於 環境態度的定義與本研究者期望學生能獲得的環境態度相符,故以蕭伯紹(2007)

定義做為研究基礎。

本研究者將環境態度定義為學生對環境議題的關懷情感、信念、價值觀以及人 類與環境之間共生共榮的觀念,進而對環境有關事物產生敏感度與關切感,衍生出 學生在環境中存在的責任和角色的看法,為學生願意參與環境保育行動的動機為基 礎,將蕭伯紹環境態度的六個構面,分別為環境污染、生態保育、資源問題、環境 永續、環境問題、環境技能的態度合併成「重視汙染與保育」、「環境問題與政策」、

「環境技能與行動」、「環境永續與經濟衝突」四構面。

本研究「環境態度」的操作型定義,係指填答者在「臺南市環境教育方案與學

(15)

肆、 環境行為

研究者採用賴銀海(2005)的定義與構面,並且重新定義環境行為是改善生活 周遭環境問題,所採用的策略行為。環境行為分三構面,分述如下:

一、 說服與環保行動::指學生為解決環境問題對親朋好友所做的溝通行動,通常能以理 性訴求,陳述事實的理由使人信服,或用情緒性言詞請求改變某種行為。例:勸戒家人 不抽菸,不燃放鞭炮等行動,並拒買非環保商品,以增進消費者保育行為。例:購買綠 色商品或自備環保袋。

二、 生態與減碳:指學生自身為維護現有生態系所採用的實際行動,以維護良好的環境品 質為目的。如:資源回收再利用、愛護小動物、節能省電等。

三、 道德與法律:指學生採取法律的行動或加強環境法律的執行以解決環境問題,或基於 道德要求自己或別人共同遵守環境保護相關的公民行為。如:控訴、反應環境違規事件

(公共場所亂倒垃圾)、關心環保相關法規等。

本研究「環境行為」的操作型定義,是指填答者在「臺南市環境教育方案與學 生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行為之問卷」第四部分的得分。「環境行為問卷」得 分愈高,代表其「環境行為」愈正向;得分愈低,其「環境行為」愈負向。

伍、 研究範圍

一、 研究對象方面:僅限於 102 學年度之前登錄綠色學校伙伴網路網站,成為綠色學校計 畫一員的臺南市公立國民中小學 5〜8 年級學生,無法對其他縣市學生做推論。

二、 研究內容方面:內容僅以文獻探討與問卷所蒐集之資料做研究探討,並提出建議與結 論。

陸、 研究限制

一、 研究對象的限制:研究者礙於時間、經費及人力上的限制,僅以研究者所服務的臺南 市作為取樣範圍,故研究結果無法推論於其他地區。

二、 研究方法的限制:本研究所採用的問卷調查法,其填答者可能受填答當下情緒、態度 或因防衛心理等因素影響填答,因此對問卷內容有所保留或造成偏差,在測量上可能有 誤差的存在。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依據研究目的將文獻分成三節。第一節臺南市環境教育方案執行現況,

主要介紹目前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所推行的環境教育方案及現況。第二節臺南市綠 色學校環境教育方案之現況,主要為了解臺南市國中小學校對綠色學校環境教育 方案執行成果。第三節學生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行為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希望透過歷年來專家學者的研究,歸納出影響學生環境教育知識、態度、行為之 變項以及相關性。

第一節 臺南市環境教育方案執行現況

臺南市環境教育方案,其一為配合教育部政策推行,另外依照地區特性推動 在地的環境教育方案,故本節分成「教育部推行的學校環境教育方案」與「臺南市 政府教育局推行的學校環境教育方案」兩部分。

壹、 教育部推行的學校環境教育方案

教育部推行的學校環境教育方案分「教育部環境教育推行之單位及發展事 蹟」、「教育部推行的學校環境教育方案」、「教育部推行的學校環境教育之相關 環保法規」三部分作論述。

一、 教育部環境教育推行之單位及發展事蹟

環境提供人類賴以生存、生活及活動所需之資源與空間,在享用環境權利 時,人類也必須善盡環境的義務。

從表 1 可知,隨著世界的趨勢、專家學者的推展,政府及民眾對「環境權」

的重視,60 年行政院衛生署成立「環境衛生處」,在 71 年升格為「環境保護局」,

直到 76 年提升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始有第一個環境教育專責單位負責環境 教育事宜,民國 102 年 1 月 1 日配合政府組織改造,教育部整併三個單位成立「資 訊及科技教育司」,業務涵蓋了環境教育主要相關業務如下:

1、 學校環境教育政策之規劃與推動、永續發展規劃與落實、人才培育及跨部交流。

2、 學校防災教育與實驗場所安全管理、廢棄物與化學品管理政策之規劃及推動。

3、 教育部與所屬機關資訊應用環境規劃及管理。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環境及 防災教育科負責環境教育業務,共由一位科長及六位科員組成(教育部資訊及

(17)

表 1

環境教育發展事蹟

時間 環境教育發展事蹟

60 年 行政院衛生署成立,並設「環境衛生處」。

68 年 行政院通過「臺灣地區環境保護方案」,籌劃建立完整的環境保護行政組織體系。

71 年 行政院衛生署環境衛生處升格為「環境保護局」。

衛生署環保局開始籌畫環境教育推行計畫,墾丁國家公園成立後開始執行。

74 年 國家科學委員會,即籌組規劃環境保護目標導向科技整合研究。

76 年

1、行政院衛生署環境保護局擴大提升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成立,使有第一個環 境 教育專責單位並在綜合計畫處設有教育宣導科。

2、核定「現階段環境保護政策綱領」,成為第一個環境教育的正式規範。

3、各縣市亦陸續成立環境保護署局,藉由環境保護行政組織之建置,推動各項環境 污染管理與控制措施。

79 年 成立「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專責推動學校環境教育及輔導校園污染防治工作。

