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兒童思考與倫理教育】 壹、兒童哲學的發展與性質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兒童思考與倫理教育】 壹、兒童哲學的發展與性質"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兒童思考與倫理教育】 壹、兒童哲學的發展與性質

一、 兒童哲學的由來與起源

1. 創始人:李普曼(Matthew Lipman)

2. 時間:1960 年代開始。

3. 起因:a.發現大學生普遍缺乏推理能力、不了解推理的規則。

b.開始對整個教育體系進行反省,思考哲學對教育能夠有什麼幫助。

4. 方式:以小說的方式,在故事中隱含推理的規則,引導學生學習。

5. 發展:1974 年,李普曼在紐澤西州蒙特克雷爾州立學院(Montclair State College)成立『兒童哲學促進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IAPC):

二、 兒童哲學的核心教育

1. 幫助兒童改進推理能力。

2. 為自己思考。

3. 應重視兒童的整個生活經驗,而非單單著眼於學校教育。

三、 兒童哲學的教材與教學方式

1. 教材:

a.兒童讀的課本:非充滿專有名詞、教訓式文體的教科書,而是以日常生活 語言進行對話、有角色與情節的小說。

b.教師用的手冊:對小說中的每一章節所包含的主要概念,提供討論計畫、

練習和活動。

2. 教學方式:

a.形成一個“哲學教室”,這個教室就是一個『探究團體』(Community of Inquiry)。

b.其教室的排列方式,並非傳統的講台上對下的傳授方法,而是教室中的所 有參與者,形成一個圓形的溝通網,每個人都可以看到教室中的其他人,

壹-1

(2)

每個人包括教師,都具有相同的發言權利,以及應遵守規則的同樣義務。

c.步驟:

(1)共同閱讀一段小說中的情節。並由兒童自己找出要討論的問題。

(2)由教師寫下問題,並請兒童指認是否有誤。

(3)進行討論。

(4)這種討論或許沒有結論,但卻可以使之學習到思考的技巧,並善於形 成概念。

d.李普曼認為,良好的哲學教室具有四個條件:

(1)集中於哲學探究。

(2)避免教條。

(3)尊重彼此的意見。

(4)互相信任。

四、 兒童哲學的師生互動

1. 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縮短師生距離,如此才能儘可能地使學生良好學習。

2. 教師在互動時的注意事項:

a. 讓學童做價值分類。

b. 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去思考:

(1)協助學生學習如何去思考。

(2)不是協助學生去思考什麼。

c. 發展學生的思考技術。

壹-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保護因素(protective factors) :可降低兒童受傷害/虐待

香港教育大學 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 聯席總監

「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每兩年舉辦一次,旨在表彰作家、畫家創作優質華文兒童圖

兒童戲劇本來便屬於兒童文學的一環,從 兒童文學的故事著手,更容易貼近孩子的生活

至於上

張清榮 兒童文學創作論 新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 理論和.. 陳千武等 第四屆「兒童文學與兒童

• 兒童能夠通過理解篇章,汲取世界 的知識。當兒童「學會閱讀」,便 能「從閱讀中學習」,從此發展出

 To address the developmental needs of young children (0 to 5 years)..  An integrated community-based child and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