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陳劍鍠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陳劍鍠"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陳劍鍠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主任暨文學院佛學研究碩士課程主任。著 有《禪淨何爭?— 聖嚴法師的禪淨思 想與體證》、《禪淨修持與靜坐體認》、

《無上方便與現行法樂—彌陀淨土與人 間淨土的周邊關係》、《行腳走過淨土法 門—曇鸞、道綽與善導開展彌陀淨土教 門之軌轍》等,及學術論文60餘篇。

(2)

佛教自釋迦牟尼佛創教以來,就有一套獨特的管理學,

佛陀所建立的僧團也有健全的組織和完整的制度。因而,佛 門自古以來的管理是以自我發心、自我約束、自我覺察為原 則,管理目的是為了使僧團能和合發展,俾令正法得以久 住。1佛教組織管理的核心價值在此,是佛教徒共同接受的主 流價值觀。

自我身心管理是佛教管理的首要準則,心正則身正,身 正則能讓佛教團體走向健全之路,和合發展而使正法久住。

星雲大師強調:「管理是一種藝術,有其靈活巧妙之處。」2 靈活巧妙在於「心」,從「心」下手才能獲證正報莊嚴;進 行環境管理而攝受依報莊嚴。在宗教上,則以自我內心的管 理為主,以外在人事的管理為輔。3這是必然要求,使有情世 間的正報與器世間的依報,得以依正融通,事理無礙。

佛陀設教,就是倡導「心」的管理,所謂:「佛說一切 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修學「心的 管理」這門學科,不能完全依靠別人,必得依靠自己,把自 己的真心、慧心、慈心、信心、定心、忠心等,呈現出來,

並且以這些善心、好心,來管理自己、管理環境、管理事

1 星雲大師:〈佛教對「應用管理」的看法〉,《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 會》中,台北:香海文化,2008年,頁261-314,尤其頁262。

2 同註1,尤其頁264。

3 佛光星雲:〈第七課 佛教與管理〉,《佛光教科書8.佛教與世學》,

台北:佛光文化,1999年,頁55-63,尤其頁55。

(3)

物、管理團體。平日參禪念佛、早晚反省、喜捨行善、克己 利他,都是為了把心管好,也是為了修滿「心的管理」這門 學科的學分!4

星雲大師強調:「我覺得最好的管理,其實是自己內心 的管理;心治則身治,身治則一切皆治。」5又說:「『心』

是萬物之本,沒有把根本管理好,只管理枝末,人生當然不 會圓滿。能把自己的心管好,心正則一切皆正,心淨則一切 皆淨,心善則一切皆善,這才是最重要的管理學。因此,佛 陀設教,就是倡導『心』的管理。」6

佛教「心的管理」是其管理思想的核心價值,這在教 主釋迦牟尼佛身上已有很好示範,大師說:「淨化身心的管 理,這在佛陀成道的過程,便已做了最好的管理示範。」7如 此看來,佛教的管理思想是一套足供世人採用的管理方法。

管理者除了技術、技能之養成外,首要之務在於「心的管 理」,也就是德行的培養。

在德才兼備的要求下,管理者的品德修鍊被寄予關注 與期望,一如美國約塞夫.巴基爾在《世界富家智慧》說:

4 星雲大師:〈佛教對「應用管理」的看法〉,《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 會.中冊》,頁261-314,尤其頁274。

5 佛光星雲:〈最高的管理學〉,《往事百語2.老二哲學》,台北:佛光 文化,1999年,頁179-196,尤其頁186。

6 同註4,尤其頁272。

7 佛光星雲:〈第七課 佛教與管理〉,《佛光教科書8.佛教與世學》,

55。

(4)

「作為一個管理者,在他應該具備的能力中,職業性技術 可占25%,革新創造能力可占25%,其餘50%應該是『教 養』。」8由此可見,個人教養即是屬於「心的管理」的層 次,心靈一次又一次地淨化、提升,其實,這在無形中也因 個人節儉勤奮的關係,減少社會資源浪費,運用共同的價值 觀念,團結一致,生機勃勃,突顯人的社會性(群體性)價 值,向共同目標邁進。