80 年 教育部成立環境教育委員,其成員為行政院各部會代表,由教育部次長擔任召集人,

定期舉行委員會商討全國環境教育推展事宜。

81 年 行政院核定通過「環境教育要項」有 9 項策略,「我國環境教育概念綱領草案」包含 6

綱領,因由國科會主導﹐內涵為主,較為學術。

82-83 年 環保署研訂「國家環境教育法之研究」並推動「環境教育策略之探討」。

86 年 教育部與環保署共同發布「加強學校環境教育 3 年實施計畫」

87 年

教育部於公佈「國民教育階段課程總綱綱要」,其中包含 6 大重要教育議題。「環境教 育」即為 6 大議題之 1。

教育部研定「中華民國教育部邁向 21 世紀永續發展的環境教育行動策略」

教育部、環保署共同發布「加強學校環境教育 3 年實施計畫」

91 年 制定環境基本法

99 年 訂定《環境教育法》

102 年 「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組織再造為「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環境及防災教育科」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然而環境保護議題涉及層面十分廣泛,所以採取之汙染防治或自然保育措施 勢必影響人民權利與義務,因此有將環境保護政策與措施具體與以法制化之必要 性,於是我國於民國 91 年制定了《環境基本法》,成為我國第一個通過的環境法 規(全國法規資料庫,2013)。

政府為推行環境教育,於 99 年 6 月 5 日訂定《環境教育法》,100 年開始施 行。環境教育法第 19 條規定機關、公營事業機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政府捐助 基金超過百分之五十之財團法人,應於每年 1 月 31 日前訂定環境教育計畫,推展 環境教育,所有員工、教師、學生均應於每年 12 月 31 日以前參加 4 小時以上環境 教育,並於翌年 1 月 31 日以前,以網路申報方式向中央主管機關提報當年度環境 教育執行成果(教育部,2012)。由於政府對環境教育的重視與鼓吹,加上環境法 規的定案,使得學校環境教育成為學校教育中必要的課程。

二、 教育部推行的學校環境教育方案

以下介紹教育部對國中小學推行的學校環境教育方案有二,分別為「學校環境 教育三年實施計畫」、「臺灣綠色學校伙伴網路計畫」,此兩方案介紹如下:

(18)

(一)加強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

依據教育部、環保署共同發布「加強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強調學校 環境教育的實際做法,其推動項目介紹如下表 2,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共 分為六大推動項目,分別為「學校環境管理」、「環境教學」、「校園生活環保」、「環 境教育設施」、「獎勵表揚」、「國際交流」(張子超,2007)。

表 2

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的推動項目

項目 項目內容 進行方式

一、

推動 學校 環境 管理

(一)訂定永 續學校環境

管理計畫

1、訂定符合當地特色的永續學校環境管理計畫。

2、結合家長與社區資源參與,推動環保服務工作。

3、推動校園稽核實務,以強化校園環境管理。

(二)執行永 續學校環境

管理

1、採綠建築並營造生物多樣性的校園。

2、妥善處理教學後廢液與廢棄物,落實實驗室安全衛生教育。

3、定期取樣飲用水體送檢化驗並定期維修。

4、建立校園環境安全衛生及防災應變機制。

(三)發揮環 境小組功能

定期檢討環境保護小組工作推行及相關措施。

二、

落實 環境 教學

(一)培育環

境教育師資 鼓勵參加並定期辦理校內環境教育研習或研討會

(二)開發環 境教材

1、鼓勵教師設計教案並推廣鄉土環境教育教材作資源分享 2、設置環境教育網頁

3、善用校園環境資源,規劃校園環境教學步道提供教學。

三、

推動 校園 生活 環保

(一)舉辦環 保競賽

辦理環保教育宣導活動,如:環境地圖繪製、攝影、辯論、徵文、

戲劇、網頁、海報、有獎徵答、科學展覽活動及教學觀摩等活動。

(二)

落實校園生 活環保

推行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再利用、辦公室做環保節省能源。

落實綠色採購,使用再生能源並裝設省水省電器材 學生手冊納入環保措施

成立環保社團 四、

普設環境教 育設施

整合設置環 境教育設施

鼓勵學校戶外教學或參觀環境教育場所及環保設施 運用社區及校園閒置空間,設置環境教育學習場所 五、

獎勵表揚

表揚環保有 功學校教師 及學生

校內推動環保小署長表揚活動 六、

國際交流

加強國際參

訪 增進國際環境教育參訪機會

資料來源:引自張子超,2007。建構政府部門教育指標之研究, 9-11。

(二)臺灣綠色學校伙伴網路計畫

台灣綠色學校伙伴網絡計畫(以下簡稱綠色學校計畫)是 1998 年 11 月臺灣省 環保處委託台灣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執行的計畫。經歷十多年來的努力才成為更 完善的分享教學平台。綠色學校的精神強調從心靈環保,師生共同參與。

在過程中強調「生態思維、人性關懷、夥伴關係、行動學習、資源交流」,期

(19)

而下的推動外,兼顧從學校的角度出發,就學校個別狀態,發展個別化的環境教 育內容,透過自發性的參與,帶動環境教育的風潮(劉佳芝,2001)。

本段將簡略介紹「綠色學校計畫的四面向」、「鼓勵綠色夥伴的獎勵機制」、

「歷年綠色學校計畫網路提報概況」,並蒐集綠色學校相關研究,藉以了解綠色學 校計畫對環境教育扮演的角色。

(三)綠色學校計畫的四面向

綠色學校計畫的內涵依照四個面向推動,「學校的環境政策」主要為學校組織 與社區資源的整合以及獎勵機制;「校園建築物和設施」主張綠建築的概念,重視 建築的永續性;「學校的教育計畫與教學」著重於學校的教學,亦是本研究所注重 的部分;「生活面向」屬於學校生活資源的管理,避免教學活動中所帶來的汙染與 浪費,整理如下表 3。

表 3

綠色學校計畫的四面向與內涵

面向 內涵 實施細項〜綠色學校自我檢核表

學校 的環 境政 策

學校的環境政策要由環保組織及領導 承諾、要進行學校調查及環境稽核,並 明列學校面臨的問題及改善行動計畫 的時程的環境白皮書。此部份鼓勵師 生、家長的參與環保的行動組織。

