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Hermann Scherchen, Handbook of Conducting,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3), 2.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Hermann Scherchen, Handbook of Conducting,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3), 2. "

Copied!
4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第六號交響曲之指揮詮釋

指揮家赫曼‧謝爾亨(Hermann Scherchen, 1891-1966)曾為稱職的指揮角色提出清 楚的說明:

所有人類都能體驗音樂的表達,而歌唱是最具生活化且不可或缺的。唱歌來自於我 們自己的本能,而指揮者的運作概念應該是完美的內心歌唱。假如指揮心中有清楚 的意念,隨時與之結合,並通曉運作過程中的任何阻礙,努力實現心中的音樂構想,

這麼一來,他就配稱擔任指揮的職責。1

由此看來,指揮在詮釋音樂之前,必須對樂曲充分的體認,並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想法與 概念,這必然是條艱辛且漫長的學習路程。關於指揮的學習方法,謝爾亨最直接的看法 就是「養成習慣」(By acquiring routine),於是他提出:「練習在學問以先,瞭解在實踐 之前2」的想法,認為學習指揮是不斷思考與實踐的反覆過程,要與樂團彩排前必須先建 立對樂曲的深刻認知,而在與團員互動的過程又能激發指揮的能力,成為最好的練習舞 台,換句話說,要成為優秀的指揮,應永遠持續不斷的研究和思考音樂。

本章重點根據前一章樂曲分析的資訊,針對《第六號交響曲》的指揮詮釋方法進行 詳盡的探討。筆者秉持反覆思考與實踐的原則,藉由自我思考、聆賞大師演出,以及親 自參與樂團彩排和演出的經驗,三個層面的結合運用,加上指揮學專書中各項理論的佐 證。除了追求深入的指揮技巧外,還要學習解決樂團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進而培養對 樂曲敏銳的觀察和感知的能力,建構出屬於個人的詮釋觀點。

1

Hermann Scherchen, Handbook of Conducting,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3), 2.

2

Ibid., 3-4.

(2)

第一節 第一樂章

一般來說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往往是整部作品中最重要的核心,柴科夫斯基依循傳 統交響曲的形式,加入強烈的個人情感來寫作,與他習慣的創作風格相同,在各段落的 主題本身皆擁有明顯的個性,然而這些主題動機仍來自於同一樂念,作曲家將其擴大做 無限性的發展。指揮者在面對此樂章的處理,必須充分地暸解各段落間密切的連帶關 係,與自然地音樂意念,其中包含有許多速度的轉折,種種因素合起來形成一連串戲劇 性的發展,指揮應準確掌握到每個環節的氣氛和精神,並引導樂團轉變至下一個情境空 間。關於各段落速度的轉變,每位指揮者根據自我的感受而有不同詮釋,可參考「各版 本指揮速度比較表」【附錄二】。總而言之,指揮在此樂章無論速度、音樂表情、演奏語 法,皆擁有許多詮釋上的彈性空間,團員對音樂的想法容易紛歧,建議多加嘗試各種可 能性,尋求更強烈的個人色彩,但最終務必使全團統一於相同的詮釋方式,指揮心中意 念到肢體動作對團員的影響格外重要。

(一)序奏部(mm.1-18)

序奏部的速度記號為慢板(Adagio),節拍器的速度標明 q =54,樂曲在緩慢哀沉 的氣氛下開始。作曲家在此段的配器運用十分簡單,音響的層次也相當單薄,但每項樂 器的音質和音色都經過了精心設計,搭配極具變化的旋律脈動,成為建構此序奏部最主 要的元素。指揮動作上採取圓滑(Legato gesture),四拍型擊法強調「線條」的銜接,

避免短促的拍點截斷樂句的進行【圖 5-1-1】。

(3)

【圖 5-1-1】圓滑四拍型擊法。

mm.1-6:首先低音提琴以甚弱(

π

)的力度奏出空心五度的和聲,弓法從上弓(

出發,力圖營造出詭譎神秘的氣氛,然而這第一個聲響在音準與音質的控制較為困難,

指揮可以先試著擴大力度來練習音準,接著降低力度以追求音色與氣氛的呈現。在詮釋 上,指揮者必須對此開頭的音色凝聚出明確的意念,目光留於低音提琴聲部,而預備拍 的手勢要盡可能地放輕,避免過多的力量釋放,以達到寂寥的音樂氣氛。接著利用左手 迎接低音管的進入,在面對此段獨奏(solo)旋律時,應給予其適當的彈性空間,但不 需有過分誇張的情緒處理,使音樂仍維持於神祕的精神,而在緩慢爬升的音型中,換氣 的位置大大影響樂句的發展,在六小節的句子中,區分出三階段的動機小句,建議第二 小句可作為換氣處,以便得到更多力量來推動第三小句,尤其是 mm.7-8 三拍的漸強至 突強(

S

)處,此外這三層次的推演,指揮手勢上應注意拍與拍之間線的聯接,動作不 宜過大,隨著三次動機的爬升逐一釋放出能量,同時留意低音提琴下行半音階的走向,

使其能夠密切地配合著低音管的主旋律進行。m.4 當中提琴進入時,在音量與音質的控 制需融合於整體音樂的鋪陳,避免過分突出,直到第四拍的八分音符,中提琴才取而代 之成為領導地位,指揮在詮釋此處時,要醞釀出一股強烈的張力,拍型間的流動要放慢,

(4)

以營造深刻的情緒表現,處理突強的和弦時,利用地心引力將強大的重量放下,如過份 重擊此拍會使飽滿的音色遭到破壞,重音過後力量便立即釋放,使情緒又回到寂靜處【譜 例 5-1-1】。

【譜例 5-1-1】第一樂章,mm.1-6。

mm.7-18:與開頭相同的方式進行,只是句尾的走向往下,突強和弦在較低的音域 產生,指揮可以將音質調成較渾厚的詮釋,以求樂曲的變化,同時也便於法國號長音的 銜接。mm.12-14 由法國號升 F 長音引出木管驚嘆的動機,指揮同樣注意力量與速度之 間的配合,mm.15-18 僅出現中提琴第一部下行旋律,產生些許寂寥的感觸,指揮要細 膩地處理頻繁的力度表現(Dynamic)和音樂語法(Articulation),當迎接第二部中提琴 與低音提琴長音時,要給予強烈的拉力來漸慢,更多彈性速度以顯示悲痛欲絕的情緒,

接著在漸慢的驅使下,拍型可以轉化為不明顯的分割拍作為結束【譜例 5-1-2】。

注意音色突強後立即放鬆

半音下行 換氣處

(5)

【譜例 5-1-2】第一樂章,mm.15-18。

(二)呈式部(mm.19-160)

mm.19-29:快節奏的律動與聲部間密切接應是此段最明顯的特色,著實考驗指揮對 音響位置的敏銳度和反應力。中提琴與大提琴首先由第四拍弱起,前面有三拍休止的引 導【譜例 5-1-3】,指揮有兩種處理法,各有其差異:一是將三拍休止的拍型以極小的動 作將其指出,此法可明確區分序奏部與呈式部兩段,同時能使團員得到較充分的準備時 間,準確地演奏指揮要的速度,然而指揮較多無音樂性的手勢會顯得有些多餘,由序奏 而來的音樂的情緒也可能會冷卻;另一處理法則告知團員,僅打第三拍為預備拍,如此 一來,由靜止直接帶出聲響,情緒上較為連貫,但此法容易牽動接下來的律動,可能出 現節奏不穩的風險,故而樂團需要充分的練習,以及對指揮手勢較高的敏銳度,方能安 全達成。筆者在參考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和蕭提(Sir Georg Solti,