星雲大師曾云:「一等主管:關懷員工,尊重專業;二 等主管:信任授權,人性管理;三等主管:官僚作風,氣勢 凌人;劣等主管:疑心猜忌,不通人情。」9這跟管理大師麻 省理工學院教授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所云「三流管 理者學習管理知識,二流管理者學習管理技巧,一流管理者 修煉管理心智」10,二者理趣相近,最終都涉入心智修鍊,講 求人性管理,尊重專業。

在佛教修鍊的領域裡,主要對象是「心」,修鍊者經過 修心內省,進而自我否定,超脫世俗,獲證宗教體驗。透過 這個宗教精神體驗,能夠開展出管理眾人的善巧方便。尤其

8 參閱王玉萍、左同宇:〈儒家倫理管理思想的時代價值〉,《南京航空 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3期,2003年9月,頁10-13,尤其 11。

9 同註4,尤其頁278。

10 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著,郭進隆、齊若蘭譯:《第五項修練:

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全新增訂版),台北:遠見天下文化,

2010年4月,頁279。

(5)

在宗教事務,或是對於寺廟的管理上,這些管理者在巧妙運 用的過程中,能夠轉換宗教制度的作用,例如宗教戒律、宗 教禮儀、宗教修行等,使之靈活運作,主事者宗教意識及宗 教體驗的深淺情況,直接影響執行程度。

星雲大師曾舉出從「心」下手的例子,如「盤珪禪師 以慈悲愛心,感動惡習不改的慣竊;仙崖禪師以不說破的方 式,教導頑皮搗蛋的沙彌,都可看出歷代高僧大德『管理』

十方叢林,接引各類僧眾的善巧智慧。」11這種教導方式含 攝深厚的心性管理技巧:「不能傷害他們的尊嚴,要讓他的 人生得到正面的成長。」12而且,這種管理的出發點主要訴 求佛教真理,管理者應先「懂得『因果』法則,明白行為 能決定自己的幸與不幸,就會謹言慎行,行善積德,廣結善 緣,……如此的自我管理,不就是最究竟、最上乘的管理法 嗎?」13

大師在《貧僧有話要說》曾自言自己的管理學理念。他 說:

若要問貧僧的管理學是什麼?實在說,貧僧的管理 學就是在大雄寶殿的規矩裡,在禪淨法堂的法制

11 星雲大師:〈佛教對「應用管理」的看法〉,《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 會》中,頁264。

12 同註11

13 同註11,頁314。

(6)

裡,在典座齋堂的發心裡,在勞動出坡的作務裡,

在人我關係的和諧裡,在佛法正信的悟道裡。我希 望佛光山適當的貧窮,過清貧的生活,這就是中道 的管理學。14

星雲大師口述《貧僧有話要說》的緣起,是宗教財務問題。15 佛光山僧團須以清貧的生活來自律,大師說:「凡我徒眾,

擁有佛法就好,金錢、物質,儘量與人結緣,因為那是人間 共有的財富。對於財務經濟,點滴歸公,我們每個人一切都 是常住供應,不需紛爭,不要占有,只要大家正信辦道,生 活應該不足掛慮。」這如同《菩薩地持經》云:「違菩薩道 者,應知應斷。順菩薩道者,應當修學。16……為己樂故,求 財自用。……為貪利故,作求利相。為欺彼故,無緣自說種 種功德。……是名純自利。應知應斷。」17不為求己利,實踐 利他的菩薩道,完成度眾工程。

14 星雲大師口述、妙廣法師等記錄:〈二十一說:我的管理模式〉,《貧 僧有話要說》,台北:福報文化,2015年6月,頁293-302,尤其頁302。

15 肇因於台灣慈濟功德會在台北內湖區開發事件不當,台灣媒體撻伐慈濟 團體(參閱星雲大師口述、妙廣法師等記錄:《貧僧有話要說.序》,

2-5,尤其頁3-4),促使社會各界不斷檢示宗教團體對於金錢的運用是 否合理。星雲大師因而以「貧僧」為名(參閱星雲大師口述、妙廣法師 等記錄:〈一說:我還是以「貧僧」為名吧!〉,《貧僧有話要說》,