1、 組織和人員及其運作環境政策 2、 環境稽核

3、 行動計畫與監測

4、 獎勵機制與相關環保的得獎事蹟 5、 對外交流

校園 建築 物和 設施

學校的空間規劃、建築及環境管理等必 須符合環境保護及教育的要求,達到省 能源、省資源、乾淨寧適的目標。 鼓 勵師生參與規劃及維護的工作。

1、 學校空間及建築的規劃書

2、教學步道(區)、教材園、小荒地、沙坑 3、選擇種植適宜當地的草花及樹種

4、校園空間設置合適的配備及照明 5、學校內的透水面積比率

6、 資源回收、落葉廚餘堆肥的配備及流程 7、 條件適合下,提高使用當地的自然資源 8、 飲用水的安全健康

9、 減少校園及建築物內的髒亂及污染

學校 的教 育計 畫與 教學

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園環境作為教學的 場域,推動戶外教學,讓學生體驗自 然,多向自然學習。學校老師自己規劃 設計、發展且適用於該地特色或問題的 環教教材、課程與計畫。

1、融入各科教學戶外教學 2、環境主題活動

3、學生社團(國中以上適用)

4、節日大型宣導活動藝文競賽及展示 5、校內環境的刊物或通訊

6、環境教育教師成長團體 7、鼓勵教師參與培訓活動 8、鼓勵師生進行綠色研發及創作 9、環境資料及媒體

生活 面向

學校師生的生活(朝向健康、省資源、

省能源、低污染及噪音、重文化及關懷 弱勢),要使順應自然的方式融入學生 的校園生活,參與改善環境的行動、校 園的成員要養成負責任的環保行為、

如;綠色消費,省能源,省資源,避免 污染,並且與人及環境和諧相處。

1、綠色消費

2、資源回收、垃圾源頭減量、資源有效使用 3、低噪音

4、落葉或廚餘堆肥 5、節約用電、用水

6、水污染控制有毒物質管制

7、交通(多走路、腳踏車、大眾運輸)

8、空氣污染控制(實驗室、禁菸)

10、文化的傳承

資料來源:臺灣綠色學校夥伴網絡,2013。3 月 26 日取自: http://www.greenschool.moe.edu.tw/

(20)

(四)綠色學校精神獎勵機制

綠色學校計畫的目的為透過網站希望樹的獎勵機制,知識、經驗及資源的相 互分享交流,帶動學校願意自動自發,對校園及社區的空間、生活、教學、政策 的調查了解,並採取改善行動,使學校成為一個綠色學校(臺灣綠色學校夥伴網 絡,2013)。網站中運用希望樹的生長流程,作為填報次數的紀錄,見圖 1。

圖 1

希望樹的生長流程

資料來源:劉佳芝,2001。學校行政人員參與台灣綠色學校計畫之研究-推行環境 教育的動機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p17

提報獲得葉片數之標準:回應委員依據提報與環境教育相關性、提報闡述情形、

教案本身的創意、是否以學生為實施中心、困難度或特色等五個方向進行評分。

每篇提報葉片數上限:一般提報,最多獲得 5 片葉子;主題活動提報,上限為 10 片葉子。淺綠葉和深綠葉的意義:

:提報的目標範圍若為全校性、跨校性、區、城市的提報;

:提報的目標範圍為年級性、班級性、小組與其他。

葉片總數達 20 片就可擁有一棟樹屋 (臺灣綠色學校夥伴網絡,

2013)。

(五)綠色學校歷年綠色學校計畫網路提報概況

依照 2010 年環境教育學術暨實務交流研討會論文分析,剖析於民國 89 年 99 年 8 月 13 日為止,臺灣綠色學校網絡之各縣市提報量,臺南縣 4,871、臺北縣 4,319,得知臺南縣與臺北縣積極參與臺灣綠色學校,由此推論這兩個縣市對於學 校推廣環境教育相當重視並積極落實;於 89〜99 年,各年之提報量從 13 提升到 2,949,臺灣綠色夥伴學校網絡在發展初期,提報量是很少的,從 89〜99 年呈現 穩定的成長趨勢,主要原因為各縣市環境教育輔導團在地方努力推動以及臺灣綠 色學校原有之知名度,讓學校更願意將資訊分享於此(臺灣綠色學校夥伴網絡,

(21)

綠色學校時間演進與提報類型趨勢,在民國 89 年以研擬校園政策為主;而 90

〜93 年為期四年間,主要推動鄉土教學;94 年至 95 年主要以空間面向為主;96

〜99 年主要以宣導策略與教學法為主,表示現階段學校重視如何將環境保護的觀 念,有效的引導學生瞭解,甚至擁有正確的態度與觀念(臺灣綠色學校夥伴網絡,

2013)。

(六)綠色學校相關研究

徐永鑫(2004)發現綠色學校的有無對環境知識無顯著差異。賴銀海(2005)

綠色學校的有無、熱衷參與度及學校規模大小間接影響國小學童環境態度的表 現。張瓊烽(2007)以教師為研究對象,發現小型學校對整體綠色學校實施層面的 知覺顯著高於大學校且葉片數「21 片以上」學校在綠色學校實施層面的知覺顯著 高於「1-5 片」與「0 片」學校。

綜合上述有些研究肯定綠色學校的有無、參與度都顯著影響學生環境態度的 表現,其原因可能在推展環境教育時,學生接觸環境保護相關宣導及體驗活動的 機會比一般學校的學生多,所以對環境的態度較趨於正向。再者,綠色學校的參與 本來就是自願的,參加的學校其領導者或老師也較認同環境保護重要性的理念,

這樣的學校教育團隊更加注重學生在環境態度的情意教育。學生常接觸到環境保 護的觀念,因而較能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環境態度的表現上更為積極(張瓊 峰,2007;賴銀海,2005)。

三、 教育部推行的學校環境教育之相關環保法規

學校是教育人民、傳授知識和價值體系的機構,此機構教職員生應具備良好 的環境素養及環境責任感,而學校生活中不免衍生出各類環境問題及對環境問題 產生的疑問,例:外來種入侵、垃圾問題、實驗室廢棄物質等,故教職員生皆應該 積極面對並處理學校所面臨的環境問題(教育部,2012。適用學校之環保法規彙編 手冊。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特編)。