1912-1997)等幾位指揮家的詮釋手法,並加上自己實際練團的經驗,建議採用前者處 理法較為穩妥。

漸慢拉力 分割拍型

(6)

【譜例 5-1-3】第一樂章,mm. 19-23。

呈式部根據序奏動機發展,並做變化型,兩個片段動機後,出現一個較長的旋律,

如此形成循環,指揮處理動機片段時,第一要點就是速度的轉換,標示為不太快的快板

(Allegro non troppo)

q

=116;接著需要細膩地表達每個節拍點,跳音與圓滑語法的變 化,建議可以運用左手稍微收樂句,右手繼續下句的預備拍,長的旋律要以手腕帶動進 行短促的拍點,以便掌控後半拍的音符,為了明確地傳達速度和節奏,以及凝聚樂團聲 部的銜接,應採用斷奏(Staccato gesture)四拍作為指揮拍型,並清楚擊出每個拍點【圖

5-1-2】

三拍休止

(7)

【圖 5-1-2】斷奏四拍型擊法。

此外對於不同樂器聲部的提示點,特別是 mm.27-29 中密集聲部的轉換,指揮的手可以 呈現兩個高度的層次,但勿間隔過大,盡量集中於胸前,以微小精簡的動作,將每次的 預備點提示出來,保持節奏和樂句的緊密度。

mm.30-41:突然的兩拍變換一定要小心,當維持第一小提琴的主題進行,也要照顧 第一部大提琴的十六分音符節奏,尤其是主題空檔間的突顯小句,應清楚地提示出來。

當旋律往上攀升時,指揮要除了維持各種變化的演奏法外,還要控制著整個速度的進 行,表達清晰的節奏與相同速度的推展,更重要的是漸強上升力量的凝聚至 m.38 開始 要提醒第二小提琴的進入點,然後以具重量感的手勢提示低音提琴的二分音符,隨即在 接連的法國號帶出的節奏動機下,緊張不安的程度漸趨和緩,此時手勢可以稍微放鬆但 仍要維持清晰的拍點。

mm.42-49:指揮要注意兩個對比層次的發展,呈現兩小節的循環模式。先以清楚的 拍點提示弦樂跳弓(saltando)的旋律,聆聽跳音同時將注意力置於大提琴與低音提琴 的下行動機,並準確地提醒低音管的進入,此處以下行動機為主要精神,兩小節的循環 結束於十六分音符的圓滑奏,手勢可以放鬆轉為水平移動,接著又迎接木管下行動機開

(8)

始第二句。此段為下行動機在高低音域變化的呈現,指揮需掌控跳音動機以塑造出輕快 的律動,卻不可喧賓奪主。

mm.50-66:這裡突然出現轉折,並出現三個層次的動機,指揮在處理這些動機時需 格外注意其特性【譜例 5-1-4】。首先弦樂十六分音符快速音群,使音樂開始緊張起來,

並呈現下降音型,指揮僅清楚地提示其進入,重要的是做出情緒上的轉變,接著由木管 而來的上行音型是需要放更多注意力的線條,手勢從中央偏低的位置順著音型向上提 升,使演奏者感受到這股上升的氣流,帶動的同時慢慢地將目光轉向法國號,當高音木 管承接時,必須更清楚地提示法國號的下行附點動機,以便把握新動機加入的新鮮感。

指揮在面對三種動機混合出現時,基本上需要給予屬於每個動機的特點提示,並讓樂團 自行表現出不同動機的精神,接著指揮需立刻準備下一個動機的進入,以充分掌握此段 豐富的變化性。

(9)

【譜例 5-1-4】第一樂章,mm.51-53。

m.54 要提示雙簧管第二拍的突強(

S

,接著音樂轉為木管與弦樂輪奏的旋律,應注意 八分音符的持續音(tenuto),指揮此處動作放小且清晰的提示點即可。m.58 又回到三種 動機的層遞,m.62 同樣提醒單簧管第二拍的拍點。此段在節奏準確與速度掌控對樂團來 說都是項考驗,容易產生浮動不安的現象,指揮需要清楚的思緒,有條不紊地帶出每個 線條,避免浮誇的動作,使團員在安穩的情況下,自然地將音樂性流露出來。

mm.66-88:從木管帶出使音樂開始激動,指揮在情緒上必須立刻轉換,具有侵略性 地指出木管和弦樂的動機,產生驚奇的效果,接著強勢地帶著樂團將速度往前推進,注

(10)

意小號十六分三連音的清晰度,使用快速雙吐點舌法,以及整體銅管音響平衡,尤其是 法國號的重音表現,這個短動機將成為此段發展的主幹【譜例 5-1-5】。

【譜例 5-1-5】第一樂章,mm.67-68。

關於手勢的運用,應為短促而有力的拍點,密切控制著速度的推動,使樂團在加速中仍 能穩定地演奏複雜的連續下行音型,同時加強第一拍與第三拍的重量感,表現柱狀和聲 的重音,並注意八分音符收尾的整齊度。m.76 氣勢逐漸減弱,並小心柱狀和聲不規則的 進入點,mm.80-88 注意大提琴節奏的整齊度,以及語法的變化,當完全轉為十六分音 符圓滑奏時,應維持線條的延續,避免每拍拍點出現重音,且不矯作地表現漸慢的三連 音,使其自然地化成八分音符,對於 mm.81-83 低音銅管的和聲,可以使用左手微弱但 濃厚地指出,至於結尾中提琴的樂句,從上弓開始奏出富有表情(espress.)的旋律,指 揮同樣著重於線條的指示,避免過重的拍點截斷了樂句的連貫,慢板(Adagio)的小節,

逐漸轉化為濃稠的分割拍,並可在最後一拍的升 F 稍微停頓,在進入第一拍升 F 的長音,

雙吐點舌

強調重音

(11)

如此便區格兩音以達八分音符斷奏的效果【譜例 5-1-6】。

【譜例 5-1-6】第一樂章,mm.84-88。

mm.89-100:第二主題由第三拍後半拍開始,由弦樂奏出甜美略帶哀愁的旋律,指 揮上同樣可以畫出前兩拍的拍型,來保持段落的完整性,抑或是將節拍藏於心中,直接 給予第三拍引導主題進入,然此法可能造成團員對速度的不確定感,指揮在練習時需固 定速度以成習慣,同時動作上也要更強烈的牽引力來帶動,不過這種牽引力多少會產生 重量感,反而會破壞此段輕柔的音樂性,故而採用前者的處理法較容易掌控樂團。其步 驟為第一拍空拍時,動作盡可能放輕,拍型也應若有似無,第二拍可當作預備拍,加入 呼吸的感覺,直到第三拍始給予明確的拍點,接著引導下行的三音,此時便易於作彈性 速度的處理。另有折衷之法為第一拍於心中默數,指出第二拍作預備拍,第三拍便點出 樂團,與團員口頭溝通後,以此處理法動作上最為流暢自然,音樂上也不失輕柔的氣質。

