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乘寶要義論》CBETA 電子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大乘寶要義論》CBETA 電子版"

Copied!
3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大乘寶要義論》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1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2, No. 1635

No. 1635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歸命十方無邊際  所住一切世界中 

 過未現在諸如來  菩薩聲聞緣覺等 

  智者當知。人身難得。於剎那間。成諸勝行亦復為難。若於此中不起思惟作利益 事。此生虛來。云何能於如來清淨言教。發勤勇心領納聽受。此有二事。謂人身難得

。正法難聞。值佛出世復甚為難

  問此中以何而為印證值佛甚難。答無數經中皆作是說。斯為定量。且依妙法蓮華 經云。佛言。諸苾芻。如來應供正等正覺。經於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如是等曠遠世時

。或有或無。如來出世斯為甚難。如優曇華時一現爾。決定王經云。佛言。阿難。諸 佛出世。彼優曇華。俱時而現。其華如金有淨妙光。開敷異香遍由旬內。是華光明能 破冥暗。能令念者即得清淨。能息病苦。能作明照。能去惡香。能施妙香。彼香能息 四界增損。其華亦非隨轉輪王遍處皆出。唯金輪王乃可應現。況復破戒諸有情類。唯 佛出世是華俱出。此中云何能知彼優曇華於曠遠時或有或無。如有緣起中說。無熱惱 大池北面有山名五峯。而彼山上有優曇華林。若佛世尊從兜率天宮沒降生人間入母胎 時。彼優曇華而方含蘂。若佛世尊出母胎時。是華增長有開敷相。若佛世尊成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果時。彼優曇華開敷茂盛。若佛世尊棄捨壽命及緣行時。是華萎瘁。若 佛世尊入涅槃時。是華枝葉及以華果。皆悉凋落。其華分量大若車輪。覺智方廣經云

。大名稱仙王謂諸仙眾言。諸仁者。若菩薩暫時得值如來出世說法化利。是即相應。

華嚴經云。於俱胝劫中值佛出世。聽受正法尊重信奉。此真實見甚為難得。賢劫經云

。此賢劫後六十五劫無佛出世。其後有劫號大名稱。彼一劫中有十千佛出現於世。大 名稱劫後八十千劫無佛出世。其後有劫號曰星喻。彼一劫中有八十千佛出現於世。星 喻劫後經三百劫無佛出世。其後有劫名功德莊嚴。彼一劫中有八萬四千佛出現於世   此中問言。云何能知人身難得。答諸契經中皆作是說。如雜阿含經云。佛言。諸 苾芻。譬如大地流水充滿有人取木開一孔穴置於水中。是木輕浮隨風飄流。東風西向 西風東向。南北所吹亦復如是。有一眼龜居其水內壽命無數百歲。凡經百歲自水一浮 投木孔中。諸苾芻。於汝意云何。彼一眼龜如是壽極長遠。百歲一浮可能得值浮木孔 邪。諸苾芻言。不也世尊。佛言。諸苾芻。值佛出世說法化度覺了正道得至涅槃亦復 如是。斯極為難。或得人身時分具足又復為難

(2)

  此中問言。云何能知時分具足而難得邪。答諸契經中作如是說。如增一阿含經云

。佛言。諸苾芻。有八種難。不知時人不應修梵行。何等為八。若佛出世時宣說法要

。化度有情使至涅槃。而一類有情在地獄中。此為第一修梵行者時分之難。若佛出世 時宣說法要。化度有情使至涅槃。而一類有情在畜生中。此為第二修梵行者時分之難

。若佛出世時宣說法要。化度有情使至涅槃。而一類有情在餓鬼中。此為第三修梵行 者時分之難。若佛出世時宣說法要。化度有情使至涅槃。而一類有情在長壽天。此為 第四修梵行者時分之難。若佛出世時宣說法要。化度有情使至涅槃。而一類有情在於 邊惡恚害之處。此為第五修梵行者時分之難。若佛出世時宣說法要。化度有情使至涅 槃。而一類有情雖生中國。或聾或瘂根不完具。善說惡說不知其義。此為第六修梵行 者時分之難。若佛出世時宣說法要。化度有情使至涅槃。而一類有情生於中國。不聾 不瘂六根完具。善說惡說而悉能知。然起邪見顛倒計執。謂無施無利亦無事火。無善 作惡作諸業果報。無此世無他世。無父無母。無世間沙門婆羅門。無正趣正道。無阿 羅漢智解於此世他世以自通力而證聖果。此為第七修梵行者時分之難。或復一類有情 生於中國。不聾不瘂六根完具。善說惡說而悉能知。又復正見無顛倒計執。謂有施有 利乃至有阿羅漢取證聖果。然佛不出世不說法要。此為第八修梵行者時分之難。諸苾 芻。當知有一種時分和合應修梵行。謂佛出世宣說法要。初善中善後善。文義深遠純 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而一類有情生於中國。不聾不瘂六根完具。善說惡說而 悉能知。正見具足不起顛倒計執。謂有施有利亦有事火。有善作惡作諸業果報。有此 世有他世。有父有母。有世間沙門婆羅門。有正趣正道。有阿羅漢智解於此世他世以 自通力而證聖果。是為一種時分和合。大集經月藏品云。諸仁者。時分和合如應時香 樹。極為難得

  此中應問。彼作是說。得人身者云何能得清淨平等清淨所說。答有十種功德。若 能圓滿。彼得人身清淨平等。何等為十。如超越下族經云。一者若善男子善女人內發 菩提心已即生淨信。二者廣多清淨欲見聖賢。三者樂聞正法。四者不生慳嫉普行大施

。五者端身繫念樂涅槃道。六者以無礙心善心廣施。七者信有諸業及諸業報。八者不 起分別。九者無求無疑亦無染慧。十者不壞善惡業果。如是十種若了知已。於此命緣 諸惡莫作。此中應問。何名為信。答信者謂順向聖賢諸惡莫作。如破染慧經云。諸善 法中信為先導。是中信者何義。謂信順義。此能具足如來無障礙智。而能宣說難見難 知甚深正法。永斷愛纏。謂無眼無眼滅。無耳鼻舌身意無耳鼻舌身意滅。無住非無住

。無意樂非無意樂。具六十種音聲文句。次第語業清淨潔白。其身極淨。其心現種種 色相。而佛如來無所不知無所不見。無不成證無不覺了。如來以清淨眼及如來普眼。

永斷過失遠離貪愛。破諸癡瞑過於肉眼。而能觀照甚深頂相。宣說無上第一義諦。一 切佛法雖復分別。如是佛法而不謗緣起。此名為信。信力入印法門經云。佛言。妙吉 祥。何名信力。謂於一切佛法現前印順。信解無疑亦無異求。決定實信業及業報。信 心無雜。於空無相無願所作諸行及一切法皆生淨信。謂布施有布施果。持戒持戒果。

(3)

忍辱忍辱果。精進精進果。禪定禪定果。智慧智慧果。彼如是說是清淨相。於大乘勝 解中能生淨信。此說名為信力。若復覺了諸著。是名信根。若根若力。總說名信。又 復此中何名信力。信謂印順。能信他聲。云何修菩薩者信他聲邪。所謂聞他教示發菩 提心修菩薩行。菩薩依止波羅蜜多。善巧方便及四攝法。一切佛法菩薩法等聲。從他 聞已極生淨信。此說名為信力。菩薩藏經云。佛言。舍利子。此修菩薩行者。內發菩 提心已即生淨信。廣多清淨欲見聖賢樂聞正法。決定信有諸業及業果報。斷十不善業 修十善業。信有沙門婆羅門及正趣正道而復多聞。所聞相應心意和合。超越疑惑不受 後有。於諸佛菩薩及聲聞等真善知識。常所親近起愛重心。信彼善知識所說諸業及業 果報。知其器已如應為說甚深言論。謂空無相無願無行無生無起之論。無我無人無有 情無壽者之論。及緣生論。是諸言論聞已無疑。亦復無執。隨入一切法蘊處界等。悉 應無著。信一切法自性皆空。以佛智推求純一不放逸。何名不放逸。謂若諸根起散亂 時。應自心調伏他心隨護。月光菩薩經云。若諸有情於三寶中起淨信心。而實難得。

譬彼如意珠寶求得亦難。入如來功德智不思議境界經云。聖除蓋障菩薩白妙吉祥菩薩 言。有五種法。諸菩薩摩訶薩當生勝解。若此若彼阿僧祇最勝功德而悉獲得。何等為 五。一者一切法空。二者一切法無對治。三者一切法無生。四者一切法無滅。五者一 切法不可記說。如是五種當生勝解。如閻浮提地過微塵等數諸威儀道及作用處。如來 悉無發悟亦無分別。然隨眾生心意。若時非時一切常轉。諸菩薩摩訶薩於此當生勝解

。星賀騷那儞緣起經云。世尊釋迦牟尼如來。為化度有情作利益故。於殑伽沙數劫中 歷修諸行現成正覺。諸菩薩摩訶薩於此應生信解。又世尊釋迦牟尼如來。於燃燈佛所 得授記別。於其中間歷修勝行。遍入諸佛境界。經無邊際劫。乃至于今現成正覺。於 此應生信解。又世尊釋迦牟尼如來。見殺釋種因緣為化度有情作利益故。經無邊際劫 歷修勝行現成正覺。於此應生信解。是故當知。一切有情若發菩提心。此為難得   問發菩提心實為難得。此復云何得發起邪。答多有經說。且依華嚴經云。世間有 情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實為難得。當知菩提心如世間種子。以世間一切善法 悉種植故。如一切佛法境界。一切惡作能盡燒故。猶如劫火。一切不善法能銷壞故。