102 年 3 月 18 日臺南市政府教育局來函,環境教育法以於 100 年 6 月 5 日起 施行,並依照環境教育法 19 條第 1 項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應於每年 1 月 31 日前訂定各校環境教育計畫推展環境教育,所有員工、教師、學生均於每年 12 月 31 日前完成 4 小時環境教育,並且於翌年 1 月 31 日前申報當年度執行成果至環境 教育管理資訊系統上。違反該項規定者,依本法第 24 條經主管機關命其限期辦理 屆期未辦理,處新臺幣 5,000 以上 1 萬 5,000 以下罰鍰,並令其代表權人或負責環 境保護人接受 1 小時以上 8 小時以下環境講習。

以下為學校環境教育方案中,常見的環境保護議題,共分成七大項,分別有 廢棄物清理、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水汙染防治、飲用水管理、室內空氣品質管理、

綠色採購,如表 4 所示。

(22)

表 4

學校常見的分七大環境保護議題

環保議題 相關法規 目的與內涵

廢棄物 清理

廢棄物清理法 為有效清理廢棄物,改善環境衛生,維護國民健康。

資源回收

再利用法 節約資源使用,減少廢棄物產生,物質回收再利用減輕環境負荷 免洗餐具限制

使用政策 限用免洗餐具、紙杯減量等減廢措施 毒性化學

物質管理

毒性化學物質 管理法及細則

學校在管理毒性化學物質時,應注意三要項:「管制濃度」、「大 量運作基準」、「毒性分類」。

水汙染防 治

水汙染防治法 及細則

為防治水汙染,確保水資源之清潔,以維護生態體系,改善生活 環境,增進國民健康。校園常見水汙染來源分三類:一般生活汙 水、事業廢水、逕流廢水。

飲用水 管理

飲用水管理條例

及施行細則 為確保飲用水水質,提昇公眾飲用水品質,維護國民健康。

噪音管制 噪音管制法 為維護國民健康及環境安寧,提高國民生活品質。

室內空氣 品質管理

空氣汙染防制法

及施行細則 為防治空氣汙染,維護國民健康、生活環境並提高生活品質。

綠色採購 機關綠色 採購方案

強調政府、企業在進行採購時,將環保考量納入採購的決策之 中,藉由消費或採購,從而促使生產或銷售者提供環保產品。

資料來源:教育部,2012。適用學校之環保法規彙編手冊。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特編

貳、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推行的學校環境教育 方案

從臺南市教育局 100 學年度來函內容,整理出以下學校環境教育方案:

一、 環境清潔日

每月第 2 個星期 5 進行環境清潔日打掃工作,以維護辦公廳舍內部與其周邊 50 公尺內之環境整潔,並於活動一周內將統計表與活動照片上傳網站,俾利於彙 整後交環保局(臺南市教育局,2011a)。

二、 公廁亮晶晶

(23)

三、 校園二手制服、教科書及學用品等回收再使用

依教育部「校園二手制服、教科書及學用品等回收再使用」實施計畫,每年六 月鼓勵準畢業生捐獻制服及學用品,並於每年 9 月 28 日前作填報(臺南市教育局,

2011a)。

四、 飲用水管理

為落實校園連續供水固定設備之自主管理,提升校園飲用水安全,請學校確 實依《飲用水管理條例規定》辦理維護並做成維護紀錄,且紀錄應予揭示,並保存 供主管機關查驗:飲用水設備管理單位應自行或委託專業機構辦理維護,每月至 少一次,並將每次維護內容記載於飲用水設備水質檢驗及設備維護記錄表,並保 存 2 年,以備考核(臺南市教育局,2011a)。

五、 登革熱與小黑蚊防治

由於登革熱病例與小黑蚊叮咬事件持續增加,各校須落實登革熱與小黑蚊防 治工作:隨時清除戶外積水,減少清苔;積水容器每周換水並刷洗內壁;做好防 蚊措施避免叮咬,並每月 28 日回傳成果(臺南市教育局,2011a)。

六、 低碳生活

臺南市 100 年榮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低碳示範城市殊榮,市長宣布 101 年為臺 南市低碳元年,未達成低碳城市願景,特擬定《低碳生活實施計畫》其中六大實施 方式為落實每周一日蔬食日、優先辦理綠色採購、自備布筷帕與袋、落實資源回 收、節能四省(電、油、水、紙)、低碳交通(臺南市教育局,2011b)。

七、 綠色學校

本段將說明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推展綠色學校環境教育方案歷程與臺南市國中 小學各校參與綠色學校環境教育方案的填報情形,以助於了解臺南市各國中小學 施行環境教育之現況。

(一)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推展綠色學校環境教育方案歷程

為落實九年一貫環境教育課程,分享與建立環教資料庫並整合環教資源,以 及評鑑執行績效,臺南市訂定《臺南市國中小學推動綠色學校伙伴實施計畫》,作 為綠色學校環境教育方案的依歸。

1、具體目標

(1) 臺南市各國中小學均註冊成為台灣綠色學校成員,並進行環境教育成果提報,落 實環境保護教育行動。

(2) 整合學校、社區、家長共同經營與落實永續家園理想,並由生活體驗學習,採取 環境行動解決環境問題。

(24)

(3) 落實環境教育工作及提報,在學校內進行班級或全校性環境教育,相關資料登錄 於網頁,並於每年 12 月考核各校提報數及葉片數。

2、考核與獎勵

(1) 全年必須提報四件成果並達 8 片葉子回饋,未達標準學校,教育局將進行學校實 地訪視,除限期改善外,並輔導學校達到目標為止

(2) 達 12 片葉子,但未達 1 間樹屋(20 片葉子)之學校,給予 1 人嘉獎 2 次、2 人嘉 獎各 1 次。

(3) 達 1 間樹屋以上學校,給予 2 人嘉獎 2 次、3 人嘉獎各 1 次。

(4) 主動申請綠色學校伙伴掛牌,並達掛牌標準,完成掛牌之學校,另行給予 1 人記 功 1 次、給予 2 人嘉獎 2 次、3 人嘉獎各 1 次。

(二)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推展綠色學校計畫實行概況分析

依照附錄四做資料整理成表 5 臺南市國中小學推展綠色學校實行概況(葉子 數)。從表 5 可知臺南市國中小學推展綠色學校 101 年提報量明顯大於 100 年提 報量,推估除了近年來國中小學校越來越重視環境教育議題以外,也可能受 101 年臺南市辦理環境教育評鑑的影響。