綜觀此段的佈局,張力的膨脹與收縮為其最重要之特色,這些影響因素來自於頻繁 的力度變化,與速度快慢之間的轉換,而這些現象應表現於旋律樂句中,以自然不矯情 的方式將其呈現出來。指揮應預先設計好每階段的脈動程度,並充分詮釋漸快並激動

(incalzado)的情感,這種樂句型態考驗著指揮動作間一縮一放的控制力。每個小句皆 停頓再下,區隔兩音 平滑線條,漸慢幅度自然

(12)

從第三拍起始,指揮在帶出漸強時,手勢可以注入力量由中心向外推送,然後向上提第 四拍,並逐漸放鬆,清楚點出法國號切分的拍點,到了漸快並激動處,必須掌握著切分 音型使漸快的幅度流暢,並施以較多的力量推動弦樂的漸強,左手可適時幫助第一小提 琴的旋律,接著由高點將力量釋放,注意重音的音色,維持著速度的推動,同時在樂句 間的轉換處馬上給予下一句的表情和速度,到了漸慢(ritenuto)處,要特別強調第一拍 與第二拍間的漸強,以帶出漸慢的張力,而對於第三拍的強音轉換點,可以有彈性的處 理,此段表現柔和抒情的風格,不應有過重的音響處理,使得樂句的轉接較為流暢連貫,

段落的結尾應預備下段的速度【譜例 5-1-7】。

(13)

【譜例 5-1-7】第一樂章,mm.89-100。

此外,筆者為追求此段弦樂準確的進入點,並期望句首下行三音能漸弱,經過與團 員實際試驗的結果,建議將原譜所標示的弦樂弓法調整為以下形式【譜例 5-1-8】:

(14)

【譜例 5-1-8】第一樂章,mm.89-97,弓法運用說明。

mm.101-129:速度轉變的瞬間掌控為第一要務,由先前漫速拍型的第四拍後半預備 此段的速度【圖 5-1-3】。

【圖 5-1-3】速度轉換之指揮法。

弦樂的跳弓要注意節奏整齊度和何聲音量的平衡,低音弦樂撥弦的音色應為溫暖厚實,

為木管的獨奏線條提供穩定的律動環境,對於木管的處理,建議給其較多的表現空間,

類似協奏曲配合主奏者的方式,唯控制各聲部間句法與表情詮釋的統一性,營造出甜蜜 溫暖的氣氛。指揮動作上可以採用柔和的拍型。m.105 以較濃厚的手勢帶領長笛和雙簧 管的旋律,接著提示單簧管的進入點。m.108 第一小提琴上行音群,漸強的結尾可以稍 微漸弱來收句,左手輕飄飄地指出此動機的表情。m.121 弦樂轉為持續音(tenuto)技法,

應加強重量感,並以更濃郁的手勢引導木管的旋律,並持續推動這股能力,使其在 m.127 新速度的預備動作

(15)

第一拍休止上瞬間中斷,彷彿從美夢中突然驚醒,同時呼吸帶出木管強大的下行「命運」

動機【譜例 5-1-9】,並漸慢加深突強(

Sf

)以產生椎心刺骨之感,可於二分音符後換氣。

【譜例 5-1-9】第一樂章,mm.127-129。

mm.130-141:三連音型的脈動是此段最大特色,在速度變化的同時必須讓三連音流 暢地進行,對指揮是一項考驗。大體上動作的運用仍以主旋律的線條發展為主軸,尤其 是漸快並激動時,音樂出現快速的上行音階,所產生的衝力一定要掌握得當,往往樂團 在加速時會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指揮在處理該段時,可以事先與樂團首席搭配,培養 默契,彩排時利用眼神與團員交會,專心聆聽音樂的進行,手勢上加速的幅度要平均,

才能順利地將音階送達目的地,建議在第二拍給予明確的拍點再拉開拍型,以輔助快速 音階的起跑,同時也給了長笛進入點。至於三連音型方面,首先音色上要求綿延持續感,

配合著主旋律的線條作力度的改變,漸快及漸慢處必須配合主題的流動,指揮可以於第 二拍帶領主題的同時,呼吸以預備第三拍長音和銅管的加入,並清楚地指示第三拍的進 入點,對於銅管的旋律應注意中強(

F

)轉弱(

p

)的力度變化【譜例 5-1-10】。此段透 過三連音的滾動,使音樂張力的變化更具進展力,音響與情感的詮釋也比第一次要激

深沉的重音

換氣處 Fl. Ob. Cl.

Fg

(16)

動。關於弦樂主旋律的弓法,m.130 以上弓開始,便於速度的控制,音響也比較沉穩,

m.134 從停在上弓,然後下弓奏出上行音階,四分音符再轉上弓用滿,m136 第三拍上 弓保留濃厚的圓滑奏,以上弓法可參見譜例。

【譜例 5-1-10】第一樂章,mm.134-136。

mm.142-152:逐漸綿延而下的旋律中,指揮首先將速度提至中板,以流暢的律動呈 現,動作上強調樂句和線條進行,拍點間切勿過重而將拍型打死了,同時追求音色逐漸 變淡的改變,可以利用左手稍微支撐樂句,避免第一與第三拍出現重音,指揮在此段僅 以單純的動作帶領音樂的線條延續不斷。

mm.153-160:指揮弦樂的力度變化配合著單簧管獨奏的線條,盡量輕柔緩慢的手勢 來帶動,建議讓單簧管的音量稍微提升,但表情的處理不應過於誇張,以呈現甜美回憶 的效果,漸慢漸弱時有層次地詮釋力度的改變到極微弱,低音管演奏的四音尾聲,建議

Vl. I, II Vla.

Fl. II, III Ob.

Cl. Cor. I, II

Cor. III, IV

Vc. Cb.

(17)

奏較易於發聲,同時可以達到整體樂句音色的融合。此段的結尾,指揮將手勢帶回中央 位置,以預備發展部的動作。

(三)發展部(mm.161-244)

mm.161-170:突如其來的強音,震響了所有留在甜美回憶的印象,狂暴激動的發展 部就此展開。指揮必須將這戲劇性的轉折突現出來,預備拍就凝聚所有的能量,在第一 拍時展現瞬間爆發力,以極具重量的手勢帶出樂團總奏【圖 5-1-3】,然而必須要求整體 音色的統一,紮實震撼的共鳴,而非粗糙破爛的音質,而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持續底音,

必須一開始就到達排山倒海的氣勢。

【圖 5-1-4】m.161 第一拍預備拍。

接著指揮可在第二拍休止時帶出呼吸的手勢,引導主題進入,並要求管樂乾淨俐落的運 舌,以及弦樂在下半弓咬緊弦,以達到節奏上準確度和強烈的音色效果。第三拍與第四 拍可以做連結,以強大的拉力上提,再以手腕甩至下個小節第一拍,使音樂在第四拍的 長音保持強度並掛留至下個小節,如此可保有樂句的連貫性,亦能增強節奏的準確度,

(18)

接著弦樂連續下弓拉出重音【譜例 5-1-11】。m.164 第三拍夾帶能量的預備拍,第四拍更 以拉力上提醞釀一股能量,至第一拍再一股腦地釋放出來,帶出下個樂句。mm.169-170 將氣勢領向至高點,深刻地表現每個突強音,宣告這一場激烈地戰鬥即將發生,緊接著 絲毫不鬆懈立刻將精神轉向第一小提琴。