猶如大地。一切義能成就故。如摩尼寶王。一切意樂悉圓滿故。猶如賢瓶。拔出生死 流故。如勝鉤餌。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乃至一切佛法一切佛功德。皆悉稱讚彼菩提心 功德故。如佛塔廟。何以故。此中具有諸菩薩行勝境界故。又復此菩提心出生過去未 來現在一切諸佛。善男子。譬如有藥名鐵金光。是藥一兩能化鐵千兩悉使成金。非彼 千兩鐵而能壞此一兩聖藥。發菩提心者亦復如是。若能一發。一切智心微妙聖藥善根 迴向智所攝受。能令一切業煩惱障悉成一切法一切智金。非彼一切業煩惱障而能染污 一切智心。善男子。又如秉一燈炬入於暗室。隨入室中彼百千年積集暗瞑。皆悉破滅 洞然明照。發菩提心亦復如是。秉一切智心大光明炬。入於有情心意暗室。隨入其中 彼不可說百千劫已來積集一切業煩惱障。無明黑暗皆悉銷除。以大智光出生明照。善 男子。又如大龍王頂大如意妙寶王冠。不為他怨敢來侵怖。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4)

頂菩提心及大悲心妙寶王冠。不為一切惡趣諸惡敢來侵怖。又如日月淨圓光中極所照 曜。是中應現所有一切金銀珍寶華鬘衣服勝妙樂具。總集彼等一切所有。皆不能與如 意寶王等其價直。發菩提心亦復如是。極盡三世一切智智法界道場隨所照曜。是中應 現一切有情一切天人及彼一切聲聞緣覺。若有漏若無漏。一切善根。皆不能與發菩提 心自在寶王等其價直。又如牛羊之乳滿大海中。若師子乳足跡之滴墮海中時。牛羊諸 乳不能凝結亦不和合。菩提心亦復如是。不可說百千劫積集諸業煩惱。其猶大海。如 來大丈夫師子發一切智心一滴之乳墮海中時。諸業煩惱永盡無餘。所有一切聲聞緣覺 解脫亦不和合。又如親近勇猛之人一切怨惡不能侵害。發菩提心者亦復如是。若親近 勇猛菩薩一切惡作之怨不能侵害。又如殘缺金剛之寶。雖有所損於眾寶中亦復最勝。

而能出過諸莊嚴具。彼金剛寶名亦不殞滅。普能拯濟諸有貧乏。少分菩提心亦復如是

。其猶殘缺金剛之寶。雖未圓具。而亦出過一切聲聞緣覺功德莊嚴。彼菩薩名亦不殞 滅。能濟貧乏無聖財者。勝軍王問經云。佛言。大王。善哉善哉。汝能於佛法中愛樂 希求。如汝大王。現今治化憍薩羅國。利益安樂一切人民。救拔濟度安慰接引使歸正 道。而汝若能廣利一切有情。令發一切智心圓滿一切佛法趣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

。斯復大利。又復大王。彼祇陀林常有無數百千聖賢。隱居其中生尊重想。大王。彼 諸聖賢於正等覺有所樂欲有信有求有願有稱讚生隨喜心。是諸聖賢若身語意極生信重

。何以故。大王。而彼地方有無數百佛出現。無數百轉法輪。無數百聖眾相續得度。

如是乃至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殑伽沙數諸佛出現。轉正法輪化度聖眾。如是彼諸聖賢

。皆悉發生菩提樂欲信求願等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一

(5)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二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阿闍世王經云。尊者大迦葉白妙吉祥菩薩言譬如初生師子隨生即有力勢。凡所向 詣或有群鹿。纔聞師子之香。皆悉奔竄。設使大力龍象若聞師子香時。逼惱驚怖。掣 拽鎖縛。鎖縛斷已奔馳四向。山巖地穴遍求隱匿。水族飛禽聞師子香亦悉驚怖。妙吉 祥。若諸菩薩具慧力者亦復如是。彼初發心菩薩纔發大菩提心。即能勝過一切聲聞緣 覺。魔宮震動。一切天魔咸生恐慄。以恐慄故而悉不能安止其宮。寶積經云。佛言。

阿難。於汝意云何。譬若有人雙斷手足。能活命不。阿難答言。手足雖斷其命尚活。

佛言。阿難。若或有人剖裂其心。是人能活命不。阿難答言。不也世尊。佛言。阿難 汝應當知。我之弟子大目乾連及舍利子猶如手足。而諸菩薩其猶我心。阿難。若有菩 薩。御大寶車。以五欲功德作神通游戲。而無有人為其駕御。如來爾時為彼菩薩。力 御其車以進前道。若舍利子及目乾連修三解脫門。若經一劫若過一劫。如來不復與其 勤力而為策進。父子合集經云。諸苾芻。所有殑伽沙數等諸如來。於殑伽沙數等劫中

。稱讚彼發一切智相應心者諸功德藏。說不能盡。何以故。如來往昔修菩薩行。曾無 暫時不發是心。一切有情悉皆攝受。隨攝受已於諸有情亦復不起所化度想。所有無量 諸有情界。如來遍是有情界中。歷修菩薩廣大勝行。一一發心集諸福蘊。所以者何。

諸苾芻。有情界無盡。以有情界無盡故。如來廣修菩薩勝行。一一發心集諸福蘊亦復 無盡。如來祕密經云。若諸菩薩發菩提心修勝行者。令三寶種不斷不絕。又云。菩薩 菩提心所生福蘊。悉用迴向一切有情。如是迴向功德滿虛空界。而復過上。彼一切有 情福蘊所攝。悉由菩薩菩提心轉。法集經云。菩薩發菩提心覺悟一切法。知一切法與 法界等。而一切法無所從來。及無所止。亦不可知。然以如量智知法性空。令一切有 情亦如是覺了。菩薩若如是發心。此說是為菩薩。菩提心。利樂一切有情心。無上心

。大慈柔軟心。大悲無倦心。大喜不退心。大捨無垢心。空無異作心。無相寂靜心。

無願無住心

  此中應問。云何以少善根迴向一切智。乃至坐菩提場。於其中間而不盡邪。答如 無盡意經云。佛告尊者舍利子言。譬如一滴水入大海中乃至窮劫。於其中間而不能盡

。菩薩以少善根迴向一切智亦復如是。乃至坐菩提場。於其中間亦不能盡。善巧方便 經云。或有菩薩見貧窮者。起悲愍心施以少飯。如佛所說。此心廣大名最上施。何況 諸所施法。其施雖少而。一切智心功德無量。賢劫經云。星王如來於聲授如來所。初 發菩提心。彼星王如來昔為牧牛人。以末俱羅華供施因緣從是發心。名稱如來於電光 如來所。初發菩提心。彼名稱如來昔為織師。以妙 邊縷供施因緣從是發心。明焰如 來於無邊光如來所。初發菩提心。彼明焰如來昔為守城人。以一草燈供施因緣從是發 心。難勝如來於堅固步如來所。初發菩提心。彼難勝如來昔為樵人。以齒木供施因緣 從是發心。功德幢如來於妙稱如來所。初發菩提心。彼功德幢如來昔為汲水人。以盛 水器供施因緣從是發心。力軍如來於大臂如來所。初發菩提心。彼力軍如來昔為醫王

(6)

。以一菴摩勒果供施因緣從是發心。寶積經云。若或有人為求阿羅漢果故。以摩尼寶 充滿無邊世界而行布施。有菩薩乘人見已發一切智相應隨喜心。而此相應隨喜所有福 蘊。比前布施福蘊。百分不及一。乃至烏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問云何菩薩而能勝出彼前布施。答以迴向一切智故。如般若波羅蜜多經云。佛言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若欲勝出一切聲聞緣覺所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者。應 當一發一切智相應隨喜心。修學般若波羅蜜多。以大悲心而為先導。而諸菩薩然後發 菩提心。是故當知。大菩提心者大悲為先導。此何能知邪。如菩薩藏經云。若諸菩薩 欲求菩提應以大悲而為先導。譬如士夫所有命根以出入息而為先導。諸菩薩摩訶薩亦 復如是。於所集大乘法中以大悲心而為先導。又如轉輪聖王於諸寶中以其輪寶而為先 導。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一切佛法中以大悲心而為先導。又云。諸菩薩於己過失 常行伺察。於他過失悲心護念。無畏授所問大乘經云。佛言。長者。若諸菩薩為欲成 就大菩提者。當於一切有情起大悲心。於自身命不生愛著。乃至一切財穀舍宅妻子飲 食衣服乘輿床座香華塗香等一切樂具。悉不應著。何以故。長者。多諸有情於身命等 皆生愛著。以愛著故廣造罪業墮惡趣中。若復有情起大悲已。於身命等不生愛著。以 不著故生於善趣。復能於彼一切有情。運心廣行布施等行。一切善法相應而作。修菩 薩者以大悲心而成其身。此云何知。如寶雲經云。佛言。善男子。若諸菩薩具十法者

。是為大悲所成其身。何等為十。一者見一切有情為苦逼迫無救無依無歸趣者。見已 應發大菩提心為作依怙。二者發菩提心已令彼有情得法成就。三者隨所得法為諸有情 作大利益。四者慳悋有情令住布施。五者若毀禁戒令修淨戒。六者若多忿恚令住忍辱