其二臺南市國小的填報平均數均高於國中,不同教育階段的綠色學校計畫參 與度是否影響學生表現值得研究,且推估國中可能受升學壓力的影響或因分科較 難以在各科做融入有關。其三從表中發現無論是國中或國小階段,各校實行概況 落差大,國小葉子數全距=362,國中葉子數全距=103,表示各校環境教育推展 程度不一,且落差很大,這是否也影響學生環境知識、態度、行為上的表現,待 後續研究做了解。

表 5

臺南市國中小學推展綠色學校參與度概況統計表

階段 100 年 平均數

101 年 平均數

累計總 平均數

最 小值

第 1 四 分位距

第 2 四 分位距

第 3 四 分位距

最 大值 國小 9.86 16.14 70.44 5 27 52 88 679 市區國小 11.13 17 94.80 14 41 67.5 107 679 市郊國小 9.00 16 63 5 27 46 85 367 國中 3.64 12.38 37.61 0 14 28 42 103 市區國中 3.15 13.35 42.05 12 24 42 68 103 市郊國中 3.54 10.63 29.54 0 12 26 35.5 99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最後,除 100 年臺南市市郊國中葉子平均數大於臺南市市區以外,臺南市市 區國中小學各項葉子平均數皆大於臺南市市郊國中小學,綠色學校計畫的實行是 否受地區影響有待研究。

(25)

第二節 學生環境知識之相關研究

學生對環境知識的了解,不但反映了現行環境教育之成敗,亦呈現學生對環 境的基本意識、價值判斷及評價(王淑芬、洪肇呈、陳燕釗、黃朝恩,2002)。本 節將透過歷年來專家學者對「環境知識之定義與面向」、「學生環境知識表現現況」

以及「環境知識與相關人口變項之研究」三方面地了解國中生「環境知識」之現況,

以及探討影響環境知識表現的變項。

壹、 環境知識之定義與面向

本段將探討環境知識的定義與面向,以作為研究的環境知識論述基礎,以下依 學者對環境知識的面向,從單面向至多面向的順序整理如下。

單面向的研究有:王雅慧(2007)環境知識包含全球環境議題(溫室效應、臭 氧層破洞、聖嬰現象、酸雨)。

雙面向:余興全(1985)一般環境問題與臺灣實際環境問題的知識、純粹環境 問題的概念。王素貞(2004)將環境知識分為對生態學基本概念的認知、對環境問 題的相關認知與了解。

三面向:Hungerford 及 Volk 將環境教育分為環境行動策略的知識、有關環境 議題的知識、與有關生態學與環科的知識(引自賴銀海、蕭伯紹);張子超、楊冠 政(1997)將國、高中學生對地球村議題的概念,整理出三面向:資源概念群:包 括自然資源與生物資源包含動物、植物、及生物等概念,且國中學生將生物是地球 村的一個主體。環境污染概念群:包括空氣污染、垃圾污染、臭氧層破洞、噪音污 染、水污染、酸雨人口問題、過度開發、和資源耗竭生物滅絕等概念。社會議題概 念群:包括立法、教育、文明、及科技。

四面向:蕭伯紹(2007)將環境知識應分為「一般環境知識」、「自然環境科學 知識」、「環境問題的知識」、「環境行動策略的知識」定義環境知識是來自人類環境 的問題;是以系統知識建構,又依附環境教育議題來發展;是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 所成為環境教育議題的核心知識(蕭伯紹,2007)。

十面向:賴銀海(2005)環境知識是國小學生對環境相關議題的了解正確與否。

環境相關議題分為認識地球、生態保育、能源問題、資源回收、人口衛生 、噪音 問題、水污染、廢棄物處理、空氣污染、有毒物質等十大項(賴銀海,2005)。

統整以上定義,教導環境教育的最終目的在解決環境問題,國中學生對地球村 議題的概念結構中,污染的議題佔 50%的比重(在 14 個概念中的 7 個概念),這個 現象說明著學生對地球村議題的認知,主要起源於環境污染的議題的概念(張子 超、楊冠政,1997)。

本研究者對環境知識的定義是學生對當今社會與全球所面臨的環境汙染問題 的相關知識,並將環境知識分為四構面:1、環境科學與溫室效應:包含環境科學 物質對大自然與人體的影響及溫室效應帶給全球的影響。2、環境汙染與生態:人 類對生態系互動的知識及所帶來的汙染問題。3、環境問題與政策:指人類對自然 環境的破壞及資源過度使用所產生的環境問題與人類提出相關對策的知識。4、水 資源與再生資源:日常生活中資源再利用的相關概念。

(26)

貳、 學生環境知識表現現況

余興全(1985)國中生的環境知識並不高,僅接近 60%及格標準,學生對環 境概念問題的知識優於環境實際問題的知識,部分國中生對環境實際狀況存有誤 解。靳知勤(1994)國中學生環境知識得分低僅 40%。陳思利(2002)學生環境 問題答對率僅 5 成。王素貞(2004)學童對環境概念知識尚稱理想,得分佔 71.9

%,對資源及地區環境現況的瞭解較不足。早期研究(1985〜2004 年)發現國中 生環境知識平均得分皆在 40%到 60%左右,而國小高年級生環知識平均得分皆在 60〜80%左右,國小環境知識方面表現可能優於國中生。國中生得分偏低,可能 當時國中教育階段無法提供足夠環境教學有關,也顯示出國中階段環境教育需求 的迫切性,且學生對實際或地區環境現狀了解,較為不足(王素貞,2004;余興 全,1985;靳知勤,1994)。

賴銀海(2005)學童之環境知識平均答對率為 84.13%表現良好。莊英慧、熊 召弟、耿筱曾、甘漢銧(2007)學童在水的知識理解層面答對率為 63.1%。王雅 慧(2007)國中兩校平均答對率 60%,顯示對於環境知識在全球環境議題方面有 一定的了解。蕭伯紹(2007)國中學生對環境教育知識現況在中等以上,一般環境 知識層面表現較良好約 85%,最差的自然環境科學知識也達 71%。魏鈺玲(2008)

學童環境議題知識分面,總得分率 82.2,表現良好。何穗青(2012)學童水資源 教育環境知識前測屬於中等程度。由上所述,近期研究(2005〜2012 年)國中生 環境知識平均達 6、7 成以上(王雅慧,2007;蕭伯紹,2007),有進步的趨勢,

