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ARCS動機模式探討科技大學生於音樂劇場通識課程的學習歷程及學習成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以ARCS動機模式探討科技大學生於音樂劇場通識課程的學習歷程及學習成效"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計畫編號/Project Number:PGE107157 學門分類/Division:通識教育

執行期間/Funding Period:107.08.01-108.07.31

以 ARCS 動機模式探討科技大學生於音樂劇場通識課程的學習歷程及學習成效

計畫主持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王維君

執行機構及系所(Institution/Department/Program):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科

繳交報告日期(Report Submission Date):108.09.16

(2)

2

以 ARCS 動機模式探討科技大學生於音樂劇場通識課程的學 習歷程及學習成效

壹、前言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音樂劇場」廣義來說是指以音樂為主導,結合文字、戲劇、舞蹈、舞臺等其他元素的 一種綜合表演藝術形式。無論寫實或抽象,透過音樂、語言、動作及其他視聽覺之元素,音 樂劇場以一種高度縝密的時空定位與視聽結合,表達人類內在與外在經驗之生命歷程(王維 君,2013)。由於「音樂劇場」外在顯現為綜合表演藝術之形式,內容本體的創作歷程更是 敘說生命故事、審視人我關係的極佳載體。而跨界劇場形式,因其敘事性以及多元感官之刺 激,往往較純音樂更容易貼近人心,更能作為引領學生親近經典的音樂教育之媒介。故而開 設「音樂劇場」通識課程,以音樂劇場理論為教學主題及音樂劇場實作為媒介,讓學生透過 對音樂的探索、演奏、演唱、創作之過程,將理性的知識轉化為個人內在的認知概念,更進 一步達到以音樂自我表達之目的。而且藉由戲劇中的扮演與反思,促進學生人格的成長與有 效的學習;並引導學生透過戲劇的情境去進入學習的主題,以發展其對相關議題的深度瞭解 (王維君,2016)。此外,課程中安排合作學習的小組討論與創作,透過跨領域團隊的合作過 程中的知識、技術與經驗之分享,成員能有所互補,並有助增進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John Keller教授於1970年代末期提出ARCS 動機設計模式,以教 學設計之觀點加以探究動機理論,其中蘊含四大要素,即Attention(注意)、Relevance(相 關)、Confidence(信心)、Satisfaction(滿足),強調運用此四要素,達到激勵學生學習的作用。

(Keller, 1983)。研究者累積近年來音樂劇場課程的實務經驗以及先導研究的結果,將進一步 以Keller的ARCS動機理論的四大要素來統整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並以此作為課程設計的診 斷向度。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研究者任教的科大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為(1)開發融合 ARCS 動機模式及合作學習策略的音樂劇場通識課程之課程內涵及教學策略,以及(2)探索科 技大學生於音樂劇場通識課程中之學習歷程及學習成效,並(3)檢視教學設計與學生學習的 相關性,以及於過程中生命經驗、美感素養、與跨領域能力的建構。

二、文獻探討

(一) ARCS 動機模式

ARCS 動機設計模式,蘊含四大要素,即Attention(注意)、Relevance(相關)、

Confidence(信心)、Satisfaction(滿足)。分述如下(許淑玫,1999;Keller, 1983; Shellnut,

(3)

3

Savage, & Knowlton, 1998):

1. 注意:模式中第一要素是教學者需掌握學習者之興趣,並且刺激其對於學習的好奇心,

因此適當運用教學策略及教材,引起學生興趣和維持學生注意力於課程學習上為其要務。

2. 關聯:模式中的第二要素是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切身相關的體認。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 教學內容和活動進行覺察,並評估其所接受的教學與個人之需求、目標、成就及未來應用等 之相關性。因此,課程設計需考量符合學生的特性、知識與文化背景、甚至生涯規劃,且連 結先前的經驗,以引發其學習動機。

3. 信心:信心主要建立在學習者對於學習任務的正向期待,包含害怕失敗和渴望成功等要素。在 模式中,信心包含了三個概念,分別為對能力的自覺、對控制的自覺以及對成功的期許。因此在 教學計畫中,設計配合學生個別能力的課程,協助每個人獲得成功,確保其繼續學習的信心。