【譜例 5-1-11】第一樂章,mm.161-164。

mm.171-201:此段以十六分音符為基礎,創造出萬馬奔騰的戰鬥精神,指揮在處理 上需格外注意各種動機發展的層次感,以及聲部間音響效果的和諧度,而對於十六分音 符的線條更要準確且清晰,以免流於模糊嘈雜的劣質表現。動作上以簡單俐落的拍型為 主【圖 5-1-4】,密切注意每個加入的動機,給予提示點時手勢的幅度切勿過大,以免樂 段整體感被破壞。

管弦總奏,展現瞬間爆發力

保持排山倒海的氣勢 利用拉力帶往第一拍

(19)

【圖 5-1-5】短而有力的四拍型指揮法。

mm.172-184 間有許多管樂八分音符動機,由於彼此交錯出現,易造成嘈雜粗糙的反效 果,應控制其音量的平衡與音色的統一,主線條鎖定弦樂兩個上行十六分音符層次,需 要求透明化的音色和緊湊的節奏張力【譜例 5-1-12】。

【譜例 5-1-12】第一樂章,mm.172-174,上行音構成主線條。

mm.189-197 除了掌握弦樂和木管之間的旋律協調外,主要就是銅管的音響的處理,指 揮手勢可轉為濃烈的拍型,表現同管厚實的聲響,m.197 第三拍重音以手腕瞬擊結束樂 句。mm.198-201 音型往下氣勢減弱,氣氛的轉換時動作精簡,注意力集中於低音弦樂。

mm.202-228:略帶濃郁的線條手勢帶出銅管《聖者安息》的曲調,請小號以暗沉的 音色吹奏,與長號低音號互相融合,耳朵密切聆聽低音弦樂的三連音型。m.205 明確地

(20)

點出弦樂和木管的音階,並控制在弱的音量,接著銳利的眼神和清楚的拍點指示銅管的 和聲。一股上升的浪潮逐步推動,指揮的動作可以強調於弦樂掛留音型,管樂正拍拍點 則形影相隨,到了頂點時可做些張力的處理再行下降,此時要設計適當的力度階層,使 波浪狀的音樂自然呈現。mm.223-226 強調法國號的旋律動機,最後在融合於弦樂掛留 音型中。

mm.229-244:左手先收弦樂,目光鎖定於法國號的節奏,但記得長號長音的進入點,

此時動作也是精簡,強調短暫動機的表現,以左手帶出第一小提琴與中提琴主題,右手 則點出低音弦樂撥奏,推展樂句時注意大提琴轉換為弓奏時的效果。m.240 指出小號與 長號的和聲動機,並強調其長短之變化。

(四)再現部(mm.245-304)

mm.245-266:首先集中於第一主題動機,第一拍的四分音符可以透過手腕拉力帶 起,至第二拍時再迅速甩出十六分音符【譜例 5-1-13】,接著的八分音符後半拍則需不 斷暫止的拍型來帶出。

(21)

【譜例 5-1-13】第一樂章,mm.244-245。

mm.249-257 管弦對唱的部份,指揮的動作也是精簡有力,可將左右手分為兩個階層分 別詮釋弦樂與管樂。mm.257-266 左手明確但細微的手勢帶出第一小提琴上行旋律,右 手則鞏固節拍速度的穩定,並適時點出銅管的聲響,當強烈三連音出現時,必須將速度 鎖定住,動作強調短促的主題,精神上必須嚴肅而肯定。

mm.267-304:在這新素材段落上,指揮應控制十六分音符下行的律動,然後以具重 量的手勢強調銅管線條,並加重其拍點,左手呼吸肯定地喚起法國號,當轉為三連音掛 留動機時,手勢則縮緊再釋放。mm.274-276 必須特別強調節奏力道,與後段的發展呈 現反差,留意音符的進入點,動機前的休止符可當作預備拍,動機後則不打出拍型,最 後一聲響要強而有力,接續的二分音符休止作為轉折,建議此處做第一階段瞬間減速

q

=98),並於第四拍預備拍時帶出強大的拉力,此際定音鼓的漸弱在空氣中凝聚出一 股吸引力,如此便能形成音響空間的黑洞,瞬間吸收龐大能量,並於下一小節全然釋放

【譜例 5-1-14】。

利用拉力帶起再甩至第二拍

(22)

【譜例 5-1-14】第一樂章,mm.274-279。

mm.277-304 面對濃厚飽滿的聲響,延綿持續的線條,指揮的拍型間充滿著強烈的拉力,

沉重地拖曳著每個拍點前進,左手支撐長音漸強並指示重音的位置,此處弦樂強調全弓 演奏長音,指揮在掌控弦樂同時,必須深刻地呼吸預備銅管進入。m.281 第四拍突然升 高形成另一轉折,此時可以做第二階段減速(

q

=88),在頻頻下行音型中須維持著音量 的強度,然後帶出莊嚴的長號與低音號主題,此主題強調附附點的節奏動機,指揮保持 厚重的拍型時,可紮實地點出第二拍再拉開拍型,以助銅管十六分音符的點舌整齊,

m.295 弦樂第一拍下弓可加上突強(

Sf

)使下行不致喪失氣勢。mm.297-304 弦樂處理三 次長音時,弓法都從下弓開始,加壓加速演奏突強(

Sf

)的效果,再以緩和的上弓拉回

速度驟減,形成音響黑洞

漸弱凝聚空氣中強大吸引力

(23)

保持長音【譜例 5-1-15】。指揮手勢位置則偏低,往中央點加重,在利用拉力帶出定音 鼓漸強,直到最後的長音時,點出定音鼓和低音弦樂的八分音符,並溫柔地收尾於第一 拍。

【譜例 5-1-15】第一樂章,mm.297-299,弦樂長音處理法。

mm.305-334:第二主題第三次出現,並以八分音符單拍的律動作為伴奏,指揮可以 做微小的預備拍提示此段的速度,而第一拍的拍點應清楚,使低音弦樂抓到穩定的節 拍,在以柔和深沉的手勢帶出第二主題,接著提示木管進入點,並推動此副旋律前進。

此段的第一次漸快與漸慢處應漸少激情成分,稍為抑制樂團音量,抒情甜美的旋律流動 為後續作準備,而第二次漸快則在龐大上行音群的驅使下,產生最激動的情感,指揮也 需格外控制著此上行音群的律動,手勢的脈動應稍微緩和,漸快的幅度不要過多,以便 形成強烈的拉力,並濃厚地放進第三拍,接著強調法國號的八分音符線條,使其作為大 幅度漸慢的動力,營造出極為深刻的張力處理,第三拍管樂突強應充滿厚實的音質,而 當主旋律下行時,則承接先前醞釀的力度,弦樂運弓上保持濃厚的聲響。mm.317-325 指揮動作依照線條的起伏呈現,右手深刻地帶出大提琴旋律,此段的重音應保持於濃郁 的情感中,避免過分突顯或粗糙。mm.335-334 單簧管的獨奏較先前更為完整,表情也

(24)

豐富許多,指揮帶領管樂聲部密切配合外,亦點出定音鼓的輪奏,音量音色的控制尤為 重要,漸慢的頻率要自然,使木管的附點音型整齊。

(五)結束部(mm.335-354)

mm.335-354:立即穩定弦樂的節拍,追求溫暖柔和的音質,建議使用拇指來撥弦,

靠近指板加上抖音(vibrato)接著輕微的呼吸加以眼神的提醒帶出銅管的主題,要求小 號溫暖的音色,此般昇華的旋律,手勢需配合著樂句的音型流動,速度上可以稍微彈性,