可能因近年來政府大力提倡環境教育,增進學校環保意識有關。

參、 環境知識與相關人口變項之研究

以下會分成「性別與學生環境知識相關之研究」、「年級差異與學生環境知識相 關之研究」、「地區差異與學生環境知識相關之研究」、「環境活動、環境知識資訊取 得來源與學生環境知識相關之研究」四部分作探究。

一、 性別與學生環境知識相關之研究

就性別變項的影響因素部份,國內認為性別對環境知識有顯著差異的研究,

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之研究,結果多半顯示環境知識表現有性別上之顯著差異,

例如年余興全(1985)研究發現男生對自然環境的知識高於女生、女生對社會環境 及規範環境的知識高於男生,且男生的環境知識優於女生,王雅慧(2007)、蕭伯 紹(2007)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結果。以國小高年級生為研究對象之研究,結果大多 都顯示無性別顯著差異,如王素貞(2004)、江東佑(2002)、林國祥(2012)、

魏鈺玲(2008)等人的研究皆得此結果。

二、 年級差異與學生環境知識相關之研究

(27)

林國祥(2012)、徐永鑫(2004)皆認為環境知識的表現會隨年紀的增長而有更好 的表現。

三、 地區差異與學生環境知識相關之研究

依歷年研究結果,環境知識是否因地區而有所差異各研究看法各半,其中認 為地區對學生環境知識表現有所影響的研究有王財隱(2003)、王雅慧(2007)、

余興全(1985)、林國祥(2012);認為地區對學生環境知識表現無顯著差異的有 王素貞(2004)、鄒東明(2002),故地區是否對學生環境知識表現造成影響仍待 探討。

四、 環境活動、環境知識資訊取得來源與學生環境知識相關之研究

環境活動經驗是學生直接接觸戶外活動中與大自然的經驗,尤其學生接觸自 然的方式著重於身體生理層次(即視、觸、嗅、味和聽覺)的原始感受經驗,其次 亦包含大眾傳播媒體等科技新興的接收方式。因為孩子早期的環境活動經驗是重 要的,若能透過環境活動經驗,啟發其對於環境的高度感受、養成對環境的尊重 和價值觀,並在生活中採取環境行動(施佑霖,2004)。

(一)環境活動、環境知識資訊取得來源之現況

許多研究結果顯示學生環境資訊取得來源依序是電視、老師、報紙、學校及 父母。電視、報紙、廣播與雜誌經常名列前三名,表示傳統的傳播途徑受學生所 喜愛(徐永鑫,2004;鄒東明,2002;魏鈺玲,2008)。

而網路也不失為一個新的傳播途徑,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網路也成為 環保資訊的新興的主要來源之一,故大眾傳播媒體在提供環境知識上,具極重要 的地位,環境教育工作者應加以重視和利用(余興全,1985;徐永鑫,2004;鄒東 明,2002;魏鈺玲,2008)。

黃朝恩等人(2002)認為國中生獲得知識管道,主要來自學校,而李園婷

(2007)發現學生垃圾減量知識來源,以師長佔 92.6 排序第一,表示學校及師長 對於環境教育做了很多努力,在環保訊息傳播上扮演重要角色。

徐永鑫(2004)、莊英慧等人(2007)及魏鈺玲(2008)的研究結果,皆顯示 學生參與環保活動的機會偏低,且參加環保活動中,皆以學校舉辦的環保活動為 主要來源。雖然江東佑(2002)、余興全(1985)及郭育彰(2006)等研究看來,

學校的環境教育比重也不太高,不是多數學生環境知識的主要來源,但仍不失學 校教育對環境教育的意義或功能。由此可知,大眾傳播媒體、學校教育是學生環 保資訊的主要來源(徐永鑫,2004)。

(二)環境活動、環境知識取得來源與環境知識的相關之研究

以下研究王素貞(2004)、徐永鑫(2004)、莊英慧等人(2007)、鄒東明(2002)

皆肯定環境經驗活動有助於環境知識的養成。有部分研究顯示如:蕭伯紹(2007)

環境教育資訊來源為親師朋友的國中學生「環境行動策略的知識」得分較環境教育 資訊來源為電視影音的國中學生高;楊倍華(2008)以報紙雜誌為主要環境知識資

(28)

訊來源的有無對環境知識達顯著差異,顯示環境資訊來源對環境知識表現是有影 響的,而那些資訊來源對學生環境知識帶來影響,待日後研究觀察。

第三節 環境態度之相關研究

本節將從「環境態度之重要性」、「環境態度之定義與內涵」、「學生對環境 態度的現況」「環境態度與相關人口變項之研究」四部分說明。

壹、 環境態度之重要性

鄒東明(2002)發現環境態度對環境行為的影響力比環境知識更為顯著,且張 惠雯(2004)的研究發現影響學校教師推動環教工作的行為意向以「態度」的影響 最大,因此更加確立培養學生環境態度之重要性,得知教育下一代成為環境保育 者需從培養「環保態度做起」。

由於我國學校過於注重升學考試,以致只重視認知領域的知識而忽略情意領 域的價值教育。所以田育芬、吳忠宏、黃文雄、黃芳銘(2009)建議應該將態度的 改變與價值觀建立為環境教育重要的推動工作之一,以加強情意面的環境教育。

國中學生環境價值觀主要來自於家庭、學校和社會。學校要推行環境教育情 意的學習,可從學生生活周遭的鄉土環境開始認識較佳,進而關懷社會中弱勢族 群與自然界中弱勢物種,甚至整個地球生態,已養成高尚的情操(黃文雄等人,

2009;黃朝恩等人,2002)。

貳、 環境態度之定義與內涵

由於各學者依不同角度切入,環境態度的定義眾說紛紜,余興全(1985)環境 教育問卷持單面向為對環境問題所抱持的態度。王素貞(2004)依照九年一貫課程 綱要,將環境教育分成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覺知與敏感度兩面向。賴銀海