9-15,尤其頁12),說明佛光山對金錢的看法及其運用。

16 北涼.曇無讖譯:〈自他利品3〉,《菩薩地持經》卷1,《大正藏》第 30冊,頁890下-891上。

17 同註16

(7)

大師苦口婆心地說:「佛光山取之十方、施之十方,

我們要濟助急難,關心鰥寡孤獨,或隨緣做些施捨予貧困民 眾。因為災難、貧苦是人間的不幸,急難救助,這是理所當 然要給予一些助緣。」18而且,「除了道糧需要以外,如果 還有淨財,一律都布施文化、教育、慈善。」19他最後強調:

「我希望常住淨財要用於十方,不要保留,這才是佛光山未 來的平安之道。」20這是一句閃爍著睿智的珠璣之語。大師的 目的只是希望信眾管好自己的一顆心,畢竟「管錢、管事很 容易,但是管理人就麻煩了,因為人不一定會聽話。可是如 果能懂得做人處事的道理,管人也不難,反而是管理自己的 心比管理人還難」。21

除此之外,如同大師自言:「貧僧還有什麼管理學呢?

所謂『有佛法就有辦法』,有了佛法,又怎麼會去怨天尤 人、慨嘆自己呢?原來世間上不是以有錢、無錢來論貧窮富 有,貧、富,還是在心裡上的感受。」22這種心裡感受與體 證,即是:

18 星雲大師口述、妙廣法師等記錄:〈四十說: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 囑咐〉,《貧僧有話要說》,頁575-586,尤其頁580。

19 同註18,頁580。

20 同註18,頁580。

21 參閱星雲大師:〈佛教的生活學〉,《人間佛教論文集》上,台北:香 海文化,2008年3月,頁595-631,尤其頁607。

22 星雲大師口述、妙廣法師等記錄:〈二十一說:我的管理模式〉,《貧 僧有話要說》,頁293-302,尤其頁302。

(8)

發心,簡單的說,就是開發心地。心,廣大無邊,

你如何開發它呢?你開發多大,它就有多大的收 成。……其實發心的意思,用現在經營的理念來 講,就是投資賺取結果。23

發心為眾生謀求幸福,是佛教徒所應當為之。所以大師 說:「『管理』,其實就是在考驗自己心中有多少慈悲與智 慧。管理的妙訣,首先須將自己的一顆心先管理好,除了讓 自己的心中有時間的觀念,有空間的層次,有數字的統計,

有做事的原則,能合乎時代與道德。更重要的是,讓自己心 裡有別人的存在,有大眾的利益,能夠將自己的心管理得慈 悲柔和,將自己的心管理得人我一如,以真心誠意來待人,

以謙虛平等來帶人,才算修滿『管理學』的學分。」24

23 星雲大師口述、妙廣法師等記錄:〈三十三說:我的發心立願〉,《貧 僧有話要說》,頁457-469,尤其頁458。

24 星雲大師:〈佛教對「應用管理」的看法〉,《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 會》中,頁261-314,尤其頁26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才能反覆操作,累積實戰經驗達到精熟!在 這個過程中可以回饋教學者還有哪些能力在 應用時是不足的需再鍛鍊的。例如因果的聯

這次化學有 258 個同學分數達 90 分以上,占 26.8%;80-89 的也有 207 人,占 21.5%,合計達 48.3%,可見此次試題需要具備 理解分析才能得到高分。不過這次仍有 91 位同學的分數在 50-59 之間,67

請嘗試 ping 其他城市的任何主機。這個動作應該是無法 達成,而會顯示 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 或 Request Timed Out。不過,您應該能夠

但是讀者還是應該可以揣測出 n 重積分的 Fubini 定理...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奇克森特米海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則跳開「創 造力是什麼?」這個問題,轉而提出「創造力在哪裡?」 ,他認為:我們不能單 獨定義「創造力」

構面 指標 說明 要求條件 3.3 職能內涵 職能基準中 的對應「職能內涵. (知識、技能與態度)」,應涵

基礎能力 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 個人及社交能力 個人及社交能力 個人及社交能力 個人及社交能力 溝通能力 明辨性思考 2 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 數學能力 3

基礎能力 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 個人及社交能力 個人及社交能力 個人及社交能力 個人及社交能力 溝通能力 明辨性思考 2 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 數學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