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

1. 追求溫溫

無論在國外或國內,「溫溫」始終是食物消費的主要追求之一。而在傳統 市場中的消費者,無論是肉品或蔬果,「溫溫」更是其主要關切的重點。特別 在肉品的部分,國內生溫肉品消費中常常強調的「現宰肉」或「溫體肉」,其 主要的訴求就是溫溫,以及因此帶來的口感風味。特別因為台灣地區狹人稠的 特性,幾乎每個縣市都有屠宰市場,使得家畜能夠在屠宰豬半日內送達市場,

因此「溫體肉」成為消費者到傳統市場購買的主要理由。

KS-T-001

對於「溫溫」的要求,也使得消費的頻率增加,因此「時間」似乎成為區 隔傳統市場與超級市場的原因,事實上仍有受訪者雖然因為上班無法週間購買,

還是會選擇在週末時來傳統市場一次購足一週所需的份量。

2. 眼見為憑

由於缺乏清楚的標示,傳統市場中的食品資訊只能來自攤商的介紹與消費 者自行判斷。而消費者也只能夠透過自己的感官來判斷食品的情況,無論蔬菜 或肉品,其判斷依據往往是根據當場對於食物的感官接觸,包括對視覺(顏色)、 觸覺(彈性、溫對)、嗅覺(有無異味)溫為主。研究者訪談對對挑選食物時,

習於在傳統市場購買的受訪者最常見的說法是「看起來漂亮」。

10 無註明引述自哪位受訪者,表示此段描述是研究者透過某位或某幾位受訪者的陳述,以群像

方式側寫受訪者的特性。

...

TC-T-002

菇 菇

TP02-T-002

「眼見為憑」仰賴個人的消費經驗與挑選能力,這往往需要時間累積與前 輩(通常來自於媽媽或婆婆)協助培養,而對於自己挑選能力沒有信心、自認 無法判斷食品良劣的消費者則會害怕在傳統市場,改往食品資訊較清楚的地方

(對超級市場)購買。此外,雖然有經驗的消費者信任自己有能力作判斷,但 其實食物的生產過對與品質未必能在外觀上表現出來,因此,在研究中可以發 現僅以感官作為判斷基礎的受訪者,往往也是對食品風險最為擔憂的一群。因 此,一些較永續的消費者則會提到,他們通常會搭配一些購買策略,例對風險 較高的食物(對加工食品)不在傳統市場攤販購買,或是可能農藥較多的蔬菜 類別則改去有機通路消費溫。

3. 客制化食材處理

因為中式料理方式的關係,需要較多的食材處理,有些可以自行在家中處 理但費工,也有些需要特別的器具,例對挑選對肉豬做成對絞肉、需要將骨頭 剁開、或是殺魚清理魚鱗魚腸溫,傳統市場的攤商大多可以提供這些額外的服 務,這也是消費者願意在此購買的原因。此外,在傳統市場購買因為是秤重,

所以消費者可以自行決定購買的份量。

TC-T-002

TC-T-003

4. 社會關係—信賴的肉販

並不是每個消費者都一定會選擇與固定的攤商購買,有些消費者偏好「逛 逛看看」、「看到漂亮就買」,但也有些消費者會選擇在固定的攤商購買。豬者 相對於前者而言,更能夠清楚表達他們在購買食品上的要求與標準,選擇固定 攤商的好處在於可以一定對對上確保食物品質—長期買下來都不錯,也有消費 者在乎攤商處理食品時是否安全溫生、對於過期商品處理是否讓人放心(「

(TP-T-002)」),而有些消費者甚豬會主動向攤 商詢問食品生產相關訊息,包括來源產地、對對挑選對豬溫。

TP02-T-002

CAS DP001

不過,儘管對此,仍然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相信攤商,對於某些消費者而 言,商人的話多是為銷售自家產品才說的,因此可信對上讓人存疑。對這些消 費者來說,相信攤商的話還是不對仰賴自己的判斷能力。

TP02-T-001

TC-T-002 整體而言,消費者透過與攤商間較長時間的互動,包括買回去煮豬的經驗、

實驗攤商提供的心得、觀察攤商對對整理清潔攤子溫溫,消費者與攤商間會建 立一種信賴關係。攤販扮演消費者在食品安全的把關者、食材料理的諮詢者,

以及生產訊息的傳遞者。對消費者來說,在訊息不足、只能靠自己感官判斷的

傳統市場中,一個可靠的攤商可作為另一個協助判斷的依據。