。七者若多懈怠令發精進。八者若多散亂令修靜慮。九者諸無智慧令得勝慧。十者一 切有情極苦所逼。菩薩普為息除令於菩提不為障難。如是名為十法。總持自在王問經 云。菩薩或見一類有情貪愛所纏。於自妻子眷屬而生耽染。以愛纏故不得自在。菩薩 如應為說法要。令解愛纏使得自在。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或見一類有情起忿恚 心互相違損生多過失。菩薩如應為說法要。使令斷除忿恚過失。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 心故。或見一類有情為惡友攝故遠離善友常造罪業。菩薩如應為說法要。使令常得親 近善友遠離惡友。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或見一類有情最極貪愛不知厭足遠離勝 慧。菩薩如應為說法要。令斷貪愛發生勝慧。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或見一類有 情謂無業報執斷執常。菩薩如應為說法要。令入甚深緣起知諸業行。菩薩為諸有情起 大悲心故。或見一類有情以其無明癡暗所覆取著我人有情壽者。菩薩如應為說法要。

使令慧眼清淨斷諸見執。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或見一類有情耽味生死執著五蘊 如殺害者。菩薩如應為說法要。使令出離一切三界。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或見 一類有情為彼魔索之所纏縛若愛若惡皆生住著。菩薩如應為說法要。使令解脫魔索纏 縛斷除愛惡所住著心。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或見一類有情扃涅槃門闢惡趣戶。

菩薩如應為說法要。使令彼等闢涅槃門扃惡趣戶。菩薩為諸有情起大悲心故發菩提心

。若於菩薩忍法有毀謗者。彼生欺慢心於法障難。欲令菩薩遠離忍法。菩薩當知是魔

(7)

事起。信力入印法門經云。佛言。妙吉祥。假使有人於一切世界極微塵等一切有情所 有善根悉為障難。若復於一優婆塞無異師尊具修十善業者彼少善根。而為障難。如是 之罪倍勝於前阿僧祇數。假使有人於極微塵等一切世界諸優婆塞所有善根。悉為障難

。若復有人於一苾芻所彼少善根。而為障難。如是之罪倍勝於前阿僧祇數。如是次第

。若於隨信行人隨法行人。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八人地及緣覺人。羊車行 菩薩人。象車行菩薩人。日月神通行菩薩人。聲聞神通行菩薩人等。若或有人於是極 微塵等一切世界諸聲聞神通行菩薩人所諸有善根悉為障難。若復有人於一如來神通行 菩薩所。彼一善根而為障難。起欺慢心生忿恚者。如是之罪倍勝於前阿僧祇數。假使 有人於十方一切世界極微塵等一切有情挑取其眼。而復劫奪一切所有資生財物。若復 有人於一菩薩所。起欺慢心而生忿恚。罵辱毀呰加復觸嬈。如是之罪倍勝於前阿僧祇 數。若或有人於菩薩所。隨以何緣起欺慢心生忿恚者。由是罪業墮大號叫地獄。身量 五百由旬有五百頭。其一一頭有五百舌。而一一舌有五百犁以耕其舌。有大熾焰。假 使有人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所。皆以刀杖而打斫之。加復侵奪所有一切資生財物

。若復有人於菩薩所起欺慢心。而生忿恚及懷損惱。如是之罪倍勝於前阿僧祇數。假 使有人發極惡心。一切有情不利益心。於殑伽沙數等世界。一一世界中有殑伽沙數諸 阿羅漢而悉殺害。復以殑伽沙數等諸佛塔廟諸寶所成及寶欄楯豎立幢幡殊妙嚴飾皆悉 破壞。若復有人於信解大乘菩薩所同植大乘種已。隨以何緣起欺慢心而生忿恚。罵辱 毀呰加復觸嬈。如是之罪倍勝於前阿僧祇數。何以故。以菩薩能生諸如來故。使令佛 種不斷絕故。若有毀謗菩薩者。是即毀謗正法。若毀謗菩薩者。彼無別法可攝受故。

唯菩薩法而能攝受。假使有人於十方一切世界諸有情所悉生忿恚。若復有人於菩薩所 生忿恚已。捨而背之不樂瞻視。如是之罪倍勝於前阿僧祇數。假使有人於閻浮提一切 有情而悉殺害。加復侵奪一切所有。若復有人隨於一菩薩所而生毀謗。如是之罪倍勝 於前阿僧祇數。慈氏師子吼經云。若菩薩於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所。悉生忿恚罵 辱捶打。而彼菩薩亦復不為壞失損惱。若此菩薩或於一菩薩所一起忿恚心雖極少分。

而此菩薩是為陷失損惱。何以故。彼一菩薩經爾所劫被忍辱鎧。常不捨離一切智心。

是故此菩薩不應於彼暫生忿恚。妙吉祥神通游戲經云。佛言。妙吉祥。汝今當知。諸 言損害者。謂百劫中積修善根別別壞失。此名損害。修菩薩行者應如是知。若於佛世 尊所作不饒益得大罪報。作諸饒益者獲大福蘊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二

(8)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三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入定不定印經云。佛言。妙吉祥。假使有人於十方一切世界一切有情悉挑其目至 滿一劫。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彼如上諸有情所起慈愍心。悉使其目平復如故。至滿 一劫。妙吉祥。若復有人。於信解大乘菩薩所發清淨心。暫一觀視者。如是福蘊倍勝 於前阿僧祇數。假使有人遍往十方一切有情諸牢獄中。悉為解除牢獄繫縛。而復令得 轉輪聖王或帝釋天主上妙快樂。妙吉祥。若復有人。於信解大乘菩薩所發清淨心瞻仰 讚歎。如是福蘊倍勝於前阿僧祇數。信力入印法門經云。佛言。妙吉祥。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於一切世界極微塵等諸有情所。日日常以天百味飲食及天妙衣。於殑伽沙數 等劫中普行布施。若復有人。於一優婆塞無異師尊具修十善業者。當起是念。此是學 佛戒行人。於一日中以一食施。如是福蘊倍勝於前阿僧祇數。如是次第。若一苾芻。

若隨信行人。若隨法行人。乃至若緣覺。倍倍供施。若復有人但見一畫佛形像或經夾 中畫如來像者。如是福蘊倍勝於前阿僧祇數。何況合掌尊重。或以華香塗香燈明淨心 供養。如是福蘊倍勝於前阿僧祇數。復次若有於殑伽沙數等諸佛世尊及聲聞眾。日日 常以天百味飲食及天妙衣。於殑伽沙數等劫中布施供養。若復有人。於一羊車行菩薩 人所。隨於何佛種植善根。淨心具足者攝取是人。於一日中以一食施。如是福蘊倍勝 於前阿僧祇數。若有人於一切世界極微塵等諸羊車行菩薩人所。日日常以天百味飲食 及天妙衣。於殑伽沙數等劫中布施供養。若復有人。於一象車行菩薩人所。一日之中 以一食施。如是福蘊倍勝於前阿僧祇數。若有人於一切世界極微塵等諸象車行菩薩人 所。日日常以天百味飲食及天妙衣。於殑伽沙數等劫中布施供養。若復有人。於一日 月神通行菩薩人所。一日之中以一食施。如是福蘊倍勝於前阿僧祇數。若有人於一切 世界極微塵等諸日月神通行菩薩人所。日日常以天百味飲食及天妙衣。於殑伽沙數等 劫中布施供養。若復有人。於一聲聞神通行菩薩人所。一日之中以一食施。如是福蘊 倍勝於前阿僧祇數。若有人於一切世界極微塵等諸聲聞神通行菩薩人所。日日常以天 百味飲食及天妙衣。於殑伽沙數等劫中布施供養。若復有人。於一如來神通行菩薩人 所。一日之中以一食施。如是福蘊倍勝於前阿僧祇數

  此中應問。何名羊車行菩薩人乃至如來神通行菩薩人邪。答如入定不定印經云。

佛言。妙吉祥。菩薩有五種行。所謂羊車行。象車行。日月神通行。聲聞神通行。如 來神通行。此中羊車行象車行二菩薩人。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退轉。其日月神 通行聲聞神通行如來神通行三菩薩人。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退轉。彼羊車行菩 薩人。其復云何。譬如有人欲過五佛剎微塵數世界。乃自思念我當乘其羊車。念已即 乘隨路而去。時極長久歷受勤苦行百由旬。忽為大風所吹退八十由旬。妙吉祥。於汝 意云何。是人乘彼羊車。若經一劫。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能過爾所世界或一世界不

。妙吉祥言。不也世尊。若能過者無有是處。佛言。妙吉祥。如是如是。或有菩薩先 發大菩提心已。後於大乘法中不持不誦。返於聲聞法中愛樂修習同其稱讚。受持讀誦

(9)

解釋其義。復令他人持習解了。由是緣故智慧鈍劣。於無上智道有所退轉。是菩薩雖 先修習大菩提心慧根慧眼。以其智慧成鈍劣故有所壞失。此名羊車行菩薩人

  何名象車行菩薩人。譬如有人欲過如前佛剎微塵數世界。乃自思念。我當乘其八 支具足妙好象車。念已即乘隨路而去。經于百年行二千由旬。忽為大風所吹退千由旬

。妙吉祥。於汝意云何。乃至是人能過一世界不。妙吉祥言。不也世尊。若能過者無 有是處。佛言。妙吉祥。如是如是。或有菩薩先發大菩提心已。後於大乘法中不持不 誦。返於聲聞法中愛樂修習乃至持讀解了。此名象車行菩薩人。何名日月神通行菩薩 人。譬如有人欲過如前佛剎微塵數世界。乃至其人作日月神通行隨路而去。妙吉祥。

