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化成天下的人間佛教化成天下的人間佛教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化成天下的人間佛教化成天下的人間佛教"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自從「文廟」、「書院」、「私塾」等儒家教學機構淡

出中國人日常生活以後,儒學的教育責任,在很多時候

落在寺廟、道觀身上。若從源頭上說,這是明清以來三

教合流的餘緒;若從近的原因來看,那就是人間佛教的

理念。

李四龍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2)

一四.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時隔五年,故地重遊,又到這座雲居樓開會發言,真的十分高興。而且,昨天上午還

參觀了佛陀紀念館,雖說此前都已有所耳聞,但這第一次親眼目睹、親身經歷,這種莊嚴

感依然十分震撼。剛才主持人說是要大家對人間佛教的未來發展提一些建議,我個人實在

難以勝任提建議的角色,覺得佛光山這些年的發展越發顯得有生機、有活力,﹁佛光普照

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就此我想談三點個人的感受,主要是從中華文化建設的角度

來說。

一、人間佛教展現了中國宗教以﹁教化﹂為根本的思想傳統

星雲大師多次講到﹁佛陀是人,不是神﹂,強調以人為本的思想,展現的是人文的精

神、人文的價值。︽周易.彖傳︾裡說:﹁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

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們之所以要了解﹁人文﹂,是要教化民眾,起

到化民導俗的功效。中國的宗教傳統是以人為本,﹁觀乎人文﹂,去體貼﹁止於至善﹂的

文明境界。儒家由此設立了許多禮儀規範,順人情,體天道;佛教到了中國,主張福慧雙

修、悲智雙運,禪宗更是說出了﹁平常心是道﹂,生活中﹁日日是好日﹂的樂觀精神。在

我們的傳統裡,大家對宗教的期待是能勸人為善,有助於社會的和諧、人生的幸福。當年

唐高祖李淵要舉行儒釋道﹁三教講論﹂,他在詔書裡說,﹁三教雖異,善歸一揆。﹂這個

(3)

化成天下的人間佛教 思想,直到今天,依然還是中國人心目裡對所有宗教的正面理解。﹁勸善﹂,因此成為中

國宗教的基本職責,鼓勵大家去追求道德上的至善。當然,這裡主要是指儒家所講的道德

規範。

佛光山的人間佛教,其弘法宗旨常被概括為四句話:﹁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

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一般的佛教團體偏重於慈善事業,佛光山

的弘法以文教為主、慈善為輔。佛光人相信,只有﹁文教才能究竟解救人心,才是真正的

慈善﹂。佛光山一直在扶持文化、興辦教育:從幼稚園到大學,佛光山應有盡有;從報紙

雜誌到廣播電視,佛光山一應俱全;成立佛光會,建立檀家與檀講師制度,把佛教的文化

與教育直接帶進家庭,融入生活。這些做法,充分展現了中國宗教以教化為根本的思想傳

統。佛光山的成功,首先是因為隨順了眾生對宗教勸善、教化人心這一使命的心理期待。

人間佛教發展到星雲大師的佛光山教團,實現了以人文為本,在當前的華人社會,堪稱是

﹁化成天下﹂。

二、人間佛教豐富了中華文化的時代內涵

近代以來,中國社會多次受到外敵的入侵,特別是在文化上受到西方基督教文明、自

然科學、民主思想的深刻影響。有些思想比較激進的中國人,主張全盤西化。事實證明,

(4)

一四.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完全否定自身傳統文化的做法,就根本行不通。如何以開明的國際視野去發展自己的傳統

文化,實際上是我們過去一百多年裡中國社會最寶貴的精神遺產。儒釋道三教合流,是明

清以來的主流思想。然而,在晚清以後,許多社會精英主張新的三教合流,儒家、佛家與

基督教,譚嗣同就是其中的一位,民國的第一任民選總理熊希齡還曾設立﹁三聖堂﹂,供

奉孔子、釋迦牟尼和耶穌。這種思想,在當時的中國人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一九三八年,太虛大師做了一個著名的講演,題目是﹁中國儒耶教與歐美儒佛教﹂。

他說,中國佛教﹁需借鏡基督教,改良佛教,振作佛教精神,影響民間,以共同的團體精

神生活,培養組織能力,是中國整個民族所需要的。﹂這位提倡﹁人生佛教﹂、﹁人間佛

教﹂的旗手,高調宣稱需要學習基督教。我們這些後學不能不佩服他的遠見卓識,這在當

今的中國大陸已是佛教界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困境: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大陸地區改革開放以

後,基督徒的人數迅猛增長,目前已達到二百八十萬人,而佛教徒的人數基本穩定在一億

左右。有趣的是,在台灣地區,基督徒的人數並沒有多少增長,佛教明顯表現出華人第一

宗教的興盛氣象。原因何在

?我個人認為,這與台灣地區普遍主張﹁人間佛教﹂有關。

觀察很多人間佛教的實踐者,縱觀他們的弘法事蹟和各種著述,我發現,推行人間

佛教,存在一個大致類似的模式:儒家的說法、佛家的想法、基督教的做法。高僧大德

(5)