(2005)環境態度是指學童憑其個人知覺,綜合所產生對於某些與環境有關的事物 持贊同或反對、喜愛或不喜愛的情感傾向。郭育彰(2006)環境價值觀包含生態平 衡、資源保育、環境保護及社會文化等四主題。蕭伯紹(2007)環境態度可從個體 對整體環境的價值觀及對人類在環境中存在的責任和角色的看法來了解,包括對環 境議題的關懷情感、價值信念、行動動機等,且亦是一種隱含人類與環境間共生共 榮的觀念,對環境強烈的關切感和主動參與環境保護與改進的動機。環境態度包含 環境污染、生態保育、資源問題、環境永續、環境問題、環境技能的態度等六面 向。林建輝(2008)環境態度是個體對整體環境的看法、價值觀、信念以及對人類 在環境中存在的責任和角色的看法。王瑋龍、洪婷靖、趙麗玲、溫育德、林宗 岐、林素華(2010)大專生環境態度量表,構向分為成長極限、反人類中心、自然

(29)

本研究者將環境態度定義為學生對環境議題的關懷情感、信念、價值觀以及人 類與環境之間共生共榮的觀念,進而對環境有關事物產生敏感度與關切感,衍生 出學生在環境中存在的責任和角色的看法,為學生願意參與環境保育行動的動機為 基礎,將蕭伯紹環境態度的六個構面,環境污染、生態保育、資源問題、環境永 續、環境問題、環境技能的態度合併成「重視汙染與保育」、「環境問題與政策」、

「環境技能與行動」、「環境永續與經濟衝突」四構面。

參、 學生對環境態度的現況

學者依不同角度切入,環境態度的定義眾說紛紜,但大部分研究王素貞

(2004)、余興全(1985)、林建輝(2008)、陳思利(2002)、賴銀海(2005)

皆肯定學生在環境態度的表現是偏向積極正向的,且學生雖對未來的環境條件越 悲觀,但對環境問題的態度是傾向於積極的且多數學生認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 要兼顧。

肆、 環境態度與相關人口變項之研究

以下會分成「性別與學生環境態度相關之研究」、「年級差異與學生環境態度 相關之研究」、「地區、學生環境活動與學生環境態度相關之研究」三部分作探究。

一、 性別與學生環境態度相關之研究

學生的環境態度與價值觀,在性別變項上,持有顯著差異的研究有王素貞

(2004)、林建輝(2008)、郭育彰(2006)、黃朝恩(2002)且研究結果皆指向 女生的環境態度高於男生;結果無顯著差異的研究有李園婷(2007)、江東佑

(2002)、莊英慧等人(2007)、鄒東明(2002)、蕭伯紹(2007),所以性別是 否影響環境態度看法各半,故性別對環境態度的影響有待日後再探討。

二、 年級與學生環境態度相關之研究

除了 2010 年蕭伯紹的研究結果認為年紀越小,環境態度越佳之外,其餘研究 結果皆認為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雖對未來環境越悲觀,但對環境問題的態度是 傾向積極的;年級越高的學生,可能隨著智力與道德認知的發展,故越有正向的 環境意識,以及較好的信念,對環境越有負責任的態度和行為意圖。

三、 地區、學生環境活動與學生環境態度相關之研究

學生的環境態度,除了受性別與年級影響之外,地區、環境活動經驗的次數 多寡與取得方式,可能是影響學生環境態度的因素。就地區而言,會影響環境態 度的研究有余興全(1985)都市學生對環境問題態度比鄉村學生積極。江東佑

(2002)環境態度上市鎮學童得分顯著高於鄉村及山地學童。郭育彰(2006)都會 區、市區、鄉村、沿海地區學童之環境價值觀明顯較山區學童積極;認為不會影 響環境態度的研究有鄒東明(2002)環境態度與居住地無顯著差異性;王素貞

(30)

(2004)學生在「環境價值觀與態度問卷」得分上與城鄉學童間無顯著差異;莊英 慧等人(2007)不同居住地對學童水資源保育態度並無顯著差異。

就環境活動經驗而言,會影響環境態度的研究有施佑霖(2004)學童環境活動 經驗與環境覺知發展過程之技能之間有顯著正相關;郭育彰(2006)不同環境經驗 之學童,環境之接觸越頻繁、接收的訊息越系統化之學童,在環境價值之表現就 越顯積極;王櫻婷、蔡淳淳(2012)參加環境解說活動對環境態度構面-行為意向 達顯著;但有有部分研究人為環境活動經驗對環境態度並無影響,如徐永鑫

(2004)過去環保經驗對環境敏感度無顯著差異;李園婷(2007)過去遭遇環境問 題經驗多寡,學童的環境態度均無顯著差異。地區、環境活動經驗的次數多寡與 取得方式,有待作為研究的方向。

第四節 環境行為之相關研究

本節將從環境行為的相關研究將分「環境行為之重要性」、「環境行為之定義 與面向」、「學生對環境行為的現況」、「學生的環境行為與相關人口變項相關之 研究」四段作說明。

壹、 環境行為之重要性

以學校實施環境教育而言,就是要學生於生活中實踐環境保護行動,方能解 決環境問題與防範環境問題的發生,然而胡子陵(2008)研究顯示學校教育對於國 小高年級學童環境行為有較強之正面解釋力。學校教育的潛在課程影響又比正式 課程更為深遠,更說明學校教育影響學生環境行為之重要性。因此,推動環境保 護教育,學校賦有重任,教師及家長之身教與境教能產生潛移默化之影響,藉著 同儕間相互學習,可促成學童良好的環境行為(胡子陵,2008;賴銀海,2005)。

貳、 環境行為之定義與面向

「行為」是人類表現在外在的活動歷程,人類的一切行為皆來自內心之需要所 驅使,因此人類內在需求所表現的一切活動歷程就是行為(鄒東明,2002)。

本段將依環境行為面向數,探討個研究學者對環境行為的定義與面向內涵。

單面向:Peyton 將環境行為定義為個人或團體想要解決某一環境問題所表現 的行為。」(引自鄒東明,2002)。四面向:鄒東明(2002)將環境行為分成市民 行動、親身力行行動、經濟行動、生態行動。五面向:賴銀海(2005)採用 1976 年 Hungerford 與 Peyton 的定義環境行為是個人發動以解決環境問題的行為。並

(31)