於汝意云何。是人能過爾所世界不。妙吉祥白佛言。世尊。是人能過。時極長久歷受 勤苦。佛言。妙吉祥。如是如是。或有菩薩先發大菩提心已。不於聲聞法中愛樂修習

。乃至一四句偈亦不持讀。唯於大乘法中愛樂讀誦解釋解了。此名日月神通行菩薩人

。何名聲聞神通行菩薩人。譬如有人欲過如前佛剎微塵數世界。乃至其人作聲聞神通 行隨路而去。妙吉祥。於汝意云何。是人能過爾所世界不。妙吉祥白佛言。世尊。是 人能過。佛言。妙吉祥。如是如是。或有菩薩發大菩提心已。於大乘法中愛樂修習。

而復於他修大乘者信解大乘者持誦大乘者攝受大乘者諸菩薩所。信奉歸向親近於彼。

希求大乘受持讀誦。乃至值遇失命因緣。亦不暫時捨離大乘。而復於他修大乘者。以 香華等尊重供養。於未學菩薩亦不起慢心。此名聲聞神通行菩薩人

  何名如來神通行菩薩人。譬如有人欲過如前佛剎微塵數世界。乃至其人求佛神通 行隨路而去。妙吉祥。於汝意云何。是人速能過爾所世界不。妙吉祥白佛言。世尊是 人一剎那間發是心時。即能速過爾所世界。佛言。妙吉祥。如是如是。或有菩薩發大 菩提心已。乃至善解大乘最上甚深廣大義理。常為救度一切有情。發大菩提心慈悲攝 受。於六波羅蜜多四攝法等發勤勇心已。復令他人亦如是安住。此名如來神通行菩薩 人

  此中應言。若有毀謗正法者。是即於法作其障難。斯極大罪。如般若波羅蜜多經 云。或有修菩薩乘者。雖曾得見百千俱胝那庾多諸佛如來。於諸佛所廣行布施。乃至 修習智慧。而起有所得心。雖往諸佛會中聽受宣說般。若波羅蜜多不生尊重。若身若 心悉不清淨起染污慧成大罪業。即於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生毀謗。由謗此甚深般若波 羅蜜多故。是即毀謗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及佛一切智。以是緣故是謂於法作大障難

。此業相續墮大地獄。經俱胝那庾多百千歲。從一地獄出復入一地獄。如是展轉數數 成壞。地獄出已復墮餓鬼及畜生趣。舍利子白佛言。世尊。此障正法罪業相續當墮五 無間地獄。今可說是校量罪業為不可說邪。佛言。止舍利子。汝不應說

  復次諸修菩薩行者有多種魔事。如般若波羅蜜多經云。復次須菩提。若有建立諸 名字者。菩薩當知。是為魔事。若有魔來詣菩薩所作如是說。汝此菩薩現成正覺建立 是名。菩薩爾時隨起伺察。若住不退轉相。即彼魔異不得其便。若起解心謂我得記。

即生慢意。於餘菩薩所乃起欺慢。此是惡魔巧以方便欲令菩薩遠離般若。善友不攝惡

(10)

友隨逐。或墮聲聞地。或墮緣覺地。起欺慢相應心者。獲罪甚重過四根本。菩薩當知

。此為魔事。妙吉祥神通游戲經云。妙吉祥言。天子。隨有事業成此。皆是魔事。若 其所求若有所取若有所捨。皆是魔事。若有所欲若有想像若有領納若有計度。皆是魔 事。又復天子。若於菩提心有所取著。皆是魔事。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諸心 有所取著。皆是魔事。又施起慢心戒住分別忍生忿恚精進戲論禪定取相智慧作意。此 等皆是魔事。若起厭捨心樂居寂靜。此是魔事。若於少欲知足頭陀功德起領解意。此 是魔事。若行於空若行無相若行無願若行無戲論若行遠離。於如來言教所行起我慢意 有所分別。皆是魔事。天子。乃至若有分別若無分別見聞覺知想念生時。皆是魔事。

天子問言。妙吉祥。是諸魔事何因所起。妙吉祥言。天子。諸魔事者。皆從增上相應 所起。何以故。而諸魔事於增上相應法中伺求其便。若非相應勝法魔何所作。天子言

。妙吉祥。何等是菩薩增上相應。何等是不相應。妙吉祥言。天子。若二法相應是即 增上相應。何以故。以二法相應是為世間和合依止。此增上相應即是正相應增語。此 正相應即是不相應增語。此不相應即是無戲論增語。此無戲論即是正相應增語。若相 應若不相應。是中建立。是故天子。無眼相應無色相應。乃至無意相應無法相應。此 說名為菩薩正相應

  復次天子。當知諸菩薩有二十種法隨起魔事令魔勇悍。何等二十。一者於修解脫 事業者。於怖畏生死者。於修相應勝行者。方便親近承事供養。此等皆是菩薩魔事。

二者若但觀空棄捨有情。是菩薩魔事。三者但觀無為於有為善根而生懈倦。是菩薩魔 事。四者雖起定意而不修定行。是菩薩魔事。五者說法者樂說聽者不起大悲。是菩薩 魔事。六者於有戒有德人所求行布施。於破戒人所而生毀謗。是菩薩魔事。七者樂說 聲聞緣覺言論隱覆大乘言論。是菩薩魔事。八者隱覆甚深言論樂說種類言論。是菩薩 魔事。九者雖知菩薩道。而不求修波羅蜜多道。是菩薩魔事。十者以稱讚增上相應語 言。與不相應諸有情類而為教示。是菩薩魔事。十一者雖種植善根而背菩提心。是菩 薩魔事。十二者雖於相應觀行相續所行。而不為諸有情如應教示。是菩薩魔事。十三 者雖求盡彼無餘煩惱。於生死相續煩惱厭棄。是菩薩魔事。十四者雖復伺察勝慧。而 不取大悲所緣之境。是菩薩魔事。十五者於一切善行若不具方便。是菩薩魔事。十六 者雖復希求菩薩藏法。而樂受持路伽邪陀外道典籍。是菩薩魔事。十七者雖復多聞於 所聞法。而常祕惜不令他知。是菩薩魔事。十八者雖復多聞以世間緣為他說授。貿取 其財為無義利。是菩薩魔事。十九者於住大乘諸法師所而不親近尊重承事。返於住彼 聲聞緣覺乘人非同分者同其稱讚。是菩薩魔事。二十者若時菩薩恃有財寶威德富盛。

若天帝釋。若梵王。若護世。若王及長者。皆不親近尊重承事。以威德富盛故。是菩 薩魔事。此等是為菩薩二十種法隨起魔事令魔勇悍。海意經云。若有菩薩具大名稱。

富盛自在種族高勝。眷屬廣多具有福行。由如是故而生懈怠。不以智求相應勝行。驕 倨放逸。或見菩薩出家圓滿常以智行求相應法。悍勞忍苦大風大熱。悉能甘受。血肉 銷瘦容貌醜惡。而前菩薩如是見彼勝功能已生欺慢意。彼有善說而不聽受。而復增起

(11)

驕倨癡慢。此為菩薩魔力鉤制

  又云。有四種法能於大乘而為障難。一者顯露己德。二者隱覆他德。三者我慢熾 盛。四者忿恚堅固。又諸菩薩勿應以發菩提心便為喜足。然當廣修相應勝行

  此中應問。在家菩薩云何所行。答如勇授長者問經云。佛言。長者。在家菩薩雖 處其家。常修正士所行諸業。非正士所行而實不作。依法受用不以非法。艱苦希求正 命自資。不以邪命而活。不惱他人。自所得利雖常受用起無常觀。廣以實法而行布施 大捨無悋。尊事父母。於妻子奴婢及作事人乃至朋友知識。常以正法而相教示。又復 何等是在家菩薩不正所行。如出家障難經云。佛告尊者大名言。汝今當知。諸生盲者

。聾者瘂者。及旋陀羅不知樂者。多毀謗者。諂曲者。不男者。常為僕使者。轉女人 身者。駝驢猪狗乃至毒蛇。如是等類。世世生生於佛教中不生愛樂。又復大名。在家 菩薩若有四種法者。是為難事。一者於先佛所曾種善根諸有情類。及求出離心者。樂 聖道心者。於彼若作障難。此為在家菩薩第一難事。二者貪著財寶子息眷屬不信業報

。若男若女若妻子等諸親眷屬。於富貴中捨欲出家者。若於彼等作障難者。此為在家 菩薩第二難事。三者在家菩薩毀謗正法。未聞之法雖復聽受。聞已不信返生毀謗。此 為在家菩薩第三難事。四者於具戒德沙門婆羅門所起損害心。及多種過失心。此為在 家菩薩第四難事。如是四種及別別起諸障難法。皆是在家菩薩乃至世世所生而為難事

。如有一人墮穢污井。乃謂餘人言。快哉此井。有清潔水。餘人聞已於穢水中起清水 想。不以穢污為不清淨。諸染欲有情亦復如是。自染欲泥。而復教令他人亦染。自嗅 惡香教他亦然。自墮貪瞋癡等諸險難處。而復教令他人亦墮。又如有人獲其怨對棄擲 火坑。是火猛焰高七人量無薪無煙。諸染欲者亦復如是。親近女人讚說欲事墮欲火坑