4. 滿足:當學習者使用新習得的知識或技能,所獲得的學習成就與期望一致,對於學習成就 產生正向感受時,則可激發持續學習的動力。影響滿足的因素眾多,主要包含增強、回饋、

內在獎賞和學習成就等要素。

(二)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一種藉由學生共同進行作業,以達教學目標的學習方式。教師運用不同 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小組中彼此相互幫助來學習課程內容,不僅透過不斷的討論來瞭解彼 此的想法,並要確保小組中的每一成員精熟學習內容(Slavin, 1995)。將學生作異質性的分組,

藉由小組中團體互動的歷程,鼓勵學生彼此相互協助,以達成共同的目標並發揮最大的學習 效果。小組間成員必須兼顧自己的學習與他人的學習,強調的是團體的績效而不是英雄式的 個人成就(陳彥廷、姚如芬,2004)。異質性小組易於營造同儕指導與支持的機會,增進不同背 景的同儕關係,且有助於班級管理等因素(Cohen, 1986)。

合作學習特點: 1.異質性分組。2.高度互賴,成員負責自己和他人的學習;焦點在於聯合 表現。3.團體和個人績效均重。4.成員相互促進學習的成功;真正一起工作,彼此支持和協助。

5.重視小組工作技巧;教導成員運用社會技巧;領導地位由成員分享。6.運用團體歷程反省工 作品質和小組工作效能;強調持續的改進(黃政傑、林佩璇,1996)。

貳、研究方法 一、課程設計

融入 ARSC 動機模式四大要素,以及合作學習的精要,並參酌羅馬時期學者波埃提烏斯 之全人音樂理念、二十世紀卡爾奧福的「完全劇場」(Total Theater)、與凱勒及魏德曼的「基 礎音樂戲劇」(Elemental Music Drama),發展成結合音樂、語言、舞蹈、戲劇的音樂劇場之音

(4)

4

樂教育形式。本課程秉持奧福「原始自然」(The Elemental) 的精神,以參與者為學習中心,

以其潛能與意願為前提,安排每個人在團體中發揮其專長,由全體共同參與完成綜合式戲劇 呈現(王維君,2017)。

(一) 教學目標:本課程尤其著重在-記憶、理解、應用、分析、批判、演唱演奏等複雜心向動 作反應之實作、與創造,因此訂定以下教學目標(王維君,2013):(1)能主動的聆聽、分析 與評鑑、演奏和創作的過程,來體驗音樂中的音樂元素,進而強化音樂的學習;增進審 美的經驗與層次提昇。(2)引發對音樂及五感的探索與嘗試,增進對自我肢體與感官的認 知,啟發與提昇創造力。(3)在即興的氛圍中,享受創作樂趣,並由表演藝術活動的參與 及創作滿足自我實現。(4)自我生命價值的探索且能注意時事,關懷社會議題,且能運用 媒體發聲,並遵守媒體倫理。(5)能結合音樂藝術之表達與多媒體劇場形式之運用,對舞 蹈、色彩、光影、建築等藝術的鑑賞與連結應用;探索人文與科技的交會,進行理論與 實作的對話。 (6)從小組的討論與創作中,學生們有許多跨領域整合與交流的機會,增進 思辨、領導統御、整合、表達能力及,與他人協調合作的能力。

(二) 課程架構:以主題式的貫穿,授課教師進行課堂講授、樂曲教唱、聲音及肢體的開發;

穿插學生之小組實作活動形式,藉由小組討論與活動,讓學生能共同體驗感受創作樂趣,

並且觀摩同儕間優秀成果,提高學習成效;更安排校外專家講座,讓學生們有與實務專 家學習及對話的機會,打開更廣闊的音樂藝術視野;學習獨立思考與團隊力量整合,探 索人文與科技的交會,進行理論與實作的對話。課程內容則分前後兩段。前段有兩大主 軸,一為經典作品的研究,包括歌劇、音樂劇、崑曲、京劇、歌仔戲等之介紹,以累積其 創作的靈感與養份;二為培養展演的能力與技術,包括劇本寫作、演奏、演唱、肢體開 發、佈景道具之製作、燈光服裝之設計等,以達期末音樂劇場的整合演出。後段則是實 際製作自編自導自演的音樂劇。

(三)作業設計:

1.閱讀莎士比亞

(1)單元設計: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部莎士比亞原著改編之作品(戲劇、電影、音樂),研討原作 品與改編作品間,演出形式與內容元素之變革。

(2)評分標準:採教師評分與小組互評,評分項度如下:(i)簡報呈現 30%(ii)重點掌握 30%(iii) 口條清晰20%(iv)時間掌控 20%(v)列出參考資料含書目、網頁、影片…等

2.樂讀莎士比亞

(1)單元設計:將作業一之作品,運用肢體構圖,以四格停格畫面說故事,並融入一首主題歌

(5)

5

曲。建構學生說故事的能力,對空間、肢體、聲音表達的初體驗,累積未來發展音樂劇作品 之實力。

(2)評分標準:採教師評分與小組互評,評分項度如下:(i)主題曲表現 30%(ii)戲劇效果 25%(iii) 畫面呈現25%(iv)表演創意度 20%

3.音樂劇新演繹

(1)單元設計:運用「西城故事」文本內涵及教師指定選曲,可保留原故事架構及元素也完全 拆解訂定新時空與角色,重新排列曲目的順序進行編劇本梗概發想創作。

(2)評分標準:採教師評分與小組互評,並全班投票決定期末公演劇本,評分項度如下:(i)歌 曲安排及意義的發揮 20%(ii)主題呈現 20%(iii)戲劇結構完整而流暢 20%(iv)創意 20%(v)可執 行性20%

4.期末製作

(1)單元設計:各組融入伯恩斯坦音樂劇「西城故事」、及上課教授過的課堂所學音樂劇場的元 素,自訂主題、故事腳本,賦予藝術性的創作內涵,運用獨唱、合唱、人聲音效、人身打擊、

肢體動作、媒體、燈光、布景、服裝等,合力打造《西城再見,不見》音樂劇。

(2)評分標準:採教師評分,評分項度如下:(i)角色設定 15%(ii)情節結構邏輯 15%(iii)台灣元 素融入15%(iv)主題呈現 30%(v)創意 25%

5.ARCS 教學策略:

(1) 注意:1.以新穎富有創意的課程活動設計,引起學生注意並引發學習興趣及動機:如於

「樂讀莎士比亞」單元中,老師先帶領學生開發肢體、聲音,而後引導學生運用靜態肢體來 呈現四格畫面說故事。2.於「閱讀莎士比亞」、「音樂劇新演繹」等單元設計問題-解決導向的 課堂作業,吸引學生注意使其更投入小組活動。3.變化教學方式,包含相關知識及技能之重點 要領之講授、以經典作品為例而分析劇情結構及曲目、教師示範各種情緒的演唱詮釋、給予 執行步驟引導學生創作,並安排校外專家講座,讓學生有機會與實務專家學習及對話。各種 教學情境及方式交錯進行。4.為增進學生專注度及收觀摩同儕之正向效應,小組作品呈現後,

除老師的回饋評論外,也以線上即時回饋系統讓學生填寫自評及互評。

(2) 關聯:1.結合學生的先前經驗,提高課程熟悉度,如第一單元先以學生熟悉的莎士比亞作 品開端,再逐漸融入其他戲劇元素之探討與實作。2.藉著陳述教學與個人目標的相關性,以產 生實用的知覺。3.以合作學習方式,提供符合學生動機與價值學習機會。4.教師提供作業指引 引導學生,並將課堂所學之表演藝術技能融入小組作業中。5.訂定進度驗收,協助完成階段性 任務,以循序完成最終成品。6.與生命經驗連結;於建構角色時,要求學生撰寫角色自傳、揣

(6)

6

摩演繹歌曲,都由生活經驗或曾研習的經典範例出發。

(3) 信心:1.訂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協助學生盡力信心並創造正向的成功期望。2.提供學習者 在適當的範圍內,可以自我控自我的學習。3.提供學生可以成功達到具有挑戰性目標的機會。

4.藉由「閱讀莎士比亞」單元中,原著與改編作品的比較,對戲劇結構更加掌握。5.於課堂活 動中給予學生鼓勵及正面回饋,增加學生信心。6.為使學生能逐漸克服舞台恐懼,增強展演自 信,老師於課堂創造許多讓學生口頭報告或作品發表的機會。