指個人或團體採取法律行動或加強環境法律執行,以解決環境問題,如訴訟、強 制命令等。政治行動:藉遊說、投票或競選等政治行動以達成某種環境的目的。

這種政治行動對政府所做的環境決策會產生重大影響,有以下三種政治行動,遊 說、投票、競選活動。但因顧及研究的對象為國中小學學生,所受之教育難有政 治行動,故僅採用說服、消費行動、生態管理及法律行動四項環境行為來設計「環 境行為量表」(引自賴銀海 2005)。

綜上所述,根據本研究的精神,研究者採用賴銀海的定義與構面,並且自行重 新定義環境行為是學生為改善生活周遭環境問題,所採用的策略行為。個人將環境 行為分三構面,其看法分述為說服與環保行動:指為環境問題對親朋好友所做的溝 通行動,通常能以理性訴求,陳述事實的理由使人信服,或用情緒性言詞請求改 變某種行為。例:勸戒家人不抽菸,不燃放鞭炮等行動,並以拒買汙染商品,增 進消費者保育行為。例:購買綠色商品或自備環保袋。生態與減碳:指學生自身 為維護現有生態系所採用的實際行動,以維護良好的環境品質為目的。如:資源 回收再利用、愛護小動物、節能省電等。道德與法律:指學生採取法律的行動或 加強環境法律的執行以解決環境問題,如控訴、反映環境違規事件(公共場所亂倒 垃圾)、關心環保相關法規等。或基於道德要求自己或別人共同遵守環境保護相關 的公民行為。

參、 學生對環境行為的現況

從環境行為方面表現有些研究結果對學生環境行為持樂觀態度,認為學生在環 境行為表現良好,且大部分學生希望為環境盡力,而積極去實踐環保的行動,如 徐永鑫(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環境行為方面,滿分 4 分,整體學生得分 3.39 分,表現尚好,其各面向表現高低順序為消費者行為>生態管理>說服行為。胡 子陵(2008)學童之環境行為表現良好,以生態管理表現最佳,其次為說服行動、

消費行動。

但也有其他研究持較不樂觀的態度,認為學生參與環境問題的行動偏少,分 析和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能待加強(楊倍華,2008)。持類似看法的有王素貞(2004)

學童的環境行動力偏弱,得分僅占總分之 52%。魏鈺玲(2008)環境行為方面,

滿分 4 分,整體僅得 2.79 表現欠佳。本研究樣本的學生表現會如何,是否在不同 面向上會有程度上的差異是本研究所要探討的。

肆、 學生的環境行為與相關人口變項相關之 研究

以下會分成「性別與學生環境態度相關之研究」、「年級與學生環境行為相關 之研究」、「地區以及學校環境教育活動與學生環境行為相關之研究」三部分作探 究。

數據

表 1  環境教育發展事蹟  時間  環境教育發展事蹟  60 年  行政院衛生署成立,並設「環境衛生處」 。  68 年  行政院通過「臺灣地區環境保護方案」,籌劃建立完整的環境保護行政組織體系。  71 年  行政院衛生署環境衛生處升格為「環境保護局」 。  衛生署環保局開始籌畫環境教育推行計畫,墾丁國家公園成立後開始執行。  74 年  國家科學委員會,即籌組規劃環境保護目標導向科技整合研究。  76 年  1、行政院衛生署環境保護局擴大提升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成立,使有第一個環 境教育專責單位並在
表 4  學校常見的分七大環境保護議題  環保議題  相關法規  目的與內涵  廢棄物  清理  廢棄物清理法  為有效清理廢棄物,改善環境衛生,維護國民健康。 資源回收 再利用法  節約資源使用,減少廢棄物產生,物質回收再利用減輕環境負荷  免洗餐具限制  使用政策  限用免洗餐具、紙杯減量等減廢措施  毒性化學  物質管理  毒性化學物質 管理法及細則  學校在管理毒性化學物質時,應注意三要項:「管制濃度」、「大量運作基準」、「毒性分類」。  水汙染防 治  水汙染防治法 及細則  為防治水汙染,確保水
表 10  專家名單  代碼  服務單位與職稱  特色  A  國立臺東大學副教授  教育學系  B  臺南市大內國民中學主任  自然領域  C  臺南市大內國民中學教師  自然領域  D  臺南市二溪國民小學校長  通過 24 小時環境研習  E  臺南市二溪國民小學主任  F  臺南市二溪國民小學教師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於 102 年 8〜10 月期間完成初始問卷(見附錄三)並寄出專家問卷審查表,回 收後整理專家建議(見附錄四)。依據專家建議,刪去初始問卷環境知識 8 題、環 境行為 2 題
表 16  環境態度因素分析結果(構面二)  構 面  題號  環境態度樣式矩陣  解釋  變異量  1  2  3  4  環 境 政 策  25  我認為人類製造的垃圾愈來愈多,為解決垃圾問題,最好興建更多的垃圾場  8.643%  .016  .758  .006  -.017 28 我認為學校推動資源回收是很有意義的工作,但對環境保護意義不大 .144  .703  -.121  .095  21  我覺得不需要鼓勵大眾適應自然環境,因為我們有能力改造自 然 以配合我們的需求  -.213  .52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elativamente à qualidade da água das redes da península de Macau, Taipa e Coloane, e das estações de Tratamento de Água, a apreciação geral dada pelo Laboratório do Instituto

Fonte: Instituto para os Assuntos Cívicos e Municipais, Conselho do Ambiente Source: Civic and Municipal Affairs Bureau & Environment Council.

Fonte: Instituto para os Assuntos Cívicos e Municipais, Conselho do Ambiente Source: Civic and Municipal Affairs Bureau & Environment Council.

‧環境荷爾蒙(Environmental Hormone) ,又 稱為「內分泌干擾素(Endocrine disrupter substance簡稱EDS)」 參見環保署「認識環境荷爾蒙」.

締約國同意在環保、保育(包括天然資源)方面共同合作。環境 合作機制(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模里西斯具備市場經濟模式,世界銀行公布之 2019 經商環 境報告(2018 Doing Business Report),模里西斯再度在非

Our environmental policy is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schools, to maintain a management system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our activities, to adopt

Step 3: : : :模擬環境設定 模擬環境設定 模擬環境設定 模擬環境設定、 、 、 、存檔與執行模擬 存檔與執行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