。而復教令他人亦墮。使彼墮已病苦憂惱常所侵逼。又如一人教令餘人登刀鋒山受其 快樂。而復謂言。是山平坦無復巇險。可登其山受於快樂。世間父母愛戀子息亦復如 是。以愛子故於欲染事隨生取著。而欲染法其實大惡。猶如毒蛇。是人染心。於彼妻 前。返以美言讚說欲事。彼三惡趣極大險怖。亦以美言返為善說。作是說者。當墮地 獄餓鬼畜生道中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三

(12)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四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如日子王所問經云。佛言。大王。彼染欲人愛著欲事。樂見女人行染欲法。不樂 親近具戒沙門及婆羅門。為彼有戒德者而共嫌厭。減失所有信戒聞捨慧等法。彼穢惡 門惡氣充盈不淨流溢。故起耽染。不生厭棄處其穢惡。與蛆蟲等非所依著。遠離慚愧

。天人法滅。殘毀身命。智者呵厭。為彼女人之所降伏。與彼女人而為僕使。涎液涕 流諸不淨物。取以為味。於不淨境中與彼牛羊雞猪狐及驢等。同其所行。於父母沙門 婆羅門所遠離孝愛。於佛法僧減劣淨信。當墮地獄餓鬼畜生趣中。於其險惡怖畏岸側 登鐵叉樹。墮在等活黑繩眾合號叫大號叫炎熱極炎熱阿鼻大地獄中。皆由與彼女人。

儔侶親狎。愛戀喜笑。嬉戲娛樂。歌舞唱妓。如是等事常思念故。於出離事不起思念

。又復不念父母生育極甚為難。十月懷擔不淨流溢。於諸艱苦而悉甘忍。及其生已轉 復增長諸苦惱事。養育存惜乳哺愛憐。洎至長立。教彼閻浮提中種種事業。欲令子得 安隱利樂。時彼父母為欲令子得安樂故。選擇上族與娶其妻。妻至家已子生愛著。迷 醉耽湎纏縛悶亂。以彼愛著其妻室故。不念尊重孝養父母。返於父母輕慢棄背。其後 父母年邁衰朽。諸根劣弱多所闕乏。子設方計遣其父母令出自舍。佛言。大王。汝觀 彼人。無悲愍心生捨離心起損害心。不念父母生育極難。而彼父母常與其子作安樂事

。方便存惜令得安隱。彼子背恩遣其父母出自舍已。乃與妻子常所歡聚。飲食衣服隨 意受用。由是因緣棄捨善趣。行斯非法。決定當墮諸惡趣中

  復次宣說一切有情共行邪行。唯諸菩薩而乃不行。所謂殺生偷盜欲邪行等。如是 作已決定當獲不可愛果。如月燈三昧經偈云

 愚者耽著諸欲事  親近女人染穢身   還當向彼染穢中  隨業墮在諸惡趣   佛不讚說染欲事  亦不聽近於女人   大怖畏繩所縈纏  欲女之繩極堅惡   欲火猛熾當遠離  如惡蛇毒智應知   女人無信不可憑  智於此道應覺了   當觀菩提最勝道  是即先佛所親近   觀已菩提聖道圓  獲得諸佛無上智 

  如正法念處經云。諸地獄中所有罪人。時彼獄卒於日日中數教示云。汝等罪人自 造惡業。決定無失隨其所造。彼無數種不善業行亦然。今受無數種苦。因相等故取果 無異。種子等故受果亦然。由如是故汝諸罪人于今墮在炎熱大地獄中。由自所作不善 業因昔充滿故。而今所受不善業果亦悉充滿。如是經於百千歲中所作罪業。在不死地 無利樂欲。時彼罪人受罪乃至地獄果滿。或暫放釋即求救護。罪人遙見如大黑雲冥然 無際極大勇悍。復大力勢如金剛嘴大惡狗眾。大惡吼聲而來圍繞。罪人見已四向奔馳

。即時諸狗前來。搏噬罪人恣意食噉。皮肉絲裂筋脈斷壞。支體骨節各各分離。乃至

(13)

一切身分皆悉食噉。無復遺餘如芥子許。如是食已業力所持而復還生。展轉長時。又 復食噉。凡如是等業果報者。謂由殺生取其肉食。害有情故果報如是

  復次偷盜業果報者。如彼罪人雖見作業果報真實而為惡業。幻惑所迷隨逐不了。

侵取他財。攝為己有。由斯罪故而彼獄卒執取罪人。執已即持利刀割截支節斷壞。斷 已還合。見餘罪人亦悉奔走。為彼獄卒各執取已。或持利劍。或爍吉帝。或都摩囉。

或復擣杵。皆有熾焰。斬斫打擊種種治罰。此等皆是行偷盜法不善業果。經于無數百 千歲中在是地獄。乃至偷盜業果壞散。極盡邊際然後放釋

  復次宣說欲邪行果。謂染欲者見彼女人在灰河地獄或浮或沈叫呼怖畏。而彼地獄 熾焰猛惡。其狀如流。時彼女人悲涕號哭呼其人言。我自作業今墮於此灰河地獄極險 惡處無救無依。願為救護。時染欲人聞其女人號哭聲已業幻癡迷。即時奔馳入彼河中

。是人入已流焰觸身遍體融潰。無復遺餘如芥子許。業力所持即復還活。又復如前見 彼女人在灰河中叫呼求救。是人見已亦復奔前持捉女人。時彼女人返捉前人。即以熾 焰鐵所成棒而為打擊。是人為捧所擊流血遍滿全身碎壞。無復遺餘如芥子許。其染欲 人業力所持即時還活。染因重故又復奔前持捉女人。同在灰河。大地獄中。經于無數

。百千之歲。乃至染欲。業果壞散。極盡邊際然後放釋。又復還生如經廣說   此中當知。財富壽命勿生取著。生取著者是為邪行

  如勝軍王所問經云。佛言。大王。譬如世間若男若女夢中或見可愛園林或可愛山

。或見可愛人眾闤闠。及睡覺已都無所有。大王。又如眾果樹林莖幹枝葉。最初青潤 漸變赤色。次第含蘂後乃開華。華開不久即時結果。果落衰殘後見凋謝。如前華果都 無所有。今汝大王亦復如是。世間王者所有快樂。王富盛樂。王五欲樂。廣有象馬車 步倉庫財穀宮闕園苑金銀珍寶臣佐宰官后妃宮屬童男童女。乃至一切王族親枝。凡如 是等皆當棄捨應求出離。此等一切悉是無常。是不堅牢。是不究竟。是變易法。是不 真實。是不久住。是動是搖。剎那壞散。畢竟是罪。是盡是滅。極其邊際為減失法。

為怖為惱。多起憂苦。是損是墮。是斷是破。是離散法。大王。如是應知。又如有四 大山從四方來。其山堅實不破不缺。妙峯圓滿從虛空中一時墮地。爾時大地諸有情類

。乃至一切樹林草木。而悉摧毀。是諸有情及草木等皆不能避。設有力勢不能奔走。

復無方術及諸作用而為制止。大王四種大怖彼彼若來亦復如是。一切有情皆不能避。

設有力勢不能奔走。復無方術及諸作用而為制止。何等為四。大王。老怖若來壞少年 相。病怖若來壞安樂法。死怖若來壞滅壽命。邪行若生壞失正行。大王。又如師子為 獸中王。若入獸群取一獸食。隨其所欲不以為難。然彼師子雖有大力。若入咩拏大惡 飛鳥口中極不自在。盡食無餘。大王。死箭射人亦復如是。中是箭者極甚迷亂無救無 歸。支節將斷血肉乾枯。渴惱所逼面相恐畏。手足戰掉無力無能。涎液涕流大小便利 穢污染身。眼耳鼻舌身意諸識不行。喉頸闐咽欲語不能。醫師棄捨無以為療。眾味飲 食其何能進。是人爾時隨自業力欲奔他趣。無始時來生老病死。輪迴流轉循環不止。

此識若捨他識還依。此命餘業復取有身。閻魔獄卒甚可怖畏。黑暗長夜常履其中。將

(14)

捨識時。彼出入息漸漸微細。單己無侶無所堪任。此界既謝他界即行。長廣路中孤然 遊履。大恐怖處而生極怖。深隱道途隱覆而行。入大黑暗處大艱險。沒溺生死長流大 海。業風所吹飄颺無定。不辯方隅莫知所詣。爾時無救亦無歸趣。佛言。大王。唯除 善法當於爾時是所依歸是為救護。大王。世間富樂等法都無所得勿生耽著。諸有所作 皆為邪行。是故大王。應修正行