(4) 滿足:1.教師對學生的發表內容作正向回饋與鼓勵,也引導同儕發表心得與評論,提供學 生心理上的滿足感。2.提供情境讓學生一展長才,並在最終音樂劇創作展演中,以適才適性之 分工讓學生發揮。3.讓學生清楚掌握學習目標與期望,並維持一致的評分標準。4.營造友善信 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於參與課堂及小組活動,貢獻心力一同群策群力完成最終展演。

(四)分組策略

(1)期初:要求每位學生填寫「期初專長興趣調查表」,以了解每位學生的背景資料、專長及興 趣,以利課程中後期之能力分組。修課學生來自各科系,彼此不熟悉,藉由報數或暖身小活 動讓學生移動座位,隨機組合成新組別,進行隨堂活動、專題一「閱讀莎士比亞」及專題二

「樂讀莎士比亞」。透過討論與即興表演活動,讓同組學生間加速孰悉彼此,且由於各自不同 領域的背景,激盪出更多元的創作火花。

(2)期中:以異質分組,特意排開學生的科系及專長,進行專題「音樂劇新演繹」,讓學生磨練 異領域之對話與整合能力。

(3) 學期後段:老師及助教依照期初學生填寫的「期初專長興趣調查表」,並斟酌學生們的上 課表現,將每位學生依照專長與意願,分派及協調到各個展演製作的職務小組中,進行期末 展演的分工合作,讓學生們能適才發展。

二、研究步驟

本研究以107 學年度第一學期研究者任教「音樂劇場」通識課程的科大生約 40 人為研究 對象,採行動研究法,並輔以質性及量化的分析。以ARCS 動機模式來檢視其音樂劇場課程 中的教學策略及教學成效,並且進一步訪談參與課程學生之學習、以及創作展演歷程,更以 此交叉檢視教學設計與學生學習的相關性,以及於過程中生命經驗與美感素養的建構。

(一)課程設計:融入 ARSC 動機模式四大要素,全人教育理念以及合作學習的精要,發展成結 合音樂、語言、舞蹈、戲劇的十八週音樂劇場通識課程。

(二) 研究工具包含:1.學習動機量表:本量表係依據 Keller 的 ARCS 動機教學模式之理論內 涵加以編製,共可分為Attention(A)注意(好奇心、注意力、趣味性)、Relevance(R)關聯(相

(7)

7

關性、經驗結合、目標引導)、Confidence(C)信心(成功的期許、自我掌控、操之在我)、

Satisfaction(S)滿足(自然的結果、正向的回饋、樂於參加)等四個分量表,每分量表各 7 題,

作答採用Likert 式五點量表,1 到 5 分別為完全不符合、部分不符合、一半符合、部分符合、

完全符合,於學期末填寫。2.學習成果量表:學習成果量表項度分為 Bloom 學習領域之認知、

情意、技能三領域,作答採用五點式量表,1 到 5 分別為退步、無進步、進步少、進步多、進 步非常多,於學期末填寫。3.表演藝術相關知識測驗: 從歷屆表演藝術及音樂教師甄試考題選 20 題選擇題,內含基礎樂理、劇場技術、經典音樂劇、當代表演藝術發展等,於學期前後 測驗。

參、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以量化資料處裡部分,受測對象共36 人,扣除無效問卷 1 份,有效問卷為 35 份,未全程參與前後測或答題不完整者,視為無效問卷。

一、ARCS 問卷統計分析

對學生ARCS 問卷結果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其結果由表 1 可知,ARCS 四項構面的平 均值都在4 以上,最高到最低依序為滿足(M=4.34)、注意(M=4.29)、關聯(M=4.06)、信心 (M=4.02)。在滿足構面中,各項度之平均分數介於 4.23 至 4.46 之間,最高的三個項度依序 為「S7 我覺得很開心」(M=4.46)、「S1 成就與滿足的感覺」(M=4.40)、「S5 我樂於投入自己 的心力」(M=4.37),學生於課堂上樂於參與及持正向回饋,獲得成就與滿足感。在注意構面 中,各項度之平均分數介於4.11 至 4.51 之間,最高的三個項度依序為「A2 激發好奇心」