木管相同旋律會自然呈現明亮的音響,結尾長號與低音號的長音,動作逐漸縮小,並點 出定音鼓的八分音符,尾音結束時可以拍點下去後左手收句,務必將靜止的時間留住,

才能將手放下。

第二節 第二樂章

綜觀此樂章,其主題發展與結構形式皆相當單純,樂團對於節奏的反應並無太大的 困難,然而對指揮而言首先要面對的挑戰,就是特殊的五拍型華爾滋的處理,整體架構 呈現 2 + 3 的節拍律動,基本上採用兩大拍拍型的打法,但因為主題旋律的音樂語法變 化豐富,動作上必須細膩地表達每個樂句線條的起伏和節奏性,指揮應靈活運用手型來 詮釋各種音樂語法,如同指揮家伊麗莎白‧葛林(Elizabeth A. H. Green, 1906-1955)提 到:「這樣的設計會在同一小節出現兩個朝下的正拍而阻礙線條的流暢,故兩大拍拍型 的大小可以在外觀與力度上呈現各種變化。3」因此筆者建議兩拍拍型中,第二大拍區隔

(25)

三四拍來配合樂句語法,本樂章以此型態作為的主幹動作【圖 5-2-1】。

【圖 5-2-1】特殊 2 + 3 拍型擊法。

此外當主旋律進行的同時,有許多伴奏動機夾雜,這些動機多半也有特屬的拍分和語 法,可能造成手勢拍型的干擾,指揮帶領主旋律的同時也需適時提示其他伴奏動機。第 二項挑戰是音樂整體表情的鋪陳,本樂章主要以主題旋律結合數種伴奏而發展,屬於同 質性高的音樂型態,指揮應架構出每個段落的基本精神,尋找出每段旋律的特色所在,

且務必使擔任伴奏動機的聲部體驗出自己的功能和份量,使音樂的層次表現更為多元。

歸結來說,指揮在此樂章手勢應充滿靈活變換的音樂性,但切勿以強烈的意志控制樂 團,柴科夫斯基寫的是一段人性化的音樂,許多表情早已存在於聲音中,比起企圖控制 它的走向,指揮更應專注聆聽每著聲部的發展,信任團員如室內樂作品一般,讓他們投 入地演奏,音樂的個性便能自然流露了。

(一)第一樂段(mm.1-57)

mm.1-17:樂曲開始的主題(2+3)與伴奏(3+2)呈現兩種相異的節拍律動,指

(26)

揮拍型仍以主題的拍分作為主幹,主題詮釋有兩要點:第一,避免第三拍出現重音而截 斷樂句;第二,小心三連音節奏容易趕拍,應置於線條中來呈現。指揮首先右手以具浮 力的 2 + 3 拍型帶出大提琴主題,盡量減少拍點出現,拍型的轉折也以圓滑修飾。左手 稍微點出管樂的伴奏動機,當節奏穩定後加注意力多置於主題的線條,手勢配合著強弱 起伏,m.4 長音以手掌拖住音量領往下一句,當節奏轉成附點時,手腕輕巧點出拍點,

大提琴滑奏(gliss.)時給予些許彈性速度,並賦予較強的力量,再順著下行音階減弱。

此段對於弦樂的撥弦要求彈性的音質,管樂的短動機則如同輕撫水面,大提琴的滑奏音 準不易掌控,應加強此處的練習,並確實表達其音樂語法【譜例 5-2-1】。

【譜例 5-2-1】第二樂章,mm.6-7,大提琴滑音。

mm.9-17 主題移至木管,追求運氣和點舌的控制,類似弦樂運弓的效果,以維持線條的 延續,此處的弦樂伴奏型織度較為綿密,大提琴的反向對旋律應穿透出來,m.11 第一小 提琴的上行音以左手手掌輕輕拂起,其他短音則控制音量,避免使整體混濁,結尾小提 琴的轉折音型應表達長短音的語法。

mm.18-33:略帶重量的手勢拉開主題,隨即浮起表現木管上行音型,整體動作仍應 靈巧不呆板,長音漸強時手臂感覺更多的浮力來提升,弦樂亦增加抖音以充實音色,並 與下個小節連接,指揮可以增強情緒張力的表現幅度,法國號交互八度音型須控制平穩

(27)

維持輕柔的氣氛,結尾弦樂突然撥弦,指揮需給予明確指示,可於第四拍做出明亮的拍 點。

【譜例 5-2-2】第二樂章,mm.18-20。

mm.34-57:主題的處理如前,伴奏撥奏音階呈現方向感的流動力,銅管的短和弦注 意音準和音色外,還有和聲進行帶來的色彩變化。mm.42-45 動作轉為濃郁的線條,並 在木管掛留節奏的催化下【譜例 5-2-3】,帶著弦樂前進。

注意平穩

以浮力帶領漸強,弦樂多抖音

(28)

【譜例 5-2-3】第二樂章,m.42,木管節奏動機。

mm.46-57 出現法國號演奏主題轉型,應給予厚實的提示,而弦樂掛留音強調力度變化 的效果,漸強時賦予強烈的力量,深刻地呼吸帶出銅管主題,配合弦樂三個八度的副旋 律,以達到高潮的樂段,接著弦樂為主導奏出詼諧風格的結尾句【譜例 5-2-4】,指揮一 定要把握此句的精神,手可在第五拍稍微拉長,再丟到第一拍,表達圓滑接短音之效果,

最後點出長笛的回憶主題,清楚地點出弦樂撥奏後立即帶出定音鼓和低音管持續 D 音。

【譜例 5-2-4】第二樂章,mm.54-55,詼諧風格結尾句。

(二)中段(mm.58-96)

mm.58-65:B 小調呈現如泣如訴的旋律線條,句法上追求歇斯底里的啜泣景象,藉 由底音持續 D 音作為樂團的固定節拍,指揮能充分詮釋音樂線條的起伏,手勢上可改採 單純兩拍拍型,試著於第一大拍注入力量加速提升,進入第二大拍立即減速飄浮。如此 神經質的強弱意念更為強烈,音型的走向也較容易產生方向性,隨著力度變化的幅度調 整動作的大小。

mm.66-73:句法上轉為兩小節的循環,指揮手勢高度可隨強弱而起伏,表達較強烈 的情感,同時利用眼神輔助管樂的進入點,使和聲轉換融合著音樂線條進展。弦樂與木

(29)

mm.82-89:突然挾帶強烈力量帶出弦樂,並要求明亮紮實的音色,接著情緒立刻轉 變,微弱無生氣的動作帶領木管引入再現部主題,兩大拍拍型中稍微顯出第四拍,這裡 持續激情與平靜兩種對比的情緒處理,可根據音域的高低追求不同層次的詮釋,音域高 較激動,音域低則較沉穩,形成一種自問自答的效果【譜例 5-2-5】。

【譜例 5-2-5】第二樂章,mm.82-85。

mm.90-96:以再現樂段主題作為連接段素材,指揮手勢以圓滑線條逐漸浮現第四 拍,音樂詮釋上亦可利用音高與和聲的差異,追求細膩的變化,最後一句可稍微漸慢,

將三四五拍清楚打出,以便彈性地引入再現主題。

(三)再現段落(mm.97-152)