  所言正行者。如真實品云。王者若行八種想行。是為護世相應正法。何等為八。

一者世間無子孤露之人與為子想。二者將護惡友如病人想。三者見有諸苦起救拔想。

四者見有諸樂起歡喜想。五者於諸冤對隨觀彼緣離過失想。六者於諸善友起隨護想。

七者見諸富樂猶如藥想。八者於身作無常想

  又如破惡慧經云。王者若能具足四種法者。應受王之灌頂即成不退墮法。速得如 來應供正等正覺愛念。獲受廣大富樂具足。何等為四。一者護持如來教法令得久住。

二者棄捨罪不善法。三者攝取空無相無願法門。四者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此 中云何是為棄捨罪不善法。如日藏品云。佛言。大王。未來世中諸剎帝利婆羅門吠舍 首陀。於彼一類修行正法之者。以其所有舍宅田土園苑奴婢坐臥之具病緣醫藥乃至四 足等。如是一切而悉侵奪。或自受用或與他受用。此等剎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即於 現生獲二十種不可愛法。何等二十。一者賢聖捨離。二者所向方隅譏謗流布。三者友 愛遠離。四者多生冤對。五者財物資具而悉破壞。六者多生散亂。七者身分殘缺。八 者不得睡眠。九者渴惱常逼。十者飲中有毒。十一者朋友輕侮。十二者常與他諍。十 三者父母妻子奴婢眷屬教令不行。十四者自隱密法及隱密財為他顯示。十五者自隱密 人及隱密事悉為他說。十六者財物銷蕩散歸五分。十七者輕重病惱而來侵逼。十八者 奉醫藥人而悉捨離。十九者血肉乾枯受諸苦惱。二十者其身流注。大小便利染污而終

。大王。如是二十種不可愛法。彼等現生決定速獲皆由於彼修行正法人所侵奪彼有受 用資具或自受用或與他人。由是因緣彼命終已當墮阿鼻大地獄中。盡其一劫渴飲銅汁 飢吞鐵丸身被火衣。如是種種受大惡苦。盡彼劫壽從地獄出。還復生於餓鬼趣中。處 大曠野極惡險難枯涸之地。四方熾盛炎風所吹。其地堅利狀若刀鋒。經于無數百千歲 中受彼趣苦。其後暫時或彼滅已。於大海中為一肉團。量百由旬以其宿業因故。令彼 海中周百由旬悉成炎熱銅汁。如是經于多百千歲。於大海中受地獄苦。從彼滅已還來 於此極惡險難大曠野中。化成肉團與山相等。周匝四方炎風所吹。其四方面飛禽走獸 皆來食噉。過長時已或暫彼滅。還復生於大地獄中。地獄滅已數數受是大惡苦果。其 後成滿一劫乃得人身。雖生佛國土中。然五濁具足空無智慧。眼目角睞又復聾瘂。大 王。凡如是等皆由於彼修行。正法人所侵奪彼有受用資具等。如月藏品云。諸仁者。

於我法中出家人所起大罪者。所謂殺生偷盜欲邪行妄語等極不善業。謂彼剎帝利囉惹 乃至州城聚落官屬。於出家人所若國土州城住處寺舍。多行制止不令居處。或語調伏

。謂惡言呵毀。或身調伏。謂加諸杖責。彼一切處如是循環皆不解脫。於天人趣有所 減失。當墮阿鼻大地獄中

(15)

  爾時諸天乃至羯吒布單那等。隨其所來一切大眾。咸於三寶發生最上清淨之心。

以種種相極生尊重。俱發是言。我等從今已往誓於一切世尊教中而作衛護。所有苾芻 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下至破佛戒者。下至於佛法中不持戒行。但剃除鬚髮被服袈裟 無所攝受者。我等於彼起大師想。皆為作護。一切資具長養攝持。若復隨諸方處或有 官屬。於彼剃除鬚髮被袈裟者。以多種緣加諸杖責。我等於彼不為作護。棄捨一切彼 境界事。隨其國中若起種種諂誑不實鬪諍殺害疾疫飢饉他兵侵擾非時風雨或旱或澇種 子散壞。有如是等諸嬈惱事。我不為彼作其止息。我等當往別國土中有佛弟子之所當 為作護我乃空其境界捨離而去

  如地藏經云。佛言。地藏。過去有國名半左羅。王名最勝軍。是時彼有法。應刑 戮之人。以護命故潛剃鬚髮。以袈裟衣片纏於頸上。時宰殺者執其罪人繫縛五處。驅 逐往詣尾體朅藍嚩迦大丘曠林中棄置而還。即於是夜彼丘曠林中有羅剎女名曰惡眼。

與五千眷屬來入是林。忽見其人五處繫縛剃除鬚髮被袈裟片。見已即時右繞頂禮出林 而去。次有羅剎女名佉禰囉奈帝。與千眷屬。次有羅剎女名猙獰髮。次有羅剎女名曰 劍口。次第而來入於林中。各見其人剃除鬚髮被袈裟片。見已雖復彼彼飢急不敢侵食 頂禮而去

  又復過去有王名最勝福。彼有智臣。以其法應刑戮之人付於醉象。是人以赤袈裟 片潛被其身時彼醉象舉鼻。捲取罪人雙腨。盡其力勢欲擲於地。時象乃見罪人身被赤 袈裟片。見已即時生清淨心。乃以罪人徐置其地。跪伏於前涕泣悔謝。復以其鼻摩洗 雙足。佛言。地藏。且觀彼象雖受無暇傍生趣身。彼時見被袈裟片者。尚能捨離而去 不造罪業。況復未來世中有旃陀羅囉惹及其官屬沙門婆羅門長者等中旃陀羅人。本實 愚癡起聰明慢。以諂曲言誑惑世間。謂言我是求無上大乘之者。彼等愚癡旃陀羅人。

不怖不觀後世果報。於我法中出家人所。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以種種緣伺求過失。謂以 惡言剋責楚撻其身。制止資身所有受用。復於種種俗事業中而生條制。或窺其遲緩。

或覘其承事。求過失已而為條制。如是乃至欲害其命。彼諸人等於三世一切佛世尊所 生極過失。當墮阿鼻大地獄中。斷滅善根焚燒相續。一切智者常所遠離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四

(16)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五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如地藏經云。復次有剎帝利旃陀羅乃至長者旃陀羅人。於其所為四方僧眾造立寺 舍園林臺觀。資畜田土給侍人等。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或華果樹或染色樹香樹蔭樹。

乃至種種受用之具。若自侵奪。若教他侵奪。若自受用。若令他受用。於我法中出家 人所。或生瞋恚或復呵罵制止輕侮。於正法中作其障難。於說法師而興嬈亂。此等皆 於三世一切佛世尊所生極過失。乃至一切智者之所遠離。復次彼中世尊作如是言。諸 得忍菩薩摩訶薩應受剎帝利王灌頂及富樂受用。我即許可。金剛藏菩薩白佛言。世尊

。剎帝利王所受灌頂。若非得忍菩薩。彼當墮於何等惡趣。佛言。金剛藏。若非得忍 菩薩但能修集十善業道。受剎帝利王灌頂及富樂受用。我亦許可。金剛藏菩薩白佛言

。世尊。若非得忍菩薩。又不具修十善業道。彼旃陀羅剎帝利囉惹。於此世尊甚深教 中而令減失。當墮阿鼻大地獄中。斯等云何而得解脫。佛言。善男子受剎帝利王灌頂 者。若被信力堅固鎧甲。於三寶中廣生淨信。又不於我三乘出離法中而生毀謗。下至 一四句偈亦不輕毀。於持戒破戒人中悉不嬈亂。下至不受淨戒但剃除鬚髮被袈裟者諸 苾芻眾而不嬈亂。若眾僧所屬。若單己所屬。一切受用等物悉不侵奪制止。常所聽受 三乘出離正法。如其所聞隨力修行。於彼修行三乘諸苾芻所而常親近。願力堅固不起 違背之心。教授有情大乘之法。使令趣入復令安住。若有能具如是相者剎帝利王。應 受廣大富樂受用。而不退墮。先佛如來皆悉許可。我今亦然許可是事。復次彼中作如 是言。若有真善剎帝利王乃至真善長者。若今現在或未來世。乃至後五百歲法欲滅時

。若自若他皆作衛護。於佛清淨教中堅固守護。又於安住聲聞乘者。緣覺乘者。及大 乘者。諸補持伽羅具修淨戒德廣大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乃至但剃除鬚髮被袈裟者

。悉為守護。復為護持塔寺所屬之物。悉不侵奪或自受用或與他受用。他所侵者即為 制止。如是福蘊無量無數不可限極。爾時會中一切天主乃至畢舍左主咸作是言。世尊

。若真善剎帝利王乃至真善長者。具足如是功德者。我等皆為作護。令具十種增長之 事何等為十。一者增長壽命。二者增長無難。三者增長無病。四者增長眷屬。五者增 長財物。六者增長資具。七者增長自在。八者增長名稱。九者增長善友。十者增長智 慧。我等與自眷屬。常當護彼真善剎帝利王。盡其國境。有十種法使令遠離。而為守 護。何等為十。一者他國兵敵。二者自國兵敵。三者罪業之人。四者殺害之人。五者 非時雨。六者惡風暴熱。七者極惡宿曜。八者饑饉。九者橫病夭死。十者邪見。月燈 三昧經云。佛言。若諸天龍夜叉等於我教中作護持者。彼等是大施主。令我法眼而得 久住。使三寶種不斷不絕。從我口生之子。從法化生諸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及 餘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為勝義諦法。乃至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悉為護持。我 今親自付囑於汝天龍夜叉等諸大施主。及慈氏等賢劫之中諸菩薩摩訶薩。如我教勅當 為作護。若欲安住修行正法者。即得心善。云何得心善。如寶雲經云。菩薩得心善。

是中云何名為心善。謂彼若能於身心離即得心善。應生如是心審諦觀察。當以何法是

(17)