(M=4.51)、「A3 學到預期外的事物」(M=4.43)、「A4 呈現方式有趣味性」(M=4.40),注意構 面每項度皆達到4 以上,顯示課程設計及教學策略成功引發學生好奇心、提升注意力、趣味 性。關聯構面中,各項度之平均分數介於3.69 至 4.57 之間,其中以「R3 內容值得學習」最 高(M=4.57),課程設計讓學生意識到音樂藝術其實離生活不遠,對生涯有所助益,「R6 充分 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最低(M=3.69),可能肇因於課程為實作取向,安排緊湊,時間不足夠 讓大家充分討論。在信心構面中,各項度之平均分數介於3.66 至 4.29 之間,其中以「C4 能 運用本身具備的能力」最高(M=4.29),期末製作是基於學生的興趣及專長而分工,達到適才 之發揮,「C1 難度適中」最低(M=3.66),可能對於大多數修課同學而言,從無到有製作一齣 完整的音樂劇,是不曾經歷過的、較為挑戰的。

(8)

8

1ARCS 問卷描述統計表

題目 M SD

構面 平均

題目 M SD

構面 平均

A1 集中注意力 4.11 0.68

4.29

C1 難度適中 3.66 0.97

4.02 A2 激發好奇心 4.51 0.61 C2 內容有條理,

令我容易掌握重點 3.91 0.70 A3 學到預期外

的事物 4.43 0.78 C3 我有信心能夠

學好課程內容 4.11 0.80 A4 呈現方式有

趣味性 4.40 0.70 C4 能運用本身具

備的能力 4.29 0.57 A5 教學及課程

內容吸引 4.11 0.76

C5 課程的組織方 式能為我建立學習 信心

3.97 0.92

A6 課堂活動安

4.23 0.77 C6 有信心獲得很

好的成績 4.06 0.94 A7 適時的提醒 4.20 0.72 C7 我付出的努力

和要求相符合 4.14 0.91

R1 舉例說明課

程內容 4.23 0.65

4.06 滿

S1 成就與滿足的

感覺 4.40 0.91

4.34 R2 與我興趣相

4.23 0.84 S2 相當投入 4.23 0.94 R3 內容值得學

4.57 0.66 S3 老師能給我鼓

勵的感覺 4.29 0.83 R4 對我未來很

有用 3.77 1.00 S4 我覺得很有成

就感 4.34 0.84 R5 與同學們互

動、分享很不錯 4.23 0.91 S5 我樂於投入自

己的心力 4.37 0.81 R6 充分的時間

進行小組討論 3.69 1.05 S6 同學們會很主

動的參與 4.29 0.75 R7 舉的例子與

我生活相關 3.71 0.86 S7 我覺得很開心 4.46 0.78

二、學習成果量表統計分析

以學生自評之學習成果量表,探討各項度之進步幅度,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其結果如表 2 所顯示:認知、情意、技能三構面學習成效皆進步多,其平均值依序為認知(M=4.36)、情意 (M=4.00)、技能(M=3.66)。認知構面進步幅度大,平均分數為 4.36,其中「Cg2 了解音樂劇工 作團隊組織」達4.74,顯示學生經過期末音樂劇實作的實踐,更加了解並掌握音樂劇工作團隊

(9)

9

組織。情意構面平均分數為 4.00,進步幅度多,其中以「A1 對多元文化的欣賞與尊重」最高 (M=4.23),之後依序為「A2 人文關懷」(M=4.11)、「A5 對週遭人事務觀察的敏銳度」(M=3.97),

顯示課程內容及教師的引導,成功引發學生的關懷力與觀察力。而技能構面平均分數為 3.66,

其中「P1 合作協調能力」進步幅度最大(M=4.09),而受限於劇場工作之分工,每位學生並未有 機會深入體驗各分項技能,劇場相關技能平均值皆小於 4,但演唱演奏及肢體開發評量進步表 現較高者,集中於演員及舞蹈組,而編劇說故事之技能,也是以有參與編劇工作的學生進步幅 度最大。因此推論表演藝術相關技能,單是知識吸收與情境觀察之成效不如在實作中鍛鍊及建 立的能力紮實。再者,越是在技能上鑽研,越發感知自身的不足,更是激發練習的動力。