再現段落與第一樂段為相同的發展,指揮動作型態仍維持主線條的音樂語法,以及 表達各種伴奏型態的情緒精神。

mm.153-179 為結束部,指揮可以不同手詮釋帶出管樂與弦樂的線條,基本拍型為 兩大拍,右手呈現水平移動以支持弦樂橫向的上升線條,左手點出管樂的和弦,並突顯

較激動 稍顯第四拍

較沉穩

(30)

重音的亮度。回顧中段旋律時,需釋出較多的力量,木管動機輪奏時,目光及手勢要跟 隨著演奏的聲部調整,左手可以靈活表現濃厚的情感,並帶出第一小提琴的主題,接著 右手襯托單簧管的旋律,動作應各自表達其音樂語法,倒數兩小節休止符僅打出預備 拍,輕點出弦樂撥奏,最後雙手輕輕釋放管樂長音。

第三節 第三樂章

此樂章由塔朗泰拉風格的「詼諧曲」(Scherzo)與富有戰鬥意志的「進行曲」

(March),兩種元素交互融合建構而成,在不同段落間產生主輔的關係,指揮處理此二 元素材時,首要任務便是將其主從關係分析並彙整出來,聽覺上更應敏銳地追求,特別 是節奏清晰度,以及和聲色彩的平衡,以達到層次分明的音樂織度,以及透明化的音響 特質,避免淪為各種聲音混雜的大熔爐。動作上以四拍型為基礎,簡明精要地運動模式

【圖 5-3-1】,密切掌握高速節奏的緊湊感,一刻也不能鬆懈,直到較明顯的動機加入或 到達情緒高亢的段落時,再予以大幅度的動作。

【圖 5-3-1】斷奏四拍型擊法。

(31)

(一)A 主題部(mm.1-44)

mm.1-18:開頭兩小節弦樂就面臨技巧的挑戰,以跳弓奏出詼諧曲動機,快速的節 拍又必須有清晰的線條,而力度標示為弱(

p

,大幅增加演奏的困難度,此外中提琴聲 部為二部銜接,第一部八度音型音量的掌控獨具挑戰,類似型態的詼諧曲動機在曲中比 比皆是,經常使音樂的進展寸步難行,更成為混沌音響的最大根源,筆者建議將這類動 機型態視為優先處理的部份,彩排時務必對此做有系統的練習:首先弦樂運弓可採中弓 的折衷位置,以防上半弓不易整齊,而下半弓音響過重的問題,跳弓時可減少弓毛接觸 運弓,以維持弱的音量;至於管樂則其強調短促的點舌運用,同時將強氣息運送以維持 樂句的方向性,此外彩排時可區分成慢、中、快三種速度來練習,逐步提升樂團穩定性,

然而勿以過慢的速度進行,慢速不易維持樂句的推展,三拍循環的律動感也無法存在。

回到指揮詮釋部份,樂曲一開始就出現聲部間相互承接的情形,應將手置於胸前中 央處,精簡俐落的拍型,準確地點出每個聲部的動機,也做出樂句的適當語法,mm.9-18 先帶出雙簧管的進行曲動機,演奏此動機應注意跳音的點舌,還有結尾重音加漸強,而 詼諧曲線條抑制音量,順著力度起伏形成一組波浪型態,同時將弦樂下行八分音符撥奏 的聲響穿透出來,最後的 mm.17-18 由第一小提琴引進的撥奏,務必做出清楚的預備拍,

並奏出明亮的音色【譜例 5-3-1】。

(32)

【譜例 5-3-1】第三樂章,mm.17-18。

mm.19-36:出現三種節奏層次重疊,底音維持每個正拍的進行,詼諧曲動機又形成 上升音型藏於中間,而比較重要的兩層是進行曲主動機和其搭配的副動機,對於進行曲 動機第一小提琴部份,輕巧短促的八分音符以上弓奏出,七連音則下弓放出重量【譜例

5-3-2】,副動機的漸強長音收尾時要簡潔有力,配合主動機一起休止。

【譜例 5-3-2】第三樂章,mm.19-21,第一小提琴主題。

指揮動作上可分開雙手各自詮釋主動機與副動機的音樂語法,耳朵細聽詼諧曲動機的準 確度,並利用其脈動推動音樂前進。mm.31-36 敏銳的目光和精確的提示點來處理聲部

清楚預備拍

聲音明亮透明

短促縮束

下弓放出重量

(33)

間的密集接應,最後點出從低音提琴向上的八度撥奏,使其從繁複的音響中穿透出來。

mm.37-44:由先前竄出的八度跳音,從高點加入短笛衍生出一條清脆響亮的旋律,

再由長號分部和中提琴承接,要求長號組合的音符形成完整之樂句,這時詼諧曲動機的 聲部比較厚,音量平衡和線條的清晰度都需格外小心。

mm.45-52:此段「命運」動機由法國號宣告出來,指揮必須用紮實的預備拍提示法 國號,接著下行命運動機,充滿力量的運動表現出強而有力(marcato)的果決意志,並 點出小號三連音,耳朵仍聆聽詼諧曲動機的脈動,圓滑波浪音型時,手勢放鬆水平移動 滑出拍型,第二句配器改變,由低音銅管帶出,木管和法國號奏命運動機,木管配合第 一小提琴充滿明亮的音響,法國號則為飽滿厚實的音色,可以用左手手掌支撐其音符厚 度。

mm.53-70:此過渡樂段根據其句法的循環,逐步堆疊鋪陳,指揮在三次循環中應設 計漸強時手勢幅度的運用,抑制開始的音量以達到明顯的對比,一次循環後動作立刻縮 小,讓力度瞬間減弱,最後一句的漸強過程較長,醞釀的情緒一定要掌握得宜,在弦樂 二度三連音的推動下,漸漸凝聚出一股強大的能量,衝到頂點全部爆發開來【譜例

5-3-3】,而此甚強(

ƒ

)的和弦還是要求紮實飽滿的音色,切不可乾扁粗燥,隨即的過門 要抓住速度,並清楚地奏出三對二的節拍型態。

(34)

【譜例 5-3-3】第三樂章,mm.68-70。

(二)B 主題部(mm.71-138)

mm.71-96:此段的節拍掌控比較穩定,層次感也比較單純,指揮動作擁有充分發揮 的空間,但仍要關切詼諧曲動機的伴奏型態。首先單簧管輕快活潑地(leggieramente)

奏出進行曲主題,要求法國號的點音與單簧管長度一致,mm.79-80 主題連續跳躍上行

(35)

時,指揮的拍型可順著音型往上提升並加大,接著強有力地指示其他聲部,下行音階時 動作也縮小回到中央。mm.81-88 弦樂演奏主題,運弓時控制力道,維持輕快的表情,