化成天下的人間佛教 在向信眾說法的時候,最容易接引眾生的方便法門,首先是講述儒家的思想。自從﹁文

廟﹂、﹁書院﹂、﹁私塾﹂等儒家教學機構淡出中國人日常生活以後,儒學的教育責任,

在很多時候落在寺廟、道觀身上。若從源頭上說,這是明清以來三教合流的餘緒;若從近

的原因來看,那就是人間佛教的理念。當年宣化上人在美國萬佛城辦學,有專門講授儒家

思想的課程,包括︽論語︾、︽孟子︾,他所開設的學校要求學生以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為做人基礎,在小學提倡孝道,在中學提倡忠貞愛國,在大學提倡忠孝仁

義。宣化的這些做法,絲毫不影響他的高僧形象。因為儒學只是一個接引,真正的思想還

是佛教。正如太虛大師所說的一句名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

真現實。﹂人間佛教所要成就的﹁人格﹂,是以釋迦牟尼為典範,就好比現在佛光山建造

了﹁佛陀紀念館﹂。因此,人間佛教的內核,還是佛教的想法。在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

就是星雲大師所講的﹁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表面上是講做一個好

人,對於華人來說,首先聯想到的很可能是儒家的做人原則,而在佛門,﹁三好﹂首先是

身口意三業的清淨,儒學是接引,持戒是昇華。在大師通俗化的表述當中,佛教的思想融

會其中,潤物細無聲。

台灣的人間佛教實踐,在慈善與教育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是慈濟功德會的

(6)

一四.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救災與醫療,佛光山的教育、法鼓山的學術,堪稱是給當代佛教界參與社會事務做出了不

朽的典範。這些教團的實際做法,應該說,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基督教的經驗。基督教

的團契組織,往往能給信徒提供很多精神的與物質的幫助,盡可能展現﹁信、望、愛﹂的

理念。星雲大師提出佛光人的信條是﹁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

方便﹂。這種植根於佛家慈悲精神的通俗說法,展現為﹁無我﹂的大愛,落實在現實生活

裡,足以與基督教的團契互助精神相比肩。我個人認為,正是台灣佛教的這種包容精神,

才使佛教展現出空前的活力,在全球化的時代保持了中華文化的傳統魅力。

正是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星雲大師及其佛光山教團,是中華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偉大

實踐者,豐富了中華文化的時代內涵,包容了以儒家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以及西方的基

督教思想,為當前的中華文化建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佛光山的人間佛教,是中華文化在

現代社會走向世界的典範,也是傳統佛教在現代社會深入人心的典範。

三、當代佛教回到﹁人間﹂的重要啟示

人間佛教的重要內涵是使佛教回歸﹁人間﹂,而不是像明清佛教那樣熱衷於趕經懺、

做佛事,成天為死人超度。像太虛、印順所呼籲的那樣,人間佛教要為現實人生服務,確

切地說,首先是要為活人服務。回歸人間,就是要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在我看來,這是

(7)

化成天下的人間佛教 佛教煥發活力的最重要原因。

星雲大師說,﹁佛教乃生命之學問﹂,人間佛教的主要內涵是﹁關懷生命﹂,人到世

間﹁生活﹂,就有﹁生命﹂,有生命就有﹁生死﹂。他說,﹁人間佛教包括生命、生死、

生活;生命是人間佛教的體,生死是人間佛教的相,生活是人間佛教的用,乃至人間萬有

環環相扣的關係,就是人間佛教。﹂因此,如何在生活中運用佛法,是大師弘法一以貫之

的精神主旨,他甚至要給佛教建立一套﹁生命學﹂與﹁生活學﹂。

當前世界上源於宗教的衝突並不鮮見,地球上的這麼多人,彼此的宗教信仰並不相

同,自大或自卑、排他的心態並沒有因為全球化而減少,反而是在加劇。如何去化解那些

由於自大或自卑、排他而出現的仇恨

?回歸人間,這是人間佛教給這個時代的重要啟示。

宗教之間的對話,需要回歸現實人間,要讓大家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不要活在雲端的那

些抽象概念裡,更不要為了抽象的概念相互仇殺,而要面對共同的生活,要相互包容與寬

容。

宗教家並不能解決政治家所面對的現實衝突,但能給大家提供一個美好的理想:回歸

人間。這是我們新世紀宗教對話的根本理念,或許也是我們解決宗教衝突的唯一出路。

(8)

︿星雲大師與羅光總主教對話﹀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佛教是佛陀在人間的教化,它本來就是人間的。佛陀以一大事 因緣出現於世,這一大事因緣是什麼?就是眾生啊。佛陀自稱一生

人 間佛教是佛教歷史與現實中的 重要現象,也很有可能成為人 類未來佛教的重要現象。人間佛教已 經創造性地詮釋了深刻而新鮮的佛教 的理念、思想、學術、文化,已經以

程教授說,太虛大師所宣導的人間佛教,和星雲大師所創立的人間佛教

佛教作為一種傳統文化,與其他所有中國傳統文化一樣,由 近代肇端的現代轉型依然面臨艱巨的任務,古今接軌的全面性和恰

[r]

哲 學博士,現任佛光大學佛教學 系副教授兼系主任、佛教研究 中心副主任,曾任教於玄奘大學宗教 學系,並曾任中華民國現代佛教學會 第七屆理事長、「佛教文化與當代世

本文批判佛教以天地為幻化之說,這樣的批評也是無從成立的,佛教對天

不論是禪宗的「人間佛教」,還是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都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即 主張不離世間求佛法,強調即世間法是佛法。惠能就說過:「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 世求菩提,恰如求兔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