我心之所行。又復以何說名為善。若行於善即喜心清淨。由心喜故是即行善。能生多 種厭離。能起多種伺察。諸不善法而悉斷滅。阿闍世王經云。諸菩薩不應如是生心。

若心有所生即諸惡魔伺得其便。諸佛如來亦不愛樂。賢聖不生喜心。自善根分而亦減 失。若復生心而無所生。即諸惡魔伺不得便。諸佛如來亦悉愛樂。賢聖心喜自善根分 亦不減失。彼若如是修行。即於一切處生心。生心轉法輪。所說之法而無雜亂。如開 發內心經云。佛言。慈氏。若諸苾芻所說雜亂。雖復多聞返生驕倨迷醉忘失。內心散 亂而不專注。彼諂曲心相續而生。遠離奢摩他毘鉢舍那。不為他人之所尊重。天龍夜 叉亦不隨順。所修正行而不成就。若於所行悉無所得。是為正行。若欲了知其正行者

。謂即勤行修習多聞宴坐。復次彼中作如是說。若有菩薩。勤修勝行而為總領。造七 寶妙塔遍滿三千大千世界。我亦於彼而不許可若復有人。聽受正法一四句偈。與般若 波羅蜜多相應者。我即於彼尊重稱讚。何以故。多聞能生諸佛菩提。復從世間無取著 生。若有菩薩勤修勝行為總領者。應當為他說法講授。菩薩與其教導。令於繫著法中 不生繫著。所獲福蘊廣大無量業障銷散。慈氏。假使滿閻浮提勤修勝行總領菩薩。彼 等若能於一勤行說法講授菩薩之所承事供養。又若滿閻浮提勤修說法講授菩薩。而悉 於一勤行宴坐菩薩之所承事供養。此如是等佛悉許可。而亦隨喜何以故。智慧事業於 難行事業中而為最上。一切三界高顯最勝。復次宣說正法行者。如寶積經云。佛言。

迦葉。譬如商主欲入大海求無價寶先善觀察堅固船筏。乃至到寶所已還復自舍。迦葉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欲入一切智海。先當觀察勤行六波羅蜜多。乃至超過一切愚 夫異生聲聞緣覺之地。然後住佛果位。阿闍世王經云。佛言。大王。一切智心根本不 斷。如是根本當起精進策勤教示。布施無厭足。以彼迴向一切智智故。持戒無厭足。

迴向一切有情故。忍辱無厭足。求佛色相故。精進無厭足。於諸善根勤修集故。禪定 無厭足。所緣相應故。智慧無厭足。於一切處善思擇故為法利故。富樂壽命於一切處 皆無過失。及復修正行者。當為一切有情起平等心。如月燈三昧經云。佛言。童子。

菩薩摩訶薩當具足一法。若成是功德者。即得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一法。

童子。所謂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有情起平等心利益心無障礙心無毒心。是為一法。若欲 修正法行者。應當棄捨利養等事。如開發內心經云。應當伺察諸利養事。以其所著失 正念故。癡若起時。自利成辦故。諂若起時。不能隨順諸佛教勅故。驕倨我慢起時。

一向但為險惡根本故。此等壞失諸善根故。智者應當伺察利養。雖於現受而有所得。

然其後世果利都無。無量禪定皆悉遠離。當墮地獄餓鬼畜生趣中。智者又應伺察利養

。猶如水行流注不斷。既伺察已如是生心少欲知足。如雜阿含經云。譬如一類瘂羊之 群於彼尼拘律陀樹周匝而行。是中有一瘂羊。獨詣群鹿巖中守鹿人所。乃至於彼群鹿 之前。搖動其頭跪伏而坐。求彼所食及求作護。如是還已餘瘂羊眾悉生輕慢。此有一 類稱讚利養我慢苾芻亦復如是。起無厭心離於眾中。為所食故獨入城邑。巡行乞食復 求邀命。得彼最上清淨飲食。自分食已以所求食持還園中苾芻眾所。謂苾芻言。諸尊 者。我於今日白衣舍中受其邀命。得彼最上清淨食已。今我有其所乞之食。是長食法

(18)

是已捨法。汝諸尊者。若欲食者應當隨意。如是言已中有少年苾芻皆生輕慢。智者當 知。若發如是麁惡言者。皆為利養等事。如經廣說。此中云何遠離諂誑二法。如無熱 惱經云。有二種法。於一切智心而為障礙。所謂一誑二諂。有其二法是無障礙。一正 直二無諂。若欲成辦諸正行者。常當親近諸善知識。因善知識故成諸正行。何等經中 而作此說。如勝生勝鬘解脫經云。諸菩薩摩訶薩因善知識故。流出一切菩薩行法。善 知識者。有大威力。而能圓成諸菩薩故。善知識者。而能出生一切菩薩諸善根故。善 知識者。普能結集一切菩薩修學所行。善知識者而為根本。能令一切菩薩深心清淨故

。善知識者能為守護。增長一切福蘊故。善知識者是所愛樂。獲得一切佛菩提故。善 知識者而能攝持。令諸菩薩不墮惡趣。使令不退轉於大乘不越菩薩學處。出過愚夫異 生之地。亦不棄捨聲聞緣覺之法。復為作護。善知識者。能令一切失道之者還歸正道

。聞正法者引令解入一切佛法。善知識如母。能令一切悉生佛家。善知識如父。廣為 有情資育利益故。善知識如乳母。善護一切令離罪業故。善知識如僕使捍勞。能入生 死大煩惱海為拔濟故。善知識如舉棹人。運載有情至一切智智大寶洲故。諸修正行者

。若欲往詣善知識所。應如是作意。使其身心清淨勤勇。其心如地。悉能荷擔諸重擔 故。心如僕使。隨所欲教令悉為作故。其心如犬。常所警吠為守禦故。當觀自身如病 人想。善知識如醫師想。所教示法猶如藥想。依教所行如病除想。凡如是等因善知識 故得深心清淨。已隨諸善知識所教令法而善修行。即能增長一切善根。如雪山王一切 藥草樹林皆悉依止。依止善知識亦復如是。能成一切佛法大器。又如大海眾流所歸。

菩薩因善知識從彼出生故。即得圓成一切菩薩行法及一切佛法。如寶積經云。佛言。

迦葉。如人乘船入其大海。而於中流船忽破壞。是中或有依一版木或餘椽木。隨得所 依安隱到岸。迦葉。菩薩乘於一切智心之船亦復如是。忽於中流壞失菩薩乘法。若遇 善知識而為依止。彼即還得一切智心。乘諸波羅蜜多法運載而行到法界洲。迦葉。所 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而悉依止善知識故。是故於諸善知識所供養承事而為最上

。若佛在世。若涅槃後。應當勤行。斯得無量福行圓滿。畢竟果報而悉成辦。如華積 經云。若見師子游戲如來。見已發清淨心。而為供養。又若彼佛入涅槃後。取其舍利 如芥子許。而為供養。如是所獲果報皆悉齊等。是中亦無種種差別。如大悲經云。佛 言。阿難。若人於我現前供養。且置是事。又若有人於我涅槃後。收取舍利如芥子許

。作諸供養。亦置是事。又若有人。於我法中造立寶塔。復置是事。若或有人。但以 一華散擲空中。觀想諸佛而為供養。我說是人以此善根。畢竟趣證大涅槃果。阿難。

以要言之。下至傍生趣中諸有情類。若能想念諸佛。我說彼等以是善根。畢竟亦成大 涅槃果。阿難。汝觀於佛世尊所何等行施而為最大。何等發心是大威力。阿難。若有 人但能一稱那謨佛陀邪。此為勝義。何以故。謂佛世尊具大不空名稱故。此不空義者

。所謂即是那謨佛陀邪。以於諸如來所隨有何等極少善根而不壞失。下至一發淨心。

此等一切乃至畢竟趣證涅槃。阿難。譬如漁師於大池中欲取其魚。即以鉤餌置於水中

。魚即競來游泳而食。是時漁師知魚所在。重復牢固鉤竿輪線徐緩深鉤。既得魚已置

(19)

于陸地。隨其所欲取以用之。世間一類有情亦復如是。先於佛世尊所發清淨心種植善 根。下至一發淨信已。而彼有情後復惡作。業障所覆生於難處。其後還得值佛世尊。

以菩提智及四攝鉤線。拔彼有情出生死流置涅槃岸。海龍王問經云。佛言。龍主。諸 菩薩摩訶薩。若能具足八法。即得常不離諸佛。何等為八。一者教示觀佛影像。二者 承事。如來。三者常讚如來。四者造佛形像。五者教示觀佛色相。六者隨何佛剎聞佛 名稱。即於彼佛剎中發生勝願。七者不生下劣之心。八者起廣大心求佛之智。如菩薩 藏經云。若能嚴淨如來塔廟者。當得四種清淨最上誓願。何等為四。一者獲得最上色 相清淨誓願。二者最上諸相具足清淨誓願。三者最上堅固修集清淨誓願。四者最上觀 見如來清淨誓願。彼經復言。若人於如來塔廟散華塗香作供養者。是人獲得八種不壞 之法。何等為八。一者不壞色相。二者不壞富樂。三者不壞眷屬。四者不壞淨戒。五 者不壞多聞。六者不壞寂定。七者不壞智慧。八者不壞誓願。若人欲造如來形像者。