並以下弓奏出精神抖擻的重音,指揮手勢於重音出現時要支撐住紮實的音響【譜例

5-3-4】,另稍加注意低音管三連音的圓滑奏與低音弦樂斷奏的差別。

【譜例 5-3-4】第三樂章,mm.81-86,進行曲主題。

mm.89-96 主題之下出現低音聲部的副旋律,指揮明確的預備拍和飽滿的動作加以詮釋,

此處另要突顯法國號的節奏動機,主題下行時,出現重音配合圓滑線的型態,拍型可成 水平移動,並在第一三拍稍加壓力而融合略為模糊第二四拍,接著高亢的三連音型行程 的轉折,動作上注入力量帶出其飽滿的精神,直到最後一小節的短音,再以手腕甩出俐 落簡潔的拍點。

mm.97-112:針對兩個紮實的二分音符,弦樂以下弓加壓演奏,指揮則飽滿地點出 第一三拍,且握住聲音勿反彈過快,直到八分音符短音再簡潔點出,接著輕輕放出底音 長音,並輕快指出木管動機以及弦樂波奏音型【譜例 5-3-5】,如此做出三次循環後,主 題改為兩小節厚實的二分音符接兩小節短促的八分音符,在甚強(

ƒ

)的力度下演奏,

而結束的第三拍弦樂瞬間轉為甚弱(

π

)的三連音,指揮動作大小的表現必須相當敏銳。

支撐飽滿的音響

(36)

【譜例 5-3-5】第三樂章,mm.96-98。

mm.113-138:與先前的作法相同,mm.129-138 變化樂段,織度呈現極為複雜,指 揮以簡要的拍型指出,左手可以帶出銅管的音響,而中提琴下行音階,手勢應放鬆力量 順勢帶下。

(三)A’主題部(mm.139-182)

mm.139-182:與 mm.1-44 指揮詮釋方式相同,唯起始兩小節配器運用較為複雜,應 注意第二小提琴八度音型必須與大提琴的旋律銜接。

mm.183-194:配器的使用也做了調整,每句的起始皆由法國號呼號帶出,而法國號 也不演奏命運動機。mm.191-194 手勢成水平移動,類似兩大拍的拍型,並明確帶出銅 管高亢的結束句,接著將力量放鬆。

mm.195-228 龐大且具戲劇張力的過渡樂段,指揮先放鬆力量蓄勢待發,開始點出 大提琴上行音,接著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進行曲動機,此動機共由二十小節來醞釀,必

支撐長音,減少反彈

底音輕放

(37)

須冷靜地掌控其動向,使所有的動機在音量的呈現置於一個軌道上,慢慢從四周凝聚起 能量,以象徵堅強的決心與堅定的意志力,動作則逐漸加大,力量也逐步增加。

mm.217-220 轉為切分音型與柱狀三連音,以短促的拍點詮釋。mm.221-228 快速的波浪 音型在弦樂與木管間緊密接應,要求其力度與句法維持統一,指揮動作可為圓滑線條,

於上升音型拉起,下行時以手腕快速甩出,連續下行則匯為同流,拍型縮小更加緊湊。

(四)B’主題部(mm.229-315)

mm.229-254:進行曲主題完全取得主導地位,少了詼諧曲動機的牽制,樂團節奏的 掌控更加穩定,指揮甚至能採用兩大拍的拍型,使音樂充滿旺盛的戰鬥意志,透過底音 連續八分音符的驅使,彷彿一支勇往直前的軍隊,而句間的三連音更代表著勝利的號 角,mm.244-238 管樂由低音而來的八分音符音階,是重要的音響,要求短促有力的點 舌,但避免爆裂的音色表現,主線條仍維持在高音域,手勢也順其上行而提升,m.238 要給予銅鈸和大鼓清楚的提示點,並要求銅鈸敲出濃厚的共鳴。mm.247-254 主副旋律 的表現應掌握,音域與精神的表現比第一次更為高亢激昂,三連音接續時,也以濃厚的 線條和清晰的提示點帶出。

mm.255-282:銅管奏二分音符,弦樂則是短促八分音符,故以飽滿的動作提示銅管,

接著底音長音將重量沉入,隨即浮起帶出短的十六分音符動機,並騰出一手指示法國號 圓滑的旋律。往上推移的部份,控制手勢的高低位置,強調兩個大拍的和聲音,m.274 提示定音鼓和大鼓進入點,然後轉移至中提琴強烈的震音,接著直接挾帶力量帶出長號

(38)

主題,讓法國號的重音少些,使管樂間主題更明顯,直到 mm.280-282 便讓法國號的二 分音符突顯,作為此段結束,最後一拍提示銅鈸進入,要求短促而乾淨的音色。

mm.283-315:同樣的手法詮釋更激動的精神,m.292 提示第二拍銅鈸與第三拍大鼓 的進入點。mm.304-311 兩個大拍緊握住線條以表現重音圓滑之效果,而拍型幅度可隨 音程增加而稍微擴張,上行時也隨之提升【譜例 5-3-6】。mm.312-315 注意力在小號勝 利般的動機,接著有力的拍點帶出低音銅管上行和弦音,結束最後一拍給出銅拔紮實的 音響。

【譜例 5-3-6】第三樂章,mm.304-407。

(五)結束部(mm.316-347)

mm.316-347:力度又從弱(

p

)開始增長,在進行曲動機的同時更注意法國號的旋 律線。mm.324-329 強大的和聲加以重量一股腦釋出,隨即拉起七連音,再以手腕點出

(39)

短音。mm.330-347 高亢的情緒詮釋進行曲主題,接著轉為快速律動的節奏,低音銅管 連續八分音符 G F E D 音,使得音樂情緒更為激動瘋狂,之後下行音階搭配柱狀和弦音,

手勢用力點出大拍並往上提升,音型往下再手逐漸下降,但更加維持力度。倒數三小節 長音弦樂以下弓順回上弓的方式演奏,指揮用力提住此長音,心中默數拍數,再挾以力 量上中央提升,一道呼吸預備拍帶出三連音,猛烈一收拍將樂曲結束。

第四節 第四樂章

終樂章在精神與情緒表徵和第一樂章十分相似,甚至哀痛絕望的情感更勝第一樂 章。而對指揮而言,同樣要面對的挑戰就是速度轉換時的掌控,以及各段主題的氣氛詮 釋,完美的詮釋需將作曲家所設計各種人性化的情緒特徵細膩地呈現出來,嚴格追求每 個聲音的質感,使每顆音符都能撼動人心。

(一)第一主題(mm.1-36)

mm.1-4:單就起首四小節,指揮動作的詮釋就擁有許多彈性空間,單純三拍拍型中 必須深刻地表達音樂的語法,使樂團能明瞭指揮的意念並與之緊密結合,實需要充分地 默契。筆者先就動作運用加以闡釋:首先速度標示

q=

54,預備拍需要濃厚飽滿的呼吸,

第一拍朝左水平移動,並保持慢速拉力,表達第一音之持續音(tenuto),到底之後放掉 力量使手反彈向右,帶出第二拍的八分音符圓滑,接著鎖入第三拍上提,注入重量將其 拉起,可使附點音稍微延長且維持其張力,最後再將手放鬆加速推至第一拍,並點出管 樂長音完成整套動作【譜例 5-4-1】,通往第二句時不需打出拍型,直接給予強烈的預備

(40)