2 學習成就測驗描述統計表

構面 題目 M SD 構面平

均數

技能

P1 合作協調能力 4.09 0.85

3.66 P2 編劇/故事創作 3.23 0.97

P3 演奏/唱能力 3.40 1.04

P4 口語表達 3.74 0.89

P5 肢體開發 3.57 0.92

P6 劇場技術 3.94 0.84

情意

A1 對多元文化的欣賞與尊重 4.23 0.73

4.00

A2 人文關懷 4.11 0.63

A3 創造力 3.77 0.81

A4 藝術鑑賞力 3.91 0.89 A5 對週遭人事務觀察的敏銳度 3.97 0.92 認知 C1 對經典音樂劇的認知 3.97 0.95

4.36 C2 了解音樂劇工作團隊組織 4.74 0.74

三、表演藝術相關知識測驗統計分析

以學生表演藝術相關知識測驗前後測答對題數進行成對樣本T 檢定分析, 其結果達顯 著(t(34)=4.96**, p<.01)(見表 3)。總題數 20 題,全班平均進步題數約為 2~3 題。測驗題目取 自教師甄試,所涉略的專業深度及難度高於修課學生的程度許多,且不直接對應課程內容,

但答對題數能有所精進,可見成功引發學生學習動機、自發涉獵研修相關領域知識。

3 表演藝術相關知識測驗前後測比較表(n=35)

變項 前測 後測

M SD M SD t(34) p

相關知識測驗 8.23 2.77 10.86 2.61 4.96** <.01

*p < .05, ** p < .01

(10)

10

肆、結論

本研究以ARCS 動機理論-引起注意、切身相關、建立自信、及獲得滿足-的教學策略,

作為課程設計的基礎,並開發結合了ARCS 與合作學習策略的音樂劇場通識課程之課程內涵 及教學策略,結合創意與適材適用的分工方式,開展綜合藝術的探索與創造,合力完成一齣 音樂劇,課程成功使用了ARCS 四構面來引發學生動機,成效皆極為顯著,同時也對於學生 的學習成效使用認知、技能、情意三個構面進行評測,評量學生的相關知識成績、以及觀察 其課堂表現,學生在各構面之表現能力皆有顯著進步的趨勢,尤實際參與製作音樂劇後,對 音樂劇本質與內涵的認知,及製作流程、運作方式的了解,及劇場專業技能之磨練與增能,

各面向都顯著精進許多。藉由本課程,期望學生獲得美學的薰陶與文化的洗禮,且由聲音、

肢體的開發而強化自我認同;在共同創作中,學習與他人的能力,並在協調溝通過程的挫敗 中學習與他人交流,並突破自我極限。更因跨領域之整合與交流,以適材適用的分工方式,

讓學生學習獨立思考與團隊力量整合,探索人文與科技的交會,進行理論與實作的對話。

伍、參考文獻

王維君(2013)。音樂劇場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南市: 台灣柯大宜音樂教育學會。

王維君(2016)。游藝經典之解構與再現-「音樂劇場」課程發想與實踐。通識在線,67,45-49。

王維君(2017)。音樂通識課程的跨域探索。載於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編,走進 跨領域和自主學習的通識課。(頁 67-83) 。台北:五南。

許淑玫(1999)。ARCS 動機設計模式在教學上之應用。國教輔導,38(2),16-23。

陳彥廷、姚如芬(2004)。合作學習模式中學生學習表現之探討。台東教育大學教育學報,

15(1),127-166。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台北市:五南。

Cohen, E. G. (1986). Design groupwork.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Keller, J. M. (1983). 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 In C. M. Reigeluth (Ed.),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An Overview of Their Current Status(pp383-429). Hillsdale, NJ:

Lawrence Earlbaum Associates.

Shellnut, B., Savage, T., & Knowlton, A. (1998). Using the ARCS model to design multimedia college engineering course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Slavin, R. E. (1995). Cooperative Learning: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Boston:Allyn and Bacon.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021 年起劇本創作及孵育計畫結合企業資源,與財團法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攜手,全 面升級為「NTT

小一,我來了!(升小一) 49.00 小豬漫遊通識樂園.

bombast in this Don Giovanni production by Martin LIM, 21 May 2019,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 Music

活動前 活動後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態度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