應隨意作。或以土木鐵石。或復象牙。或金銀瑠璃水精赤珠珊瑚碼碯及諸珂貝眾妙香 等。或造圖 。或於版木牆壁。作諸畫像。或以紙素及諸繒帛鋄剪而成。或自新而作

。或增修故壞如來形像。如是作已當來。不於下族中生。不於惡業族中生。不於邪見 族中生。所感身支當無殘缺。設有具造五無間罪者。於如來所能發淨信造立如來形像

。是人所有當來地獄業報轉重令輕。於三乘法或餘乘中而得出離。如人不淨穢污其身

。而能潔淨沐浴妙香塗飾。而彼穢惡之香飄散無餘。造五無間罪業者亦復如是。造佛 像故彼等罪業銷滅無餘。又復具行十不善業者。若於如來所發淨信心。彼之罪業亦悉 銷滅。如酥投火中而悉成焰。業散無餘其義如是。何況具足最勝菩提心者。及彼出家 具淨戒者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五

(20)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六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如寶積經云。假使滿三界中一切有情。是諸有情各各造立如來塔廟。如是色相一 一高顯。猶如須彌山王。而諸有情經於殑伽沙數劫中。各各尊重供養是塔。若有不離 一切智心菩薩。但置一華而為供養。此獲福蘊勝前福蘊。其數倍多。彼經又云。假使 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悉住大乘。而復皆成轉輪聖王。設以香油如大海水。積燃燈 草等須彌量。各各燃是廣大燈明。供養如來所有塔廟。若有出家菩薩取燃燈草投少分 油。於佛塔前燃燈供養。此獲福蘊倍勝於前燈明布施。百分不及一。乃至烏波尼殺曇 分亦不及一。又若彼諸轉輪聖王。各於佛及苾芻眾所。普施一切受用樂具。若有出家 菩薩。以自持鉢所乞之食。先減施人然後自食。此獲福蘊勝前福蘊最上廣大。又若彼 諸轉輪聖王。積以妙衣如須彌量。普施佛及諸苾芻眾。若有出家菩薩。但以三衣。或 施十信心菩薩。或施佛及諸苾芻眾。或施如來塔廟之中。此獲福蘊比前所施。極為殊 勝。又若彼諸轉輪聖王。一一皆以滿閻浮提布設妙華。廣為供養如來塔廟。若有出家 菩薩。下至但取一華供養如來塔廟者。此獲福蘊比前所施。百分不及一。乃至烏波尼 殺曇分亦不及一。次第出生經云。當觀菩薩有其四種賢善稱讚。應於如來策勤供養。

何等為四。一者自作最上布施供養。令他有情亦如是作供養勝行。二者勤誠供養諸如 來已。轉復堅固大菩提心。三者現前瞻覩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四者種植善根而得增勝

。此等四法。是為最上承事供養諸佛如來。海慧問經云。佛言。海慧。有三種最上承 事供養如來之法。何等為三。一者發生大菩提心。二者攝受如來正法。三者廣為有情 起大悲心。此等是為勝義供養之行。慈氏師子吼經云。無佛可想。無佛可觀。何況有 佛可供養邪。有所得者無有是處。此中何等是供養佛。所謂真供養者。應起無想無相 之心。若無心心所作意。無佛想無法想無眾想。無補特伽羅想。無自他想。如是供養 者。是真供養諸佛如來。般若波羅蜜多經云。佛言。天主。假使殑伽沙數世界之中積 滿如來舍利置於剎幢之上。若有人書寫般若波羅蜜多經。俱為獻施。汝於二分之中當 取何分。帝釋白佛言。世尊。我於此二分中。當取般若波羅蜜多分。何以故。般若能 生如來舍利故。若有供養修習般若波羅蜜多者。是即供養如來舍利。佛言。帝釋。若 諸有情信解如來如實涅盤者。極為難得。此中何等是諸如來如實涅槃。無數經中作如 是說。如來興顯經云。佛言。佛子。若諸菩薩樂欲了知諸佛如來大涅槃者。以慧觀察

。先當了知法自性性。法自性者。謂即真如實際。法界虛空界。自性清淨際。無相際 我自性際。一切法自性如如涅槃。應如是了知如來如實涅槃。何以故。佛子。諸法本 來如是無生無所生。若法本來如是無生無所生。是故無有少法可得。然佛如來有所生 者。但為有情喜樂相續乃有生故。如來入涅槃者。亦為有情厭倦生故。而實如來本無 所生亦無涅槃。是諸如來常住法界。佛子。譬如日輪光明出現。普遍照耀一切世界。

各於清淨水器之中見日光影。亦非日輪遍一切處。隨入器中乃有所現。若復彼彼清淨 水器。或破壞時。或渾濁時。或減少時。彼日光明而悉不見。然日光影雖於器中而不

(21)

顯現非日之咎。以彼淨器自破壞故。佛子。如來亦復如是。法界日輪廣大光明。從法 界中常所出現。普遍照耀隨順一切世間。若諸有情清淨心相續。如來即為出現影像。

一切有情雖常覩見如來日輪影像。亦非如來遍一切處隨為出現。若復有情如彼壞器。

不清淨心相續業煩惱覆故。不見如來日光影像。彼諸有情即起如來入涅槃想。然以如 來入涅槃者。非如來咎。但為有情相續善根有破壞故。又復應以大涅槃法所可化度諸 有情故。是故如來現入涅槃。而實如來無來無去亦無所住。佛子。譬如一切世間悉作 火事。或復後時別異聚落國土城邑火事息滅。且非普盡一切世間火事皆息。佛子。如 來亦復如是。普盡一切世界。隨順施作一切佛事。若餘佛剎中作佛事已現入涅槃。亦 非一切世界諸佛悉入涅槃。如巧幻師善學幻法。諸明呪力而悉洞曉。於一切三千大千 世界中。普現其身作諸幻事。一切聚落國土城邑。悉遍顯示。隨其幻力。若住一劫若 過一劫。若餘聚落或城邑中。作幻事已隱自身相。亦非一切世間幻事皆隱。佛子。如 來亦復如是。以無量如幻之智。善學方便勝慧智明。示現一切法界幻事。如來隨現。

然如來身畢竟安住。法界及虛空界一切有情。平等事業。別別剎土隨順作已示現涅槃

。亦非一佛剎中入涅槃故。一切法界如來悉入涅槃。佛子。諸有菩薩應如是知。諸佛 如來大涅槃故。所知無量畢竟無著。法界無邊亦復無中。如虛空界自性廣大。真如無 生而亦無滅安住實際。然以方便隨時示現。是故當知。一切世間勿生疲厭。隨先行願 而自安住。一切世間一切剎土。成辦所有諸勝法行。般若波羅蜜多經云。大涅槃者。

所謂自性空。妙法蓮華經云。佛言。迦葉。若能覺了彼一切法平等之性。是大涅槃。

彼經又云。佛言。善男子。如來諸所作事而皆作已。成佛已來極甚久遠壽命無量。如 來常住不入涅槃。為度有情故示現涅槃。何以故。應以如是緣成熟有情故。大悲經云

。佛言。大梵。如是此世業盡煩惱盡苦盡。苦緣息滅寂然出離。此說是為涅槃。大梵

。此中無復有人了是涅槃。謂業煩惱盡自性清淨。出世品云。諸佛方便開示無邊涅槃 之法。梵王問經云。梵王白佛言。世尊。諸出家者。於隨所樂一切相中若能止息。此 說是為涅槃。佛言。大梵。此互為緣所成立故。覺智方廣經云。佛言。大目乾連。過 去有佛號名稱高顯。彼佛剎中唯聲聞眾。是時有一苾芻名等。觀諸所緣住大乘行。是 人曾於無量俱胝那庾多佛所種植善根。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曾無退轉。安住無上 大乘法中。欲令嚴淨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其佛剎中無別有情發菩提心。是時彼苾芻雖 廣植善根。然於甚深法中生輕慢心。以是緣故當生長壽天。時名稱高顯如來如其所應 作佛事已。即時普觀一切佛剎。何等剎中有情不作佛事。還自觀見我剎土中。有一苾 芻住大乘行。是菩提器。然彼苾芻有障難事。以生長壽天故。彼之身器不能堪任令其 種植菩提善根。是人命終之後。當墮阿鼻大地獄中。亦復不能堪任種植菩提善根。地 獄出已生於人中而復聾瘂。諸有所作舉手示物。或假他緣方曉其事。是時名稱高顯如 來為欲化度彼苾芻故。以善方便。於六十俱胝那庾多生中。捍勞忍苦作諸化事。使令 成熟。佛言。大目乾連。汝且觀彼如來大悲心故。為一有情經如是時受其勞苦。乃至 彼苾芻機緣成熟安住不退轉地。大目乾連。於汝意云何。彼時名稱高顯如來者。豈異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歸命蓮華王  大悲觀自在   大自在吉祥  能施有情願   具大威神力  降伏極暴惡 

  爾時賢護長者。即以偈詞而伸讚歎  如我昔聞佛世尊  名稱吉祥及威德 

  爾時尊者須菩提。前白慈氏菩薩摩訶薩言。仁者受一生記當補佛處。惟願今時入

15.《大般涅槃經》卷 21 ( 大正 12,CBETA 中華電子佛典 0489a01

。初三文及第五文即是通證。餘三文別證。初發心位成佛言七文者。在於一地等。二

189 印順法師, 《中觀論頌講記》頁

有種種性,種種國土人出家,用不正音壞佛經義,願世尊聽我用 闡提之論,正佛經義。佛言:我法中不貴浮華之言語,雖質朴不 失其義,令人受解為要。 14 (《大正藏》第

 譬如孤獨女  住在貧窮舍   身懷轉輪王  而不自覺知   如彼貧窮舍  三有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