拍即可帶入,而第二句的詮釋可於表情和速度中尋找不同的變化,基本上比第一句較為 激動,結尾時的重音應濃厚推出。

【譜例 5-4-1】第四樂章,mm.1-6。

接著探究樂團演奏方法:這裡的主旋律由聲部穿插組成,演奏時務必將主題音符突 顯出來,並維持音量與音色的諧和以串聯成句,弦樂弓法運用上,建議採用上弓開始,

雖然第一拍強拍以下弓演奏是慣例,然上弓時加入壓力易於維持音量的延續,甚至能要 求漸強的效果以便連接至第二拍(下弓),使句法更為完整,唯上弓時的進入點不易整 齊,需要指揮明確的預備提示方能達成,到了第三拍十六分音符也同樣是上弓,刻意與 附點音產生較明顯的區隔,並驅使入第一拍長音,長音結尾的休止可視為指揮預備拍的 換弓處,接續至第二句改以下弓增加重量感,第二句結尾要強調重音【譜例 5-4-1】。

mm.5-18:指揮動作從小開始漸漸擴張,圓滑綿延的手勢將音樂推往高點,m.11 第 三拍拉些張力,然後點出木管主題,仍保持濃郁的線條往下進行,並強調重音的音質,

重音明顯 呼吸換弓

(41)

和分句位置。

mm.19-36:針對弦樂十六分音上行的引導句,指揮先不帶任何意念地放入第一拍,

再清楚點出第二拍拍點,接著便帶著弦樂線條放置主題,以下弓演奏主旋律,同樣注意 弦樂主幹音符的平衡。mm.30-36 出現低音管主旋律樂段,氣息的控制是演奏者最大的 考驗。總譜標示為一二部同奏,筆者建議改以獨奏型態呈現,一方面容易掌控節奏和音 準,同時獨奏者可以擁有更豐富的表現空間【譜例 5-4-2】,指揮應抑制弦樂的音量以突 顯主旋律,而對此下行動機,要感覺像是沉重的腳步或者哀傷嘆息的意味,動作應沉穩 緩慢,m.34 給予些許速度的彈性,最後微弱的手勢悄悄帶出法國號結尾音。

【譜例 5-4-2】第四樂章,mm.30-35,低音管主題。

(二)第二主題(mm.37-88)

mm.37-81:這裡可以與前段稍作區隔再開始,以手腕點出清晰的預備拍帶出法國號 如心跳脈動的掛留三連音型,以微弱的氣息稍微做出一強一弱的演奏方式,持續的伴奏 下指揮輕微的呼吸帶出甜美的主題,此段以濃郁圓滑三拍拍型為主,富有表情地(con

espressione)孕育每個線條的發展【圖 5-4-1】

(42)

【圖 5-4-1】圓滑且富有表情的三拍拍型。

隨著音型提升稍微加速並激動,句尾便漸慢緩和情緒,接著以此模式循環並逐漸加劇,

指揮在此最大挑戰就是情緒張力的轉變,速度漸快漸慢中使樂團能密切配合手勢的運 動,故在速度變化的運轉速應盡量平均,掌握著掛留三連音的節奏型脈動,音樂激動時

保持濃烈深刻的運動模式,直到 m.71 樂曲轉折,打出清楚的拍點以提示管樂三連音的 速度,對於弦樂下行音階,可在第一拍稍作暫停,要求更強烈的運弓,接著速度逐漸加 快,加速的律動務必予以控制,而弦樂連續下行音階時會形成一股狂瀉的浪潮,指揮處 理拍型時應縮小精簡,動作切勿忽快忽慢,以免造成失控而脫軌,最後結尾以逆時針猛 然一收拍,樂團以強奏瞬間遏止爆發的浪潮【譜例 5-4-3】。

(43)

【譜例 5-4-3】第四樂章,mm.79-81。

mm.82-88:指揮動作突然寂靜,目光銳利直視樂團,接著強烈的呼吸帶出哀慟的弦 樂主題,並於第一拍深沉地點出木管甚強音,句尾左手用力逆時針方向收掉,停留片刻 再呼吸帶入第二句,力度和情緒稍微下降,再以左手收句,接著動作逐漸縮小,將音樂 帶回微弱的氣息。

(三)再現主題(mm.89-146)

mm.89-125:無生氣的第一拍,再清楚點出第二拍,濃郁拉起第三拍並帶有張力,

最後沉重放入第一拍主題再現,管樂改提示法國號長音,並注意其下行主導地位,而弦 樂則配合著漸強發展,m.103 龐大六連音上型音型,可採分割拍拍型使節奏律動更穩定,

不過此法可能破壞樂句的整體感,若仍維持三拍拍型,需清楚的拍點輔助,拍點間的線 條移動盡量平均,眼光注視弦樂運弓,並聆聽樂團音符進行,讓聲音能結合於手勢,方

動作精簡,拍點明確

猛然收拍瞬間靜止

(44)

能安全帶入主題。上行推移時弦樂根據第一二拍圓滑的型態來分句【譜例 5-4-4】,使指 揮加速的律動更為自然。

【譜例 5-4-4】第四樂章,mm.108-109,圓滑分句以助加速。

mm.115-125 手勢單純但情緒激動,並清楚提示銅管的上行音型,維持音量的平衡,弦 樂下行漸快而激動(incalzando)可縮小拍型往前驅使,最後漸慢(ritenuto)時以深刻 濃烈的力量減速。

mm.126-146:速度突然轉為行板(Andante),第二拍強烈預備拍,第三拍由外大力 撈起上行音階,並提示法國號手塞音(Gestopft)進入,如此反覆循環第一主題不斷掙 扎,特別要求主題下行時保持重量,直到 mm.134-136 力量逐漸衰退疲憊,m.137 銅鑼 聲敲響死亡的動機,長號與低音號奏出頌讚歌,注意和聲的音準掌控,指揮手勢微弱帶 領銅管氣息的運用,配合其換氣位置作停頓。

(四)結束部(mm.147-171)

mm.147-171:清楚點出低音提琴掛留三連音並漸強,法國號低音取消手塞音(nicht gest.),第二主題小調型態以強烈拉力帶出,並連接對唱的卡農旋律,每個第三拍漸強 時可以付與彈性詮釋,第一拍突強(

S

)表現椎心刺骨之痛,m.155 開始轉至低音區發 展,氣息逐漸衰微,mm.163-166 大提琴長音漸強弓用滿,突強時弓可離弦再下,使空

(45)

氣凝結營造更多沉痛的情緒【譜例 5-4-5】,最後五小節低音提琴節拍值增長,整個音量 配合撥弦聲逐漸消失,指揮手勢也需點出低音提琴撥弦,結束長音雙手往身體慢慢移 動,收尾後靜止不動使空氣凝結而回盪著寂寥的氣氛。

【譜例 5-4-5】第四樂章,mm.163-165。

全弓漸強,離弦再下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由於教科書必須考量市場接受度,前述各地區教科書中對於數學文化元素不同的詮釋方式

每一位孩子必須接受 定期的英、數檢測,以 檢視每一位孩子面臨 的學習困難點。轉換教 學方式,找到真正適合

• 利用緊扣 課程設計 讓同學做討論,使同學 必須要讀過內容才能針對議題發表意見,這 樣不只讓教師知道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慢

2.學士班學生須於畢業前(建議在大三結束前)修 習並通過「社會服務學習課程」(學系服務學習課

建立常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 慣,懂得尊重課堂,努力完成家課,.

▸ 學校在收集學生的個人資料前,必須徵得學生的同意,並向所

發掘學生的興趣、 、 、 、潛能 潛能 潛能 潛能、 、 、 、特長 特長 特長 特長 協調必修和選修的學習內容 協調必修和選修的學習內容 協調必修和選修的學習內容

互相交流是改善作品的好方 法。不同人對同一題材有不 同的處理,聽過別人的看法 (新輸入)後會豐富自己的想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